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新体系
发布时间:2015-07-07 08:27
摘要:人文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人文求善,科学求真,社会的进步需要科学,科学的发展又受人文的影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新体系,首先必须走全民教育之路;其次科技人文并重;再次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它是一项重大、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必须经历几代人的努力。
关键词:人文教育 中国特色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的表现。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是指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则是指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
一、中国人文精神的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文教育一直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是人文教育的一次规范。但不少专家学者还是疾呼“中国人文精神失落”。笔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在物欲日益膨胀的今天确实有所失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从内容上来看。一方面来自对传统人文精髓的冷漠无知。一方面对西方人文思想的无所适从。现在。有些青年向往西方浪漫的文化情调.而对西方的文化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他们分辨不清,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侵袭着人们的灵魂;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时常发生.不讲信用、坑蒙拐骗成为社会公害;金钱成了有些人为满足物欲所追求的目的,良心、道德、人性、人伦、人格成为金钱的奴隶。甚至更严重的是行贿、贪污、盗窃、抢劫、图财害命等社会犯罪,所表露的人文精神失落,让人触目惊心。
2、人文精神的淡化
有些地方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现象继续升温.人文教育逐渐淡化。社会上有些人豪赌豪饮,一掷千金,但社会上另一部分人却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上。以前邻里之间相互往来,互相问候,互相帮助的风气.现在渐渐被铁门铁窗隔离.人际亲情在逐渐淡化.功利主义在某些人的思想意识里逐渐滋长。孔子主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种诚信、孝道、关爱的优良传统.也逐渐被当今一些人所忘记。
二、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当他昕到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五十万平民丧生的消息时.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自己犯了一次最严重的错误。为此他亲自组织了“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意在反对核战争。原子弹研究的组织者,物理学家费米决定尽快离开“战争科学”.回到物理学研究中去。人们已经意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人文保驾护航.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英国针对20世纪8o年代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下降的状况.在1988年公布《教育改革法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日本1987年临教审第四报告中也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是以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同时还把过去智德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改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突出了德育的地位。我国专家学者同样也意识到对国民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及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此看来,对人文教育的关注,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更是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
2、国民人文素质,关系民族的命运兴衰
鸦片战争时期,当时的守将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杨芳、朱贵、陈化成等率众英勇杀故,大长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如果当时能有更多能谋善断、不怕牺牲的将士,英军也不会如此猖獗,清王朝也不会签订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果在此之前.中国能多出现一些像魏源、龚自珍那样启蒙的民族精英.清王朝也不会如此腐败透顶,国民也不会如此愚昧无知。“文革”十年.个人崇拜达到极点,无数干部、知识分子挨批斗,关牛棚,如果没有成千上万像张志新等一批敢于为民请命的有为志士与“四人帮”做不屈的斗争,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将更加暗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如果没有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它的前景将暗淡无光。
3、人文精神是促进世界和平的润滑剂
世界和平的保证不只靠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只要有霸权主义存在.世界就没有和平安宁的日子。世界政治一元化、民族一元化是不可能的,政治局势多极化也会不平衡而产生磨擦.能够减少磨擦使世界局势趋于稳定主要靠人文精神来润滑。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歪曲尼采“权力意志”的学说.把征服欧洲的个人意识强加于欧洲人民(特别犹太人)的头上。这种强盗的人文观是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借1:3。真正的人文精神是“实践宽容,尊重人权,实行民主”日。只要有这种精神在,世界和平就有保障。
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新体系
构建有中国特色人文教育新体系.是中国公民接受人文教育,发扬光大人文精神,促使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根本保证。
(一)构建途径——走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之路
一位人文专家把人文比成“水”.把国家比成“鱼”,他认为东方的人文是江河湖泊,西方的人文是纯净的自来水,如果把养在江河湖泊的鱼放在纯净的自来水里就必死无疑[31。这个比喻很精确,人文教育“全盘西化”是走亡国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1、整合中外人文思想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深厚的人文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繁衍几千年.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与道家及传人的佛教融合.成为了我国的主流人文思想:西方吸取古希腊、罗马文明以文艺复兴人文思想作为主流人文思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上,东西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东方,人与人的关系突出“礼”的观念,而西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东方.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被完全融入社会之中,而西方,个人的行为从社会整体中分离出来,成为超越社会的力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东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即人对自然的改造。可以说中西方人文思想各有优劣,有明显的互补性,两者应加以整合、交融。这种整合既不是让西方人文精神让位于东方人文精神。也不是东方人文精神转变为西方人文精神。而是将双方的人文精神的精华提炼出来,将其存在的糟粕剔除出去。使不同文明中的人文思想的合理内核.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财富。只有达到这种整合,才是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新思想。
2、清除人文垃圾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文化遗产,同时带给我们不少封建社会的垃圾,如独裁专制、等级观念、封
西方文化涌入我国,同样也挟裹着不少人文垃圾.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泛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自私等,这些人文垃圾我们也要把它们清扫出国门之外。我国是一个文化宽容的大国.历史上几次文化交融,都促进了人文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昌盛。今天,我们照样要以宽容大度的胸怀,让人文思想在嬗变中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活力。
3、走全民教育之路
人文精神有不可替代性,人文精神财富有着不可转让的特点。一个坐满几千人的影剧院,安静无比.只要一两个人大喊大叫,秩序一下子就乱了。人文教育不是培养几位人文精英的教育,它是全民教育的大事。全民人文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其次要规范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然后从强化教育转入自我教育。
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而伟大的教育工程,教育目标在于全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和升华.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民族精英.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人文教育不为某个政治集团负责,而是为全民族的利益负责。正像国际教科文组织所展望:“将教育建立在有助于发展学生和成人个性的原则和方法基础之上,这些学生和成人尊重其同样的幸福。并决心促进和平.人权和民主.……并使教育机构成为实践宽容,尊重人权,实行民主,学习文化特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理想场所。”(1994年国际教科文组织19号建议《国际理解教育总结与展望》)。笔者认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是:实践宽容.尊重人权,实行民主、自由平等、健康向上、仁爱诚信、遵守公德、有创造精神、有全球眼光。人文教育的内容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升华,有利于优秀民族的建构。不但在校生要接受人文教育,而且社会各阶层的公民都要接受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也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自我教育。
(二)构建原则——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和谐统一
科学求真是立世之基。人文求善是立世之本,我们要让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文思想最繁荣的时代,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读书人追求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追求功名利禄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首选,加上统治阶级的倡导“学而优则仕”,当时的国子监、书院、私塾讲的研究的都是经书,写的是应考的八股文。科学研究只不过是工匠或某些读书人的业余爱好,近四百年世界百项伟大发明我国是一片空白.科学理论的建树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也屈指可数。鸦片战争,西方“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国人震惊西人厉害,一些有识之士才提出:学习西方“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科学教育也逐渐被国人所认识。五四时期《青年杂志》主张中国必须大力提倡“人权”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圈,我国重视科学教育应该从“五四”以后才开始。古希腊罗马时代人文与科学,都出现较为繁荣的局面;如出现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出现象“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喜剧(《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鸟》)这样伟大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出现象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天文学家,阿基米德这样物理学家在经历人文与科学惨遭践踏中世纪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语)英国工业革命后,西方科技更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面对科学技术在失去人文精神支配下而出现的“野蛮”.人们才意识到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单靠科学教育并不能保证科技和人力就一定能用于造福人类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明确地提出了“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就是要求全人类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当代走向融合。
目前,我国加大科学教育力度,但由于国民素质较低,科技底子薄,经济实力受限制,科技创新能力与国民的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要追上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国民科学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之外,关键在于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杨振宁博士认为科学家要有深厚的人文素质,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出科技成果的可能。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78号建议《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提出:“所有社会的进步都受到科学与技术的深刻影响.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又受到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为了真正的自由和免受源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制约性因素的影响.人类需要科学与技术。然而,为了成为解放者,科学文化与技术文化必须与伦理价值和人道主义价值观相联系。”1989年底,“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倡导人们在学会学习、创造、生存的同时.学会关心人类自身.体现当代社会所要求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三)构建保证——健全和完善人文教育新机制
我国人文教育主要机构是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社科院以及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各大、中、小学校等构成的。前阶段,由于轻文重理的影响,人文教育在最基本的教育单位中、小学的份量已经逐渐被减少,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竟然把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课用来辅导数、理、化。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规范了我国公民的道德准则,为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健全和完善人文教育的管理机构,要完善人文教育的具体内容我们不能把人文教育当作政治说教,不能朝三暮四随意改变人文教育的内容。
人文教育不能只单纯看成学校的事,人文教育应该是社会化、全民化。我们不但要设立教育机构.编写教育内容,而且要有考核和监督机构。各种宣传教育媒体要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的作用.把人文教育变成为所有公民必修的教育课程。政府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政策、经费、人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以全球的眼光,博大的胸怀,大无畏的气魄,完成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
论文网在线
关键词:人文教育 中国特色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的表现。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是指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则是指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
一、中国人文精神的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文教育一直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是人文教育的一次规范。但不少专家学者还是疾呼“中国人文精神失落”。笔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在物欲日益膨胀的今天确实有所失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从内容上来看。一方面来自对传统人文精髓的冷漠无知。一方面对西方人文思想的无所适从。现在。有些青年向往西方浪漫的文化情调.而对西方的文化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他们分辨不清,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侵袭着人们的灵魂;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时常发生.不讲信用、坑蒙拐骗成为社会公害;金钱成了有些人为满足物欲所追求的目的,良心、道德、人性、人伦、人格成为金钱的奴隶。甚至更严重的是行贿、贪污、盗窃、抢劫、图财害命等社会犯罪,所表露的人文精神失落,让人触目惊心。
2、人文精神的淡化
有些地方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现象继续升温.人文教育逐渐淡化。社会上有些人豪赌豪饮,一掷千金,但社会上另一部分人却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上。以前邻里之间相互往来,互相问候,互相帮助的风气.现在渐渐被铁门铁窗隔离.人际亲情在逐渐淡化.功利主义在某些人的思想意识里逐渐滋长。孔子主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种诚信、孝道、关爱的优良传统.也逐渐被当今一些人所忘记。
二、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当他昕到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五十万平民丧生的消息时.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自己犯了一次最严重的错误。为此他亲自组织了“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意在反对核战争。原子弹研究的组织者,物理学家费米决定尽快离开“战争科学”.回到物理学研究中去。人们已经意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人文保驾护航.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英国针对20世纪8o年代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下降的状况.在1988年公布《教育改革法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道德教育,把培养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日本1987年临教审第四报告中也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是以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同时还把过去智德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改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突出了德育的地位。我国专家学者同样也意识到对国民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及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此看来,对人文教育的关注,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更是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
2、国民人文素质,关系民族的命运兴衰
鸦片战争时期,当时的守将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杨芳、朱贵、陈化成等率众英勇杀故,大长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如果当时能有更多能谋善断、不怕牺牲的将士,英军也不会如此猖獗,清王朝也不会签订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果在此之前.中国能多出现一些像魏源、龚自珍那样启蒙的民族精英.清王朝也不会如此腐败透顶,国民也不会如此愚昧无知。“文革”十年.个人崇拜达到极点,无数干部、知识分子挨批斗,关牛棚,如果没有成千上万像张志新等一批敢于为民请命的有为志士与“四人帮”做不屈的斗争,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将更加暗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如果没有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它的前景将暗淡无光。
3、人文精神是促进世界和平的润滑剂
世界和平的保证不只靠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只要有霸权主义存在.世界就没有和平安宁的日子。世界政治一元化、民族一元化是不可能的,政治局势多极化也会不平衡而产生磨擦.能够减少磨擦使世界局势趋于稳定主要靠人文精神来润滑。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歪曲尼采“权力意志”的学说.把征服欧洲的个人意识强加于欧洲人民(特别犹太人)的头上。这种强盗的人文观是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借1:3。真正的人文精神是“实践宽容,尊重人权,实行民主”日。只要有这种精神在,世界和平就有保障。
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新体系
构建有中国特色人文教育新体系.是中国公民接受人文教育,发扬光大人文精神,促使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根本保证。
(一)构建途径——走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之路
一位人文专家把人文比成“水”.把国家比成“鱼”,他认为东方的人文是江河湖泊,西方的人文是纯净的自来水,如果把养在江河湖泊的鱼放在纯净的自来水里就必死无疑[31。这个比喻很精确,人文教育“全盘西化”是走亡国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1、整合中外人文思想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深厚的人文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繁衍几千年.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与道家及传人的佛教融合.成为了我国的主流人文思想:西方吸取古希腊、罗马文明以文艺复兴人文思想作为主流人文思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上,东西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东方,人与人的关系突出“礼”的观念,而西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东方.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被完全融入社会之中,而西方,个人的行为从社会整体中分离出来,成为超越社会的力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东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即人对自然的改造。可以说中西方人文思想各有优劣,有明显的互补性,两者应加以整合、交融。这种整合既不是让西方人文精神让位于东方人文精神。也不是东方人文精神转变为西方人文精神。而是将双方的人文精神的精华提炼出来,将其存在的糟粕剔除出去。使不同文明中的人文思想的合理内核.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财富。只有达到这种整合,才是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新思想。
2、清除人文垃圾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文化遗产,同时带给我们不少封建社会的垃圾,如独裁专制、等级观念、封
建迷信、宗法观念、男尊女卑等。鲁迅先生是封建社会人文垃圾的清道夫,《阿q正传》揭露国民的奴性和愚昧性;《祝福》揭示出祥林嫂受封建礼教(包括神权、族权、夫权)的欺压,走向精神崩溃的过程;《孔乙己》里展示孔乙己的迂腐;《孤独者》、《风波》揭示国民的保守;《药》揭示国民对革命的冷漠,恶人对弱者的欺压。这些是封建社会的余孽,都是鲁迅先生要清扫的范围。
西方文化涌入我国,同样也挟裹着不少人文垃圾.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泛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自私等,这些人文垃圾我们也要把它们清扫出国门之外。我国是一个文化宽容的大国.历史上几次文化交融,都促进了人文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昌盛。今天,我们照样要以宽容大度的胸怀,让人文思想在嬗变中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活力。
3、走全民教育之路
人文精神有不可替代性,人文精神财富有着不可转让的特点。一个坐满几千人的影剧院,安静无比.只要一两个人大喊大叫,秩序一下子就乱了。人文教育不是培养几位人文精英的教育,它是全民教育的大事。全民人文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其次要规范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然后从强化教育转入自我教育。
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而伟大的教育工程,教育目标在于全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和升华.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民族精英.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人文教育不为某个政治集团负责,而是为全民族的利益负责。正像国际教科文组织所展望:“将教育建立在有助于发展学生和成人个性的原则和方法基础之上,这些学生和成人尊重其同样的幸福。并决心促进和平.人权和民主.……并使教育机构成为实践宽容,尊重人权,实行民主,学习文化特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理想场所。”(1994年国际教科文组织19号建议《国际理解教育总结与展望》)。笔者认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是:实践宽容.尊重人权,实行民主、自由平等、健康向上、仁爱诚信、遵守公德、有创造精神、有全球眼光。人文教育的内容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升华,有利于优秀民族的建构。不但在校生要接受人文教育,而且社会各阶层的公民都要接受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也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自我教育。
(二)构建原则——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和谐统一
科学求真是立世之基。人文求善是立世之本,我们要让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文思想最繁荣的时代,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读书人追求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追求功名利禄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首选,加上统治阶级的倡导“学而优则仕”,当时的国子监、书院、私塾讲的研究的都是经书,写的是应考的八股文。科学研究只不过是工匠或某些读书人的业余爱好,近四百年世界百项伟大发明我国是一片空白.科学理论的建树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也屈指可数。鸦片战争,西方“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国人震惊西人厉害,一些有识之士才提出:学习西方“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科学教育也逐渐被国人所认识。五四时期《青年杂志》主张中国必须大力提倡“人权”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圈,我国重视科学教育应该从“五四”以后才开始。古希腊罗马时代人文与科学,都出现较为繁荣的局面;如出现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出现象“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喜剧(《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鸟》)这样伟大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出现象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天文学家,阿基米德这样物理学家在经历人文与科学惨遭践踏中世纪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语)英国工业革命后,西方科技更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面对科学技术在失去人文精神支配下而出现的“野蛮”.人们才意识到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单靠科学教育并不能保证科技和人力就一定能用于造福人类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明确地提出了“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就是要求全人类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当代走向融合。
目前,我国加大科学教育力度,但由于国民素质较低,科技底子薄,经济实力受限制,科技创新能力与国民的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要追上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国民科学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之外,关键在于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杨振宁博士认为科学家要有深厚的人文素质,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出科技成果的可能。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78号建议《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提出:“所有社会的进步都受到科学与技术的深刻影响.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又受到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为了真正的自由和免受源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制约性因素的影响.人类需要科学与技术。然而,为了成为解放者,科学文化与技术文化必须与伦理价值和人道主义价值观相联系。”1989年底,“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倡导人们在学会学习、创造、生存的同时.学会关心人类自身.体现当代社会所要求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三)构建保证——健全和完善人文教育新机制
我国人文教育主要机构是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社科院以及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各大、中、小学校等构成的。前阶段,由于轻文重理的影响,人文教育在最基本的教育单位中、小学的份量已经逐渐被减少,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竟然把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课用来辅导数、理、化。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规范了我国公民的道德准则,为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健全和完善人文教育的管理机构,要完善人文教育的具体内容我们不能把人文教育当作政治说教,不能朝三暮四随意改变人文教育的内容。
人文教育不能只单纯看成学校的事,人文教育应该是社会化、全民化。我们不但要设立教育机构.编写教育内容,而且要有考核和监督机构。各种宣传教育媒体要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的作用.把人文教育变成为所有公民必修的教育课程。政府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政策、经费、人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以全球的眼光,博大的胸怀,大无畏的气魄,完成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建构主义模式下的生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