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城镇化对农村少年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

发布时间:2016-06-18 09:44

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消极影响,农村青少年教育教学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探讨一下城镇化对农村少儿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让农村少年儿童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享受更好的教育。

 

  1.背景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城镇化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别。

 

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也给环境、社会、经济、粮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农村少年儿童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2.城镇化对农村少年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

 

  2.1"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产生,与城镇化息息相关。由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年富力强的农民工放弃了收益较低的土地,到劳动报酬更高的城市去打工,由于所在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或教育门槛较高,如户籍制度的限制、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导致了和自己的孩子分居两地。

 

当然,还有一些农民拥有的土地逐年减少,生活的地方"被城镇化"。由于当地无法提供足够高的报酬,他们又失去了农民的实际身份,只好去外地谋发展,这都导致了留守儿童的产生。

 

儿童时期是人身心发育、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在家庭功能中缺位,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不健全等问题,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面临学习滞后、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城镇化在发展或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将会是社会极大的隐忧。

 

2.2"撤点并校" 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国家义务教育工程,为农村学校建设投入了巨额资金,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校"。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出生人口也相应减少。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赚钱后长期在城市租住或买房,还顺便把孩子接到身边的学校就读。

 论城镇化对农村少年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

所以,撤点并校可以说是顺应了城镇化的大趋势,也可以说是被城镇化所驱使。但是撤点并校所产生的问题一边给"城镇"带来了巨大压力,一边给农村遗留了大量问题。

 

  比如大量的务工人员把孩子带到了城区,这给城区带来了很大压力。最明显的就是校舍不足,班级超员超得比较厉害,这就需要较强的师资力量以及良好的师德来保证。

 

  比如交通问题。有些学生要到离家比较远的学校去,要么长时间的步行,也可能要和许多同学一起挤在校车里,这就会有安全隐患。虽然国家出台了校车政策,但目前对于农村来说,更像是一纸空文。

 

  另外,去较远地方上学的孩子,还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候,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怎样融入新的集体,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十分困难,但又十分重要。

 

  在城镇化推动下,撤点并校不会停下来,这其中的问题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3.如何减少城镇化对少年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与撤点并校中的农村少年儿童,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我认为,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减少城镇化对青少年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是在城镇化建设中,加强小区学校建设。一些新建的大型小区,必须设置学校,让孩子就近入学,这样可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有学可上。在这个基础上,再尽快解决大班超员的问题。

 

  二是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让他们享受城镇居民待遇,让他们的子女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这既是保障城镇化建设稳步前进的办法,也是城镇化成果共享的体现。而其中比较突出的障碍是户籍问题,只有把户籍问题解决好,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样城镇化率才能去掉水分,才会有说服力。

 

  三是平衡经济发展,或者发展特色经济,让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就近就业。这利于家长与孩子相处,使孩子接受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只有社会与家庭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给予农村学龄儿童更多关爱。

 

  四是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节能、生态的路子,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人为"造城",不能破坏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保护区等。这既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给少年儿童最好的教育。

 

  4.结语

 

  综上所述,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城镇化既不能人为"造城",也不能为农民"进城"设置各种障碍。只有解决好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问题,才可能解决好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

 

  作者:李飞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 20165

上一篇: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探析

下一篇:试论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