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教育成为中学教师发展的推动力——关于
发布时间:2015-07-07 08:47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教师教育是教师发展的推动力,并指出教师教育要主动面向基础教育,积极探索新的课程体系,要注重选择性、创新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同时强调,要发挥师范院校的资源优势、政府的职能作用,做好教师的职后培训,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发展课程体系
abstractthe"centuriesplan,education-oriented";the"educationplans,teacher-centered."basedonchina’scurrent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secondaryschoolteachersintheanalysisofproposeddevelopmentofteachereducationisthedrivingforceofteachers,andthatteachersshouldtaketheinitiativeineducationforelementaryeducation,activelyexplorenewcurriculumsystem,weshouldpayattentionselectively,innovation,ametimestressedtheneedtoplaynormaluniversity’sresourceadvantage,andthefunctionandroleofgovernment,theteachersdoagoodjobaftertrainingandcontinuouslypushforwardtheprocessofprofessionalizationofteachers.
keywordsteachereducationteacherdevelopmentcurriculumsystem
在当前,人们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社会问题以及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与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把解决社会各方面问题的希望都寄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WWW.lw881.com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即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是,我国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从总体上看,发展很不平衡;从广大农村中学看,情况很不理想。主要问题是教师发展共识不够,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缺少推动力!我认为,让教师教育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从一个地级市的调查透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湖北省黄冈市是一个有着730万人口的地级市,据调查统计,该市现有普通高中76所,在校学生17.8万人,教师1.15万人;普通初中309所,在校学生44.2万人,教师2.2万人。全市初中教师学历达到大专的90%,高中教师学历达到本科的80%。在一次全市县一中以上高中校长会上,大家就教师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交谈,总的印象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很不平衡,在同一学校的教师间也不平衡;有相当一些教师对于专业发展压力不大,动力不足;部分教师对于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面对新课改,一些教师不敢大胆进行改革实践与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大家的共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政府)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压力不大,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学校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勇于参与新课改的实践、探索精神;三是要大力发展教师教育,让教师教育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
二、教师教育如何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
“教师教育”的内涵丰富,从内容来看包括人文科学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学实践;从顺序来看有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从形式来看有正规的大学教育和非正规的校本教师教育(即校本培训);从层次来看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包含教师职业的职前、试用和在职等层次。每一层次依次又有一些构成要素。职前层次的内容包括人文学科和科学的一般教育、所教学科领域的专门教育以及指导专业实践学科的专业教育(例如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教育,以及学校情景中的大部分实践。职前教师教育还包括对进入该专业的候选人进行甄选评价部分,对毕业生的评价,由国家机构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最近的探讨结果,明确把新教师的试用期作为教师教育的一个关键阶段,鼓励在这一层面上开展对新教师的帮助及对其进行评价活动。在职教师教育主要是由在职在岗自学进修、研讨会议、正规课程、咨询服务等组成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和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可以说,教师教育是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的统一,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结合,是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师终身“大”教育。
鉴于以上道理,教师教育是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的,那么,教师教育如何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呢?我们认为,必须发挥好几个作用,做好几个结合。
(一)发挥师范院校资源优势,做好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结合。近年来,一些中学校长纷纷要求母校给他们“回回炉”。这就是说,中学的校长要求师范院校给他们的在职进修以支持和指导。有些师范院校针对此情况分别举办了中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者勇跃,效果也很好。这个案例说明,师范院校与中学之间,在加强教师教育,推动教师发展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当前要注意的是,师范院校和中学应该建立实实在在的伙伴关系,而不仅仅停留在办培训班这个层面上。教育专业的老师要经常深入中学,了解新课改,熟悉基础教育。既要能指导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不断反思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做好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合。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中学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湖北省黄冈市这个全国闻名的基础教育大市就是一个典型。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这些都是对教师职业的特别要求。今天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更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鉴于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教育主管部门要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新的标高,对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作出一些规范性的要求,从而确立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因果关系,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做好校内和校外的结合。校长是首席教师,中学校长应成为教师的表率,自己首先要做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带头人。不仅如此,校长还要根据办学环境和校情,对外与周边大学结成伙伴关系,对内采取诸多加大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的举措,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创设新的教师教育平台,切实引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只有这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对教师的新的要求.只有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就是说,校长只有抓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
三、面向基础教育,积极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
教师的任务是有效地传授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既要学会“教什么”,又要学会“怎么教”。教师教育应该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与“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双专业的整合。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又要通晓教育的规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注重选择性,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据了解,有很多中学校长反映,一些大学毕业生到职上岗时对新课程标准不清楚。他们建议,师范院校应将新课程标准设为选修课,设一个学分。这个案例说明,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需要调整。在当前,提升与教师专业素养有关学科的地位,增设与教师专业素养有关的课程,增加与教师专业素养有关课程的课时,减少学科理论知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课时,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使师范院校由培养学科专门教师向培养专业化教师的根本目标转变,应成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可以借鉴一些学校的做法,在课时总量增加不太多的前提下,形成课程模块,尝试建立具有双专业性质的“混合”型课程体系。即,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四大块。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法律以及普通话、外语、计算机、教育技术等普通文化知识,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科专业课程包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教师专业课程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能等课程,用以培养学生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技能;综合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活动,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其中,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应为30:45:15:10。当然,在今后,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可打破“混合”型课程体系,建立“4+1”双学位培养模式。
(二)注重创新性,拓展教师教育途径。前面讲到提倡师范院校与中学结为伙伴关系,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大学教师指导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有利于中学教师到大学上教育学课程,给大学的教师教育以反馈和强有力的补充。如一些中学教师,在教育创新方面新理念接受早、行动早,且很有研究,一些大学邀请这些中学教师教授教师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受欢迎!因此,我们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可尝试建立基础教育改革和服务综合试验区,发挥教师教育研究、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作用。建立面向基础教育开展合作研究的基地,建立免费师范生到中学顶岗实习制度,聘请中学优秀教师担任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整体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施本科生“素质成绩单”制度,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辅修、双学位的学习,培养交叉融合、一专多能的新型师资;积极推行研究型教学,发挥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堂设计、组织能力方面的示范作用。
(三)注重研究性,提升教师教育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正在不断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加强应对策略的研究,是中学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提高师范生和中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尤其是教育科研意识,能够有效地满足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这种要求,同时也能满足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对师资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和中学中,对培养师范生和在职中学教师学科方面的科研意识尚能予以注意,而对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要积极倡导“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在大学受过研究式教学熏陶的教师比较容易形成进行教育科研的习惯。
(四)注重实践性,提高教师教育实效。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实践性课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基础。
在现行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内,应从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强化实践教学。一方面,课内实践是根据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教学与学习活动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运用理论、创新理论,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展课内实践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切忌不能用教师的教学实践替代学生的学习实践。师范院校可通过案例教学、观摩练习、模拟教学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具体的教育情境,培养学生对教育教学事件分析及决策能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能力,提高其教学技能与水平。另一方面,课外实践是教育类课程课内实践的有益补充。可借助教育见习与实习、行动研究、教育参观以及针对特定教育主题开展调查等活动,开展课外实践。教育实习可让学生到中小学参加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实践,获得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体验;行动研究可帮助学生增进师范生对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不间断地观察、反思、试验再反思,有效扩展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参观与调查既可拓宽学生视野、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增强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又能使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培养其教育调查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特有的科学、人文素养,培养教师具有科学教育意识、人文教育情怀;注重与中学真实教育环境的结合。实现大学与中学文化的平等交流,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激活。
综上所述,让教师教育成为教师发展推动力是可行的,同时,要让教师教育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必须积极探索,并切实采取有效举措。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中学教师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成为有教学智慧的教师,成为有管理智慧的教师,成为有思考习惯的教师,成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们就能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可以大大地提前实现!我们就会给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中国高等教育,2004;(2)
2.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在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山西教育,2004;(1)
3.杨振秀.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1)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发展课程体系
abstractthe"centuriesplan,education-oriented";the"educationplans,teacher-centered."basedonchina’scurrent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secondaryschoolteachersintheanalysisofproposeddevelopmentofteachereducationisthedrivingforceofteachers,andthatteachersshouldtaketheinitiativeineducationforelementaryeducation,activelyexplorenewcurriculumsystem,weshouldpayattentionselectively,innovation,ametimestressedtheneedtoplaynormaluniversity’sresourceadvantage,andthefunctionandroleofgovernment,theteachersdoagoodjobaftertrainingandcontinuouslypushforwardtheprocessofprofessionalizationofteachers.
keywordsteachereducationteacherdevelopmentcurriculumsystem
在当前,人们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社会问题以及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与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把解决社会各方面问题的希望都寄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WWW.lw881.com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即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是,我国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从总体上看,发展很不平衡;从广大农村中学看,情况很不理想。主要问题是教师发展共识不够,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缺少推动力!我认为,让教师教育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从一个地级市的调查透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湖北省黄冈市是一个有着730万人口的地级市,据调查统计,该市现有普通高中76所,在校学生17.8万人,教师1.15万人;普通初中309所,在校学生44.2万人,教师2.2万人。全市初中教师学历达到大专的90%,高中教师学历达到本科的80%。在一次全市县一中以上高中校长会上,大家就教师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交谈,总的印象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很不平衡,在同一学校的教师间也不平衡;有相当一些教师对于专业发展压力不大,动力不足;部分教师对于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面对新课改,一些教师不敢大胆进行改革实践与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大家的共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政府)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压力不大,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学校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勇于参与新课改的实践、探索精神;三是要大力发展教师教育,让教师教育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
二、教师教育如何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
“教师教育”的内涵丰富,从内容来看包括人文科学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学实践;从顺序来看有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从形式来看有正规的大学教育和非正规的校本教师教育(即校本培训);从层次来看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包含教师职业的职前、试用和在职等层次。每一层次依次又有一些构成要素。职前层次的内容包括人文学科和科学的一般教育、所教学科领域的专门教育以及指导专业实践学科的专业教育(例如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教育,以及学校情景中的大部分实践。职前教师教育还包括对进入该专业的候选人进行甄选评价部分,对毕业生的评价,由国家机构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最近的探讨结果,明确把新教师的试用期作为教师教育的一个关键阶段,鼓励在这一层面上开展对新教师的帮助及对其进行评价活动。在职教师教育主要是由在职在岗自学进修、研讨会议、正规课程、咨询服务等组成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和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可以说,教师教育是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的统一,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结合,是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师终身“大”教育。
鉴于以上道理,教师教育是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的,那么,教师教育如何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呢?我们认为,必须发挥好几个作用,做好几个结合。
(一)发挥师范院校资源优势,做好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结合。近年来,一些中学校长纷纷要求母校给他们“回回炉”。这就是说,中学的校长要求师范院校给他们的在职进修以支持和指导。有些师范院校针对此情况分别举办了中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者勇跃,效果也很好。这个案例说明,师范院校与中学之间,在加强教师教育,推动教师发展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当前要注意的是,师范院校和中学应该建立实实在在的伙伴关系,而不仅仅停留在办培训班这个层面上。教育专业的老师要经常深入中学,了解新课改,熟悉基础教育。既要能指导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不断反思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做好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合。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中学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湖北省黄冈市这个全国闻名的基础教育大市就是一个典型。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这些都是对教师职业的特别要求。今天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更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鉴于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教育主管部门要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新的标高,对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作出一些规范性的要求,从而确立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因果关系,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做好校内和校外的结合。校长是首席教师,中学校长应成为教师的表率,自己首先要做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带头人。不仅如此,校长还要根据办学环境和校情,对外与周边大学结成伙伴关系,对内采取诸多加大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的举措,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创设新的教师教育平台,切实引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只有这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对教师的新的要求.只有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就是说,校长只有抓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
三、面向基础教育,积极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
教师的任务是有效地传授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既要学会“教什么”,又要学会“怎么教”。教师教育应该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与“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双专业的整合。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又要通晓教育的规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注重选择性,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据了解,有很多中学校长反映,一些大学毕业生到职上岗时对新课程标准不清楚。他们建议,师范院校应将新课程标准设为选修课,设一个学分。这个案例说明,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需要调整。在当前,提升与教师专业素养有关学科的地位,增设与教师专业素养有关的课程,增加与教师专业素养有关课程的课时,减少学科理论知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课时,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使师范院校由培养学科专门教师向培养专业化教师的根本目标转变,应成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可以借鉴一些学校的做法,在课时总量增加不太多的前提下,形成课程模块,尝试建立具有双专业性质的“混合”型课程体系。即,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四大块。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法律以及普通话、外语、计算机、教育技术等普通文化知识,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科专业课程包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教师专业课程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能等课程,用以培养学生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技能;综合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活动,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其中,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应为30:45:15:10。当然,在今后,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可打破“混合”型课程体系,建立“4+1”双学位培养模式。
(二)注重创新性,拓展教师教育途径。前面讲到提倡师范院校与中学结为伙伴关系,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大学教师指导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有利于中学教师到大学上教育学课程,给大学的教师教育以反馈和强有力的补充。如一些中学教师,在教育创新方面新理念接受早、行动早,且很有研究,一些大学邀请这些中学教师教授教师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受欢迎!因此,我们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可尝试建立基础教育改革和服务综合试验区,发挥教师教育研究、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作用。建立面向基础教育开展合作研究的基地,建立免费师范生到中学顶岗实习制度,聘请中学优秀教师担任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整体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施本科生“素质成绩单”制度,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辅修、双学位的学习,培养交叉融合、一专多能的新型师资;积极推行研究型教学,发挥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堂设计、组织能力方面的示范作用。
(三)注重研究性,提升教师教育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正在不断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加强应对策略的研究,是中学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提高师范生和中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尤其是教育科研意识,能够有效地满足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这种要求,同时也能满足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对师资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和中学中,对培养师范生和在职中学教师学科方面的科研意识尚能予以注意,而对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要积极倡导“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在大学受过研究式教学熏陶的教师比较容易形成进行教育科研的习惯。
(四)注重实践性,提高教师教育实效。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实践性课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基础。
在现行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内,应从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强化实践教学。一方面,课内实践是根据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教学与学习活动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运用理论、创新理论,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展课内实践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切忌不能用教师的教学实践替代学生的学习实践。师范院校可通过案例教学、观摩练习、模拟教学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具体的教育情境,培养学生对教育教学事件分析及决策能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能力,提高其教学技能与水平。另一方面,课外实践是教育类课程课内实践的有益补充。可借助教育见习与实习、行动研究、教育参观以及针对特定教育主题开展调查等活动,开展课外实践。教育实习可让学生到中小学参加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实践,获得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体验;行动研究可帮助学生增进师范生对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不间断地观察、反思、试验再反思,有效扩展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参观与调查既可拓宽学生视野、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增强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又能使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培养其教育调查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特有的科学、人文素养,培养教师具有科学教育意识、人文教育情怀;注重与中学真实教育环境的结合。实现大学与中学文化的平等交流,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激活。
综上所述,让教师教育成为教师发展推动力是可行的,同时,要让教师教育成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必须积极探索,并切实采取有效举措。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中学教师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成为有教学智慧的教师,成为有管理智慧的教师,成为有思考习惯的教师,成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们就能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可以大大地提前实现!我们就会给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中国高等教育,2004;(2)
2.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在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山西教育,2004;(1)
3.杨振秀.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1)
上一篇:职教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探讨
下一篇:谈高中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