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学理论是田径教学训练的根基
摘要:结合当今高水平教学训练的特点,本文总结性的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几点共性,指出当前我们在教学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刻体验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从源头学起,将理论研究融入教学训练是本文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项群特征 共性 科学教学 理论研究
随着竞技体育的日新月异,我们在学习和掌握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时,往往忽视了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田径教学的内容单一。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效果仍不明显;加上缺乏现代科技的支持,理论又与运动训练实践不能紧密结合,造成运动成绩停滞不前。我认为:科学训练的根基来源于《运动训练学》。让我们重新解读《运动训练学》,掌握并理解其内涵,同时感受着当今高水平运动教学训练所带来的最新理念,这将是一次质的飞跃!
一、科学训练注重神经的剌激传导过程
通过项群的基本特征,我们发现,除耐力性项群未对神经传导有要求外,其他项群都对神经过程的表现提出要求。
高效率全面训练(又叫多因素训练法),是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在刘翔取得雅典奥运会冠军后提出的总结性的又一个新的方法。是从神经肌肉协调用力来考虑和安排的,即在一个练习手段里面,包含多种训练因素。他将我们现在采用的单因素训练方法——力量就是力量、速度就是速度,其刺激都集中在某一个点上或某一个部位上,这样的训练会造成神经系统的过度疲劳,运动员也会因刺激过于单一而产生厌烦——加以改变,在一个训练中融合多种训练因素,即一个集合群的训练。在这个集合群中又有几个因素,使其相互弥补,就会多一些神经系统的剌激,出现多个兴奋点,而不是一个又一个单一的兴奋点去重新组合转化,这样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也消除了大脑皮层单一和局部的疲劳。综合这些,紧密围绕着专项特征进行训练,在设计教学训练的方案上更加注重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实施。因此,注重神经的剌激传导过程,也恰恰是围绕着《运动训练学》的观点来实施的。
二、“三从一大”的原则和高效率全面训练的结合
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是发展竞技体育的一贯立场,也是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准则,没有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就无法战胜自我,挑战极限。因此,要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深刻体会力量是基础、速度是灵魂。大运动量训练不光提高技能和体能,还能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当今的田径训练不是主要将训练都放在跑道上完成的,更多的是靠平时的专门训练积累起来的。它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练习方法、练习手段上。与此同时,力量训练不光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解决肌肉发力问题。因此,在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也发展了速度素质。当运动员具备了这些能力后,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投得更远。这些,也就是高效率全面训练的因素所在。
三、将科学研究融入到教学训练
1.技术训练注重稳固性的提高。运动技术形成主要是通过一个合理、经济的过程最终来评价其结果,就是我们讲的实效性。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取决于如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骨筋、肌肉及人体基本活动的规律。例如,跳跃项目中起跳技术的结构必须是以身体动作为表现形式,而身体动作则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起跳时又有多个特定环节相互支撑,形成“技术链”。在“技术链”中力的支点、大小和方向构成了技术训练的一个部分;另一部分主要是身体姿势、关节角度和肢体的位移,起跳时,运动员脚触地时与跑道表面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被运动员身体的运动方向改变,另有很大一部分由于骨路肌肉系统的坚固性不足而被吸收。这些现象不光出现在跳跃类项目中,也在速度类和投掷类项目中经常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通过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增加力量与专项的结合,突出细节方面的训练,重视身体的坚固性、平衡性和稳定性也是提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条件。
2.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和全面提高身体机能能力,是达到较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身体素质在某一因素或某一方面的水平偏低,都会限制竞技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发挥。这一现象在系统论中被称作“木桶”现象。即木桶中的容量总是受到其中最短一块木板的长度的限制。因此,某一素质的发展滞后,不仅影响运动员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且还制约运动员专项技术的完善和改进。运动员在提高机能、神经过程、观感机能的同时,大幅度提高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灵敏等,将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各技术环节相对应,也是为专项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创造稳定性条件。
在研究体能、技能、心能结合的项目中,攀登田径竞技高峰时,要掌握田径项目的规律和特点,要善于学习和研究,学习《运动训练学》,更新教学训练观念,提高训练的实效性,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习是手段,研究促创新,创新出成效。路在我们脚下,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个教学训练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体会出现代田径竞技魅力。
上一篇:乡土教材在美术教学中的选用
下一篇:有种特技叫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