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路径的建设
一 引言
分层教学就是要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运用集体、小组或个别教学等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效果上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而英语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目标和英语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组织不同水平的测试,做到各类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兴趣,都能有所得,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 分层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输入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且重复出现,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他把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设为“i”,把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设为“i+1”。其中的“1”代表了两者之间的过渡距离。这一距离的顺利过渡依靠语言环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经验和学习策略。克拉申的“i+1”理论集中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观点,强调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为探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框架。另外,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三 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改革
大多数高职学校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但不同专业的学生水平不同,而且相同专业的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都各不相同。其次,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期望值各不相同。有些学生的目标是能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还有些学生则只想在专业上多下工夫,而将英语放在次要的位置。此外,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不同。
在多数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忽视了教育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重要目标。教学中,呈现出从课本到作业、从作业到试卷、从知识到知识、只见树木不见人的教育倾向,课堂上仍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
实施英语分层次教学,有多种方式,笔者以某职业院校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实施的班内分层(对考核办法改革)的教学改革为例:该教学改革主要针对学生考核进行分层:班级不分,只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进行调整,对学生进行测评的试卷给予分层,大致分为A和B两个层次,即AB卷。这里的AB试卷指同一课程的不同难度。选择权在学生个人。A级要求能灵活掌握和运用书本知识,B级能基本掌握书本知识即可。A级与B级学生在学习内容上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如对话,A级学生要求背诵下来,而B级学生只要求能读即可;在单词的处理上,A级学生要求所有的单词都必须背下来,而B级学生老师指定一些单词要求他们记忆,其余单词会读即可,即分为四会和二会单词。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A级的学生每次测验成绩乘以1.1的系数。此外,每学期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重选级别。这里,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自信自强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切实可行的目标。由学生个人选择试卷难度,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好处。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在学习方法上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针对不同专业英语课课时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评分方法:(1)无教学实习的班级(有期中考试):总评=期中成绩×15%+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35%)。其中:平时成绩=两次测验(10%×2)+单词测验5%+课堂表现及提问(5%)+作业×5%。(见图1)(2)有教学实习的班级(无期中考试):总评=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两次测验(15%×2)+单词测验10%+课堂表现及提问(5%)+作业×5%。(见图2)
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由于平时分在期末成绩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使学生们明白自己平时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期末的总评及奖学金的评比,影响到自己的期末成绩。学生们明确了自己的位置,无论是A级的学生还是B级的学生,大部分在课堂上学习目标明确,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较以往有所增加,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都有所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表现出来。以进行改革的其中一个班的期末成绩为例:
通过对图3和图4进行对比,不难看出,经过改革之后,全班学生的及格率有所上升,60~70分这个档次的人数有所增加,80~90分以及90~100分的人数百分比变化不大。这说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一些徘徊在及格边缘的学生,有了奋斗的目标,变得有事可做、有章可循。
四 结论
分层次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当然这种提高也只能是分层次的提高,而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一水平。在英语分层次教学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考验和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处理和把握好教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出不同的教学大纲,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实践证明,职业英语分层教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郭士香.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中国英语教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