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广东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社会需求分析

发布时间:2015-12-08 14:02

  2010年至2012年左右三省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基本情况。在表2中广东高职院校总数和在校生数少于江苏省,而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数量上广东比江苏和浙江都要低。结合表1中三省的经济规模可以看出,广东高职教育供给情况与江苏和浙江相比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均不乐观。

  截至2009年底广东共有高技能人才约120万人,同期江苏省的高技能人才约为98.94万人,浙江省的高技能人才约为110万人,对照三省的GDP总量可知浙江省在高技能人才存量上最有优势,广东比江苏稍稍领先。但是由于广东本身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较江苏要大,且在2010年到2012年的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中,广东与江苏相比仍有差距,因此未来广东的高职教育需求在总量上的缺口有可能高于江苏。而浙江由于经济规模较广东要小很多,且本省高技能人才存量较大,所以未来其对高职教育需求缺口也没有广东大。

  (二)广东省内区域高职教育需求的分析

  2010年广东共有高职院校76所,其中珠三角地区有65所,粤东粤西有9所,粤北山区2所。从高职院校的分布可以明显看出,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协调状况,人才分布结构性矛盾显著。珠三角地区人才较为集中,而粤东、粤西人才空缺较大,粤北山区人才短缺严重。高职教育地区分布不协调的状况是与广东不协调的经济发展结构相对应的。珠三角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不仅吸引了大批人才,同时其对人才的需求也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使得珠三角成为广东省内高职教育资源的核心区,而两翼和山区则处于边缘区。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加快了两翼和山区发展的规划,同时珠三角的部分产业开始向两翼和山区转移,这使珠三角、两翼和山区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在数量和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表3中几项经济指标对广东省各区域高职教育需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从2009年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和两翼、山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非常大,广东高职教育资源分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2009年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50%,比2008年增长了2.2%,批发零售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发展迅速。珠三角对于高职教育人才的需求将更多地集中在服务行业,并且随着产业的升级珠三角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需求在珠三角的人才需求中所占比重加大。东翼的汕头、汕尾、潮州等市依托港口大力发展制造业,西翼湛江石油天然气、海洋资源丰富同时交通网络发达,茂名大力发展重化工业,阳江旅游资源丰富。总体来说东西两翼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当前两翼的高职教育发展相对经济发展落后。对于经济不发达的粤北山区来说,一方面,对本地区积压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等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提供学历、技术和培训教育后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及技术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将增加粤北地区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四、关于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发展高职教育,增加教育产品供给,提高教育质量

  从以上对广东高职教育的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与经济发展相比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在十二五时期广东要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增加教育产品供给,提高教育质量。具体措施有:一是通过市场解决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体制性短缺,改变政府作为教育资源主要供给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市场调节高职教育非公共产品供求关系的作用。积极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人。二是以需求定位,高职院校必须顺应广东经济发展的诉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着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加强新技术开发、新成果运用,尝试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与管理机制,如协议式合作、互惠式合作、订单式培养、全程式管理等。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各区域的高职教育资源,以教育发展推进经济发展

  随着广东的经济转型升级和省内各区域经济的规划推进,区域各行业与产业群渐次兴起,需要各类技术和人才支撑。目前的高职教育资源分布过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政府应当进行适当调节,促使教育核心区的资源向边缘区扩散。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两翼和山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政策上有所倾斜。其次,政府要强化自己的中介角色,建立起院校和企业的沟通桥梁,推进校企合作,以高职院校为产业开发基地,以企业为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改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广东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在办学观念方面要脱离对普通本科教育的模仿,在专业设置上要与其他高等教育保持分工错位发展,突出高等职业育的职业性。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加强学生在模拟实训环境下和技能环境下的学习。创新教材应用、创新专业设计,通过专业设置结构的调整,彻底改变专业和企业不对口、专业与岗位不衔接的问题,要按照现在新职业岗位和企业岗位技术标准来设计专业,培养新时期广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上一篇:论中职教育学校班规对班级管理起到的作用

下一篇: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