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知行合一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育应用对策

发布时间:2016-05-24 15:53

相关合集:教育理论论文

相关热搜: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成为国家倡导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渊源,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形成,知行合一职业教育理念内涵等方面进行系统探讨,提出理论实践一体化应用对策。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62324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1]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成为国家倡导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一、知行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渊源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当时主要也指的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行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两层意思: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他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极力反对道德教育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二是以知为行,知决定行。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纠朱学之偏,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同时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

 

  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的形成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1891年出生于安徽歙县近郊的小村庄, 1910 年,陶行知先生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开始研究王阳明的《传习录》,信奉知行合一。他将自己的笔名取为陶行知,目的就是为了发愤求知。陶行知在赴美留学期间,师从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先。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王阳明的哲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同中有异”[2]。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杜威先生认为:应从做中学,强调做是学的起点,即先行后知,但都注重知行合一

 

由于曾师从杜威,陶行知先生对知行合一又多了一层认识。陶行知先生回国之后,提倡实用主义,却到处碰壁, 使他认识到必须要有符合国情的教育。于是陶行知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是教育法。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在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深刻认识,融汇杜威从做中学思想,结合中国国情之后而形成的。起初陶行知也认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直到在教育实践中碰壁后,才对知识的源头进行新思考,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对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方法的中心是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里写道: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他在《在劳力上劳心》中又说:昨天我讲教学做合一的时候,曾经提及是学之中心。那么我们必须明白是什么,才能明白教学做合一。盲行盲动是做吗? 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 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教学做合一不是停留在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阶段,它是在行动的阶段。教学做合一是从知行合一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陶行知通过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认识,走上了教育之路,并通过对知行合一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进而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

 知行合一教育教学

  三、知行合一职业教育理念与应用对策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论语》),王阳明心学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中国教育思想十分强调知行合一。当下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倡的理实践一体化教育教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体现,是西方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做中学双元制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运用。

 

1. 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文化认识职业教育。浙东学派的精神包括多个层面,如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的经济思想, 勤俭立业义利双行的商贸精神等。而求真求是知行合一则是其文化内涵的精髓。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知识与技术,形成职业岗位操作能力的教育,应要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技术的认知和应用,即强调”;同时要强化应用性,即强调

 

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理。在职业基本能力教学中,且不说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加工、软件设计、网络施工,诸如导购技巧、顾客观察、商情预测、经营决策、团队建设等能力,仅靠书本、黑板讲授,口耳相传也难以形成。正如《传习录》所言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就是构建真实的职业情境,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学习-实践-顿悟,才能将知识内化为思维,外化为言行,构建行事办事的能力。在职业素养教育中,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情感,服务礼仪、服务态度和服务语言,经营意识、管理理念及团队精神,无不蕴含着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如果不坚持实践活动育人,依然在理实脱节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也难以使学生养成职业素养。可见,无论人文课程、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是获得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

 

2. 探索合作培养体制,遵循培养规律按现代学徒制实施培养工作,创造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制机制。一要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成立招生试点工作小组,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明确招生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校企签订合作培养协议,院校承担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企业通过师傅带徒承担岗位实践、职业发展、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工学结合教学、知行合一学习、招生就业一体、双证融合、校企专兼职导师协同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度。探索学徒学习制度,岗位轮换、工作模块自主选择与学分学时衔接,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探索学徒生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特点,基于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兼顾准员工和学生两种身份,通过协议管理机制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入学后要与培养企业签订两年用工协议、两年学徒协议,实行学习绩效与工作绩效综合考核的企业实习工资制度,优秀学生激励奖励制度。二要注重学生个性化持续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将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教学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有效对接,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一致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岗位实践能力。

 

3.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技师成长成才规律构建培养体系,建构理论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操作体系。一要邀请职业教育专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会同相关专业骨干教师成立教学研究研发中心,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二要按照工艺操作技能精湛,工艺整合优化能力强,技术革新、管理创新核心作用突出;技术技能胜任工艺水平高、操作难度大的岗位工作,能解决工艺疑难问题、现场关键技术问题、复杂管理问题等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目标体系。

4. 三要基于工作过程,以企业工作项目和创新创意项目为载体,开发与职业标准对接,与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配套,体现先进工艺水平的课程内容体系。四要建立以岗位实践课程为核心,以专业基础课程、产业文化育人课程为支撑,向技术技能创新课程拓展延伸的课程结构体系。五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专项课题,专项实训、工作项目、生产案例教学,突出合作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第一阶段,安排校内专业基础教学,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应用、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培养专业基础能力。第二阶段,安排企业实践学习,按上岗培训、岗位实践、岗位考核循环交替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岗位实操、技术与生产管理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安排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与岗位实操、技术与生产管理实践紧密融合的项目教学,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六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4. 探索校企双导师协同培养制度,建立专兼职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执行能力。一要制订双导师管理办法,建立校企共同遴选、培养、互聘、考核机制,明确薪酬津贴标准,以及导师岗位责任制度。二要制订现代学徒制导师能力标准,遴选具有双师素质的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和专任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导师团队。

 

校内教师应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应用研究研发和企业服务业绩、高级职称、博士学位、技师和高级工程师职业资格;企业教师应具有精湛的工艺操作技能、突出的技术与革新、生产管理与创新业绩,有技师和高级工程师职业资格。每个导师要与学校、学生签订人才培养责任书,明确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要建立现代学徒制导师培训和测评认证机制、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5. 探索现代化知行合一学习模式,建立网络信息化教学与学习体系,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学习搭建应用平台。一要开发与结构化课程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知行合一教学、学生知行合一学习提供文本、图表、视频动画等形式的知识拓展、模拟实训、案例借鉴、项目实践素材,以及个性化学习方案;二要建立网络应用平台,通过信息管理、多媒体、移动通讯工具等为教师教学、学生理实一体化泛在学习提供技术支持。三要建立健全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机制,引导激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

 

  6. 探索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机制,完善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一要制订教学质量管理办法,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管理。二要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发人才培养专业认证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条件标准、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学生专业能力标准、学生文化素质标准等,引导各产业分院建立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三要探索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考核办法,开展专业认证、课程认证、教学认证、实践教学条件认证、教师专业能力认证、学生专业能力测评、学生文化素质测评工作,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作者:王孝坤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3

上一篇:探究职业教育改革下的英语教学

下一篇:信息化“云端”风景助推职业教育教学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