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5-07-09 08:56
摘要 “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就是模拟新闻部的工作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综合业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总编辑,学生要当好副主编、编辑和记者。
关键词 总编辑 编辑部 新闻编辑 教学模式
在新闻学专业中,新闻编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倾向。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导致学生丧失了动手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学习活动缺少了创造性。教学方法的僵硬使学生“学”与“用”脱节,学校培养的编辑人才无法适应媒体的需要。
为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特殊模式的新闻编辑教学,即“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模式。
所谓“总编辑”就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教学之前,教师将授课班级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编辑部,同时每组任命组长一至两名,组长就是副主编,下边是组员即编辑和记者。“总编辑”的工作就是布置任务,指导检查各项任务,“副主编”的任务是带领手下人组织执行“总编辑”交给的各项工作。即形成“总编辑”带“副主编”,“副主编”带“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格局。
教学环节就按照编辑部的工作程序来开展。具体包括制定报道定位或编辑方针、新闻策划、稿件的选择与修改、新闻标题的制作、报道的配置与合成等内容。在开展前,教师先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作简单讲解,然后便布置实施以上实践活动。
一、“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要做到“三个结合”
1 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它的特点是: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闻编辑课由于它具有实践性这一特点,因此非常适合此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将教材或媒体中刚刚出现的新闻事件拿来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比如对《北京青年报》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的分析、对《人民日报》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报道中稿件使用情况的分析,对《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上海世博会报道时版面设置的分析,通过对这些生动典型的案例研讨,师生会从中获得很多可借鉴经验。同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也可以对学生自己采写的稿件,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讨论修改,找出优点和不足。
2 与采写摄评相结合
新闻编辑课还体现着很强的综合性。它的前期课程有采访、写作、摄影,后期课程有新闻评论,这些课程都与新闻编辑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独立地只讲新闻编辑就会失去这一门课的完整性,比如,没有新闻采写,在学稿件的修改时,修改的只能是他人的稿件,学生自己写出的稿件就不知道好与坏;没有一定的新闻评论知识,在学稿件的配置时,就很难理解编者按和编后是怎么回事;再有,不与新闻摄影结合,学生制作出来的版面没有图片,都是清一色文字,也会失去视觉冲击力。
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教师本人要具有相应的采访、写作、摄影和评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把以前学过的相应知识重新捡起来,运用好,而且还要让学生对以后将要学到,但暂时又与本课程有一定联系的知识。做初步了解,让这些知识为本课程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闻编辑课讲活学透。
3 与新闻媒体相结合
在学校,不仅学生对新闻媒体感到陌生,就是教师由于长期在高校工作,有时也会对媒体的发展动态不能及时了解。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有必要与媒体建立密切的联系。比如教师带学生到编辑部参观,或者让部分学生在编辑部做短暂的实习,这样可以了解编辑们工作的环境,感受编辑们工作气氛。请媒体资深人士到课堂上作讲座,让他们把在媒体工作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这会让学生更深一层地了解媒体。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聘请媒体编辑与任课教师一起参与教学,让媒体编辑经常提一些建设性建议,甚至请他们带领学生深入到每一个实践环节。
让学生走进编辑部,请编辑走进教室,这会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学习本课程知识,也会让学生学到书本里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以上三个结合,目的都是让学生增加专业方面的实践知识,同时每一项内容都需要“总编辑”的指导,“总编辑”的“引”和“导”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会收到诸多益处
1 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采用“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模式,出发点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芳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不再被动地听老师讲,而是主动地做,去实践那些和书本有关的理论,去接近那些在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要做的事。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们不仅会真正理解什么是编辑方针,什么是新闻策划,而且还真正掌握了怎样制定编辑方针,如何进行新闻策划。等等。
2 理论知识得到强化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会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这样的学习理论方式,会把理论学得更扎实更灵活。况且有关新闻编辑方面的知识本身就是从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会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一旦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学生会牢记终生。
3 综合业务得到提升
在新闻实务教学中,新闻编辑课应该是核心,“总编辑”领导下的编辑部式教学,就是把采访、写作、摄影、评论等知识集中到新闻编辑当中,让它们为新闻编辑服务;同时通过新闻编辑教学,也是对这些知识的一个贯通和提升过程。无论是新闻消息、新闻评论。还是新闻图片,最后都要经由编辑之手与受众见面。编辑就像是厨师,所有的新闻作品就是各种备菜,随时准备让厨师把它做成成品,最后变成一桌丰盛的大餐。在编辑教学中,教师也同样起到厨师的作用。他要组织学生去完成各类新闻作品,然后再组织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再加工,直到让这些作品变为成品为止。
三、“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点
1 充分发挥“总编辑”的指导作用
“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应充分发挥“总编辑”统领全局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督促及时。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由“总编辑”布置安排,这些工作的安排是否合理有序,操作起来是否易于执行,都体现出“总编辑”的工作“水平”;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工作布置下去后,“总编辑”是否会及时督促检查,是否能把“副主编”“编辑”“记者”各路人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些都能体现出最后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因此,“总编辑”布置完工作后,要随时跟踪了解手下人的工作进展情况。
(2)适度点拨。“总编辑”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在不包办手下人工作的同时,对他们的每个环节进行适度的点拨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有利益于让整个工作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在点拨过程中,要掌握好“度”,作为“总编辑”既不能越俎代庖,什么事都要过问,让手下人感觉到束手束脚,同时又不能把所有事情都给扔学生不管,让他们失去依靠。
(3)点评到位。点拨是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点评是教师对学生完成某一环节所做的评价和总结。教师在点评时要体现出“总编辑”的权威性,要对学生付出的劳动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成绩与不足,让学生听后感到信服。
2 充分发挥“副主编”的桥梁作用
在教学中,“副主编”——组长的沟通作用不容忽视。对上他要对“总编辑”——教师负责,对下他要对“编辑”“记者”——组员负责。他们是“总编辑”工作布置的第一执行人,“总编辑”的工作能否贯彻下去,贯彻得是否深入,他们在中间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他们又是“编辑”“记者”的直接领导者。他们在工作中对手下人能否具有驾驭能力,能否带动起全体人员,发挥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都可以看出他们的领导水平;同时如果“总编辑”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施展空间,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充分的展示。
3 营造良好的情景再现空间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入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开发的方法。“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模式也是情景模拟教学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编辑部的工作流程去做,比如每组都要建立编前会和定稿会等制度,让每一名学生在“编辑部”都要充当一种角色,并承担起自己的角色和“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还要求每一角色做到与其他角色保持工作上的正常互动与沟通,直至让整个“编辑部”都能正常、有序、紧张而又轻松地运转。
4 注意各教学环节有序衔接
新闻编辑教学如果是单纯式地理论灌输,可以是讲完某一章时自然进入下一章,以此进行下去,不需要在讲某一章时,要想到为下一章及其他章做准备。但“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各实践环节之间是一环套一环的。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需要在讲到某一章节时,应该为下一章节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下一章节教学内容又不能割断与上一章节的联系。比如讲“新闻策划”时,就应该想到“策划”完之后,按照策划方案去进行新闻采写,以便为下一章“稿件的选择”做准备;同时,“新闻策划”一章的教学又是根据前面的“报道定位”或“编辑方针”的指导来进行“报道策划”的。各教学环节有序衔接是保证这种教学方式有效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
5 教学实验设备要准备充分
单纯的理论教学可以不使用教学设备,但“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则需要学生亲自采写稿件,亲自编制版面,这就需要一定的实践教学设备,如照相机、录音笔,大型彩色打印机和编辑实验室等,从而保证本课程教学正常进行。
总之,“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对学生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但执行这种教学模式的难度也很大,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作为“总编辑”的教师要花费更多精力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
关键词 总编辑 编辑部 新闻编辑 教学模式
在新闻学专业中,新闻编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倾向。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导致学生丧失了动手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学习活动缺少了创造性。教学方法的僵硬使学生“学”与“用”脱节,学校培养的编辑人才无法适应媒体的需要。
为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特殊模式的新闻编辑教学,即“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模式。
所谓“总编辑”就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教学之前,教师将授课班级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编辑部,同时每组任命组长一至两名,组长就是副主编,下边是组员即编辑和记者。“总编辑”的工作就是布置任务,指导检查各项任务,“副主编”的任务是带领手下人组织执行“总编辑”交给的各项工作。即形成“总编辑”带“副主编”,“副主编”带“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格局。
教学环节就按照编辑部的工作程序来开展。具体包括制定报道定位或编辑方针、新闻策划、稿件的选择与修改、新闻标题的制作、报道的配置与合成等内容。在开展前,教师先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作简单讲解,然后便布置实施以上实践活动。
一、“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要做到“三个结合”
1 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它的特点是: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闻编辑课由于它具有实践性这一特点,因此非常适合此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将教材或媒体中刚刚出现的新闻事件拿来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比如对《北京青年报》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的分析、对《人民日报》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报道中稿件使用情况的分析,对《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上海世博会报道时版面设置的分析,通过对这些生动典型的案例研讨,师生会从中获得很多可借鉴经验。同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也可以对学生自己采写的稿件,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讨论修改,找出优点和不足。
2 与采写摄评相结合
新闻编辑课还体现着很强的综合性。它的前期课程有采访、写作、摄影,后期课程有新闻评论,这些课程都与新闻编辑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独立地只讲新闻编辑就会失去这一门课的完整性,比如,没有新闻采写,在学稿件的修改时,修改的只能是他人的稿件,学生自己写出的稿件就不知道好与坏;没有一定的新闻评论知识,在学稿件的配置时,就很难理解编者按和编后是怎么回事;再有,不与新闻摄影结合,学生制作出来的版面没有图片,都是清一色文字,也会失去视觉冲击力。
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教师本人要具有相应的采访、写作、摄影和评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把以前学过的相应知识重新捡起来,运用好,而且还要让学生对以后将要学到,但暂时又与本课程有一定联系的知识。做初步了解,让这些知识为本课程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闻编辑课讲活学透。
3 与新闻媒体相结合
在学校,不仅学生对新闻媒体感到陌生,就是教师由于长期在高校工作,有时也会对媒体的发展动态不能及时了解。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有必要与媒体建立密切的联系。比如教师带学生到编辑部参观,或者让部分学生在编辑部做短暂的实习,这样可以了解编辑们工作的环境,感受编辑们工作气氛。请媒体资深人士到课堂上作讲座,让他们把在媒体工作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这会让学生更深一层地了解媒体。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聘请媒体编辑与任课教师一起参与教学,让媒体编辑经常提一些建设性建议,甚至请他们带领学生深入到每一个实践环节。
让学生走进编辑部,请编辑走进教室,这会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学习本课程知识,也会让学生学到书本里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以上三个结合,目的都是让学生增加专业方面的实践知识,同时每一项内容都需要“总编辑”的指导,“总编辑”的“引”和“导”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会收到诸多益处
1 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采用“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模式,出发点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芳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不再被动地听老师讲,而是主动地做,去实践那些和书本有关的理论,去接近那些在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要做的事。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们不仅会真正理解什么是编辑方针,什么是新闻策划,而且还真正掌握了怎样制定编辑方针,如何进行新闻策划。等等。
2 理论知识得到强化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会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这样的学习理论方式,会把理论学得更扎实更灵活。况且有关新闻编辑方面的知识本身就是从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会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一旦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学生会牢记终生。
3 综合业务得到提升
在新闻实务教学中,新闻编辑课应该是核心,“总编辑”领导下的编辑部式教学,就是把采访、写作、摄影、评论等知识集中到新闻编辑当中,让它们为新闻编辑服务;同时通过新闻编辑教学,也是对这些知识的一个贯通和提升过程。无论是新闻消息、新闻评论。还是新闻图片,最后都要经由编辑之手与受众见面。编辑就像是厨师,所有的新闻作品就是各种备菜,随时准备让厨师把它做成成品,最后变成一桌丰盛的大餐。在编辑教学中,教师也同样起到厨师的作用。他要组织学生去完成各类新闻作品,然后再组织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再加工,直到让这些作品变为成品为止。
三、“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点
1 充分发挥“总编辑”的指导作用
“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应充分发挥“总编辑”统领全局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督促及时。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由“总编辑”布置安排,这些工作的安排是否合理有序,操作起来是否易于执行,都体现出“总编辑”的工作“水平”;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工作布置下去后,“总编辑”是否会及时督促检查,是否能把“副主编”“编辑”“记者”各路人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些都能体现出最后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因此,“总编辑”布置完工作后,要随时跟踪了解手下人的工作进展情况。
(2)适度点拨。“总编辑”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在不包办手下人工作的同时,对他们的每个环节进行适度的点拨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有利益于让整个工作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在点拨过程中,要掌握好“度”,作为“总编辑”既不能越俎代庖,什么事都要过问,让手下人感觉到束手束脚,同时又不能把所有事情都给扔学生不管,让他们失去依靠。
(3)点评到位。点拨是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点评是教师对学生完成某一环节所做的评价和总结。教师在点评时要体现出“总编辑”的权威性,要对学生付出的劳动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成绩与不足,让学生听后感到信服。
以上三方面,都与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关。
2 充分发挥“副主编”的桥梁作用
在教学中,“副主编”——组长的沟通作用不容忽视。对上他要对“总编辑”——教师负责,对下他要对“编辑”“记者”——组员负责。他们是“总编辑”工作布置的第一执行人,“总编辑”的工作能否贯彻下去,贯彻得是否深入,他们在中间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他们又是“编辑”“记者”的直接领导者。他们在工作中对手下人能否具有驾驭能力,能否带动起全体人员,发挥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都可以看出他们的领导水平;同时如果“总编辑”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施展空间,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充分的展示。
3 营造良好的情景再现空间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入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开发的方法。“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模式也是情景模拟教学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编辑部的工作流程去做,比如每组都要建立编前会和定稿会等制度,让每一名学生在“编辑部”都要充当一种角色,并承担起自己的角色和“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还要求每一角色做到与其他角色保持工作上的正常互动与沟通,直至让整个“编辑部”都能正常、有序、紧张而又轻松地运转。
4 注意各教学环节有序衔接
新闻编辑教学如果是单纯式地理论灌输,可以是讲完某一章时自然进入下一章,以此进行下去,不需要在讲某一章时,要想到为下一章及其他章做准备。但“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各实践环节之间是一环套一环的。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需要在讲到某一章节时,应该为下一章节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下一章节教学内容又不能割断与上一章节的联系。比如讲“新闻策划”时,就应该想到“策划”完之后,按照策划方案去进行新闻采写,以便为下一章“稿件的选择”做准备;同时,“新闻策划”一章的教学又是根据前面的“报道定位”或“编辑方针”的指导来进行“报道策划”的。各教学环节有序衔接是保证这种教学方式有效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
5 教学实验设备要准备充分
单纯的理论教学可以不使用教学设备,但“总编辑”“制度”下的编辑教学,则需要学生亲自采写稿件,亲自编制版面,这就需要一定的实践教学设备,如照相机、录音笔,大型彩色打印机和编辑实验室等,从而保证本课程教学正常进行。
总之,“总编辑”“制度”下的新闻编辑教学,对学生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但执行这种教学模式的难度也很大,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作为“总编辑”的教师要花费更多精力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
上一篇:结核菌素(PPD)试验的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