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生申论策论文范文

生申论策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生申论策论文范文

应用文的常规格式应包含五大要素,即“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发文单位”“发文日期”。当然,这五大要素并不是在每一种文种都需完备。

从形式上而言,有:标题(居中)、发文单位(顶格书写)、正文(分段书写)、发文单位(居右)、发文日期(居右)。

申论应用文范文

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代表BL集团站在这里,更加感谢组织方能给予此次与大家交流探讨我集团关于品牌建设的经验的机会。

品牌是一个符号,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然而,中国制造在世界很多领域没有话语权,没有定价权,国产品牌走不出国门,关键在于中国品牌文化元素没有得到国际认可。

BL集团是一家涉及多种门类,跨行业的集团公司。集团拥有“家纺”“休闲服饰”“西裤”等著名品牌。长期以来,BL集团注重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世界级品牌营销战略的努力。具体而言,一、开发文化审美附加值,提升文化审美度以及对消费群宽容度;二、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构架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最大限度合理利用现有品牌资产。三、从品牌输入到品牌输出,是品牌无形价值扩大,国际市场地位提升。

文化的品牌是灵魂,是生动的生命。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随着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以及购买力逐年提高,是打响原创品牌的好机会。因此,主动和系统的输出文化品牌机会难得!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我们官网上有很多相关资料。相关资料具体您可以关注黑龙江中公教育总部: 地 址:中公教育大厦接待大厅(哈尔滨市西大直街380号,和兴路与西大直街交口处)电 话:

申论是近十年来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采用的一种新型题型。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申论写作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申论写作水平、适应社会对申论写作的人才的需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申论公文写作的格式 范文 ,仅供参考。

×× 局开展 “ 争先创优 ” 活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提高人事部门自身建设水平,根据全市人事系统“争先创优”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我局将坚持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人事干部队伍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事人才保证。

此活动的最终目标为:1.把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务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廉洁勤政、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和学习好、团结好、作风好、纪律好、政绩好的领导班子。2.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进取心强的人事干部队伍。3.各项人事人才工作任务按时全面完成。重点工作有创新、出 经验 、 出成果; 单项工作有特色, 每年至少要有 1~2项人事人才工作在市或省有影响、有位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局将从“抓学习,强素质;抓管理,树形象;抓创新,创佳绩”着手去做。同时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我局也会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效果。将“争先创优”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建立激励机制,增强争创动力。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干部队伍为重点,建立激励机制。

(三)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培养典型。加强对争创活动的宣传,引导全体干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本局的学习典范。

汇报材料

通过最新山西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山西中公 教育 整理了山西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贯彻执行类题目历来是广大考生成“公”路上的拦路虎,因为贯彻执行类题类目庞杂,涵盖范围广,体裁不限,导致考生复习难度加大。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常见文种给出示范,供考生积累和参考,本文为汇报材料。

关于 ×× 区 安全生产 工作的汇报材料

首先对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区的安全生产情况。

××区是××市的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 62 平方公里,管辖 9 个街道、32 个社区、19 个行政村,总人口近 29.3 万人。××区是××市的商贸中心,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 中心。截止目前,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持续稳定,未发生重伤以上安全事故,连续五年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网络体系。一是区委、区政府将安全生产任务栏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建立县级干部负责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严格部门安全职责,形成合力;三是强化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四是完善监管队伍,实行网络化管理。

二、落实责任,加强监管,杜绝安全隐患。一是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管;三是积极创新监管工作机制;四是强化监管手段;五是领导带头,强化监督检查。

三、加大整改力度,严格责任追究。一是我区采取条块结合、拉网式排查的办法;二是实行了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

四、积极创建安全社区,强化 安全教育 工作。一是明确创建目标;二是完善统一制度;三是强化宣传教育。

五、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组织开展了“安全进社区” “青年安全志愿者”“法律法规咨询” “ 安全知识 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持了持续稳定,按照目标要求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三是全民安全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今年来,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如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我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以上汇报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节选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而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 其它 社会形态道德的显着标志。为此,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当然,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 、 “送温暖” 、 “志愿者” 、“手拉手” 、 “幸福工程” 、 “春蕾计划” 、 “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胡锦涛同志也曾说过:判断党和政府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然而在制度设计中,还存着忽视群众意见、漠视群众利益、无视群众力量等突出问题,致使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保障制度科学有效,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

要集民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岁月里,一直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汇集众人智慧,使各项制度设计充分吸纳了各界群众的智慧与意见,确保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当下,以限塑令为代表,个别部门在制度设计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忽视了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导致制度脱离实际,难以执行。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鼓励公众参与制度设计,发表不同意见,才能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要惠民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把尊重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视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而能否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是关系到制度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然而,在计划生育罚款提成等制度设计过程中,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依然浓厚,出现了“好事人人管,坏事没人管;有好处就管,没好处就算”等权力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象,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要用民力,发动依靠群众力量。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在制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制度自身的合理性,更要考虑到制度的可执行性。须知,执行是制度科学性和有效性最集中的体现,是制度设计的生命线,而制度的顺利实施与有效执行,则离不开群众的鼎力支持。当前食品安全工作领域的“媒体依赖症”,虽然暴露出主管部门的监管缺失,但同样说明了食品安全工作离不开公众特别是媒体的参与配合。这就是群众的力量,是制度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提高制度设计科学有效性的重要力量。

群众路线是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保障和增强制度设计科学有效性的基石。只要我们在制度设计中,能做到集民智、惠民利、用民力,就能形成政民互动、干群互动、上下互动的大好局面,最大限度地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增强制度设计的生命力!(959字)

点评:

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见,财富公平分配是人们亘古以来的理想与追求,而公平则是财富分配的生命线!然而,在社会财富总量持续快速增加的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却日益扩大,基尼系数已经突破国际黄色警戒线,成为群众最关注、反响最强烈、矛盾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社会难题。为国家长治久安计,必须调整分配格局,保护收入分配的生命线!

要调整一次分配格局,提高工资收入水平。一次分配,是资方与劳方之间进行的财富分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就业岗位有限,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资方市场,由此决定了资方在财富分配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更强的姿态和更加主动的地位。这导致群众工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调整一次分配格局,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和自然增长机制,持续提高群众工资收入水平。

要调整二次分配格局,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二次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形式,和公众之间进行的财富分配。当前,我国税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税收负担偏重,甚至不少地方还在征收“过头税”,存在寅吃卯粮的问题,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收入;二是税收转化成财政后,投入在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数量较少,未能转化成人民群众的福祉,也间接影响了群众增收。故此,调整二次分配格局,需要改革税制、减轻税负并加大税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调节收入差距的杠杆作用。

要调整三次分配格局,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三次分配,是社会公众以公益慈善等形式,将部分财富无偿捐赠给困难群体的财富分配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社会氛围。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公众对企业家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期望值很高,而自身投身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偏低。同时,受郭美美事件的影响,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大幅度下降,也在客观上打击了公众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削弱了财富公平分配的自主性。可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需要增强公众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自觉意识,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服务水平与工作透明度。

古人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又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调整收入分配格式,正是要行天下大道、损余补缺。通过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促进财富在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合理流动,才能缩小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守住公平这条生命线!

——破解养老难题须强化政府责任

《中庸》说:“仁者,亲亲为大”,意思是孝顺父母是仁爱的第一要义,让老年人安度晚年也是仁政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迅猛发展,不少老年人却面临着“养老真空”难题,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难以为继,政府公共养老服务发展缓慢,社会机构养老问题重重。谁能破解养老难题?

总体来看,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当前,养老难题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家庭的边界,特别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421”甚至“8421”家庭大量出现,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甚至八位老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实际上,养老难题已经变成了社会公共问题,向全体老人提供养老公共服务,政府责无旁贷,必须下大力气、下苦功夫!

要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在某种程度上,对老年人的关爱程度,可以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人或忘却了孝顺父母的祖训,或忙于事业无暇顾及老人,反映出传统美德的淡漠和缺位,已逐渐演化成社会公德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加强“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爱护老人”传统美德教育,为破解养老难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在财力保障上下功夫。当前,我国养老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覆盖面比较狭窄,保障水平不高,难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构成了当前养老难题的主要矛盾。故此,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加快养老院等公共养老设施建设速度;一手抓养老社会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民办养老事业的发展。

要在优化管理上下功夫。由于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混乱、服务很差、条件简陋、收费昂贵等诸多问题,导致养老服务质量低下,群众意见很大。所以,我们还必须在优化管理上下功夫,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提出更加具体、严格、科学的标准,提高准入门槛,严厉打击非法养老机构,尊重和保障老年人各项权益。

学习申论,很多人最难的就是申论作文。因为申论试卷中小题目的作答,其实学习能力强的考生,整体是拉不开差距的。既然,是否成“公”的关键就在申论作文,那么现在中公教育的辅导专家就给大家普及一些申论作文的实际应对技巧。一、多读范文很多考生在几乎没有怎么了解申论作文的写作技巧之前就开始动笔书写,这难免存在一些困惑。因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连基本的技巧都不清楚就开始动笔书写,第一个是很容易理不清头绪。第二个就是,很容易打击考生的积极性,认为申论作文非常难,时间久,挤压在一起,很多考生就越来越没有自信,所以产生的是连锁的负效应。因此我们中公教育的辅导专家提醒大家,一定要在真正动笔写作之前,更多的了解申论的高分范文。好的文章都有很多共性的写作技巧。我们唯有掌握了这些写作技巧,也指明了写作方向,才能让自己在真正撰文的时候,有针对性,也有方向性。二、多练习书读百遍,奇迹自现。作文练习多了,写起来也就不那么麻烦了。所以那些一直在说申论作文很难,迟迟不动笔的考生,如果你都没有练习过一篇文章就叫苦连连,那你可能就离高分作文很远了。所以我们一直鼓励考生,要动笔尝试。可能第一次写的不好,第二次也写的不好,但是当你发现自己哪里写的不好的时候,其实说明你已经开始进步了。只有写的多,才会机会改的更好。止步不前的考生,无论怎么凭空想象,也是写不出来一个高分作文的。三、多修改其实不断的修改的过程,就是作文二次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考生思维的不断拓展,也有考生能力的不断积淀。因此,努力写文章出来,然后也努力进行修改。因为初稿和修改稿的中间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过程。人生最艰难的根本不是远方的高山,其实反而是你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出发的脚步。坚定理想,坚定新年,只要不断的努力,就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申论中策论文范文

给你个思路:找出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策论文的三部曲。最后的大作文你按照这个思路自己拓展,死记硬背范文也是没多大用,主要靠自己的老瓜子,站在政府的立场来看问题,你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公务员,你怎么来看待材料中的问题并解决它。这也是考申论的目的,看你有没有当公务员的资格和潜质。

我们官网上有很多相关资料。相关资料具体您可以关注黑龙江中公教育总部: 地 址:中公教育大厦接待大厅(哈尔滨市西大直街380号,和兴路与西大直街交口处)电 话:

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应试指导:正确、准确、深刻地把握立意确定立意的方法:1)题干点睛法勾画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理清楚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确立文章的总、分论点。2)材料分析法通过分析核心词、核心句、核心段,甚至是整篇文章来确定文章中心思想。开头要直接点出主题如,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体现个性化的表述。开篇不要啰里啰嗦。论证内容要丰富,可采用多样的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加事例论证。结尾要简洁清晰、干练,升华主题可总结全文、点明总论点;可展望未来,鼓舞斗志;可呼应开头,浑然一体;可启发联想。

申论文主要分为对策性申论文与议论性申论文,策论文的主体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应对 措施 ,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申论策论文的 范文 ,仅供参考。

申论策论文写作模式: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200字)

概括材料,摆出问题、危害、恶劣的影响、原因、教训(200字,1-2段)

第二部分:分析原因(300-600字)

原因通常在材料里,根本原因在相关的大政方针里。3-4条(300-600字左右)分3-4段。原因+材料里的事例、分析的文字。通常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关联词,一个原因一个自然段。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300-600字)

提出对策并加以论述:3-4段。为什么要用这条措施?达到什么效果?具体做法有哪些?(300-600字)注意与第二部分的原因对应,一个对策一个自然段。

第四部分:结尾(100字)

照应材料、照应问题、照应开头。通常使用“总之...只要...就”句式收尾。

抓好应急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因素逐渐取代传统安全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威胁。统计研究表明,20世纪里,每年有20%~50%的人口遭受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更是高达400亿美元以上。由此看来,抓好管理工作,给公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已是迫在眉睫,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纵观我们目前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的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非常不利于并且严重阻碍着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还没有对应急管理工作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没有上紧应急管理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这根弦。说到底还是没能彻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如果出现管理缺位,将使改革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例如威海雪灾带来的损失,直接原因就是地方领导忽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导致的。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我们要牢牢记取。

其次,现有的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体系多不完善。在诸多方面如机构人员的专门化、专业化,危机管理体系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以及危机管理中政府应急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面都亟待完善,否则将制约应急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另外,对群众的宣传 教育 力度不够,也是导致这项工作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原因。公众还普遍存在着防灾救灾意识不够,对危机的防范意识差,这也同样暴露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危机处理中的智慧和力量。

认识到问题和不足,我们的工作就找准了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狠下功夫,积极开创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和稳定的社会局面,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专门的应急人才,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危机管理体系的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完善政府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切实保障危机管理急需的人力、物力和专款的到位,以有效减少损失,提高应急管理效率。

抓好应急管理工作,还要大力宣传和培训防灾救灾知识,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有效避免政府在掌握资源、人力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还有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局限性,提高危机处理效率,凝聚政府群众间同舟共济的鱼水深情。

总之,抓好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它考验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高下,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向群众交出应急管理工作一份满意的答卷。

想要解决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困境,从乡镇政府这个层面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以社会管理者的姿态,运用上层权利全力推动,才能得以根治。

其一,发展和壮大社会组织。放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转而提高在监管方面的要求,形成“准入松,监管严”的社会组织环境。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要建立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避免双重管理和多头管理。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由政府购买其服务,让其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协助政府提供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使得政府真正由“全能型”变成“服务型”,由“划桨人”变成“掌舵人”,而且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充当“划桨人”角色。鼓励跨县、跨省的大型社会组织发展,使其具备真正强大的“战斗力”。

其二,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在财政政策上适当向不发达地区倾斜,稳步推进“省管县”财政制度改革,建立更为合理和公平的财政转移支付计量标准,由注重专项性转移支付转变为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填补由于取消农业税等政策造成的乡镇财政收入空缺,从财政上保证不发达地区的发展需要。在产业发展上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其城市化进程,尽力缩小其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其三,建立和支持各种议事、利益表达与协商机制。让社会矛盾与政府部门之间有一个充足的“缓冲区”,尽力避免他们之间的“硬接触”。由政府引导建立各种议事、利益表达与协商 渠道 ,形成社会矛盾自我化解的优良环境。可以借鉴美国“ADR非诉讼解决方式”,鼓励和支持成立相关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自我管理化解大部分社会矛盾。而产业工会与产业雇主联合会之间的议事协商模式,以及政府部门在其中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我国解决劳资纠纷的参考。

其四,创建优良的法律制度环境。立法部门尽快建立一套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社会管理主体的职能、相互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程序等,给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创建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让社会管理行为有法可依。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可以由地方政府自主处理的审批权利,减小社会组织发展的阻力。

(1)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近年来,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和资源性产品的供应安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某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面对的迫切问题,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我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说节能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虽然随着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我国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近20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来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差别电价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铝合金、电石、焦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促进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 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

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和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

五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节能减排行动中来。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和政府的事情,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广泛的新闻宣传,是全社会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2)文明伴我行,全民共推进

——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明素质的内涵丰富,它不仅指知识水平,也包含道德素质;不仅体现在言谈之中,也体现在日常举止上;不尽关涉个人修养,也容易引发公众效应。因此,事情虽微小,意义却深远。

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硬实力(如军事、科技),也体现在软实力之上,而文明素质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民的文明素质是一张具有丰富内涵的名片,是国家精神的浓缩,它能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体味到无限而又独到的意蕴;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感受到中国的亲和力。国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国家的基本元素,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方面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是增进社会和谐,建立宜居环境之需。飞溅的唾沫,满地的垃圾是藏污纳垢之地,也是病菌传播的绝佳途径;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公交车上争抢拥挤,也是引发人际矛盾的重要导火索。。。。。。因此,高尚的文明素质,是联接心与心的纽带,也是促进相互理解信任的重要因素。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要是智育不过关,是次品;要是体育不过关,是废品;要是德育不过关,则是危险品。此话道出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在社会安身立命,除了需要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大脑之外,还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扩而言之,则是应该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文明素质无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在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把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视作一件重要事情,并对此常抓不懈。我们的国家更不甘落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被称作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然而,通过文中所给材料,我们遗憾地看到,我们国民文明素质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没有与时代潮流同步前进。粗俗的脏话不绝于耳,旧有的习俗和行为屡见不鲜,公德意识淡薄。。。。。。如此种种,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极大地制约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如旅游业)。因此,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目前,国民素质不高有诸多原因。我认为,它与我们在思想上不重视,监管不严厉,文明观念不先进,物质设施不完善等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提出几点对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加强宣传,让人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才会在行动中有所落实。因此,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制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人们在铺天盖地的各种宣传教育面前,潜移默化地意识到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并自觉落实相应的要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内因是事物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条件。许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没有依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相应的行为,是由于其疏忽大意所致。因此,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比如罚款、曝光等,让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端,从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将文明理念内化,在日常生活中将文明理念外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明方式和理念,还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建立新的文明方式和理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变革,必然要求不同形式的文明素质。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现代社会的特点,抛弃陈旧甚至落后的习俗,并提炼出与之相适应的文明方式和理念。比如,随着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活由“家庭人”向“社会人”转变,这就必然要求人们不仅要继续重视家庭、邻里等小团体成员内部的文明素质,还要重视大团体、公共领域的文明素质提升。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设备。完善的物质设施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它能在静默中提醒人们讲文明言语、做文明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讲文明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空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垃圾桶、痰盂、厕所、候车牌等必不可少。

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以即可蹴就,也不是寥寥几人的努力即可促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提升中华文明素质的助推器!

(3)保护 文化 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空前热烈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热。据报道,目前全国至少还有近百个项目已宣布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是,不少地方好像到现在也没明白,“世遗”主要是一项保护性、公益性的事业,而不是产业性、行业性旅游资源。于是,有些“世遗”所在地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盲目开发利用,热衷于破坏式“打造”,直到把文化遗产搞得面目全非。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已经成为我们传承文化瑰宝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文化遗产见证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思维方式 、 想象力 ,体现着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魂魄之所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但是,个别地方为配合旅游开发将文化遗产进行低层次改造,一味拆旧村建新村而不对文化遗产加以认真保护等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被保护项目的繁荣,实际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根本性伤害。

为了保护好文化遗产,要杜绝破坏式“打造”,首先应该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很多文化遗产都已经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用于这项艰巨的保护工程。

其次杜绝破坏式“打造”,还需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中充分考虑“不能建什么”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建筑规划中不能只考虑“建什么”,还应考虑到哪些东西不能建。按《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只能“合理利用”。即“利用”必须以保证历史文化遗产不受损坏为前提,“利用”要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并不缺少必要的法规约束。但是政府在执法方面却“一团和气”,往往使相关法规形同虚设。杜绝破坏式“打造”,不让文化遗产被糟蹋,最需要严格执法,对于那种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被破坏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文化内涵,为了“申遗”进行一些破坏式的“打造”,而应该秉承道家无为的精神,尽可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它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大放异彩。

(4)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科学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但是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发明专利的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少。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科技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 方法 ,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应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要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长远需要,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力度,了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展、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目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问题突出。面对国内外的不利因素,我们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多管齐下,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5)短信息谣的关键是信息公开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是对政府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考验。这次广东湛江利用手机短信平息“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传,稳定灾区民心的成功例子显示了当地政府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时负责的态度和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这一事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关键在于政府将权威信息及时公开,它给了我们政府一些处理类似事件可以借鉴的 经验 。

“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谣言的流传,很明显会引发潜在的社会危机。面对危机,当地政府部门反应迅疾,通过短信的全面覆盖,成功化解了谣言可能引发的群体恐慌。湛江的此次危机处理,既显示了手机气象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作为信息传播工具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显示出政府将权威信息及时公开对化解危机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功能,让事实说话,让公众充分知情是化解突发事件的关键。在湛江息谣的过程中,手机短信作为媒介,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一种让事实说话、平息社会恐慌心理的功能。毫无疑问,手机作为传播工具和其他各类传播媒介有着同样的工具意义。充分尊重媒体的传播规律,更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也更有利于解除谣言滋生的问题。作为舆论现象,无论是流言还是谣言,都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集群行为方式。“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之所以无端生起,本身来自大量暴雨所导致的信息的重大性与模糊性。而息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会发生地震”这种政府的权威信息与“引发大地震”这种民间流言之间的博弈。其中,能否让公众舍弃由流言与谣言形成的“舆论”,转而接受政府的权威信息,考验着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公信力。对此,政府的最佳选择就是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发布真相,从而填补社会舆论真空,取得公众信任。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公布准确的信息,避免出现群体恐慌和对于政府的信任危机。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类似重大事件的时候,习惯于遮遮掩掩,不敢将全部事实公开,殊不知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引发公众大规模的心理动荡和对于政府的不信任。多次突发公共事件给我们的朴素警示是:在一些重大而模糊的信息面前,谣言永远只能止于信息透明与公开。像湛江事件一样,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起到了息谣作用。相反,因“怕引起市民恐慌”而不公开处理信息的做法,只会引起更大恐慌。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明显属于谣言的舆论,需要政府部门及时予以澄清。而对可能并不全属谣言的舆论,也同样需要政府部门负责任地站出来,及时提供真相,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信息公开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注定要成为决定危机管理成败得关键因素。但我们应该看到,“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谣言的迅速被平息,离成为处理公共安全普遍推行的准则,尚有距离。信息公开还任重道远。

2018申论策论文范文

国考申论的大作文分数占比很大,可见其重要性,下面给大家分享国考申论优秀范文,大家可以参考,总结写作经验。

《志愿服务基层 让青春在志愿中闪光》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不仅是紧跟榜样脚步,聆听时代声音,响应党的号召,也能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找到青春的方向和目标。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持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让青春在志愿中闪光。

青春在志愿中闪光,要知行合一。“空谈误国,实战兴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湖羊桐乡的土专家老费自学成才,并将所学知识用于乡村工作中,将菊花秸秆变废为宝,有效解决湖羊冬季饲料短缺问题,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正是因为老费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百姓家常中找问题,不断尝试改进,才能更好为基层发展做贡献。因此,作为一名基层服务志愿者,要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田间地头中找方法,俯下身子,静下心,向群众学习,多积累,多磨练,成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

青春在志愿中闪光,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滩,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将会被历史遗弃。40年前,安徽小岗村留下的红手印引发的连锁反应,深刻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30多年前的,力推农村改革,使正定县农业总收入翻了近两倍。在新时代的今天,巴东县的一名志愿支教老师袁辉在实际教学中摸索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帮助山村孩子健康成长,学得快乐,活的自信。作为基层服务志愿者,更应具备不断创新,不断钻研的精神。在服务群众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进取,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青年人更有创新精神和精力,充满活力,也更愿意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抱负。所以青年应积极担当,助力基层发展。正如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作为新时代青年,基层服务志愿者,我们更应坚持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让青春在志愿中闪光,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梦、中国梦,成为一名心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

国考申论作文写得好体现在三个方面:框架、论点、文采。在理解文章架构的基础上,将文章进行拆解式学习,精雕细琢。

国考申论作文总论点和分论点必须符合或者反映材料的主旨,然后选取一个好的结构来统领这些论点,,平铺直叙但是准确表达类似画画里面的勾勒,而修改的过程类似润色,能让画卷更加丰富精彩。

作文写好开头极其重要,文章的立意要符合三个标准即正确、明确,深刻。而开头也需要花心思,短时间给考官好印象。常用的开头方式可以有:排比式、对比式、名言导入式等。

结尾是对于中心论点论据回应该怎么办的,可简易归纳,留意与开始的映衬,不必反复中心论点论据。好的文章由凤头、猪肚,豹尾组成。结构不完整的文章是不会有高分的,所以这部分千万不要落下。

关于XX 同志政审鉴定材料

XX ,女,X 族,中国共产党员(预备),研究生学历。XX 年XX 月出生于XX 省XX 县,XX 年XX 月毕业于XX 大学XX 专业。XX 年XX 月至今,就职于XX 有限公司。

该同志的主要表现如下 :

一、思想政治上,政治立场坚定

该同志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坚持真理,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适应能力强。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中能够摆正位置,严格要求,为人正派,尊重领导,团结同志。

二、创新学习,工作认真负责

在工作上,该同志服从集体和领导的工作安排,为人踏实稳重,责任心强,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想问题、做事情能从大局出发,以集体为重。在本职岗位上敬岗爱业,尽职尽责,在完成主要工作之余,还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业务活动,积极协助其他同事做好其它工作。

在过去的两年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该同志能坚持多渠道、多方面地加强业务学习,充实知识、拓展业务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理论结构和业务水平。

三、生活作风严谨,生活习惯良好

生活上,该同志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勤俭节约,严于律己,诚实守信,注意保持公司服务的形象。平日里乐于助人,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深受领导、同事的认可与赞同。

四、自觉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该同志能够自觉贯彻落实廉政建设的要求,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崇尚诚实守信,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在工作中遵纪守法,自觉执行公司廉洁服务各项规定,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艰苦奋斗、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

根据该同志的工作和思想表现,认为其符合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标准,特此证明,请给予批准。

XX有限公司

2017.12.15

2017申论策论文范文6篇

我们官网上有很多相关资料。相关资料具体您可以关注黑龙江中公教育总部: 地 址:中公教育大厦接待大厅(哈尔滨市西大直街380号,和兴路与西大直街交口处)电 话:

申论是近十年来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采用的一种新型题型。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申论写作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申论写作水平、适应社会对申论写作的人才的需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申论公文写作的格式 范文 ,仅供参考。

×× 局开展 “ 争先创优 ” 活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提高人事部门自身建设水平,根据全市人事系统“争先创优”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我局将坚持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人事干部队伍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事人才保证。

此活动的最终目标为:1.把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务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廉洁勤政、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和学习好、团结好、作风好、纪律好、政绩好的领导班子。2.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进取心强的人事干部队伍。3.各项人事人才工作任务按时全面完成。重点工作有创新、出 经验 、 出成果; 单项工作有特色, 每年至少要有 1~2项人事人才工作在市或省有影响、有位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局将从“抓学习,强素质;抓管理,树形象;抓创新,创佳绩”着手去做。同时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我局也会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效果。将“争先创优”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建立激励机制,增强争创动力。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干部队伍为重点,建立激励机制。

(三)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培养典型。加强对争创活动的宣传,引导全体干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本局的学习典范。

汇报材料

通过最新山西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山西中公 教育 整理了山西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贯彻执行类题目历来是广大考生成“公”路上的拦路虎,因为贯彻执行类题类目庞杂,涵盖范围广,体裁不限,导致考生复习难度加大。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常见文种给出示范,供考生积累和参考,本文为汇报材料。

关于 ×× 区 安全生产 工作的汇报材料

首先对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区的安全生产情况。

××区是××市的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 62 平方公里,管辖 9 个街道、32 个社区、19 个行政村,总人口近 29.3 万人。××区是××市的商贸中心,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 中心。截止目前,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持续稳定,未发生重伤以上安全事故,连续五年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网络体系。一是区委、区政府将安全生产任务栏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建立县级干部负责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严格部门安全职责,形成合力;三是强化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四是完善监管队伍,实行网络化管理。

二、落实责任,加强监管,杜绝安全隐患。一是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管;三是积极创新监管工作机制;四是强化监管手段;五是领导带头,强化监督检查。

三、加大整改力度,严格责任追究。一是我区采取条块结合、拉网式排查的办法;二是实行了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

四、积极创建安全社区,强化 安全教育 工作。一是明确创建目标;二是完善统一制度;三是强化宣传教育。

五、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组织开展了“安全进社区” “青年安全志愿者”“法律法规咨询” “ 安全知识 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持了持续稳定,按照目标要求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三是全民安全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今年来,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如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我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以上汇报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节选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而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 其它 社会形态道德的显着标志。为此,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当然,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 、 “送温暖” 、 “志愿者” 、“手拉手” 、 “幸福工程” 、 “春蕾计划” 、 “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胡锦涛同志也曾说过:判断党和政府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然而在制度设计中,还存着忽视群众意见、漠视群众利益、无视群众力量等突出问题,致使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保障制度科学有效,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

要集民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岁月里,一直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汇集众人智慧,使各项制度设计充分吸纳了各界群众的智慧与意见,确保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当下,以限塑令为代表,个别部门在制度设计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忽视了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导致制度脱离实际,难以执行。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鼓励公众参与制度设计,发表不同意见,才能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要惠民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把尊重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视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而能否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是关系到制度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然而,在计划生育罚款提成等制度设计过程中,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依然浓厚,出现了“好事人人管,坏事没人管;有好处就管,没好处就算”等权力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象,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要用民力,发动依靠群众力量。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在制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制度自身的合理性,更要考虑到制度的可执行性。须知,执行是制度科学性和有效性最集中的体现,是制度设计的生命线,而制度的顺利实施与有效执行,则离不开群众的鼎力支持。当前食品安全工作领域的“媒体依赖症”,虽然暴露出主管部门的监管缺失,但同样说明了食品安全工作离不开公众特别是媒体的参与配合。这就是群众的力量,是制度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提高制度设计科学有效性的重要力量。

群众路线是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保障和增强制度设计科学有效性的基石。只要我们在制度设计中,能做到集民智、惠民利、用民力,就能形成政民互动、干群互动、上下互动的大好局面,最大限度地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增强制度设计的生命力!(959字)

点评:

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见,财富公平分配是人们亘古以来的理想与追求,而公平则是财富分配的生命线!然而,在社会财富总量持续快速增加的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却日益扩大,基尼系数已经突破国际黄色警戒线,成为群众最关注、反响最强烈、矛盾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社会难题。为国家长治久安计,必须调整分配格局,保护收入分配的生命线!

要调整一次分配格局,提高工资收入水平。一次分配,是资方与劳方之间进行的财富分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就业岗位有限,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资方市场,由此决定了资方在财富分配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更强的姿态和更加主动的地位。这导致群众工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调整一次分配格局,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和自然增长机制,持续提高群众工资收入水平。

要调整二次分配格局,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二次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形式,和公众之间进行的财富分配。当前,我国税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税收负担偏重,甚至不少地方还在征收“过头税”,存在寅吃卯粮的问题,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收入;二是税收转化成财政后,投入在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数量较少,未能转化成人民群众的福祉,也间接影响了群众增收。故此,调整二次分配格局,需要改革税制、减轻税负并加大税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调节收入差距的杠杆作用。

要调整三次分配格局,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三次分配,是社会公众以公益慈善等形式,将部分财富无偿捐赠给困难群体的财富分配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社会氛围。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公众对企业家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期望值很高,而自身投身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偏低。同时,受郭美美事件的影响,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大幅度下降,也在客观上打击了公众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削弱了财富公平分配的自主性。可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需要增强公众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自觉意识,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服务水平与工作透明度。

古人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又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调整收入分配格式,正是要行天下大道、损余补缺。通过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促进财富在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合理流动,才能缩小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守住公平这条生命线!

——破解养老难题须强化政府责任

《中庸》说:“仁者,亲亲为大”,意思是孝顺父母是仁爱的第一要义,让老年人安度晚年也是仁政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迅猛发展,不少老年人却面临着“养老真空”难题,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难以为继,政府公共养老服务发展缓慢,社会机构养老问题重重。谁能破解养老难题?

总体来看,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当前,养老难题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家庭的边界,特别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421”甚至“8421”家庭大量出现,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甚至八位老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实际上,养老难题已经变成了社会公共问题,向全体老人提供养老公共服务,政府责无旁贷,必须下大力气、下苦功夫!

要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在某种程度上,对老年人的关爱程度,可以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人或忘却了孝顺父母的祖训,或忙于事业无暇顾及老人,反映出传统美德的淡漠和缺位,已逐渐演化成社会公德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加强“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爱护老人”传统美德教育,为破解养老难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在财力保障上下功夫。当前,我国养老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覆盖面比较狭窄,保障水平不高,难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构成了当前养老难题的主要矛盾。故此,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加快养老院等公共养老设施建设速度;一手抓养老社会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民办养老事业的发展。

要在优化管理上下功夫。由于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混乱、服务很差、条件简陋、收费昂贵等诸多问题,导致养老服务质量低下,群众意见很大。所以,我们还必须在优化管理上下功夫,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提出更加具体、严格、科学的标准,提高准入门槛,严厉打击非法养老机构,尊重和保障老年人各项权益。

给你个思路:找出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策论文的三部曲。最后的大作文你按照这个思路自己拓展,死记硬背范文也是没多大用,主要靠自己的老瓜子,站在政府的立场来看问题,你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公务员,你怎么来看待材料中的问题并解决它。这也是考申论的目的,看你有没有当公务员的资格和潜质。

jhjfkhdjfksdfgshfkdfh

申论作文策论文模板

文章开篇的方法 文章开篇的基本目的是引出议题(关注的是什么事情),在考试中,引出议题后一般明确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观点),直接点可以开门见山,委婉点可以铺垫铺垫。 常用的开篇方法: 1. 多个案例组合引出议题 这是比较实用、直接的方法,毕竟申论给定材料中从来不缺案例,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以小见大”,也可以通过多个同类案例的叠加来引出议题。 方法1: 从.....到.....,反映/彰显了...... 案例说明: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意境,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蕴意,从“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先贤哲理到“一衣带水”的浓浓乡愁,“水”不仅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滋养了我们的精神情感,构筑了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方法2:当......当......当...... 案例说明1:当农村凋敝、空心化一次次成为新闻而撩动全社会的神经,我们愈发怀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案例说明2:当农民走进了城市却失去了活动空间,当城市迎来了繁华却丢失了历史和人居环境,当人群汇聚却衍生了阶层对立,我们深知:城市功能、空间的有与无,已然成为需要审慎思考和妥善处理的社会性命题。 2. 单个案例引出议题/话题方法 方法3:近日/近期,XXX一事引起了热议,要不要/该不该XXX成为了讨论了焦点。 案例说明:近日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导航,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方法4:多个案例并列 案例说明: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问诊大城市的知名专家;视频连线,专家会诊重症患者,并指导用药、解答疑问……蓬勃发展的“云医疗”,正在更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强着人们的幸福感。 3. 开门见山引出议题/话题 方法5:概述价值、作用 案例说明:古人云:“仓廪实,天下安。”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 方法6:引述政策来引出议题 案例说明: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 方法7:通过问题来引出议题 案例说明:当下直播带货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捧。直播如何助力农产品销售?又怎样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xxx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和重要参考。

百度搜索“万能八条”,会出现近一百万的搜索结果,可谓是“申论辅导老师的法宝,申论应试者的活宝”。随着申论考试的成熟与稳定,对考生的能力考查更加深入,简单套用“万能八条”会直接让文章的得分低于12分。“万能八条”因其简洁的口号--万能,易用的方式--套模板,广受欢迎。“万能八条”简单而言就八句话: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在公平、公正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公考反培训原则逐步得到贯彻落实的今天,依靠几句话、简单套用“万能八条”已经无限等同于低分。为此,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为我们做了进一步的说明:1,套用模板只会滋生“投机取巧”等侥幸心理,让备考“浅尝辄止”“误入歧途”;2,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不指定任何备考书籍、资料,要的是真才实学,反辅导流水线量化生产的“模板化产品”。步知公考数据统计显示,08年以来“花木体写作方法”连载帖阅读量累计突破1500万人次,帮助约28300名学员的申论最终突破68分。同样是申论学习方法,“花木体”不是“万能八条”,却为何能在反培训的公考环境下,如此快速的帮助零基础的考生突破65分呢?“花木体写作法”基于花木君2万份申论批改的实战经验,历经9年直接辅导超过10万学员提炼而成的一套申论写作方法。整个学习体系中,塑造高瞻远瞩的眼光是前提,拟定稳定科学的提纲是基础,提升驾轻就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关键,既紧扣申论大纲的能力要求来,同时抓住90%的考生所存在的下笔难等关键问题,着力通过词汇、句式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近3万名用户用一个月左右申论突破68分的成绩验证了:“花木体写作法”不是简单的套模板,是基于申论考试的要求及绝大多数考生的基础和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实实在在的快速提高申论分数。要更好的理解“花木体写作法”,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一篇好的申论文章具备哪些特点?1,观点、立论准确,内容分析透彻;2,结构完整、有逻辑,重点内容“浓墨重彩”;3,表达流畅、自然,有亮点。“花木体写作法”紧扣这三大要素,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帮助考生写出好申论:1,抓住议论文的本质,打造独属自己的文章架构。申论属于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申论的写作其实就是“提出观点,然后论证明白”。“花木体”文章的架构遵循“1、3、5原则”--一个核心观点,三个分论点,五个基本段落,帮助考生快速的拟定文章的大纲,且不雷同、不模式化。2,强化词汇、句子的学习,从根本上解决下笔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最基础的词汇积累,不可能写好文章。花木君通过课程讲解,将自己写作的思路、过程一一呈现出来,引领考生正视当前的问题和基础,从重点词汇、常用词汇开始,逐步向词汇的固定搭配、短语结构迈进,通过句子、段落的仿写来提高文字的敏感度,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行政公文写作能力。3,进行必要的写作技巧训练,借助逻辑衔接词来提高对层次、材料的驾驭能力。文章的灵魂是思路,脉络是逻辑,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方法是从逻辑衔接词入手,掌握了因果逻辑、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常用的逻辑衔接词,就能驾轻就熟的诠释出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一轮“花木体写作法”学习下来,不仅能拆面为点的全方位提高文字驾驭能力,且词汇、短语、仿写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融入了对热点和政策的解读,不再需要“事倍功半”的背政策、学热点,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更重要的是,“花木体写作法”能引领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正视问题后通过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法,不仅对笔试突破有益,对面试及以后的工作也是受益无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的方法都是个性化的,都是他人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梳理,只有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实践,才能发挥出方法的最大效力。

申论文主要分为对策性申论文与议论性申论文,策论文的主体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应对 措施 ,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申论策论文的 范文 ,仅供参考。

申论策论文写作模式: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200字)

概括材料,摆出问题、危害、恶劣的影响、原因、教训(200字,1-2段)

第二部分:分析原因(300-600字)

原因通常在材料里,根本原因在相关的大政方针里。3-4条(300-600字左右)分3-4段。原因+材料里的事例、分析的文字。通常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关联词,一个原因一个自然段。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300-600字)

提出对策并加以论述:3-4段。为什么要用这条措施?达到什么效果?具体做法有哪些?(300-600字)注意与第二部分的原因对应,一个对策一个自然段。

第四部分:结尾(100字)

照应材料、照应问题、照应开头。通常使用“总之...只要...就”句式收尾。

抓好应急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因素逐渐取代传统安全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威胁。统计研究表明,20世纪里,每年有20%~50%的人口遭受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更是高达400亿美元以上。由此看来,抓好管理工作,给公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已是迫在眉睫,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纵观我们目前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极大的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非常不利于并且严重阻碍着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还没有对应急管理工作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没有上紧应急管理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这根弦。说到底还是没能彻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如果出现管理缺位,将使改革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例如威海雪灾带来的损失,直接原因就是地方领导忽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导致的。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我们要牢牢记取。

其次,现有的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体系多不完善。在诸多方面如机构人员的专门化、专业化,危机管理体系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以及危机管理中政府应急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面都亟待完善,否则将制约应急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另外,对群众的宣传 教育 力度不够,也是导致这项工作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原因。公众还普遍存在着防灾救灾意识不够,对危机的防范意识差,这也同样暴露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危机处理中的智慧和力量。

认识到问题和不足,我们的工作就找准了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狠下功夫,积极开创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护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和稳定的社会局面,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专门的应急人才,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危机管理体系的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完善政府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切实保障危机管理急需的人力、物力和专款的到位,以有效减少损失,提高应急管理效率。

抓好应急管理工作,还要大力宣传和培训防灾救灾知识,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有效避免政府在掌握资源、人力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还有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局限性,提高危机处理效率,凝聚政府群众间同舟共济的鱼水深情。

总之,抓好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它考验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高下,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向群众交出应急管理工作一份满意的答卷。

想要解决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困境,从乡镇政府这个层面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以社会管理者的姿态,运用上层权利全力推动,才能得以根治。

其一,发展和壮大社会组织。放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转而提高在监管方面的要求,形成“准入松,监管严”的社会组织环境。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要建立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避免双重管理和多头管理。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由政府购买其服务,让其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协助政府提供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使得政府真正由“全能型”变成“服务型”,由“划桨人”变成“掌舵人”,而且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充当“划桨人”角色。鼓励跨县、跨省的大型社会组织发展,使其具备真正强大的“战斗力”。

其二,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在财政政策上适当向不发达地区倾斜,稳步推进“省管县”财政制度改革,建立更为合理和公平的财政转移支付计量标准,由注重专项性转移支付转变为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填补由于取消农业税等政策造成的乡镇财政收入空缺,从财政上保证不发达地区的发展需要。在产业发展上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其城市化进程,尽力缩小其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其三,建立和支持各种议事、利益表达与协商机制。让社会矛盾与政府部门之间有一个充足的“缓冲区”,尽力避免他们之间的“硬接触”。由政府引导建立各种议事、利益表达与协商 渠道 ,形成社会矛盾自我化解的优良环境。可以借鉴美国“ADR非诉讼解决方式”,鼓励和支持成立相关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自我管理化解大部分社会矛盾。而产业工会与产业雇主联合会之间的议事协商模式,以及政府部门在其中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我国解决劳资纠纷的参考。

其四,创建优良的法律制度环境。立法部门尽快建立一套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社会管理主体的职能、相互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程序等,给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创建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让社会管理行为有法可依。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可以由地方政府自主处理的审批权利,减小社会组织发展的阻力。

(1)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近年来,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和资源性产品的供应安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某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面对的迫切问题,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我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说节能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虽然随着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我国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近20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来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差别电价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铝合金、电石、焦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促进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 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

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和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

五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节能减排行动中来。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和政府的事情,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广泛的新闻宣传,是全社会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2)文明伴我行,全民共推进

——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明素质的内涵丰富,它不仅指知识水平,也包含道德素质;不仅体现在言谈之中,也体现在日常举止上;不尽关涉个人修养,也容易引发公众效应。因此,事情虽微小,意义却深远。

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硬实力(如军事、科技),也体现在软实力之上,而文明素质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民的文明素质是一张具有丰富内涵的名片,是国家精神的浓缩,它能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体味到无限而又独到的意蕴;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感受到中国的亲和力。国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国家的基本元素,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方面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是增进社会和谐,建立宜居环境之需。飞溅的唾沫,满地的垃圾是藏污纳垢之地,也是病菌传播的绝佳途径;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公交车上争抢拥挤,也是引发人际矛盾的重要导火索。。。。。。因此,高尚的文明素质,是联接心与心的纽带,也是促进相互理解信任的重要因素。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要是智育不过关,是次品;要是体育不过关,是废品;要是德育不过关,则是危险品。此话道出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在社会安身立命,除了需要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大脑之外,还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扩而言之,则是应该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文明素质无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在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把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视作一件重要事情,并对此常抓不懈。我们的国家更不甘落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被称作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然而,通过文中所给材料,我们遗憾地看到,我们国民文明素质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没有与时代潮流同步前进。粗俗的脏话不绝于耳,旧有的习俗和行为屡见不鲜,公德意识淡薄。。。。。。如此种种,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极大地制约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如旅游业)。因此,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目前,国民素质不高有诸多原因。我认为,它与我们在思想上不重视,监管不严厉,文明观念不先进,物质设施不完善等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提出几点对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加强宣传,让人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才会在行动中有所落实。因此,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制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人们在铺天盖地的各种宣传教育面前,潜移默化地意识到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并自觉落实相应的要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内因是事物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条件。许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没有依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相应的行为,是由于其疏忽大意所致。因此,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比如罚款、曝光等,让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端,从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将文明理念内化,在日常生活中将文明理念外化。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明方式和理念,还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建立新的文明方式和理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变革,必然要求不同形式的文明素质。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现代社会的特点,抛弃陈旧甚至落后的习俗,并提炼出与之相适应的文明方式和理念。比如,随着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活由“家庭人”向“社会人”转变,这就必然要求人们不仅要继续重视家庭、邻里等小团体成员内部的文明素质,还要重视大团体、公共领域的文明素质提升。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设备。完善的物质设施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它能在静默中提醒人们讲文明言语、做文明行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讲文明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空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垃圾桶、痰盂、厕所、候车牌等必不可少。

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以即可蹴就,也不是寥寥几人的努力即可促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提升中华文明素质的助推器!

(3)保护 文化 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空前热烈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热。据报道,目前全国至少还有近百个项目已宣布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是,不少地方好像到现在也没明白,“世遗”主要是一项保护性、公益性的事业,而不是产业性、行业性旅游资源。于是,有些“世遗”所在地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盲目开发利用,热衷于破坏式“打造”,直到把文化遗产搞得面目全非。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已经成为我们传承文化瑰宝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文化遗产见证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思维方式 、 想象力 ,体现着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魂魄之所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但是,个别地方为配合旅游开发将文化遗产进行低层次改造,一味拆旧村建新村而不对文化遗产加以认真保护等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被保护项目的繁荣,实际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根本性伤害。

为了保护好文化遗产,要杜绝破坏式“打造”,首先应该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很多文化遗产都已经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用于这项艰巨的保护工程。

其次杜绝破坏式“打造”,还需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中充分考虑“不能建什么”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建筑规划中不能只考虑“建什么”,还应考虑到哪些东西不能建。按《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只能“合理利用”。即“利用”必须以保证历史文化遗产不受损坏为前提,“利用”要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并不缺少必要的法规约束。但是政府在执法方面却“一团和气”,往往使相关法规形同虚设。杜绝破坏式“打造”,不让文化遗产被糟蹋,最需要严格执法,对于那种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被破坏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文化内涵,为了“申遗”进行一些破坏式的“打造”,而应该秉承道家无为的精神,尽可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它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大放异彩。

(4)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科学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但是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发明专利的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少。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科技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 方法 ,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应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要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

加强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长远需要,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力度,了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展、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目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问题突出。面对国内外的不利因素,我们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多管齐下,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5)短信息谣的关键是信息公开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是对政府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考验。这次广东湛江利用手机短信平息“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传,稳定灾区民心的成功例子显示了当地政府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时负责的态度和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这一事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关键在于政府将权威信息及时公开,它给了我们政府一些处理类似事件可以借鉴的 经验 。

“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谣言的流传,很明显会引发潜在的社会危机。面对危机,当地政府部门反应迅疾,通过短信的全面覆盖,成功化解了谣言可能引发的群体恐慌。湛江的此次危机处理,既显示了手机气象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作为信息传播工具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显示出政府将权威信息及时公开对化解危机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功能,让事实说话,让公众充分知情是化解突发事件的关键。在湛江息谣的过程中,手机短信作为媒介,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一种让事实说话、平息社会恐慌心理的功能。毫无疑问,手机作为传播工具和其他各类传播媒介有着同样的工具意义。充分尊重媒体的传播规律,更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也更有利于解除谣言滋生的问题。作为舆论现象,无论是流言还是谣言,都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集群行为方式。“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之所以无端生起,本身来自大量暴雨所导致的信息的重大性与模糊性。而息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会发生地震”这种政府的权威信息与“引发大地震”这种民间流言之间的博弈。其中,能否让公众舍弃由流言与谣言形成的“舆论”,转而接受政府的权威信息,考验着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公信力。对此,政府的最佳选择就是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发布真相,从而填补社会舆论真空,取得公众信任。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公布准确的信息,避免出现群体恐慌和对于政府的信任危机。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类似重大事件的时候,习惯于遮遮掩掩,不敢将全部事实公开,殊不知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引发公众大规模的心理动荡和对于政府的不信任。多次突发公共事件给我们的朴素警示是:在一些重大而模糊的信息面前,谣言永远只能止于信息透明与公开。像湛江事件一样,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起到了息谣作用。相反,因“怕引起市民恐慌”而不公开处理信息的做法,只会引起更大恐慌。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明显属于谣言的舆论,需要政府部门及时予以澄清。而对可能并不全属谣言的舆论,也同样需要政府部门负责任地站出来,及时提供真相,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信息公开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注定要成为决定危机管理成败得关键因素。但我们应该看到,“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谣言的迅速被平息,离成为处理公共安全普遍推行的准则,尚有距离。信息公开还任重道远。

  • 索引序列
  • 生申论策论文范文
  • 申论中策论文范文
  • 2018申论策论文范文
  • 2017申论策论文范文6篇
  • 申论作文策论文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