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文件有这样的要求,文件称,这是取得硕士学位必需的。但是实际操作中,毕业论文通过了也给授予硕士学位
据说是要发表文章的,但这个不难,很好发的~
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最近我在写毕业论文,想得最多的就是参考文献不知道在哪找?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也有这样是问题呢?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法律思维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期刊论文类
1.鲁丽丽:《形式与非形式逻辑——论法律逻辑之定位》,《现代物业》2013年第5期。
2.成静:《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杨娟:《法律思维研究综述——从语言的角度》,《经济管理者》2012年第24期。
4.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5.李瑜青、张建:《法律思维内涵与特征再思考》,《东方法学》2012年第2期。
6.王利明:《论法律思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7.孙培福:《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8.王新娟、张斌:《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的培养——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宪法案例教学》,《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9期。
9.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契合点——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互动与改良》,《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10.郭瑞昌:《论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沧桑》2011年第2期。
11.李义松、苏胜利:《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2.项庭庭:《浅议法律思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3.马玉波:《法律逻辑的思维模式选择——谈谈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14.郭新杰、葛宇宁:《试论法律逻辑的品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5.周占生:《法律思维路径之辨——以规范结构为基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6.王萍:《对法律思维研究的整理与思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7.印大双:《法律逻辑与大众逻辑之博弈》,《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2期。
18.徐楠:《浅议法律逻辑研究的转向》,《沧桑》2009年第1期。
19.聂小明:《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内在观察》,《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0.杨建军:《逻辑思维在法律中的.作用及其限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1.孙光宁:《法律思维模式及其选择》,《长白学报》2008年第2期。
22.张瑞峰、巴尔:《论法律思维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第1期。
2、学位论文类
1.卞叶:《论法律类型及其类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2.黄笑君:《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2年。
3.郎盛科:《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施榕娜:《法律规则与道德评价对法律推理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张林波:《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王建荣:《论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胡媛:《试论中国法律逻辑及其发展方向》,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杨冠祥:《法律逻辑研究的新视角》,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王萍:《论法律思维的概念》,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11.胡桂哲:《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0年。
12.蔡勇:《论法律推理中的实质推导》,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3.邢杰:《从法官裁判视角看法律推理》,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4.王亮亮:《法律逻辑的生命源》,硕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8年。
15.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16.罗冰:《民法教学中法律思维的培养》,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著作类
1.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张斌峰著:《法律逻辑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李静著:《法律思维训练与法律文书写作——推理、结构与修辞》,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4.杨力著:《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以哈特〈法律的概念〉为样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范春莹著:《法律思维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6.缪四平著:《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关老健著:《法律逻辑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郑智航著:《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9.陈瑞华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0.黄伟力著:《法律逻辑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2.穆晓军著:《经理人必备的法律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焦宝乾著:《法律论证:思维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赵利、黄金华著:《法律逻辑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5.龙卫球著:《法学的日常思维》,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张大松主编:《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楼上说的极是!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条例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四川省学位委员会文件的精神,保证我校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质量,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一、我校学士学位按照相应学科门类授予。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应在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后两年内提出申请,只能申请一次学士学位; 3、其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考试课程总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学位课程单科不低于60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成绩合格; 4、参加各省学位办组织的“高教自考和成人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外国语水平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有特殊要求的省份,按当地省学位办的要求执行。)参加考试的时间范围为取得学籍至申请学位前。 三、授予学士学位的工作程序为: 1、符合申请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学士学位的书面报告和有关申请材料 (个人申请材料包括:《四川省普通高校授予网络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表》;本科毕业证书原件,成人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外国语水平统一考试合格证书等)。 2、网络教育学院审核。各学习中心对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进行初审,凡符合条件者可向网络教育学院提名。网络教育学院根据提名名册,对初审材料进行审核,对确实符合条件者,向学校学位委员会推荐,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按专业汇总的学士学位申请者名册及有关材料 (2)专业教学计划 (3)被推荐者的《四川省普通高校授予网络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表》 (4)被推荐者的成绩 3、学位委员会复审。学位委员会对网络教育学院提交的学士学位申请者材料逐一评审,并向省学位办提交授予学士学位者名单。四、本科毕业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学士学位: 1、在读期间有考试作弊、抄袭他人成果等严重违反学术诚信者; 2、在读期间受到学校留校查看纪律处分或触犯刑法受到处罚的; 3、超过申请学士学位规定年限的; 五、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的生效日期,为学位评定委员会作为决定之日开始。 六、学位评定委员会如确认学位错授,或发现有舞弊行为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时,经过复查,可以撤消原授予学位。七、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0天-30天。硕论盲审每个学校时间不同,有的学校内审加外审,有的学校直接送外审。时间在二十天到一个多月不等,学校论文申请流程应该都有。
这个还用想吗,一本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本。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二期入选高校。
西南政法大学的历史:
历史1950年,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为刘伯承,2010年党委全委会重新审定建校时间为1950年)。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首任院长: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南政法大学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政法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有哲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知识产权、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英语、德语、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建校72年。
西南政法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简称“西政”,位于重庆市,是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法学为主,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周保中将军。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学校。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共有渝北、沙坪坝和宝圣湖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000余亩。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重庆市教学团队10个。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下设13个二级学院,开办28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学科体系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有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重庆市重点学科7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法学入选A类学科,这也是重庆地区唯一进入A类的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拥有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校级研究所5个、校级科研基地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
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千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6项,以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是重庆市高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省部级项目627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横向课题353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25项。
2005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奖74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项,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22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3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社会科学)2项,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1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1项,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主题征文奖一等奖1项。学校教师多次应邀为中央、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授课,受托参与150余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及修订工作。
截至2018年8月,近两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97项,其中,2017年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4项,实现历史性突破,位居重庆市高校榜首。国家社科基金立项61项,位居重庆第一,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31项,位居同类高校前列。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8月,学校馆藏纸本文献194万余册。馆藏文献涵盖古代、现代和当代各类政治、法律、经济等社会人文类图书和期刊,港台及美、英、法、德、日和前苏联等国家的重要法律、法规、法学专著等;有普通古籍线装书17505册,善本书53种、605册。
珍藏有部分善本法律古籍文献,特别是清代法律古籍文献,如:《钦定大清律例》、《大清律条例编》、《律例图说正编》、《钦定大清律例》、《大清律续纂条例》(手抄本)等;2010年,图书馆成功入选首批“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订购有CNKI、万方、爱迪科森、北大法宝、北大法意、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等近60个综合类数据库和国内外法律专业数据库,数字资源总容量达848945.5GB;自建有“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西南政法大学学位论文库”等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
校徽
校徽含义:徽记中间形似独角兽的阴图,是由西南政法大学六个字的拼音中每个字的打头字母经过巧妙的变化组合而成(头面、双角组成X,鼻尖为n,正面独角为Z,右边眼睛为f,鼻尖n加一横为D,双角外层为X)。整个图形又似包公的脸谱,寓意着法律的公正与威严。
中间的阴图与外圈的阳图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关系和互补效果。外圈的阳图由郭沫若手写的校名、校名的英文翻译(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学校成立年份等共同构成。
整个徽记传承了中国民间的传统,又紧密结合现代意识,巧妙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其含蓄抽象的图形,郭老手书的专一性以及罗马字体的外文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强烈、美观、大方、内涵丰富的校徽。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如下: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示例:徐勇,吴记峰.重达自治:连接传承的尝试与困境——以广东省云浮和清远的探索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4(4):50-53。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示例: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如果是合著,即有多名作者,其作者的书写格式与期刊多名作者的书写格式相同。
4、报纸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文章名称[N].报纸名称,发行日期(版面)。示例:胡祖六.“一带一路”战略给河南定位精确[N].大河报,2015-3-30(5)。
学校的文件有这样的要求,文件称,这是取得硕士学位必需的。但是实际操作中,毕业论文通过了也给授予硕士学位
现在研究生没有这项要求了吧
一、论文标题(一)标题字体为“宋体”,字符大小为“三号”,居中,加粗。此处的标题特指论文的题目,文章正文内的一至四级标题的字体规格见第五部分。(二)副标题同主标题。(三)英文标题,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三号。二、作者信息(一)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简历信息(职称、学位、简历、研究方向等)和联系信息(电话、电子信箱、通讯地址)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是必需的。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籍贯以后各项任选)及电话、电子信箱、通讯地址等信息。在简介前加“作者简介:”作为标志。例:作者简介:王晓明(1968-),男(苗族),重庆江津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法哲学研究。Tel:,E-mail:,重庆市渝北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如为在校学生,则其“职称,学位,研究方向”部分的信息要按照后述的方式提供,学校、学院、专业、年级、学历层次,如: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的标志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 “。”结束。(三)作者的姓名部分,居中,与文章标题之间无需空一行,字体是“宋体”,字符大小为“小四”。(四)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及通讯信息用“Biography:”作为标志,最后以“。”结束。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小四。例:Biography:WANG Da-xiang(1953-),male, native place: Beijing. Professor of chemistry. Tel: , Fax:,E-mail:wangdx@bit.edu.cn.三、内容摘要(一)中文摘要1.中文摘要编写应执行GB 6447规定,篇幅100~300字。2.中文摘要前加“摘要:”作为标志;摘要二字之间没有空格;摘要二字(含冒号)加粗。3.“摘要”部分首行缩进2字符,中文字体为“宋体”,字体大小为“小四”。4.行间距为1.5倍,段前断后间距为0行,段落左右对齐。5.摘要部分要与作者姓名部分之间空一行。(二)英文摘要1.英文摘要的标题为Abstract:。“Abstract”不可省略,加粗。2.外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编写时,使用第三人称,并且最好采用现在时态。3.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小四。4.行间距为1.5倍,段落左右对齐。四、关键词(一)关键词内容的基本要求1.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之后,分别列出3-8个中文、外文的关键词。通过检索这3-8个关键词,读者即可很容易地查找到该文献。2.中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部分的引导是“关键词:”、“Key words:”, 不可省略,加粗。(二)关键词的书写格式1.关键词与摘要之间不空行。关键词三字(含冒号)加粗。2.关键词的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关键词”部分首行缩进2字符,中文字体为“宋体”,字体大小为“小四”。4.英文关键词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小四。五、正文(一)全文行间距为1.5倍,段前断后间距为0行,段落左右对齐。(二)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标题均首行缩进2字符,一级、二级标题加粗,三级、四级标题不加粗。·一、二、三和四级标题的范式如下:一、这里是一级标题,注意是汉字数字后跟“顿号”(一)这里是二级标题,注意是汉字数字外加“括号”1.这里是三级标题,注意是阿拉伯数字后跟“英文标点句号”(1)这里是四级标题,注意是阿拉伯数字外加“括号”(三)正文字体为“宋体”,正文字体大小为“小四”。(四)正文里的一至四级标题的字体为“宋体”,字体大小为“小四”(同正文字符大小一致,与文章题目标题不同)。六、注释、参考文献注释属于正文的内容,但为便于表述,将其作为单独的部分对其格式予以说明。(一)参考文献和注释都采用脚注的形式,每页重新编码,用圆圈①、②、③……表示。(二)注释的基本要求1.参考文献和注释都采用脚注的形式,引用的文献在正文中用圆圈①、②、③等数字按顺序以右上角标形式标注在引用处。2.注释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连续编码,每页重新编码。3.作者、编者、译者间用“,”间隔。作者、编者、译者少于3人的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作者、编者、译者为集体的,直接用该集体的名称标注作者、编者、译者。4.注释汉字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2磅。注释英文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为小五;行距为固定值12磅。脚注的段前、段后均为0行。5.注释为英文的,作者名需要大写的字母应大写,标点符号应当采用英文格式书写,具体格式详见下文。6.按照引用的文献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三) 各类注释的具体说明请注意,在作者姓名之前无需“参见”二字;在作者姓名之后没有“着”字;也无需标注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与出版日前之间也无需“逗号(,)”进行分割。脚注部分的编码的大小要注意,是这个大小:①,而不是这个大小:① 。正文之中的编码仍采用上标的格式,即这个大小:①。引用连续页码的注释的,页码之间的连接,请用“-”,而不是“—”。1.中文着作类引用着作类注释的基本内容及顺序:作者姓名、书名、卷次、版本(出版社名、出版年份)、页码。(1)中文专着。作者着:《专着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王泽鉴:《民法总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254页。(2)编辑着作。编纂类着作,应在编者姓名之后标注“编”、“主编”。编者主编:《专着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鹭江出版社2000版,第34页。(3)文选、选集《文献名》,卷号,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卷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例,《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4)译着[国籍] 作者着:《着作名》,译者译,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89页。2.中文文章类引用文章类注释的基本内容及顺序:作者、文章题目、引自何种出版物出版时间。(1) 期刊文章。期刊名称和期刊号之间没有逗号。作者:“篇名”,《期刊名》期刊号。例,吴承明:“论二元经济”,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2) 论文集析出文章作者:“篇名”,编者主编:《论文集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周清林:“权利能力抑或拟制:人格技术的真相论辨”,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52-273页。(3)报纸文章作者:“篇名”,《报纸名称》期号,版号。(适用于署名文章或报道)例,刘育宁:“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人民日报》1993年3月23日,第6版。“篇名”,《报纸名称》期号,版号。(适用于不署名文章或报道)例,“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2日,第6版。(4) 会议论文作者:“篇名”,提交“会议名称”的论文,会议举办地,会议举办场所,会议日期,页码。例,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提交“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年6月5日至16日,第2页。(5) 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所在学校或者科研机构,毕业年月,博(硕)士论文,页码。例,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28-135页。3.古典文献引证内容及顺序为:①责任者与责任方式;②书名;③卷次;④部类名及篇名;⑤版本;⑥页码。由于古籍种类较多,出版情况比较复杂,常常有一些特殊的标注方式。(一)责任者1、常用基本典籍,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以及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管子》、二十四史、《通典》、《资治通鉴》、《陶渊明集》、《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大清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有些书籍作者失传,应标注“佚名”。2、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只注书名。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如: 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6《人物·文苑》。 民国《中牟县志》卷8《地理志》。3、如果需要,责任者前也可用圆括号标注朝代名。如:(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二)卷次1、卷次用阿拉伯数字标注。2、引证古籍中的续集、余集、外集、别集、别录、续编、遗文、补遗、卷首、卷末等续补附属部分,卷次须依照原书标明续补附属部分的名称。如:宋)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21。(三)部类名及篇名1、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如: 《太平寰宇记》卷159《岭南道·循州·风俗》。万历《广东通志》卷24《郡县志十一·广州府·人物二》。2、原有的条目名称,用双引号表示。如: 《元典章》卷19《户部五·田宅·家财》,“过房子与庶子分家财”条。3、正史中人物传之附传可标注为:《魏书》卷67《崔光传附崔鸿传》。4、引证编年体典籍,通常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如:《资治通鉴》卷20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5、引证古籍正文所附注疏、笺释,一般采用在篇名外注出注疏、笺释的方式。如:《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资治通鉴》卷35,汉哀帝元寿元年“王嘉封还诏书”,胡三省注。(四)版本与页码1、古籍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标注版本和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薛福成:《庸庵笔记》卷2,宣统二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明史》卷260《陈奇瑜传》。《清史稿》卷486《吴汝纶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3444页。2、一些古籍的版本可以直接通过某丛书来反映,可省去具体出版情况。如: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10,丛书集成初编本。3、影印古籍要标明影印出版信息,必要时还要标明影印所依据的原始版本。如: 崇祯《吴县志》卷2,上海书店,990年(据明崇祯年间刊本)影印本。(五)其他一些常用先秦典籍可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如:《论语·学而》;《淮南子·地形训》。4. 英文文献(1)着作作者姓名,书名(用斜体),出版地和出版年份,页码。例:John Tiley ,Revenue Law(6 ed.), Hart Publishing,2008,p.736.(2)论文作者姓名,题目,刊物名称(用斜体),卷次(年份),页码。例:William Rehg, Translator'Introduction, Habermas'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MIT Press,1996.p.IX;David M.Radmussen,How is Valid Law Possible? 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Vol.20,No.4.1994.例:Jennifer Ryan, Management Marketing: a case study of Grafton Printers plc, The Irish Marketing Journal, Vol. 3 , December 1998, p. 12.(3)论文集作者姓名,题目,编者姓名(ed),文集名(斜体),出版地和出版时间,页码。例:Howard Lemontree, Discourse Markers, Joseph Keyes (ed), Discourse across Varieties, Oxford, 1980, p. 45.5.互联网资料互联网或数据库作品,应注明网址或数据库作者和时间(如网上无登载时间,请加访问时间)。例:刘冬艳:“浅析德国‘森林骑马案’”,载 ,访问时间:2009年8月29日。6.再次引用和转引的注释要求(1)再次引用请不要使用再次引用的注释方式。同一页内多次引用相同文献的,请在每个注释内都列明完整注释所要求的内容。(2) 转引将原始资料出处按上述要求注出,用句号结束。用“转引自”表明转引,再把载有转引资料的资料出处注出。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示例: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西南政法大学的论文格式没有什么特殊的,和其他大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