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辛弃疾爱情词的论文的文献综述

辛弃疾爱情词的论文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辛弃疾爱情词的论文的文献综述

辛弃疾词中大量用典是为了:1.好任意驱遣古人,表达自己的爱和恨。辛弃疾往往喜欢借用古代人物的形象来自况。他要古人出来代他说话,他让历史来为他作证,他对这些古人或爱或憎,或鄙视或仰慕,他把这样强烈的情感倾注于早已僵死的古人身上,重新赋予他们以生命,从而使他们个个具有了鲜活的启发、教育、鞭策和感染的力量。2.好连用数典,曲折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辛词数典连用,实在显出辛弃疾的功力不凡,无论怎样毫不相干的典故,一经他连缀成串,便具有了新的活力,不复是一个个孤立的典故,而成了一条龙,鳞爪飞扬,活泼跃踊动,令人叹为观止。3.好反用典故,更上层楼。套用典、反用典,则是更上层楼,令人耳目一新。总之,他把用典的艺术手法引进词的创作之中,从经史百家、汉唐故事、诗书楚辞之中广泛采撷典故,完全打破了诗、词分野的藩篱,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就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决定于辛弃疾战斗的经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词里所表现的常是阔大的场景,战斗的雄 姿,以及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他爱不怕霜欺雪压的梅花,而不喜欢那经不起风雨的桃李;爱磊落的长松,堂堂直节的劲竹,而不喜欢那瑟缩在寒风里的秋瓜与冻芋。生动而夸张的描绘与想象,构成辛词豪放风格的特征。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而由于他一直处在南北分 裂时期,又经常受到妥协投 降 派的排挤和打击,辛词里也不可能有苏轼那种空旷、洒脱的表现。 其次表现在比兴寄托的手法上。由于辛弃疾是从北方“归 正”来的军人(注:南宋王朝歧视那些从北方归来的人物,称他们为“归正人”。),他的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既和偷安江南的小朝 廷不相容,他政 治上的孤危地位和屡遭毁谤的身世又警 戒他不能肆 意逞辞;这就使他有时不能不采取幽隐曲折的比兴手法,表现他百折不回的战斗精神。这部分词有时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它象伏流千里遇隙激射的清泉,又象密云不雨时闪现的电光,透露了这倾斜欲倒的百年大厦将要在暴风雨里崩坍的消息。下面这首他从湖北转官湖南时写的〈摸鱼儿〉词,是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上述两方面的艺术成就,表现了作家的爱国热情、政治理想与丑恶现实的尖锐矛盾,同时形成了辛词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一、简述:

辛弃疾词作中大量用典是其作品一大特色。用典可以增加作品的含蓄性,拓展作品的表现力,增加作品的深度,使作品更加凝练丰厚。但是有时候辛词也不免用典过多、不够自然之弊。

二、拓展:

1、用典的原因:

大量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他钟爱用典有很多历史原因。作为“归正人”他始终得不到南宋朝廷的完全信任和重用,一代将才无用武之地,牢骚必然是有的,但是直接抒发似乎太不明智。用典就为他提供了书愤的策略,所以辛词用典是为了使自己的苦闷显得含蓄一些。

2、取得的成就:

前人用典多化用诗句,譬如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通篇化用前人多篇诗句。而辛弃疾不仅武略突出,文才也堪称盖世,写词时经史诗赋信手拈来,让人拍案叫绝。譬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难怪刘辰翁评价他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

3、存在的不足:

不过,稼轩词有时也有用典过多,晦涩难解或不够自然之憾。但稼轩的尝试,开辟了词的新境界,成就是主要的。

用典的关键是有没有斧痕匠气,词人基于大量文史阅读积累,信手拈来的典故,和后世有人为了“句句用典”拼出来的东西在气质和语感上都不一样。辛弃疾用典全是因事取意,自立一方天地。以前人的论断说是“驱使庄骚经史”、“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一经运用,便得风流”。这种特色一方面是因为辛词发前人所未发,自然要用前人所未用,不如此就不能表达胸中气象,这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不是有意要为生僻语;另一方面,稼轩本人才大气雄,词势有若三峡水泻、词境犹如山阴道中,有如此广阔的气象,自然要开辟新的材料源。所以辛词下笔驱使庄骚经史为之奔走,也是因为其个人腹中山川广大,自有磊落英雄气,必然要形之于外造成熔铸百家、笔力峭健的面貌。所以辛词用典是表象而非实质,它的实质应当是是以气驭词,自然造成的不同气象,辛弃疾被称作“词中之龙”,说的就是辛词的格局了。后来学辛者多学其表而没有辛弃疾的英雄气,写出来的东西既没有传统词作“本色”又没有辛词的气度,只能说是邯郸学步、贻笑大方了。

浅谈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论文素材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为了使您看清,我特意摘抄了重点,以便参考

辛弃疾的词《贺新郎》爱国情怀如下: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合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辛弃疾自幼潜心读书,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故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且能驰骋百家,搜罗万象。他的博学多闻,表现在其词中,便是频繁的用典,有些几乎是句句用典,而且所用典故来源非常广泛,经史子集无所不取。本词为其中代表。

凤尾龙香拨,形容乐器的精美名贵;自开元宽裳曲罢,《宽裳羽衣曲》乃是唐朝盛极之时所作,此处作者是以唐天宝年间的繁盛,暗指宋初期时歌舞繁华的盛世。几番风月一句股人事变幻、世间沧桑之感油然而生。词一开篇,就借唐说宋,点出主旨,却又不露痕迹。

接着词人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述之事。当日浔阳江头,迟暮的美人同落寞的文官共同谱出了这曲千古悲音。

辛弃疾是中国古代颇为独特的作家。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抗战实践家.在文学上创造的成就同他在功业上的建树一样轰动.时人以“卓荦奇材,疏通远识,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下面是我整理的辛弃疾作文素材,欢迎来参考!

纵观中国文学史,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文人能像辛弃疾那样。

他庄重沉痛:“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他诙谐幽默:“将止酒,戒洒杯使勿近”;他沉静悠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辛辣老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缠绵悱恻:“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消”他能文,诗词的豪放与苏东坡并论;他也武,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一生郁郁却从不言悔,认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他“万字平戎策”,却只能拿去“换得东家种树书”;他志在抗金,却“名因文章著”,只能“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他,辛稼轩,的确特别得让你无从忽略。

他有一段传奇般的轻狂年少时光。高宗绍兴中,北金占区耿京起义,年仅二十二岁的他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其中,叛徒张安国杀耿降金,义军溃散,他只带50人直趋张的驻地要求与张会面,出其不意将张缚置马上,并令张部所属的上万军队归顺,之后他到临安,将张交予朝廷正法可是,再之后呢?

再之后,便是做官,先在江阴任职,之后是建康、江西、湖南、湖北就职地离前线越来越远,稼轩离他的抗金北伐梦也越来越远。直到42岁,他遭馋落职,之后就赋闲了二十年之久,64岁时又当了短时间的镇江知府,68岁病逝。

那样的英雄年少,却只能那样碌碌的一生!

稼轩之苦,想必不足为外人道。

所以,他悲痛、悲愤、悲壮、悲凉、悲叹但他在极度郁郁之中还懂得“自娱自乐”,以苦为乐,并时常赋词抒解郁闷,他曾自嘲:“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短短十几字,尽道辛酸。

稼轩之词新。词风新,豪放不失俊美,即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内容也新,要戒酒,作词;与人闲谈,作词;嘲讽小人,也作词。而作词骂儿子,更是旷古绝今之举。我不知是写出了这种词的稼轩的不羁个性导致了他的郁郁,还是郁郁的稼轩为了遣怀而写了这种笑中含泪的词。

稼轩学识渊博,故词多用典。最多时一首词六十多字竟用典九个,几乎一句一个。但他的词又绝非泛泛之辈的“掉书袋”,用典用得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简直让人觉得不用不行,直叫人拍案称奇。这份广博的学识,可不是后世效颦之辈学得到的。

稼轩、稼轩稼轩之妙处,岂是这短短干字能道得完么? 但拙作已成,只得以此贻笑大方之作,聊祭稼轩先贤之灵。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座酒席。骄横的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洋洋,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僮来了。

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开心助兴!”说罢,便挥剑起舞。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重如泰山压顶。舞到兴头上,剑人合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啊!——”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扑通”。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在辛弃疾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再也忍无可忍,终于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支队伍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有过多的青睐,只命他做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文官,掌管文书和帅印。在此年中发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对辛弃疾从此刮目相看。

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义端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义端本身也是一小股义军的首领,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弃疾问罪。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的小命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辛弃疾词论的论文参考文献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苏轼 1.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2.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3.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辛弃疾 1.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2.辛弃疾词的分类.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3)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 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4.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5.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

首先,读辛词,即使你不懂得其中典故也可以仅仅从文字和音律中领会其无可比肩的气势,其遣词造句已入万古之境。其次,在描述庞大的历史感的作品上,任何以景入诗都比不得以典入诗来的更直接和具冲击感,即使你不懂得其中的意思,也基本不影响你感受其诗词的气势。用典只是表象,其实用什么典都表达不了辛所驾驭驰骋的状态。在那一刻,世上已经没有一个具象的事物能够完全传递辛的气势了。所以,用不用典,是三万里外的事。....贺新郎 赋琵琶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锁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你还有力去思考典故吗。每次我读到这,都颤抖地无力思考,哪怕读一千次一万次,也是如此。

一: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二;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诗词毕业论文

风格特点。 1.辛词总的风格特色是多样性。既有豪放的,也有婉约的,还有清丽的。而豪放的风格又占主导地位。这都是由其复杂的生活经历决定的。<1>辛弃疾一方面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用词抒写远大理想,宏伟志向.表现出慷慨激昂,豪迈壮阔的情怀。 <2>在另一方面,与他的经历相联系,他在豪壮的主旋律中,伴随着悲壮的和声。同是“壮”,苏轼是豪壮的,而辛弃疾是悲壮的。 2谈表现手法:由于辛弃疾所处的历史环境,使他不得不采用一些曲折的表现手法。 1.比兴手法的运用: 2.大量用典:在古人的有关论述中分析其用典的好处及局限性。 <1>大多数情况辛词的用典能加强思想的表达;<2>他也有不足,就是用典太多,且有重复,失去新鲜感。故其优劣不能一概而论。 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艺术形象,是前代词家所没有的。这些形象大都体现了上述基调。抒情主人公具有鲜明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特色。如:《破阵子》中“挑灯看剑”的将军、《水龙吟》中登赏心亭的江南游子。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廉颇、孙权,刘裕等,可以说也是词人奋发有为、雄姿英发思想性格的体现。即使是客观景物,也具有活力激情。词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它们英雄的性格和思想精神,如《沁园春》写山:“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2、豪放而凄美的风格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情致,形成豪放而凄美的风格。如《永遇乐》(千古江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摸鱼儿》(更能消)等,悲壮激烈之情,洋溢纸上。豪放之中,又能沈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深厚之妙。 3、以文为词的形式解放范开《稼轩词序》:辛“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写之具耳。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它,意不在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耳”。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第一,词换片一般要换景、换意,他不受分片约束,如《破阵子》前九句写军营生活,直贯而下,末句来一大转折,感慨现实。第二,手法上,有时大量运用典故,有时又纯粹采取白描,不仅能抒情、写景,而且能叙事、议论。第三,语言上,取径甚广,将六经、楚辞、庄子以及古诗中语句,一齐融化在他的词中。用韵绝不限制,不讲雕琢,随意抒写、行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辞。如《沁园春》:“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又喜欢用通俗的民间俗语。如“快斟呵,载诗未稳,得酒良佳。” 52

辛弃疾的爱国诗词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爱国诗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白话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白话译文:铸造成寒光照人的三尺莫邪长剑,夜里拿出宝剑挑亮油灯细细品赏。(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权且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我却无法带着它前往边关赴边杀敌。扩展资料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辛弃疾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辛弃疾〔宋代〕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论文题目

仰观西江月,低抚青玉案

众里寻他 稻香渐远也能用 但愿元夕还在,江月长明我也很喜欢辛弃疾,希望能采纳。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有那些?看看下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吧!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8、老舍的小说与“京味”

9、论巴金的《寒夜》

10、论沈从文的〈边城〉

  • 索引序列
  • 辛弃疾爱情词的论文的文献综述
  • 浅谈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论文素材
  • 辛弃疾词论的论文参考文献
  • 辛弃疾诗词毕业论文
  • 辛弃疾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