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企业潜亏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潜亏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企业潜亏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摒弃一个被认为有缺陷的目标而选择其他目标,决策者似乎应该很容易做到,不过正如前文所说的:(1)所有的财务目标都有缺陷,对特定企业而言,现实的理财环境和理想的目标作用环境存在差异,只是缺陷的程度不同而已;(2)新目标的环境契合程度可能更差,要弥补该缺陷的成本可能更高;(3)不仅目标的作用惯性很难克服,而且现有的运行机制无法立即适应财务目标的更新。因此,对财务目标“见异思迁”所产生的成本不可小视。企业财务目标及其实施机制都存在优化的客观需要,实施机制只有在企业的理财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较好地实现财务目标的功能,也才能反馈财务目标的缺陷,并通过特定机制加以弥补。从企业经营的较长时间来看,实施机制存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从企业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这也是企业管理成熟化进程的一部分。(二)财务优化的诊断分析企业对于财务目标的选择是战略性的,它是企业财务有效运行的前提,定位错了代价会很大。基于有限理性,企业的决策者无法一次性地确定最适合(即最优)③企业理财环境的财务目标,而存在选择不同层面财务目标的可能。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建立相对于所选财务目标最适合、最完善(即最优)的实施机制,因而也存在不同完善程度的实施机制,并存在优化的必要。财务目标的优化,包括目标本身的优化和目标实施机制的优化。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起到优化财务目标实施机制的作用,因为在经营者财务目标与所有者财务目标产生冲突时,它可以起到化解和调和的作用。在管理层持股制的作用下,经营者身份被附加了所有者的成分,从而化解了二者在根本目标上的冲突,它实质上是维护了所有者至上的公司治理规则。企业决策者在管理实践中寻求更高级财务目标的努力,使得财务目标得以优化,但只有同时改善实施机制,才会有良好的理财效果。在图1的财务优化九区间诊断矩阵中,笔者试图说明财务目标选择与财务目标实施机制各种可能的组合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理财效率,同时也试图说明存在财务目标及其实施机制所体现的财务优化现象。在强有效区间内,企业选择了最优④的财务目标,而且能很好地实施这个财务目标(即最优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适应了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并能够正确而成功地选择与实施财务目标,财务管理职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企业理财处于强有效的状态并取得理想的理财效果。半强有效的财务存在于次优目标和最优实施、次优实施和最优目标两种组合所在的区域。次优目标和最优实施组合的效果证明,实施机制可以适当地修补目标缺陷。次优实施和最优目标组合的效果证明,目标的缺陷极少,且无法通过实施机制充分体现出来。上述两种组合基本上可以取得相似的半强有效理财效果。弱有效发生在次优的目标和次优的目标实施组合中,即目标客观上存在一些并不严重的缺陷,但未利用实施机制进行弥补,实施机制虽然不够完善,但仍可维持。因此,该组合使企业财务工作处于弱有效状态。在摇摆区间内,环境的契合程度较差,企业财务目标很不完善,但目标实施工作却系统而周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两种局面:一种局面是,企业认真地实施这个不完善的财务目标,结果导致理财困难,甚至产生财务危机;另一种局面是,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很好地执行目标,弥补了固有理财目标的不足,如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公司的高层或财务经理对短期行为有所预见,或制定了防范管理层短期行为的制度,使原有财务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正面作用,“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不必然导致短期行为。企业若能在这两种情况下及时、准确地分析并判断出财务目标的缺陷和理财后果,并主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企业就可以维持,但从长远来看,鉴于环境的契合程度较差,企业财务目标存在着改变的内在要求。在陷阱区间内,企业虽然制定了很好的财务目标,但实施效果很差,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企业财务经理过分注重财务目标的制定而忽视目标实施所致,因为再好的目标也要通过理财过程中实施机制的作用才能实现。企业在理财效率不高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财务目标是否合理,而是财务目标指导下的财务计划、财务决策等是否科学,以及财务控制制度是否完备等实施层面的问题。此外,在外在“广告式”财务目标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损害企业价值的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和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因而外在财务目标往往是个陷阱。在乏力区间内,坏目标无法指导理财活动,次优的实施只能勉强支撑,其结果是财务管理工作处于乏力状态。在失控区间内,次优的目标在指导和约束财务工作中并非十分理想,而目标的实施机制几乎不起作用,无法保障财务目标具有的部分合理性得以发挥,因而财务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在失败区间内,企业财务面临的困境是财务目标本身不完善且没有很好的执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理财人员很难把目标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财务目标不合理,实施又不力,一切都乱了套。企业若想保留原有财务目标而改变实施方式,或者改变实施方式而保留原有的财务目标,都无法取得好的结果,除非能在短期内及时地在目标确立和目标实施两个层面动大手术,否则,其结局都是失败。五、结论本文探讨了财务目标基础理论问题,并提出了财务目标的三个基本理论解说。在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财务目标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是因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理财环境差异。“纵向环境差异”对财务目标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即是财务目标差异说。财务目标的缺陷说表明,任何财务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前提条件,因而现实的财务目标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同时也存在建立缺陷弥补机制的需要。财务目标优化和财务优化说是建立在财务目标选择与目标实施优化相互关联和耦合的基础之上,即企业存在优化的动机和现实的行为,并由此形成不同的理财状态,财务优化九区间诊断矩阵能较好地说明动态的财务目标优化和财务优化现象。注释:①财务目标的差异性除了本文研究的环境决定差异外,还可能产生于研究者和信奉者对于财务目标的认识偏差,即存在有限理性的影响。②Damodaran的假设1、假设2和假设3都是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③本文所谓的最适合(或最优)的财务目标是指:(1)相对于理财环境来说是最为恰当的总体财务目标;(2)虽然总体财务目标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缺陷可以被实施机制完全弥补,其负面效应可以最小化。各类企业最适合(或最优)的财务目标可能并不一致,关键是看现实理财环境的决定情况。④最优的财务目标实施,主要是指其能否最大限度地落实既定财务目标,尤其是能否很好地弥补既定财务目标的内在缺陷。[参考文献][1]陈东辉。企业财务目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J].会计研究,1999,(11)。[2]华金秋。企业财务目标新论:现实与理论的偏差[J].财经问题研究,2004,(5)。[3]涂建明。财务目标的实施机制分析[J].财会月刊,2001,(11)。[4]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1999,(10)。[5]伍中信,杨碧玲。论企业财务目标的产权基础[J].财会通讯,2003,(11)。[6]周首华,杨惠敏。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J].会计研究,2000,(9)。[7]王化成。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8]AswathDamodaran.应用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9]程 厦。走出财务目标的误区[J].财务与会计,2000,(6)。[10]谭劲松,王朝曦。论国有企业的财务目标[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6)。[11]干胜道。解析企业财务目标三大误区[J].会计师,2004,(5)。[12]陈彩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J].商业时代,2004,(3)。[13]马待林,陈晓坤。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J].商业时代,2003,(15)。[14]荆 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王棣华。关于企业财务目标问题的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1,(1)。[16]许义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J].财政研究,2003,(7)。[17]任蔼堂。再论效率与公平:企业财务目标的归属[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11)。[18]程干祥。企业理财目标新探[J].财会月刊,2001,(20)。[19]杨 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J].财会月刊,2001,(8)。[20]刘世云。论企业财务目标实现中的冲突与协调[J].商业时代,2005,(24)。[21]康跃飞。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财会研究,2003,(3)。

关于坏账损失处理的几点思考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2-20 11:53:00 ] 作者:王浩 编辑:studa2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丰,除了采用优惠价格推销产品外,大量运用商业信用的发展,企业垫支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逐年增加,应收账款在流动资金中所占比例日益扩大,“三角债”和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是企业目前最棘手的问题,坏账损失已呈上升趋势。对于坏账的处理问题,会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发表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笔者也拟谈几点思考。一、对坏账损失的确认关于坏账损失的确认,1993年颁布的新会计制度中,对企业应收账款规定:因债务人破产或者破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或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律过三年仍强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便确认为“坏账损失”。这一规定无疑是正确的,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情况往往很复杂,对坏账的确认还不能单纯以上述两条为标准,还要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通过一定程序进行推理分析坏账是否存在,以避免虚假现象产生,从而减少损失。笔者认为,坏作损失除按规定的一般原则确认外,还应对“坏胀损失”形成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成因不同应区别对待,并依据客观因素按程序来认定。在认定坏账损失时注意以下几点:1.因企业、个体经营者破产所发生的不能收回的账款,需有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认定或公证机关的司法支书加以证明。个体经营者死亡的又有偿债义务的,应有人民法院以其遗产的司法处理意见或公证文书。对其遗产分割时,应优先偿还债务,剩余部分可分割;其遗产不足偿债时,其死亡人的遗产继承者应依法承担偿债义务。继承人无故不履行偿债义务的应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不应受超过三年的时间所限制,也不应轻易确定为“坏账损失”。2.对超过三年而未能收回的账款需有向债务人追索的记录、人民法院的裁决书作证明。因自然灾害或非常事件造成的不能收回的账款,要有事发当地行政机关的证明或公证文书才能确认为坏账损失。3.两人合伙经营超过三年的债务,合伙人都有偿还债务的义务,不应以非主要人员为由而不承担偿债义务,经司法协调处证明确不能收回的账款,才能认定为“坏账”。二、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新的会计制度规定备抵法计提坏账损失的方法有三种:销货百分比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分析法。目前,我国只规定企业采用应收赃款余担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金。应收账获余额分析法是依据坏账损失在应收回款余额中所占百分比的历史经验并结合当期实际情况来确定坏账损失的比率,其计算方法是用比率乘以应收账跃的余额计算坏账准备金的估计数。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它与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是相联系的,从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看,该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L.我们目前只限于采用一种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金不利与西方会计制度相衔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加入“关贸总协定”之后,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必将与西方会计制度相衔接,而我国只规定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金,与西方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金存在一定差异。这两种方法在同一类企业中计算结果是不同的,是不利于我国与西方财会制度相衔接的。2.应收账款余额分析法,并不十分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由于应收账款余额既有本期的,也有上期的,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并没有考虑企业应收账款的时间长与短,因而计算结果尚不够精确。而账龄分析法是按照应收账改的时间长短划分阶段计算坏账准备金的,既考虑到应收账款拖欠时间长短,同时也考虑到应收账款余额的结构,因此计提坏账准备金更为精确、合理。因此,我国对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可允许采用账龄分析法,也可根据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方法。2、坏队准备全计提比率存在的问题我国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金,其计提的比率各有不同,如农业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计提比率为1%;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为2%;外商投资企业不超过3%;其他行业按0.3%-0.5%计提坏账准备金。由于规定计提比率不同,使得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金的企业,采用双重差额计提,许多费用支出标准、所得税、收益分配比率在无行业差别的情况下,在不同行业采用备抵法计算坏账损失的企业其税赋不均,且失去公平竞争的基础。即使是同行业,由于计提比率不同,也会影响实质上的经营业绩相同的企业,而在计算上显示出业绩的数值不同,难以得到较为公正的业绩评价,由此会产生不良后果。1.“合资”及“独资”企业与国有企业间坏账提取比率不同,加大了“合资”及“独资”企业与国有企业间的收益的差异,加大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性。其原因是“独资”、“合资”企业与国有企业间应付风险能力的差距加入。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农业企业可按年终应收账款余额的1%计提坏账准备,工商企业应按应收账款的0.3%-0.5%计提坏账准备,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如此少的坏账准备金是难以承担坏账带来的风险的。相同情况下,以“合资”、“独资”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可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计报,有的还更高些。这样相比较,对“合资”、“独资”企业发生潜亏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应付市场风险能力就较强,而国有企业显然就处于劣势地位。2.坏除准备金计提混乱,造成资金流失和失控,国家收入减少。坏账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遵循“谨慎性原则”的,不能过高估计和过高提取坏账准备金计提进行监督与管理,以使杜绝企业好账、活账计提准备金的现象发生。3.部分企业依赖坏账准备金增加企业效益,放松经营管理。企业建立坏账准备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减税让利手段,增强企业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而支持企业生产。因此,从让利促生产的角度来看,坏账准备金对促生产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部分企业改变了国家关于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的初衷,往往是以此作为增加企业效益的手段。对此,本人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坏账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及其精神实质的宣传,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为了正确执行这一制度,建议国家税务机关和财政部门监督和协助企业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协助企业加强赊销业务的管理。四、应采取的对策1.改进坏账准备金的核算方法,使之更加合理、完善。具体讲,应允许企业采用国际通用的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金,与此同时也可采用赊销百分比法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不能只规定一种方法,可以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企业可根据谨慎性与配比的原则,放宽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基数,如对企业的预付款、分期应收款,其他应收款等均可列入计提准备的基数。为了充分反映应收账款的真实情况,对应收账款报表应加文字说明。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应加强发生应收账款关口的管理,把好赊销关:一是对企业发生的往来业务要建立商业信誉档案,对客户的信用程度有调查,并给划分等级,根据信用等级来确定销货额度,这样可减少应收账款。二是加强销售合同的管理,确定合理信用政策,严格销售合同管理,应做到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并能够适应市场价变动来确定信用期的长短,避免因市场物价变动而造成贬值和损失。三是建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对业务人员要明确谁赊销、谁收款,使每项业务落实到人。四是财务部门经常定期将应收账款按客户、欠款日期列出清单交业务部门,取得联系以便清收欠款。五是借鉴国际有效做法,即采用现金折扣办法鼓励客户提前付款减少坏账的出现。这是网上下的一篇,你要写毕业论文要到知网上去找素材,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有参考文献,还要有摘要和关键词,上面的只是文章。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光要有中文的还要有英文的。建议先写开题报告,为什么写此文,要如何写,有那些文章作借鉴。

你的邮箱,过时不候~

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利润操纵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么,利润操纵行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如何识别利润操纵行为?可以采用那些手段来有效地遏制这种行为?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了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利润操纵;原因;表现;对策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一、利润操纵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而提高企业利润 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以一定的财务指标为基础,其中利润往往是最主要的财务指标。如利润的计划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因此为了业绩,企业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 (二)企业为追求良好外在形象而虚增利润 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我国在加入WTO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尽量减少风险的需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信誉不足的企业。而资金是决定着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情况,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维护其在商业经营中的信用,一些企业便存在着虚增利润的现象。 (三)上市企业为了自身利润或大股东利益而夸大甚至编造虚假盈利 在我国,上市指标一直是一种稀缺资源,其壳资源价值连城,受利益驱动,便产生了利润操纵现象,其动机不外乎以下几种: 1.为获得股票发行资格。企业首次发行时,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必须最近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一些业绩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得不进行利润包装而获得上市资格。 2.为了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发行价格和配股价格,在其发行和配股额度一定的情况下直接决定着募集资金的多少,因而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提高每股收益的发行价和配股价(每股收益的提高只有通过增加利润来解决)。 3.避免股票被摘牌。按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限期消除亏损,如果限期内未能消除,其股票将被摘牌,终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上市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在一定程度上会进行利润操纵。 (四)为规避所得税而隐瞒利润 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适当的税率而得出的。一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推迟纳税时间,便会隐瞒利润。但也存在着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能够维护其在社会上的形象,为了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而这部分所得税往往又通过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形式返给上市公司。 二、利润操纵手段的具体表现 (一)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 这种利润操纵现象在年终表现尤甚,往往是企业年终达不到既定的利润目标时,便采取虚假销售或提前确认销售,从而达到既定的利润目标。这种销售无法取得现金,因此当企业出现这些现象时,应收账款的金额就会增加,表现在财务指标上,一方面体现为应收帐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增加,另一方面还可能体现为应收账周转率的降低。这种利润操纵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两种方式: 1.错误运用会计原则,将非销售收入列为销售收入。主要手段有:其一,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即通过与有关单位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拟购销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然后巧妙地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开增值税发票,既达到了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又不增加税负。其二,利用有关出口货物优惠政策,虚增收入。即利用出口货物企业可以自制销售发票的条件,虚拟外销业务,以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2.通过混淆会计期间,把下期销售收入计入本期,或将本期销售收入延期确认,来调整当期利润。这种做法的目的,多是企业为了树立自身业务逐年增长的外在形象。如“星火公司”上市后,在利润归属期上大做文章,将1996年度的销售收入1.76亿元和销售利润3800万元,调整至1997年度。1997年度又以同样的方法,将该年的销售收入2.26亿元和销售利润4700万元转移到1998年,从而制造连续3年稳定盈利,销售和净资产利润率稳定增长的假象。 (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一般是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而成,因此股份制改组并上市后,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之间将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资金拆借,向关联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按我们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间不得相互拆借资金,但企业间相互拆借比比皆是。这种资金拆借行为,上市公司无法事先对外披露,所以投资者及有关监管部门无法对其合理性作出判断,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一些企业利用拆借资金调节利润。 2.通过转嫁费用的形式调节当期利润。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对于费用问题应该有明确的划分,但上市公司效益不理想,或不足以达到所需要的利润目标时,便采取替上市公司分担部分费用如广告费、离退休人员的费用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的办法来调节上市公司的利润。 (三)通过人为的调整有关账务调整利润 1.通过“资本公积”科目进行利润调整。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潜亏应当通过规定的程序,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中予以反映。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需将利润作大的上市公司,通过资产评估将待处理财产损失、坏账、毁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待摊费用等确认为评估减值,直接冲减资本公积,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2.通过“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调节利润。按照现行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售活动的债权,其他应付款主要核算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以及其他的应付暂收的款项,但一些企业违背其核算内容,通过这两个科目进行利润调节。例如,其他应收款,通常被人称做“垃圾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应该结算而未结算的费用,由于种种原因而长期挂账,以此隐藏亏损。其他应付款,通常被人称做“聚宝盆”,其中实际有相当一部分是虚列而无须支付的款项,以此隐藏收入。 三、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对策 (一)加快会计准则和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善,给企业操纵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创造了“契机”。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种准则和制度,以遏制利润操纵。 1.有关资产评估会计处理准则,对资产评估减值究竟是作为损益还是冲减资本公积,作出进一步的规范,防止企业以此来调节利润。 2.要保证会计核算方法的延续性。例如,不得通过来回随意地对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进行转换,应对此两法的转换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界限;不得随意地改变折旧的计提方法,尤其是在一些企业经营成果有较大幅度变动的年份,防止以此调整利润。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企业操纵利润引发和产生的信用危机,实质上是腐败及各经济集团利益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注册会计师只不过是各种利益集团手中利用的工具而已。因此,要遏制企业操纵利润,一定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执法力度。为达到此目的,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净化会计行业环境。对于违规造假进行利润粉饰的企业,帮助其进行利润粉饰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责任人员,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严厉的处罚,触犯刑律的要严惩不贷,彻底改变目前低廉的违规成本敌不过强大利益诱惑的现象;二要建立企业、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企业蓄意造假和注册会计师因徇私舞弊或重大过失而不能发现上市公司的重大会计造假,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参考文献: [1]黎仁华。谈谈会计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J].财会月刊,2002,(2)。 [2]阎务达等。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特征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1,(10)。 [3]肖时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0,(5)。 [4]马永义。对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一些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5)。

毕业论文写亏损企业

可以参考一下:应收账款及管理什么是应收帐款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和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管理的产生应收账款,是公司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方、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虽然大多数公司希望现销而不愿赊销,但是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商品销路、开拓并占领市场,降低商品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增加收入,不得不面向客户采用信用政策,提供信用业务。公司采用赊销,虽能给公司带来以上好处,但也要付出一定代价,给公司带来风险。如客户拖欠货款,应收账款收回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收不回。所以,应收账款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应收账款的作用应收账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扩大销售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赊销实际上是向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向顾客销售产品以及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赊销对顾客来说十分有利的,所以顾客在一般情况下都选择赊购。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2.减少库存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相关的开支。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应收账款管理存在以下两难局面:1、对购货企业应收账款放得太松,最直接影响的是企业资金运作,最坏的结果是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在企业中形成大量的呆账、死账。2、对应收账款管得太死,一些企业走向极端会出现不给钱不发货,紧缩供货现象,这将会影响企业的销售,造成部分客户流失。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一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帐损失等弊端。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对立又统一的问题,便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量,获取更大利润,相反,则应相应严格其信用政策,或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企业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目的的必须合理制定的方针策略。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帐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帐准备,坏帐准备率一般为3%-5%(特殊企业除外)。如果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超过提取的坏帐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1)企业流转税的支出。应收账款带来销售收入,并未实际收到现金,流转税是以销售为计算依据的,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城市建设税等,必然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2)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但并未以现金实现,而交纳所得税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3)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5、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全而不能收回,直至到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可行途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要做的好,最重要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政策制定好了以后,企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执行力度。1.做好客户资信调查企业在赊销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就是要解决几个问题:能否和该客户进行商品交易;做多大量,每次信用额控制在多少为宜;采用什么样的交易方式、付款期限和保障措施。一般说来,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C”系统,这五个方面的信用资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取得:财务报表。这是信用分析最理想的信息来源之一,但需注意报表的真实性,最好是取得近期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表。通过计算一些比率,特别是对资产的流动性和准时付款能力的比率进行分析,来评价企业能力、资本、条件的好坏,以利于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决策效果。信用评级报告或向有关国家机构核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或社会媒体定时都会向社会公布一些客户的信用等级资料,可以从相关报刊资料中进行搜集,也可向客户所在地的工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开户银行的信用部门咨询,了解该企业的资金注册情况、生产经营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销货与盈利能力、税金缴纳情况等,看有无不良历史记录来评价企业的品德等。商业交往信息。企业的每一客户都会同时拥有多个供货单位,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与同一客户有关的各供货企业交换信用资料,如往来时期的长短、提供的信用条件以及客户支付货款的及时程度。对上述信息进行信用综合分析后,企业就可以对客户的信用情况做出判断,并建立客户档案,除客户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电话、住址等以外,还需着重记录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实力以及历史往来记录等,并对每一客户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但需注意的是,信用等级并非一成不变,最好能每年作一次全面审核,以便于能与客户的最新变化保持一致。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企业在销售时就要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及结算方式。一般地,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会附有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若在规定期限内付款的话,可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无非是希望客户能尽早支付货款,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即提供折扣应以取得的收益大于现金折扣的成本为宜。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司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些方面做得不够细,例如账龄分析表的编制等。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基础记录,了解客户(包括子公司)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客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客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检查客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客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客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掌握客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客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客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业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并考察拒付状况,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准备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如实际坏账准备率大于或低于预计坏账准备率,企业必须看信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太松,从而修正信用标准。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其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据此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应及时监督,有多少欠款已超过信用期,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3.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对于逾期拖欠的应收账款应进行账龄分析,并加紧催收,因为账款最忌讳不及时追讨,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超过半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57.8%,超过1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26.6%,超过2年的账款只有13.6%可以收回。收账管理包括如下两部分工作: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遇以下几种情况则不必起诉: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求偿额;客户抵押品折现可冲销债务;客户的债款额不大,起诉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起诉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若客户确实遇到暂时的困难,经努力可东山再起,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账款,一般做法为进行应收账款债权重整:接受欠款户按市价以低于债务额的非货币性资产予以抵偿;改变债务形式为“长期应收款”,确定一个合理利率,同意客户制定分期偿债计划;修改债务条件,延长付款期,甚至减少本金,激励其还款;在共同经济利益驱动下,将债权转变为对客户的“长期投资”,协助启动亏损企业,达到收回款项的目的。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的情况,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针对故意拖欠的讨债,可供选择的方法有:讲理法、疲劳战法、激将法、软硬兼施法等。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及对策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1.设置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企业为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总分类账的基础上,又按信用客户的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来详细地、序时地记载与各信用客户的往来情况。会计的作用在于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正是充当了这一角色。但是,决策的正确与否,还将取决于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特征。所以,对于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1)全部赊销业务都应正确、及时、详细登入有关客户的明细分类账,随时反映每个客户的赊欠情况,根据需要还可设置销货特种日记账以反映赊销情况;(2)赊销业务的全过程应分工执掌,如登记明细账、填制赊欠客户的赊欠账单、向赊欠客户交送或邮寄账单和处理客户收入的现金等,都应分派专人负责;(3)明细账应定期同总账核对。对于影响应收账款收回金额的因素通常有:(1)销售折扣中的现金折扣;(2)销货退回与折让;(3)销货运费归谁负担;(4)坏账因素。这四方面的资料都将在应收账款明细账与销货日记账中得到详细的记录。对于这些情况的掌握,不光对维护应收账款的完整性有利,而且还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的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比如第二个因素,我们通过大量的退货与折让的信息可了解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如何,客户的消费偏好如何,客户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包装、外观及功能有些什么样喜好等。第三个因素是客观的,第一、第四个因素将在以下管理方法中进行阐述。2.设置专门的赊销和征信部门应收账款收回数额的多寡及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客户的信用。坏账将造成损失,收账期过长将削弱应收账款的流动性。所以,企业应设置赊销和征信部门,专门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并向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征信机构取得信息,以便确定要求赊购客户的信用状况及付款能力。企业的赊销和征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能是:(1)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2)批准赊销的对象及规模,未经批准,企业的其他部门及人员一般无权同意赊销;(3)负责赊销账款的及时催收,加速资金周转。一般对账款的催收期限不能间隔太长,因为在法律上太长的期限可能暗示债权的放弃。赊销和征信部门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评级,其信息来源除了向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征信机构取得外,另一个重要的来源应该是明细账和销货日记薄。对于这两本账薄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采用账龄分析法,因为应收账款账户余额随着年龄的增加,最终收款的前景就越暗淡,这也是销货折扣被广泛采纳的重要原因。将应收账款各客户的余额按账龄的长短进行分类的表我们称之为账龄法,我们除了可以利用账龄表来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比例外,账龄表还有另一个优点,那就是它能使经理人员对各个客户的信用做出特殊的判断。3.实行严格的坏账核销制度应收账款因赊销而存在,所以,应收账款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冒着可能收不回来的风险,即发生坏账的风险,可以说坏账是赊销的必然结果。对于整个赊销而言,我们可以将个别坏账理解为赊销费用,为了缩小企业的损失,根据配比原则,发生的坏账应同收益进行配比,从收益中扣除,从而列示企业的实有资产,同时不虚夸所有者权益及收益,这也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企业对坏账的处理有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两种,比较而言,备抵法更符合配比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因而受到青睐。备抵法又分为赊销百分比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三者各有优缺点,对这些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而实行严格的坏账核销制度,不以方法的采用而区分,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准确地判断是否为坏账,坏账的核销至少应经两人之手。准备地判断坏账及其多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两人以上的经手为防止舞弊提供可能。如某位销售员对已收回的应收账款装入自己的口袋而向上级申报为坏账。(2)在应收账款明细账中应清晰地记载坏账的核销,对已核销的坏账仍要进行专门的管理,只要债务人不是死亡或破产,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同时还为以后的核对及审查留下信息。(3)对已核销的坏账又重新收回要进行严格的会计处理,先做重现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后做收款的会计处理。这样做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信息:客户希望重塑良好形象的愿望。实行严格的内审和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收回数额及期限是否如实关系到企业流动资金的状况、企业生产的决策、信用客户的形象和内部控制对贪污及挪用企业款项的抵制等。因此,为维护资金的安全运行,对应收账款应实行严格的内审和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包括:1.可靠的人事和明确的责任。要想进行成功的控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的因素。不合格和不诚实的员工会削弱一个系统的作用。雇用、训练、激励和管理员工是一项基础工作。必须视个人的能力、兴趣、经验和可靠程度的不同,分别授予他们权利、责任、和义务。责任意味着将任何一项行为都尽可能地追溯到底,这样,其结果就同个人联系在一起了。将责任固定下来,还可对雇员产生心理影响,促使他们不得不小心行事和注重效率。2.责任分离与岗位替换。分离责任不仅有助于保证精确地编制数据,还限制了需要两人或多人合伙才能舞弊的机会,这是一个异常重要而又经常被人忽视的要素。岗位的替换可以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它保证至少有两名雇员知道做同一样的工作,这样,当其中一个因故不能出勤时,另一人能及时补上;第二,采用轮换制度可以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因为当替补人员接替工作时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前任的不轨行为。3.坏账核销凭证完备,要有完整的程序。坏账的核销要有依据,对于永久性坏账的核销要有客观的媒体报道,象债务人的死亡或破产。对于估计的长期无法收回的坏账,核销后应专门登记,并仍然要派专人负责进行催收,定期核对,避免贪污行为的发生。4.对赊销的权限进行监督。赊销及征信部门有权决定赊销的对象及数量,但决定必须建立在对信用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且,其权力属于全部门,个人的权利不能凌架于集体之上。合理地使用销售折扣商业信用的采用产生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收回的债权。作为一项流动资产,它具有或有的特性。因此,在销售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现销。然而,在前面的阐述中我们也谈到了企业也将不得不接受赊销,所以,为鼓励客户及时付款或者是尽可能早地付款,我们选择了销售折扣这一手段。销售折扣的确会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但是,在使用中我们还应注意使用的对象(客户)、使用的方式和提供折扣的范围,否则,销售折扣就不能靠近我们所希望的结果。比如,现金折扣一般不用于普通客户,而商业折扣尽量少用于赊销方式。充分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应收账款的持有一般不会增值,若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的持有将会造成损失。因此,叵能充分利用应收账款,使其增值,为企业带来效益,将是一件重要的而且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应收账款可以通过抵借或让售获得资金,用于生产的再循环。通常应收账款的让售对客户的信用级别要求很高,这种款项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很小。而应收账款的抵借,则会形成企业的或有负债。尽管如此,这两种方法都可使企业提前获得资金用于周转而获得效益,但是,利用这两种方式进行融资时,一定要注意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即提前使用资金增加的收益应大于提前使用这笔资金的成本,否则,这两种方法是不能使用的。准确地使用法律武器企业的经济活动受法律的约束,同时,法律也会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活动,所以,维护应收账款的完整,我们不能离开法律这一有效的武器。首先,应规范销售合同。销售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法律部门共同制定销售合同,完善合同的内容,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违约条款的相关规定等,以避免日后纠纷。对于信用级别较低的客户,可以采用有担保销售和不赊销。其次,定期对账催账后要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避免口头承诺。最后,对于陷入债务危机的客户,如其没有发展潜力,应及时启动债权人申请破产程序,以减少损失;如其有发展潜力,应合理有效地利用债务重组等方式,以挽救自己的损失。如:1996年某公司曾向内蒙古乌海某公司出售铁路货车两列,共计100辆,价值1400余万元,当时在合同中明确了分期付款的进度并约定:“货款未全部付清前,产权仍归该公司所有。”至1999年底,乌海公司尚欠该公司货款500余万元未付清,乌海公司因其他经济纠纷被诉,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查封了该两列铁路货车,该公司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向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去函,说明情况。并正式以产权人的身份对其查封裁定提出异议。后又多次去人去函联系,据理力争。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2000年下半年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撤消了对该两列自备车的查封裁定,解除了对自备车的查封。公司抓住机会,及时与乌海公司协商,以合理的价格收回其中一列共50辆车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以批项货款500万元。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快在内蒙古当地出租给另外一家公司运营,至今已累计收回租金300余万元,租凭合同目前尚在继续履行。这一成功的案例充分说明,如果在合同中作了明确的产权约定,债权的实现就有了较为可靠的保障,并且还可视具体情况将产品收回再利用,使其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有时甚至可以实现比单纯销售产品更高的收益。另外,保理业务是一种集融资、结算、账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务,对于销售企业来说,也能使企业免除应收账款管理的麻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的影响1、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正面影响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就要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收入的多少是检验经营成果的依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经营成果,决定了企业的命运,所以说企业只有有收入才能有利润,而企业为了取得销售收入就会采取多种方式促进销售,而赊销是重要手段之一,赊销产生了应收账款,它吸引了大量客户,扩大了销售额,为企业带来了效益,所以说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经营有着重大的影响。2、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应收账款的增加为企业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果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发生坏账损失,则直接会减少企业利润,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长期占用了企业的资金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减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严重影响其再生产能力。…………………………

建议:1、首先定义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是财务困境2、分析盈余管理的作用3、论证财务困境的几种情况4、对照盈余管理的作用和财务困境的状况,说明盈余管理对企业摆脱财务困境所起的作用5、总体的结论,我认为应该是:在企业高速扩张期,盈余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减轻财务压力。但盈余管理只对有盈余的企业有效,因严重亏损造成的财务困境,盈余管理无能为力。

已经发了,注意查收

建议你去一些工商管理网站或者说去一些财经报道了解!

潜意识的论文参考文献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于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自我意识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培养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性强的新人,是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 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必须认清大学生自我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自我塑造 主要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 现代 化事业的建设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的根本目的。本文从大学生重塑自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途径等方面作一些浅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部分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生活上依赖性强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要独自一人在外生活,由于以前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生活习惯,当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习和生活时,思想脆弱、社会 经验 不足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在同学的笑声里,就会由自信、大方转为自卑、沉默;有的刚愎自用,处处争强好胜,只是一味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有的自命不凡,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的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萎靡不振,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没有勇气正视现实。

2.学习动力的暂时消失和学习目标的模糊,使大学生犹豫不决

紧张而有明确目标的高中生活结束了,大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自由、有大量空闲时间的大学,心理上立刻解除了一切压力,同时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在大学的学习既无老师的督促,也无父母的逼近,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觉自愿的事。有的大学生上了大学后,有意无意放松自己,开始享受。

3.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使大学生为难

在大学里,同学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性格的人走到了一起,同学们一下子无法相互适应。由于大学中活动很多,个性飞扬,展示个人兴趣和特长的机会很多,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还是让别人去改变来适应自己,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 发展 的人等问题困扰着大学生。

4.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增大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日益巩固和发展,市场竞争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科学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目前我国就业问题比较严重,这也让大学生心神不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5. 网络 信息对大学生的正常成长也有较大影响

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在从互联网上获得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许多有害的信息,从而给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大学生重塑自我,提高 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成熟阶段,正向成人过渡,在这一时期,大学生需要进行全新的人生定位,建立新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因此,大学的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转变,从而实现人生的巨大跨越。

1.确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科学 证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生活习惯是生活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诱发大学生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有机结合

在大学时期,学生的意识开始向以自己本身的心理动向为对象 发展 ,他们是根据主观的自我和主观感受的 社会现实所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达到的自我状态。他们一个是理想(主体)的自我,一个是现实(客体)的自我。如果主体与客体能保持大致的平衡,即个体的真正能力、性格、欲望能如实地表现出来,个体便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在别人面前,不需在他人面前掩饰什么,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实际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员应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路,实现主体格客体的完美统一。

3.大力加强校园 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自我塑造的阵地。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 环境的能力;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它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为大学生提供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能力的机会。二是有利于开发大学生智力,提高文化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三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识人生,从而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四是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因为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双胞胎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求知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校园文化又能为大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五是提高大学生的 人际交往 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运用科学、积极的 方法 和途径解决心理问题

(1)努力学习有关的 心理 健康知识 ,了解和掌握心理活动的 规律 ,从而按规律行事,提高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2)大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培养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治病,而且还可以防病。大学生可通过参加文体、社团、社会 实践等多种活动,加强人际交往,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以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

(3)建立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内部的调节机制,它通常能对人的焦虑、自卑、痛苦等消极情绪起到缓解的作用。因此,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应该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正确地面对困难,并且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

参考 文献 :

[1]高玉祥.个性心 理学 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刘和平.21世纪教育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3]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2001,3.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影响着人格形成的性质、方向、速度和进程。本文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发生发展、研究工具及方向、完善塑造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苏格拉底是自我意识的“助产婆”。苏格拉底坚定认为存在普遍可靠的真理并且探求普遍必然性的途径是“认识自己”。因此,西方哲学的自我意识概念产生于古希腊时期[1]。在此之后对自我意识的思考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停留在哲学的思辨领域中。直至1890年,James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首次将自我意识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的先驱人物冯特也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有所涉及。但是,早期的心理学家们对其概念进行理论探讨,但缺乏一致性,其研究结果可谓扑朔迷离、含糊而繁杂[2]。直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心理学界的学者们纷纷研究起了自我,具有代表性的有库里(Cooley)、米德(Mead)以及弗洛伊德[3]。其中弗洛伊德提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人格三结构后,自我意识的概念开始明确化。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2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很多研究将自我意识与个性心理特征和倾向视为并列的人格组成部分,但是也有很多学者持反对的态度。至今对于自我意识在人格中与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的关系没有一致的观点。但是一致认为的是自我意识不仅与基本的知情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格也有紧密的联系。

自我意识有其自身的结构,即它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组织、控制和推动作用。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或心理结构。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4]。很多学者的分类方式均不同,朱智贤认为所谓自我意识,即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肌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5]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把自我分为主我(I)和宾我(me)两个方面,主我是自我的主动部分,是认识、发动、指挥和调节个体活动的方面;宾我是自我中被注意、思考和知觉的客体等心理活动的意识[2]。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来看,自我意识还可以分为私我意识(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和公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前者是指个体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评价标准,后者是指个体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人的评价标准[6]。类似以上的分类还有很多,均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其结构。

3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从婴儿起就开始萌芽,至青春期逐渐成熟。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飞跃期大约在1~3岁,是以 儿童 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第二飞跃期是初中阶段[7]。

韩进之,等[8]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呈现由低到高的曲线形。这一总趋势还呈现了三个上升期和三个平稳期。第一个上升期为小学一年级至小学三年级。由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进入平稳期。第二个上升期为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此后进入初三平稳期。第三个上升期为初三到高一,此后至高三进入平稳期。自我意识发展还有不同观点。杨宏飞等研究也发现,学级至初三年级均有所下降[9]。王维等研究发现,四年级学生在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对学校态度方面有所下降,提示四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较二年级学生有所下降[10]。Piers和Harris的研究证实,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得分大大高于六年级[11]。我国学者杨善堂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12]。杨心德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3]。因此对于初中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如何变化的尚无定论。

4自我意识的研究工具及研究方向

通常使用的是自我意识量表,是由Fenigstein,Seheier和Buss编制的[14]。本量表由三个分量表共23个题项构成,分别是测量私我意识的10个题项,测量公我意识的7个题项和测量社交焦虑的6个题项。这些分量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私我意识是指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中私密的方面,这些方面只有本人才能观察:公我意识是指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中公开的方面,这些方面是别人能够观察和评价的;社交焦虑则反映个体由于感知到他人的存在而引起的不安。原量表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公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均为适度的正相关;而私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的相关接近于0。量表采用5级评分,从0(非常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

自我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私我意识方面,研究不仅是关于私我意识的优缺点[15]、单双因素[16]、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6],而且还涉及个体差异的比较研究。例如Scandell等在一项私我意识与大五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中发现私我意识与公我意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在用偏相关技术控制了公我意识的影响之后,私我意识与大五因素中的经验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Kemmelmeier的研究发现,高私我意识的个体所拥有的价值取向和态度是一致的;而对低私我意识的个体来说,价值取向和态度之间没有关系。在性别方面,许多研究发现女性在私我意识或者公我意识上得分比男性更高。对女性而言,私我意识可能是更重要心理体验。那些有高自我意识(或者是私我意识或者是公我意识)的女性更强烈地体验情感状态,而这些影响并不发生在男性身上。在地域方面,Shuzo等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的私我意识程度比美国人低。在私我意识的两因素中也发现了跨文化差异。Chart在其研究中发现,香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私我、公我和社交焦虑三个因素上均显著高于德国、法国、丹麦和瑞典大学生。综上所述,现今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私我意识和性别方面,而不同文化地域的比较研究比较少。

5自我意识的完善、塑造

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对人格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和教育。但是自我意识是这些因素的中介,自我意识决定着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换一句话说自我意识影响着人格的形成速度、性质以及能动性和自主性等。那么,自我意识的完善、塑造对人格的形成、发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5、1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个体认识自我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分析体会自我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并且和周围的人进行一定的对比,从而了解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第二,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别人给予的评价,个体会将其与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对比,最后达到加深自我认识和 自我评价 。

在积极准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接受自我的优缺点,但是不能因为缺点,而在潜意识中逃避认识自我。只有能正视自我,愉悦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才可能做到真正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5、2自我体验的作用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个体产生一定的体验标准。当符合标准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出现的时候,自我体验是愉悦的,当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有损人格,会出现恐惧和羞耻等不良的自我体验,最终可能收敛或制止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5、3强化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意志上的表现,是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我控制不仅限制着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性质、方向,并且要力求其符合社会要求准则。制定旨在完善和提高自己行动的相应计划和程序。行动中运用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鼓励、自我监督、自我命令等各种激励手段。

5、4提高自信心

自信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前提。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认知状态,是自我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人在肯定自己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对自己力量的客观充分估计,它直接影响着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评价定位以及自我理想的设计和把握,对于全面体验和调控自我思想与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信能够帮助个体激发自身的潜能,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在大学生的课堂中,我们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的同时,让他们 总结 过去的成功经历,最终使“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这样的信念内化,达到提升自信的目的。

5、5提高自尊

自尊感是一种个体的重要情感体验,包括自爱、自己尊重自己和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感是个体在对自己进行积极的价值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参加 社会实践 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发挥自我的价值和能力,来满足自尊。可以选择自己能力较强的方面参加活动,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以便容易实现,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成就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尊心。

参考文献:

[1]江午奇、自我意识理论的历史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11).

[2]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析,2000,20(73):17-22.

[3]肖晓玛,尹显作、论自我意识研究的历史与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1):104-108.

[4]聂娟、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其策略[J]、社会心理科学,2010,8(25):32-35.

[5]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6]黄希庭、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肖晓玛、论自我意识研究的历史与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1):104-108.

[8]韩进之,等、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74.

[摘 要]本文试从分析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偏差入手,提出了如何调试高职生的自我意识以促进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职生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的偏差 自我意识的调试 心理健康

在高职生中,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因自己的容貌不够娇好而郁郁寡欢,她们会因此自惭形秽、寝食不安;我们也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从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没有学习动力,认为上了高职就是来“混日子”,丝毫不把学习任务放在心上……这些都是自我意识过强或过弱的表现。

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的健全和发展能使高职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无疑,健康的人格是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此,高职生应了解自身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偏差,掌握调试自我意识的方法,这些对于高职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自我。

不难看出,自我可分为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而认识、体验和愿望则可理解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某高职生认识到自己体弱多病而产生了苦恼的情感,并随之产生了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愿望;某高职生认识到自己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出众的口才,相应地产生了自信的情感,并随之坚定了重点培养自己这两方面的能力, 毕业 后从事销售工作的愿望;某高职生坚持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以自己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而产生了自豪的情感,并随之萌发了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愿望……这些都是高职生的自我意识的表现。

雨果说;“只要目的正当,纵使走在摇撼的路上,步伐也是坚定的。”所以,自我意识是高职生一切活动的动力,能帮助其树立奋斗目标和发挥能动作用。同时,自我意识能令人不断地 反思 、反省。因此,自我意识具有导航、自控、内省的功能。

以下,我从谈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偏差入手,简析高职生如何对自我意识进行调试以促进心理健康。

一、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认识――客观、现实、自觉

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高职生在自我认识上不太脱离现实,他们能自觉地按社会要求评价、设计自己。而且,知识及社会生活经验的不断完整与丰富,使高职生在自我认识上更为客观,且基本与外界保持一致,遇事也多能“三思而后行”。

如:几年前,高职生对毕业的理想薪酬在近两年已大致与现实接轨。

2.自我体验――强烈、敏感、丰富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都会引发情感。高职生对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的重视强烈而敏感,甚至一件小事、一句评价都会使高职生的情感掀起波澜,久久难以平静。多姿多彩的高职生活亦丰富着他们的自我体验,诸如自矜、自怜等自我体验,在高职生面对的各种学习、生活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高职生的情绪本身具有丰富多样性、冲动性、波动性等特点,所以,高职生的自我体验自然而然会强烈、敏感而丰富。

3.自我调控――积极、主动、持久

这是高职生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职生已能够积极主动地按标准要求长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 言行举止 ,以实现理想自我。他们在要求独立的同时还反对墨守成规,喜欢以新思维去接受新思想,并乐于人际交往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

除此之外,高职生对自身的发展前景尤为关注。他们会考虑自身生存与生活的意义,也会思索诸如“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社会问题。而对国际、国内、社会、校园的关注也使其能不断地修正自己。

二.高职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1.过度的自尊、自信、自卑

过度的自尊就是虚荣,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过度的自卑就是自我否定或自我毁灭。

有些高职生因家境贫困而怕被同学嘲笑,他们毫不估计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攀比、心理崩溃,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强烈的虚荣心也使那些过度自卑的高职生愈加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怪圈”,导致恶性循环以不能自拔。相反,过度自信的高职生往往目中无人、妄自菲薄、狂妄自大、心理失衡。

“三自”心理影射出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待提高的重要性。

2.以自我为中心

高职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大有人在。他们一切从“我”字出发,只注重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实现,而将社会意义置之度外。自私心理使得这些高职生万事讲条件,而一旦事情没有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则会情绪激动、偏激、消极,最终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出现。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一个人不快乐,是关心自己太多的缘故。”

高职生应懂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也是高职生学会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两极化倾向突出

由于高职生的思想还不够完全成熟与稳定,再加之其情绪本身具有波动性、爆发性、易于心境化等特点,所以,我们往往会发现高职生诸如沾沾自喜与心灰意冷等情绪都会随时表现出突出的两极化倾向。

综上所述,可以考虑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这三方面对高职生的自我意识进行调试。

三.高职生自我意识的调试

1.自我认识――辩证、客观、多元角度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调试自我意识的前提和依据。

首先,要与自己比较,要看相对于自己来说是否有进步。如:对于在某个学科上不太擅长的高职生来说,他能从60分提升到70分,这就是质的飞跃,而完全没有必要强求他在短时间内该科成绩达到90分。其次,要与他人比较。有些高职生对于自己不学习的想法毫不介意。那么,应当与周围同学比较,在爱学习的同学的带动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加强学习。最后,要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高职生要敢于进行自我批评,时刻进行自我教育。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达到辩证、客观、多元化地认识自我。

2.自我体验――平和、乐观、自信

高职生应当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环境、人与事,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去扬长避短,在困难、挫折、失败面前能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去应对,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用自己发现的更理智而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夯实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其实,挫折本身又是性格特点的一块“试金石”,它能帮助高职生发现自身性格上的弱点以更好地完善自我。高职生应培养良好的情绪,调整不良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自我调控――主动、及时、适时、校正

自我调控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最根本的途径。

高职生应以坚强不屈的良好品格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脚踏实地地树立理想自我,并实事求是地打造现实自我,还应主动、及时地了解国情及社会,思考人生,参与社会实践,确立目标与榜样,在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当中适时地校正。

总之,高职生针对自身自我意识的特点,不断纠正自我意识上存在的偏差并进行正确的调试,相信,随着自我意识的优质发展,必将有一个愈加健全的人格,而这也会使高职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

猜你喜欢:

1.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

2. 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

3.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自我心理探讨论文

心理学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人解决疑虑的学科,要学好心理学专业并非易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一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毽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 教育 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毽球运动在学生中的盛行,大部分小学已经将毽球教学作为了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心理学对小学毽球教学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试从促进小学毽球教育出发,对心理学在小学毽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心理学 ;体育教学;小学毽球;应用 毽球运动是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毽球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然而多数学生虽喜欢毽球但不代表喜欢毽球课,为了能更好地在小学中实施毽球教学,需将心理学应用到毽球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从根本上促进毽球教育的有效实施,并且与心理学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毽球教学的现状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身体,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毽球运动作为一项很受学生欢迎的运动,已经被纳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在小学毽球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对毽球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毽球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毽球教学是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游戏,并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与毽球教学的初衷同步,但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往往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导致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二是毽球 教学 方法 及组织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都是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优秀的组织形式是毽球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效果的有利保证,但目前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依旧采取的是传统模式,缺乏多样性;三是对毽球基本技术的学习缺乏兴趣,如前面所诉,目前大部分学生虽喜欢毽球,但不代表喜欢毽球课,小学毽球教学主要采取的是集中传授基本技术形式,对于本就爱玩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导致在基本技术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毽球教学的效果。 二、心理学在小学毽球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为体育心理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专门条件下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而毽球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必然与心理学有着一定的关联。实际上亦是如此,将心理学应用到小学毽球教育中,对其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意义。那如何将心理学应用到小学毽球教育中去?就此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 毽球教学的实施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行为,无论是毽球方面的教育还是思想方面的教育,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共识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两者间的心理关系都会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将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而如何在毽球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与学生间的心理关系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对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加强与学生间的心理沟通,保持教学热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小学毽球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贪玩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制定。如采用游戏学练法,将毽球基本技巧作为游戏来进行,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这种所谓的游戏玩具产生良好的感觉,激发其兴趣;又如采用竞赛学练法,将毽球基本知识与竞赛结合起来,营造有趣的学练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能促进毽球教学的实施。 3.消除学生在毽球学习中的胆怯心理 对于毽球的学习,有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胆怯心理,如由于学习毽球网上进攻需要难度更高的动作,担心自己在运动过程中会受伤;由于自身运动能力和别人相差较大,怕受到老师责怪等等都是学生对其产生胆怯心理的原因,并且还易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等问题的出现。因此,为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教师应对各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耐心指导,时常鼓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能应对自如, 4.加强心理学的理论应用 学生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毽球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而需进一步加强心理学在其中的理论应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毽球教学,只有学生对其产生了好的学习动机,才会真正去积极进行学习,因而教师需采取各种有效 措施 来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心理特点不同,教师应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方式,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毽球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叶松生.小学生毽球训练8法[J].体育师友,2007(5) [2]范传加.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教学改革[J].东疆学刊,1988(4) [3]王武.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2) 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二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 作文 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作文创作的过程是学生们把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转化为自己主观感受的过程,是需要写作者主观心理为条件的,因此心理学知识在学生们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是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的。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作文教学中,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心理学;作文教学;观察;真情实感 作文是语文素质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以掌握知识并形成技能的动态的、内在的、心理的运动过程,也是令学生头疼、教师费心的一个教学难点。作文课上,学生经常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常常是找不到灵感,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好 文章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过程语文学科四个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具体应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们把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转化为自己的感知然后具体的表达出来,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动机、兴趣、情感等非认知活动,引导学生们心理和情感的合理表达,来调动学生们写作的热情与灵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为写作提供素材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要首先打好腹稿,然后在此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成为写作的基本框架,这样学生们写起作文来相对才会顺手。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第一步就出现了问题,往往对于需要写作的题目没有什么话可说,就是常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无从下笔,要不就是三言两语的写了,内容空洞,情感虚假。这一问题的出现是与学生们缺乏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知密切相关。从常规来看学生们觉得有话可说的作文往往是自己关注过的,这样才能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具体的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所谓观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事物去感知。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要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能够看到一点就写。”这事实上说明了日常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那就是既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物,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走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主观动机对于做事情的态度和过程的影响非常大,学生们感兴趣的他们往往才会主动去做,喜欢去做,学习的效果才会优化。 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在日常学习中有目的去引导学生主动去写作,对于一些 热点 话题和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小作文的练习,通过布置周记来慢慢的使学生们习惯写作,这样学生们内心的畏难心理才能够慢慢的消除。另外,教师要抓住一些重要的写作契机,如每年的 清明 节扫墓、春游、运动会等学生们喜欢参加的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就可以在活动前给学生针对性的布置一些写作的任务,这样学生们在参加的过程中留心体会和观察,自己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 心得体会 ,写出作文来就方便了许多。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会像涓涓流淌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永远常新。 二、调动真情实感,激发写作欲望 心理学认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亢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情和欲望的契机,及时加以引导,教学生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在作文中把自己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最深的地方真实地写出来,能以情动人。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创作创设恰当的情境,也就是提供写作的平台,让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下,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习作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特点;也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动物王国;或者是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这些动物,然后再进行习作。这样课堂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创造力也油然而生。 总之,在 小学作文 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学生的作文心理,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感情脉搏,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状况,如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现实,以学生为主体,加以科学引导,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进科.立足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深化新课改对策浅探【J】.吉林教育,2011(22) 【2】周健.网络让作文教学从“有限”到“无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Z1) 【3】孙秀萍.抓好作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5) 【4】李翠.谈谈心理学原则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金田(励志),2011(06) 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三 《浅谈运用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心理学主要分析和了解人们内心的想法,以便更好地引导人们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行。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就是简单的数字组合,除了数字计算,还是数字计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单一呆板,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心理,以至于放弃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是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思维意识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能极大限度地挖掘人们潜意识里的积极思想,从而使人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心理学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能力,使人们以愉悦的心情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小学数学最大的教学缺陷就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高, 学习态度 消极。鉴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运用心理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自控能力非常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基本是待在教室中,不太了解外界的信息,教师成为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 渠道 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课堂上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好奇、爱玩的特性,开展数字小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彻底改观,爱上数学。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能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在积极、轻松地氛围中学习,极大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在积极的环境下,人们能有效地去完成事情;反之,在消极的环境下,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变得非常低。如在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霸”,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霸”的方向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果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渣”,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渣”的方向发展,消极对待学习。因此,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有效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给学生营造愉快、乐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三、结语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的存在是为了使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理学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因此,把心理学科学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让小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转变学生的消极心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1. 心理学方面的论文2000字 2.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4. 有关心理学的相关论文2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集体潜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图书信息书 名: 人格心理学作者:(美国) Jerry burger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ISBN: 9787501973422开本: 16开定价: 48.00 元内容简介《人格心理学》(第7版)围绕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等六种人格理论流派,对有关人格的理论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人格心理学(第7版)》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融人了丰富的生活案例,并穿插了一些新闻报道和相关自测题,帮助读者测验自己或他人的人格特征。 基本信息书 名: 人格心理学作者:许燕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ISBN: 9787303095537开本: 16开定价: 58.00 元内容简介《人格心理学》讲述了:人格心理学是我的博士导师张厚粲为我选择的专业方向,当我刚做一名心理学教师时,张厚粲教授把我介绍给我的硕士导师高玉祥教授——我的专业引路人。我记得张厚粲先生在向我介绍人格心理学时,告诉我:人格心理学是一门“难做”的领域,研究它的人很少,一些老师进入后又离开了,她希望我能够喜欢它。张厚粲先生最先给了我一个坚守的信念,在这个信念下,我由迷茫渐入喜欢、热爱,并将人格心理学确定为我终生坚守的研究领域。高玉祥教授以其严谨、博厚、开放、亲和的学术人格魅力,一步步地将我带进人格心理学领域。进入到这一领域后,我越来越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宽广的学科。编写一本人格心理学教材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可能是奢望太高,此书迟迟不能出手。这本书最初是在2003年开始动笔的,2004年初完成第一稿,因不满意而不停地修改,有些章节甚至推翻重写。邀一期间又由于从事学校层面的繁忙工作而无暇顾及此书,直至2008年的春节,才又重拾书稿,安心撰写。这四年的每个春节,我都是在电脑前度过的,没有娱乐,没有昼夜,但内心很充实,有学术的价值感。我清楚地知道:我的职业选择在心理学事业上,我的事业追求在人格心理研究中,人格心理学已成为我人生奋斗的方向与资源。 基本信息2008-4-26 13:09人格心理学【作者】:(美)Jerry 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丛编项】:心理学丛书 心理学导读系列【装帧项】:简装 26cm / 389页【出版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0【ISBN号】:9787501930593 / 7501930597【原书定价】:48.00图书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人格研究的理论,主要围绕着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等六种主要的人格理论流派展开论述,并加以客观、公允、生动的分析,同时对其它分支理论、学说和流派也都有所涉及。阅读本书,读者将能了解科学心理学在人格研究领域的全貌,并对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阶段居主导地位的理论、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前景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本书叙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不以概念介绍新理论,而是从生活实例出发,极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很注意本书的实用性和生活化,或穿插报刊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或给出若干自测题目,让读者测验自己或他人的人格特征,读来既有用,又风趣。本书不仅适合从事心理学工作或学习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阅读,也必将为大众读者所喜闻乐见。图书目录第一章 什么是人格第二章 人格研究方法第三章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及评价第四章 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第五章 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及评价第六章 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第七章 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第八章 特质流派:相关研究第九章 生物学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第十章 生物学流派:相关研究第十一章 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第十二章 人本主义流派:相关研究第十三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第十四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相关研究第十五章 认知流派:理论、应用和评价第十六章 认知流派:相关研究第十七章 几点结论 书名:新编人格心理学ISBN:781079413作者:陈少华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定价:33页数:0出版日期:2005-4-1版次:1开本:16开包装:平装简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谈论一些与人格有关的话题,如“某某很有个性”、“某某有暴力倾向”、“这是一个不合群的小孩”、“近来她常常做噩梦”等,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人格心理学家有什么看法呢?他们是如何进行人格的科学探讨的?他们是如何看待人格的本质问题的?人格会遗传吗?有创造性人格存在吗?……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为心理学家所关注,而且也是每个人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本书使人格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努力反映国内外人格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将人格置于一个更为广宽的背景下进行探讨。本教材按照人格心理学学科的逻辑顺序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格心理学概要。包括人格心理学有在人格本质问题上的见解、人格的理论解释、人格的科学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的主题与任务、人格发展的基本问题、一般问题以及具体问题,并对决定人格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二部分是人格理论的进展。包括传统的五大人格理伦,即精神分析论、特质理论、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以及人格的认知理论。在对这些理论作扼要阐述的基础上,我们尤其关注这些理论最近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研究的进展。第三部分是人格的应用研究。这是当今人格心量学中异常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人格与现实结合得最为密切的一个重要主题,该领域包括人格与健康、人格与疾病、人格障碍与治疗、人格测量与评估等众多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格研究能否为普通大众理解和接爱关键取决于人格的应用研究领域能否广泛和深入。第四部分是人格研究的领域,包括人格的专题研究与交叉研究。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人格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潜意识,性与性别、攻击性、自我、气质等者是人格研究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不仅如此,在人格与智力、创造性等心理学从多领域的关系中,在人格与文化、进化等其他学科的交叉中,人格总是成为焦点。目录:前言:人格奥秘的科学探索第一部分 人格心理学概要第一章 人格的科学研究第一节 人格的界定第二节 人格的理论解释第三节 人格研究的方法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传统第二章 人格的发展第一节 人格发展的理论第二节 人格发展的问题第三节 人格发展的历程第四节 谁来决定你的人格第二部分 人格理论的进展第三章 心理动力学理论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二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第三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第四节 新弗洛伊德理论第四章 特质理论的范式第一节 特质及其早期研究第二节 人格特质的结构理论第三节 特质研究的新进展第四节 特质理论的应用与争论第五章 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第二节 人格与学习第三节 人格的社会认知理论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第六章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二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第七章 人格的认知理论第一节 人格与认知的整合第二节 人格的认知方式理论第三节 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第四节 认知一情感人格系统第三部分 人格的应用研究第八章 人格、疾病与健康第一节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第二节 A型人格与冠心病第三节 其他人格类型与疾病第九章 人格障碍与治疗第一节 人格障碍概论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与症状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第四节 人格障碍的其他疗法第十章 人格测量与评估第一节 人格测量与评估的一般问题第二节 人格的自陈式问卷第三节 人格的投射测验第四节 人格评估的其他方法第四部分 人格研究的领域第十一章 人格的专题研究第一节 潜意识第二节 性与性别第三节 自我第四节 气质第十二章 人格的交叉研究第一节 人格与文化第二节 人格与进化第三节 人格与智力第四节 人格与创造力回顾与展望:一种人格科学的可能性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王伟 主编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版次:1页数:536字数:869000 印刷时间:2011-1-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17136211包装:平装内容简介:人的心理及相关活动中,认知模式、情感类型及行为分类都受到来自人格特质的影响。《人格心理学》着重从正常人格到异常人格(人格障碍),来揭示正常人和人格障碍患者特征性模式的来历、表现和走势。从整体结构上,《人格心理学》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人格研究简史、人格的成因及发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进展;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人格的结构、功能和测评;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人格障碍的基本分类、流行病学特点、病理机制、心理与药物治疗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图书目录: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研究简史第一节 人格概述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简史第三节 社会背景下的人格第四节 人格结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第二章 人格形成因素第一节 遗传与生物因素第二节 环境因素第三节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参考文献第三章 人格的发展第一节 人格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 依附理论第三节 人类的本性与个体差异参考文献第四章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 Freud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第二节 新精神分析理论第三节 客体关系理论第四节 认同与自体心理学参考文献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第一节 Allport理论第二节 Cattell理论第三节 Eysenck理论第四节 五因素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第五节 人格特质论的相关研究第六节 对人格特质论的总体评价参考文献第六章 人格的行为和学习理论第一节 人格的行为主义理论第二节 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参考文献第七章 人格的认知理论第一节 人格认知理论概述第二节 Kelly理论第三节 Mischel理论第四节 认知理论的应用与评价第五节 认知理论的相关研究参考文献第八章 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第一节 Maslow理论第二节 Rogers理论第三节 应用与评价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相关研究参考文献第九章 人格理论的发展第一节 人格理论中的整合第二节 整体交互作用论第三节 人格理论研究展望参考文献第十章 人格中的性别因素第一节 性别差异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第三节 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人格的结构第一节 十六因子模型第二节 大三因子模型第三节 七因子模型第四节 五因子模型第五节 其他人格结构模型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人格的功能第一节 一般功能第二节 人格与健康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人格的评估和测量第一节 人格测评概述第二节 统计学评价指标第三节 自陈式人格问卷第四节 投射测验式测评第五节 其他人格测评工具第六节 人格测评的未来展望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人格障碍概述第一节 人格障碍的概念和定义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概况参考文献第十五章 人格障碍的特征和共病第一节 人格障碍的特征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共病参考文献第十六章 人格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原则第一节 关于临床诊断的说明第二节 偏执型人格障碍第三节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第四节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第五节 边缘型人格障碍第六节 表演型人格障碍第七节 自恋型人格障碍第八节 回避型人格障碍第九节 依赖型人格障碍第十节 强迫型人格障碍第十一节 其他人格障碍参考文献第十七章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第一节 精神分析疗法第二节 辩证行为疗法第三节 集体心理治疗第四节 家庭疗法第五节 支持疗法参考文献第十八章 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第一节 心境稳定剂第二节 神经阻滞剂第三节 抗抑郁药物第四节 抗焦虑药物第五节 人格障碍治疗策略参考文献第十九章 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部分住院治疗第三节 住院治疗中的心理治疗第四节 部分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原则第五节 人格障碍的治疗相关问题参考文献第二十章 人格障碍的司法相关问题第一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第二节 司法鉴定中的人格障碍相关问题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伦理相关问题参考文献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作者:郑雪 主编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9-1ISBN:9787810798723作者简介:郑雪,男,1957年5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市,成长于四川高县来复镇。1994年在华南师范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学校心理学分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人格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重视幸福心理、健康人格等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探索,发表著作30余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成果奖6项。图书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派别及各种理论的根源和发展状况,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及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我概念,人格障碍,防御应付类型等;介绍人格测评技术与方法等内容。图书目录: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第四节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测量与应用第三章新精神分析第一节个体心理学第二节自我心理学第三节社会文化论第四节新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第四章特质论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论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第三节大五人格因素研究与应用第四节特质论的测量方法第五节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第五章生物学论第一节集体潜意识论第二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第三节行为遗传学第四节进化心理学第五节人格的脑生物基础研究第六章行为学习论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第二节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第三节刺激一反应论第四节社会学习论第五节行为测量与行为治疗第七章交互作用论第一节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第二节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第三节环境的作用第四节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第八章人本论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论第三节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第四节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第五节个人中心疗法第九章认知论第一节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第二节个人建构理论第三节行为预测论与控制点理论第四节人格的认知因素第五节认知疗法第十章积极心理学第一节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第二节幸福与人格第三节健康与人格参考文献后记 书名:人格心理学原价:68.00元作者:黄希庭 著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9-1ISBN:9787533832650字数:750000页码:736版次:1装帧:精装商品标识:7391414简介:本书是一本导论性质的著作。任何一本导论性著作都不宜试图包罗万象,但应当全面地阐述该学科领域基本理论。本书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本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反映当代新近研究成果,以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研究视野对人格基本问题进行探讨的著作。为此,著者尝试着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第一,在结构体系上,力求兼容人格研究范型和研究专题的内容。第二,在观点评价上力求公允,以符合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综合研究取向。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多范型的学科,无论哪一个研究范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第三,在资料选取上,力求反映新近的研究成果。所有本书引用过的研究资料都列入参考文献。人格心理学在国人的研究中还相当薄弱,目前尚难以撰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著作。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于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自我意识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培养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性强的新人,是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 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必须认清大学生自我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自我塑造 主要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 现代 化事业的建设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的根本目的。本文从大学生重塑自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途径等方面作一些浅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部分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生活上依赖性强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要独自一人在外生活,由于以前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生活习惯,当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习和生活时,思想脆弱、社会 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在同学的笑声里,就会由自信、大方转为自卑、沉默;有的刚愎自用,处处争强好胜,只是一味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有的自命不凡,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的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萎靡不振,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没有勇气正视现实。

2.学习动力的暂时消失和学习目标的模糊,使大学生犹豫不决

紧张而有明确目标的高中生活结束了,大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自由、有大量空闲时间的大学,心理上立刻解除了一切压力,同时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在大学的学习既无老师的督促,也无父母的逼近,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觉自愿的事。有的大学生上了大学后,有意无意放松自己,开始享受。

3.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使大学生为难

在大学里,同学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性格的人走到了一起,同学们一下子无法相互适应。由于大学中活动很多,个性飞扬,展示个人兴趣和特长的机会很多,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还是让别人去改变来适应自己,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 发展 的人等问题困扰著大学生。

4.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增大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日益巩固和发展,市场竞争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科学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目前我国就业问题比较严重,这也让大学生心神不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5. 网路 资讯对大学生的正常成长也有较大影响

现时代,网际网路资讯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在从网际网路上获得有益资讯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许多有害的资讯,从而给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大学生重塑自我,提高 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成熟阶段,正向成人过渡,在这一时期,大学生需要进行全新的人生定位,建立新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因此,大学的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转变,从而实现人生的巨大跨越。

1.确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科学 证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生活习惯是生活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诱发大学生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有机结合

在大学时期,学生的意识开始向以自己本身的心理动向为物件 发展 ,他们是根据主观的自我和主观感受的 社会现实所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达到的自我状态。他们一个是理想主体的自我,一个是现实客体的自我。如果主体与客体能保持大致的平衡,即个体的真正能力、性格、欲望能如实地表现出来,个体便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在别人面前,不需在他人面前掩饰什么,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实际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员应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路,实现主体格客体的完美统一。

3.大力加强校园 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自我塑造的阵地。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 环境的能力;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它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为大学生提供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能力的机会。二是有利于开发大学生智力,提高文化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三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识人生,从而有效地 *** 腐朽思想的侵袭。四是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因为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双胞胎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求知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校园文化又能为大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五是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运用科学、积极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心理问题

1努力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和掌握心理活动的 规律 ,从而按规律行事,提高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2大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培养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治病,而且还可以防病。大学生可通过参加文体、社团、社会 实践等多种活动,加强人际交往,沟通思想,交流资讯,以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

3建立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内部的调节机制,它通常能对人的焦虑、自卑、痛苦等消极情绪起到缓解的作用。因此,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应该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正确地面对困难,并且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

参考 文献 :

[1]高玉祥.个性心 理学 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刘和平.21世纪教育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3]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2001,3.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影响着人格形成的性质、方向、速度和程序。本文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发生发展、研究工具及方向、完善塑造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苏格拉底是自我意识的“助产婆”。苏格拉底坚定认为存在普遍可靠的真理并且探求普遍必然性的途径是“认识自己”。因此,西方哲学的自我意识概念产生于古希腊时期[1]。在此之后对自我意识的思考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停留在哲学的思辨领域中。直至1890年,James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首次将自我意识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的先驱人物冯特也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有所涉及。但是,早期的心理学家们对其概念进行理论探讨,但缺乏一致性,其研究结果可谓扑朔迷离、含糊而繁杂[2]。直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心理学界的学者们纷纷研究起了自我,具有代表性的有库里Cooley、米德Mead以及弗洛伊德[3]。其中弗洛伊德提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人格三结构后,自我意识的概念开始明确化。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2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很多研究将自我意识与个性心理特征和倾向视为并列的人格组成部分,但是也有很多学者持反对的态度。至今对于自我意识在人格中与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的关系没有一致的观点。但是一致认为的是自我意识不仅与基本的知情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格也有紧密的联络。

自我意识有其自身的结构,即它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阶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著组织、控制和推动作用。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或心理结构。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4]。很多学者的分类方式均不同,朱智贤认为所谓自我意识,即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肌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5]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把自我分为主我I和宾我me两个方面,主我是自我的主动部分,是认识、发动、指挥和调节个体活动的方面;宾我是自我中被注意、思考和知觉的客体等心理活动的意识[2]。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来看,自我意识还可以分为私我意识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和公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前者是指个体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评价标准,后者是指个体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人的评价标准[6]。类似以上的分类还有很多,均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其结构。

3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从婴儿起就开始萌芽,至青春期逐渐成熟。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飞跃期大约在1~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第二飞跃期是初中阶段[7]。

韩进之,等[8]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呈现由低到高的曲线形。这一总趋势还呈现了三个上升期和三个平稳期。第一个上升期为小学一年级至小学三年级。由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进入平稳期。第二个上升期为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此后进入初三平稳期。第三个上升期为初三到高一,此后至高三进入平稳期。自我意识发展还有不同观点。杨巨集飞等研究也发现,学级至初三年级均有所下降[9]。王维等研究发现,四年级学生在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对学校态度方面有所下降,提示四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较二年级学生有所下降[10]。Piers和Harris的研究证实,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得分大大高于六年级[11]。我国学者杨善堂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12]。杨心德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3]。因此对于初中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如何变化的尚无定论。

4自我意识的研究工具及研究方向

通常使用的是自我意识量表,是由Fenigstein,Seheier和Buss编制的[14]。本量表由三个分量表共23个题项构成,分别是测量私我意识的10个题项,测量公我意识的7个题项和测量社交焦虑的6个题项。这些分量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私我意识是指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中私密的方面,这些方面只有本人才能观察:公我意识是指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中公开的方面,这些方面是别人能够观察和评价的;社交焦虑则反映个体由于感知到他人的存在而引起的不安。原量表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公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均为适度的正相关;而私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的相关接近于0。量表采用5级评分,从0非常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

自我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私我意识方面,研究不仅是关于私我意识的优缺点[15]、单双因素[16]、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6],而且还涉及个体差异的比较研究。例如Scandell等在一项私我意识与大五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中发现私我意识与公我意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在用偏相关技术控制了公我意识的影响之后,私我意识与大五因素中的经验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Kemmelmeier的研究发现,高私我意识的个体所拥有的价值取向和态度是一致的;而对低私我意识的个体来说,价值取向和态度之间没有关系。在性别方面,许多研究发现女性在私我意识或者公我意识上得分比男性更高。对女性而言,私我意识可能是更重要心理体验。那些有高自我意识或者是私我意识或者是公我意识的女性更强烈地体验情感状态,而这些影响并不发生在男性身上。在地域方面,Shuzo等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的私我意识程度比美国人低。在私我意识的两因素中也发现了跨文化差异。Chart在其研究中发现,香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私我、公我和社交焦虑三个因素上均显著高于德国、法国、丹麦和瑞典大学生。综上所述,现今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私我意识和性别方面,而不同文化地域的比较研究比较少。

5自我意识的完善、塑造

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对人格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和教育。但是自我意识是这些因素的中介,自我意识决定着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换一句话说自我意识影响着人格的形成速度、性质以及能动性和自主性等。那么,自我意识的完善、塑造对人格的形成、发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5、1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个体认识自我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分析体会自我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并且和周围的人进行一定的对比,从而了解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第二,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别人给予的评价,个体会将其与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对比,最后达到加深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在积极准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接受自我的优缺点,但是不能因为缺点,而在潜意识中逃避认识自我。只有能正视自我,愉悦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才可能做到真正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5、2自我体验的作用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个体产生一定的体验标准。当符合标准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出现的时候,自我体验是愉悦的,当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有损人格,会出现恐惧和羞耻等不良的自我体验,最终可能收敛或制止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5、3强化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意志上的表现,是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我控制不仅限制着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性质、方向,并且要力求其符合社会要求准则。制定旨在完善和提高自己行动的相应计划和程式。行动中运用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鼓励、自我监督、自我命令等各种激励手段。

5、4提高自信心

自信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前提。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认知状态,是自我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人在肯定自己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对自己力量的客观充分估计,它直接影响着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评价定位以及自我理想的设计和把握,对于全面体验和调控自我思想与行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信能够帮助个体激发自身的潜能,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在大学生的课堂中,我们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的同时,让他们总结过去的成功经历,最终使“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这样的信念内化,达到提升自信的目的。

5、5提高自尊

自尊感是一种个体的重要情感体验,包括自爱、自己尊重自己和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感是个体在对自己进行积极的价值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发挥自我的价值和能力,来满足自尊。可以选择自己能力较强的方面参加活动,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以便容易实现,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成就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尊心。

参考文献:

[1]江午奇、自我意识理论的历史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11.

[2]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析,2000,2073:17-22.

[3]肖晓玛,尹显作、论自我意识研究的历史与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1:104-108.

[4]聂娟、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其策略[J]、社会心理科学,2010,825:32-35.

[5]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6]黄希庭、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肖晓玛、论自我意识研究的历史与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1:104-108.

[8]韩进之,等、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74.

[摘 要]本文试从分析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偏差入手,提出了如何除错高职生的自我意识以促进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职生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的偏差 自我意识的除错 心理健康

在高职生中,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因自己的容貌不够娇好而郁郁寡欢,她们会因此自惭形秽、寝食不安;我们也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从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没有学习动力,认为上了高职就是来“混日子”,丝毫不把学习任务放在心上……这些都是自我意识过强或过弱的表现。

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的健全和发展能使高职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无疑,健康的人格是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此,高职生应了解自身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偏差,掌握除错自我意识的方法,这些对于高职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自我。

不难看出,自我可分为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而认识、体验和愿望则可理解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某高职生认识到自己体弱多病而产生了苦恼的情感,并随之产生了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愿望;某高职生认识到自己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出众的口才,相应地产生了自信的情感,并随之坚定了重点培养自己这两方面的能力,毕业后从事销售工作的愿望;某高职生坚持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以自己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而产生了自豪的情感,并随之萌发了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愿望……这些都是高职生的自我意识的表现。

雨果说;“只要目的正当,纵使走在摇撼的路上,步伐也是坚定的。”所以,自我意识是高职生一切活动的动力,能帮助其树立奋斗目标和发挥能动作用。同时,自我意识能令人不断地反思、反省。因此,自我意识具有导航、自控、内省的功能。

以下,我从谈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偏差入手,简析高职生如何对自我意识进行除错以促进心理健康。

一、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认识――客观、现实、自觉

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高职生在自我认识上不太脱离现实,他们能自觉地按社会要求评价、设计自己。而且,知识及社会生活经验的不断完整与丰富,使高职生在自我认识上更为客观,且基本与外界保持一致,遇事也多能“三思而后行”。

如:几年前,高职生对毕业的理想薪酬在近两年已大致与现实接轨。

2.自我体验――强烈、敏感、丰富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都会引 *** 感。高职生对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的重视强烈而敏感,甚至一件小事、一句评价都会使高职生的情感掀起波澜,久久难以平静。多姿多彩的高职生活亦丰富着他们的自我体验,诸如自矜、自怜等自我体验,在高职生面对的各种学习、生活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高职生的情绪本身具有丰富多样性、冲动性、波动性等特点,所以,高职生的自我体验自然而然会强烈、敏感而丰富。

3.自我调控――积极、主动、持久

这是高职生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职生已能够积极主动地按标准要求长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实现理想自我。他们在要求独立的同时还反对墨守成规,喜欢以新思维去接受新思想,并乐于人际交往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

除此之外,高职生对自身的发展前景尤为关注。他们会考虑自身生存与生活的意义,也会思索诸如“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社会问题。而对国际、国内、社会、校园的关注也使其能不断地修正自己。

二.高职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1.过度的自尊、自信、自卑

过度的自尊就是虚荣,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过度的自卑就是自我否定或自我毁灭。

有些高职生因家境贫困而怕被同学嘲笑,他们毫不估计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攀比、心理崩溃,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强烈的虚荣心也使那些过度自卑的高职生愈加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怪圈”,导致恶性回圈以不能自拔。相反,过度自信的高职生往往目中无人、妄自菲薄、狂妄自大、心理失衡。

“三自”心理影射出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待提高的重要性。

2.以自我为中心

高职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大有人在。他们一切从“我”字出发,只注重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实现,而将社会意义置之度外。自私心理使得这些高职生万事讲条件,而一旦事情没有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则会情绪激动、偏激、消极,最终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出现。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一个人不快乐,是关心自己太多的缘故。”

高职生应懂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也是高职生学会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两极化倾向突出

由于高职生的思想还不够完全成熟与稳定,再加之其情绪本身具有波动性、爆发性、易于心境化等特点,所以,我们往往会发现高职生诸如沾沾自喜与心灰意冷等情绪都会随时表现出突出的两极化倾向。

综上所述,可以考虑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这三方面对高职生的自我意识进行除错。

三.高职生自我意识的除错

1.自我认识――辩证、客观、多元角度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除错自我意识的前提和依据。

首先,要与自己比较,要看相对于自己来说是否有进步。如:对于在某个学科上不太擅长的高职生来说,他能从60分提升到70分,这就是质的飞跃,而完全没有必要强求他在短时间内该科成绩达到90分。其次,要与他人比较。有些高职生对于自己不学习的想法毫不介意。那么,应当与周围同学比较,在爱学习的同学的带动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加强学习。最后,要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高职生要敢于进行自我批评,时刻进行自我教育。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达到辩证、客观、多元化地认识自我。

2.自我体验――平和、乐观、自信

高职生应当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环境、人与事,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去扬长避短,在困难、挫折、失败面前能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去应对,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用自己发现的更理智而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夯实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其实,挫折本身又是性格特点的一块“试金石”,它能帮助高职生发现自身性格上的弱点以更好地完善自我。高职生应培养良好的情绪,调整不良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自我调控――主动、及时、适时、校正

自我调控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最根本的途径。

高职生应以坚强不屈的良好品格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脚踏实地地树立理想自我,并实事求是地打造现实自我,还应主动、及时地了解国情及社会,思考人生,参与社会实践,确立目标与榜样,在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当中适时地校正。

总之,高职生针对自身自我意识的特点,不断纠正自我意识上存在的偏差并进行正确的除错,相信,随着自我意识的优质发展,必将有一个愈加健全的人格,而这也会使高职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

潜水艇模型参考文献论文

潜水艇的原理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的。潜艇它有多个蓄水仓。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 物体在液体中的下沉、上浮两个动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可以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

其实潜水艇淹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扩展资料:

潜艇分类:

1、潜艇按战斗使命区分:有战略导弹潜艇、攻击潜艇和运输型潜艇;

2、动力区分:有核动力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

3、按水下排水量区分:有大型潜艇(2000吨以上)、中型潜艇(600~2000吨)、小型潜艇(100~600吨)和袖珍潜艇(100吨以下);

4、艇体结构形式区分:有双壳潜艇和单壳潜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艇原理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不是改变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不是改变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不是改变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实现方式是通过主动改变潜水艇自身的排空体积,提高和降低了浮力来实现上升和下降!在排水的时候提高了排空体积,注水的时候减少了排空体积,这样控制了浮力的大小,当然在排水的时候同时也会减轻了重力,但这个不是潜水艇工作的核心原理,而是一种等价效应,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排空增加的浮力恰好等于减少的水的重力(二者大小因空气压缩等原因不完全等同)。潜艇上升是因为排水减轻了本身重力是个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因为排水时增加的浮力刚好等于排除水减少的重力,从数值上看起来没有错误,但在认知上是个明显的错误。遵循这个减轻重量错误的思维就会导致一系列错误说法,比如有这种流行说法:“潜水艇上升是浮力不变,重力减少而上升”。“潜水艇浮力不变论”这就是错误认知导致的错误说法,因为潜艇这种密闭容器排水时必然导致排空体积增加,排空体积变大就会导致自身的浮力上升,所以上升下潜时潜水艇的浮力是一定是在改变的,而不可能是浮力不变,反推出这个“浮力不变论”说法必然错误!潜水艇改变重力上升下降这个说法是个普遍的错误常识,但是我搜索了一下,目前几乎在所有的解释,甚至是物理老师和物理权威都仍然在使用这个错误的说法,这是中国人在如此简单的一个常识性科学领域不严谨的表现

如图,当从管里吸气时,塑料瓶内气压减小,在外部压强的作用下,水被压入瓶内,使“潜水艇模型”重力增大,大于浮力时下沉; 向管里吹气时,塑料瓶内气压增大,大于外部压强,水被压出瓶内,重力减小,小于浮力时,模型上浮. 故答案为:下沉;上浮.

潜水艇

  • 索引序列
  • 企业潜亏论文参考文献
  • 毕业论文写亏损企业
  • 潜意识的论文参考文献
  • 集体潜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潜水艇模型参考文献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