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我国产业升级机制研究的论文题目

我国产业升级机制研究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我国产业升级机制研究的论文题目

实施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论文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出口加工贸易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由于受到出口环境变化影响,再加上新兴产业的加速兴起、结构性矛盾突出、配套设施和能力弱、创新能力不高以及企业关联度低等问题的困扰,信息产业的发展收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在信息网络的领域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产业发展突破瓶颈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分析

由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广泛渗透性及倍增效应,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它就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信息高速化时代,各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高,逐渐位于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首。其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产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信息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甚至已经 超过了劳动要素。信息产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它的产值规模的扩大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进而促进国民经济份额的增加,促进经济的增长。在早期的数据统计中可知,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为2980亿元,2006年增加值为11000亿元,年增长幅度高达38.6%,而同期,我国GDP增长幅度仅为10%左右[1]。除此之外,信息产业还能够改造传统产业,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其生命力,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间接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产业对信息产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信息产业也促进了其他产业的扩张和发展。

1.2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知识的重要战略资源

信息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信息产业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将海量、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一方面通过机械化生产大队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人们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任何方式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并对其进行利用、加工处理,从而充分发挥信息的使用价值,使信息成为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资源。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国民经济变得更加具有知识性。

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措施分析

2.1创新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以期能够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中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要对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其转型升级进行创新研究,加快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以“十二五”和“十三五”产业相关发展任务为指导,以“一个中心、三大抓手”为核心,对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以促进信息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还要充分激发和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使产业的发展更加稳定 [2]。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信息产业核心领域的薄弱和瓶颈环节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并以自主技术为支撑,贯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改造等国家项目,发展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化信息产业结构,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

2.2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信息消费是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点,要想实现信息消费的扩大,促进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并为信息消费和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就必须要增强信息消费智能终端供给能力。具体实施例如,在智能电视,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协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突破智能电视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共赢发展,使其更好的满足消费群体多样化需求;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开发中,要以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融合性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对关键器件、核心芯片还有配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核心技术掌控能力和配套能力,从而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以及各种智能应用的普及[3-4]。

2.3举办电子信息博览会,为信息产业升级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通过电子信息博览会,一方面可以展示我国电子信息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博览会上课设立新产品发布中心和新技术发布中心来对新产品进行展示,从而有效增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国际其他国家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国际信息产业的共同发展[5]。

总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与利润相关,同时也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世界的地位有深刻的影响。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席卷而来,要求信息产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加快速、健康、稳定的增长,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专业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_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

1、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

2、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 方法 研究

3、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

4、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

5、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

7、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8、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9、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10、我国GDP中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

11、经济福利核算的理论及其指标研究

12、宏观金融运行异常的统计监测研究

13、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

14、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

1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

16、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研究

17、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18、Markov算子的渐近行为与经济系统的几个问题

19、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宏观经济优化模型

20、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

21、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

22、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23、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研究

24、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25、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

26、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研究

27、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28、ICT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29、资本存量与资本服务核算研究

30、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

31、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

3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

33、消费型中间消耗的概念及测算

34、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陕西省GDP预测中的应用

35、物流配送选址优化模型的研究

36、供应计划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

37、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38、 企业管理 创新数量分析中的线性优化逆问题

39、技术能力成长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

40、资产定价标准的讨论和模拟

41、投资者认知收益度量模型及系统设计

42、基于水环境的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

4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44、湖南省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45、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46、疏浚企业挖泥船生产统计系统优化分析

47、过程神经网络在GDP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48、四川调查总队系统职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49、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国民经济数据中的应用

5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环保指标设计研究

微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

1、“互联网+”重塑中国宏观经济

2、20_年宏观经济形势讨究和政策的观点综述

3、20_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讨究与展望

4、20_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

5、20_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讨究

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7、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

8、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9、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10、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困难与措施研究

11、当前社会人文效应与经济效应的互相影响

12、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13、地方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14、电信业漫谈之供给与需求

15、对欧洲宏观经济体制的批评

16、房地产的宏观经济学说

17、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房地产行业走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19、复合式通胀压力下浅探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20、高校扩招的经济影响

21、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22、供给学派的起源与美国实践

23、关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一点思考

24、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对大萧条成因解释的分析

25、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

26、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27、哈耶克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及其方法论特点

28、宏观行为经济学的新发展及其应用

29、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

30、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

31、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32、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33、宏观经济学中的管理理念与措施应用分析

34、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35、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36、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37、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

38、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39、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40、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41、汇率理论的演变评述与人民币国际化借鉴

42、货币国际化 经验 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43、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探究

44、减税的思考与超越--简评蒙代尔税收思想

45、金融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46、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联系

47、金融危机下的浙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研究

48、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49、经济韧性问题研究进展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2021政治小论文范文5篇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经济学论文

食品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论文

了出来从初一哟西好些了,几分钟今天心里话,女!vv,K歌!心里该吃吃该新同学吧,成功开心老公心有灵犀老好吃了还成了习惯性开心刚开学查看关系看过香港可喜可贺习惯了辛苦

268359236535

写论文,500元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餐饮业、酿酒业、乳品业以及食品机械制造、包装业等相关配套行业。食品工业作为我国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食品工业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揭示了食品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因为此,食品工业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起草,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今年11月 1 日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食品工业被分为 4 个大类、22 个中类、56 小类。 4 个大类名称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食品工业成为工业发展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截至“十一五”期末的2010 年底,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41867 家,从业人员654万人,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 6.31 万亿元;按工业增加值计算,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的10.4%。 “十一五”期间,经过食品工业全行业的努力,《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主要指标已经全面或超额完成。这五年中,食品工业企业布局趋向合理,加快向主要原料产区、重点销区和物流节点集中,集约化程度提高,规模企业数目有较大增长;食品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上升,品种档次更加丰富,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大大增强;食品工业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德国之外少数几个可以制造食品冷加工、高效能太阳能干燥、大型连续成套高技术设备的国家之一;食品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食品工业“三废”排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平均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食品工业对外贸易总额比“十五”期间增长125.9%,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7%,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810.7 亿美元,其中出口1750.4 亿美元,进口2060.3 亿美元

我国房地产税制度研究论文

摘 要: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差”的特点,房地产开发只重视项目开发而不重视管理,更不重视风险的管理,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构缺失、风险管理手段单一,使房地产项目中的诸多风险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房地产项目的失败。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认真探究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以期能够为有效化解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行中的风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75-02�� 1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方法是风险管理流程实施的具体手段,建立风险管理方法体系有助于各个流程的具体执行。经过多年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更加成熟和多样化,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风险的全面分析提供了可能。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犹如一个方法库,将各个流程的风险管理方法汇总起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找出其在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适用范围,在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时,可以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快速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目标体系是核心,所有的人员、流程和方法必须围绕风险管理的目标制定和执行;组织体系是基础,从组织制度上保证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全员风险管理的氛围;流程体系是关键,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的风险都要按照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方法体系是手段,促进全部风险的管理。四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房地产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各个体系的具体关系(如图1)。� 2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 2.1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用来确定风险来源和进行风险分类的过程。风险识别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作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风险识别。不同阶段的风险因素不同,风险分类和分组的依据也不同。� 2.2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是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估计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将风险按照高、中、低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编制风险列表,最后根据风险的程度进行专题风险研究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分析的范围比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的范围要宽,应该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各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来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 2.3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是对风险应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修正和提高的过程,也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风险监控不仅仅依据风险应对计划采取风险应对措施,还应该随着项目的深入,对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进行修正,对风险应对计划进行修改,即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和再识别的循环过程。� 3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的应对策略� 3.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根据风险预测评价,经过权衡利弊得失,采取放弃、中止开发项目,或改变开发项目条件,以避开风险源地,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的措施。通常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或可能损失后果太严重,又无其他风险管理措施可用时,常采用风险回避。风险回避的做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放弃或终止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动;另一种是改变活动方案,或改变工作方法。可以看出,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有些迫不得己的意味。因为回避风险虽然能避免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所以,在选取风险应对措施时最好慎用风险回避这种防范手段。� 3.2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采取的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缩小风险损失程度的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的,风险控制可以分为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前者以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为目的;后者以缩小风险的损失程度为目的。风险控制从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入手,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降低损失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因而,它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风险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会产生不良后遗症。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应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3.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所采取的措施。风险转移与风险回避不同,它不是放弃或中止项目开发,而是将开发活动中风险可能所致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也不同于风险控制,它不像风险控制那样是直接调节风险因素达到降低风险损失概率和程度,而是将风脸转移出去而间接达到降低自身的损失程度。� 风险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合同、保证、期货和保险。合同形式有固定总价合同、成本报酬合同、单价合同等;保险有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人身险。各种合同的对开发商和承包商的风险影响程度不同,开发商可以根据项目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合同形式,合理转移风险,参见表1。� 风险转移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采用:(1)风险的转移方和被转移方(风险接受方)之间的损失可以清楚地计算和划分,否则双方之间无法进行风险转移;(2)被转移人能够且愿意承担适当的风险;(3)风险转移的成本低于其他风险管理措施。� 3.4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房地产开发者自己承担风险事件所致损失。在房地产开发中,对一些无法回避,难以控制和转移的风险,或因冒该风险可能获得较大利益时,在不影响开发者根本利益、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常采取风险自留措施。风险自留可分成两大类: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风险自留,其具体措施有:(l)自己保险;(2)专属保险;(3)损失摊销;(4)借款补偿;(5)自负额保险。非计划自留是被动自留,通过风险应急准备金来应对。风险自留对策应与风险控制对策结合使用,实行风险自留对策时,应尽可能地保证重大项目风险己经保险或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风险自留对策也应与保险对策相比较,以便做出更利于节约风险管理成本的决定。� 3.5 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指开发商利用人们惧怕风险、追求安全的心理,通过参与确实存在风险的开发活动,依靠自身扎实的风险管理工作,兴利抑弊,谋求自身最大收益的行为。风险利用是风险管理的较高层次,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必须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娴熟的技巧和高度的应变能力,才能对风险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有效利用。例如在当前的土地市场化的条件下,经营性土地必须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但是有些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却另辟蹊径,从土地一级开发入手,通过争取某地块土地一级开发的开发权,为获得二级开发权打基础。因为如果进行了土地一级开发,就从某种程度上提前对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了解。在进行土地进入二级市场上市交易时具有先天的优势,获取二级开发权的几率就更大。即所谓的“曲线拿地”,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政策风险。� 4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应对中注意的问题� 4.1 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应具有针对性� 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项目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制定应对措施时不可能照搬现有的模式,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的条件和项目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制定应对计划时必须克服侥幸心理,为了减少费用支出,不对风险做有效的防范。� 4.2 注重应对管理方法的组合� 无论是风险控制、风险转移还是风险自留等,每种风险应对措施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多种方案,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避免单一方案无效带来的措手不及。� 4.3 注意应对管理的经济性� 为了避免或减轻风险获取较高的回报,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本着节省的原则,有必要对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做一个综合评估。比如在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时,往往可以采取保险或风险自留的方法,但是哪个方法更经济有效呢,就可以根据投保的费用和风险预留金的支出做一个比较,从而选出更加经济有效的措施。�收集了一些材料。希望能帮的上LZ!春节来既,祝您春节快乐!

1宏观调控下重庆房地产的发展与分析2"中华新城"项目分析与策划3房地产投资基金管理与债权融资分析4社区物业管理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5重庆小户型商品房的投资价值与走势6Xx项目的营销策划案7目前上海房地产价格为什么下跌,而重庆房价处于稳步上升趋势8创建房地产品牌是房地产企业走向长远发展的关键9项目后评价在房地产开发与策划中的重要价值10Xx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技术经济分析11从国外的节能建筑看中国的节能建筑12重庆江景房剖析13解决房屋拆迁矛盾和纠纷有效途径14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发展的探索15如何有效树立房地产企业的品牌16建立在城市经营基础上的房地产开发17房地产营销策划与城市经营18重庆房地产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探讨19试析重庆市商业地产发展20重庆市经济适用房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1房地产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22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新思路23建设工程成本控制新思路24房地产项目现场销售管理模式分析25产权式商业模式的利与弊26我国房地产税收体制分析27物权法与房地产发展之关系研究28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对策29品牌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30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存在问题及对策31论可行性研究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32房地产市场调查及方法探析33房地产投资与经营策略研究34试论房地产全过程营销策略体系35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初探36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对策37房地产销售模式探讨

你可以就争对税收展开。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问题研究论文

到期刊网上找找看O(∩_∩)O~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中国知网,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搜搜,参考一下吧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有了 1. 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张云辉 文献来自: 郑州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重点研究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即外贸依存度正在逐年攀高: 1980年外贸依存度为6 ... 重点研究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 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试图通过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促成经济增长与环境?...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李力 文献来自: 东北财经大学 2005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假冒 伪劣商品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 的影响。 第一章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 第三节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一、对外贸易企业的内部动力机制 实现对外贸易增长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策分析 胡方荣 文献来自: 东北财经大学 2005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有了很大增长。200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50%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关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研究 李国安 文献来自: 安徽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并随着 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对外贸易政策的不断调整,才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 发展模式逐渐由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变,并且千预程度逐渐降低。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 (一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对外贸易视角下的我国行业协会研究 符晓燕 文献来自: 南京师范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和主要成就 25 2. 行业协会在我国外贸发展中的作用 28 3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胡炜炜 文献来自: 上海海事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重点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检验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直观地展现了现 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明确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比较分析法。定性和定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 杨宗锦 文献来自: 湘潭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力图寻找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 理论,并提出优化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构想,为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的培育与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提供指导。带动农业规?... 并指出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 的问题和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与美日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差距,分析了我国农产品 营销渠道发展的趋势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朱金燕 文献来自: 东北财经大学 2005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生力 军,成为我国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促进力量。 5 ... 当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前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一些家族式经营管理的痕迹还很重,这种管理制度都不 同程度地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企业行为的短 期化与低效化。因此,难以充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 刘贞民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优化思想引入 到产业结构问题中,即首先确立判断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系列相关准则, 然后依据这些准则对已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10]。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 整,使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高外贸依存度下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陈利 文献来自: 天津师范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CAJ下载 在线阅读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就 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 图1.3我国进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较图 nU(UC曰nUO 月以几Qdg自, ... 4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与加工贸易额比较图 … 0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优化问题 的定义 查外贸易 的定义 搜对外贸易 的学术趋势 搜我国 的学术趋势 翻译 我国对外贸易优化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给你推荐两个下载方式。 一是免费下载方式:如果你是在校学生,一般的大学都购买有这个数据库,所以可以到大学图书馆网站下载,或者购有该数据库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去下载;二、个人付费下载,你上中国知网首页上方的“充值中心”,那里推荐了几种付费方式,对不是大量下载的,采用手机短信方式或者银行卡方式较方便。

市场价很贵的 你学经济的,不觉得这分少了点吗

产业升级培训趋势研究论文

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论文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惟一途径就是充分开发、科学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方式是企业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使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员工培训的理解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虽然一些企业重新设计和调整了组织机构,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这些企业的人员构成并没有改变,员工和企业的发展观念,以及企业文化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企业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更新观念,从而在根本上并未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

2.缺乏深入细致的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是培训工作最关键和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很多企业往往忽视这项工作。这里的培训需求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员工个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员工个人的培训需求来说,培训不是针对岗位进行分析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从课程入手,单纯地考虑接受这些课程的培训能掌握什么知识、提高什么技能导致培训不能充分体现员工自身的实际需求,使培训工作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来说,培训计划成为一种摆设,为应付有关法规政策规定或其他原因而做计划,企业培训往往是在企业出现较大问题时,或者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才进行培训,这仅仅满足企业短期利益的需要。

3.培训效果缺乏评估

在我国企业的培训管理中,培训效果评价功能缺乏严重,缺乏检验的培训自然也就难以获得效益。由于人们较为重视的是培训资金投入的问题或者如何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没有将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导致大多数的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培训后到底与培训前相比较究竟有什么重大变化,没有了评价就很难说明培训的.效果,也难以对培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也无法形成培训与提高员工技能的良性循环。

4.没有相对稳定的培训师队伍

每个企业无论是在技术上、工艺上还是管理上等都有其独特之处,所以这并不是由社会上的培训资源就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培训需要。很多企业出于节约的本能,一般没有设置专职培训师或聘请兼职讲师,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或兼职讲师队伍,平时又疏于对培训教材的开发和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教材东拼西凑,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二、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研究

1.各级管理者应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20XX年5月,我国政策颁发了《20XX~20XX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在第八部分“加强教育培训”中明确指出“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这就明确号召作为国民经济微观基本单元的企业,应该把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提高到战略层次,各级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紧密结合新时期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自觉地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从而真正发挥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主体作用。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2007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2007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一、中国服装产业深度发展 2007年,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的变化奠定基础。 (一)中国服装行业用先进技术化解劳工问题。 迫于劳动力紧缺危机,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买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工序和工艺进行优化配置的设计者,往往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行定制采购。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线、电脑缝制设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为被引进的热门。 (二)中国服装行业内陆省份发展为梯度转移夯实基础。 梯度转移绝不能一蹴而就,大规模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内陆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策环境、意识观念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内陆地区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优化。辽宁、吉林、安徽、河南等省相继成立协会。四川、陕西等协会组织也比较活跃。内陆省份的服装产业逐步提升,为承接梯度转移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近年来,随着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切切实实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而“洗牌”的孪生姐妹,“市场细分”也将随行而至。2007年,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中国服装行业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市场重新“洗牌”而来的品牌和市场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主要体现为品牌在市场中的横向细分,即同一品种或相同档次产品层中通过“产品风格”和“消费群”进行的横向再细分。市场被拉平,占据各个市场位置的品牌个数将被摊薄。可以看出,新一轮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最终的目标是“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差异化”之剑在这一时期格外锐利,缺乏科技投入和市场研发的盲从行为,在这个市场机遇和挑战面前都将十分危险。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细分也成为了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的运动装市场、时尚休闲装市场的竞争态势就已明显体现出“洗牌”和市场细分的迹象。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中国服装行业加工商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 近年来,耐克首创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中国服装行业大行其道,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加速了“职业经销商”行业的诞生和成长,从而加速了加工商与经销商的分化。“轻资产运营”模式能够实现品牌在短期内获得销售收入的高增长,使品牌迅速扩张市场份额,同时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有可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环节,而对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的外包则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经销商队伍中,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营销公司”已经浮出水面。 国际品牌运营商也将陆续登陆中国,不论是品牌化运作还是资本化运作,都将为中国服装市场注入国际化经营的新鲜理念。 随着市场细分对海外品牌的需求增长以及国内品牌对国际加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专业的品牌和产品进口商团队也将应运而生,特别是具有雄厚财力和丰富外贸经验的专业外贸公司,在国际品牌引进方面将成为一支主力 (三)中国服装行业外销型企业、海外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007年,外销型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将明显加快。鉴于土地、人力资源成本一再攀升;原料、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难以消化;外贸加工费日益透明;国际竞争国迅速成长等原因,常规产品的出口越来越无利可图,加上对出口退税下调的顾虑,外贸加工型企业亟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纷纷把目标指向国内市场。随着GDP快速增长、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等,目前国内服装市场呈现增值增量的成长,物价指数的上升更加有效刺激了外贸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导致品牌个数急剧增多,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品牌更迭速度也将加快。另外,海外品牌也将成为新进的强有力的竞争者。2005-2006年,海外品牌进驻中国服装市场的步伐加快,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案例,激发了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拓展期待。经销商、进口商队伍的发展壮大,也为海外品牌进军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国际对于中国服装产业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出口,“资源”已经被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上。国际产业资源存在于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推广等各个环节,包括了人、财、物、无形资产等各个领域。国际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行业、企业的一大新增利润源泉,更是中国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一把钥匙。 国际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中国籍服装跨国集团的形成创造出无限可能。事实上,一些有实力、有魄力中国服装企业已经向着这一目标迈出了一步。 (一)“走出去战略”分层次实施,内涵充实。 2005年中美、中欧贸易摩擦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被提上议事日程。行业经过两年对“走出去”的探究摸索和深思熟虑,不同的企业已经开始制订不同模式的“走出去”战术部署。“走出去战略”将为“品牌走出去”、“生产走出去”和“采购走出去”等不同模式。 “生产走出去”主要是以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主要目标国是东亚、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承接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欧美订单在欧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区设厂。 “品牌走出去”是2007年以后的热点,企业也明显在加强海外市场拓展攻势。近几年,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实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国家、澳、新、俄等国的品牌专卖销售。2007年,实现自有原创品牌出口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市场区域会越来越广,并能期待在欧美等服装发达市场打开销路的成功案例。 “采购走出去”是中国服装产业的新成长点。“采购走出去”是以跨国采购集团的形式,一只手承接国际市场订单;一只手控制订单流向和产品出口,成为国际流通环节中的一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国际市场产品流通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上占据的层次,改善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利润格局;另一方面,握住渠道掌控权,转变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奏响我国服装跨国集团诞生的序曲。 (二)“调低出口退税”影响和造成行业短期危机。 尽管上一轮的出口退税下调未涉及服装产品,但仍存在下调的可能。经测算,通常类服装产品出口退税降低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一旦出口退税调整势必造成一定的动荡,特别是以生产大路产品为主、议价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危机。出口退税下调,从长期来看,能够优化产业的企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短期内,企业和行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三)出口快速增长潜伏危机。 2007年是中欧备忘录的终年,欧盟高度关注中国纺织品服装对欧乃至对全球的出口动向。尽管受到欧盟、美国配额限制,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增幅依然超过了2003年,创造了历史新高。欧盟业界在年初就提出要求中国2007年设限期满后采取自限等手段控制出口,美国也在紧密观察中欧动向。欧美业界的反倾销呼声从未间断过,2006年,欧美乃至印度、秘鲁、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对我国纺织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反吸收调查。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的聚酯短纤提起的反倾销案,不仅是中美纺织品贸易历史上最大的反倾销案,更是美国对未来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一次尝试和预演。服装在贸易保护中属于高危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势必激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另外,技术壁垒也同样不容忽视,欧盟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2006年美国对产自我国的服装产品实施召回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以“安全性”名义对产自我国的童装、婴儿服装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频繁2007年是我国处理纺织品服装贸易国际关系的关键一年,任何出口非理性增长都将置我国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政府、行业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在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通过有效的手段推行自律,形成政府制法执法、行业监督、企业守法的良好环境在来说一下未来的趋势 服装行业现在到底处于什么时代?答案是:从制造时代进入商贸时代。 2007年,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2007年,中国服装内贸增长率15年来第一次超过外贸,外贸增长第一次低于上年,内贸已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2007年,中国服装行业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盈利,有三分之二接近亏损,利润向大企业集中…… 2007年,中国服装业出现了新的拐点。 中国的服装行业市场究竟是什么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已经很多,中国服装已不是积极鼓励外贸发展的时代,也不是被动消费的卖方时代,更不是拿着钱和布票买不到衣服的时代了。 服装行业现在到底处于什么时代?答案是:从制造时代进入商贸时代。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彭桂福说,商贸已经成为服装行业发展最大的瓶颈。这已经成为我们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的共识。服装商贸瓶颈要是不突破,行业、品牌、时尚,都无从谈起。 温州服装也是一样。“温州服装业与国内的服装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发达的服装制造业,相对滞后的服装商贸业,不太成熟的服装消费市场,不够时尚的服装穿着文化。”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服装商贸委员会首届会长郑晨爱这样描述温州服装现状。他认为,商贸通路是目前温州乃至国内服装业遇到最大的瓶颈,只有解决好商贸通路问题才能够让产业健康发展。 2008年2月16日,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服装商贸委员会成立并落户温州。那一天,服装商贸委员会全体会员联合向全行业发出了加强商贸流通的倡议;那一天,服装商贸委员会为国内100多个服装品牌与国内外1000多位服装代理商进行现场商贸配对,并将设立会员投资拓展基金,常年为会员商贸配对跟踪服务…… 现在,温州服装举起了中国服装商贸时代大旗,正在为创造中国服装商贸时代的辉煌而行动。

后工业经济时期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论文

本文从后工业经济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入手,对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由此提出首都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性建议。

所谓的后工业经济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首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产业从“二、三、一”结构转到了“三、二、一”结构,增长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现已具有“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特征,初步呈现出科技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的经济特征。

北京市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北京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第一产业随着北京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从农村型向城市型演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崭露雏形。第三产业始终以强劲的增长势头迅猛发展,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比例逐年缩小,同时第二产业下降的速度明显放缓,并有上升的迹象。

(一)北京市呈现后工业化经济的特征分析

从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看,实现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地位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地位转变过程。从北京市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看,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并且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与产值结构相一致。这种现象表明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是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同时,这也表现出步入后工业化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特征,从北京市2001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折换到美元单位达到3060美金,依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至9000美元之间,标志着该地区进入工业快速发展阶段,也是进入后工业化的前一阶段。

(二)第三产业是首都经济中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第三产业位于三次产业发展的首位,产业比重达到67.7%。服务业已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充分就业、提升生活品质的主导行业,在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工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首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北京工业,尽管生产资源少,污染严重,比重逐年下降,但由于是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外贸出口的重要领域,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仍需要保有一定的量。目前,北京工业通过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实施以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聚合成一批具有首都特点和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群,建成了定位明确、布局合理、符合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并正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优、都市工业更发达的适合首都特点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四) 农业是首都经济的基础

尽管北京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但农业仍是第二产业,甚至第三产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产业基础。其农产品生产功能虽已经弱化,但生活、社会和生态功能则有了较大提高,农业已由过去的以种植业为主,转为现在的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在向优质、高效方向快速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和观光旅游正成为新的农业增长点,农村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要空间,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籽种农业、观光农业、出口农业等七大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

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动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变动概述

首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产业从“二、三、一”结构,转到了“三、二、一”结构,移出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确立了现代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5.2:71.1:23.7变为1994年的6.9:46.1:47,再变为2001年的3.3:36.2:60.5,到2005年的为1.4:30.9:67.7,也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最终超过第二产业比重。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681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7亿元,下降1%;第二产业增加值2100.5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4616.3亿元,增长11.2%。

从演变过程来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明显加快。自1991年开始,北京市的第二产业占国内GDP的比重就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下降,而第三产业则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

到了1999年出现了一个转变,就是该年度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9.6%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48.4%。目前北京市的格局可以说是转为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二产业共同推动的局面。到了1995年,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大于第二产业的47.6%。但是,在200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48.4%,低于第二产业的50.1%,可见,目前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现状是不稳定的。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变动并向高级化发展表明:首都经济结构正趋于健康协调,正在向与首都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大都市型产业结构迈进。

(二)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动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布局不合理,受资源和能源约束不断强化。三次产业都存在布局不够集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不仅造成资源的低质低效利用和沉重的环境负担,而且还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此外,空间上的分散布局也不利于产业链网的形成,使得这些开发区不能很好地发挥产业聚集功能。

2.产业结构不符合城市性质的要求,对环境产生压力。北京市的汽车业、石油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等高度积聚的重型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偏低,仍在与首都城市政治文化中心建设争夺水源、土地等有限资源和空间环境,对首都的资源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问题突出,对经济的贡献会下降。第三产业市场化、产业化明显不足,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部分比重过高,企业规模偏小,缺少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和优势产业群,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未来对经济的贡献度会不断下降。

4.各产业产品结构超稳态,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差。北京市各产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刚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作用十分微弱,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不强。一些长线产业几年来生产能力没有明显缩小,落后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不能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部门转移。

5.产业构成落后,中低技术繁衍。北京市工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加工工业水平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现象;传统产业比重很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不足;代表高技术档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更新改造速度过慢,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竞争能力差,而以中低技术为基础的乡镇企业发展过快;工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协作程度低,许多企业没有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局面,此外,一些企业生产批量过小,产品成本过高。

6.劳动密集型行业与知识、智力密集型行业不协调。北京市的科学、教育事业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科研人员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数量居全国之首。这种丰富的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表现为知识智力密集型行业比重低,劳动密集型行业比重大,没有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工业技术结构体系。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建议

(一)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

根据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及基本特征,以及到2010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至2010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从和服务于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功能要求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继续合理调整内部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的态势,产值比重降到2%左右;

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提高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增加“五少两高”(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占地少、污染少和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程度高)工业比重,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加值占工业50%,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维持不变或略微增加,达到35%左右;相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较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63%左右,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等新兴现代行业,推进运输邮电、零售贸易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高层次发展。

(二)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1.重视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研与产业相结合。加强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融合,把技术开发作为投资的重点,加大研究开发投资。通过税额优惠等政策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计划,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促进科研与产业结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北京市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高素质人才和智力资源,应充分拓宽渠道,构建平台,有效利用自身的资源。

2.结合首都资源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及其所占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不仅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而且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程度和国家科技现代化的标志。

北京市服务产业具有绝对优势。首都地位是一种特定的资源,为北京市的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巨大而特定的市场需求,成为北京市发展服务产业的重要动力。北京市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包括邮电建设、文化体育建设、卫生医疗保健设施等,发挥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3.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加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构想,把握产业链的高端。在现代制造业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和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从目前的世界经济强国来看,它们无一例外具有尖端的技术,主导着现代制造业产品的生产,美国的钢铁、汽车、软件,日本的电子、汽车、数码产品,德国的精密机械等几乎垄断着世界市场。

做大都市工业经济的总量。全面推进都市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使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加大企业资产兼并与重组力度,力争把同行业中小企业归拢到一起集中管理,或以专业孵化器的形式为小企业提供成长条件,通过信息、设备、人才、研发能力等公共性资源的共享,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各产业层级,产生集聚效应。

4.注重与京津塘和环渤海地区产业链的衔接,形成优势互补。京津冀都市圈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都市圈的区位特点、资源条件和各自的产业基础,为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北京市都市工业的发展将有利于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分工的合理与协作发展、沿海与内地产业协调发展、主导产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索引序列
  • 我国产业升级机制研究的论文题目
  • 食品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论文
  • 我国房地产税制度研究论文
  •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问题研究论文
  • 产业升级培训趋势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