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螺旋榨油机论文开题报告

螺旋榨油机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螺旋榨油机论文开题报告

螺旋榨油机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设备内部的螺旋轴转动推动油料作物向前运动,由于螺旋轴与圆排之间的空隙越来越小,物料受到的压力越大越大,当压力大于油料本身所能承受的极限后,油脂就被挤压出来从圆排出油孔流出。

全自动榨油机是一种专门用来生产食用油的工具,在工业生产,以及家庭生产中均有使用,在工业上面使用的全自动榨油机,一般都是体型巨大的,有一连串连续的流水线的全自动榨油机,而在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则是,体积较小使用也是比较的方便的全自动榨油机。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全自动榨油机的主要特点,以及全自动榨油机的价格。

全自动榨油机的主要特点

螺旋榨油机的优势比较:设计先进、性能可靠、操作简捷、维护方便:其主要特点是:

出油率高-与老式设备相比,正常出油率可高出2至3个百分点,每加工百斤花生米平均可多出2-6斤,全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节能-同等产量降低电功率40%,以平均每小时节约6度电计算,日生产可节约30元电费。

省工-同等产量可节约劳动力60%,1至2人便可组织生产,日可节省劳动成效约40元。

用途广-一机多用,可榨花生、胡麻、芝麻、菜籽、油葵、棉籽、大豆等30多种油料作物。多级压榨,一次榨净。

油质纯-真空过滤残渣,保障油质纯净,符合卫生检疫标准。

占地小-油坊需10-20平方米便能满足使用

主要是多功能螺旋榨油机,主要分为四种,80 100 120 160四种,产量在100公斤到300公斤不等.可以加工芝麻,大豆,油菜籽,葵花籽,棉籽,等二十多种几乎所有颗粒油料作物。

全自动榨油机的原理

榨油机运转时,经过处理好的油料从料斗进入榨膛。由榨螺旋转使料胚不断向里推进,进行压榨。由于料胚在榨油机的榨膛内是在运动状态下进行的,在榨膛高压的条件下,料胚和榨螺、料胚和榨膛之间产生了很大的摩擦阻力,这样就能使料胚微料之间产生摩擦,造成相对运动。另一方面,由于榨螺的根园直径是逐渐增粗,螺距是逐渐减少的,因而当榨螺转动时,螺纹使劲料胚即能向前推进,又能向外翻转,同时靠近榨螺螺纹表面的料层还随着榨轴转动。这样在榨膛内的每个料胚微粒都不是等速度,同方向运动,而是在微粒之间也存在着相对运动。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又满足了榨油工艺操作上所必须的热量,有助于促使料胚中蛋白质热变性,破坏了胶体,增加了塑性,同时也降低了有的粘性容易析出油来,因而提高了榨油机的出油率,使有料中的油压榨出来,并从园排缝隙和条排缝隙流出。

全自动榨油机的价格

全自动榨油机的价格是12000元到40000元。(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上文中小编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全自动榨油机在市场上面的价格是多少,以及全自动榨油机在运转的时候有什么样的特点,还有就是全自动榨油机的原理是什么。家用的全自动榨油机的价格,还是比较的划算的,一般来说大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长久的使用的话,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够将全自动榨油机的购买费用节省回来。而且自己生产的食用油也是比较的健康。

螺旋榨油机的工作原理取油的一般过程概括的说,是由于旋转着的螺旋轴在榨膛内的推进作用,使榨膛空间体积不断缩小而对榨料产生连续的压榨作用。压榨取油的基本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料预压(低压)段;主压榨(高压出油)段;成饼沥干(稳压)段。(2)榨膛压力的形成 包括:①榨膛空余体积的缩小,迫使榨料受压缩而形成压力。他沿轴向缩小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压力的变化规律;②缩小出饼圈缝隙,增大对榨料的反作用力。比较有名的榨油机品牌有双象榨油机、青江榨油机、东方红榨油机等中国榨油机名牌产品。

沉默的螺旋论文开题报告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会倾向于不表达出来。

起源:

该词最早见于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那么将会下意识的“笃定”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反之,人们将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意义:

1、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2、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对重新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同时启示利用大众媒介营造舆论、控制舆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沉默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一、观点的提出1973年,在德国大选及一系列舆论调查之后,伊莉莎白 内尔—纽曼(Noelle-Neumann)发表了《重归大众传媒的强力观》一文,宣称大众传播在影响大众意见方面仍能产生强大的效果。二、观点的主要内容 纽曼发现,大多数人在用自己的态度做出选择时会有一种趋同心态,当个人的意见与其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个人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于是,便会放弃自己的看法,逐渐变得沉默,最后转变支持方向,与优势群体、优势意见一致。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优势意见强化抬高、确立为一种主要意见,形成一种螺旋式的过程。(一个人自己的意见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的想法,依赖于对他人意见的理解。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有优势,对受众造成一种压力。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不同态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此在表达支配意见和不表达意见的个人数量增加的时候会放弃原不想法,实现与主导意见的趋同。同时,由于大众媒介表达支配意见,再加上对异议支持的日益缺乏,就形成了一个“沉默的螺旋”,持非主要观点的人在大众传播的压力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少)。这一理论把大多数的传播学者从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有限效果模式”的热衷带到了对“强大效果论”的坚信的时代。三、关于“沉默的螺旋”的五个假定 纽曼提出的关于“沉默的螺旋”的五个假定是:(1)社会使背离社会的个人产生孤独感; (2)个人经常恐惧孤独; (3)对孤独的恐惧使得个人不断地估计社会接受的观点是什么; (4)估计的结果影响个人在公开场合的行为,特别是公开表达观点,还是隐藏起自已的观点; (5)这个假定与上述四个假定均有联系。综合起来考虑,上述四个假定形成、巩固和改变公众观念。 在这五个假定的基础上,纽曼又发展起了一整套以“沉默的螺旋”假设为核心的关于舆论的学说,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 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四、大众传媒与“沉默的螺旋”在“沉默的螺旋”中,大众媒介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人们获得舆论传播的来源。大众传播能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的螺旋”:确定主导意见;增强意见影响力;维护某种意见的公众性。五、 产生“沉默的螺旋”的制约因素与此同时,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大众面对舆论时并不是很无助的,舆论产生需要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个人对社会舆论的理解三方面相互作用,大众传媒产生强大效果依然要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受众的个体特征及其与议题关系等。大众传播媒介利用这些因素,形成积累渗透,与受众的从众心理、适宜的传播环境等配合,则可能让大多数人依照大众传媒所表现或指引的方向来认识事物、形成意见和采取行动。

“沉默的螺旋”概念最早见于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1974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学理论》,1980 年她在出版的《沉默的螺旋》一书中又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总结。 简言之,所谓沉默螺旋就是当人们在面对形成气候的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相左时,会出于本能的迫于群体压力而害怕自己会因为意见与他人不合而被孤立,所以采取沉默或者改变自己意见的方式来寻求与他人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意见的公开表达和沉默的扩散渐渐形成螺旋。从心理学和社会学切入,“沉默的螺旋”理论则详细地说明了舆论演变的另一种机制。 (一)天然的群体属性——个人的趋同选择 诺依曼从社会心理领域考察了社会舆论的演变。她指出,人具有群体性。无论是非洲部落里的原始居民,还是现代社会里的政治选民,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人人渴望拥有群体的归属感,渴望能被群体接纳,被群体认同,害怕被孤立,被边缘化。诺依曼指出,“被孤立、从而失去与群集的联系,这对个体立刻意味着生存威胁”。 意见的表达是个人能否融入集体的关键环节。面对一个公共事件,舆论会天然地分为“多数”意见和“少数”意见。个体在表达观点时会不自觉地感受“意见气候”。诺依曼认为“意见气候”恰当地形容了舆论环境的偏向。 若自己处于“多数”意见或“优势”意见的一方,则会自信胆大,敢于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若自己处于“少数”意见或“劣势”意见一方,由于惧怕被孤立,个体则会变得小心翼翼,迫于群体意见的压力而沉默或符合。舆论的演变是一个优势意见越扩散越增势,反对的声音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式过程。 诺依曼将李普曼的“刻板成见”理论引入自己的观察中。她认为,“刻板成见”是“意见气候”中的积雨云,大众传播重构的虚拟世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固定印象,左右人们对“意见气候”的感知。由于社会成员对观点的分布处于“多元无知”的状态,媒体传播的观点意见越多,社会成员的“刻板成见”就越深,对“意见气候”的把握让后者倾向于对主流意见采取趋同行为。因而,沉默的螺旋假说认为,舆论的演变是大众传播建构虚拟世界——刻板成见影响意见气候——社会成员体察意见气候并作出趋同行为——沉默的舆论“螺旋”由此产生的过程。(二)舆论的稳定意义——个人与社会的皮肤 社会舆论具有社会控制功能,在双重意义上发挥着维护着个人生存与社会稳定的效力。诺依曼认为,公共舆论是人们“敏感的社会皮肤”,人性的弱点使人们依赖于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判断,个人通过公共舆论感知“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公共态度以求得到集体的承认。从这一层面讲,公共舆论是个体寻求自我保护的皮肤。 同时,舆论也是社会的“皮肤”,起到了维持社会稳定和团结的作用。诺依曼指出,舆论是道德伦理的守护人,是团体的守护者。统治是以舆论为基础的,它对统治者产生压力,使其统治顺应民意,因为如果没有民意的支持,统治者会被孤立,并在某个时候被颠覆。统治者通过公共舆论感知沉默的螺旋的偏向,从这一层面说,舆论是社会稳定的“皮肤”,它能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发社会解体。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人会保持沉默?读完书后,结合我自己的体验来看,其中一个原因是是人们对自己的观点的不确信,从而没有自信去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而现代社会的碎片化使得人们更加随着媒体上下飘摇,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不得不说,从这一点来看,沉默的螺旋情况在今天以及可见的未来只会是越来越发展,那些屏幕后不经思考的无需负责的言论在这一角度下是没有思考意义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又无法不正视人类的天性——社会皮肤的存在,这是即使我们变得理性后在某些情境下仍无法规避的客观现实。作者整本书也在去分析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并积极地探寻解决方法。论述逻辑清晰有依据,环环相扣,社会上的许多方面都被涉及。在精密的论证之后往往跟着一个令人称绝的比喻,像是在人们的心中掷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虽然没有人能一直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使自己对自己的观点保持确信的方法就是,永远追求理性,不为社会的浮华所迷乱,在学习中不断形成稳固的、理性的自己,不被浪潮所裹挟,不被螺旋所眩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也是一件很值得自我骄傲的事情了。

螺旋卸料离心机毕业论文

就是将料液打入到高速旋转的分离机当中,水分和晶体在离心作用下都向外甩出,但是在滤布的阻隔下,水分透过滤布甩出,而晶体吸附在滤布上面。等到滤饼层到了一定厚度,降低分离机的旋转速度,用刮刀对滤饼层刮,对刮下来的晶体进行收集。刮刀是在分离机内部的,可以控制。

(1)卧式沉降螺旋卸料离心机应用范围广,能广泛地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制药,环保等需要固.液分离的领域。能够完成固相脱水,液相澄清,液--液--固、液--固--固三相分离,粒度分级等分离过程。(2)对物料的适应性较大,能分离的固相粒度范围较广(0.0005~2mm),在固相粒度大小不均时能照常进行分离。(3)能自动、连续,长期运转,维修方便,能够进行封闭操作。(4)单机生产能力大,结构紧凑,占地小,操作费用低。(5)固相沉渣的含混量一般比过滤离心机高,大致接近于真空过滤机。(6)固相沉渣洗涤效果不好。

离心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由于具有无滤网滤布,能自动连续操作,体积小,功耗省,不需附属设备和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广泛用于化工、制药、轻工、食品、冶金等行业悬浮液的分离,也用于非金属矿产加工(如高岭土、海泡石、膨润土、硅藻土等)的粒子分级、产品提纯和浓缩脱水,国外还用于城市污泥和工业污泥的浓缩脱水。

一、构造和工作原理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由转鼓、螺旋、差速器、主轴承、机壳、机座、电机等部分组成。如图5-14所示。

图5-14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结构图

转鼓锥体部分有两个锥角,锥角的大小按照能获得较深的液池及较长的干燥区来选定。转鼓的锥段小端有四个排渣孔,为了改善排渣,锥端内壁焊有筋条。转鼓柱段大端上有四个偏心可调的溢流板可调节液层深度。小端盖与左边轴颈连成一体,通过传动,端盖与差速器连接。螺旋是与转鼓相配的柱锥形螺旋叶片焊在螺旋筒体上,在螺旋筒体内焊有加速器,螺旋与转鼓的间隙为0.5~0.75mm。

差速器采用摆线针轮式,为实现一定的差转速,可选择相配的速比安装。主轴承为滚动轴承,采用高速润滑脂润滑,与稀油润滑相比,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

物料由加料管加入,经螺旋筒体上的加速器加速后,通过筒体上的加料孔进入转鼓,受离心力的作用,悬浮液中的固体沉积在转鼓内壁,由与转鼓同向运转但有一定差转速的螺旋输送器推向转鼓小端,从排渣孔排出。悬浮液中的澄清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处于转鼓内层,沿着清液通道,从转鼓大端的溢流孔流出。

通过更换溢流档环可以调节转鼓的液层深度。如果希望获得含固率低的清液,则可更换内径较小的溢流档环,即增加液层深度;如果希望获得较干的固相,则可更换内径较大的溢流档环。

为了保证转鼓与螺旋的转速差,使用了差速器,差速器的针轮与转鼓同联,输出轴与螺旋相联,通过皮带轮及摆线针轮传动,使螺旋以一定的差转速与转鼓同向旋转。其转鼓转速为1500~6000转/分,分离因数为2500~4000。

二、技术性能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技术性能如表5-12所列。

表5-12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技术性能

船舶燃油分油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这是我自己写好的开题报告 本人中文系的 希望对你有用`jiayou加油 题目 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以《边城》为例 选题类型 理论型 选题来源 自选项目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已研读的有关文献资料 背景和意义: 沈从文创作了大量的以湘西沅水流域为背景的小说,在他的这些小说中,常常以如诗的笔调,描绘湘西边地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表现在这种自然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那淳朴善良的人性,同时,也展示了湘西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因此人们研究沈从文的作品大多是从他笔下美丽的湘西开始,先是唱起一首给人清心感觉的牧歌,久听之余又沉浸其中之时,却又总能感到忧郁与沉闷。 吉首大学作为沈从文故土的学校,一直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有着一份特殊的贡献。虽然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内沈从文研究专家、湘西人凌宇所著的《从边城走向世界》在当时国内外沈研学术界所引起的极大反响,但是,20世纪末叶国家权威新闻机构发布的上述新闻,无疑又把吉首大学与沈从文与世界联在了一起,其反响也许将跨越世纪之交。于是,经过一番审视与回味,国内外的人们终于发现:沈从文与吉首大学密不可分,吉首大学与沈从文血脉相通,这是因它们共同拥有了“湘西”。而1999年升格成立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的《回归自然与追寻历史——沈从文与湘西》更是为研究沈从文湘西中的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以上的研究背景可以看出,研究沈从文先生无非都是在研究他的湘西世界,都是对沈从文先生笔下那幽静甜美的景色做垂涎之笔,而我选择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作为毕业论文也是对他笔下的湘西美景有着特殊的眷恋和好感,从他的散文之风,如诗之风的小说中我可以读得出更多更美好,甚至更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在研究沈从文先生湘西小说的同时,我加以润色了湘西世界的文化意义和现代意义,湘西世界的风土人情,沈从文的写作历程,追求的写作思想等等,因为在我的眼里,沈从文先生通过他的湘西系列小说,对普通的生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习见的人和事之中,阐释他对人生苦难的理解,在赞美淳朴、天真、勇敢、善良等美好人性的同时,对基本上处于蒙昧状态下的生命本质及其所依附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生命存在的价值高度指出了获取现代理性的严峻性与急迫性,在深切的忧患中,呼唤生命与社会理性的苏醒。 时间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我们研究的脚步也要跟随着时代的迁移而得到更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论述,所以我选择沈从文的《边城》作为主要材料,出发点。 已研读的有关文献资料: 沈从文:《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沈从文:《从文自传》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版 沈从文:《长河·题记》沈从文文集(第7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沈从文:《废邮存底·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沈从文:《凤凰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沈从文:《湘西》长沙文史丛书编辑部1939年版 沈从文:《湘西散记》商务长沙出版社1939年版 沈从文:《鸭子集》1926年版 金介甫:《沈从文论》 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拟采用的方法和步骤,总体安排与进度 主要内容: 本文以《边城》中的湘西世界作为出发点。作为第一部分,主要描写湘西世界的景色,风土人情以及湘西的文化。然后从沈从文先生的理想入手,作为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下沈从文先生的写作历程,然后重力描写沈从文所追求的写作思想。第三部分则是对湘西世界的文化意义,现代意义的论述。其中文化意义是对“自在”“自为”的思想讨论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包括摆脱金钱的奴役、保持美好的品性;自我认识,自我驾驭等。而最值得我们探讨的则是湘西世界的现代意义...... 总体安排: 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一)湘西的描述 (二)湘西的文化 二、沈从文的“湘西理想” (一)沈从文的写作历程 (二)沈从文追求的写作思想 三、“湘西世界”的文化意义 (一)“自在”“自为”的思想 (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四、“湘西世界”的现代意义 进度: 4月中完成全部研读 5月中基本完成论文 学生:XXX 2009年3月9日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 四、注意三点: 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 2、要多学习,多借鉴。集思广益开眼界(学习与借鉴)。 3、创新。登高望远多创意(创新)。本文来自: 专业毕业设计网( ) 详细出处参考: 更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知识,请登陆 察看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幽门螺旋杆菌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同时应鲜明醒目,能吸引读者,向读者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和对论文主题作准确的说明。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医学相关专业硕士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微生物学论文题目参考

1、PCR 方法 快速检验HBV

2、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

3、肠道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4、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

5、基于血凝素的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6、肠道菌群影响宿主行为的研究进展

7、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认识埃博拉

8、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9、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小鼠细胞免疫效果

10、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11、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新进展

13、大肠杆菌生物膜的筛选及生长曲线测定

14、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5、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标准菌种管理

16、马尔堡病毒形态特征研究

17、乙型脑炎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18、5种病毒性脑炎相关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

19、肠道菌群调节制剂的研究进展

20、适用于分离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21、益生菌与肠黏膜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2、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23、半枝莲总黄酮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24、轮状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2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26、细菌黑色素的合成途径及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8、细菌鞭毛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29、人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30、浅析埃博拉病毒致病机制

31、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32、抗生素对小鼠菌群失调腹泻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3、白念珠菌凋亡诱导研究进展

34、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36、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7、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培养的条件优化

38、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与聚类分析

39、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40、博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概述

41、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42、双歧杆菌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

43、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

44、军团菌检测方法概述

45、噬菌体治疗中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

46、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分布及毒力基因特征分析

47、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48、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致病性、传播力研究

49、空肠弯曲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分型技术研究

50、冠状病毒附属基因功能研究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探讨

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4、健康 教育 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孕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优生优育对策分析

6、预防接种薄弱区量化甄别与考核效果分析

7、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现状分析

8、青少年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研究

9、浅谈煤矿尘肺病预防及粉尘危害防治

10、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

11、研究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

12、探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效果

13、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14、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5、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预防

16、职业性中毒性肾病的危害和预防

17、靖江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18、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疗效观察

19、于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分析

20、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21、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22、探讨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与预防对策分析

23、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24、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25、瑞昌市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6、20_-20_年禽流感流行情况及其监测和预防

27、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28、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29、常见肾脏疾病儿童的预防接种

30、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探讨

31、芬吗通在临床中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效果

32、一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析

33、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医学相关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 医学类硕士论文(2)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临床医学内科毕业论文(2)

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病息息相关,如何有效进行治疗?

幽门螺杆菌本质上是一种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胃中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由于我国没有实行分餐,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据统计有50%的人群感染。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一般认为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原因,引起腹胀、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口臭等症状,也使患胃癌的风险增加。然而深居胃黏膜兴风作浪的Hp,并不那么老实,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关,还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组织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贫血、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及荨麻疹等。

很多人在体检中一旦查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都希望尽快清除。那么,该不该把幽门螺旋杆菌“赶尽杀绝”呢?

最新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只是一种生活在胃内的细菌而已。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唯一的胃病致病菌,医学界尚无定论。有专家认为,所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实就是胃肠道菌群紊乱的一个特例,提示人体内环境紊乱,本质上应该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不是盯住一个幽门螺旋杆菌穷追猛打,更不应该为了根除病菌而让体内益生菌群体生态失衡。

在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往往需要多种抗生素协同作战,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而滥用抗生素或不规律使用抗生素,很容易产生耐药菌,导致多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不成功。反复多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容易加重肝肾负担,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产生更多疾病。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慎重,不可盲目杀菌。

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幽门螺旋杆菌呢?专家建议: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恶性淋巴瘤等,有条件的可以根除;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荨麻疹、不明原因的贫血等,有时也需要根除。假如根除效果不好,建议完善胃镜检查,内镜下取组织黏膜做细菌培养,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抗生素,再进行敏感抗生素组方的规范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源主要是“病从口入”。因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口口相传”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勤洗手,尤其是餐前洗手;吃饭碗筷要消毒,尤其是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共同进食的时候,做到餐具分开;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主动与他人分餐;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推广全民公筷行动。

幽门螺杆菌目录·幽门螺杆菌的发现·Hp的生物学性状·Hp感染和致病机理·Hp的流行病学·Hp的诊断方法·hp感染的治疗学名: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发现人: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由此二人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故事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Marshall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基于这些结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1984年4月5号,他们的成果发表于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世界各大药厂陆续投巨资开发相关药物,专业刊物《螺杆菌》杂志应运而生,世界螺杆菌大会定期召开,有关螺杆菌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发现意义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目前,消化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这一发现还启发人们去研究微生物与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关系。人类许多疾病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局限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虽然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1983年,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论文投到西澳大利亚大学的一个学术论坛,被评审委员们拒绝了。直到2005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奖章授予马歇尔。原因正是他当初发现了胃炎和胃溃疡的真凶——幽门螺旋杆菌。

  • 索引序列
  • 螺旋榨油机论文开题报告
  • 沉默的螺旋论文开题报告
  • 螺旋卸料离心机毕业论文
  • 船舶燃油分油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幽门螺旋杆菌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