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社会 文化 因素的关系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与父母文化、个人特质、性别角色及社会文化、及大学不同年级有关。还有一个群体指标就是农村来源大学生某些情绪指标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心理分析
一、情绪的认知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伤时,会感到痛苦。(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护的功能;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人际沟通;(3)信息传递功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二、影响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2.1、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____的杰克与来自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生病了。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含义。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2.2、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也就各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大学里小美和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2.3、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情绪的变化。另外,城乡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以上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时,应对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 措施 。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保持情绪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为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另外,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三、结论及大学生情绪管理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情的反映。“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2005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作者简介:
1.刘高升(1981-),男,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2.周锐(1984-),女,四川 财经 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高校经济学课程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研究 摘要:文章揭示了情绪管理的内涵,从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教育,消除他们的不合理信念,锻炼理性思考并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情绪智力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由刺激所引发,当我们有情绪产生时,在心理、生理、行动等几个层面都会有所表现,而且表现的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情绪对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它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引发情绪的刺激可让人更了解事实的真相,因此更能掌握主动权。同时,情绪也是一个调适系统,压抑、沉溺或过度反应都会有问题产生。 情绪管理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如果人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挖掘和培植自己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自己的情绪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就能时时刻刻体会到积极的情绪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情绪特点,首先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加,具有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负等。其次是冲动性,表现在对某一种情绪的体验特别强烈、富有激情。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的容易感情用事。再次是矛盾性,大学生睛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的含蓄、内隐。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情绪激动,有时平静如水,有时积极情绪高昂,有时消极情绪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最后是易于心境化,即尽管情绪状态有所缓和,但拉长了这种情绪状态,其余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由于大学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情绪困扰。情绪困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或个体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而无法及时有效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表现为:(1)焦虑,即对将发生的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考试焦虑、适应焦虑、健康焦虑、选择焦虑等,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容易导致坐立不安、忧虑、担心、恐惧或过度警觉等不良反应。(2)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3)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委靡不振,自暴自弃,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乐趣,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4)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然,讲话缺乏逻辑性,有时甚至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或是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等。(5)易怒,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便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 大学生情绪困扰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心理疾病。研究表明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们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这样会引发有机体本身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躯体疾病。消极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而且,消极情绪还具有感染性和弥散性,故学会情绪管理对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情绪管理,使学生对自身心理状态加以有效调节,保持良好、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情绪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情绪教育 作为教育者,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加强学生的情绪教育,让学生能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并能运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让学生不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干扰当前的活动,并能够从消极的情绪困扰中迅速恢复过来,而且懂得移情,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的情绪感受。作为学校管理者,平时就应该组织学生,对可能会引起情绪问题的一切话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平时对这些问题就有思想准备,避免突然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情绪障碍。 (二)消除不合理信念 情绪的产生总离不开特定的诱发事件,但同样的诱发事件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是因为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不同。这就要教导学生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教导他们如何主动有力的驳斥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心理学家韦斯勒(Wessle)较为全面的总结出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12],这些特征是(1)绝对化要求(demanding—ness),即总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的人必须对我好”等。(2)过分概括化(over generalizafion),即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思维方式。一次考试失利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惭形秽,自暴自弃等。(3)糟糕至极(awfulling),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焦虑、悲观等。故首先应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某些困扰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应当由自己负责。其次,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或实际验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这样,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那些困扰情绪开始减少或消除,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情绪的困扰。 (三)锻炼理性思考 艾利斯(Eros)认为理性思考就是个体将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作为一种自然规律,作为一件事去接受它,而不是把已发生的事情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糟糕的事情来看待,并一致期待能阻止事情的发生翻。理性思考者能以较客观、合理的方式观察行为表现,不受外界评价左右,对事情能作出合理的分析。当然理性思考者也会有强烈的情绪,但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理性思考的人会更加珍惜生命,通过思考和学习推动行为迈向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目标。相反,非理性思考则使人固执、自怨自艾、盲目冲动或要求自己和他人十全十美,由于对环境和他人要求过高,因而难于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在孤独和苦闷中生活,必然会产生许多情绪上的困扰。 (四)发展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萨洛维(Salove)和玛伊尔(Mayer)提出,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闱萨洛威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自我激励,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认识他人的情绪,即对他人的各种感受,能设身处地地、快速地进行直觉判断。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人际和谐程度都和这项能力有关。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意义,从以上五方面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将其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和考核指标,在课程活动的安排、制度的建立、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来寻找厌学情绪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原因,找到它的根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从中找到调整这种情绪的办法,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相关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教学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进行。
关键词: 厌学;家长;教育体制;思想
目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很让人担忧,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着学生厌学的情况。学生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的,可事实确不是这样,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施加的压力太大,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视客观情况,盲目根据自已的期望,对孩子提出了许多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二)现代社会的诱惑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们都讲究物质享受,这些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学生大多缺乏克制力和分辨力,他们大多注重直观的感受和物质的感观刺激,物质诱惑容易转移其注意力,导致学生盲目攀比,无法专心学习。
(三)传统的教育体制抑制了学生的活力
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束缚比较多,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缺乏自主权,学生习惯了在既定的框架里进行思维活动,其创新活力也被抑制了。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措施
(一)家长应多关爱孩子,以理解为主。
首先,应以平常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而要务实,要始终把他们放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做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把握好度,否则又会落入期望过高的泥潭。
其次,对孩子的成绩不能“斤斤计较”。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客观来看待,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理解,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考试成绩不如意,其本人心里也不是很好过,如果家长一味地批评孩子,这会使孩子仅有的一点信心也随着严厉的批评而散失。家长要平心静气地帮助孩子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其成功的'地方要予以肯定,对其失败的地方也要予以纠正,并提出好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相信其自身是可以学好的。
最后,对孩子的理解不代表对他的纵容和放任。对其明显有过错的地方要能够批评,让他知道这次的失败有他个人的因素,让他明白自己有过失,这样才能促其反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地推卸责任,纠正他们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减轻学生侥幸的心理。
(二)学校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现在的学校重点中学和非重点并立,城镇和乡下中学并立,这些学校的生源由地区形成、自然分类,就个体的学校来说生源地相对统一,所以很可能就会呈现某一地区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有时还需学校总结培养方能形成,而这些特点就是每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依据这些特点,来发展本校的特色,比如说有的学校学生,在体育或音乐、美术等方面有优势,而在语数外物化等科目方面却不是太好,这样我们就可以避重就轻,适当地考虑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能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找到信心,从而改变厌学的、得过且过的态度。总之,每个事物总会有个性,或者说有其作为这一事物的特殊性,所以各个事物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顺应事物的规律,使事物和谐有序地健康发展。
(三)社会要给教育以高度关注
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要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而不能从表面上片面地来看教育。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教育不容乐观,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教育不直接创造财富,因此就可重视可不重视。这是严重错误,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水平的发展程度,因为教育虽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传播了无比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在各个领域都对生产生活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生产领域,教育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劳动生产的提高,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教育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都应对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教育环境、教育资金设备等,同时某种程度上教育也是一项弱势产业,它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我们只有找到原因,研究对策,才能有效地调整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向学习的良性方向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调查报告1、 论文题目:关于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调查报告2、 论文种类:社会科学3获奖情况: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4内容简介: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中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引发了对我国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厌学情绪发生的原因、表现及解除的方法,在137位中学生中进行的。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有82.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31%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出中学生中“厌学情绪”的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调查结果显示,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父母逼迫、不堪重负;2、遭遇失败,丧失信心;3、周围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4、身体疲惫不堪;5、课外兴趣干扰等。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成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学生生活中产生的困难也不尽相同,高中学学习压力大,而初中生则困惑于人际交往。对自己承受困难挫折及厌学情绪的能力有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而有的同学则不能确定,因此,自己评估自己得出的结论就需打一个问号了。通过调查,有77.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厌学情绪需要调整,他们选择了旅游、诉说、散步、听音乐、睡觉甚至痛哭一场等多种方式来解除它。通过此次调查谈话,有更多的同学对厌学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当逐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5论文评语:选题很好,问卷设计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周全,发表一百余份,回收率较高,统计分析结果说明一定总是对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1、正确引导树立自信心:厌学显著特点是丧失了自信心,如果家长适当降低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逐步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2、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评价方式与手段。3、及时发现并鼓励学习上的进步:哪怕只是取得了极其微小的进步,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及时鼓励。最主要是不要打骂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走极端的。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人这段时间都会有的,可以说是逆反吧,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别人开导也不没什么办法的,主要是在于你自己,多想想如果你这样不想学习你以后能够做些什么,要知道一个人脑袋里一无所有在这个社会是混不下去的!
大学生情绪管理研究 摘要:文章揭示了情绪管理的内涵,从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教育,消除他们的不合理信念,锻炼理性思考并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情绪智力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由刺激所引发,当我们有情绪产生时,在心理、生理、行动等几个层面都会有所表现,而且表现的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情绪对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它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引发情绪的刺激可让人更了解事实的真相,因此更能掌握主动权。同时,情绪也是一个调适系统,压抑、沉溺或过度反应都会有问题产生。 情绪管理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如果人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挖掘和培植自己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自己的情绪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就能时时刻刻体会到积极的情绪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情绪特点,首先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加,具有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负等。其次是冲动性,表现在对某一种情绪的体验特别强烈、富有激情。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的容易感情用事。再次是矛盾性,大学生睛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的含蓄、内隐。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情绪激动,有时平静如水,有时积极情绪高昂,有时消极情绪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最后是易于心境化,即尽管情绪状态有所缓和,但拉长了这种情绪状态,其余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由于大学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情绪困扰。情绪困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或个体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而无法及时有效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表现为:(1)焦虑,即对将发生的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考试焦虑、适应焦虑、健康焦虑、选择焦虑等,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容易导致坐立不安、忧虑、担心、恐惧或过度警觉等不良反应。(2)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3)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委靡不振,自暴自弃,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乐趣,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4)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然,讲话缺乏逻辑性,有时甚至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或是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等。(5)易怒,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便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 大学生情绪困扰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心理疾病。研究表明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们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这样会引发有机体本身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躯体疾病。消极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而且,消极情绪还具有感染性和弥散性,故学会情绪管理对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情绪管理,使学生对自身心理状态加以有效调节,保持良好、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情绪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情绪教育 作为教育者,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加强学生的情绪教育,让学生能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并能运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让学生不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干扰当前的活动,并能够从消极的情绪困扰中迅速恢复过来,而且懂得移情,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的情绪感受。作为学校管理者,平时就应该组织学生,对可能会引起情绪问题的一切话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平时对这些问题就有思想准备,避免突然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情绪障碍。 (二)消除不合理信念 情绪的产生总离不开特定的诱发事件,但同样的诱发事件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是因为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不同。这就要教导学生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教导他们如何主动有力的驳斥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心理学家韦斯勒(Wessle)较为全面的总结出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12],这些特征是(1)绝对化要求(demanding—ness),即总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的人必须对我好”等。(2)过分概括化(over generalizafion),即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思维方式。一次考试失利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惭形秽,自暴自弃等。(3)糟糕至极(awfulling),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焦虑、悲观等。故首先应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某些困扰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应当由自己负责。其次,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或实际验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这样,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那些困扰情绪开始减少或消除,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情绪的困扰。 (三)锻炼理性思考 艾利斯(Eros)认为理性思考就是个体将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作为一种自然规律,作为一件事去接受它,而不是把已发生的事情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糟糕的事情来看待,并一致期待能阻止事情的发生翻。理性思考者能以较客观、合理的方式观察行为表现,不受外界评价左右,对事情能作出合理的分析。当然理性思考者也会有强烈的情绪,但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理性思考的人会更加珍惜生命,通过思考和学习推动行为迈向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目标。相反,非理性思考则使人固执、自怨自艾、盲目冲动或要求自己和他人十全十美,由于对环境和他人要求过高,因而难于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在孤独和苦闷中生活,必然会产生许多情绪上的困扰。 (四)发展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萨洛维(Salove)和玛伊尔(Mayer)提出,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闱萨洛威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自我激励,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认识他人的情绪,即对他人的各种感受,能设身处地地、快速地进行直觉判断。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人际和谐程度都和这项能力有关。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意义,从以上五方面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将其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和考核指标,在课程活动的安排、制度的建立、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大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论文如下:
1、平静的海水在夜里拼命拍打着海岸,潮水不断地冲击着沙岸的岩石......时间一分一分的走过,沿着海岸不断地延伸,浪花渐渐的隐藏在风中。
2、情绪犹如大海一样,埋得深,察觉不到任何变化;变得快,一瞬间将所有吞没。好像我们所有做的事情,都和我们当下的情感密切联系,有些事情做的没有缘由,内心却总是有个话音不断地推动着自己向某个方向前进,这就是情绪。
3、良好的情绪能使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漫长,使我们前进的脚步更加的自信。过度的大喜和大悲都不是良好情绪的体现,同时悲天悯人、无欲无求也不是良好情绪的好的表达。我们不要强迫自己去模仿些网上认为对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记住,“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4、最严重的认知错误就是认为没有情绪就不会被情绪左右,殊不知这时候的你正在死死的被情绪所束缚。如果一个人没有情绪,说明他正在严重的压抑着自己,要么就是他的生理出现了某些障碍。
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当代大学生表现欲强,但心理素质较差,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大学生情绪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冲动性和理智性、外显性和内隐性两极性的鲜明特征,有时也会引起焦虑、自卑、怨恨、嫉妒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难以营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恰当运用情绪宣泄、情绪转移和情绪升华法,能够有效矫治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关键词: 大学生;负面情绪;矫治
一、当代大学生情绪的基本特征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反映,称之为情绪。情绪与人的需要和态度有关,是区别于认知活动的,并带有十分显著特异性的心理过程,诸如体验、生理模式、评价等。所以,情绪是个体认识外界事物与环境时大脑的一种主观感受状态,并常常伴有一定部位的生理激活,为情绪的发生和活动提供能量,进而情绪得以释放,形成一定的外部行为。两极性是大学生情绪的鲜明特征,两极性是指大学生的情绪摇摆不定,跌宕起伏,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这是由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矛盾冲突的结果。
1.稳定性和波动性。
随着知识水平的积累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同成年人比起来,大学生情绪仍然起伏较大,时而积极,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时而消极,萎靡不振,沉默不语。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奖学金的多少等等,都会引起大学生情绪不同程度的波动。
2.复杂性和层次性。
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发展过程有明显的层次性,但同时又是复杂交错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依然处于“断乳期”,心理逐渐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追求爱情,渴望友谊,但是大学的竞争和压力较大,容易受到外界人、事等因素的干扰,因而大学生的情绪表现为一定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3.冲动性和理智性。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时期正处于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渡时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他把这一时期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当代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自控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理性思考问题、自我约束和调节,但大学生在外界的刺激下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激动,不可控制,进而引发冲动性的行为。
4.外显性和内隐性。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成长在一个速度、危机、多变的信息时代,他们很容易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且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耐挫能力不足,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迅速敏感,情绪表达比起成年人更为直接和外露,喜、怒、哀、乐常喜形于色。尽管他们心理逐渐成熟,社会性逐渐完成,有时能够根据特有规范、目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有时又故意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感受,从而使得自己的情绪与内部体验表现出不一致,体现了大学生情绪内隐性的特点。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人格分裂。
弗洛伊德认为,“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和嫉妒。”负面情绪不仅会伤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甚至会出现极端化的行为,导致大学生人格分裂。人格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个体的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的分离。一是内在自卑外在高傲,以高傲来掩盖自卑;二是内心追求外在贬低,他们的一切外在表现都是虚假的,并没有反映学生本人内心的真正想法,是出于对这种外在表现的相反价值的渴求;三是内心痛恨外在谦恭,这种谦恭主要表现为一种赞赏或赞美,它是一种扭曲的或者异化的赞赏或赞美,学生的外在谦恭并不能摒除其内心的痛恨之情。
2.难以营造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但负面情绪较强的同学则会使其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与老师、同学缺乏良性互动,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中,无法营造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以嫉妒为例,嫉妒最主要表现是自我突出,一是直接对他人加以贬低,把他人的能力、素质、智慧加以贬低;二是间接贬低,通过赞美、奉承等形式来讥讽挖苦他人,可见嫉妒必然会削弱他人的重要性,导致双方关系的冷淡。同时有负面情绪的同学所指向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同学,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情绪就会弥漫开来,脱离特定的指向对象,去寻找一些替代对象,如其他老师、同学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激起老师、同学们对他们的不满,其人际关系网将全面崩溃。
3.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导致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负面情绪会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以学习为例,当一些差生没有能力去获得优秀成绩时,他们可能对优秀生既羡慕又嫉妒,这样容易导致差生对优秀生的贬低与否定,差生放弃对高价值的追求,使自己平庸化,扼杀自身的创造性。同时大学生的负面情绪还会扼杀其他人的创造性,有负面情绪的学生不能容忍独立个性、卓越素质的存在,如果他们对优秀生产生嫉妒之心,就会对之进行诋毁、攻击、歪曲和贬低,当优秀生无法抗拒诋毁时,就会选择从众,让自己变得平庸。负面情绪不仅扼杀大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导致学生出现破坏性、攻击性等反道德行为。大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个体的某些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结果,如安全、归属感、自尊和爱等,当这些需要缺乏或被剥夺时,人就会出现破坏性和攻击性的行为。大学生的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既有语言上的,也有行动上的。负面情绪强的同学会完全泛化到对无关的人或物的攻击、破坏,甚至针对老师、同学的身体做出伤害性的行为,更有甚者会采取极端手段。
三、有效应对大学生负面情绪的策略
大学生正处在情绪多变时期,遇见挫折和失败时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的,但不能让负面情绪控制自己,为此运用适当的方法,有效矫治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大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接受现实,保持健康的心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必要条件。
1.情绪宣泄。
通过一定的渠道合理地宣泄负面情绪,是矫治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情绪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就是向引起负面情绪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间接宣泄就是向引起负面情绪的人、物以外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通过一定的活动发泄多余的精力,使得身心得到调节。因此,当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要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善于沟通和交往的人,常常更容易成为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人。
2.情绪转移。
情绪转移法是有意识地将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的人或物上,建立新的兴奋点,从而求得解脱的一种方法。情绪转移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兴奋灶”理论,其作用机制就在于人为地制造新的“兴奋灶”,以与原有的“兴奋灶”产生抵消作用,使后者的影响逐渐消退直至完全消失。[1]所以当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做一些平时喜欢做的事,如听听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音乐具有振奋精神的作用,节奏舒缓、旋律清逸的音乐具有镇静、安慰的作用;或是参加一些跑步、打球、游泳等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消除了情绪的紧张和不安;或是进行语言暗示,自我鼓励。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矫治自己的情绪,用顽强的意志战胜负面情绪的干扰。
3.情绪升华。
情绪升华是指把负面情绪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符合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是对负面情绪的一种高水平宣泄。比如某个同学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面对沉重的打击,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沉浸在个人的不幸之中自怨自艾,而是从巨大的变故中顽强地走出来,把精力全部转移到学习中或工作中,并且立志克服一切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刘翠红.浅谈大学生的情绪调控[J].柳州师专学报,2009,(8).
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如何调控这个问题你要根据实际出发首先要选择不良情绪导致的原因然后详细不良情绪导致的结果最后说上不良情绪克服的办法每一个段落300字就是900字了
情绪长期处于消极压抑等不良状态极易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期的青年学生要学会管理、控制厦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文章通过对情绪的产生、情绪与健康关系的分析,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调控不良情绪的常用方法,帮助大学生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你可以在图书馆查阅一下相关的文章、论文等各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