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日本报刊文章选读第二版pdf

日本报刊文章选读第二版pdf

发布时间:

日本报刊文章选读第二版pdf

学术论文写作步骤

一、材料准备

利用图书馆网站资源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与年鉴等工具书以及制作文献目录卡片。卡片内容包含:

对于单行本,要包含出版单位,报纸包含发行的年月日。

二、确定文章结构

编写提纲的主要作用:

三、写作初稿

初稿的写作是论文形成过程中最艰苦阶段。初稿的目的是要把所有想写的内容全部表达出来,对全部数据和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归类。从初稿的写作过程中还可及时发现前期文献研究工作有无不足或错误。

四、修改

修改是对论文初稿所写的内容不断加深认识,对论文表达形式不断优化,选择直至定稿的过程。 论文修改应做到:

你喜欢王俊凯

怎 样 写 论 文 一,论文的定义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二,论文的功用 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 3,促进科研的深化. 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 国外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相当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要讲授二,三十课时. 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论文的分类 按功能分:研究论文 考核论文 考核论文:课程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考核论文: ⑴ 学年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从大三开始(有专业选修课程之后) ⑵ 毕业论文: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和撰写.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再评定成绩. ⑶ 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提交的学术论文,一般分三级,一般同毕业论文合二为一. 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四,论文的特点 ⑴ 独创性: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⑵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⑶ 创新性: ①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②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⑷学术性(理论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⑸ 可读性(文科论文),忌玩弄辞藻. 五,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试光速的问题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 选题的意义 1,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 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 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2,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3,选题是研究者才学知识的集中体现,科学方法论者贝法里奇说:"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二 选题的途径 1,急待解决的课题,尤其在与现实领域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①关键问题; ②迫切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3,空白的填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三 选题的原则 1,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① 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 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2,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① 要有浓厚的兴趣,当然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兴趣的课题,往往是我们已经了解的或初步了解的课题. ② 能发挥业务专长 ③ 大小适中(量力而行),根据要求选题,要考虑限制的时间,计划的篇幅 ④ 要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资料缺乏,是很难写出有力量的论文的,时间条件. ⑤ 指导条件:导师,专家的一两个小时的指导,可以获得几年的东西,"名师出高徒" ⑥ 注重价值:理论价值,现实价值 四 选题的方法 1,做好课题的调查工作: ①专家; ②文献 2,作好课题的限定工作 3,巧选角度 资料的作用 以上三项中最重要的是查阅资料.选题的时候,查阅文献资料,目的是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相关研究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看看已有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 资料的作用: 第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只能从资料产生; 第二,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只能靠资料支撑. 六,课题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初学写论文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有作者个人的见解和主张.论文写不写得出,关键在研究上. 二 制定研究计划 写作论文的基本程序与步骤,一般为: 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资料 阅读,摘记,明确论点 选择材料,拟订提纲,执笔写作,修改定稿,加注 其中,搜集资料,占有资料是计划中的重点 三 利用图书馆 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资料来源的基本途径有三: ①利用图书馆;②实地调查;③实践体验 而最基本的方面是利用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就是找书,读书,找书 找书三要素: A,图书资料存放场所(指南) B,懂得分类号和索书号 C,会查图书馆目录 中国十大图书馆 北图 1910年建 1059.8万册 上图 1952年建 700万册 南图 1933年建 482万册 中科图 1951年建 440万册 北大图 1899年建 370万册 重图 1949年建 287万册 山图 1908年建 286万册 川图 1940年建 385万册 天图 1952年建 250万册 广中山图 1911年建 245万册 1,资料的检索 ①注意图书分类法,常用的是中图法和人大法: 一般正规图书馆必须有三卡:分类卡,著者卡,书名卡,三种卡互相弥补不足. (外文书名一般在卡片第二行,标有星号,冠词不加排,缩写查全称.阿拉伯数字书名,在卡片前或尾,或按数插入笔画.)外国著者将姓提前,用",". ②利用书目,索引等工具书 书目:《全国总书目》①古籍书目;②综合性书目;③报刊目录;④专题性书目 索引:《全国报刊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①古籍索引;②报刊综合索引;③专题性索引(人大复印资料) 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词典:《新闻学大辞典》 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年鉴:《中国新闻年鉴》 ③向专家请教 2,资料的选取 ⑴ 考虑需求的数量,太多,白费力气,效率低;太少,难进行创造性思考 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必要的;最小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充分的. 一般一天做摘记,做卡片两,三千字. ⑵ 掌握选取的标准: ① 必要的,再长也要选;无关的,再短也不选; ② 确实的:有根据有出处,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一定要核对; ③ 新颖的:有助于创造性思考的愈多愈能产生新的创见; ④ 充分的:充分不仅指数量,还指质量. ⑶ 讲求读书方法: ① 论文快读法:琢磨标题,读序论,读每段开头句,结尾句,读结尾段; ② 书籍快读法:读提要,读目录,读序言,后记,翻阅全书,读索引; ③ 精读,(研读)充分理解和阅读 研读分选读,通读,研读一般要客观,不存偏见. 3,资料的记录 ⑴ 卡片:《围城》讽刺"做卡片" ⑵ 活页:黑格尔多做活页 ⑶ 读书笔记:列宁做读书笔记,钱钟书分著《管锥编》做三麻袋笔记. ⑷ 眉批 记录资料是一件很麻烦,很细致的工作,但它是积累知识,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做学问这碗饭不好吃,常常有人说"要坐板凳十年冷". 4,资料的整理 ⑴ 资料的分类 一种是为研究某个课题,写论文搜集资料的分类,这种分类一般在与构思相关. 卡片分类就是一种研究思考的基本过程.国外专门有种卡片分类法叫"K丁"法.就是像玩扑克牌一样把卡片摆在桌子上,然后分小卡片群,再合成中卡片群,再合成大卡片群,然后从大卡片群中抽出"中心观点卡片",然后编成提纲,最后按提纲顺序写成文章. ⑵ 资料的保管 ①保管的设备,方法方便;②容易搜索;③容易分类,整理. 七,论文的写作 一 论文基本结构 国家标准局1987年颁布《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1,一般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二 正文的基本构成 1,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 前置部分:题名 ,论文作者,摘要,关键词 主体部分:绪论(引言,导论,序论,引论)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后记(致谢) 2,正文的基本构成:绪论,本论(直线推论) 结论 (并列分论) ⑵ 提纲项目: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一,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段旨)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① 小项目(段中心,一个材料) 标题写法:简洁,扼要,别人不易误解 句子写法:具体,明确 3,论文提纲编写 ⑴ 论文写作设计图:(三级标目) 一, 二, 一 三, 二 1. 三 2. 3. 4,执笔顺序与起草方法 ⑴ 顺序 自然顺序:结论—本论—结论 颠倒顺序:本论—结论—结论 ⑵ 方法(初稿)一气呵成;分部写成. 5,学术论文的构段 ⑴ 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另兼义段,不完整段) ⑵ 段首和段尾主句显示段旨.(也有段中或兼置首尾) ⑶ 容量运当,一般长段较多 6,表达: ⑴ 明确的观点; ⑵ 结构讲究方法; ⑶ 明快地叙述. 7,修改:整体着眼,大处入手.先整体,后局部;先观点,后材料;先编章,后语句 8,引文和加注 ⑴ 引文:尽量少引,不可断章取义,考虑读者是不理解,引文与解说要界限分明,核对无误,未正式公布材料一般不得引用.网上发布的材料不宜引用. ⑵ 加注:段中注(夹注)脚注,章,节附注 ,尾注 引文要加注码,一般用①②③,如注释很少也可加"*"(星号). ⑶ 注释体例 注释的意义 注释的目的主要在于标明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们语句或观点的具体出处,其目的: 1,是为了满足读者查证,检索的实际需要 2,是规范的学术研究所必须的"附件",它显示着一个学术成果的视野,质量,水准,趣味等诸多方面 3,对待注释的态度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诸如引用他人观点或语句不作注释或在注释中不客观,翔实地注明真实出处,将第二手材料说成第一手材料等等,均有违学术道德. 因此,凡涉及论文论点的形成,对论点进行论证,阐说所运用的资料信息,都应该提供出处,给予注释. 2,注释的格式 尽管国内的刊物对注释格式的要求目前还不完全一致,但注释的格式通常不外是按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年代,引文所在页码的顺序排列,只是在个别次序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略有出入. I.中文注释 A.引用专著 例:①歌德《少年维持的烦恼》,侯滩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9页. 说明:(1)作者姓名后不加冒号或逗事情,直接跟加书名号的书名; (2)引用著作为译著的必须注出译者的名字,一般情况下在书名后和出版地点前; (3)如作者不限一人,作者姓名间以顿号分开;如作者为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个作者姓名,在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这两点也适用于译者; 例: ②赫尔曼·海塞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斯人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62页. (4)如书名中有副标题,以破折号与标题隔开,如:《波佩的面纱——日内瓦学科派文论选》; (5)如所引著作系多卷本,卷数直接置于书号名之后,中间不再加逗号,也可以卷数加括号内的形式表示,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西方哲学史》(上); (6)如出版者名字中已包含了出版地,则不必另注明出版地,如上例注①中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否则需注明出版地,如:北京:人民出版社;为准确起见,名字较长的出版社名字最好写出全名,如:北京(或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要简化为"三联书店","社科出版社"等; B.引用编著 例:③张隆溪主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6页. 说明:(1)在编者姓名之后必须根据原信息准确地注明"编","主编","编选"等. C.引用文集或刊物,报纸文章 例:④麦·布鲁特勃莱,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见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12页. ⑤黄晋凯《巴尔扎克文学思想控折》,载《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第16页. ⑥徐宏《"再见"误译还是误读 》载《文艺报》1999年11月23日. (7)出版年代后不加"版"字; (8)引文页码应力求准确,如引文跨越了两页,需注明,如第78-79页;如引文涉及多页,则应将页码按顺序一一标如,如:第7,8,9页;多个注释合为一处的,页码的数量必须同注释的数量对应,即使其中有些乃至全部注释的内容出自同一页,如:①②⑤⑧⑩……第20,22,22,22,28页;若其中有的注释涉及不止一个页码,应逐个对应注明,在总的页码中以顿号和逗号区分,即同一个注释的几个页码间以顿号隔开,而它们与其他注释的页码间以号隔开,如:①②⑤⑧⑩……第20,21,22,23-25,27,27,28,28,29页,(①的引文出自第20和21页,②为第22页,⑤为第23至25和27页,⑧为第27页,⑩第27,28和29页). II.外文注释 引用如系外文的论著,均应给出原著的版权信息,无须译为中文,以便读者查找原文. A.引用专著 例:⑦Arthur Ransome,Oscar Wilde:A Critical Study, London: Methuen, 1915, p.61. 说明:(1)作者与书名间加逗号;(2)书名须用袋子斜体,不用书名号;(3)] 书名中的正副标题间以冒号或逗号隔开,不用破折号;(4)如所引著作为译著需注明译者. 例:⑧Leo Tolstoy, What is Art trans. T. Mand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 P.258. B.引用编著 例:⑨ Karl Beckson , ed., wilde: 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70,pp,178-179. C.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 例:⑩ Roland Barthes ,"Style and it's Image,"in Seymour Chatman ed., Literrary Style: A Symposium ,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p.10. ⑾ Mary McCarthy,"A Bolt from the Blue,"in New Pubilc ,CXLVE (June,4,1962),p.102 D.引用报纸文章 例:⑿ Richard Bernstein,"S.Greenblatt:An Interview,"in New York Times, August 14,1989 说明:(1)文章篇名为正体,前后加引号,篇名后的间隔逗号在引号之内; (2)文集书名,刊物或报纸名字均为斜体; (3)外文刊物一般应注明卷数,期数及出版日期. 历年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标题:出现浅论,浅谈,浅说,或者题目太大又没有副题限制 文题不切 语言口语化:我觉得,我觉得…… 没有自己的材料,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一般性的别人说法的罗列 没有注释,不列参考资料 为了完成字数,东拼西凑.不知道在研究什么 写论文前后要问自己(导师 ) 论文提出了什么问题 论文提供了什么新鲜的材料 论文所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有没有完满解决 论文的意义何在 论文中的基本概念是否清楚,别人阅读时会产生误读吗 起码要防止评阅老师,答辩老师的误读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第五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比社论规格看似略低,其实不低,都是精心之作,需要层层把关。评论员文章可以理解为职务作品,历来的作者有地位极高的,如毛刘周及若干个中宣部长。评论员文章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全负。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评论部(或相关部)组织的评论,可以由评论部内人员撰写,也可以向合适的人、权威部门约稿,还可以是来论,来论是自发来稿(投稿)。人民时评可以理解为个人作品。人民时评的观点不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和作者共同承担。

两者都属于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比社论规格看似略低,其实不低,都是精心之作,需要层层把关。评论员文章可以理解为职务作品,历来的作者有地位极高的,如毛刘周及若干个中宣部长。评论员文章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全负。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评论部(或相关部)组织的评论,可以由评论部内人员撰写,也可以向合适的人、权威部门约稿,还可以是来论,来论是自发来稿(投稿)。人民时评可以理解为个人作品。人民时评的观点不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和作者共同承担。

扩展资料:

人民日报版面设置:

《人民日报》的20个版(周六、周日为8个版)中,一至五版为要闻版,六版为视点新闻版,七版为理论版,九至十六版为新闻版,十七至二十版为周刊、专版和副刊。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

除社论、评论外,还设有《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今日谈》等一批言论栏目,“任仲平”、“何振华”、“国纪平”影响力日益彰显。《政策解读》、《热点解读》、《人民观察》等一批栏目,受到广泛肯定与好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前后两者都属于人民日报的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报社,报社是机关报集体,机关报的机关是中共中央。评论员文章可以理解为职务作品,历来的作者有地位极高的。评论员文章完全代表报社,文责由报社全负。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是由评论部或者相关部门组织的评论,可以由评论部内人员撰写,也可向合适的人,权威部门约稿。人民时评可以理解为个人作品,其观点不完全代表报社,相关责任由报社和作者共同承担。

控制资料:

办刊相关职能:

《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深入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高唱奋进凯歌,弘扬民族精神,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30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在外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日报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记录中国社会的变化,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

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大陆政治都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除了为外界提供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及观点等直接信息外,其社论亦反映了中共中央对事件的处理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这个最好买张人民日报回来研究一下,你完全可以懂了.手头上没有人民日报,不然真的很想直接告诉你了.

人民日报文章阅读

(1)减轻经济负担(或减免赋税、进奉财物等);减免徭役;发放救灾物资(或解决灾民生活困难);亲临灾区了解灾情。  原因:亲历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人民力量巨大;吸取隋亡教训;有“存百姓”的思想;国力较为强盛。(2)共同点:鼓励垦荒、增加粮食生产;以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来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等。(3)唐太宗减免租税等举措,保证了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元世祖的发展农业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认识: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无农不稳,兴农重农,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国家应少取多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其实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实行科教兴农战略等。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君王关注民生的举措。概括材料二唐太宗赈灾的主要措施是减轻经济负担(或减免赋税、进奉财物等);减免徭役;发放救灾物资(或解决灾民生活困难);亲临灾区了解灾情。  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亲历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人民力量巨大;吸取隋亡教训;有“存百姓”的思想;国力较为强盛。武则天和元世祖“重农”政策的共同点:鼓励垦荒、增加粮食生产;以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来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等。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重农”政策与举措的影响:唐太宗减免租税等举措,保证了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元世祖的发展农业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认识: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无农不稳,兴农重农,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国家应少取多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其实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实行科教兴农战略等。

略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而博爱大于私爱。公德证明的是社会人的责任,私德只是个体人的。只为自己活着的人未免渺小,为他人和社会活着的人才是高尚的人。 私德以修身,公德以成就社会文明。没有公德的社会私德也难以得到保障,这是树木和森林的关系,大气候比一棵树显然价值意义重大许多。 公共道德是靠每个人遵守和努力营造的,遵守公德更难能可贵,不仅仅需要管住自己,有时还要主动与违反公德行为做坚决斗争。

日本杂志pdf

电驴里的杂志里面,n多,都能下《日本原版杂志米娜》(MINA)最新更新2月中文原版《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eMule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日本原版杂志米娜].mina20080201cn.zub 详情 63.4MB [日本原版杂志米娜].mina20080201jp.zub 详情 47.2MB [日本原版杂志米娜].mina20080101.zub 详情

第一位,non-no   1971年5月创刊,月刊。non-no为阿伊努族语“花”的意思。读者以20岁前后女性为主,从发型,化妆,美体全方面打造可爱,自然的青春少女形象为风格。现役模特有佐佐木希,大政绚,桐谷美玲等。

第二位,MORE     1977年7月创刊。以20--30岁的独身女性为对象,以落落大方的OL(Office Lady)服饰,化妆法,生活时尚为主要内容。代表模特有加藤夏希,市川纱耶,田中美保等。

第三位,Sweet   1999年3月创刊,读者层为20—30岁女性。主要目标群为28岁以上成年女性。对海外人气品牌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每期附属的精美小物件是该刊的一大魅力之一。代表模特有滨崎步,安室奈美惠,梨花等。

第四位,Seventeen   以初高中生为主要读者群,是一本除服装时尚外,还刊登校园生活,恋爱等内容的综合性杂志。

第五位,ViVi   1983年5月创刊,是第一家用中文发刊的日本时尚杂志。读者层从15岁到36岁,深受OL和女大学生喜爱。代表模特有藤井莉娜,大石参月,木下优树菜等。

具体请参看

新华日报文章精选

花街 申海芹 一个穿着黑色高跟鞋的婉约女子,沿街款款而行,那白色的衣裙和如瀑的长发随风而飘。我呆呆地站在原地,目送她与我擦肩而过直到远去。我想此生再也不会在这青砖灰瓦的花街、在这秋风乍起的梧桐树下遇到这样优雅轻盈的女子了。回过头,却见临街木雕的花窗里一位穿着旗袍的少妇凭窗静坐,这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邱心如的那句弹词:“虚窗暗透风如剪,深院絮飞雾似帘。”她那丝绸一样的目光轻轻滑过窗外的酒肆茶楼、店铺摊点,滑过扛着冰糖葫芦、推着烤山芋、挑着时令水果的小贩们叫卖的身影。那时我第一次走进花街,花街的繁华、花街的古朴、花街女子那份气定神闲带给我的一份别样的感觉,以至于多年后仍在我的记忆深处翩翩而姗。 在我看来,花街本来就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她几百年前就倚楼凭栏,浅唱低吟,说不尽的风情万种,诉不完的缠绵悱恻。“自古今,红颜薄命原常事,予姊妹,未具红颜命亦乖。此理由来浑不解,落得个,千愁万虑日萦怀。”这不正是淮安才女邱心如在边弹边唱么?据史料记载,清代弹词女作家邱心如十九岁嫁到这里,常在这花街的茶楼弹唱她自己创作的《笔生花》,抒发她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哀叹。她的丈夫为人平庸不谙生计,邱心如因此而郁郁愁思。不久丈夫死了,爱子又夭,长女出嫁,接着公婆又相继离世。邱心如贫困无依,不得不重回娘家,课授生徒以终老。邱心如自幼聪颖、喜读书,尤好弹词,未嫁前就着手构思和写作《笔生花》弹词,并写成前五回,嫁后二十余年间又写了十四回,回归母家后续完全书。 “一从踪迹阻清淮,境遇由来百事乖。最堪怜,多病慵妆闲宝镜,良可叹,疗病无计质金钗。”这是这位才女在花街的最后一次弹唱。“惨凄凄,珠沉玉碎情丝断,悲切切,绿暗红愁壮志长。”她美丽的身影从此别离了花街,也将一代才女的凄凄惨惨戚戚留给了花街。 花街位于清江城东门安澜门外,自安澜门至清江大闸东侧运河南堤而止,曾经是淮安市最繁华的地方。花街的来历据说一是因过去在街上住的人家爱摆弄花草,二是为宫廷做绢花而得名。我倒觉得是因为邱心如似花一般的美貌,和她创作的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笔生花》而得名的。因为在我看来邱心如就是花街的形象大使,成了花街文化底蕴和气质风韵的代表。 真正的花街其实并不长,只二百多米,宽十余米。曾经一段时间人们所说的花街其实应叫东大街。也许是离京剧大师周信芳故居不远的缘故,这条街上的戏迷、票友特多。在慈云寺的暮鼓晨钟里,花街上总能听到咿咿呀呀的京剧淮戏、听到边吟边唱的弹词说唱,看到悠闲抽着旱烟的老人,闻到那似有若无的淡淡花香。 尽管花街总共不过两百米长,却有藏龙卧虎的本事,吸引了大清王朝康熙、乾隆皇帝先后多次驾临。淮安古有“九省通衢、南船北马”之称,京杭运河贯其间。在江南漕运极盛的明清两朝,北上的舟船都在花街尽头的河堤下守候过闸,就近餐饮投宿,因而造成这条花街兴盛了几百年。漕运改走海路之后,花街仍然作为过闸守候之地,有许多轮船公司设立在这里。花街虽小,但历代商贾云集,文人墨客蜂拥而至。东边的文庙、慈云寺亦与之遥相呼应。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皇帝到来也是情理中事,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个才貌双全的邱心如呢?这大概也是花街的秉性吧,大概这也是邱心如的秉性吧,她用自己的绝代才华而悄然自重,自重而不露声色,以至于今天还有诸多人为之魂牵梦绕。 小贩挑着花街,花街挑着淮安。小贩们把扁担重重一放,花街随之退出 历史 繁华。近几年为了建造一条具有满城尽带黄金甲气魄的现代街,政府拆掉了原来承德路以西的花街,建成了现在鳞次栉比的商业街。可是街上再也看不到那卖豆腐脑、青萝卜、麦芽糖的小商贩推着三轮车叫卖的身影,更闻不到那烤肉串、炸干子、煮玉米的香味,甚至连乞丐和算命打卦的也见不到一个。至于美女倒是不少,却总觉多了一份浮躁,少了一份娴雅超逸的从容淡定。我想现在的花街恐怕很难再孕育出邱心如这样林下风致的的才女了。那样的佳人,只属于古老的花街。后来政府修建承德路时,又将花街拦腰斩断。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曾经在明清年间就达百余种的花街小吃,曾经星罗棋布的百货商品,曾经熙熙攘攘的人群,如今都已随风而散,邱心如一般美丽的花街被高位截肢,顷刻间成为重残,从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今,同样的吃,却得坐到装潢考究的餐馆里吃,哪里还能吃得出在花街上的风味呢?同样的东西,展放在精装的橱窗里,价格飙升的令人咋舌。于是,这条宽阔的商业街就像路口那座高大气派的牌楼,冷清得门可罗雀,名副其实成了富丽堂皇的象征性摆设。 花街,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在岁月深处闪烁着令人遐想的光芒,又像一声叹息,带走了许多长亭更短亭的故事。花街繁华的时候我还小,等到我成熟的时候花街已风韵不存。再见花街,只剩了承德路至轮埠路一段的半截肢体。而就是这小半截花街,一如当年那凭窗而坐的美人邱心如,那么宁静无为地坐落在闹市中,没有大红大富,不要争名夺利,就那么默默地闲看门前车水马龙,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也许正是这份恪守自然的心态,千百年来,才得以平安的躲过一劫又一劫吧。 再见花街,也只能在梦里,只是梦醒之后,我总是怅然若失。我至今不明白,那随风而去的花街旧貌,那与我擦肩而过的飘逸女子、端庄少妇,唱着京剧、哼着淮剧、唱着弹词的老汉,斑驳的小楼上侍弄花草的老太,以及那打烧饼、卖葡萄干、麻辣汤、糯米藕的,路边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服装、玉器、图书……就连梧桐树上挲挲作响的叶子、缀着的小果实,为何总是不经意间滑进我的梦里? 那透明的痛一滴一滴,伫立成一种遥远而又深刻的思念,仰躺在静谧的孤独里,坚挺着花蕾,疼痛地绽放。倏忽间,我的心犹如边关冷月,荒凉而悲寂。昔日的花街只能尘封在我模糊而忧伤的记忆里了。 【作者简介】 申海芹,笔名安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大众文学艺术院常务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淮安市 历史 文化研究学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淮阴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散文集《花开的声音》《三月如歌》。《握一把乡愁》《在时间深处静静飘香》等多篇文章入选《2010年中国散文经典》《2013年精短 美文 精选》《中国作家网》《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文艺报》《雨花》《新华日报》《中国学术周报》《中国纪检报》《江苏文学报》等刊物及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荣获省市级以上奖项三十余次。

新华日报》1938~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至重庆(参见彩图插页第142页),报社先后设立了一些代销处。《新华日报》在组织上先后受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大部分时间是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经常为该报撰写重要社论和文章。该报的宣传方针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面向人民群众,作人民的代言人。《新华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从事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提供了有力阵地,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开展统战工作,组织群众运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它遭到国民党的限制、监视和迫害,1947年2月28日被强行封闭停刊。先后在《新华日报》担任领导的有,社长潘梓年、傅钟、张友渔,总编辑华岗、吴克坚、章汉夫、熊复。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该报曾办过华北版、太行版、华中版,均隶属当地党委领导。 今天,我们把当年《新华日报》的这些报道介绍给读者,就是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把侵略者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是要讴歌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新华日报在硝烟中为抗战呐喊 1938年是日寇大举侵略中国的第二年,国民政府从南京撤退到武汉,又从武汉撤退到重庆。这一年的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诞生。在国民政府从武汉撤退的前夕,《新华日报》从武汉迁到重庆出版。1938年10月25日,是《新华日报》从武汉撤退到重庆出版的第一天。翻开这一天的《新华日报》,那一页页发黄的报纸,跳动着为抗战呐喊的强音——— 这一天《新华日报》的《发刊词》说: “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战斗中做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 在这一天的报纸头版上方,用醒目的粗大黑体字发出誓言: “本报将尽其棉(绵)薄,提倡与赞助一切有利于抗战之办法,设施,方针,力求其迅速确实的实现,而对于一切阻碍抗日事业之缺陷及弱点,本报亦将勇敢地尽其报急的警钟之功用。” “本报深愿与读者诸君及全国同胞共同一致地高举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之旗帜,而在解放的洪流中,树立起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的根基。” 在这一天的《新华日报》上,四个版都浓墨重彩地报道了前方战事、揭露了日寇暴行,介绍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如有一则消息说: 晋北寇军陷重围 我进袭五台迭获胜 曲阳击溃敌寇八百 (中央社坝曲廿四日电)晋北之敌,已陷重围。廿一日夜,我夜袭五台东北南茹村,敌步骑五百余,仓皇应战,人马自相践踏。我军浴血冲杀,敌伤亡过半,退据墙垣顽抗。我军先以火力封锁,继即施行火攻,敌大部葬身火窟,残余狼狈向西逃窜…… 在消息《敌炸沉长江二商轮死乘客难民七千余人》中,报道说,(中央社汉口廿四日上午十一时电)襄阳轮于廿三日晨,由汉开往宜昌,驶至上游廿八英里一带,适遇敌机来袭,敌机见此商船,即猛烈投弹,并以机枪扫射。该船当即下沉。事后调查,该船乘客约二千余人,均在凶残敌机猛炸之下遇难…… (中央社汉口廿四日电)二十三日有铁壳大煤船一艘,在城陵矶被敌机炸沉,内有难民约五千人,遇救者仅百余人…… 此外,还有消息“苏联真理报谓,抗战胜利终必属我,联合抗日战线已成有力组织”等。《新华日报》在第二天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时,及时发表社论《坚持持久战》,在报眼位置醒目地刊登毛泽东语录“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有力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新华日报》在保卫大武汉工作中,除留一部分人员坚持到10月25日最后一天外,其余工作人员及全部机器材料于10月22日乘轮船撤退赴宜昌,途中突遇敌机袭击,16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12月5日,《新华日报》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这一天,报纸发表社论,《追悼本报保卫大武汉殉难同志》。社论说: “惟是本报产生于抗战烈火之中,自始即为抗战建国而努力,一切言行但求有益于国家民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并在头版上方用黑体字呐喊: 殉难烈士精神不朽!踏着烈士血迹前进!完成抗战建国事业!为死难诸烈士复仇!抗议日寇非人暴行!血债应该用血来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这天,《新华日报》破天荒加张,由四版变为八版,用5个版刊登16个烈士照片和事迹介绍,以及各界人士的悼念文章。这16个殉难的新华报人是:潘美年,李密林,项泰,程德仁,罗广耀,陆从道,李鉴秋,胡炳奎,王祖德,罗仁贵,潘香如,季履英,胡宗祥,许厚银,李元清,易竟成。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大篇幅报道“百团大战” 鼓舞国人的士气 翻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百团大战”堪称其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当年的《新华日报》对此作了充分、详尽的报道,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士气。 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2月初,历时5个多月。在通讯尚不发达的抗战年代,《新华日报》在最快的时间内,用好版面、大篇幅、多形式,对百团大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8月25日,《新华日报》在二版刊登消息,报道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将士电慰受日军飞机轰炸的重庆市全体同胞,首次向世人传递了“百团大战”大捷的喜讯,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 “××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以敌机连日轰炸战时首都重庆,害我无辜,故特率全体将士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惨暴罪行,为被难同胞雪恨……”有意思的是,同时还刊发了日本发言人此间的谈话,称“此次华军集中大批兵力,破坏平汉、同蒲、正太铁路,结果路基电报交通俱遭毁坏”云云。 8月26日,八路军袭击正太铁路取得胜利消息传到重庆,举国沸腾,《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论《以胜利回答敌寇暴行》,社论认为“只有抗战,才是生路,只有团结抗战,才能获得最后胜利”。并为此发出“庄重和坚决的誓言”——— “我们决不会在敌寇惨暴的轰炸前面消沉屈服!敌机能够破坏我们的财物,摧残我们的肉体,消灭城市的繁华,却绝对毁灭不了我们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心。”“我们将更努力于各自的本位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抗战的力量。”“我们决用最大的力量,来坚持抗战,巩固团结,使民族解放这个全民的伟大事业,真能决定于全民的积极参加……” 9月9日,《新华日报》刊登长篇通讯《百团大战在华北》,详细介绍了百团大战中各主要战场的战况及其意义,其中对八路军袭击敌寇主要目标是这样叙述的——— “我×支队于24日晚开始向预定之目标———正太井队娘子关段及以北各据点敌人,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声势,数日来已获得初步胜利,连克正太线上之乏驴岭、北峪、地都、蔡庄等要点,另一部向冈岭挺进……”“在白晋线上,20日晚冒大雨猛攻漳源车站(沁县北),突破铁丝网三层,冲入街内,于21日晨,始将残敌肃清,适遇沁县援敌向我反攻,亦被击溃。我以一部继续攻击故城,与敌大的杀伤,并将沁县至漳源铁路完全破坏,24日晚,决死队与×旅×团攻克魏家坡要点……”把党报在战争年代所肩负的使命和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太平洋战争爆发” 告诉世人“消灭法西斯的时候到了!” 1941年冬季,太平洋战争爆发了。针对这则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新华日报》作了浓墨报道。12月9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标题为《日寇竟甘冒大险发动太平洋战争》报道了“寇陆海军在马来亚实行登陆,英美太平洋各根据地遭轰炸,英加澳荷等国对日本宣战”的新闻。针对这则新闻,当日的《新华日报》还专门配发了社论: 太平洋大战爆发 共同消灭法西斯恶魔的时候到了 日本帝国主义者挑动的太平洋大战终于爆发了!日本强盗于八日上午正式对英美宣战,而日寇空军于七日便已开始大规模的轰炸夏威夷、珍珠港、关岛、马尼剌,日寇的海陆军同时又侵入泰国与马来半岛。华盛顿的美日谈话尚在举行之际,而日寇的战军却已出动,这种不宣而战的无耻行为,恰与希特勒匪徒如出一辙,而且更甚于希特勒。我们军民实表示无限愤慨! 日本强盗突然对英美挑衅,这决非偶然的,东条内阁,本是战争内阁,本报过去曾一再指出它的冒险性和投机性…… 当日的《新华日报》头版还刊登了好几则与太平洋战争相关的重大新闻。如《罗斯福召特别会议将请国会对日宣战》、《敌寇发表狂妄宣战声明》;在报眼位置上还醒目地刊登了题为《日本宣布封锁香港》的消息,充分揭露了日军的暴行。 几天后,《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宣言》: 本月八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已对英美两国宣战,轰炸夏威夷、菲律宾、香港与新加坡,陆军在马来亚北部登陆。在日本宣战后,美国及英国亦已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了!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日本法西斯这种新的侵略行为,是与他十年以来对于中国的侵略行为完全一样的,也是与德意法西斯对于欧洲对于苏联的侵略行为完全一样的。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全世界一切民主国家,将无处不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时全世界一切民主国家,也将无处不起而抵抗。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割分为进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进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的明朗化了。 配合《宣言》,《新华日报》的第三版刊发了周恩来同志的长篇文章《太平洋战争与世界战局》,文章说: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 当天的报纸还配发了《太平洋形势图》。 其实早在10月18日,《新华日报》就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标题为《军人法西斯气焰益高东条奉命组阁》报道,说“寇人士自称:新阁政策将仍为解决‘中国事变’建立‘东亚共荣圈’”,针对这则消息,《新华日报》当日还刊发了名为《日寇大冒险的信号》的社论,提醒世界人民提防日本的侵略野心。在这则新闻刊发后的第二天,周恩来还在《新华日报》上刊发了题为《太平洋的新危机》的代论,在文章中他强调指出: “近卫下台,东条上台,滚的快,上的也快。其人其事其时,都说明日本法西斯军人再也不能忍耐目前沉闷拖延的局面,而必须自己出马,探取冒险行动了……”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证明了周恩来文章的判断。 刊登毛泽东周恩来文章 为抗战提供理论武器和精神力量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本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敌人既已侵入我们国土,杀戮我们人民,我们只有起来自卫,起来应战……敌人企图速决战,我们便应之以持久。敌人欲歼灭我主力,我们便分散而消耗他……四年抗战,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永远征服不了的民族。长期抗战,已不仅是可能,而且已成为活生生的事实,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唯一的胜利的解放道路……” 这是1941年7月7日“七七”事变四周年之际,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七七”四年》代论文章的精彩一段。 在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几乎每天在一版刊登一篇社论,对国内外时局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亲自撰文,发表了一系列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文章,为抗战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38年12月7日、12月10日,《新华日报》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社论“论全面抗战与游击战争”,并连续四天刊登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的“论新阶段”重要报告。1945年7月6日,在中国人民抗战8周年前夕,《新华日报》在原有四个版面的基础上,扩出四个版,全文刊载当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作为亲自领导《新华日报》的中共负责人,周恩来亲笔撰写了很多代论,报纸在发表他的文章时总是用他亲手书写的标题和签名,以增强报纸的公信力。如从1941年5月25日至7月20日,《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周恩来写的“代论”就有5篇,分别是《论目前战局》、《论时局中的暗流》、《论苏德战争及反法西斯的斗争》、《“七七”四年》、《团结起来打敌人》。 在《论时局中的暗流》代论中,周恩来阐述了对时局的看法: “在中国,日寇正展开以封锁中国为中心的军事进攻,我全国军民正坚持团结抗战的国策,准备用自己的力量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这是中日战争中的主流”、“但在战争主流前进之中,并不是没有暗流或逆流的。暗流不仅是自然界难免的现象,而且是人类政治活动中必不可免的现象。暗流并不一定每次都成为巨流,更不一定每次都冲破了或淹没了主流,然而人们必须认识和提防暗流,在中国更须反对暗流,才能使我们抗战主流更加汹涌澎湃的前进……” 此外,经常给《新华日报》写文章的还有董必武、朱德、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这些文章如同战斗的冲锋号角,鼓舞和激励了全中国人民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和斗志,为全国人民最终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精神力量。 忠实记录胜利时刻 中国人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侵略者前面 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11日)的《新华日报》上出现了少有的通栏大标题:《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据合众社本晚接获东京广播:日本政府已接受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唯一要求为保留天皇。” 这天的《新华日报》以巨大的特大号标题字,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奏响了八年抗战史中的最强音。这对中国人来说,意义太大了。当天的报纸刊发的一篇社论——— 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万岁! 全重庆,全中国,全世界是一片欢声,记者执笔中的斗室周围,是欢呼和爆竹混成一片的声音,男女老幼,他们跳跃,他们欢呼,他们鼓掌,他们说不出理由地狂呼大叫,全中国人,都欢喜得发疯了!这是一点也不值得奇怪的,半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刷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前面,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这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呀。谁说我们不该欢喜得发疯,谁说我们不该高兴得流泪呢?…… 穿过漫漫60年的光阴,透过发黄的纸张、模糊的字迹,当年新华报人那力透纸背的记录,依然能在阅读的一瞬间,点燃我们的血液!那苦难深重的抗战岁月,跃然眼前;那喷薄而出的爱国激情,令人热血澎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这是历史将永远铭记的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终。第二天出版的《新华日报》,忠实记录了这一历史关键时刻。登载了日本投降、日本天皇对国民的敕书、日本内阁引咎辞职以及蒋介石电邀毛泽东来渝共商国家大计等一系列消息。 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翻阅1945年的《新华日报》,满纸的硝烟战火,满纸的奔走呼号。我们看到敌后解放区,如何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与敌伪军队浴血奋战;看到沦陷区人民的艰难生活;看到民众为抗日出钱出力;看到东北、山东、淮北的相继解放;看到国共谈判;看到日本战犯被捕;我们也看到“停止内战,共挽危局”的呼吁,看到扩大内战、骨肉相煎的痛楚…… 当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欧亚其他战场的风云变幻,当年的《新华日报》也作了详实记载和一针见血的点评。让我们截取1945年报道中的一个片断: 4月14日,《世界民主巨星殒落罗斯福总统逝世遗体定明日安葬纽约海德公园杜鲁门继任美第三十三任总统》; 4月15日,《国务卿通告遵循罗斯福遗轨美国外交政策不变》; 罗斯福去世给同盟国带来巨大损失,日本乘机惺惺作态,4月19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日寇且慢自我安慰》,告诫他们“更大的苦难正在今天的后面”; 4月23日,《法西斯的末日到了苏军攻入柏林西线美军占勃兰登堡》,报道欧洲战场上东线和西线的战况。 5月8日,《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盟方昨日宣布德寇无条件投降投降仪式在艾森豪威尔总部举行》; 5月11日,《欧洲战争时期已经过去和平发展时期开始》…… 从这些报道中,历史的脚步声清晰地传来。 战争不仅是国力、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民族精神、民心士气的较量。八年抗战,让我们铭记的不仅是伤痛和悲怨,更有胜利与尊严。在这场实力悬殊、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一步步从失败走向胜利。这段历史,折射出中国人顽强的意志。 回望过去是为了以史为鉴、拥抱未来。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和平发展则是世界各国的必由之路。 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我们不妨复习一下《新华日报》60年前社论中的这段文字:“抗战是艰辛的,这艰辛我们终于傲然地忍受过来了,可是,要使中国人民的牺牲不虚掷,血汗不空流,要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主自由的国家,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后死者的肩上,就有了更大的责任!”

中央级新华日报思想周刊属于中央级出版物,它的级别仅次于《人民日报》,是新华社为了满足不同读者需求而发行的一份本地性的报纸。

您好,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是一份定期出版的党报,属于中央级别的党报。

  • 索引序列
  • 日本报刊文章选读第二版pdf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第五版
  • 人民日报文章阅读
  • 日本杂志pdf
  • 新华日报文章精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