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sci论文学术不端中国作者

sci论文学术不端中国作者

发布时间:

sci论文学术不端中国作者

统计你个人SCI论文篇数的时候可以放进去,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不能作为你的主要科研成果。 比如简历里: 发表SCI论文 X 篇,其中第一作者 Y 篇。 可以算在X里面的。

影响。Sci论文见刊后如果文章存在姓名、地址和一些印刷等可以被纠正的错误,就没有影响。但是如果是学术不端等情况,就会被取消学位。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中国学者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学生涉嫌学术不端给予留校察看一年,起到了预防学生在学术论文方面作弊的警示作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5月30日发布了一篇通告,具体内容就是说他们学校有两个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时候作弊了。

西电在通告中,说我们学校收到了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雷某某和卢某某,存在学术不端正的问题,然后经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调查组,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当然了本文中,西电并没有详细说明,到底是谁去向学校反应的关于这两名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造假的事情,也许是出于对举报人的保护,其实关于学术不端的事情,各大高校相继爆出不少。

在西电的通报中,明确指出,雷某某和卢某某两名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代码,并通过购买的代码完成了毕业论文,和部分的实验结果,显然,这其中存在一条很大的利益链条,通报中并未过多提及。

最后在通报中,学校研究决定给予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留校察看一年处分,期间不得申请学位,同时取消卢某某研究生推免资格。

在处理决定这 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卢某某和雷某某,虽然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上作弊,但是也受到了很严厉的处罚,首先说【留校察看一年】这就意味着,推迟一年毕业,而且毕业档案上也会记录,对个人的前途影响是很大的。

然后第二个处分【取消卢某某研究生推免资格】,这是什么意思呢,【研究生推免】:意思就是指不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形式。这个意思用直白的话来说,本来这个学生卢某某,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被学校保送研究生,结果这个事情一出来之后,取消了卢某某的保送研究生资格。

根据国家规定,建议免试的研究生,应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荐部分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而学生卢某某就是属于这种保送研究生,如果不出这个事情,卢某某在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被保送研究生。

最后在通报中,学校表示以后会加强关于毕业生在论文和毕业设计上的管理,这一次的事件可以说对很多大学毕业生起到了极大的警示作用。

西电事件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哪些警示作用

一、震慑

学术不端的事情,一经被查实,对于学生的打击是很大的,首先档案上留下了污点,已经取得的毕业证或者是研究生资格、博士学位、硕士学位,都会被取消,所以严厉打击学术不端,可以震慑那些想要在论文和毕业设计上面作弊的人,也让所有学子们引以为戒!

二、学术把关不严的追责对学校的警示

学生在毕业论文和设计上作弊,如果审核老师没发现,通过了,之后被查出来,比如【翟天临】事件,不但已经取得的学位被取消,就连他的导师都被取消了博导资格。相关的学校方面责任人都受到了处罚,所以打击学术不端,对学校相关的老师也是一个震慑和警示。

三、各大高校屡次爆出学术不端事件对教育部门规范和加强监管的警示

这些年,关于学术不端的事情屡屡发生【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两硕士论文雷同事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不端事件】、【科技部通报24起部分高校医学科研诚信案件】、【影视明星翟天临论文造假事件】、【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不端被撤销学位事件】、【中科院女博士黄凌琳学术造假被撤销博士学位事件】等等关于学术不端的事件相继被爆出,那么这也对教育部门关于这方面监管漏洞的警示!

学生涉嫌学术不端给予留校察看一年,起到了对学生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方面不能作弊的警示,也给负责毕业论文审核的老师一个警示,如果故意放水,那么一旦查出来,就会饭碗不保!

请交给华夏反学术不端中心,其旨在巡查大陆地区学者发表的论文,打击各类学术不端行为,抑制制我国国际学术声誉的下滑,维持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该中心的微博:“华夏反学术不端中心”唯一通信方式: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

首先是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虚伪至极。其次是伪造,伪造实验数据,伪造证据文档,完全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第三,学术过度行政化、商业化,沦为为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

一、剽窃他人观点:在不改变初衷的情况下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论点、观点、结论,转述他人论点、观点、结论,不引用他人论点、观点、结论进行删除、拆分、整理或添加。二、自我剽窃:写论文的时候,不要做引用,而是使用自己(或者我是作者之一)发表的文献内容,或者使用自己已经通过论文答辩的论文内容。三、一稿多投:同一篇文章同时投给几个期刊。论文应在法定或约定的回复期限内发送至其他期刊。四、引用过度:使引用部分成为文章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五、全部抄袭:直接抄袭他人发表的全部或大部分论文。在其他已发布的文档中添加一些内容后,例如添加一些数据或添加一些新的分析。在他人发表的论文中修改研究对象后使用,不引用。六、重复发表:在毕业论文中使用已发表的论文,不加引用,或者只在论文后的参考文献中笼统地列出已发表的文献。七、抄袭文字内容:直接使用他人发表论文中的文字,没有任何引用。在别人发表的论文中用文字表达的,虽然引用了,但使用的文字不引用,或者不改变字体,或者以特定的排列方式显示。

送论文的作者涉及学术不端吗

算学术不端,采用不当手段,窃取他人的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行为都是算学术不端。而目前这种也属于一种不好被查处的学术不端行为,因为都列入了,确实从期刊的角度来看并不违规。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

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你好,找中介发论文不属于学术不端,但是也不建议这样做。

首先,找中介发论文不属于学术不端。学术不端包括抄袭、剽窃、找代写等等,这个范围是不包括找中介发论文的,代发一般只是因为你比较急,可能等不到这么久的审核,或者说是没有渠道等等。

但是,找中介发论文也不是特别靠谱的,你极有可能找到一个不靠谱的中介,万一把你的文章发到不靠谱的期刊上了,或者把你的学术成果剽窃走了,多的事情都来了。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找中介发论文。

sci论文学术不端查询

论文查重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做法,随着学术界对学术不端的严厉打击,对论文进行查重也是大势所趋,SCI论文如何自己查重?很多作者为了提高文章中稿几率会先行自己查重,这是非常好的习惯,SCI论文查重系统与国内论文有所不同,SCI论文查重系统也是国际通用的,常用的如Plagiarism Checker, PaperPass,,iThenticate,turnitin等等,我们重点介绍一下iThenticate和turnitin。iThenticate,也叫Crosscheck,俗称查重专业版。目前为止,其权威性在所有查重软件中是最高的,包含的数据库非常全面且更新及时,包括绝大部分数据库(爱思唯尔、斯普林格出版社等)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博士论文,网页数据等,都是千万级乃至亿级的论文数据(如图3所示)。因此,想逃脱它的火眼金睛,除非有高超的改写技巧,否则几乎不可能。同时,它也是目前最受国际SCI期刊认可的查重软件。在Papergoing分析过的SCI论文审稿意见中,如果涉及到被查重,使用的软件都是iThenticate。第二个查重软件是跟iThenticate同属于一家公司的Turnitin。我们用两个系统对同一篇论文进行查重后并对比结果发现,二者的主要差别是数据库的范围。Turnitin由于主要用于国外大学在校生的作业和毕业论文检查,因此没有包含英文博士论文数据库ProQuest,而iThenticate则包括ProQuest。图4是利用iThenticate查重的某篇英文论文的查重结果,该结果显示论文中有38个单词与西澳大学的博士论文(7)重复。很多作者还是首次或第二次投稿SCI论文,还没意识到被查重的严重性,但是一旦被SCI期刊抽查到,那就是无情的拒稿或大改,而且在日益注重学术声誉的今天,重复率过高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研究者难以承担的,注重论文查重原理和机理的分析,因为这是有效避免论文重复的前提,只有把握查重背后的原理,才能做到在平时撰写英文论文时避免重复,在重复率过高需要改写时游刃有

sci论文查重只需要找到论文查重平台,例如,上学吧论文查重,再把论文提交,系统就直接把查重结果发到邮箱了,还可以根据提示把重复率高的地方改一下就好。建议选用知网查重。

学术不端检测是SCI期刊编辑在发表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学术不端检测通常是在论文初次提交后、同行评审前进行的。编辑会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来检测论文中是否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编辑将与作者进行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要求对稿件进行修改或直接拒绝发表。需要注意的是,学术不端行为是严重违反学术伦理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对学者及其研究团队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务必要诚信守规,遵循科研诚信原则,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精神。

  • 索引序列
  • sci论文学术不端中国作者
  • 中国学者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
  • 送论文的作者涉及学术不端吗
  • sci论文学术不端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