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影响研究论文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影响研究论文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

父母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孩子入园或入校之后,再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另外,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

2.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3岁到6岁之间是学龄前期,在这个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在此时期要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3.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当父母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染到快乐的气氛;而当父母情绪低落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另外,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

4.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由家庭步入社会大环境,孩子会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进入孩子的视野中,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5.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思发展的关键。自我意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的关键。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方面。如果儿童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同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勇敢面对,那么就可以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以后儿童入学甚至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自我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评价,正确、积极的看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我国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如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对于孩子过分地保护,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宠爱,逐渐形成了一种家长包办的形式,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严重失衡,会出现暴躁、冷漠等问题;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对自身的注意,经常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只有在保证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引。

>>>下页带来更多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

家庭 教育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 对子 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美家庭教育的 文化 内涵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不同造成的,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这些差异对我国的教育改进有诸多启示,有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一些陈旧的观念误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智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教育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尤其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分数来评判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忽视孩子在生活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但这使得中国孩子基础知识课程扎实牢固。

2.培养孩子“成才”

中国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样的目的促使父母对子女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孩子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父母还会把自己的理想加在子女身上,这样的目标往往较高且具功利性。

3.封闭式教育

中国的家长提倡封闭式教育。一是父母注重说教,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父母都包揽了,使得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因为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孩子缺乏 户外运动 ,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

4.父母“主宰”

中国的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父母往往以权威的姿态出现。父母的家庭地位要高于孩子,要求孩子顺从、听话,使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见解。部分父母还会干涉子女的隐私权,比如,翻看、检查孩子的书包, 日记 等等。

5.重视“集体”

中国父母在子女小的时候便会引导孩子遵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和要求。强调集体主义,追求奉献于集体的人生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父母怕孩子掉队,希望子女能够跟着大部队走;不爱冒险,不喜欢自由活动也是一点。

(二)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技能”

美国父母注重子女创造意识的训练,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不仅仅是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且鼓励孩子对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答案。

2.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人”

美国的家庭教育希望能够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处理各种事情,成为一个社会人。父母善于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如果放手不当,也会造成一些不利,甚至沾染上一些恶习。

3.开放式教育

美国父母倡导开放式教育。第一,父母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只是说教;其次,父母尤其重视户外运动,鼓励子女参加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但也容易造成孩子基础知识相对零散不扎实,孩子学习水平不一致。

4.家长与子女“平等”

美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家长尊重子女的个性和权力,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子女拥有个人权利。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例如未经子女同意,父母甚至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

5.重视“个人”

美国人重视个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家长鼓励孩子有个性,有自我,追求个人自由发展与自我实现。而美国大片中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个人主义,成为当代人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是典型的重视个人主义的体现。

二、中、美两国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质文化

1.仁爱原则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原则是整个思想的内在核心。要求“仁者爱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爱人”是仁最基本的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仁爱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2.礼仁一体

“礼仁一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构架,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按照一定的高低顺序、亲疏远近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便是儒家中集体的有等级的人伦关系。儒家思想的“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为了维持社会等级存在的。

3.内圣外王所谓

“内圣”是指主体内在修养仁的境界;“外王”指对外实行要求,以实行王道。孟子从性善出发,在内圣上强调“修身”、“立命”,涵养“浩然之气”;在外王上,倡导实行王道政治的理想。儒家强调“修身”的价值,不仅将本体道德的完善看成社会的根本,而且将个体修养和他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

4.致中和

中庸理论被孔子称为“至德”,它以中和观念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和”即是事物的和谐状态,是最理想状态。“和”最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中”,指的是事物的“度”,不偏不倚,它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和”与“中”相互联系在一起,即中庸之道的核心观念。

(二)清教徒文化的基本特质

1.个人自由主义

美国的个人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创造 性、独立性,以及个人自由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精神。体现在:第一,个人权利。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任何人非法剥夺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第二,自立。在美国,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自由。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2.民主意识

美国人崇尚民主自由、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成为当今美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早期清教徒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继而在 社会实践 中也提倡民主与平等,反对特殊地位的不平等。

3.领导使命精神

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坚信自己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荒地,让他们建立一个乌托邦。这样的思想使人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后世榜样并领导民众获得成功。在民众身上的表现,更为普遍的可能是自信与竞争意识。

4.重视教育

清教徒要求每个人都能阅读《圣经》,这样才能与上帝直接地联系并理解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殖民地建立了一系列学院,例如,于1636年建立了哈佛学院。

5.开拓精神

清教徒们离开祖国来到北美的这片荒芜之地,他们勇于开拓荒地,征服自然,追求财富,养成了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美国人继承并发扬了先辈的那种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日常交往以及住所的流动性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文化内涵的比较

(一)中、美文化内涵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提倡人伦价值。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直系亲缘关系。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而孝的体现,便是敬养父母,即尊敬父母和赡养父母。因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子女一般会与父母同住,在成家后也会和父母一起或是住的很近,方便照顾父母。但由于 传统文化 中等级观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生活中父母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例如为子女挑选工作、对象等。(2)强调整体精神。中华民族强调整体精神的内化内涵源于儒家思想中的“和”思想,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加上与家庭和社会紧紧交织的人伦关系,便形成了一种强调整体的精神。这种集体观念也影响着人们的义利观,人们会从整体的利益出发,强调“先义后利”。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以家长为代表的家族利益便往往高于个人利益,有些父母甚至不允许子女有自己独立的意志、财产等。这也间接地抹杀了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尊重传统。儒家思想中以“中和”观念为核心的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为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也讲求为人做事恰如其分,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父母会直接制止子女的“过分”的行为,孩子的探索、冒险活动等都会被视为“胡闹”,甚至于“离经叛道”。

2.清教徒文化对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注重个人权利。与中国强调整体精神不同,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十分注重个人权利,如未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跨进别人的家门或房间;子女的信件不能随意拆阅。追求个人权利的同时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例如,个人选择、独立思考、自力更生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到家庭会议的投票,大到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等,都是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自由过度”也会带来了吸毒、暴力等。(2)追求民主。“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人一项重要价值观念,人们追求平等与民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民主平等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出生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其他人不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生活中,父母尊重、不干涉孩子的隐私;孩子可以参与家庭决策计划等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3)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美国人崇尚竞争,是由于美国思想中领导使命感的影响。这些体现在家庭教育上便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家长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 足球 队等。给孩子灌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引导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所以,美国孩子一般都勇于自我表现,积极争取,把握机会。但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代,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剧增。(4)鼓励创新。在美国人勇于冒险、开拓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一种无畏的创新精神。家长鼓励孩子去创新,超越前人,为孩子制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支持、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受美国开拓精神的影响,人们的住所也常常是流动性的。一方面锻炼了孩子适应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也使得孩子流转于各种环境间,同学、朋友等没有稳定性。

四、启示

(一)严格要求,学会放手

中国现阶段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有求必应”,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一味迁就。知道哪些需要孩子自身去完成的,要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结合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优点,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发现个性,鼓励孩子创新,让每个孩子可以实现自我。

(三)注重德育,家庭熏陶

在当代注重“智育”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教育。家长要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四)树立榜样,正确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模仿正面积极的事物,以便从中受到教育。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日常行为、为人处世等都会影响到孩子。

(五)实际锻炼,放眼未来

让孩子身体力行,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懂得勇于面对,坚持到底。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家长不能只看到眼前,还要为孩子的以后做好准备。

(六)正面鼓励,严慈相济

中国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感情的方式会比较含蓄,面对孩子的一些优点表扬起来也觉得像批评。要给予孩子表扬与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掌握正确的 方法 方式以及分寸。

五、结语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认识到我国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不足,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作者:李佳栩 单位:烟台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12).

[2]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玛丽安娜•卡尼•戴特斯曼,乔安•克兰德尔,爱德华•N•卡尼.美国文化背景(第三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6]钟明善,朱正威.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 乡村教师应注重上访家长教育方式论文 》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教师 家访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现在,在交通方便的城区,家访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在部分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访却没有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的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后进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后进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家访的成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对优生、后进生、特困生的家长等不能按个人偏好来看待,应一视同仁,均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家访时,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盖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公务员之家

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泛真知灼见。对此,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向他们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高。对个别学生家庭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做法,如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等,班主任须以诚相待,希望他们能消除恶习,为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而言之,认真扎实地做好家访工作,是全面了解学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为了祖国的未来,班主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必须努力做好它。

有关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推荐:

1. 父母教育风格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2.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 一年级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5. 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6.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在当前教育行业中,电子白板几乎已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代名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国家现代化教学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推动了电子白板市场发展,因此市面上充斥了众多的电子白板,虽说电子白板具备了良好互动教学的应用,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但是长时间使用电子白板会引起眼睛的不适,原因之一就是面板的高亮度引发眼睛干涩从而引起不适感,那么如何在使用互动功能白板情况下又能解决眼疲劳呢?应对市场需求,哑光板由此问世,哑光板究竟有何优势?在微光量子哑光板中如何实现板书板与电子白板的二合一,为深入了解微量子哑光板的护眼教学新模式,日前,上海五指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吴经理给各位讲解了其中的原理: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的问世源于当前市面中电子白板的高亮度对于学生视觉的影响,据程经理表示,如要深入了解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必须要涉入一个光量子概念,物体反射率越高,产生的光量子就越多,过长的光量子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上会导致眼镜疲惫,视力下降,而米黄色光谱在550-700纳米之间的波长范围不超过8%,色调过渡缓和,反射的光量子少,能使视觉疲劳减轻到最低程度,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视觉环境,这也就是所谓的微光量子。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的米黄色面板能够极大改善光量子对视觉的干扰。这也就是当前电子白板市场为何兴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热的原因。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就是为应对当前众多学生们出现的视力问题而潜心研制而出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白板,该白板创新融合了传统书写板与电子白板,外观看起来就是一款完整的大型教学班,但是接通电源、链接电脑,启动电子教板功能,就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和板书,可以以便投影、触摸,利用内置资源库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据吴经理介绍,该电子白板系统具有环保板书、互动功能、书写功能、资源功能、识别功能及特殊的word处理,影音播放功能等,所以说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实现了面板的护眼功能又独具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特别是在软件应用方面,只要是电脑能兼容的,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都能显示,同时系统还内置一个PPT软件,具有及时修改、重点标注、难点突出、视线遮挡等一系列功能。目前电子白板市场出现了一种传统黑板瞬间转变电子白板的解决方案,吴经理表示,上海五指峰的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可完美实现此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同一块白板中既可以板书,同时还可以实现互动式教学,这也解决了在原有黑板中再安装一款投影幕的麻烦,简单轻便,仅有一块板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教学展示难题。对于教学行业来说,好的产品还需要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培训来支撑,吴经理表示:我们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拥有良好的售后团队和培训队伍,能够为用户在第一时间解决所有的使用问题,同时我们的售后团队也经过了精密的培训,在部署工程之际也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介绍及使用说明,优质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方能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据了解,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还创新应用了独具环保理念的水性环保教学系统,该系统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绿的环保教具,首先绿字体现在墨水中:墨水中98%为纯净水,其余为无毒色素和专用添加剂,水性书写,不风干,自己清晰,无味无尘无毒,环保卫生,式广大师生从粉笔灰的污染中解脱出来。其次表现在循环使用中,教学笔设计为加墨式,并把尾帽设计为螺旋式,以便多次加墨,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再次表现在护眼教学板中(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板面采用世界眼科专家提倡的具有护眼作用的中低频、高明度、色光谱为550-700的无光米黄色,视感柔和明快,有利于眼睛健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具备独特的护眼功效的面板,同时还创新应用了最具环保功效的教学笔,创新的把当前业界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完美融合,从而形成当前最具实用性的教学工具,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及自身产品的不断完善,护眼功效+环保理念+丰富软件资源的绿色教学平台一定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占据大批市场份额。

家庭对教育的影响论文素材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家庭教育论文以供大家学习。

家庭教育论文(一)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家庭的影响也绝不能够忽视。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良好环境。目前有些家长把目光盯在了学校教育上,完全忘记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或有些父母虽然了解家长的责任所在,但教育方法陈旧落后,没有适应当今青少年发展的客观需要,种种现象都暴露出了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课题。

加强代际沟通,注重感情交流

家庭中的两代人由于年龄、社会经历的不同,在心理、行为、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距,人们把这种差距称为“代沟”,以表示两代人之间的不同。家庭中代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且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可能更为明显。但是做父母者不能任由“代沟”的进一步拉大,应尽其全力努力缩小家庭代际之间的差距,加强代际沟通。首先应该承认彼此之间的差距。其次要经常互相沟通,避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产生。只有沟通才能相互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再次,要抱着正确的态度进行沟通。要学会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尤其是做家长者,由于阅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更要主动地学会从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最后,就是家长要逐渐学会采取折中和包容的态度解决问题。父母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子女,要学会在互爱的基础上,对于非原则性问题要相互迁就。至少可以部分的采纳子女意见。家庭是充满感情的地方,家长和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要以情感交流为坚实的纽带,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父母要与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父母应常与子女交谈,一起做游戏、共同郊游等。通过一定的家庭活动增进相互感情,同时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家长和子女保持深厚的感情和及时的沟通,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真正状态,是实施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

重视心理健康,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比较沉重,中国家长中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大有人在,无形之中也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其实青少年的成长,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为重要,尤其是心理的健康与否是当今做家长者不可忽视的方面。父母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当表现出所谓“逆反心理”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孩子们的“逆反”,防止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逆反,只是因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可能是孩子说了一句话,家长觉得不满意了,就大声教训,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或以沉默对抗,或以反叛行为对抗……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形成了反叛。再者,有时孩子不满意父母的某些行为,但又不便说出来,便会以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另外,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关系。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过于专制,总是以命令的口气与子女说话,要孩子顺从一切,这类家长若是碰到个性温和的孩子,可能就会顺从父母的权威,若是遇到个性刚强的孩子,则会反弹。反弹的结果,便会形成所谓的逆反行为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A•马尔库沙认为,教育的伟大艺术与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善于准确地把握分寸。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是减少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孩子若有少许的叛逆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认定孩子开始变坏了,而应该像以前一样的关怀他。到了一定阶段这种叛逆的行为一般会自动消失。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用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反叛。青少年在反叛的时候,言语和行为常常如急风暴雨,难以自控,但家长却一定要冷静。尽量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对青少年不恰当的行为,家长应开诚布公地说出来。注意:一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轻易不要对孩子的人格做出负面评判,否则会造成孩子的防卫心理,使其不甘心认错。对待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最好是进行引导而非教导,启发青少年自己进行思考。

全面评价,善于发现优点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评价孩子以及评价孩子的行为对于进一步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作用显著。有些父母非常吝啬赞扬之词,似乎自己的话语具有神奇效果,只要一开口表扬孩子,孩子马上就会骄傲自满。因此有的家长是绝对不肯表扬孩子的,甚至在孩子显而易见的成绩面前,也十分珍惜自己的言词,最多轻描淡写的说上几句;甚至有的家长还会鸡蛋里头挑骨头,借机批评几句,美其名曰:防止孩子骄傲自大。青少年,在生活中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社会认可的愿望是很强烈的。这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只有得到认可,才能进一步地激励孩子,促使其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量。在众多的认可声中,来自于父母的认可又是十分重要的。这在年龄越小的孩子身上表现的越明显。若此时家长不能给予恰当的评价,便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内外有许多报道显示,有的人在其一生的奋斗中,其实就是在圆他儿时的梦———得到父母的认可。父母全面中肯的评价,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关键。因为父母的忽略和轻视,从而丧失信心走入歧途的孩子不乏其例。对于青少年的努力,做父母的,其实完全可以给予适当的“高”评价,即尽力给予正面的优良评价,尽量发现孩子们的优点。这种良好的信号及时反馈到孩子的脑海中,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力。做家长的,切不可因为过分爱惜自己的赞语,从而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密切关系。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家庭教育论文(二)

一、社区家庭教育的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研究甚多,而对社区家庭教育的研究很少,对于有关社区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笔者通过使用不同关键词,在不同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查询。通过研究其内容发现,国内相关文献多停留在以某市为例阐述该地区社区家庭教育现状,对社区家庭教育的定义还没有具体的研究。国外的社区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指社会学校对父母进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即对父母开展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组织和公益团体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弱残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救助。可见,社区家庭教育是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体,与社区教育密切相关,与家庭教育同音共律,但它与二者又存在很大区别。首先,社区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载体不同,家庭教育主要以家庭为载体,而社区家庭教育则以社区为依托,相比家庭教育而言,在实施广度上要宽泛得多。其次,父母在社区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定位不尽相同。《辞海》将家庭解释为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在这个共同的生活组织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一样,家庭教育本身也是相互的,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父母自身也受到教育。社区家庭教育的主体则以第三方形式展现,目前我国的社区家庭教育主要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部分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父母则变成了纯粹的受教育对象。广义上的社区教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产生,如原始社会的燧人氏钻燧取火,教民熟食;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都是社区教育,只是这种社区教育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无组织性。现代社区教育则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为基本标志,其教育对象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并根据不同社会层次的不同社会需求,形成了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一般以整个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如给居民创造良好的娱乐环境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为居民创造良好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就业率等。当现代社会问题更多反映在家庭教育上时,社区家庭教育便从社区教育中分流出来,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独立发展。不管是社区教育,还是社区家庭教育,都无疑对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而积极影响。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家庭和社区实际情况,笔者将社区家庭教育定义为:在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系统中,社区管理者通过各种组织形式的社区工作和社会服务对家长和未成年人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

二、社区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即教育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社区家庭教育作为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现代教育标准的新型教育,不管是在微观个体上,还是在宏观整体上,都具有多重功能。

(一)优化功能

第一,社区家庭教育是提升家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家长的教育思维。长期以来,家长总是把“自我理想”教育和对孩子的理想教育混为一体,不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灌输给孩子,还把自己在成长经历中的遗憾和没有实现的理想抱负强加在孩子身上,以满足自身的成就感。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分数,盲目攀比,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让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备感无所适从。社区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式,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好地指导孩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因此,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反思自己现有的教育方式,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子女能力。第二,社区家庭教育是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有效手段。除学校以外,社区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他们探索新知,休闲娱乐,健康锻炼以及社交学习等活动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中完成的。当今社会青少年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大多工作比较忙,很多都是跟着祖辈一起生活,监护人不当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教育他们合理安排好在学校之外的时间,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成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社区家庭教育是增强社区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必要方法。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社区家庭教育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办好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社区工作者尤其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从事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对社区工作者来说既是服务群体、服务大众的任务,又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利于塑造高职业道德、高工作能力、高知识水平的综合型社区管理人才,有利于引导社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融入,在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了社区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

(二)协调功能

第一,协调亲子关系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是子女成长的第一驿站,亲子关系是子女人生中的第一人际关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及人格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总是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孩子只能顺从,直接导致了亲子矛盾和亲子冲突,令不少家长陷入教育困境。在社会大转型时期,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正面临着巨大的时代变化。社会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如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追名逐利的行为导致子女的价值观偏颇;祖辈带孩子致使孩子骄纵无理,形成了性格缺陷等。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现状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导航帮助其矫正。社区家庭教育正是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改变以往单向、权威的家庭教育模式,将未成年人的家庭打造成一个不受世俗影响的成长乐园,使家长与子女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动的亲子关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第二,协调社区人际关系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村委会向城市社区转化,但城市化的衡量标准不应该只是关注这种简单的转化,应更多的关注转化后的社区管理和发展问题。据笔者访谈发现,从目前的社区管理模式来看,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交流极少,只有涉及到“户口”、“生育”等行政问题需要履行行政手续的时候,居民才与社区管理组织有部分接触。可见,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低,故而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也不高,这从根本上都归因于社区管理组织没有解决居民切实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作为一个普遍现象真实存在于几乎每个家庭,社区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能实实在在为居民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这无疑是协调居民与社区管理组织关系的最佳契机,通过在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中增强居民与社区管理者的互动,社区工作者能了解到居民的各种意愿,居民又能对社区管理组织的职能和作用有更深刻理解,在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中,既完善了社区管理组织职能,又提高了居民家庭生活质量,起到了互利互惠的双赢效果。第三,协调社区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优化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实现和保障社区有序、有效转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居委会在自治实践中对自己角色认知不明显,很多工作者在自我角色定位中都出现角色冲突、角色混乱甚至自我职能异化。通俗讲,当前社区该怎么管,管成什么样,用什么策略管,哪块儿具体谁来管,管理部门没有明确方向和规划。很多社区的管理模式还沉浸在“官-民”的传统模式里,扮演着“道德和制度的绝对权威者”,作为一个准行政组织,他们一味地机械接收上级行政部门的命令和指示,继而盲目执行。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和当代教育需要,社区家庭教育迫切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让社区工作者能在群众呼声中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根据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原则,使每个社会工作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运用自身才能做有价值工作,这便推动了社区工作者内部职能细化与分流,优化了社区管理结构。

(三)整合功能

第一,整合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最优化。一方面,社区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以一种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家庭教育有理可循。社区家庭教育方案的推动包括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和科学文化教育,对为人父母者开展育儿知识和保教能力教育,对为人祖父母者提供祖孙相处之道的经验交流,等等。这些方案的实行既可以达到提高家庭教育的预期效果,又能够促进社区家庭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社区为依托发展家庭教育方式,又无形中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整合到一起,使教育成为有利于各方发展的大系统。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子女教育和成长问题占据着家庭教育重要地位。亲子沟通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亚于亲师沟通对于学校。但无论是亲子沟通还是亲师沟通,都离不开家长、学校和老师的积极沟通与配合。社区家庭教育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家庭教育的需要,补充了学校教育不足,促使公共教育资源为社区家庭所共享,创造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第二,整合社区资源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整合与优化社区资源是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以多元视角,充分发掘社区资源功能,既为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又服务了社会本身。首先,构建社区家庭教育相关法律体系,完善有关社区家庭教育的制度法规,既能让社区家庭教育有法可依,又能让社区生活有制度可言,促进社会治安。其次,在对社区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中,也能完善相关社区服务设施,提高社区硬件设施质量,从而创造美好社区家园,为社区居民服务。再次,塑造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障家长和子女学习的基本人权,既优化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社会水平,又体现了人文关怀,促进了社会公平,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社区家庭教育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参与者自身,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乃至整个社会都意义重大。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现代社会父爱的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亲的角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但是,由于父母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和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人类尽管出现了父亲的角色,但这个角色并不参与孩子的教养活动。如果失去父性教育孩子会成什么样,这种后果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往往是触目惊心的。现代父性教育成了人们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文就父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性教育

1.父性教育的概念

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通俗地说,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则“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但我认为,用“父性教育”应该更准确一些。父性,代表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与特性。实施父性教育的前提,是父亲们自己先教育自己。所以,更广义的父性教育,也包括对父亲们自己的教育。

2.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现状

2.1 母亲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部分。

由于中国的父母受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及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等方面的影响,男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应酬越来越多,教育子女的重担基本落在了女人肩上。据《人民日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一些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总是埋怨父亲从来没有或者很少在放学的时候接自己。

2.2 父性教育的缺失导致更多的儿童问题产生。

现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长期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度过其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儿童问题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夫妻离婚后85%的孩子是由女方抚养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谈到,在少年犯罪者中,认为父母关系不好的占34.89%,而对照组的普通孩子中只占9.9%。06年曾经震惊杭州的“萧山杀人分尸案”就是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主谋陈娟从小遭遇父母离异,后来基本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可是母亲也同样忙于工作。曾经开朗、活拨的女孩变成了杀人犯。可见父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的性情大变,最后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杀人,酿成大错,毁掉几个家庭的幸福。

没有父性教育,母性教育较难支撑,而且较容易变得偏激狭隘。单独的母性教育,就像跷跷板没有另一面的重量,难以达到平衡。可惜,我们现今的家庭教育,基本就是母亲一个人站在跷跷板上,唯有母亲这一侧在费心思、在用功,而跷跷板的另一侧则空空如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孩子不健全、家庭不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

3.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

3.1 父亲错误的教育观念。

在现今的中国,很多父亲认为教育子女是母亲的事,而父亲自己的责任不在此。有些父亲甚至认为花多些钱将子女送进名校,给孩子请名师辅导,进培训班等让孩子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其实这样看来,父亲是将自己的责任推卸掉了。

3.2 父亲不当的教育方式。

有些父亲,在家庭中过于严厉,过于严肃,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不仅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对其敬而远之。不敢接近,不敢沟通,这样就适得其反了。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使孩子与父亲之间产生更大的距离。一个13岁的孩子强强伙同他人将亲生父亲活活杀死,强强的父亲总是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使强强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长期的家庭暴力使强强变的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可见父亲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当然父亲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太过宽松,同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不管怎样,教育孩子要宽严适度,刚柔并济才会达到效果。

4.父性教育的重要性

4.1 父性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中之重。

首先,父亲会给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通常父亲都会是坚强的,父亲是山,他能支撑孩子的信念,使孩子变得刚强。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亲总会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它,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孩子们最佩服父亲的不低头、不服输、不流泪的精神。父亲乐观的生活态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其次,父亲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男性天生就喜欢探索,喜欢新奇的事物。在与孩子一起的时候,父亲总会带着孩子一起进行探索。他们会将玩具拆开,在组装,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这时母亲总觉得他们在捣乱,还会伴有训斥。父亲会带孩子弄一些“恶作剧”,而母亲则禁止孩子的这种行为,父亲有时会带孩子弄“大恶作剧”,这样孩子会更加喜欢探索,并且好奇心会增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是在他们父亲的启发下联想、思考所取得的成果。父亲会培养孩子大胆的思考,大胆的实现,充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再次,父亲会带动孩子身体及整体素质的发展。一般与父亲常接触的孩子更容易亲近大自然,父亲常会带孩子玩,如爬山,打球,玩沙子,和泥巴等。当孩子正处于成长时期,这样做会促进他们的骨骼发展,身体发展。而母亲则不会带孩子们做这些认为比较危险的活动。

4.2 父性教育是母性教育不能取代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是不同的。男性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暴躁,而女性则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从这里能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功能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现在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母亲抱孩子和父亲不同。当母亲抱孩子的时候,母亲抱孩子的动作和姿势,感觉是平稳的,几次下来孩子感觉到的是安全感。而父亲则就不同了,他们通常开始的时候动作规规矩矩,而后来就把孩子抛来抛去了。而母亲则很少这样,这时孩子在父亲这里感受到的是力量,和母亲的感觉是截然不同。

在教育孩子文化知识方面,父亲的知识面要比母亲的广。接触的人物、社会现实要比母亲多,父亲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多的信息,从历史人物到天文地理,以及各种奇闻轶事。当孩子问母亲问题时,母亲则会详详细细的把结果告诉孩子,而父亲则会不耐烦的草草几句了事,此时孩子便会自己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母亲的回答就让孩子没有动脑筋的机会了,而父亲在另外一方面推动孩子主动动脑筋。

>>>下页带来更多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范例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影响文献论文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

父母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孩子入园或入校之后,再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另外,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

2.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3岁到6岁之间是学龄前期,在这个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在此时期要做好家庭教育,从而实现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教育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3.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当父母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染到快乐的气氛;而当父母情绪低落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另外,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

4.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

孩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由家庭步入社会大环境,孩子会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进入孩子的视野中,这个时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5.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思发展的关键。自我意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的关键。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方面。如果儿童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同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勇敢面对,那么就可以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以后儿童入学甚至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自我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评价,正确、积极的看待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我国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如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对于孩子过分地保护,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宠爱,逐渐形成了一种家长包办的形式,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严重失衡,会出现暴躁、冷漠等问题;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对自身的注意,经常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只有在保证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引。

>>>下页带来更多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论文

摘要: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今很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快乐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建议“曾子杀猪取信”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良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遇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加以过滤就全部学习了。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父母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例如,有的父母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与孩子交流只顾自己玩微信和手机游戏等。孩子很没趣,坐在父母身边有样学样,当“忠实观众”。还有一些父母热衷于“传统娱乐项目”在家里或者棋牌室与人打麻将,忘记时间,忘记孩子。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打麻将忘记接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导致孩子出了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二)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隔代教养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2.物质满足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3.照顾分歧多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四)单亲家庭一般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儿童。家庭的破裂,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他们恐惧父母的不理和远离。很多单亲家庭儿童开始逃避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自我放弃;心理封闭、内心孤独、敏感且攻击性强;有敌对、嫉妒、多疑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憎恨心理逆反心理强,容易产生反向行为和其他过激行为。二、家庭环境教育实施建议(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儿童的幸福感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主要是儿童的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父母给儿童营造的家庭氛围。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创造环境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1..物质上张弛有度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他们好,我们要给他们最合适的。例如,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给予孩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遏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在自然中养成良好心性...《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大自然为孩子提供许多天然材料做玩具,如:小木棍、树叶等。幼儿还可以利用自然中的事物变废为宝,动手自制玩具。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起来,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心性。(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尊重幼儿健康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健康兴趣并给予适当机会进行培养。健康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益于幼儿良好心态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家长在幼儿兴趣培养中要做到不强迫、多鼓励、讲坚持。同时,家长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幼儿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幼儿全面发展增加自信心。3.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教育应注重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实施。幼儿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兴趣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更有益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在教育论丛,2010,(1).[3]群安,孟义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EB/OL].[4]金芳.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EB/OL].作者:潘海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家庭 教育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 对子 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美家庭教育的 文化 内涵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不同造成的,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这些差异对我国的教育改进有诸多启示,有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一些陈旧的观念误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代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一)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智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教育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尤其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分数来评判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忽视孩子在生活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但这使得中国孩子基础知识课程扎实牢固。

2.培养孩子“成才”

中国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这样的目的促使父母对子女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使孩子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父母还会把自己的理想加在子女身上,这样的目标往往较高且具功利性。

3.封闭式教育

中国的家长提倡封闭式教育。一是父母注重说教,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父母都包揽了,使得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因为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孩子缺乏 户外运动 ,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

4.父母“主宰”

中国的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父母往往以权威的姿态出现。父母的家庭地位要高于孩子,要求孩子顺从、听话,使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见解。部分父母还会干涉子女的隐私权,比如,翻看、检查孩子的书包, 日记 等等。

5.重视“集体”

中国父母在子女小的时候便会引导孩子遵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和要求。强调集体主义,追求奉献于集体的人生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父母怕孩子掉队,希望子女能够跟着大部队走;不爱冒险,不喜欢自由活动也是一点。

(二)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技能”

美国父母注重子女创造意识的训练,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不仅仅是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且鼓励孩子对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答案。

2.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人”

美国的家庭教育希望能够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处理各种事情,成为一个社会人。父母善于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但如果放手不当,也会造成一些不利,甚至沾染上一些恶习。

3.开放式教育

美国父母倡导开放式教育。第一,父母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只是说教;其次,父母尤其重视户外运动,鼓励子女参加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但也容易造成孩子基础知识相对零散不扎实,孩子学习水平不一致。

4.家长与子女“平等”

美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家长尊重子女的个性和权力,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子女拥有个人权利。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例如未经子女同意,父母甚至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

5.重视“个人”

美国人重视个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家长鼓励孩子有个性,有自我,追求个人自由发展与自我实现。而美国大片中塑造的一个又一个英雄个人主义,成为当代人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是典型的重视个人主义的体现。

二、中、美两国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质文化

1.仁爱原则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原则是整个思想的内在核心。要求“仁者爱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爱人”是仁最基本的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同情心。仁爱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2.礼仁一体

“礼仁一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构架,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按照一定的高低顺序、亲疏远近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便是儒家中集体的有等级的人伦关系。儒家思想的“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为了维持社会等级存在的。

3.内圣外王所谓

“内圣”是指主体内在修养仁的境界;“外王”指对外实行要求,以实行王道。孟子从性善出发,在内圣上强调“修身”、“立命”,涵养“浩然之气”;在外王上,倡导实行王道政治的理想。儒家强调“修身”的价值,不仅将本体道德的完善看成社会的根本,而且将个体修养和他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

4.致中和

中庸理论被孔子称为“至德”,它以中和观念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和”即是事物的和谐状态,是最理想状态。“和”最重要的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中”,指的是事物的“度”,不偏不倚,它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和”与“中”相互联系在一起,即中庸之道的核心观念。

(二)清教徒文化的基本特质

1.个人自由主义

美国的个人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创造 性、独立性,以及个人自由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精神。体现在:第一,个人权利。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任何人非法剥夺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第二,自立。在美国,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自由。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2.民主意识

美国人崇尚民主自由、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成为当今美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早期清教徒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继而在 社会实践 中也提倡民主与平等,反对特殊地位的不平等。

3.领导使命精神

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坚信自己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荒地,让他们建立一个乌托邦。这样的思想使人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后世榜样并领导民众获得成功。在民众身上的表现,更为普遍的可能是自信与竞争意识。

4.重视教育

清教徒要求每个人都能阅读《圣经》,这样才能与上帝直接地联系并理解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殖民地建立了一系列学院,例如,于1636年建立了哈佛学院。

5.开拓精神

清教徒们离开祖国来到北美的这片荒芜之地,他们勇于开拓荒地,征服自然,追求财富,养成了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美国人继承并发扬了先辈的那种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日常交往以及住所的流动性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文化内涵的比较

(一)中、美文化内涵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提倡人伦价值。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直系亲缘关系。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而孝的体现,便是敬养父母,即尊敬父母和赡养父母。因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子女一般会与父母同住,在成家后也会和父母一起或是住的很近,方便照顾父母。但由于 传统文化 中等级观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生活中父母常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强加给孩子一些东西,例如为子女挑选工作、对象等。(2)强调整体精神。中华民族强调整体精神的内化内涵源于儒家思想中的“和”思想,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加上与家庭和社会紧紧交织的人伦关系,便形成了一种强调整体的精神。这种集体观念也影响着人们的义利观,人们会从整体的利益出发,强调“先义后利”。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以家长为代表的家族利益便往往高于个人利益,有些父母甚至不允许子女有自己独立的意志、财产等。这也间接地抹杀了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尊重传统。儒家思想中以“中和”观念为核心的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了为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价值观念。家庭教育中也讲求为人做事恰如其分,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父母会直接制止子女的“过分”的行为,孩子的探索、冒险活动等都会被视为“胡闹”,甚至于“离经叛道”。

2.清教徒文化对当代美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注重个人权利。与中国强调整体精神不同,美国人对自己的权利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十分注重个人权利,如未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跨进别人的家门或房间;子女的信件不能随意拆阅。追求个人权利的同时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例如,个人选择、独立思考、自力更生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到家庭会议的投票,大到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等,都是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自由过度”也会带来了吸毒、暴力等。(2)追求民主。“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人一项重要价值观念,人们追求平等与民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民主平等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出生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其他人不能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生活中,父母尊重、不干涉孩子的隐私;孩子可以参与家庭决策计划等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3)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美国人崇尚竞争,是由于美国思想中领导使命感的影响。这些体现在家庭教育上便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家长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 足球 队等。给孩子灌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引导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所以,美国孩子一般都勇于自我表现,积极争取,把握机会。但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代,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剧增。(4)鼓励创新。在美国人勇于冒险、开拓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一种无畏的创新精神。家长鼓励孩子去创新,超越前人,为孩子制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支持、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受美国开拓精神的影响,人们的住所也常常是流动性的。一方面锻炼了孩子适应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也使得孩子流转于各种环境间,同学、朋友等没有稳定性。

四、启示

(一)严格要求,学会放手

中国现阶段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有求必应”,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一味迁就。知道哪些需要孩子自身去完成的,要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结合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优点,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发现个性,鼓励孩子创新,让每个孩子可以实现自我。

(三)注重德育,家庭熏陶

在当代注重“智育”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教育。家长要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四)树立榜样,正确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模仿正面积极的事物,以便从中受到教育。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因为父母的日常行为、为人处世等都会影响到孩子。

(五)实际锻炼,放眼未来

让孩子身体力行,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懂得勇于面对,坚持到底。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家长不能只看到眼前,还要为孩子的以后做好准备。

(六)正面鼓励,严慈相济

中国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感情的方式会比较含蓄,面对孩子的一些优点表扬起来也觉得像批评。要给予孩子表扬与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掌握正确的 方法 方式以及分寸。

五、结语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认识到我国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不足,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作者:李佳栩 单位:烟台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亮.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0(12).

[2]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玛丽安娜•卡尼•戴特斯曼,乔安•克兰德尔,爱德华•N•卡尼.美国文化背景(第三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6]钟明善,朱正威.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 乡村教师应注重上访家长教育方式论文 》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教师 家访

摘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现在,在交通方便的城区,家访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在部分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访却没有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的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后进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后进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家访的成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对优生、后进生、特困生的家长等不能按个人偏好来看待,应一视同仁,均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家访时,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盖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公务员之家

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泛真知灼见。对此,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向他们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高。对个别学生家庭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做法,如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等,班主任须以诚相待,希望他们能消除恶习,为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而言之,认真扎实地做好家访工作,是全面了解学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为了祖国的未来,班主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必须努力做好它。

有关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推荐:

1. 父母教育风格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2.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3. 一年级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5. 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6.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提及孩子成才问题,人们会立即想到学校的重大作用,孰不知在成才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 要】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性格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家长应该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孩子性格发展的方向。文章分析了家庭教育的现状,对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立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性格;影响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不同社会有不同性质的家庭教育。我国学者对家庭教育也有不同表述。邓佐君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介绍了郑起龙、赵忠心等家庭教育的观点,并指出:“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

上述对家庭教育概念的表述,抓住了家庭教育的主线,强调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子女的重要作用。但是反映出现代家庭教育的全部意义和实质,必须结合现时代的特点,从动态的角度来全面把握和认识家庭教育。因此,我们认为: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互动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期望过高

家长的价值观念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数十年来,家长们在反对封闭观念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们将期望的重心从原来较多地关心子女的行为规范转移到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智力发展上。甚至有些家庭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早的为孩子的将来设计出了各种美丽、壮观的蓝图。目前在社会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不惜一切地对幼儿进行各种投资,过早地将幼儿进行定向培养。从来不考虑幼儿本身的兴趣和爱好,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家长的期望太高了,所以家长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保护过多、包办过多、控制过多的局面,而忽视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最终会压制幼儿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隔代教育及父母教育在态度上存在着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双职工家庭在社会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在对孩子教育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让祖辈们便于照顾孩子通常是与老人住在一起,这种家庭中的三代同堂,是与我国实现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主干家庭人口多,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孩子在家庭中要和几代人打交道从而扮演多种角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使孩子的适应能力得到了培养。然而,几代人之间由于年龄差异、思想差异,使家庭中不同辈分的人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往往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年轻的父母在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开始注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希望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将来能在子女身上得到实现和补偿,往往对幼儿期望过高要求过高。而祖辈们往往受着旧的所谓“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家中的独苗苗关爱有加、百般溺爱。恐怕孩子受什么委屈,对孩子一味地迁就、事事包办。甚至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也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就形成了不同辈分之间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矛盾。

3.家长言行不一,致使幼儿模仿角色的混乱

幼儿对事物的是非、行为的善恶的评价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人物。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所谓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往往最开始模仿父母,以父母为榜样,把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内化成为自身的品质,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有些家长一方面教育幼儿要诚实、有礼貌、待人要诚实等,另一方面却又往往做出与此不相符合的行为,使得幼儿的模仿角色放生混乱,不利于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品质的形成,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幼儿做好榜样。

4.亲子游戏的空间和时间缺乏

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功能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同时,他是人的整个生活所特有的,是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中所特有的”。所以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和整个世界的安宁。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目前,虽然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中较多的采用游戏教学法,但在家庭教育中亲子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却相当缺乏。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这种交往质量的重要指标。另外,由于许多年轻父母上班忙于工作、经营,下班又要忙于家务,就很少陪幼儿游戏。还有些家长主观上不重视、不努力,也是亲子游戏缺乏的关键。幼儿游戏的空间和时间的缺乏,会影响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幼儿的语言和动作的发展水平。

二、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专制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一切听自己的并用权利强制孩子听自己的,孩子没有绝对的自由,父母已经为孩子铺垫好了以后的路,只要孩子照做就行了,父母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永远加以保护和监督。他们对孩子的理解和温暖少、强制作风比较多、批评多于表扬,从来不会真正考虑孩子的心情、想法,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两代人之间有一层隔。实际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也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所有做法。这种类型的父母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可是岂不知长期受父母的高压影响下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比较容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没有什么独立性和自主性,创造力也较差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主见、懦弱。有的则更加反抗、暴烈,有的不接受纪律和社会行为准则的约束。

(二)溺爱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溺爱型的家庭里,独生子女自然而然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这些父母对孩子事事依着,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常会无条件的满足,他们要吃什么父母就买什么,穿的要华贵、要名牌,用的要高档。要星星不会摘月亮,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更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利己的温床。在这种类型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至于从小不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情绪波动或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更不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而且还会使他们“在家如虎出门如鼠”养成名副其实的窝囊废性格,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依赖、神经质等心理特征。他们只懂得获得,不懂得付出,只有被爱、被关怀,不知道去爱父母和长辈,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他们对父母麻木不仁,认为这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的回报,不能明辨是非,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大小事都依赖别人,胆小怕事碰到任何问题解决能力很差。

(三)严厉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认为必须全力以赴地保证孩子完成学业才行。他们忽视了孩子独立性与自主性,而是用许多规矩来束缚孩子孩子过多和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正规的学业教育。通常这类父母把孩子当成他们实现梦想的工具。严厉型的父母太过严厉,要求过高,致使孩子非常努力也不能达到目标,不但如此,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如果父母再责备、训斥几句,孩子便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做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而且变得非常胆怯,甚至没有勇气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四)民主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父母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他们与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他们对孩子的某些不成熟的观点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与限制相结合,让孩子更好地锻炼自己,发展其所长。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民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和动手能力的养成。这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直爽、亲切知道关心他人,会和他人合作,喜欢交朋友、谦虚、礼貌、待人诚恳并且懂得互相尊重,具有探索意识。

三、建立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行教育

1.父母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教育人者先受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尽可能使自己成为有广博的知识才能的人。父母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不是说父母必须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而是指平时父母应该尽量多地了解和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常识,收集生活中良好的范例。这样不仅会丰富自身的生活,更能较好地应对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因此,实际生活中,父母不仅需要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尝试,更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改进。

2.多用正面的榜样进行教育

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孩子从小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影响的时间最长也是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会成为子女仿效的榜样。广义上讲,父母对孩子的榜样教育并不只是体现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上,实际上家长平时如何对待工作、安排娱乐,如何对待他人,甚至如何穿、说、走、发脾气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何等重要,家长若想使孩子具有某种好的习惯和特点,他自己首先要具备这种习惯和特点。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促进幼儿乐观与自信

家庭气氛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轻松、愉快、幽默的家庭气氛中,幼儿会保持愉快的情绪,表现出富有朝气,乐观和自信的性格特点,而在少言寡语、单调、郁闷的家庭气氛中,幼儿情绪紧张、烦躁,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关心。家长要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在幼儿面前争吵或少言寡语闷闷不乐。要尽量创造一种轻松的活泼和谐,充满欢笑声的家庭气氛,才能使幼儿的个性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奖励与惩罚要运用得当

奖励通常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两种形式。父母适时合理的精神奖励以及对良好行为的明确要求,促进儿童社会责任感发展。但是有些家长会用物质奖励幼儿也取得同样的效果。但是过多的物质奖励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尤其是滥用物质奖励。我国教育家陈佑兰先生说过,“物质奖励会降低儿童对行为标准的内化,阻碍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发展”。惩罚也是家庭教养中常用的方法。惩罚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强制和爱的收回,强制会阻碍儿童道德内化、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它不良行为。爱的收回也是一种心理惩罚。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称之为爱的收回。爱的收回,在使用时必须是适度的,过多地无区别地使用爱的收回易使儿童内疚感过重,对社会行为规则只是刻板而不是灵活地变通遵守,并且只能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在权威型家庭中,爱的收回会对儿童社会化起积极作用相反,在专制型家庭中使用则会起消极作用。只有将奖励和惩罚运用得当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性格的发展。奖励惩罚不要过度,适当的给孩子合理的奖励及惩罚。

(四)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共育

家长在做好家庭方面的同时也要顾及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孩子除了接触父母外还会跟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玩耍,性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幼儿大多时间是跟家长在一起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可是我们不排除他在外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对其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家园合作为幼儿性格的形成一起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性格直接会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形成的性格雏形,如果今后的日子没有发生很大变故的话,他们成年后的性格特征不会与幼年有很大差异。所以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人即使到了80岁,也能看到他5岁时的影子。”因此,良好性格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家长应该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孩子性格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善堂.两代人家庭与三代人家庭独生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3).

[2]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

[3]汪冬梅.论当代幼儿家庭教育问题[J].知识经济,2011(13).

[4]席广辉.家庭教育是丰富多彩的[J].家庭与家教,2002(7).

[5]付崇苗.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2).

[6]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

[7]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

[8]陈兰萍.性格塑造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文献

提及孩子成才问题,人们会立即想到学校的重大作用,孰不知在成才过程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 要】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性格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家长应该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孩子性格发展的方向。文章分析了家庭教育的现状,对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立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性格;影响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不同社会有不同性质的家庭教育。我国学者对家庭教育也有不同表述。邓佐君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介绍了郑起龙、赵忠心等家庭教育的观点,并指出:“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

上述对家庭教育概念的表述,抓住了家庭教育的主线,强调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子女的重要作用。但是反映出现代家庭教育的全部意义和实质,必须结合现时代的特点,从动态的角度来全面把握和认识家庭教育。因此,我们认为: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互动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期望过高

家长的价值观念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数十年来,家长们在反对封闭观念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们将期望的重心从原来较多地关心子女的行为规范转移到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智力发展上。甚至有些家庭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早的为孩子的将来设计出了各种美丽、壮观的蓝图。目前在社会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不惜一切地对幼儿进行各种投资,过早地将幼儿进行定向培养。从来不考虑幼儿本身的兴趣和爱好,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家长的期望太高了,所以家长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保护过多、包办过多、控制过多的局面,而忽视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最终会压制幼儿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隔代教育及父母教育在态度上存在着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双职工家庭在社会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在对孩子教育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让祖辈们便于照顾孩子通常是与老人住在一起,这种家庭中的三代同堂,是与我国实现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主干家庭人口多,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孩子在家庭中要和几代人打交道从而扮演多种角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使孩子的适应能力得到了培养。然而,几代人之间由于年龄差异、思想差异,使家庭中不同辈分的人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往往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年轻的父母在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开始注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希望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将来能在子女身上得到实现和补偿,往往对幼儿期望过高要求过高。而祖辈们往往受着旧的所谓“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家中的独苗苗关爱有加、百般溺爱。恐怕孩子受什么委屈,对孩子一味地迁就、事事包办。甚至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也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就形成了不同辈分之间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矛盾。

3.家长言行不一,致使幼儿模仿角色的混乱

幼儿对事物的是非、行为的善恶的评价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人物。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所谓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往往最开始模仿父母,以父母为榜样,把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内化成为自身的品质,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有些家长一方面教育幼儿要诚实、有礼貌、待人要诚实等,另一方面却又往往做出与此不相符合的行为,使得幼儿的模仿角色放生混乱,不利于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品质的形成,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幼儿做好榜样。

4.亲子游戏的空间和时间缺乏

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功能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同时,他是人的整个生活所特有的,是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中所特有的”。所以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和整个世界的安宁。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目前,虽然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中较多的采用游戏教学法,但在家庭教育中亲子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却相当缺乏。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这种交往质量的重要指标。另外,由于许多年轻父母上班忙于工作、经营,下班又要忙于家务,就很少陪幼儿游戏。还有些家长主观上不重视、不努力,也是亲子游戏缺乏的关键。幼儿游戏的空间和时间的缺乏,会影响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幼儿的语言和动作的发展水平。

二、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专制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一切听自己的并用权利强制孩子听自己的,孩子没有绝对的自由,父母已经为孩子铺垫好了以后的路,只要孩子照做就行了,父母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永远加以保护和监督。他们对孩子的理解和温暖少、强制作风比较多、批评多于表扬,从来不会真正考虑孩子的心情、想法,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两代人之间有一层隔。实际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也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所有做法。这种类型的父母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可是岂不知长期受父母的高压影响下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比较容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没有什么独立性和自主性,创造力也较差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主见、懦弱。有的则更加反抗、暴烈,有的不接受纪律和社会行为准则的约束。

(二)溺爱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溺爱型的家庭里,独生子女自然而然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这些父母对孩子事事依着,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常会无条件的满足,他们要吃什么父母就买什么,穿的要华贵、要名牌,用的要高档。要星星不会摘月亮,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更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利己的温床。在这种类型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至于从小不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情绪波动或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更不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而且还会使他们“在家如虎出门如鼠”养成名副其实的窝囊废性格,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依赖、神经质等心理特征。他们只懂得获得,不懂得付出,只有被爱、被关怀,不知道去爱父母和长辈,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他们对父母麻木不仁,认为这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的回报,不能明辨是非,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大小事都依赖别人,胆小怕事碰到任何问题解决能力很差。

(三)严厉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认为必须全力以赴地保证孩子完成学业才行。他们忽视了孩子独立性与自主性,而是用许多规矩来束缚孩子孩子过多和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正规的学业教育。通常这类父母把孩子当成他们实现梦想的工具。严厉型的父母太过严厉,要求过高,致使孩子非常努力也不能达到目标,不但如此,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如果父母再责备、训斥几句,孩子便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做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而且变得非常胆怯,甚至没有勇气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四)民主型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父母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他们与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他们对孩子的某些不成熟的观点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与限制相结合,让孩子更好地锻炼自己,发展其所长。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民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和动手能力的养成。这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直爽、亲切知道关心他人,会和他人合作,喜欢交朋友、谦虚、礼貌、待人诚恳并且懂得互相尊重,具有探索意识。

三、建立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行教育

1.父母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教育人者先受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尽可能使自己成为有广博的知识才能的人。父母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不是说父母必须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而是指平时父母应该尽量多地了解和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常识,收集生活中良好的范例。这样不仅会丰富自身的生活,更能较好地应对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因此,实际生活中,父母不仅需要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尝试,更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改进。

2.多用正面的榜样进行教育

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孩子从小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影响的时间最长也是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会成为子女仿效的榜样。广义上讲,父母对孩子的榜样教育并不只是体现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上,实际上家长平时如何对待工作、安排娱乐,如何对待他人,甚至如何穿、说、走、发脾气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何等重要,家长若想使孩子具有某种好的习惯和特点,他自己首先要具备这种习惯和特点。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促进幼儿乐观与自信

家庭气氛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轻松、愉快、幽默的家庭气氛中,幼儿会保持愉快的情绪,表现出富有朝气,乐观和自信的性格特点,而在少言寡语、单调、郁闷的家庭气氛中,幼儿情绪紧张、烦躁,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关心。家长要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在幼儿面前争吵或少言寡语闷闷不乐。要尽量创造一种轻松的活泼和谐,充满欢笑声的家庭气氛,才能使幼儿的个性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奖励与惩罚要运用得当

奖励通常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两种形式。父母适时合理的精神奖励以及对良好行为的明确要求,促进儿童社会责任感发展。但是有些家长会用物质奖励幼儿也取得同样的效果。但是过多的物质奖励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尤其是滥用物质奖励。我国教育家陈佑兰先生说过,“物质奖励会降低儿童对行为标准的内化,阻碍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发展”。惩罚也是家庭教养中常用的方法。惩罚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强制和爱的收回,强制会阻碍儿童道德内化、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它不良行为。爱的收回也是一种心理惩罚。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称之为爱的收回。爱的收回,在使用时必须是适度的,过多地无区别地使用爱的收回易使儿童内疚感过重,对社会行为规则只是刻板而不是灵活地变通遵守,并且只能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在权威型家庭中,爱的收回会对儿童社会化起积极作用相反,在专制型家庭中使用则会起消极作用。只有将奖励和惩罚运用得当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性格的发展。奖励惩罚不要过度,适当的给孩子合理的奖励及惩罚。

(四)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共育

家长在做好家庭方面的同时也要顾及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孩子除了接触父母外还会跟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玩耍,性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幼儿大多时间是跟家长在一起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可是我们不排除他在外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对其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家园合作为幼儿性格的形成一起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性格直接会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形成的性格雏形,如果今后的日子没有发生很大变故的话,他们成年后的性格特征不会与幼年有很大差异。所以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人即使到了80岁,也能看到他5岁时的影子。”因此,良好性格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家长应该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孩子性格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善堂.两代人家庭与三代人家庭独生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3).

[2]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

[3]汪冬梅.论当代幼儿家庭教育问题[J].知识经济,2011(13).

[4]席广辉.家庭教育是丰富多彩的[J].家庭与家教,2002(7).

[5]付崇苗.浅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2).

[6]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

[7]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

[8]陈兰萍.性格塑造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摘要: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今很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快乐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建议“曾子杀猪取信”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良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遇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加以过滤就全部学习了。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父母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例如,有的父母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与孩子交流只顾自己玩微信和手机游戏等。孩子很没趣,坐在父母身边有样学样,当“忠实观众”。还有一些父母热衷于“传统娱乐项目”在家里或者棋牌室与人打麻将,忘记时间,忘记孩子。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打麻将忘记接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导致孩子出了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二)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隔代教养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2.物质满足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3.照顾分歧多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四)单亲家庭一般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儿童。家庭的破裂,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他们恐惧父母的不理和远离。很多单亲家庭儿童开始逃避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自我放弃;心理封闭、内心孤独、敏感且攻击性强;有敌对、嫉妒、多疑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憎恨心理逆反心理强,容易产生反向行为和其他过激行为。二、家庭环境教育实施建议(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儿童的幸福感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主要是儿童的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父母给儿童营造的家庭氛围。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创造环境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1..物质上张弛有度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他们好,我们要给他们最合适的。例如,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给予孩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遏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在自然中养成良好心性...《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大自然为孩子提供许多天然材料做玩具,如:小木棍、树叶等。幼儿还可以利用自然中的事物变废为宝,动手自制玩具。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起来,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心性。(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尊重幼儿健康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健康兴趣并给予适当机会进行培养。健康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益于幼儿良好心态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家长在幼儿兴趣培养中要做到不强迫、多鼓励、讲坚持。同时,家长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幼儿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幼儿全面发展增加自信心。3.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教育应注重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实施。幼儿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兴趣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更有益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在教育论丛,2010,(1).[3]群安,孟义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EB/OL].[4]金芳.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EB/OL].作者:潘海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索引序列
  •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影响研究论文
  • 家庭对教育的影响论文素材
  •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影响文献论文
  • 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