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研究无障碍环境建设论文

研究无障碍环境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无障碍环境建设论文

无障碍设计是联合国 1974 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强调在现代社会 ,一切有关人类社会住所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 ,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配备能够满足这些服务功能与装置 ,营造一个充满关怀 ,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我国无障碍设计现行情况无障碍设计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中有所体现。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 ,这是普遍现象 ,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提供了方便残疾人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 ,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但从整体看 ,我国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要求 ,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 ,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 ,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建设方案。而且在中小城市、居住区、住宅无障碍设计理念比较弱 ,重视程度不够 ,无障碍住宅建筑还没有按比例列入计划项目进行兴建 ,不能满足残疾人、老人的需要。

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与建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和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本文中就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与建议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及步骤

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慨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巾提出的。

代写毕业论文是代表一定地域空问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服的城市类型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

具体的说,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巾,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问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一个城市不管多么贫穷或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资源,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城市拥有充沛的活力,这个城市就处予健康状态,即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因此,根据现代化进程生态城市可以被分为工业型生态城市、人文型生态城市。

2、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

国内外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一自然一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而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大原则,其实也就是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五大条件:(1)生态保护战略。

就是把整个生态城市建立成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绿色城市和风景城市的综合体。

(2)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污染净化处理设备、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服务体系、社会基础设施等。

(3)居民的生活标准。

作为生态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完善的资源利用体系、舒适清洁的环境、齐全的区域生态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态基础、可恢复的生态系统。

(4)文化历史的保护。

就是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文生态文明体系,把古老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

(5)将自然融入城市在发展高效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巾,优化投入产出的生产系统,布置合理的经济产业格局,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不会因为城市发展而破坏环境。

3、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步骤

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虽然人们都认为生态城市不同于以往“绿色城市”、“健康城市”,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和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没有以循环经济模式来估量生态城市的系统,即包含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人文、肖费等各方面的设置。

要建立好一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其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是,首先减少进入生产和肖费体系的物质消耗量}其次,通过精良的售后服务等手段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服务时间;最后,通过工业净化等人为或自然净化的手段来将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

经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就可以将工业废料或半成品用于农业,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把种养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从而将工业、农业、消费连接成为大的循环圈。

二、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

(1)发展生态农业

耍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业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还原土地原始状态,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

(2)发展生态工业

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

代写硕士论文在产业方向上,关、停、并、转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对新上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或将其放在非城区的下风方向,避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排放,保持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恒久保持清洁生产,以符合国家的需求。

转载自:://lydxw/dxgllw/455.

无障碍设计的思考参考资料:目前我国的无障碍设计和实施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天桥的无障碍设计,忽略了肢体残疾,知觉残疾,老年人,幼儿等这一类弱势群体.这为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和幼儿在公共空间的行动带来了不便甚至困难。

+200分,我把论文发给你,相信你勤快回答问题,时间还是来得及的,否则免谈

无障碍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土木工程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1]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国家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9J01-09).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10.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3]国家行业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51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5]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 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17]龚思礼主编.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梁兴文、王社良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9]梁兴文、史庆轩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0]丰定国、王社良主编.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1]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4]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地基及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王恩斌.论山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87-89

[2]韩娜,王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246-246.

[3]冉启福.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其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03-104.

[4]徐伟,陈东杰,模板与脚手架工程详细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1]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1版.,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青岛市建委,青岛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15]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16]严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9]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2]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3]邢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4]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5]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LD/T 73.1-4-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 苏文菊.浅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19(4) : 36-37

[2] 马瀛洲.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J].现代商业,2008, (26) :66-67

[3] 周榕冰,范建双.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精益成本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 23(2) : 164-167

[4] 于文凯,刘伟.对建筑成本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 2001,17(6) :27-28

[5] 赵勇,吕敏娟,张永学.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J].建筑与预算,2009, 25(3) : 15-15

[6] 贾志远.浅析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J].现代企业文化,2009, (27) : 92-93

[7] 于江泳,陈继伟.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7) :249-249

[8] 吴学军,胡韫频,郭树元.关于大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控制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27(6) : 133-136

[9] 黄屹岳.浅谈招标投标中工程造价的管理[J].管理观察,2009, (26) :16-17.

[10] 任民主.目前我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在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25) :262-263

[11] Sieglinde K. Fuller, Amy S. Boyles. Life-Cytec Costing Workshop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Buildings[J]. Student Manual, 2010,V12(4):125-129

[1] 常永红.工程造价在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控制与管理.陕西建筑[J],2007,(10):44-45.

[2] 全兆松.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体系研究.科技创业月刊[J],2010,02:59-61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滕素珍,冯敬海.数理统计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孙晓斌.试论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及其应用.胜利油田党校学报[J],2009,02:51-53

[6] 王鹏.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分析及其控制.现代商业[J],2012,07:95

[7] 祝春梅.信息技术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上的应用.企业导报[J],2010,11:190-191

[8] 叶峰.浅析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山西建筑[J],2007,(32):25-26.

[9] 汤桥.别墅建筑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0] 匡雯琦.别墅安装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1] 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 3 版)(PMBOK 指南)[M].北京:电了工业出版社,2005.

[13] 王星.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内江科技[J],2008,07:30-41

[14] 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5] Zhenhua Rui et al. Historical pipeline construction cost 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J], 2011,V4(3): 244-263

[16] Prof Russell Kenleya.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CaseStudie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J],2010 V28:545-546

[1]付哲.浅析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08Z): 247-247

[2]郭建华,黄卫.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刃.公路交通科技,2001,18(4):35-39

[3]赵昕慰,张保民,杨瑞生.国际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管理系统[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 23(4): 47-49.

[4]王静,翟全礼,仲景冰.地铁建设材料管理信息化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 2: 019

[5]陈豫龙,何旭洪.Delphi6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马智亮,莫方彬.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2): 105-110

[7]张志杰.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0):146-149

[8]廖志英,董安邦.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38(2): 184-185

[9]余国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4,18(6): 27-29.

[10]刘芳.浅谈施工企业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的途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024

[1] 齐骥, 徐波. 建筑工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

[3] 刘志远, 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论文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

[8] 张婷. 中西方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山东大学 2009 年硕士论文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年 3 月.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 徐波. 香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 高振东. 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目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心, 李清立.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1997.10:102-105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 王玉杰.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56-58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朱晨海.战略性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从人力资源计分卡到胜任力模型[D].上海:同济大学,2005

[4] 李溪.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6]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7] 魏群.供电企业 KPI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8] 战冰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绩效测评体系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10]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11] 刘芳.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评价解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12] 宫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问题研究[J].华章,2012(36):1

[13] 崔爱珍.腾飞的中建八局天津公司[J].天津建设科技,2010(2):23-24

[14]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15] 李晶晶,张玉清.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J].企业导报,2009(11):82-83

[16] 李作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 2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9-97

[17] 吴晓琴.基于执行力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及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拓勇飞,孔令伟.湛江地区结构性软土的赋存规律及其工程特性[J].岩土力学,2004,25(12):1879-1884.

[2]张先伟,孔令伟.湛江强结构性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相关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7,19(4):447-454.

[3]孔令伟,吕海波,汪稔等.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水利学报,2002,33(9):82-88

[4]孔令伟,吕海波.某防波堤下卧层软土的工程特性状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4):454-458.

[5]孙吉主,王勇.湛江海域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99-103.

[6]姚珩珩,夏远野,刘胜娥.海口地区第四系湛江组灰色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J].港工技术,2001,(6):54-55.

[7]张丽.浅谈第四系湛江组粘土层工程特点[J].采矿技术,2017,10(1):24-25.

[8]陈书荣.湛江灰色粘土的工程特性[J].西部探矿工程,2006,(6):30-31.

[9]雷严问.浅谈湛江市老粘性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环境地质因素的关系[J].广东水利水电,2007,4:03-04.

[10]胥稳,侯玉宾,朱瑞田.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10:104-106.

[11]魏静,王建华,李永林.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03,25(3):63-66.

[12]徐燕,佴磊.单桩不同加载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及侧摩阻力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3):55-58.

[13]蔡志.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8:147-149.

[14]赵健利,冯旭.基于薄层单元法的单桩挤土效应数值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2017,19(2):208-213.

[15]吕全乐,鹿群,郭少龙.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7,38(1):182-187.

[16]张瑞坤,石名磊,倪富健,王晋.黏性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单桩沉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2:4190-4198.

[17]周健,郭建军,张昭,贾敏才.砂土中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7,31(6):1763-1768.

[18]王幼青,张克绪.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工作性能模拟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34(5):667-670.

[19]吴增伟.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三维模型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0(2):351-355.

[20]邢克勇,江松,姚升康,赵春晓,张华文.PHC管桩单桩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7,32(1):33-37.

+200分,我把论文发给你,相信你勤快回答问题,时间还是来得及的,否则免谈

【内容摘要】 无障碍景观环境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措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无障碍空间的设计原则以及细部构造和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无障碍/景观设计 1→无障碍坡道设计 2→无障碍台阶设计 3→无障碍绿化设计 一、我国无障碍景观设计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乘轮椅的人修建了缘石坡道。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坡道。但总的来看,设计规范没有得到较好执行,很多设施流于形式,得不到认真的落实和管理,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还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在中小城市中,绝大部分天桥、地下通道、公共厕所等地方都没有无障碍设施。而一些公共场所的盲道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被占被堵以及遭破坏等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地方的盲道不仅不能起到向导作用,甚至会将盲人引向“歧途”。另外,公共设施、建筑以及盲道本身的设计不合理,也增添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无障碍设施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出现的尴尬局面,说明我们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不够扎实,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的集体缺失。要在这方面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仅仅是硬件方面的差距,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的助残意识和公共道德水平。这需要政府、媒体和教育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更有赖于国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这表明老龄化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在景观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爱,尽可能满足他们生活的基本要求,创建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景观环境,是景观设计工作者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2.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对景观环境有特殊的要求。首先,他们在生理上有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等现象;其次,他们心理上有重人情、重乡情的要求;同时他们还需要别人尊重,要求独立自主。这些决定了他们对景观环境有许多不同于健康人的要求。 3.无障碍景观设计的标准来自老年人、残疾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应该视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对象给予合理的照顾。关键的问题是规划设计人员的无障碍意识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细部构造处理。 三、无障碍景观设计 1. 无障碍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 无障碍性指景观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危险物。老年人、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原因,健康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却成为障碍。因此,景观设计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积极创造增进性景观空间,以提高他们在景观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易识别性指景观环境的标志和提示设置。老年人、残疾人易遭危险是因为他们身心机能不健全或易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衰竭,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地避开。因此,空间标志的缺乏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为此设计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对方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的创造,合理安排空间序列、形象的塑造特征、鲜明的标志示意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来提高景观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易达性指景观游赏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希望重返社会和渴望享受绿色景观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景观场所及其设施应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设计者要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 可交往性指景观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残疾人愿意接近自然环境,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以方便老年人及残疾人的聚会、聊天、娱乐、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 2. 无障碍景观的细部构造设计 无障碍景观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如出入口、园路、坡道、台阶、小品等细部构造作细致入微的考虑。 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厘米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1/10以下,坡道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围要有150 厘米X150厘米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另外,入口如有牌匾,其字迹要使弱视者可以看清,文字与底色对比要强烈,最好能设置盲文。 园路:路面要防滑,并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厘米以下。路宽应在135厘米以上,以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纵向坡度宜在1/25以下。另外,要十分重视盲文地砖的运用和引导标志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身体残疾者不能通过的路,一定要有预先告知标志,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栏,护栏扶手上最好注有盲文点字说明。 坡道和台阶:坡道是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手段,对于轮椅要防滑,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条件所限时,也不宜高于1/12。坡长超过10米时,应每隔10米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应在30厘米-35厘米,级高应在10厘米-16厘米,幅宽至少在90厘米以上,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夜间照明。 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便于使用,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3. 无障碍景观的绿化设计 老年人、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因素决定了他们对绿地、庭园的需求比年轻人和健全人强烈得多。无障碍景观的绿化设计首先要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原则,即除了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绿化覆盖。要充分利用垂直绿化,通过形成“生态墙”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其次,在地形的处理上,要尽可能平坦或缓起缓伏。在植物选择上,要适地适树,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要选用一些易管、易长、少虫害、无花絮、无毒、无刺激性的优良品种作为骨干树种。再次,在植物的配置上,要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孤植、对植、群植和坛植等手法,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景观建筑小品之间相互映衬的关系。要讲究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变化,让老年人、残疾人在视觉、嗅觉、触觉和心理上都充分感受到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和丰富的生态景象及季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和残疾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社会的重视。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考虑这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最大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刘连新、蒋宁山主编:《无障碍设计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2]江海涛主编:《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图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3]凤元利:“论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6.3。|[4]周文麟主编:《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科技出版社,北京,2001。|[5]丁成章:《无障碍住区与住所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6]陈挺:“园林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中国园林》,2003.3。

生活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 无障碍景观环境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措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无障碍空间的设计原则以及细部构造和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无障碍/景观设计 1→无障碍坡道设计 2→无障碍台阶设计 3→无障碍绿化设计 一、我国无障碍景观设计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乘轮椅的人修建了缘石坡道。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坡道。但总的来看,设计规范没有得到较好执行,很多设施流于形式,得不到认真的落实和管理,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还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在中小城市中,绝大部分天桥、地下通道、公共厕所等地方都没有无障碍设施。而一些公共场所的盲道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被占被堵以及遭破坏等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地方的盲道不仅不能起到向导作用,甚至会将盲人引向“歧途”。另外,公共设施、建筑以及盲道本身的设计不合理,也增添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无障碍设施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出现的尴尬局面,说明我们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不够扎实,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的集体缺失。要在这方面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仅仅是硬件方面的差距,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的助残意识和公共道德水平。这需要政府、媒体和教育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更有赖于国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这表明老龄化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在景观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爱,尽可能满足他们生活的基本要求,创建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景观环境,是景观设计工作者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2.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对景观环境有特殊的要求。首先,他们在生理上有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等现象;其次,他们心理上有重人情、重乡情的要求;同时他们还需要别人尊重,要求独立自主。这些决定了他们对景观环境有许多不同于健康人的要求。 3.无障碍景观设计的标准来自老年人、残疾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应该视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对象给予合理的照顾。关键的问题是规划设计人员的无障碍意识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细部构造处理。 三、无障碍景观设计 1. 无障碍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 无障碍性指景观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危险物。老年人、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原因,健康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却成为障碍。因此,景观设计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积极创造增进性景观空间,以提高他们在景观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易识别性指景观环境的标志和提示设置。老年人、残疾人易遭危险是因为他们身心机能不健全或易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衰竭,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地避开。因此,空间标志的缺乏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为此设计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对方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的创造,合理安排空间序列、形象的塑造特征、鲜明的标志示意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来提高景观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易达性指景观游赏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希望重返社会和渴望享受绿色景观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景观场所及其设施应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设计者要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 可交往性指景观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残疾人愿意接近自然环境,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以方便老年人及残疾人的聚会、聊天、娱乐、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 2. 无障碍景观的细部构造设计 无障碍景观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如出入口、园路、坡道、台阶、小品等细部构造作细致入微的考虑。 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厘米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1/10以下,坡道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围要有150 厘米X150厘米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另外,入口如有牌匾,其字迹要使弱视者可以看清,文字与底色对比要强烈,最好能设置盲文。 园路:路面要防滑,并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厘米以下。路宽应在135厘米以上,以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纵向坡度宜在1/25以下。另外,要十分重视盲文地砖的运用和引导标志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身体残疾者不能通过的路,一定要有预先告知标志,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栏,护栏扶手上最好注有盲文点字说明。 坡道和台阶:坡道是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手段,对于轮椅要防滑,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条件所限时,也不宜高于1/12。坡长超过10米时,应每隔10米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应在30厘米-35厘米,级高应在10厘米-16厘米,幅宽至少在90厘米以上,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夜间照明。 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便于使用,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3. 无障碍景观的绿化设计 老年人、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因素决定了他们对绿地、庭园的需求比年轻人和健全人强烈得多。无障碍景观的绿化设计首先要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原则,即除了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绿化覆盖。要充分利用垂直绿化,通过形成“生态墙”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其次,在地形的处理上,要尽可能平坦或缓起缓伏。在植物选择上,要适地适树,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要选用一些易管、易长、少虫害、无花絮、无毒、无刺激性的优良品种作为骨干树种。再次,在植物的配置上,要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孤植、对植、群植和坛植等手法,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景观建筑小品之间相互映衬的关系。要讲究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变化,让老年人、残疾人在视觉、嗅觉、触觉和心理上都充分感受到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和丰富的生态景象及季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和残疾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社会的重视。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考虑这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最大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刘连新、蒋宁山主编:《无障碍设计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2]江海涛主编:《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图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3]凤元利:“论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6.3。|[4]周文麟主编:《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科技出版社,北京,2001。|[5]丁成章:《无障碍住区与住所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6]陈挺:“园林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中国园林》,2003.3。

无障碍设计的思考参考资料:目前我国的无障碍设计和实施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天桥的无障碍设计,忽略了肢体残疾,知觉残疾,老年人,幼儿等这一类弱势群体.这为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和幼儿在公共空间的行动带来了不便甚至困难。

Universal Design译成「全方位设计」。「无障碍设计」、「福祉设计」、「全人关怀」等影响乃是Universal Design思潮兴起的背景因素。生活环境中有著各式各样关系的存在,可汇整成「人」-「产品」-「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这些种种「关系」的探讨,可说是「关系」的设计,而「关系」的思考方式,同时也是Universal Design「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之设计」的原点。1. Universal Design的定义与译名「Universal Design」一词最早由美国教授Ron Mace于1974年国际残障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中所提出。Ron Mace除了是建筑师兼工业设计师外,他本身也是小儿麻痹症的患者。「Universal Design」原始的定义为「与性别、年龄、能力等差异无关,适合所有生活者的设计」(注1)。1998年The 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注2)再修正为「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之设计」。 研究推广并落实Universal Design,其中文译名是必要的。若照字面翻译成「宇宙设计」则令人不知所云。现在国内有关Universal Design的翻译常见的有「通用设计」、「共通设计」、「全方位设计」、「人本设计」…。依照教育部国语编辑委员会所编之国语辞典解释可知「通用」之意为没有时、地、人的限制,可以共同使用;「共通」为可以互为流通使用;「人本」则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全方位」为不拘泥于一处,考虑及包容每个层面。所以「以人本精神为基础的全方位设计」比较接近其意涵内容;其实设计的原点,本来就是以「人」为基点的考量来进行设计活动,所以「全方位设计」一词较能充分表达「Universal Design」的精神及意义。2. Universal Design兴起的背景 与Universal Design一词接近的是Barrier Free Design。美国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于1940年代后半小儿麻痹症大流行,促使社会正视退役军人及残障者回归社会工作时所面临的种种障碍,于是无障碍设计逐渐受到重视;亦于1990年颁布ADA(America with Disability Act)法案,更落实了人道主义的「全人关怀」;加上近来因医疗技术与设备的进步,提高平均寿命的结果,使得高龄化社会的来临,而逐渐重视的「福祉设计」等背景因素之影响,至今「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的观念已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但由设计行为或思考的视点而言,无障碍设计面临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在探讨无障碍设计时,不单是生理层面的无障碍,应包含心理层面无障碍的全人关怀设计。在此思潮下提出Universal Design,乃潮流所趋的必然结果。3.生活环境与「关系」的设计 设计并非表现个人内在的纯艺术,也不光以技术为导向,追求机能性为目的。设计行为除了以艺术的感性、表现力与科学的理性、技术力为基础,考虑人的生理与心理、社会及文化、经济等层面之关联性外,同时也是对应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具体表现。「设计」具有综合的性格,支援设计行为进行的设计科学,虽划分各式各样的专业领域,其实也具有跨领域的特性。而各设计领域则是透过资讯情报、产品、空间等具体表现来支援人们的日常生活;其结果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了所谓的 「人工环境」(Human-made Environment)。例如∶资讯情报经由多样化的媒体来传达、表现,人们不仅生活在人工物所建构的环境中,也生活在媒体所形成的环境(资讯情报环境)中;人无法离群索居,所以「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建构,即社会环境;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风土民情、习惯、流行、传统等文化环境影响;以上可统称为生活环境,而自然环境则在外围支撑著生活环境。 各设计专业领域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一致而有共通的基盘,即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及提高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首先必须要重视使用者(User)的使用意识与使用目的。使用者因有性别、年龄、能力、身体特色等差异性,形成不同而多样的需求。所以探讨使用者与使用者的关系、使用者与产品的关系、使用者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即「人」-「产品」-「环境」三者间所产生的关系探讨有其意义性;这些种种「关系」的探讨,可说是「关系」的设计。这也是Universal Design「在最大限度可能的范围内,不分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的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的设计」的原点。

景区无障碍设施使用需求研究论文

论文应以我国旅游景区的事件营销为例,分析了我国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的分类,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阐明了事件营销给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带来的显著效应。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策略。一定要有实例子,要丰富,这样,几万字没问题,具体例子在网上查找就行了。相关文章,好好充实一下就行,按照论文的套路整。第一篇:中国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和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短有关系,和我国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系,和景区开发资金短缺有关系,下面我们就细细分析。(一) 景区开发体制是症结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在风景名胜区设立人民政府及设立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在全国风景名胜区,尤其是著名风景名胜区实行了10多年。在10多年间,各地风景名胜区根据自已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由于最近10多年我国正好处于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现实情况与当年制定国家和地方法规的经济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导致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完全改变,再加上当初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法规的不完备、不配套,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各地景区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体制不顺、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给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带来了困难,并使新景区的开发建设难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运作。目前,实行的人民政府和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设立县级人民政府的风景名胜区,以政府行政权力管理景区,有立法权和执法权。因此,凡是人民政府所设立的机构它都必须对应设立,导致了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作为一级人民政府,必须管理景区内的国计民生等经济、社会问题,如学校、医院、城市人口就业、计划生育以及工农业的发展等等,这样就大大分散了景区领导的精力,使其不能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抓景区建设和保护。以管委会模式管理的景区,由于不能依法享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力,因此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没有独立的公安、工商、税务、财政等管理权。由于授予的行政管理权限不够,对景区的管理力度不够,对景区的开发建设也很不利。2. 景区管理条块分割严重许多国家级景区就设立了县以上人民政府,也受到管理权限条块分割的困扰。如武陵源风景区设立的人民政府,它对天子山、索溪峪拥有顺畅的管理权,但对景区内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却无法行使有效管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是由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和省林业厅双重领导的事业单位,与武陵源区人民政府级别相同,于是出现了一个景区内存在着两个处级管理机构的多头管理问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没有规划建设行政管理职能,武陵源区政府虽有行政管理职能,但无法对森林公园区域实施监督管理,致使森林公园区域的规划、建设与总体要求脱节。设立了县级人民政府的景区尚且如此,采取管委会形式的景区受到的管理权限条块分割的困扰就更严重了。3. 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景区管理法律法规条款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统一性。执法队伍力量不够,执法水平低,不能对景区内违规事件实行强有力的执法,不能对影响和破坏景区形象的建设项目依法整改或拆除,也不能依法根治环境污染。4. 景区内原有居(村)民控制困难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有世居的农民。现在,他们的生活来源除少数人员耕种土地外,80%以上居(村)民靠旅游接待服务经营发家致富,景区内农民人口逐渐增多,希望扩大经营,子女长大成人要求分户居住,原有住房不适应居住要求改建等,造成景区内农民建房无法控制,对景区旅游资源、环境破坏都很大。为了保护旅游资源,许多景区都计划搬迁景区内的世居农民,但拆迁费用太高,一般景区都无力承受,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受到威胁。5. 景区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法律环境不健全,市场资金不敢大胆介入,国家拨款逐渐减少,导致景区建设资金不足。许多景区都处在边远地区,难以吸引人才,造成景区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极为缺乏。体制不顺,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特征,但是体制不顺阻碍发展,却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体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能指望一下子整体性完成。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要寻找一些突破口。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不仅条件已成熟,而且比较紧迫,应该成为当前进行体制改革的重点。体制问题是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它已经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受制于体制问题,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许多对旅游景区有开发兴趣和投资意向的投资商也因此而扼腕叹息。比如,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曾一度成为被许多地方效仿的上佳模式,有些地方也因此而推进了景区的发展。可是由于我国的旅游景区隶属于多个部门,比如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文物等部门,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外包后,相关部门就会表示反对,使得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成为敏感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二)景区开发资金是瓶颈景区开发资金一度是我国旅游景区开发所面临的瓶颈,资金不足将严重影响景区的发展,因为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前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政府对景区开发的投入又有限,而旅游景区若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其发展的后盾,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则只是粗糙的,其开发的程度及配套的设施不到位则会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长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持有者到处在寻找资金的投向,而旅游业迅猛的发展态势给了他们把资金投向旅游景区开发的信心,这给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希望,旅游景区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进行其开发与建设的工作,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的充足,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社会资金的利用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严重不足而产生的以系列问题,但是相关制度若不能支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经营模式,则使实际操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从根本上说,资金虽是旅游景区开发的瓶颈,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景区建设和开发只是短期的行为,不能够保证景区的长期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资金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的同时,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体制。(三)景区开发保护是焦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发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开发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特别是对于人文类的旅游景区来说,还会对文物等具有科研、考古价值的资源造成破坏。在我国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有些地区确实存在如匆忙上马、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个别地方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对于景区开发中的这些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控制应该可以解决,但不能把生态环境和文物的破坏完全归结于旅游的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密切的联系,开发不是放弃保护,保护也不能放弃开发。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保护风景区至少要研究它的哲学基础、群众基础和资本基础。风景区保护不能意味着一切不准动,不准动的保护是从来没有的。保护风景区必须遵循风景区资源自然消长的客观规律,必须遵循风景区定义规定的游人为本的客观规律。因此,动态保护是风景区保护的哲学基础。第一,景区可以动,是前提;第二,景区必须按规划动,是根本;第三,要动景区必须依法动,是保障。规划是风景区保护的总纲领和总依据。旅游景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不对其进行开发的话,资源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此,用科学的发展观开发建设景区,是解决争议的主要方法。具体措施有行政征费如收取资源维护费;还可以设立物业管理公司;也还可以如门前三包形式的切分责任区,让资源保护事权融进经营管理事权之中,把资源保护义务与资源享用权利对等起来。风景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实在在的功在当代、福泽千秋的伟业。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定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核心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第二篇:农民旅游的市场有值得开发的潜力专家认为中国东部地区农民旅游已经启动,东部地区4亿人口中,农民约占近2亿,这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的农民旅游现在刚刚起步,有一部分农民企业家和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现在已经进入了旅游大军的行列,而中国西部地区的农民旅游正处在蓄势待发阶段。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魏小安认为,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具有旅游目的多元化、旅游方式多元化、区域差异化和消费层次化的特点。这四个方面的特点使农民的旅游市场有别于城市的旅游市场,但是现在的旅游经营者仍然很难看重农民旅游市场,这也就意味着会放弃很多商机。据专家分析,从目前农民旅游的特点来说,观光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在观光的过程中发现各类商业机会,形成各类新的市场。所以今后农民旅游会形成一个花样百出的局面。”周围有好多的同学估计以及意识到这个团量的巨大,所以我认为农民旅游的市场大家要重视起来。第三篇:毕业论文的文风一、文风的含义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人们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叫作风。撰写毕业论文也有个作风问题,我们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就是文风。人的作风与世界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毕业论文中的文风也不例外。一个人有怎样的思想、立场、作风,就表现怎样的文风。明朗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里说:“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就是说为人怎样,就写出怎样的文章。如果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写出论文来就有一定的准确和鲜明性;如果朝气蓬勃,思维敏锐,写出论文来就可能生动活泼;一个作风浮华的人,写出论文来决不会朴实;一个思想贫乏的人,写出论文来一定空洞无物。文风不是个别的文章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文坛风气。毕业论文的文风应该是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在论文中的反映,应该是一些有着相同或相近世界观、思想作风、思想方法的人,在论文写作中的一贯表现。文风和风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论文文风是论文的作风。论文的风格是指论文的特色和气派。我们可以要求论文作者树立良好的文风,因为这是对论文作者最起码的要求,但却不能要求每个论文作者具有同样的风格,因为风格是论文作者创造性的表现、成熟的表现。我们要求每个论文作者树立良好的文风,摒弃不良文风;但风格却鼓励多样,提倡风格百花齐放。二、文风的表现和要素(一)文风在论文中的表现1.文风在论文内容上的表现。优良文风和恶劣文风在论文内容上的表现,突出地反映在三个方面,即真实与虚伪,充实与空洞,新鲜和陈腐。①真实和虚伪。真实,就是论文的材料既具有客观实在性,又能体现历史必然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只有“从事实的全体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事实才是“胜于雄辩的东西”;但是如果事实“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这儿戏也不如”(《列宁全集》第23卷第279页)因此,构成论文的材料必须既是真实、可信的,又是能体现历史的必然性的。虚伪,就是与必然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实相背离,论文的材料违背事实。②充实与空洞。充实,就是内容丰富。充实以真实为前提,翔实地表述真实的事理。马克思说,充实的文风要“三多”:“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7卷第436页)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做到明确地提出问题,具体地分析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力求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空洞,就是空虚,言之无物,在文辞中没有内容或不切实际。毛泽东同志曾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列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⑧新鲜与陈腐。新鲜,是指论文主旨正确有新意,论文材料新颖别致,不搬弄前人之说,也不套袭旁人之文思。毕业论文要求多种多样,新鲜别致,每个人的毕业论文应力求有新意。陈腐,是指毕业论文陈旧荒谬,材料雷同不新鲜。陈腐文风传播陈腐的思想观点,毒害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颓废风气,压抑人们的创造力。2.文风在论文形式上的表现。形式受内容制约,而又影响内容的表达。文风在论文形式上的表现反映在三个方面。①新颖与老套。新颖的形式式有助于毕业论文充分表达新鲜的内容,新鲜的内容则要求新颖的形式来表达。我们所说的力求新颖,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以自然为基础,顺应新鲜的内容。老套,是陈旧的东西。雷同老套的论文形式,不能表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大干世界。者套的形式总是与陈腐的内容相结合,而与新颖的内容相冲突。②质补与浮华。质朴,就是朴实不浓艳。浮华就是艳丽而不实在,专门追求华丽的词藻,不讲求实际的形式。②精当与冗长。精当,就是以尽可能省俭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做到要言不烦,言简意赅,“文约而事丰”。冗长就是以偏长的篇幅表达偏少的内容。用刘知己的话来说,就是“虚益散辞,广加闲说”。(二)论文文风形式的话要素1.文风的时代特征。论文的文风是一定的时代精神、社会风气在论文上的反映。它总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产物,是受政治情况的决定和制约的。换句话说,在文风上总是打着时代的烙印的。以“五四”的文风为例。从清末到“五四”,文章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用白话代替了文言。这次文风的变革,是巨大的空前的。其主要原因,是精神的解放。当时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思想自由,学术民主,精神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从另一个角度说,文风也会对政治思想、社会风习有反作用,它能够直接、间接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帮八股”极为流行,作用极坏,这也从反面说明了文风对于时代的巨大影响。那一段时间“帮八股”文风的流行,产生的恶劣影响,对于政治生活、社会风气,都有极大的坏作用。2.文风的个人风格。文风的形成,对于个人来说,又是作者自身的立场、观点、思想作风、精神面貌、文化修养以及写作的目的和态度等因素在论文上的综合体现。古人说的“文如其人”和“以文知人”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文风离不开个人风格。3.文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是渗透在时代风格之中,是构成文风的重要因素。写论文要运用民族形式,即语言特色、章法结构、各种表现手法等,使文风具有民族的特色,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民族特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既要继承旧传统,又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事实上,自古以来就有外来文化的传入,民族特色是在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中形成的。

杭州千岛湖开元度假村; 【摘要】 <正>本着"打造华东第一度假村"的美好愿望,度假村从筹建伊始就诚邀美国WATG、HBA和香港BELT COLLINS等国际顶尖设计公司分别担任度假村的建筑规划设计、室内装修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自2004年4月30日开业以来,酒店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餐饮和一流的服务深受中外商务、休闲客人的称赞,以绝美的风景和浓郁夏威夷度假风情赢得了"东方夏威夷"之美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研究的现状:

金阳新区是近年来贵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新区的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地方旅游环 境、投资环境,满足豪华消费需求方面能够发挥作用。建五星级酒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与市场前景。

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五星级酒店, 在当地投资的外商以及全球各地度假的人,这些消费能力比较强的群体,还有一些高端消费实力的国际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与其消费层次相符的住处,倘若当地没有 足够数量的豪华住所势必留不住这类消费群体。

另外,豪华酒店本身资金实力雄厚,有自己的一套营销模式。酒店通过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对酒店进 行自我推销,在推销酒店自身的同时也推销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豪华酒店的出现,提升当地城市的`美誉度,打造当地旅游城市的接待形象。

豪华酒店是衡量一个地区接待水准的首要条件,也是检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一个城市是否拥有豪华酒店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面 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旅游业也飞速发展,一个城市拥有高档次星级酒店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地方旅游接待能力水平的高低。豪华旅游度假酒店宾馆的出现能够完善旅 游配套设施,使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五星级酒店的规划设计任务,合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 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当代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形势,使现有学习的理论适应时代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在设计实践中充分体会与贯彻功能 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环境适宜的设计原则;酒店设计可以让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 力的练习,通过这次酒店设计强化我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我们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 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掌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成果图的绘制以及设计文本的编制全 过程。

酒店设计是一个多元化设计,所以也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课堂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为我们马上面向社会做一个铺垫。

让我们 能在毕业之际把以前所学更加巩固,查缺补漏,运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建筑方案设计,提高建筑创作能力。认真完成各项图纸要求,通过总图规划和建筑的设计表 达,进一步巩固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建筑表现技法。

希望在整个过程中能发挥以往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创新的能力,做好符合实施条件的毕业设计。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一、项目概况:

1.区位说明

该用地位于金阳新区,是贵阳市锐意开发建设的城市新区,位于贵阳市域地理中心,地处百花山脉与黔灵山脉之间,环绕观山水库,拥有山环水抱的优越自然环 境;距中心区仅12公里,通过贵遵高等级公路和川黔、滇黔公路与云南、重庆、四川相联系,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是投资建设的理想境地。

2.各类重要建设项目概述

金阳新区是未来贵阳市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新区南部,占地约73公顷;市级文化中心位于新区中部,占地28公顷;未来的贵阳大学城位于 新区西部占地170公顷;高新科技工业园区位于新区东南部,占地约190公顷。金阳新区是园林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区,是塑造贵阳城市新形象的广阔空 间。

3.区位优势

金阳新区地形平坦、地质条件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拥有60平方公里集中的丘陵用地,是贵阳市周围难得的开发新区的理想境地。

二、规划设计要求:

1.总体规划要求:在总体布局上,要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合理组织内外交通流线,推敲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结合城市景观及用地周边环境作好建筑空间布局及立面造型设计。

2.无障碍设计要求: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要求。

3.建筑功能设计要求:功能及流线要清晰,不能混淆及交叉。

4.设备设计要求:要统筹考虑供电、通讯、暖通、给排水等内容。

5.其他设计要求:满足规划、消防、安全、卫生等要求。

三、设计成果要求:

(一)文字部分(说明不少于3000字):

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2.用地趣味、交通、周边及内部情况介绍;

3.项目基本要求及设计依据;

4.设计原则及路线;

5.设计构思及理念;

6.总体布局及流线组织;

7.各功能区划分及各层平面布置;

8.造型及立面处理;

9.设备专业安排;

(二)图纸部分:

1.区位关系图(1:5000~1::10000)

2.用地及周边现状分析图

3.总平面图(1:1000)

4.各层平面图(标准层可合并,1:200~1:500)

5.立面图(4个1:200~1:500)

6.剖面图(2个1:200~1:500)

7.效果图(不少于二张)

8.相关分析图及辅助图(至少三张)

研究方法、手段:

通过前期调研掌握大量资料为下一部进行设计做好基础,从功能及形象入手布置平面,同时对结构有初步定位,逐步完善建筑单体的同时兼顾整个场地的规划,最终完善方案各项目标,最终绘制正式图。

研究进度:

周数主要内容

布置任务、收集资料、现状调查

分析整理、调研报告

草图分析

设计草图、设计深化

定稿

文本、展板,PPT演讲稿

组内预答辩

填写毕业表格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土军,鲁凯麟编着.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2] 刘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亓育岱,宁荍,张福岭.《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杜承.《新东方主义设计的尝试岱海宾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 《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海南博鳌水城金海岸温泉大酒店暨亚洲论坛会议中心设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郝树人.《酒店规划设计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7]( 英)沃森.《酒店设计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师高民.《酒店空间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9] 温泉,田子葳,谭建华.《酒店设计-规划与发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 (德)乔费舍尔.《现代酒店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1] 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2] 周恺.《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建筑学报.2008

[13] 朱守训.《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建筑学报.2008

[14]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度假村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兼谈"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模式 刘伟: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田玉堂: 北京田园度假村总经理20世纪是世界旅游业起飞的时期,旅游业已经取代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部门,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进入21世纪,世界旅游产业的格局和结构将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以参观游览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观光性旅游活动将让位于以休闲、放松、康体、娱乐为目的的度假旅游。在这种背景下,为人们的度假旅游活动服务的国际旅游度假村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国际旅游度假村的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然而,度假村业的大规模发展才是本世纪后半期的事情。二战以后,世界处于相对和平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交通业不断革命,使得包括度假村业在内的国际旅游业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据统计,早在1983年,法国度假旅游者就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8%;1985年联邦德国的这一比例为57.1%;而英国的这一比例则高达70%多;1985年英国出国度假旅游者达1490万,占出国旅行总人数的98.3%,特别是在7、8月份,每年约有3/4的人去地中海沿岸海滩胜地度假;美国的度假旅游也很盛行,1984年美国有2718万出国旅游者,其中度假旅游者约占59%。就我国而言,真真正正的旅游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的事情,而度假村业的兴起和发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旅游度假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惊人,到目前为止,已有大大小小1000多家旅游度假村,如何经营好这些度假村是摆在每一位度假村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的课题。研究21世纪国际旅游度假村业及度假村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指导度假村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21世纪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1、度假村经营将实现集团化、国际化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各国在不断减少和消除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壁垒。就旅游业而言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将允许和鼓励国际度假村集团和公司在本国以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开办旅游度假村,从事度假村的经营活动,因此,旅游的经营将走向集团化、国际化,旅游度假村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为了对付日益激烈的竞争,旅游度假村企业将通过联合、合并或吞并等多种形式走集团化、国际化道路,以便增强实力、降低成本、促进销售。2、度假村营销网络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最终会引起旅游业的一场革命,对旅游度假村的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度假村的经营从顾客的预定到日常服务和经营管理将朝网络化发展,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电子信息技术,在旅游度假村的经营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世界"互联网"的上网人数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据美国旅游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使用互联网安排旅游行程的人数从1997年的1170万增至1998年的3380万,增幅达189%。另据报道,目前,Internet联结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240个,比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和地区还多。就中国而言,截止98年6月30日,上网用户已达117·5万,98年,有人预计到2000年,上网人数将达400万,实际上,截止99年底,中国的网民已达890万。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1年6月30日,中国网民已达到2650万,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8.7小时,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显然中国Internet的发展速度比世界平均速度要快得多。而且,上网者的文化程度一般都比较高,这些人思想开放,观念新潮,很多属于"白领"阶层,收入水平也比较高,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之余地追求享受和放松,这正是度假村客源市场之所在,是各度假村企业争夺的对象,作为国际旅游度假村,谁先占领了这一高地,谁就在度假旅游市场(尤其是国际度假旅游市场)上拥有主动权。因此,21世纪度假村的营销已经不是要不要上网的问题,而是上网速度问题和方便程度问题。作为度假村企业,要使消费者非常方便、快捷地接触到您的度假村,了解您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实现即时预订,各度假村除了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网址以外,还将在本市、本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知名站、点(尤其是有关旅游和酒店及度假村的)上建立自己的网页,或与之实现链接,来宣传自己,并为旅游者提供直接预订服务。21世纪,度假村在营销方面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l 网上介绍产品和服务。l 网上预订。度假客人将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查阅度假村的客房等设备的利用情况,进而,不需要通过度假村的预订部和预订人员,就可以自主操作,实现直接预订。l 广告,进行营业推广和各种促销活动。l 创造度假村的长期形象(度假村大事记,慈善活动介绍等)。l 进行价格促销(度假村的价格将如股市行情一般,在一天之内,根据客人的预订情况,浮动好几次,甚至每小时的价格都不同)。l 网上反馈(即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得度假客人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从而使"互联网",从"预订中心",转向客人"信息中心")。3、度假村的组织机构将由金字塔型结构向扁平化、虚拟化方向发展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提高沟通和管理的效率,21世纪的度假村将尽量减少中间层次,因此,度假村的组织机构将呈扁平化趋势,而且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为组织机构的扁平化提供了可能。此外,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度假村的某些职能将被推向社会,以便充分利用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各种利益。为此,度假村的组织机构将出现虚拟化趋势。21世纪,由于全球信息网络化的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进入第二次变革时期,度假村必须从全球竞争态势出发,并以电脑等最新技术为后盾去寻求一种低成本、高效率、重人性、讲团队、精干灵活机动,而又能体现个性服务的新体制。度假村的组织结构将?quot;以平等为基础,以命令控制为特征的金字塔结构"逐步转向减少中间管理层次,以信息网络沟通为广泛手段,即平等民主的、扁平的网络型组织结构。以及转向度假村某些职能被社会化、专长化所取代的虚似组织结构。4、度假村服务模式将从标准化服务走向个性化、人性化服务,追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标准化服务是预先规定程式,按程式标准为客人提供服务, 在这种服务程式里,所有的客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特殊的......一律纳入"客人"这个笼统的概念之中。可实际生活中,客人的需求又是千差万别的,既有共性的部分又有个性化的部分,因此要使服务质量上一个台阶,必须满足客人的个性化需求,为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Personalized Service OR Individualized Service)。特别是度假村的经营中,更应注重对客人服务的个性化,这是度假村有别于酒店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为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客人做为人的各种基本需求,在服务中突出人性化。同时,还要充分理解新世纪的度假客人要求返璞归真的强烈愿望,创造条件,为客人提供回归自然的度假项目和充满人性味的度假服务,强调针对性、灵活性,不排除为个别客人提供超常服务、特殊服务和心理需求服务。 5、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度假村所追求的永恒主题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21世纪的度假村在其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将努力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旅游度假村将不断追踪研究,策划和推出更多、更新的、特色产品客人有求新、求奇、求异的需求心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客人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满足客人的需求,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竞争态势,旅游度假村将不断研究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生产出能够满足度假客人现实需求及其潜在需求的后续产品。 7、度假村员工将参与民主决策,并得到充分授权度假村服务和管理的目标是使每一位度假者满意,使每一位度假者都能获得美好的度假经历,这是度假村创造利润的前提。研究表明,一个不满意的客人会将他的经历告诉8~10个客人(如果通过"Internet",则决不至这个数字,而是成千上万个潜在客人);25%的客人将转向竞争对象那里去消费,购买竞争对象的产品和服务。因此,21世纪的度假村将对员工进行充分授权,以确保使每一位度假者满意。组织机构的"网络化"、 "扁平化",使得基层员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去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提高员工的素质。否则,充分授权就会显得滑稽,落入"把糖交给蚂蚁保管"的窘境。8、度假村的经营将从有形的实物产品经营提升到无形的资本、品牌经营,从单一的项目经营发展到统一品牌下的综合产业经营从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产业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不是终结。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将远远超过其有形资产的价值,企业无形资产的运作将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和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就企业的产业经营而言,也将从单一的项目经营发展到统一品牌下的综合产业经营。例如:?quot;建不完的迪斯尼"之说的迪斯尼,已从一个游乐园变成了集休闲旅游、度假村、新闻媒体、玩具、糖果和服装为一体的托拉斯。毫无疑问,这也将成为未来度假村经营和发展的模式。9、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度假村服务和经营将走向无障碍化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999.7.12)报道: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21世纪老年人人数将大为增加。到2030年,新加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从现在的22.59万,增加到79.59万。目前,每14个新加坡人中,有一个老年人。而到了2030年,每5个新加坡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另据预测,到2012年,超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美国总人口的一半一上。而"中国到200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29亿,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达到10.15%,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我国这时将变成老年型人口的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21世纪的度假村的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必须考虑老年人的需求,除了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以外,还应为老年人和儿童、妇女提供无障碍服务。向他们提供能够满足其特殊需要的专门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并使他们能有机会参与度假村组织的多项活动。 10、度假村经营者将更加注重度假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问题在21世纪,旅游者将更加注重自身的安全与健康,与此同时,21世纪的旅游者将日益面临着涉及自己人身安全与健康方面的威胁,从世界范围来看,度假村经营者面临的任务是能否保证度假者不受恐怖主义者、爱滋病以及各种新、旧类型传染病的袭击,能否为度假者提供一个"安全与健康"的环境,谁能提供,谁就有生意可做!11、分时度假,共管公寓:国际旅游度假村的经营趋势 分时度假,又称为时权经营(Time Share)或时段所有权 (Interval Ownership),是指以一定的价格将度假村的服务设施(如一定面积的房间、别墅等)在一定时间里的所有权出售给度假者的一种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对于度假村来说,既可以较快的收回投资,又可解决度假村设施的季节性闲置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在旅游业引入时权经营理念以来,时权经营这种新颖的经营方式已在度假村等旅游目的地迅速发展起来了。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全球引入时权经营的旅游目的地增长了6倍,其销售量增长了3倍,销售额达40亿美元。据RAGATZ预测,到2008年,时权经营的销售额将达300亿美元(RAGATZ,1992)。毫无疑问,进入21世纪,时权经营这种既受业主欢迎,又受度假者青睐的灵活新颖的经营方式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时权经营将成为21世纪旅游度假村经营的重要趋势之一。12、"包价度假"将在21世纪度假村的经营中大行其道人们外出度假的目的是放松,"包价度假"要求度假者在外出度假之前一次性交清度假期间包括住宿、餐饮、娱乐、健身等所有费用(极少数项目例外),免去为每一项服务付费之烦恼,从而可以使度假者在度假期间达到彻底放松的目的。因此,在21世纪"包价度假"将在度假村的经营中大行其道。13 、度假村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文化竞争和品牌竞争21世纪,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在内)市场经济将日趋成熟,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但竞争的层次将不断提高,度假村的竞争将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逐渐转向高层次的文化和品牌竞争。有文化品味、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或有高知名度、高质量品牌的度假村将受到顾客的青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模式l 瑞海姆度假村经营模式是一种国际性的、超前的度假村经营模式l RGHCM:瑞海姆度假村经营模式的精髓l "八型":瑞海姆度假村的特征l "瑞海人":瑞海姆度假村的灵魂l 可持续发展:瑞海姆度假村经营的准则l 资本经营:瑞海姆度假村经营的高级阶段l 科学、有效的经营机制:实现瑞海姆度假村经营模式的可靠保证"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模式是一种国际性的、超前的度假村经营模式,它是以21世纪"知识经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以"放松"、"健康"为宗旨,通过营造"绿色环保"、"周末之家"、"俱乐部","博物馆"和"瑞海人"等特定的文化内涵等为基本手段,以"八型"( 乡间别墅型、享受型、文化型、环保型、无障碍型、国际型、科技型及平等型)为特征的新型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管理模式。(一)RGHCM:瑞海姆度假村经营模式的精髓瑞海姆(RGHCM)中"RGHCM"的具体含义是:R-RELAX:意即放松,享受,休闲。除此而外, "R"还代表着"ROMANCE"(浪漫)。G-GREEN:意即绿色,自然风光,环保,可持续发展。H-HEALTH ,HOME ,HAPPINESS:意即"健康"、 " 幸福"、"客人之家"、"员工之家"、" 周末之家"。C-CLUB:意即俱乐部,强调以多种康体设施和娱乐设施等服务项目为一定层次的客人提供全面、便捷、特殊的服务。 M-MUSEUM:博物馆。陈设与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历史人物相关的艺术品,包括:油画,水墨画,民间剪纸,雕塑,浮雕,手工制作,甚至包括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的旧报纸,生活生产工具,用品,当地出土的文物等。强调一种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氛围,且充满个性。其中,"R"是目的、是宗旨,"GHCM"是实现目的的措施。(二)"八型":瑞海姆度假村经营模式的基本特征"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模式及其特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1、建筑风格:乡间别墅型返古式建筑风格,例如可采用19世纪英式乡间别墅风格。其特征是:大坡屋顶、老虎窗、烟囱。建筑装饰风格采用英式米色墙面,坡式红瓦顶,或采用紫红或绿色线条点缀。体现跳跃式、高雅、温馨、活泼之田园氛围,给人以古朴典雅,返璞归真之感。努力营造一种世外桃源,天上人间的环境和气氛。世界著名的迪斯尼乐园建筑风格可作为"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设计的其中一个参考范本。"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的设计应绝对避免现代都市风格。"瑞海姆"度假村应成为度假村所在地的"乡标"!所谓"乡标",是指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设计到瑞海姆度假村中去(含建筑风格和内装修),从而使瑞海姆度假村成为当地的标志。当然,若能开发与当地某段重要历史相同年代的原有建筑作为瑞海姆度假村主体建筑则更佳。2、建筑及经营特色:环保型瑞海姆度假村应建成环保型的绿色工程,无论从建筑方面还是从经营方面,都应体现 21世纪环保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瑞海姆度假村的建设应以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并能通过完美的设计、大面积的绿化等手段使当地自然环境更加优美为原则;二是建筑及装修材料应选用无污染材料;三是经营中应使用绿色无污染的食品和用品(上述材料应达到国内外有关标准);四是日常经营管理中处处贯彻环保原则,体现环保理念。 3、设施与服务:无障碍型瑞海姆度假村的无障碍特色不仅表现在要为残疾人提供特殊的设施和服务,也要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提供各种便利;不仅硬件设施要实现无障碍化,软件服务也要体现无障碍标准。4、室内装饰:文化型室内装饰要体现浓郁的当地历史、民俗文化的内涵。以当地历史沿革(重大事件)为线索,将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等,通过艺术、文物、雕刻、绘画、书法、黑白照片、旧报纸等等各种艺术形式展示在大堂、餐厅、客房、娱乐区域等公共区域。餐厅单间、别墅、娱乐、康体、休闲等处的命名,均取材于当地历史典故及自然景观,使客人通过艺术形式得到历史民俗文化之最高享受。 5、经营手段:科技型21世纪将是高科技时代,"瑞海姆"度假村在其经营、管理和服务中要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各种需求。6、经营理念:享受型"瑞海姆"度假村应努力使度假客人尽享家庭之舒适与温馨;尽享田园、阳光、大自然之美景;尽享餐饮、康复、康体、休闲、娱乐、俱乐部之便利;尽享当地民俗、文化和艺术之乐趣。7、服务项目与方式:国际型瑞海姆度假村的建设、经营和管理要与国际接轨,主要表现在服务项目的国际化,工作人员的国际化和服务语言国际化等方面。 8、员工与客人之间的关系:平等型在21世纪瑞海姆度假村,度假客人与瑞海姆度假村员工之间将是一种新型的、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而非主仆关系。按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有权平等地享受人类社会及大自然的各种资源;瑞海姆度假村当地居民与当地瑞海姆度假村经营者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有权平等地分享发展瑞海姆度假村产业带来的好处;同样,度假客人和旅游接待者之间也应是平等的,度假客人应该尊重当地居民及旅游接待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瑞海姆度假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客人与度假村员工之间的朋友式、平等型关系,能够创造一种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度假客人来说,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特别的享受。总之,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将充分体现"RGHCM"的理念,以"八型"为其主要特点。在瑞海姆度假村里,人们将彻底放松,尽情享受:紧张将在运动中消失;健康在"SPA"中恢复;烦恼将被度假村的心理导师驱除;压力在温泉中溶解;压抑在笑容里融化……(三) "瑞海人":瑞海姆度假村的灵魂"瑞海人"是瑞海姆度假村的一大特色,是瑞海姆度假村的灵魂,将成为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什么是"瑞海人""瑞海人"是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中各岗位娴熟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称谓:他(她)忠实于"瑞海姆"理念;他(她)的宗旨是为客人"创造健康,奉献幸福";他(她)是和客人意气相投的主人,与客人之间是朋友关系,而非仆人与主人的关系;他(她)是具有青春活力、文雅、幽默、知识渊博、热情微笑、真诚慈爱的友好使者;他(她)是具有非凡的领导组织能力、豁达、精力充沛,使客人在度假村的生活留下美好记忆的组织者。 l "瑞海人"是具有高超技能的技师与专家首先,"瑞海人"是瑞海姆度假村体育活动、娱乐活动与管理专业方面的技师与专家,是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知识、高技能专业人才,是度假者在体育、娱乐活动方面的教练、指导人员、陪练与朋友。他们中有瑞海姆度假村的村长、部门经理,也有的专门负责交通、旅游团和游览活动,还有具体负责客人的体育及娱乐活动的,如跳水教练、登山与攀岩教练、游泳教练、各种球类教练、音响师、灯光师、娱乐项目主持人与艺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瑞海姆度假村的工程维修专业人员等。可以说,度假者来瑞海姆度假村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放松自己、获得健康与快乐,在娱乐中健身,在健身中享受。所以瑞海姆度假村的体育与娱乐活动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既要指导度假者从事有关活动,还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各项活动,传授技巧,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同时还要保证度假者的绝对安全。这就需要体育与娱乐活动的教练要具有非常出色与高超的专业技能,强烈的责任心与敬业的态度。例如,对于一个有氧潜水教练来说,他将指导那些从没有进行过有氧潜水的度假者们,有时他还要带领学员们到具有冒险性的潜水区去实践。这就要求他要具备热情、激情以及处理事情的灵活性,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能有效地组织度假者的潜水活动,为度假者制订个人锻炼计划,同时有充分的能力保护度假者的安全。在职业技能方面,则必须持有一定等级的潜水证书,以及有效的救生证书。"瑞海人"不仅是瑞海姆度假村娱乐、体育专业活动的专家与技师,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专家,具有高超的管理与组织技能,不管是瑞海姆度假村的村长、行政管理人员,或是娱乐与体育活动的教练,都具有组织工作的责任与义务。瑞海姆度假村的村长要负责整个瑞海姆度假村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规划,他不仅要做好预算、计划、组织好员工活动,不断推出新产品,赢得利润,还必须具有鼓动性,使整个瑞海姆度假村到处充满了活力。他们还要具有协调瑞海姆度假村内部以及瑞海姆度假村与外部如供应商、当地政府的关系,并且要永远保持瑞海姆度假村的团结和凝聚力。 对于瑞海姆度假村体育活动与娱乐活动的教练而言,他们不仅仅只是传授运动与娱乐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吸引、鼓励与组织度假者从事活动,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有一个整体规划,知道如何针对程度不同、国籍不同、性格各异的度假者开展活动,为每个度假者制订具有个性化的活动计划,并帮助他们实施计划。不管度假者什么时候想活动,总会有热心的教练为他耐心指导,就是在用餐时也不例外。教练们除了开办定期的初学者、中级与高级训练班以外,还备有《自我服务手册》,供大家练习时使用,让每个度假者感到极为放松与方便。 "瑞海人"可以包括:(1)行政管理人员:如村长、娱乐康体等各部门经理。(2)体育项目教练员:这些教练员一般都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和安全救生训练,持有专业技术证书,包括水上运动教练(如游泳教练、有氧潜水教练、帆船教练、划水教练、滑冰教练等)和陆地运动教练(包括网球教练、乒乓球教练、滚轴教练、高尔夫球教练、滑雪教练、有氧操教练、骑马教练、马戏教练、攀岩运动教练、箭术教练、保龄球教练等)。 (3)康复项目指导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师和心理医师等。(4)维护人员:需有技师、工程师以上的职业证书,在这个等级以下的普通员工不属于"瑞海人"的范畴。(5)杰出的接待人员(6)娱乐专业人员(7)儿童护理人员:这类人员也需具有中级和中级以上的职称。l "瑞海人"是"文雅的"组织者其次,瑞海人是文雅的组织者 (Gentils Organisateurs) 。"瑞海人"受雇于瑞海姆度假村,但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雇员。这种差别体现在:他们不仅作为体育、娱乐以及休闲等项目的专业人才,负责指导、安排、陪伴客人进行各种活动,他们还与客人在同一餐桌上用餐,在同等房间里睡觉,是度假者意气相投的主人与朋友。正象在瑞海姆度假村里度假的人被称作"文雅的成员"(Gentil Memdres 简称G.M.)一样,他们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客人"。在瑞海姆度假村中,"文雅的组织者"与"文雅的成员"是意气相投的朋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人员与客人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瑞海人"文雅的组织者"是瑞海姆度假村客人度假的组织者,他们具有非凡的领导能力、豁达的个性与充沛的精力。瑞海人作为"文雅的组织者"是国际性的,他们来自于世界各地,并且大多是年轻人。他们之所以服务于瑞海姆度假村,主要是基于对瑞海姆度假村理念和精神的热爱、对与世界上各种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与共同工作的渴望、以及获得独特的生活经历的愿望。 l "瑞海人"是瑞海姆度假村的灵魂"瑞海人"是一个瑞海姆度假村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瑞海人"具有娴熟的、高超的专业技巧,是其专业领域的专家与技师;他们还具有非凡的管理与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调动员工与度假者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他们性格开朗、坦率,机智幽默,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他们代表着瑞海姆度假村的形象,在度假者心目中是一种精神。他们随叫随到,待人热情,温暖如春,落落大方,并努力通过参加各项活动树立一个享乐的榜样。 经营瑞海姆度假村业取得收益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瑞海姆度假村产业经营回报;瑞海姆度假村经营机制的改革本身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进步,犹如发明创造,当困难摆在面前时,不能后退,只能向前。一切貌似不可解决的死结、陈规、旧习、积弊、其中都酝酿着发明创造的契机。……当创造力犹如朝晖穿透云层,势不可挡地放射出万道霞光,瑞海姆度假村在世界的东方就将重领人类的风骚!

产品的无障碍设计毕业论文

无障碍在国内外的现状及以后发展趋势 无障碍化建设 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关爱弱势人群,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残障人士等相对弱势人群的生活与出行活动,而且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提高也有重大的意义。据李教授介绍:在欧美、日韩等一些国家,由于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的较早,各种设施更加完善。在日本有名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有各种完备的无障碍设施,道路与商业设施有清晰明确的指示系统,各道口、电梯不仅设有盲文还有语音提示系统;在日本福冈市的地铁有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无论任何人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在香港地铁中也随处可见各种方便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设备,如无障碍卫生间、电梯等。目前,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已经有不少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如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都提供了方便残障人士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在很多社区内,无障碍坡道已经成为了必备的硬件设施。但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张院长带领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对北京市西城区内的一些医院、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无障碍的调研和设计研究工作。市区作为上海的无障碍示范区一直对无障碍化环境建设非常重视,李教授介绍说,在这次设计研究中,通过与市建委以及专家组的密切配合,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运用了3个学科来完善无障碍设计:即用工业设计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用视觉传递设计完善标识引导系统;用环境设计来完善公共空间的分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既有创新意识又蕴涵着人本主义的关爱。李教授希望通过市区的无障碍建设项目能带动整个上海的无障碍设计,把这些设计经验带到更多的城区项目建设中来。更广义的无障碍设计针对上海市目前无障碍化建设的现状,李教授提出引进国际先进的无障碍设计理念,把国际上成熟的无障碍建设模式与北京的城市建设相结合。据介绍,新的无障碍设计概念,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广为大众所理解的硬件设施上的无障碍设计,例如为行动不便人士与老幼者设置的高低差异设备、盲道、坡道、扶手等常见的无障碍硬件设施。而广义的无障碍设计概念还包括了:图形化的信息指示;用色彩、材料、光影等手段多元化的信息传达方式、各种便捷的服务、人性化的视觉引导系统等软件上的无障碍设计工作。随着国内外无障碍硬件建设法规的日益完善,在街道和建筑中的硬件无障碍建设上基本都已走向成熟;但在软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针对某一个环境内,综合、总体地考虑软件无障碍设计还不完善。在这次李教授指导的市区内无障碍设计中,就特别强调了视觉信息的无障碍化研究。比如,在医院里如何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就诊地点,如何更合理地根据医院的环境和患者的需求来分布、传达各科室的信息;在公园里如何通过图形、色彩来引导游人的游览线路,提供给游人公园的信息;在车站如何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指示来帮助外地、外籍旅客,减少他们出行的困难。这些软件方面的无障碍化建设是进一步加深无障碍化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步骤。特别在奥运建设期间,我们的城市有了飞速的发展,各种非常优秀的硬件设施,如新的地铁线路、各种大型的场馆等都相继完成,而这些高水平的硬件设施内的软件无障碍设计就相对滞后。这次张院长所研究的视觉信息无障碍设计,就是希望能从更深的层次推进北京城市的无障碍化建设。老龄化社会与通用设计联合国把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一直关注和从事老年人生活形态研究的张乃仁院长,受北京市科委的委托对老年人的生活用品进行专项设计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许多老年人大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从这一心理出发,张教授提出通过“通用设计”的手法,即产品的设计指向无特定的某一人群,来满足老年人产品市场的需求。产品的设计既满足了无障碍设计的需求,又能适用于大众人群,这种寻求共解、从方便所有人为出发点的设计手法,目前已经成为设计的大趋势。无障碍设计的广阔前景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特大型城市,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随着城市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提升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上海加快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城市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世博场馆、大型文化设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以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了把最先进的无障碍设计概念引入城市建设,张院长每次出访国外都要和国际著名的无障碍设计专家取得联系,并带回大量的相关资料。张院长希望把这些设计经验介绍给国内的企业,为他们提供设计的参考和思路,希望能有更多的公共场所、更多的企业重视无障碍设计的建设,把中国的无障碍设计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无障碍设计是联合国1974 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强调在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社会住所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1 无障碍设计及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城市现代化不能缺少无障碍规划设计。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仅能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使他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也能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生活的品质。1. 1 无障碍设计的目标与实质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消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难的“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城市无障碍设计具体表现为方便残疾人的设施上:如盲道、轮椅通道、公共车上专用座位等。但从实质上看是给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一个人,无论他是否肢体健全,是否耳聪目明,在人格上却应该平等,在参与社会生活权利上都是平等的。当他并不因身体的缺陷而参与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受阻时,当他进入社会角色并不觉得自己与健全人有何不同时,才可以说实现了无障碍。1. 2 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意味着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无障碍化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残疾人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的迫切,关爱特殊群体,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残等相对弱势人群的生活与出行活动,而且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提高也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把一个国家65 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 %定义为老龄化,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 43 亿,占总人口的10. 97 %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现有近877 万视力残疾的人,有近1100 万肢体残疾的人,而且由于交通事故等原因,今后的残疾人会不断增加. 对于众多的残疾人来说,他们不仅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劳动与就业权利,而且也应该享有自主生活和工作的权利。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他们正常行为的基础。由于我国有众多的残疾人存在,同时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无障碍住宅建筑的兴起势在必行[1 ] 。住宅的设计和房产开发部门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及时调整建房类型,适量开发无障碍环境的住宅和居住小区,这不仅造福于残疾人和老年人,也使房产开发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赢得更大的社会效益。2 我国无障碍设计的现状无障碍设计是一项新的设计主张,它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质财富条件有限,所以我国无障碍设计呈现出以下状况。2. 1 我国无障碍设计现行情况无障碍设计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中有所体现。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这是普遍现象,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提供了方便残疾人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但从整体看,我国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要求,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建设方案。而且在中小城市、居住区、住宅无障碍设计理念比较弱,重视程度不够,无障碍住宅建筑还没有按比例列入计划项目进行兴建,不能满足残疾人、老人的需要。2. 2 我国无障碍设计优缺点美国公共无障碍设施对我国有一定启示。为确保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不受损害,美国政府于1992 年颁布实施了美国残疾人法案。这部法案涵盖了各种生活细节。例如,大型公共服务机构门口有台阶的地方必须有轮椅通道,在进门的地方如没有专人开门或自动感应门的,必须安装残疾人专用开门器,让坐在轮椅上的人一按按纽,门就自动打开;公共场所必须有可供残疾人使用的厕所,比一般卫生间更宽大且有扶手,公共汽车上必须设有残疾人专用座位,且车门上必须有供残疾人上车用的升降梯等。中国虽然不能和美国比,但美国政府通过法律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启示我们,要保护残疾人的权利,必须重视无障碍设计,扩大无障碍产品设施的范围,提供多种服务设施,满足残疾人的多方面需要,体现文明城市对残疾人的关爱。3 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趋势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走在了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前列。但与国际大都市无障碍化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完善,发扬无障碍使用的优越性,使无障碍的产品为更多的人提供方便。并要开发住宅和居住小区的无障碍设计,这是我国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趋势。3. 1 不断完善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计从更深层次推进城市无障碍化建设。例如,在医院里如何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就诊地点,如何更合理地根据医院的环境和患者的需求来分布、传达各科室信息; 在公园里如何通过图第1期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趋势9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形、色彩来引导游人的游览路线,提供给游人公园的信息;在车站如何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指示来帮助外地、外籍游客,减少他们出行的困难,推进城市深层次无障碍建设。从更大的范围推进城市无障碍化建设,还应加强中小城市无障碍建设。在新建和改造城市建设中,把无障碍设计放在重要位置,让残疾人和老年人更感受到无障碍设施给他们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把保护残疾人和老年人权利落实到实处。3. 2 无障碍设计应面向更多的人群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专供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设计,它着力于开发人类共用的产品即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在产品使用界面设计中对于知觉方式的选择,是决定该产品能否实现“共用”的关键。因为人类具有诸多的感知“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而残疾人所欠缺的仅只是其中的某个“通道”而已。因此,具有“多通道”知觉方式的产品就具有无障碍使用的优越性能。由于在老年人生活形态研究中,还发现许多老年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所以在产品设计指向上不要明确指向某一人群,来满足老年人产品的需求,产品设计既满足无障碍设计的需求,又能适用于大众人群,这种寻求共解,从方便所有人为出发点的设计手法,目前已经成为设计的大趋势. 而且,我国现有14 岁以下儿童近3 亿人, 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可以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由此可见,我国应加强无障碍设计,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为构件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3. 3 重点发展住宅与居住小区无障碍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内容日趋多彩,再不能把住宅功能简单理解为仅供休息、睡眠的场所。应从社会人口结构的组成来满足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的人群的特殊需要,这就涉及到无障碍住宅设计。残疾人虽然有平等参与社会的强烈愿望,但他们与健全人相比在家庭中停留的时间相对会长一些,因此如果只在社会大环境中实施无障碍设计,而对残疾人家庭的小环境不予考虑,这样就会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不可想象的困难,使他们因空间狭小或某些设施的障碍,而失去或部分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势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无障碍住宅对老年人同样迫切需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养老仍提倡以家庭养老为主,而这与世界上普遍主张“让老人尽可能长时间地生活在自己家里”的观念达到了共识。家庭养老模式也正迎合多数老年人愿与晚辈团聚的心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愿与晚辈同在一套居室共住,老年人愿有自己的住房,与子女能够比邻或较近距离居住,以便经常往来并得到子女的关照。如不具备分居的条件,则住宅设计决不能局限于几个居室的问题,还应考虑到二代人或三代人在生活习惯、娱乐方式、行为规律的差异。为此,如何满足老年人对无障碍住宅与日俱增的需求,如何从住宅设施上发挥和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从使用功能上为多代同居者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这一系列的需求向全社会和建筑师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2 ] 。我国的住宅建筑是以多户型住宅建筑群体为主,基于残疾人不愿与健全人分开居住的心理,及老年人愿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心态,建议在多层和高层住宅楼内建3 %~5 %无障碍住宅,老年人的居住套房应设在三层以下。在多层住宅建筑中的残疾人套房应设在首层,以解决他们垂直交通的困难。并且,有残疾人居住的多户住宅建筑,首先要满足通行和安全疏散的要求,建筑入口应修建轮椅通道,门厅及通道应通畅明亮,楼梯不能太陡和太窄,楼梯两侧要设扶手,电梯要便于残疾人使用。其次要选择良好的朝向,因为多数残疾人在居室内停留的时间要比普通人长,保证日照基本要求和良好的通风,要保障分户的私密性和生活方便,视线和声音要适当隔绝和不为外人所干扰[2 ] 。4 结束语无障碍设计工作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我们应大力宣传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强化无障碍设施方便你我他的理念,使全社会都了解,关心和支持无障碍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你好,我选的毕业设计也是盲人,想做的网上都找得到,现在毫无头绪呀,不知道是做家具家居类,还是方便出行的电子设备,不知道你最后设计的是什么,如果可以给我点意见和建议,万分感谢

先说汽车,这东西要做就肯定是做概念设计,所以很容易做出吸引眼球的效果,可以天马行空毫无顾忌,怎么科幻怎么来。把你见过的,听过的,想象的科技都加上去也没问题。再表现一下对环保、节能之类的主流趋势的关注就基本ok。论文也可以写得跟科幻小说似的,阐述一些对未来汽车工业的展望,及其未来交通工具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什么的,当然也免不了说一点汽车的发展史。问题在于模型,普通的手板厂做汽车模型不一定nb,恐怕你想要的效果出不来,费半天劲全白瞎,真nb的价钱就不好说了。家具,两方面,一个是品味,一个是创意,看你想怎么做了。现在国际上顶级家具品牌都是玩品味的,往奢侈品方向上走,说句实在话,咱哥们做那东西还不够道行。往创意方面靠就得费点脑子了,关键在于你的东西必须要有好的新的使用方式,还不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还有个问题,家具不象汽车那么科幻,这是很实际的东西,老师们也就会更关注可实现性,所以你就得摸清它的加工工艺,能告诉你们老师你的东西可以如何生产出来。论文可以偏重生活方式,从人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要显得你不仅是设计了一个家具,而是设计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楼上的兄弟说得不错,家具做出来效果很强大,而且你找手板厂或者家具厂应该都能做。不过万一你做的是个大家伙,那价钱估计也不低,你不一定非做1:1的吧?产品的话种类太多,也不知道你们能做哪种。不过这也是做产品的优势:什么东西都能叫做产品。产品设计的关键就在于,你的设计得有强硬的背景,就是说,这创意不是你拍脑子想出来的,它得有存在的理由。这跟汽车和家具又不一样,它是人们在消费在使用的东西,他的改进必须是有效的服务于人的。那你就得清楚现在这种产品的消费和使用状态,有什么缺陷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和功能。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理由说服答辩的老师,你的设计是有意义有来历是经过详细调研分析的。当然你得真的去调研分析。论文基本就可以以调研做基础,讲讲这个产品的发展,讲讲人们的使用,讲讲人们未来对该产品的需求和你的设计在未来的拓展之类。小产品模型好做,也容易出效果,也不会很贵。还有就是做模型的时候别以为交给手板厂就完事了,你得盯着,这帮家伙有时候挺不靠谱的,到时候还跟你耍赖。说好什么效果就得做出什么效果,说做不出来就得让他们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为什么出不来,不能含糊。你也得多少知道点做手板的工艺和价格,别让人蒙了。三个方向我的想法都放这了,要我说,没个容易的。到底怎么选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还是那句话,别想着偷懒,老师也不是傻子,下没下功夫能看出来。

Universal Design译成「全方位设计」。「无障碍设计」、「福祉设计」、「全人关怀」等影响乃是Universal Design思潮兴起的背景因素。生活环境中有著各式各样关系的存在,可汇整成「人」-「产品」-「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这些种种「关系」的探讨,可说是「关系」的设计,而「关系」的思考方式,同时也是Universal Design「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之设计」的原点。1. Universal Design的定义与译名「Universal Design」一词最早由美国教授Ron Mace于1974年国际残障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中所提出。Ron Mace除了是建筑师兼工业设计师外,他本身也是小儿麻痹症的患者。「Universal Design」原始的定义为「与性别、年龄、能力等差异无关,适合所有生活者的设计」(注1)。1998年The 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注2)再修正为「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之设计」。 研究推广并落实Universal Design,其中文译名是必要的。若照字面翻译成「宇宙设计」则令人不知所云。现在国内有关Universal Design的翻译常见的有「通用设计」、「共通设计」、「全方位设计」、「人本设计」…。依照教育部国语编辑委员会所编之国语辞典解释可知「通用」之意为没有时、地、人的限制,可以共同使用;「共通」为可以互为流通使用;「人本」则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全方位」为不拘泥于一处,考虑及包容每个层面。所以「以人本精神为基础的全方位设计」比较接近其意涵内容;其实设计的原点,本来就是以「人」为基点的考量来进行设计活动,所以「全方位设计」一词较能充分表达「Universal Design」的精神及意义。2. Universal Design兴起的背景 与Universal Design一词接近的是Barrier Free Design。美国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于1940年代后半小儿麻痹症大流行,促使社会正视退役军人及残障者回归社会工作时所面临的种种障碍,于是无障碍设计逐渐受到重视;亦于1990年颁布ADA(America with Disability Act)法案,更落实了人道主义的「全人关怀」;加上近来因医疗技术与设备的进步,提高平均寿命的结果,使得高龄化社会的来临,而逐渐重视的「福祉设计」等背景因素之影响,至今「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的观念已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但由设计行为或思考的视点而言,无障碍设计面临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在探讨无障碍设计时,不单是生理层面的无障碍,应包含心理层面无障碍的全人关怀设计。在此思潮下提出Universal Design,乃潮流所趋的必然结果。3.生活环境与「关系」的设计 设计并非表现个人内在的纯艺术,也不光以技术为导向,追求机能性为目的。设计行为除了以艺术的感性、表现力与科学的理性、技术力为基础,考虑人的生理与心理、社会及文化、经济等层面之关联性外,同时也是对应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具体表现。「设计」具有综合的性格,支援设计行为进行的设计科学,虽划分各式各样的专业领域,其实也具有跨领域的特性。而各设计领域则是透过资讯情报、产品、空间等具体表现来支援人们的日常生活;其结果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了所谓的 「人工环境」(Human-made Environment)。例如∶资讯情报经由多样化的媒体来传达、表现,人们不仅生活在人工物所建构的环境中,也生活在媒体所形成的环境(资讯情报环境)中;人无法离群索居,所以「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建构,即社会环境;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风土民情、习惯、流行、传统等文化环境影响;以上可统称为生活环境,而自然环境则在外围支撑著生活环境。 各设计专业领域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一致而有共通的基盘,即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及提高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首先必须要重视使用者(User)的使用意识与使用目的。使用者因有性别、年龄、能力、身体特色等差异性,形成不同而多样的需求。所以探讨使用者与使用者的关系、使用者与产品的关系、使用者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即「人」-「产品」-「环境」三者间所产生的关系探讨有其意义性;这些种种「关系」的探讨,可说是「关系」的设计。这也是Universal Design「在最大限度可能的范围内,不分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的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的设计」的原点。

  • 索引序列
  • 研究无障碍环境建设论文
  • 无障碍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生活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论文
  • 景区无障碍设施使用需求研究论文
  • 产品的无障碍设计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