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外国校园研究案例论文

外国校园研究案例论文

发布时间:

外国校园研究案例论文

美国堪称世界上 教育 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教育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美国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美国堪称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不仅普及了中小学教育,而且拥有世界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经济实力在当前首屈一指。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其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正所谓“变,不一定会导向成功,然而不变,一定不会成功”。本文试图对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作一概述,并对其进行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教育;教育改革;美国

纵观美国教育的改革,不难看出,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而激烈的教育改革始于1957年“卫星冲击波”导致《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颁布,持续到60年代中期,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又集中在基础教育这一领域,此后1965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改革的视角才不断地扩展开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截止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瞿葆奎先生主编的《美国教育改革》这本书将美国教育改革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1918~1945,主要解决的是一些中等教育问题,其间以“八年研究”最为醒目;1946~1957,致力于机会均等、课程、 儿童 及师范学院等一些问题;1958~1987,对公立教育、进步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激烈的 辩论 [1]。

因此,我们可以将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作为分界线,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一分为二:之前是总体趋向缓和的教育改革,之后是激烈而又不乏激进的教育改革。本文以后者为论述对象。

一、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

(一)拉开帷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此外,当时美国出现了各种思想、流派,特别是“进步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2],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奠定了 文化 基础。而真正的导火线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引起了美国朝野上下的极大震动,教育改革的呼声更为高涨。

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批准了《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拨出大笔经费用于改善美国中小学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教学,以改善日益下降的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等等[3]。《国防教育法》拉开了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帷幕,是美国教育立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影响了以后美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改革在继续。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的教育改革继续进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此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主要是心理学家布鲁纳领导的课程改革;与之匹配的一系列法案主要有1965年的《中小学教育法》、1966年与1967年的《中小学教育法》(修正案)、1963年的《高等教育设施法》、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以及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

《国防教育法》颁布以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教材过深、要求过高而导致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因此截止到70年代中期,美国中小学生的素质不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出现了低于“卫星冲击波”之前的水平,加之美国在与日本、联邦德国的竞争中连连失手,其一极化的地位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界、企业界和教育界强烈要求“回归基础”(Back to Basics),于是1976年美国开展了一场“回归基础运动”。主要是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改革;内容主要是围绕“生计教育”和基础教育;旨在消除进步主义教育造成的学生知识水平下降,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倾向,主要强调读、写、算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行严格的纪律,开展学习上的竞争,采用标准化测验,实行能力分组,增加家庭作业,加强爱国主义与道德品德教育[4]。不可否认,这次运动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新一轮改革。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教育改革大刀阔斧的开始。美国向来是擅长以危机促进改革的国家[5]。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4月发布的教育 报告 书——《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推动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名篇之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个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培养国民素质的作用与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高低甚至是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报告书开头即指出美国社会的教育根基现在正在为日益强大的“平庸”浪潮所侵蚀,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已经到了对国家形成安全威胁的地步[6];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改进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此报告的公布,在美国教育史上又一次揭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大大超过了1958年教育改革的声势和规模。

到1985年,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共同启动了“2061计划”,经过将近四年的调查,最终用哈雷彗星下一次与地球相遇的时间为代号完成了该报告,命名为《普及科学——2061计划》。报告称:“普及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美国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最终“帮助美国变成一个普及了科学知识的国家”;报告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合过负责任的生活”,然而科学文化应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因为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传授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变成富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7]。这一工程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对于深化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向以“教育总统”自居的老布什又推行了2000年教育优先法,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坚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等。

(四)教育改革的新高潮。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迹象,一系列的法案多是直接由总统亲自提出和签发的,并且在教育领域投入的经费也是大大超过了以前,开创了一股教育改革的高潮。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既是对80年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对20世纪最后十年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思考和总体规划。

1991年4月18日,美国前总统布什正式签发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他提出了六项宏伟的教育目标:到2000年,①所有儿童具有入学读书的准备;②高中 毕业 生至少达到90%;③学生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方面具有国际竞争能力;④学生在科学领域领先于世界各国;⑤每个成年人都具有文化知识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竞争能力;⑥每所学校都成为没有暴力和毒品的良好场所[8]。为实现上述目标,布什还提出应该采取四项策略与之匹配:①为今日的学生创立更好和更负责任的学校;②为明日的学校创立新一代美国学校;③把美国变为一个全民皆学之邦;④使社区成为可以进行学习的场所。由此可见,美国2000年的教育战略已不仅仅是面对普通教育,同时也是成人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一点可以说是一个突破。

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出于政党的不同和政治竞争的需要,克林顿虽然对布什时期的许多条文作出了修改,但在教育上基本是采取了延承的态度。次年3月,国会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并使其成为正式法律。该法首先将布什的六项全国教育目标增至八项,增加了教师培训和家长参与两项新目标以及八项目标的检测数据指数;其次,还增加了外语、艺术两门核心课程及其他内容。该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随后,联邦政府还颁布了《改进美国学校法》、《学校与就业机会法》等一系列法律,并且都得到了国会预算的支持。

1997年2月4日,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全面地阐述了教育问题,并指出:美国要在下一个世纪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就必须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培养一流的人才;把教育作为他第二任期里的头等大事来抓,并提出了美国未来发展教育的三大目标及实施纲领[9]。同年,克林顿总统又提出了《1997重建美国学校伙伴关系法》,计划用四年的时间拨款54亿美元来协助州和地方整修旧学校和兴建新学校。同年,美国教育部还提出了一个《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要求延长公立学校时间,让儿童、社区民众在课后、周末和假期拥有一个安全无毒害的去处,在其中学习、成长。

1998年,美国教育部提出《小班化计划》,计划在十年内拨款208亿美元,增加10万教师,从而把小学一至三年级的班级学生数降低至每班18人。其中一项重要 措施 就是采用“校中校”(Schools Within a Achool)的方式,将一所大规模的高中分成小规模学校,由师生自己选择一所“校中校”,学生大部分课一起上,但各个校在人事、财务、教学计划等方面是分开自治的[10]。

2000年5月,克林顿总统在其“学校改革之旅”中宣布了《学校为社区中心:规划与设计公民抉择指南》,提出教学适应学习者需要、学校成为社区中心、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有效利用所有资源、在变革中赋予学校弹性等教育改革思路,尝试着让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推进教育改革。

2001年1月,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的教育改革计划。“这项改革计划称之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因在于它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每个孩子应该接受好的教育,也就是说,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在学业上掉队,每个孩子必须会学习。”[11]该法案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在12年内使阅读与数学达标的学生达到100%,各州必须在四年内使所有教师都合格,同时强调要缩小富人和穷人、少数族裔与白人学生的学业差距;该法案还强调州和地方要致力于绩效责任的落实,奖励成绩优秀的学校,惩罚绩效太低而又改善不力的学校。

这个法案自出台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时间,国内有关这方面的 文章 和资料也不少见,到底进展如何?相信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

二、改革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了解一下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些矛盾的现象。比如,一方面是政府的责任在不断地加强,影响在不断地增大;另一方面是一些别的因素(主要指市场)不断渗入并发挥作用;一方面是对教育质量的不断强调,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公平的不断追求;一方面是政府的自上而下,另一方面又是平民百姓的全体动员,等等。说到底,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映出美国教育领域乃至世界整个教育领域内的问题。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美国近半个世纪教育改革的特征:

(一)速度快,步伐大。从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到2001年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不到50年时间,美国教育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且从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改革的步伐一次比一次大,受重视程度也一次高过一次。也正是这些,才使美国教育更好地适应了21世纪和信息社会的需要,使美国教育不断前进、领先世界。

(二)前进中不乏浮躁。不可否认,这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对美国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好多问题特别是中小学领域内的问题在这50年中得到有效地解决。但可能是基于各方面的需要,“浮躁”之风在美国也是愈演愈烈,其实不仅仅是在美国,“浮躁”可能是整个教育领域内的通病。

比如,《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确实适应了当时大背景的需要,但里面定的好多目标都偏高,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迟迟没有得到好的效果,以至于后来很多法规的颁布都是在不断地对它修正;再者,著名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老布什定的六项宏伟的教育目标过于笼统与死板;还有,80年代在美国几乎随处可见的“危险论”,但当时的情景远不是1983年报告书中渲染得那样,“我们的国家处于危险。我国一度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上的创造发明无异议地处于领先地位,现正在被世界各国的竞争者赶上”[12],“危险”一次的涵义早已被大大地泛化了。

(三)成绩不断肯定,问题不断出现。《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4月发表)这一报告发表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美国各界也在对这20多年的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不断地评价。2003年4月26日,美国教育部组织了一次座谈会,正是以该报告诞生20周年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可以说评价和结论是多样的,支持与批评共存。其实从这50年来出台的一系列 政策法规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有相应的法规不断地出台。

(四)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整个教育领域出现了一股新思潮——终身教育(法国、朗格朗P.Lengrand)[13]。美国也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1963年颁布《职业教育法》;1975年将原来的“全国职业教育中心”改称“全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加强了理论上的指导与研究;从1962年到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四次加强职业教育法案,颇有影响的《生计教育法》便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强调要重视学生职业准备能力的培养。

自70年代以后颁布的有关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文件可以参见文后附录。

三、小结

综观美国这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不难看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即优质教育)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进入90年代以来,这一思想仍表现得十分明确和突出,但自80年代以来还有另外一条基本思想愈加明显——民主主义,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最后,需要说明两点:①美国教育的立法实际上还是一种经费资助法。因为美国教育的决定权主要是在州和地方,假若有的学校因某种原因拒绝该法,那么这一立法的完全实施还是很难的;②目标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教育改革更是如此。教育改革是一项困难的、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任何教育问题都不是一次两次的法案的提出就能解决的,教育问题依然是决策领域的前沿和中心问题。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美国政府的好多教育改革都是通过自愿参加的改革计划来实施的,教育界及民众在其中的渗透力越来越大,像特许学校、高成就中学、磁性学校、“校中校”等一系列新思路的出现,都是政府、教育界和社会各方最终达成平衡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环境下,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合作才有可能成功。

参考 文献

1.瞿葆奎,马骥雄.美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3.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姚丽霞,洪明.美国真的处于危险中吗?——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主旨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5.谷贤林.九十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1)

6.项贤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5)

7.史静寰.八九十年代[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4)

摘 要:学校环境教育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学校环境教育是保障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华盛顿特区的学校环境教育形式为学校推进环保和促进学生健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美国 华盛顿 学校 环境教育

美国一直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环境健康作为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学校环境教育是保证学生和教师具有高质量的教育和学习生活的重要力量。

一、学校环境教育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研究证实,学校环境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和执行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成败之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是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国家,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各种教育计划,保证学校环境教育顺利发展。

华盛顿特区在2010年通过了健康学校法(HSA),旨在改善学生的健康。法案对学校环境教育做了专门论述。包括学校花园计划、健康环境素养培养计划(ELP)和绿色宣传等。

二、学校环境教育

华盛顿学校环境教育以绿色校园作为理念,通过全方位实践式教育实现学校良性发展。环境教育鼓励校内外人员广泛参与,重视社区和学校的相互支持。

1.学校花园项目

该项目由华盛顿教育监管办公室(OSSE)设立,联合社区组织、特区环境部等为特区学校创建绿色花园。OSSE为学校提供园艺学课程,由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为计划提供技术和财政上的支持。

花园项目包括学校申请注册花园、申请项目资金、技术支持和专业发展。学校首先申请注册,填报花园项目的相关信息,建立一个项目沟通和支持 渠道 。特区教育监管办公室提供园艺指南、学校花园模型、系统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的技术支持。

花园项目还开展花园教师培训,为有兴趣的老师提供为期一年的花园课程学习。同时每月举行一次学校花园主题的会议,以解决学校花园建设相关问题。 目前华盛顿特区已拥有93所学校花园。

2.环境素养培养计划(ELP)

该计划于2012年7月正式出台,是华盛顿政府为本区域社会和学校创设健康环境的体现。使学生获得解决健康和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健康环境的管理者。

计划是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一个系统的环境课程。围绕健康环境知识、态度和相关技能,培养学生能对环境保护做出明智选择,能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展户外实践体验;,能分析周边环境信息,并找出问题的关键;,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课程以大自然为素材,采用“自然教育”、“自然学习”或“户外教育”的 方法 ,让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情感。

该计划(ELP)要达到的目标是:

(1)K-12环境素养知识课程。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参与一个户外环境教育活动。会访问和下载环境资源相关资料并完成作业。具备整合和创建环境策略的素养。

(2)增加教师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为教师提供环境教育辅助服务,举办环境教育研讨会和开展培训。进行社区环境服务实践,促进教育者和社区居民之间对话。

(3)把环境素养培养融入中学课程。增加高中生的环境科学课程,把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服务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指标要求。

(4)建立学生环境素养评估体系。收集学生环境素养知识成绩信息。创建各类活动用以评估学生环境素养。将学生的环境素养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估系统。

(5)学校配置一定的环境设施,用于支持学生户外环境体验学习。鼓励和帮助学校申请美国绿丝带学校认证项目。

(6)协调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协同实施计划。统筹特区相关组织和机构,划分各自在计划实施中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协同完成环境素养培养计划。

3.绿色宣传

华盛顿环境部对学生、教师和居民开展不同形式的环境宣传。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个人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负责任的行动,防止环境受到破坏。

面向学生的绿色宣传有:①水产资源教育,使学生了解野生水生动物资源,掌握如何保护和利用水产资源;②能源教育,使学校参观特区环境部相关的能源项目,理解和学习如何节约能源;③实践体验学习,学生通过户外活动,探索周边地区自然环境,并参与社区环境服务项目。

针对教育工作者的宣传,有环境教育研讨会和培训。教师们相互交流 经验 ,学习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处理复杂的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方法整合自己的环境教学实践。特区规定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环境教育研讨会,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学校环境教育的意义

学校环境教育能推动构建绿色学校,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推动学校教学体制和运营等各方面的绿色发展,节省经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参与绿色经济的建设做好准备。

华盛顿学校环境教育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能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健康的学校环境有利于节约能源与学校运营成本。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技能,减少损害环境的不良行为,使学校朝着可持续的健康校园环境发展。

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学校环境教育有利于节省和储备宝贵的自然资源,加强地区和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翠华、王金雪等译,学校健康教育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第58页.

[2]http://dchealthyschools.org/spotlight-school-gardens

[3]http://ddoe.dc.gov/service/dc-environmental-literacy-plan

[4]崔凤,藏辉燕,美国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02).

目前,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研究和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在创业教育开展得最早和最为完善的美国大学中,哈佛大学、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各有千秋,代表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 1.哈佛大学――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 在美国,创业教育开展最早的要数哈佛大学了,开始于1947年。哈佛大学将“创业精神”定义为“追求超越现有资源控制下的机会的行为”。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创业精神代表的是一种突破资源限制,创新未来、创造机会的行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是唯一为创业管理与创业教育研究发行期刊的学院,其优势在于能够针对创业管理建立完整的资料和案例库,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塑造和培养。 2.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 百森商学院始终是创业学领域的领导者,并以创业教育方面的特色和专长为世界所公认。早在1967年,百森商学院就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了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而今它已有本科、MBA和高层经理研修3个主要培养计划,代表了美国商学院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其宗旨是全力帮助学生发展创业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其模式是通过创新性 教学计划 、外延拓展计划和学术研究来支撑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分为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快速成长五个模块,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认识,避免传统的将创业课程分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作业管理等分散课程带来的创业知识零散、割裂的后果。 3.斯坦福大学――以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 斯坦福大学的创建正逢美国产业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之时,因此它的办学理念带着时代的烙印,处处显示着务实、创业的精神。斯坦福大学非常重视对创业战略和创业环境的研究,尤其是对创业过程中各阶段、各层面的策略和操作议题,以及产学合作、产业网络等环境方面的议题。在实施创业教育方面,斯坦福大学采取了两种课程模式:一是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基础课和综合课中,二是单独开设创业课程。斯坦福大学共开设17门创业管理课程,90%以上的学生都上过创业课程。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 1.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创业教育已成为美国高校尤其是商学院、理工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 首先,美国的创业教育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不仅鼓励高校从事创业学与创业教育的研究,还专门设立国家创业教育基金。 其次,美国高校管理层对创业教育高度重视,这有力地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很多学校的校(院)级管理者都在创业教育体系中担任重要职务。 再次,社会组织和社会资金支持创业教育。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众多社会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些机构提供基金或经费,用于资助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奖励创业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美国创业支援主体包括“民、官、学”三者,而且以民间组织为主、以政府为辅、由教育机构参与。在创业的四个阶段中,民、官、学三方支援主体有一定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创业支持体系。 2.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美国大多数高校都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且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已经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类。以百森商学院为例,学校设有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外延拓展计划,创业课程教学大纲把课程分为公选课程和核心课程两部分:公选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内容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六大领域,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核心课程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课程体系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快速成长五个部分,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组成。 3.实力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稳定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一般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根据教学和管理的需要来确定教师的数量。美国高校一般吸收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鼓励创业教育教师与非创业教育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很多美国高校商学院的教授都有过创业的经历,担任过或者正在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这使他们对创业教育领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有着不可比拟的敏感度和洞察力。美国高校的创业师资不仅包括上述专家学者,还包括许多企业家、创业者等,他们经常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一般以短期讲学、参与案例讨论、参加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项目。 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及其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在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形式,加强国际国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水平较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4.多样化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开放式的,是集高校、社区、企业于一体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主要有以下五种。 高校创业中心。实施创业教育的美国各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由专门的学校领导及教师负责,具备制订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外延拓展计划的功能。 智囊团。智囊团是指由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及美国社会的一些知名人士所组成的为美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经验和资助的组织,是美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外在力量。智囊团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咨询;二是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资金、场地和机会等;三是参与高校的创业教育,直接向大学生传授创业技能和知识。 创业家协会。一般由比较杰出的创业家组成,他们不但要参与教学,还要为创业中心提供资金和各种捐助。 创业研究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为创业研究者提供沟通的机会,出版会议交流论文、索引、文摘及相关信息。 家庭企业研究所。主要负责举办家庭企业系列讲座、家庭企业研讨会,颁发杰出家庭企业奖,帮助家庭企业快速成长。 三、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1.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 所谓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就是秉承“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的创业教育思想,将创业教育看做“设定创业遗传代码”的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一些特有的教育方式,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等特质传给受教育者,并使受教育者将其内化为一种特有的创业素质。美国高校正是在这种创业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肩负起实施创业教育的责任,并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的。 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上有着明显的功利性,一些高校要么将创业教育视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权宜之计,要么将创业教育看做培养“老板”的工具。因此,中国高校应该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尽快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进一步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确立以培养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观。 2.构建符合我国高校学生创业特点的创业课程体系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以创业学科体系为基础,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创业课程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向学生传授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课程设置应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 3.加快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教学,它要求教师应当首先具备一定的创业体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因此,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模拟活动或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获得创业的体验;要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要注重吸收社会上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来校开展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咨询和指导,特别是要聘请成功的创业者、创业投资专家作为客座讲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优质资源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 4.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创业文化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重视创业、推崇创业,创业教育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因此,高校应制定各种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设立专门的创业管理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营造创新、开拓、进取的学习环境和推崇创业、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 5.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创业教育 社会力量的参与是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助推器。美国外部创业环境之所以很好,就是因为它们有创业文化的熏染,还有社会资金的支持。因此,高校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尤其要改变现在企业界对创业竞赛冷漠的态度,使他们能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高校还要与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课程运作模式的优势,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感受真正的企业精神。 (黄国清系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编:一 木

论文可以研究国外案例么

当然可以,写的越远越有说服力

校园改造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把近5年的核心期刊和硕博论文看一遍,把论文中提出的观点整理归类,就是你自己的东西了。加油

如下:

首先要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

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可以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两种写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两种写法,要不就是从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或者就是从学者对于相关研究现状的研究来写。

正常来说,国内外研究现状都需要大家去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总结学者的主要观点,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可以直接从一篇文章的摘要看出来,一个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哪些,这样的话,即便你不完整的阅读文章,也能知道文章的主要观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从硕士论文里面去摘抄,大家可以找一些和自己题目一样,或者是关键词一样的硕士论文,我们在里面摘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将这个话改成自己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但是注意标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根本的文章,而不是你参考的这篇硕士论文。

校园环境美化与人文和谐统一摘要: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能改造学校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绿色的清馨、鲜花的芬芳、潺潺流水的奔放这些典雅文明的校园环境,赋予师生们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赋予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不断创新的理念,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工作,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美化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氛围。关键词:校园环境;人文和谐;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的窗口,是办学素质和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我校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教学领域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提高环境建设对大学教学的重要性。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园布局知识化,校园绿化美化,不仅能改变校园环境的小气候,起到防风滞尘、降低噪音、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生态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典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使学生精神愉快,激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环境育人与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同时并驾齐驱,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千秋大业。校园环境园林化就是要把园林化设计搬进校园。利用林间小路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亭台、回廊鼓舞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信心,利用自然界的绿色,提醒学生生命的可贵,时间的短暂。利用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加学习的劲头。总之,园林化的校园环境是我们办学的特色工程,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2]。1、绿化、美化校园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统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层次的逐步提高,办学理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我们这所两万余人的本科院校中,尤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对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今天,人的发展呈现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和生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休戚相关。生理素质是物质的前提,社会环境则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作为大学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既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还可以此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我校在校园总体现划上,特别注重建筑布局和美化布局的相互映衬,使其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其成为熏陶、教育、塑造学生的辅助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陶冶,让他们的精神领域和知识水平同步提高,真正成为一个思想上与时俱进,精神上丰富多彩,知识上超凡脱俗的名符其实的当代大学生,使他们的知识与环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同时,校园的绿化、美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学子前来就学,由此不断扩大我校的教学规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2、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道德、心灵美的统一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高校师生的基本需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恬静、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文化历史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高校校园环境的塑造有利于高校师生环境道德、环境责任的自觉培养。高校校园环境在培育人才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高校毕业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职业职责、价值目标要以造福人类为指向,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一点来说高校环境的塑造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它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并且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环境不仅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提升学校的凝聚力,使师生充满自豪感。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净化师生的心灵。校园人文韵味的植物造景不仅为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使师生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疏松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它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精神食粮,它以空旷、豪放、煦丽多彩的色调,使师生们心胸开阔、积极上进、充满自豪感和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亦即穆尔所提的校园“场所精神”,对师生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默默的渗透作用,体现了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的境界。3、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求知欲的统一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索知识的一种心理状况。而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导致对某事物的探究。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美化、绿化校园的过程中,将校园内共有的木本植物用标示牌标明:蔷薇科(R o s a e e a e)和木樨科(O l e a c e a e);豆科(Leguminosae)和松科(Pinaceae);蔷薇科李属(Prunus);松属(Pinus)、圆柏属(Sabina)和蔷薇属(R o s a)。校园内有一些有重要观赏价值植物,如: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黄玉兰(Mgnolia sp“.Sunspire”)、紫玉兰(Magnolia lilirflora)[3],还有一些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树木,如辽东冷杉(A b i e sh o l o p h y l l a),还有珍稀树木,如银杏(Ginkgobiloba)等。木本植物,有香花槐、日本五针松(P i n u s p a r v i f l o r a)、银杏(Ginkbiloba)、核桃(Juglansregia)、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紫玉兰(Magnolialiliflora)、黄玉兰(Mgnoliasp“.Sunspire”)、四季玫瑰(Rosa rugosa var.)、黄刺梅(Rosaxanthina)、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紫叶碧桃(Prunus persicvar.duplexcv.Pissardii)、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金叶小贞(Ligustrum quihoui var.)、灯台树(Cornuscontroversa),将它们的产地、年龄、生活习惯、作用、功能、观赏特点进行详细的记载。在小游园设立标牌,介绍它的设计意图与园林每一区由于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质,容易构成独有的风格[4]。使园林绿化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人形象特征,以强化人的感受识别,以植物名称来点拨游玩中的受教,以创设适宜环境,用一个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他们不断地产生、爆发思想的火花,即顿悟的过程。4、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创造力的统一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创造力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认为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其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绿化、美化校园应以绿色为基调,并以大绿为主,适当栽种花草,在讲究一定艺术性的同时,栽大树,植大绿,规整、严谨、有序,使校园绿化带、绿色走廊、大型绿地、人造树林、大树种植相配合,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绿化系统,以充分体现高校所特有的庄重、高雅、清新、宁静和奋发向上的氛围与风貌。使学生从园林绿化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园林绿关化与建筑的关系,从祖国美好山川灵感得到的启发,然后在新任务、新情况、新要求来临的时候,通过记忆的加工、重组、选择、判断等形成创新的源泉,实现创新的契机。5、绿化、美化校园与环境、人文和谐的统一校园绿化、美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校园环境、人文和谐的统一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和谐的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其中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还应包括校园的融洽氛围,努力形成师生和同志间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共创发展。具体表现为能不断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办事公平、高效,讲团结,讲协作,讲原则,讲大局,是安定团结、公平正义的学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民主办学,依法办学,是民主法制的学校;以诚待人,增强同志间、师生间的友情、亲情,是充满团结的学校;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应遵循多样化统一、均衡、比例、韵律、对比、和谐、质地、简单、寻求意境的原则[5]。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校园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6],得以涵养。校园绿化应在点、线、面、空间四要素的约束下,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措施,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配合校园建筑起着衬托辅助作用。体现园林式的校园,高水平的科研,高质量的教学,科学化的管理。通过绿化、美化的校园,笔直的校道从校门延伸至生活区,两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花带、绿化带交错有序,整齐规范,长廊、景观建筑[7]别具一格,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内的松柏、大王椰、柳树、翠竹等各种树木30余种,草坪10000多平方米。目前,校内花坛、凉亭风格雅致,小桥清池别有韵味,红花、绿叶相互辉映,形成了四季常绿的美丽景观,成为学生饭后聊天、看书休闲的好去处。在校门口、教学楼、宿舍楼的显眼处,到处可见墙上贴着一些制作简洁的标示牌,上面写着“请您把废弃物放进果皮箱,这样您才是我们文明学校的一员!”有的充满诗意,如:“我愿化作一滴雨,洗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校园内,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校园环境。我们的校园绿化、美化目标是: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校园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得以饱含酐畅。我们的事业将更加生机勃勃、蒸蒸日上,我们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杜文贞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美丽校园[J]高校后勤研究2007,(1):76-78[2]葛贤林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高教与经济2007 20(1):37-39[3]刘艳萍,董文珂花卉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北方园艺2006,(5):122~123[4]肖运成校园绿化与植物造景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33-5234[5]李治中绿化美化校园优化环境育人--高校园林绿化系统工作只之关键高校后勤研究2007,(1):92-93[6]王学光绿化美化校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研究2007,(3):113-114[7]徐玉秀论校园景观设计国外建材科技2007,28(1):114-116

国外校园消防安全研究论文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在现代高校不断扩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直接威胁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下,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一、前言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是所有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的根本,也是能够顺利培养出四有新人的保障,更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是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所有的高校都在不断扩招,规模也相应随之扩大,但学校管理的方式没有改变,跟不上发展的形势,特别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尤为突出,俄罗斯友谊大学火灾、上海商学院火灾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惨痛的教训。一所高校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校园里不仅有图书馆、礼堂和实验室,还有很多满足在校师生的生活场所,如商店、浴室、食堂和宿舍等公众聚集场所。因此,在加大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维护好校园消防安全,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是消防安全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现代高校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1.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消防宣传工作在校园中还有很大的开展空间,很多师生的消防意识和消防知识还有待完善。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在课堂中设置消防安全方面的内容,很少组织师生进行灭火演练和应急疏散等方面的培训,使得很多在校的师生发生火灾时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如何灭火、如何逃生、如何去解救被困人员?

2.用火用电管理不到位。很多学生为了自己方便,在宿舍中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停电时使用蜡烛照明,卧床吸烟,乱扔烟头等一系列现象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3.安全疏散通道管理不到位。高校中的图书馆、食堂、宿舍和自习室等场所在建设时虽然设置了足够的安全疏散通道,但很多高校为了节约人力成本,都没有将通道全部打开,只是打开一两个通道供学生使用。这些场所在没有发生险情时都极容易被忽视,然而一旦发生火灾,这么多人员仅靠一两个安全通道进行疏散,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4.消防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现代高校中虽然都不同程度的建立了一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随着学校的发展,制度的建立和修改工作相对滞后,很多高校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有些高校即便制定了也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只是为了应付消防监督部门的检查,多半没有认真执行,导致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死角。

5.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不善。很多高校在建设时虽然配备了相应的消防设施设备,但由于领导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维护保养,使消防设施设备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造成许多消防设施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现状。如室内消火栓箱内无水枪、水带,灭火器过期失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失灵等。

三、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建立相关组织,明确责任。随着高校的发展,以前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组织,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如成立防火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学校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相关事项,安排部署下阶段的防火工作。成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组织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开展消防业务训练,不断提高组员的消防业务能力。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职消防人员和兼职消防人员,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层层管理,做到消防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2.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管理。高校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发展情况,有预见性地建立健全适合本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是做好学校防火工作的基础。如建立数据准确、内容全面、分类科学的防火档案,是拉动防火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措施。建立并落实《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是做好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针对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餐厅)、教学楼、体育场(馆)、会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是确保上述场所发生火灾时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建立并实施《消防设施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能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完整有效。建立并执行《消防安全检查制度》、《防火巡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校园安全[1]。

3.加强消防培训,提高意识。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定期、分批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其防火、灭火和火场自救逃生的能力。如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增加一定课时的消防知识课程,系统讲解消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聘请消防专家开展专题消防知识讲座,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平时容易忽略的致灾因素的解析,让广大师生员工脑海中紧绷消防安全这根弦。定期组织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防火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发现火灾隐患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在实战中检验相关人员对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随时提醒广大师生员工遵守消防安全规定[2]。

四、结束语

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 这一点也没有错.有多少例子可以证明.火灾大多数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啦.可能就丢了一个烟头,就会引发一场大的火灾. 有很多得人在一旦遇到火灾的时候,就会发生一种心理上的慌乱,就是平时学会了一些逃生的方法也给忘了.在遇到火灾的时候,一定不能慌乱,要有顺序的逃生,报警.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中,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那便会是影响巨大、损失巨大,直接影响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观,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退一万步来说的话,即使火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那么我们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中学生就应当学习并掌握消防知识,例:火灾基本常识、灭火器基本常识、初起火灾扑救方法、人员疏散和火场逃生知识等。发生火灾时,如果被大火围困,特别是被围困在楼上时,在拨打了119报警电话后,我们应千方百计设法自救。如火势不大,可浸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去。此时,要当机立断,切不可犹豫不决,以免火势越烧越大,错过逃生时机。身处烟雾捂口鼻 若被困周围烟雾很大,这可比火更为可怕。因为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果不加防备,就会被有毒有害烟气熏倒,这往往是火灾事故中死亡率最高的原因。如果一定要冲出烟雾区,必须用湿毛巾等捂住鼻嘴,尽可能地猫腰贴地跑出,这样才能减少烟气的吸入量,以免中毒倒下。如果建筑物有避难房、疏散楼梯的,可以先躲进避难房或由疏散楼梯撤至安全地方。 如多层建筑物火灾,楼梯已被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以利用房屋的老虎窗、阳台、下水管道或其他可以接地牢固的物件逃生。如生命受到威胁,又无逃生之路时,可以用绳索或将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拴在固定物件上,再顺着绳索或布条滑下。 如果万分情急决定跳楼出逃时,可先往地下抛出一些衣物棉被等,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尽力保持双脚着地,尽可能地保全性命。“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我们须自觉承担起校园防火工作的责任与义务,更多的学习和掌握消防知识,遵守各项防火制度,积极参与校园消防工作,使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消防、处处注意防火”的群防群治的局面,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

校园欺凌案例论文题目

校园,我们学习的的乐园、成长的摇篮。我们渴望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然而,校园里也时常有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因为一个误会,有人恶语相加;也许因为一次无意犯错,有人挥起了拳头……今天,我观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校园暴力》,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免受他人的侵害。《校园暴力》讲述的是一位叫翔翔男孩的故事。一天,妈妈叫翔翔出来吃饭,叫了半天,却没有看见他出来,走进房间,发现翔翔在地上呕吐不止。妈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翔翔是因为暴饮暴食才导致现在这样。”妈妈觉得很奇怪,在妈妈一直追问下,苏醒后的祥祥只好向家人说出了自己遭到敲诈的真相。原来祥祥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敲诈,每天都要给他们钱,而且一次比一次多。每次翔翔给他们钱后,回到家就猛吃东西,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才造成今天的后果。同学们,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你会怎么做呢?有的同学说:“我可以抓住一切机会,撒腿就跑”。假如跑不掉呢,难道像翔翔那样,乖乖的把钱奉上吗?有的同学说:“我和他们拼了,就是不给他们钱。”这样一来,可能自己的生命安全就要受到威胁了。有的同学又说:“告诉爸爸,让爸爸狠狠地揍他们一顿!”为了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我总结了几条安全小贴士:1、身上不要多带钱和贵重物品,如手机,mp3等。2、遇事要沉着冷静,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反应和判断。3、可以给对方一些财物,并寻找时机,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衣着打扮,并及时告诉班主任或家长,也可以告诉警察叔叔,让他们保护自己!4、学校附近行人稀少的小巷是校园暴力事件的高发区。上学和放学期间不要单独在这样的小巷里行走,尽量结伴同行。当我们遭遇校园暴力时,千万不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应及时告知老师、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必要时还要寻求法律的保护。同时,也不能不计后果、以牙还牙,恶意报复只会导致雪上加霜。让我们一起努力,驱散笼罩在校园上空的黑暗!

预防校园欺凌征文范文450字(通用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征文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一样。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预防校园欺凌征文范文450字(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在电视上学了一个新名词——学校欺凌。其实,以前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之间我也发现诸如吸烟、骂人、斗殴等坏现象,特别是半路堵截弱小的学生索要钱物的事,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恐慌和压力,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正走在路上,前面有一个学生也在走,突然被几个学生围了起来,只听一个学生说:“在学校我不敢动你,现在呢?钱拿来了吗?”哪个被围的学生吓得哆哆嗦嗦,胆战心惊地说:“我没要来,妈妈不给。”那几个人围拢过来,这个推一下,那个桑一下,吓得男孩子左躲右闪只是低头哭。这时,正好被一个老师路过这里看见:“干什么呢?住手!”随着老师的一声断喝,他们一哄而散,跑得无影无踪了。后来听说那几个学生受到了学校的严厉的批评。但是,我再也没见过那个被欺负的学生来上学。

以前学校的乱现象,让我们每天放学都担心不已,生怕有人找自己的麻烦。如今校园内外有了良好的风气,我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上学了。

近几年,不少学校地区总是能够出现“校园欺凌”事件,不论是高年级与低年级还是各年级自己之间,校园斗殴事件总是能够不断发生,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在校园内部拉帮结派的行为。

类似于这样校园中拉帮结派的行为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校园,本应该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不应该成为学生斗殴的场所。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虽然是学生的不对,但是全部的责任并不在于学生,学校的管理也应该加强,作为管理者,学校不应该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也有责任教育学生应该如何和他人友好相处,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

与此同时,家庭亲情教育也应该重视,作为家长,有必要也有责任去约束规范自己孩子的行为,不能够任由自己的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孩子做了不正确的'事情,家长必须去管教,如果不及时管教,很有可能会酿成大错。

学生阶段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都希望这个阶段是美好的,而不是被校园欺凌这样的事情摸上阴影,校园江湖,是应该管一管了。

最近在妈妈的手机上,在电视的新闻里,我常常看到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在妈妈的手机上看到的几则新闻:江西南昌市一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事件;重庆女生因邋遢被5名同学围欧致10级伤残;海东市互助县一名八年级学生陶某某,因不堪同学长期欺凌而在刚过完六一儿童节不久便服毒自杀。看到这些新闻让正读五年级的我感到非常震惊,也非常愤怒,更让我对今后的初高中生活感到十分恐惧。

校园本是让我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古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古人已然解,与人交善,才能带来进步。而作为未来主人翁的我们,却野蛮的去践踏这种思想,是何等的无奈。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怎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毁灭,作为新一代的主人翁我感到无比痛心。在此,我呼吁大家一起维护校园的学习环境,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果在我们身边有这种事情发生我希望大家不要袖手旁观,一定要第一时间站出来制止,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是培养人的地方,是文明的殿堂;!然而近来,却常常看到暴力事件的发生。很多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有些同学总是横行霸道,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欺负弱小,甚至打群架。这些现象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学们,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反对暴力,远离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做事不能冲动,说话不能盛气凌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要考虑后果;发生矛盾时不要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而应该检讨自己错在哪里;总之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友要谨慎,不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

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事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少去情况复杂的场所,不要单独外出,身上也不要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要及时报警。

恰同学少年,我们应该满腔热血!在这花样的年华里,我们怎能荒废了美好的时光!同学们,让我们远离暴力,共建和谐的校园!

近几年,被各大媒体不断爆出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因此,我们学生服务中心听世界,青春益起来团队,特意进行开展了有关校园欺凌的问卷调查。

做问卷调查看似很简单只要薄薄的一张纸,实则从划分小组,问卷设计到问卷发放再到问卷分析,还有最后的报告总结,每一步都很复杂,都需要仔细推敲思考。一张小小的问卷,一本薄薄的报告,不知蕴涵了我们多少的汗水。

5号的湖州,没有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迎来难忍的高温天。我们仍坚持将一份份问卷交到同学手里,和他们简单地讨论他们对于校园欺凌的看法。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同学对校园欺凌都是反对的。校园欺凌不但会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对那些弱小而单纯的学生来说,校园欺凌是一个可怕的梦魇。他们受过的创伤会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会对其性格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正如很多同学所说,在遇到校园欺凌时,要及时向老师、警察报案,大声喊叫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

此次问卷调查,让我更加了解了校园欺凌的危害,同时也得出了很多应对欺凌的方法。反对校园欺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同学们,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那么怎样才能使“和谐”二字洋溢校园呢?

构建和谐需要大家屏弃陋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坯话;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做到爱护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节约水电。

构建和谐还需要我们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全中国都弥漫着和谐的芳香,而这些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文化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同学们,为着同一个目标,为着同一个愿望,我们聚集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共同为构建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让我们昂首阔步,去追赶形象的春潮;让我们解放思想,去沐浴和谐的阳光!

每次我看漫画时,总会哈哈大笑。可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漫画的内容:一个小朋友把另一个小朋友的衣服扯起来,对他一顿暴打。被打的小男孩又慌又哭,吓得不成样子。那个打人的小男孩衣服上还有个“校园欺凌。"四个大字。在打得激烈时,后边一只手手里拿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的字是“NO",打人的小男孩惊慌的停下。

这幅漫画一针见血的说明了当今社会一些恶劣的现象,校园里的一部分人会欺负那些弱小的人,而那些被打的人往往都不敢跟他们的爸爸妈妈说,结果造成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的惨案。

生活中,我还遇见过,在我们校园中有一个“老大。"他总是去四年级那里,只要看谁不爽,就会去打谁。最后,因为老师路过,才让他打不了人。可他又转身跑到三年级那里欺负弱小,被欺负的小朋友总是鼻青脸肿,但敢怒不敢言,最后校长来了,由于他多次犯错,却不加悔改,只好把他开除,不让他再祸害其他小朋友。

所以我呼吁:少年们啊!不要再有校园欺凌,让我们和平一些。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在一个和睦相处的校园中,开始我们奋苦的读书之。

写作思路:题目可以直接写《论校园暴力》,写出校园暴力的危害以及学生心里和身体上的巨大伤害,再说一说怎么样去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

正文:

我们都身处在校园环境中,校园欺凌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些。校园暴力事件一直都存在,只是近几年,随着各种传播渠道的发展,它们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很多关于此事件的报道都抢占了新闻头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校园暴力在缄默的环境中愈演愈烈,这和学校、家庭、社会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仅停留在学习成绩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观念的形成。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之地,教书即教授学生知识,育人则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而现在大多数的学校仅做到了教书而为育人,学校为了迎合家长们的心理,以升学率作为学校的标志,那么好学生便成了老师的宠儿,而差生则成了拖油瓶。

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校园暴力的发生。发生后,学校以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解决问题,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甚至因为学校的这种不重视导致了其发生越加平繁。

抛开外界因素,校园暴力之所以发生,还是在于孩子自身。现在的学生法制观念越来越薄弱,甚至根本不懂法。知乎的一位答主曾经也是一名施暴者,他分享了他们的逻辑:不见血等于没事;见血了等于又要请家长了;受重伤等于又要赔一大笔钱了;而死人则等于完蛋,要进局子蹲三年。

这样的逻辑不是一个懂法者所能够有的。而通过大量的事实,被施暴者大多对于这种欺凌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对于这种欺凌丝毫没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勇气。也正是这种自卑感和恐惧感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

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校园暴力其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弱肉强食是生存准则。而校园暴力实则比社会更加残酷,校园暴力所发生的对象是还未成熟的孩子,无论是施暴者还是被施暴者这样的事件只会给他们尚未确定的三观造成扭曲。也会给被施暴者留下心理阴影,这样的伤害可能是一辈子的。

校园暴力现在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未上升到法律层面。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采取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以教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14年湖南的一起案件中,一位女生对班里同学进行长期的殴打造成其精神失常,治疗花费超过30万,一名花季少女就这样毁了,而对方仅赔偿1.5万元加上一纸检讨。

这是因为执法人员被错误的社会舆论所误导,常有这样的声音“不就是学生打架吗,教育教育就好了,怎么能判刑呢?”。而在美国,这样的事件处理丝毫没有同情。前几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欺凌同学的事件被网络疯传,在美国法律下,这几名留学生最高可能会面临终身监禁。我们可见美国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程度,我国对于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的趋势也因做出一点改变。

校园暴力的发生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因,而是多方造成的结果,所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也要多方共同努力。

  • 索引序列
  • 外国校园研究案例论文
  • 论文可以研究国外案例么
  • 校园改造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 国外校园消防安全研究论文
  • 校园欺凌案例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