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这有篇范文,你可以借鉴一下这个格式和题目;浅析会计电算化【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07)0710061-02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1.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2.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3.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了紧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个轴心,使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再现,导致软件开发思维停留在现行传输模式下。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是现行传输的时空固定化、格式化和高度集中化。在经济内容纷繁复杂、经济业务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已满足不了管理者的需要了。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除了定时、按规定格式提供信息外,更多的精力应花在设计出适时提供各种现行使用者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使得各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其所需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获取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这种会计信息传输模式如下: 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五、改造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软件除了作些小的改造,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 (一)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 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帐科目,总帐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怎么命名呢?会计电算化根据实践,把总帐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二)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 1.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16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4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并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16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3位数了。 2.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比如,施工企业中511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511的科目名称为管理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 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三)记帐凭证种类的统一。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记帐凭证的种类有三大类九种。传统的记帐凭证分类有其原因,一是查找方便,二是工作习惯。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查找凭证的方法增加了许多,如可以按凭证号查、按会计科目查、按摘要中的文字查、按金额查等。因此,传统记帐凭证的分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用一种统一的记帐凭证(即不分业务种类),不但仍能做到查找方便、迅速,而且省去了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计算机处理的速度。(四)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三大会计报表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16种行业的三大会计报表,内容上、格式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把这些小“异”加以改造,更便于上级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基层企业数据的汇总或比较,更便于计算机处理。根据当今集团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和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三大报表统一的要求将更强烈。 (五)帐簿形式的改造。 1.帐簿载体的改造。传统帐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传统的帐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帐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帐簿,因此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现在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一部分人改掉旧习惯,确立电子帐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 2.帐簿格式的改造。传统帐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帐簿格式来查帐。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帐簿的格式。比如,有一客户的往来涉及到四个帐户: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用现行帐簿格式,只能逐一打开这四本帐。用电脑帐簿,只要把这一客户名找到,然后将与该客户名的有关帐目进行组合,就能分析到底是我欠人,还是人欠我。 因此,只要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帐簿格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而会计软件再融入“会计业务重组”思想,那么传统的帐簿格式将被无格式但能进行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替代。 (六)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所谓中间过程,指“科目汇总表”、“汇总记帐凭证”、“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在手工操作中的一些方法、格式。 其实,编制这些中间过程表式无非是为了登总帐方便与做报表方便;分析电算化中登帐与做报表的思路,完全可以依照对凭证的分类登记总帐,再形成报表,根本不必考虑平衡与否的问题,因为在凭证输入时,借贷不平的凭证是无法存盘的。取消中间过程的输出,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会计软件更简洁明了。 (七)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即四相符。会计电算化之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电脑中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且不留痕迹,因此,预防电脑犯罪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当建立“职权控制”、“运行控制”、“修改控制”、“保密控制”、“硬件控制”等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资料: 〔1〕 邓钠.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5) . 〔2〕 张文祥. 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 2005,(11) . 〔3〕 陈辉军.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 2006,(21) . 〔4〕 韩光强,张永. 现代审计发展的新阶段--网络审计〔J〕企业经济 , 2004,(11) . 〔5〕 郑娟.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科技资讯 , 2005,(27) .这是我大学时同学的论文,您看一下吧,祝你论文写作成功!
提供一些营运资金管理的参考资料。范小荣。关于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意见[ j ]。会计之友(中国) ,2006,(10)。[2]孙玉红。加强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途径[ j ]。吉林省财税局,2003年,(11)。[3]王梅。加强企业流动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j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安苏敏。[ j ]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对策。发展,2006,(11)。[5]姚少梅。流动资金管理[ j ]。商业会计,2005年,(14)。[6]小义,陈玉芳。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模式分析[ j ]。商场现代化,2005年,(27)。[7]吴明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j ]。科技资讯,2006,(15)。[8]王宏。企业流动性的管理和使用方式[ j ]。齐齐哈尔大学杂志(哲学和社会科学) ,2003,(01)。[9]谢向阳。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j ]。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02)。[10]粉丝海军。如何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2)
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及存在的问题[摘 要] 次级债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国际银行界的广泛认同和青睐,将其视为商业银行筹资的重要举措。兴业银行完成30亿元次级债务的发行后,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次级债务补充资本的商业银行。随后,各家银行纷纷加入到发债银行的行列,掀起了一股发行次级债的高潮。但是,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次级债发行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次级债在各方面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次级债发行 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 所谓次级债(Subordinated Debt or Mezzanine Debt),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特殊的债务形式。次级债兼有债务和股权的特征。次级债的次级只是针对债务的清偿顺序而言,即若公司一旦进入破产清偿程序,该公司在偿还其所有的一般债务之后,才能将剩余资金用来偿还次级债。 参照国际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是解决资本金不足的有效途径。由于以前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规定一直处于政策“盲区”,没有相关法规予以明确,因此2003年底以前尚无一家商业银行发行此类债券。为满足银行业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需要,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从此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认可,为商业银行利用次级债补充资本金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随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也纷纷发行了次级债,国内商业银行掀起了一股次级债的发行热潮。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基本是定向发行方式,具有私募性质,利率水平一般由商业银行通过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询价来确定,后期采用固定利率发行的逐渐增多,但比例偏低;债券期限较短,一般为6年以下;除交通银行外,发债规模都在60亿元以下;发债次数偏少并缺乏明确的连续性,次级债券的目的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银行的资本金。 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主要是10年期、固定利率、一年付息一次的、可赎回债券,与欧美国家主要银行的次级债券结构设计大体一致,而且债券品种设计也开始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投资者的市场需求。次级债券的定价是在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上金融债券的信用补偿溢价,国内大约是20基点。下图是国内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特征。 注:各商业银行公开资料整理所得 二、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目的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行目的单一,只是考虑将次级债作为补充资本金的工具,满足监管资本的要求,而忽视次级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用,以及次级债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对改善银行负债结构的效用。如果银行只是纯粹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发行次级债,以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而没有根据自己的资产情况来发行债券,加强债务资金的运营管理,充分利用次级债发行带来的缓冲期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那么次级债的发行就会变成表面文章,对银行而言反而成为一个美丽的陷阱。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已发行和准备发行次级债的银行过多地强调了次级债对于补充银行附属资本的作用。发行的次级债来看,大部分期限都为5年零1个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计入附属资本的要求。而中行和建行更为“聪明”,设计了一个实际期限为5年而名义期限为10的可赎回次级债,巧妙地避开了银监会关于剩余期限5年内计入附属资本折算比例逐步降低的规定,以10年期债券的成本实现了5年100%地将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次级债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从发行期限的设计可以看出,发债银行可算是机关算尽,其目的就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出发点的。各商业银行的这种出发点,掩盖了次级债在改善银行负债结构以及风险管理的职能。 2.次级债的发行无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是指资产结构的配置和负债结构的配置能够相互适应,当负债结构发生变化时,资产结构能迅速做出调整,以及当资产结构根据需求必须出现变动时,银行能够在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到次级债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 但是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设计来看,期限短,大多是5年。中行和建行发行的10年期的次级债在后5年是可赎回的。并且大都采用了浮动利率制,当然,浮动利率制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但对投资者而言却不是有利的。这样的结构设计就使商业银行难以筹集到长期,稳定的负债,从而解决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匹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3.银行间相互持有次级债 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监管当局允许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2007年1月1日是监管部门为各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设定的最后期限,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硬约束下,资本金压力如影随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饥渴问题。从资金来源上看,债券资金作为附属资的一部分,与股本金一样起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比重普遍偏大(大都在90%以上),附属资本实际上只有呆坏账准备一项。并且,央行规定提取呆坏账准备的比例仅为风险资产的1%,其中的大部分被用于冲消历史坏账。在增加核心资本很困难的情况下,增加次级金融债等附属资本来提升资本充足率,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只要不超过监管当局规定的比例上限,银行可以循环发债适时补充资本。因此,从《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到《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对次级债持有对象的修订,都体现了一个政策信号,那就是给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开辟道路。从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结构来看保险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例相对较低,单靠它们是无法消化商业银行巨大的融资需求的。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可以拓宽次级债的发行渠道降低商业银行发行成本,使商业银行能快速提升资本充足率。允许银行互持是监管当局为帮助国有银行尽快充实资本金,达到标准的无奈之举。因为,在剥离不良资产和注资之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未能达到监管要求,而国家却早已不堪重负。而以保险公司为主力军的投资者受政策和自身实力所限,远不能消化掉国有银行为补充资本所需发行的巨额次级债券。允许商业银行互持次级债将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其次,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也是银行互持的重要原因。从发债银行的角度来看,次级债的互持为发债银行提供了次级债的需求主体。而从购买债券的银行看,投资次级债为以后发行次级债的需求主体问题铺平道路,亦即“密谋”互持次级债,或者是一种不必言传的“默契”。如此,对发债行或是投资行都是一种“双赢”,但是这种双赢是建立在道德风险、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基础之上的,是不足取的。 小结:由于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对一国的金融安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哪个行业像银行业一样受到如此严格的监管。政府监管可能存在监管失灵,而银行安全网设计中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因此,新巴塞尔协议强调市场监管的重要性。而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为市场监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监管工具。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作用。在美国,美联储成立了专门的次级债研究小组,考察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一些国家甚至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发行同质的次级债券,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而我国次级债发行历时尚短,从第一支次级债发行至今不到5年时间。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特点上看,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缺乏连续性;银行互持问题严重,缺乏机构投资者;发行定价扭曲。这些都导致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很难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 斌:次级债与市场约束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银行经营[J].金融会计,2002~01 [2]许文辉:中国银行业次级债的发行定价和市场前景[J].经济导刊,2004~11 [3]黎小枫:论商业银行次级债“互持”的合理性[J].福建金融,2005~8 [4]J Cem Karacadag and Animesh Shrivastava, The Role of Subordinated Debt in Market Discipline -the Case of Emerging Markets. IMF Working Paper, 2000 [5]葛兆强: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绩效、挑战与发展策略[J],证券市场导报,2004~10 [6]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 pbc. gov. cn [7]BIS Working Paper No.12, Markets for Bank Subordinated Debt and Equity in Basel Committee Member Countries, 2003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这个网站里面有很多的银行方面的论文:您自己进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网站绝对安全,请放心进。
战胜自己,就是在对自身的局限进行突破,这一突破非常重要,同时也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它所要突破的是隐存于自己内心里的自我围墙,要想在自我与环境中摸索出突破的方向,不做出一番努力是无法达到的。实现自我突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突破自我优秀 范文 ,供大家学习。
突破自我优秀范文1
请问雨过天晴的彩虹有几个颜色呢?答案是:无限个;请问是谁发现出来的呢?答案是牛顿,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色彩,每一样色彩都代表着不同的意象,深入里头,便可以找到他那颜色的哲学。
“轰!”火车发出一声巨响,驶离火车站,我就坐在火车中,漫无目标,任由火车主宰,看是要把我送到遥远的地方,或是要让他在岁月中止步。眼前的景物,是由一根根的电线杆以及一户户的民宅交织而成,不时有大形 广告 板呼啸而过,有的人守在家,有的人为了生计,到处打拼,四处游走,而我呢?只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而自暴自弃,会不会太不值得了?
火车慢慢地北上,窗户也由黑白相间,转便为蓝,哇!多湛蓝的海水,海水由浅入深,由动变静,蓝,好比是天空与大海,广阔的体积,让人联想到学习,许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发掘,我们永远学不完,唯有努力不懈才能充实自己。
湛蓝的海,依旧还停留在我的脑海,片刻之间,黑暗暗的隧道包围了我们,寂静的黑,给我们寂静,但也给了我们不安,不知道何时才能发出隧道,不知是否能突破这阴霾,赶快驶离这隧道,好安抚我惧怕的心灵。
忽然眼前为之一亮,天空和海洋互相错纵,亮得使我睁不开眼睛,在隐隐约约之中,彷佛看见了七色彩虹竖立在天空,原来天外面是这么的明亮,这么的漂亮,把自己困在狭小的空间,只是心囚,并不能真正的改变自我,学习七色彩虹,将每一个颜色都显现出来,做一个突破颜色的自我,啊!我懂了!我懂了!
突破自我优秀范文2
蝶,挣脱了茧的束缚,只为变得更加美丽;蛇,将外皮蜕去,只为变得更加壮大;树,把旧叶脱落,只为变得更加茂盛而在生活中,只有学会突破、学会放弃,才能度过人生的风雨。
鲁迅先生放弃了从医,用文学唤醒了人们的内心,突破了自己,成为了远近驰名的文学家;画家梵高放弃了做传道士,从事绘画创作,一次一次的突破是他成为了有名的画家
有时,突破又是一种放弃,只有放弃生活生活中那些浮华的景象,突破人生道路上的一一个个坎坷与困难,才能找到一条真正属于你的成功之路。
突破虽艰,如蝶挣茧;放弃虽痛,如士断臂。可是如果将可能已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紧紧地拽住,不舍得放手,那你,只会伤的更重,伤的更惨。
我们要果断的放弃那些已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只有放弃这些,我们才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伤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次次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那我们所得到的,将远远的多于所失去的。
突破与放弃,其实并不难做到,只要我们的判断正确、果断,不被人生旅途中虚伪、浮华的景色所诱惑,努力去突破自己,让自己变成生活的强者。
当我们学会了正确、果断的放弃以及具备了去突破、去超越的勇气和努力、奋斗的动力,那我就可以说我们是生活上的成功者了。
放弃后的天空,是蔚蓝的、是宽广的。放弃也是一种放松,是缓解疲劳的工具,如果不懂得放弃,便只会作茧自缚;突破也是一种成功,是减轻打击的荣耀,如果没有了突破,生命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只会变得碌碌无闻、无所事事。
生活需要放弃,而学会了这些,就得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突破自我优秀范文3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在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足坛巨星罗纳尔多在经历伤痛的严重困扰之后,毅然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奥运飞人刘翔在奔跑中倒下后,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回到了赛场上,可见只有超越自我才会迎来春天。
超越自我需要毅力。从前有个人他是个结巴,经常受到别人讥讽和嘲笑,终于有一天,他下定决心,要治好自己的结巴。于是,他每天都来到海边,将石头放入自己的嘴巴里,对着大海进行演讲,直到嘴巴被磨出血来。经过他持之以恒的训练,他的结巴渐渐被治好了,还成了当时著名的演说家,他就是德摩斯梯尼,古希腊著名演说家。通过不断地努力,一个结巴也能成为著名演讲家,所以说毅力是超越自我必不可少的条件。
超越自我需要有智慧。在一次 马拉松 比赛中,一个名不经传的日本选手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当记者问他是如何获得胜利时,他说靠智慧。原来在比赛开始之前,他就坐车把比赛路线游览了一遍,并记住了几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比赛开始时他就全力跑向第一个他记住的建筑物,到达之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跑向第二个建筑物,就这样一直跑到了终点。本来很长的的路程,被他分成了几小段。原本遥不可及的就变成了可以望到。生活中很多人就是目标太遥远而放弃超越自我,但这个日本选手通过他的智慧把一个看似遥远的目标分成了几个小部分而让自己轻松的超越了自我,所以智慧对于超越自我也非常重要。
人们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攀登到新的高度,在这里面毅力和智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突破自我优秀范文4
生日那天,为了给我庆祝姗姗来迟的生日,妈妈和爸爸决定带我去洋人街,神秘的说要给我过一个值的怀念的生日。
经过一路跋涉我们终于到了久违的洋人街,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我曾经想玩却不敢玩的各种游乐项目。我的心情愉快而激动,心想:“难不成爸妈说的意思就是今天要逼我去座大摆锤、水上椅子”?我不由得紧张了些。这时爸爸估计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说道:“过了今天你又长大了1岁了,应该像哥哥一样更聪明更强大了,敢不敢突破一下自己,去玩一番啊”?妈妈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我心里一下就不服气了,我最怕被人瞧不起。于是说:“有什么不敢的,我玩给你们看看”!
首先,我们来到了大摆锤底下,我抬头一看我的妈呀又高又大,顿时觉得刚才真是说了假话,怎么能不恐惧大摆锤呢?但是又不想让爸妈看到我的不积极向上改变自己,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我壮着胆坐上了大摆锤的椅子,眼睛都不敢睁开。心想:“自己找事做、这下要完了”我的心砰砰直跳,大摆锤一开始运动我就吓的哇哇直叫。刚开始是缓慢的转动,可后来越来越快,我感觉人都要被甩出椅子了,声音都叫哑了。头发被风吹的乱糟糟的好难过。最后我半哭半笑的从上面走下来,爸妈见我红红的脸蛋一幅狼狈的样子笑得好夸张。
之后,我又壮着胆子来到水上乐园,这次我要挑战座水椅。排完队坐上水椅后我居然不那么害怕了,这应该是俗话说的破了胆就不怕了吧!可是一场玩下来弄得我很不舒服头晕眼花的,觉得还是被自己的天真和爱面子一样。说实话水上乐园的挑战把我可折腾够了,但我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这样一想我觉得这些冒险还是值得呀。
最后,爸妈提议去 游泳 放松一下,这可把我乐坏了,游泳可是我最喜欢的。我们换好泳衣“扑通、扑通”跳入水里欢快的游起来,顿时缓解了一身疲劳。
这算一次有意义的出行游玩,让我觉得很充实很快乐。我勇敢的突破了心底的一些恐惧,大胆的去做了不敢做的事。我还真要好好的感谢爸妈想出这些花招帮助我成长。
突破自我优秀范文5
一个人怎样才能不断进步,我常苦思冥想这个问题。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渴望能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可每次临近考试,我又惧怕了。
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
曾经多少次,失败使我沮丧至极,甚至有放弃的念头。我依靠自己心中那点点希望又重新振作。我想证明:我的能力不止止如此。理论上来说,重新振作的我应更有勇气和力量。但在我身上印证了一句话:内心不够强大,就不可能成功。考试之际我又在向我心中的“恶魔”屈服。我怕我失败。
人家都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正义的天使和一个可怕的“恶魔”。不错,我的心常在他们之间徘徊。怕,不怕;失败,成功。常在我脑海回旋。
日复一日,颇具压力的我总会有小宇宙爆发的时候。
那天,同样的失败在我身上发生。爆发了,我大哭。双手抱头,蜷缩在那阴黑的角落。我想了很久,望着窗外发呆。窗外有鸟儿在吱喳吱喳地叫,那些无名花在竟相怒放。而我……
突然,窗外丢进了一张小纸。上面写着,你的失败就是害怕失败。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是成功的。我仔细琢磨这句话,缓缓站起身来——我的脚已蹲得麻木了。我坐在椅子上,回想好多事。对,纸上说得对。想一想,也不失道理。
人生漫长,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呀!
感谢那张纸,在我的心灵防线快要坍下的时候,又给我筑起了防线。后来,我知道纸上的字是属于我那个好朋友的。
现在我是一个崭新的我,以前惧怕失败的我只存在于历史中,我跨过了心理的那个坎。我现在始终明白,成功是由失败累积而成的金字塔,只要你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你会获得塔顶的成功。
从头到底,我超越了自己,即使如今我没有取得成功,但我的心灵已在一步步接近成功。不管怎样,在不断追求进步,超越自己的人不可小视。总有一天,他会啃到他想要的金苹果。
突破自我优秀范文精选相关 文章 :
★ 突破优秀范文精选
★ 追梦650字优秀范文
★ 以突破自我为话题的作文800字范文
★ 以突破自我作文600字精选
★ 以突破为话题的优秀作文范文
★ 关于突破自我话题作文大全
★ 以突破自我为话题的作文800字范文(2)
★ 学生突破演讲稿优秀范文集锦
★ 突破自我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 突破演讲稿精选600字
管理会计面临挑战 引言2006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IMA)组成研究组,对中国12个制造企业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做了两次“访谈之旅”,历时一个半月。其间,IMA的研究部主任Raef Lawson教授曾在武汉和北京做过此行观感的报告。报告中提到管理会计在美国确有“衰落”的迹象,人们往往认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重要,在学术界中尤其如此。但从企业界的调查结果来看,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应该说是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两次旅途中我们经常交谈,许多看法是一致的。现把Lawson博士两个报告的提纲和我们交谈的一部分内容整理在一起,草成此文。由于语言阻隔,不可能全部译出请他过目,所以本文虽然代表我们两个人的意见,但错误之处应由笔者杨继良负责。管理会计衰落的迹象提到管理会计,大家都会说,这是西方定义的会计学两大学科中的一项,是现代会计学的一项新发展、意义重大等。另一方面,又会立刻想到这门学科目前的处境不佳,学术界中许多过去从事这门学科的人,不少弃之而去,给人以日益衰落的感觉。这种情况并不只存在于美国,在中国也是如此。也许可以说,这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管理会计“日益衰落”,当我们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比时,这种感觉尤其明显。在美国,当提到会计这个学科时,人们联想到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而不是管理会计;提到会计专业考试时,往往指的是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而不是执证管理会计师(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有译为“注册管理会计师”的,实际上只是通过了IMA组织的考试,由IMA发给证件,并没有向政府“注册”的意思。实际上CPA也同样是“执证”而不是“注册”。美国的CPA协会(AICPA)与IMA同样都是民间机构。中国的情况不完全相同,故称CPA为注册会计师,此处按中国习惯译CPA为“注册会计师”)考试。我们这次访问的中国企业,半数是具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交谈,和几所大学会计学院的青年老师和研究生座谈,给我们的印象是,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会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如果还没有取得CPA资格,第一件事就是要通过CPA考试。有一位刚参加工作的会计硕士说,CPA资格对就业有决定性作用;通过一些外国的会计资格考试,只能帮助取得面试的机会而已。相比之下,成本太高划不来。CPA资格是在会计事务所工作所必需。在美国,在会计事务所就业的会计人员只占5%—10%,其余90%以上的会计人员是在企业内部工作。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会认为只有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会计师呢?分析其原因,美国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是经济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证券市场和资本运作来融资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在安然事件(2001年初)以后更加明显。人们把注意力从管理会计转移到财务会计上。中国的许多企业盼望上市,需要熟知CPA业务的会计人员。政府正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推出了一整套会计准则,使企业财务会计在2007年时做到与国际全面接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与财务会计方面的新规定更为关注,也是容易理解的。从报刊发表的文章和报道、从等待就业的学子的观点来看,人们对财务会计的关注超过管理会计,在美国和中国都是如此,这似乎成了一种国际趋势。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却显出管理会计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极为重要;在管理会计的方法上亟待充实提高。近年进行的两项大规模调查(一项是IMA与安永会计公司合作的调查,另一项是IBM公司对其全球900家分公司CFO的调查)都得出同样的结论。IMA与安永会计公司合作的调查从报刊杂志所登载的文章看,对管理会计态度趋于淡漠的现象最迟应该是在2001年便被注意到了。作为美国管理会计师团体的IMA,深感对于管理会计当前竞争力的问题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调查,遂于2002年下半年与“四大”国际会计公司之一的安永合作,做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调查通过网络通讯进行,共发出23034份问卷,回收2000份,约占9%,响应率与类似的调查相似。答卷者所在公司平均职工1750 人,年销售收入 3亿美元,40%属于制造业。答卷者中31%是带有“总(C)”字头衔的,在报告书中称之为“决策者”,其余称为“决策参与者”。36%的答卷来自大企业,具有10亿美元年销售额,相当于《财富》1000强的规模。报告书开头第一句话是:“管理会计正处在关键时刻(critical juncture)”。竞争和经营条件的不稳定性加剧,促使出现许多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那么,究竟哪些是在实务中被应用的呢?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调查结果有6项发现:1.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关键的信息来源。81%的答卷者认为,成本管理对他的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其原因首先是当前经济滞缓,促使对成本管理和成本透明度的需要增加(75%)。其次,管理会计师更多地被看作是合伙人,56%的答卷者认为管理会计师关心的核心是战略性问题。可见,管理会计师仍然是决策者的战略参与者。2. 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都认为,最重要的是:(1)获得可以据以采取行动的成本信息(占答卷者的82%),(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占70%以上)。3.有一些因素使成本的“能见度(visibility)”受到损害,即存在障碍。98%的答卷者认为存在扭曲成本的因素;38%认为有些因素甚至引起重大扭曲。扭曲的原因:30%认为是间接费用的分配,20%认为是共享服务的分配,19%认为是产品的多样化造成的。间接费用分配之所以成为首要问题,是因为从各行业总体来看,经营性的间接费用和销售与一般行政管理费占了营业成本的34% 到42%,这部分成本的分配出了偏差,所以造成比较大的扭曲 。4.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不是一件需要优先考虑的事。答卷者不论其所在公司属于什么行业、多大规模,都持这种看法。他们的理由是,企业已经拥有了各种新创的方法和工具,其中最普及(占23%-24%)的是ERP、新的编制预算和编制报表的软件。但一些一度相当普及的软件现在仍然被认为是重要方法的已降低到15%-16%,如作业成本法(ABC)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当一个公司考虑采用新的成本管理工具时,72%的答卷者(来自大企业的)称他们要使用本公司自己开发的电脑系统;其余28%打算采用已经成名的系统或ERP。因此,调查的组织者认为,虽然现行成本制度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够正确,但企业并不乐意采用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限制条件在于经济现状和内部资源不足。5. 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仍被广泛采用。76%的答卷者采用定量技术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全部吸收成本法);其次为编制经营预算占75%、基本上按直接人工分配间接费用的做法占70%。愿意采用比较新的成本管理技术的不多:目标成本法占26%; 增值管理占25%; 约束论分析占22%。这些新的方法可谓尚在挣扎、谋求采用。6. 一些被认为能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之所以不被采用,其限制因素包括缺少适当的技术、缺少企业内部的支持、缺少领导层的支持。这三者伯仲相当,在作肯定回答的人中占84%-86%。但在做负面回答的人中,认为领导层支持不够的占40%,这是就大企业而言的;在小企业中,缺少技术成了最重大的限制条件。这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近来常有议论,说领导重视是关键所在。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需要较好信息和现实限制之间搭起桥梁。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说法:1.采用某一种最佳软件并不是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万灵药”,他们只愿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较好的方法。用户需要更适合自己特殊情况的软件,不只是现成的通用软件。2.在目前价格昂贵的软件并不一定适用的情况下,传统的制表软件也可以适用于新的计算需要。3.目前经济状况低迷,在不能明确认定某种建议有清楚的成本节约价值之前,企业领导不会愿意花钱购买新的管理软件。尽管一般都认为成本扭曲普遍(“是常态而非例外”),各公司仍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已经部分地(暂时地)回复到比较常规的管理会计方法。这说明,决策者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关键需要和目前的系统现状,对症下药,不宜盲目求新求变。IBM公司的调查结果IBM公司2006年在全球范围内对各地分公司任CFO之职的900位高级经理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1999年到预计的2009年这10年中, CFO需要在处理日常事务——即料理账务和报表中花费的时间正急剧减少:从1999年的65%减少到2006年的48%,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减少到35%;从事控制管理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从20%提高到26%—27%;而向领导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花费的时间已有大幅度的增加,从1999年的15%提高到2006年的27%,预计2009年将进一步提高到40%!详见图1在同一个调查中,这些CFO还认为,就其所从事的各项工作而言,重要性比较低的是“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57%),然后依次为“从财务角度加强内部控制”(59%)、“不断改进业务的经营”(61%)、“配合本公司的领导确定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61%)、和“衡量和监督业绩的完成情况”(69%)。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CFO正处于急剧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也可以说,企业财会人员整体处于角色转变过程之中。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属于财务会计的内容,仍然是重要、不可缺少的。但加强内部控制、参与实施业绩考核和向领导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属于管理会计的范围,其在企业财会人员的职责中已压倒了算账、记账的职责。学术界的困惑和对学生的误导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美国会计学术界的状况。美国会计博士近年来匮乏的现象随处可见。与过去相比,近来每年获得会计博士的人数大约只有10年前的一半。2006年夏,美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每一位寻求职位的新科会计博士有3—4个现成的空缺等待着他申请。这种短缺现象必然引起这个学科能够开的课程和研究都有所减少。财务会计涉及会计领域以外的课程较少,而管理会计却涉及许多与会计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换句话说,大学的会计系在课程的设置上,侧重于财务会计,其原因与教师缺乏有关。课程设置也受政府干预的影响。在美国,虽然各大学在组织教学中都享有自主权,但实际上在确定本科生的课程时,还得接受政府部门的意见。例如,州政府的教育部门对大学的资格认证有重大影响。而这些部门都会要求把对外会计(财务会计)所需要的内容包括在课程之中,忽略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其结果是大学本科课程往往以财务会计内容为导向。教授们也把最好、最聪明的学生向财务会计方向引导。有志于以会计为终生职业的学生,也往往相信他们的前程在于当一个注册会计师,不会选择其他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教师的研究方向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学术界人士中,选定管理会计为其研究方向的往往处境维艰。照说,案例研究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方法。20年多前,卡普兰号召学术界人士走出“象牙塔”,多从事这一类研究。他自己也确实身体力行,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反响并不很热烈,大部分学术界人士仍然只推崇实证研究,常常看低案例研究。这是一种偏见。事实上,由IMA资助所作的一项案例研究,在2006年的AAA年会上获得“卓越会计文献”奖。可见,案例研究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当然从事案例研究是很难的,“成本”很高,学术界人士视为畏途进而贬低它的价值,在美国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国所见对于从未来过中国的美国人,中国似乎是天文学上的“黑洞”:承认其客观存在,却不知其内容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于是,有各种错误的猜测也是免不了的。我(Raef Lawson)今年两次来中国,访问了12家企业,历时一个半月。从所花费的时间和访谈的范围来看,也许算是美国会计学术界中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最多的人。访谈中,涉及最多的是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这是一堂很好的课,我(Raef)的意外收获,用一句话来总括,是“想不到有一些在美国认为是了不起的管理会计方面的新创举,在中国早就存在。”虽然还有待完善,有的还只是一个雏形,但不能不说中国企业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是很有创见的。下面是对美国提出的一些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与我们在中国企业所见的做法作的比较,见表1。值得专门一提的是,在中国企业中,内部利润/成本考核制度始于上世纪50年代。然而西方会计学者却往往把他们近年在中国所见说成是在中国推行了西方责任会计方法的结果。2000年在一本“顶尖”会计杂志《管理会计研究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上,就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企业所做,“是西方管理会计实务(在中国的)一种应用。”类似的说法,屡见不鲜。笔者自己在20年前也有过这样的作为。我们在访谈中,曾经向这些中国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会部门负责人询及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这些方法的。例如,与西方的“标准成本”几乎相同的“计划成本(有的企业也改称为“标准成本”),他们的回答是“一向如此”,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了!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管理会计界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平衡记分卡制度,提倡多指标评估业绩。然而我们所到的具规模的中国企业都有类似的做法。这些企业不但实施多指标考核,还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最基层,而且有一套中国称为“原始记录”的统计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各企业还设有专门的职能机构(通常称为技术部或生产技术部)来管理这些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和考核。当被(杨继良)问及难道美国企业里没有这样的制度,以至于平衡记分卡提出多指标考核时,会被看作一种“创见”时, Raef的回答是,多数美国公司热衷于追求近期的利润,往往单纯以年度利润为目标,这也许是美国经济制度的局限性使然吧。在对中国企业进行访谈时,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会计电算化已经相当普遍。有些大企业采用了整套的SAP管理软件,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重点不再是记账、算账了。对成本、资金的控制管理和业绩考核是财会部门的工作重点,这和上文提到的IBM公司的调查结果相同。中国企业看来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成本方法,这并不能说他们在管理会计上是落后了,这与上文提到的IMA与安永公司合作对美国大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是吻合的。企业的CFO是不是参与了最高管理当局的决策,事关企业的机密,我们不便多问,但从中国政府最近对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地位的再次确认来看,中国企业管理也是在向这个方向迈进。因此,从企业实务的角度看,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并没有衰落。结束语围绕管理会计呈现衰落迹象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如何分界,是不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线?这门学科如何走向全球化?IMA近年着力介绍德国的成本方法,并且提出“与会计保持距离”、奢谈管理理论的方向不完全正确,这些做法是不是有普遍的参考意义?我们有太多的基础性问题,需要把全球对管理会计有兴趣的同行组织起来,共同商讨、共同努力。这是一项真正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具体还是要看你是什么毕业论文,本科的和研究生的是不一样的。会计专科毕业论文范围很简单的,其实重要的还是论文写作技巧方面,建议你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有很多关于论文写作的知识和教程可以学习下。
居民储蓄额的高低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投资以及居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储蓄存款的 措施 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强化客户发展基础。围绕“六大市场”、“六大客户群”及其上下游客户,加快目标客户批量拓展,增加有效客户数量,扩大新的优质客户资源,夯实储蓄存款业务发展基础。同时,加强中高端客户营销与维护,深挖资源潜力,进一步提高中高端客户忠诚度和贡献度。
二、强化重点项目拉动。把代发工资业务作为扩大储蓄存款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围绕目标客户,落实具体责任人,明确争揽时限,确保及时争揽到位。突出抓好县域代发工资争揽工作,努力扩大县域储蓄存款市场。加快推进折换卡项目争揽进程,以重点项目拉动储蓄存款、借记卡市场进一步扩大。
三、强化重点产品营销。加大银行卡营销力度,以卡营销带动储蓄存款增长。加快第三方存管业务发展,围绕证券公司,大力开展营销攻关,促进第三方存管客户有效增长,扩大储蓄存款来源。加强个人金融业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联动,实行个人金融产品与电子银行、银行卡业务捆绑营销,促进储蓄存款与各项业务同步发展。大力开展个人金融业务营销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财富中心、贵宾理财中心平台优势,每月组织一次理财营销活动,吸引高端客户,促进储蓄存款进一步增长。
四、强化 渠道 建设。大力优化网点布局,加快推进网点向新市场、新区域转移,进一步提高网点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包括储蓄存款在内的个人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五、强化考核激励。加强对客户经理、大堂经理考核,切实发挥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的营销作用。加强个人金融业务储蓄存款占比指标考核问则,确保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实现。
六是强化服务推动。深入开展“服务价值年”活动,强化网点服务达标考核,加强员工服务技能培训,以全行服务水平提升推动储蓄存款持续、快速增长。
众所周知,只有实现存款量的重大突破和结构的根本调整,才能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加大贷款投入,从而提高存款的综合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今年一季度我行存款增长放缓,进入四月份甚至呈持续下滑之势,对银行的信贷、各项经营目标、风险等造成影响,如何扭转局面、实现存款量的突破是眼下继续突破的瓶颈。
一、一季度存款情况
3月末,麻城市金融机构整体呈现存款增缓的趋势。但是其中有一枝独秀,麻城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891210万元,比年初净增205835万元。
二、存款减少的影响
虽然存款依然成增长态势,但是增幅放缓,尤其与高速增长的贷款相比,存款增速更显“捉襟见肘”。3月的最后一天,同业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上利息冲高到万分之一。这一利率已经超过了基金公司货币基金产品给同业的存款利率,没有任何风险的银行存款竟然比基金公司有风险的产品回报率还高。同业市场利息冲高的背后,是银行受到“缺血症”的威胁。
存款的少增已经限制了进一步发放贷款的脚步,由于存款放缓和贷款加速导致不少银行的存贷比接近红线,股份制银行尤为严重。
由于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增量和存款增量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如果存款持续分流,加上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则很可能会引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量主要是中长期贷款,而存款多为短期存款,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事实上,今年以来,银行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贷款中所占比例就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居民储蓄减少引发的存款活期化,将造成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下降,也使得银行资金来源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三、导致存款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行业竞争加剧
近年来,随着外资银行麻城市汇丰村镇银行的进入,麻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建设银行的迅速扩张,对公存款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原有的资金分布及再分配模式被打破,并由此导致了对公存款业务竞争的新格局,麻城农行之前拥有的优质对公资源大量流失。
作为还未改制的麻城市信用合作社因其具有灵活多变的机制,竞争能力较强。一是存量客户的金融资源流失严重。信用社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条件,一批公存老户开始转向信用社,金融资源严重流失。二是优质新户竞争困难。为吸引大量优质客户将他行资金转过来,抓住新兴企业资金短缺的特点,给他们提供贷款绿色通道。三是网点辐射面广,在各村镇都设有服务点。由于现在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麻城乡镇市场拥有大量的存款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二)新兴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今年1月,“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产品继续膨胀,分流了银行大量存款。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问世以来,短短数月,其开户数超过了4900万户,筹资规模突破2500亿元。
(三)派生存款较少
派生存款的减少是存款紧缺的重要原因。派生存款是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存款增长乏力主要是因为今年整个贷款的投放量不如去年猛,导致社会上的资金并不是那么充沛。
一方面,宏观调控导致的信贷紧缩效应正在显现,今年政府频频出台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行业贷款、个别行业贷款进行限制和监管。另一方面,信贷派生存款减少,主要是票据贴现被大量压缩,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大大减少。
另外,央行几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压低了存款派生系数,今年新增的大量贷款是中长期贷款,这些贷款绝大部分形成了资本性投资,理论上讲,这部分贷款不能派生存款。派生存款规模主要受到以下四种限制: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现金漏损、超额储备、贷款资本性投资。目前银行贷款相当一部分是资本性贷款,从总量上讲,资本性投资没有乘数效应。
(四)民间投资分流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三十六条”的发布推行,形成民间投资的“导流渠”,民间游资流动活动大,多年游走于灰色与非法之间的民间资本从“暗流”转为“明流”,而且成为银行储蓄资金散失的“引流器”。在政府推动和争取下,小额信贷公司、贷款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雨后
春笋般不断成长起来。民间资本的投资迎来了“春天”打破了银行业垄断经营的堡垒。民间资本运行具有简便快行的特性,为这一资本运行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银行业较紧的经营政策为这一资本运行开辟了畅通无阻的通道。不少居民在社会游资高利率的诱惑下,支取了大批存款。
(五)自身因素
虽然“春天行动”在政策和措施方面都提出了很多,但是在具体落实方面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不是将客户真正的留在了农行,服务意识不强及营销意识不强,不能让客户真正收获到互惠惠利的经济效益,主要在留住存款的同时不能很好的推荐我行的高收益产品,导致考核时间一过,存款大量流失的局面,从而不能达到“双赢”。
(六)理财激增,传统的存款模式已打破
理财产品也分流了一部分个人和企业存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改变,理财服务正逐步成为人们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麻城市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资金流向呈现出住房投资势未冷、家庭车辆购臵攀比风又起,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私募产品成为居民的理财投资 热点 ,新的投资热点逐渐滋生。
理财不只属于普通个人,也是日益增长的企业的需求。在对私理财业务火爆之后,对公理财业务也风生水起,现在各家商业银行都积极拓展更多的公司业务理财产品,希望通过对公理财业务挖转客户存款。对企业来说,现代企业对金融机构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存贷汇”老三样。暂时闲臵的资金、尚未使用的融资款、从证券市场撤出的投资,对于诸如此类的资金,越来越多的企业已不再满足于一“存”了事,而是希望通过购买银行对公理财产品获取比同期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另外,基金、券商目前也在推出一些风险低、流动性高、专门针对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另一个理财渠道。
四、实现存款增长的几点建议
要从抓源头入手,大力拓宽上升渠道,实现存款持续稳定地增长。
(一)实施优质客户战略 把牢系统大户
要把竞争财政、社保、住房公积金等系统优质客户作为发展对公存款业务的营销重点。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配备了财政、社保系统专职客户经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财政、社保系统客户金融服务方案,集中营销和维护市级财政、社保系统客户,指导各行营销和维护财政、社保系统客户。与此同时,要求各行处要充分利用本行产品优势,着力竞争住房公积金存款,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全行公积金存款同业占比水平。
一是瞄准目标客户,主动联系做好增存稳存工作。对公存量大户,如:高速公路、市属重点工程、财政、医保、劳动社险、水电、住房公积金等单位,主动联系,经常上门 拜访 ,争取客户支持。二是捕捉信息,闻风而动,对他行的对公存款大户,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步骤的挖转。三是要对现有存量客户加大感情投入,友情链接。
(二)精挑细选目标市场,以贷引存
一般法人公司贷款、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三箭齐发,抢占资产业务制高点,并以贷款为抓手,加强与有贷户的全面合作,客户经理专人负责,使有贷户存款“颗粒归仓”,防止“跑冒滴漏”。
在发展对公存款业务时,坚持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做到质量与速度兼顾,效率与效益同步。为此,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确定深入做好公司无贷客户的稳存和增存列为发展对公存款业务的重点。深入做好大公司无贷户客户营销工作,积极拓展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招商引资、重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客户市场,进一步夯实对公存款客户基础。加大对优质房地产项目的贷款投放力度,从开发新的项目资源入手,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安排专人不间断的深入开展资源调查,扎实推进“搜盘活动”,全力开展项目储备,力争介入新的项目。
(三)加强相互协调配合 争夺同业客户
为了谋求金融同业的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紧贴麻城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营销策略,要求对公存款部门要切实加强与同业客户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与同业合作范围,畅通合作渠道,提升合作效益。并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要求相关行处对所辖区内的同业机构加大营销力度。真正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策略得当,营销见效,在谋求对公存款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推动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
(四)开展金融创新
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的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要针对自己的特点开发产品,应侧重于扩张性产品开发战略,使之成为全能银行。根据目前对公存款种类过少、档次过粗、利率刚性的现状,应增办短期性存款档次,如通知存款、
约定存款、协定存款、结算保付、消费基金、税收专户、清欠专户、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技改自筹资金专户存款、单位定活两便存款、单位大额存单等存款种类。同时成立新业务开发机构,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开办新的适应形势需要的存款种类,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五)完善信息机制
1.明确信息内容。一般来说须重点掌握的信息有三类:一是各企事业单位的微观经济情况,主要包括:(1)基本情况,反映行业类别、经营范围、资金(费用)来源及规模;(2)生产经营情况,反映企业生产能力,原材料购进与产品销售渠道,商品的购进与销售情况以及企业的盈亏状况;(3)存款情况,反映存款行、存款性质及数额、期限、贷款行及数额;(4)企业对各家金融机构(包括工行)的印象、评价,对工行的要求及建议;(5)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的性格、水平。二是国家宏观经济信息,主要包括:(1)政府建立各种专项基金的计划,目前看来,此类基金主要集中在劳动 保险 、养老统筹保险、扶贫、环保、 教育 等领域内。(2)政府在国土、煤炭、户口迁转、交通运输等各项领域内建立收费机构的计划。(3)铁路、公路、民航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三是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举措及公存形势。
2.多渠道获取公存信息。一方面,可选择如下渠道直接获取信息:如对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定期走访;在重点单位、有关部门聘请信息员;召开银企联谊会,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与资金有关的各种会议。另一方面,亦应重视间接渠道,如上下行之间的纵向信息传递、兄弟行之间的横向信息共享以及通过对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查阅分析而捕捉到公存信息。
理财产品大规模发行以后,商业银行个人存款的统计考核分化成大中小三个口径:小口径又称核心存款口径,仅包括按照法定利率支付利息的储蓄存款;中口径又称人行[微博]口径,是在小口径存款的基础上加上保本理财产品;大口径又称全口径,是在中口径的基础上加上非保本理财产品,甚至还包括基金、保险、CTS、账户贵金属和国债等各类非存款金融资产。随着客户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投资渠道的不断增多,个人存款理财化成为趋势,商业银行做客户、做大口径存款逐渐成为共识。但是从这几年情况看,各商业银行总行丝毫没有减轻对核心存款的考核要求,不少基层机构和人员对上级行考核核心存款的做法颇有想法。商业银行对核心存款的考核导向预期如何?核心存款来源有哪些变化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如何抓个人核心存款?
核心存款的意义和商业银行考核导向预期
商业银行总行对个人存款考核口径的纠结并不是没有道理。个人存款的三个口径中,大口径存款指标反映的是客户全量资金流,不管客户资产以何种形式存在,只要资金流在至少说明客户还在;人行口径存款是数据最权威,最便于考核比较的口径,也是重要的人气指标;但是相对于大口径和人行口径存款,核心存款对商业银行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贷款收益,而核心存款是商业银行放贷资金主要来源,如果没有稳定增长的核心存款,银行的放贷资金无法保证。作为分支行贷款余额可以超过存款余额,但是作为总行必须考虑全行的存贷比问题。因此虽然不少基层行对大口径存款考核的呼声很强烈,从客户维护的角度讲大口径考核更科学,但是笔者以为只要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还主要是靠存贷利差,商业银行总行不太可能放弃或者放松对个人核心存款的考核。相反,未来数年如果经济好转、股市回暖,一方面客户信贷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个人客户资金加速向基金股票等非存款资产转移,商业银行间对核心存款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各银行对核心存款的考核和要求甚至会更加严格。
个人存款新增的理想状态当然是大中小口径存款协同发展,以大口径和人行口径存款作为核心存款的“蓄水池”和“涵养林”,促进核心存款稳定增长。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分行出现了大口径或人行口径存款新增良好,而核心存款新增偏弱的情况。以近年来坚持个人大口径存款导向的某国有银行广东分行为例,截止11月30日该行广东分行今年以来核心存款日均新增148.14亿元,时点新增213.84亿,系统排名分别是第7和第6;相对于其排名系统第1的存量规模和同期600-700亿的全量资金新增额来讲,核心存款新增还是稍显偏弱的。可以预见,即使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些年份或某些领域体现大口径存款的考虑导向,那也必须建立在核心存款新增良好的基础上,一旦核心存款新增状况持续偏弱,仍会回炉到考核核心存款为主的状态。
大口径存款思路下核心存款拓展模式的局限
只要总行仍坚持个人核心存款的考核和要求,分支行就无法长时间超脱的只做大口径和人行口径存款,而必须考虑核心存款的增长问题。在大口径和人行口径存款的模式下,商业银行核心存款的拓展更多的依赖资产形态之间的转换。即首先用理财产品、基金、CTS等网络住客户的资金;然后将理财产品期限设计成关键时点到期或成立,动员客户在季末年末将CTS资金转回银行、将货币基金赎回,确保这些非存款的资产在期末以核心存款的形式存在。目前很多分行存量大口径存款中,核心存款占比达到70%以上;但在当年新增的大口径存款中,却是非核心存款的新增达到70%以上。
大口径模式下的核心存款拓展思路是商业银行当前的现实选择,但是这种模式至少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比拼严重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因此不少银行对理财产品实行总量控制。二是资金形态的转换只能解决核心存款时点新增问题,无法解决日均新增问题,试想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比一年期定存利率高出2-3百分点以上,尝过理财产品甜头的客户怎么可能将大资金长期放在核心存款?三是关键时点整个市场都缺钱,货币基金收益率很高,客户不愿赎回;证券公司也在发行理财产品吸引CTS资金留存证券账户,因此关键时点行外资金向行内资金的转移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很多对银行基层机构反映这样的困惑和抱怨:客户能买到年化收益率4-6%以上的理财产品,我们用什么理由说服客户存核心存款?我们硬引导客户存核心存款,不是等于把客户往别的银行推吗?的确,在大额存款理财化的趋势下,向大客户要核心存款越来越难,这个问题几乎无解。因此核心存款的拓展,除了目前“以大口径存款的思路、以资产形态的转换为主要手段”这条路以外;我们还必须立足长足、根据核心存款本身的特点,探索和开辟出另外一些道路。尽管这些工作的见效时间会比较长,无法立竿见影;但是开始这些工作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核心存款来源的变化趋势
要探索个人核心存款新增的其他道路,我们必须先分析核心存款的变化趋势。笔者以为,未来的核心存款,尤其是相对低成本和稳定的核心存款,将呈现出金额分散化、客户低端化、区域农村化、渠道网络化的趋势。
1.金额分散化。目前几千万存款的客户银行可以为其定制理财产品,几百万存款的客户都想着做资产配置,几十万存款的客户也可以很方便的捣腾点理财产品。今后想让客户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资金几年如一日的存在银行会更加不现实,大额核心存款的维护成本会越来越高。未来还能长期放在核心存款,甚至无所谓放在活期存款上的资金,大多是客户应付日常生活和产生支出的零散资金。同时,利率市场化配套的存款保险制度对单个客户存款损失的赔偿是有限额的,这也可能导致客户会把存款更加分散于各家银行。因此核心存款必将会越来越呈现出分散化和小额化的趋势。
2.客户低端化(高龄化)。存款是各类金融资产中风险最小、收益最低的品种。高端客户投资信息多、投资渠道广、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高,客户层级越高AUM资产中核心存款的占比越低。年轻人处于支出大于收入、有余钱想着博一把让“钱生钱”的阶段,较少能将资金长期放在核心存款;而中老年人正处于收获的季节,也是经不起折腾的年龄,需要将资产逐渐向低风险的核心存款转移。因此,未来获取核心存款越来越依赖于中低层级和中老年龄的客户,或将呈现出“高端客户和年轻客户重点做大口径存款,核心存款主要来源于中低端客户和中老年客户”的局面。同时,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助设备和电子渠道广泛使用的情况下,银行多服务一名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以前认为不值得关注的中低端客户群体现在逐渐变得有价值了,这些客户积少成多,也能成就大格局。
3.区域农村化。相对而言,大中城市的客户投资意识更强,投资渠道也更多,资产中核
心存款的比重相对更低;而乡镇和农村客户相对保守些,投资意识偏弱些,资产中核心存款的比重稍高些。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推进城镇化,而城镇化的主要受益者就是农村和农民,乡镇和农村地区也将蕴含丰富的金融资源,也是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地区。从这些年商业银行个人核心存款的新增情况来看,县域及以下地区整体要好于城区,个人核心存款呈现明显的“下乡”趋势;预计未来几年来乡镇和农村地区更将成为核心存款新增的主要地区。
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效应是指,在经济过热时,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或抑制经济运行,效果较为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通过货币政策扩张或刺激经济运行,效果则不明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货币政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货币政策的论文 范文 一: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
摘要:
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出其实施应该是有效的,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在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解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金融改革
正文: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央银行对形势的关注,更加依赖于基层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工作。而我国货币形势与国际货币形势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一 总体:我国货币政策现状
2011 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总体态势良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对外贸易更趋平衡,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2.1 万亿元,同比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
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同时,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在各项 措施 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当前经济增长趋稳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中国经济本身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 背景:目前我国金融运行存在的问题
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 报告 》中指出:当前我国金融总体稳定,但仍需要关注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报告》称,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行业之间存在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易导致部分行业过热和经济周期波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易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影响,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的大起大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上升,影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目前,中国直接融资发展较慢,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债券市场和
股票市场的发展总体滞后,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相应的,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等形成的隐性财政赤字可能向金融体系转移,影响金融稳定。所以,金融系统受外部干预现象仍然存在。长期以来,金融系统大量地承担了企业改制的成本,在企业重组、破产的处置过程中,如果银行债权不能得到保障,就难以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另外,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约束机制不强,不讲信用及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金融稳定,甚至波及社会稳定。
三 最终目标:当前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201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举措,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但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国内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四 人民银行的工具:当前人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
2011 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1.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对影响流动性供求各个因素的分析监测,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
2.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应对季节性因素及市场环境变化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变化灵活搭配央行票据和短期正回购开展对冲操作,并适时增加7 天期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不断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进一步提高对冲操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
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和流动性管理要求相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视市场利率走势变化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有效引导市场预期、改进流动性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4.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二、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交存制度
从2011 年9 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并根据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在3-6 个月内逐步实施到位。这是对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的常规性调整和制度完善。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根据形势变化对有关参数作了适当调整,通过把信贷增长与逆周期资本要求联系起来,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
三、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于7 月7 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稳定通胀预期、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巩固房地产调控效果、优化资金配置、居民财富保值等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强和改善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
五、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2011 年8 月22 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五部委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10 月13 日,商务部发布《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来华投资。
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七、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要求中国农业银行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三农”和县域的金融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八、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加大对“热钱”流入检查和打击力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推进货物贸易等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
五 传导作用:当前货币政策实施后的影响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高位略有回落
银行间回购、拆借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量总体增加。从期限结构看,市场交易仍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成交分别占各自总量的75.5%和84.2%,占比同比分别下降4.5 个和3.5 个百分点。交易所市场政府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3.6 万亿元,同比增长202.2%。
二、国债收益率曲线总体有所上移,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加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平稳增长。从交易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是银行间现券市场上的净买入方,分别净买入现券4721 亿元和1641 亿元;其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主要的净卖出方,分别净卖出现券4940 亿元和1422 亿元。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988 亿元,同比少成交332 亿元。
三、票据融资小幅增长,票据市场利率震荡上行
票据融资余额小幅增长,票据市场交易活跃。前三个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
票11.2 万亿元,同比增长26.3%;累计贴现18.2 万亿元,同比下降5.2%。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6.5 万亿元,同比增长23.9%;贴现余额为1.5 万亿元,同比下降5.3%。第三季度,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对信贷总量和结构的调整,合理控制票据融资增长。票据融资期末余额比上个季度末增加1363 亿元,比第二季度多增162 亿元。票据融资余额在各项贷款中占比为2.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受货币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供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三季度票据市场利率继续震荡上行,总体处于历史高位。
四、股票市场指数整体下行,股票融资有所减少
股票市场指数整体下行。9 月末,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分别收于2359 点和10292 点,比6 月末分别回落14.6%和15.0%。沪市A 股平均市盈率从6 月末的16.5 倍下降到9 月末的14.2 倍;深市从30.7 倍回落到27.0 倍。创业板指数有所下行。9 月末,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指数收于791 点,比6 月末回落6.5%。
五、 保险 总资产继续较快增长
前三个季度,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3 万亿元;累计赔款、给付2873 亿元,同比增长27.0%。其中,财产险赔付同比增长24.1%,人身险赔付同比增长30.3%。
六、外汇市场交易活跃
人民币外汇远期和“外币对”交易规模继续快速扩张。前三个季度,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27667 亿美元,同比增长20.5%;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折合13165 亿美元,同比增长38.5%;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1767 亿美元,同比增长2343.0%。前三个季度“外币对”累计成交金额折合734 亿美元,同比增长63.7%。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增加。
七、黄金市场运行平稳
国内黄金价格走势与国际黄金市场保持一致,整体呈震荡上升趋势。第三季度,伦敦下午定盘价最高达1895 美元每盎司,最低为1598美元每盎司,国内黄金(AU9995)最高价为每克395 元,最低价为每克322 元。9 月末,国内黄金收盘价为每克337.77 元,比6 月末上涨了7.9%。
六 不足之处: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1、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总量的目标的选择越来越困难,或者选择空间越来越少。整个十五计划期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变。在现在宏观经济复杂情况下,跟过去是不一样了。现在是紧缩紧不得,扩张扩不得。我们总量目标是很难选择的。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方向同方向性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稳健的财政政策还是在扩张,国债没有任何的减少,比前几年是成倍的扩张。我们财政支出政策不惜扩大赤字,是扩张需求,是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收入。货币当局的政策和财政政策方向上产生了差别,一个在扩张,一个在紧缩,但这一种松紧搭配是是被动和无奈的需要调整。
3、从政策实施行为主体政府的行为来说产生了周期性差别。我们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公司,公司是盈利最大化,我们地方政府越来越是财政收入越大化。这就会形成一个关系,支持它发展的经济动力,第一不是财政,第二不是银行,各个地方发展速度和储蓄水平等等高度不相关。一个地方经济增长快慢取决于投资的快慢,投资的快慢取决储蓄的多少储蓄的投资取决于投资的快慢。所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周期和反周期的博弈。
4、货币政策的需求效应在递减。递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国货币流动性陷阱,我们连续降息,我们的储蓄在提高。在流动性陷阱出现或者是显现之后,尤其对是中国老百姓其他的投资 渠道 不畅通的情况下影响并不大。所以形成了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存贷差的压力非常大。如果货币政策采取提高利率的政策,在需求方面使通货膨胀的预期下来也不错,但是人民对通货膨胀预期并没有降低。中国货币政策需求的效应是有了新的限制。
七 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稳定,并且呈增长模式。而我国的货币形势也较为稳定,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特别是人民比在近两年不断地升值,这对经济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所以,货币政策虽然能够调节经济发展说存在的问题,但是它本身是无法几头兼顾的,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光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政府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调整自身的行为也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N].中国信息报,2011(11).
[2] 丛明:正确认识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J].思想理论 教育 导刊,2010(4).
[3] 闫庆悦: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J].济南金融,2008(3).
[4]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课题组:如何把握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N].中国信息报,2010-12-8.
货币政策的论文范文二:货币政策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进行
分析,细致分析了该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怎对这些影响,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明确指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总之,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应进行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整,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审慎的政策,通过加息等一系列的手段来减少货币的流动性,有效控制国内通胀,以有效化解美国该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量化宽松、抑制通胀、资金、金融风险、汇率
1、 引言
2009年3月美国推出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分批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相关债券,为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免于崩溃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1月3日,美国又推出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决定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在美国实际利率接近为零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决定无异于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现金。该项政策将对中国带来较大影响,我们应谨慎应对。
2、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的背
景及作用
2.1政策出台背景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企业缺乏信心,无较大投资意愿,而且美国的银行业由于背上了沉重的呆帐、烂帐包袱,不敢投资,不敢贷款,导致其失业率攀升。如果美国国内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有可能步入一个比较长期的低速增长,甚至于负增长的阶段,出于美国的战略考虑,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2政策目的
美国这次推行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意图是通过扩大投资与生产,预防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复苏。
2.3政策作用
该政策释放的资金虽然可以使短期内美国的资产价格上升,具体表现在股价上升,但由于美国金融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这项政策最终发挥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目前美国金融机构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或是有毒资产,其行为高度谨慎。尽管目前货币条件很宽松,大量资金在境内存在,但其仍认为贷款风险过高而无贷款意愿。于是发行的货币被各类基金以各种形式投资到外国。因此这笔资金在美国国内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3、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3.1导致外汇储备贬值
中国拥有2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美国向市场注入6000亿美元后,客观上导致美元的贬值,稀释了我国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资产。对于拥有2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来说,将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为该项政策极有可能会带来美国国内物价上涨,导致我国大量投资于美国国债市场的投资缩水,从而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
3.2导致热钱涌入
由于资金过剩,美国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各类游资会携大量热钱涌入,引发各类经济问题:一是冲击产品市场,带来物价上涨,引起国内的通货膨胀。二是热钱可能进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及股票市场,会带来短期内资产价格的迅速上升,如不能被资产的回报或潜在回报所支撑,则一定会带来价格的迅速下降,导致资产泡沫的破裂。三是如果管理不善,热钱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出镜,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冲击。
3.3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
如果美国的金融改革受制于政治因素裹足不前,仅靠发行货币解决经济问题,由此带来的货币过剩将会引起全球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形成重大打击,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及城市化,对原材料的需求比新兴国家小,而新兴国家更加依赖原材料,因此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冲击。
3.4衍生问题
如该项政策未达到理想效果,美国政府将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如处理不当,会对两国经济产生双重冲击。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规模升值,将导致我国部分出口企业出现亏损。但短期内设备、人力等生产要素已经投资,无法撤回,必须坚持生产。而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进口国则在短期内无法找出替代中国供应商的生产商或无法形成生产力,所以短期内的巨幅升值只能通过出口商把出口商品价格抬高,将升值的压力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反而导致美国通胀上升,失业率攀高,消费中国中低端产品的普通美国家庭生活更加困难,对中美两国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4、 我国的应对措施
4.1适当出售美国国债
我国所储备的美国国债券大部分与通胀不挂钩,利息率为固定值,如美国通胀达到4%以上,将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产生负回报。因此我国应在美国国债价格短期内上升的时间点适当售出部分美元储备资产,避免过多损失。
4.2息以应对通胀预期
从2010年三季度的数据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已企稳上升,因此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胀预期的两难选择里,控制通胀预期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经济现在急需解决的任务,是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使其能够高过所公布的通胀数字,以改变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稳定物价预期,使经济避免过高通胀。201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自2007年以来的第一次加息,上调金融机构0.25个百分点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一系列动作的连续出台已经在传递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可以稳定资金,抑制通胀。
4.3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4.3.1做好金融监管工作
从调整我国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着手,减缓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同时做好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降低资金进出的波动幅度,尤其防范资金的大规模流出。通过发展资本市场,通过扩大股市的方式,有序的将银行存款等资金逐步向外引导。
4.3.2引导资金 出国 投资
应有序、逐步的引导资金出国投资,以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还可通过对矿山等资源型的投资减缓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4.3.3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
还应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通过全面、彻底、系统的 财税 改革使得房地产市场实现真正的市场化,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4.4妥善处理汇率争端问题
通过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大大降低,因此在汇率问题上应坚持原则,坚决不允许人民币过快地升值。而应根据中国自身的经济情况,以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为目标进行渐进式的、可控的调整、升值。
5、 总结
总之,我国应重视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强研究,谨慎应对,有效化解由此带来的各方面冲击,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的增长。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一、前言保险投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利润已不能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而是越来越倚重于保险投资的有效运营。因为保险与给付之差,其利润率是一定的,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而保险投资的运营,其预期的利润率却是无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各种投资运营才能使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使保险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是保险经营发展的生命线。二、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按规定只能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无任何保险投资可言。经过20年的停办以后,我国保险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获得新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积极发展国外保险业务。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中指出:“总、分公司收入的保险费扣除赔款、赔偿准备金、费用开支和纳税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运用”。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又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这不仅是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活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84年至1988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取得投资权后,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总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尝试性地开展投资(包括贷款)业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继开展保险投资业务。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保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严格管理,一是对资金运用规模实行计划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对人保下达2亿元投资额度。二是对资金运用的方式与方向作了严格规定。1986年人保的资金运用被限定为投资地方自筹的固定资产项目。1987年批准试办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和购买金融债券。这一阶段的经营效益不大理想,资产运用率和投资收益水平都比较低。以1986年为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汇总的资产运用率只有9.23%,投资收益率仅为0.83%。2、调整整顿阶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由于面临治理整顿的经济环境和紧缩信贷规模的局面,加之保险业本身经营效益不佳,我国保险投资业务于1988年底进入调整整顿阶段。其内容和措施有:总结前几年资金运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严格执行信贷计划,严肃利率政策,把资金转投到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坚持“十不贷”和注意“重点倾斜”并采取了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工作除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对原有投资贷款项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资金运用的范围被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3、进一步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整顿,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保险投资业务于1991年开始进行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保险投资在保险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两家新成立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加入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行列。保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达109.46亿元。保险投资的范围有所拓宽,证券投资得到较大发展,保险投资收益得到提高。4、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随着1995年《保险法》的出台和实施,各保险公司遵照《保险法》调整业务,以符合《保险法》的要求。《保险法》的实施,为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奠定的基础。(二)我国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1、决策机制薄弱目前许多保险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决策机制,人保财险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专门的保险投资公司。决策的盲目性、被动性、随意性十分突出,在仅能投资债券的时期,这类决策机制不会体现任何危机,对于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更是掩盖了其决策的弊端:决策机制落后,决策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在保险公司进入基金市场后会充分暴露出来。2、保险投资渠道狭窄1998年以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实行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而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则较广泛。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3、保险资金利用率低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在国外基本上达到90%,而在我国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据统计,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40%—60%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保险资金基本上无“运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率还不到20%。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存于银行,由银行进行专业的资金运用,而保险公司只能获得固定的较低的存款利息,银行存款的利息已经远远不能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了,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新领域来保证其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4、保险投资缺乏相应人才保险投资涉及到存款、国债、证券等多个领域,因此保险投资人才必须对国家经济发展有远见,对各行业发展有底数,才能有胆略,有灵活性,善于捕获商机,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报。而我国保险公司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员工基本上由军转干部、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调入和正规大学毕业生三部分组成,且前两部分约占公司员工的70%,年龄大都在40周岁以上。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即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造力。保险公司要想从保险投资中获益,就必须引进相应人才,同时注重公司内部年轻人才的培养。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5、保险公司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保险投资收益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体制落后,投资缺乏科学决策,许多公司在科学决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比较薄弱。由此出现了许多领导项目贷款、人情贷款等。这些项目贷款很多无法收回投资本息,甚至成为呆账、坏账。管理水平的落后,影响了投资收益。中国的保险公司要生存,保险事业要发展,客观上要求保险资金实现有效运用,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马上就完全放开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还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建立我国保险投资体制的构想(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体制所谓保险投资体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和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0.64亿英镑和1.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2.04亿英镑和2.49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二)保险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保险企业的制度和规范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投资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险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才可能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险投资提供根本制度保证。如何加强经营管理,我个人认为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加大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运用法律武器,严惩那些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有效地维护股东的权益。第二、建立和完善对经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彻底改变旧的用人机制,让市场和竞争来决定经理的选拔,使经理的报酬与公司的业绩直接挂钩。第三、加强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摒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方式和方法。(三)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是关系到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加之其它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是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太小;保险公司无法控制入市资金的风险;在目前封闭式基金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被动的分红,其变现很难实现;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过窄;保险资金中短期性行为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加快资金入市步伐,使我国保险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1、保险资金入市(1)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运用得当,还可有效解决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差损”问题。在《保险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仅每年的利差损就有3至6个百分点,这为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在银行存款的利率为2.25%,国债的买卖收益最多不过6%-7%,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因资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达12%。因此,保险资金入市,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决“利差损”具有重要的意义。(2)保险资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险公司资产结构。如果允许保险资金按严格的比例进入证券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闲置的压力。因为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是进行股权的交易,在证券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原则,保险公司必然将资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长性的企业中去,这样客观上就使保险资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3)从长期来看,保险资金入市对于启动保险消费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使国家找到一种对资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从而使部分社会资金与证券市场之间形成纽带。在这个纽带的连接过程中,不但可以改变整个社资金的结构,还可以使经济发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保险公司更好的发展。(4)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保险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务质量来争取保单,扩大客户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费收入如何获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关键问题。在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较我国畅通的多,除了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外,还可涉足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业。所以,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后的经济基础。(5)保险资金入市可有效缓解证券市场中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助于稳定证券市场。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可入市的保险资金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必将会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结构,它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2、保险资金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尽管保险公司都有较高的信誉,但上前还不能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而须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可以为保险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方便。3、扩大可投资的企业债券范围。目前保险资金只可购买铁路债券、电力债券和三峡债券,应扩大到其他的企业债券。尽管企业债券质地有好有坏,或者说存在风险,但应相信保险公司有一定的鉴别能力。4、进行资产委托管理。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资产委托就是保险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运作。它的最大好处是保险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亲,同时由专业公司进行操作,也可确保较高回报。(四)培育专门资金运用人才我国加入WTO将使保险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保险公司如何作好准备,采取措施,搞好投资收益,上面已经从体制和机制创新、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但要确保这些对策措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关键在人,关键取决于目前保险公司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因此,首先要改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问题,采取买断工龄、提前内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龄老化的人员,以保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其次,要从管理入手,通过秘诀革,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现代化商业保险公司的高效精简的机关管理体制,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以及后备干部和后备人才的储备。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加快效率的长远目标,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及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构建既有长期培养对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岗的人才储备库《保险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论保险公司保险投资(1)》来源于免费范文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我说个大概先。最主要的是自己整。首先是摘要,然后把它翻译成英语。然后就是本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文献综述。论证部分。后面就结论,致谢。我的论文开篇是这样的。给你做个参考。摘要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水平远非一般工商企业可比,呆账贷款的发生概率以及由此引起的损失可能比工商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账概率大的多。而且受主客体因素及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所以金融企业的盈利目标追求和金融系统的运行特征都要求其应该实施更为稳健的会计政策,更全面严格地贯彻会计核算审慎性原则。确保安全经营,以尽量小的成本保证商业银行处于足够安全的经营状态,尽可能地追求最大的利润。本文定性从分析我国银行机构的现行会计政策入手,分析其制度缺陷及对银行机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会计政策、政策缺陷、稳健会计政策。I AbstractIn gene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the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perational risk level is far from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generally comparable, But also by the host-guest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bad loans and the resulting loss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may also be more than the probability of a large accounts receivable bad debt over. Therefore, the profit goal of the pursuit of financial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should implement its features require a more robust accounting policies more fully an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prudent accounting. To ensure safe operation, to minimize the cost of a small commercial banks to ensure adequate security at the operating stat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maximize profits. This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hina’s banking institutions from the current accounting policy paper analyzes deficiencies in the system and its impact on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 and make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is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hina’s banking institutions from the current accounting policy paper analyzes deficiencies in the system and its impact on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 and make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accounting policies, policy shortcomings, prudent accounting policies.II目录 1. 序论...……………………………………………….…….…11.1 本文选题目的及意义………………………….……..1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2、会计政策的内涵及定义……………………………….…...33、当前银行金融机构会计政策的不足………………………43.1、会计监督职能的不足………………………………...53.1.1、银行业金融机构备抵科目较少………………..5 3.1.2、银行金融机构未及时预计或有事项损失……..53.1.3、银行业金融机构不编制反映重大事项的会计报表附注…………………………………………………………….….63.2信息披露的不足……………………………………..…..63.2.1现有产权关系导致信息披露缺乏动力……….…6 3.2.2.管理层次多,委托代理链伸长.............................73.2.3.相关法规不健全,要求不统一,银行信息披露约束弱化.............................................................................................73.2.4.会计标准的不完善和审计不独立........................73.2.5.银行管理技术水平相对低....................................8III3.3运用稳健的会计政策的不足..............................................83.3.1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严重,不符合资产价值确认的谨慎原则..........................................8 3.3.2对当期收入的确认未能严格遵循谨慎原则....83.3.3对当期费用支出的确认未能充分体现出谨慎原则的要求............................................ .93.3.4未按谨慎原则确认抵贷资产变现损失........94、针对上述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关建议及对策……..104.1、对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出建议......................................104.1.1、立法建议.................................................................104.1.2、基础建设.................................................................114.1.3、监管取向 ...............................................................114.2、对如何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提出建议...............114.2.1、引入市场约束机制................................................124.2.2、推行国际惯例的统一会计标准和资产风险评价体系..............................................................................................124.2.3、建立形式和内容规范统一的财务报告体系.........13IV4.2.4、独立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144.3、对实施稳健的会计政策提出建议.................................144.3.1、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制度缺少可操作性..................144.3.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154.3.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154.3.4、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155.结论…………………………………………….…………16参考文献致谢V1.绪论 1.1本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身具备的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金融服务职能和协调经济的各种职能及信用创造功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商业银行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商业银行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的稳定为人民生活、企业生产发展、国际贸易等提供了政策保证,也为世界经济的平衡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如今看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会计政策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及缺陷。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政策的调整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稳更快的发展,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1.2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对商业银行会计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政策的定义、职能、信息披露原则、会计标准、政策理解等问题。例如张昭(2005)认为商业银行会计政策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 是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 银行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经过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后选择的最能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金曦(2002)提出各商业银行应尽快执行2002年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尽可能早的按照财政部《管理办法》设置相应的备抵账户,缓解各商业银行在执行财务制度参差不齐的现状。金曦的观点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相应的比较可行的改革办法。例如他仅提出轮廓比较大的立法建议、基础建设、监管取向等。对如何加大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及如何推行国际管理统一的会计标准制度等没有提及。 后来我国学者胡世强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问必答》一书中明确指出了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的方法和原则,如建立借鉴国际上成熟经验基础上抓紧建立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建立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并对银行贷款的的质量做了分类。论文《商业银行稳健的会计政策》的作者李忠玉、孙春英也表示建立合乎国际规范的会计政策,势在必行。如今财政部也力求建立比较完善的银行会计制度,做到监管有度。同时国外学者也对商业银行会计政策做了大量的研究,多是对会计职能的研究,例如杂志《Financial economices》多有提及。由于篇幅限制,在这里就不多谈了。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政策的现状,重点分析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中的监督职能、信息披露和稳健的会计政策。并且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全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会计政策的演变及定义。第三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会计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四章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试论应收账款的管理
我写的也是这样的论文,但老师说我的没新意。我也是在网上凑的。提纲给你吧。希望你能用到。我现在要换选题了,我也在这上提了问题的。我现在还没有通过提纲。别人的都已经定稿了。我们老师太严了。不让我过。我还有一篇人力资源的也没让我过。一、应收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1.为了占有市场,稳定市场。2.因销售收款的方式不同3.是缺乏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调查,缺乏一套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二、应收帐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降低了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使公司效益下降。2.夸大了公司经营成果。3.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4.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公司带来额外损失。三、加强应收帐款的风险管理(一)加强内部控制 1. 要事先制定合理的应收帐款余额,实行应收帐款的计划管理。2. 应实行应收帐款的责任管理,作到每一笔应收帐款都有人负责。3.建立销售责任制,引入激励机制,实施奖惩措施。4.发挥会计的基督职能,辅助应收帐款的回收(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1.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2.采取正确的信用条件3.建立合理的收账政策(三)应收账款回款的技巧和风险防范1. 进行积极的收款政策2. 委托专业机构追讨或采取仲裁、法律诉讼的形式3. 应收账款证券化4 .应收账款的抵借5. 对部分不能收回的帐款进行实行风险转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性,提高应收账款的利用效率,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就是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一、 信用标准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 其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处于并保持优势地位,保持并不断扩大市场的占用率,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 其二是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反之,应选择较高的信用标准以降低违约风险的程度。 其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五个方面即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及抵押品,简称5C系统。 1.信用品质:是指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是解决是否给予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主要通过了解客户以往的付款履约记录进行评价。 2.偿付能力: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及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流动资产数量越多,流动比率越大,表明其偿付,债务的物质保证越雄厚,反之,偿付能力差,流动资产质量即变现能力大,则偿付能力强,反之,则偿付能力差。 3.资本:反映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 4.抵押品:客户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必须为客户实际所有,并且应具有较高的市场性,即变现能力。 5.经济状况:指不利经济环境对客户偿还能力的影响及客户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二、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1.信用期限:是指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毛利,但是不适应地延长信用期限,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增加,同时也增大了坏账的风险。 2.折扣期限:是指客户享受折扣的期限,该期限的确定主要是取决于折扣的损失是否小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而定。 3.现金折扣:实际上是产品售价和扣减。企业决定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着重考虑的是提供折扣后所得收益是否大于现金折扣成本。 三、在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其一,客户是否会拖欠或拒付货款,其程度如何?其二,如何最大限度地防止客户拖欠账款?其三,一旦账款遭到拖欠时,企业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这些收账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企业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与措施。通常的步骤是,当账款为客户抱负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有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制度是否合理,而后,再通过信函或派人催收,当这些措施无效时,可以提起诉讼。 其次,对于己发生的应收账款,企业还应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杜绝坏账的发生。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资金时间价值观的树立、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以及坏账准备制度的建立。 1.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我们知道今天的l元钱和一年后的1元钱不等值,如果存入银行,会有利息产生,发生增值,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生产经营的资金发生增值,即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表现在应收账款方面:如果企业有贷款,则多一份应收账款,就多付出一份利息支出,少一份收益;如果没有贷款。则企业就少一份经营资金的投入,就少一份增值收入;同时,对方即可用这一份应收账款进行经营生产,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就是通常说的"借鸡下蛋"。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使应收账款的成本降低到最低点。 2.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二是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本单位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对不上的现象,这主要是对账工作脱节所致。我们知道,往往是销售部门对这些客户比较了解,而他们又往往只管将产品销售出去,而不管款项是否能收回,认为收款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因为应收账款余额都很大,牵扯的单位也很多,加之平时财务人员的记账、报表等工作本来就已经很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与客户对账;再则,一般对账工作均是债权单位主动实施,这样一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就陷于停顿状态,使得客户有借口说往来账目不清楚而不予付款或拖延付款,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从销售业务的第一笔起就应由销售人员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将对账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营销人员可以按其管理的单位设置统计台账,对产品发出、发票开具及货款的回笼进行序时登记。并可以采用银行对账单的形式与客户对账,并由对方确认,从而为及时清收应收账款打好基础。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将货款回笼与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同销售者的业绩结合起来考察,使他们意识到不但要使产品销售出去,更要使货款能及时回收或往来账目清楚,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 3.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①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贷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想法而赊销,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人类。应重点管理。二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因此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三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属于真正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下,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②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大,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如:某企业应收账款共计10笔,其中有2笔为3-3.5,6笔0.5-1年,而其余的为1-3年的,根据企业以往应收账款的经验,账龄在三年以上最容易发生坏账,因此,将2笔3-3.5年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l-3年的划为B类,其余的划为C类进行管理。 ③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应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八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如:某公司1999年底应收账款余额为400万元,其中甲客户为180万元,乙客户为80万元,丙客户为75万元,丁客户为20万元,戊客户为17万元,已客户为15万元,庚客户为9万元,辛客户为3万元,子客户为1万。则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甲客户比重45%,乙客户为20%,丙客户为19%,丁客户为5%,戊客户为4%,己客户为4%,庚客户为2%,辛客户为0.8%,子客户为0.2%。甲、乙、丙客户的应收账款占余额的84%,应划为A类,辛、子客户的比重为1%,划为C类,其余的划为B类进行管理。
商业银行论文提纲
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摘要:
尺度的公司管理实际强调银行对企业的监视感化,银行是一种主要的公司管理力气,而银行在企业的公司管理中施展感化的条件是银行自己具有优越的公司管理机制。
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促令人们反思企业公司管理成绩的同时,银行自己的公司管理成绩也日趋遭到实际界存眷,银行开端被作为公司管理的对象来研讨。本文用尺度的公司管理实际来考核银行的公司管理中的特殊成绩,将实际剖析与实际不雅察相联合,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和非金融企业一样,银行面对着尺度的`公司管理成绩。同时,广泛存在的当局对银行的规制和监管又使银行的公司管理成绩出现出与非金融企业公司管理分歧的特色。银行业存在的严重信息不通明成绩使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公司管理机制,包含股权人和债务人介入公司管理的机制,产物市场、公司掌握权市场上的竞争和规制和监管的内部管理机制都遭到严重的减弱。
除银行的不通明外,当局力气在银行部分的存在关于各类公司管理机制有着深入的影响存款保险轨制或隐性的当局担保下降清偿权人监视银行的鼓励;对银行业的规制和监管限制了银行业的竞争和并购行动。本文在公司管理的普通形式的基本上,联合银行公司管理的特别性,构建了银行公司管理机制的普通实际剖析框架。本文以为,对银行的监管组成了银行公司管理机制与非金融企业公司管理机制最年夜的分歧点。
一方面,规制和监管对市场力气发生束缚。另外一方面,规制和监管作为一种内部管理会严重影响银行运营者和一切者的鼓励,使之分歧于在非金融企业的情形。异样,银行的特别性也会对包含产物市场、公司掌握权市场及司理市场在内的内部市场管理感化的施展发生影响。最初,在实际剖析的基本上,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公司管理的近况作了实证剖析,并提出了改良中国银行业公司管理的政策建议。
目录:摘要4-5
Abstract5-6
目录7-9
1 引言9-15
1.1 问题提出9-11
1.2 文献综述11-13
1.3 研究方法13
1.4 研究意义13-15
2 公司治理概论15-22
2.1 关于公司治理的内涵15
2.2 公司治理的一般架构15-17
2.3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区别17-18
2.4 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18-20
2.5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20-22
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22-39
3.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产生背景22-23
3.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23-24
3.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24-34
3.3.1 案例分析1: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及其启发25-27
3.3.2 案例分析2:花旗银行业务流程成功再造案例27-30
3.3.3 案例分析3:股份制改造与我国中行、建行的公司治理30-34
3.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34-35
3.4.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应突出存款人利益34-35
3.4.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运作应特别强调风险控制35
3.4.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特别强调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尽职要求35
3.5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般架构35-37
3.6 国际权威组织的理论探讨与实践37-39
3.6.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37
3.6.2 国际清算银行——《健全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37-38
3.6.3 亚洲开发银行——“笼中之骆”38-39
4 我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39-43
4.1 中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准则比较39-42
4.1.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公司治理的评价原则39-40
4.1.2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评价依据40-41
4.1.3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41-42
4.2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般架构42-43
5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43-51
5.1 国有商业银行构建公司治理结构面临的问题和对策43-46
5.1.1 国有商业银行构建公司治理结构面临的问题43-44
5.1.2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44-46
5.2 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和对策46-51
5.2.1 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46-48
5.2.2 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建议48-51
致谢51-52
参考文献52-55
详细摘要55-58
目录
摘要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概述
1.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定义
1.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
1.2.1从产品实质上看,个人理财产品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体
1.2.2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个人理财产品是价格竞争与规模竞争同在的业务品种
1.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分类
1.3.1根据币种不同,理财产品一般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两大类
1.3.2根据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1.3.3根据投资领域的不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债券型、信托型、资本市场型、挂钩型及QDⅡ型产品
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状况分析
2.1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分析
2.1.1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庞大
2.1.2预期收益率逐月攀升,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主导
2.1.3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优势明显
2.1.4投资者认购人民币理财产品踊跃
2.1.5挂钩产品频繁新出,信用挂钩和股票挂钩产品尤为突出
2.1.6中小银行意愿支付的产品收益率高于大型银行
2.2外汇理财产品分析
2.2.1外汇理财产品发行量激增
2.2.2美元理财产品成外汇理财重头戏
2.2.3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大
2.2.4外汇理财产品类型多样化
2.2.5挂钩产品发展迅速,股票挂钩产品最为突出
2.2.6中小银行发行数量最多,外资银行创新能力最强
2.3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分析
2.3.1QDII业务取得实质进展
2.3.2QDII产品发行总体趋于缓慢
2.3.3QDII产品各有特色
3.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商业银行主动营销意识缺乏
3.2产品目标市场细分不足
3.3理财产品层次亟待提升
3.4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3.5产品信息支持系统不适应业务发展
3.6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3.7缺乏高素质的理财队伍
4.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的对策
4.1从宏观环境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4.1.1提高整体国民的理财知识水平及理财意识
4.1.2加快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4.1.3加快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
4.2积极宣传和主动营销银行理财产品
4.3加强对产品目标市场的细分
4.4提升理财产品层次
4.5增强产品差异化程度
4.6提升产品信息支持系统
4.7加强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
4.8加强理财人员的培养
4.8.1引进和培养产品研发人员
4.8.2建立有效的客户经理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学方面论文篇1 试谈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及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当前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没有一致的结论,而笔者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通过采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工具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混合金融模式。虽然从融资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直接融资的模式,但是这种融资模式与传统的直接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具有交易成本低,操作简便,信息量大等特点。 传统金融机构例如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网上电子银行体系为广大的金融客户提供的服务同样是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但是本文主要是侧重于阐述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一)传统金融的服务客户减少 任何经济相关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客户这一关键要素,它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经济收益的基础。互联网金融现如今凭借其自身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许多金融客户的注意,用户量呈几何级增长。对于任何类型的企业来说,客户都是他们经营活动运作的核心,一旦客户流失势必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利润目标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企业经营危机,如何解决由于互联网金融导致的传统金融客户的流失问题,是整个传统金融行业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平台冲击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基础 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一些互联网公司也越来越多地由非金融领域向金融领域发展,出现了诸如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贷平台、众筹模式投资平台、货币基金销售模式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到金融领域,推出了许多个性化,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正是客户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浓厚兴趣,导致传统银行的盈利支柱业务―存贷款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加速了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活动中,金融消费者在进行金融交易时,资金无需经过传统金融机构体系便可以直接输送给资金需求方和融资方,完成资金的运作。随着互联网介入到金融活动中,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再必然是金融活动的中介,主要有如下表现:从金融对象上看,在金融活动中可以不需要由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实际货币资金的流通;从融资方式上看,资金的供求双方可以直接进行交易,而无需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从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上看,针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缺失,而是以对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和保护金融客户为主。 (四)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当前国内中小企业之所以经营不能长久,走不出发展的“怪圈”,除了自身实力弱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传统金融机构有严格的贷款融资流程,审核时间长,利率高等,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经常就会出现“非法集资”、“高利贷”等不法行为,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确实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 三、传统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对策 (一)传统金融积极应对,着力研发互联网新业务 中国目前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加,这些客户必将是金融业务的最大潜在消费人群,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金融活动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金融也正是依靠这些特性成功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客户人群。所以传统金融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研究开发新颖、个性化的理财业务,致力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并对之前的金融产品业务进行适时调整、升级使之更加富有人性化的特点,提高用户体验舒适度,用更加快捷、便民的方式来拓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 (二)传统金融应积极增强传统金融业务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虽然互联网金融确实发展迅猛,对传统金融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毕竟发展时间有限,与传统金融相比还是存在不少弱势的方面,例如传统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专业服务、庞大客户人群、资金占有量等存在着绝对优势,这还不是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可以相比的,但是这其中也会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对于传统金融来说,将自己现有的优势业务水平进行提升,改进当前存在的僵化审查流程、手续繁杂等问题,提高服务水平,采取更加便民的形式,让广大客户享受传统金融服务的利处。 (三)传统金融应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取长补短 其实目前对于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来说,双方都存在对方所没有的强大优势,传统金融完善的服务模式、风险监控,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是互联网金融所羡慕的,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强大网络技术、庞大的线上潜在客户数量、高效便捷的流程等优势是传统金融所不具有的,所以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所以传统商业银行要取长补短,积极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平台的合作,为金融客户推出更优质的金融方案和金融理财产品。 (四)传统金融应明确自身定位,形成产品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势必会继续对传统金融造成影响和冲击,互联网公司、金融平台与传统金融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进行激烈争夺。在此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就需要对于自身在金融市场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及明确自身的业务战略方向,对市场客户主体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切实深入金融市场,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同时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设置不同的金融产品和价格,发挥自身可以与客户面对面、直接交流的优势,让客户享受到更加便利、完善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金融学方面论文篇2 谈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个人存款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首先,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强。互联网金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开放、平等的交易平台,极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金融模式下的弱势群体可以廉价、高效、便捷的利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网络金融平台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这将极大的缓解金融排斥,提升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及贷款审批流程繁杂等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网络金融平台对供求双方发布的信息进行自动匹配,资金融通的去中介化趋势明显。 (二)建设银行的金融现状 在国有四大行之中,建设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创新和探索已先一步启动,建设银行所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也往往给业界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随着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对金融业的日益渗透,各电子商务均想在金融领域中分一杯羹,面对着金融业的机遇与挑战,银行开始了各自的行动,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更是勇于开拓,推陈出新。 建设银行通过渠道的多元化给客户带来较大的便利,其提供的多项服务主要有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金融服务、善融商务等。 2 银行个人存款业务面临的冲击 (一)银行个人存款业务现状 几年来,银行业发展迅速,除了国有银行外,股份制银行纷纷加入到市场竞争行列,这必然会抢占到作为国有银行的--建设银行的业务。股份制银行为了抢占市场有限的份额,必然采取各种吸引客户的手段,对个人储户的存款业务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会出台各种各样的积极政策来巩固资深储户,同时打压对方银行,发展本行的个人存款,市场就会发生变化。通过内部数据对于一季度的分析来看,对公单位的代发工资业务计批量代付是建设银行个人存款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消费和现金是个人存款流失的主要原因,不管是电子商务消费还是市场大额消费,,限制、减少了国有银行个人存款增长,甚至产生负增长,这占据了个人存款业务大约50%的比例。 (二)银行个人存款业务面临的冲击 储户对资金流动、大额资金储存时限及利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存款业务的局限影响,个人理财的热情也越来越高,银行发布的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正在成为居民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个人存款转向理财产品的趋势已是大势所趋,也推动了建设银行的市场化进程。个人财富的增长由储存转向了理财,强烈理财需求、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渠道的不断丰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等宏观有利因素持续加强,个人寻求更高资产收益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持续冲击着建设银行的存款业务,不仅分流了增量存款,甚至还将影响分流存量存款。 3 建设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一)传统业务平台与互联网对策平台结合 建设银行应建立互联网客户综合服务平台,这是战略举措,互联网平台具有更广的服务覆盖范围、更大的潜在客户群体,这些远远超过当前实体业务网点的承载量,而且银行的金融服务,将来必须依靠互联网平台才能提高客户粘性、发展新业务、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建设银行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动向,关注大众需求和客户体验,做好互联网金融整体战略布局,将互联网的平台与银行的核心业务结合,拓展更宽的服务渠道,研发更贴近客户的业务品种。 (二)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抢占竞争制高点 互联网的发展、货币电子化趋势的加强、支付结算手段逐步先进,储蓄账户和理财账户之间资金转移会更加方便,手持现金和活期存款的客户规模将逐步减少,个人存款业务会必然萎缩,但这也是机遇,银行能更深入的参与客户财富管理,这具有长远而重大的意义,管理客户财富资产获取利润就不仅仅是留住存款这么单一了。加快存款业务的理财、消费、网络支付等方面的创新,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帮助客户财富增涨,是存款业务向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讨建设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个人存款业务的影响。得出作为国有银行的典型代表,建设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善融商务"为代表的产品创新己经在业内崭露头角。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建设银行个人存款业务的影响,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互联网金融对建设银行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建设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1. 金融学方面参考论文优秀范文 2. 金融学方面参考论文 3. 关于金融学方面的论文 4. 关于金融方面的论文 5. 金融学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