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家园电力与科技杂志

家园电力与科技杂志

发布时间:

家园电力与科技杂志

不是。《电力科技与环保》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一本拥有双刊号的电力类合规期刊。《电力科技与环保》原《电力环境保护》,机构用户已超过2000个,国际用户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防部、日本国会图书馆等,国内用户由包括外交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是环保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的良师益友。。

龙源收录的期刊不正规。从2022年4月开始,几乎在一夜之间,之前我们一直说的那些只上龙源的盗版刊物,全都被龙源期刊网屏蔽了。比如《家园·电力与科技》《家园·电力与科技》(学术)《科学导报》(学术)《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生活》(学术版)《民族文汇》《安家·校外教育》《安家(建筑与工程)》《家庭药师》《文学天地》《科学家》《三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教育与社科辑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等等。不管是电脑端还是手机端,都一样没法检索到这些“刊物”。而且在电脑端,也无法再使用“全部检索”功能。同时,龙源期刊网在其官网发表声明,声明截图如下。

声明重点在于这几点。1.龙源从未参与期刊收取和投稿行为(,不管你刊物真假,龙源确实没有参与发行行为。2.我要求是必须正版授权,而且我肯定要坚持正版授权。。种种迹象表明,龙源要对旗下的刊物进行整顿了,确实问题太多了,这个情况大家反馈的太多了,毕竟一连串盗版刊物都在在杵着,你不整顿,那很容易被大家视为是在助纣为虐,最终沦为期刊网、中国期刊网、中刊网那种人人喊打的野鸡数据库。

2022家园电力与科技期刊

龙源收录的期刊不正规。从2022年4月开始,几乎在一夜之间,之前我们一直说的那些只上龙源的盗版刊物,全都被龙源期刊网屏蔽了。比如《家园·电力与科技》《家园·电力与科技》(学术)《科学导报》(学术)《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生活》(学术版)《民族文汇》《安家·校外教育》《安家(建筑与工程)》《家庭药师》《文学天地》《科学家》《三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教育与社科辑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等等。不管是电脑端还是手机端,都一样没法检索到这些“刊物”。而且在电脑端,也无法再使用“全部检索”功能。同时,龙源期刊网在其官网发表声明,声明截图如下。

声明重点在于这几点。1.龙源从未参与期刊收取和投稿行为(,不管你刊物真假,龙源确实没有参与发行行为。2.我要求是必须正版授权,而且我肯定要坚持正版授权。。种种迹象表明,龙源要对旗下的刊物进行整顿了,确实问题太多了,这个情况大家反馈的太多了,毕竟一连串盗版刊物都在在杵着,你不整顿,那很容易被大家视为是在助纣为虐,最终沦为期刊网、中国期刊网、中刊网那种人人喊打的野鸡数据库。

12月底出刊。该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福州市委宣传部主管、福州日报社主办。《家园·建筑与设计》为半月刊,收录在中国期刊网,地区在北京市,主管单位在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单位是福州日报社,主编是肖亚男,张敏。

电力科技杂志

中新网7月8日电《中国电力》创刊于1956年,原名《电力技术》,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国电信息中心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力》杂志社编辑出版。走过半个世纪辉煌的《中国电力》杂志,在正确宣传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方向、生动展示电力科技成果、真实记录中国电力工业光辉历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多年来,《中国电力》杂志以综合性的报道优势,遵循严谨、求实的办刊风格,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国内一流品牌的电力科技期刊,为众多国内外科技文献数据库收录,并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期刊界的最高奖项-----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2022年10月5日。《家园·电力与科技》杂志是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福建市委宣传部主管、福州日报社主办的建筑与设计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该杂志第五期于2022年10月5日出刊,讲述了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下,人们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电工技术学报 4. 电网技术 5. 电池 6. 电源技术 7. 高电压技术 8. 电工电能新技术 9. 中国电力 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1. 电力自动化设备 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 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 15. 微特电机 16. 电化学 17. 电机与控制学报 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 变压器 20. 微电机 21. 电气传动 22. 磁性材料及器件 23. 电机与控制应用 24. 华东电力 25. 绝缘材料 26. 低压电器 27. 电瓷避雷器 28. 蓄电池 29. 电气应用 30. 大电机技术 31. 电测与仪表 32. 照明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力系统自动化3.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5.电池6.电源技术7.高电压技术8.电工电能新技术9.中国电力10.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电力自动化设备1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3.电力电子技术14.高压电器15.微特电机16.电化学17.电机与控制学报1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变压器20.微电机21.电气传动22.磁性材料及器件23.电机与控制应用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26.低压电器27.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32.照明工程学报。

家电科技杂志电子版

中国杂志网,专业提供网上杂志订阅。以下是部分杂志目录,供您阅读和下载,如果找不到您需要的杂志。照明/LED/光电《环球LED照明》《环球光电与显示》《照明》《建筑电气资讯》(电工、照明版)《中国路灯》《照明设计》《中国照明》《阿拉丁》《LED技术》《LED专刊》改名为《国际光电与显示-LED》《LED世界》《平显时代》《国际光电与显示》《东方照明》也叫《照明推广》《中国LED企业名录》改名为《中国LED行业大全》《中国吊顶》《LED屏显世界》《高工LED技术应用》改名《高工LED好产品》《高工LED照明渠道》《中国户外照明全集》《高工LED-研究评论》改名《高工LED》《国际照明与灯饰》《半导体照明》《半导体光电》《国际照明》配件《灯饰与配件》《国际照明》灯饰《灯与照明》《中国灯光音响》《光源与照明》 酒店/饭店/食品《世界酒店》《酒店职业经理人》《酒店培训与服务》《中外酒店》《中国酒店》《大酒店》《东方美食,烹饪艺术家》《东方美食,餐饮经理人》《名厨》《美食》《中国饭店》《中国酒店采购报》《餐饮世界》《中国酒》《饭店业》《中国好餐饮》《四川烹饪》《酒店风云》《酒店精品》《美食与美酒》《中国大厨》《中国酒业》《中国葡萄酒》《酒店精英100人经营管理智慧》《中国酒店精英智慧全集(VCD)》《酒海导航》《酒海观潮》《酒店餐饮业六常管理》《橄榄美酒评论》《橄榄餐厅评论》 商业/商界/销售《零售不动产》《哈佛商业评论》《商业评论》《北大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零售商学院》《商学院》《商界》《商业周刊中文版》《商界时尚》《冀商财富》《中国商人》《商情•温州商人》《销售与管理》《销售与市场•商学院》《销售与市场》《新营销》《大行销》《环球企业家》《营销界.食品营销》《商界评论》 财经/管理/经营《环球财经》《世界经理人》《财经》《大众理财顾问》《经济》《公司金融》《中国对外贸易》《首席财务官》《财会信报》《投资与合作》《探索财富》《新理财》《经理人》《当代经理人》改名为《新领军》《招商引资》《福布斯(亚洲版)》《财富》国际版《中国风险投资》《进出口经理人》《实效管理》 广告/展会/设计《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广告制品与制作》《亚洲户外》《国际品牌观察》原名《国际广告》《金点广告》《亚洲标识》《设计家》《中国广告》《中国标识》《现代广告》《广告人》《艺术与设计》《包装与食品机械》《设计管理 》《设计》《广告主》《中国会展》《艺术创想》《中国会议》《IDN》英文版 电子/电器/电池《电子技术设计》《国际电子商情》《电子工程专辑》《电源工业》《中国测试》《高工锂电》《电子与封装》《电子技术应用》《伺服控制》《变频器世界》《环球线缆与连接》《新潮电子》《电子产品世界》《电缆资讯》《电线电缆设备与材料》《电源学报》《家电科技》《家用电器》《中国电力电气》《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 汽车/地理/旅游《汽车维护与修理》《世界汽车》《轿车情报》《汽车与配件》《汽车导报》 《改装与四驱》《中国赛车杂志》《探索地理》《探索历史》《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汽车零部件》《西藏旅游》《汽车纵横》《中国汽车报》《汽车观察》《焦点.风土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改名为《环球人文地理》《旅游纵览》《游遍天下》《云南味道》《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 建筑/房产/家居《建筑细部》《地产》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工程建设与设计》《居业》《地产商学院》《全视界•新楼市》《门道》改成《门窗世界》《中国建筑防水》《中国商业地产》《电气&智能建筑》《电气世界》《现代厨柜》《现代衣柜》《装饰装修天地》《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当代设计》台湾《缤纷家居》《景观设计学》《建筑电气资讯》(智能、电气版)《品牌地板》 企业/人力/培训《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中国企业家》《现代企业文化》《老板》《人财》《学习型中国》《劳动保障世界》《首席执行官》英文版《人力资源杂志(英文版)》《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能源/节能/环保《品牌太阳能》《中国太阳能工程》《建筑节能》《中国燃气》《中国太阳能产业资讯》《太阳能》《太阳能学报》《西部太阳能》《品牌净水》《风能设备》《中国太阳能市场》《工业水处理》《节能技术与市场》《能源》《工业用水与废水》《中国水处理信息》与《水处理信息报道》合刊《节能黄页》改名为《深圳节能企业名录》《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环境技术》 机械/化工/塑胶《机械》《中国机械》《国际橡胶工业》《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塑料助剂》《塑胶工业》《金属加工》(原机械工人)热加工《模具工程》《金属加工》(原机械工人)冷加工 《润滑油品导购》《润滑与密封》《机床与液压》《国际模具工业》《现代零部件》改名为《汽车工艺师》《东方模具》《机械工程师》《通用机械》《CPRJ中国塑料橡胶》《塑料制造》《机电信息》 印刷/纸业/包装《今日印刷》《印刷经理人》《数码印刷》《印刷技术》《纸业导购》《包装与设计》《喷绘与打印业》《包装财智》《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交通/运输/物流《物流技术与应用》《现代物流》《物流》《运输经理世界》《管道商情》《物流时代》《物联网技术》《轨道交通》《中国交通风采》《造船工业》《中国航务周刊》《世界海运》

专门办的杂志现在好像已经没落了。更多人是装个flipboard之类的软件,然后自己找喜欢的内容提供者,比如博客、财经新闻、美食网站。。。这些东西的rss,用flipboard整合成杂志的形式。

大科技 4 博物 10新知客 10环球科学 这个杂志非常不错 12元。代号和全年订价自己去网上找。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杂志

每年只有一次,现在没到时间

是科技类国家级优秀刊物,半月刊。

刊名: 中国科技财富 Fortune World 主办: 科技日报社 周期: 半月刊,上半月为科技财经主刊;下半月为专业学术刊 内刊:《十城万盏参考》和《新能源汽车》杂志 附属机构:中国科技财富创意经济研究院(北京);中国科技财富旅游事业部(济南) 图片提供:全景图片库 合作网络媒体:新浪网;金融界 国际网络支持:雅虎中国、首都国际机场集团、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国际标准编号:ISSN 1671-461X 刊号:CN11-4777/N 邮发代号 82-905 曾用刊名:中国科技月报 创刊年:1998 总部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5号科技日报社 北京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西里联宝公寓7号楼1B荣誉认证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 国际BPA认证,是首家申请为BPA会员的国内财经类媒体;2003年,正式成为BPA International会员; 2004年11月,通过了国际媒体认证机构BPA审计; BPA worldwide.国际媒体认证公司根据商业/行业和地理覆盖对《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的发行量予以认证; 2003、2004年,名列新浪网“你心目中最喜爱的财经杂志”评选榜首; 2008年,《中国科技财富》杂志被科技部定位于唯一一份“建设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具有强烈的商务功能与价值的“科技财经”媒体,《科技日报》并发专函予以推介。《中国科技财富》,是由国家科技部主管、科技日报社主办的高端财经杂志,围绕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搭建科技创新项目与资本对接桥梁;为服务于高新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高新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经主管、主办单位批准,遵循现代传媒的发展规律,对自身读者定位、内容定位、功能定位进行了更加准确和科学的调整与深化。《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是国内唯一一份重在关注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指导优势投资的科技财经类杂志。备受政府、科技界、 企业界、 金融界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 在读者定位上,定位为中国政府各级主管科技、财经的官员,内地及香港大企业、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及投资业的高级从业人员,两院院士及科技、财经领域的高级研究人员,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开发区相关人员,各国使领馆商务处及外资在华大企业、商社、金融机构、 咨询机构的主管,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在校的EMBA及MBA学员,民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服务于科技创新的管理者、推动者、研究者和创新成果的发明人、经纪人、采购人;在内容定位上,《中国科技财富》杂志密切关注和报道国家重点支持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现代农业、资源环境、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全力服务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具体实践。在功能定位上,《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明确以“建设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为自身使命,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开辟资金渠道,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重点工作。《中国科技财富》杂志一方面,深度接触与报道专注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境内外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一方面,条分缕析的解读“国家资助科技计划体系”等深受科技企业关注的国家科技产业政策和法规;同时,准确按照国家高技术产业的构成,深度细分每个产业的不同技术方向,每期精编发布相关技术资讯。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以平面媒体为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将联合有关单位发起成立“中国科技财富投融资联盟”,以提供更有效、更有价值的媒体增值服务。在自主创新成为国策的现实背景之下,《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是科技部唯一一份定位于“建设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的桥梁”,具有强烈的商务功能与价值的“科技财经”媒体。征文要求:1、文稿应思想健康、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述清晰、体例规范、富有新意。 文字一般不少于2600字为宜。2、题名(文章标题)应简明、确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 可加副标题名。文末标明作者单位及联系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箱。 如为基金资助项目应加以注明,并提供项目编号。3、2600字以上文稿请附300字以内的文章摘要和3—6个关键词。4、参考文献在正文的引文处以方括号加序号的方式上角标注。文末依次排列参 考文献时,按作者、书刊名或出版社、出版年(期)、起讫页顺序标注。三、来稿请首选E-mail,如条件受限,可邮寄,使用A4纸打印。四、来稿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作者切勿一稿多投。五、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附声明。因人力有限,恕不退稿。 六、稿件刊登后,赠与当期杂志1册。投稿须知(电子邮件投稿):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2.来稿首页请注明: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 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并标明正 文字数、表数及图数。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标 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4.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内发表。5.本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处理及时。6.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7.来稿一经录用,即表示作者同意文稿的专有使用权归《中医临床研究》所有。《中医临床研究》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和纸版等其他方式刊发, 未经本刊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出刊后每篇文章赠作者1-2册 样刊。8.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概不退稿。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1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2.2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2.3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2.4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3.1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3.2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3.3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3.4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 索引序列
  • 家园电力与科技杂志
  • 2022家园电力与科技期刊
  • 电力科技杂志
  • 家电科技杂志电子版
  •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