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隔声绿色建筑探析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1引言多年来,我国住宅建筑的建筑隔声问题是物业管理中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上下层楼板隔声效果太差,造成楼上楼下住户矛盾;由于相邻分户墙隔声效果差,引起左右邻居不睦。这个建筑隔声问题逐渐受到一些知名房企的重视,在一些楼盘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隔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更多的开发商出于利益的考虑,在绿色建筑方面做得比较少,采用建筑隔声技术也只是满足一些规范的最低标准,隔声效果极不理想,建筑隔声问题的存在越来越影响楼盘住户的生活质量。定位于绿色建筑住宅项目,如何做好建筑物的噪声控制,意义重大。良好的隔声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主要从楼板隔声角度进行一些探讨性分析。2楼板隔声的常规做法工程上常用的楼板简易隔声措施为:增设50mm厚水泥焦碴(也作为穿电线管的垫层)。这种作法可使隔声量达75dB,隔声效果改善有限。近些年,由于降低住宅层高的影响,水泥焦碴垫层也改为细石混凝土垫层。有时候,工程上也会采用水泥焦碴加上水泥砂浆的综合做法,但同样,隔声效果的改善不明显。在商品住宅的市场中,主要以毛坯房为主,住宅楼板结构构造相对比较简单。近几年精装修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楼板结构,使隔声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木地板和地毯等材料的使用对楼板局部的隔声效果有很大的提高)。有部分开发商也开始重视隔声技术的应用,在楼板结构中特殊的楼板隔声系统,确保其产品在这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口碑。作为定位于绿色建筑的住宅,在楼板隔声方面应有实质性的投入,确保住宅品质的实质性提高,实为必要。3改善隔声性能的措施通过市场调研,成熟的隔声产品都能有效降低楼板撞击声的传播,且不显著增加屋高和结构荷载。一般都是通过在混凝土结构楼板上安装一道弹性隔声垫层,从而达到与结构楼板隔离的目的。3.1隔声毡隔声毡由高分子金属粉末、各类助剂配制反应,再经压制而成,是控制噪声在传递途径中声衰减措施的一种新型隔声材料。这种产品具有材质轻、阻燃、强度大、柔软、施工方便(干式施工)及成本低的特点。3.2隔声垫隔声垫采用突破性的挤塑聚乙烯赛闭孔泡沫材料,具有出色的防水防潮性能、压缩桡曲、热稳定性好、可回收利用、耐化学品腐蚀、抗霉菌及真菌生长、施工工艺简单、安装快、综合成本低的特点。目前,国内对绿色三星级建筑的评价中会在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方面提出,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如果采用以上几种隔声方式,隔声效果将比绿色三星级建筑的要求还要理想,如果施工工艺确保,那么将达到或者超过五星级酒店要求的标准,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4楼板隔声成本增量分析市场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楼板设置隔声构造后增加的造价约20~40元/m2。如果以昆山主题公园A1地块项目其中一套三室二厅的户型为例,楼板层增设隔声材料后约增加3000~6000元成本。同时,为防止混凝土开裂,需要铺设双层钢筋,并浇筑一层混凝土,这样会增加土建造价约20元/m2,以同样的户型估算,成本增加约为3000元。这对一套100余万元的购房款来说,所占的成本百分比很少,但取得的将是住户非常在意的隔声效果,显而易见,这是销售的一个重要卖点。5影响隔声效果的因素控制虽然隔声产品在材料质地及性能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但是,如果施工工艺及质量方面没有正确控制,将大大影响隔声效果。所以,有必要对隔声系统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1)在铺设隔声材料之前,应对楼板结构层进行清理找平,基面要求平整,无空鼓、突起物、无明水。(2)隔声材料和楼板之间无须粘结,直接空铺于地板之上,隔声材料接缝处用胶带封严(应保证有10cm宽的搭接),防止上层混凝土施工时移位,水泥砂浆渗入到隔声材料下方,造成传声桥。隔声材料铺至墙脚位置时,应卷起,卷起高度应该足以包裹装饰层和保护层,避免形成声桥。(3)为避免隔声材料在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遭到破坏,应在隔声材料上覆盖一层增韧性PE保护膜,减少细石混凝土层产生裂缝的风险。(4)为防止混凝土开裂,铺设钢筋时,应注意保护好下层的隔声材料和保护膜,钢筋放置宜在混凝土层的中部偏上位置。如果钢筋位置偏下,就起不到拉结的作用,且易开裂。(5)如果结合地暖,那就应该在(3)提到的保护膜上再铺设一层挤塑保温板,以确保地暖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隔声层不产生影响甚至破坏。6小结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里面新增了建筑隔声的内容: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和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噪声控制。当居住空间与可能产生噪声的房间相邻时,分隔墙和分隔楼板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新规范的隔声新内容的出现,说明国家对建筑隔声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建筑隔声的完善能够贡献给住户很直接的舒适体验,楼板隔声首当其冲。通过使用隔声材料,再加上正确的施工工艺,必然对建筑的隔声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楼板隔声的投入占总投资的比例较少,小投入可以产生大效果,在隔声效果方面替绿色建筑打上标签,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谈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这是一篇评职论文摘 要:在夏热冬冷地区(以湖南地区为例)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的一些技术手段,对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实践操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具体来说,在建筑围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的选用及处理和建筑设计相关方面(如:建筑绿化)等环节上可实现两者兼顾,并均取得一定效果。关键词:建筑节能; 建筑噪声; 传热系数; 隔声量; 围护结构1前言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在全世界总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约占25%~40%。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随着一系列关于建筑节能的国家法规及地方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整个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不仅从观念上对建筑节能有了一定的重视,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使建筑节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均获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关于建筑节能,我们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同时,随着我国的社会和城市建设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开始对影响我们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噪声问题投入更大的关注,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我国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我国的建筑声环境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建筑噪声控制工作在整个建筑行业中也处于起步阶段,往往是建筑噪声出现后,进行噪声治理,而对于建筑噪声的防护和控制,虽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方法。但在实践操作上并不普及。本文试浅谈在夏热冬冷地区(以湖南地区为例)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的一些技术手段,借此对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实践操作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2从理论上谈谈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原理和措施节能方面,湖南省属于夏热冬冷地区,不论从冬季保温还是夏季隔热方面,建筑能耗构成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墙、屋顶、楼板、门和窗)的传热及空气渗透。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m2?K])紧密相关,而解决空气渗透在于增强建筑的密闭性,密闭主要是在门窗这一块,门窗要有很好的气密性。噪声控制方面,主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为使所设计建筑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必须使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隔声性能,以防止来自外界的噪声干扰。同时,建筑的密闭性对建筑隔声也有明显的影响,墙体等围护结构上的孔洞(例如门窗缝隙等)会使其隔声性能明显下降。因此,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传热系数较低而又可提高围护结构隔声量的材料(例如离心玻璃棉等)或构造,可取得节能和隔声两方面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增强窗的气密性与减少围护结构的孔洞、缝隙面积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对建筑密闭性的要求使其在构造上具有某些相近的措施。其他某些建筑设计相关方面,例如建筑绿化也同样在节能和隔声两方面有着积极的含义和作用。建筑绿化可起改善局部热气候;调节空气湿度;降低城市噪声污染;防止灰尘侵袭等作用。由此可见,在建筑设计中采取某些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技术手段从理论上说具有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考虑的途径主要从围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方式上着手,并思考建筑绿化的作用。下面从具体细节上讨论。3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主要有外墙,外门、窗等,下面谈谈在这些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的选取上具体如何兼顾节能和隔声。3.1外墙。现阶段湖南地区建筑外墙以240厚粘土空心砖为主,分层增加约20~60厚膨胀聚苯板或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等材料形成外墙保温构造以满足整个建筑节能设计要求。而砖墙本身面密度大,隔声较好,240厚砖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达到54.5dB,完全能满足建筑隔声要求。但建筑外墙有提倡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趋势,这种材料虽导热系数较低,约0.2~0.3,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墙体传热系数。但其隔声性能不如砖墙,200厚加气混凝土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为44.5dB,这与其面密度有关(质量定律)。此时,若只采用200或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达到隔声要求,须采取增加其他材料或设空气层等构造措施来提高隔声量。在设计中应注意此类情况。3.2门窗3.2.1外窗a.窗墙比:不同朝向的窗墙比的大小对能耗有很大影响(由于外窗的传热系数一般来说比外墙小很多,影响外围护结构的综合传热)。随着窗墙面积比的增大,外窗的传热系数要求更小,以达到相近的节能效果。不同朝向、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见表1。同样,窗墙比对外围护结构的综合隔声能力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窗户的隔声性能不好,如果窗户的面积不大,隔声性能与窗面积大、隔声性能非常好的窗几乎差不多(见表2)。由此可见,在适当范围内减小窗墙比可使节能和隔声均更易满足要求。b.窗体材料:节能方面,湖南地区窗框材料木、塑料、断热铝合金优于钢、铝合金(见表3)。但木、塑料非现代建筑所青睐,断热铝合金由于造价较高,使得铝合金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窗框材料,同时采用复合层玻璃(如中空玻璃窗)等方法提高窗的节能效果。隔声方面,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对于不同的窗框材料的隔声性能做了测试,可从其实测结果得出结论:铝合金窗框与塑钢窗框在1KHz以下,两者隔声量基本接近,但铝合金窗框在中高频隔声性能优于塑钢窗。而关于玻璃,我们知道可以单纯增加玻璃厚度来提高隔声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复合层玻璃来替代,可以取得窗扇重量大为减轻的优点。在随复合层玻璃的变化,隔声性能的数据对比中,可以得出一个很有实用意义的结果,即在玻璃+空气层+玻璃的复合层中,单层玻璃的厚度宜控制在4~6mm,空气层厚度约在10mm左右。经过对比,若节能设计时的采取相近的中空玻璃参数,可以取得节能和隔声两方面的效果。c.双层窗:双层窗对节能和隔声都有利,双窗的间距受到建筑物外墙厚度的限制,可供采用的间距一般为10cm左右。实验测量表明,双窗间隔10cm的计权隔声量为33dB。在双窗间隔作吸声处理后,其隔声量达36dB。隔声效果较好,而双层普通玻璃窗的节能效果可见表3,而从造价来说,双层窗的工程造价约为复合玻璃窗的50%。3.2.2住宅外门及阳台门湖南地区住宅外门及阳台门在节能设计中可采用多功能户门(具有保温、隔声、防盗等功能)及夹板门等。夹板门一般中间填充玻璃棉或矿棉等作为保温材料,而玻璃棉或矿棉等同时也是吸声材料,节能设计中应用较多的如: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充15mm厚玻璃棉板,可考虑适当增加填充厚度来提高隔声量。而门的密缝处理对于门的隔声也有很大影响,在防止空气渗透上也能起一定作用。4建筑绿化建筑绿化在节能上的含义及作用已是众所周知的,而利用绿化减弱噪声,也是常用的噪声控制方法。4.1节能方面,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经过测试,夏季林地及草坪的气温与普通场地气温比较,平均降温值约为2.5~3℃。而西墙外有绿化的房间的室温低于无绿化的房间约3℃,同时在11~16时段内的升温速率有绿化房间也明显优于无绿化房间。不同的建筑绿化布置方法对节能均能起到一定效果。如:临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建筑本体绿化等。4.2减噪方面,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的大片草坪或是种植由高大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且浓密的绿化带,是减弱噪声干扰的措施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绿化来防止和减少噪声对建筑的干扰时,应考虑到噪声的衰减量随植物配置方式、树种及噪声的频率范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绿化对于低频噪声的隔声能力优于高频;混植林带的隔声能力优于纯植林带;而植物本身的吸声能力,一般以叶面粗糙、面积大、树冠浓密的为强。在建筑绿化布置方法上,临街绿化对减噪的作用较大。在道路边设置1.8~2.4m宽的灌木绿带+6m宽的大乔木绿带,其隔声量可达8~10 dB。湖南地区的植物基本属于常绿植物,以香樟最为常见,香樟属于常绿乔木,一般来说,可形成浓密的树冠及浓荫,在建筑绿化中以香樟与灌木绿带的结合布置较为普遍,设计得当,在节能与减噪方面均能产生效果和作用。参考文献:[1] 柳孝图.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项端祈.实用建筑声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 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建筑声学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5] 刘明明.外窗的隔声作用及塑料窗的隔声性能.化学建材.2000.16(2).pp.18~20.
新世纪是如何学习雷锋 雷锋是中国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而且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无私的爱僧不同,对技术精益求精... 1962年8月15日,全部遇难。 他的精神,毛泽东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恨爱鲜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无私奉献式的共产主义,无私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今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41周年纪念日。 41年来,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庭,有光泽,群众性倾向雷锋活动蓬勃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的自己的实践雷锋精神的数百。时代的巨大变化发生,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雷锋,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新世纪的继任者,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那么,我们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呢? “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有限的生命,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的精神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提出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雷锋,必要的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崇高的理想,坚定地。我们要特别共青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雷锋,必要的像雷锋那样,跟上的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读书。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与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以及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学习雷锋,必要的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努力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和节俭和经济坚定地反对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在未来。 学习雷锋,必要的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勇敢和良好的社会形成,自觉做传统的继承者中国国家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新的人际关系的倡导者,实践的美德。 我们的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们的年轻人,深入持久开展学雷锋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团队建设,我们要总结的经验,学习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实施,全面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促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到一个新的水平,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时代的雷锋精神,的人调用雷锋精神。让我们唱雷锋,雷锋精神在中国广袤的土地花更雄伟的歌。
一、声学标准解读 声学标准解读 本期标准: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学校建筑篇 本期重点: ■ 允许噪声级 ① 学校建筑中各种教学用房内的噪声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 图片 (表1 室内允许噪声级) ② 学校建筑中教学辅助用房内的噪声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 图片 (表2 室内允许噪声级) ■ 隔声标准 ① 教学用房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注:产生噪声的房间系指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琴房、健身房,以下相同。 图片 (表3 教学用房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 ② 教学用房与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图片 (表4 教学用房与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标准) ③ 教学用房的外墙、外窗和门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 图片 (表5 外墙、外窗和门的空气声隔声标准) ④ 教学用房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注:当却有困难时,可允许普通教室之间楼板的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小于或等于85dB,但在结构上应预留改善的可能条件。 图片 (表6 教学用房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标准) ■ 隔声降噪设计 ①各类教室内宜控制混响时间,避免不利反射声,提高语言清晰度。各类教室空场500Hz~1000Hz的混响时间应符合表7的规定。 图片 (表7 各类教室空场500Hz~1000Hz的混响时间) 标准解读: 本章中的学校建筑是指大量性的用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场所,不包括如音乐厅、体育馆和多功能厅等专业用途的空间,这些空间中的声学指标可参照相应的声学设计规范。 室内允许噪声级旨在提出教学用房和辅助用房室内噪声的最大值,以保障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受来自外界和内部噪声的影响,提高教学用房内的语言清晰度。 空气声隔声量标准参照《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考虑了频谱修正量。教学用房的围护结构采用实验室测得的计权隔声量与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Rw+C)作为隔声性能的评价指标。 学校建筑设计中应尽量使产生噪声的房间与其他教学用房布置在不同的教学楼中,或在同一教学楼的不同区域。 房间中混响时间的控制可通过布置适当的吸声材料来实现。设计中还需根据房间的形状确定吸声材料的配置位置,以控制室内的不利反射声对语言清晰度的影响,提高教学用房内的音质。 图片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封面) 二、声学基础知识分享 1、空间吸声体: 悬挂在室内空间专为吸声目的而制成的物体,由于空间吸声体不止一个吸收面,它吸声系数往往大于1,一般以单位吸声量计算。 2、音质评价标准: 判断音质的依据,通常分为主观评价标准与技术评价标准两方面。 3、自由场: (1)均匀而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以不计时的声场。(2)只有直达声而没有反射声或反射声可以忽略的声场。在自由场中声强的变化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扩散场: 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分布的声场。在此声场中任何一点所接收到的各个方向的声能将是相等的。 5、吸声系数: 入射声能被材料表面或媒质吸收的百分数。 6、回声: 强度和时差都大到足以在听觉上和直达声区别开的反射声或由于其它原因返回的声。 7、多孔吸声材料: 内部有很多与大气相通的微孔和通道,对气体或液体流过时给予阻尼的材料。由于空气在材料微孔中的粘滞、热传导与驰豫现象,使声能转换为热能。建筑上常用的多孔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棉、岩棉和泡沫塑料等。 8、利用声学技术可以解决哪些建筑装饰痛点: ①项目建成后噪声扰民招到投诉;②项目施工完成后隔音不好、回音大交不了工返工;③出现严重的声学缺陷业主无法使用;④利用声学技术控制造价或者提高造价;⑤营造健康建筑,提升设计品质。 三、空间声环境设计 图片 学校教室声学设计 为学校创造安宁的环境,保证教室和其它教学用房具有良好的听闻条件,是学校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在学校内学生所受的干扰中,噪声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噪声的长期作用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学生(特别是儿童)的健康和正常的发育。 因此,在评价一所学校建筑的质量时,噪声控制是主要的评价标准。同时,教室内合适的混响时间,均匀的声场分布也是确保教室良好听闻的重要条件。 教室的噪声控制 教学楼的设计,首先应防止环境噪声对教室的干扰。教学楼应远离噪声源,例如不能靠近交通干线建造。 当由于用地等原因不得不靠近声源布置时,应把辅助用房如卫生间、楼梯间等布置在声源一侧,而将教室布置在另一侧。教学楼中设备用房、健身房等产生较强噪声和振动的房间相对集中布置在建筑的一端,以减少对教室的影响。 教学楼内部教室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应避免电化教室对其它教室的影响。教室之间主要通过走廊传声。为了改善教室楼的声环境和减少教室间通过走廊门的噪声干扰,走廊吊顶应作吸声处理。 根据实测结果表明:一般顶棚作吸声处理后,15m的距离便可增加约8dB的噪声衰减量。同时,还可消除走廊内某些情况下产生的颤动回声现象。近年来,新建的一些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顶部作了矿棉板和玻纤板吸声处理后,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良好的建筑用地和合理的平面布置,还不能完全解决建筑本身的隔声问题,教学用房的围护结构选择也起着重大的重要。普通教室之间的隔墙应具有45dB以上隔声量,电化教室之间的隔墙至少应有50dB的隔声量。 并要注意避免因在墙体内嵌入配电箱、接线箱等而使墙体隔声性能大幅下降。此外,教室门窗也应有一定的隔声量,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教室室内如有空调送风口等设置,应在风管内做消声处理。即在刚质风管做内保温(风管内贴满吸声棉板(外包140g/m2玻纤布)如果风管较短,应采用消音风管加消声器的措施。如果空调安装教室内,则需要做好减振消声的措施。 教室的体型设计 对于中小型教室,矩形是最适宜的体型。矩形教室不仅有利于课桌的安排及采光,还能提供丰富的侧向反射声发射声。同时在讲台两侧和顶部设置反射面,将声音反射至教室后部,可以提供后排座位的声压级,从而改善这些座位的语言可懂度。 但矩形教室一般都有平行墙面,为了避免颤动回声和驻波等声学缺陷现象,平行的墙面应该尽量做得凹凸不平,并布置反射扩散体,来增强反射声并利于声场均匀。或者将一面墙布置吸声材料,另一面墙不布置吸声材料从而避免声学缺陷。 当教室面积较大,座位超过350座时,一般为了有较短的视距及良好的视角及直达声传达会采用扇形教室,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阶梯教室。 扇形教室因为座位较多,一般长度大于10m,座位最好要升起,做成阶梯状,避免学生对直达声的吸收,增加后部的直达声功率。这也是被称为阶梯教室的原因。 混响时间控制 教室是以语言类为主的声学空间,所以语言的清晰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语言的清晰度和混响时间的长短以及响度的大小相关联。在响度一定的情况下,混响时间短清晰度越高。 但混响时间过短声音有缺乏丰满度,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将中小型的教室的中频混响时间控制0.8s左右。 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混响时间的长短和室内的总吸声量成反比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室内总吸声量来达到降低混响时间的目的。 对于教室而言,不同于一般厅堂空间,不会存在于满座率的情况,因为通常来说教室这种空间在使用时几乎都是满场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人的吸声量,在教室空间当中,人体的吸声量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从而减少吸声材料使用,节约了成本。 ①减少回声(后墙): 回声影响了讲话的清晰度。可以利用吸收或散射来控制回声。教室的后墙必须铺设强吸声材料,控制反射声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可懂度,可以防止教师的声音由后墙反射回教室的前部。特别是扇形教室的后墙为凹面墙易造成声聚焦等声学缺陷,所以在扇形教室的后墙需要布置强吸声材料。 ②增强反射(吊顶): 由于顶棚可以把声音反射给听众而不受到遮挡,因此,顶棚靠近讲台的部分应尽量不设置吸声材料,以便均匀的把早期反射声分布到各个方向。顶棚后部由于易于使反射声延时太长,因此一般要做吸声处理。 对于教室而言,不难通过几何声学的方法,由声线几何法确定出吊顶反射面的高度和倾斜角度,把老师声音反射至中、后学生区,使得各个学生均能得到照顾,并且使反射声控制在直达声以后的50ms之内。 四、声学材料介绍 材料名称:聚砂吸声砂浆 图片 (图4.1 聚砂吸声砂浆小样固化后) 图片 (图4.2 聚砂吸声砂浆使用现场实景) 材料详情: 聚砂无纤维吸声砂浆材料是一种将吸声轻质砂经专业设备喷涂至建筑表层,干燥成型后,形成一种内部为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外表面为多孔透声波浪形的吸声涂层。 主要成份为不同尺寸的轻质砂和定型材料,将聚合凝固剂均匀且极薄的覆盖在全部的颗粒表面,形成特定微观结构的覆膜微粒,此产品为 A 级防火等级的高效吸音降噪材料。 图片 聚砂吸声砂浆主要物理性能 材料特点: 聚砂吸声砂浆完成后经过自然干燥其表面平整、外观分布均匀,形成整体连续无空腔、无冷桥、无接缝,有弹性的“皮肤”似的喷涂层; 喷涂吸声、保温;整体无缝、包裹性好;聚砂吸声砂浆具有质感丰富、多种颜色可选、装饰效果美观大方等优良特点。声学性能NRC≥0.70,符合中国建筑材料防火检测中心A级不燃标准,E1级环保等级。 由于材料无纤维,轻质砂为吸声骨料。日常使用中不会掉落纤维,质感更加细腻,适合大厅堂天花吸声。 安装方式: 采用专业喷涂设备喷涂处理。 试件规格:单块尺寸600mm×600mm;厚度30mm;容重300Kg/m3;0mm空腔。 图片 聚砂吸声砂浆吸声系数和吸声特性曲线 五、常用室内装饰声学施工节点 图5.1节点说明:此构造采用了复合设计,错缝安装了双层石膏板,此构造为专业隔声构造,在隔声构造的表面安装AGG聚砂吸声基板,并在基板上做无缝工艺处理,同时达到隔声和吸声的要求。 图片 (节点图 5.1) 图5.2节点说明:平贴式安装,无空腔构造,此安装工艺适用于吸声性能系数要求不高的墙面。 此构造安装简便、成本较低、施工效率高,水泥砂 浆找平层一定要确保平整,才能保证聚砂基板的平整,以达到无缝安装后的整体美观效果。 图片 ++作者寄语++ 建筑声学系列专刊内容专为建筑装饰设计师设置,解决设计手法同质化、设计范围窄,打造差异化设计方案、实现精细化设计,提高设计收费依据,增强设计师的获客能力,更大程度展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方案,赢得客户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S].2010[2] 项端祈.实用建筑声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 吴硕贤.建筑声学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4] 郎宇福.室内装饰声学施工图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材料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是建筑用户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充分重视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杜绝由于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劣质建材而造成的“豆腐渣工程”。本文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出发,结合笔者的实际经验,分析了目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水平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材料; 质量检测; 问题; 对策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中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而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工程建设中所有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建筑主体施工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两类。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是建筑用户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不法单位和个人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劣质建材,建造出的“豆腐渣工程”的案例在全国范围内仍时有发生,严重不利于我国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就成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2.当前不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目前建材检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源于检测工作者对我国现行的试验标准与检测规程缺乏深入了解,对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及性能认识不足,未能掌握科学的取样方法、试验手段以及评价方式,有时甚至出于利益关系的考虑,作出不切实际的检测报告,违反了检测中准确、科学、公正的工作原则。而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在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如下:
2.1.钢材的检测
钢材的检测主要分为钢筋检测与焊接试件的检测。由于建筑工程中钢筋用量大、品种多、进货渠道复杂,加之施工场地限制等原因,常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难以对同一厂别、同一规格、同一炉罐号、且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进行组批检测。标准虽然明确要求取样时应从同批不同捆中随机抽2根并截取器端部0.5m2段,分别作冷弯与拉伸检测,但一些施工单位为减少定尺钢筋的使用而从废料堆里找出钢筋进行试验,使检测结果缺乏代表性。在焊接试件方面,一些单位在施工中忽视焊接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未根据不同的焊接形式制定合理的取样频率,或未从成品中取样而直接做模拟试件,使结果失真。
2.2.水泥的检测
一些单位由于进货渠道不稳定,水泥品种杂乱,或为图方便,并不是将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等强度、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作为取样单位,使取样失去了代表性。由于水泥的安定性检测时间较长,很多施工单位为抢工期,都是在未取得安定性检验结果的时候就开始了水泥的使用,一旦检测结果显示水泥材料存在质量,将给工程造成更大的工期和成本上的损失;一些出厂3个月以上的水泥未及时复检,加之现场堆放管理不力,造成其强度受损后仍照常使用,必然会给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很多袋装水泥未进行随机的重量抽检,导致水泥重量的超差现象严重,而负误差值较大的水泥不但会对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造成影响,也不利于提高施工现场配比的准确性,易在导致构件或砌体砂浆强度的降低。
2.3.其他建材的检测
其他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问题主要包括:现场取样以粗中砂代替细砂,并未及时调整砂中的含水量;对碎石颗粒级配的检验未符合规范要求;砖材取样时仅选取质量好的送检,对表面缺棱掉角的现象不予重视,且抗压强度试验不严格,无法确保其性能。
3.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水平的措施
要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水平,除必须针对上述问题严格依照各项国家及行业检测标准进行操作之外,还应对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1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建筑材料性能的影响比较大,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要求做拉伸试验时室温须控制在(23±2)℃,数据显示,若试验在28℃环境下进行时,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比标准温度环境下低2.85%,而在18℃环境下,其抗拉强度的平均值则比标准值高出3.55%。可见,必须将温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保障检测、试验数据的正确可靠性。
3.2检测项目的合理确定
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检测、试验材料项目要遵照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例如对主要材料水泥的检测,要按批检验其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和的水泥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应按常规确定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项检验项目。若用于大于等于C35标号的混凝土,则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
3.3取样试样的操作规范
取样和制样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检测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取样方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取样要求,因此应在取样前设计好方案。取样的代表性取决于取样点的布置和数量,取样点的布置则应建立在随机的基础之上。以袋装水泥为例,应以生产厂家、生产时间、标号、出厂编号均相同的水泥作为一检测批,且总量不得超过200t。抽样点不得少于20个,样本总质量不得少于12kg。如某编号出厂水泥共1000t,则该批次水泥需分为两个批次检测,每批次抽样间隔为500/20=25(t)。在开始编号的前25t水泥中任意取一袋作为第一个抽样点,抽取第一个样本,之后以25t为间隔,依次抽取剩余的19个样本,每个样本的重量应≥12/20=0.6(kg)。
3.4.试验数据的科学处理
由于建筑材料的试验数据有时可能出现较高的离散性,这时必须对某些结果进行合理取舍。以对水泥胶砂抗折强度的试验为例,若三个强度值中出现>平均值±10%的结果时,即应对该数据予以删除,并对其余数据的平均值重新计算、评价。计算结果的修约应按GB/T8107-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此外,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以及材料的匀质性、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使检测、试验结果产生误差,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必须重新试验。同一材料、同一样品在不同试验设备中获得的试验结果误差称为再现性误差。试验中一般将钢材等较匀质材料的样品等分为两份,一份交当地质检机构,另一份留本单位,分析比较两个测试单位的试验结果,若相对误差较大,应找出原因并予以改进。
4.结语
检测环节是确保工程中各种材料质量,提高建筑安全性与耐久性的重要保障,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检测工作者应严格遵守检验流程,以准确、科学、公正作为原则,并对检测中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合理控制,防止不合格的伪劣建材流入施工现场,为建筑工程整体品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建筑工程检测技术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0.
[2] 付玉玲..建筑材料检验项目及其数据的准确性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06,.(12).
[3] 林伟民,.谢国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建材,.2006,.(01).
[4] 雷鸣,.李菊萍..检测建筑材料的相关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2,.(01)..
[5] 黄泽武..谈如何提高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J]..科技与企业..2011,.(07)..
>>>下页带来更多的建筑材料论文3000字
建筑工程是由建筑材料组成的,因而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均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筑材料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材料毕业论文篇1 试探建筑材料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论文对建筑质量控制行了分析,指出了在建筑全生命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材料质量控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里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合理应用它们的途径,对我们的工程实践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材料控制;新材料 0引言 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中永恒的主题,如此庞大的建设计划尤其要注意质量的控制,这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质量如材料质量的关系很大。如果材料质量有问题,即使再好的工艺与施工方法,也不可能建造出好的建筑产品。 1建筑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是从质量的定义出发,对构成质量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都必须重视,而不仅仅把质量看成单纯的产品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质量控制建立在“三全”的基础上。全面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实际为PDCA循环法。事实上就是认识一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在全面质量控制中,虽然要保证质量控制的全方位和全阶段,但是它的核心是不变的,即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①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制定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检验建筑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操作。每道工序必须有质量检查和质量记录,重视对隐蔽工程和重点部位的技术核查,做到不留任何隐患。 ②工地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专职质检员,分部工程负责人组成的质保体系。明确岗位责任制,认真贯彻实施,班组,技术工长,质量检查员三级检查制度。认真抓好质量管理工作,执行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及工程奖罚规定”落实责任制。 ③加强原材料进场验收、检验工作。材料质量抽样检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工程使用材料,必须具有正式的出厂合格证或化验单,同有符合资质的化验室化验检查合格才能使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技术员负责认真做好技术交底,让工人熟悉施工部位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可见从全面质量控制的角度看,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并且把它融入到建筑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中呢?下面对这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2建筑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2.1 首先必须加强检测检测是对材料的重要把关口。 必须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开具详细的检测报告,绝不能为了图省事或者图便宜就与供货商轻易签订合同。这里尤其是要注意防止一些劣质的材料,通过吃回扣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世纪工程中来。通常来说,我们在工程建设中非常注意钢筋、水泥等一些主要建材的检测与监控,整个流程非常的严格,另一方面除了这些砂子、石子等天然材料通过目测就能辨别好坏,现场控制也比较容易做到。有些时候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材料,或者陌生的材料,甚至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目前也做不了检测的,那么宁可采用宁缺毋滥的措施,除了找有资质有能力的检测单位以外,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要应用经验来检测材料是否满足质量的要求。 2.2 必须加强现场的监控与建设方的沟通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控制材料质量,一方面加强现场的检查、监督,但更重要的是施工承包方的选择。 虽然通过严格的检测,我们可以买到所谓质量合格的产品,但是需要看到即使这样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施工承包方如果主观没有偷换材料的意愿,那当然也就不用太过担心。但是在当前一切以钱为参照物的社会心理下,也必须加强现场的监控。对于建设方在开始的时候,可以让施工方给出一个材料供应或者厂家或品牌,我们通过实地调查沟通后给予使用许可,若是在开始或者具体的应用中,对该厂家或品牌的质量有怀疑,一定要求施工方另选。这里为了方便起见,可以由建设单位给出一定的备选品牌、厂家、供应商,进而我们在这个范围里进行选择。在施工现场,特别要发挥建设监理的作用,一定要抓紧对实际应用的材料的核实,确保不会发生误用的现象。 2.3 加强对新材料的学习,慎重使用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材料在各个行业里得到了迅速的应用。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不应该对新材料采取排斥的态度,实际上新材料往往由于其所蕴含的科技含量能够给我们的工程带来很多的好处。但应用不代表盲目的选择。对于新材料的应用,一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试验考察,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它的性能才能再大量推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使用一种新材料,或引进一种新材料,要对自己的规定或引进行为负责,在规定或引进前对这种新材料进行仔细考察,了解它的性能,掌握它的作法构造,基本放心方可引进或准入。 为了加强对它们的了解,一定要组织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对于隐患较多的情况下一定要慎重使用。例如在建筑中,防水材料的也是一个发展迅速,有着多样性的领域,这使得建设单位和在建筑防水工程材料选择上,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防水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认真鉴别品种、规格、类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相关项目的复试检测,待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工程使用。 2.4 加强对建筑材料三证的勘查为了控制以上材料构件的质量,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是一个重要措施。 除了要做检测外,我们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勘查其是否拥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这些证明必须在正式应用前经过充分的调查,而且要得到经监理工程师的核查确认。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应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在选购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核查,以防复印件伪造。对于招标或采购技术要求、产品样品等资料,一定要妥善的保管,工程师在详细了解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工地材料进行实际的核查验收,并且对产品的型号、规格、性能指标、产地、数量、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生不合格的现象,一律不得接收。 参考文献: [1]毛鹤琴等.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王文德.控制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三峡建设.2000,(7). [3]张良成.建设项目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篇2 浅谈建筑材料的管理及材料的检验 【摘 要】建筑材料的品种、性能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屋建筑的坚固、适用和美观;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结构形式和施工速度。 【关键词】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检测 1.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 1.1材料管理的基本方式 近几年随着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体,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进入市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国际规则,建筑市场和建筑材料市场管理机制以法律、法规来约束,平等竞争、自由交易。 1.1.1集中型 一般采取集中管理的形式,把供应权集中在企业,企业统一对厂家、经销商、外商代理、承包商等集中计划、采购、供应、管理。 1.1.2直线型 一般是对包工包料、项目承包责任制或项目股份制单位,根基工程需用情况,直接供应到施工现场。对计划、采购、供应、管理、信息传递和反馈处理,现场直接解决。 1.1.3分散型 分散性是指任务比较分散或跨地域施工工程,可因地制宜或“集中领导,分散管理”,扩大基层供应管理权限或对大宗材料由企业集中计划供应,将部分供应管理权放给基层,抓大放小,总体上调控,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 1.2材料管理的职责范围 1.2.1材料管理的职责 ①遵守国家物资管理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上级和企业内部关于料具供应管理的规章制度。 ②参与现场施工平面布置规划,了解和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技术措施和用料要求,作好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即合理规划好现场仓库,堆放的场地和运输道路。严格贯彻执行现场施工平面布置管理制度。 ③参与调查附近材料资源、运输情况,进行“三比一算”(即比质、比价、比运输、算成本)择优选用最佳货源供应与大宗材料主备点。 按工程合同规定,及时与建设单位和上级供应部门商定供应分工,衔接落实各种料具加工的供应渠道。 ④根据两算(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材料分析,按照施工顺序和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编制月、旬材料供应进场计划,掌握施工用料动态,及时反映工程需料信息,力争料具分期、分批、有节奏的进场,切实保证工程需要。 ⑤严格把好进场材料验收关,坚持法定计量,做好检尺、量方、点数、过称和规格质量的检测,逐日逐批填写验收检测原始记录,发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坚决拒收。对符合工程严格防止“三差”损失。主要材料和构件进场,均应检查材质证明或出厂合格证。 ⑥按照料具性能和物资技术保管规程的要求,对各种料具实行科学管理,做好仓库和料场的防火、防雨、防洪、防潮、防盗等工作。指挥进场料具一次就位,合理堆码,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为班组领料,盘点核算创造条件。 ⑦根据施工预算材料分析,实行定额管理,定额供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有罚,建立周转使用材料的维护保养制度。对造成的材料损失浪费现象,须及时记录,查明原因和责任,按规定给予处理。对重大的浪费问题要报告领导或上级,追究其经济责任。 ⑧贯彻节约措施,实施节约指标。做好耗料核算和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工作;配合财会人员正确核算单位工程和经营维修,临时设施等项目的实际耗用材料成本。 ⑨负责对班组料具员的业务指导。帮助班组搞好节约用料与耗料核算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与员工管理相结合的作用,促进现场文明施工。 1.2.2材料管理的内容 ①材料计划管理。②材料进场验收。③材料的储存和保管。 ④材料领发。⑤材料使用监督。 ⑥材料回收。⑦周转材料的现场管理。 1.3材料采购供应 1.3.1材料采购的原则 建筑企业材料部门在竞争择优、优中择廉、保证质量、保障生产、降低成本的目标下,完成材料采购任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 材料采购供应,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熟悉有关经济合同法、财经制度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②按计划采购的原则。 采购供应计划的依据是施工生产需用。按照生产进度安排采购时间、品种、规格和数量,以有利生产、便于施工、综合平衡、提高效益的原则,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盲目采购而造成积压,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③坚持“三比一算”的原则。 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算成本是采购环节加强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条件下,选用价格低、距离近的采购对象,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1.3.2材料采购合同的主要条款 ①材料名称(牌号、商标)、品种、规格、型号、等级。 ②材料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 ③材料数量和计量单位。 ④材料包装标准和包装物品的供应和使用办法。 ⑤材料的交货单位、交货方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包括专用线、码头)。 ⑥接(提)货单位和接(提)货人。 ⑦交(提)货期限。 ⑧验收方法。 ⑨材料单价、总价及其它费用。 ⑩结算方式,开户银行,账户名称、账号、结算单位。 {11}违约责任。 {12}供需双方协商同意的其他事项。 1.3.3材料供应的方式 按照供应单位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不同,材料供应方式有甲方供应方式、乙方供应方式和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三种。 ①甲方供应方式。 甲方是对建设项目开发部门或项目业主的代称。 甲方供应方式就是建设项目开发部门和项目业主对建设项目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作法是甲方负责项目所需资金的筹集和资源组织,按照建筑企业编制的施工图预算负责材料的采购供应。 ②乙方供应方式。 乙方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代名词。乙方供应方式是由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由本企业负责材料采购供应的方式。乙方供应方式的具体供应部门可以是乙方企业材料部门、分公司料具部或项目经理部分别或联合组织采购供应。乙方供应方式可以按照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组织进料,可以在所建项目之间进行材料的集中加工,综合配套供应,可以合理调配劳动力和材料资源,从而保证项目建设速度。 ③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建设项目开发部门或建设项目业主,根据分工确定的各自材料采购供应范围,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由于是甲乙双方联合完成一个项目的材料供应,因此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就材料供应中具体问题作明确分工,并签订材料供应合同。 【参考文献】 [1]马振珠.中国建材检测行业大透视[J].工程质量,2007. [2]黄家骏.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第二版)[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建筑业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4]建筑材料检验.建筑业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5]张健.建筑材料与检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 [6]刘祥顺.建筑材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1.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专业毕业论文 2. 有关建筑工程材料专业论文 3. 建筑工程材料专业论文 4. 关于建筑材料的论文参考 5. 关于建筑材料的论文
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是我整理的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体)(11G101-2)[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1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1G101-3)[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导语:作中征引过的文献须在文中注明出处,并列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是我带来的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顾晓鲁等.地基与基础(第二版)。1993.620~635
[2]MartinJunginger.AndreFaaij.WimCTurkenburg.吕斌.海上风电场降低成本前景分析[J].上海电力.2007.(4):429-437
[3]施晓春.徐日庆.俞建霖.筒型基础间接及试验研究.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12(10):39~40
[4]何炎平.谭家华.筒型基础的.发展历史和典型用途.中国海洋平台.2002.17(6):10~14
[5]袁晓铭.曹振中.孙锐等.汶川8.0级地震特征初步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6]王成华.孙冬梅.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研究与应用述评.中国港湾建设.Total135.No.2.2005
[7]林华国.贾兆宏.张立丽.砂土液化判刑方法研究.岩土工程技术.2007.21(2).89~93
[8]李芳.作为海上风机基础的筒型基础土体液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0
[9]林峰.黄润秋.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条分法的探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4).9~13
[10]沈玉光.海上风电筒型基础风机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2
[11]陈有顺.场地的地震效应及砂土地基的液化.高原地震.2004.16(1).35~39
[12]任金刚.王玉芳.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研究方法概述.海河水利.2006(3):51~53
[13]李敬梅.地震作用下坝基土体液化的判别及有限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4
[14]王大伟.赵艳.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探讨.水电站设计.2007.23(4).38~41
[1]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毛方儒,王磊.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J].宇航计测技术,2005,25(2):1-6
[9]代世威.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3
[10]刘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误差分析[J].工业工程与技术,2014,(1):40-43
[11]李刚.基于逆向工程的自由曲面重构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第一章 建筑材料与环境质量 (1)第一节 概论 (1)第二节 室内环境质量 (1)一、室内空气质量及控制规范 (2)二、室内环境的污染物及其来源 (3)三、室内环境污染物的危害 (5)第三节 建筑和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来源及限量控制 (9)一、金属材料 (10)二、人造木板 (12)三、涂料和胶粘剂 (13)四、其他材料 (17)第四节 室内污染防治对策 (19)一、污染源的控制 (19)二、加强通风换气 (21)三、采用空气净化装置 (21)四、改进施工工艺 (22)第五节 绿色建材 (22)一、绿色建材的概念 (22)二、绿色建材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23)三、绿色建材的评价体系 (24)四、改善居室生态环境的绿色建材 (25)第六节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 (26)一、绿色建筑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26)二、绿色建筑的材料选用原则 (27)三、绿色建筑的材料选用实例 (31)第二章 水泥 (32)第一节 水泥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32)一、水泥的定义及分类 (32)二、水泥的发展历史 (32)三、水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3)第二节 水泥生产工艺简介 (34)一、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燃材料 (34)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生产方式简介 (34)三、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 (35)四、立窑水泥与回转窑水泥的区别 (35)第三节 水泥的基本物理性能及水泥的水化 (36)一、水泥的基本物理性能 (36)二、水泥的水化 (39)第四节 主要水泥品种及性能 (39)一、水泥国家标准要求 (39)二、水泥性能测定 (44)三、水泥的应用 (45)第五节 水泥的交货验收及质量争议处理 (46)一、交货验收规定 (46)二、质量争议处理 (47)第六节 水泥与混凝土性能 (48)一、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48)二、水泥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49)第七节 水泥工业发展趋势 (50)一、新型干法水泥成为发展的主流 (50)二、实现水泥标准与国际的接轨 (50)三、工艺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 (50)四、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51)第三章 水泥制品 (52)第一节 概述 (52)第二节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52)一、产品分类 (53)二、工艺流程 (53)三、制造技术要求 (54)四、产品质量要求 (56)五、产品施工应用 (58)第三节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62)一、产品分类 (62)二、工艺流程 (63)三、制造技术要求 (64)四、产品质量要求 (69)五、产品施工应用 (72)第四节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73)一、产品分类 (73)二、工艺流程 (74)三、制造技术要求 (75)四、产品质量要求 (78)五、产品施工应用 (83)第五节 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 (84)一、产品分类 (84)二、工艺流程 (85)三、制造技术要求 (86)四、产品质量要求 (91)五、产品施工应用 (97)第六节 混凝土路面砖 (97)一、产品分类 (98)二、工艺流程 (98)三、制造技术要求 (98)四、产品质量要求 (99)五、产品施工应用 (101)第七节 钢筋混凝土管片 (101)一、产品分类 (101)二、工艺流程 (102)三、制造技术要求 (102)四、产品质量要求及检验 (104)五、产品施工应用 (107)第四章 混凝土外加剂 (109)第一节 概述 (109)第二节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及使用 (110)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110)二、主要品种适用范围 (110)第三节 混凝土减水剂 (114)一、减水剂的作用和分类 (114)二、高效减水剂 (114)第四节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122)一、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掺量和使用方法 (123)二、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124)三、混凝土外加剂对蒸汽养护的适应性 (127)四、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问题 (130)第五节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要求 (133)一、混凝土膨胀剂 (133)二、混凝土泵送剂 (134)三、混凝土早强剂 (134)四、混凝土缓凝剂 (134)五、混凝土减水剂 (134)第六节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 (135)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 (136)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 (137)三、HPC配合比设计 (143)四、HPC的性能及应用 (146)五、HPC在我国的研究与开发 (148)第五章 建筑防水材料 (150)第一节 概述 (150)一、建筑防水工程的分类 (150)二、建筑工程防水质量要求 (150)三、我国建筑防水的现状 (151)四、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151)第二节 防水材料类别及特点 (153)一、防水卷材 (153)二、防水涂料 (154)三、刚性防水材料 (156)四、密封材料 (158)第三节 主要防水材料性能及其适用范围 (159)一、防水卷材 (159)二、防水涂料 (163)三、刚性防水材料 (167)四、密封材料 (171)第四节 防水材料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74)一、防水卷材应在干燥的基层上铺贴 (174)二、涂刷沥青冷底子油要在基层基本干燥后进行 (174)三、在卷材防水层中要保证油毡有一定的搭接宽度 (175)四、乳化沥青不适用于冬季和雨季施工 (175)五、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沥青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在乳化沥青中两者却能够结合在一起 (175)六、屋面和地下卷材防水层要研究推广冷贴法施工 (176)七、涂料防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水技术 (176)八、应当积极研制水乳型防水涂料 (177)九、沥青起火时不能用水扑救 (177)十、沥青中毒的原因 (178)十一、地下工程必须要做防水处理 (178)十二、地下工程防水处理比屋面防水处理要求更高、更严格 (178)十三、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 (179)十四、防水混凝土必须要掺外加刑 (179)十五、减水剂能显著提高防水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180)十六、防水混凝土必须要控制含气量 (180)十七、防水混凝土要及时养护,并规定至少要养护14个昼夜 (181)十八、地下工程采用粘贴式卷材防水层有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81)十九、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宜采用外防水做法 (181)二十、变形缝防水处理必须采用柔性材料,并宜设置多道防线 (182)二十一、地下工程会渗漏水的原因 (182)二十二、堵漏用环氧粘结剂的配方中还必须加入各种辅助添加剂 (182)二十三、调配环氧粘结剂时要严格控制拌和温度 (183)二十四、不能用铁桶配制和储存丙凝浆液 (183)二十五、不能用手直接拿取丙凝粉剂及其他材料 (183)二十六、氰凝浆液不能作为混凝土裂缝的补强材料 (184)二十七、灌注氰凝浆液时,必须注意现场的通风换气 (184)第六章 新型墙体材料 (185)第一节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目的和意义 (185)第二节 新型墙体材料的分类及主要品种 (185)第三节 主要新型墙体材料的产品及性能 (186)一、GRC轻质多孔条板 (186)二、轻集料混凝土空心条板 (188)三、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 (189)四、金属面夹心板 (191)五、钢丝网架水泥夹心板 (195)六、纤维水泥复合墙板 (196)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97)八、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199)九、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01)十、蒸压灰砂砖 (203)十一、蒸压灰砂空心砖 (204)第四节 主要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205)一、总体应用情况 (205)二、应用中主要问题及注意事项 (206)第五节 建筑节能对墙体及屋面隔热材料的要求 (207)第七章 平板玻璃 (212)第一节 平板玻璃概述 (212)一、玻璃的成分 (212)二、玻璃的特性和热历史 (213)三、普通平板玻璃生产工艺 (215)四、浮法生产工艺 (217)第二节 玻璃加工预处理工艺及设备 (219)一、玻璃表面的研磨抛光 (219)二、玻璃装卸板和堆垛设备 (220)三、玻璃切割 (222)四、玻璃磨边 (225)五、钻孔 (227)六、数控磨边、钻孔 (228)七、玻璃清洗干燥 (229)第三节 平钢化、弯钢化、热浸产品 (231)一、玻璃物理钢化的原理 (232)二、玻璃的物理钢化工艺 (233)三、钢化玻璃的性能 (238)四、弯钢化玻璃 (239)五、钢化玻璃的应用 (239)六、钢化玻璃的自爆及热浸处理 (241)第四节 镀膜玻璃 (246)一、镀膜玻璃概述 (246)二、热反射镀膜玻璃和低辐射镀膜玻璃 (249)三、镀膜玻璃生产工艺 (251)四、在线检测系统与镀膜玻璃的质量控制 (255)五、镀膜玻璃使用中质量缺陷的定义和说明 (257)六、镀膜玻璃常见术语解释 (260)七、常用玻璃的节能特性及其使用建议 (265)八、玻璃节能效果的模拟计算对比 (268)九、建筑玻璃的选择 (270)第五节 中空玻璃 (274)一、中空玻璃的概念 (274)二、中空玻璃的性能 (275)三、中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277)四、中空玻璃的选用 (279)五、中空玻璃的几种失效形式 (281)六、提高中空玻璃性能的途径 (284)七、中空玻璃的生产设备 (285)八、中空玻璃标准 (288)第六节 夹层玻璃 (293)一、性能和特点 (293)二、产品应用 (294)三、夹层玻璃的生产工艺 (294)四、夹层玻璃的生产设备 (299)五、特种夹层玻璃 (299)第七节 彩釉玻璃 (300)一、产品介绍 (300)二、釉料的成分 (301)三、生产工艺流程 (302)四、常见工艺问题及应对 (304)五、彩釉玻璃的印刷设备 (305)六、彩釉玻璃的安装 (306)第八节 其他加工形式的玻璃 (307)一、玻璃化学钢化工艺及设备 (307)二、防火玻璃 (313)三、热弯玻璃 (314)四、喷砂玻璃 (316)五、纳米自洁净玻璃 (317)六、镀银玻璃镜 (321)第九节 玻璃产品各类力学性能计算 (324)一、相关参数及公式 (324)二、专题讨论 (330)第十节 玻璃产品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337)第八章 建筑涂料 (345)第一节 建筑涂料的功能 (345)一、装饰功能 (345)二、保护功能 (345)三、特种功能 (346)第二节 建筑涂料的分类、品种和用途 (346)一、建筑涂料的分类 (346)二、建筑涂料的品种和用途 (346)第三节 建筑涂料的基本组成 (349)一、主要成膜物质--基料 (349)二、次要成膜物质 (349)三、辅助成膜物质 (351)第四节 外墙涂料 (352)一、对外墙涂料的要求 (352)二、溶剂型涂料 (353)三、乳液型涂料 (356)四、厚质建筑涂料 (358)第五节 内墙涂料 (361)一、对内墙涂料的要求 (361)二、聚乙烯醇类水溶性内墙涂料 (361)三、内墙乳胶漆 (362)第六节 功能性建筑涂料 (364)一、防火涂料 (364)二、建筑防水涂料 (366)三、防霉涂料 (366)四、防结露涂料 (367)五、绝热涂料 (367)六、弹性地面涂料 (367)七、超耐候性涂料 (367)八、道路标线涂料 (367)九、杀虫涂料 (367)十、弹性外墙涂料 (368)第七节 地面涂料 (368)一、对地面涂料的要求 (368)二、聚氨酯地面涂料 (368)三、环氧树脂地面涂料 (369)第八节 建筑涂料的选用 (370)一、按不同使用部位选用建筑装饰涂料 (370)二、按基层材料选用建筑装饰涂料 (371)三、按装饰施涂周期选用建筑装饰涂料 (372)第九节 国内外建筑涂料的发展 (373)一、国外建筑涂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373)二、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情况 (376)第九章 建筑塑料 (379)第一节 建筑塑料的主要原材料 (379)一、聚氯乙烯(PVC)树脂 (379)二、聚乙烯(PE) (380)三、聚丙烯(PP) (380)四、ABS共聚物 (381)五、不饱和聚酯树脂(UP) (381)第二节 建筑塑料用辅助材料 (381)第三节 塑料的特性 (383)一、加工特性 (383)二、物理力学性能 (383)三、老化性质 (384)四、燃烧性 (384)第四节 塑料门窗 (385)一、塑料门窗的性能特点 (386)二、各种材料的门窗优缺点及性能比较 (387)三、塑料门窗的品种 (388)四、国内外塑料门窗的发展 (388)第五节 塑料管材 (390)一、国内外建筑塑料管材发展情况 (390)二、塑料建筑给水管 (392)三、埋地给水塑料管 (396)四、建筑排水排污管 (399)五、埋地排水排污管 (401)第十章 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405)第一节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概述 (405)第二节 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的主要品种及性能 (405)一、地面材料 (406)二、墙面(柱)材料 (412)三、天花(吊顶)材料 (414)第三节 人工砂 (415)参考文献 (418)
[1] 陈振耀. 聚氨酯防水材料的研究[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0, (04) . [2] 张超军,陶斌,施春辉. 聚氨酯防水材料合成工艺的研究[J]. 辽宁化工, 1997, (02) . [3] 王耀平,李庆华,谷建华. 聚氨酯防水涂料概况[J]. 山东化工, 1999, (05) . [4] 耿同谋. 遇水膨胀性聚氨酯防水材料及其应用[J]. 化工新型材料, 1995, (10) . [1] 付向阳.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 2010,(14) . [2] 邵高峰,高延继,周庆. 绿色建筑防水材料及其发展[J]绿色建筑, 2010,(04) . [3] 邵高峰,高延继,周庆. 绿色建筑防水材料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建筑防水, 2011,(01)。
1、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的研究进展。2、高性能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研究。3、付向阳,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技术山西建筑。
在写作建筑工程技术的论文中,适当引用参考文献,有助于我们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一) [1]刘永德.工业建筑艺术的新课题--工厂环境景观设计[J].建筑学报.1992(01) [2]李保强.了望与徘徊--2008年报业印刷业观察与思考[J].今日印刷.2009(02) [3]王文锋.珠三角地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4]郝幸田.现代工业建筑的 文化 取向[J].企业文明.2008(09) [5]陈圣疆.现代工业建筑新形象--以福州日报印务中心金山厂区方案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07(11) [6]张艳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进步与创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 [7]周文水.报业集团走过十五年--“2011中国报业(集团)座谈会”综述[J].中国报业.2011(13) [8]滕斌.报业印务中心建筑设计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陈谷川.报业集团转型“全媒体”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0(10) [10]川崎清,白林.空间与风景--我的建筑设计作品系谱[J].世界建筑.1995(04) [11]石文.CSG电转炉项目产量与环保匹配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2]魏美蓉.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徐卫国.正在融入世界建筑潮流的中国建筑[J].建筑学报.2007(01) [14]郭明卓.寻找科技和人文的结合点--羊城晚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4(06) [15]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05) [16]潘忠诚,洗京晖,史小予.博览开放式工业建筑的探索--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2(05) [17]李大为.建筑师与业主应建立良性互动关系[J].建筑学报.2002(05) [18]吴晨,田银生.新工业建筑的先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J].世界建筑.2002(01) [19]支晓兵.高新技术工业建筑设计新特点[J].工业建筑.2006(S1) [20]周铁军,张洁,袁渊.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2)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二) [1]于会谦.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方式探讨.四川建材,20115(02) [2]吴奕卯.工程项目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和履约情况评价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0. [3]王靖瑜,邓富民.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17):36-36. [4]沈玮.建筑工程中项目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探讨[J].建设科技,2013(20):85-86. [5]杨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3):178-178. [6]丁舒媚,刘长玲.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354-354,355. [7]胡忠敖.基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华夏地理,2014,(8):92-93. [8]雷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 措施 [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144. [9]王京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6:207~208. [10]邹娜.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08.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霞.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与策略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6,01:71-74 [2]魏鹤琳,姜丹.新产品开发项目评价 方法 研究[J].价值工程,2002,04:26-29. [3]王广军.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关系的发展变化[J].重型汽车,2014,01:44-45. [4]胡树华,杨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J].北京汽车,2004,05:1-4. [5]何琳.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发展路径及能力演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6]胡林辉.基于知识整合的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2 [7]蔡树堂.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与性质的再解析[D].兰州学刊2007,03:50-53 [8]朱承亮.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迸步[D].西北大学,2013. [9]于焱.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0]党育.中国汽车产业引进FDI效应分析[D].西南 财经 大学,2013. [11]黄卫剑.新产品开发的网络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 [12]邹伟民.顺达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D].复旦大学,2008. [13]王昌林,杨吉.面向新产品开发的采购管理——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新产品开发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2:246-248. [14]赵玉忠.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要素分析与评价[D].天津大学,2009. [15]王景祜.ISO/TS16949——汽车行业最新的国际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J].上海汽车,2004,08:39-40. 猜你喜欢: 1.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2.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典型范文 3. 建筑材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4.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质量成为追求。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日益重要。那么要写好一篇建筑学论文该从哪里找资料呢,下面来看看我为大家准备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吧。
篇一:
[1]王辉.关于对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3(7):484.
[2]赵其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管理研究运用[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13(5):23-25.
篇二:
[1]冯峻.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5(03):292.
[2]胡新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杨致远.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风险及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篇三:
[1]陈一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建筑节能,2017(04).
[2]杨柳.既有居住建筑综合节能改造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3(10).
[3]王鸿宇.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探讨[J].山西建筑,2012(08).
[4]石俊龙,程大磊,林晓波,等.严寒地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外墙最佳保温层厚度研究[J].北方建筑,2017(01).
篇四:
[1]王辉.关于对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3(7):484.
[2]赵其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管理研究运用[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13(5):23-25.
【扩展阅读】
建筑学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日益增多。现代的建筑在高度上越来越高,而地基深度却越来越深,对地下水的处理要求也比以往传统建筑的要求高出许多。众所周知,一旦地下水位高于地基深度时,极易出现建筑工程基坑坍塌、沉降的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项目建设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地下水处理的重要性并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式。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处理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质量成为追求。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日益重要。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深基坑的情况,而深基坑常常会带来地下水渗漏的情况。所以,基坑地下水的处理采取的方法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基坑的施工安全和整个工程建设的工期和工程质量,必须给予重视。
1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的来源和危害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主要有2个来源:第一、地下水渗透。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为了让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设计时一般采取开挖更深度的基坑来提高其承载力,而基坑的深度和地下水的水量和渗漏速度通常成正比例关系,地下水的渗漏量事渗漏速度与安全性密切相关,如果降水不及时或措施不妥当,通常造成基坑涌水、涌泥、涌沙渗漏,甚至引起基坑崩塌。第二、积累水量。基坑施工过程中,上层地表的渗水或雨水会不断的积累到基坑,积少成多,如果排水不及时,积水会浸泡基坑,使土体变软,严重的会导致基坑塌陷。
2基坑施工中对地下水的处理方法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针对地下水的`问题,人工降水法应用最广泛。在基坑开挖之前,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的方法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结,以方便土方开挖。以下分别介绍降水法中的轻型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降水方法。2.1降水法(1)真空(轻型)井点降水法。此法是在基坑的四周或一边埋设井点管深入到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安装输送弯管和集水管,最后水管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连接,启动抽水设备后,地下水通过一系列环节最后从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降至基坑底下。这种方法特点是:机具简单、使用灵活、拆装方便、降水效果好、可防止流沙现象发生、提高基坑边坡稳定、费用较低等。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沙、坍方等情况使用。(2)喷射井点降水法。此法是在井点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抽出地下水并排走。本法设备较简单、排水深度可达6—20米,基坑土方开挖量少,施工快,费用低等。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中使用。(3)管井井点降水法。此法的降水设备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用吸水机通过吸水管将水吸出排走。此法使用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此法适用于渗透水量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法易导致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塌方及真空井点降水法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但管井属于重力排水范畴,吸程高度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渗透系数较大(1.0—200.0m/d)。2.2截水法此法是针对基坑外的地下水而采取的措施。通常通过截水帷幕来切断基坑外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内部。截水帷幕通常用注浆、旋喷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土墙等施工方法在基坑四周构建一层截水帷幕,截水帷幕的厚度和长度要根据基坑壁的土质、渗水量、基坑的深度和基坑等级等因素决定,有时需要辅助施工防护桩或防护墙,让截水帷幕具有足够的支撑力。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截水帷幕分为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和悬挂式竖向截水帷幕。当采用前一种方法时,应插入不透水层。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2.3明沟排水法此法最简单,适用于浅基坑施工中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特点是解决较小的渗水和雨水累积基坑中的排水方法。使用此种方法排水时,注意排水沟要挖在基坑的外围,沿着基坑四周挖排水沟,并根据现场的情况设置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使用这种方法在排水过程中,往往操作人员粗心大意,没有及时排水,或者没有注意将排出的水及时排走而发生回灌现象,导致基坑内的水越排越多的情况,造成基坑的浸泡,严重时引起基坑边坡土体塌方。所以,在排降水的工作中要认真、细致,要注意观察排水情况和基坑土体浸泡、沉降、滑移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的地下水处理注意事项
在反复实践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基坑排降水施工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选择科学合理的排降水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排降水方法。具体来说,根据三种情况来制定排降水的施工方案。a.基坑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支护结构的选型;b.在软土地区开挖深度浅时,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当基坑深度超过3米,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当因降水而危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c.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避免突涌的发生。②要持续进行排降水。从基础开挖一直到基坑土回填完成都要进行排降水,而且在排降水过程中各个井点要做到持续运转,各个井点要平衡的进行降水,保证地下水位的平衡。同时,要落实专门的施工技术人员对排降水进行跟踪观察,发现井点降水深度不平衡,排出的水回流,基坑边坡土体滑坡、塌陷,开裂,支护体系开裂、位移等情况时应该及时解决,或者向施工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报告,由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会同设计人员一起制定解决方案。③要注意监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发现新的地方发生地下水渗透时,不能擅自采取排降水的工作,而应该向技术负责人报告,通过专业人员勘察后制定合适的地下水处理方案,选择降水方法并制定降水设计方案,然后实施合理、有效的降水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降水速度符合地下水渗漏的需要,才能保证基坑的安全施工。同时,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应该注意到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和复核降水情况和降水措施的情况,及时地对基坑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基坑降水工作的安全、有效的进行,为项目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水一直处于不平衡、浑浊的状态,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施工应急预案,使用合适有效的滤网和砂滤料来处理。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庞大的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建筑问题。然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由于经常涉及深基坑的情况,基坑排降水自然日显重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地下水的排降水的施工技术,采取合适的排降水方法,以使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得到保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让建筑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莲花.基坑降水引起的沉降变形时空规律及降水控制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学院,2001.
[2]李琳.工程降水对深基坑施工及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3]刘涛.基于数据挖掘的基坑工程安全评价与变形预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张杰.杭州承压水地基深基坑降压关键技术及环境效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