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毕业论文需要用到参考文献中的图

毕业论文需要用到参考文献中的图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需要用到参考文献中的图

这个要看图片的用途和文章的专业。比如城市规划类的文章,鸟瞰图就不需要出处,自己画的施工图纸等等也不需要。但是引用的图片就需要给出明确的出处

论文中一定要有图表的吗?论文中一定要有图表的吗?不强求,可有可无毕业论文一定要有数据和图表的吗不一定的这个要看你写论文的类型论文观点是不是要用图标和数据来说明有关论文中有图表的问题你是在问将图表插入word中的问题吗?可以在CAD中将图形保存为图像格式,比如bmp,jpg,然后插入word文档中。利用题注,可以对图表自动编号,这样你写论文就方便了。论文中的图表一定要写标题吗?您好,如果是正规的论文,就必须,还要按照次序标号,也要在文中提到图表。如果不是正规的话,随便看看就可以了写论文一定要有图表吗?没有的会不会吃亏?最好有,你可以去问下指导老师根据论文要求,论文中图表的说明应在图表的上方还是下方?你好,这个具体要看你们学校对于论文的要求了,一般放在下方会比较好呢,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都是学生过来的。没有图表的文章算论著吗butifsowhateverevenalthoughnotonly..butalso...perhapsactuallythoughsuchas..like...Again,also,then,besides,further,furthermore,moreover,next,inadditionhowever,still,yet,afterall,forallthat,inspiteof,onthecontrary,ontheotherhandTherefore,hence,thus,aordingly,consequently,asaresult/Forexample,inotherwords毕业论文中一定要有具体的小标题吗一般不要小标题。如题目特别大,可以加小标题,以什么什么为例。关于论文参考文献,是不是每一个文献都一定要有文献中一句或一份图表引用到论文中?是的美赛论文一定要有keywords吗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主要特点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一: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怎么标注 ?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C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埂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 *** 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 ***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 问题二:毕业论文中引用其他论文时,那个上标怎么弄怎么标 参考文献加标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应该属于尾注,在菜单里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是在文章的某一页下面的注解,而尾注就是在文章最后了,打开后就可以选编码,即角码。可以自己设定类型、格式。双击编码就可以在文章和参考文献间转换。 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1],选中[1].按ctrl+shift++号键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 *** 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参考文献格式: 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 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其他的: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 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 问题三:论文引用如何标注 设定好文章的目录结构后,突然发现中间要添加或者删除一个章节,添加删除容易,可是其后遗症就是后面的编号都要跟着变动。比如要删除第二章,那么原理的第三章就要改为第二章,后面的要跟着动,添加也一样,很麻烦。 第二个情况就是参考文献的上标问题。硕士论文参考文献都有好几十个,一般论文会要求按照论文的引用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参考文献,那么这些参考文献的上标号又会跟着变动。 目录自动生成简单说下,将文档切换到大纲视图,然后设置你要设定成目录的文字的大纲级别。如果将大纲级别设定为1级,那么就是1级目录,一般我们会设置到3级,这样会生成1、2、3级目录。设定好后,在要插入目录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就可以了。格式在另外设置下就行了。 现在来说说这两个的简单解决办法。 首先都要设置成段落编号。将你要设定的一级目录设定成一级编号,二级目录设定成二级编号等等。参考文献一样,设置成段落编号。设定成段落编号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插入或者删除其中的某个项目时,其后面的变好会跟着变动,所以这就解决了因添加删除中间的项目,而要同时修改后面的编号问题了。 目录的更新,只需要在“大纲视图”下点击更新目录,或者在页面视图的目录上,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即可。 将参考文献设置成段落编号后,在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引用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找到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号就可以了。然后再自己设置一下格式。 还有几种方法,从网上摘录下来的。 (一)采用书签、交叉引用方法: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步骤如下:(1)在word文档末尾添加几个文献,如:[1] 杨秀章.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 Peter Weverka. Diane Poremsky.中文Word 2002专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注意,输入时应采用word的自动编号。如果word没有自动编号,可自己插入(这个就不用细说了...)(2)给每个文献制作成书签。如,选择“杨秀章.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插入――书签,输入书签名(杨秀章_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然后添加。注意书签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包含数字但不能有空格,可以用下划线字符来分隔文字,否则可能无法插入。书签名最好与文献名一致,这样在它位置变化后,你仍能识别它。(图1) (3)在需要引用文献的位置,执行插入――引用――交叉引用,类型选择书签,选择需要引用的项目,内容选择“段落编号”。至此,引用完成!(图2) 在全篇文档编完后,全选,右键选择“更新域”,编号就会改变成文献的最新位置。 还有一个通过插入脚注的方式引用参考文献。 1.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已搜索,无重复)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对论文而言)。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 *** 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 *** 数字。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 问题四: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在正文怎么标注 参考文献加标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应该属于尾注,在菜单里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是在文章的某一页下面的注解,而尾注就是在文章最后了,打开后就可以选编码,即角码。可以自己设定类型、格式。双击编码就可以在文章和参考文献间转换。 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1],选中[1].按ctrl+shift++号键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 *** 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参考文献格式: 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 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其他的: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 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丁文祥.数字革......>> 问题五:论文引用百度百科的资料怎么标注 10分 问题六:word2010论文引用怎么标注 今天我们来看看论文注释怎么弄。注意以下方法适合大部分毕业论文,但是有些学校的要求会略有不同,不要生搬硬套。 论文注释按照注释放置的位置可以分为当页页下注和参考文献。当页页下注就是在论文的当也下面对文中提到的资料进行注释,而参考文献就是放在论文的最后,单独作为一个板块。我们分两部分来说明这两种注释怎么弄。 word2007,如果你的word是2003或者更低版本,同样适合此经验,但是有些功能不太容易找到 当页下注怎么弄 知道你需要在哪里写注释:你的论文中用到了某一个资料中的某一个观点;你的论文中出现了一个术语来自某个文献;某个并不太熟悉但是很重要人物等等。这些情况都需要你进行注释。 在需要注释的位置输入一个脚注,方法是点击引用,然后找到插入脚注。我们选择插入脚注。 这时候我们的光标自动跳转到了页脚,这里就是我们插入脚注的地方。我们看到在正文和页脚都多了一个小1这是脚注的序号。 如果你觉得脚注序号的格式不对,你需要点击这个位置,展开脚注对话框。然后选择编号格式。 点击右边的小三角可以展开看到有很多格式可以选择,根据论文的格式要求进行选择。 知道了怎样添加脚注还要知道脚注的书写格式。 问题七:毕业论文中怎么样标注引用,以及参考文献怎么写,才能不算雷同。 引用的时候,在论文的尾部写进参考文献里,文字的引用不需要标注,只有图标图片引用需要在图片下方标注,单独一行。。。我们的论文是这样写的 问题八:论文中引用怎么标注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问题九: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标注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问题十:毕业论文引用的文献怎样在文章标注 第一种为角标法,即在引用别人观点的段落、句子、公式后面加[3],且为上标,括号中的数字与你在参考文献列表中的数字一致; 第二种方法为作者、年代法,即在引用别人观点的段落、句子、公式后面加(作者,发表时间),如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张智宝,2008),此种方法要求在写参考文献列表时要按作者的姓氏、论文著作发表的时间排练。

不需要。

图片格式需要IIF或JPG格式。半条形图宽度小于3.5cm,普通条形图宽度小于11cm。在图表顺序和标题中使用小五个黑色,并在它们之间留一个空格。一般在图的空白处。

标题应该在标题之后。在每张构图的右下角,应标明每张构图的序号。显微镜病理图像应显示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之间,手掌之间有一个字间距。

扩展资料:

论文写作要求

1、头衔,应能概括整篇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洁、醒目,一般不超过20字,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尽量保留原稿的基本信息,突出原稿的创新成果和新思路。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章节标题列表。用500字左右比较合适。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的最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一般为3-5个。

3、目录,它不仅是论文的大纲,也是论文的副标题部分。应标记相应的页码。

4、引言(或前言),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5、正文,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应清晰、简明、完整。它应该阐明自己的创新成果或新思想,以及在这一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它是根据参考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和参考文献之前的。图表或数据必须指明源和源

论文中引用图片需要写参考文献吗

需要 1、文献引用要新颖。参考文献的新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前沿性。所以,论文的写作应该尽量引用最近的文献。当然,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在该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老文件,但是绝不能太多。2、引用高品质的文献。论文引用的质量是论文的学术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论文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阅读、积累权威医学期刊和权威专家的论文。3、引用文献要完整。引用的文献必须是完整的,并尽量充分地引用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引用时要注意中文和外国文献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外文的引用。

不需要。

图片格式需要IIF或JPG格式。半条形图宽度小于3.5cm,普通条形图宽度小于11cm。在图表顺序和标题中使用小五个黑色,并在它们之间留一个空格。一般在图的空白处。

标题应该在标题之后。在每张构图的右下角,应标明每张构图的序号。显微镜病理图像应显示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之间,手掌之间有一个字间距。

扩展资料:

论文写作要求:

1、头衔,应能概括整篇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洁、醒目,一般不超过20字,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尽量保留原稿的基本信息,突出原稿的创新成果和新思路。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章节标题列表。用500字左右比较合适。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的最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一般为3-5个。

3、目录,它不仅是论文的大纲,也是论文的副标题部分。应标记相应的页码。

4、引言(或前言),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5、正文,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应清晰、简明、完整。它应该阐明自己的创新成果或新思想,以及在这一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它是根据参考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和参考文献之前的。图表或数据必须指明源和源

需要。

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表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码依次排列,顶格编排,编码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加方括号,不用标点,后空一字,按著录要求规定依次著录,回行时与首行著录项齐平。每条文献单独排,最后均以.结束。

题名、摘要、标题中不得标注参考文献,文末按引用顺序著录。作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方式著录(外文作者名应缩写)。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引用参考文献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文章学术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体现了该文章的科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作者平时注意阅读、积累权威医学期刊文献和权威专家的文献。

2、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全面地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这就要求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兼顾中文文献与外文参考文献,并以外文参考文献为主。然而在引用大量外文文献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国内某些相关研究的重要文献。

3、自引文献分两种,其一为作者自引,其二为期刊自引。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以前发表的文章作参考文献,期刊自引是指该期刊引用了该刊以前发表的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引文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沉降观测论文需要用到的参考文献

刘予叶超

(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37)

【摘要】通过北京地面沉降区综合基础地质及地面沉降专项调查,查明了沉降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面沉降分布现状,并在典型地面沉降区开展了钻探和各种水文地质、土工试验工作。根据上述成果资料,首次对北京市地面沉降区的含水岩组和压缩层组进行了划分,初步建立北京市地面沉降地质模型,为首都地面沉降网站建设及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对此作一概括介绍。

【关键词】北京市地面沉降含水岩组压缩层组

1引言

1.1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地面沉降给城市建筑物、道路交通、管道系统及给排水、防洪等带来了诸多困难。特别是一些建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平原区的城市,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影响尤为严重。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沉降的范围和幅度逐年扩大,目前发生地面沉降的面积已达到2815km2,累计最大沉降量约722mm。除东郊地区地面沉降仍在继续发展外,远郊昌平区海洛、顺义城南、大兴区榆垡又形成了3个新的地面沉降区。地面沉降已造成厂房、居民区楼房墙壁开裂、地基下沉、地下管道工程损坏50余处,同时导致一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和大量测量水准点失准,对首都城市建设和人民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本项工作的目的是初步建立北京市地面沉降地质模型,为下一步研究地面沉降机理、建设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测地面沉降发展趋势、建立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提出地面沉降危害防治措施,为首都规划和城市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1.2研究工作概况及存在问题

北京市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北京北部、东部、南部平原地区,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完成了大量的区域地质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作。

北京市地面沉降研究工作起步较晚,1984年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北京市测绘院、北京市勘测处共同编制了《北京市地面沉降调研报告》;1985年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提交了《北京市地面沉降工程地质勘察设计》;1990年建成北京市第一个地面沉降监测站(八王坟地面沉降监测站),为研究北京市东郊地区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同年提交了《北京市东郊地面沉降工程地质调查与八王坟监测站建站阶段报告》;1992年提交了《北京市东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关系研究报告》。

综上所述,北京平原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但以往工作主要是为工农业供水及城市开发建设服务的,对地面沉降的研究程度较低,特别是尚未划分出北京市地面沉降区含水层组和压缩层组,地面沉降机理、发育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

1.3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选择地面沉降灾害发育较重、环境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地区,通过地面调查与测量、遥感解译、物探等方法,查明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典型沉降区开展了专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进行了大量的抽水试验、土工试验,查明地面沉降区的地层结构、以及含水层组和可压缩层组的埋藏分布特征,含水层组水文地质参数、可压缩层组物理力学性质、土力学参数及孔隙水压力等,为划分沉降区含水层组和压缩层组提供可靠依据。

2北京平原区地质环境背景

2.1气象水文

本市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7℃,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88.28mm,年降水量最大值1406mm(1959年),最小值256.2mm(1921年)。

北京地区水系属海河流域,河网发育,大小河流100余条,长2700km。这些河流分属五大水系,由西向东依次为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河流总体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汇入渤海。

2.2地形地貌

本市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和北部是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连绵不断的群山,一般海拔高度1000~1500m,山前冲洪积扇坡降1‰~5‰,平原大部分地区坡度小于0.5‰。地貌分为西部山区、北部山区和东南平原三大单元。

2.3 平原区地质概况

2.3.1 地层

北京平原区地层,除缺失奥陶系上统(O3)、志留系(S)、泥盆系(D)、石炭系下、中统(C1-2)、白垩系上统(K3)外,从元古界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元古界(Pt)主要地层岩性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硅质白云岩、砂岩、页岩,局部有轻微变质。

(2)古生界(Pz)主要地层岩性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迭系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煤系地层。

(3)中生界(Mz)主要地层岩性为侏罗系、白垩系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煤系地层。

(4)新生界第三系(Tr)的始新统(E2)主要岩性为暗紫色或猪肝色砂砾岩夹泥岩或砂质泥岩,呈半胶结状;渐新统(E3)主要岩性为灰色、灰褐色、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与含角砾凝灰岩夹黑色页岩,灰绿色硬砂岩;中—上新统(N1-2)主要岩性为棕黄色、棕红色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棕褐色、灰色含砾硬砂岩、硬砂岩夹细砾岩。

(5)新生界第四系(Q)在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厚度变化大,由山前到平原厚度由数十米到五六百米,与下伏第三系多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a.下更新统(Q1)为河湖相沉积物,岩性为粘性土夹砾石,或粘性土与砂层互层,厚度100~300m。

b.中更新统(Q2)一般埋藏于地表50~70m之下,西部地区较浅。其下部为黄棕、棕红色含砂性土,含砾粗砂及砾石层,局部地区为灰黑色粘性土含砂,底部为粘性土含砾、砂砾石和钙质结核混杂的堆积物,厚度70~110m。

c.上更新统(Q3)在山前台地及平原区广泛分布,山前台地岩性为黄土状粉质粘土及黄土状粉土,褐黄色、棕黄色。含钙质结核,虫孔、针孔、垂直节理发育,下部含砂砾石层,局部钙质胶结,致密坚硬;平原区地层以多层结构为主,岩性为砂砾石层或砂层与褐黄色、黄灰色粘性土互层。砾石粒径由西向东逐渐变小,厚度20~90m。

d.全新统(Q4)主要岩性一般为粘性土、细砂和砂砾石层,夹沼泽相泥炭层或有机质淤泥层,厚度一般5~10m,厚的可达20~25m。

2.3.2地质构造

北京平原区属于中朝准地台之华北断陷拗的西北隅,系中朝准台地新生代以来的下降区,周边常以断裂与邻区为界,近一步划分为北京迭断陷、大兴迭隆起、大厂新断陷3个Ⅲ级构造单元(见图1)。

图1北京市平原区基底构造与第四系厚度图

北京平原区主要构造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新生代以来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改造。在中生代末期形成了许多雁行式排列的隆起带和凹陷带,发育一系列的北北东和北东向断裂,并有北西西向或北西向的张性及张扭性断裂与其垂直或斜交。平原区主要有六条活动断裂,分别为八宝山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良乡—前门断裂、南苑—通县断裂、马坊—夏店断裂、南口—孙河断裂。

2.4平原区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下水系统及其特征

根据水系流域、地貌部位、地下水的含水介质结构、赋存条件和地下水水力特征和水力联系等,将北京平原区划分5个系统,各系统水文地质特征见表1。

2.4.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第四系地下水的流动特征,是第四系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综合体现。第四系潜水、浅层承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其次为山区侧向径流补给,地表水、渠道水的渗漏补给以及农田灌溉回归水的入渗补给。

表1第四系地下水系统特征一览表

潜水、浅层承压水的排泄,主要是人工开采,其次是地下水蒸发和侧向径流排泄。平原区地下水蒸发排泄,主要集中在潜水水位埋深小于4m的地区,上部潜水对下部浅层及中深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也是上部潜水排泄的一个途径。

平原区潜水、浅层承压水在天然条件下的径流方向与地形地貌变化相一致,即由山前向平原方向运动,受集中开采的影响潜水、浅层承压水也由降落漏斗四周向漏斗中心运动。

中深层和深层承压水,因目前还未开采,径流场变化不大,以水平径流为主。

2.4.3地下水动态

(1)地下水年动态特征

研究区潜水动态变化以气象—开采型为主,潜水年内动态变化主要受降水和人工开采的影响。在一个水文年内,潜水位季节变化较明显。在4~6月水位达到最低值。7~9月水位出现峰值,水位变幅可达5~10m。

承压水是平原区主要开采目的层之一,人工开采是影响承压水位动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浅层承压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开采型,承压水季节性动态变化与潜水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一个水文年内,也有一次上升期和一次下降期,只是承压水头随降水而出现峰值的时间有所滞后,承压水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5~7月,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10至翌年2月,年水位变幅为1~3m。

(2)地下水多年动态特征

图2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前,北京市地下水开采量小,采补基本平衡,地下水基本呈天然状态;70年代以后,由于城近郊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增加,城近郊地下水位下降很快;80年代,由于从1980年至1984年北京地区出现了连续5年的干旱少雨气候(5年平均降水量459.4mm),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在城近郊集中开采区承压水水位下降较快;90年代,地下水开采量基本得到控制,1994~1998年连续出现4个偏丰年份,城区地下水位有所上升;从1998年底至2003年,由于5年连续干旱,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与1998年年底水位相比,潜水和承压水水位最大下降幅度均在15~20m左右,年均下降为3~4m/a。

图2北京大学(承压水)和首都师范大学(潜水)观测孔地下水位动态曲线

2.5北京平原工程地质条件

北京平原位于华北平原的山前倾斜平原部位,北北东向活动断裂构造控制了新生代以来平原区的基本格局。平原区大部分为第四系松散的陆相沉积物,从下更新统(Q1)到全新统(Q4)地层均有分布;按其成因类型可分成冲积相、冲洪积相、河湖相和山麓坡洪积相地层;地层岩性有卵砾石、砂类土及粉土、粘性土等。

在山前沿山区边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坡积群、洪积锥、黄土台地以及残山、残丘等,宽度1km至数千米不等。岩性以碎石、卵砾石和砂层透镜体的黄土类土为主,土体结构复杂。

平原区主要由五大河流冲洪积作用形成的扇前平原,相邻两扇交接部位地势略低,形成扇间洼地。该区是粘性土为主体的多层土体结构类型。

3北京地面沉降区含水岩组及压缩层划分

至1999年,北京市地面沉降量大于50mm的面积2815km2,大于100mm的面积为1826km2,分布在南北两区。北区主要分布于城区及北、东、南郊区,面积约1851km2,包括东八里庄—大郊亭沉降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为722mm)、来广营沉降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为565mm)、昌平沙河—八仙庄沉降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为688mm)及顺义平各庄沉降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为250mm);南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区南部的榆垡、礼贤一带,面积约964km2,为大兴榆垡—礼贤沉降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为661mm)。

北京地面沉降与第四系地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厚度、结构特点、物理力学性质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地下水开采是形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外部原因,因此划分沉降区含水层组及压缩层组、分析地下水含水层和压缩层组的分布与埋藏条件、确定主要开采层和压缩层对地面沉降贡献的大小具有重要意义。

3.1沉降区含水岩组及压缩层划分的原则与依据

本次划分含水岩组及压缩层组的原则与依据如下:

(1)依据《北京地质志》、《北京市(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勘查资料,结合本次望京站、王四营站、天竺站第四系孢粉、古地磁资料;

(2)根据第四系成因类型、时代、岩性、埋藏条件;

(3)根据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地下水流动特征及开采条件;

(4)根据可压缩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固结程度、原位测试指标。

3.2含水岩组划分

根据上述原则将北京地面沉降区第四系含水层划分为3个含水岩组(见表2):

表2北京地面沉降区含水岩组划分简表

第一含水岩组(潜水、浅层承压含水层)为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地层;

第二含水岩组(中深层承压含水层)为中更新统(Q2)地层;

第三含水岩组(深层承压含水层)为下更新统(Q1)地层。

各含水组埋藏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如下:

3.2.1第一含水岩组

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区,在各河流冲洪积扇顶部地区为单一砂砾石结构的潜水含水层,底板埋深20m左右;浅层微承压水埋深20~40m,浅层承压水埋深40~80m,含水层组底板埋深小于100m,主要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物。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和开采状况等划分潜水含水层和浅层承压水含水层两个亚组:

(1)潜水含水层亚组

根据水文地质结构的差异可将该组分为冲洪积扇顶部潜水区和冲洪积扇中下部潜水区。

a.冲洪积扇顶部潜水区:含水层为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冲洪积相为主的砂卵砾石,构成单一潜水含水层。含水层砂卵石厚度15~120m,砾卵石呈圆状,次圆状,砾径一般2~8cm,大者可达30cm。渗透系数为300~500m/d,含水层富水性好,单井出水量为5000m3/d。目前,大部分地区已成为严重超采区或超采区。

b.冲洪积扇中下部潜水区:含水层为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沉积物,西部、北部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砾石为主,富水性较好。向东、南粒径逐渐变细,含水层主要为粉细砂层,局部河道地区有少量砂卵砾石层,富水性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差。

(2)浅层承压水亚组

含水层底界深度80~100m,主要为上更新统(Q3)沉积物,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中下部地区。

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下部地区,含水层以多层中细砂、粉细砂层为主,局部见有1~3层砂砾石层,含水层累计厚度20~35m。根据分层抽水实验资料,该区浅层承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一般在5~20m/d。单井出水量1500~3000m3/d,向下游方向减小至500~1500m3/d。

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下部地区,含水层颗粒由北向南逐渐变细,层次增多。一般由两到三个较稳定的砂砾石层构成,含水层累计厚度20~30m。根据分层抽水试验资料,浅层微承压水渗透系数一般为3~5m/d,浅层承压水渗透系数一般在10~20m/d,单井出水量3000~5000m3/d。

温榆河冲洪积扇中下部含水层为2~3层砂砾石或砂层,含水层单层厚度5~10m。含水层累计厚度20~30m,单井出水量500~3000m3/d。

3.2.2第二含水岩组

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冲洪积扇中下部地区。地下水类型为中深层承压水,含水岩组顶板埋深80~100m,底板埋深300m左右。本含水岩组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冲洪积物、冲湖积物,岩性以中粗砂为主,部分含砾。含水层为多层结构。按开采现状及其动态特征分为中深层承压水上段和下段,上段埋深100~200m,下段埋深200~300m:

(1)第二含水岩组上段

a.永定河冲洪积扇。该含水岩组底板埋深小于150m,含水层由多层砂砾石构成,累计厚度5~20m。根据分层抽水试验资料,含水层渗透系数一般在5~30m/d,单井出水量500~1500m3/d。

b.潮白河冲洪积扇。该含水组底界深度200m左右,含水层由多层砂砾石、砂层构成,累计厚度30~50m。根据分层抽水实验资料,上部含水层渗透系数20~25m/d,中部为10~15m/d,下部为1~5m/d,单井出水量500~3000m3/d。

(2)第二含水岩组下段

a.永定河冲洪积扇。目前永定河冲洪积扇第二含水岩组下段钻孔揭露资料较少。

b.潮白河冲洪积扇。该含水层底界深度小于300m。主要分布于北京平原东北、东南部的凹陷区内。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砾石为主,累计厚度30~50m。单井出水量500~1500m3/d。

3.2.3第三含水岩组

该岩组主要分布在北京平原东北、东南部的凹陷中心地区。地下水类型为深层孔隙承压水,含水组顶板埋深300m左右。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下更新统(Q1)冲积物、冲湖积物,岩性以中粗砂、砾石为主,含水组为多层结构,顶部有厚度大于30m的粘性土隔水层,与上部中深层承压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差。

3.3压缩层划分

依据划分原则可将北京地面沉降区可压缩层划分为3个压缩层:第一压缩层底板埋深小于100m,第二压缩层底板埋深小于300m,第三压缩层顶板埋深大于300m。

各压缩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

表3北京地面沉降区压缩层物理力学指标综合表

3.3.1第一压缩层

第一压缩层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区,底板埋深小于100m。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相、冲湖积相粉土、粘性土层,厚度小于50m到大于80m不等(见图3)。根据其地层岩性结构和压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

(1)第一压缩层上段:

地表以下0~10m,城区为人工回填土层,大部分地区为褐黄色粉土、粉质粘土层,可塑—硬塑,湿—饱和,中等压缩性,Es值在8~15MPa之间。

地表以下10~15m,北京东部、东北部、北部地区为河湖淤积的粉质粘土、粘土,灰褐—灰色,含有机质,软塑—可塑、密实度较差,压缩性较高,Es值在4~8MPa之间,是该段主要的压缩层;南部地区为冲洪积粉质粘土、粉土层,褐黄色、湿—饱和,可塑—硬塑、中—中上密实,Es值在10~20MPa之间。

地表以下25~40m,北京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地区为静水环境洪淤积的粘土、粉质粘土,灰色—灰褐色、可塑、压缩性中等,Es值在5~10MPa之间,含有机质、螺壳,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为相对软弱土层;南部地区为冲洪积的粉土、粉质粘土层,褐黄色,饱和,硬塑,低压缩性,Es值在15~25MPa之间。

(2)第一压缩层下段:

地表以下40~50m为稳定的粘土、粉土层,北京北部、东部、东北部、东南部等地区广泛分布。岩性为灰色,褐灰色粘土、重粉质粘土层,一般呈可塑—硬塑状态,中等密实,含水量较大,压缩性中等,Es值在12~22MPa之间;在北京南部地区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层,褐黄色,饱和,硬塑,压缩性低,Es值在18~28MPa之间。

图3地下0~l00m压缩层等厚度分区图

地表以下50~100m为3~4层砂层夹2~3层粉质粘土、粘土层,在沉降区广泛分布。粉质粘土、粘土层多呈透镜体状,厚度20~40m不等。粉质粘土、粘土层为灰褐色一黄褐色,饱和,局部含有机质,可塑~硬塑,中低压缩性,Es值在20~26MPa之间。

3.3.2第二压缩层

广泛分布于北京冲洪积扇中下部地区,岩性为中更新统(Q2)冲洪积、冲湖积的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层。在北京西南部,该组底板埋深一般小于150m;在北京东部、北部该组底板埋深可达280m左右(见图4)。压缩层占总厚度的比例一般为0.6~0.8。以埋深200m为界,可分为上下两段。

(1)第二压缩层上段

该段上部为10~30m左右的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层,夹粉细砂薄层。在北京东部、东北部地区为冲洪积粉质粘土、粘土层,灰褐色—褐黄色,饱和,硬塑,结构致密,局部夹灰黑色粉土、粉砂层,含水量为25~34%,压缩模量Es值在21~33MPa之间;在北京南部地区为冲洪积褐黄色粉土、粉质粘土层,结构致密,硬塑—坚硬状态,压缩性低,含水量20~30%,压缩模量Es值在30~35MPa之间。

图4地下100~200m压缩层等厚度分区图

该段中下部为粉质粘土层。灰褐色、灰黄,饱和、硬塑、压缩性低,压缩模量Es值在35~50MPa之间。局部地区分布有大量淤泥及淤泥质粘土层,压缩性相对较高,压缩模量Es值在20~25MPa之间。

(2)第二压缩层下段

该段上部为厚15~25m左右的粉质粘土层,岩性为灰黑—灰褐色—灰黄色粉质粘土、粘土层,饱和、硬塑、结构致密、压缩性低,压缩模量Es值在50~70MPa之间。

该段中下部为灰褐—灰黑色粉质粘土层,夹灰褐色粉土、粉细砂薄层,一般呈硬塑—坚硬状态,结构密实,压缩性低,压缩模量Es值在50~70MPa之间。局部区域含淤泥质粘土及淤泥层,压缩性相对较高,压缩模量仅为27.7MPa。

3.3.3第三压缩层

主要分布在北京凹陷中心区范围内,为第四系下更新统(Q1)河湖相沉积的灰褐色、灰色粉质粘土、粘土层。结构致密,大部分呈坚硬状态,密实度高,压缩模量大部分大于70MPa。400m以下土层多呈固结状态,有胶结现象,压缩模量大部分大于100MPa,压缩性极低。压缩层中夹冲洪积、冰水沉积的黄色中粗砂、圆砾石层,密实度高。

4结论

(1)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划分为永定河冲洪积扇系统,潮白河冲洪积扇系统,拒马河、大石河冲洪积扇系统,温榆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系统,蓟运河冲洪积扇系统等五个地下水系统。按含水介质成因类型、地层时代、岩性及埋藏条件等,将北京地面沉降区的含水层划分为3个含水岩组:

第一含水岩组含水组底板埋深小于100m,在冲洪积扇顶部或中上部以单一结构的砂卵砾石层为主,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冲洪积扇中下部及冲湖积平原区为多层结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浅层微承压水、浅层承压水;

第二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冲洪积扇中下部及冲湖积平原区,为多层结构。地下水类型为中深层承压水。永定河冲洪积扇底板埋深大部分地区小于150m,潮白河冲洪积扇底板埋深达270~280m;

第三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北京平原东北、东南部的凹陷中心区。地下水类型为深层承压水,顶板埋深270~280m。

(2)根据土体成因类型、地层时代、岩性、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固结程度、原位测试指标,将北京地面沉降区划分为3个压缩层:

第一压缩层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区,底板埋深一般小于100m。整体上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压缩层由冲洪积相的粉土逐渐过渡为冲洪积、湖积相粉质粘土、粘土层,一般呈可塑—硬塑状态,为正常固结土。

第二压缩层广泛分布于北京冲洪积扇中下部地区。岩性为中更新统冲洪积、冲湖积的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层。北京平原西南部该组底板埋深一般小于150m;平原东部、北部该组底板埋深可达280m左右。压缩层占总厚度的比例一般为0.6~0.8,粘性土呈可塑—硬塑状态,为超固结土。

第三压缩层主要分布在北京平原凹陷中心区范围内,顶板埋深大于270m。压缩层以粘土为主,呈坚硬状态,为超固结土。

本次对沉降区含水层组及压缩层组的划分,以及获取的各含水层组及压缩层组基本地质参数,为下一步地面沉降监测网站建设、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天津市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矿部水文所.天津市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及预测预报综合治理科研报告.1995

[2]胡瑞林等.粘性土微结构定量模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1995

[3]曹文炳.应用结合水渗流机制说明粘性土释水机制的初步探讨.全国第二届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论文,1980

[4]曹文炳,李克文.水位升降引起的粘性土层释水、吸水与越流发生过程的室内研究方法,勘察科学技术.1986,(4)

[5]冯晓腊,沈孝宇.饱和粘性土的固结特性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1)

[6]谢振华等.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2003

[7]蔡启新等.北京统计年鉴(2003年).2003

[8]贾三满等.北京市地面沉降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一期)工程地面沉降调查报告.2004

[9]北京市地质勘察院.北京市东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关系研究报告.1992

[10]北京市用水调研课题组.北京市用水调研与需水预测研究报告.2002

[11]王子国等.北京市区域地质志.1991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文献来源分类: 期刊文章-[J],普通图书、专着-[M],论文集、会议录-[C],学位论文-[D],规范、标准-[S],报告-[R],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毕业论文常见的参考文献介绍

1 期刊论文-[J]

[1] 汤晓光。 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系统建设管理[J]. 铁道标准设计,2010( 1) : 3-6.

[2] 王天亮,刘建坤,彭丽云,等。 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土的力学性质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10,31( 6) : 7-13.

[3] 周丹,田红旗。 强侧风下客车在不同路况运行的气动性能比较[J].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39 ( 3) :554-559.

2 普通图书、专着-[M]

[1] 郑健。 中国高速铁路桥梁[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龚晓南。 地基处理手册[M]. 2 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布列耶夫,克拉夫错夫。 轨道电路的分析与综合[M]. 孙铭甫,译。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 55-56.

3 论文集、会议论文-[C]

[1] 王梦恕,骆建军。 客运专线长大隧道设计施工的讨论[C]∥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武汉: 长江出版社,2005: 186-195.

[2] 张忠智。 科技书刊的总编( 主编) 的角色要求[C]/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部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

4 学位论文-[D]

[1] 李小珍。 高速铁路列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0.

5 标准、规范-[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建设[2007]47 号 新建时速300 ~ 3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TB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 科研报告-[R]

[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技术研究总报告[R]. 武汉: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

7 专利-[P]

[1] 闫友联,沈良成,金仓,等。 一种大跨度悬索桥施工中的先导索水面牵引的放索装置: 中国,200920034476.1[P]. 2010-05-05.

8 电子文献( 包括专着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M /OL][J /OL]等

[1]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1999,18( 2) : 4[2000-01-18].

9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N]

[1]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 [N]. 中国青年报,2000-11-20( 15) .

10 未说明文献类型或资料类-[Z]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 GSM - 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技术规划[Z]. 北京: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部,2005.

关于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专院校学生毕业之前写作的体现学习成果的论说文。从整个写作过程来说,要抓好三件事:一是选题要得当,二是材料收集要充分,三是论证要严密。一个环节失误,都会严重影响论文质量。在此仅就写法上的问题谈几点应注意事项:

一、题目最好小一点,角度新一点 。

由于完成论文的时间大体上只有三五个月,论文字数也有一定限制,因此选的题目不能过大。否则,为时间、精力、资料等条件所限,将难以写好。题目小一点,写得实在一点,把问题讲得透彻一点,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同学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锻炼。确定题目之后,还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写比较好。譬如论一部作品,究竟是论它的思想性、艺术技巧还是人物形象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所掌握的资料来确定,最好是从前人所没有论述过的地方或前人虽有论述但自己有新见解的地方着手。当然,也不是题目越小越好,越冷僻越好。钻牛角尖也容易走上歧途。

二、依理定形,顺理成章。

论文和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用简明的语言讲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因此,论文的结构只能以理为中心,结构形式必须服从事理发展逻辑。所以,在写作之前要细致地分析所有的材料,理清思路。在写作时,要紧紧抓住自己所要阐述的问题组织和使用材料,用严密的论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中心突出,层次清楚。

要使文章中心突出,首先要确定论证重点,然后在材料的安排上下功夫,即先找出材料安排的顺序,看看什么材料该先用,什么该后用,放在什么地方最为合适。如材料安排是平行关系,即列举式的,材料之间并无内在的逻辑联系,谁先谁后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不论是递增式还是递减式,就象阶梯一样,有一定先后次序,它们之间就不能随意颠倒顺序,否则,就会造成气不通、理不顺。此外,还有接续关系和对立关系等。总之,在使用材料时,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层次清楚还要求:段落之间的衔接要紧凑,文势的曲折变化要自然。段落之间的过渡不论采用什么形式,如用联接词,用插叙或说明等,都要有连贯性,不要给人突如其来的感觉。为了使文章曲折变化、引人入胜,有时要退一步讲,有时要抓住关键性的字眼反复挖掘深意,有时需要间接证明,有时需要用顿笔造成奇峰突起等。但无论怎样曲折变化,都不能离开文章的中心,横生枝节,而要显得自然、合理。

动笔写作之前,最好先列一个提纲,确定文章的架子,看看要讲哪几层道理,用什么材料,怎么论证,如何开头、结尾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自己材料是否够用,另外,写作时也不致因时间较长而使思路中断。当然,写作过程中,随着认识的加深或新材料的发现,部分修改甚至提纲的事也是有的,但有提纲总比没有要好。初稿写毕,要在听取指导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之后反复修改,最后再定稿。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要有题目、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几部分构成,毕业论文规范。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要求不少于2500字,文科专业不少于3000字,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毕业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求约1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3.目录

主要内容的目录。

4.前言

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尚可开拓空间;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设计及计算部分:设计及计算部分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写明设计结果及计算结果。

(3)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规范》。

(4)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

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7.谢辞

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9.附录

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作为附录附于说明书之后。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即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1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5个。摘要应写得扼要、准确,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应着重陈述,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雷同。

(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的阅读的兴趣。

3.目录(必要时)

论文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阅读,可为论文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明页码。

4.前言

前言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它包括:

(1)选题的缘由。

(2)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

(3)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

(4)概括成果及意义。

作为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可以稍微具体些;摘要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作为笼统的表达,而前言中所有的内容则必须明确表达;摘要不写选题的缘由,前言则明确反映;在文字量上前言一般多于摘要。

道路施工中桥梁测量的方案探讨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想要保证交通的通畅,桥梁建筑必将越来越多。对于桥梁施工来讲,其对尺寸的要求较为严格,精确程度相对较高,所以,桥梁的测量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增强桥梁测量的质量就成为了当前工作人员所要重视的事情。本文简要对桥梁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道路施工中确保桥梁测量质量的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桥梁测量的精确度,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关键词:道路施工;桥梁测量;方案;探讨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标准也同比提高,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讲,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很多难度极高的桥梁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质量安全、性能可靠的桥梁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出行质量与交通的需求也相应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消耗最少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目的地,所以,为了使百姓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我国的建筑方向逐渐向桥梁建筑发展。而对于一名施工人员来讲,想要保证桥梁建筑的质量与性能,其基础就在于桥梁的测量工作,桥梁测量的精确程度同后续施工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怎样以当前的施工技术提高道路施工中桥梁测量的水平就成为了建筑领域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就简要就其相关内容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一、桥梁测量的方法 (一)前期道路施工中桥梁测量的准备工作 依据桥梁项目施工的特点来讲,对测量精确度造成影响的条件很多。除了受到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施工技术及施工设计等影响之外,还会由于测量设备的精确度及测量操作人员的能力所影响。 因为桥梁项目施工大多位于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再加之桥梁本身的结构较为复杂,就无异于为桥梁测量工作增添了难度,遭受周边环境及工程荷载的作用。另外,假如桥梁的基础强度相对较弱,那么,在进行施工时,就很可能使桥梁的沉降情况加剧,影响桥梁的整体质量。同时,桥梁建筑的精确程度也同施工质量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假如在桥梁施工前期,测量工作获取的数值存在误差,就很可能对桥梁的基本功能造成影响。所以,施工人员应对桥梁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 在修建桥梁项目时,经常出现高空作业、施工环境较差、高空架设设备极为困难。因此,在进行桥梁架设施工前,就应最好基础工作,精确测量出桥梁墩台、承台及桩基的数值。施工人员应全面掌握施工图纸,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在每次测量之前,都应对设备进行审查,确保电源连接正常,回光信号、电压参数等指标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同时,待测区域不可以存在频率较高的电磁场区域,待测位置的延长区不能存在反光性的物件,躲避高压输电线路。在进行桥梁的墩台测量时,应先从墩台的中心位置进行放线,采用极坐标法对墩台的中心点进行控制。待墩台中心位置的数据测量准确以后,就可以测量墩台横纵的十字距离,将其作为进行承台墩柱施工的基础。 (二)对桥梁下部的结构进行测量 对于桥梁的放样工作来讲,可以分为平面位置的放样及高程位置的放样两种。平面位置的放样方法为全站仪坐标法。在观测站及后视位置都选取固定区域,尽可能缩减对中误差出现的几率,对偏差进行调整;高程位置的放样方法是利用水平仪进行放样。在桥梁高墩位置的最高点使用钢尺同水平仪进行配合的方法传递,每当传递结束后,再利用三角高程的往返测量进行数据检验。如果基于控制施工网上,也可以应用全站测量仪的极坐标方法进行放样,但是应对此方法获取的数值进行检验,确定没有误差后才能够进行应用。在对施工的护桩进行埋设施工时,应经常查看埋桩位置的正确与否,从而可以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整或处理。在桥梁墩身模板进行调整以后,还应对其结构及尺寸进行检查,以承台及底口的十字线为基础利用钢尺直接测量。根据桥梁墩身的尺寸,进行浇筑施工过程中应选用统一的工艺。当桥梁墩身完成后,需要再一次对竣工的墩身大小进行测量,对每个桥墩中心之间的距离及高程进行观测,确保施工数据同设计标准相吻合,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 (三)对桥梁上部的结构进行测量 对桥梁上部的结构进行测量的内容大体包含:对纵轴线进行测量,对箱梁进行放样,对高程进行放样等。进行模板测量检查时,如果模板安装结束,需要对各个桥梁构件的大小、外观等进行重复检验,确保其形状是否平顺,对桥梁整体的外形是否造成影响等。 (四)对桥梁施工完成后进行测量 在桥梁施工结束后,进行测量主要是对桥梁的结构进行勘测。在测量过程中,对那些没有变更的项目进行抽样检查,对变更的项目应依据真实情况进行检查。桥梁施工完成后的测量方法及标准同施工过程中的内容一致。当全面测量结束后,相上级提交测量结果,桥梁竣工报告等资料,留存备档,供后续查找。 二、道路施工中确保桥梁测量质量的措施 (一)在桥梁施工前对测量质量进行控制的措施 桥梁测量的从业人员应认真研究施工图纸,明确桥梁中各个构件同轴线之间的关系。仔细测量、记录好每一个数值,在确保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测量的速度。操作人员应对施工场地进行细致考察、分析,从而保证在后续测量操作时不会遭受客观条件的作用。在前期准备阶段,还应对测量的设备、工具等进行检查,严格遵照相关标准,选用具备检测证书、正规厂商生产的设备,严禁不符合规定的设备进入施工场地。另外,测量操作人员应对每一个控制点都进行反复测量,同时对数据进行核算,将报告交由监理部门保管,为将来施工提供数据基础,设定主轴线位置。 (二)在桥梁施工时对测量质量进行控制的措施 在桥梁施工时,不管周边环境怎样复杂,都需要重复测量施工的关键控制点及网点。当桥梁建筑企业完成基础施工以后,应对建筑物控制桩的轴线进行反复校对,把桥梁建筑物的各轴线同主轴线投射到平面上,项目施工的监管人员应予以监督,确保桥梁施工质量。监理人员应重点对沉降观测点的位置进行监管,确保其同相关规定要求相吻合,再同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及工程特点相结合,对桥梁沉降观测点进行确定。另外,在道路施工中桥梁建设时,应将设计的规划图同测量的实际图进行对比,为后续竣工验收提供参照数据。依据相关的测量标准规定,桥梁测量技术应遵循三级导线要求,从而保证测量的质量及精确度。当测量数值同设计数值出现差异时,应细致分析原因,进行修整,确保测量结果在误差范围中。 (三)在桥梁施工结束后对测量质量进行控制的措施 当桥梁项目施工整体结构完成以后,项目工程的监理人员应利用抽查检测的方法对施工企业测量的数据结果进行检查,确定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在桥梁施工结束后,基于工程资料全面的基础上,监理人员还应对桥梁的对角线,主桥面的垂直度、整体桥梁项目的高度、桥梁的沉降等数值进行重复测量检验,将其作为项目验收的一部分,从而确保桥梁的质量安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保障。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桥梁工程来讲,其测量工作是极为关键的环节。相关人员应依据桥梁施工的特点,周边地理环境,选取与之对应的技术,进行桥梁测量施工,从而确保测量的结果精准、全面,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基础,增强施工质量,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对道路施工中桥梁测量的方案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段钧恒,李金辉.市政道路施工中桥梁测量方案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04). [2]邓宏云.对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工程测量坐标系统探讨与应用[EB/OL] . [3]刘晓斌.桥梁施工控制测量方法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2).

论文参考文献需要引用到最早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以按以下方式引用:

1参考文献的借鉴是做学术的第一步骤,引用参考文献是必然的。任何思想结论成果,都离不开前人的知识经验积累,不引用参考文献那就是典型的天马行空了,不具有可研究性和学术价值,所以参考文献是必要的,没有参考文献成不了论文。参考文献引用要注意格式。

2、引用参考文献,不是抄袭别人的成果。引用是说明你的思想或者你的论文启发,出处在哪里。一般情况下,引用他人的观点,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行提炼总结,论点论据方面都可以,但是数字和数据推理方面尽量保持原来的模样,这个总结不了,注明原出处就好。引用文献,照抄是最不好的,一是查重过不了,二是不尊重学术的严肃性。

3、引用参考文献,可以在作者的立意上继续深挖,但是不要偏离作者的中心意思。引用还是要尊重原创作者,以事实为主体,可以有深入发展,也可以弥补原作者的不足和缺陷,但是不能扭曲事实,学术是一直在突破发展,不要曲解作者的意思。参考文献自己要熟读,才能能体会一二,要把能用到的文献和自己的上下文联系起来,真正为自己所用,才是引用的目的。

4、参考文献引用源一般是百度学术查和知网查,可以直接找到相关文献,选择引用就可以。重点是找到最初的文献来源,也就是最早的最权威的出处,引用专业来源,一般找最有权威的学术期刊、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专著,尽量不要找教材,教材的来源基本不是第一手资料了。一级出处是最开始观点出现的地方,是最原始的信息,后续其他人的引用或者变化都有后续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除非你是要后续作者的新观点,才会找后续的二级论文,不然尽量挖到原始论文,这个研究才算是找到了根源,才会有系统地、深入地了解。

5、引用参考文献,不是为了文章格式必须要这个而去完成任务,找文献凑上,而是根据自己的论点找文献辅助。确定一个方向,有目的地去读文献,这是我们当初写论文的时候,老师教的方法,起步是读100篇,每一篇概论出作者的意思,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50篇,然后在里面寻找自己需要的论点和数据方法,论证方法,最后学习引到自己的论文里,最终为自己的论文补充营养,论文不是凭空创造,引用的文献可以是你的论据。

参考文献引用的方式有三种: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转引。

综上,以第1条“1. 找到原始文献,再自己进行转述或直接引用,但是作者标记的是原始文献的作者。”比较合适,省去转引的麻烦。

论文中提到的参考文献都要用到吗

论文一定要参考文献吗?论文后一定要写上参考文献吗?一般来说,写论文或多或少多会用到别人论文中的观点和资料,为了尊重原作者的权益,要在自己的论文后写上参考文献,以说明自己引用了别人的论文。锭当然,如果你的论文完完全全是自己写的,一点也没参考别人的话就不用了。不过这几乎不可能。。。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一致吗不一样,总的来说毕业设计的文献要远远多于开题报告,但二者是可以包含不一样的文献的。毕业设计的参考文献因该根据定稿论文的顺序依次引用,不需要理会开题报告的文献;只因二者相关度很高,所以参考文献也会有很多相似;但并不是说一定要后者包含前者。论文中标注引用的文献还需要列入参考文献吗引用、参考的文献都应当用上标标出,这个是学术论文的规范做法。毕业论文本身就是学术性的论文,理应按照规范来写。不规范的后果很可能是被导师打回来修改,有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了四稿以上,大部分是论文格式等问题,所以劝你还是写的时候弄好一点,以后改的话会很麻烦的。篇文章没有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只是看过了有点启发,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并应在正文中标出。(可标在应用了这个“启发”的那一段末)论文参考文献大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必须要是近三到五年内的么没有必须,当然三到五年之内的文献必须要有的,否则不能够体现文章的前沿性,但是在楼主领域一些之前的比较经典的文章也必须要引用,而且引用文章时尽量直接引用而不是简介引用,如果本领域一个标志性的理论上是在世纪70年代提出的,那你在把他作为背景介绍来引用时尽量引用那篇70十年代的原始文章!所有参考的论文都要列入参考文献吗不是的,脚注是依次下来的,而参考文献不一定都要脚注标出来的,有一些你参考了但是没有写到论文中也可以写到参考文献的研究现状上出现的论文题目在参考文献上必须要有吗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11.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严谨,基本要求超过三十篇(工程硕士20)。12.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地方。13.所有图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贝、复制是不允许的。14.尽量不要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字眼,也就是口语化的东西要杜绝。15.图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16.页眉需要有下面信息。17.摘要和目录是专家评审的主要翻阅的地方,一定要让摘要和目录体现所做工作和创新点,所以摘要和目录的编写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视!18.表格需要有编号并至于表格的上方,不同于图形的放置于下方。19.论文的结构一般是背景介绍·研究现状现有算法、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的新的算法、协议、方法、技术或手段对自己提出的方法、技术或手段进行实践、分析和比较结论和展望20.论文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语气,不要有口语化的成分,很多同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写的内容过于口语化,应注意!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一定要和文章内容一一对应吗应该是不一定吧,我们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跟文章内容不相关的文献名称(相关的书籍)最后也写进了最后的参考文献,也是为了凑字数和凑文献数量。但是如果你是引用了文献中的内容,营地昂要记得标注,不然就是抄袭了。我们毕业的时候,这点要求很高哦,最后弄得基本上都是自己写的了。学术论文为什么要有参考文献在撰写学术研究的成果时,我们在文中都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叫做参考或引用。对于一篇学术论文来说,无疑论文的内容是最主要的,但从科研的规律来看,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术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它表明作者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程度,从中能够发现该课题目前的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没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虽然重要但目前仍解决不了的?可能的前景是什么?等等。它也能说明作者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以什么为起点进行研究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能反映作者对本领域的研究动态的把握。因而,如实地呈现参考文献不仅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与承认、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展示作者的阅读量的大小。如果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作者又没能如实地交待出处,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甚至会因此而被指控为“剽窃罪”。在国外,许多大学和学术团体,无论是学生提交的作业还是研究人员提交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对此都有明确的要求,否则将不予通过,甚至做严肃处理。因此,参考文献要求正确、准确地使用,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更不能随意更改。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无论引用的是原文或者只是阐述了别人的观点,也无论所引用的材料是否已经公开出版,都要明白无误地表明出处。其次,如实地规范地呈现参考文献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方面获取他们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也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他们提供的研究信息,参考文献就是信息的最大来源。参考文献对于其他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资源,他们依此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对作者来说,如实呈现参考文献是其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对编辑来说,参考文献则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于读者来说,参考文献就是认识问题的一扇窗户、一把钥匙,它便于读者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及价值,启发读者的思维,便于开展学术争鸣。因此,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学术著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可随意“从略”,不可马虎了事或错误百出,否则将会使一篇质量和水平较高的论文逊色。论文一定要写参考文献吗??是地!!!!!!看你的指导老师要求了,但是我们当年的老师要求是这样的!所谓参考文献你一般是指你引用的原话,像你上边说的诗词,对于你这篇论文重要吗?要是光引用里面的几句话,我想大可不必写了,再说了,像这些诗词没有出版社没有第几版,除非是他们的评论可能会有,要非要说出参考文献,就光写个作者,和这首诗所在的诗集就基本可以了!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精确到第几页吗论文讲究的就是引用的严谨。参考文献引用时,必须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引用页码等。具体还有特定的格式和文献标识码。你在知网下载论文看看。===望采纳===

不一定,只有那些必须出现在你的论证中的,就需要引用。

参考文献一般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借鉴它所使用的方法,二是支持观点。如果仅仅是借鉴了他人论文中使用的方法,或者给了某个信息,有所启发,可以不引用。当然如果论文需要说明方法,则引用之。而如果文献用来支持你的观点(研究现状中的文献也是用来支持你观点,证明你的研究没有被人研究过),一定要加入到论文。

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

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个人觉得不是必须的,只要你确实没有引用别人的成果或者结论。但是,即使是实验性的文章,一两篇参考文献也是应该的,一篇都没有很奇怪,难不成你的文章从构思到完成,全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那确实是的。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需要用到参考文献中的图
  • 论文中引用图片需要写参考文献吗
  • 沉降观测论文需要用到的参考文献
  • 论文参考文献需要引用到最早
  • 论文中提到的参考文献都要用到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