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剧照
多渠道对外传播渐趋热烈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举世瞩目的文化艺术宝库。以敦煌为题材挖掘创作的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乐舞》《敦煌韵》《敦煌神女》《敦煌音画》等敦煌艺术剧目,在国际舞台频频亮相,在国外主流 社会 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宣传甘肃、加强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国家精品保留剧目的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配合国家外交活动和甘肃重大外事活动,多次赴美、法、德、日、韩等国演出,受到各国领导人和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及高度评价,成为宣传甘肃的亮丽名片。
同时,《敦煌艺术大展》《敦煌艺术展》等敦煌精品展先后走出国门,相继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以色列、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摩洛哥等国展出,国际影响超出预期。在意大利举办的“丝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展览更是反响强烈,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亲临现场参观。
此外,还有“绝色敦煌——文化 时尚 秀”在英国伦敦第15届世界华商大会上向海内外嘉宾尽展敦煌服饰艺术之美,更有“从波斯波利斯到敦煌”“阿旃陀与敦煌”“从巴米扬到敦煌”等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吸引了众多境外学员参加。还有首部亚洲文明对话题材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荣获2019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长片。
由此可见,以敦煌壁画、塑像内容与形式为主题的艺术欣赏正逐渐在海外兴起,敦煌文化对外传播在学术研究成果、影视作品、各类展览等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就。
敦煌学已成为国际性交流显学
基于莫高窟价值多元化、国际化的禀赋,敦煌研究院与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高校、博物馆、科研机构和著名学者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学术交流及文物保护合作。
近五年来,敦煌研究院先后选派400余人次赴世界各国开展文物保护、参访讲学、研讨研修、策展创意等交流活动,同时,引进国际访问学者、特聘研究员,搭建起立足敦煌、面向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共同来研究解读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艺术,努力形成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敦煌文化研究,让外国人讲“敦煌故事”乃至“中国故事”的新格局。
随着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持续举办,先后成功举办了“敦煌论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 旅游 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等学术论坛和艺术展演60余场(次),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文化底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高 科技 拉近敦煌文化与世界距离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不断开放共享敦煌文化资源,面向全球上线中英文版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公布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原真资料,实现了全球分享,使各国学者、文化爱好者、公众通过“数字敦煌”网站不出国门,即可零距离感受真实敦煌,共同研究敦煌文化艺术。
敦煌文化 旅游 深受中外游客青睐
近年来,敦煌市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以建设国际文化 旅游 名城为目标,全面推进大敦煌文化 旅游 经济圈建设,不断完善文化 旅游 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智慧 旅游 建设,提升景区服务档次,改善 旅游 交通环境;借助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契机,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广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团来访;深入挖掘文化 旅游 资源内涵,成功当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扩大了敦煌作为文化 旅游 名城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依托众多的 历史 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已经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 旅游 区、阳关渥洼池 旅游 景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五大风景名胜区和石窟艺术、古关古城、大漠奇观三大 旅游 品牌,以及沙漠戈壁挑战探险游、文化艺术鉴赏游、戈壁风光自驾游等一批精品 旅游 线路,有力提升了区域 旅游 整体效应。
“十三五”期间,敦煌市文化 旅游 接待人数近5435万人次,收入达579亿元,以文化 旅游 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超过70%,直接带动地方就业超4万人,文化 旅游 已成为带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敦煌 旅游 已受到越来越多中外游客的青睐。
依托敦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精神殿堂,人类敦煌”。敦煌文化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库,也是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博大基因库,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全民族的亲和力、跨时空的创新力。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敦煌文化中处处彰显着‘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开放胸襟,‘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和‘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想要唤起全民族文化自觉、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作为 历史 时期具有世界性文化特性的敦煌文化无疑是最好的载体和代表。”
他说:“站在新的 历史 起点,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敦煌文化研究,弘扬敦煌文化精神,全力构建敦煌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多措并举加快敦煌文化国际传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下一步省文旅厅将进一步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内涵,持续打造文艺精品促进交流,多层次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内在价值, 探索 敦煌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表达,力求将敦煌故事更好地讲给世界听。接下来的省文旅厅将把创作文艺精品作为弘扬文化的重要抓手,邀请知名文学作者、艺术家等赴敦煌采风创作,推出一批以敦煌为题材的文学美术精品,将《又见敦煌》《丝路花雨》《敦煌盛典》等经典演艺不断改版升级,并实现常态化演出。
同时,要把艺术产品的开发作为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以敦煌文化为背景的艺术产品的海外文化传播作用,扶持并壮大丝路手信、敦煌礼物、敦煌故事、洛小北等一批小微文创企业,鼓励设计研发如洞窟壁画仿真刻板、小型观音佛像雕塑、擘画合辑等各种工艺精品,旨在使这些艺术产品不再只是表现为 旅游 纪念品,要将其远销海外,使敦煌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
近年来,《大梦敦煌》《敦煌韵》等以敦煌文化为背景的歌舞剧目深受大众欢迎,敦煌舞依托传统文化传播的力量而昭显存在价值与功能正在逐渐发挥。因此,省文旅厅将继续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精心筹备创作更多以敦煌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剧目,力求通过舞台剧、商演等形式更多向海外发展,实现对敦煌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营销与传播。
发挥敦煌节会优势持续发挥国际交流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作为全国唯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纳入党中央国务院“一带一路”规划,已成功举办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 旅游 节作为全国唯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常设性国际 旅游 节会,已成功举办十届。经过精心培育,“一会一节”已成为引领甘肃对外开放、促进敦煌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
此外,还不断引进举办了“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中国绿公司年会、“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2020中国长城论坛、“敦煌石窟艺术展”“莫高精神展”等文化交流活动,成功利用“节会效应”全面呈现了敦煌文化和丝路文化的 历史 内涵和当代价值。
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充分利用丝路文化、敦煌文化等品牌文化影响力,主动融入国内外文化交流大局。因此,省文旅厅支持省内文化艺术高校和研究机构“以文会友”,与世界各国建立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长效机制,不断开展敦煌文化学术交流;鼓励省内文化机构与微软、腾讯、华为等多家知名企业在数字技术领域持续合作, 探索 “互联网 中华文明”的创新之路,加快建设“数字敦煌”工程和“智能莫高窟”,依托 科技 手段把敦煌文化推介和传播出去,在消除疫情带来影响的同时,推动敦煌文化深入人心。
同时,综合运用“欢乐春节”“部省对口合作”“中外文化 旅游 年”“云游中国”、国际文化 旅游 博览会等品牌活动影响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不断扩大敦煌文化的国际“朋友圈”,推动优质敦煌文化 旅游 产品走向海外。
数字化共享让敦煌文化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敦煌学乃世界学术之潮流,但是敦煌文献和敦煌学研究成果都散存于世界各地,给学者们了解敦煌文献内容、价值、信息等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便可以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
因此,省文旅厅将进一步加快敦煌遗书图片采集数字化建设工作,尽快将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所藏敦煌文献全部数字化,为敦煌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学术平台。要尽快启动建设敦煌流失海外出土文献数据库,使其成为世界级的敦煌西域与丝路文明研究信息中心,为学者最大可能接近 历史 的真实提供可能。
敦煌藏经洞中收藏有5万余卷六朝、隋、唐及宋代的写本,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 历史 、哲学、宗教、文化、民族、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研究范围浩瀚无比。只有不断延伸出新的研究发展空间,才能进一步 探索 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通过与相关学科交叉,让敦煌学研究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真正的“敦煌学高地”。
75年间,胸有丘壑、各有专长的一代代莫高窟人,他们以内心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热爱,生活在大漠深处,甘之如饴。以“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敦煌女儿”樊锦诗为优秀代表的敦煌研究院先进群体“择一事、终一生”,创造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让敦煌文化得以灿烂发展。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春节除了团圆之外,还成为一个 旅游 旺季,越来越多的人更期望, 有趣的新年,一半是美味佳肴,一半是山川湖海!
忙碌的身影,卸下疲惫的皮囊,大家更愿意在山河远阔中,去品尝人间烟火!然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何选择一处景点,是极为困难的!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宛若一柄玉如意。 因此,这个东西长达一千多公里的省份,是数亿人 旅游 的选择!
制图:西北志
2021年甘肃的文旅成绩单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尽管疫情的阴霾没有散去,但是, 甘肃文旅逆流而上,取得了不菲成绩,全省接待游客达2.76亿人次,实现 旅游 综合收入1842.4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9.7%和26.6%; 旅游 市场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73.7%和68.7%。
尽管甘肃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个穷省,但是,笔者想说,只要甘肃能够拥抱世界,那拥抱的笨拙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样会取得亮眼成绩!
当然,甘肃能够在2021年取得如此成绩,除了政府和两千五百万陇原儿女的努力之外,还与它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
八千年 历史 看甘肃
坊间流传: 千年 历史 看北京、三千年 历史 看陕西、五千年 历史 看河南、八千年 历史 看甘肃。 从这句话足以看出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官网
另外,甘肃还是中国 旅游 标志铜奔马的故乡,丝绸之路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丝绸之路文化与黄河文化的交汇地,陕甘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的主要途径地、会师地,多民族融合区。
拥有八千年 历史 的甘肃,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不仅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的诞生之地;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庆阳,秦人肇基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
甘肃文旅的新难题
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壮阔的锦绣山河,一起绘制了不一样的甘肃。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文化 旅游 产业优势明显的省份和文化 旅游 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当下面临着新的难题,即如何将挖掘文化底蕴,如何将文旅融入到全省的经济中;如何深度挖掘乡村文旅经济;如何丰富文旅产业结构等等,这些都将是新时代下的甘肃文旅面临的难题。
笔者认为,当下的甘肃文旅如果想要继续保持并且在全国文旅产业中获得话语权, 就必须要形成有稳定的、有一定业态规模和市场规模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目的地体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结合当地特色,做好品牌定位和品牌效应!才有可能将持续增长的文化 旅游 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扩大的文化 旅游 产业规模和持续优化的文化 旅游 产业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从而来破解当下的难题。
现如今,我们明确可以感受到,甘肃 旅游 产业的发展很迅速,与此同时,市场也在快速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随着 社会 的发展而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甘肃的文旅可以说是机遇和优势并存,但是,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定调甘肃文旅的未来
时至“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十四五”乡村 旅游 发展规划》出炉,规划明确乡村 旅游 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创建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50个,创建省级乡村 旅游 示范县3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300个。力争培育1000家等级民宿、10000家上网民宿、10个民宿集群,新培育300家乡村 旅游 合作社和50家乡村 旅游 龙头企业。
不难看出,甘肃未来五年的乡村 旅游 蓝图已经描绘,这份蓝图明确提出到2025年, 实现人数突破5亿人次,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力争两项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
宏伟的文旅蓝图,需要具体可行的落地细则。
未来,甘肃将构建“一个龙头、两大枢纽、四区集聚、四带拓展”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即: 一个龙头引领 ——借敦煌文化制高点优势,擦亮“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东亚文化之都”等金色名片。
打造两大文化 旅游 国际枢纽站 ——发挥兰州省会城市和中国西北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强化对西北地区在客源、交通、购物、会展、商务及 旅游 服务等方面的辐射。
建设四大文化 旅游 经济区 ——全面融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甘肃示范段建设内容,优化布局、抓主抓重,以敦煌为核心打造“大敦煌文化 旅游 经济圈”产业集聚区,以兰州为核心打造“中国黄河之都”都市文旅产业集聚区,以天水为核心打造“陇东南始祖文化 旅游 经济区”,以临夏、甘南城镇群为依托,打造绚丽民族风特色国际文化 旅游 经济区。
打造四个文化 旅游 示范带 ——以兰州为中心,贯通甘肃东西,串联沿线城市,联动乌鲁木齐和西安,打造以“交响丝路”为品牌IP的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 旅游 示范带,使之成为全省最具活力、最具辐射带动力的文化 旅游 经济带。
山川画幅等你来阅
一步一画卷,一路越千年。游历甘肃后你才会发现,世界远不是你在出生的城市生活几十年所看的那样,而甘肃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贫穷,正在这里你会结识不同的人,听到各种曲折的故事,一览甘肃的自然奇观, 探索 甘肃的人文遗迹。
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八千年 历史 的山川画幅等你来阅!
甘肃文旅产业集团面临融资问题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需求高:如要开发一座大型文旅项目,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如土地储备、建筑物修建、设备采购以及营销等综合成本。2. 市场风险:如果项目本身受到市场需求、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影响等风险的影响,收益将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资金流动和融资渠道。3. 投资收益期长:文旅项目的投资回报期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因此,投资人需要耐心等待,并且需要足够的信心和长期的经营规划来盈利。4. 融资困难:银行可能对文旅行业的风险持谨慎态度,不太愿意提供相关融资服务,因此,甘肃文旅产业集团在融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总之,甘肃文旅产业集团在开展新的项目时需要对资金使用及融资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大量债务或债台高筑的现象,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科研训练论文中,最大的难点可能包括:
一、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1、摘要方面的问题。摘要内容是独立于正文而存在的,其主要作用是为读者的阅读和信息检索提供方便。摘要写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论文能否被阅读、引用和收录。
摘要中应包含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四个要素,分别与正文中的前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和结论相对应。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从摘要中获得必要的信息。
2、前言方面的问题。前言需提供足够的研究工作背景,使读者了解为何选择这个课题及此项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不足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新意和主要研究内容。
3、实验部分的问题。实验部分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作者采用什么材料、仪器、方法进行了哪些实验和测试分析,应写明实验材料的物性特征、实验条件和测试指标。
4、结果与讨论部分的问题。结果与讨论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要求如实的报道结果。为了充分说明问题,可结合图、表等附件,对实验结果做出理性的分析。
5、结论的问题。结论是整篇文章的归结,展示撰写论文的目的,明确回答通过本篇论文“研究出了什么”。
因此,结论应以正文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分析、计算及推导为基础,重点展示从研究结果中获得的原理及规律;与前人研究的异同点;本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提出重要的有价值的建议。
二、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如下:
1、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无论是学校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强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在需求。
2、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建议在成教学生培养计划中,适当增加关于科研方法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综合研究方法的能力。
开设一些关于从选题到开题再到写作,从理论知识到写作等全方位的论文写作方面的选修或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特点、写作原则、方法和论文写作需要遵循的各种规范、标准和语言习惯等。
问题一:感觉时间紧迫,缺乏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
问题的起因:每学期都有好几门课程同时学习,除了要兼顾不同课程的学习还要兼顾生活,但是缺乏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可能的解决方法: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将写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当需要安排长时间写作时,提前跟家人和朋友说明自己的计划,减少不必要的外界干扰
问题二:对不同学术论文作业的格式要求缺乏了解
问题的起因:只对自己曾经写过的论文格式熟悉,对于没有写过的论文格式完全或者极少有了解;从未写过学术论文作业,对任何一种论文作业格式都不了解
可能的解决方法:多阅读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不同类型学术论文的格式和要求
问题三:不擅长写长篇论文
问题的起因:很少写论文,大部分的沟通都是口语化的,所以很难将自己的想法有逻辑的呈现在文字中;英语写作是非母语写作,对于英语写作的语法、时态和表达方式都不熟悉
可能的解决方法:多读多写,尽量养成一边阅读一边写作的习惯,这样在写长篇论文前已经有很多短篇的读书笔记,将短篇读书笔记整合成长篇论文的过程会比从无到有写一篇长篇论文更加简单也更容易完成
不知道怎么开头,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不敢上网查,怕内容和别人的一样,不知道该怎么结尾。
查重率高,没有灵感,选题比较困难,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必须要很好的掌握。
在科研训练论文中,最大的难点可能包括:
丰收了·游甘肃
我省推出十大主题 旅游 产品诚邀全国游客冬春畅游陇原
《又见敦煌》剧照
每日甘肃网11月6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11月5日上午,由甘肃省文化和 旅游 厅联合中国旅行社协会共同组织的“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文化 旅游 惠民活动启动仪式暨丝绸之路(中国)旅行商大会在敦煌举办,标志着今冬明春“丰收了·游甘肃”活动正式启动。2020—2021年冬春季期间(12月1日—次年3月31日),甘肃省文旅系统将推出“丰收了·游甘肃”十大冬春 旅游 主题产品,诚邀全国游客冬春农闲时间畅游甘肃。
《又见敦煌》开启甘肃冬春惠游
每日甘肃网11月6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11月4日晚,“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文化 旅游 惠民活动推介之夜在敦煌举办,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当之无愧担当起推介大咖。
《又见敦煌》首创应用超大型联动舞台机械、3D影像、移动巨幕等装置,引领观众进入壮观瑰丽的幻境。通过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演绎“我是你低头看见的大陆无边,我是你抬头看见的星辰万点;我是你的一瞬间,我是你的一千年。”
相关新闻
如梦敦煌·丝路探秘游
丝绸之路在中国全长7000公里,其中甘肃境内1600多公里,占全长的近四分之一,冬春季节,避开 旅游 高峰,一路向西,探秘千年丝路,慢游河西走廊,直抵文化圣殿敦煌(莫高窟执行半价优惠政策,还将增开4个夏秋季不开放的洞窟,游客可参观洞窟达到12个),收获的既是“一步千年、一眼万里”的豪情之旅,也是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山舞银蛇·欢乐冰雪游
甘肃拥有天然的冰雪 旅游 资源,冬春季的甘肃自然风光并不因气候条件减色逊姿,反而平添了雪景、冰瀑、雾凇等夏日难得一见的冰雪美景。全省各地着力盘活冰雪资源,积极开发冰雪 旅游 产品,推动冰雪运动“冷”资源转换为“热”效应,吸引广大游客走进冬春季的甘肃乐享冰雪 旅游 盛宴,尽情体验冰雪文化和冰雪 旅游 的独特魅力。
岐伯故里·中医康养游
甘肃是我国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全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被中医药界称为“岐伯故里”。庆阳依托岐黄文化打造的中医康复疗养之旅、平凉依托皇甫谧文化打造的中医针灸保健之旅、定西依托千年药都打造的中医药保健之旅、天水依托温泉资源优势打造的温泉休闲 养生 之旅等中医康养游系列产品线路享誉省内外,深受游客青睐。
陆上邮轮·环西部火车游
“环西部火车游”是甘肃省文旅厅和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联合推广,延伸火车服务,将景点、游客、旅行社串联、融合起来打造的“客运+ 旅游 ”精品 旅游 产品,具有“一条线路串多点、夕发朝至省时间、快进慢游惬意行、全能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 旅游 特点,被称为“陆上邮轮”。
游山玩水·最美乡村田园游
依托“本土”“本真”“本味”的乡村资源优势,甘肃省着力推动乡村 旅游 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下大力气唤醒乡村天生的丽质和沉睡的美丽。甘肃文化 旅游 大省的形象已从敦煌壁画、九曲黄河、嘉峪关城等大景区延伸到了山川最为秀美、民俗最具风情、文化最有韵味的乡村,陇原乡村成为人们承载乡愁记忆、传承民俗文化、领略农耕文明、找寻心灵慰藉的耕种家园。
玄奘之路·戈壁自驾游
甘肃地域广阔、地貌多样、文化多元、民俗多彩,被誉为户外自驾 旅游 的天堂。狭长的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更是开展极限挑战、徒步越野、自驾骑行、冰川探险、登山攀登、沙漠穿越等户外运动的最佳 旅游 目的地。沿途大漠、戈壁、石窟、雪山、冰川、雅丹、丹霞、湖泊、草原等 旅游 资源应有尽有。享誉中外的“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以及“千人走戈壁”“ 汽车 越野”“自行车骑行”等户外品牌赛事活动,吸引着更多的游客踏上西行之路。
两点一存·红色热土经典游
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省,甘肃省遍布720余处红色遗址遗迹,是“两点一存”的革命圣地,也是新中国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重工业的摇篮,“南梁精神”“会师精神”“西路军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莫高精神”“八步沙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华池“红色南梁”、两当“播撒火种”、腊子口“攻克天险”、会宁“胜利会师”、高台“祁连壮歌”等陇原红色 旅游 品牌和红色主题 旅游 线路产品深入人心,绝无仅有的红色印记、红色遗址使甘肃成为热门红色 旅游 目的地。
与美同行·“三区三州”大环线深度游
“三区三州”既是一条脱贫攻坚线,也是一条 旅游 大环线,更是一条民族团结线。80%以上的区域位于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区,是全球最为壮美、神圣的自然人文景观和 旅游 资源富集区之一。冬春季节,甘肃倾情推出丝绸之路经典游、青藏天路体验游、香格里拉乐土游、大漠秘境穿越游4条“三区三州” 旅游 大环线主题线路产品,引导广大游客走进“三区三州”,邂逅“美丽战胜贫困”的最美旅途。
薪火相传·非遗瑰宝体验游
甘肃是非遗资源大省,“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形象品牌驰名中外。敦煌彩塑、石窟造像、羊皮筏子制作技艺、兰州牛肉面、太平鼓、临夏砖雕等更是尽人皆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冬春游甘肃,我们力推入选全国非遗主题 旅游 线路的“交响丝路”非遗之旅和“涛涛黄河”非遗之旅,邀您深度体验如意甘肃古老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 情感 受陇原非遗的无穷魅力。
春绿陇原·文艺盛宴悦享游
2020—2021年冬春季期间, “春绿陇原”冬春文化惠民演出季将推出“春绿陇原·圆梦小康”文化惠民演出、“春绿陇原·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春绿陇原·百姓戏台”文化惠民演出、“春绿陇原·如意甘肃” 旅游 演艺活动、“春绿陇原·悦享经典”精品剧目观演活动、“春绿陇原·云端盛宴”云展播等六大主题系列活动,持续时间长达半年,形成冬春季“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场场有亮点”的常态化演出机制。
看得见蓝天、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民宿是“家外之家”,是人们享受身心惬意的另一个港湾,成为时下 旅游 行业最受追捧的“未来之星”。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 旅游 厅将乡村民宿作为发展乡村 旅游 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有力举措,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强政策扶持,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借乡村振兴东风,用民宿“之火”为乡村 旅游 输送“新鲜血液”,乡村民宿已成为甘肃乡村 旅游 发展的新亮点,呈现出良好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带动效益和品牌效益,初步形成了以民宿经济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 旅游 优质发展的新格局。
陇南文县深山归园田居馆民宿。甘肃省文化和 旅游 厅供图
创造同频共振“好气候”
甘肃省文旅厅坚持“小民宿撬动大市场、小民宿联动大产业、小民宿带动大发展”理念,把发展乡村民宿融入乡村 旅游 提质升级和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省各级文旅部门发挥职能部门优势,根据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情况,聚焦目标客源市场,精心策划主题民宿项目,建设市场认可的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 旅游 民宿产品,在全行业凝聚起推动乡村民宿发展的强大合力,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了同频共振重视乡村民宿、齐心协力发展乡村民宿的“好气候”。依托乡村民宿的蓬勃发展,甘肃乡村 旅游 也驶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甘肃乡村 旅游 游客接待量达1.31亿人次,实现乡村 旅游 收入390.33亿元,分别恢复至疫情前的103.20%和114.80%,显著高于国内 旅游 的整体恢复比例,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酒泉市肃州区肃云香庄民宿。甘肃省文化和 旅游 厅供图
构建多元共建新思路
发展民宿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甘肃省文旅厅始终坚持促进民宿经济发展的政治担当,加强政策研究,破解关键瓶颈,充分发挥在政策扶持、公共管理、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为民宿产业发展搞好服务、提供保障,助力甘肃乡村民宿发展进入政策大力支持的“好时代”。推动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关于加快乡村 旅游 发展的意见》,提出围绕高端、生态、精致、特色的休闲度假发展方向,集中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精品民宿。加强顶层设计定位,将发展乡村民宿作为重点写入《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 旅游 发展规划》和《甘肃省“十四五”乡村 旅游 发展规划》,明确民宿发展重点区域,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在面对民宿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甘肃省文旅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民宿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举措,通过给予财政补助、融资授信等多种方式帮助从业者解决困难,同时对新评定的国家甲级 旅游 民宿一次性给予奖补资金50万元,鼓励各地对新创建的等级乡村 旅游 民宿给予相应配套奖励。2021年省级 旅游 发展专项资金投入1亿元用于发展乡村 旅游 项目,其中专门安排1180万元用于支持乡村民宿项目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乡村民宿的开发热情,有力助推了甘肃民宿业态的多元共建。
临夏州东乡县唐蕃云舍民宿。甘肃省文化和 旅游 厅供图
塑造规范发展“好形象”
乡村民宿想要 健康 持续,必须成行成市、规范发展。甘肃省文旅厅立足省情,紧盯问题、补齐短板,规范行业管理,提升人员素质,指导各地 旅游 民宿有序发展。在认真做好国家 旅游 民宿等级评定标准宣贯的同时,对照国家标准因地制宜制定甘肃省实施办法,成立省级 旅游 民宿等级评定机构,组建民宿专家队伍,印发了《关于实施 旅游 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LB/T 065-2019)及第1号修改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用标准化手段指导民宿建设和管理,为规范发展甘肃乡村民宿、提升民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了遵循和坚实保障。此外,立足省内资源,建设甘肃省乡村民宿培训基地,举办全省民宿主人培训班;发挥外联优势,举办“乡村民宿管家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培训,邀请全国知名民宿专家专题授课和现场教学,指导民宿业主和管理人员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开启思路、拓宽视野,陆续培养了一批能力强、善创新、会干事的乡村民宿管理队伍,为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接再厉推动甘肃省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获得了行业从业者的广泛赞誉和好评。2022年甘肃省文旅厅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乡村民宿培训效果和影响力,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乡村民宿管家就业支持计划”,让更多的农民获得培训及就业机会,推动乡村民宿规范发展。
陇南市康县五福临门民宿。甘肃省文化和 旅游 厅供图
打造口碑效应“好品牌”
甘肃省文旅厅紧紧抓住推动民宿品牌化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围绕以特色为先、以创新为魂、以大众为基、以品牌为要,把乡村民宿纳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品牌体系,深入挖掘民宿所在地的名人轶事、 历史 故事、风土人情等人文元素,大力推广和转化省内外发展民宿的典型经验,策划主题文化活动并开发独具文化特色的体验产品,引导和推动景区带民宿、非遗进民宿、文创润民宿。还利用“一会一节”“一部手机游甘肃”等节会和平台,不断为乡村民宿注入文化内涵,推动民宿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全力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双高的“好品牌”。2021年11月,文化和 旅游 部正式公布首批31家全国甲级 旅游 民宿名单,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五福临门、酒泉市肃州区肃云香庄2家民宿成功上榜。甘肃也成为目前西北五省区唯一有两家甲级 旅游 民宿的省份,为引领甘肃乡村民宿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明确了方向。截至目前,甘肃已有乡村民宿3500余家,国家级等级 旅游 民宿11家,国家级 旅游 民宿品牌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小乡村蕴藏大蜕变,乡村民宿内外兼修提升“颜值”和“气质”不仅大有可为,也必将有更大作为。甘肃省文旅厅坚持把 旅游 民宿作为发展乡村 旅游 、实施文旅赋能乡村的有力抓手,在保护乡村文化、留住乡愁的同时,实现农、文、旅有机串联,产、购、游融合发展,用 旅游 民宿这张名片点亮乡村“美丽经济”。
张航
查重率高,没有灵感,选题比较困难,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必须要很好的掌握。
很简单啊,刚刚答辩完的硕士最有发言权。我也就是熬了不知道几个夜的通宵。但是最后的论文老师只看了十几分钟,提了两个不痛不痒的意见。最后我盲审得了优秀,我导师也是很满意的。
研究生写论文的时候一般都不知道怎么写,而且写到一半的时候又没有思路,可能数据也会出现问题,解决不了,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另外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献,重复率也非常高,对于学生而言,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降低这个重复率的,最主要的是写完的论文还可能不通过。
研究生论文可以说是论文里非常难的,他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