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关于哲学论文800字

关于哲学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

关于哲学论文800字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1 浅谈科学发展中的哲学反思 1 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及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的前身是自然辩证法。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只要是指从哲学的维度上去研究科学与技术,包括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以及在发展中又会出现哪些哲学问题等等。过去的三十年,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始终保持对立关系。前者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意识形态的优势;而科学哲学传统却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更重视学科建设或倾向于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但二者长期和平共存所带来的确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致命问题,即名实长期冲突和学科定位不明。 科学技术哲学的由来与科学技术史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史首先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探讨它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间的辩证关系。可见,科学技术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学。表面上看,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但本质上它不单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横跨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拉卡托斯力图使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一致,他的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倡导“精致证伪主义”。另外,其他科学哲学流派,像图尔明等,他们也主张用科学技术史来检验科学技术哲学。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科技方法论等;也做应用研究,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大学科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还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哲学、生物哲学,以及比较玄奥的天文哲学和地学哲学等。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思想史、生态哲学、环境哲学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产业、行业领域里面的一些方法论、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等等。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将信息科技纳入到自己的视域范围,逐步形成了信息哲学学科群,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沿学科性质。其中的计算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以及系统哲学等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 另外,科学技术哲学也应用进了军事科技领域里面,已成为一种相对其他而言比较特殊的应用哲学。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事哲学学科,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辩证法、军事技术创新思维及方法、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与社会、军事技术哲学、军事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军事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与文化、军事科技伦理学、军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等等。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在整体上统帅、驾驭军事科学技术,在提高军队战斗力方面日益凸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进程 近代中国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一部近代的科学史本质上就是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科学家同样是第一批科学哲学家,因为他们的任务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教授科学知识,二是负有向中国社会、中国民众传播科学观念的使命。自然科学家竺可桢、粱思成、茅以升以及李四光等人,都对科学的人文层面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思;人文学者中的胡适、赵元任、金岳霖等人,也都有很好的科学哲学素养。在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课程是北京大学于1918年开设的“科学概论”。而由北大教授王星拱编写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于1920年出版,是《科学概论》的上卷。到了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的哲学思考,一大批科学哲学的著作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大量出版。较早的有,1924年的《科学与哲学》(张东荪),1937年的《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稍晚的有,1948年的《自然哲学概论》(罗克汀)以及《科学概论新篇》(竺可桢)等等。其中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著作是1945年的《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洪谦),和1948的《知识论》(金岳霖)。 建国以后,来自西方的科学哲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受到了批判和清算,这个传统由此被迫中断。马克思主义传统取而代之,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亲自发表的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著,具体如《数学手稿》(马克思)、《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恩格斯)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等。其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史、科学学以及自然科学哲学研究等,这些虽然是由英国剑桥左翼科学家倡导的,但是也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50年代,于光远同志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具体负责制定中国的科学发展政策和科学家政策。他早在延安时期就翻译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同时组织学习小组研究自然辩证法。因此,《自然辩证法》》成为制定中国科学政策和科学家政策的指导性文献。于光远召集了一批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规划草案。草案指出,要直接继承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把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这门科学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应该称呼为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虽然有争论,但久而久之,“自然辩证法”还是成为了这个新学科的名字。 4 科学技术在未来哲学中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基本形势的评估,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我国目前已经全然解除了对科学家们的政治紧箍咒,所以很少有科学家心甘情愿来聆听“科技哲学家”们的“教诲”了。当代的一线科学家已经不再关心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果说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统战的话,那自然辩证法也不再是一个合用的统战工具了。正是因为政治功能的弱化,科学技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外部资源势必大打折扣。为了从长计议,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实际上就是要搞好学科建设。同时在学科建设之外,应该适度改革之前的“政治必修课”制度,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转化成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功能。当前国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但是应该结合人文教育来做,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或者失败,有可能就与它们割裂了与人文教育的传统纽带有关。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对他们进行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听规定的老师讲课”的这种“三规”式的必修课制度,可以变成:在学制所规定的时间内(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须在科学人文类课程中修满一定的学分,至于具体什么时间听、听哪门课、听哪位老师讲,可以由学生自由决定。 进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们可以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教学中讲授自己最熟悉的问题。现在讲公共课的教师平时教学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因此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创新精神,所以,一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总是被作为照顾的对象,总是觉得比其他教师“矮”一些。在今后的大学课程里,如果能够把公共必修课改成限制性选修课,必能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阵地和科研阵地。 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2 论哲学与长寿 一、前言 从古至今,长生不老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秦始皇派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近现代的各种养生,长寿似乎都是一个热满红火的词。虽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明白长生不老显得不切实际,可是人来一世不易,谁不想在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多留恋一会呢。所以长生不老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有强烈吸引力的愿望,但千万年生生死死的事实让人们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归纳:如杜甫在其诗《曲江》中写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全书》里写下了“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这样的辩证的论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概括得更简短:“生就意味着死”。如此话语都说明人的寿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自然规律一般,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律,而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顺应规律,在智慧的引领下通过某些方式达愿,留存于世间久一点。 二、哲学与长寿 人类越进步,科技更发达,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的富足,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这可是长寿的一大阻碍,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光靠现代医理可不行,所谓治标还得治本,关键在治心。心要如何治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学。据调查发现,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原因在于90岁以上学者占1/4,85岁以上学者几乎占一半。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这些例子看来,长寿和哲学确实存在起着某种关联,起码它传递给我们的都是正面的信息,谁说学哲学无用呢?在他们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他们思考,边冥想,边进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恍惚之间已是长寿。 三、哲学长寿的秘密 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起码可以让你活得更久一点,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哲学到底以什么魅力让人们长寿呢? 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也说,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除此之外,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是心灵的启迪,能让现世的许多疑问得到解答,能让人更清明。中国哲学的精髓,北宋张横渠将其用四句诗表述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有着重大的使命,需要有着崇高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先哲来奉献,长寿的哲人们将自己奉献给了哲学,哲学以其特殊的回报方式来感恩,那就是让他们更长寿。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人火气暴躁,人与人之间失去那份推心置腹的交流,更多的是带着虚伪的面具在表演,忘了本来的自我,随着欲望潮流滚滚向前。哲学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沉寂再沉寂,不因世俗纷扰而困住自己的内心,哲学以一种大超然的态度教人治世之理,既入得世也出的世,帮助人们正本溯源,回归本心,以此锻磨自己,不知不觉间,时光已如白狗过隙。 四、结论: 针对中国当前的哲学发展问题,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迫切性,哲学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觉得哲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之无用,谋身立命资本都不够,殊不知,哲学就像盖房子的脚手架,看似无实则缺之不可。所以利用学哲学可以使人长寿能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学哲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能赋予其更深刻内涵,刮起学哲学之风。这是一个养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奈的社会,要想健康长寿,学习哲学必不可少。不论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值得学习的可贵之处。同属哲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学术上均可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人们功利性太强,学哲学,能养生,能长寿,富头脑,无疑是一个可取之点。哲学的发展,哲学的课程设计,若与此相衔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学哲学,愿意去思考,愿意将哲学推而广之,哲学也就不再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 猜你喜欢: 1. 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2. 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3. 哲学方面的论文 4. 有关哲学问题的小论文 5. 有关哲学的期末小论文

求哲理作文800字 感悟人生 走过几十年的春夏秋冬,好象才突然明白,一个人来到人世间,为什么第一声是哭了。这第一声的哭,不仅仅给人们带来兴奋和喜悦,同时也注定了人的一生的道路和轨迹,虽然在这条道路和轨迹上充满变数,不知道将来酸甜苦辣,但不管怎么著,他必须走,只是命运的安排。 想起贾宝玉的一句话:人是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对也,但就在这赤条条来去之间,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吗。 人生短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上帝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躯体和思想既公平又不公平。公平之处是上帝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活着,不论你我的活法如何,不论你我活的时间长短;不公平之处在上帝创造人时就有其初衷,或者说上帝创造人的潜意识就给予每一个人的人生之不公平,这就是为什么人一生下来就有富贵和贫穷之分,就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你相信上帝吗?有人信。但不管你信不信,不管你是否在埋怨上帝给予你的公平或不公平。我之愚见,我怎么才能在我的短暂人生之中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怎么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留下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足迹。应该相信自己,我就是自己的上帝。 人生之路应该怎么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没错,有的人一生平平坦坦,一帆风顺地度过;有的人人生之路铺满荆棘,坎坎坷坷;也有的人,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太背了,阴沟里翻了船。没办法,不管怎么著,命该如此。命运的安排,我们没法违抗,但我们还有我们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这就要看你能不能把握住。当然还有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你没有努力,没有奋斗,什么样的机会都不会属于你,相信这句话:天上永远不会掉下馅饼。只要你按照你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了,即使没有如你所愿,但你不会后悔,不会在你“赤条条去”的时候无言面对自己的一生。 人生为什么要努力和奋斗,我之观点,就是在得到生存基础条件的情况下,获得自己的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什么是幸福和快乐?各有各的理解和寻求,但无论怎样的理解,我们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获取。现在的人们都很现实,都能想的开。现在大家不是都在说吗,只要开心,什么都好,这是标准的现实主义者。开学就好,这话很对。但还要记住,人应该做到有福能享,有罪能受,我认为这是人生的最起码行动指南。如何你只能享福,不能受罪,那你就是狗熊,反之,则是笨蛋。这可能不一定是我一个人的人生哲学吧。 活了几十年,现在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也不晚,最起码知道了人来到这个世间,为什么第一声是哭了。 人活着有时候是很累的,身不由己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生活本身就有很多无奈,但生活本身也有很多想不到的东西,是好也罢,坏也罢,总是让人有所期待,所以我们都能活下去,还是不要想太多了,偶尔往好的地方想想,为了一些自己的想要的东西哪怕是实现不了的尽力一下,成也罢,败也罢,心里会舒服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活中有时会快乐,有时会悲伤,这都是很正常,要不为什么老天创造出人类来会有眼泪?不要想太多伤感的事,人家说水往低处流,但我们要往高处走啊,什么事都要向前看的同时也相信什么事都会过去的,但最终的一点是:快乐是要自己去寻找的! 雾霾的哲理作文800字数 雾霾的天气,我们呼吸的是混浊的气体。空气中的霾会引起肺炎等疾病。1952年,英国伦敦的那场雾霾似无形的杀手,在短短五天内就夺取了4000人的生命,在之后两个月内有夺去了8000人的生命。我们由此可见雾霾的威力是多么强大。 雾霾这么严重,我们该怎样防范呢? 我们要出门戴口罩,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有效防雾霾吃清淡的食品,多喝水。在雾霾天气中,我们要少开窗通风。而且还要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当你从外边回到室内,要洗手、洗脸、漱口。而且一定要减少室外活动。如果一定要运动运动的话,可以做室内操。 我们要的是清新的空气,要的是健康的体魄。请不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而换来所谓的美好生活。少开车,绿色出行,多种树,保护森林。治雾霾,从我做起。 筷子的故事 800字哲理作文。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 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甚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算起来,这是我与朋友第二次在一起吃饭,我对他的吃相没怎么注意。 “我注意到他夹菜的一个习惯性动作,他总是用筷子把盘子底部的菜翻上来,划拉几下,才夹起菜,对喜欢吃的菜,更是反反复覆地翻炒,就好比把筷子当成锅铲,把一盘菜在盘子里重新炒了一次。” 我不以为然:“每个人习惯不同,有的人喜欢细嚼慢咽,有的人喜欢大快朵颐,不可苛求。” 父亲摇摇头说:“如果一个生活困窘的人面对一盘盘美味佳肴,吃相不雅可以理解,可你这位朋友本是生意之人,物质生活并不困苦,如此吃相,只能说明他是个自私、狭隘之人。面对一盘菜,他丝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来覆去地炒,如果面对的是利益的诱惑,他一定会不择手段占为己有。” 接着,父亲他讲起小时候的故事。父亲5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极为窘迫,常常食不果腹。有时去亲戚家做客,奶奶会提前反复叮嘱父亲:“儿啊,吃饭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吃相,不能独自霸占自己喜欢吃的菜,那会被人耻笑的。我们家穷,但不能失了礼节。”奶奶的话,父亲铭记于心,即使面对满桌菜味佳肴,他也不会失态,总能控制有度。 末了,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不要小瞧一双筷子,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拿筷子者的修为和人品。”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应证了父亲的话,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那位朋友果然弃义而去。 从此,我一直谨记父亲的话,一个人的一生,诱惑何其多,但要时刻对欲望加以节制,好的东西,更不能占为己有,要与人分享。提炼做人的品质,应从一双筷子的节制开始。 高中作文人生哲理800字 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 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哲理品悟类作文《走一步, 》800字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在三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的我还不会骑脚踏车,妈妈给我买了一辆脚踏车,粉色的外壳,黑色的篮子,很漂亮,今后我就要骑着它上学了。可是我不会骑,于是,妈妈下午开始教我。 下午,我和妈妈变在花园那儿开始练习了。我小心翼翼的爬上车,一上车,脚刚离空,就重重地摔了下来。哎呀!痛死了!我大声叫道。妈妈笑着说:“学脚踏车不能急,要走好第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我扶着你的车,你练吧!” 于是,我又一次的爬上了车,妈妈稳稳地扶住了车的后座。“我坐好了。”“现在使用惯力用力一蹬,然后慢慢骑,小心点。”我心想“加油!我可以的!”于是,我照着妈妈的话做了。 我发现,骑脚踏车并没有那么难,只要稳就行,于是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的,我便掌握了。 双手抓紧龙头,坐稳,脚慢慢的踏,眼睛看好前方。 走过了五圈后,妈妈说:“我要松手了,稳住啊!” 我的心立刻变得怦怦跳,这时,我发现自己有一点失去重心,但还是勉强稳住了。妈妈说:“对,慢慢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走过一圈又一圈,我的胆子也大了,便加快了脚步。我的信心在双加倍,勇气在双加倍,更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 第二天一早,我就高高兴兴的骑着脚踏车上学去了。好开心!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也要像骑脚踏车那样, 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脚踏实地的走好,相信前方就是属于你的光芒! 哲理作文300字 有邮箱么,我给你发 求哲理作文 有一种美丽叫放弃> 一次默默的放弃,放弃一个心仪却无缘份的朋友; 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 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 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自己去重新猹始, 在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再说一遍! 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而伤感得美丽! 曾经有种感觉,想让它成为永远。 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 然后才懂: 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 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 世间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 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在苦苦的向往与追求。 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 其实自己真正的所需要的, 往往要在经历许多年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不知所终! 而对已经拥有的美好,我们又因为常常得而复失的经历,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夕阳易逝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人生本是不快乐的 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 而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对万事万物,我们其实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 如果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 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脱的精神。 明白的人懂的放弃,真情的人懂的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我不是因你而来到这个世界,却是因为你而更加眷恋这个世界! 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会对这个世界满怀感激, 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会默默的走开, 却仍然不会失掉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激。 感激上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所创造的一首诗!” 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也给来我们永远的答案。 于是,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 不管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 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 更不管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 我们虽逃避也勇敢,虽伤感也欣慰! 我们像往常一样向生活的深处走去,我们像往常一样在逐步放弃,又逐步坚定! 春天来了高中哲理作文800字 我导语:春天来了是一篇高中写景作文,三月到了,春暖花开,春天渐渐地向我们走来了,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也是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呢?更多关于春天的写景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 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溼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冰凉的空气里,忽然,一股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可是,当你伸著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儿兴奋?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切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诱惑,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诱惑。 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想象的力量作文800字(哲理) 我总是追赶那些黑色潮水断处的山崖却忘记命轮里一季一季悄悄开放又悄悄枯萎的没有来路的葵花。 ——四维 现在的我,已夕近暮年,偶尔会坐着轮椅到阳台,在还算湛蓝的天空下,看过去的我,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跟着开心也跟着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我”却永远停留在过去...... 我常常会握著一杯热茶,在阳光下看书,看天,看相片,累了,就喝上一口茶,闭目养神,煞是"自在".只是我会不自觉地回想起"我",小时侯,我会跑出去,和男孩子们一起野,常常像一个疯丫头一样飞奔回家,再灌下一大杯白开水......而现在,那种淋漓畅快,已不再了...... 有时也会郁闷,就会看看电影,看看这些所谓的"悲欢离合",只是,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风雨雨,我学会了控制自己,学会了默然.可是眼前却时时浮现出"我",那时,我看着这些,会放声大笑,会怒发冲冠,会泪流满面,会愤怒异常......而如今,那种情不自禁,却已不再了...... 总是呆在家里当然是不行的,于是我经常出去"散步",当然是我一个人,倒也"悠然自得".但是,我的心每次都会出卖我,曾经,我快乐,我身边有许多我爱和爱我的朋友,我和他们嬉戏、打闹,无话不谈,至少那时我是自由的,可以在茵茵的草坪上狂野的奔跑,可以跳,可以踩......而此时,那种随心所欲,也已不再了...... 寂静,充斥了我的心扉,已经好久没有触控音乐,甚至连语言也很少感受的我,常常感觉孤独的可怕。而和它同在的是我的回忆,“我”会旁若无人地大声哼唱我所爱的歌,吟诵我写的诗“我的眼泪/很想流浪/只是它没有翅膀/只好随着我的面颊/慢慢流淌/我却努力让它/随风飞扬......"我喜欢它们给我带来的那些感觉和氛围,或喜悦,或悲伤......而当下,那种放纵宣泄,真的已经不再了...... 或许,我已不再了...... 或许,我的青春已经不再了...... 或许,我的淋漓畅快、情不自禁、随心所欲、放纵宣泄,已经不再了...... 或许,我过去的过去,曾经的曾经,已经不再了...... 时间没有等我,是我,忘了带走我...... 400字哲理小作文(蕴含生命哲理) 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著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著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哲学是枯燥的吗?哲学是丑陋的吗?哲学是令人生厌的东西吗?——在我们的哲学课堂上,在许多哲学读物的读者心中,常常升起这样的疑问。当然,张归有一些真正的哲学爱好者,他们惯于在哲学王国里信步漫游,流连忘返。在他们眼前,那一个个似乎抽象的体系如同精巧的宫殿一样矗立,他们悠然步入其中,与逝去的哲学家的幽灵款洽对话,心领神会,宛如挚友。且不论空洞干瘪的冒牌哲学,那些概念的木乃伊确实是导的,令人生厌的。真正的哲学至少能给人以思维的乐趣。但是,哲学的鬼力仅止于此吗?诗人在孕育作品时,会有一种内心的颤栗,这颤栗又通过他的作品传递补到了读者心中,哲学家能够吗?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上,人微言轻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却向往永恒和无限。人类最初的哲学兴趣起于寻找变中之不变,相对中之绝对,正是为了给人生一个总体说明,把人的瞬息存在与永恒结合起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高更为他的一幅名作写下的画题可说是哲学的永恒主题。追究人生的根底,这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形而上学冲动,而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有哲学家气质的人了。哲学的本义不是“爱智慧”吗?那么,第一,请不要把智慧与知识混同起来,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地关乎人生。第二,请不要忘记这个“爱”字,哲学不是智慧本身,而对智慧的爱。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这种答案是同有的,毋宁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提问者,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控索他的问题。他也许没有找到答案,也许找到了,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的答案只属于他自己,而他的问题却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谁真正爱智慧,关心生命的意义超过关心生命本身,谁就不能无视或者回避全提出的问题,至于答案只能靠每个人自己去寻求。知识可以传授,智慧无法转上,然而,对智慧的受却是能够被相同的爱激发起来的。我们坊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重大困境的洞察和直言不讳的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痉南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哲学关乎人生的根本,岂能不动感情呢?哲学探讨人生的永恒问题,又怎会没有永恒的魅力?一个人从哲学中仅仅看到若干范畴和教条,当然会觉得枯燥乏,而且我们可以补充说,他是枉学了哲学。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当然,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有一种成见,似乎哲学与个性是不相容的,一种哲学把哲学家本人的个性排队得愈彻底,愈是达到高度的抽象和普遍,就愈成其为哲学。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甚至窥见他隐秘的幸福和创伤。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真的,有些哲学文章确实使我们永远断了一民作者结识一番的念头,即使文章本身不无可取之处,但我们敢断定,作为一个人,其作者必定乏味透顶。有时候,这可能是误断,作者囿于成见,在文章里把自己的个性隐若了。个性在哲学里似乎成了一种可羞的东西。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揄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的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人控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出个性的判别我重视寻求真理的过程基于重视真理本身。“莱辛的句名言对于哲学家倒是一个启发。哲学家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与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我们作为读者要向哲学家说同样的话:我们重视你的人生控索过程甚于重视你的结论,做一个诚实的哲学家吧,把这过程中的悲欢曲折都展现来,借此我们与你才有心灵的沟通。我们目睹了你的真诚的探索,即我们不赞同你的结论,你的哲学对于我们依然有吸引力。说到底,我并有在乎你的结论及其证明,因为结论要靠我们自己去求得,至于证明,稍微懂一点三段论的人谁不会呢?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诸葛亮的个性的魅力,最后,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叙述某些极为艰深的思想时的文字晦涩也许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也瞧不起用美文学的语言掩盖思想的贫乏,但是,独特的个性对人生的独特感受的思考,是应该闪射独特风格的光华的。我们倒还不太怕那些使人头痛的哲学巨著这至少说明它们引起了我们紧张思索。最令人厌烦的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谓哲学文章,老是摆弄着同样几块陈旧的概念积木。风格的前提始终是感受和思想的独创性。真正的哲学家,即使晦涩如康德、黑格尔,他们的著作中也常有清新质朴的警句跃入我们眼帘,令人铭记不忘。更有些哲学家,如蒙田、帕斯卡尔、爱默生、尼采,全然抛开体系,以隽永的格言表达他们哲思。法国哲学家们寓哲理于小说、剧本,德国浪漫派哲人们寓哲理于诗。既然神秘的人生有无数张变幻莫测的面孔,人生的探索才有各不相同的个性那么,何妨让哲学作品也呈现丰富多彩的形式,百花齐放的风格呢?也许有人会说:你所谈的只是人生哲学,还有其他的哲学呢?好吧,我们乐于把一切与人生根本问题无关的哲学打上括号,对它们作为哲学的资格存而不论。尽管以哲学为暂时栖身之地的学科都已经或终将从哲学分离出去从而证明哲学终究是对人生的形而上学沉思,但是,这里不是详细讲座这个问题的地方。也许有人会问:要求哲学具有你说的种种魅力,它岂不成了诗?哲学和诗还有什么区别?这正是本书所要说明的问题。从源头上看,哲学和诗本是一体,都孕育于神州的怀抱。神州是原始人类对于人生意义的一幅形象的解。后来,哲学和诗渐渐分离了,但是犹如同卵孪生子一样,它们在精神气质上仍然酷似。诚然,有些诗人与哲学无缘,有些哲学家与诗无缘。然而,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揄的思维机器。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着同一个谜的谜底。庄子、柏拉图、卢梭、尼采的哲学著作放射着经久不散的诗的光辉,在屈原、李白、苏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的诗篇里回荡着千古不衰的哲学喟叹。有时候,我们真是难以断定一位文化巨人的身份。可是,身份与天才何干,一颗渴望无限的心灵难道还要受狭隘分工的束缚?在西文文化史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极富有诗人气质的大哲学家,也可以发现一些极富有哲人气质的大诗人,他们的存在似乎显示了诗与哲学一体的源远流长的传统。在这里,我们把他们统称为“诗人哲学家”。这个称呼与他们用何种形式写作无关,有些人兼事哲学和文学,有些人仅执一端,但在精神气质上都是一身而二任的。一位严格意义上的“诗人哲学家”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把本体诗化或把诗本体化;第二,通过诗的途径(直觉、体验、想象、启示)与本体沟通;第三,作品的个性色彩和诗意风格。当然,对于这些条件,他们相符的程度是很不一致的。

哲学小论文800字

若说女人是一种艺术,人生便是一部哲学。 那么,它是一部怎样的哲学?又该怎样认知这部哲学呢? 人生哲学,因时而异。它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特殊的意境:犹童年如诗,青年如梦,中年如画,老年如散文,从而构成整个人生多姿多彩的心身的历程。 人生哲学,因地而异。人们生于不同的国家,身于不同的民族,甚至是处于某个不同的角落,都可能因地方的不同,从而影响环境,造成经济的差距,引起风俗,信仰,人情的差异,使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更为广泛,难以捉摸。 于是,不一样的人,有着不一样的人生。 人生哲学开始徘徊,在迂回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搜索枯肠。 所以,人生哲学,因人而异,有的人的人生是一个圆心的圆圈,有的人的人生是有两个焦点的椭圆,而我的人生是三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事物、外界、自我 孰不知万物皆为事物,是世之所存必不可少的元素,她们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活着,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应更好的活着,为自己,为他人,在伦理道德、法律允许的条件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要有憧憬、动力、方向,还在有自身的把握和认识--自我。 虽说,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好的或不好的外界因素地教导与干扰。模仿、学习、崇拜诚不可少,但要有个限度,别迷失,丧失自我,应懂得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观点,讲的是成功之路,失败在所难免。失败过。会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并长久地坚持下去,且取得成功之路。 但在现实生活中,失败就一定会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会是失败之母?想必这样的观点定有不少人想过,提过,那为何它会苟活于“失败乃成功之母足下,不见光日呢? 是失败乃成功之母较有权威,较大众化?还是人们乐于活在自欺欺人的圈子中?或者迷失自我? 若说权威、大众,孔子的人性本善,孟子的人性本恶就够格吧。那为何想互对立的观点,至今仍存。且不分雌雄呢?又为何无人愿意挣脱枷锁,提出新的观点,如“人本无知,无善与恶“呢?这,该不会是人们丧失了自我吧? 因,人生是一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哲学,它没有也不可能有的标准,我们应正确地认识自我,以便更好地认识并服务于人生哲学。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1 浅谈科学发展中的哲学反思 1 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及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的前身是自然辩证法。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只要是指从哲学的维度上去研究科学与技术,包括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以及在发展中又会出现哪些哲学问题等等。过去的三十年,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始终保持对立关系。前者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意识形态的优势;而科学哲学传统却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更重视学科建设或倾向于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但二者长期和平共存所带来的确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致命问题,即名实长期冲突和学科定位不明。 科学技术哲学的由来与科学技术史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史首先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探讨它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间的辩证关系。可见,科学技术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学。表面上看,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但本质上它不单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横跨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拉卡托斯力图使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一致,他的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倡导“精致证伪主义”。另外,其他科学哲学流派,像图尔明等,他们也主张用科学技术史来检验科学技术哲学。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科技方法论等;也做应用研究,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大学科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还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哲学、生物哲学,以及比较玄奥的天文哲学和地学哲学等。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思想史、生态哲学、环境哲学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产业、行业领域里面的一些方法论、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等等。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将信息科技纳入到自己的视域范围,逐步形成了信息哲学学科群,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沿学科性质。其中的计算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以及系统哲学等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 另外,科学技术哲学也应用进了军事科技领域里面,已成为一种相对其他而言比较特殊的应用哲学。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事哲学学科,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辩证法、军事技术创新思维及方法、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与社会、军事技术哲学、军事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军事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与文化、军事科技伦理学、军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等等。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在整体上统帅、驾驭军事科学技术,在提高军队战斗力方面日益凸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进程 近代中国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一部近代的科学史本质上就是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科学家同样是第一批科学哲学家,因为他们的任务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教授科学知识,二是负有向中国社会、中国民众传播科学观念的使命。自然科学家竺可桢、粱思成、茅以升以及李四光等人,都对科学的人文层面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思;人文学者中的胡适、赵元任、金岳霖等人,也都有很好的科学哲学素养。在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课程是北京大学于1918年开设的“科学概论”。而由北大教授王星拱编写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于1920年出版,是《科学概论》的上卷。到了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的哲学思考,一大批科学哲学的著作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大量出版。较早的有,1924年的《科学与哲学》(张东荪),1937年的《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稍晚的有,1948年的《自然哲学概论》(罗克汀)以及《科学概论新篇》(竺可桢)等等。其中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著作是1945年的《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洪谦),和1948的《知识论》(金岳霖)。 建国以后,来自西方的科学哲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受到了批判和清算,这个传统由此被迫中断。马克思主义传统取而代之,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亲自发表的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著,具体如《数学手稿》(马克思)、《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恩格斯)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等。其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史、科学学以及自然科学哲学研究等,这些虽然是由英国剑桥左翼科学家倡导的,但是也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50年代,于光远同志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具体负责制定中国的科学发展政策和科学家政策。他早在延安时期就翻译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同时组织学习小组研究自然辩证法。因此,《自然辩证法》》成为制定中国科学政策和科学家政策的指导性文献。于光远召集了一批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规划草案。草案指出,要直接继承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把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这门科学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应该称呼为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虽然有争论,但久而久之,“自然辩证法”还是成为了这个新学科的名字。 4 科学技术在未来哲学中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基本形势的评估,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我国目前已经全然解除了对科学家们的政治紧箍咒,所以很少有科学家心甘情愿来聆听“科技哲学家”们的“教诲”了。当代的一线科学家已经不再关心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果说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统战的话,那自然辩证法也不再是一个合用的统战工具了。正是因为政治功能的弱化,科学技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外部资源势必大打折扣。为了从长计议,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实际上就是要搞好学科建设。同时在学科建设之外,应该适度改革之前的“政治必修课”制度,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转化成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功能。当前国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但是应该结合人文教育来做,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或者失败,有可能就与它们割裂了与人文教育的传统纽带有关。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对他们进行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听规定的老师讲课”的这种“三规”式的必修课制度,可以变成:在学制所规定的时间内(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须在科学人文类课程中修满一定的学分,至于具体什么时间听、听哪门课、听哪位老师讲,可以由学生自由决定。 进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们可以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教学中讲授自己最熟悉的问题。现在讲公共课的教师平时教学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因此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创新精神,所以,一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总是被作为照顾的对象,总是觉得比其他教师“矮”一些。在今后的大学课程里,如果能够把公共必修课改成限制性选修课,必能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阵地和科研阵地。 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2 论哲学与长寿 一、前言 从古至今,长生不老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秦始皇派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近现代的各种养生,长寿似乎都是一个热满红火的词。虽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明白长生不老显得不切实际,可是人来一世不易,谁不想在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多留恋一会呢。所以长生不老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有强烈吸引力的愿望,但千万年生生死死的事实让人们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归纳:如杜甫在其诗《曲江》中写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全书》里写下了“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这样的辩证的论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概括得更简短:“生就意味着死”。如此话语都说明人的寿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自然规律一般,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律,而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顺应规律,在智慧的引领下通过某些方式达愿,留存于世间久一点。 二、哲学与长寿 人类越进步,科技更发达,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的富足,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这可是长寿的一大阻碍,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光靠现代医理可不行,所谓治标还得治本,关键在治心。心要如何治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学。据调查发现,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原因在于90岁以上学者占1/4,85岁以上学者几乎占一半。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这些例子看来,长寿和哲学确实存在起着某种关联,起码它传递给我们的都是正面的信息,谁说学哲学无用呢?在他们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他们思考,边冥想,边进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恍惚之间已是长寿。 三、哲学长寿的秘密 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起码可以让你活得更久一点,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哲学到底以什么魅力让人们长寿呢? 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也说,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除此之外,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是心灵的启迪,能让现世的许多疑问得到解答,能让人更清明。中国哲学的精髓,北宋张横渠将其用四句诗表述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有着重大的使命,需要有着崇高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先哲来奉献,长寿的哲人们将自己奉献给了哲学,哲学以其特殊的回报方式来感恩,那就是让他们更长寿。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人火气暴躁,人与人之间失去那份推心置腹的交流,更多的是带着虚伪的面具在表演,忘了本来的自我,随着欲望潮流滚滚向前。哲学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沉寂再沉寂,不因世俗纷扰而困住自己的内心,哲学以一种大超然的态度教人治世之理,既入得世也出的世,帮助人们正本溯源,回归本心,以此锻磨自己,不知不觉间,时光已如白狗过隙。 四、结论: 针对中国当前的哲学发展问题,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迫切性,哲学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觉得哲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之无用,谋身立命资本都不够,殊不知,哲学就像盖房子的脚手架,看似无实则缺之不可。所以利用学哲学可以使人长寿能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学哲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能赋予其更深刻内涵,刮起学哲学之风。这是一个养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奈的社会,要想健康长寿,学习哲学必不可少。不论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值得学习的可贵之处。同属哲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学术上均可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人们功利性太强,学哲学,能养生,能长寿,富头脑,无疑是一个可取之点。哲学的发展,哲学的课程设计,若与此相衔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学哲学,愿意去思考,愿意将哲学推而广之,哲学也就不再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 猜你喜欢: 1. 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2. 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3. 哲学方面的论文 4. 有关哲学问题的小论文 5. 有关哲学的期末小论文

我与哲学论文800字

哲学论文3000字范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哲学论文3000字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题目: 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初探

摘要: 儒家管理哲学在长期的封建政治管理实践中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管理思想。儒家管理哲学一贯强调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以实施道德教化作为管理活动的首务,以“修、齐、治、平”为实现管理职能的基本途径。正是这些构成了儒家管理哲学有别于其他管理流派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 儒家;管理哲学;核心理念

关于儒家管理哲学在封建政治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界人士普遍认为,自儒家取得独尊之势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不管他们个人有什么偏好,或尊法,或好佛,或崇道,但在治国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管理哲学为主流的”[1]317;“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从总体上看,还是‘治世’多于‘乱世’,‘稳态。

多于’无序‘,’常态‘多于’变态‘。因而,反映农业社会常态(稳态)运行规律的’治国之道‘———儒家管理哲学,就无可争辩地成为社会管理的主导思想”[1]321。还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在我国的管理史、哲学史、社会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中占有特殊地位,欲富国强兵,实非儒学莫能为。这些对儒家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的评价,是符合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管理实践的基本事实的。的确,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的管理哲学为主流;历朝历代的先贤,不管他们从什么立场和角度对儒家的管理思想作出选择、补充、阐释和发挥,基本上都是围绕儒家圣贤所提出的几个不变的中心理念来进行。正是这几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规定并指导着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体现出儒家管理思想与其他学派管理思想的本质区别,代表了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本文试图对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作一探讨,以期对当今的政治管理实践提供思想借鉴。

一、为政在人: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

儒家认为,造成天下治乱的根本原因在人。正由于人心不古、人心不仁,故乱臣贼子纷起,整个社会陷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混乱之中。既然“天下无道”的根本原因在人,那么要使整个社会回复到“天下有道”,同样也离不开人。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人在政治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把人视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展开他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首倡以“仁”为中心观念的管理思想,主张“仁者爱人”。按《说文》解:“仁,亲也,从人从二。”可见“仁”实际上是“二人”的复合字。这表明孔子将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自己管理思想的出发点。这里的“人”,既包括管理者即统治者,也包括被管理者。

关于管理者如何“爱人”,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2]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颜渊。这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看来,“仁”的方法不过是以本人为尺度,来调节本人与他人的关系,这里就包含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孔子要求管理者把与自己相对而言的被管理者当作人来看待,主张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反对“始作俑者”,反对“不教而杀”,认为这只是作为管理者的最起码的条件和要求。其次,孔子进一步主张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要“富之”而后“教之”[2]子路,要“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2]宪问,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公冶长。可以看出,孔子是将管理活动视作己立、己达进而立人、达人的活动过程来加以阐释的。

孔子这种“贵人”思想,率先确立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此后儒家的管理哲学始终沿着这个方向,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安人”和“安百姓”来展开的。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荀子,以天道自然为基础,把天道运行和人事区分开来,认为人处于与天、地并参的地位。“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3]天论。人的职责是“制天命而用之”,利用天时地利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文明和文化。人之所以能“自求多福”,能与天地参,是因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3]王制。荀子认为人之贵,在于懂得利用道德制度建立起各级管理组织,懂得分工协作把大家的活动协调起来,将单个人的力量加以放大,懂得用“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在儒家思想家中,对孔子“贵人”思想作出重大发展的是孟子。孟子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仁政”学说中,而“仁政”学说的基础是“贵民”,即重视广大民众的力量对维护封建管理制度的作用[4]197。孟子一反西周时期一切政治经济制度都为贵族而设,贵族是国家管理的中心的观点,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5]尽心下的思想。这一“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维护政治决策权来说,人民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力量,要取得民众的拥护才有国家最高决策权,才有君位;而失去人民的拥护,就失去政权,失去君位。因此对于维护整个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人民的力量是首要的,政权是次要的,君主就更其次了。

孟子以“民本”思想为基础,发挥孔子的“富之”“教之”的管理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管理思想。首先,孟子对“仁政”何以能够推行作了论证。他以“性善论”为出发点,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5]公孙丑上。“仁政”并非什么特别难的事情,管理者只需要从自己固有的“不忍人之心”出发,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梁惠王上,这就是“仁政”。其次,孟子对“仁政”的管理模式作了严密的设计。第一步,他抓住人民的生产生活这个国家管理的中心问题,站在“民”的立场对西周的井田制加以改造。在他看来,“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信心,无恒产者无恒心”[5]滕文公上。民有恒产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为此,孟子设计道:“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5]滕文公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5]梁惠王上孟子认为,管理者如能把这种蓝图变为现实,就是王道的开始,然而也仅仅是开始而已。因国家的管理制度,不但要使人民有恒产,生产生活有充分保障,还应重视教化民众,使其“明人伦”。所以孟子接下来又对“仁政”管理模式作了第二步的设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梁惠王上也就是说,在“富之”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用道德理想来“教之”,使“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5]滕文公上这样才能使全体民众都获得全面的健康的发展,造就出一个和谐完满的社会,才算是王道的完成。

总之,“人”在儒家管理哲学中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全部儒家管理思想都紧密围绕着“安人”、“安百姓”来加以展开。故《礼记·中庸》有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6]一句话,“为政在人”[6]。

哲学是枯燥的吗?哲学是丑陋的吗?哲学是令人生厌的东西吗?——在我们的哲学课堂上,在许多哲学读物的读者心中,常常升起这样的疑问。当然,张归有一些真正的哲学爱好者,他们惯于在哲学王国里信步漫游,流连忘返。在他们眼前,那一个个似乎抽象的体系如同精巧的宫殿一样矗立,他们悠然步入其中,与逝去的哲学家的幽灵款洽对话,心领神会,宛如挚友。且不论空洞干瘪的冒牌哲学,那些概念的木乃伊确实是导的,令人生厌的。真正的哲学至少能给人以思维的乐趣。但是,哲学的鬼力仅止于此吗?诗人在孕育作品时,会有一种内心的颤栗,这颤栗又通过他的作品传递补到了读者心中,哲学家能够吗?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上,人微言轻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却向往永恒和无限。人类最初的哲学兴趣起于寻找变中之不变,相对中之绝对,正是为了给人生一个总体说明,把人的瞬息存在与永恒结合起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高更为他的一幅名作写下的画题可说是哲学的永恒主题。追究人生的根底,这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形而上学冲动,而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有哲学家气质的人了。哲学的本义不是“爱智慧”吗?那么,第一,请不要把智慧与知识混同起来,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地关乎人生。第二,请不要忘记这个“爱”字,哲学不是智慧本身,而对智慧的爱。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这种答案是同有的,毋宁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提问者,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控索他的问题。他也许没有找到答案,也许找到了,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的答案只属于他自己,而他的问题却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谁真正爱智慧,关心生命的意义超过关心生命本身,谁就不能无视或者回避全提出的问题,至于答案只能靠每个人自己去寻求。知识可以传授,智慧无法转上,然而,对智慧的受却是能够被相同的爱激发起来的。我们坊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重大困境的洞察和直言不讳的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痉南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哲学关乎人生的根本,岂能不动感情呢?哲学探讨人生的永恒问题,又怎会没有永恒的魅力?一个人从哲学中仅仅看到若干范畴和教条,当然会觉得枯燥乏,而且我们可以补充说,他是枉学了哲学。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当然,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有一种成见,似乎哲学与个性是不相容的,一种哲学把哲学家本人的个性排队得愈彻底,愈是达到高度的抽象和普遍,就愈成其为哲学。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甚至窥见他隐秘的幸福和创伤。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真的,有些哲学文章确实使我们永远断了一民作者结识一番的念头,即使文章本身不无可取之处,但我们敢断定,作为一个人,其作者必定乏味透顶。有时候,这可能是误断,作者囿于成见,在文章里把自己的个性隐若了。个性在哲学里似乎成了一种可羞的东西。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揄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的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人控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出个性的判别我重视寻求真理的过程基于重视真理本身。“莱辛的句名言对于哲学家倒是一个启发。哲学家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与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我们作为读者要向哲学家说同样的话:我们重视你的人生控索过程甚于重视你的结论,做一个诚实的哲学家吧,把这过程中的悲欢曲折都展现来,借此我们与你才有心灵的沟通。我们目睹了你的真诚的探索,即我们不赞同你的结论,你的哲学对于我们依然有吸引力。说到底,我并有在乎你的结论及其证明,因为结论要靠我们自己去求得,至于证明,稍微懂一点三段论的人谁不会呢?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诸葛亮的个性的魅力,最后,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叙述某些极为艰深的思想时的文字晦涩也许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也瞧不起用美文学的语言掩盖思想的贫乏,但是,独特的个性对人生的独特感受的思考,是应该闪射独特风格的光华的。我们倒还不太怕那些使人头痛的哲学巨著这至少说明它们引起了我们紧张思索。最令人厌烦的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谓哲学文章,老是摆弄着同样几块陈旧的概念积木。风格的前提始终是感受和思想的独创性。真正的哲学家,即使晦涩如康德、黑格尔,他们的著作中也常有清新质朴的警句跃入我们眼帘,令人铭记不忘。更有些哲学家,如蒙田、帕斯卡尔、爱默生、尼采,全然抛开体系,以隽永的格言表达他们哲思。法国哲学家们寓哲理于小说、剧本,德国浪漫派哲人们寓哲理于诗。既然神秘的人生有无数张变幻莫测的面孔,人生的探索才有各不相同的个性那么,何妨让哲学作品也呈现丰富多彩的形式,百花齐放的风格呢?也许有人会说:你所谈的只是人生哲学,还有其他的哲学呢?好吧,我们乐于把一切与人生根本问题无关的哲学打上括号,对它们作为哲学的资格存而不论。尽管以哲学为暂时栖身之地的学科都已经或终将从哲学分离出去从而证明哲学终究是对人生的形而上学沉思,但是,这里不是详细讲座这个问题的地方。也许有人会问:要求哲学具有你说的种种魅力,它岂不成了诗?哲学和诗还有什么区别?这正是本书所要说明的问题。从源头上看,哲学和诗本是一体,都孕育于神州的怀抱。神州是原始人类对于人生意义的一幅形象的解。后来,哲学和诗渐渐分离了,但是犹如同卵孪生子一样,它们在精神气质上仍然酷似。诚然,有些诗人与哲学无缘,有些哲学家与诗无缘。然而,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揄的思维机器。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着同一个谜的谜底。庄子、柏拉图、卢梭、尼采的哲学著作放射着经久不散的诗的光辉,在屈原、李白、苏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的诗篇里回荡着千古不衰的哲学喟叹。有时候,我们真是难以断定一位文化巨人的身份。可是,身份与天才何干,一颗渴望无限的心灵难道还要受狭隘分工的束缚?在西文文化史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极富有诗人气质的大哲学家,也可以发现一些极富有哲人气质的大诗人,他们的存在似乎显示了诗与哲学一体的源远流长的传统。在这里,我们把他们统称为“诗人哲学家”。这个称呼与他们用何种形式写作无关,有些人兼事哲学和文学,有些人仅执一端,但在精神气质上都是一身而二任的。一位严格意义上的“诗人哲学家”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把本体诗化或把诗本体化;第二,通过诗的途径(直觉、体验、想象、启示)与本体沟通;第三,作品的个性色彩和诗意风格。当然,对于这些条件,他们相符的程度是很不一致的。

生活与哲学论文800字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伴随我们左右,哪怕是一件小事,里面的哲学可大着了。下面是我整理的生活中的哲学作文,我们一起来看吧!

生活中的哲学作文800字【1】

在我的记忆中,珍藏着一种味道。它静静地躺在岁月的河流中,任凭流水冲蚀,却也熠熠生光,永不褪色。我知道,那是只属于我们的味道。--题记

有没有一种味道让你此生都流连不忘?清明前后,几场大雨洗尽了这世间的一切尘埃,雨后的天空很明媚,湛蓝得像一颗透明的蓝水晶。故乡山上的油菜花已经谢了,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色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而清明菜却一个接连一个得从土里探出头来,伸展伸展它毛茸茸的嫩绿身体,还挂着几颗晶莹的泪珠,仿佛是在怪雨打搅了它的好梦。每到了这个时候,大妈都会摘回一大箩清明菜做清明菜粑粑,她坐在木凳上,佝偻着背,细细挑选出清明菜中的杂质。在经过了一道道复杂的工序之后,她就像是变魔术似的做出了一个个可爱的清明菜粑粑。蒸锅冒着白色的热气,年幼的我专注地盯着它,那袅袅上升的白色气体中承载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幻想。我不哭,也不闹,就这样安静地等待着。因为我知道,这就像是必须经过了冬天漫长的等待才能迎来春天,穿越了无边的黑夜才能拥抱黎明一样。无需急切,静静地,它就会来临。

终于,我的等待有了结果。大妈把一盘热气腾腾的清明菜粑粑端上了餐桌,她用手背抹了抹额上的汗珠,脸上露出了质朴的笑容,我和大爸也笑。大妈就首先夹了一放在我的碗里,清明菜粑粑光滑的外表泛着光泽,绿得发亮。一口咬下去,松软的皮夹着的一股清明菜特有的淡淡的清香直窜入我的鼻腔,一咬破外皮,油溢了出来,一股腊肉的咸香和已经风干的豆干的卤香在我的口腔里慢慢升腾,像跳了一支热情奔放的桑巴舞。四月初的天气里,我们三个人一口又一口地吃着清明菜粑粑,幸福便悄然来临。清明菜粑粑承载着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虽然现在我与大妈大爸分开了。但它的味道还在,属于我们之间的情谊还在,任凭岁月变迁,却也熠熠生光,永不褪色,在我的生命中温暖地闪亮。之后的岁月里,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吃上几个清明菜粑粑,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记忆的延续,它是我与大妈大爸之间约定好的路标,只要沿着它的方向,就能找到回家的路,找回那些落满尘埃的记忆。因为,我知道,这一种味道,只有我们知道。

生活中的哲学作文800字【2】

这两天看书的时候,翻到了一句话:“水满则盈,盈则亏。”

心中很明朗,毕竟这是一眼就能懂的话,何况“满招损,谦受益”这样的道理,更是经常在生活中被人提及。

所以,这句话在我面前只是过了眼,我也没在意,直到傍晚我做家务的时候的一个细节,却让我深深感觉到古人这些教导之言,真的是从生活中总结出的哲学。

傍晚的时候,我看家里的两个盛过滤水的水瓶没什么水了,就打开过滤器,把小水瓶放在水龙头下接水。小水瓶其实是手提式的矿泉水瓶,矿泉水喝完后觉得把这么大的瓶子扔了怪可惜,刚好用来装过滤好自来水。

水瓶的开口也就两三公分,并不算大,都是下宽上窄的造型。

我把水瓶放在水龙头下接水后,自己就开始在一旁择菜。过了一会,我抬眼看了下水瓶,发现还没有接满,估模着还有三四公分的间隔,因为瓶子上窄,其实也装不了多少水了,可我想着,就让它再多接些,接满点好。于是我又低头忙手上的事,这一忙自然心思又被牵了过去,好一会儿,我突然想起来,呀,水瓶还在接水呢?

果不其然,抬眼的时候我发现水瓶早就满了不知多久了,水龙头下不停滑落的水柱因为水瓶的“不接纳”,早已是肆无忌惮在沿着水瓶的瓶外壁一路直冲到水槽里。

“啧,啧啧......”

我很是心疼的马上把水龙头关掉,心里很是懊悔,想着刚才水位在瓶口三四公分的时候我就应该盯着了,要是没空,不怎么满也没关系,直接关掉就好了,这样一来,本想着接满点,却是不知道是损失了多少的水。

因为要盖上盖子,我不得已要把瓶中的水倒掉些,毕竟是不小的瓶子又装满了水,轻轻抬起手劲不好控制,得,倒完才发现,水位也刚好是到瓶口一二公分的位置了。

“水满则盈,盈则亏!”先不说这句话暗喻了多少哲学,单单这件接水的事,就已经很直接的让我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字面上直白的含意,也让我对于“老人言”,还有古人的教导的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毕竟,这些都他们从生活中悟出的道理,记录下来,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想让后人少犯些他们曾犯过的错,少走些弯路。

前 言有人认为一部哲学史便是人类自我觉醒、自我发现与成长历程的纪录,当人类在自己存活的自然环境中觉醒,发现到人与自然的区别之後,便开始尝试去瞭解自然、瞭解自己,发掘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类幡然醒悟到认识人自身、解开生命之谜、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人生命在自然中奋斗、存活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认识人本身,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人终极关怀的首务。从刚开始素朴的理解到现在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一言以蔽之,无不是在探究与解释人类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而已。然而由於近代以来,学术的分工,专门化、部门化的发展,固然深化了各个层面的理解,相对的,也造成各个学科都只偏重研究人类的某一个面向;再则由於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各学科对人的研究也都倾向於把人当作一个客观事实来研究,并尝试经由经验归纳去表述和证明「人」这一客观事实。长期以来,造成人被当作一个客观的存在物来观察,并且被割裂地去研究。相较於这种割裂分析的研究,哲学则采取较为宏观、整体的观点去思索人的问题,哲学不是将人割裂地、当作一个客观对象而已,哲学所要研究的是做为一个整全的人是什麼;主要探究的不只是当下的人,而是探索人始终是什麼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人开始时是什麼?什麼力量赋与人去改变所遭遇到的环境?在主体性的意义上,属於人自身的东西是什麼?人可以相信些什麼,能运思些什麼?人应当在什麼范围内怀疑自身所要求的对象的确定性?人能对其自身所遭遇而又参与其中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指望什麼?在艰难的人生过程中,人继续生活的勇气从何而来?超越自身、超越自身所接纳的对象的人本身是什麼?人生命终止於何处?此种种便是哲学所探究人类生命问题的主要课题(赫尔曼。施密茨,1997,页IX)。换句话说,从哲学立场整体地去探索生命,可以避免把人当作对象物、割裂的研究倾向;而且透过哲学性的探索,不仅只是知道现实上的「人是什麼」、「人能知道什麼」而已;更可以瞭解到作为一个理想的人,「应当做什麼」,「可以期望什麼」。如此哲学性探索的方向,可以作为人类谋划未来,应当如何行事的参考,更是有关人的生命教育课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学科。有关探索生命的课题相当多,无法一一陈述,在此仅尝试就哲学的立场择要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问题。对其他生命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则可进一步阅读有关生命哲学的相关著作。什麼是「生命的意义」在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之前,首先必须要澄清的是究竟什麼是「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在问「生命」的意义是什麼」,也不是在问「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什麼是有关「生命」的本质是什麼的询问;而「生命」的意义是什麼是在追问「生命」本身有什麼意义。本文所要探讨则是「生命的意义」本身是什麼。人的「生命」从人类受胎开始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始於人的受胎成形,也不是天生现成的,而是人在有所自觉之後才开始自己构画赋与的。诚如诺齐克(Nozick)所说的:「生命的意义:一个人根据某种总体计画来构画他的生命,就是赋与生命意义的方式;只有有能力这样构画他的生命的人,才能具有或力求有意义的生命。」(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2001,页596)「生命的意义」是人类自我所赋与的,是在人们根据某个总体计画,或者说是依照某个总体的生命蓝图来构画自己的生命方向时才赋加上去的,也就是说随著每个人所选择总鲁生命蓝图的不同,所构画出的「生命的意义」也有所差异。在这层理解之下,当我们面对生命,或许不必先急著问:「生命的意义是什麼」,而要先问:「人应该如何赋与生命意义」,或者说:「人应该如何去构画出生命的意义」,只有人们开创了自己生命的意义,而後才能去追问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麼,去对人所建构出来的生命意义进行肯认。因此不必惋叹生命没有意义,毕竟「生命的意义」是在每一个人如何去构画自己「生命」的活动中赋与的,责任在每一个赋与生命意义的人,只有人们去构画自己的生命,并努力成就自己的生命,生命才活出了意义。

关于哲学的论文1500字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1 浅谈科学发展中的哲学反思 1 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及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的前身是自然辩证法。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只要是指从哲学的维度上去研究科学与技术,包括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以及在发展中又会出现哪些哲学问题等等。过去的三十年,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始终保持对立关系。前者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意识形态的优势;而科学哲学传统却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更重视学科建设或倾向于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但二者长期和平共存所带来的确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致命问题,即名实长期冲突和学科定位不明。 科学技术哲学的由来与科学技术史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史首先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探讨它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间的辩证关系。可见,科学技术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学。表面上看,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但本质上它不单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横跨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拉卡托斯力图使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一致,他的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倡导“精致证伪主义”。另外,其他科学哲学流派,像图尔明等,他们也主张用科学技术史来检验科学技术哲学。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科技方法论等;也做应用研究,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大学科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还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哲学、生物哲学,以及比较玄奥的天文哲学和地学哲学等。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思想史、生态哲学、环境哲学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产业、行业领域里面的一些方法论、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等等。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将信息科技纳入到自己的视域范围,逐步形成了信息哲学学科群,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沿学科性质。其中的计算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以及系统哲学等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 另外,科学技术哲学也应用进了军事科技领域里面,已成为一种相对其他而言比较特殊的应用哲学。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事哲学学科,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辩证法、军事技术创新思维及方法、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与社会、军事技术哲学、军事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军事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与文化、军事科技伦理学、军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等等。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在整体上统帅、驾驭军事科学技术,在提高军队战斗力方面日益凸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进程 近代中国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一部近代的科学史本质上就是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科学家同样是第一批科学哲学家,因为他们的任务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教授科学知识,二是负有向中国社会、中国民众传播科学观念的使命。自然科学家竺可桢、粱思成、茅以升以及李四光等人,都对科学的人文层面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思;人文学者中的胡适、赵元任、金岳霖等人,也都有很好的科学哲学素养。在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课程是北京大学于1918年开设的“科学概论”。而由北大教授王星拱编写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于1920年出版,是《科学概论》的上卷。到了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的哲学思考,一大批科学哲学的著作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大量出版。较早的有,1924年的《科学与哲学》(张东荪),1937年的《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稍晚的有,1948年的《自然哲学概论》(罗克汀)以及《科学概论新篇》(竺可桢)等等。其中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著作是1945年的《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洪谦),和1948的《知识论》(金岳霖)。 建国以后,来自西方的科学哲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受到了批判和清算,这个传统由此被迫中断。马克思主义传统取而代之,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亲自发表的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著,具体如《数学手稿》(马克思)、《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恩格斯)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等。其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史、科学学以及自然科学哲学研究等,这些虽然是由英国剑桥左翼科学家倡导的,但是也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50年代,于光远同志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具体负责制定中国的科学发展政策和科学家政策。他早在延安时期就翻译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同时组织学习小组研究自然辩证法。因此,《自然辩证法》》成为制定中国科学政策和科学家政策的指导性文献。于光远召集了一批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规划草案。草案指出,要直接继承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把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这门科学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应该称呼为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虽然有争论,但久而久之,“自然辩证法”还是成为了这个新学科的名字。 4 科学技术在未来哲学中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基本形势的评估,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我国目前已经全然解除了对科学家们的政治紧箍咒,所以很少有科学家心甘情愿来聆听“科技哲学家”们的“教诲”了。当代的一线科学家已经不再关心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果说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统战的话,那自然辩证法也不再是一个合用的统战工具了。正是因为政治功能的弱化,科学技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外部资源势必大打折扣。为了从长计议,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实际上就是要搞好学科建设。同时在学科建设之外,应该适度改革之前的“政治必修课”制度,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转化成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功能。当前国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但是应该结合人文教育来做,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或者失败,有可能就与它们割裂了与人文教育的传统纽带有关。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对他们进行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听规定的老师讲课”的这种“三规”式的必修课制度,可以变成:在学制所规定的时间内(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须在科学人文类课程中修满一定的学分,至于具体什么时间听、听哪门课、听哪位老师讲,可以由学生自由决定。 进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们可以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教学中讲授自己最熟悉的问题。现在讲公共课的教师平时教学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因此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创新精神,所以,一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总是被作为照顾的对象,总是觉得比其他教师“矮”一些。在今后的大学课程里,如果能够把公共必修课改成限制性选修课,必能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阵地和科研阵地。 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2 论哲学与长寿 一、前言 从古至今,长生不老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秦始皇派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近现代的各种养生,长寿似乎都是一个热满红火的词。虽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明白长生不老显得不切实际,可是人来一世不易,谁不想在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多留恋一会呢。所以长生不老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有强烈吸引力的愿望,但千万年生生死死的事实让人们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归纳:如杜甫在其诗《曲江》中写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全书》里写下了“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这样的辩证的论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概括得更简短:“生就意味着死”。如此话语都说明人的寿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自然规律一般,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律,而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顺应规律,在智慧的引领下通过某些方式达愿,留存于世间久一点。 二、哲学与长寿 人类越进步,科技更发达,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的富足,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这可是长寿的一大阻碍,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光靠现代医理可不行,所谓治标还得治本,关键在治心。心要如何治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学。据调查发现,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原因在于90岁以上学者占1/4,85岁以上学者几乎占一半。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这些例子看来,长寿和哲学确实存在起着某种关联,起码它传递给我们的都是正面的信息,谁说学哲学无用呢?在他们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他们思考,边冥想,边进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恍惚之间已是长寿。 三、哲学长寿的秘密 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起码可以让你活得更久一点,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哲学到底以什么魅力让人们长寿呢? 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也说,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除此之外,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是心灵的启迪,能让现世的许多疑问得到解答,能让人更清明。中国哲学的精髓,北宋张横渠将其用四句诗表述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有着重大的使命,需要有着崇高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先哲来奉献,长寿的哲人们将自己奉献给了哲学,哲学以其特殊的回报方式来感恩,那就是让他们更长寿。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人火气暴躁,人与人之间失去那份推心置腹的交流,更多的是带着虚伪的面具在表演,忘了本来的自我,随着欲望潮流滚滚向前。哲学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沉寂再沉寂,不因世俗纷扰而困住自己的内心,哲学以一种大超然的态度教人治世之理,既入得世也出的世,帮助人们正本溯源,回归本心,以此锻磨自己,不知不觉间,时光已如白狗过隙。 四、结论: 针对中国当前的哲学发展问题,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迫切性,哲学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觉得哲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之无用,谋身立命资本都不够,殊不知,哲学就像盖房子的脚手架,看似无实则缺之不可。所以利用学哲学可以使人长寿能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学哲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能赋予其更深刻内涵,刮起学哲学之风。这是一个养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奈的社会,要想健康长寿,学习哲学必不可少。不论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值得学习的可贵之处。同属哲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学术上均可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人们功利性太强,学哲学,能养生,能长寿,富头脑,无疑是一个可取之点。哲学的发展,哲学的课程设计,若与此相衔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学哲学,愿意去思考,愿意将哲学推而广之,哲学也就不再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 猜你喜欢: 1. 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2. 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3. 哲学方面的论文 4. 有关哲学问题的小论文 5. 有关哲学的期末小论文

人生观问题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对待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回答都是与世界观、历史观相联系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的基本观点,完全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的。首先,人生观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对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理解。正是在这个基础点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共产主义人生观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思考人的生命的意义时突破了历来着眼于人的生物性和人寿长短的局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其它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界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原因在于人是能进行自觉劳动的创造性动物。人的创造能力使得人超越其它动物之上。世界上只有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人化的世界,创造了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正如其它生命一样不是永恒的。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创造性。人的一生很短,如果尽干坏事,又会被世人感到太长。如果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分发挥它的创造作用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生命光辉而充实。人的生命的创造意义并不仅仅限于生时。不少人生时寂寞、穷困、潦倒,甚至为人误解,频遭摧残,可死后被重新发现,再现辉煌。许多学术著作亦复如此。生时无法出版,死后成为不朽之作。这说明生命的长短并不是人的生命意义的关键所在。人不仅是创造性的动物,而且是社会性的动物。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56页)这就是说,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无法说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如果仅仅把人看成孤立的个体,必然把人的生命看成一支短短的暂时点燃的蜡烛,很快化为灰烬。从人的社会本性出发,把人作为社会成员来考察,就会看到,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却是久远的。人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由人类组成的火炬。每一代人都应该把它烧得更旺。这同时也就是把个体的生命由暂时变为永恒、有限变为无限。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的社会本质的正确理解是不可能的。其次,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生观中最重要、最难解决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两方面对生与死的问题作了回答。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自然存在物,它与宇宙中的一切生命现象一样,必然是有生有死、有始有终。人的自然寿命有限,而且只有一次。追求长生久视、成仙成佛,都是宗教唯心主义的幻想。辩证法的规律是理解生与死的钥匙。毛泽东把死称为辩证法的胜利。对生与死的理解不能仅仅以自然规律为依据,而必须求之于社会规律。同样是生,有的生得伟大,有的苟且偷生;同样是死,有的死得伟大,有的死得窝囊。所谓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讲的就是死的意义问题。这个死的意义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英雄与懦夫、留名千古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往往决定于对死亡的态度。中国古训临难毋苟免,讲的就是气节,也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死亡中最壮烈最感人的是为事业、为正义而献身,死在刑场和战场上。我们不仅要以哲学家的通达服从自然规律来对待自然的死亡,而且要以革命家的气概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对待为正义和真理而献身的死亡。前者是智者,后者是勇者。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烈士的名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是对死的认识的最高境界,是对死的意义理解的通达至极,是勇者与智者的结合,是以对自然规律与历史价值认识为依据的人生态度。

  • 索引序列
  • 关于哲学论文800字
  • 哲学小论文800字
  • 我与哲学论文800字
  • 生活与哲学论文800字
  • 关于哲学的论文15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