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论文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 家乡的变化真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白河县双河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这个只有几千人口的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农民知道啥?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农民干什么?实现农业产业化!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他们实验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黄姜、烤烟的兴起,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和农民增收。 过去农民住的啥?三间茅房一张床。如今农民住楼房,敢和城镇比靓丽!十年浩劫片面追求“反资防修、一大二公”,忽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城镇居民改革开放前极少动工建新房,农村农民大多住在泥地、泥墙、泥瓦搭稻草棚的古老房宅里,人口多面积窄生活十分不便,如哪户人家有一台老式收录机或黑白电视机必然会引起众人围观看热闹。现在,国家采取让民惠民利民的房改政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农村两层、多层钢筋水泥建造的漂亮洋房遍地开花,彻底实现了当年毛主席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彩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电脑、空调等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备品。过去农民吃的啥?一日三餐“瓜菜代”。如今农民讲养生,生活水平大提高。老人讲在那“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的年代,讲得食品匮乏饥肠漉漉,本来就没钱,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米油盐酱醋肉鱼,粮票、油票、糖票、菜票等成为大家眼中金贵紧俏的香饽饽。改革开放了,“田土包到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再加上科技含量高的良种、化肥、农药、除草剂被广泛使用,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扶持政策,农民种粮不但免缴皇粮国税,而且还有良种补贴、养猪补贴、免疫补贴、学杂生活费补贴……,促进了食品类的快速发展。如今百姓谷仓是谷豆齐全,尽人所需。人民群众的饮食质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越精,餐馆、茶吧渐成大众化趋势。衣着的变化也十分明显。30年前,衣着打扮无论男女老幼,凭“布票”到国营集体商店排队购买布料后再到染坊染色晾干缝制衣服,服饰几乎呈清一色的蓝、灰、白,做工粗糙款式简单,鞋子大多是清一色的青布鞋和解放牌胶鞋。改革开放了,求美尚美爱美的原始本性得以浑然天成的自然流露,穿着打扮日渐丰富多彩,蝙蝠衫、连衣裙不再是“洪水猛兽”,西装领带、夹克衫不视为“小资”情调。头饰、围巾、金银首饰、化妆护肤、美容健身成为时尚潮流。就是过去18岁无人问津的乡妹子,如今也越来越时髦,越来越俊俏了。改革开放的30年,是家乡面貌变化最大、经济发展最快的30年,同时也家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30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家乡人已从那缺衣少食的短缺经济时代逐步走向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如今走在乡村的农家路上,当年肩挑背杠的农村人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载着人搭着货的摩托车或小卡车从脚下的水泥上擦肩而过,阵阵歌声从各个贴着瓷砖的的农家小院传入耳中。那一座座崭新的农家院落,不时可以听见电话铃声响起。如今的农民不但不用上税,而且还吃上了“皇粮”。“农村低保”,“农村医保”,“农村养老院”这一切,都主要由国家财政来买单。农民不但不上农业税,还能通过“低保”吃上财政,也能通过看病的发票间接地到财政那儿去报销,如今正在兴建的农村养老院,让农民感觉到了“养儿防老”还不如靠政府养老来得可靠和实惠。所有这一切,是远至几千年,近到几年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近些年来,我多次亲历了家乡父老带着纯朴的感情振臂高呼党英明的场景,着实让我在感动不已的同时,深受教育和启迪.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华泾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中国棉纺织业的开山鼻祖黄道婆诞生于此,她把棉纺织技术传授给家乡人民同时也将“衣被天下”的德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留传至今。一个世纪之前,革命烈士邹容为了唤醒民众的民主意识英勇就义,将敢为人先、舍生取义的优秀品德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2008年是华泾镇撤乡建镇10周年庆,为了让广大居民、学生对华泾的十年发展变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镇特设了“撤乡建镇十周年”图片展,以回顾十年发展历程,展示十年发展成果,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华泾科学发展。同时讴歌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建镇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华泾人与地震灾区同胞心手相连、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和爱党爱国、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表现了华泾人喜迎北京奥运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华泾人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共创和谐的热情,并对外全天开放,招募学生志愿者为参观者进行讲解服务。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配合上海市、徐汇区、乃至华泾镇等各级政府的科普宣传活动,华东理工科技园计划建设“华东理工科技园科普基地”,利用园区现有资源,结合园区产业特色,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向社会各界提供科普知识,使得园区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在社会效益上也做到最大化,真正实现我国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目的。科普基地的建设,在结合基地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华东理工科技园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科特色优势,将园区的产业导向定在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三个领域。因此,华东理工科技园科普基地的宣传普及内容将主要集中在这三个领域,突出介绍这些领域的尖端科技成果、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并通过画廊、展柜、幻灯片、电子演示屏、现场观摩几种方式展现。 华泾镇暑期工作办公室、镇团委联合组织社区青少年二百余人参观《十载耕织,绿色华泾》华泾镇十周年回顾展,和华东理工科技园科普基地,让社区的青少年真正了解生长、生活的这片土地发生的巨大变化,感知华泾的科普发展并让广大青少年提出家乡建设的“金点子”,畅想家乡未来的发展。青少年们分别提出了“开发邹容、黄道婆纪念馆的教育资源,创造特色品牌”“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建设资源节约社会”“让轨道交通开进华泾,方便居民出行”“完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弘扬健康生活方式”等一条条意见建议,同时表达了要从自身做起,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愿望,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对社区的热爱和身为社区一份子的责任感。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作文。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多的象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两个吧!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吗?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孔子与我们宿州吧!在我们这里有一座天门寺,那里有两处古迹,一处是晒书台,另一处就是洗砚池了。传说两千年前,孔子周游天下,传授他的知识,有一天,孔子走到了天门寺,可是突然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孔子急忙带着他的学生们进天门寺躲雨,可是他们的书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淋湿了,这弄的孔子和他学生们都坐立不安,第二天,孔子发现寺庙有一块很大的石板,于是叫学生把书放在大石板上晒,可是晒好以后书的有一些地方看不见了,于是孔子和学生们又描了一遍,这时一个学生发现一个水池,叫大家来洗砚,从此这个石板人们叫晒书台,洗砚的地方叫作洗砚池。

其实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的古迹比如说涉故台、虞姬墓、黄藏峪等等,我们这一代一定要把这些传统文化传播下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是的,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活字印刷,因为有活字印刷,中国的文化得以传向世界。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备品。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宋代诗词更以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明清小说将白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窃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窃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自己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视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传承我们的五千年文明!

我颠簸在山路间镀过朝阳的浮尘中。如同重温一次在外漂泊的一路坎坷。梦中重回故乡的景象,正与眼前相仿——灿烂而苍茫。

父亲坐在我身旁,用出神的间隙,谈起多年前的往事。离去的前日,曾在村口移栽下一棵松树,不知它是否如昔日般俊朗。记得那天走的也是这条山路,不过镀在浮尘上的却是黎明前的月光……父亲的声音越来越小,那不断后退的景物,也变得朦胧飘渺。

我很小时便随父辈们离开了故乡,印象中的故土,只留下个别片段,断续的鸟鸣,婆娑的树影,我勉力爬上硕大的包裹望向夕阳下人影稀疏的祠堂……陌生又渺远。

每次在各种文件上填下那莫名其妙而冗长的地名时,心中总有一种厌恶油然而生。或许父辈们也有相同的感受,于是自他们踏足异乡的那一刻起,便为了在远方立足而拼命打拼。他们成功了,经过层层手续,我再也不用指着那个陌生的地名说自己身世渺茫了!我们,本属于城市。

现在故乡的印记,只存在于开玩笑的谈资中了——仅此而已。

偶然间的一次,我听到父辈们在醉后用乡音交谈。那虚幻晦涩的音节,偏偏铿锵有力。原来,我们并未真正抹去有关故乡的全部印记。

我们始终只是被故乡流放的候鸟,或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多年来四处漂泊的轨迹,从未离开一个以故乡为中心的圆。冥冥中仿佛有一条脐带把游子与故乡紧紧联系起来,行越远,心越痛。

父辈们为了那让自己魂牵梦萦的远方跋涉至此。蓦然回首,当故乡已在千里之外时,“远方”便再一次入梦了。

不知是如何开启了“回乡”的话题,众人沉默,不过父亲却默默收拾起了行囊——正如多年前的那样。

每个游子的心中,都应有一种名为“故乡”的信仰……

眼前的景象在一阵颠簸后逐渐清晰,也让我注意到前方一株隐约而挺拔的树影。

眼看着,前方就是故乡了。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共谱文明家风,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崇礼重德,尊师重道是传统美德。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热心公益。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导我们首先要注重个人的修养,同时培养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国家就会长治久安,人民就能生活幸福,安居乐业。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

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是的,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

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

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活字印刷,因为有活字印刷,中国的文化得以传向世界。

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备品。

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

宋代诗词更以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明清小说将白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窃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窃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自己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视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传承我们的五千年文明。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宝鸡,在关中平原两端。秦岭是它的南部屏障,群山环绕,渭河水从城市中间流过。从我查的资料中知道它的总面积是18202平方公里,人口有372万,1994年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995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2005年又一次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光荣称号。我真为自己的家乡自豪!

宝鸡是炎帝古里,是秦文化的发祥地。西周礼乐,秦汉法度,大唐雄风,宋代风韵,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生动的印痕。历史沉淀深厚,文化遗存繁荣,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家乡真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 在这儿有国内外驰名的法门寺;有我们的祖先神农氏--炎帝的陵墓;有秦王陵墓;有国家级太白森林公园;有太公姜子牙的垂钓遗址--钓鱼台。每年有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祭拜神农氏炎帝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俐指,场面宏伟而壮观,热闹极了。

现在的宝鸡马路宽广,高楼林立,路旁种着许多树木和花草,连每座桥上两边都摆放着许多盆景,色彩鲜艳,赏心悦目。特别是到了夜晚,霓虹灯闪烁在大街小巷,这座城市如同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各大超市和集贸市场,穿的,用的,吃的真是看不够也看不完。从清晨到傍晚,人山人海,人潮涌动,从每个人微笑的脸上足以表现出人们幸福满足的心情。

关于家乡建设的论文

建设家乡武胜的论文参考如下:美丽的武胜。我为我是武胜人而骄傲,我为我是武胜人而自豪。武胜是我的家。我就是武胜的女儿,我要用实际行动去爱我的家园:从小做一个文明的孩子,爱护城市的每一处公共设施,每一朵花,每一棵树,不乱丢乱扔,随地吐痰。还要多做义务宣传,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来爱我们共同的家——武胜,让她永远年轻,永远美丽

华泾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中国棉纺织业的开山鼻祖黄道婆诞生于此,她把棉纺织技术传授给家乡人民同时也将“衣被天下”的德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留传至今。一个世纪之前,革命烈士邹容为了唤醒民众的民主意识英勇就义,将敢为人先、舍生取义的优秀品德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2008年是华泾镇撤乡建镇10周年庆,为了让广大居民、学生对华泾的十年发展变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镇特设了“撤乡建镇十周年”图片展,以回顾十年发展历程,展示十年发展成果,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华泾科学发展。同时讴歌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建镇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华泾人与地震灾区同胞心手相连、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和爱党爱国、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表现了华泾人喜迎北京奥运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华泾人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共创和谐的热情,并对外全天开放,招募学生志愿者为参观者进行讲解服务。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配合上海市、徐汇区、乃至华泾镇等各级政府的科普宣传活动,华东理工科技园计划建设“华东理工科技园科普基地”,利用园区现有资源,结合园区产业特色,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向社会各界提供科普知识,使得园区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在社会效益上也做到最大化,真正实现我国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目的。科普基地的建设,在结合基地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华东理工科技园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科特色优势,将园区的产业导向定在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三个领域。因此,华东理工科技园科普基地的宣传普及内容将主要集中在这三个领域,突出介绍这些领域的尖端科技成果、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并通过画廊、展柜、幻灯片、电子演示屏、现场观摩几种方式展现。 华泾镇暑期工作办公室、镇团委联合组织社区青少年二百余人参观《十载耕织,绿色华泾》华泾镇十周年回顾展,和华东理工科技园科普基地,让社区的青少年真正了解生长、生活的这片土地发生的巨大变化,感知华泾的科普发展并让广大青少年提出家乡建设的“金点子”,畅想家乡未来的发展。青少年们分别提出了“开发邹容、黄道婆纪念馆的教育资源,创造特色品牌”“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建设资源节约社会”“让轨道交通开进华泾,方便居民出行”“完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弘扬健康生活方式”等一条条意见建议,同时表达了要从自身做起,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愿望,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对社区的热爱和身为社区一份子的责任感。

我为家乡发展献计谋 某城我亲爱的家乡,身为某城市民,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爱着自己的家园,希望她越来越美好。 近年来我市经济飞速发张,逐步步入经济强市,教育精英之行列。全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教育、文体、城市整体面貌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说,环境治理有待加强、群众素质有待提高等等。 下面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认识,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一点作用:一、 深入发掘我市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一提到北京,大家都能想起四合院,一说到上海,大家都能联想到小弄堂,传统的、民族的、特色的,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因此,我认为应保留能体现我市特色的建筑、遗址、遗物等,对其进行翻修、改造,使其形成景观带,发展特色旅游。要深入发掘能体现家乡特色的东西,特色的物件、文化形式等,把这些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使之文化旅游一体化。例如:屯头的宫灯文化,梅花九九惨案展览馆等。 二、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幸福城。当前,本市经济发展正值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提升,越来越绕不开环境优化。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优美的环境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竞争力。打造宜居、宜创业的城乡环境,才容易招得来商、引得来资、留得住人、发展得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是一个地方最大的品牌。 因此,应以治理城乡环境卫生、城乡容貌秩序为重点,着力实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打造宜居靓城,使藁城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幸福之都。 三 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四、 大力发张教育,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合理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五、严格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六、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改革开放三十年 家乡的变化真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白河县双河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这个只有几千人口的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农民知道啥?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农民干什么?实现农业产业化!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他们实验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黄姜、烤烟的兴起,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和农民增收。 过去农民住的啥?三间茅房一张床。如今农民住楼房,敢和城镇比靓丽!十年浩劫片面追求“反资防修、一大二公”,忽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城镇居民改革开放前极少动工建新房,农村农民大多住在泥地、泥墙、泥瓦搭稻草棚的古老房宅里,人口多面积窄生活十分不便,如哪户人家有一台老式收录机或黑白电视机必然会引起众人围观看热闹。现在,国家采取让民惠民利民的房改政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农村两层、多层钢筋水泥建造的漂亮洋房遍地开花,彻底实现了当年毛主席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彩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电脑、空调等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备品。过去农民吃的啥?一日三餐“瓜菜代”。如今农民讲养生,生活水平大提高。老人讲在那“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的年代,讲得食品匮乏饥肠漉漉,本来就没钱,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米油盐酱醋肉鱼,粮票、油票、糖票、菜票等成为大家眼中金贵紧俏的香饽饽。改革开放了,“田土包到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再加上科技含量高的良种、化肥、农药、除草剂被广泛使用,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扶持政策,农民种粮不但免缴皇粮国税,而且还有良种补贴、养猪补贴、免疫补贴、学杂生活费补贴……,促进了食品类的快速发展。如今百姓谷仓是谷豆齐全,尽人所需。人民群众的饮食质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越精,餐馆、茶吧渐成大众化趋势。衣着的变化也十分明显。30年前,衣着打扮无论男女老幼,凭“布票”到国营集体商店排队购买布料后再到染坊染色晾干缝制衣服,服饰几乎呈清一色的蓝、灰、白,做工粗糙款式简单,鞋子大多是清一色的青布鞋和解放牌胶鞋。改革开放了,求美尚美爱美的原始本性得以浑然天成的自然流露,穿着打扮日渐丰富多彩,蝙蝠衫、连衣裙不再是“洪水猛兽”,西装领带、夹克衫不视为“小资”情调。头饰、围巾、金银首饰、化妆护肤、美容健身成为时尚潮流。就是过去18岁无人问津的乡妹子,如今也越来越时髦,越来越俊俏了。改革开放的30年,是家乡面貌变化最大、经济发展最快的30年,同时也家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30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家乡人已从那缺衣少食的短缺经济时代逐步走向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如今走在乡村的农家路上,当年肩挑背杠的农村人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载着人搭着货的摩托车或小卡车从脚下的水泥上擦肩而过,阵阵歌声从各个贴着瓷砖的的农家小院传入耳中。那一座座崭新的农家院落,不时可以听见电话铃声响起。如今的农民不但不用上税,而且还吃上了“皇粮”。“农村低保”,“农村医保”,“农村养老院”这一切,都主要由国家财政来买单。农民不但不上农业税,还能通过“低保”吃上财政,也能通过看病的发票间接地到财政那儿去报销,如今正在兴建的农村养老院,让农民感觉到了“养儿防老”还不如靠政府养老来得可靠和实惠。所有这一切,是远至几千年,近到几年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近些年来,我多次亲历了家乡父老带着纯朴的感情振臂高呼党英明的场景,着实让我在感动不已的同时,深受教育和启迪.

关于乡村建设的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内容提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 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过这个提法。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 新的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重点,不是直接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或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补贴,而是指从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转向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找文章,到]惠及农民,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重申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说法一以贯之,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更全面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具体目标应该是: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明显改变村容村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更完整的思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强调继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提出了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政策框架。 “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哪里 “十一五”时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必须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对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育新型农民。 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3万亿元,而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六小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约为293亿元,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与此相对照,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万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达2万多亿元。应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疗保障程度低,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五保户”和重病、重残人群的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障方面,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绝对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同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是低水平的,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支农投入渠道不宽及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中央和地方之间农业投入职责划分不清、支农资金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推进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继续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统筹安排支农资金使用;改进政府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继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预算内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制定更加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在法律层面上保证政府支持与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突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财政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主要提供农业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重点选择对农村发展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项目;而对于那些市场能够解决的投资项目,政府不必大包大揽。根据财政支农目标和重点,逐步改变过去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适当归并设置支农资金,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 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近年来,财政支农投入高度依赖中央政府,而地方财政的农业支出比重却呈逐年下降趋势。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共同承担责任。应在完善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明晰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同时,在政策上明确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更大的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 发挥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和农民的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不能包办代替。特别是在村庄一级,政府的投入只起到引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和农民在投入中的应有作用。调查表明,如果能让农民直接受益,大多数农民是愿意为集体小型公共工程出资出劳的。当然,组织动员农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应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绝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更不能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变相向农民要钱要物。发挥社区集体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需要加快改革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允许探索集体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应在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管制非农用地总量的基础上,把更多的非农建设用地直接留给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开发。这是增加社区集体组织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直接提供大量的资金。 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除了政府增加投入,重要的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应在鼓励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社会事业、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发展等方面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国家应制定“以奖代补”等特定财政扶持政策,对由社会资本牵头的一些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益性支出给予鼓励、奖励和补偿。改革和创新金融体制,对农业企业予以信贷扶持,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融资和政策性扶持的机制。 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在近几年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财政走到了前台,而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远远不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必须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强化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工业和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分割开来,更不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对立起来,而是要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把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应继续促进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依法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别于农民和市民的最大社会群体,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应在法律层面规范劳动关系,健全劳资纠纷协调机制;强化各级工会的功能,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促进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的形成。同时,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覆盖农民工的制度。 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壮大县域经济。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县域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50%以上。我国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他们不可能全部进入大中城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在县及县以下城镇生活和就业。因此,在鼓励农民跨地区流动、进城就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各级政府中,县级政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应探索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 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除了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倾斜,还应通过机制创新,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应制定对农村的人力资源对口支援政策。 健全农村工作的协调机制,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负有责任。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积极转变职能,将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空缺与重叠,有效促进政策的集成、资金的整合,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在各级政府中应确定一个“三农”工作的抓总部门,健全“三农”工作的协调机制。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城乡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因此,应把完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尽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来抓。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析农村经济的发展 》

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和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农村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不但使我国用占世界不到7%的土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使农民奔向小康,走向富裕。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增长迅速。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农村 经济 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源自农民的自发选择,但在这一制度变迁的力量释放之后,市场为什么没能引导农民进行新的发展选择?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中国城乡分割的体制是导致市场无法起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还是从农民自身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三十年来的乡村发展 经验 更为恰当,即农民在其所卷入的农业生产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规则安排及其相关控制权问题才是至为关键的,而这一点显然是需要在国家农业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去理解和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变化的起点和背景是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农民控制政策的放松与农民群体的行业分化,农民从主要从事粮食 种植 业、畜牧业的传统中逐步分化拓展到经济作物、科学畜牧以及非农产业的各个部门领域之中,并且深深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交易过程中。中国的农业改革过程正是一个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变动过程中农民应对上述自然 、经济、社会与政治风险的能力及其相关权利变化的过程。以农民权利扩张及其面临的调整作为线索,重新评估中国农业与农村改革的历程显然是值得尝试的。

系统地展现几十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文献还不多。具有代表性文献如林毅夫(1994)的论文集研究了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对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作了出色的研究;科林•卡特、钟甫宁等人(1991)系统地描述了经济改革中的中国农业经济全貌。但是,总体而言,现有的文献还缺乏一个对中国农村三十年以来经济社会变迁做出系统的和逻辑一致性的解释。

2农村经济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1)中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市场农业的发育以及市场机制对农业的调节作用大为增强,传统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受社会需求和市场价格的作用,畜牧业、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与2008年相比,其比重分别由27.4%和8%上升为29.7%和8.9%。粮食作物种植中,高产优质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明显增加。

(2)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稳定增长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行业高速增长,对推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和农村工业总产值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交通运输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总产也增长较快值。农村非农行业发展规模日益增大,科技进步作用大大提高,特别是全国各区域农村非农企业增长推动因素不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加大了农村非农行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中西部地区农民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企业使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资源潜力不断被挖掘,形成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3)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民从事家庭经营生产活动仍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乡镇企业职工报酬收入继续增长;三是农民低收入比重下降,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3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3.1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

改革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必由之路。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必由之路,不改革就要落后。目前,农村和你们仍然占我国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农村和你们没有得到大发展,其他发展也最终难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所以,必须加大农村的土地和金融等一系列的改革,我农村经济快速、持速、稳定、高效、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努力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 措施 ,帮助农村加快发展。

3.2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非经济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当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正成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人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而不断取得可喜变化。实际上,在经济运动过程中,除了经济因素本身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外,还有大量的非经济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非经济因素作为一种隐性因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各地区,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在某些时候还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成为阻碍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顽固积瘤。以非经济因素作为分析视角充分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消费

把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农村消费的关键举措。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去年以来,国家实施的多项政策在农村地区初见成效,尤其是农村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农村快于城市局面,这是扩内需、促消费的战果。农村市场的新变化,反映 出国 家实施的强农、惠农、扩大农村消费等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也表明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大有可为。此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而起到了拉动内需、繁荣经济的作用。

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按照统筹兼顾原则,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取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社区股份合作等 “三大合作”,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机械化 ,尽快改变农村抗灾能力弱的局面。加快高标准农 田建设 ,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

3.4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农村 教育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 文化 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 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代替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生产力的过程,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农村金融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的核心,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增加涉农贷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满足率,扩大覆盖面,健全服务功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

3.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没有高素质的村民,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按照“农民提需求、部门供资源、远教来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涉农部门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培训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展农村远程教育覆盖面,广泛开展集中学习、专题培训、课件下载、光盘刻录、现场指导、基地示范等培训活动。要强化农村中学初、高中 毕业 生劳动技能课程的安排和学习,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续力量打好基础,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6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多 渠道 就业

要做好农民种养结构调整的引导工作和服务工作,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农村经济和技术的服务指导工作,解决农村和农民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从城市下到农村和农民家里去服务。同时,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卫星传输宽带网,扩大村民组播放点建设规模,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和农村市场开拓提供信息保障。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8亿人属于“农民”的范畴,农民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状态。2010年,国家为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能力,将继续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劳务输出、稳定企业促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同时,要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工农、城乡之间的差别。要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小康[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7强化干部队伍,夯实执政基础

有一支领导能力强、工作业绩好、服务水平高的干部队伍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加大农村干部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领导、发展和管理农村经济的能力。继续搞好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与管理工作。完善村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奖惩结合,解决好干部“沉下去”的问题,让基层干部真正为农村和农民的经济发展尽到应有的职责。

3.8借鉴先进经验,壮大本地经济

过去几十年,我们向沿海输送了大批年轻劳动力,包括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劳动力。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多数已经掌握了技术和管理,以及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希望回来创业当老板。这应该是我们利用他们发展内地农村经济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联系他们,并且从政策和制度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包括办农民工创业园,农民工创业一条龙服务等,让他们回家开厂、办公司,这将是内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赵德余.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业改与农村经济社会之变迁.学术月刊.2010.3(42).

[2]黎东升,马敬桂.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04-O1.

[3]谭芝灵.新时期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问题研究进展.经济纵横.2010(5)24-28.

《 农村科技协会的发展 》

摘要:充分发挥农技协自身优势,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村科技协会农民致富领头雁

温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与甘肃代表团的代表一起审议政府 工作 报告 时,谈到对甘肃惦记的事情很多,重点讲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努力改善民生四件,这四件事都是与“三农”有关,其核心是老百姓的生活,盼望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的好起来,他“真心希望经过5年的努力,使甘肃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现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从温对甘肃惦记的事情不难看出,一方面,我们甘肃还很落后,特别是农牧民的生活还很困难,迫切需要加快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这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艰巨任务,要积极谋划出台促进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不论何种有效措施都必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要靠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来实现,要切实调动农民积极参与。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来担当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的重任呢?本人认为,不论从历史发展,还是从实践来看,在甘肃这个欠发达的省份,其重任只能由农村科技协会等服务组织来承担。

甘肃自1984年在天水以农民为主体,依托“土专家”和“田秀才”,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我省第一个农技协会――武山县洛门镇蔬菜协会以来,依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科技工作者发展形成的农村科技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全省各级农技协会已有5117个,拥有会员41,6万人,并实现了由单项农技协会向甘肃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的跨越,涌现出了“临洮县花卉协会”等全省十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榆中县洋芋营销协会”等五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会在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仅2000年至2005年,全省农技协会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1640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118期,受训农民228万人。因为这些协会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农技协会是改革开放新形式下,农村广大群众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而组建的新型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其特点: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组织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广泛;三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因此,必须把加快农技协发展,做好农技协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措施,真正抓出成效。具体将做好如下五项工作:

1、鼓励和支持农民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协会。积极探索加快农技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扶持引导,鼓励有技术、有经济实力、有开拓能力的农民牵头创办农技协:要依托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开发创办农技协;要引导乡镇机构发挥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领办农技协;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兴办农技协。其发展模式可以是能人带动型、民办官助型、中介服务型、股份合作型、经济实体型等。通过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切实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的服务,建立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

2、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规范化建设。农技协作为农民的自发组织,要坚持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引导,适时加以规范,使之逐步走上机制完备、管理科学的轨道。农技协要建设好班子,完善协会章程和 规章制度 ,明确组织的宗旨、任务、体制和会员权利义务。要实行组织会员制、民主办会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真正把农技协办成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对协会的登记注册、整顿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成立联合会,发展团体会员,走联合之路,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网络体系。

3、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扶持指导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形成支持农技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农业、科技、财政、计划、扶贫、民政、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要提高服务质量,对农技协给予大力支持。在贷款、科技开发、项目、经营销售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和政策优惠,优先帮助解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办技术经济实体、发展专业化生产、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等方面的资金困难,帮助争取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各级星火计划等科技、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对农技协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技术服务等活动,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国家给予民办科研单位的扶持政策。对于条件具备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工商管理部门取得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要求其依法经营,按章办事,并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侵犯,使他们在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农技协乱摊派、乱集资,不得干预农技协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县科协作为农技协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支持农技协工作,做农技协的坚强后盾,推动农技协健康发展。

4、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支持。要向专业技术协会选派科技特派员,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及有关部门向农技协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帮助农技协挂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努力提高农技协的科技水平,促进农技协与市场的对接。要发挥农技协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中的作用,支持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技协骨干和会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技协骨干力量。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技术、 市场营销 知识、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信息灵、跑市场的经纪人、懂民主管理的农技协骨干队伍。农业、科技、劳动人事部门要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进度,由试点向全省推进,并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5、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不断提升协会档次。为了适应专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除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外,还要将服务范围向资金融通、销售供应、加工储藏等领域延伸,不断引进新技术,改进传统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市场空间,依靠卓有成效的服务,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面,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向合作制经济组织、集团化方向等高层次发展,培育地方特色典型群体。

总之,通过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使广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承担起农村科学普及、信息传播、成果推广、科技服务、技术交流、销售服务、发展经济、政策宣传、法律普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牵引点,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的依托点,带动农民走致富道路的支撑点和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有关浅谈农村发展的论文推荐:

1.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2. 浅谈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3.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4. 浅谈农村基层党建论文

5.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

6.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全新概念,此前在党和政府文件中曾多次出现,在学界也早有学者提出并进行过试验。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并具体出台32条重大举措启动新农村建设,其含义自然有别于此前的任何一次。本文试从财政的视野对其中的“新”和“建设”进行讨论。 一、新在何处 此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通过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积累为未来城乡融合奠定基础,但具体而言,“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时代背景新 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超过40%,这表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否则城乡和地区差距会继续拉大,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毋庸置疑,未来经济发展从二元走向一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路线图,新农村建设是协调的第一个基本举措。 2.治理理念新 乡村社会的治理在我国具有双重需求,国家追求有效和稳定,居民谋求福利改进,但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因为对乡村治理存在需求而行使了应当的支出责任。在农业社会,乡村治理是通过乡绅阶层来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从而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稳定;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组织承担了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任务,但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弱化,农村地区公共物品在长期得不到中央政府支持之后,只能在“预算外”和“制度外”寻求出路。而现在,在经历了税费改革漫长试点之后,中央政府回归到其应有的功能,承担了应有的支出责任,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农村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向工商业社会转型,更标志着我国政府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体现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3.制度供给创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步,但在其中制度统筹是关键。我国农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可能预期在某些甚至大部分公共领域有所改进,但总体来看,要在较短的期限内达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困难。因此,我国政府在具体明确和承担应有的支出责任后,对农村的大规模投资并非无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旨在通过财政投入建立农村公共品的基本供给制度,为未来城乡制度对接减少摩擦。 二、财政应如何建设 启用财政政策通过“建设”来体现“新”的内涵是城乡统筹的必经之路,但是财政在投入时究竟应该如何作为呢? 1.农村建设是仅对农业投入还是要更关注非农投入? 现实经济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村落没有城市拥挤的道路和金光闪闪的大厦,但是他们拥有城市文明,按照城市的生活节奏在生活。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的发展并非一定要发展农业,一定要走城市化道路。据专家估计,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人口总规模将在16亿左右,也就是说按照这一口径进行估计,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将维持在8亿上下,但是8亿人口完全依附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其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从事非农产业。在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黄箱政策”、“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政策约束,运用财政手段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改变支农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对农村的支持不仅易于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还可能赢得国家组织的资金支持。况且从工业、农业发展与居民需求的关系来看,强调农村走非农道路是农民福利再造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居民个体需求的多样化只能通过工业来满足,尽管在经济发展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时居民的膳食结构将发生改变,但是农民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时农业本身存在局限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趋势,可以预见包括农村居民本身在内的所有国内居民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新消费需求的出现和成长,农业持续发展得不到市场的支持。当然,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向偏移并非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完全忽视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的支持,只是与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相比,农业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得不到工业所能得到的市场需求支持。 2.农民自身能力的拓展还是“面子工程”? 在现代经济生活变迁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社会公正的现实意义。传统经济学一般认为财富积累能够增加社会福利,但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人均GDP的提高与人的幸福程度改善没有根本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新农村建设再造农民福利,为广大农村提供目前短缺的公共品就一定能使农民的整体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对不发达国家农村社会转型的深入研究中引入了对“权利”和“能力”的分析,创立了以“能力理论”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森认为经济增长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增长本身,而在于增长过程所带来的“相关利益”改善,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拓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运用财政手段对农村进行大规模广泛地投资,真正的目的不是在农民收入方面做简单的加法,而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使农民获取收入的能力得到拓展并使收入机制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在农民能力得到拓展的同时其对公共物品需求的表达就可能是真正的内生型需求,从而改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偏好表露难的问题,避免决策权转移而被迫分摊“面子工程”的提供成本,使农村居民也可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3.农村投入是财政“一条褪”还是财政、市场“两条腿”? 正如此前有学者预测国家在农村公共领域的大规模投入时代一定会到来,2006年这个时代已经来了。对于风雨交加的农村来说,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但是单靠财政“一条腿”能行吗?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大市场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不可能逆市场经济规律而行之,尽管在过去的改革中市场经济将农民边缘化了,但现在农村的最终发展不能完全排斥市场,财政的作用仅在于“引导”和“发动”,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还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是因为一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农村贫困地区过多,虽然国家有能力保证全国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均等化,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村庄、社区公共物品还必须通过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二是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来看,市场和财政是互补的而非排斥的;三是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政府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当前,世界公共服务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政府应该把政策制定同服务提供分开,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政策制定,而不是主要直接地提供服务。虽然我国财政在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有部分属于“补课”的性质,但在公共事务领域内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但这一定要在区域性公共品提供中注意保护产权,尽量在降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达成集体一致行动,从而避免“公共地悲剧”或者“搭便车”行为。 三、警惕财政阳光被“吞噬” 2003年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增收较快,消费进一步扩张,财政在解决和支持“三农”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农村政治和谐,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和村组织的工作认同度逐步提高,“干干关系”、“干群关系”大为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逐步提高;农民消费支出和消费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纯收入持续上升,恩格尔系数出现下降迹象,在耐用消费品消费方面,拥有量品种和数量都出现增长趋势,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生了较大突破,广大农村正享受着财政普照的阳光。但是从实际农村财政运行的情况来看,财政普照的阳光并未完全如预期那样为农民所享受,而是出现被“吞噬”的迹象。 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低使财政阳光被“吞噬”。以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增收政策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田的绝对收益,但是另一方面种田成本并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两者相比,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使财政阳光照耀在政策之外的组织或者人头上。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本身收益率比较低,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农业进行补贴是世界各国的一贯做法。在我国农业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我国农业人口过多,二是非农产业在农村发展过缓,农民收入结构中尽管非农产业贡献在增加,但是就种田的农民(而且数量比较巨大)来说,以被管制的粮食价格与由市场定价的农业物资价格相交换,其结果自然是降低了农民的种田比较收益。有人评价说取消农业税的最大好处在于国家干部因为不用直接面对农民而使“干群关系”得到缓解,但实际上国家财政的“真金白银”流入了农资生产企业的口袋中(这部分企业实际上享受了国家的双重优惠待遇,一是市场定价权,二是普遍的税收优惠),而农民口袋里装着的却是刚刚放入的人民币的“余香味”。 农村公共品供给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这个问题似乎看来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我国学者朱钢在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负担进行研究时就曾经指出,农村公共品需求存在官员需求和一般居民需求,当前者需求大于后者而又缺乏资金时,农民负担就可能由此而生。现在中央政府加大投入为农村提供普遍公共服务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毕竟财力有限并且历史欠帐过多,农村公共物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处于短缺状态。据新华网的消息,因为缺钱,目前在我国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 65.4%的乡镇没有卫生院,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的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6%的村子没有电话(新华网,2006.3.4)。因此,农村公共品在长时间内的短缺与中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序性肯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矛盾,基层组织可能会通过集资或者摊派的方式来解决这种矛盾。更可怕的是,农民享受区域性公共物品还得持续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保证不被排他。显然,农民得到的实惠不仅被转移出去还面临负担加重的问题(例如某些农村地区的有限电视收费问题)。因此,农村公共品形成缺乏诱致性需求因素也会对农民负担反弹形成另一种威胁。 巨额的基层债务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我国基层财政债务之巨有可能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据统计全国约2100个县级行政单位,乡村债务总规模达5355亿元,乡、村两级公共债务平均每个县高达2.55亿元(新华网,2006.3.4)。当前中央政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如果没有较规范的责任分担机制和财政资金的风险控制机制,这部分财政资金有可能会以“公共工程”的名义被挪用填补基层债务的黑洞。 四、结语 2006年,中央政府将继续关注民生问题,加大财政投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据统计,2006年的财政投入将达33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比2004年净增781亿元。庞大的财政支出被据为己有或者化为乌有,财政阳光被“吞噬”显然违背了中央的政策初衷。因此,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除了要继续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之外,还要防止国家财政支持目标被扭曲的现象,尽可能最大化财政支出效应。为此,笔者认为:第一,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控制,限制农资价格的无谓、恶意上涨,提高种田的相对收益,保证财政的阳光真正惠及到种田人的头上。第二,财政投资要着重培养农民对公共品的诱致性需求,改善农民对公共品偏好的表达机制。第三,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如果是“工程性”的投入,则必须要加强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验收,健全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并明确奖惩机制;对于用于义务教育、卫生等一般转移性财政资金,要缩短资金转移路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凭借公民身份证按照一定标准打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2006年2月21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 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黄景贵 发展经济学研究: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王检贵 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下的经济发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2 [5]韩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N]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5—11—3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lunwentianxia.com]

关于家乡文化的论文1500字

可爱的家乡---遵化 我可爱的家乡遵化,她因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而让我们引以为骄傲,她在五代就设了县治;她因人杰地灵而上升到大清国的直隶州;淳朴勤劳的遵化人以“穷棒子精神”和“当代愚公精神”得到了共和国主席和总理的肯定并一越成为全国五六十年代的榜样,改革开放后她又成为唐山市的第一个县级市。她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冀东天然的聚宝盆,她因平原产粮而一度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她不但山上能长树而且树上还能长果,因此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板栗之乡”;优质苹果核桃生产基地,她因树下能多种经营而成为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县。更绝的是,她的地下还埋着宝呢,金、银、铁、锡、铬等等,让遵化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遵化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自然银行”。她工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了冶金、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电力能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七大行业。以建龙、港陆公司为龙头的冶金矿山业,以栗源、广野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热电厂、黎河水电站为龙头的能源工业以成为遵化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郡——清东陵坐落在遵化境内。2000年在第二十四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清东陵为龙头,全市旅游景点景区达24个,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县建市的10多年来,遵化人民发扬“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遵化精神,强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起民富”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冶金矿山、旅游、林果、高牧五大龙型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2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里百强行列,名列第77位,2003年居第76位,2004年更上一层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昂首新世纪,勤劳勇敢的遵化儿女必将承前人之优秀,结四海之智慧,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遵化——我可爱的家乡!-----------------------------可爱的家乡,我的根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的。 漫漫人生,我要剪辑昔日家乡的恬静,描绘未来家乡的腾飞。 树有根,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有根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人有根吗?家乡人的无私关爱是我成长的“根”,家乡人的淳朴热情是我情感的“根”,家乡人的勤劳务实是我前进的“根”。 我的童年在绵延高耸的龙山脚下度过。乡间生活的恬静与童年的无忧无虑,交织了那段最美好的时光,浇灌了我那颗幼小的心灵,在我的脑海中填充了最斑斓的色彩。 小时候,家乡美丽的风光是最好的老师。山教给我“海纳百川”的宽容;水教给我“惊涛拍岸”的勇猛;草教给我“不屈不挠”的顽强。大自然的真谛教会了我做人的一切,家乡的山山水水陶冶了我的性情,给我插上了飞向成功的翅膀。 小时候,家乡人的无私关爱是最好庇护。乡间的那种关爱是无私的纯洁的,不计较回报的,关爱交织成一把伞,伞下的我在无忧无虑中成长,健康、快乐、没有风雨的侵袭,没有痛苦的折磨,那种关爱在我童稚的心灵中种下了博爱的种子,被无私的春水浇灌着成长着,爱与被爱就像经线与纬线一样交织了这个世界,家乡人的爱,给我插上了播撒爱心的翅膀。 小时候,家乡人的淳朴热情是最动人的乐曲,走在乡间小路上,总能看见来来往往的人相互问候,那洋溢着乡音的声音,仿佛美妙的音符,演奏着家乡人的淳朴,讴歌着家乡人的热情,在乡音的影响下,我学会了朴实,学会了热情,给我插上了放飞希望的翅膀。 小时候,家乡人的勤劳务实是最强大的动力。不管什么季节,我总能看到家乡人忙碌的身影,家乡人以他们的言行,影响着我,让我学会了勤奋,学会了创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长大了,我懂得的已不仅仅是家乡的山水给予我的精神,家乡人的言行造就我的品格,我懂得了更多,然而家乡带给我的启迪却会影响我的一生。 家乡在前进,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已悄然实现,勤奋的汗水,辛勤的耕耘,热情的合作,造就了今天这个崭新的遵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美丽的山水风光陶冶了我高雅的性情,家乡淳朴的民风培养了我良好的品德,家乡给了能使我受益终生的东西,爱是双向的,家乡造就了今天这个青春而又富有活力的我,那么我就应该把握住这萋萋芳华,努力学习,辛勤耕耘,发扬家乡人勤劳务实的精神,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不断进取的动力,把爱交织,用家乡给我插上的翅膀高飞,为遵化的明天,遵化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远方的客人 遵化欢迎您 我的家乡,素有"畿东第一城"的遵化市,北有长城,西顾北京,南临津唐,东通辽沈;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皇家文化积淀浓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建筑宏伟,壮观,精美的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面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清代的兴衰历史,传承着动人神秘的故事,清东陵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四季景色宜人的鹫峰山,以"山名,寺古,树奇,石怪,崖绝,城窄"闻名遐迩.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置身鹫峰山,感慨万千,留下千古绝句<舍身歌>,您可以登临长城之顶,可以小憩原始林中,可以步入栖云古刹,可以入住农家小院,您会切身感受到"清净清雅地无虑无忧心" 据<遵化州志>记载,清康熙帝来到上关湖游山玩水,即兴口占一绝:"峡崖瀑布挂前川,树冷烟寒幕碧天,关外黎民风俗厚,涵儒威德已多年."这里青山叠翠,碧波荡漾,怪石嶙石,别有洞天. 被称为"娘娘御花园"的卧龙山,蜿蜒曲折,是有名的宗教文化圣土,殿堂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多个景点自然天成,惟妙惟肖,景区林深树茂,鸟语花香. 勇敢勤劳,热情好客的遵化人民,真诚地邀请您来遵化游玩,度假,您会切身感受到遵化的美丽,遵化的富饶,遵化的可爱.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宝鸡,在关中平原两端。秦岭是它的南部屏障,群山环绕,渭河水从城市中间流过。从我查的资料中知道它的总面积是18202平方公里,人口有372万,1994年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995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2005年又一次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光荣称号。我真为自己的家乡自豪! 宝鸡是炎帝古里,是秦文化的发祥地。西周礼乐,秦汉法度,大唐雄风,宋代风韵,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生动的印痕。历史沉淀深厚,文化遗存繁荣,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家乡真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 在这儿有国内外驰名的法门寺;有我们的祖先神农氏——炎帝的陵墓;有秦王陵墓;有国家级太白森林公园;有太公姜子牙的垂钓遗址——钓鱼台。每年有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祭拜神农氏炎帝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俐指,场面宏伟而壮观,热闹极了。 现在的宝鸡马路宽广,高楼林立,路旁种着许多树木和花草,连每座桥上两边都摆放着许多盆景,色彩鲜艳,赏心悦目。特别是到了夜晚,霓虹灯闪烁在大街小巷,这座城市如同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各大超市和集贸市场,穿的,用的,吃的真是看不够也看不完。从清晨到傍晚,人山人海,人潮涌动,从每个人微笑的脸上足以表现出人们幸福满足的心情。 我的家乡最大的变化是把昔日杂草丛生的河滩彻底改变了模样。在渭河上修建了渭河公园,真是“红砖小道如血管,高竿花灯似月悬”。还建有沙滩美景,绿荫成行,每天早上人们来这里晨练,傍晚在这里散步,尽情享受生活。在渭河上拦坝蓄水,清澈平静的水面上,不时有许多野鸭,你追我逐,欢乐地戏水玩耍。渭河上还建有水上乐园,人造瀑布。每当明媚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河两岸的建筑物倒映在河水里,真是美不胜收。当你走在桥上,就会留连往返,心旷神怡。 我的家乡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山清四季,绿荫如盖,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 家乡的山可爱,家乡的水可爱,家乡的人更可爱。 可爱的家乡,可爱的家乡人民。我爱您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乡,我也不例外。我的家乡是美丽的! 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些景色醉人心脾,可是家乡的水比这一切的一切更美!家乡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家乡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家乡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这些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可是,家乡的山比这一切的一切更美!家乡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家乡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家乡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妖媚美丽的蔡依琳,歌声洪亮的孙腩……这些人物令人爱不释手,可是家乡的人比这些人更棒!家乡的女孩如花似玉,家乡的男孩英俊潇洒,这都是外表上的美。但这还不够呢!家乡的人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懂得怎样去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怎么样?我的家乡确实很美吧!还有更美的呢!尽管我用最美的语言,最美的诗句也描绘不出来,倒不如你亲自来欣赏欣赏! 美丽的家乡——我爱你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网上找的。。。。。。

家乡建设论文模板

黄遵宪:《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14]

我为家乡发展献计谋 某城我亲爱的家乡,身为某城市民,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爱着自己的家园,希望她越来越美好。 近年来我市经济飞速发张,逐步步入经济强市,教育精英之行列。全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教育、文体、城市整体面貌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说,环境治理有待加强、群众素质有待提高等等。 下面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认识,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一点作用:一、 深入发掘我市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一提到北京,大家都能想起四合院,一说到上海,大家都能联想到小弄堂,传统的、民族的、特色的,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因此,我认为应保留能体现我市特色的建筑、遗址、遗物等,对其进行翻修、改造,使其形成景观带,发展特色旅游。要深入发掘能体现家乡特色的东西,特色的物件、文化形式等,把这些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使之文化旅游一体化。例如:屯头的宫灯文化,梅花九九惨案展览馆等。 二、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幸福城。当前,本市经济发展正值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提升,越来越绕不开环境优化。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优美的环境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竞争力。打造宜居、宜创业的城乡环境,才容易招得来商、引得来资、留得住人、发展得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是一个地方最大的品牌。 因此,应以治理城乡环境卫生、城乡容貌秩序为重点,着力实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打造宜居靓城,使藁城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幸福之都。 三 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四、 大力发张教育,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合理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五、严格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六、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建设家乡武胜的论文参考如下:美丽的武胜。我为我是武胜人而骄傲,我为我是武胜人而自豪。武胜是我的家。我就是武胜的女儿,我要用实际行动去爱我的家园:从小做一个文明的孩子,爱护城市的每一处公共设施,每一朵花,每一棵树,不乱丢乱扔,随地吐痰。还要多做义务宣传,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来爱我们共同的家——武胜,让她永远年轻,永远美丽

  • 索引序列
  •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论文
  • 关于家乡建设的论文
  • 关于乡村建设的论文
  • 关于家乡文化的论文1500字
  • 家乡建设论文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