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水浒传燕青人物分析毕业论文

水浒传燕青人物分析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水浒传燕青人物分析毕业论文

燕青不仅拥有漂亮的外表,并且这风流俊俏的仪表非常招人喜欢,例如《水浒传》第74回,燕青在泰安州打擂时,惹得台上台下“如搅海翻江相似,迭头价喝彩”。由是,燕青漂亮的容貌不必细说,他更拥有“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水浒传》第61回)”的才艺。 燕青的才艺不仅体现在音律方面,还体现在“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上。 在古时候,虽然有韵书统一文字发音,但识音韵的只是少数人。燕青在交际时却没有这些隔阂,他和谁都有共同语言,都能说到一块。如在东京万寿门,燕青“打着乡谈“学着公人口吻虚张声势,顺利混进城去,这时戴宗只能一声不响跟在后面(《水浒传》第81回)。” 再论及武功,燕青的看家本领是“相扑”和使“川弩”。所谓的相扑并不是现在日本的相扑,而是一种类似现在柔道、空手道之类的摔打功夫。他自幼跟卢员外学得相扑,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或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恐怕卢员外也未必是燕青的对手,关于燕青擅长相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黑旋风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脸宋江也敢骂,唯独怕燕青。“李逵若不随他,燕青小厮扑,手到一交。李逵多曾着他手脚,以次怕他,只得随顺”;其二,擎天柱任原身长一丈,貌若金刚,有千百斤力气,在泰安摆擂两年未遇对手,结果被燕青“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而另外,燕青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百步穿杨,箭到物落的功夫,在梁山泊上,几乎是只有小李广花荣堪比的。据说,现今流传在沧州地区的.燕青拳也是燕青所创。 二.效主与效忠得两全 在大名府时,燕青是卢俊义的家奴,只忠于卢一人。而他俩虽名为主仆,实则恩义如父子兄弟。到梁山后他们之间的主仆身份也是没有变的,燕青自始至终保持了对卢俊义的忠诚,可谓效主。 而宋江是梁山的首脑,燕青是他的部下,因此,燕青在梁山除了要处理好与卢俊义的主仆关系,还得处理好与宋江的上下级关系。卢俊义在梁山上处境非常尴尬。卢俊义才上山,宋江就要让位于他,被李逵、武松等一顿吵闹,只得作罢。打下曾头市后,宋江又要让位,结果吴用、李逵、刘唐、鲁智深等人,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又给搅和了。后来卢俊义坐了第二把交椅,和这些兄弟的关系是尴尬至极的。以燕青的身份很容易两头受气,可他却智义双修,和梁山兄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反对卢俊义当一把手的急先锋李逵,和燕青几乎成了最好的朋友,左一个“小乙哥”,右一个“小乙哥”。燕青到泰安打擂要跟着去,燕青进城看灯也要跟着去。柴进、戴宗与宋江是生死之交,梁山上的资深头领,都与燕青十分友好。燕青下山去办招安事,戴宗主动要“帮他去走一遭”;打方腊时,柴进欲入虎穴,到方腊身边当卧底,对宋江提要求:“只是得燕青为伴同行最好”;宋江特地行文从卢俊义处调来了燕青,使与柴进一同前往。从时间上看,燕青与这些人实在交浅,但他们都视燕青为生死之交。燕青上山不久,即取得了宋江的高度信任,成为宋江最主要的心腹,又可谓效主。 而效主与效忠得两全,燕青为人的锦口绣心亦可见一斑。 三.天涯浪子的委婉多情 燕青在汴京名妓李师师处,投其所好,吹箫唱曲,“端的是声清韵美,字正腔真(《水浒传》第81回)”,哄得李师师满心欢喜。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妓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不久名满汴京。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李师师当时名声日高,寻常人难得一见。一日,宋徽宗在高俅、杨戬的怂恿下出宫寻乐,带至名妓李师师之处。李师师原就与高俅相识,见高俅在另一人面前居然还卑躬媚笑,心灵性巧的她自然明了此人来头不小,于是百般奉承,使得宋徽宗欢娱无比,一心惦记。 燕青与李师师的良缘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之上的,可李师师既是宋徽宗赵佶的宠妓,自然可观不可亲。后来两人结拜成姐弟,这则多情浪子与美人的故事,迄今还广为流传。 四.高超的外交手段 燕青在与徽宗皇帝的宠姬李师师互生情愫、结拜姐弟之后,运用这点恰到好处的暧昧“中间里好干大事”,顺利见到徽宗,并进而凭一唱一哭打动了他,将宋江欲受招安的意思和盘托出,使徽宗了解了童贯、高俅等人兵败梁山的实情,下定了招安梁山好汉的决心,圆满完成梁山的重任。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解决谁去招安。朝廷第一次招安不成,就是用人不当。宋江等在山寨就议定,非宿太尉出马不能成功。燕青面见天颜后,和戴宗去见太尉。但太尉“是今上心爱的近侍官员,早晚与天子寸步不离,归早归晚,难以指定”,燕青当机立断,在街上跪下挡驾,用一封旧友书信和金珠宝物,将宿太尉打动。招安的准备工作,至此被燕青做得滴水不漏。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已是水到渠成。 宋江人生中的头件大事,就是招安,而招安的关键人物就是燕青。在整个事件中,其察言观色的明-慧、八面玲珑的机巧、见风使舵的急智、当机立断的果敢、操控大局的魄力,叫人击碎唾壶。可以说,无燕青则无梁山的招安。而至于招安的对错,本不是燕青的责任。以他的身份,并不能影响梁山的决策。作为战略,也许接受朝廷招安是错误的;但在战术层面,燕青的通身才胆的确巨显无遗了。 在宋末元初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里提到燕青时就已说到,“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说明在明代《水浒传》成书之前,燕青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这个可亲可爱足智多谋的浪子形象,深深刻画在百姓脑子里,刻画在中华的脊梁里,成为梁山文化的一个承载者,在他身上演练着的生生不息的道义精神与反抗精神,将引领我们并使得我们不至于丧失、迷乱在任何时代洪流的黑暗之中。

燕青的人物形象燕青才貌双绝,风流聪慧,心细,忠心,义气,理智,性格不张扬,处事低调,顺遂性情,才能卓著。忠心救主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为壮大梁山声势,派军师吴用去赚卢俊义上山。吴用假扮算命先生,混入卢府为卢俊义算命,称其将有血光之灾,需去东南一千里外躲避,方可脱难。卢俊义深信不疑,欲带管家李固前往泰安州经商,以避灾祸,并留燕青看管家中库房。燕青极力劝阻,认为前往泰安州必经梁山泊,路上不安全。他还指出,算命先生定是梁山中人,是要诓卢俊义上山。卢俊义不听。燕青又要随行前去,卢俊义仍旧拒绝。卢俊义经过梁山时,遇到埋伏,最终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上山。宋江留卢俊义小住,将李固放回,还对他谎称卢俊义已在山寨落草。李固与卢俊义的妻子贾氏早有私情,便借机向官府告发,与贾氏霸占卢家家产。卢俊义在梁山住了两个月,告辞回家,在北京城外遇到燕青。燕青此时已被李固赶出家门,沦为乞丐。他将实情告诉卢俊义,劝卢俊义莫要入城。卢俊义不信,不顾燕青再三劝阻,执意入城回府。李固又向官府告发,称卢俊义勾结叛匪,准备里应外合攻打大名府。梁中书命人抓捕卢俊义,严刑拷打,屈打成招后将其打入死牢。蔡福兄弟受到柴进重金委托,花钱打通关节,终使卢俊义由死罪改为刺配。差役董超、薛霸被李固买通,在刺配途中欲杀卢俊义,却被燕青放冷箭射死。燕青救下卢俊义,背着他投奔梁山泊而去。中途在客店安歇时,燕青外出打野味,卢俊义却又被追捕的官军抓走。促成招安太尉高俅率军征讨梁山泊,却三番兵败,最终被张顺擒上山寨。宋江却想通过高俅促成招安,对他以礼相待,还设宴款待。高俅醉后狂言荡,自夸相扑天下无对。卢俊义便让燕青与高俅厮扑。燕青施展“守命扑”绝技,一跤便把高俅攧翻在地。高俅下山时,宋江让萧让、乐和随行,听候招安。但二人一到京师,便被软禁府中。宋江也猜到高俅必会在皇帝面前隐瞒兵败之事,便又命燕青与戴宗去东京探听消息。燕青扮作小闲,再次去见李师师,告知高俅兵败之事,想请她转奏皇帝。李师师却只谈论风月,数次言语撩拨,还要观看他的纹身。燕青始终不为所动,为摆脱她的纠缠,与她结为姐弟,在她家中住下。宋徽宗来见李师师时,燕青在李师师的引见下得以见到徽宗,并通过吹箫、拨阮、唱曲,得到徽宗赏识。他假称自己曾被梁山掳劫三年,请徽宗赦罪。宋徽宗便赐赦书,并询问梁山备细。燕青趁机将童贯、高俅征讨兵败之事奏知徽宗,并称宋江“早望招安,愿与国家出力”。次日,燕青又去见太尉宿元景,转达宋江之意,请他促成招安,并与戴宗定计,从高俅府中救出萧让、乐和。最终,宋徽宗下诏招安,命宿元景到梁山宣诏。

燕青被李固赶出家门,知道所有真-相后,劝说卢俊义别回家,因为家里危险对卢俊义不利,可卢俊义不听劝执意要回家。这时燕青痛哭,拜倒在地上,拖住卢俊义的衣服。卢俊义最终还是没有听燕青的劝,回了家,结果被抓进了牢里。虽然燕青身无分文,每天靠乞讨过日子。但为了牢里的主人,燕青拿着乞讨来的半罐子饭,跪求狱卒放他进去送饭。看到这里,我感动了。燕青已经自顾不暇了,还惦记着自己的主人,为他去讨饭。 当卢俊义在流放的路上,受尽欺负。燕青一直跟着,并且找准时机救主人。在自己没有能力救主的时候,还以生命的代价向梁山求救。燕青在一些时候都遭到了卢俊义的误会,但是燕青都没有因此而讨厌记恨卢俊义,而是一次次的救卢俊义,甚至不惜生命。由此,我突然想到了三国中的吕布。吕布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不懂得感恩,他在利益面前不停的背叛主人,不停的更换主人。吕布和燕青在武力值上我们现在已没法比较,但是在感恩忠主这个方面来说,他们俩真是天差地别。 四、燕青重大局轻儿女之情的人。 燕青在水浒传中接触最多的女人是李师师。为了招安的事,燕青是自荐去完成这个任务。于是燕青提出通过李师师来见皇上,从而跟皇上表达梁山好汉希望招安的愿望。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她看到燕青一表人才,便看上了他。在和燕青的交谈过程中,李师师有意无意的用语言来嘲惹他。燕青虽然看在眼里,但却无动于衷。燕青明白他此次来的目的是什么,他不该让儿女私情毁了梁山兄弟们的前途。但燕青面对李师师提出的吹箫的要求和看纹身的要求,都答应了。因为燕青明白,要想顺利见到皇上李师师是关键人物,他不想因为自己而搞砸。燕青面对李师师的不停的语言挑逗,他急中生智提出和李师师结拜姐弟。他们结拜,是拜住那妇人一点邪心,中间里好干大事。若是第二个在酒色之中的,也坏了大事。因此上单显燕青心如铁石,端的是好男子!⑨的确,燕青在李师师诱惑之下保持了自我,以大局为重,放下自己的儿女私情,显示了其男儿本色。并且用自己的智慧很好的处理了和李师师的关系,最后也顺利的完成了招安的任务。 综合剖析,我觉得燕青在水浒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没有燕青宋江他的招安愿望可能不能实现。而燕青能有这么大的作用,还是与他的个人形象特征分不开的。燕青自信、有远见、忠于主人并懂得感恩、重大局都有利于他一次次成功的完成任务。燕青是梁山好汉中结果最好的一位,也是我最欣赏的一位。在我看来,燕青是个很有追求的人。燕青敢于去挑战擎天柱,并不是为了那些赏钱利物,那是他的一种追求。他远离朝廷,退居山野,为一闲人,是他的另一种追求。 燕青人物形象分析 [篇2]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着重要地位,它创造了英雄传奇美,不但对我国的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对整个小说文化和国民精神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并得到高度的评价。《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就叫《忠义水浒传》,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上了绝路。 燕青号称天巧星浪子,排梁山三十六名天罡星最后一位,在梁山十名步军头领中排第六位。浪子燕青的出场可谓姗姗来迟,第六十一回才现身,而且身份仅是卢俊义的一个家奴。三十六天罡中,比燕青出场迟的还有关胜、张清、董平等人,但刻画相对单薄,基本上不能作为不是特别出众的文学人物形象。燕青在第六十一回出场,似乎是有意的安排,《水浒传》后六十回实际上只塑造了一个人物,就是燕青。在燕青身上,自然有梁山泊好汉的忠义品质,可又绝不仅仅只限定在了这个点上。《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燕青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在行文的发展中,燕青的形象由忠义这个定点展开,绕之产生的人物性格线索将他的人物形象更加清楚地显现在你我眼前。 一.才貌与武艺双绝 燕青出场的时候,用了一阙《沁园春》词做介绍:“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夸能。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英雄领袖,浪子燕青。”单这词就突出了他英俊潇洒、武功高强和多才多艺。

水浒传人物形象论文的参考文献

关于《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征分析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征分析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内容摘要 :《水浒传》中武松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景阳岗打虎,为兄报仇,表现出他勇猛胆大争强好胜的性格。为兄报仇又显露出他兄弟情深、精细果断的一面。发生在他身上的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事件表明他是一位知恩图报、讲究义气、抱打不平、重情重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铁骨铮铮的梁山好汉。在招安一事上他头脑清晰、主见独特。随着一系列的事件的发生使他的形象特征在不断变化。也使他正直豪迈、光明磊落的梁山好汉形象栩栩如生。武松的形象也有着深刻的意义,他畅行江湖、我行我素在生活中可以尽显豪爽气概,可以报朋友之恩,可以血仇人之恨,武松这个人物深受人们喜爱。

关键词 :武松:《水浒传》形象特征武松义气主见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造反的小说,为此类小说开创先河。《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早在《水浒传》成书以前的南宋时代,有关武松的故事就在人民群众中流传。随着《水浒传》的流行,武松故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武松成了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武松虽然出身微贱,但他却受到几乎所有读者和听众的同倩、喜爱和赞美,成为人们向困难作英勇斗争时的学习榜样。武松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对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所有评述《水浒传》思想内容的文章,几乎无不举武松作为立论的依据。《水浒传》流传几百年来,武松的形象深入人心。武松是封建社会普通平民中的一个强者。他英勇无畏,敢做敢为,他做过很多事,每件事都表现为在任何邪恶势力面前也不低头,只凭自己的力量去报仇雪恨,不惜一切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申张了正义。这是一种英雄的品格。这种品格是封建社会中平民百姓特别景仰并且宝贵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武松这一形象。

一、勇猛胆大争强好胜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浓彩重笔书写的章节,武松喝十八碗酒,吃三五斤牛肉,醉卧山石,避开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用铁锤般的拳头斗杀吊睛白额大虫,富于传奇与浪漫。这段惊人的赤手空拳打死斑斓猛虎的情节本身就让人惊叹,体现出作者在刻画人物神勇形象的取材与表现方式上的匠心独运和奇思妙想,景阳冈打虎,集中渲染的就是武松的力和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伤害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的老虎,这显然是作者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但细读整个关于打虎的描写,却又发现并未脱离生活,而且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首先作者运用大量的篇幅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而喝酒本身就包含了现实和理想两种成分。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的“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都没有醉,还吃了四斤熟牛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就是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武松的英雄本色。使读者不禁自然的就会想到:有如此酒量和食量的好汉是有可能打死老虎的。这是在为后面写打虎做铺垫。这种描写显然是理想化的。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有它现实的依据。因为酒确实可以壮胆。一个人在喝了足量的酒以后,可以变得更加的勇猛和大胆。

当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劝他在店里住下时,他反倒说人家要谋财害命。这里面既有武松长期江湖生活的经验,也包含着暴躁,不讲理,强烈的个人主义性格。说是不怕老虎,其实含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武松谈虎而不色变,敢于上景阳冈,毕竟还是胆气不凡。但当他看到官府榜文时,却胆怯犹豫了。此时,作者对武松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非常的出色。武松争强好胜,很爱面子,虚荣心极强,他把丢面子看得比丢性命还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险,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去,这就是他一面心中胆怯,为自己壮胆,一面硬挺着走向景阳岗,这种矛盾心理充分体现出了武松的性格特征。这是武松的缺点,也是他的英雄本色。如果写武松知道山上有老虎却丝毫没有害怕和胆怯,人物就会因为缺乏生活依据而变得让人难以相信。再看老虎出场之后,作者是如何写武松的:“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化作冷汗出了。”看见了老虎真的来了,还是害怕。这样写效果如何呢?不但不损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的,更真实的表现了英雄。不怕,不惊,就不是人了,那是神。先写老虎攻击,武松防守。老虎是一扑,一掀,一剪,武松是一躲,一闪,再闪。虽然也是害怕和吃惊,但并未被吓得瘫软无力,而是表现得那么机敏和雄健,那干净利落的一躲两闪,就已经显现出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来。老虎“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没了一半。”这种描写也是符合生活常情的。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武松才有机会转入反攻。施耐庵有意写武松打折了哨棒,好让他赤手空拳打虎,以便更加突出武松的威武有力。接下来写武松干脆丢了半截哨棒,用两只手按住老虎,如果是一只手按住,另一只手打虎,那就不合情理了。等到“老虎将身底下扒起两堆黄土,做了一个土坑”,武松将老虎的嘴按进坑里,这才“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只顾打。”“打五七十拳”,将老虎打得动弹不得,但尚未断气,这时武松又回到树林,找回打折了的半截哨棒,这才将老虎打死。这写得很真实,因为此时的武松已经没有了力气,只有用哨棒才能把老虎打死,又因为此时老虎已经无法动弹了,所以武松才能抽身去找哨棒。到此,作者已经将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二、兄弟情深精细果断

武松发现武大死得不明不白之后,对潘金莲仔细的盘间;向何九叔和郸哥作了周密的调查,迅速取得了武大被人谋害的人证、物证,表现了他胆大心细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社会斗争经验。杀嫂祭兄,在武松故事中最为曲折和复杂,对武松性格的展示也最为充分,历来为人们所乐道。武松之兄武大郎是一个平庸而懦弱的卖炊饼的小商贩,只能算作宋代坊郭中的下户。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不仅对封建官府的统治逆来顺受,即使对一般奸诈的浮浪子弟的欺负,也不敢抗争,受老婆的辱骂,也只是忍气吞声。他处处躲让,但灾祸却随时紧逼,最后终于被害身死。武大是封建社会中被压在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读者对武大的深切同情斌予了武松后来报仇行为的正义性质。

武松报仇行为的复杂性来自于对手们的庞大和他们计谋的周密。西门庆是一个破落户财主,“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诌官吏。”他先用钱物买通王婆,勾引上潘金莲。毒死武大以后,又买嘱团头何九叔。武松告状以后,西门庆又送银两给县官贿赂赂。这样,西门庆就在武松面前布置了一个内外串连、上下勾结的严密的网,使武松搜寻人证物证,企图用合法手段报仇的努力归于失败。潘金莲是这一事件的中心人物。她因为勾引武松遭到严辞拒绝而对武松怀恨在心。害死武大以后,她对西门庆说:武大今日已死,我只靠着你做主。”死心踏地和西门庆结成一伙对付武松。她对付武松的主要策略是可以否认武松的“直系亲属权利”。她说:“我当初嫁武大时,曾不听得说有什么阿叔,那里走得来!”武松想要通过到官府告状的形式达到报仇的目的.潘金莲的作伪和狡辩将是一个不可克服的阻碍。在武松的对手中,王婆也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王婆开着茶坊,和社会上各种各类的人都有接触,养成她善于揣摩别人心理,不择手段地投机取巧的性格。她富有社会经验,老奸巨猾,很会出谋划策。不用说潘金莲中了她的计策,就是西门庆也完全落入她的圈套之中。她设计的对付武松的策略,可以说周密得无懈可击。她搞的是“斩草除根、萌芽不发”之计,相当狠毒。她要把武大毒死,焚尸扬灰,毁灭罪证?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为了应付武松可能的追究,她引证封建礼法来保护罪犯:“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使非法的行为合法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应该说,王婆的这套办法是有可能行得通的。在王婆的设想下,离家两个多月以后回来的武松将处在一个家破人亡、灰飞烟灭,即使明知有冤屈,却既无证据,又无口供,无诉无告,眼睁睁看着潘金莲一伙“谐老同欢”的可怜境地。实际上,武松回家之初遇见的正是这种情形。

作者是把武松作为一个非凡的好汉来塑造的,所以也斌予他以非凡的性格.他的勇力、刚强又精细的特点,在这一事件中得到全面的展现。潘金莲对他的勾引,不仅引起他强烈的反感,立即给予潘金莲以义正词严的驳斥和斩钉截铁的警告;而且由此使他看出懦弱的哥哥“里”不壮,“篱”不牢,处境是危险的。他临别时的嘱咐,说的就是这个担心。这时,他已经是武大的保护人。他不仅能够预见危险,而且有充分信心承担起保护的责任,有能力去解决任何麻烦。所以,当他从东京回来,听说哥哥已经死去时,他没有悲痛,而是发出一连串疑问:“我哥哥几时死了?得甚么症候?吃谁的药?”听了潘金莲和王婆的回答以后,他也不争辩,回到住处去拿了“一把尖长柄短背厚刃薄的解腕刀”,就开始了他的报仇行动。如果武松的报仇行动象普通人一样要通过“合法”的打官司途径去进行的话,那么,他的勇猛将打不破西门庆的关系网,他的威武将胜不了王婆的好计,他的刚强将抵不住播金莲的狡辩。得到的只能是失败的结局。小说表现武松特出的地方是,当第一次告状失败后,他立即丢掉对封建官府的`幻想,不哀告任何人,只是说:“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马上开始他独立自主的报仇行动一一他要自己调查案情,审判罪犯,并且执行判决。这是一个多么果敢大胆的行动,他不惧伯任何敌人,他准备排除一切障碍。正是他这种不顾一切为兄报仇的正义行为,才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衷心赞佩。

口舌争辩不是武松的特长。当堂对质要看官府是否公正一—武松已经发现官府不公正。武松所有的只是他那神奇的勇力。于是,他就充分施展他那有震摄威力的本领,快刀斩乱麻,出其不意地使王婆的好计,潘金莲的狡辫都一败涂地,西门庆的关系网也无能为为,三名罪犯全部偿命,胜利地为兄报了仇。

三、知恩图报讲究义气

武松杀了奸夫之后,虽犯了杀人罪,但受知县庇护,被从轻发落到孟州牢城,而在此间受到施恩点水之恩,便以涌泉相报。武松起初蔑视那一百杀威棒,但对于替自己说情的人却感记于心,加之施恩又以酒肉相待,武松最初虽不明就里,但知道其意后,却执意要替施恩出气。这里边不免使人产生了知恩图报的想法。(这在当时牢中其余犯人对杀威棒所描述的种种情景的对比下,武松将这一百杀威棒的免除看作是恩惠也是情有所缘的了。)既然武松全然没有将那一百杀威棒放在眼里,那么施恩的说情也只能算作点水之恩了。但武松将这滴水之恩看得很重。听到施恩有许多冤屈,施恩原有一座快活林,但被蒋门神霸占去了,还吃了蒋门神一顿拳脚,使得施恩两个月起不得床。武松本爱打抱不平,又是侠义心肠,得知消息之后,顾不得身体状况,当即要去找蒋门神,到了快活林,先是找茬,而后将蒋门神老婆扔进酒缸,再将一个酒保也往酒缸里一丢,另一个酒保,也受到了同样的“恩赐”,蒋门神来了之后,武松说时迟,那时快,武松两只大拳在蒋门神面前虚影一下,惹怒他,然后飞脚踢去,直至小腹,然后双手将其按将下去,又飞起右脚,直奔蒋门神额角,随后那厮即倒,武松逼入一步,踩住胸脯,抡起大拳,往蒋门神头上一落,可谓痛快淋漓。

武松为施恩打蒋门神,夺回了酒店,这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看重交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施恩对武松以礼相待,每日款待,武松把这份交情记在心中,有事相托,自会全力以赴;而所要打的正是一恶人,这如武松所说“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当施恩求武松去打蒋门神时,武松的话语、举动,如“拣紧要的话直说来,要去便去,等甚么今日明日!要去便走,怕他准备”等话,表现了他的直爽、性急。勇猛自不必分析,武松在快活林酒店的所做所为也说明他是有谋略。有谋略主要是指武松的粗中有细。如出发前“讨了一个小膏药,贴了脸上金印”,以免暴露囚犯的身份;如他的“假醉佯颠”;再如料定“这个大汉一定是蒋门神”时,先不去理睬他,而是先奔酒店等。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武松的谋略。

其后是血溅鸳鸯楼,在飞云浦时,武松知道是张都监设下圈套,害得他入狱,差点丢了性命,此时武松“怒火冲天,提着朴刀径自回到孟州城,为了洗尽心中的不平,他逢人便杀,杀马夫,杀张都监,杀张团练,杀蒋门神,杀张都监夫人,杀张都监儿女,杀张都监养媳……月光烛影中,刀光霍霍,杀、杀、杀。走出中堂,拴了前门,返将回来,再寻着了两三个,全部毙命,虽然他杀得有点过火,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武松嫉恶如仇、正直豪迈、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因此诸多读者就忽略武松杀人过火,而更多地去赞赏他的梁山英雄形象。

四、头脑清晰主见独特

宋江对武松既是义气上的大哥,又是精神上的导师。武松跟随宋江,并且跟随宋江招安。《水浒传》中的确是武松最先提出招安主张,但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想法虽同,目的却炯然有异。武松心中只有和“义兄”宋江的情义,所以首先想到的是招安遇赦后来找宋江,其义之重,其情之真,昭然可见;宋江想的却是仕途,是在尽忠报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留名青史。

武松有招安的思想是正常的,招安的思想来自于武松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现实。但是,上梁山后,在同官军的一次次抗争中,武松逐渐认清了现实,变得坚定和成熟起来,他已经放弃了招安的初衷。武松跟随宋江南征北战,在此过程当中,武松对宋江也有了不同的认识,并且对他的那种信任也逐渐地消失二人之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宋江想招安,但以前想招安的武松现在却不想招安了,最终,武松以在六和寺出家的方式与宋江分道扬镳,彻底决裂。武松与宋江两人关系的完全决裂的重要原因是武松对招安一事有了自己个人的独特见解,那他想干什么呢?“武松不解公明意,直要纵横振羽翰。”这句诗给了解答,武松不愿招安不愿受束缚,他要纵横四海,展翅高飞。在菊花会上,宋江作了《满江红》词,乐和还没唱完,“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面对一片“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论调,武松鹤立鸡群,他并未让

义气蒙住双眼,不顾及“义兄”宋江的态度,第一个跳出来,明确地反对招安。这份孤傲与不屈,即便是自己敬慕的宋公明哥哥也难动摇,至为可贵。诚然,招安的是是非非不是三言二语能说清的,但从招安后很多梁山好汉失去了昔日的丰采,特别是平方腊后,死的死,伤的伤,以至多人选择放弃随宋江回朝封官进爵,可以证明武松的见识是深刻的。武松这样的选择,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明智的。他与宋江两人最后不同的结局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水浒传》中的武松,侠肝义胆、气盖云天,他和广大的市井细民一样,有爱也有恨,他的性格既为人们所熟悉,也为人们所羡慕,为人们所喜爱。武松“集中了人民的英雄的美的理想”。他是一个高大完美的“天人”形象。他是那样的快意恩仇,畅行江湖,我行我素,就可以尽显豪爽气概,可以报朋友之恩,可以雪仇人之恨,可以做“痞性”的无赖,可以大碗喝酒,也可以杀人、放火。虽然,武松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光彩的地方,但人们都能给予谅解,人们欣赏的仍旧是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深深地爱着们我们心目中的梁山英雄。

参考文献:

①拙文《再论吴读本(水浒传>》,《文学遗产》1988年第三期

②李希凡:《文章名》《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上海文艺出版1980年

③陈辽:《关于<水浒)评价中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1978年第6期

《鲍鹏山新说《水浒》》 鲍鹏山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4月1日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水浒传》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自《水浒传》。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在缺乏知识以及大众娱乐活动的年代,《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往往就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了普通民众仅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其中很多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为男女老少所津津乐道。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道德观如:轻生死重义气,敢作敢为,劫富济贫乃至“忠君反贪”等理念,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大众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否真正值得宣扬,又引起各界众说纷纭。 近代民间亦有流传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向往打打杀杀的生活,盲目崇尚武力与江湖义气,过分反叛,脱离现实;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演义》,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钩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从历史角度看,对于《水浒》的争论焦点则集中在主要人物宋江所表现出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上。反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的思想有其局限性,梁山好汉受到招安后又为朝廷去征讨各地山贼,下场悲惨,是出历史悲剧。正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相对于其他草莽英雄思想进步,对当时社会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参考资料:wiki

书名:鲍鹏山新说《水浒》 作者是鲍鹏山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4月1日《吴越品水浒(品人篇)》 作者吴越 2007年12月1日 东方出版社水浒十一年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8年5月1日作者是老了

水浒传毕业论文选题

大学中文系是文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中文系学生以文学为学习对象,文学阅读是他们的学业内容,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文系 毕业 论文的开题 报告 ,欢迎阅读。 中文系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研究方案 进度安排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一阶段2015.12 确定题目 第三阶段 2015.3 完成开题报告 第六阶段 2015.6 导师审评,修改并最终定稿,进行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系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2 文章 摘要:选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 倒地后急救体系 :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 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选题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目前主要有两大 实施方案 :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医学开题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中文系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篇3 论文题目:论《水浒传》中的血腥暴力描写及其 文化 内涵 开题报告内容 选题背景 血腥 ,本词原指血液的腥臭气味,后来还用以形容战斗或屠杀的残酷。也可表示场面的惨烈。近几年由于翻拍名著的热潮一次次涌来,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都被翻拍成电视剧,其中就不乏像《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四大名著。而其中对于新版《水浒传》翻拍过程中,对原著的极大还原,也使得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 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水浒传》里有不少凶杀场面的描写,甚至吃人肉, 开人肉馒头店等等。我们《水浒传》的研究者,或熟视无睹, 讳莫如深,或严厉谴责, 残暴 血腥 杀人魔王 。但是,这都不能解决问题。《水浒传》里的残暴、血腥描写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乱杀人,吃人肉对不对?当然不对,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是为什么读者在读《水浒传》时并不觉得恐怖?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 《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 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 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初步设想 拟解决的问题 把最重要的 血腥 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 方法 和手段 层次分析法 从 血腥 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论文撰写提纲 何为 血腥 血腥的定义 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 血腥 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此血非彼血 血腥 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现代社会 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结语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英文原文最好用谷歌学术搜索!==================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看看百家论坛上的《鲍鲲山说水浒》,也许会有启发的。

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 外国版译名

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

潘金莲的命运也是很悲惨的,但是她后面的一系列行为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极其可耻。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作者施耐庵在书中塑造的一个淫荡狠毒的妇女形象,她有着单纯而又复杂的爱情观,迷茫而又混乱的人生观。

潘金莲原本是洁身自好的贞烈女孩

潘金莲原本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因为有几分姿色,所以这个大户就想打她的主意。可不料这潘金莲不仅不顺从大户的意思,还把他纠缠自己的事情告诉了大户老婆。

大户对此很是恼火,这就好比一块肥肉放在嘴边,看得见却吃不到。为了报复潘金莲,大户倒赔些房奁,把她白白嫁给同乡一个叫做武大郎的人。

大户为何如此便宜这武大郎呢?原来这武大郎:

“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如此我们便明白了大户邪恶的用心。如此一个大美女嫁给这样一个容貌丑陋的矮矬穷,潘金莲得有多委屈恶心啊!

从这件事情我们看出,出嫁前的潘金莲是一个对爱情的美好充满憧憬的纯洁少女。她拒绝了大户纠缠的原因,一是她洁身自好,不爱慕虚荣,不为金钱利益所动。二是我认为她在选择配偶方面有自己的择偶标准,最起码不喜欢大户这样的糟老头子。我认为这也是大户报复她把她嫁给丑男武大郎的主要原因。

一场可悲的婚姻导致潘金莲性情大变,从此自暴自弃,任由体内欲望的魔鬼支配行尸走肉般的灵魂

被迫嫁给武大郎,潘金莲少女时期憧憬的美好的爱情梦破灭,她内心绝望无比,干脆自暴自弃起来。在清河县那些奸诈的浮浪子弟们撩拨下,潘金莲日益放荡不堪。有诗为证:

“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大户狠毒的报复,武大郎的猥琐不会风流。让正值火热青春年纪的潘金莲更是找到了放纵欲望的借口,她原本善良纯洁的心正慢慢蜕变。

勾引梦中的白马王子武松不成,潘金莲转而投向小白脸西门庆的怀抱,彻底变成了狠毒的魔鬼

武松的回家,让潘金莲仿佛在暗夜里看到了一簇明火。那英俊面容,凛凛身躯,无不散发着男人的魅力。潘金莲痴了:

“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气力。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里住?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

第一眼相见便托终生,随后潘金莲就对武松开始了试探、勾引。不料,刚直不阿的武松不仅不为所动,而且还痛骂警告了潘金莲一番。

羞恼交加的潘金莲自此老实了一阵,直到遇见浪荡公子西门庆。一次偶然的邂逅,潘金莲和西门庆干柴遇烈火烧在一起。

从此,潘金莲心中的魔鬼彻底释放,她疯狂的用欲望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被欲望支配着亲手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武大郎,彻底由人变成了魔鬼。

最终,潘金莲为自己的淫荡狠毒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给世人留下无尽的感叹!

综上所述,纵观潘金莲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潘金莲由一个洁身自好的善良纯洁女孩变成一个淫荡狠毒的“荡妇”,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的。她美好的愿望被一次次打碎,婚姻的不幸,爱情的绝望,生活的不堪,把潘金莲由人变成了鬼。归根到底,是吃人的封建制度害了她,禁锢了她的思想,毒害了她的灵魂。她是无数封建压迫下中国妇女的缩影,是水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一)文化

1、“一带一路”视阈下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2、商丘市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3、“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4、“十三五”时期商丘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5、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

6、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7、传统文化与“文明商丘”建设研究

8、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商丘市的发展机遇研究

9、商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10、河南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产业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12、“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1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

14、河南省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6、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7、商丘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二)文艺学

1、浅论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4、论审美现代性

5、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6、论诗歌语言

7、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8、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9、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10、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文学审美特征论

12、“话语蕴藉说”评说

13、浅析“典型论”

14、浅论“意象”

15、浅论“叙事学”

16、文学消费心理研究

17、关于文学话语“陌生化” 问题

18、浅论“结构”与“解构”

19、论艺术真实

20、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1、浅论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22、论艺术直觉

23、论艺术虚构

24、浅论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5、浅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6、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27、浅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28、浅论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29、论当代 中国 的大众文化

30、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31、论审美变形

3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 影响

34、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 现代 性主题

35、浅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6、浅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7、论朴素美

38、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39、浅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41、浅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2、浅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43、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44、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45、浅论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46、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47、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48、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49、浅论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三)古代文学

1、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2、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3、薛涛的文学创作

4、鱼玄机的创作

5、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6、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7、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9、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1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11、论张先的慢词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1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16、浅论凌鞒酢抖拍》之盗贼观

17、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18、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9、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20、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22、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23、“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24、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26、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27、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28、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

29、《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3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31、《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2、《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33、《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34、《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3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36、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7、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3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39、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4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41、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42、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4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44、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4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46、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47、论李白的咏侠诗

48、《三国演义》中的择主思想比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

(四)现当代文学

1、论李健吾的短篇小说(或者:论李健吾小说的平民化)

2、论“后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质

3、《风萧萧》中的.意象

4、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5、《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6、《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

7、《小团圆》的叙事特色(或者:《小团圆》的复调叙事)

8、老舍小说的影视改编

9、老舍小说的爱情叙事(或:老舍的女性观)

10、老舍、邓友梅、王朔的“京味儿”小说

11、老舍、邓友梅笔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类小说

13、论钱钟书的短篇小说

14、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15、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浅析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17、论新写实文学中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8、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19、早期乡土小说的民俗价值

20、乡土文学与乡土小说

(五)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1.《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

2. 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3.《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

4. 《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

5. 《奥赛罗》的后殖民重构

6. 试论莫里哀性格喜剧的类型化特征

7.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鲁滨逊飘流记》

8. 《巴黎圣(原文来自:wWW.csPENgbo.com 蓬 勃范文 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 )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9.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结”

11.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12. 鲁迅《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分析

13.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较研究(最好再加副标题,突出论点)

14. 《雪国》中 “雪”与“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尔的《沉船》与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16.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硬汉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18.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9.中国武侠小说和其实文学的比较研究

20.《奥瑟罗》的悲剧冲突艺术

21.《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2.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3.论《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2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25.哥特式小说的原理和发展

26.《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7.试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28.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9.哈姆莱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30.重评巴洛克风格

(六)美学

1、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2、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

3、论钟嵘《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

4、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5、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

6、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7、鸿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8、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9、《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

10、论“悲秋”的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11、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12、“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3、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14、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1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

16、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说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17、柏拉图的音乐美学与中国先秦时代的乐论

18、浪漫主义诗论与中国的“人民性”的当代意义

19、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点看莫言的“红高粱”小说系列

20、诗论喜剧语言的美学特征

21、试论“童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2、论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23、由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人生艺术化”

24、庄子“无为”美学思想初探

25、《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电视改编研究

26、成功的复合式改编:《罗生门》

27、从《霸王别姬》看导演陈凯歌的美学观念

28、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29、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30、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

1998年版电视剧水浒传与原著不同之处总结央视版《水浒传》对原著的修改。央视水浒有列传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九个段落。拣要紧的说。第1-4集鲁达传1.剧本把王进父亲王升打高俅,改为王进直接打高俅,增强了戏剧性冲突,揭示出“乱自上作”(金圣叹语)的社会背景。王进母亲说道:“高太尉多大的巴掌, 总不会把天都遮住吧!”从王进身上看到,命运总是把英雄无情的捉弄,下一位就是林冲了。2.对鲁达的性格塑造,大致符合原著,如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狂禅”意味。但是第二次大闹五台山,原著里是因为鲁达屡教不改,恣意放荡,剧本改为和尚们出于怀恨而引诱他下山酗酒。这样一改,鲁达品格有所上升,但是性情与他不相符。第4-8集林冲传3.与原著相比,剧本对林冲性格略加修改,让人容易接受一些。比如王伦让林冲去拿投名状,原著里林冲没有犹豫,直接说:“这事也不难……”于是下山去取。剧本里,林冲初时想不通,下山后又遇上一对母子而放行,叹道:“想我林冲,想当一回强盗都当不成!”很容易让人想到高俅害他走投无路,还有王伦给他的压抑感。总的说,剧本对林冲的命运的展开,有两条线索:一是他和高俅的深仇,二是他和鲁达的友谊。原著里并不明朗,剧本作了很多的细节处理,大家注意。4.野猪林,董超薛霸多次争问赏金是五两还是十两,最后两人被高衙内所杀,果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原著里董超薛霸未死,后来又押送卢俊义,是“野猪林”的翻版,两人被燕青射杀。5.高衙内被废,有点无厘头,但让人解气。第8-12集杨志传6.牛二横行街市的情节,印证原著描写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杨志杀牛二,原著是“一时性起”而杀,剧本为误杀。7.剧本中,雷横贯穿于“认义东溪村”至“私放晁天王”的全过程,这样有前因后果,也可以带动剧情的进展。并非编剧重雷横而轻朱仝。类似的处理,还有后来的杨雄,他含盖了李云汤隆杨林的情节。8.吴用的出场是一个隐喻,是对他“智多星”的揭示,即谋虑不足,权术有余。“在娘跟前顺着娘说,在媳妇跟前顺着媳妇说。娘跟媳妇都在,就低着头,一句也别说。”是他一生的处世之道,剧情可以印证。9.七星聚义,剧本中晁盖与三阮原本相识,且交情不浅,原著里他们不认识。这一场,主要是吴用设计,三阮刘唐配合,坚定大家(尤其晁盖)信心。原著描写要简单些。10.智取生辰纲,剧本细节上有意弥补原著描写的缺失,如晁盖把两桶酒各尝一口,向杨志暗示皆无药。其实劫生辰纲,公孙胜一人作法就够了,何必七星聚义!但剧本里公孙胜已是凡人。最后杨志自杀,被曹正激起,原著是杨志自醒放弃自杀念头。第12-15集宋江传(上)11.宋江出场,他与梁山的情谊,与阎婆惜的瓜葛双线进行。12.火并一场,林冲的重要性被双方看透,所以吴用和王伦都在争取林冲。吴用对林冲别有用心的劝说,且王伦比原著里更为无耻,使林冲下定决心。第15-22集武松传13.宋江传暂停,武松传开始。金圣叹说:“武松传始自杀妇人,终自杀妇人。”“金莲、玉兰,为两头锁钥。”剧本显然加以借鉴,从潘金莲、玉兰这两个女人对武松造成的悲剧入手,展开情节。14.按照原著情节,为潘金莲还原面目。阳谷县印证水浒“市井说”,展现市井风貌,暂且放下刀光剑影。15.血溅鸳鸯楼,细节上有意美化武松,也挖掘出深刻的人性。第22-25集宋江传(下)16.续入宋江传。剧本删去花荣、黄信、秦明之间的牵涉,剧情的进展紧贴宋江。秦明,还有后来呼延灼与慕容知府的恩仇,都过于凶残,被省略。17.剧本在细节上有意体现宋江所受人生磨难,万缕沧桑,印证李卓吾语:“凡是有用人,老天毕竟要多方磨难他。只如宋公明,不过一盗魁耳,你看他经了多少磨难。”18.李卓吾评道:“黄文炳也是个聪明汉子,国家有用之人。渠既见反诗,如何不要着紧?宋公明也怪他不得。”剧本没有把黄文炳塑造成彻头彻尾的坏蛋,也没有把他塑造成为凛凛一大宋忠臣,他临死前的话,则是让人振聋发聩。19.晁盖让位,宋江相辞,这一出,剧本明显借鉴了金圣叹的评语。如童谣、座次问题。原著里李逵高喊晁盖做大皇帝,宋江做小皇帝,被戴宗呵斥,剧本里李逵只高喊宋江做皇帝,被宋江呵斥。更直接更显露的体现出,宋江暗示自己“上承天命”,且有手腕。20.增加宋江树旗“替天行道”一节。宋江这样做,是要在江湖间扩大自己的声望,所以晁盖对一上山来便发号施令、宣扬纲领的宋江,诧异的看了两眼。21.宋江对李逵接母,前前后后,都很关切,不像原著里那样凉薄。第25-32集群英传22.这一段落,剧本对原著删节最严重,主要是压缩大量雷同化的战争场面——这些战争,局部打斗或许精彩,整体思路却很平庸,如宋江收服呼延灼关胜董平张清,都是厮杀几阵,拿不下来,然后略加引诱,对方竟乖乖落进圈套,一劝即降——而去展开晁盖宋江对梁山发展路线的意见分歧,完成晁盖时代向宋江时代的过渡,使全剧主线更明朗。23.打祝家庄前,宋江就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劝阻晁盖,原著没有。24.孙立助祝家庄,祝彪相疑,比原著惊险。孙立射杀师弟栾廷玉,这一出是民间版本。原著对栾廷玉的结局未作交代,是漏笔。孙立的结局,剧本里为国捐躯,原著里未死。25.剧本改变了扈三娘“哑美人”的形象,赋予性格气质;王英,李卓吾评道:“王矮虎还是个性之的圣人,实是好色,却不遮掩,即在性命相并之地,只是率其性耳。……不若王矮虎实在,得这一丈青做个妻子也,到底还是至诚之报。”剧本体现了人物的喜剧色彩。类似处理,还有时迁李逵。26.高唐州,吴用设计,梁山假扮援军,杀高廉。这将原著情节简化。27.曾头市,剧情比较直接,使晁宋吴三人关系略显明朗。吴用在战前,分头试探晁宋意见,最后晁宋争执,他一言不发。这与他的人生哲学照应。28.其他战役省略犹可,但是大名府一场,剧本太简化了,至少带出个关胜来,尽管关胜被呼延灼赚,情节还是有点幼稚。29.宋卢之争不太明朗,基本思路是:晁盖遗言后,卢俊义上山,宋江将命题转换,把“绣球”抛给卢俊义,也就是把竞争变成了梁山人(宋江)与“外人”(卢俊义)的比赛。利用大家拒绝外人做老大的情绪,宋江故作出让卢俊义取胜的姿态。所以,李逵嚷嚷着要为宋江取史文恭的头,还当着大家的面说,这不是为了您嘛……当场被宋江呵斥斩首,类似剧情都是应金圣叹:“一假一真,相映成趣”的评语。30.东平、东昌两场,被删。李卓吾说:“史进既是痴子,宋江又是呆汉,所以使吴用小儿浪得名耳。又曰:最可恨者,董平那厮只因一个女子,便来卖国负人。国家有如是人,真当寝皮食肉!”“这回文字不济不济。张清石子固好,叙处却没伸缩变化,大不好看,特是张清人品差胜董平耳。”第33-39集受招安31.安道全去掉宋江脸上的金印,李逵怒道:“没了金印就不是大哥了!”莽汉一句无心之语,却是一针见血。剧本用这一情节引出梁山的招安行动(接着就是宋江去东京),别具匠心。32.李逵坐堂,是原著里两小节“梁山泊双献头”与“寿张乔坐衙”的结合。美化李逵有点过。33.庞氏兄妹,剧本让方腊的部将提前出现(在招安之前),是很有意味的一笔。谁能想到,此时的朋友最终会刀兵相见,血泪拼杀!34.两赢童贯被省略。李卓吾评道:“是一架绝精细底羊皮画灯,画工之文,非化工之文,低品低品。又曰:若欲借此阵法封侯拜将,待河之清也。”“妆点十面埋伏处,大象自家意思。文人任性如此,可笑哉!”35.梁山招安基本按照吴用的思路完成,即先打败朝廷,然后有理有节的接受招安。第一场招安,条件不成熟,吴用让李逵搅乱一番,原著没有明说,李卓吾认为:“定是吴用支使!”剧本明确了这一点。36.林冲之死,吸收了田连元评书。英雄的悲剧让人扼腕。鲁达来到林冲墓前,想当初是他救林冲一命的,如今兄弟饮恨而死,鲁达无奈,把金牌扔去。这也为后来他看透宋江,重归佛门埋下了伏笔。37.征辽被省略。“长蛇阵是老生常谈,鲲化为鹏阵是小儿强作解事。”“若斗阵法处,则村俗不可言矣。”“混天阵竟同儿戏。至玄女娘娘相生相克之说,此三家村里死学究见识。”“水浒传文字不好处只在说梦、说怪、说阵处;其妙处都在人情物理上,人亦知之否?”(李卓吾语)直接进入征方腊。第40-43集征方腊38.剧本压缩原著的战争场面,并加整合,有宋史成分。先下苏州,再下杭州,后下青溪。最后打乌龙岭,基本按照原著吴用的两面夹击战术,去除了神怪色彩,写的比较壮烈。在整个征方腊过程中,剧本侧重了梁山的生死情义,如阮小二阮小五救起阮小七,孙二娘救起武松,李逵救护燕青等。好汉阵亡方式与原著不尽相同,因为战争整体作了整合,双方交战人员也随之改动,不必深究。39.剧本加强了高俅、宋江双方的较量,忠奸斗争,原著里童贯宋江在战争中属合作关系。40.增加宋江对方腊“议和”一节。张顺送书而死,为宋江尽义,原著里张顺自死。41.对方腊的塑造,剧本接受李卓吾语:“方腊也是个好汉,勿小看了他!”没有把方腊塑造成废物,比原著里强劲。涌金门外骂宋江(令宋江无语),即使在囚车里,也对宋江冷冷一瞥。42.武松单臂擒方腊,见于水浒戏《定江南》,是民间版本,比较壮烈。原著里鲁达经神人指点,擒住方腊。43.燕青李师师泛舟而去,符合大家心理,给悲剧弥漫的结局,带来一丝浪漫。44.原著里吴用花荣吊死在宋江幕前,剧本改为,吴用忠义堂自缢,花荣为宋江试毒酒而死,因他是宋江最近的兄弟。

研究水浒传的论文

恩,,,,,,好的。。。。。按照原创要求来

《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冲、卢俊义三人都武艺高强,是梁山第一等好汉,三人都受过官府的陷害,被充过军,而武松和林冲、卢俊义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林冲、卢俊义在充军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摆布,忍气吞声,有时还向差人乞怜哀告。两人又都是被捆在树上低头受死。武松则相反,第一次充军孟州,一路上反而是两个差人服侍他。二次充军恩州,押解他的两个差人被人收买,再加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合谋在半路上害死他,四个带刀的凶手,对付他一个带枷的犯人,反被他轻而易举地给收拾了。他还不解恨,一口气奔回孟州,杀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恶气。林冲、卢俊义不是武艺不精,原因在于,他们一个是北京首富,一个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满,重振家声。两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怀怒未发,忍一口气。而武松,无家室之累,久走江湖,养成强悍的性格,无所顾忌,也就无所畏惧,加上他受欺被诬,不断被人暗算,所以报复心强,手段也狠。林冲、卢俊义和武松,表现截然不同,但他们二人也有些不同,林冲的反抗性还较卢俊义为强。又如鲁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们都是性情刚直,好打不平,不畏强暴,不避危难;但他们又各有其特点,鲁智深是军官出身,阅历较深,富有正义感,痛恶社会的不平,他虽然性格急躁,行动莽撞,但在斗争中有时又很细心机智。拳打镇关西,没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单身一人无人送饭,于是假装气忿,“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样便脱身而去了。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几个泼皮要算计他,故意跪在粪窖边不起来,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没等泼皮上身,一脚一个把两个为头的踢到粪坑里去了。这些都说明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武松性情刚强,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动上有时表现得粗鲁蛮横,象是有意的寻衅生事,如快活林对蒋门神;有时是装出假象迷惑与麻痹对手,如十字坡对孙二娘。他为了替兄报仇,考虑得极为周密,从调查情况入手,到杀嫂逼取口供,杀西门庆,自首县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这又说明他很有心计。而李逵则和两人大不相同,憨直、刚强、粗心、大胆,极忠于梁山事业,反抗性最强,打起仗来,赤膊上阵,勇猛无比。他是个真正的粗人,一味蛮干,不计后果,又有几分天真,好管闲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夺鱼和张顺撕打,被张顺到水里,淹得他两眼发白;去蓟州搬取公孙胜,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惩治;斧劈罗真人,被真人罚到蓟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锡,连累柴进坐牢,差点送了性命。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和细致。《水浒传》对这些英雄人物个性特点的描绘,真正作到毫发不失,这就更加强了这些形象的动人力量。《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炼、准确、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写景、状物、叙事、表情,极为灵动传神。《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滞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如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水浒传》的叙事,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而又绘声绘色,鲜明生动。“武松打虎”是历来传诵的好文章,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地表现出来,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如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责备他粗鲁,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绍了情况,他还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他是个粗人,见人不懂得什么客套和应酬之事,不受礼节的约束,他刚上梁山便大发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话,只有李逵才说得出,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吴用的足智多谋,宋江的谦虚下人,通过他们的对话,无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鲁迅曾经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关于《水浒传》的论家肯定比较多的确

  • 索引序列
  • 水浒传燕青人物分析毕业论文
  • 水浒传人物形象论文的参考文献
  • 水浒传毕业论文选题
  • 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
  • 研究水浒传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