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民航发展问题论文题目

民航发展问题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民航发展问题论文题目

一、民航强国建设与百姓息息相关中国民航局2010年工作会议上,民航局正式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结合未来一年民航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工作总体要求又提出了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大任务,其对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作出了积极全面地回应,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了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体现出的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浓厚气息。民航强国建设应上升至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关系到行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抓手,但其实民航强国建设归根结底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包括民航业在内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己任。直白的说,判断民航强国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最终中国民航是否用最经济的投入、最严谨的工作、最优质的服务、最亲和的态度以及可以令国人引以为傲的成绩回报人民群众的期待,让人民群众满意。在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和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大任务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民航不仅规划出民航发展的宏伟蓝图、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同时也心系百姓,体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百姓情怀。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中不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是明确地把大众化战略确定为三大战略之一,进行了周密部署。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大任务中,将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航班延误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并且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航空运输发展作了细致安排。细致研读之后,我们更是发现中国民航心系民众的情怀其实体现在字里行间之中,无论是对民航强国建设意义的论述,还是其所确立的民航强国建设目标原则,以及民航强国建设战略举措与任务无不是将中国民航的发展与百姓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百姓情结”的深入解读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和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大任务中的“百姓情结”不仅是中国民航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更具有内在的理论基础。深入解读,我们发现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其实体现着一种和国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的内在统一。首先,李家祥局长履新之初,就在《世界民用航空与中国民用航空的发展》报告中对中国民航跨越式发展与全面小康建设的关系作了精辟论述。在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中,又从全面小康社会对人民生活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其为民航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体现了民航领导层对中国民航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内在统一性的深度认识。其次,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在阶段划分时,特别将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目标年作为民航强国战略初步实现的时间点,体现了民航强国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调一致。最后,在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和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大任务中,无论从战略目标还是战略任务都体现了注重民生、使民航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思想。综上所述,如果说民航强国战略构想是以发展问题为抓手,以实现中国民航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为目标,为全体民航人指明了奋斗目标;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为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实现提供了沃土,中国民航的发展只有植根于沃土,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才能实现新的跨越;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系百姓谋发展”,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民航的战略地位才能得到提升、发展基础才能更加雄厚、综合实力增长才能更快,而受到广泛关注民航体制改革步伐才能更加坚定。三、建设民航强国:民航发展与小康适应性问题探讨(一)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中国民航发展的关系小康社会的实现与民航运输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中国民航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小康”的概念,都包含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两重内涵。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生活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涵盖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民航是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其“温饱”状态可理解为满足公商务旅客、高收入阶层等特定人群的基本航空运输需求;其“小康”状态是民航服务由高端化向大众化的过渡阶段,也是由满足民众基本航空运输需求向全面提升航空运输服务水平的过渡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四维度的小康社会准则,这是我们界定民航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适应度社会内涵、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离不开民航业的发展。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带来的物流、人流必然会前所未有地增加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首先,需要民航业提升行业运行品质、提高人员和资金使用效率、增强民航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这就需要民航业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充分竞争将民航做大做强。其次,要满足社会对航空服务的广泛需求,提高航线网络的通达性和拓展航空服务的覆盖面。最后,需要改善民航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利用状况,降低其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民航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作为有力支撑,同时民航发展与小康建设适应度也是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行业肩负的社会属性对民航发展提出的本质要求。保持民航可持续发展是对行业自身建设的长远和根本需要,需要从自身体制完善、能力建设入手,处理好快速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民航业肩负的社会责任远远高于其他一般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保证行业安全运行,提高民航的社会服务水平。(二)中国民航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适应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民航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适应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民航发展与小康建设适应度包含民航服务小康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民航满足民众小康生活能力两重涵义,既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民航服务大众化涵盖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两个方面,因此设立“社会参与度”和“通航服务水平”两个一级指标衡量民航的小康程度。“社会参与度”指标主要考虑民航享有航空运输服务和参与民航相关活动的广泛程度,“通航服务水平”指标主要考虑通航作业服务的社会推广程度。同时,针对民航服务水平设立“服务质量”一级指标衡量民航的小康程度,主要从安全、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等方面考虑。

广航院学子V5 不得抄袭,凡抄袭或雷同者,发回重写或以零分处理

1空中乘务服务的语言艺术,2空乘应具备的职业礼仪素养.

广航滴!!!大家别抄一样了··那就悲剧了!!2010/2011学年死二学期09级《民航强国战略》试题(开卷)

中国民航发展史论文

我是老谭 老谭酸菜面就是这个味!谭谭谭,谭走鱼头纹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1]靳军号,. 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推进通用航空改革发展[J]. 中国民用航空,2009,(6). [2]芮清凯,. 中国航空百年历史的缩影[J]. 中国图书评论,2007,(12). [3]大伟,. 回顾百年历史 展示飞翔文明——记航空百年回顾展开幕[J]. 航空知识,2003,(10). [4]吴大观. 对航空工业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J]. 航空发动机,2001,(1). [5]张祖善. 我国航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变迁[J]. 航空史研究,1998,(2). [6]侯志宏,周府伯,. 航空航天医学历史回顾[J]. 吉林医学,2009,(5). [7]朱静渊,.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历史细节[J]. 神州,2008,(10). [8]张冉燃. 中国航天的历史跨越[J]. 瞭望,2005,(10). [9]卢颖. 人类航天历史上的灾难[J]. 中国青年科技,2003,(10). [10]梁圆. 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J]. 国防科技工业,2003,(11). [11]北晨. 人类历史的航天灾难一览[J]. 安全与健康,2003,(21). [12]李志黎,陈炳文,刘文科.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发展中国航天事业[J]. 中国软科学,1997,(6). [13]王金华.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J]. 国际太空,1996,(4). [14]李洪兴,陆方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与现状[J]. 江南论坛,1994,(S1).

广航每学期都有这些人才

音乐发展问题论文题目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逐步被重视,基础教育获得快速发展,音乐教学活动在校园课堂中占比逐渐升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音乐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音乐论文题目(一) 1. 农村教育走出师资困境的实践探索与反思--基于某高校音乐支教志愿服务的个案研究 2. 试探音乐疗法在高职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 3.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4. 心理情景剧对提升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成效分析 5. 高等音乐院系音乐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融合窥探 6. MOOC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与途径分析 7. 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8.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能力 9.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10.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课程中的必要性 12. 如何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结合 13.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15. 利用现代网络进行音乐自主学习研究 16.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7. 论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18. 中职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用的技巧 19.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20. 摆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21.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 22. 初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23. 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论文题目(二) 1. 俄罗斯古典音乐教育研究 2. 试论基础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 3. 谈小学音乐课程如何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4.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5. 如何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 6.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7. 信息化教学下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8.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及成效 9. 音乐疗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干预 10.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11. 如何让微课把控住你的音乐课堂 12. 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 解读《音乐之声》中的生态教育观 14. 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1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应用探究 16. 浅析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17.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18.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9.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20. 高中音乐多媒体教学中的视听幸福 21. 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 小学音乐论文题目(三) 1. 多媒体应用于琵琶教学改革的构想探讨 2. 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3. 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4. 团体音乐治疗对提升高校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 5. 柏拉图《理想国》中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6.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魅力 7. 浅谈中学音乐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8. 电脑音乐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9. 数字化技术辅助声乐教学研究 10. 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公益项目实践之思考 11.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 12.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13. 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 14. 学校音乐教育管理中的资源建设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15. 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路径分析 16. 谈传统乐教美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17. 浅谈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提高学前专业音乐课教学质量 18. 晚清民办学堂音乐教育初探 19. 巧用多媒体构建精彩音乐课堂 20. 音乐治疗在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压力中的应用 21. 信息技术助力音乐教育的方法探讨 22. 试论清朝末期与民国初期学校音乐教育的政策演变 23. 《基本乐理》渗入“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4. 浅析“视听化音视频教学手段”对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25. 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26. 试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与作用 27. 让信息技术为音乐学科教学服务 28. 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29. 高校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30.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31. 农村音乐教师国培远程培训课程体系构建及其教材编写特色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 2.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3.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5. 本科音乐毕业论文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实践性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但论文的选题也发挥着重要角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音乐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浅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2、自弹自唱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3、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

4、中学音乐教育与流行歌曲的探析

5、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小议

6、浅谈少儿钢琴教育中情感的辅导

7、对音乐学科考试的思考

8、关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再思考

9、对高师音乐基础理论课改构思

10、基础音乐教育应选择何种记谱法

11、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再学习

12、双向选择利弊谈

13、声乐教学改革思考

14、谈音乐教育创新

15、谈歌唱的情感

16、高师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探索

17、我走上了音乐课的讲台

18、谈歌唱心理素质的训练

19、文化素质与高师音乐教育

20、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1. 探索高师声乐教学的新方案

2. 浅谈钢琴教学的目标

3. 莫把农村音乐教育打入冷宫

4. 浅析钢琴的音色

5. 浅谈唱歌时的气息及实践

6. 尝试钢琴即兴伴奏

7. 倾听来自中小学的声音

8. 教师角色模拟教学的尝试

9. 一次别开生面的实习教学课

10. 浅谈钢琴演奏的歌唱性

11. 对高师声乐教学形式的再思考

12. 浅谈歌曲伴奏的作用

13. 视唱练习的音高训练

14. 舞蹈编排的想象力

15. 钢琴伴奏中的“弹”、“唱”结合

16.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17. 怎样练熟一首钢琴曲

18. 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19. 高师音乐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0. 试论音乐教学实习改革

21. 音乐鉴赏教学中“关注音乐”的体会

22. 即兴演奏应符合音乐教育自然规律

23. 浅析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

24.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式与对策

25. 浅析歌唱训练中的表象演练

26. 中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音乐性”

1. “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2. 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3. 从音乐中找乐趣

4. 论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论初中音乐教育的“环境”现状及改革

6.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浅探

7. 高师声乐教育应注重实践

8. 如何提高学生的练声效率

9. 音乐艺术教学与民族情感教育

10. 音乐学习与审美的境界

11. 钢琴教学中学生情绪情感的调控

12. 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13. 在歌唱中如何正确打开喉咙

14. 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

15.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6. 书法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17. 流行音乐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成长的多重困境及德育创新研究

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这些好写。都是国际金融类的,或者就国内的范围比较小的,这个都要看你想要那个方面。你自己去参考下,可自拟也可选一个。但必须要和你本专业一致。国际金融问题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2、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防范4、我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管理5、货币危机预警机制6、亚洲(欧洲)区域金融合作7、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8、国际金融并购及影响9、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10、国际金融的协调与合作金融本科论文选题(一)1.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运用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探析3. 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分析4.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与构建5.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 美国评级业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7. 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的改革出路8. 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存在的风险与监管9. 我国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 可转换债券定价实证分析11.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2. 股指期货套利分析13. 分级基金产品案例分析14. ETF套利分析15. 美元汇率与商品期货价格的相关性研究16. A股和H股的估值差异分析17. 创业板市场资金超募问题研究18.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融资问题研究19. 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路径研究金融本科论文选题(二)1. 后金融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理财策略2. 中小企业融资与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3.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4. 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分析5. 封闭式基金折价实证研究6. 期权激励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7. 量化投资策略研究8. 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分析9. 非公有制经济转型与升级中的金融支持10. 分级基金产品案例分析11. 我国民间金融监管问题研究12. 发展农村社区银行的路径研究13. 融资租赁在农村发展存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14. 我国个人信托业务发展研究15. 利用融资租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路径研究16. 私募基金监管研究17. 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18. 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研究19. 小股东利益保护研究20. 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与制度安排21. 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22. 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23. 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24.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5.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26.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27. 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28. 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金融本科论文选题(三)1. 论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组合2. 中西方国债发行定价制度比较3. 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货币政策的协调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6. 我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管理7. 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经营策略和战略的变化8.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9. 保险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10. 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研究11. 保险业电子商务研究12. 保险业务创新问题研究13. 我国保险产品创新研究14. 保险欺诈问题分析15. 河北省居民家庭保险需求行为研究16.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研究17. 河北农村民间金融问题研究18. 河北省农业保险补贴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的发展与创新

民间金融(Informal Finance)界定为“非正规金融(informal finance)”,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民间金融不是现在才有,早在民间存在,只是没有公开化,近几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失衡彼此强化,将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置于 社会 舆论的风口浪尖,带来民间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民间借贷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这样,民间借贷有何特点?发展中存在怎样的风险?政府将如何规范其发展?成为了行业内炙手可热的话题,从金融学的角度而言,民间金融暴露了金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金融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民间金融存在的缺陷

细观过去民间金融发展脉络,以往所谓的地下钱庄,地下民间借贷,同业拆借,主要来源于“熟人圈子”内部行为。即借款方对贷款方经济状况、经营手段、财务状况都有长期累积起来的了解,可以说是熟人、亲戚、同行间知根知底的借款行为,虽有风险,但贷款方可以相应拟出与该风险对应的利率,不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到了今时今日,民间金融虽然表面上是市场化的交易,但由于市场不仅仅再只是某一个区域或圈子,借款方或担保方难以对客户的真实情况有深入、透彻的认知,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使得融资方承担的利率未必与其自身真正的风险相符,从而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长期会被低估。如何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 健康 发展、提升民间金融的透明度?如何提高民间金融的效率、引导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民间金融因素在经济运行中的性质和机制远未得到充分认识,如何控制风险?规范民间金融提升中国金融生态质量值得关注。

牵制民间金融发展的始终是“风险”两字 。民间金融,就是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这一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发展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按照这个定义,民间金融必然会大大冲击正规银行的市场,民间金融融入互联网、推动金融改革是中国金融生态质量提升的动力,同时也会便利客户的需求。自莫迪里亚尼—米勒定理论证了完善市场条件下经济决策独立于融资决策后,金融因素就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所忽略。如何做大规模?目前民间金融入驻的小额贷款及担保机构只在小数,而真正开门营业的更寥寥无几。民间借贷实际的市场规模巨大,就是灵活方便的因素在里面,如何通过竞争淘汰现有的地下借贷、非法集资的行为,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而当规模做大的时候,能否在场内对所有借贷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这又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然而,牵制民间金融发展的始终是“风险”两字,建立在有效市场和分散化原理基础上的现代金融风险理论,表面上看逻辑严密、无懈可击,但金融风险并不是真正消失了,而是被数理推导之前的那些近乎臆断的前提假定掩盖了。由于民间金融防风险方法上的机械性,这些建立在 历史 统计数据基础上的经验模型不仅完全忽视了风险的动态积累机制,而且从根本上排除了时间和空间动态性所带来的关键参数的系统性变化,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低估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牵制民间金融壮大的始终是“资金”两字 。近年来,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民间金融资产数量的成倍扩张早已打破了传统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储蓄—投资”转化和平衡机制,说实话,没有人愿意将钱存放在风险没有保障的民间金融部门,“储蓄—投资”只有正规金融才能实现,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发展,应该将这类经批准从事专业放贷业务的机构或组织从一般意义的民间借贷主体中分离出来,作为专业放贷人对待。要发展,没有资金是不行的,怎样吸收存款确实是难题,缺口资金怎么办?这可能是民间金融部门最头痛的事。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民间借贷也会伴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主要由公安、司法等部门通过行政及司法手段予以处罚和打击。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高利转贷、洗钱、金融传销、暴力催收导致的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厉打击和惩治。而当实体经济活动的一些标准(如实体投资的机会成本)变为要由金融交易来确定时,正规金融部门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实体经济。可以预见,民间金融不可能停滞不前,融资扩张所带来的“量变”,由投资判断标准(机会成本)改变所带来的“质变”,定会导致过度金融创新和经济泡沫化。

牵制民间金融经营的始终是“监管”两字 。民间金融从未公开经营到公开经营,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缺陷,牵制民间金融经营的始终是“监管”两字。如何界定高利贷行为?对于畸高利率我国如何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对借贷双方因利率问题产生的争议,如畸高利率等,司法机构可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规定的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判定合同的有效性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个人或单位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依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以高利转贷罪论处。这样,民间金融从最初的“公理”利率逐渐被替代为各种“合规”监管。这些监管事实上大都被在追求形式完美的氛围下,使得系统性风险的传染不仅存在于现实的经济世界,现实“理想图”被搁置一旁,与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同质化和机械化,正常约束着民间金融经济思想本身的发展。

民间金融的时代使命与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在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民间金融要立足国情,兼容并蓄地发展,实现国家金融战略和经济发展和谐统一,成为新阶段客观规定了民间金融的时代使命与发展方向:

思想理念在转变 。民间金融的发展会扩大金融供给,通过让更多的人参与融资服务,既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又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实现金融稳定。其次,融资主体的多样性意味着更多的人参与发展成果的分享。在民间金融模式下,更多的经济主体进入融资市场,公众配置金融资源面临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利率市场化等金融要素价格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提升公众的金融资产选择权和议价能力,并获得更高的回报。应认识到,如果金融理论要对政策制定有所裨益,就必须在民间金融中也是一种可能或者可容的事。如何从不切实际的模型建构转向真正具有洞察力和敏感性的建树,开展互补合作,共同挖掘客户融资需求。中小企业或者是个体户经营者,由于缺乏优质的抵质押物,财务数据不合要求,或者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公司,很难符合银行贷款的硬性指标和条件,面对资金的周转需求时只能求助于熟人圈子借贷、以信用卡消费套取现金等手段。民间金融市场就是面对该类群体的需求,采取利率较高、周期较短的小额融资满足客户需求。当中小融资公司及担保企业发掘到硬性指标条件较好,融资周期要求较长且对利率敏感的客户,可以推荐到正规金融办理各种流动类资金贷款。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应该是民间金融中小融资市场能够与正规金融形成互补的桥梁关系,共同发觉客户利益,共同创造价值。

在金融创新中完善 。在现代金融市场上,一切要素都可以资本化。所谓要素资本化,即向某一种要素融资,未来通过要素回报完成对融资成本的覆盖,加强要素金融体系建设,金融要素配置的民间性推动增长的包容性。首先,融资主体的多样性有助于分散经济增长的风险并保持金融稳定。民间金融与包容性增长具有相同的理念,因而发展民间金融不仅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必然选择,应注意“移植适用性”问题。不同国家的金融发展面临不同的“初始条件”,这些源于 历史 、制度、文化和 社会 的“初始条件”是建设适用于现实需要的金融为基本出发点。单纯移植正规金融做法而忽略民间金融实际,无论理论研究还是金融实务都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经验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移植适用性”的问题。民间金融通过民间借贷市场较以往走向更规范合理的目标,并制定出符合本地市场的行业标准。例如,借贷利率的上下限,中小融资企业的各种准入要求和财务数据要求,其业务范围规定,融资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各种未成熟的标准,需要在经营主体的不断摸索创新中完善。

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民间金融是一个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 社会 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旨在让每一个人都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尤其注重对贫困群体和小微企业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应走宏观和微观深度融合的道路。在目前的民间金融学体系下,宏观金融分析和微观金融分析之间缺乏深入的理论沟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走宏观和微观金融深度融合的道路,而真正从思维理念和方法上将在坚持微观基础和宏观视野相统一的总体框架下,致力于在微观基础和宏观行为之间建立起逻辑可信的联系,才能迈上一个新的高度。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相比,民间金融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如信息搜集和加工成本低,手续便捷、方式灵活、交易成本低,灵活的贷款催收方式和特殊的风险控制机制等。可以说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 社会 融资需求,特别是缓解了一些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困难,增强了经济运行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形成多层次信贷市场,是满足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需求的一个补充渠道。

在不断解决问题上合规经营 。真正有生命力的金融研究需要立足经济现实,以经济直觉为基础,以充满洞察力的经济思想为核心,真正构建具有良好解释力的理论逻辑和分析框架。经过一段时间的 探索 ,民间借贷在不断解决问题上合规经营,现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构筑了民间借贷合法存在与发展的法律基础和制度环境。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有自由借贷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间借贷关系都受法律保护。如果违约,可以协商,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我认为,在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内,将金融改革延伸到民间金融体制与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之中,开辟多元化民间投资渠道,构建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系统性民间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危机处置机制、金融监管机制是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的基本保障,这也是金融改革的内在要求。

民间金融存款保险须先行 。民间金融发展到一定时段,亟需摆脱“短板”地位 渴求更大突破。我认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对于动员 社会 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促进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多元化,激发金融机构市场活力意义重大。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应遵循金融业自身发展规律,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金融监管的改进也应同步推进。因为要发展,就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要有资本进入,就要有进入后的防风险保障,《银行破产法》以及存款保险制度要先行,毋庸置疑,这样才能给资本进入吃下“定心丸”。如果制度建设滞后,大幅度降低准入条件、大量增加资本,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国外的金融实践也证明,存款保险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具有有效的、硬性的市场约束。中国现行的法律是以司法解释为主,目前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对于民间金融活动予以规范。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市场的准入制度、资本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市场退出机制等,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样就使得民间金融的很多活动都处在灰色地带。对此,应尽快确定民间借贷的门槛条件,规定债务人、债权人条件和要求,对民间借贷实行债权债务人登记制度,不登记的,属于非法,要承担刑事责任。

实现互联网金融与民间金融有效嫁接 。民间金融是间接融资服务体系,缺少正规金融系统结算上的优势,也缺少机构遍布的办事条件。民间金融融入互联网、推动金融改革是中国金融生态质量提升的动力,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必须走跟正规金融不一样的道路,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嫁接重组而成是有希望的,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为解决民间金融困境提供了解决方式。民间金融面临的很大一部分问题,来源于其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而互联网所提供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能对用户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基于此建立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为民间金融的风险控制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互联网金融为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提供了新途径,规范运作的网络贷款公司给予网络特性,具备更高的透明度,能够详细记录借贷行为,也有可能实现技术和制度双重红利。随着互联网交易的崛起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极大拓展,进一步推动民间金融发展。一方面,应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让更多困难群众能及时有效地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将呈现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影响面广等特点,需要创新监管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保护公众利益。

民航概论论文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民航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航线是( )A.北京-伦敦 B.北京-柏林 C.广州-河内 D.广州-香港2.按国际上通常的标准,航程在3000公里以下者为( )A.短程客机 B.中短程客机 C.中程客机 D.中远程客机3.专门为农、林、牧、渔业服务的通用航空飞机称之为( )A.公务机 B.农业机 C.私人用飞机 D.教练机4.北京位于东经116°19′,天津位于东经117°13′,北京和天津的地方时相差( )A.4分16秒 B.3分36秒 C.1分34秒 D.4分36秒5.我国一般旅客平均重量按____计算。( )A.70公斤 B.75公斤 C.80公斤 D.85公斤6.最早出现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是( )A.飞艇 B.飞机 C.滑翔机 D.风筝7.以下机场中属于我国枢纽机场的是( )A.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B.杭州萧山国际机场C.温州永强机场 D.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在飞行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气压标准来确定高度。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采用的是( )A.场压高度 B.海平面气压高度C.标准气压高度 D.以上三种均不是9.从跑道进近方向看,跑道中线一端磁方位为31°,则该跑道号码为( )A.13和21 B.04和22 C.03和21 D.03和1310.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英文简称为( )A.FAA B.CAAC C.IATA D.ICAO11.国内运输中,头等舱旅客的免费行李额为( )A.40公斤 B.30公斤 C.25公斤 D.20公斤12.当飞机停放在离候机楼较远的地方,接送旅客需采用____布局。( )A.线型 B.指廊式 C.卫星厅式 D.车辆运送式13.根据航线的种类划分,北京-上海航线属于( )A.国内支线 B.国内干线 C.地区航线 D.地方航线14.当航班安排发生矛盾时,优先的次序为( )A.季节性定期航班,长期定期航班,不定期航班B.长期定期航班,包机飞行,不定期航班C.长期定期航班,季节性定期航班,不定期航班D.包机飞行,长期定期航班,季节性定期航班15.乘机时,____周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单独乘机,称为无人陪伴儿童( )A.6 B.7 C.8 D.9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中国三大航空集团是( )A.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B.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C.海航集团公司 D.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E.上海航空集团公司17.相较于其它航空器,飞机具有以下特征( )A.轻于空气 B.有固定机翼 C.有螺旋桨 D.带有动力驱动 E.没有动力驱动18.飞机完成一次飞行任务要经过的飞行阶段有( )A.爬升段 B.巡航阶段 C.进近和着陆阶段 D.下降阶段 E.滑行和起飞阶段19.飞行区的地面部分包括( )A.跑道 B.候机楼 C.滑行道 D.停机坪 E.机库20.以下属于特殊旅客的有( )A.国家主席 B.怀孕1个月的孕妇 C.盲人 D.聋哑人 E.婴儿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21.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成功飞行,标志着航空新纪元的开始。( )22.晴空湍流出现在晴朗的天空,这种湍流的强度很小,不会造成危险。( )23.飞机由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加一天。( )24.在我国,支线客机是指使用于国际航线和国内主要大城市之间主干航线上的客机。( )25.夜间飞行的飞机在仪表飞行规则下进近着陆不需要地面灯光助航。( )26.起落架的配置分为前三点式和后三点式。( )27.CZ3168,北京-广州航班,是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承运的去程航班。( )28.长期定期航班在我国执行的时间为两年。( )29.一个航班如果它的始发站、经停站、终点站有一点在中国领土上都叫做国内运输。( )30.空客380为宽体客机。( )31.机场飞行区等级的第一部分是字母,表示相应飞机的最大翼展和最大轮距宽度。( )32.航班时刻表制定下来后就不可调整或修正。( )33.机翼是飞机升力的基本来源。( )34.停放机坪是指旅客从候机楼上机时飞机停放的机坪。( )35.国际上统一对航线网上的城市及其空港给定两个英文字母的编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6.航线37.最大起飞重量38.北京时间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9.民用航空系统的组成部分。40.简述空港的定义及其分类。41.航班CA981,9月7日13∶00从北京出发,预计到达纽约为当地时间9月7日14∶20,请计算航班的飞行时间。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①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②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③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荷谱,而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中国在50年代就创建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北京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从事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研究。 简况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 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流较小。采用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隔热瓦等特殊材料可以解决防热问题。 分类飞行器发展到80年代已成为机械加电子的高度一体化的产品。它要求使用品种繁多的、具有先进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具有电、光、热和磁等多种性能的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按材料的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飞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火箭和导弹材料和航天器材料等;按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金属与合金材料、有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应具备的条件用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对飞行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材质轻、强度高、刚度好。减轻飞行器本身的结构重量就意味着增加运载能力,提高机动性能,加大飞行距离或射程,减少燃油或推进剂的消耗。比强度和比刚度是衡量航空航天材料力学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 比强度=/ 比刚度=/式中[kg2][kg2]为材料的强度,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材料的比重。 飞行器除了受静载荷的作用外还要经受由于起飞和降落、发动机振动、转动件的高速旋转、机动飞行和突风等因素产生的交变载荷,因此材料的疲劳性能也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 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飞行器所经受的高温环境是空气动力加热、发动机燃气以及太空中太阳的辐照造成的。航空器要长时间在空气中飞行,有的飞行速度高达3倍音速,所使用的高温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高温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在空气和腐蚀介质中要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并应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可达3000[2oc]以上,喷射速度可达十余个马赫数,而且固体火箭燃气中还夹杂有固体粒子,弹道导弹头部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高达20个马赫数以上,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有时还会受到粒子云的侵蚀,因此在航天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高温环境往往同时包括高温高速气流和粒子的冲刷。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熔解热、蒸发热、升华热、分解热、化合热以及高温粘性等物理性能来设计高温耐烧蚀材料和发冷却材料以满足高温环境的要求。太阳辐照会造成在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和飞船表面温度的交变,一般采用温控涂层和隔热材料来解决。低温环境的形成来自大自然和低温推进剂。飞机在同温层以亚音速飞行时表面温度会降到-50[2oc]左右,极圈以内各地域的严冬会使机场环境温度下降到-40[2oc]以下。 在这种环境下要求金属构件或橡胶轮胎不产生脆化现象。液体火箭使用液氧(沸点为-183[2oc])和液氢(沸点为-253[2oc])作推进剂,这为材料提出了更严峻的环境条件。部分金属材料和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这种条件下都会变脆。通过发展或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纯铝和铝合金、钛合金、低温钢、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全氟聚醚等,才能解决超低温下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密封等问题。 耐老化和耐腐蚀各种介质和大气环境对材料的作用表现为腐蚀和老化。航空航天材料接触的介质是飞机用燃料(如汽油、煤油)、火箭用推进剂(如浓硝酸、四氧化二氮、肼类)和各种润滑剂、液压油等。其中多数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或溶胀作用。在大气中受太阳的辐照、风雨的侵蚀、地下潮湿环境中长期贮存时产生的霉菌会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耐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抗霉菌性能是航空航天材料应该具备的良好特性。 适应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对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高真空(1.33×10[55-1]帕)和宇宙射线辐照的影响。金属材料在高真空下互相接触时,由于表面被高真空环境所净化而加速了分子扩散过程,出现“冷焊”现象;非金属材料在高真空和宇宙射线辐照下会加速挥发和老化,有时这种现象会使光学镜头因挥发物沉积而被污染,密封结构因老化而失效。航天材料一般是通过地面模拟试验来选择和发展的,以求适应于空间环境。 寿命和安全为了减轻飞行器的结构重量,选取尽可能小的安全余量而达到绝对可靠的安全寿命,被认为是飞行器设计的奋斗目标。对于导弹或运载火箭等短时间一次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力求把材料性能发挥到极限程度。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并保证安全,对于金属材料已经使用“损伤容限设计原则”。这就要求材料不但具有高的比强度,而且还要有高的断裂韧性。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测定出材料的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的扩展速率等数据,并计算出允许的裂纹长度和相应的寿命,以此作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有机非金属材料则要求进行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确定其寿命的保险期。复合材料的破损模式、寿命和安全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人力资源流动和配置过程中,如何兼顾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一直是管理者和学术界努力解决的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 范文 一: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摘 要

把握航空旅客的个性心理特点,满足旅客心理需要,可以为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航空服务人员要学会观察、了解、掌握旅客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旅客的个性心理需求,突出对旅客服务工作的重点,从而探索服务规律。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于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航空旅客的心理需求,进行民航旅客差异分析和旅客服务交往的心理需求分析,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对于提高航空旅客的服务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对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航旅客,心理需求,民航服务交往

前 言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可以揭示旅客的心理规律,服务人员服务的心理规律以及服务过程中旅客与服务人员交往时的心理规律。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性质需要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心理需求研究有助于实现“安全、正常、服务好”的 口号 ;有助于了解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提高服务质量。

1.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1.1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以及研究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旅客心理需求主要包括顺畅心理、方便心理、快捷心理、经济心理、舒适心理、尊重心理等。旅客心理需求研究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指导,以民航旅客服务实践为基础。

1.2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

旅客心理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心理活动都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联系发展的原则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3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作用

(1)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宗旨;(2)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衡量服务质量的试金石;(3)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服务人员工作的灵魂。

2 民航旅客差异分析

2.1民航旅客气质差异分析

根据心理学关于气质的生理基础方面分析,旅客气质的类型与特征分为内在型和外露型。内在型包括粘液质和抑郁质;外露型包括胆汁质和多血质。

2.2 民航旅客性格差异分析

民航旅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态度。具体分为性格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旅客性格特征按照类型分类分为内在型和外向型。民航旅客的性格差异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

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3.1民航旅客知觉概述

民航旅客知觉即指旅客对航空服务的知觉包括对色彩、温度、音量和服务设施的环境知觉以及对航班、航线的知觉等。旅客对服务人员的知觉:包括仪表特征、表情和服务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3.2民航旅客知觉的特点

(1)整体性特点,即把客观事物或现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反应性能;(2)选择性特点,即在许多知觉中,人们将某一对象区分出来,优先予以反应;(3)理解性特点,即个体用已有的 经验 和知识去知觉当前的客体。

3.3 旅客心理因素的影响效应

(1)首因效应:首次交往中的印象 (2)晕轮效应:某些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其他方面的印象。(3)定势效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印象。

3.4 民航旅客知觉信息沟通

首先分清对象,然后分析服务信息内容、沟通的 渠道 ,然后确定目标对象,研究沟通的效果等方面。信息的沟通方式表现在航空服务人员通过沟通渠道向目标旅客发送信息,收到信息后,同样通过沟通渠道反馈给航空服务人员。沟通目的是解决旅客服务交往中存在的社会地位的障碍、心理因素的障碍和非语言上的误解障碍。

4.民航旅客冲突及投诉的心理分析

4.1旅客投诉原因分析

引起旅客冲突与投诉的原因:1、客观原因:买不到机票,飞机延误、航班取消等。2、主观原因:不尊重旅客,对旅客不主动、不热情;用语言冲撞旅客;服务不周到;工作马虎;卫生清扫不及时、不细致等。

4.2冲突与投诉的心理分析

旅客冲突存在的心理原因在于旅客需要受到尊重的心理;需要发泄的心理;需要补偿的心理。

4.3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首先在冲突发生时,要保持冷静,采取脱离接触、语气和蔼缓解冲突、进行调节、主动让步。重要的是采用心理对策,在感情上、心理上与投诉顾客保持一致,彼此就更容易互相接受对方。要克服以下不利心理因素:

(1)应该努力克服自己首因效应的缺陷,不能以衣冠或一言一行来看人服务,更不能因为对某一旅客第一印象上而采取消极态度或故意不为他服务等等,而影响服务质量影响银行或航空公司的声誉。

(2)避免晕轮效应,因为顾客可能会有合理的要求进行申诉,但是同时还会出于个人角度,提出不合理要求或建议。所以作为服务人员,为顾客服务时,当出现了冲突,客户进行申诉时,要对顾客的服务是否合理要求进行合理分析,全面分析,出现问题时 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凭借某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另一方面的事实真相。

(3)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某些定势效应,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具体有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旅客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服务,对顾客不能持有固定看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位旅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5沟通在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5.1沟通概述

沟通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来交换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及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沟通具有过程性、相制性、情境性、一致性、无意识性的特点。主要功能包括控制功能、激励功能、情绪表达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

5.2民航服务的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民航服务中常见的沟通障碍形式有:语言障碍、 文化 传统与文化程度的障碍、情绪情感的障碍、个性障碍、角色地位障碍、态度、信念障碍以及因信息表达不清引起的障碍等。

5.3民航服务身体语言沟通

航空服务过程中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改善服务人员与旅客的关系;服务人员要运用积极的身体语言,如微笑、放松、自信、高兴等,避免运用紧张、愤怒、质疑等消极的身体语言。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的识别,包括客人何时需要等待;客人何时需要帮助等。

6. 把握旅客心理需求,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6.1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他人的广泛印象是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形成的,即最初的有限信息一般就能对他人的大量特征做出判断,并且人们对某人的整体印象表现出判断的一致性倾向,这在旅客这一类人群中的体现更是尤为明显。旅客期盼工作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觉得自己选择的航空服务,应该是所能够享受到的最好的服务,能够物超所值。对于部分旅客来说,能够乘坐飞机这种交通方式,某种程度上是身份的体现和地位象征。旅客们希望能得到温馨的、人性化的服务,使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而言很重要。

6.2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

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旅客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应对应服务不可千篇一律。 按照人的气质划分有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为此就要有不同的服务方式。胆汁质气质的旅客,往往性格急躁,快人快语,喜欢与人争论,情绪容易激动,对服务的评价也容易走极端,旅行中又常常粗心,容易丢失物品。服务人员在服务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要谦让、宽容,不计较他们过激的语言,安抚好他们冲动的情绪,并随时提醒他们不要乱丢乱放物品。

6.3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

旅客对航空服务需求心理的多样性,要有针对性服务、每个旅客的思想、 爱好 、需要、价值观、情绪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航空服务必须围绕旅客的不同要求展开工作,力求使每个旅客感到满足。旅客对航空服务的心理需要,往往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如果旅客在服务过程中感到不满意,不周到的服务所产生的不良结果,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没有改正的机会。旅客的心理需求也存在着多变性,不同的旅客有不同的服务需要,航空服务必须针对旅客不同的心理需要,及时、准确、周到地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人员努力认真地去把握去体会旅客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尽可能高的达到旅客心理需求的服务水平。旅客选择了航空服务,就希望能够得到高水平的享受,所以航空服务的宗旨就是在规定的标准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需求,使旅客得到益处,得到愉快和快乐。而旅客的心理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微妙变化。所以就要针对旅客心理的变化应对服务,从而提升航空的服务水平。

结 论

本文首先对旅客心理需求理论进行阐述,提出了对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与作用,从心理学层面进行了民航旅客差异与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重点对解决发生民航旅客冲突的心理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并强调了沟通在民航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从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以及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等方面,提出如何把握旅客心理,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致 谢

本文是在石燕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的进行。由于一开始没参考范本格式出现问题,花费了石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帮我指出,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 生!

参考文献

[1]侯秀敏.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的发展[J].空运商务, 2012(19).

[2]赵平.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罗娜.江可申.对我国民营航空公司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09(11).

[4]李霞.李军.中国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J].大众科技,2011(4).

[5]赵冰冰.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

[6]叶立生.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

[7]沈滨.提高中国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8]彭聚珍.国内航空公司[J].战略纵横谈,2004.

[9]张悦悦 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学位论文] 硕士2007

[10]寇勇刚.吴桐水.朱金福.民航市场竞争演化的元胞自动机仿真[J].信息与控制,2010(6).

[11]马国岗.飞机发动机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应用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范文二: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论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研究民航服务过程中作为主客体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民航服务的质量,把心理学规律在民航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的一门学科。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货主心理,民航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民航服务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现象。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应用性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 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 方法 、学科基础和学习意义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它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四)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有助于民航服务人员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四、考核要求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2)个体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群体和组织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四)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领会:(1)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五)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领会:(1)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六)民航服务心理学与 其它 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七)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1、识记:(1)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四个意义。

第二章 民航服务中的旅客心理

第一节 旅客的知觉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概述

知觉的概念;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特点。

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的理论观点:凯利的归因模型,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型。

(二)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

民航企业的因素;

民航服务人员的因素:服务态度、外在仪表仪态;

民航旅客自身的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特征、过去的经验。

(三)旅客对民航企业和民航服务人员的知觉偏见

7个偏见:基本归因错误、自我服务偏见、行动者和观察者差别、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作用、刻板印象。

第二节 旅客的需要

(一)需要概述

需要的概念。需要的分类: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二)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三)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

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信息需要,旅客获得信息的多种途径。

第三节 旅客的个性特征

(一)个性特征概述

个性特征的概念,包括内容:气质、性格、能力。

(二)旅客的气质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气质的概念。

气质的4种类型及特点: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种典型气质类型旅客的服务 措施

(三)旅客的性格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特征: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包括对现实态度的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动态特征表现。

性格的类型:按心理机能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3种,按典型性格特征划分为 A型 性格和 B型 性格。 民航旅客9种性格类型及其服务措施。

(四)旅客的能力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能力的概念。

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包括的5方面内容。

旅客的能力差异与民航服务。

第四节 旅客的态度

(一)态度概述

态度的概念和3个成分。

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参与改变理论。

(二)民航旅客态度的特征

旅客态度的强度。

旅客态度的相对稳定性:态度结构的稳定性、态度因果关系的稳定性、态度社会的稳定性。

旅客态度的绝对不稳定性:态度的冲突、特殊的经历、情景的变化。

(三)培养旅客客观的态度,改变负面的态度

影响民航旅客态度的因素:旅客的需要;旅客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旅客的个性;旅客所属的团体。 改变民航旅客的负面态度:改变民航服务、改变旅客的知觉、改变提供给旅客的知识和信息、改变旅客负面态度的民航服务人员的工作技巧。

第五节 旅客的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特征: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扩散性。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二)影响民航旅客情绪变化的因素

旅客的需要和身体状况;民航服务;旅途环境。

第六节 特殊旅客、团体旅客心理及其服务

(一)重要旅客的心理特点及其服务

政府要员的心理特点及其民航服务: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民航服务的五个方面。

工商界知名人士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需要,舒适需要;服务的四个方面。

(二)老弱病残幼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老弱和体弱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很强的自尊感,很强的自卑感。

病残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心较强。

儿童 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安全需要,恐惧心理较强,好动与好奇心理比较强,独立性不足。

(三)国际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服务措施:了解旅客的国籍和身份;尊重国际旅客本国的文化和行为习惯;最好能以他们国家的语言、态度和蔼热情、不卑不亢的进行周到的服务;尽量给予满足特殊需要。

我是老谭 老谭酸菜面就是这个味!谭谭谭,谭走鱼头纹

  • 索引序列
  • 民航发展问题论文题目
  • 中国民航发展史论文
  • 音乐发展问题论文题目
  • 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 民航概论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