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电子科技类论文

电子科技类论文

发布时间:

电子科技类论文

全文地址 摘要:简述了生物传感器尤其是微生物传感器近年来在发酵工业及环境监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对其发展前景及市场化作了预测及展望。生物电极是以固定化生物体组成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敏感材料,与氧电极、膜电极和燃料电极等构成生物传感器,在发酵工业、环境监测、食品监测、临床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传感器专一性好、易操作、设备简单、测量快速准确、适用范围广。随着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在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发酵工业;环境监测。一、 引言从1962年,Clark和Lyons最先提出生物传感器的设想距今已有40 年。生物传感器在发酵工艺、环境监测、食品工程、临床医学、军事及军事医学等方面得到了深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在最初15年里,生物传感器主要是以研制酶电极制作的生物传感器为主,但是由于酶的价格昂贵并不够稳定,因此以酶作为敏感材料的传感器,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些年来,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微生物电极。微生物电极以微生物活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与酶电极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它可以克服价格昂贵、提取困难及不稳定等弱点。此外,还可以同时利用微生物体内的辅酶处理复杂反应。而目前,光纤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的发展,应用PCR的DNA生物传感器也越来越多。二、 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领域1、 发酵工业各种生物传感器中,微生物传感器最适合发酵工业的测定。因为发酵过程中常存在对酶的干扰物质,并且发酵液往往不是清澈透明的,不适用于光谱等方法测定。而应用微生物传感器则极有可能消除干扰,并且不受发酵液混浊程度的限制。同时,由于发酵工业是大规模的生产,微生物传感器其成本低设备简单的特点使其具有极大的优势。(1). 原材料及代谢产物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可用于原材料如糖蜜、乙酸等的测定,代谢产物如头孢霉素、谷氨酸、甲酸、甲烷、醇类、青霉素、乳酸等的测定。测量的原理基本上都是用适合的微生物电极与氧电极组成,利用微生物的同化作用耗氧,通过测量氧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来测量氧气的减少量,从而达到测量底物浓度的目的。在各种原材料中葡萄糖的测定对过程控制尤其重要,用荧光假单胞菌(Psoudomonas fluorescens)代谢消耗葡萄糖的作用,通过氧电极进行检测,可以估计葡萄糖的浓度。这种微生物电极和葡萄糖酶电极型相比,测定结果是类似的,而微生物电极灵敏度高,重复实用性好,而且不必使用昂贵的葡萄糖酶。当乙酸用作碳源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乙酸含量高于某一浓度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需要在线测定。用固定化酵母(Trichosporon brassicae),透气膜和氧电极组成的微生物传感器可以测定乙酸的浓度。此外,还有用大肠杆菌(E.coli)组合二氧化碳气敏电极,可以构成测定谷氨酸的微生物传感器,将柠檬酸杆菌完整细胞固定化在胶原蛋白膜内,由细菌—胶原蛋白膜反应器和组合式玻璃电极构成的微生物传感器可应用于发酵液中头孢酶素的测定等等。(2). 微生物细胞总数的测定在发酵控制方面,一直需要直接测定细胞数目的简单而连续的方法。人们发现在阳极表面,细菌可以直接被氧化并产生电流。这种电化学系统已应用于细胞数目的测定,其结果与传统的菌斑计数法测细胞数是相同的[1]。(3). 代谢试验的鉴定传统的微生物代谢类型的鉴定都是根据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的。这些实验方法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和专门的技术。微生物对底物的同化作用可以通过其呼吸活性进行测定。用氧电极可以直接测量微生物的呼吸活性。因此,可以用微生物传感器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特征。这个系统已用于微生物的简单鉴定、微生物培养基的选择、微生物酶活性的测定、废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物质估计、用于废水处理的微生物选择、活性污泥的同化作用试验、生物降解物的确定、微生物的保存方法选择等[2]。2、 环境监测(1).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的测定是监测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状况的最常用指标。常规的BOD测定需要5天的培养期,操作复杂、重复性差、耗时耗力、干扰性大,不宜现场监测,所以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适用广的新方法来测定。目前,有研究人员分离了两种新的酵母菌种SPT1和SPT2,并将其固定在玻璃碳极上以构成微生物传感器用于测量BOD,其重复性在±10%以内。将该传感器用于测量纸浆厂污水中BOD的测定,其测量最小值可达2 mg/l,所用时间为5min[3]。还有一种新的微生物传感器,用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种作为敏感材料,在高渗透压下可以正常工作。并且其菌株可长期干燥保存,浸泡后即恢复活性,为海水中BOD的测定提供了快捷简便的方法[4]。除了微生物传感器,还有一种光纤生物传感器已经研制出来用于测定河水中较低的BOD值。该传感器的反应时间是15min,最适工作条件为30°C,pH=7。这个传感器系统几乎不受氯离子的影响(在1000mg/l范围内),并且不被重金属(Fe3+、Cu2+、Mn2+、Cr3+、Zn2+)所影响。该传感器已经应用于河水BOD的测定,并且获得了较好的结果[4]。现在有一种将BOD生物传感器经过光处理(即以TiO2作为半导体,用6 W灯照射约4min)后,灵敏度大大提高,很适用于河水中较低BOD的测量[5]。同时,一种紧凑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已经发展出来用于同时测量多重样品的BOD值。它使用三对发光二极管和硅光电二极管,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用光致交联的树脂固定在反应器的底层,该测量方法既迅速又简便,在4℃下可使用六周,已经用于工厂废水处理的过程中[5]。(2). 各种污染物的测定常用的重要污染指标有氨、亚硝酸盐、硫化物、磷酸盐、致癌物质与致变物质、重金属离子、酚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物质的浓度。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多种测量各类污染物的生物传感器并已投入实际应用中了。测量氨和硝酸盐的微生物传感器,多是用从废水处理装置中分离出来的硝化细菌和氧电极组合构成。目前有一种微生物传感器可以在黑暗和有光的条件下测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它在盐环境下的测量使得它可以不受其他种类的氮的氧化物的影响。用它对河口的NOx-进行了测量,其效果较好[6]。硫化物的测定是用从硫铁矿附近酸性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专性、自养、好氧性氧化硫硫杆菌制成的微生物传感器。在pH=2.5、31℃时一周测量200余次,活性保持不变,两周后活性降低20%。传感器寿命为7天,其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目前还有用一种光微生物电极测硫化物含量,所用细菌是Chromatium.SP,与氢电极连接构成[7]。最近科学家们在污染区分离出一种能够发荧光的细菌,此种细菌含有荧光基因,在污染源的刺激下能够产生荧光蛋白,从而发出荧光。可以通过遗传工程的方法将这种基因导入合适的细菌内,制成微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现在已经将荧光素酶导入大肠杆菌(E.coli)中,用来检测砷的有毒化合物[8]。水体中酚类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测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有9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从西西伯利亚石油盆地的土壤中分离出来,以酚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这些菌种可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感受器部分的灵敏度。它对酚的监测极限为5 ´10-9mol。该传感器工作的最适条件为:pH=7.4、35℃,连续工作时间为30h[9]。还有一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rathonis)制成的测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在凝胶(琼脂、琼脂糖和海藻酸钙盐)和聚乙醇膜上,可以用层析试纸GF/A,或者是谷氨酸醛引起的微生物细胞在凝胶中的交联,长距离的保持它们在高浓度表面活性剂检测中的活性和生长力。该传感器能在测量结束后很快的恢复敏感元件的活性[10]。还有一种电流式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有机磷杀虫剂,使用的是人造酶。利用有机磷杀虫剂水解酶,对硝基酚和二乙基酚的测量极限为100´10-9mol,在40℃只要4min[11]。还有一种新发展起来的磷酸盐生物传感器,使用丙酮酸氧化酶G,与自动系统CL-FIA台式电脑结合,可以检测(32~96)´10-9mol的磷酸盐,在25°C下可以使用两周以上,重复性高[12]。最近,有一种新型的微生物传感器,用细菌细胞作为生物组成部分,测定地表水中壬基酚(nonyl-phenol etoxylate --NP-80E)的含量。用一个电流型氧电极作传感器,微生物细胞固定在氧电极上的透析膜上,其测量原理是测量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um grablata)细胞的呼吸活性。该生物传感器的反应时间为15~20min,寿命为7~10天(用于连续测定时)。在浓度范围0.5~6.0mg/l内,电信号与NP-80E浓度呈线性关系,很适合于污染的地表水中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13]。除此之外,污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已经成功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基于固定化微生物和生物体发光测量技术上的重金属离子生物有效性测定的监测和分析系统。将弧菌属细菌(Vibrio fischeri)体内的一个操纵子在一个铜诱导启动子的控制下导入产碱杆菌属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 (AE1239))中,细菌在铜离子的诱导下发光,发光程度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将微生物和光纤一起包埋在聚合物基质中,可以获得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量范围广、储藏稳定性强的生物传感器。目前,这种微生物传感器可以达到最低测量浓度1´10-9mol[14]。还有一种专门测量铜离子的电流型微生物传感器。它用酒酿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重组菌株作为生物元件,这些菌株带有酒酿酵母CUP1基因上的铜离子诱导启动子与大肠杆菌lacZ基因的融合体。其工作原理,首先是CUP1启动子被Cu2+诱导,随后乳糖被用作底物进行测量。如果Cu2+存在于溶液中,这些重组体细菌就可以利用乳糖作为碳源,这将导致这些好氧细胞需氧量的改变。该生物传感器可以在浓度范围(0.5~2)´10-3mol范围内测定CuSO4溶液。目前已经将各类金属离子诱导启动子转入大肠杆菌中,使得大肠杆菌会在含有各种金属离子的的溶液中出现发光反应。根据它发光的强度可以测定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其测量范围可以从纳摩尔到微摩尔,所需时间为60~100min[15][16]。用于测量污水中锌浓度的生物传感器也已经研制成功,使用嗜碱性细菌Alcaligenes cutrophus,并用于对污水中锌的浓度和生物有效性进行测量,其结果令人满意[17]。估测河口出水流污染情况的海藻传感器是由一种螺旋藻属蓝细菌( cyanobacterium Spirlina subsalsa)和一个气敏电极构成的。通过监测光合作用被抑制的程度来估测由于环境污染物的存在而引起水的毒性变化。以标准天然水为介质,对三种主要污染物(重金属、除草剂、氨基甲酸盐杀虫剂)的不同浓度进行了测定,均可监测到它们的有毒反应,重复性和再生性都很高[18]。近来由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广泛应用,不少科学家开始着手于将它与生物传感器技术结合应用。有一种应用PCR技术的DNA压电生物传感器,可以测定一种特殊的细菌毒素。将生物素酰化的探针固定在装有链酶抗生素铂金表面的石英晶体上,用1´10-6mol的盐酸可以使循环式测量在同一晶体表面进行。用细菌中提取的DNA样品进行同样的杂交反应并由PCR放大,产物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hydrophila)的一种特殊基因片断。这种压电生物传感器可以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这种基因,这为从水样中检测是否含带有这种病原的各种气单胞菌提供了可能[19]。还有一种通道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浮游植物和水母等生物体产生的腰鞭毛虫神经毒素等毒性物质,目前已经能够测量在一个浮游生物细胞内含有的极微量的PSP毒素[20]。DNA传感器也在迅速的得到应用,目前有一种小型化DNA生物传感器,能将DNA识别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测量水样中隐孢子和其他水源传染体。该传感器着重于改进核酸的识别作用和加强该传感器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寻求将杂交信号转化为有用信号的新方法,目前研究工作为识别装置和转换装置的一体化[2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微电子以及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的具有扎实理论技术。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微电子以及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的具有扎实理论技术、较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专业建设的有效进行,不仅是促进专业与时代要求进行紧密贴合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创造更优专业学习条件与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现阶段的结构特点,围绕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就其有效实施对策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电子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教学或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其他传统专业类似,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也主要分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两阶段,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地方是:基于这一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理论课课时较少,实验课程得到增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及应用能力。

一、现阶段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结构基本特点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宗旨有了大致了解,在对专业建设的有效开展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此专业的结构特点进行详尽分析。

(一)基础教育的重视。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结构来说,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是其一大特色,主要开设了高等数学、普物实验、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等课程。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领域较广的专业,这样一来,在数学、物理以及英语、计算机等方面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理论的强化。减少、缩短理论课程教学课时,并不意味着忽视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理论教学总学时减少的条件和前提下,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体现出强烈的强化基础理论教学趋势,即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吸收效率,如对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以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基础以及实验指导的基础上,形成宽厚有效的专业基础。

(三)实践环节的加强。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教学体系中为数不多的实践课时较多的专业之一,除了几乎每门专业课都开设了相应独立的实验课程之外,还会定期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训效果。这些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严格的科研训练环境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综合,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研究的整个过程。

二、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基础构成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从专业的结构安排来看,虽然具备了专业训练的条件,但是专业建设效果依然不明显,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口径过宽,特色不明显。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是理工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宽,包括了无线电物理学、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虽然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促使其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但是从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专业设置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或是电子科学技术,甚至和计算机等专业差别不大,口径过宽,特色不明显。

(二)师资力量有限,硬件缺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算是新兴专业,加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器件以及新技术层出不穷,有着扎实专业基础及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刚从学校毕业的缺乏系统教学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居多,师资力量有限,结构合理性不足。

(三)实验力度不足。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实训和实践环节来说,虽然占据了大部分课时,但是课程实训及实践的内容太过于单一,并且专业性及难度需要加强。从专业实验的具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是验证型实验,学生要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试验箱,进行连线、开电源、观察现象以及记录现象即可,完全没有设计型、研究型实验的项目或内容,尤其是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不够。

三、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的有效措施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市场发展的推动,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各个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各大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着力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但是从专业建设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专业口径过宽、师资力量有限以及实验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有效进行的措施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针对专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建议结合各校的实际师资条件以及专业教学环境,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尽可能突出专业方向,如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或者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的划分,强化落实相关实践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及应用性,促使实践教学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应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构建独立有效的实践体系,确保实验场所硬件配置的有效性,尽量保证开放的时间;其次,还应加相应实验室的文化建设,转变考核测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还应明确实验教学具体内容,摆脱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引起研究型实验;最后,教学还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的有效进行创造氛围。

(三)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其次,学校还应加大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技能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对新兴的技术及设备进行学习和了解,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层次,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及专业建设的有效进行,奠定师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健,樊立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56+68.

[2]王伟,杨恒新,蔡祥宝.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09):218+220.

[作者简介]余东杰(1984.01-),男,江西鄱阳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电子科学与技术论文

电子类科技核心期刊

好多,只是太难上稿。太难太难

国内刊物可以分为普刊、核心期刊两种。

一、普刊

普刊是目前大多数人发表论文的首选,因此受众群体非常广泛,不论是晋升职称还是毕业,或者评优评奖,发表普刊论文都是非常普遍的需求。

普刊分为国家级和省级。

“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一般来说只要是正规刊物,都是具备双刊号的,cn是国内刊号,issn是国际刊号,我们在选择刊物时都会关注这两个编号,也会有少量的期刊是issn的单刊号,也就是国际普刊,虽然也是正规期刊,但是价格比价低廉而且认可度不高,如果要求较低也是可以发表的。

期刊、连续性电子期刊、报刊,都属于正规期刊,我们可以自己登陆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进行查询,正规期刊是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登记备案的,找到新闻出版署期刊查询的页面,然后你输入期刊名字,注意不要带书名号,然后点击查询,就能看到期刊的CN刊号。

二、核心期刊

目前,国内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又称北大核心)

2.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又称南大核心)注:CSSCI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

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注:CSCD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被誉为中国的CSI。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6.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1、红外与激光工程刊名: 红外与激光工程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主办: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天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2276CN: 12-1261/TN邮发代号: 6-13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红外与激光工程曾用刊名:红外与激光技术创刊时间:197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SA 科学文摘(英)(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2、光电工程刊名: 光电工程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主办: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501XCN: 51-1346/O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光电工程曾用刊名:光学工程创刊时间:1974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我国比较有名的期刊,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国家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每一类都有不同的分类。。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类

主要论文:1. 多恩诗歌的巴罗克褶子与早期现代性焦虑。《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2. 《洛丽塔》中的大众文化与纳博科夫的文本生成策略(合作)。《外语研究》2015年第2期。3.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清教哀诉叙事与文化身份焦虑(合作)。《求索》2015年第3期。4. 白色菲利斯统治下的黑人:《宠儿》的身体叙述(合作)。《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5. 含混的文化民族主义:叶芝早期文化取向的症候式分析(合作)。《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5期。6. 英国巴罗克时期诗歌的时间内在化构建。《外国文学》2014年第3期。7. 爱伦坡小说中的裹尸布评析(合作)。《外国语文》2014年第2期。8. 巴罗克文化与17世纪英国诗歌的文体生成。《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6期。9. 神圣与世俗之间:克里斯托弗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欧洲巫术文化传统(合作)。《外国语文》2013年第4期。10. 艾米莉狄金森与英国巴罗克文学传统。《世界文学评论》2013年5月第15辑11. 早期现代英国巴罗克文学的现代性(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月)12. 17世纪英国诗歌的巴洛克视觉化特征。《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转载(第63-65页)。13. 从舞台到页面:琼生与英国戏剧经典生成(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14. 奥尼尔戏剧的身份主题(合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月)。15. 神性、理性与知性: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光的圣经隐喻(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第2期(6月)。16. 身体不能沉受之重:<圣经旧约>中的女性身体焦虑(合作)。《外语教学》2012年第2期。17. 品特戏剧《归家》中的背叛主题及其宗教解读(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2期。18. 何时待到牧人归(合作)。《名作欣赏》2012年第1期。19. 文明面具与权力疯癫:品特政治剧《送行酒》的福柯式身体解读(合作)。《前沿》2011年第20期。20. 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性别空间叙事探究(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4期。21. 迷惘一代身体的伤残与放逐(合作)。《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第2期。22. 宇宙之轴:T. S.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合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6期。23. 想象的身份寻求之旅(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24. 荒野、先知与十字路口:艾略特《情歌》的新英格兰叙事图景(合作)。《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2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观念与文学发展形态(合作)。《外国文学》2011年第3期。26. 文如画:《喧哗与骚动》的视觉化与空间化叙事(合作)。《外语教学》2011年第2期。27. 艾略特与巴罗克文学传统。《华中学术》第3辑,2011年5月。28. 构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第3期。29. 《等待戈多》:信仰和理性真空状态下的等待行为。《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十二辑(2010年春)(2010年6月)(CSSCI集刊)。30. 媒介转换中的文学综述(合作)。《外国文学》2010年第4期(2010年7月)。31. 规训辩证法: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福柯式解读(合作)。《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2010年10月)32. 天父神话的断裂处(合作)。《美国文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33. 马维尔诗歌中的巴罗克时间主题(合作)。《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34. 变形的鱼王:艾略特《荒原》的身体叙述。《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35. 艾略特《荒原》时空主题研究(合作)。《走近经典--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6月。ISBN 978-7-5600-8396-4。36. 读诗和读园的诗学探索(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3期37. 情、才、艺的统一--王富强散文诗论。载《他从新的地平线上走来--阅读王富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4月。ISBN 978-7-5059-6029-9。38. 《荒原》的身体叙述及其诗学旨趣。《美国文学研究》第四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9. 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三峡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8年第6期。40. 艾略特《荒原》的时空主题研究(合作)。《外语教学》2008年第2期。41.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身体叙述(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3期。42. 美国经典诗歌的立体性和综合性研究(书评)(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43. 末世论与斯宾塞诗歌中的宇宙时间观。《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44. 个人主义与华兹华斯的诗学观(合作)。《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45. 时间意义的生存机制(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46. China's Reception of T. S. Eliot (International Reception of T. S. Eliot. London: Continuum 2007).47. A Neglected Author: Ba Jin (Vol.12, No.1, Winter 2006, Newsletters of ALSC).48. 宇宙时间和斯宾塞《仙后》的叙事时间。《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49. 叶芝象征主义戏剧的伦理理想。《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50. 品特戏剧的伦理学批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51. 《四个四重奏》的文体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52. 艾略特诗歌中时间观念的嬗变。《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53. 《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拯救主题。《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54. 《四个四重奏》引语解读。《国外文学》2002年第3期。55. 作为话语形式的诗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56. 弥尔顿的诗学观。《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57. 弥尔顿早期诗歌的神秘主义倾向。《国外文学》2001年第2期。58. 弥尔顿两首早期诗歌的宗教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59. 《时间与存在》的后现代意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60.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合作)。《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61. 英语创造教育的目的、范畴和方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62. 《四个四重奏》主题结构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63. 康拉德:听众与谎言:《黑暗的中心》的叙事结构与阅读效应。《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64. 当代英语诗歌语言的超语义特征。《外国语》1996年第4期。65. 现代诗歌的叙述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66. 乌托邦的经验秩序与嬉戏的语言指归:英语后现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外语与翻译》1996年第2期。67. 《四个四重奏》的象征主义机制。《中外诗歌研究》1995年第2-3期。68. 语境结构和诗歌语义的扩散。《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69. 生命哲学的诗化耗损:有关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新探述评。《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70. 文本死亡自我:艾米莉迪金森死亡诗歌结构形式解读(合作)。《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71. 生命流程的深层意蕴(合作)。《名作欣赏》1993年第2期。72. 马克吐温的《苦行记》及其喜剧特色(合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73. 泥土深处的语言芳香--略评陈笑海组诗《远方柔情》。《石首文艺》1992年第3期。 专著、教材等:1.《生命的和谐:斯宾塞〈仙后〉内在主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2.《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撰写第14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高级文学翻译》(副主编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4.《综合大学英语(英语专业精读)》第五册(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5.《CET-4作文辅导》,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6.《莎士比亚故事全集》(合编),重庆出版社,1998年7.《加拿大百科全书》(参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8.《英语教程》(合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

刊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Journal of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主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9146CN: 33-1114/T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创刊时间:2005

电子类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微电子以及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的具有扎实理论技术。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微电子以及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的具有扎实理论技术、较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专业建设的有效进行,不仅是促进专业与时代要求进行紧密贴合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创造更优专业学习条件与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现阶段的结构特点,围绕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就其有效实施对策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电子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教学或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其他传统专业类似,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也主要分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两阶段,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地方是:基于这一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理论课课时较少,实验课程得到增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及应用能力。

一、现阶段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结构基本特点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宗旨有了大致了解,在对专业建设的有效开展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此专业的结构特点进行详尽分析。

(一)基础教育的重视。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结构来说,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是其一大特色,主要开设了高等数学、普物实验、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等课程。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领域较广的专业,这样一来,在数学、物理以及英语、计算机等方面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理论的强化。减少、缩短理论课程教学课时,并不意味着忽视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理论教学总学时减少的条件和前提下,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体现出强烈的强化基础理论教学趋势,即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吸收效率,如对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以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基础以及实验指导的基础上,形成宽厚有效的专业基础。

(三)实践环节的加强。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教学体系中为数不多的实践课时较多的专业之一,除了几乎每门专业课都开设了相应独立的实验课程之外,还会定期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训效果。这些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严格的科研训练环境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综合,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研究的整个过程。

二、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基础构成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从专业的结构安排来看,虽然具备了专业训练的条件,但是专业建设效果依然不明显,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口径过宽,特色不明显。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是理工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宽,包括了无线电物理学、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虽然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促使其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但是从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专业设置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或是电子科学技术,甚至和计算机等专业差别不大,口径过宽,特色不明显。

(二)师资力量有限,硬件缺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算是新兴专业,加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器件以及新技术层出不穷,有着扎实专业基础及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刚从学校毕业的缺乏系统教学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居多,师资力量有限,结构合理性不足。

(三)实验力度不足。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实训和实践环节来说,虽然占据了大部分课时,但是课程实训及实践的内容太过于单一,并且专业性及难度需要加强。从专业实验的具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是验证型实验,学生要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试验箱,进行连线、开电源、观察现象以及记录现象即可,完全没有设计型、研究型实验的项目或内容,尤其是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不够。

三、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的有效措施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市场发展的推动,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各个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各大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着力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但是从专业建设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专业口径过宽、师资力量有限以及实验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有效进行的措施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针对专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建议结合各校的实际师资条件以及专业教学环境,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尽可能突出专业方向,如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或者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的划分,强化落实相关实践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及应用性,促使实践教学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应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构建独立有效的实践体系,确保实验场所硬件配置的有效性,尽量保证开放的时间;其次,还应加相应实验室的文化建设,转变考核测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还应明确实验教学具体内容,摆脱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引起研究型实验;最后,教学还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的有效进行创造氛围。

(三)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其次,学校还应加大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技能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对新兴的技术及设备进行学习和了解,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层次,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及专业建设的有效进行,奠定师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健,樊立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56+68.

[2]王伟,杨恒新,蔡祥宝.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09):218+220.

[作者简介]余东杰(1984.01-),男,江西鄱阳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电子科学与技术论文

汽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 【摘要】汽车电子是现代汽车发展的标志。当前,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优化人-汽车-环境的整体关系的阶段,它向着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以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方向发展,并为汽车上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础(例如制动、转向和悬架的集中控制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的集中控制)。汽车电子技术成就汽车工业的未来,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应在传感器技术,连通通讯,微处理机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几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突破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据统计,从2009年~2010年,平均每辆车上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23%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48个,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汽车电子是一个在全球范围都在增长的市场,一方面归功于汽车产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是车用电子应用增多。有许多领域增长迅速:例如,一些用于提高燃料效率的动力总成技术正在研发中的。混合动力汽车是其中一种可能的方案。预计柴油引擎也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这些汽车中由EPCOS的压电制动器组成的压电式喷射系统可以提高15%的燃料效率。这两个例子中,辅助电子装置都将从动力总成技术发展中获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有价值、最有贡献的阶段。我认为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1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概念 汽车电子技术是建立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基础之上的,从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出现了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电子装置,汽车电子技术也随着深化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加盟使原有的汽车电子技术的内涵更加丰富。所以我们可以对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作如下基本定义:汽车本身功能性电子控制技术+应用在汽车上的电子信息类技术。 1.1 所谓电子信息类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是指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车载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发的车载计算机系统,具有信息处理、语言识别、通讯、导航、防盗、图像显示和娱乐等功能。 1.2所谓汽车本身功能性电子控制技术主要是指由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器组成的,完成汽车自身需要的一定功能的自动化闭环控制系统,它与汽车本身性能密切相关。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悬架、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目前,在一些汽车上,电子装置已占整车造价的 50%以上,有的高级轿车已装有上百个微控器(MCU)。汽车电子技术已成为创造汽车价值和差异性的主动力。 2 传感器技术 汽车电子发展的第一大趋势是汽车的传感技术。由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多样化,使其所需要的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为此,研制新型、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传感器是十分必要的。未来的智能化集成传感器,不仅要能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而且还能对信号作放大和处理。同时,它还能自动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自校正,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传感器信号的质量不受影响,即使在特别严酷的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精度。它还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的优点,从而免受机械特性的影响。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特征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部件采用电子控制。根据传感器的作用,它检测有关汽车的温度、压力、位置、角度、转动、加速度、振动、角速度、流量、光、距离等物理量。水温、油温、排气温度,汽缸压、轮胎压、制动压等都需检测。因此,传感器在汽车上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传感技术的发展,也会带动汽车技术的发展。 3 微处理技术 汽车电子发展的第二大趋势是汽车的微处理技术。在三年前,平均每辆汽车使用大约20个微控制器,而现在平均使用40到60个。此外,汽车设计工程师仍然在想方设法提升所用芯片的性能。一个成功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取决于设计时对所用微处理器的选择。现代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电子控制单元一般要采用32位的CPU来处理实时算法。而在汽车的底盘,安全和车身系统等领域,就可以根据控制的复杂程度采用16位或者32位两种处理器。但是,底盘控制器在其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内,要对传感器进行扫描,而CPU又必须时时刻刻能够提供相应的处理能力,能在仅仅几个毫秒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判定程序判定启动。三星公司的S3C44BOX就是一种高性能处理器,我们坚信在不久的未来,高性能未处理器会在汽车控制单元中有广泛的应用,汽车的性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4 连通通讯 汽车电子发展的第三大趋势是汽车的通讯连通性。如今,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可以在家中和办公室享受数字电子技术和无线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方便,比如手机、硬盘驱动器上的数字压缩音乐和视频、数字电视播放、Wi-Fi、音频和电视卫星广播(XM/Sirius、DirecTV)以及GPS等。现在,消费者开始希望在其汽车和卡车里享有同样的技术和通讯便利,以使驾驶过程更加高效、方便、充满情趣。GPS导航、车载信息服务(嵌入式手机和 其它 双向无线链接所带来的自动电信)、卫星广播以及后座电视等产品和技术就是顺应这一趋势的最好例证。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现在汽车中通讯连通性使用的比较广泛。相信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也更加普遍,汽车驾驶也会越来越方便,高效。 5 多通道传输技术 汽车电子发展的第四大趋势是汽车的多通道传输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的采用,对电子控制集成化的实现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采用这种技术后,使各个数据线成为一个网络,以便分享汽车中心计算机的信息。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DSP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可以对多个通道数据进行信号采样和数据传输成为数字信号处理的瓶颈。而伴随着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多通道传输技术由试验室将逐步进入实用阶段。采用这种技术后,使各个数据线成为一个网络,以便分离汽车中心计算机的信息。微处理机可通过网络接收其他单元的信号。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之间要有一个新式接口,以便与多通道传输系统相联系。一旦多通道传输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中,它可使汽车中各部件联系的更加紧密和顺畅,汽车的控制和检测系统的性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汽车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仍将是安全和环保。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它已同时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的多种功能。汽车的电子化使汽车工业步入了数字化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汽车也将步入多媒体时代。利用windows 操作系统 开发的车载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具有信息处理、通讯、导航、防盗、语言识别、图像显示和娱乐等功能。不久的将来,汽车装置自动导航和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可以把行车的目的地输入到汽车电脑中,汽车就会沿着最佳行车路线行驶到达目的地。人们还可以通过语言识别系统操纵着车内的各种设施。 参考文献 [1]姚建琦.多信道信号采样和数据传输的一种实现 方法 [J].现代电子技术,2007(03). [2]李林,郑望. 汽车电子新技术[J].汽车运用,2008(05). [3]袁人宏.汽车电子技术与产业并举[J].计算机世界,2005(21). 看了“汽车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自荐信范文3篇 2. 电子技术论文范文大全 3. 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4.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 5. 机电液一体化在汽车上的应用论文

优秀电子类科技论文题目

老师没有给吗

我这有

什么内容的呢,我可以给你发两份模版参考一下

这些你都可以去看下,只做参考,题目还是要你自拟的比较好,其实有很多题目可选的,就看戏喜欢怎么样的选题,或者想用什么样的语言去编程,尽量选简单点的。按理说你妹学校应该有选题给你们选的,你可以去你们老师那多了解比较好。1、网络股票交易(行情分析、服务等)2、计算机安全技术应用3、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网上交易、仓储管理、档案管理等)4、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5、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6、手写签名的身份识别及应用7、企业应用集成(EAI)与企业信息门户(EIP)建设若干问题探讨1)、企业信息化现状诊断问题2)、EAI/EIP技术路线与平台选型问题3)、EAI/EIP建设功能规划问题4)、EAI/EIP建设实施策略问题5)、EAI/EIP建设效益评估问题8、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1)、综述管理与技术的发展与方向2)、具体应用系统建设方案设计9、知识表示与企业知识系统建设1)、综述知识表示方法与企业知识系统建设发展与方向2)、知识型数字档案系统建设方案设计10、信息工程监理模型与技术1)、综述我国信息工程监理的发展与方向2)、信息工程监理模型的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3)、某个信息工程监理方案的设计11、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结合日常应用涉及的一个具体的网络、通信和计算机应用中设计的加密、木马、病毒等信息安全问题,利用理论和技术手段,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算法、代码、体系结构、攻击和预防等层面,分析和解决硬件与环境安全、软件安全、加密技术、备份与恢复、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等特定的应用安全问题,提供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策略、方法与基本技术。12、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网络实验对等网、交换机路由器实验、网络入侵、网络监测等)分析和设计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结合行业或具体的应用,分析和设计一个实用网络,并讨论应用和安全等问题。13、网站建设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一个具体的实用网站。使用ASP、Java、PHP以及Flash、Dreamweaver开发Internet 应用系统。1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实用程序,建立分析和设计一个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系统程序,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步骤,将分析、设计、实现相关内容书写成学位论文。15、应用程序开发利用某一主要编程语言,编写实用小软件。如用C、VB、Delphi、Java等编写实用程序。16、网络游戏技术通过分析或设计的一个具体的网络游戏设计实例,深入讨论关于软件开发平台、游戏动画与虚拟现实、用户界面设计、游戏设计实践等的一个具体内容。

很多设计希望能帮你

  • 索引序列
  • 电子科技类论文
  • 电子类科技核心期刊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类
  • 电子类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 优秀电子类科技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