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科学家:指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及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或研究人员。与自然科学家不同,自然科学家是专门研究自然界及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或研究人员。二、《社会科学家》杂志:是中共桂林市委主管、桂林市社科联主办、《社会科学家》杂志社承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它是广西社会科学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杂志,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旅游经济类核心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定为来源期刊。
邓拓邓拓(1912~1966年),原名邓子健,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7年,和傅衣凌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民国1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民国21年,参加上海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游行时被捕。翌年秋,保释出狱。是年冬,参加“福建事变”,在“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外交部任职。“闽变”失败,逃到上海,转入河南大学社会经济系续学。民国26年6月,出版专著《中国救荒史》。同年夏天,再次被捕。“七七”事变后,获释。9月,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晋察冀文联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邓拓率领新闻队伍,转战太行山,既是总编辑,也是指挥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一周年时,邓拓为《晋察冀日报》撰写讨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论著之一。同年3月,与丁一岚结婚。民国33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 (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北平和平解放后,邓拓任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 。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1960年,兼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邓拓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1979年2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行世。1994年,福州邓拓故居修复,建成“邓拓纪念馆”。
1959年~1962年就读于上海62中学,养成自学习惯,课余学习绘画篆刻和戏剧,确立终身的兴趣和学习战略。1962年~1968年在复旦历史系学习,其间参加三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注意将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并于1962年起自学社会—文化理论,立志将其与历史学相交融,开始追求通观。1968年~1978年间在农村中小学工作,业余学习世界各国语言,并补习各种专业的知识。1978年-1981年复旦历史系攻读硕士,努力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与文化、社会文化构成与历史变革方式的关系,撰写《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一文,后有幸被收于杨玉圣主编的硕博士重要论文之历史卷中。作为比较,还撰写了有关法国路易·波拿巴的论文。着重对特定国家和民族的人文地域和历史遭际与社会发展及其形态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广义文化与其政治和社会建制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较早关注和从事企业史和商业文化的研究。把这种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经营战略和经济管理的文化分析,90年代在华人社会率先主编了中外商人丛书等,及发表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和演讲,在企业界和政府经济规划部门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撰写《甲乙丙漫谈社会学》、《社会学趣谈》、《阅读的战略》等一系列社会文化方面的著作。1981年~1984年在现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执教,1984年~1985年任《社会——社会杂志》主编。进一步关注社会和历史深层的文化分析,主持翻译《社会科学概念丛书》、《火、女人和危险的事物》、《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历史的反思》、《封建社会》、《恶的象征》等相关学术名著,翻译《社会学理论选读》等著作。发表《象——中国文化的基因》等一系列论文。1984年~1988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完成《犹太——充满悖论的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并主编《犹太文化丛书》(上海三联书店),在犹太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本人作为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得到重视。犹太研究同时开启了对各种文化内在灵性(Spirituality)的深入观察。1985~2000年顾晓鸣还担任上海第三届戏剧节评委(1985年),主持中国电视学会《当代电视》改刊(1995年)等,广泛参与文化、文艺和传媒的论评工作,进一步研究文化事象与文化内核的关系。其间,还对原始民族的文化发生和婴幼儿的心理发生进行研究,主编相关丛书和音像读物。为此,在90年代上半期主编《中国的智慧》、《世界的智慧》、《中国传统商人》、《世界的商人》、《神秘的智慧》等丛书。系统浏览了西方各原创性大师的学术,主编了《西方智慧宝典-一对多维世界的100种眼光》(湖北人民出版社);同时,涉猎中国古代240余种著作,主编了《中华智慧蕴乐大典》(21世纪出版社):对古今中外的智慧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人类历史的奥秘一步步做着基础的工作。上述准各性著述,收编为个人文集《现代人寻找丢失的草帽》、《我走路还是路走我》、《追求通观》、《文化寻踪——有形和无形》等书以及《超越文化之网》著作。该项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末完成,不再出版个人集子。这些研究受到政府各部门和各行各业的欢迎,广泛参与上海市委市政府、宣传部、统战部、文化局、规划局、质监局、电台电视台、报刊、工青妇、各区政府及各类企业和各级学术机构的规划和活动,致立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继续1984年在复旦学报发表的《论实事求是路线》长文所开始的工作,在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上不断探索。同时对文化的各个侧面,逐项进行考察和积累,逐步形成社会一文化分折课程的框架;始终站在本科教学的第一线,担任本科生导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受到学生由衷的好评。1998~,在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参与和完成《资本主义研究》、《上海百年文化史》中承担关于文化载体方面的内容撰写,其观点已在上海文化建设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998年网络文化的崛起,在探索文化内核的同时,倾力关注书写与文化的关系,对同时期勃发的多媒体、超媒体和网络化的计算机书写方式,进行跟踪的观察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认为认为百年前电影广播电话现代印刷术导致白话文书写方式的出现和普及,百年后的今天,网话文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形成。此乃考察书写史与文化史关系之百年一遇的机遇。1999年提出网络文学和网话文的概念,并主编第一代网话文青春实验小说《草鸡看世界》丛书(辽宁美术出版社),并编成全中国第一本网络文学集《进进出出:漂浮在网和络、情与爱之间》(上海三联书店),收集有大陆第一代网络文学作家8位的原创性网络作品,其中包括宁财神、安妮宝贝、李寻欢、何从等当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同时,正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形态中整合文史哲和数学自然技术科学及艺术,对网话文的文化涵义、世代特征,文本和文学特点进行多方面独到的理论思考,尤其对网话文与音乐、美术、戏剧和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并由此返回对以汉字书写系统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研究,从而与以拼音文字书写系统为基础的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特别加入犹太文化这一参照系,对文明史的传统课题作出自己的论述,同时对网话文时代的历史特点作更精到的研究。在2001年主编了《网界辞典》和《网址懂经》(上海三联书店),探索网话文的新词语和对网络现象解释的新写法,尤其是针对网络状态下的网民视野,和整合各种知识资源的新的学习模式,提出了一个人大学的理念,己受到教育界重视。该理念与如今国内外盛行的OPEN University,开放大学具有相同理念,但“一个人大学”提及更早。2001年5月,被上海市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聘为为首届上海市专家委员会委员,后连续担任3届委员至今。新世纪以来,发表《顾晓鸣猜想和网话文的历史宣言》(2000年2月《申江服务导报》)沿着40年来一步步所做的准备工作,开始做系统的整合(wholing),关注世界学术前沿对于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人文世界统一理论,人类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关系等的研究和思考,关注各国学者对于包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全球史,全球化(反全球化、去全球化)及相关的资本主义等问题的新思路,以及史学与社会科学、史学与文学、史学与文化技术等历史的新写法,尤其重要的是,对于历史规律全新形式(离散的、临界的、主体际的,实事求是的等等)作全力的研读和思考,正在把一生所学所经历的积累,整合成有一定独创性的成果,并在本科和硕博士生教学上有所突破。对理解世事的不确定性,努力满足人们对解决问题的智慧(the Ingenuity)的需求,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纯文学杂志杂志及发表小说的杂志主要邮箱: 《十月》 杂志简介:大型综合性文学双月刊,以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北京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 投稿要求:着重刊登内容坚实、风格多样的中篇小说以及品位高雅、文笔优美的散文,同时也发表优秀的长、短篇小说和诗歌、报告文学。对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题材作品优先刊登。 通讯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011,电话: 《人民文学》 杂志简介:文学类杂志 投稿要求:小说:精品荟萃;记忆:前程梦影;点击:网上风情;随笔:异彩分呈;观点:尖锐酣畅;圆桌:众声喧哗;现场:独家报道;诗歌:引领风骚;专栏:名家散文;插页:当代艺典。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邮编:100026,电话: 《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月刊,每月2日出版。提供浓缩的文学享受。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009,电话 《诗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全国百种社科重点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每月十号在北京出版。 投稿要求:展示诗坛全貌,披露世界诗歌动向,鼎力推出年轻新锐,开设理性权威论坛。坚持高品质作品的编辑,发展独家拥有的特色栏目。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社,邮编:100026,电话:(编辑部)(发行部) 《莽原》 杂志简介:大型纯文学双月刊 投稿要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作品,给读者更多获益。 通讯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邮编:450003 《作家文摘》 杂志简介:《作家文摘》和《作家文摘·青年导刊》均为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作家出版社主办,是一份熔知识性、趣味性、新闻性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学类文摘报。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家园10号商之苑大厦,邮编:100027 电话: 65518025(fax) 《芙蓉》 杂志简介:大型文学双月刊,具有传播文坛新动向、挑战传统阅读、推出新人新作之功能。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芙蓉》杂志社 邮编:410006 电话、传真: Email: 《杂文月刊》 杂志简介:是我国唯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讽刺小说、杂文学术文章,选登全国报刊杂文佳作,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 投稿要求:华夏论苑、鲁迅风骨,要求风格独特:尖锐、泼辣、幽默,雅俗共赏:可读、可信、可亲。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邮编:050013,电话: 8631194 《书屋》 杂志简介: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文学月刊,有“说长论短、书屋品茗、灯下随笔、奇谈怪论、我的书屋”等十余个栏目。 通讯地址:湖南省新闻出版局 《中国作家》 杂志简介:全国首家224页特大容量文学月刊。 投稿要求:以中、长篇幅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打,以“关注现实、贴近时代、雅俗共赏”为办刊宗旨。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720,电话: 《当代》 杂志简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主要版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 、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旧文摘、直言、新民间文学(含网事随笔等)”。是中国最有影响的高品位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 投稿要求: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顺应时代,力求题材、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5 电话: E-mail: 《啄木鸟》 杂志简介:是公安部主管的全国公安系统唯一大型法制文学月刊。自1984年正式创刊以来始终以其鲜明醒目的公安法制文学特色,备受社会各界赞许和厚爱。主要有“长篇连载、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四大版块。 投稿要求:深层披露各类热点案件、最新中外侦探小说精品、强力聚焦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之力作、透视社会众生领悟警世箴言、充分展示充 满神气色彩的警察世界。 通讯地址:电话: 67633344转121 《中篇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为大型文学双月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发行量居全国大型文学刊物之首。是您丰富人生、充实精神、提高文化素养的良师益友,是您订阅刊物的最佳选择。 投稿要求: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可读性好。能为读者提供创作经验、了解作家创作历程和文学生涯。 通讯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福建出版中心8层,邮编:350001,电话: 《中华散文》 杂志简介:主要栏目有:人生感悟、社会幽微、文化随笔、人与自然、闲情偶记等。 投稿要求:关注生活、直面人生、注重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充满时代意识和当代生活气息。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电话: 65287359 《海上文坛》 杂志简介:创刊十年,难得纪实文章很高雅,难得高雅文章很大众。难得大众文章很前卫,难得前卫文章很休闲。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编:200040,电话、传真: 投稿地址 《时代作家报》 关注实力作家诗人,长期策划出版各类文艺作品集。 通信地址:北京25支局037信箱 邮编:100025 咨询电话: 电子信箱:[email][/email] ☆大型民刊《伯乐》 伯乐期刊长期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并策划出版图书。)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编辑部 收 电子信箱:[email][/email] 语言通道:010-65157362 65761589 伯乐文学论坛:[url] @# 投稿可向《散文爱好者》投 电子邮箱: 最好是学生的,我已经成功了。呵呵,拿了70元,所以我推荐一下。 http://sh.netsh.com/bbs/16050/[/url] ☆《边缘艺术》总第七辑2003年3月出版. 本期重点推荐中国水墨画大师李世南先生的“僧缘作品”。 投稿地址:100101 北京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2D-1101室 电话联系:010-64907253 电子信箱:[email][/email] [email][/email] ☆ 著名民刊《诗参考》每年出一期。 投稿地址:100088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7号*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 王立忠收 诗参考论坛:[url]http://sh.netsh.com/bbs/19481/[/url] ☆ 《国际汉语诗坛》 投稿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邮局031信箱 张智收 ☆《独立》民刊 投稿地址:615300 四川普格县农机厂内发星工作室 发星收 ☆《新诗界》季刊 投稿地址:100089 北京市8938信箱 李青松收 ☆《守望》民刊 电话联系:0313-3039481 投稿地址:075100 河北宣化大北街10号 温国收 ☆《爆炸》民刊 投稿地址:467000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南路12号楼1单元10号 张杰收 论坛投稿:[url]http://bj3.netsh.com/bbs/103264/[/url] ☆《放弃》民刊 投稿地址:365400 福建宁化地税局 鬼叔中收 ☆《年度诗选》主编 投稿地址:250014 山东济南市文化东路*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张清华收 ☆《诗歌与人》民刊 投稿地址:510500 广州市沙河顶新一街14号 黄礼孩收 ☆《新城市》民刊 投稿地址:200435 上海临汾路1320弄13号404室 达陆收 ☆《诗前沿》民刊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南里5号大楼407室 孙文涛收 ☆《在人间》民刊 投稿地址: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新华路湖州师院598号信箱 王平收 ☆《寄身虫》民刊 投稿地址:深圳福田皇冈村三龙花园13幢803室 农夫收 ☆《存在》民刊 投稿地址:四川内江市艺术馆(邱家咀干校内) 刘泽球或陶春收 ☆《中华文学选刊》期刊 投稿地址:100705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编辑部收 ☆《艺术广角》期刊 投稿地址:110003 沈阳市和平区8经街74号 编辑部收 ☆《上海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200040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编辑部收 ☆《中华诗词》期刊 投稿地址:100009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编辑部收 ☆《文学自由谈》期刊 投稿地址:300040 天津市新华路237号文学自由谈杂志社 编辑部收 ☆《作品与争鸣》期刊 投稿地址:100025北京市慈云寺邮局005信箱 编辑部收 ☆《中西诗歌》期刊 投稿地址:510510 广州市同和邮局121信箱 编辑部收 ☆《中国新诗刊》民刊 电话联系:010-89594064 投稿地址:101100 北京通州区龙旺庄23幢141室 飞沙收 网上论坛:[url]http://bj3.netsh.com/bbs/128724/[/url] ☆《香稻诗报》民刊 投稿地址:124010 辽宁盘锦市邮政218信箱 编辑部收 ☆《翼》民刊 投稿地址:100732 北京建内大街5号文学所 周瓒收 ☆《槎诗刊》民刊 投稿地址:517000 广东河源市华达街1号《河源青年》编辑部 东方舟收 ☆《第三说》民刊 投稿地址: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同路市图书馆 康城收 电子信箱: [email][/email] [email][/email] ☆《方向》民刊 电话联系:0953-6012685(办)0953-6011261(宅) 投稿地址:751500 宁夏盐池县文化馆美术室《方向》诗社 何武东 ☆《黄河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150004 银川市民生街23号 编辑部收 ☆《山花》期刊 投稿地址:550002 贵阳市科学路66号 编辑部收 ☆《芙蓉》期刊 投稿地址:410006 长沙银盆南路67号 主编:萧元 ☆《大家》双月期刊 投稿地址:650034 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10层 电子信箱:[email][/email] ☆《作品》期刊 投稿地址:510635 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7楼 编辑部收 ☆《台湾诗学》期刊 投稿地址:台中逢甲邮局25-427号信箱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email] 电话联系:0911-132371 ☆《诗艺文出版社》 投稿地址:台北县新店市三民路75巷2弄3号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email] ☆《扬子江》诗刊 投稿地址:210034 南京市颐和路2号 编辑部收 ☆《绿风》诗刊 投稿地址:832000 新疆石河子北二路艾青诗歌馆《绿风》编辑部收 ☆《诗选刊》月刊 投稿地址:050021 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 ☆《诗潮》双月刊 投稿地址: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编辑部收 ☆《星星》诗刊 投稿地址:610012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论坛投稿:[url]http://bj2.netsh.com/bbs/95633/[/url] ☆《诗刊》半月刊 投稿地址: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诗歌月刊》 投稿地址:230001 安徽合肥市大钟楼邮局518信箱 编辑部收 网上投稿:[url]http://www.cn44.net/[/url] 《读者》投稿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信箱(730030) 原创稿 荐稿 《青年文摘》绿版投稿地址: 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路3号浩鸿园静园3H《青年文摘》编辑部(100028) 邮箱:qnwz@qnwz.sina.net. 电话:64465116 《青年文摘》彩版投稿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路3号浩鸿园静园3A《青年文摘·彩版》编辑部.(100028) 投稿信箱:qnwzcb@vip.sina.com. 电话、传真:010-64465226 人民文学: 中国作家: 当代 收获 萧飞 《天津文学》; 山花 shanHua ; 长城: 河北省作协主办 钟山: 芙蓉:湖南文艺出版社主办 《花溪》 星悦 木每 《作家天地》 张桂生 长江文艺: 《当代人》小小说栏目 于卫真 小说月报(原创版)百花文艺出版社发行 作家杂志:; 《百花》 风味小剧场 《广西文学》 《百花园》 邹 磊: 秦 俑: 孙 萍: 王彦艳: 《小小说读者》 《通俗小说报》 金山 ; 文艺生活 精选小小说 短小说 微型小说 《儿童文学》杂志小说栏目 《南方文学》 辽河 天涯 《天池》 《鹿鸣》 海燕 《北方文学》 小说编辑 乔柏梁 《百花》E—mal: 红岩: 写作:作家学者领地 《文友》编辑部 萌芽 上海市作协主办 北京文学 《莫愁》陆艾 文稿 大家杂志社 天涯 电子邮件 少年文艺 江苏 ; 另外,我觉得,你要想给某本杂志投稿,你应该先买他的一本杂志看看,考察一下上面的文章质量和杂志定位。既能提高你投稿的命中率,也能看一下杂志上的确切的投稿地址。网上的投稿地址有的或许已过时,比如有的杂志社已搬迁等。
采访的惯例就是想聊天一样.然后用纸笔记下重要信息你这不是什么都知道吗之前列个采访提纲,如对主持兴趣爱好?家人支持吗?获奖感受?最好让他讲点小挫折。祝你采访顺利!记者!! 成为优秀的校园一旦要采纳我呦 !呵呵11
上面的仁兄好搞笑,连只发表微型小说的杂志也贴上来了,你看这诚意! 到目前为止,发表长篇小说的杂志不多,一般都是大牌的文学杂志,还有个现象就是他们比较少发新人的长篇(你是新人吗)。这些杂志有: 人民文学: 中国作家: 当代 收获 (和杂志编辑不熟悉的作者不用发电子邮件,他们不阅读的,要打印稿才行)《莽原》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邮编:450003 钟山: (增刊版) 作家杂志:; (每个季度一期,每期3-4个长篇) 祝你好运。
你能把主编这个职务拿下,说明你有做主编这个职务的能力。相信自己,你能做好的。在你们学校挖掘一些做杂志方面的人才,你们组成一个好的团队,每个人分工不同,但都相互协作。做杂志是要一个好的团队的。
《法学研究》前身为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于1954年创办的《政法研究》(1957年法学研究所成立后转入法学所,于1966年停刊)。改革开放后,为了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法制建设,推动法学研究的开展,1978年3月,法学研究所召开了法学研究规划会议,后组织两个调查组分赴各地调查,撰写了“法学研究规划和调查综合情况”的报告,提出“力争在今年年底以前恢复《政法研究》的出版”的建议。1978年法学研究所正式挂牌后,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决定创办《法学研究》。同年,法学研究所设立《法学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了《法学研究》试刊第1期及第2期。1979年4月,《法学研究》正式创刊。1978年3月——法学所召开法学研究规划会议,会上提出办刊问题,并派出两个调查组分赴各地调查。1978年4月——调查组提交“法学研究规划和调查综合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出“力争在今年年底以前恢复《政法研究》的出版”的建议。1978年9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我所决定正式创办《法学研究》杂志。1978年12月——出版《法学研究》1978年试刊(内部发行)。1979年 1 月——法学研究规划会议在北京召开,芮沐作“法学研究发展纲要(草稿)”的说明。1979年 2月——出版《法学研究》1979年试刊(内部发行)。1979年 4月——《法学研究》正式创刊。在第1期《法学研究》上,开辟了“关于法的继承性”的讨论专栏,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办刊宗旨。1979年 6月——《法学研究》第2期开辟了“关于无罪推定”的讨论专栏。法学研究编辑部召开法学座谈会,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解放思想、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1979年 8月——《法学研究》第4期发表《我国法制建设三十年》文章,首次对我国建国三十年来法制建设状况进行回顾。1979年12月——《法学研究》第5期开辟“关于法治和人治”以及“在实施刑法中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讨论专栏。 《法学研究》创刊一年来,其办刊宗旨和风格,在法学界引起很大反响。1980年 1月——《法学研究》杂志篇幅由48页扩为64页。1980年第1期开辟《关于法的阶级性》的讨论专栏,对法是否单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提出质疑。1980年 5月——自《法学研究》第4期起,开始关于“国有企业财产权的性质”的专题讨论。1980年12月——法学研究编辑部负责人正式任命。法学所所长孙亚明兼法学研究杂志主编,吴建璠为副主编,张尚鷟、刘瀚分别为编辑部正副主任。1982年10月——王叔文等在《法学研究》第5期上发表文章,论述党的12大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必要性。1983年 1月——《法学研究》杂志篇幅由64页扩为80页。 编辑部负责人变更,张尚鷟为主编,刘瀚为副主编,廖增昀、张令杰分别为正副主任。1983年12月——李步云在《法学研究》第6期上撰文,阐明新时期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1984年 1月——《法学研究》杂志篇幅由80页扩为96页。1984年 6月——法学研究编辑部就评选“研究现实问题的优秀理论文章”刊发致读者信及选票。1984年10月——《法学研究》第6期刊登读者来信,建议出版《中国法律年鉴》。1985年 2月——《法学研究》中青年作者优秀理论文章评选结果揭晓,十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1985年 7月——法学研究编辑部负责人变更,主任为张令杰。1985年10月——法学研究编辑部与其他单位联合在西安举行青年法学工作者理论讨论会。1986年 2月——《法学研究》第1期开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构成理论新体系”专题讨论。1986年10月——法学研究编辑部邀请部分法学家座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法学研究》第5期开展关于刑事责任的专题讨论。1987年 2月——《法学研究》开辟“专题讨论”、“工作研究”、“立法建议”、“商榷与争鸣”、“读史札记”、“书评”等多种栏目,使刊物风格丰富多彩。1987年 6月——《法学研究》主编变更为吴大英,副主编为刘瀚和梁慧星。1988年10月——《法学研究》主编变更为李步云,副主编为张令杰。法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法学研究》第5期刊登法学所简介。1989年 2月——法学所和本刊编辑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法制改革学术讨论会。1989年 4月——《法学研究》杂志复刊十周年,《法学研究》第2期出纪念专刊。1990年 9月——由法学研究编辑部编写的《新中国 民法学研究综述》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 5月——由法学研究编辑部等14家法学期刊主编参加的“中国法学期刊主编联谊座谈会”在武汉召开。1992年 3月——法学研究杂志社成立,张令杰兼社长。1992年12月——由法学研究编辑部编写的《中国法学研究年鉴》1991年卷出版。1993年 2月——自1993年始,《法学研究》杂志改由法学研究杂志社出版。第一期发表刘瀚、夏勇的文章《法理学面临的新课题》。1993年12月——《法学研究》第6期发表法学所课题组文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思考与对策建议》。1994年 6月——《法学研究》主编变更为王宝树,副主编为张广兴。张少喻任编辑部副主任。1994年 6月——《法学研究》第3期发表“中国社会发展与权利保护”青年学者笔谈文集。1995年4月——法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变更为张广兴,法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变更为张新宝。1995年 1月——《法学研究》第1期刊登由法学所主办、由《法学研究》编辑部等十多家法律报刊参加的“中国法治之路”有奖征文活动启事。 自该年第1期始,刊登主要由本刊编辑撰写的发表在每年第1期的上一年度法学研究状况述评。1995年 4月——《法学研究》开展复刊百期纪念暨优秀论文评奖活动。1995年12月——《法学研究》第6期公布一百期优秀论文评选结果,34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1996年 2月——《法学研究》自第1期始,扩版至160页,并改为单月出版。1996年 2月——《法学研究》全面更新版式。封面刊登要目,封二为版权页,第1期封三刊登《法学研究》注释体例。1996年 3月——《法学研究》第2期刊登王家福等的文章《论依法治国》。1996年 4月——《法学研究》第3期刊登法学所举办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论文有奖征文评选结果。1997年 5月——本刊举办刑法学研讨会。1997年 6月——《法学研究》第3期刊登法学所和本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纪要。1997年 7月——第一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暨第2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开始,本刊第4期刊登启事。本刊编辑部与辽宁大学法律系联合召开“二十世纪中国法学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1998年10月——本刊编辑部与南京师范大学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20世纪中国法学与法制现代化”研讨会。1999年 1月——《法学研究》主编变更为梁慧星。自该年始,《法学研究》文章前后增加中英文提要及关键词。1999年 4月——本刊编辑部召开宪法修改问题座谈会。1999年5月——本刊参加法学所主办“依法治国与司法体制改革”研讨会。1999年10月——本刊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期刊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殊荣。1999年12月——本刊编辑部与《法商研究》编辑部在武汉联合召开“法理学向何处去”专题讨论会。2000年 5月——本刊参加由法学所及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举办的“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2000年7月——本刊与山东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全国法解释问题”学术研讨会。2001年 3月——本刊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研究司在北京召开“政府规则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讨会。2001年 7月——本刊与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联合召开“苏联俄罗斯法学对中国法学的影响”学术研讨会。2002年 1月——法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变更为张广兴。2002年 2月——自第1期始向作者提供该期所发文章的《法学研究》单行本。2002年 7月——《法学研究》副主编增补张志铭(兼)。2002年 9月——本刊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奖。本刊参加法学所举办的“中国法治论坛——纪念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3年 1月——自2003年始,《法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China Law Report共同归法学研究杂志社管理;夏勇任总编辑。自第1期始,因法学所出版《中国法治状况灰皮书》,故《法学研究》每年第1期刊发的上一年度学科研究述评终止。
自夏至周,调整奴隶社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制度已逐渐完备,只是还没有形成有系统的法典,规范内容散见于《礼记》等文献之中。如“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土无二王”(《礼记·丧服四制》),“里田不鬻”(《礼记·王制》)等,说明当时土地属奴隶制国家所有和不得买卖的情况。“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买卖者质剂焉”(《周礼·地官·司徒》),说明当时重要的买卖合同必须有书面的契据文书。其他关于婚姻、家庭和继承的规定也多有记载。 李悝编成《法经》,商鞅又承袭《法经》制定秦律,其中关于土地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规定,已显示出封建主义性质。汉承秦制,制定《九章律》。以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律令典章的增删,至唐代《永徽律》,封建法制已臻完备;其中关于财产所有和财产流通关系,婚姻、家庭及继承关系,已有较详细的规定。唐代以后由宋代至清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达,律、例、法令中民事内容已有相应的发展,但立法体例、条目递相承袭,没有脱离唐代《永徽律》的模式。 中国近代的民事立法始于清末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传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西欧文化的影响,变法图强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清政府迫于形势,宣布“变法”和实行“新政”。光绪三十年(1904)正式开馆修订《大清律例》,于宣统二年(1910)颁行。中华民国时期,参议院于1912年4月决议:“嗣后凡关于民事案件,仍依前清现行律中规定办理”,其中处理民事案件的规范后来称为“大清现行律之民事有效部分”,包括:服制图、服制、名例、户役、田宅、婚姻、犯奸、斗殴、钱债,施行至1929年10月。清末在修订《大清律例》的同时,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开始制订《大清民律草案》,至宣统三年(1911)完稿,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律草案,其中包括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5编,大体仿效日本、德国民法,未及颁行,清廷已亡。中华民国时期于1918年二次设馆着手修订“民律”,至1925年脱稿,此稿除债编部分效法瑞士债务法外,其他各编与第一次民律草案相比变动很少,是为中国第二次民律草案。1927年国民党政府设立法制局,又着手修订民律,决定先行草拟亲属、继承两编,至1928年脱稿,是为中国第三次民律草案。同年12月国民党政府成立立法院,着手编订民法典,从1929年5月~1931年12月分编陆续公布,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5编,计1225条。这部法典承袭了德国、瑞士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立法原则和体系,但也保留了上述三次民律草案中的封建主义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立法 4.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时期的要求,逐步开展民事立法。《共同纲领》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为贯彻本条的原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制定了许多法律、法令,如《政务院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区农村债务纠纷处理办法》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令的公布和实施,使官僚资产阶级财产归于国家所有,使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于农民所有,从而肃清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财产关系,而且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不到3年时间扭转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财政经济极端混乱的局面,有效地制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得到了供应,解放了生产力,为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和进一步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4.2 1953年以后,中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并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商业方面,国家公布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关于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推行定息办法的规定》以及《关于目前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若干事项的决定》等一系列法令和单行条例,并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合同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济活动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在农业方面,国家公布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等。根据这些法令、规章,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了和平改造,并使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合作化的道路。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中国奠定了由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构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3为了调整企、事业单位间,企、事业单位与公民间,公民相互之间在经济协作方面的各种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陆续制定了调整物资的买卖和购销,加工订货,基本建设工程承揽,财产租赁和房屋租赁,银行信贷和储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货运和客运,仓库保管,信托行纪,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等经济关系的合同法律规范(见合同);还制定了关于保护智力成果的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专利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保护工商企业商标权等单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制定和公布了许多关于不同经济成分的经济组织形式和法律地位、关于它们对于财产的所有和管理的权限、关于经济组织间开展多种形式互助协作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于发展先进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学界也有人认为,这些法律、法规不完全属于民法,其中有的应属于经济法范畴。 4.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本质。它的指导原则主要是: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和巩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全面提高社会生产经济效益的原则;当事人权利义务一律平等的原则。
李步云,男,1933年生,湖南娄底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2年6月负伤回国,1955年1月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部队团政治处民运干事,县人民政府科员等职。1957年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1962年本科毕业,1965年研究生毕业。1967年2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该所研究员,法理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社科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2000年10月起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现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司法部“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讲师,国家行政学院等十余所大学的教授。曾先后去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挪威、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日本等10多个国家讲学或考察。现已出版专著(含独著、合著、主编)2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有13项科研成果获奖。代表作有《新宪法简论》、《走向法治》、《法理学》、《法理探索》等。1978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被公认为是法学界突破思想理论禁区的第一篇文章。1979年,他撰写的《论以法治国》一文,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这一治国方略;后来又撰写了一系列论文阐述这一治国方略。他是法学研究所先后三次为党中央政治局讲授法制课的课题组成员;1998年还亲自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讲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曾到50多个省部级单位为领导人讲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在人权领域,他提出了相当系统和深刻的理论体系,其中很多观点已被学术界认同和政府采纳。在法理学、宪法学、立法学和人权理论等学术领域,他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 1980年7月到1981年7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研究人员。后回社科院工作。曾到纽约大学任访问学者。曾担任《法学研究》主编、社科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到美国、英国、意大利、挪威、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做学术访问交流。2000年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法治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年,担任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这是一位为法治和人权奔波了大半生的法学家。
李步云,男,1933年生,湖南娄底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2年6月负伤回国,1955年1月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部队团政治处民运干事,县人民政府科员等职。1957年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1962年本科毕业,1965年研究生毕业。1967年2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该所研究员,法理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社科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2000年10月起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现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司法部“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讲师,国家行政学院等十余所大学的教授。曾先后去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挪威、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日本等10多个国家讲学或考察。现已出版专著(含独著、合著、主编)2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有13项科研成果获奖。代表作有《新宪法简论》、《走向法治》、《法理学》、《法理探索》等。1978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被公认为是法学界突破思想理论禁区的第一篇文章。1979年,他撰写的《论以法治国》一文,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这一治国方略;后来又撰写了一系列论文阐述这一治国方略。他是法学研究所先后三次为党中央政治局讲授法制课的课题组成员;1998年还亲自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讲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曾到50多个省部级单位为领导人讲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在人权领域,他提出了相当系统和深刻的理论体系,其中很多观点已被学术界认同和政府采纳。在法理学、宪法学、立法学和人权理论等学术领域,他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 1980年7月到1981年7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研究人员。后回社科院工作。曾到纽约大学任访问学者。曾担任《法学研究》主编、社科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到美国、英国、意大利、挪威、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做学术访问交流。2000年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法治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年,担任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这是一位为法治和人权奔波了大半生的法学家。著作学术专著1.《新宪法简论》(独著) 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2.《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合著,第一作者) 红旗出版社1984年版3.《法制、民主、自由》(独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权利与义务》(合著,第一作者) 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5.《中国法学——过去、现在与未来》(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6.《立法法研究》(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7.《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主编)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8.《中国人权百科全书》(第一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9.《宪法比较研究》(主编)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0.《中国当代法学争鸣实录》(第二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1.《走向法治》(独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通论》(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13.《法学专题讲座》(参编)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14.《法理学》(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5.《WTO与中国法制建设》(主编)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16.《信息公开制度研究》(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7.《地方人大代表制度研究》(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8.《法理探索》(独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9.《人权法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代表性论文:《中国社会科学》1.《关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专家建议稿)的若干问题〉》(英文版) 1998年第3期2.《坚持实事求是,繁荣法学研究》 1998年第5期3.《新时期法理学的发展》(英文版) 2000年第2期《法学研究》1.《略论两类矛盾的相互转化》 1979年试刊2.《人治与法治能相互结合吗?》 1980年第2期3.《法治概念的科学性》 1982年第2期4.《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二作者) 1982年第5期5.《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1983年第6期6.《论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1983年第1期7.《论法制改革》(第三作者) 1989年第2期8.《论马克思主义法学》 1989年第6期9.《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 1991年第4期10.《社会主义人权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1992年第4期11.《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 1995年第4期12.《论依法治国》(第二作者) 1996年第2期13.《法的应然与实然》 1997年第4期14.《“一国两制”三题》 1997年第5期15.《司法独立的几个问题》(第一作者) 2002年第3期16.《论法与法律意识》(第一作者) 2003年第4期 《中国法学》1.《关于法系的几个问题——兼谈判例在中国的运用》 1990年第1期2.《发展新概念、研究新范畴、掌握新规律》 1992年第1期3.《法律意识的本原》 1992年第5期4.《二十一世纪中国法学展望》 1994年第2期5.《人权的两个理论问题》 1994年第3期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6年第2期7.《关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专家建议稿)〉的若干问题》 1997年第1期8.《跨世纪的工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7年第6期9.《论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2002年第3期10.《论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第一作者) 2004年第1期 《求是》(《红旗》)1.《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979年第3期2.《法律与自由》(第一作者) 1981年第22期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第一作者) 1986年第22期4.《中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保证》 1999年第8期5.《一部科学地规范我国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 2000年第13期6.《还是搞法制靠得住些》2004年第16期 《人民日报》1.《坚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1978年12月6日 2.《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律师制度》 1979年6月19日3.《论我国罪犯的法律地位》 1979年10月31日4.《事实是根据,法律是准绳》 1979年11月27日5.《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里程碑》 1980年11月21日6.《宪法的结构》 1981年11月2日7.《宪法的完备问题》 1981年11月3日 8.《宪法必须明确具体严谨》 1981年11月9日9.《宪法的规范性》 1981年11月10日10.《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贯彻民主原则》 1981年11月24日11.《我国现行宪法为什么要修改》 1981年11月27日12.《宪法的现实性》 1981年12月4日 13.《宪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1981年12月7日 14.《宪法的稳定性》 1981年12月1日 15.《什么是公民》 1981年12月18日1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 1982年6月13日 17.《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第一作者) 1982年7月9日18.《依法治国的里程碑》 1999年4月6日 《光明日报》1.《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第一作者) 1979年12月2日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82年6月13日 3.《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1982年11月22日4.《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根本大法》 1982年12月5日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 1983年5月9日6.《论依法治国》(第二作者) 1996年9月28日7.《法学研究要面向二十一世纪》 1997年3月27日 8.《依法治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001年10月23日9.《执政为民必须依法治国》(第一作者) 2003年11月11日《新华文摘》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怎样看待法律与自由》 1982年第2期2.《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1983年第1期3.《依法治国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997年第5期4.《现代法的精神论纲》 1997年第10期5.《实施依法治国战略论纲》 1999年第9期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条铁则》 2003年第5期 外文论著1.《宪政与中国》(日文) 日本国阪大法学第46卷第3号(通卷第183号)印刷,平成八年八月发行2.《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日文) 日本国立命馆法学1993年第4号(230号)3.《社会主义人权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日文) 日本国北海学园大学法学研究第31卷第3号印刷(1996年3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建议稿的说明》(英文)Explanations on the proposed law on law-mak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ublished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05.《论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英文)O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Chinese and Dutch Perspectives,Published by Klawer Law International,19966.《中国的法治:理想与现实》(英文)Rule of Law in China: Ideal and Reality, Journal of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Law, 1997,Vol.3, No.1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7.《中国公民的工作权》(英文)Chinese Citizens’ Right to Work, Human Rights Report No.2.1999 Norwegian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8.《实施依法治国战略论纲》(英文)Essential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人权与宪政》Human Rights and Constitutionlism中国法制出版社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19999.《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专家建议稿)的几个问题》(英文)Sever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Drafting of the Legislative Law of P.R.C(Drafted by Experts)《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年第3期10.《新时期法理学的发展》(英文)The Development of Jurisprudence in the New Era《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0年第2期11.《论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英文)On the Universality and Diversity of Human Rights 1996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法哲学大会”提交的论文12.《人权的两个理论问题》(英文)Two Theoretic Questions about Human Rights 1995年在德国波恩举行的“中德人权理论研讨会”提交的论文13.《发展权论纲》(英文)On the main points of Development Right 2000年10月15日-18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亚洲法哲学大会”提交的论文14.《二十一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前景》(日文) 2001年4月15日-17日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举行的“中日韩比较法文化国际研讨会”提交的
《江苏社会科学》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哲学、文学与文化、历史学、社会学等栏目,注重学术性、理论性、探索性。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赐稿。本刊2013年重点选题如下:经济学经济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世界经济问题研究;区域经济研究;江苏经验与江苏发展研究等。法学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民商法研究;经济法研究。政治学 中国政治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证研究;行政体制改革目标与价值选择;外国政治学思想流派评析。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当代核心价值观与发展观研究;西方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的源流及创新研究;全球化时代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现代性研究(包括美学、伦理学)。文学与文化 现当代文学研究;民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热点问题研究;文化符号学研究;生态文化学研究。历史学 中国近代人物研究;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国社会史研究;共和国史研究。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研究;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协调研究;人口学研究;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研究;风险、危机与公共管理研究。1.来稿要求文风朴实,内容充实,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引文准确,注释规范(按本刊要求)。论文篇幅一般不超过8,000字。2.为便于光盘发行和检索,来稿请附二百字左右的中、英文内容提要各一,并列出3-5个中、英文关键词,同时注明作者单位、职称(职务)、邮政编码及联系方式。3.由于人力、财力所限,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从收稿之日起三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对决定采用的稿件,有权进行修改、删节。来稿一经刊出,本刊即寄样刊。4.本刊全文资料已加入中国知网,并提供读者服务,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可作适当处理。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稿酬一次性付清。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凡向本刊投稿者皆被认定遵守上述约定。6. 来稿请寄:南京市白下区建邺路168号新北楼《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邮政编码:210004。《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于1979年成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负责编辑、翻译出版六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直保持着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目前在职的专职编辑人员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编辑人员的专业背景覆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注册资本:95万人民币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微革命》(金错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微革命
作者:金错刀
豆瓣评分:6.0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9
页数:207
内容简介:
《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谁说蚂蚁就绊不倒大象!服装业非专业人士陈年,如何凭借13个“微创新”成为“微杀手”?新浪微博靠什么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引爆了微博风暴?只有区区4部半电影的李小龙,如何开启了一个时代和传奇?在“晚点”成为航空业的常态时,北欧航空公司凭什么成为了全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空军降落伞合格率怎么就达到了100%?
创新是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以前人们只看到了“创新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现在,“创新冰山”潜在水面下的部分也开始被曝光。当你不精通微小之道,你就不能东西全局!
微创新可不是引爆点,微创新也不是细节定成败,微创新更不是可望不可即的“大象”!
《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不只是本商业趋势方面划时代的图书,更是一本你我都该阅读,激发头脑风暴的必读书。书中解读了千奇百怪、发生在你身边的微小创新案例,总会让你在恍然大悟之后,对创新跃跃欲试!
作者简介:
金错刀
财经作家,知名商业观察员,著有《马云管理日志》、《快品牌》、《鱼向反方向游》等畅销书。现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网站执行主编。
1966年,牛文文出生于陕西省神木县。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1991年,获中共中央党校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经济日报社,连续两届获得三项中国新闻奖。1999年,加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中国企业家》系经济日报社旗下媒体,以报道中国企业家阶层为己任。2000年,就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总编辑,兼任《中国企业家》书系编委会执行主任、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评委。2005年,获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2007年,带领《中国企业家》杂志跃升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牛文文在杂志上开设“观察家”栏目,关注企业界趋势和群体问题,并持续近十年,成为外界了解企业深层动态的王牌栏目,在业界影响颇深。2008年8月,牛文文做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离开《中国企业家》,创办了一本报道最具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创业人群的“星探”杂志——《创业家》。2008年是中国经济极为困难的一年,在经济严冬时,牛文文希望《创业家》成为创业者相互取暖的火炉,在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搭建沟通、互动的桥梁。2009年,《创业家》开设专注于报道早期明星项目的“黑马”栏目,开始聚集中国最具活力的创始人群体。同年,创始人俱乐部成立,牛文文出任创始人俱乐部常务主席。2010年,牛文文入选“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同年9月25日,牛文文本着“扶持创业者成长、成熟和成功”的初衷,秉承硅谷的创业师徒文化打造的黑马成长营正式开营,第一期20名学员接受了王石、史玉柱、何伯权、王文京等商界领袖的亲自授课。一个黑马商圈从这里开始起步。2011年6月,牛文文宣布,为创业者搭建投融资平台的“黑马大赛”正式开赛,他将所有可能上榜的黑马请来,再请一些评委现场点评,徐小平、李彦宏、雷军、薛蛮子等大腕都受邀而来,鼎力支持。同年,创业家入选首批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2012年4月,牛文文开始打造线上创业服务平台,i黑马网正式上线 ,成为“黑马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标志着他向互联网创业者转变。2012年6月,牛文文在“第二届黑马大赛”上表示,公司已实现盈利,除广告模式之外,正在探索用户付费模式。2013年,以服务创业者为宗旨的黑马会成立,牛文文任创始会长。继黑马营、黑马大赛之后,黑马系创业服务链条上的产品更加完善,集学习、融资、交流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黑马社群初具雏形。2013年底,在创业家五周年庆典上 ,牛文文发布黑马大赛平台融资报告:近三年中,创业企业通过黑马大赛获得的融资总额达到112.86亿元,占同期中国创投市场总额的比例已超过10%。2014年4月,牛文文联合发起的黑马基金正式宣布成立,该基金主要投资早期项目;截至2015年10月,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过30个。2014年12月,牛文文宣布,“永不落幕”的线上路演融资平台“牛投网”正式成立,而这也是其多年来苦心打造“创业新生态”中的重要一环。2014年底,牛文文在“黑马盛典”上宣布其创立的黑马成长营正式升级为黑马学院,成为规模化与体系化的独立创业教育机构。2015年,牛文文任创始会长的黑马会迅速壮大,在全国数十个城市成立地方分会,踊跃入会的创业者超过1万人 ,黑马社群的广告也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一个活跃的、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创业社群正在蓬勃发展。牛文文已经成为了中国很多创业者心目中关于创业的一个触媒式人物,而他也无时无刻的在传播着黑马社群的信仰。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级别是杂志社负责人以及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刘东华,现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新闻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经济日报评论部任编辑、记者、评论员。1996年下半年调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法人代表。2006-2008年兼任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2006年,刘东华创立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并担任执行主席。现兼任中国企业家书系编委会主任、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组委会主任、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主任评委。
刘东华基本资料姓名:刘东华性别:男职务:正和岛董事长兼CEO、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原社长、现任首席顾问。经历介绍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先生,长期为以企业家为主体的决策人群服务,洞悉他们的核心需求,并以健康的价值观和善于对结果负责的能力赢得了决策人群的深度信任。2010年,刘东华先生辞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创办正和岛,希望能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20年集聚的价值放大,可以服务更多的企业家群体。 刘东华先生于2006年底创立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现任常务副理事长,柳传志先生任理事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由31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经济学家和外交家发起,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俱乐部。俱乐部创立了中国绿色公司项目、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中国绿色公司联盟以及《绿公司》杂志,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通过打造良性生态赢得可持续发展。刘东华先生曾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兼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中国企业家》杂志在他的领导下成为中国主流商业财经杂志公认的领导者。他还创办了中国企业领袖年会,该年会已成功举办九届。刘东华先生同时兼任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学习型中国促进会主席和CCTV年度经济人物主任评委。刘东华致朋友们的一封信很多朋友知道,《中国企业家》的事业我是用命来做的,十几年来,我的名字也已经深深和《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等概念连在一起。我怎么可能离开这样一个事业?更何况,我要创办的新平台,只是过去的全部积累、全部追求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延伸和放大,只是为同一个人群提供更大价值、更好服务的新模式、新载体呢?为了寻求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我已经等待了太久。直到创建新平台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呼之欲出,直至我彻底看清了两个残酷的事实:没有一个卓越的市场主体是在体制内的逻辑上生长出来的,《中国企业家》已经是个奇迹;没有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是传统媒体孵化出来的,要想创造新的奇迹,必须从自我颠覆、自我革命开始。正和岛应运而生。如果用一句话介绍,正和岛其实就是一个通过互联网为企业家们建立起来的“好邻居俱乐部”。办好这样一个“俱乐部”有三大难题:一是严格确立“好邻居”的标准,二是六亲不认地为这个标准把关,三是让这些好邻居们聚到一起后觉得有足够大的价值。 值得庆幸的是,这三条正是大家对我们最信任、我们也自认最擅长的。这三条真地做到了,现实世界今天最缺、越来越缺的东西——诚信体系,也就初步在正和岛上建立起来了。然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把这个诚信体系从虚拟平台向现实世界延伸,“通过互联网建立并经营标准”,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关键是要找到这种追求的合适方式和载体。正和岛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越是清晰,我越是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过去的几十年都是为它而活,为它准备的!我终于找到了值得自己做一辈子,甚至一辈子都做不够、做不完的事情……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正和岛上恭候您的光临!刘东华大事记2011年—— 创办“正和岛”。柳传志、张瑞敏、鲁冠球、王石、宁高宁、马蔚华、马云、王健林、郭广昌、李书福、朱新礼、俞敏洪、田溯宁、曹国伟、吴亚军、胡葆森、刘积仁、李开复等一大批企业领袖都是正和岛的热情支持者与积极参与者。2008年 —— 创办《绿公司》杂志,创办“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之后推出“中国绿色公司百强榜”创立“中国绿色公司联盟”。 成为中国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的第一传播平台。2006年 —— 创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由31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经济学家和外交家发起成立,目前已成为商界领袖最向往的精神家园。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策划并组织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美国之行”及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英国之行”在中外都引发了广泛反响。2002年——推出“25位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榜单,创办“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打造出凝聚企业家精神、充分展现企业家逻辑与个性的年度顶级盛会。2001年—— 推出“21位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榜单,寻找中国企业的鲨鱼苗,创办“未来之星”年会。成为展现中国商业未来趋势和中国企业发展的风向标。1996年 —— 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带领《中国企业家》团队进行二次创业 ,打造出一个中国主流财经媒体领域公认的领导品牌。秉承“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的核心理念,倡导企业家精神,致力使企业家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尊敬的主流人群,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的见证者。1992年 ——创办《经济日报》民营经济专版,推出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百优十佳”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