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毕业论文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毕业论文

猪群的健康管理 养猪业市场行情的轮回波动,总是让养猪人几多欢喜几多愁。但这是正常规律,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以后也将循环往复下去。生产水平低下、猪病接连不断,才是养猪业的真止灾难,才是让养猪人承受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拿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肥育猪数来说,全国平均不到千头,可见有相当数量的猪场是赚不到钱的! 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固然影响着养猪效益;把猪养好实现每头猪的效益最大化,才是养猪人最应该关注的焦点。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猪群的健康管理,才能实现猪群的健康、高产、高效。1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 猪群的健康管理是山人来执行的,员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执行的结果。 首先,要对猪有一颗爱心。要热爱养猪事业,应该以轻松卞俞决的心情投入养猪工作。“要我干”与“我要干”,所得到的结果将是大相径庭的!要设身处地为猪群着想,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猪群。对小猪,要给予孩子般的呵护;对怀孕母猪,要给予孕妇般的呵护;对哺乳母猪,要给予产妇般的呵护;对公猪,要给予贵宾般的呵护。只有这样,猪群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创造则富。如果仅仅把猪当成畜生来对待,漠不关心,甚至野蛮粗暴,猪群在没有适宜的环境、得不到良好的饮食、凄苦恐惧的状态下,连最起码的生存都谈不上,更何祝为我们创造则富了! 其次,员工队伍要有坚强的执行力。通俗地讲,执行力就是将一各种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的能力。有很多猪场在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猪场管理方案,但最终的结果还是问题不断。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执行有关。“目标十执行=结果”,缺乏执行力,即使有再好的方案、再止确的目标,也不可能得出好的结果。拿消毒这个环节来讲,假设规定3天消毒1次,在实际施行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多个问题:消毒没消毒?用的什么消毒药?刺激性多大?浓度多大?舍温及水温多高?一天当中的什么时间消毒的?是否和疫茁接种相冲突?猪舍或猪群的卫生状祝如何?猪群反应如何?.••…能否得到强有力的、止确的执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毒效果。 第三,在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员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白山的环境。猪场享有“文明监狱”的“美誉”,这似乎是降低职业风险的需要,但也成了很多养猪人的无奈。一天24小时蹲在猪场里,一年难得回家儿次,环境极脏,伙食极差,整天机械式地重复着枯燥乏味的生活和劳作。在这种“监狱”似的环境中,员工的情绪往往是低落和烦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很难表现出旺盛的工作热情,很难发挥出攻无不克的战斗力。于是,很多猪场都出现了“用工难”的尴尬局面: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难找,像样的饲养员也难找,跳槽现象频频发生。员工队伍不仅素质低,‘非常不稳定。在这种局面下,要确保猪群的健康、要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儿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不断改善员工的饮食和居住条件,以缓解员工被压抑的感觉;要改变过于严苛的管理模式,lfu代之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定期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使员工有一种成长的白豪感;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在种猪选育工作中,要坚持把“健康、高产”当作}几要目标,lfu不是一味地追求漂亮的体形健康,即没有特定病原体、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高产,即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平均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或者肥育猪的头数,是决定一个猪场盈利与否的重要指标。平均一年提供育肥猪不足14头,盈利的可能性不大;超过18头,则,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有健康、高产的猪群,则猪场的经营状祝是不可能达到盈5平衡线以上的! 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却有相当多的猪场热衷于引进类似于健美运动员体形的种猪,有的甚至声称“非双肌臀”不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很多种猪场也不得不调整选育方向,把培育外观漂亮的猪当成首要目标。这样一来,猪的体形的确越来越漂亮了,随之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让养猪人头痛:抗应激能力差、发病率高,母猪发情不明显、配种准胎率低、产活仔数低、难产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必须明确: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好看;要养赚钱的猪,lfu不是养好看的猪。具备和谐健康体形、能多产仔、生长快、饲料一效率高、生产更多优质猪肉的种猪,应该是育种学家、种猪场、商品猪场、屠宰)‘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应片面追求某项体形目标,走向极端,那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3调整疾病防制观念,彻底摒弃“病来乱求医”的治疗方式,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观念 侧重于“治”的猪场,往往是漏洞百出、危机四伏的猪场,员工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为了“火火”lfu忙得焦头烂额;侧重于“防”的猪场,一般是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较高的猪场,员工能够有条不紊地从事防疫和保健工作,很少出现大的疫情;1fO侧重于“养”的猪场,则是进入了“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境界的猪场:员工轻松快乐,猪群悠哉游哉! 这里的“养”是广义的养,包括良好的环境控制、良好的营养供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 良好的环境控制。合格的养猪人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没有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好的猪群;要想养好猪,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猪场大的环境应力求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没有异味、极少蚊蝇。栋舍之间应适当拉大距离,以利于通风、采光和防疫。进入办公区,应感觉不是进了猪场,lfi!是进了修身养性的庄园。猪舍小的环境应力争达到“干、净、暖、通风”4项标准。“干”指干燥,潮湿的环境不利于任何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净”指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染物;“暖”指舍内温度适宜,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通风”指换气良好、空气新鲜,空气中有害气体、灰尘、病原微生物浓度大幅降低。 良好的营养供给。饲料一成本是应该考虑的,但不可一味追求饲料一成本的降低,因为低的营养水平往往导致低的养殖水平。除了蛋白质、能量等应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外,更要确保足够的、比例均衡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好的饲料一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任何“灵月一妙药”。近年来大面积流行的所谓“高热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养猪场、户过分追求降低饲养成本有关,用便宜饲料一、便宜药物和疫茁,包括在员工使用上也优先选择月薪要求低的员工,从lfu导致猪群健康状祝差、生产水平低。 良好的饲养管理。关键是对猪要有一颗“爱心”,这点在前面已述及。善待猪群者,猪会给以丰厚的回报:产得多、活得多、长得快;lfu虐待猪群者,猪只能给以微薄的回报:产得少、活得少、长得慢,这种回报可能连成本都不够。要尽可能减少诸如转群、换料一、注射、环境突变等对猪群造成的应激,使猪群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4对关键性的疾病进行净化,可使疾病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近儿年困扰养猪业的严峻疫情当中,病原是复杂多变的。有病毒: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流感病毒;有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还有支原体、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等。想把所有病原体都消火掉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在全国一各地众多的疫情当中,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猪瘟和伪狂犬病进行净化,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从2004年起,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丘惠深研究员指导下,山东省济宁原种猪场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全群猪瘟净化工作,每年两次对公猪、母猪和后备猪进行全群采样检测,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从2008年下半年起,济宁原种猪场又开始了猪群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尽管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无净化的必要、采用何种方法净化、能否达到顶期目的等等,但从全场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引种客户的良好反映来看,疾病净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猪瘟净化方法:逐头活体采集扁桃体,到有条件的研究机构用荧光抗体法检测,凡抗原阳性者即为带毒猪,应坚决淘汰。净化的难度不在于技术难关,也不在于检测费用,lfi!在于巨大的淘汰成本,但这对本场和客户的长期利益都是值得的。5不要把“救死扶伤”当成养猪人的职责,应执行严酷的淘汰制度 在人医方面提倡“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几义精神”,这是I}所当然的。lfi!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如果一味追求“救死扶伤”,必将造成猪病的进一步泛滥。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lfu不是研究疾病。对疾病的研究,应该是高等院校、利一研院所的专家和教授们的工作。 热衷于研究、治疗一各种疑难杂症的猪场,不可能是高效益的猪场,反倒有可能成为一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乐园!吴增坚教授提出的“五不治”原则,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无法治疗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的病猪不治。经过一段时期的严酷淘汰,病净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猪群的健康状祝和生产性能会明显提高。6高度重视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 2003年前后,霉菌毒素的危害开始引起养猪业的重视。回首过去匕八年的时间,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单独的某一种疾病。近儿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高热病”中,霉菌毒素“功不可没”。 饲料一的作用胜过一切灵月一妙药,但如果饲料一原料一发生霉变,霉菌毒素就会对猪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甚至引起猪群发病死亡。玉米、豆粕、鼓皮、鱼粉等原料一都有可能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在我国危害养殖业最}几要的是镰刀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和去氧瓜萎镰菌醇(呕叶毒素),还有黄曲霉毒素、储曲霉毒素等,可引起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不良、泌乳力下降、发情不止常、流产、死胎等现象。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尤其令养猪人头痛的问题!可以导致免疫效果降低甚至免疫失败,还可以造成用药无效。接种了猪瘟疫茁还照发猪瘟,接种了伪狂犬病疫茁还照发伪狂犬病,不一定是疫茁不好,也不一定是程序有问题,很可能是出现了免疫抑制。在实验室中证明很敏感的药物,应用到猪群中防治某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可能毫无效果。 2003年,很多玉米受到霉菌毒素污染,该年度猪群发病率明显升高;2006年,全国很多地区发生了猪的“高热病”,养猪业损失更为惨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2005年收获的玉米受霉菌毒素污染有关。2009年9月,北方很多地区阴雨天气比较多,尤其应该警惕霉菌毒素可能造成的危害。 减轻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关键是要严把原料-采购关,宁可每斤多花儿分钱进好货,也不可贪图便宜进劣质原料一。有条件的可使用种子精选机对玉米等原料一进行精选,筛除小的霉粒及杂质。根抓霉菌毒素的污染情祝,在饲料一里面加入一定量的高效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7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保健程序 要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利一学的防疫保健程序,并确保落到实处。这里说的防疫保健程序,包括疫茁接种,也包括通过注射给药、饮水投药、饲料一投药等形式进行的药物保健。这些措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专家推荐的任何防疫保健程序,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lfu皆准”的真理,必须具体情祝具体分析。在某些问题上,一直是有不同观点的,不同的专家教授之间甚至争论不休,比如:哪些疫茁应列入防疫程序、猪瘟可否做超前免疫、蓝耳病疫茁有无接种的必要、若接种蓝耳病疫茁则应选火活茁还是弱毒茁、口蹄疫的防疫效果为何常常不理想等等。 专家教授的观点要虚心学习,其他先进猪场的成功经验也要积极借鉴,这样可以使白己少走弯路。但不加分析地对防疫保健程序进行照搬照抄,将是很危险的!必须经过小群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才可以确定适合白己的程序。对猪场lfi!言,稳定才是硬道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一、如何挑选后备母猪 因为后备母猪的挑选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也不是所有性别为母的猪都可以作为后备母猪的。后备母猪必须具备很强的繁殖力、强大的生命力等。这些东西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所以需要进行筛选。 筛选后备母猪,是有一定技巧的:8~10月龄,体重180斤以上的母猪,就可以考虑为后备母猪。 而后备母猪的筛选,在体重达到40斤初选后,还应该以“日增重400g左右”为原则,分成三个阶段(三期)进行筛选: (1)第一期,37天,体重达到40~70斤 (2)第二期,63天,体重达到70~120斤(3)第三期,75天,体重达到120~180斤 如果挑选到的后备母猪生长速度符合三期标准,那么就确实可以作为后备母猪来使用了。 二、后备母猪饲养的四大要点 因为后备母猪决定生产效率,所以后备母猪饲养的四大要点需要养猪人牢牢记住: (1)后备母猪不能吃仔猪料 很多养猪人会选择外购后备母猪,外购的后备母猪可能体重也比较轻(有时是120、130斤),就会考虑喂普通的育肥料。但这是不对的。后备母猪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热量和蛋白都比育肥猪要高,充足的营养对后备母猪的雌性激素的分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间接决定了后备母猪的生产效率。所以,后备母猪的饲料,跟仔猪料是不一样的。 (2)后备母猪要分栏管理 后备母猪也不能跟育肥猪一起饲养,必须要分栏。因为饲料不同,如果混养就无法更高效科学地管理后备母猪了。而且分栏饲养更便于定期巡栏、记录后备母猪当日状况,这个时候即便有猪场管理软件,不分栏也是没用的哦。 (3)后备母猪调教要趁早 后备母猪一定要性格温顺,才能便于配种、接产等操作,所以后备母猪的驯养和调教要从小做起。从后备母猪幼猪阶段开始,就需要进行口令训练,让后备母猪学会一些基本的动作,并且要对后备母猪进行抚摸等动作,让其更亲近人。这个阶段的后备母猪可以当作宠物来喂养。 (4)环境管理要做好 后备母猪的发情跟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在正式发育成熟后,除了跟公猪接触之外,环境因素才是发情的最大因素。所以环境的整洁、干净、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通风和光照也需要恰到好处。如果环境恶劣、气味过重、通风不良不仅滋生细菌更可能导致后备母猪不发情的情况,所以环境管理要做好啊。

母猪的饲养方式主要有小群饲养、限位栏饲养和按需饲喂的大群电子饲喂方式。母猪群养模式可以满足猪的生理及行为习性,对猪的限制较少,母猪自由运动,可增强体质,有利于繁殖性能的提高,符合家畜福利要求。但是采用该饲养模式饲喂时易造成母猪争食打斗,不仅会引起妊娠母猪体况不均匀,而且不利于正常妊娠的维持。母猪限位栏饲养模式便于母猪饲养管理,易于控制体况均匀度,但是该方式限制了母猪活动,不符合家畜福利的要求,猪栏的投资也较高。按需饲喂的大群母猪电子饲喂方式便于控制膘情,但是该系统投资较大。小群饲养半限位采食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母猪在采食时的争斗,而且减少对母猪活动的限制,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投资相对限位栏和电子饲喂系统小。目前,该技术在国外养猪业发达国家已经推广使用,中国一些采用小群饲养模式的新建猪场也开始采用。安装采食限位栏的猪栏内母猪采食时明显表现出各就各位互不干扰,避免了依靠等级位次关系以强欺弱的采食现象。技术要领:每个半采食限位栏的尺寸大小:长0.6-0.8米,高0.8米,采食位净宽0.45-0.55米,实体隔板距离地面0.05-0.06米。半限位栏的隔板为实体板,可为塑料板或其它材质。隔板与钢制立柱连接,钢立柱与地面连接。小群饲养猪栏内按照采食位净宽要求和采食位数量确定饲养猪只头数。

猪的饲养管理对于养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摘 要】泌乳期是母猪饲养的一个关键时期,泌乳母猪的任务很重,除了要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外,每天还要为仔猪提供5~8kg的猪乳,因此,做好泌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泌乳期母猪的养殖,应从能量与营养、猪场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母猪;泌乳期;饲养管理

1 能量与营养

能量与营养是泌乳母猪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泌乳期母猪除了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需要消耗正常能量外,合成和分泌乳汁还需消耗额外的能量,因此,泌乳母猪在此阶段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泌乳期母猪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1.1 能量

研究表明,哺乳期母猪需要维持的能量比空怀期要多5%~10%。母猪每千克乳中含5.225MJ的消化能,猪利用消化能转换为产乳净能的利用率约为60%,所以每千克猪乳需消化能8.708MJ。据试验,使用每千克含12.9831MJ消化能的饲料,对哺育5头仔猪的母猪可供应4kg,一窝仔猪超过5头时,每增加1头,需增加饲喂量0.4kg。

单一的能量水平并不能满足所有条件下的母猪,母猪每天的能量需要应根据母猪的体重、窝产仔数和仔猪的生长率而决定。如体重为142.5kg的母猪带12头小猪,每头小猪日增重240g,则其需要含18.3MJ/kg的日粮8.34kg。

1.2 蛋白质

母猪在泌乳期维持泌乳量的营养需要量很高,其中蛋白质摄入量对泌乳性能极为关键。从母猪泌乳性能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从11.5%增加到20.2%时,相应地,赖氨酸也从0.61%增加到1.12%时,母猪的泌乳量均呈线性增加,以18%的蛋白质和1.0%的赖氨酸水平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摄入低蛋白日粮的母猪,其泌乳期间体蛋白损失增加;而泌乳期间摄入高蛋白日粮的母猪,其体蛋白损失减少,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 乳中蛋白质的水平也相应升高。

1.3 维生素和矿物质

研究表明,随饲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E还有叶酸添加量的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中维生素A、维生素E还有叶酸含量就会随之增加。

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间会丢失大量的铁,尤其是高产母猪,常表现出临界缺铁性贫血状态,这不但影响其健康,而且降低饲料的利用率。有机铁的吸收速度快、效率高且不会引起矿物质间的拮抗作用,因此,在饲料中额外添加有机铁不但能有效缓解高产母猪的缺铁状态,而且能提高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从而提高体内新陈代谢的速率,改善了饲料利用率。另外,饲料中Ca、p的比例不当也会影响泌乳母猪的泌乳量。

2 饲养管理

在泌乳期,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泌乳母猪的生长和发育起到极大的作用,可以使泌乳母猪更健康,能极大地提高其生产效率,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2.1 创造舒适的环境

在泌乳期应保持猪舍安静、清洁、干燥。除每天清扫猪栏和冲洗排污道外, 还要坚持每2~3d用对猪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

2.2 掌握投料量

产后不宜喂料太多, 经3~5d后逐渐增加投料量, 至产后一周,母猪的采食和消化恢复正常后可放开饲喂。工厂化猪场,在35日龄断奶条件下,产后10~20d时,日喂量应达4.5~5kg,20~30d 泌乳盛期应达到5.5~6kg,30~35d后应逐渐降到5kg左右,断奶后应据膘情酌减投料量。

2.3 饲喂次数

以日喂4次为好,时间为每天的6时、10时、14时和22时。饲料要多样化,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每次喂量不宜太大。此外,饲喂时应该将前一次吃剩的饲料清理干净,避免饲料的累积与败坏。

2.4 运动

在饲养管理中,要使母猪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增强母猪的体质,提高其泌乳力。

2.5 饮水

哺乳母猪的饮水量和采食量呈线性相关,若其饮水量增加,它的采食量也会明显增加。若母猪的饮水量不足,则会导致母猪便秘,进而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征的概率增加。另外,环境温度太高时要适当降低饮水的温度。

3 疾病预防

做好泌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极其重要。泌乳母猪常见的疾病有乳房炎、产褥热、产后无奶或少奶、产后瘫痪等疾病。

3.1 乳房炎

一种表现为乳房肿胀、体温上升、乳汁停止分泌,该情况多出现于分娩之后,主要因精料过多且缺乏青绿饲料引起便秘、难产、发高烧等疾病而引起乳房炎;另一种表现为部分乳房肿胀,主要是因为哺乳期仔猪中途死亡,个别乳房没有仔猪吮乳,或猪断奶过急,导致个别乳房肿胀,乳头损伤,使得细菌侵入而引起乳房炎。

在母猪分娩前急剧减料是预防乳房炎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在母猪产前和产后日粮中添加药物,增加其免疫力;此外,还要保持猪栏地面平整和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栏舍,在母猪产仔前后及哺乳期,每天使用0.1%新洁尔灭液擦洗乳房和乳头;仔猪出生后剪平犬齿,以防咬伤母猪乳房。

3.2 产褥热

母猪一般于产后感染,染病时体温上升到41℃、全身痉挛、停止泌乳,该病多发生在炎热季节。该病的症状是: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不愿行动或步行不稳,痉挛而出粗气,大便稍干,奶少或无奶,有的患畜从阴门中流出有臭味的污红色液体。为预防此病的发生,母猪产前要减少饲料喂量,分娩前最初几天只喂一些轻泻性饲料以减轻母猪消化道的负担。

3.3 产后无奶或少奶

病因:母猪妊娠期内饲料管理不善,特别是妊娠后期饲料水平太低,母猪消瘦,乳腺发育不良;母猪年老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营养不足;母猪妊娠期间喂给大量糖水饲料,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不足;母猪过胖,内分泌失调;母猪体质差,产圈未消毒,分娩时容易产生产道和子宫感染。

防治:妊娠期母猪应多喂给青绿多汁饲料,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充分供给;饲料不宜过精过细,使分娩母猪达八九成膘即可;进入产房前一周,用渐减法使饲料给量降至哺乳日粮的1/3~1/4;产后3~5d内用渐增法恢复哺乳母猪的饲料给量,每天不得少于1kg豆饼;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仔猪出生后剪牙,固定奶头,并加强乳房按摩。

3.4 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为产后麻痹或风瘫,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同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的猪都有发病的可能。

预防:改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营养物质和补充矿物质饲料,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的护理,并多垫清洁干草,每天人工翻身2~3次,加强产前运动,给予充足的光照。

4 小结

在泌乳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多,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问题来临或者即将来临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在能量与营养上,调节饲料成分,满足泌乳母猪对能量与营养的需要;在饲养管理中,做好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尽量减少管理上的漏洞;在疾病预防中,尽量避免泌乳母猪的常见疾病,将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只要我们对能预见的各种问题做好充分的应对,就能使泌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化,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

[摘 要] 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三元杂交猪具有生产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饲料报酬率高等特点。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本文就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三元杂交猪 饲养 饲料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52-01

一、 三元杂交猪的主要优点

三元杂交猪可以充分发挥上一代种猪的高繁殖性能、高瘦肉率和快速生长特性。一是瘦肉率高。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猪瘦肉率一般为60%-67%,而普通猪瘦肉率一般为50%左右。二是饲料报酬高。从我市的实际饲喂效果看,每头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猪从出生到100千克体重出栏时,全程饲料消耗为250千克左右,料肉比为2. 5:1,而普通猪从出生到100千克体重出栏时,全程饲料消耗为320千克左右,料肉比为3. 2:10三是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二、 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措施

1.品种血缘组合需科学

三元杂交猪的品种血缘组合对其屠宰率、瘦肉率、日增重以及料重比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三元杂交猪的培育必需科技规范、严格管理。父母系的血缘要清楚明白、必需有特定的标记及资料,以为日后的考察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当前农户饲养比较理想的品种是长大梅等“两洋一土”的组合。因该组合含有25%本地猪血缘,平均日增重可达到648.67克,瘦肉率61%以上,其对本地环境及气候也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性能。

2.选择早期生长发育良好的苗猪

苗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对与其后期的增重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当苗猪在45日龄的体重 能够达到15-17.5公斤以上就标志着该苗猪其成长发育良好。所以只要在胎儿期、哺乳期中的仔猪一旦生长发育良好,如此到仔猪的育肥期其日增重、料重比等生产性能就会达到理想标准。如果对苗猪的日龄无从知道,可通过观察仔猪其性器官的发育程度来判定。当苗猪在20-25公斤左右,而母猪阴户或公猪睾丸都还没有萌发,则意味着仔猪的生长日龄短,生长发育良好;反之则生长受阻;因为仔猪其性器官的发育程度受饲养日龄影响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3.在饲养管理上,坚持“四改”

一改,将饲喂单一料改为配合料(也就是混合料)。

二改,将熟料改为生喂。除开马铃薯、生豆饼粕等,其他都应生喂。

三改,将稀喂改为湿拌喂或者干喂。

四改,将“吊架子”改为直线育肥(也就是“一条龙”)。而所谓的“吊架子”就是在生长育肥猪的中期,以青粗料为主拖架子到后期加料催肥的方法,这种方式对架子猪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原因就在架子猪在此阶段中肌肉生长是最快的,“吊架子”造成营养不足,肌肉没有充分生长,等到后期加料后脂肪沉积量过多了,最终就会使肉猪的瘦肉率大大的降低。因此,饲养杂交猪应该采用直线育肥方式,即是从仔猪断奶开始直到肥猪出栏,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饲养方式及标准,全期用配、混合料饲喂。通过此种饲养方式能使肥猪增重快,肥育期短,周转快,出栏率高,饲料利用率及屠宰率也会相对提高,但需精料较多。

4.喂养饲料的合理选择

猪体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是不同的,要分别进行科学喂养。瘦肉猪体重在40-60公斤以前,主要是长肌肉骨骼为主,可喂干全价颗粒料或湿拌料。如自配全价饲料,配方可用:玉米51.4%、豆饼(粕)15%、米糠15%、大麦15%、钙粉0.8%、酵母粉2%、食盐0.4%、添加剂0.4%,充分拌匀,让猪自由采食并给以饮水。猪体重60公斤以后以沉积脂肪为主,此阶段要限制采食量,每次吃到8成饱即可,也可适量搭配一些低能量饲料,使饲料所含能量减少,既节约饲料,又减少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

5.搞好饲养生态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由于三元猪外血占的比重大、生长强度高,对周围环境的应激较为强烈,影响到其正常生长,抵抗力也随之下降,甚至可能会造成死亡。如当猪处于高温环境中,其食欲就会相对下降,增重缓慢;当猪处于低温环境中,则会使猪的营养消耗增多;当空气中受到严重污染或者周围噪音严重,都容易使猪群难以平静,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咬尾、咬耳、打架等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所以饲养期间一定要保持猪舍的冬暖夏凉、尽量减少噪音、通风透气、密度适宜,才能使猪群健康。

6.筛选最优杂交组合,搞好制种程序

不同品种间杂交,后代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但是,不同的组合,杂种优势不一样。一定要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找出适合当地推广的最优组合。同时,杂交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应有一定的制种程序。一般说来,第一轮 杂交应选择繁殖性能好的品种;第二父本,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一定要高。在我市,普遍用长白猪做第一父本;第二父本,一般都选择杜洛克,从而生产 出杜×长(大)×本三元瘦肉型商品猪。

7.适时出栏

三元猪一般在80-90公斤时屠宰为好,因为这时猪的瘦肉率、屠宰重、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综合经济指标达到较为理想水平,是最佳宰杀上市时间。提早出栏,肉猪尚未长成就屠杀是个损失,过迟出栏则一来多消耗饲料,二来肥肉大幅增加,肥猪卖不出好价钱,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掌握好适时屠宰上市。

结束语

总之,三元杂交猪对饲养管理要求较高,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只要认真负责、精心管理、细心观察、科学饲喂,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静泉.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的测定[J].当代畜牧.2010(07)

[2]胡印夫,于存洋,王连峰,姜福龙,呼新平.农户饲养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注意事项[J].现代畜牧兽医.2007(01)

[3]徐彦祥.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的生产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2000(03)

生产母猪饲养管理毕业论文

猪群的健康管理 养猪业市场行情的轮回波动,总是让养猪人几多欢喜几多愁。但这是正常规律,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以后也将循环往复下去。生产水平低下、猪病接连不断,才是养猪业的真止灾难,才是让养猪人承受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拿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肥育猪数来说,全国平均不到千头,可见有相当数量的猪场是赚不到钱的! 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固然影响着养猪效益;把猪养好实现每头猪的效益最大化,才是养猪人最应该关注的焦点。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猪群的健康管理,才能实现猪群的健康、高产、高效。1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 猪群的健康管理是山人来执行的,员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执行的结果。 首先,要对猪有一颗爱心。要热爱养猪事业,应该以轻松卞俞决的心情投入养猪工作。“要我干”与“我要干”,所得到的结果将是大相径庭的!要设身处地为猪群着想,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猪群。对小猪,要给予孩子般的呵护;对怀孕母猪,要给予孕妇般的呵护;对哺乳母猪,要给予产妇般的呵护;对公猪,要给予贵宾般的呵护。只有这样,猪群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创造则富。如果仅仅把猪当成畜生来对待,漠不关心,甚至野蛮粗暴,猪群在没有适宜的环境、得不到良好的饮食、凄苦恐惧的状态下,连最起码的生存都谈不上,更何祝为我们创造则富了! 其次,员工队伍要有坚强的执行力。通俗地讲,执行力就是将一各种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的能力。有很多猪场在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猪场管理方案,但最终的结果还是问题不断。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执行有关。“目标十执行=结果”,缺乏执行力,即使有再好的方案、再止确的目标,也不可能得出好的结果。拿消毒这个环节来讲,假设规定3天消毒1次,在实际施行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多个问题:消毒没消毒?用的什么消毒药?刺激性多大?浓度多大?舍温及水温多高?一天当中的什么时间消毒的?是否和疫茁接种相冲突?猪舍或猪群的卫生状祝如何?猪群反应如何?.••…能否得到强有力的、止确的执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毒效果。 第三,在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员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白山的环境。猪场享有“文明监狱”的“美誉”,这似乎是降低职业风险的需要,但也成了很多养猪人的无奈。一天24小时蹲在猪场里,一年难得回家儿次,环境极脏,伙食极差,整天机械式地重复着枯燥乏味的生活和劳作。在这种“监狱”似的环境中,员工的情绪往往是低落和烦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很难表现出旺盛的工作热情,很难发挥出攻无不克的战斗力。于是,很多猪场都出现了“用工难”的尴尬局面: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难找,像样的饲养员也难找,跳槽现象频频发生。员工队伍不仅素质低,‘非常不稳定。在这种局面下,要确保猪群的健康、要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儿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不断改善员工的饮食和居住条件,以缓解员工被压抑的感觉;要改变过于严苛的管理模式,lfu代之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定期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使员工有一种成长的白豪感;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在种猪选育工作中,要坚持把“健康、高产”当作}几要目标,lfu不是一味地追求漂亮的体形健康,即没有特定病原体、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高产,即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平均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或者肥育猪的头数,是决定一个猪场盈利与否的重要指标。平均一年提供育肥猪不足14头,盈利的可能性不大;超过18头,则,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有健康、高产的猪群,则猪场的经营状祝是不可能达到盈5平衡线以上的! 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却有相当多的猪场热衷于引进类似于健美运动员体形的种猪,有的甚至声称“非双肌臀”不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很多种猪场也不得不调整选育方向,把培育外观漂亮的猪当成首要目标。这样一来,猪的体形的确越来越漂亮了,随之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让养猪人头痛:抗应激能力差、发病率高,母猪发情不明显、配种准胎率低、产活仔数低、难产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必须明确: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好看;要养赚钱的猪,lfu不是养好看的猪。具备和谐健康体形、能多产仔、生长快、饲料一效率高、生产更多优质猪肉的种猪,应该是育种学家、种猪场、商品猪场、屠宰)‘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应片面追求某项体形目标,走向极端,那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3调整疾病防制观念,彻底摒弃“病来乱求医”的治疗方式,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观念 侧重于“治”的猪场,往往是漏洞百出、危机四伏的猪场,员工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为了“火火”lfu忙得焦头烂额;侧重于“防”的猪场,一般是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较高的猪场,员工能够有条不紊地从事防疫和保健工作,很少出现大的疫情;1fO侧重于“养”的猪场,则是进入了“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境界的猪场:员工轻松快乐,猪群悠哉游哉! 这里的“养”是广义的养,包括良好的环境控制、良好的营养供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 良好的环境控制。合格的养猪人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没有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好的猪群;要想养好猪,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猪场大的环境应力求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没有异味、极少蚊蝇。栋舍之间应适当拉大距离,以利于通风、采光和防疫。进入办公区,应感觉不是进了猪场,lfi!是进了修身养性的庄园。猪舍小的环境应力争达到“干、净、暖、通风”4项标准。“干”指干燥,潮湿的环境不利于任何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净”指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染物;“暖”指舍内温度适宜,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通风”指换气良好、空气新鲜,空气中有害气体、灰尘、病原微生物浓度大幅降低。 良好的营养供给。饲料一成本是应该考虑的,但不可一味追求饲料一成本的降低,因为低的营养水平往往导致低的养殖水平。除了蛋白质、能量等应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外,更要确保足够的、比例均衡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好的饲料一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任何“灵月一妙药”。近年来大面积流行的所谓“高热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养猪场、户过分追求降低饲养成本有关,用便宜饲料一、便宜药物和疫茁,包括在员工使用上也优先选择月薪要求低的员工,从lfu导致猪群健康状祝差、生产水平低。 良好的饲养管理。关键是对猪要有一颗“爱心”,这点在前面已述及。善待猪群者,猪会给以丰厚的回报:产得多、活得多、长得快;lfu虐待猪群者,猪只能给以微薄的回报:产得少、活得少、长得慢,这种回报可能连成本都不够。要尽可能减少诸如转群、换料一、注射、环境突变等对猪群造成的应激,使猪群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4对关键性的疾病进行净化,可使疾病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近儿年困扰养猪业的严峻疫情当中,病原是复杂多变的。有病毒: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流感病毒;有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还有支原体、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等。想把所有病原体都消火掉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在全国一各地众多的疫情当中,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猪瘟和伪狂犬病进行净化,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从2004年起,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丘惠深研究员指导下,山东省济宁原种猪场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全群猪瘟净化工作,每年两次对公猪、母猪和后备猪进行全群采样检测,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从2008年下半年起,济宁原种猪场又开始了猪群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尽管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无净化的必要、采用何种方法净化、能否达到顶期目的等等,但从全场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引种客户的良好反映来看,疾病净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猪瘟净化方法:逐头活体采集扁桃体,到有条件的研究机构用荧光抗体法检测,凡抗原阳性者即为带毒猪,应坚决淘汰。净化的难度不在于技术难关,也不在于检测费用,lfi!在于巨大的淘汰成本,但这对本场和客户的长期利益都是值得的。5不要把“救死扶伤”当成养猪人的职责,应执行严酷的淘汰制度 在人医方面提倡“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几义精神”,这是I}所当然的。lfi!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如果一味追求“救死扶伤”,必将造成猪病的进一步泛滥。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lfu不是研究疾病。对疾病的研究,应该是高等院校、利一研院所的专家和教授们的工作。 热衷于研究、治疗一各种疑难杂症的猪场,不可能是高效益的猪场,反倒有可能成为一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乐园!吴增坚教授提出的“五不治”原则,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无法治疗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的病猪不治。经过一段时期的严酷淘汰,病净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猪群的健康状祝和生产性能会明显提高。6高度重视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 2003年前后,霉菌毒素的危害开始引起养猪业的重视。回首过去匕八年的时间,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单独的某一种疾病。近儿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高热病”中,霉菌毒素“功不可没”。 饲料一的作用胜过一切灵月一妙药,但如果饲料一原料一发生霉变,霉菌毒素就会对猪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甚至引起猪群发病死亡。玉米、豆粕、鼓皮、鱼粉等原料一都有可能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在我国危害养殖业最}几要的是镰刀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和去氧瓜萎镰菌醇(呕叶毒素),还有黄曲霉毒素、储曲霉毒素等,可引起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不良、泌乳力下降、发情不止常、流产、死胎等现象。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尤其令养猪人头痛的问题!可以导致免疫效果降低甚至免疫失败,还可以造成用药无效。接种了猪瘟疫茁还照发猪瘟,接种了伪狂犬病疫茁还照发伪狂犬病,不一定是疫茁不好,也不一定是程序有问题,很可能是出现了免疫抑制。在实验室中证明很敏感的药物,应用到猪群中防治某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可能毫无效果。 2003年,很多玉米受到霉菌毒素污染,该年度猪群发病率明显升高;2006年,全国很多地区发生了猪的“高热病”,养猪业损失更为惨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2005年收获的玉米受霉菌毒素污染有关。2009年9月,北方很多地区阴雨天气比较多,尤其应该警惕霉菌毒素可能造成的危害。 减轻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关键是要严把原料-采购关,宁可每斤多花儿分钱进好货,也不可贪图便宜进劣质原料一。有条件的可使用种子精选机对玉米等原料一进行精选,筛除小的霉粒及杂质。根抓霉菌毒素的污染情祝,在饲料一里面加入一定量的高效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7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保健程序 要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利一学的防疫保健程序,并确保落到实处。这里说的防疫保健程序,包括疫茁接种,也包括通过注射给药、饮水投药、饲料一投药等形式进行的药物保健。这些措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专家推荐的任何防疫保健程序,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lfu皆准”的真理,必须具体情祝具体分析。在某些问题上,一直是有不同观点的,不同的专家教授之间甚至争论不休,比如:哪些疫茁应列入防疫程序、猪瘟可否做超前免疫、蓝耳病疫茁有无接种的必要、若接种蓝耳病疫茁则应选火活茁还是弱毒茁、口蹄疫的防疫效果为何常常不理想等等。 专家教授的观点要虚心学习,其他先进猪场的成功经验也要积极借鉴,这样可以使白己少走弯路。但不加分析地对防疫保健程序进行照搬照抄,将是很危险的!必须经过小群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才可以确定适合白己的程序。对猪场lfi!言,稳定才是硬道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论文答辩

还是自己写吧,学术不能假

我帮你找了2篇相关的论文,不知你是否用的上,仅供参考,但愿帮得了你。 如果没有合适的 你也可以上 中国畜牧业论文网找找看 ,那里有不少论文,都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你可以去碰碰运气,呵呵,祝你好运。怎样提高仔猪成活率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 在养猪生育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关键时期。从生后10--25天,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天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仔猪一个月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为主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1、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初生体重大的仔猪成活率高,初生体重小的仔猪成活率低。试验证明:初生重大于1千克者,断奶死亡率为4%,而初生重小于0.50千克者,断奶死亡率为97%。 1.1 确定妊娠母猪的预产期,做好母猪产仔准备。一般母猪怀孕期平均为114天(3、3、3即3月3周零3天),其推算办法,在配种时间上加上3个月3周零3天即成。例如,一头母猪在5月10日配种,那么5月+3月=8月,10日+3x7日+3日=34日,以30日为1月,则预产期是9月4日。 1.2 增加妊娠后期母猪的饲料量。根据母猪体况、大小,日喂妊娠母猪料为2.50--3千克,但在产前1周喂料量开始逐渐减少,产仔当日降至0.50--1千克,以防止母猪泌乳高峰期采食量下降,初乳脂肪过高而引起仔猪拉稀。 1.3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母猪妊娠后期应采用单圈饲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冰冻带毒饲料,夏防暑、冬防寒并保证充足饮水。 2、过好初生关 2.1 做好助产工作。①产前3--4天每日要用温水清洗按摩乳房、以刺激乳腺,促进产后乳汁分泌。②临产母猪乳房、外阴部用0.10%高锰酸钾水擦试消毒,并挤掉少量初乳。 2.2 防寒保温、防冻防压。仔猪生后24小时内产房要保证35℃左右温度,为此:①堵塞风洞(门窗),铺垫草保持室内干燥是基本保温措施。②设护仔栏、安装红外线灯泡。在母猪圈内靠墙角的地方,用砖修一个长1米、宽0.80米、高0.70米的护仔栏(下边开有可关开的仔猪出入小洞),护仔栏中上方安装一个可调控高低的250瓦红外线灯泡,距地面约50厘米左右(冬低,春秋稍高),既可取暖又能杀菌消毒。 2.3 固定乳头、吃足初乳。①固定乳头:试验证明母猪前两对乳头的泌乳量约占7对乳头的47%,后两对仅占13%。因而,要把弱小仔猪放在前边乳头,让其吃到充足而营养丰实的初乳,强壮的放在后边乳头,这样每次吃奶时都坚持人工辅助固定,2--3天即可习惯固定乳头吃奶,以保证每窝仔猪均衡生长。②吃足初乳:初乳和常乳比较,初乳的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4倍,乳脂率是常乳的2倍,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1.50倍,且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其中大量镁元素可促使胎粪排出。初乳中还含有仔猪建立自身免疫的抗体,吃足初乳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保证生长发育良好。 2.4 剪獠牙防止仔猪互相咬伤。仔猪出生时有成对上下门齿和犬齿(俗称獠齿)共8枚,此牙有害无益,因牙齿发痒互相咬斗,伤其母猪乳头和同窝仔猪的尾、耳。所以,在仔猪生后打耳号的同时用尖钳子或指甲剪从牙根部切除獠牙,以不伤其牙床为好,大型猪场早已推行这一措施。 2.5 补铁、补硒。①补铁:仔猪生后体内约有50毫克的铁,而每日就需要7毫克,母乳中含铁量很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仅可获1毫克的铁,若不补铁出生后3--4天即出现贫血。食欲减退、腹泻等证状。生后2--3天补铁,每头猪注射“血多素”1毫升或“补铁王”1毫升。②补硒:对于缺硒地区还应对每头仔猪肌肉注射亚硒酸钠E1毫升或0.10%亚硒酸钠溶液0.50毫升。 3、及早补料 母猪产奶高峰21天左右,以后产奶逐渐少,而仔猪生长较快,食量日增。试验证明,初生重越大,生活力越强生长越快,断奶体重越高,育肥增重越快,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高(仔猪饲料报酬最高,约为1.50--2:1)。因此,给仔猪提前补料至关重要。补料应在生后5日开始。前3天应人工强制补料,购买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仔猪颗粒料,用手捏些放入仔猪口中,连续饲喂2--3天。7日后可把颗粒料放在护仔栏内让自由采食。也可用炒熟的大麦、玉米、大豆等粉成大颗粒加少量食盐饲喂。仔猪生后5--7天补料,60天断奶重可达20千克左右,而20日龄补料仅为15千克。 4、过好断奶关 正确的断奶方法是减少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的有效措施。一般农村仔猪断奶时间45天,大型良种场约在35--40天。断奶时,应采用“三不变”,即环境不变,采用赶母留仔法,把仔猪放在原圈饲养,把母猪调圈;饲料不变,断奶前喂啥料,断奶时仍喂啥料;饲喂方式不变,奶断前后饲喂次数方式不变。 5、搞好疫病防治 ①20--21日龄猪瘟首免,60日龄猪瘟二免,61--65日龄注射猪丹毒与肺疫病苗。②仔猪排粪呈灰白色时,可能母猪饲料营养过高,应减少精料,加喂青绿料,多饮水。③猪舍地面最好用1%--4%火碱消毒。④每隔3--4天喂1次0.05%高锰酸钾水。⑤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温暖、干燥。 712100,杨凌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许丰、刘志刚 摘自2003年第11期《农业科技与信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仔猪应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重要技术环节,现将哺乳仔猪有关内容做以下论述。 1 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与特点 1.1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即哺乳)、排泄。在母体子宫内温度恒定(特殊情况例外)、环境稳定,出生后转变为直接与复杂的外界环境接触。在子宫内处于安全环境,并受母体保护,出生后处于有害菌的袭击,因抵抗力低,易患病死亡。 1.2新生仔猪的特点 新生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易病难养,增重慢,死亡率高,其主要特点: 1.2.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重一般为1.2 kg左右,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生长发育迅速,10日龄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30日龄达5~6倍。仔猪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需沉积蛋白质9~14 g,相当于成年猪的30多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左右,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当高,对营养不全极为敏感。 1.2.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全。新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小,但增长很快,出生时胃重4~8 g,容纳乳汁25~50 mL,20日龄的仔猪胃重35 g左右,容积扩大3~4倍。新生仔猪食物进入胃内到排空(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快,10日龄的仔猪排空时间约为1.5 h,30日龄的仔猪为3~5 h。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仔猪的消化酶随日龄增长其活性逐渐增强,新生仔猪唾液中淀粉酶活性很低,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可起到凝固乳汁和改善乳蛋白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是以胃蛋白酶原状态存在,由于新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不能将其激活为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质。仔猪胃内有乳酸存在,在5日龄内可水解部分动物蛋白。仔猪胃内的消化作用很小,主要在小肠内靠肠液和胰液进行消化,仔猪的肠腺和胰腺发育较完全,乳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都有一定活性,新生仔猪主要靠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质,21日龄后胰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很低,新生仔猪可充分利用乳糖,对果糖、蔗糖、木糖等消化率很低。新生仔猪溆惺 拷隙嗟囊戎 久福 捎诘ㄖ 置诹可伲 挂戎 久讣せ钍艿较拗疲 跋炝酥 镜南 眨 兄?1日龄左右胆汁分泌量增加。新生仔猪对乳化状态存在的脂肪利用率较高,对长链脂肪酸的消化吸收能力很低。 1.2.3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全,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猪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经一系列的应激反应,维持正常体温。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须的传导结构机能尚低,特别是5日龄以内的仔猪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保温隔热的能力差,又由于新生仔猪大脑皮层调节体温的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性调节,同时,新生仔猪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每100 mL血液中含血糖100 mg左右,吮食初乳后虽得到营养物质的补充,但脂肪尚不能作为能源直接利用。刚出生的仔猪处于13~24℃的环境中,1 h后体温下降3℃左右,尤其在生后20 min内,由于羊水的蒸发,体温下降更多,吃上初乳的健壮仔猪,约2 d以后方可恢复到正常体温,如将刚出生的仔猪裸露在1℃的环境中,2 h可冻昏、冻死。 1.2.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死亡。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结构的球蛋白,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易患各种疾病。初乳中含免疫抗体,其含量变化很大,母猪分娩24 h以后明显下降,新生仔猪对初乳中抗体的最大吸收是在24h以内,因此,让新生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保健的重要措施。仔猪一般在10日龄以后自体产生抗体,至21日龄仍属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阶段,35~45日龄的仔猪自体产生抗体逐步达到成熟水平。再加上新生仔猪胃液中游离的盐酸很少,抑菌作用很低,故易患病。 2 哺乳仔猪的死亡分析 2.1死亡损失 仔猪从出生至断奶死亡率20%左右,严重影响猪群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重大。据报道,出生时死亡1头仔猪约损失63 kg饲料,10周龄死亡1头约损失110 kg饲料。一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越多,每头断奶仔猪应负担的饲料越少。因此,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2.2死亡原因 仔猪出生后,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又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饲养不当,护理不周,就会引起患病和死亡。 2.2.1出生死亡: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粘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易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导致死亡;或因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造成死胎或生后死亡。 2.2.2代谢失常:仔猪生后表现正常,24 h后发生颤抖、萎靡、发出微弱的尖叫声、停止哺乳、转入昏迷而死亡,大多由于低血糖而致。经血糖测定,正常仔猪每100 mL液中血糖含量为100~130 mg,低于60 mg,易造成死亡。正常仔猪每100 mL血液中乳酸为32~40 mg,死胎猪高达159 mg,据报道,每100 mL血液中乳酸超过70 mg,就会因乳酸浓度过高而使仔猪死亡。另外环境温度偏低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活动,仔猪释放胰岛素的数量增加,体液失去平衡或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常会造成仔猪死亡。 2.2.3仔猪下痢:因母猪奶水不足或过浓,乳质突变或品质差,易造成下痢而死亡;新生仔猪铁的贮存量很少,乳汁中铁的含量很低,仔猪常因缺铁造成食欲减退、贫血、抵抗力下降、生长停滞,致下痢死亡。舍内卫生状况差,天气骤变或舍内潮湿,场内有传染性致痢的病史,没有严格消毒,仔猪易下痢死亡。仔猪补饲具有重要作用,不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要求进行补饲,常引起仔猪下痢。 2.2.4仔猪水肿:新生仔猪常因皮下水肿或浆 液过多造成死亡,可能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或因缺碘、血液中蛋白质过低而引起的。 2.3死亡分析 2.3.1病因和非病因死亡:据赵式文分析,病因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4.1%,其中下痢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3.7%,肺炎占3.3%,其他占7.1%;非病因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5.9%,其中压死、踩死的占死亡总数的33.1%,弱小或先天不足占17.3%,缺奶占5.7%,淹死占2.7%,冻死占2.8%,咬死占5.3%,其他占9.0%。随着产房环境温度的改善,非病因死亡可能减少,如忽视防疫消毒,可能加大仔猪的因病死亡。 2.3.2死亡时间:据王清兰分析,体大膘肥的母猪易造成临产时胎儿死亡,死亡占出生仔猪总数的9.2%,占哺乳仔猪死亡总数的69.2%。又据河南正阳猪场的分析,3日龄以内死亡的仔猪占死亡总数的26.63%,4~7日龄占29.27%,8~15日龄占20.21%,16~20日龄占9.92%,21~25日龄占7.27%,26~35日龄占2.17%,36~45日龄占1.15%,46~60日龄占3.02%。加拿大对6 890头仔猪的分析,从出生到20日龄,仔猪死亡率为25.6%,其中分娩时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5.3%,7日龄以内死亡占43.7%。可见,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2.3.3死亡体重:据笔者的资料分析,仔猪初生重0.5 kg以下,哺乳期间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0.6~1.0kg占13%,1.1 kg以上占6%。。可见,仔猪初生重越小,死亡率越高。 3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的途径 根据仔猪的特点和死亡原因分析,抓住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死亡,加快仔猪增重。 3.1安全接产提高存活率 安全接产是减少出生死亡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前文已述及。 3.2保温防压 新生仔猪怕冷,常被母猪压死或冻死,适宜于新生仔猪的环境温度是35℃,生后至3日龄可控制在32℃,4~7日龄30~28℃,15~30日龄26~22℃,对新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哺育率的重要措施。将7日龄的仔猪分别置于环境8.3℃和7.2℃,前者日耗奶量为854 g,后者974 g,环境温度降低,耗奶量增加,代谢效率降低,影响了仔猪的增重。 采用全年分娩制的猪场,宜用封闭式产房,以火炉、火坑、暖气供暖。适合母猪的环境温度,并不符合仔猪的要求,为此,应给仔猪增加保暖设施,如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 3.3吃足初乳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生后靠触觉寻找乳头吮乳,并具有固定奶头吮乳习性,自行固定需时较长,弱小仔猪常被健壮仔猪挤掉,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且放乳时间很短,仔猪因争斗而影响哺乳,宜于仔猪出生后自选并加以人工辅助,尽快固定奶头吃奶。 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母猪分娩后24h以内乳汁中免疫抗体和抗蛋白分解酶含量最高,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得到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摄取营养,补充水分,增强体力,恢复体温。 3.4及时补铁 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营养物质,新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一般为50 mg,每日生长代谢约需消耗7 mg,从100 mL的母乳中仅得到0.2 mg左右的铁,可见,仔猪得不到铁的补充,可于7日龄左右出现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受阻,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易患白痢。广西西江农场对2日龄的仔猪注射培亚铁针剂(主要成分为葡聚糖铁)1 mL(含铁100 mg),10日龄再注射2 mL,与对照组相比,成活率提高7.62个百分点,增重提高37个百分点。广西农垦畜牧研究所对3~5日龄的仔猪肌注牲血素每头1 mL,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0.99%,成活率提高15.78%。亦应注意铜和钴的补充。 硒是仔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仔猪缺硒时突然发病,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关节肿大,瘫痪,严重者突然死亡,剖检时可见肝坏死,肌肉苍白、萎缩,心包积水等病变。发病特点是营养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快的仔猪最先发病。仔猪3~5日龄肌注亚硒酸钠0.5 mL,断奶时再注射1 mL。 3.5重视补水 水是动物血液和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消化、吸收、运送养分、排出废物的溶剂,对调节体温和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新生仔猪体温高、呼吸快、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母猪乳汁浓(乳脂率8%左右),故仔猪需水量大,如得不到水的补充会造成食欲下降,失水,消化作用减缓,常因口渴而饮污水或尿液,损害健康,引起下痢,为保证仔猪饮水,最好采用自动饮水。 3.6适时补料 母猪的泌乳量于分娩后逐渐增加,至21 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逐渐下降,哺乳仔猪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日俱增,母猪的奶水已不能满足需要,对哺乳仔猪必须进行补料,提前补料具有促长的作用。仔猪由于牙床发痒而啃咬硬物或拱掘地面,常引起下痢,提前补料有益于保健。仔猪开食早,哺乳期间日采食饲料量高,增重亦快,据报道,7日龄训练仔猪吃料,30日龄日采食量为0.24 kg,14日龄训练吃料,30日龄日采食量为0.18 kg;7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5.0 kg,20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3.5 kg,30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0.0 kg。 饲料形态和适口性、环境温度是仔猪认料开食的重要前提,训练方法有多种,可利用仔猪出外活动时,让日龄大已开食的仔猪诱导采食,或在饲喂母猪时在地面上撒些饲料让仔猪认食,最有效的方法是强制补料,仔猪7日龄时,定时将产床的母猪限位区与仔猪活动区封闭,在仔猪补料槽内加料,仔猪因饥饿而找寻食物,然后解除封闭,让仔猪哺乳,短期内即可达到提前开食的目的。 饲料形态以膨化颗粒料为优,应选用和配制适口性、安全性、营养性、消化性好的仔猪料,确保仔猪料的质量,宜采用自由采食,仔猪开食后,随着消化机能的日趋完善和体重的迅速增加,食量逐渐增大,即进入旺食阶段。影响仔猪断奶体重的主要因素有仔猪的初生重,母猪的泌乳量和仔猪哺乳期间的饲料采食量,可见,抓旺食加大补料量,是养好哺乳仔猪、提高断奶重的有效措施。 在配制仔猪料时,应注意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香味剂、益生素等的添加。 3.7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新生仔猪主要靠母乳维持生存和增重,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对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和提高哺育率的影响很大。饲料品质和营养成分、饮用水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泌乳量的重要因素,按营养需要进行饲养,通常情况下,要做好母猪产前减料和产后逐步加料的工作,泌乳母猪应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蛋白质饲料种类要多,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泌乳母猪的管理程序要有条不紊,以保证正常泌乳,要创造安静的环境,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注意乳房卫生,经常供给清洁的饮水,适当增加日喂次数,切忌突然变更饲料。 3.8加强疫病防制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猪群保健与疫病防制尤为重要,应做好消毒和免疫,好的疫苗只有与良好的饲养管理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要认真进行免疫。 3.9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仔猪的初生重与存活率、哺育率和断奶重密切相关,初生重大,存活率、哺育率高、断奶体重亦大,初生重1.3~1.5 kg与1.0 kg相比,前者断奶重提高2.5 kg。提高仔猪初生重应重视种猪的选择,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前文已述及)。由于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低,可采用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生活力。

产后一般都表现为机体机能较差,比较疲劳,消化机能也较弱,食欲不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也较差。刚刚产仔之后的母猪,可先喂些加盐的温鼓皮粥,以补充其体液消耗和恢复体力。产后不能喂料过多,应逐渐增加饲料给量,到第4一7天可恢复到定量饲喂,以防母猪过食而产生消化不良或“顶食”,造成以后几天内不爱吃食而影响泌乳。母猪产后由于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得病,因此,产后几天应经常观察母猪的行为和粪便情况以及体温变化,母猪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同时,应保持猪舍卫生,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产后2一3天让母猪到运动场自由活动,有利恢复母猪体质和食欲。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欢迎关注本百家号,小编会每天将为您推送不同的最新优秀精品文章,欢迎广大百家号粉丝们参与我们的讨论,如果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进行评论,小编也欢迎大家尽情来吐槽,大可以在留言区畅所欲言,祝每位客官天天开心,钱包鼓鼓,健康生活每一天!看完记得关注哦!

冬季怀孕母猪的科学饲养方法

(一)降低胚胎死亡数量

母猪怀孕后,合子在第9~13天的附植初期,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死亡,妊娠后第3周出现第2个死亡高峰,2次死亡数占合子总数的30%~40%;第3个死亡高峰出现在交配后60~70天。生产中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猪舍环境,把胚胎损失减到最低程度。猪舍的温度保持在16~22℃,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配种后喂料量应降低到原来的较低水平,但应保证优质全价。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冬季怀孕母猪的科学饲养方法)

(二)选择适当饲喂方式

1.抓两头顾中间:这种方式适应于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即在配种前20天和配种后10天加喂精料,体况恢复后以青饲料为主,按饲养标准喂养,直到妊娠80天后,再加喂精料,但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冬季怀孕母猪的科学饲养方法)

2.前粗后精:这种方式适合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即在妊娠前期多喂给青精饲料,后期再喂精料。

3.步步“登高”:这种方式适合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在妊娠初期以青粗饲料为主,逐渐增加精料比例,相应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应注意在母猪产前1周,减少日粮10%~20%。(冬季怀孕母猪的科学饲养方法)

(三)供给母仔充足营养

妊娠母猪从日粮中获得的营养物质,首先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然后再供给本身的需要,并为哺乳贮备部分营养物质。因此,满足营养物质的供应是保证母猪和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故生产中除供给母猪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外,还需供给妊娠母猪充足的生殖营养,添加1%的牲命1号可保证满足其生殖营养的需要。

(四)运用合理的饲喂技术

喂给妊娠母猪的日粮,除讲究卫生和保证质量外,还须具有一定量的青粗饲料,使母猪吃后有饱感,又不会压迫胎儿。青粗饲料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此外,严禁饲喂霉变、冰冻、带毒和强刺激性饲料,否则容易引起流产;不随意更换饲料品种。喂青粗饲料应少喂勤添,随时让母猪饮到清洁的饮水。(冬季怀孕母猪的科学饲养方法)

(五)妊娠前后期的饲养

母猪妊娠后的20天左右,胚胎很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饲养管理上要给予特殊照顾,并给予优质的全价饲料。在妊娠的最后1个月,一方面胎儿的体重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由于子宫体积的增加,消化器官受到挤压,易造成猪的采食量不足。因此,适度加大饲料营养浓度,产前1月添加牲命1号,为母猪提供关键的生殖营养,并可促进胎儿肠道、免疫器官发育和体重增长。(冬季怀孕母猪的科学饲养方法)

(六)切实加强管理

妊娠母猪最好单圈饲养,圈面要平坦,干燥清洁,保持冬暖夏凉。积肥坑要浅,坡度不宜太陡。

在母猪妊娠后的第1个月内,应吃好、睡好、少运动,以便恢复体力和膘情,但在妊娠期应让母猪适当多运动,在后期应减少运动量。临产前1周应停止活动。雨、雪天或过于寒冷的天气应停止运动,以防滑倒或因受冻引起子宫剧烈收缩造成流产。严禁鞭打母猪,不要驱赶,防止拥挤和快速转弯等。如有流产预兆,应及时注射黄体酮。(冬季怀孕母猪的科学饲养方法)

(七)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冬春季节天气寒冷,需做好防风保暖工作。最好为母猪设置专门的产房,产房内要求温暖干燥,湿度保持在65%~75%,舒适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保持在22~ 23℃,为保证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在产房内和母猪产床上喷撒护舍安,除潮去湿,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对膘情和乳房发育良好的母猪,产前3~5天应减料,逐渐减到妊娠期饲养水平的1/2或1/3,并停止喂青绿多汁饲料。对那些体况较差和乳房发育不良的母猪,产前不但不减料,还应加喂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在母猪产前3~5天把其赶入产房,同时准备好分娩用具和充足的垫草。(冬季怀孕母猪的科学饲养方法)

欢迎关注本百家号,小编会每天将为您推送不同的最新优秀精品文章,欢迎广大百家号粉丝们参与我们的讨论,如果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进行评论,小编也欢迎大家尽情来吐槽,大可以在留言区畅所欲言,祝每位客官天天开心,钱包鼓鼓,健康生活每一天!看完记得关注哦!

1、爬楼梯法:每天的饲料投喂量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喂料量,主要用于一些初产母猪和体质稍弱的经产母猪。2、前少后多法:精料的投喂量随着母猪妊娠的日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多,因为在前期胎儿发育慢,如果在这个时期妊娠母猪大量的精料不仅会造成饲料浪费而且容易造成母猪过肥影响分娩。前期日粮成分主要是青粗粮,到后期了胎儿发育迅速,这个时候再加大精料比例来满足胎儿的生长需要。主要用于膘情好的母猪。3、驼峰法:精料所占比例就像骆驼的驼峰一样,两边高中间低,在前期,对于体质稍弱的母猪适当增加精料含量使其尽快恢复到繁殖体况,在减少精料投喂量。到妊娠后期时胎儿的生长发育迅速,此时再加大经料的投喂量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主要用于一些膘情差的母猪。在管理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在后期要单栏饲养,防止与其他猪嬉戏打斗所引起的流产。同时也要做好驱虫免疫的工作,防治疾病通过母体进行传播。2. 在饲料方面切忌突然更换饲料,每更换饲料要保证有5-7天的过渡期来防止因饲料突然更换所造成的肠胃不适而流产。3. 做好环境工作,夏季要通风散热,冬季要防寒保暖(不可有贼风),4. 每天要适量运动来锻炼体况以提高分娩后对疾病的,免疫力,但在妊娠后的临产前7天左右不可再强制锻炼,因为此时母猪距离临产期近,过度驱赶极易造成流产。

我帮你找了2篇相关的论文,不知你是否用的上,仅供参考,但愿帮得了你。 如果没有合适的 你也可以上 中国畜牧业论文网找找看 ,那里有不少论文,都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你可以去碰碰运气,呵呵,祝你好运。怎样提高仔猪成活率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 在养猪生育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关键时期。从生后10--25天,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天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仔猪一个月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为主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1、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初生体重大的仔猪成活率高,初生体重小的仔猪成活率低。试验证明:初生重大于1千克者,断奶死亡率为4%,而初生重小于0.50千克者,断奶死亡率为97%。 1.1 确定妊娠母猪的预产期,做好母猪产仔准备。一般母猪怀孕期平均为114天(3、3、3即3月3周零3天),其推算办法,在配种时间上加上3个月3周零3天即成。例如,一头母猪在5月10日配种,那么5月+3月=8月,10日+3x7日+3日=34日,以30日为1月,则预产期是9月4日。 1.2 增加妊娠后期母猪的饲料量。根据母猪体况、大小,日喂妊娠母猪料为2.50--3千克,但在产前1周喂料量开始逐渐减少,产仔当日降至0.50--1千克,以防止母猪泌乳高峰期采食量下降,初乳脂肪过高而引起仔猪拉稀。 1.3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母猪妊娠后期应采用单圈饲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冰冻带毒饲料,夏防暑、冬防寒并保证充足饮水。 2、过好初生关 2.1 做好助产工作。①产前3--4天每日要用温水清洗按摩乳房、以刺激乳腺,促进产后乳汁分泌。②临产母猪乳房、外阴部用0.10%高锰酸钾水擦试消毒,并挤掉少量初乳。 2.2 防寒保温、防冻防压。仔猪生后24小时内产房要保证35℃左右温度,为此:①堵塞风洞(门窗),铺垫草保持室内干燥是基本保温措施。②设护仔栏、安装红外线灯泡。在母猪圈内靠墙角的地方,用砖修一个长1米、宽0.80米、高0.70米的护仔栏(下边开有可关开的仔猪出入小洞),护仔栏中上方安装一个可调控高低的250瓦红外线灯泡,距地面约50厘米左右(冬低,春秋稍高),既可取暖又能杀菌消毒。 2.3 固定乳头、吃足初乳。①固定乳头:试验证明母猪前两对乳头的泌乳量约占7对乳头的47%,后两对仅占13%。因而,要把弱小仔猪放在前边乳头,让其吃到充足而营养丰实的初乳,强壮的放在后边乳头,这样每次吃奶时都坚持人工辅助固定,2--3天即可习惯固定乳头吃奶,以保证每窝仔猪均衡生长。②吃足初乳:初乳和常乳比较,初乳的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4倍,乳脂率是常乳的2倍,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1.50倍,且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其中大量镁元素可促使胎粪排出。初乳中还含有仔猪建立自身免疫的抗体,吃足初乳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保证生长发育良好。 2.4 剪獠牙防止仔猪互相咬伤。仔猪出生时有成对上下门齿和犬齿(俗称獠齿)共8枚,此牙有害无益,因牙齿发痒互相咬斗,伤其母猪乳头和同窝仔猪的尾、耳。所以,在仔猪生后打耳号的同时用尖钳子或指甲剪从牙根部切除獠牙,以不伤其牙床为好,大型猪场早已推行这一措施。 2.5 补铁、补硒。①补铁:仔猪生后体内约有50毫克的铁,而每日就需要7毫克,母乳中含铁量很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仅可获1毫克的铁,若不补铁出生后3--4天即出现贫血。食欲减退、腹泻等证状。生后2--3天补铁,每头猪注射“血多素”1毫升或“补铁王”1毫升。②补硒:对于缺硒地区还应对每头仔猪肌肉注射亚硒酸钠E1毫升或0.10%亚硒酸钠溶液0.50毫升。 3、及早补料 母猪产奶高峰21天左右,以后产奶逐渐少,而仔猪生长较快,食量日增。试验证明,初生重越大,生活力越强生长越快,断奶体重越高,育肥增重越快,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高(仔猪饲料报酬最高,约为1.50--2:1)。因此,给仔猪提前补料至关重要。补料应在生后5日开始。前3天应人工强制补料,购买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仔猪颗粒料,用手捏些放入仔猪口中,连续饲喂2--3天。7日后可把颗粒料放在护仔栏内让自由采食。也可用炒熟的大麦、玉米、大豆等粉成大颗粒加少量食盐饲喂。仔猪生后5--7天补料,60天断奶重可达20千克左右,而20日龄补料仅为15千克。 4、过好断奶关 正确的断奶方法是减少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的有效措施。一般农村仔猪断奶时间45天,大型良种场约在35--40天。断奶时,应采用“三不变”,即环境不变,采用赶母留仔法,把仔猪放在原圈饲养,把母猪调圈;饲料不变,断奶前喂啥料,断奶时仍喂啥料;饲喂方式不变,奶断前后饲喂次数方式不变。 5、搞好疫病防治 ①20--21日龄猪瘟首免,60日龄猪瘟二免,61--65日龄注射猪丹毒与肺疫病苗。②仔猪排粪呈灰白色时,可能母猪饲料营养过高,应减少精料,加喂青绿料,多饮水。③猪舍地面最好用1%--4%火碱消毒。④每隔3--4天喂1次0.05%高锰酸钾水。⑤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温暖、干燥。 712100,杨凌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许丰、刘志刚 摘自2003年第11期《农业科技与信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仔猪应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重要技术环节,现将哺乳仔猪有关内容做以下论述。 1 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与特点 1.1新生仔猪的环境变化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即哺乳)、排泄。在母体子宫内温度恒定(特殊情况例外)、环境稳定,出生后转变为直接与复杂的外界环境接触。在子宫内处于安全环境,并受母体保护,出生后处于有害菌的袭击,因抵抗力低,易患病死亡。 1.2新生仔猪的特点 新生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易病难养,增重慢,死亡率高,其主要特点: 1.2.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重一般为1.2 kg左右,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生长发育迅速,10日龄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3倍,30日龄达5~6倍。仔猪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需沉积蛋白质9~14 g,相当于成年猪的30多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左右,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当高,对营养不全极为敏感。 1.2.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全。新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小,但增长很快,出生时胃重4~8 g,容纳乳汁25~50 mL,20日龄的仔猪胃重35 g左右,容积扩大3~4倍。新生仔猪食物进入胃内到排空(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快,10日龄的仔猪排空时间约为1.5 h,30日龄的仔猪为3~5 h。新生仔猪缺乏反射性的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才能分泌胃液,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反射性的胃液分泌。仔猪的消化酶随日龄增长其活性逐渐增强,新生仔猪唾液中淀粉酶活性很低,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可起到凝固乳汁和改善乳蛋白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是以胃蛋白酶原状态存在,由于新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不能将其激活为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蛋白质。仔猪胃内有乳酸存在,在5日龄内可水解部分动物蛋白。仔猪胃内的消化作用很小,主要在小肠内靠肠液和胰液进行消化,仔猪的肠腺和胰腺发育较完全,乳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都有一定活性,新生仔猪主要靠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质,21日龄后胰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很低,新生仔猪可充分利用乳糖,对果糖、蔗糖、木糖等消化率很低。新生仔猪溆惺 拷隙嗟囊戎 久福 捎诘ㄖ 置诹可伲 挂戎 久讣せ钍艿较拗疲 跋炝酥 镜南 眨 兄?1日龄左右胆汁分泌量增加。新生仔猪对乳化状态存在的脂肪利用率较高,对长链脂肪酸的消化吸收能力很低。 1.2.3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全,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猪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经一系列的应激反应,维持正常体温。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垂体和下丘脑的反应能力以及为下丘脑所必须的传导结构机能尚低,特别是5日龄以内的仔猪对寒冷的应激力差。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保温隔热的能力差,又由于新生仔猪大脑皮层调节体温的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性调节,同时,新生仔猪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每100 mL血液中含血糖100 mg左右,吮食初乳后虽得到营养物质的补充,但脂肪尚不能作为能源直接利用。刚出生的仔猪处于13~24℃的环境中,1 h后体温下降3℃左右,尤其在生后20 min内,由于羊水的蒸发,体温下降更多,吃上初乳的健壮仔猪,约2 d以后方可恢复到正常体温,如将刚出生的仔猪裸露在1℃的环境中,2 h可冻昏、冻死。 1.2.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死亡。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结构的球蛋白,由于母体血管和胎儿脐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抗体通过血液转移给胎儿,使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低,易患各种疾病。初乳中含免疫抗体,其含量变化很大,母猪分娩24 h以后明显下降,新生仔猪对初乳中抗体的最大吸收是在24h以内,因此,让新生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是保健的重要措施。仔猪一般在10日龄以后自体产生抗体,至21日龄仍属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阶段,35~45日龄的仔猪自体产生抗体逐步达到成熟水平。再加上新生仔猪胃液中游离的盐酸很少,抑菌作用很低,故易患病。 2 哺乳仔猪的死亡分析 2.1死亡损失 仔猪从出生至断奶死亡率20%左右,严重影响猪群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重大。据报道,出生时死亡1头仔猪约损失63 kg饲料,10周龄死亡1头约损失110 kg饲料。一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越多,每头断奶仔猪应负担的饲料越少。因此,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2.2死亡原因 仔猪出生后,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又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饲养不当,护理不周,就会引起患病和死亡。 2.2.1出生死亡: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粘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易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导致死亡;或因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造成死胎或生后死亡。 2.2.2代谢失常:仔猪生后表现正常,24 h后发生颤抖、萎靡、发出微弱的尖叫声、停止哺乳、转入昏迷而死亡,大多由于低血糖而致。经血糖测定,正常仔猪每100 mL液中血糖含量为100~130 mg,低于60 mg,易造成死亡。正常仔猪每100 mL血液中乳酸为32~40 mg,死胎猪高达159 mg,据报道,每100 mL血液中乳酸超过70 mg,就会因乳酸浓度过高而使仔猪死亡。另外环境温度偏低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活动,仔猪释放胰岛素的数量增加,体液失去平衡或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常会造成仔猪死亡。 2.2.3仔猪下痢:因母猪奶水不足或过浓,乳质突变或品质差,易造成下痢而死亡;新生仔猪铁的贮存量很少,乳汁中铁的含量很低,仔猪常因缺铁造成食欲减退、贫血、抵抗力下降、生长停滞,致下痢死亡。舍内卫生状况差,天气骤变或舍内潮湿,场内有传染性致痢的病史,没有严格消毒,仔猪易下痢死亡。仔猪补饲具有重要作用,不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要求进行补饲,常引起仔猪下痢。 2.2.4仔猪水肿:新生仔猪常因皮下水肿或浆 液过多造成死亡,可能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或因缺碘、血液中蛋白质过低而引起的。 2.3死亡分析 2.3.1病因和非病因死亡:据赵式文分析,病因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24.1%,其中下痢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3.7%,肺炎占3.3%,其他占7.1%;非病因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5.9%,其中压死、踩死的占死亡总数的33.1%,弱小或先天不足占17.3%,缺奶占5.7%,淹死占2.7%,冻死占2.8%,咬死占5.3%,其他占9.0%。随着产房环境温度的改善,非病因死亡可能减少,如忽视防疫消毒,可能加大仔猪的因病死亡。 2.3.2死亡时间:据王清兰分析,体大膘肥的母猪易造成临产时胎儿死亡,死亡占出生仔猪总数的9.2%,占哺乳仔猪死亡总数的69.2%。又据河南正阳猪场的分析,3日龄以内死亡的仔猪占死亡总数的26.63%,4~7日龄占29.27%,8~15日龄占20.21%,16~20日龄占9.92%,21~25日龄占7.27%,26~35日龄占2.17%,36~45日龄占1.15%,46~60日龄占3.02%。加拿大对6 890头仔猪的分析,从出生到20日龄,仔猪死亡率为25.6%,其中分娩时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5.3%,7日龄以内死亡占43.7%。可见,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2.3.3死亡体重:据笔者的资料分析,仔猪初生重0.5 kg以下,哺乳期间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0.6~1.0kg占13%,1.1 kg以上占6%。。可见,仔猪初生重越小,死亡率越高。 3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的途径 根据仔猪的特点和死亡原因分析,抓住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仔猪死亡,加快仔猪增重。 3.1安全接产提高存活率 安全接产是减少出生死亡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有效措施,前文已述及。 3.2保温防压 新生仔猪怕冷,常被母猪压死或冻死,适宜于新生仔猪的环境温度是35℃,生后至3日龄可控制在32℃,4~7日龄30~28℃,15~30日龄26~22℃,对新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哺育率的重要措施。将7日龄的仔猪分别置于环境8.3℃和7.2℃,前者日耗奶量为854 g,后者974 g,环境温度降低,耗奶量增加,代谢效率降低,影响了仔猪的增重。 采用全年分娩制的猪场,宜用封闭式产房,以火炉、火坑、暖气供暖。适合母猪的环境温度,并不符合仔猪的要求,为此,应给仔猪增加保暖设施,如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 3.3吃足初乳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生后靠触觉寻找乳头吮乳,并具有固定奶头吮乳习性,自行固定需时较长,弱小仔猪常被健壮仔猪挤掉,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且放乳时间很短,仔猪因争斗而影响哺乳,宜于仔猪出生后自选并加以人工辅助,尽快固定奶头吃奶。 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母猪分娩后24h以内乳汁中免疫抗体和抗蛋白分解酶含量最高,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得到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摄取营养,补充水分,增强体力,恢复体温。 3.4及时补铁 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营养物质,新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一般为50 mg,每日生长代谢约需消耗7 mg,从100 mL的母乳中仅得到0.2 mg左右的铁,可见,仔猪得不到铁的补充,可于7日龄左右出现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受阻,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易患白痢。广西西江农场对2日龄的仔猪注射培亚铁针剂(主要成分为葡聚糖铁)1 mL(含铁100 mg),10日龄再注射2 mL,与对照组相比,成活率提高7.62个百分点,增重提高37个百分点。广西农垦畜牧研究所对3~5日龄的仔猪肌注牲血素每头1 mL,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0.99%,成活率提高15.78%。亦应注意铜和钴的补充。 硒是仔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仔猪缺硒时突然发病,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关节肿大,瘫痪,严重者突然死亡,剖检时可见肝坏死,肌肉苍白、萎缩,心包积水等病变。发病特点是营养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快的仔猪最先发病。仔猪3~5日龄肌注亚硒酸钠0.5 mL,断奶时再注射1 mL。 3.5重视补水 水是动物血液和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消化、吸收、运送养分、排出废物的溶剂,对调节体温和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新生仔猪体温高、呼吸快、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母猪乳汁浓(乳脂率8%左右),故仔猪需水量大,如得不到水的补充会造成食欲下降,失水,消化作用减缓,常因口渴而饮污水或尿液,损害健康,引起下痢,为保证仔猪饮水,最好采用自动饮水。 3.6适时补料 母猪的泌乳量于分娩后逐渐增加,至21 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逐渐下降,哺乳仔猪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日俱增,母猪的奶水已不能满足需要,对哺乳仔猪必须进行补料,提前补料具有促长的作用。仔猪由于牙床发痒而啃咬硬物或拱掘地面,常引起下痢,提前补料有益于保健。仔猪开食早,哺乳期间日采食饲料量高,增重亦快,据报道,7日龄训练仔猪吃料,30日龄日采食量为0.24 kg,14日龄训练吃料,30日龄日采食量为0.18 kg;7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5.0 kg,20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3.5 kg,30日龄训练吃料,60日龄个体重10.0 kg。 饲料形态和适口性、环境温度是仔猪认料开食的重要前提,训练方法有多种,可利用仔猪出外活动时,让日龄大已开食的仔猪诱导采食,或在饲喂母猪时在地面上撒些饲料让仔猪认食,最有效的方法是强制补料,仔猪7日龄时,定时将产床的母猪限位区与仔猪活动区封闭,在仔猪补料槽内加料,仔猪因饥饿而找寻食物,然后解除封闭,让仔猪哺乳,短期内即可达到提前开食的目的。 饲料形态以膨化颗粒料为优,应选用和配制适口性、安全性、营养性、消化性好的仔猪料,确保仔猪料的质量,宜采用自由采食,仔猪开食后,随着消化机能的日趋完善和体重的迅速增加,食量逐渐增大,即进入旺食阶段。影响仔猪断奶体重的主要因素有仔猪的初生重,母猪的泌乳量和仔猪哺乳期间的饲料采食量,可见,抓旺食加大补料量,是养好哺乳仔猪、提高断奶重的有效措施。 在配制仔猪料时,应注意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香味剂、益生素等的添加。 3.7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新生仔猪主要靠母乳维持生存和增重,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对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和提高哺育率的影响很大。饲料品质和营养成分、饮用水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泌乳量的重要因素,按营养需要进行饲养,通常情况下,要做好母猪产前减料和产后逐步加料的工作,泌乳母猪应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蛋白质饲料种类要多,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泌乳母猪的管理程序要有条不紊,以保证正常泌乳,要创造安静的环境,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注意乳房卫生,经常供给清洁的饮水,适当增加日喂次数,切忌突然变更饲料。 3.8加强疫病防制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重,猪群保健与疫病防制尤为重要,应做好消毒和免疫,好的疫苗只有与良好的饲养管理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对母猪和哺乳仔猪要认真进行免疫。 3.9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仔猪的初生重与存活率、哺育率和断奶重密切相关,初生重大,存活率、哺育率高、断奶体重亦大,初生重1.3~1.5 kg与1.0 kg相比,前者断奶重提高2.5 kg。提高仔猪初生重应重视种猪的选择,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前文已述及)。由于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低,可采用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生活力。

母猪怀孕后,受精卵即开始生长发育,母猪除了满足本身营养需要外,还要供给胚胎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因此,怀孕前期必须给母猪多喂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并适当搭配青绿饲料,饲料的品质一定要好。怀孕20天左右,受精卵开始移植到子宫角上,形成胎盘,但此时期容易流产。因此,平时要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防止母猪跌倒、打架、挤压及防止饲料、环境突然变化和患病。严禁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的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以免引起受精卵发育停止,以致死亡。怀孕两个月以后,要单圈饲养,每天加强运动和晒太阳,严禁鞭打快赶、跳沟等,以防流产;怀孕3个月以后,母猪进入重胎期,此时青饲料可适当减少,精饲料要比前期增加,日喂料为2.5千克左右,尤其要注意蛋白质饲料和钙质的补充。待母猪临近分娩时,精饲料应适当减少,避免发生乳房炎和大便干结,以保证小猪能顺利产下。

仔猪饲养管理论文5000字

猪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不仅对养猪业发展有所影响,也关系著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养殖户对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极为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摘 要]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由于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猪流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病突然,并且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极快,感染上病毒的猪很快就会出现发热以及上呼吸道发炎的症状。近几年,甲型流感疫情更是成为了猪流感中的一个典型,成为了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猪流感对猪的养殖和猪产品市场都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对猪流感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猪流感发病的情况,简要谈谈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猪流感 特点 防治 1 猪流感的主要情况 要想做好猪流感的防治工作,首先需要对猪流感这种急性的传染病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了猪流感的特点、症状以及病理的情况下,才能对猪流感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1.1 流行特点 猪流感作为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流行的范围广。无论哪个品种、哪个性别、哪个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并且无论哪个季节都可能爆发猪流感,只是在晚秋在早春这一时间段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病猪和康复猪是猪流感最主要的传染源,并且传播的途径很广,通过飞沫经过呼吸道进行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饲料进行传播,传播速度极快。虽然说猪流感一般不会造成猪的死亡,但是大范围的感染情况,还是会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1.2 临床症状 猪流感在临床上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病急,传播快。通常只有发现猪群中有猪感染上了猪流感,在1到2天内,大面积的感染情况就会爆发。猪在感染猪流感之后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弱、体温升高等情况,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口流白沫等情况,甚至还会因为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无法站立起来。但是猪流感的病程比较短,只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通常发病后7天之内猪就能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就很可能引起死亡的现象。妊娠期的母猪抵抗力一般比较弱,如果感染上了猪流感就极易由于胎盘的感染造成流产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母猪的死亡。即便是母猪没有流产或者死亡,最终产下的猪仔即使不是木乃伊胎,也会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发育不良的情况。 1.3 病理变化 感染上猪流感的猪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那些症状,是因为猪的身体内部由于感染猪流感出现了病理变化。感染猪流感之后猪的呼吸道会出现充血、肿胀的情况,并且会附有粘稠的液体。胸腔内部也会积蓄过多的有纤维素样的浆液。心叶、肺脏尖叶等的背部和基底部还会呈现为紫红色,并且变得坚实、塌陷。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周围的肺组织反而呈现出苍白气肿的状态,器官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分明。不仅如此,染病的猪的胃肠还会出现卡他性炎症。 2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2.1 预防措施 2.1.1 提高猪体的抗病能力 想要降低猪感染猪流感的机率,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就是要提高猪体的抵抗力,猪的抵抗力提高了,自然不容易被病毒感染。要想提高猪的抵抗力,主要应该通过对猪进行的精心、科学的饲养。首先,要保证猪饲料干净,未被污染,其次还要注意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猪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生长所需要能量和必须的营养物质,尤其要注意猪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供给,其对增强猪的体质、提高猪的抵抗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2.1.2 抓好猪舍保温 猪作为一种恒温动物,其健康成长需要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为了不打破猪内外体温的平衡,提高猪对于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需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阴冷潮溼、或者多变的猪舍环境都会影响猪的生长,降低猪的抵抗力,提高猪患上猪流感的可能性。 2.1.3 坚持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同样有利于提高猪的抵抗力,促进猪的健康成长。坚持让猪每天都进行适当的运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运动的度,切记不可太过,例如不能让猪户进行快跑,更不能让猪因为运动而出大汗。 2.1.4 带猪喷雾消毒 为了尽可能减少流感病毒对猪的威胁,需要有计划的定时的对猪舍进行喷雾消毒,特别是在晚秋到早春这段疫情高发的季节更是要加强喷雾消毒工作。除了每周必须进行的一次定期消毒之外,每天还应该根据需要进行2次到3次的紧急消毒。消毒使用的喷雾容易通常是0.3%的醋酸溶液。 2.1.5 及时隔离病猪 正如前面所说猪流感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因此一旦发现有猪感染了猪流感病毒或者疑似感染了猪流感病毒就应该及时的将其进行隔离。另外在其他养猪户的猪出现了猪流感的情况下,养猪户应该要及时的保护和封闭好自家的猪,尽量减少无关人员之间的往来,以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播。 2.2 治疗方法 2.2.1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主要是针对猪的疫病比较轻的情况使用的治疗方法。如果猪仅仅出现打喷嚏、流涕或者轻微的咳嗽等症状,采取脱敏治疗的方法基本是就能够控制住疫病了。脱敏治疗的方法是对猪进行维生素C的补给,从而维持猪体的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补给的量为每次10到20毫克,每日一到两次。 2.2.2 抗病毒治疗 当猪的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仅仅依靠脱敏治疗已经很难控制疫病了,这时候就需要对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在猪食用的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也可以在猪饲料或者饮用水中加入克毒金刚。若在猪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则其比例应该为0.1%到0.15%,并且需要每天饲喂三次,连续饲喂三天。若是使用克毒金刚兑饮用水的方法则应该按照100g克毒金刚兑250kg水的比例,需要让猪连续自由饮用3到5天。还可以按照克毒金刚100g,水400kg,饲料200kg的比例进行拌料,用拌料对猪连续进行3到5天的饲喂。如果猪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还可以对其进行3%的安乃近的注射,注射量根据猪的体重来确定,通常每千克对应30毫克的剂量,每日注射两次,连续注射两天。 2.2.3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方法,对于猪流感的治疗也有很好的功效。可以将25g的杏仁、麻黄、甘草,50g的生石膏、桑皮、知母,混合起来进行研磨之后,新增到饲料中对猪进行喂养,用量为每日60g,连续喂养3天。与此同时还需要取葛根、大青叶、绿豆、贯众各150g煎水之后让猪引用。 总而言之,猪流感作为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猪的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做好猪流感的防治,极有可能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猪流感的病例和特点,总结猪流感的有效防治技术,对于猪的养殖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纯,朱萍.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畜牧兽医科技资讯,2012,02:81-82. [2]上官新乐. 猪流感和猪感冒的防治技术[J]. 农村养殖技术,2012,21:27. [3]张仕权.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中国猪业,2009,07:51 篇2 浅谈猪的疾病防治措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业也在向着大型化、规模化、科学化的新方向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养猪业,大型养殖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猪的疾病防治不到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型养猪场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种猪养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疾病种类进行归类与总结,并对种猪养殖现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并针对这些疾病提出一系列防御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猪的疾病防治 归类与总结 防御措施 一、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意义与目的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个体养殖户所养殖的猪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流行比例日益变高,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以及造成疾病的传染,从而对养殖户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不仅仅要了解常见的疾病,还要深入养殖场内部,不管观察与研究其疾病的特性。并且,在种猪肢蹄病、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面板病等各类疾病上要充分解释说明,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养殖户的损失。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炼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还可能伴随着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 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中可以选择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 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出现红肿或脓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那么,该如何做好猪消化系统疾病呢?第一: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第二: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新增抗生素以及米糠等。第三: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与猪面板病 猪的肢蹄病目前主要发病特征为猪的各个关节肿大,严重的会导致猪脚破裂,严重地情况下会使得患病的猪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1.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2.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3.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工作,保障猪舍内没有尖锐物体。一旦病猪患上肢蹄病要立刻采用药物治疗,所采用的药物有10mL安痛定、青霉素与塞米松等。 病猪患上面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面板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目前,治疗猪的面板病的主要措施有,前期防治有保障猪舍的清洁与干爽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后期治疗措施要在猪身上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或敌百虫溶液等。如果猪的面板病出现全身感染,应当进行注射青霉素与塞米松。 4.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目前,对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饲养防治与药物防治措施。饲养防治措施主要指的是猪舍通风条件要好,对猪舍要做好御寒与避暑工作,保障猪舍的总体生活环境良好。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土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各类药物。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与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第二: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第三:加强日常检验力度,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第四:要加强对猪群的检疫力度,这不仅仅包括养殖的安全,这还是对人食用猪肉这一严峻问题能否安全的关键,所以一切要掌握好搞笑的检疫方法,绝不能让一头病猪流入市场,也绝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百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记者 熊昌彪. 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体系[N]. 中国医药报,2011-03-08B01. [2]姜学良,江希玲,姜学武. 猪疾病防治的方法和措施[J]. 吉林畜牧兽医,2013,01:24-27.

从前,有一只小水猪,它住在一个叫水国的地方. 在水国里,有一个规定,每个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要经过一个考试, 什么考试呢? 呵呵,听我细细道来. 考试其实并不难,就是以一年春天到那年夏天这一段时间为期限, 每人要交一份论文. 关于什么的呢? 这就无所谓啦.可以关于花草树木,刮风下雨,飞禽走兽,酸甜苦辣, BUT,怎么评判呢? 这可也是需要很多评委仔细品评的呀. 明白了嘛?当然不会明白啦. 呵呵,这论文的妙处不在于内容和评判,而在于它的生产方式, 它可不是想人类那样土土的写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 所以啦,人家的论文就格外的鲜美. 每年都有很多GGJJ将自己的论文交上去, 通过的就可以进入高级境界了, 至于什么高级境界,小猪现在还不know呢. 今年呢,就轮到小猪种论文了

我的空间里有,请查看。题目为“聪明的猪”,谢谢!网上的:论中国古代家猪的驯养内容提要:猪在中国是最早被驯养的动物之一,距今8000年前磁山遗址的猪就有被驯养的证据。对由于肉食资源缺乏而做出的被动反应和出现剩余的谷物可能是家猪出现的主要前提。家猪的饲养经过了“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这样的发展过程。关键词:中国 新石器时代 家猪绵羊和山羊在中东地区是最早被驯养的动物。而猪的驯养不但出现较晚,也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除了狗之外,猪很可能是最早被驯养的动物,而且从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家畜。因此,研究猪从野生到家养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动物考古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确立测量猪的牙齿和骨骼、判断它的年龄结构、计算其在全部动物中所占的比例等研究方法及参照考古学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猪骨,探讨中国古代家猪的发展进程。一、家猪起源的时间根据到目前为止所知的资料,中国距今大约10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是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和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等四处。其中,位于北纬25.5度的玉蟾岩遗址和位于北纬28.5度的吊桶环遗址里都发现了稻米或栽培稻的硅酸体、陶器、石器和骨器等(1)。另外,位于北纬39度的南庄头遗址里也发现了陶器、骨器和石器等(2)。依据以上发现,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把中国古代栽培作物的开始及陶器制作的起源追溯到距今10000年以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遗址里发现的动物骨骼似乎都属于野生动物,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存在家畜(3)。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家猪出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甑皮岩遗址(4),但是我们认为其所依据的证据是有问题的。首先是这个遗址的年代至今仍有争议,早期的报告把此遗址的年代定在距今5000年左右,文化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较早阶段(5)。后来通过碳十四年代的测定,又把此遗址的年代定在距今10000-7000年之间,这些碳十四测量数据尚有待于再研究(6)。其次,这个遗址猪骨出土的层位归属还没有定论。整理甑皮岩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学者指出这些动物骨骼全部出自1973年的发掘(7)。有些学者认为1973年发掘的全部动物骨骼均出自早期,为距今9000年左右(8)。但是另有学者指出1973年发掘的地层都属于这个遗址的晚期,为距今7000年左右(9)。第三,判定这些猪骨为家猪的证据是有问题的。研究者仅仅依据年龄结构,即1-2岁的个体占据65%就判定这批猪骨属于家猪,既没有测量猪臼齿的长度和宽度,也没有研究牙齿磨蚀状况和猪的年龄的关系。另外,因为明确存在家猪饲养的其它大多数遗址中猪的年龄结构以1岁的占据绝大多数,据此研究者认为甑皮岩遗址1-2岁的猪占据绝对多数表明家猪的驯养技术尚处在较低的水平,故需要驯养较长的时间,因此猪的年龄越偏大(10)。这种说法比较牵强。总之,仅仅根据年龄结构就判定甑皮岩遗址的猪属于家猪是不科学的。对遗址中其他材料的研究表明当时甑皮岩遗址的居民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在这样的狩猎采集经济中,是否存在一定数量的家猪值得商榷。因此我们认为,把甑皮岩遗址的猪作为中国家猪的起源证据不足。我们认为目前所知最早的家猪出自位于北纬36.5度的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判定其为家猪主要有三个标准,即牙齿的测量、猪的死亡年龄以及猪骨遗骸出土时的考古学背景。磁山遗址猪的下第3臼齿的平均长度为41.4毫米,平均宽度为18.3毫米。这个尺寸与我们一般认为家猪第3臼齿的平均长度低于40毫米的尺寸相似(11)。其次,磁山遗址超过60%的猪在0.5到1岁时就被宰杀,这种死亡年龄结构不象是狩猎的结果,而是人为控制下的产物。另外,该遗址的几个窖穴里都埋葬有1岁左右的骨骼完整的猪,上面堆积有大量的炭化小米。这些都是当时人的有意所为。根据上述的发现,我们推测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里家猪的出现至少要比栽培农作物和制作陶器晚2000年左右。二、 家猪起源的前提我们认为,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里,家猪作为最早出现的家养动物之一,至少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或前提。1是由来已久的通过狩猎活动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已经开始不能满足肉食的供应,必须开辟新的途径获取肉食资源。2是当时在居住地周围存在一定数量的野猪,特别是有出生不久的幼小野猪,因此人们可以捕获它们进行驯化。3是对特定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等一系列栽培工艺的成功,巩固了人们有意识地种植植物性食物的信心,同时也促使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动物进行驯化。4是收获的粮食有了一定的剩余,可以用来对动物进行饲养。在中国,有两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可以用来验证上述家猪起源的前提。第一个是磁山遗址里发现了300余个长方形的土坑,其中80个土坑里放有小米。考古学家将那些小米依照体积换算成重量,达5万公斤之多。另外,有些土坑里在小米之下还放有完整的猪或狗(12)。第二个是依据对山西省襄汾市陶寺遗址出土的人骨与猪骨的食性分析。陶寺遗址距今4000年前,这个遗址发现了小米的遗存。通过对这个遗址出土的人骨和猪骨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发现人和猪都摄取过大量的C4植物(13)。因为小米是C4植物,所以可以推测当时的人与猪都吃小米,或者更确切地说,人吃的是小米,而猪吃的可能是小米的壳。我们认为新石器时代居民是在自然环境制约下开展生存活动的,他们在经济上的发展往往是被动的。比如饲养家猪,就与上述的4个条件或前提相符。第一,正如我们曾经在其他文章中阐述的那样,养猪是在狩猎活动满足不了肉食资源的前提下不得已而为之(14)。第二,在中国有相当数量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遗址里都发现有一些野猪的骨骼,由此可以推测野猪在当时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的,人们可以通过提供食物控制它们。这可能是成功地驯化野猪的重要原因。第三,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饲养家猪要比农业出现的晚,这表明在饲养家猪之前人们已经掌握了驯化这种行为。第四,在农业的起源阶段不大可能出现剩余的粮食,必须到栽培农作物达到一定水平,粮食生产出现了剩余,才可以用来饲养家畜。距今8000年左右的磁山遗址里发现大量的小米,表明当时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除了供应人们的食用以外,还有一定的剩余用来饲养家猪。此外,陶寺遗址猪骨的食性分析证明了这里的猪也吃小米,这与我们上述的前提是吻合的。三、饲养家猪的发展模式大量讨论家养动物出现过程的考古文献都集中在如何对考古遗址中的家养动物进行定义和鉴别上。这些家养动物的定义主要是强调控制饲养动物的环境,或对动物的所有权(15)。但是本乡(Hongo)等通过对位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的卡耀努遗址出土猪骨的分析,认为家养动物的出现是人与动物长时期相互依赖的结果(16)。学者们往往把家养动物的出现过程归结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有的提出“可用期”、“代替期”和“巩固期”这样一个模式(17),但是这个模式仅限于解释欧洲西北部的特例,在那里农业的出现晚于家畜的出现,而在中国农业的出现要早于家畜的出现,因此这个模式完全不能用来解释中国家猪的起源。本乡等提出从“狩猎”到“文化控制”,再到“家养”这样一个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有推测的成分。这个模式的提出依据的是黑克(Hecker)的观点,他认为,在人类对动物的驯养过程中,总会有些驯养行为无法留下“有形”的证据,致使今人无法对其进行复原(18)。本乡等的模式与我们提出的 “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的发展模式十分相似(19)。但是本乡等认为最初的“文化控制”是指人为地控制或操纵动物生育,将雌性的家猪与雄性的野猪交配(20)。这个推测缺乏动物考古学的可靠证据,因此在这里围绕我们提出的模式进行讨论。我们通过对中国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这个区域古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有多种类型,具体划分为“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这样三个类型。表一列举了用于获取肉食资源方式讨论的遗址及出土动物种类的数量和比例,图一则是各个遗址的分布图。当定居生活最初形成的时候,人们的狩猎和捕捞活动往往就在居住地周围进行。这样,居住地周围有什么动物,当时的人就狩猎或捕捞什么动物。虽然其狩猎或捕捞的行为属于人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存活动,但这种行为依赖于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资源,因此我们把这种获取肉食资源方式称为“依赖型”,其定义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完全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如表一在统计方法一栏里注上黑色三角形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就显示出“依赖型”的特征,其动物种类很多,但是没有任何家养动物的证据。另一种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是把狩猎、捕捞野生动物和初步控制、开发特定家养动物相结合。对动物进行饲养意味着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左右特定动物的生长。我们把这种肉食资源的开发行为称之为初级开发,这种开发提高了人们在食物资源不稳定的情况下生存的能力。其定义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主要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但是也包括饲养一定数量的家畜。表一有7个遗址属于初级开发型,我们给这些遗址标上黑色的圆圈。前面提到的磁山遗址应该属于“初级开发型”的典型。最后,当家养动物占据多数,而狩猎、捕捞的重要性下降时,就表明当时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饲养家畜来保证肉食资源的供应,但狩猎、捕捞活动也在发挥一定的作用。一般而言,饲养活动相对于狩猎、捕捞活动更多地体现出计划性、管理性,其在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中占据主要比重,表明人的生存活动能力有了稳定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如果家养动物遭遇灾难,那么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要比野生动物遭遇灾难所带来的影响大的多。我们将这个阶段称之为“开发型”。定义是当时人们的肉食主要来自饲养的家畜,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表一有12个遗址属于“开发型”,我们给这些遗址都标上黑色的方块。中国的考古材料显示出这样一个家畜驯养的发展模式,即在人完全掌握对动物的饲养之前,还存在一个强化人与动物相互作用的中间阶段。磁山的考古材料表明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地区的居民已经掌握了对猪的饲养,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地区家畜饲养的最早证据。但是,并不是说中国北部地区古代各个遗址的居民饲养家畜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是同步的。比如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第五期的绝对年代不超过距今4000年,但是其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看起来仍处于“初级开发型”,而“开发型”的肉食资源获取方式早在距今6000年的河南省渑池县班村遗址第二期就已经出现。可见在中国北方的不同地区,家畜驯养的发展模式存在着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差异。四、结语家猪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家畜之一,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农耕社会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养动物,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认为中国最早的家猪出自距今8000年左右的磁山遗址,这个时间明显地晚于栽培作物开始出现的时间。对由于肉食资源缺乏而作出的被动反应和出现剩余的谷物可能是家猪出现的前提。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行为经过了“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这样的发展过程。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我们发现以家猪为代表的家养动物有一个逐渐增多的过程,而野生动物有一个不断减少的趋势。这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生存活动是稳定发展的。这种发展趋势与世界上其它古代文化具有较大的同一性。

  • 索引序列
  •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毕业论文
  • 生产母猪饲养管理毕业论文
  •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论文答辩
  •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仔猪饲养管理论文5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