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文摘周刊编辑者

文摘周刊编辑者

发布时间:

文摘周刊编辑者

今年52岁,是学哲学和艺术史,搞编辑工作已经有二十余年时间,另外有七年新闻记者的经历,二十年都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渡过。除了担任出版社社长以外,还有社 会职业,在中国出版界担任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副主席、还有在两个学院做兼职教授,也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获得者。

1993年1月1日自即日起《云南日报》每周二、四扩为8版;《春城晚报》由周6刊改为周7刊,并由4开4版改为4开8版。1993年9月27~10月4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文摘周刊》参加了中家新闻出版信息中心、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国期刊协会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展出。1994年5月9日-19日本报刊登的《共产党员徐洪刚与歹徒英勇搏斗》等6件作品,在第二届中国省、自治区党报新闻奖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1994年8月12日中共云南省委党组字(94)197号文件通知:孙官生任《云南日报》编委委员、总编辑。1997年1月3日美国版《新民晚报·云南新闻》专版创刊。1997年1月26日澳大利亚《澳洲新报·云南之窗》专版创刊。1997年4月10日云南省解放思想大讨论座谈会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云南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文集》首发式在连云宾馆举行。1997年7月21日法国《欧洲时报·云南新闻》专版创刊。1997年9月5日报道云南日报社等11家新闻单位为19个县捐款扶贫,将建13座新闻扶贫希望小学、3个文化站、4座村级地面卫星收转站。1997年12月30~31日云南日报决定从1998年1月起正式改版扩版。扩版后的云南日报每天出12个版。12月30~31日,为云南日报改版扩版的试刊期。1998年7月1日云南日报社所属的云南报业发行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仪式。1998年8月14日在长江抗洪抢险进入关键时刻,本报派出沈向兴、汪林正、王文瑾、彭波4位记者分赴江西九江、湖北监利采访,报道两地军民抗洪抢险斗争事迹。1998年10月1日云南日报主办、主管的《滇池晨报》正式创刊。1999年3月23日云南日报新闻影视中心与省委宣传部影视中心共同摄制的5集电视政论片《云海情》在云南卫视台首播。1999年4月22日报社主办的《大众消费报》创刊,彩封8开24版。1999年4月28日云南日报《大观周刊》创刊,彩面8开32页。1999年5月9日全社职工开展向在南联盟英勇献身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烈士学习活动。1999年7月15日《云南日报》电子版零点在国际互联网上首发,成为全省首家拥有自己网站的新闻机构。1999年10月《云南日报》及其系列报《春城晚报》、《滇池晨报》组织强有力的编辑记者队伍报道世博会。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云南日报》获“特别贡献奖”。1999年12月5日报道结合实际抓重点,深入调查找问题,解放思想大讨论在云南省展开。2000年2月26日省委书记令狐安等到云南日报看望职工和指导工作。2000年2月27日在云南省省委宣传部召开的表彰大会上,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分别获得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宣传工作奖,云南日报发表的《伟大的转折与云南的历史性跨越》(系列文章,作者鲍捷)获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文章类)奖。云南日报社还被评为1999年度云南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先进单位。200年4月21日我社被昆明市五华区授予“文明单位”和“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7月1日春城晚报正式出彩报,每日有4个版上彩印,并在上午出版。2000年9月云南日报总编室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9月7日云南省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云南日报·美国版》正式在美国出版。2000年9月10日由报社援建的云南日报希望小学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旺基独村落成。

朱轩(1996年10月25日—),男,出生于中国湖北大冶。作家,主编。 2011年完成长篇玄幻小说《旅程》引发当地媒体关注,2012年“中国少年作家杯”中获一等奖,3月创办“90后第一刊”《唏嘘》杂志;10月进入广州花雨工作,担任动漫出版项目负责人。擅长小说,诗歌,杂文;曾参与多家报刊、网站编辑工作,杂志图书策划人,中国最小的杂志主编和文化企业创办人,广州市花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动漫出版项目主管、策划编辑、主编助理,中国少年作家班2012届学员,湖北省少年作家协会会员,90后文学联合会发起人,杂志《唏嘘》刊群主编,《感动人生》《心情美文》副主编,《合唱团》首席策划13岁:2008年,创作古代诗词多首,在《新芽》杂志上以 朱君 笔名发表处女作《弹弓》 14岁-15岁:2010年在《希望之星》(《东楚晚报》副刊)发表大量诗歌作品,连续摘得“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二等奖、一等奖 16岁:2011年 在中考的压力下坚持创作40万字长篇玄幻小说《旅程》,被《今日大冶》报记者多次专访,登上《今日大冶》专版;并发表了大量小说、诗歌作品,常见《江南》《岁月》《小作家》《北京诗人》等杂志17岁: 2011年11月,电子刊《九零》(青春文艺电子读物 17xie 已发行)主编 2012年2月,《感动人生》《心情美文》杂志(销量破五万文摘刊 银声音像出版社 已上市)副主编 2012年3月,《唏嘘》杂志(90后第一刊 银声音像出版社 已上市)主编 2012年6月,《唏嘘》杂志(天下阅读网数字阅读 已发行)主编 2012年10月,《合唱团》杂志(时代青少年思想读本 中国文联出版社 近期上市)首席策划

1986年至1993年,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青年文摘》杂志主编 1993年至今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 1999年至2001年兼任《青年文摘》杂志主编现为《青年文摘》杂志社编委会主任 中国青年出版社年出新书400余种,再版书300余种,出版杂志5种,计有《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人物版》、《虹》、《青年文学》、《青年心理》。 担任社会职务有: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副主席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专业兼职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出版专业兼职教授

新周刊编辑

一本标题党杂志。封面标题最出色的杂志之一。 放眼望去,市面上大部分的杂志都是以明星或者人像来做封面。但《新周刊》一直采用的是插画,当然比插画更为引人入胜的是他们的文字标题。非常吸引人。大专题的话题性切入之准确到令人敬佩的地步。专栏、文化专题的操作十分具有人文关怀。 至于主笔春树了,则是处于独立编辑的状态。会写一些她关心的事情以及对一些现象的针砭。几乎很难界定于她的写作。应该和她的小说和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更为贴近生活的本身,比如她最近刊登的一篇有关韩国写作村的故事。鉴于,她的生活已和十年前刚刚出《北京娃娃》的时候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所以,她对于一些时事的关心程度也和之前大为不同。 总的来说,还是一本很值得去读的杂志。新周刊 的sop做得还是不错的,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化模具,造话题、玩概念、向受众群及时更新的社会情绪撒娇,这是它的拿手好戏,所以微博会很适合新周刊,上了微博一下子就培养了很多年轻粉,我觉得它比较不错的地方就是抓情绪抓的比较准,但内容有时候会给人“只把脉,不开方”之感,它是话题概念先行,但也就止于话题和概念。当然,这是定位问题,谈不上好坏之别,总的来说,新周刊做得还是挺成功的,我觉得很多国内杂志的问题,就是自己找不到北,面目模糊。

1、王烁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财新周刊》总编辑。 2、王烁曾任财新传媒执行总编辑。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财新周刊》总编辑。 王烁于1995至1998年担任《人民日报》国际编辑,于1998年加入《财经》直至2009年11月。王烁是《财经》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财经》执行主编,主导过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道,如《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等。 3、王烁的所获荣誉 王烁领导的编辑记者团队在国际上屡获殊荣,曾获国际调查报道学会“2003年度杰出国际调查新闻奖荣誉提名奖”; 凭借SARS报道,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2004年古柯索国际新闻奖荣誉提名奖”。 王烁领导的财新传媒作为“独立媒体的先锋”,获得斯坦福大学颁发的2011年度肖伦斯特新闻奖。 2012年,王烁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全球青年领袖”。 2014年,王烁荣获道富集团亚太区金融机构新闻奖之“杰出机构新闻贡献奖大奖”。 2016年,王烁入选“耶鲁世界学者”。 2018年,王烁受邀任瑞士Stars基金会国际理事会委员。

凤凰周刊总编辑

效果挺不错的,也很合算

社长/总编辑 孙谦副 社 长 丁晓曙副总编辑蓝艺主  编 师永刚 周宇副 主 编崔世海 段文总编室主任 魏恭 总编室副主任 黄楠编辑部主任 崔世海(兼) 编辑部副主任 王毕强 路琰漆菲主  笔叶润洋 段宇宏 袁凌主任编辑 晓波 李光编 辑徐伟 陈祥首席记者钟坚 张弛主任记者 孙杨 曾鼎 吴如加记   者 谌彦辉 徐佳 王琰 李克难 马军 刘荣 邱锐 郭天力 赵福帅 曹蓓 闵云霄特约主笔 曹景行 杨锦麟 南方朔 谢国忠 阮次山 何亮亮 石齐平美术总监 小米 图片总监 丁大伟 美 编黄静 虎妹 多媒体发展部主任 吴穷 广告总监 李泽红多媒体发展部编辑 马茹均 莫文烨 韩丰泽 康亦玮 钟新星

mx的凤凰推广不错

刘洲伟:创业像跑马拉松,必须死撑

刘洲伟说,创业像跑一场马拉松,必须死撑下去。

40多岁的男人是什么状态?是四十而不惑,还是面临中年危机?放在刘洲伟身上,他似乎也经历过一段思考与迷茫。

2013年,21世纪传媒执行总裁、《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刘洲伟宣布辞去全部职务,投身新媒体创业。他当时自嘲:“老狗玩玩新把戏,不成功也不必成仁。朋友们多支持一个资深新闻屌丝,还有梦。”

由于在传媒圈的江湖地位,刘洲伟下海注定低调不了。但接下来的三年,他鲜少曝光,几近沉默。这难道又是一个媒体人转型、创业而后被拍在沙滩上的故事吗?

但是,刘洲伟还是回来了。最近,他带着自己打磨了两三年的公牛炒股APP重回公众视线。45岁的他,没被中年危机淹没,仍然喜欢折腾,但他一样会焦虑。媒体人跨界的热潮背后,他做好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与雷军的共鸣

刚离开报社时,刘洲伟并未想好要做什么项目。他到处去看,还断断续续在硅谷待了半年,终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看出了点商机。而其中一些模糊的想法和雷军产生了共鸣。

2014年上半年,两人在聊天中,提出了一个设想:推动国内投顾市场从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转变,让投顾和分析师直接服务于个人,向个人收费。这个市场潜力极大,也是传统券商基金巨头留下的空隙。思路日渐清晰后,公牛炒股于2014年7月份成立,并获得了包括雷军的顺为资本在内的多家机构投资,目前已在进行 B 轮融资。

不少同类炒股APP涉猎广泛,而公牛炒股专注A股市场。刘洲伟认为,做产品一定要专注。最初公牛也想过囊括美股、港股,与各方的谈判也到了最后关头,最终他还是决定将其砍掉。“轻装上阵,不然跑不快。”刘洲伟说,“美股市场也不够大,能炒的股票就那几支,关键在于中国普通中产阶级和白领炒什么股。”

2014年10月,公牛炒股上线,不久后便迎来了牛市,现在看来是一个极佳的窗口期。那时算是赶上了风口,顺势而为,以低成本获取大量用户,让刘洲伟感觉“很过瘾”。借力牛市,公牛用户交易活跃,但在线时间短,相互交流少。而当时间推移,A股市场开始下跌后,公牛却意外地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熊市促进用户交流欲望大增,社区活跃度提高。“市场不好反而更是机会,用户更需要投顾。”刘洲伟大笑,“熊市时股民更活跃,像个悖论。”

到了2015年12月,公牛用户突破了1000万。目前,公牛的注册用户数达到1500多万,日活跃用户数80万,峰值活跃200万。2016年4月,公牛炒股在数据机构AppBase公布的泛金融APP中排名第15,第一名是支付宝钱包。

模拟炒股是公牛的最初功能,也为它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模拟炒股一方面吸引了股市小白,另一方面也抓住了民间高手,后者被刘洲伟称为“牛人”。公牛的'运营团队会给模拟炒股大赛的佼佼者打电话,说服其转为投顾。现在,公牛上最受欢迎的牛人拥有近30万粉丝。

通过模拟炒股,公牛收集了大量用户个性化数据,包括持仓情况、风险偏好等,这样,公牛就能通过算法匹配相同类型的牛人和普通用户。

目前,牛人在平台上还没有获得个人收入。在刘洲伟看来,他们现在和粉丝建立信任是最重要的,要等到合适时机再收费。牛人最好能形成自己的能力圈,而不是什么都懂的万金油。

公牛也搭上了直播这趟火爆的列车。为更好地服务粉丝,帮助牛人转化为职业投顾,公牛计划最快在6月底上线“财经直播间”功能,建立分类直播间,导流用户,满足股票点评、问股等各类需求。

等待春风

创业不到2年,公牛已有近80人的团队。现在,刘洲伟像个产品经理,参与打磨产品的每个细节,“磨了两三年,已经没有了一开始的不适应”。

相比当年掌舵媒体,如今刘洲伟压力大了很多。他最大的压力在于“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他知道,要为自己的所有决策负责,要找到市场,然后集中所有精力资源往下打。谈到这个时,他像在自言自语:“还有别的选择吗?”

刘洲伟还有一部分焦虑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在做公牛炒股之前,刘洲伟也曾设想过做比特币的在线导流网站比特金融。据媒体报道,2013年11月,比特金融曾发起大规模招聘,但随后央行宣布比特币在中国为“非法货币”。所幸产品初创,损失不大。

刘洲伟很清楚,创业会遇到太多坑和不确定性,但45岁的他还是想创业。他的很多老部下,当下都在担任大公司高管,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但刘洲伟就是不想在别人手下干。“不想再做一颗螺丝钉,即使它很大很重要。也不是为了挣钱,是人要有这份经历,俗点说,就是自我实现。”

刘洲伟希望,未来一两年内公牛能在存量市场上领先。现在,公牛借助已积累的海量金融数据,以及大数据、机器算法、云计算、量化投资策略等技术,研发了智能投顾,也就是机器人投顾,接下来,这也是公牛即将长期投入的业务。

智能投顾的最大特点是,投资模型和用户的个性化数据匹配之后,即由机器去执行这个策略,没有人性弱点和情绪干扰。刘洲伟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公牛一边在内部测试磨合智能产品,一边等待市场上行、适合推出的时机。

刘洲伟估计,仅股票投顾就有1000亿市场,加上ETF 基金、货币基金以及固收类产品等,市场会更大。买方投顾和投顾智能化的市场如果正式启动,每年都能带来几亿收入。刘洲伟预期,明年公牛的收入就能过亿。

他更长远的想法,是通过智能投顾,为中国人提供大类资产配置方案和不同投资组合模型。

但这也需要等到用户投资意识提高,收益预期趋于理性。刘洲伟说,这还要很长时间,“我不知道要等多久。但如果要去做,可能也挺快的”。

他记得,当年马云第一次举办西湖论剑,请来的人似乎都比马云牛。彼时网购前途不明,马云也曾困顿过,但是忽如一夜春风来,消费风向一旦变化,就势不可挡。

“有时候确实应该等春风。”刘洲伟说,他正在边等边做着准备,期待着智能投顾春风的到来。

老龄创业新贵的时机与方向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洲伟说,自己“出来晚了10年,2003年就应该出来创业,那时候肯定会选择互联网”。

和刘洲伟同一代的很多媒体人,于此恐怕都心有戚戚焉。

比如财经媒体大佬秦朔,于2015年6月辞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职务,10月推出自媒体创业项目“秦朔朋友圈”,近日又设立基金专门投资新媒体创业项目。今年,秦朔已48岁。

刘洲伟也45岁了,堪称“老龄创业新贵”。年龄是这批人绕不过去的问题。而现在的创业群体显然正趋向年轻化。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海淀区调研发现,30-40岁是青年创业者最集中的年龄段,受调查者平均创业年龄为31.53岁,20-30岁年龄段也占据了40.50%的份额。

更具挑战性的是,刘洲伟还选择了彻底转行。

有的媒体人转型不转行,仍在从事新媒体创业,深耕内容。如原《凤凰周刊》主编黄章晋2013年创办“大象公会”订阅号,主打“最好的饭桌谈资”,坚持输出优质内容而不考虑盈利问题。前《南方周末》编委、网易副总编辑方三文2010年创办雪球财经网及旗下两个子网站(i美股、i港股),现在雪球已成为对股市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

当然,转行的不止刘洲伟一个人。2008年,前网易总编辑李学凌推出YY语音,2012年YY语音的母公司欢聚时代登陆纳斯达克。

刘洲伟说,对于他这样转型的创业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方向,并将其落实到一个产品上。

现在,他每天8点来公司,晚上10点才下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公司里的事,运营、技术、协同等各个方面都得管。离开媒体3年了,刘洲伟说,如果没人提醒,他早都忘记了自己“媒体人”这个身份。“我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媒体人创业跟其他人一样,没什么特殊,你就是个创业者的角色。”

疲惫到极点的时候,刘洲伟不只一次想过停下来,干脆不做了。但第二天,他就平复情绪,给自己充好电,再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新的战斗。

有一次,刘洲伟太焦虑了,给一个创业的前辈发微信诉说:“创业会多次陷入绝望,但有时又会感觉很有希望,很亢奋……这种状态对创业者来说是不是正常的?”对方告诉他,这太正常了,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觉得有希望的次数要比绝望的次数多那么一次。如果多出来的这一次,你坚持做下去,就会成功。

刘洲伟说,创业像跑一场马拉松,必须死撑下去。我们问“如果这次创业失败怎么办”,他回答:“我哪有空去想成不成功、不成功怎么办。现在我只有全身心投入去做,而不去想。”

中国周刊期刊编辑部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中国新闻周刊》100006北京前门东大街7号正义路邮局150号信箱《中国图书商报》100089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大厦北楼三层2304室《秀》周亚龙、

中国新闻周刊的发送方法可以在新闻网站上直接进行推送,微博,微信。各种各大网页都可以进行周刊的发送,根据新闻网发送要求,严格遵守发新闻的实时性。进行发送,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于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中国新闻周刊》定位于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周刊编辑供稿排版

报纸的版面设计一般分为常见的有:流水规则式;综合交错式;对称式;花苑式;冠首式;图片式。

注意事项:

1、不要预先设计好,然后迫使报道适应版面。

2、把最重要的报道或要表现的内容放在版面的最上方。

3、不要在临近版面顶端栏线处安排好几个大号的多栏标题,要用照片或图表分开它们。

4、不要把标题并排排列,要使用照片、边框、图表,甚至空白把它们分开,特别是标题字号同样大小时。

5、如果可能,在每四分之一块的版面以及版面中央都至少安排一个醒目的多栏标题。

6、使用照片时要大方,如果一张两栏的照片效果很好,那么,多数情况下,放大到三栏效果会更好。裁剪照片要艺术化,不要浪费空间。

7、把大照片放在版面的最上部,但也不要怕在底部使用大照片。只要确保上面的照片比底下的大即可。

8、可以在底部使用多栏标题,甚至通栏标题。要确保底部通栏标题的字号不能大于版面上方的主标题。

9、不要怕因改变版式而改变报头的位置,但报头还是应当靠近版面最上部。

10、不要让边上照片中人物的眼光向版面外边看,这会破坏整体感。

11、尽可能水平排列文章,而不要垂直排列。努力把头版的报道控制在15-20英寸高,如果太长就转页,或把它们拆分成两篇。

12、相关的报道应安排在版面中的同一区域。

13、有些报道可以变化字号或栏宽,但不要太过分。

14、限制版面中一栏标题的数量。

15、使用各种字号的标题,以使版面形成对比。

16、不要让报道跑出来,宽过上面的标题。

17、每个版的设计都应有变化。

18、时常不断地打破以上的原则,创造一些惊奇。

扩展资料:

单从报纸整个版面的构成来看,一份报纸版面主要包含报头、标题、正文、插图(图片和图表)几个部分,是构成报纸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张报纸一个版的幅面,是报纸规格的称呼,它是以印刷用纸的全张幅面为计算单位的。一张全开纸(109.2cm×78.7cm)能切成多少张,叫做多少开,全张纸幅面的二分之一叫对开,报纸也叫对开四个版。

四分之一的全纸格式叫四开版,报纸也叫四开版,目前还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报纸版面,如宽、窄的报纸。版面是报纸中各类文章版面的整体产物,是读者首先接触的对象。

杂志社要印发杂志首先需要排版,把收到的稿件排好版式,才能交给印刷厂进行印刷,编辑说你的稿件已经上版,那应该是稿件被选上了,正在进行排版

一、头版设计指南 1.不要预先设计好,然后迫使报道适应版面。这会丧失和扭曲报道的新闻价值,并违背设计的首要目的——帮助读者分辨新闻的重要性。2.把最重要的报道或要表现的内容放在版面的最上方。3.不要在临近版面顶端栏线处安排好几个大号的多栏标题,要用照片或图表分开它们。4.不要把标题并排排列,要使用照片、边框、图表,甚至空白把它们分开,特别是标题字号同样大小时。5.如果可能,在每四分之一块的版面以及版面中央都至少安排一个醒目的多栏标题。6.使用照片时要大方,如果一张两栏的照片效果很好,那么,多数情况下,放大到三栏效果会更好。裁剪照片要艺术化,不要浪费空间。7.把大照片放在版面的最上部,但也不要怕在底部使用大照片。只要确保上面的照片比底下的大即可。8.可以在底部使用多栏标题,甚至通栏标题。要确保底部通栏标题的字号不能大于版面上方的主标题。9.不要怕因改变版式而改变报头的位置,但报头还是应当靠近版面最上部。10.不要让边上照片中人物的眼光向版面外边看,这会破坏整体感。11.尽可能水平排列文章,而不要垂直排列。努力把头版的报道控制在15-20英寸高,如果太长就转页,或把它们拆分成两篇。12.相关的报道应安排在版面中的同一区域。13.有些报道可以变化字号或栏宽,但不要太过分。14.限制版面中一栏标题的数量。15.使用各种字号的标题,以使版面形成对比。16.不要让报道跑出来,宽过上面的标题17.每个版的设计都应有变化。18.时常不断地打破以上的原则,创造一些惊奇。二、内页设计指南:1.在左上角这个目光最先接触的区域使用醒目的标题或比较大的照片。2.在版面中精心使用多栏标题与单栏标题的组合。3.在内页中限制通栏标题的使用,如果使用通栏标题,邻近的版面就不要再使用。4.不要将标题并列排放,也不要竖着排一列标题,特别是它们的字号完全相同时。5.除非版面上有带大幅照片的广告,每个版都要尽可能使用一张或多张照片、漫画、图表、地图、或其他图形形式。6.把照片放在版面的最上方。不要把照片放在广告的正上方,或紧临着广告。7.无论何时,都要让标题的宽度覆盖住所有正文。8.不要把报道的标题安排在广告的正上方,至少要用一两寸高的正文把报道的标题与广告隔开。9.标题要使用不同的字号和宽度,以使版面形成对比。10.避免杂乱感。不要使用太多的报道,留白要大方。(摘自《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一书,〔美〕凯利.莱特尔等著,宋铁军等译)蔡雯:国内报纸版面存在的问题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报纸这一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媒介为后来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提供了产品制作的模本,但新一代媒介的成长起来以后,又会对其耐以脱胎的模本发起挑战。这种挑战的严酷性在于,新媒介总是拥有比老媒介更全面的符号系统和更强大的传播功效:广播拥有听觉性符号,电视又加上视觉性符号,网络不但视听符号兼备,而且还有强大的链接功能和无限的信息容量。在这些强大劲对手的冲击之下,报纸唯有更加努力地发掘自身的潜力,才有可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因此说,报纸的革新是永无止境的。 革新的前提是对问题和缺陷的洞察与反思。在我们为当代报纸版面不断推陈出新而喝彩的同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和思考。我认为,目前我国报纸版面设计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改进的地方: 第一,编排思想的不稳定和版面形象的不确定。这主要表现在版面设计缺乏明确和稳定的风格定位,容易受市场因素的干扰,如一些机关报受晚报、都市报影响较大,脱离自己的性质和功能,盲目仿效一些在市场上比较走红的报纸的版面,结果导致内容与形式的不吻合,甚至于媚俗,有损严肃报纸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也有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近年来频繁改变自己的版式设计,报纸形象塑造没有明确的指向,版面的随意性说明报纸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 第二,报纸各部分的版面风格不协调。有些报纸近年来频频扩版,但各版组、各周刊以及各个版缺少统一的风格定位,任由各版主编自由编排,结果标题字体字号各搞一套,版头栏头缺乏统一设计包装,导致报纸各部分的作用相互削减,整个报纸无法确立统一的整体形象。曾有一家报纸的“人物周刊”仿效《南方周末》的某块版面,与该报的其他周刊以及新闻版风格迥然不同,这种落差实际上破坏了报纸的整体形象。 第三,版面设计盲目追求感观刺激,形成“泡沫版面”。“泡沫版面”的特点是版面元素的使用过度夸张,表现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不相称,比如大量使用不含多少新闻价值的巨幅照片,内容并非很重要的稿件却做出了比报名字号还大的标题,还有一些专版大量使用非新闻照片装饰版面,照片的内容与报道内容毫不相关,有时还会引起麻烦……这些做法实际上造成了版面资源的浪费,让读者感到故弄悬虚。 第四,版面设计无章法、无秩序。虽然我们主张版面设计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但这不等于可以在版面设计上随心所欲,朝令夕改,让读者无所适从。版面创新成功与否,不能以编辑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只能以读者的体验与评价为准。当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版面设计中实际存在许多妨碍快速并有效阅读的因素: ——标题位置无章法,随意切断稿件下文的排列,造成阅读不便,浪费读者的时间。 ——字体字号运用无章法,与新闻稿件的报道价值不相称,读者不易领会编辑的报道思想。 ——稿件排列无章法,不恰当的破栏使版面杂乱,既不美观也不方便阅读。 ——照片、图表的规格与排列无章法,扰乱整个版面的格局,甚至切断文章的排列,有些照片位置的不当还会造成读者的误解。 ——网纹使用无章法,如对照片说明、对稿件正文滥用网纹铺底,很伤读者的眼力,实际是为形式而损伤内容。——色彩运用无章法,主要表现为滥用色彩,标题、栏题、报头、照片、图表甚至正文都五颜六色,版面上没有重心也没有主色调,看上去很热闹,但实际妨碍了内容和思想的表达。滥用色彩还会导致各部分相互冲突,造成不谐调的版面效果,这显然不利于报纸品格和风格的塑造。——线条、花边运用无章法,对花边在什么情况下用,直线在什么情况下用,并无成熟的考虑,直线的粗细也随心所欲。结果线条花边作为版面语言的功能不能得到恰当的发挥。 ——广告编排无章法,在版面上的位置、大小、形态没有规定和限制,一些报纸在新闻版的任意位置都放置广告,甚至用新闻包围广告,或出现与报道内容相冲突的广告,既有损报格,也是对读者利益的侵害。 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展示所有这些问题的案例,只作简略的归纳,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警觉,从而进一步改进我国报纸版面。

投稿邮箱:

《牡丹晚报·成长周刊》具体版面设置如下:“快乐行动”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报道本报组织的各种小记者活动。“真我风采”版,主要展示小记者们的风采,由“大记者写小记者”、“小记者写小记者”等形式体现,主要开设“秀出我风采”(刊发小记者个人写真照片,配发个人档案)、“今天我生日”(刊发出版当日过生日的小记者照片,配发父母或朋友祝福语,或自己的生日愿望)等栏目。“校园内外”版,开设名校校长访谈、校园新闻、优秀辅导员风采、家长论坛等栏目。“我写新闻”版,刊发小记者参加活动采写的新闻稿件,或拍摄的新闻照片,引导小记者学会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佳作荟萃”版,刊发小记者的优秀习作。“水墨丹青”版,刊发小记者的书法、绘画作品。“光影世界”版,刊发小记者的摄影作品,开设“童眼看世界”(主要刊发小记者摄影作品,锻炼小记者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等栏目。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索引序列
  • 文摘周刊编辑者
  • 新周刊编辑
  • 凤凰周刊总编辑
  • 中国周刊期刊编辑部
  • 周刊编辑供稿排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