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电影,我个人认为可以和《肖申克的救赎》比肩的电影,经典中的经典。以下是我整理的海上钢琴师的 观后感 范文 5篇精选,欢迎阅读分享。
更多“海上钢琴师”的相关 文章 推荐【↓ ↓ ↓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篇5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心得范文
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5篇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及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绝响的钢琴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1
近来天气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闲时就宅在床上看电影,IPAD被我看得一天一充电,看过的多部电影中,唯有《海上钢琴师》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忧郁、单纯的1900个人非凡的钢琴天赋?是为了坚守精神家园而舍弃爱情的勇气?……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该片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被命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心灵深处,影片采取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让我这个乐盲的人都感到绕梁三日,非常好听。
1900年,在一艘豪华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被遗弃的男婴,被一个手水收养,由于不知道他的爸爸和妈妈叫什么,所以按年代给他取名叫1900,随着小1900在船上一天天的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长大后,在船上的乐队当钢琴手,他把这艘弗吉尼亚号船当作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个船上走下去,来到船所停靠的繁华都市。他身边有个朋友吹小号的,叫麦可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而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段爱情,他不肯下船。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麦可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他得到一个消息,说这个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船要被炸掉,他才想起了1900是不是还没有下船,他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个1900真的从一个角落里出来了,和他见面了,他说,“我生在这条船上,死也要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后来麦可斯很无奈地离开这条船,远远的看着1900和这条弗吉尼亚号船被炸的粉碎,沉入大海。
这个片子拍得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有些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超级棒。
这部片子给我带来深刻的印象就是所无不在的音乐。从头到尾,钢琴、小号和爵士乐,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开始就是在音乐中开始,小号手麦可斯在穷困潦倒时把小号拿到一个店铺里换点钱,麦可斯拿到钱后把小号交了店主时,他很舍不得跟了自己半辈子的小号,拿着小号又吹了一首曲子,他吹的就是当初1900在船上正在录制唱片时,突然瞧见一个特别漂亮的姑娘,他很喜欢这个姑娘,这个姑娘造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段爱情,他当时即兴弹奏的一首曲子。这里头有麦可斯知道的一段 故事 ,他在船上也学会了这首曲子,他当时也劝这个1900,你钢琴弹的这么好,你还这么喜欢这个女孩,为什么不走下船和她一起生活?而且你这水平,到陆地一定能嫌好多钱,过上好的生活。
1900听了劝告,收拾好行李,和船上的成员拥抱告别,就在1900走下船梯,眼前突然看到了繁华的纽约的时候,他愣住了,他有点害怕了。他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个花花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不在这里,面对如此庞大的的陆地、如此光怪陆离的世界,他恐惧了,他不知道何去何从。回头再看看船上,那是生他养他的家园,是他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有他的音乐,有他的梦想,这陆地太可怕了,1900没有下去,他把礼帽投入大海,和陆地作个决别,他又回到了船上。
回到船上这个唱片就没有在陆地上流行开来,也没有发行,后来阴差阳错的这个唱片就到了这个店老板手中,店老板一听,你吹这个小号和唱片上一样,你咋会吹这个?就把这个唱片拿出来了,这时麦可斯才发现了尘封多少年的旧物,所以麦可斯才拿着这个唱片一听说弗吉尼亚号要被炸,他知道1900一定在船上,他一定要找到1900,放唱片找1900后,1900表明:生,生在这船上;死,死在这船上。不打算离开这艘船!
这部片子成功得阐释了它对于人生价值,社会的一种表现表现态度。这艘船,1900,象征着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追求过分的欲望;这艘船象征着我们理想中纯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什么?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象征着什么?坚守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不被物欲所俘虏;片子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入海底,象征着电影对这种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坚守。
看过电影后,让我最惋惜的是天才钢琴师与船同葬大海,看着火光冲天的画面,一代天才钢琴师随着爆炸声,灰飞烟灭。让人痛心不已,而我除了惋惜外无能为力。
这部电影最大的隐喻是人生在世时,你可以被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了,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的心灵里,要放着一艘象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人不能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中,这样起码能保证你在人生的大海中,不会随时被颠覆尽无边的波涛中;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还能回归这个理想和精神的家园,能够感到人生的一丝丝安慰。所以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心灵,把它当作一种港湾,当你感到迷失和疲倦时,这个港湾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前进的动力,所以这需要我们有种看破世事,参透欲望的一种智慧,而这种智慧被揉进了这部电影当中。
人在路上走得太快时,有时真的需要等等灵魂。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2
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专属他的圣地,在心百回千转的褶皱。
——题记
海边的细沙洴澼在湛蓝的浅滩里,微风拂过海面,泛起世间最美的涟漪。无边的光向四面聚拢,投射世间的美好。黄昏的海,晚霞与蔚蓝酿就炫目的晕。那一抹光的猩红,海底深处,恍惚中那是绚烂的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像,看见美国。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就像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不知道为何,这几天难以入眠,耳畔总是响起流水的声响。又或许是在睡梦的世界里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仓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洁净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从天穹微弱的呼唤,血脉中来自蔚蓝的亘古复鸣。那是海水圣洁的遗体,涤荡世间的黑暗。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们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寻找人生的圣地。殊不知我们早已身处其中。
侧耳聆听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岁月的圣地。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人们从中诞生,海就是我们的母亲。从氨基酸道蛋白质,从细胞到胚胎,从弱小到强大,我们从中一步步地走来。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们,为我们孕育文明。人类同时也一步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她,同时她也进一步地付出。当海上军事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强国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劳。当无边的硝烟蔓延,一条又一条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伤。
海洋的历史就是一段人类的发展史。海洋与中华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拥有者“四海”,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在海上,我们既有过卓越的功勋,也有着屈辱的曾经,但我们相信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经久的回忆在脑海缓缓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圣洁覆盖了一切。曾几何时,我们忘却了一切,以为离开了海。但海与天空一样,包裹着我们孱弱的身躯,用温暖的心为我们付出一切。我们其实并没有离开海,血液是圣洁的分流,他与我们同在。
詹·耶·沃尔德曾言:日子像纸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来。是的,那是我们共同的圣地,永远……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3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 毕业 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习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4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5
《海上钢琴师》确实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触,对于喜欢他理解他的人来说,影片中的钢琴师1900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1900他纯粹,无害,执着。这位从未涉足尘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钢琴师,将自己的一生都留给了大海。一条船,一片大海,一架钢琴,这便是他的世界。对于1900来说,这就是他的一切。正如那句话一样“欲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里,少了世人无尽贪婪的欲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却又很大。这个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谱出无限”,这个世界便是由那架钢琴,那条船,那片大海支撑起的。在有限的琴键上谱出无限,这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认为他懦弱,不敢面对现实。可是我们为何不朝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面对世俗的浮华荣耀,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1900想坚持的只是自己内心最初的,最纯粹的东西,那便是他的音乐。这就像是一个人他拼命想要坚守住自身最宝贵的那份东西一样,对于1900来说这份最宝贵的东西便是他对音乐的忠贞与执着。离开了那艘船,离开了大海,来到陆地后,他或许会名声大噪,他的音乐或许会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纯粹的东西一旦商业化后他就完完全全变质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质朴最宝贵的特质,对一位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钢琴师来说,这样比死会更痛苦。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向我们刻画出一位执着音乐的钢琴师的同时,更像我们传达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种精神让我在为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惋惜的同时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们这一类人的梦想,他做了我们想做的那一类人,他帮助我们实现了我们心中无法实现的梦想。难怪有人要说这部电影确实过于虚幻和浪漫,当然,对于现世的情况来说,确实如此。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一类心中有同样信念的人才会被影片所深深触动。希望每一个喜欢《海上钢琴师》的朋友都能体会到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感触与力量,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范文5篇相关文章:
★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范文5篇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
★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体会范文5篇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5篇
★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心得优秀范文5篇
★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
★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感悟高中范文5篇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品范例5篇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触范例五篇
从1990年发生的大事写还有当时的政治局势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特别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再写意点你的看法
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在获得能够下船的条件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甚至在船只要被炸毁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下船,他热爱他的音乐,但他没有容入船只以外的世界,整个影片中蕴藏了对物质世界批判,对人性和真爱的赞美,对城市的深深思考,人类的去向,以及生命的意义。觉得切入点很多呀.随便挑个就可写了.
新东方老师力荐口语学习必看25部电影:都是世界名篇~1.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主演:Tom Hanks 汤姆 汉克斯2. 电子情书 “YOU’VE GOT MAIL”主演:Tom Hanks 汤姆 汉克斯 Meg Ryan 梅格 瑞安3居家男人 “THE FAMILY MAN”主演:Nicolas Cage 尼科拉斯 凯奇 Tea Leoni 蒂 里奥尼4公主日记I.II. “THE PRINCESS DIARIES I II”主演:Julie Andrews 朱丽 安德鲁斯 Anne Hatthaway 安妮 哈德威5逃跑的新娘 “THE RUNAWAY BRIDE”主演:Juliet Roberts 朱丽叶 罗伯斯 Richard Gere 理查 基尔6新岳父大人 “FATHER OF THE BRIDE”主演:Steve Martin 斯蒂夫 马丁 Diane Keaton 戴安 基顿7BJ单身日记 “BRIDGET JONES’ DIARY I II”主演:Renee Zellweger 雷尼 奇维格 Hugh Grant 休 格兰特8奔腾年代 “SEA BISCUIT”主演:Toby McQuaire 托比 迈奎尔9蒙娜丽莎的微笑 “Mona Lisa’s Smile”主演:Julia Roberts朱丽叶 罗伯斯 Julia Stiles 朱丽亚 斯蒂尔斯Kristen Dunst 克里斯滕 等斯特10甜心先生 “Jerry Maguaire”主演:Tom Cruise 汤姆 克鲁斯 Renee Zelleweger 雷尼 奇维格11热血强人 “Remember the Titans”主演:Danzel Washington 丹泽尔 华盛顿12铁血教练 “Coach Carter”主演: Samuel Jackson萨姆尔 杰克逊13重建人生 “Life As a House”主演:Kevin Cline 凯文 克莱恩 Kristin Scott Thomas 克里斯丁 斯科特 托马斯Hayden Christensen 海登 克里斯滕森14.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主演:Tim Roth 蒂姆 罗斯15.大话王 “Liar Liar”主演:Jim Carrie 金 凯利16. 单身插班生 “About a Boy”主演:Hugn Grant 修 格兰特17. 风流奇男子 “Alfie”主演: Jude Law 裘德 洛18. 妙手情真 “Patch Adams”主演: Robin Williams 罗宾 威廉斯19.变人 “Bicentennial Man”主演: Robin Williams 罗宾 威廉斯20. 猫屎先生 “As good as it gets”主演:Jack NIckelson 杰克 尼科尔森Helen Hunt 海伦 亨特21.完美男人 “The Perfect Man”主演: Hilary Duff 希拉里 荙芙 Chris Noth 克里斯 诺斯22.婚礼男友 “The Wedding Date”主演:Debra Messing 戴博拉 梅西 Dermot Mulroney 德莫特 麦隆尼23. 男人百分百 “What Women Want”主演:Mel Gibson 梅尔 吉普森 Helen Hunt 海伦 亨特24. 老爸向前冲/冒牌老爸 “Big Daddy”主演:Adam Sandler 亚当 桑德勒25. 大鱼 “Big Fish”主演:Evan McGregor 伊万 麦克格英语学习书籍我推荐最经典的新概念英语: New Concept English
简谈钢琴音乐艺术在影视中的魅力和意义
摘要: 钢琴在所有乐器当中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钢琴音色优美、音量空旷,而且音域特别宽广,表现力十分强大,所以将钢琴音乐艺术与影视相结合,有利于提升电影的感染力,使电影魅力更加多元化,进一步突出电影的主题。本文以影视作品中的钢琴音乐艺术为立足点,探求钢琴音乐艺术在影视中的魅力和作用。
关键词: 电影 钢琴音乐 魅力
钢琴在电影艺术表现中可以实现情感与音乐的融合,实现电影画面与音乐的融合,提升电影艺术的表现效果。纵观现在电影的发展,很多电影导演都十分重视发挥钢琴音乐的积极作用,将钢琴音乐恰到好处地与电影画面、内容、旁白等相结合,使电影的艺术魅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一、钢琴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
钢琴音乐能够结合电影情节的发展,与电影画面实现良好的配合,不仅会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而且会使观众在情感上获得一种快感。将电影与钢琴音乐完美结合,有利于提升电影对观众的感性感染,有利于观众从电影当中获得更加真实深刻的体验。钢琴音乐对深化电影主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将钢琴音乐与电影背景相融合,有利于使观众更深刻地理解电影的内涵。纵观国内外电影的发展,以“钢琴”为题材的电影在数量上有很多,像影片《不能说的秘密》、《钢琴师》、《海上钢琴师》都是以钢琴为题材的典型影片,从这些影片我们可以欣赏到钢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魅力价值。
第一、钢琴音乐在渲染影片背景气氛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想使一部影片的内涵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离不开电影音乐的积极配合,可以想象如果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没有关于战争的背景声音那么影片就会明显失真,同样在一部恐怖片中如果没有恐怖声音的配合,那么影片就很难达到恐怖的效果,钢琴音乐是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背景音乐营造的作用十分重要。以《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为例,影片主人公利用钢琴音乐的变化对自我内在情感进行了很好的诠释,随着钢琴音乐的变化,主人公的内在情感也在发生变化,钢琴音乐低沉温婉与其浑厚高亢浑厚时所表达的情感显然不同。
第二,钢琴音乐的抒情功能会增强电影的情感表现力。通常电影音乐的选择会以电影内容发展为依据,如果电影场景充满紧张感则就会配合上节奏十分紧凑的音乐,如果电影画面充满暧昧则就会配上比较暧昧的音乐,同样钢琴音乐作为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根据剧情的需要作出相应地调整。钢琴音乐本身就是感性的,结合电影本身的实际需要发挥钢琴音乐的抒情功能,会使影片的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抒情功能特别突出。以电影《钢琴课》为例,影片女主人公的丈夫觉得钢琴搬来搬去是个累赘,想把钢琴丢弃在沙滩上,面对这些女主人公开始在沙滩上拼命地弹琴,女主人公的愤怒与不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钢琴音乐的抒情效果要远远超过直接用电影画面所表现的效果,使观众感受深刻。
第三,钢琴音乐对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钢琴作为一种高雅的乐器,其声音美如天籁,充满高贵的意蕴,钢琴音乐可以对演奏者的内心情感进行展现,所以将钢琴音乐恰如其分地与电影相融合,有利于使电影的艺术品位获得提升。以电影《天使艾米丽》为例,影片的主旋律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纤尘不染的钢琴音乐让观众享受到了完美的音乐视听,影片中的钢琴音符简短富有力量,好像丝丝细雨洒落在人的心田,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品位。
第四,钢琴音乐会对影片叙事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作用。通常钢琴音乐在影片中都是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这样就会使电影情节即使在没有声音的情况下也不会显得特别突兀。钢琴音乐参与电影叙事发展要以实现电影画面、电影声音的完美结合为前提条件,电影画面与钢琴音乐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推进电影情节的发展。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这是一部快节奏的影片,电影中有很多跑步的画面,影片钢琴音乐充满韵律,对影片主人公罗拉起到了很好地衬托作用,在钢琴音乐的衬托下整部影片充满运动美。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将钢琴音乐作为电影叙事的组成部分。
二、关于钢琴音乐与电影相融合的几点思索
第一,钢琴音乐是感性的,钢琴音乐是某种情感的表达,将钢琴音乐与影视相融合一定要与影片情感表达相协调,影片中钢琴音乐与影片的融合一定要注重选择好恰当的位置,如此钢琴音乐才能够对影片人物的情感表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会使影片产生一种美感。钢琴音乐会提升电影的感染力,一部成功的电影中,钢琴音乐一定会与电影的内涵、情节、主题等融和得恰到好处。
第二,电影中的钢琴音乐能够对观众的内心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很多观众特别理性,单纯观看电影画面很难真正走进到电影情节当中,因此在影片中发挥钢琴音乐的作用可以提升观众的感性认识。钢琴音乐在电影中通常被用作背景音乐,能够对电影气氛起到烘托与渲染的作用。钢琴音乐与电影的完美融合,有利于观众从电影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第三,钢琴音乐在电影中充当着载体的作用,会使电影的戏剧性得到加强,很多电影对钢琴音乐进行反复重复,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力地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钢琴音乐可以从不同角度在电影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往往是别的乐器所无法取代的,因此作为创作者应当重视钢琴音乐与电影的融合,挖掘音乐的潜在内涵与电影主题思想相契合,以钢琴音乐的魅力提升影视作品的魅力。
三、结语
充分发挥钢琴音乐的积极作用,从多角度、多方位与电影实现融合,有利于为观众创造出精彩的视听世界,同时也会增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钢琴音乐独特的艺术价值对整个影视电影艺术体系的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晓宏.论钢琴演奏触键在不同音乐时期的特征[J].艺术百家,2004(O6).
[2]刘元举.半个世纪的钢琴情怀刘诗昆与齐格然·阿利哈诺夫重逢上海[J].音乐爱好者,2010(01).
[3]潘屹.电影《钢琴家》中钢琴音乐的美学作用[J].电影文学,2010(05).
[4]青溪.艾尼奥·莫里康内:此曲只应天上有[J].大众电影,2007(03).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蒙娜丽莎的微笑 “Mona Lisa’s Smile 大鱼 “Big Fish”
这本杂志很有趣喔,我非常爱看这本杂志,里面有访谈,不过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在唬烂人。还有些也说的挺有道理剩下也有一些没什么用处的文章,那也是肯定的。有很多关于钢琴技术以及乐曲分析等实用性的文章。
应该是报到过珠江钢琴集团,珠江钢琴集团是产销规模最大的钢琴制作企业,国内乐器行业龙头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大,消费者购琴首选品牌。
有一本<琴童>还不错.
适合琴童家长看的我推荐一些吧。《琴童》,这个可以在邮局或是琴行买到或订阅。家长和琴童都能看,讲述其他孩子在学琴时的的心路历程。,一个月一期。是由江西出版总社主管,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以艺术素质教育为内容为琴童提供了新的学习途经《穿越艺术》是一本书,不过太好了,我忍不住给你推荐,是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讲述一代钢琴大师滕矢初学习钢琴的过程,内容细腻,贴合实际,我反正在看,我家也有学琴的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 关于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探究
一、选题背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学习钢琴的人数越来越多。各类培训机构日益增多,年轻的钢琴老师也在逐年增加,钢琴变得越来越普及。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年轻的钢琴老师的手指练习却只停留在钢琴启蒙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钢琴手指练习利用率虽高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借鉴国外教材数量上有一定局限性。其次,我国钢琴指法练习的理论成果还没有形成体系,使得钢琴的学习者在使用手指练习册方面没有自觉性,或是在手指练习中找不到适合自身的、适合不同时期各个曲目的应对方式。同时,因为钢琴手指练习法种类和方式五花八门,使得国内外钢琴学习者在指法练习上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手指练习法,而本文通过对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研究分析,来告诉钢琴练习者如何找到适合不同特点的去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且系统的手指练习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钢琴的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有其本身严密的逻辑系统顺序和认识发展规律。一个合格的钢琴演奏人才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通过系统、正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反复训练积累,逐步提高。俗话说“基础越厚实,上面盖的楼就可以越高”,就是这个道理,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以及教学经验,根据不同钢琴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可以说不同的人的身材比例、四肢的灵活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所具备的演奏条件也并不一样。身体条件的差异,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手指上力量不匀、不够灵活、配合困难、相互牵制又不独立的情况。所以钢琴学习者在手指练习方面要保持经常的锻炼才能有效克服演奏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上的困难。无论是作为听众或者是演奏家都知道,精彩的音乐诠释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演奏,细致、细腻地刻画出作曲家对于音乐形象、音乐情感,而这一切都需要无与伦比的技巧,可以说,如果没有非凡的技巧,音乐的表现就几乎为零。而基本技术包括了钢琴演奏中所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渗透于所有伟大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句子中,每一句句子都需要钢琴演奏者的精雕细琢,以此呈现出完美的感觉。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 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基础的基础钢琴学习者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对于手指、臂、腕等生理机能的潜力,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发掘,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极其坚实的基础。
技术训练是任何一位从事钢琴演奏者在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基本的技术训练每一份努力,都将得到相应的回报。我的导师曾经对我说过:“在正式练琴之前,手指练习是极为重要的!!!”这好比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在大赛之前都要有相应的热身运动一样。在我们日常的练琴中,合理分配练琴中作品与“热身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天有四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那么前一个小时的基本手指练习的“热身”是极为重要的。有了热身手指彻底活动开了,余下的练琴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升,甚至花两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三个乃至四个小时的练琴效果。从业余的考级中我们看到音阶、和弦、琶音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考试项目,作为专业院校学生技术考核中也同样会考这样的项目。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演奏得人技术训练对于任何层次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训练是不同层次人群必不可少的武器。但是在很多业余学生从不或很少进行技术训练练习,有些人只是为了应付钢琴考级才应考级要求弹奏相应的几个调的技术练习,更有甚者对调性感全无,只了解从什么音到什么音的位置。更别提这种技术练习中对自己会有什么作用?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平常的学习及练琴中就放弃这个部分了。这部分对基本功的忽视的人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技术生硬、进步缓慢、练琴效率极低。而不少令人感到“进步神速”的学生却在技术练习上下苦功夫,他们的苦练所带来的甜头就是在更进一步在这里下功夫,这种良性循环使他们取得了飞跃,并且一直不断的进步着,也同时获得相应的成就。许许多多的钢琴家更是从小起直至整个演奏生涯当中从没停止过一天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在这一切证明之后,难道你还能怀疑钢琴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进行这一训练呢?答案是在你能够承受的范围中越多越好。针对技术训练的教材很多,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针对技术练习的主要是法国的'教材《哈农》、上海音乐学院陈庆丰教授的《钢琴音阶琶音和弦》、法国科尔托的《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施那贝尔的老师、奥地利的施密特《钢琴手指练习》,这些在通常的钢琴教学中这些教材被人们广泛所使用。笔者论文中介绍的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不仅仅涵盖以上教材中的侧重点,而且还立足二十世纪音乐语汇创造出新的训练方法。二十世纪存在着许多新的语言,因此我们再训练中有不同于其他音乐风格的特征,因此选用一本合适于技术练习的教材对演奏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鲁道夫·甘茨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他早年求学于苏黎世音乐学院与 Friedrich Hegar(弗兰德里奇·黑格尔)学习大提琴,然后又与 Robert Freund(罗伯特·弗里德)学习钢琴,他又同时在洛桑音乐学院与 Charles Blanchet(卡雷斯·布兰切特)学习作曲。在 12 岁时就被公众成称为大提琴家,在 16 岁时也被称为钢琴家。1896 年 3 月 20 号,在洛桑首演拉赫玛尼诺夫升 C 小调前奏曲,6 月 24 号,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同时获得艺术家文凭。在 1897-1898 年期间,他在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斯特拉斯堡拜在 F. Blumer(F·布拉莫)学习钢琴,在 1899 年鲁道夫·甘茨参加在柏林的专业钢琴课程并跟随 Ferruccio Busoni(费鲁奇奥·布索尼)学习钢琴。1901 年至 1905 年鲁道夫·甘茨去了美国并以教授身份加入芝加哥音乐学校任芝加哥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1905-1908 年,鲁道夫甘茨在美国与加拿大讲座多次。1921 年至 1927 年出任圣路易斯音乐总监并且担任圣路易斯管弦乐团指挥之后他便往返于美国、欧洲相继巡回演出。1929 年任芝加哥音乐学院负责人,1933 年成为芝加哥音乐学院校长,他邀请了阿诺尔德·勋伯格来任教,但是勋伯格的健康原因不适合他在芝加哥生活。他在 1938 至 1949 年期间,他与纽约爱乐乐团和旧金山交响乐团一同成功举办了年轻艺术家系列音乐会,同时他还是芝加哥音乐学校的钢琴系主任。1954年虽然他从芝加哥大学退休,但是直到 90 多岁,他仍兢兢业业的为学生授课。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钢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现代音乐。每个时期的乐曲风格虽然都有很大差异,但是乐曲的发展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以创新得来的,所以对于技术上的要求确实是承前启后的,而且难度系数也是越来越高。本文以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为切入点,以此本钢琴手指练习教材的“现代”和“特殊”两个关键词作为文章为两大亮点,整合每个章节的练习侧重点和各种不同技术所对应的钢琴作品的适用性进行综合分析,用来阐述其编排的科学合理性以、利用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1章 绪论 7-11
1.1 研究目的背景、方法及思路 7-10
1.1.1 研究目的 7-9
1.1.2 研究背景 9
1.1.3 研究方法 9-10
1.1.4 研究思路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第2章 鲁道夫·甘茨生平 11-15
2.1 求学和工作经历: 11
2.2 演出经历 11-12
2.3 音乐创作与著作 12-13
2.4 录音 13
2.5 教学成果 13-15
第3章 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成书背景及简介 15-21
3.1 成书背景 15-17
3.1.1 教学考虑 15
3.1.2 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 15-17
3.2《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简介 17-21
3.2.1 慢练的重要性 17-18
3.2.2 指法的选择 18-21
第4章 《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技术要点分析 21-57
4.1 针对书名中“特殊”的诠释 21-49
4.1.1“人有我特”——关于手指的独立性训练 21-35
4.1.2“人无我有”——个性化的训练指导 35-49
4.2 针对书名中“现代”的诠释 49-57
4.2.1 关于“现代八度”的技术训练 50-52
4.2.2 “音簇”技术 52-53
4.2.3 “现代三和弦”的练习 53-55
4.2.4 双调性音阶 55-57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0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RUDOLPH GANZ 《A MUSICAL PIONEER_JEANNE COLETTE COLLESTER》
[2]Charles Louis Hnon,John W.(COP) Schaum:《Hanon-schaumAlfred MusicPublishing》
[3]MASTERCLASS:《How to make Hanon''s piano exercises workfor youInternational Piano》
[4][美]Ingrid Jacobson Clarfield.Burgmuller, Czerny &Hanon—《PianoStudies Selected for Technique and Musicalitys Alfred Music Publishing》
[5]Jim Samson “Virtuosity and the MusicalWork. The TranscendentalStudies of Liszt”,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03[6]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7]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华乐出版社,1996
[8][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法]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0][美]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1.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浅谈歌唱的发声练习
3.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 艺术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 传媒专业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 基于Android音乐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8. 舞蹈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OP.35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1900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天使1900一组数字么?不!他是一个人名,他是音乐的灵魂,音乐, 船 和海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是哪里人?这个问题也许是耐人寻味的,他属于海上属于船上 属于上帝但不属于陆地。出现在钢琴旁,也许只能用出现这个字眼,因为觉得他不属于任何人遗留下了的,属于上帝赐给这世间的礼物,那是音乐的灵魂,眼睛是他接纳外部事物的窗口,心灵是他酝酿灵感和体会感受的地方,手指抚摩着键盘所发出的美妙声音是他表达那具有灵魂的音律的方式。路地对他来说只是世间浮华假象的载体,一个女人?一作房子?一片地?一个平凡或在外人看似奢华的正常人生活?在他看来不存在任何意义,他不属于这样的生活,不属于陆地 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他生来没名字 没身份,一生在属于他的地方度过,也许在人们看来他只是一个世间的过客,但也许在他看来每个人才是他人生过客,我们不需要知道他的身份,他的相貌,他的名字等等。只需要记得那些曾经打动人的美妙旋律,只需要记住一组数字1900。影片中那张《Playing love》的母盘一直是影片的一个重要线索,正是这张唱片打开了“康”记忆的闸门,开始了对1900的回忆。反观这张唱片,是在1900为“唱片公司”录音的时候恰巧在窗户上正在照镜子的她时即兴创作并演奏的(是否为即兴我还不是很确定)。这张承载了1900纯真唯美的爱的唱片是1900本来准备送给她的礼物,结果却在这纷繁的社会中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不知道是不是也预示着像1900这样纯真唯美的人在这样的社会中也无会法生存)再到后来1900下船计划失败,将那张唱片亲手毁掉,给我们留下了和“康”同样的疑问。而最终1900也没告诉“康”那张唱片是谁放进钢琴里的。我思考了很久,也看过好几次影片(当然不是专门为了这个去看的,否则就太......),一直找不出一个导演“布置”的这样一个人物——把唱片粘好放到钢琴里人物。记得有一天,很平常的一天,我突然很想听那首《Playing love》,就打开电影,快进到那首曲子。合上了眼,静静的享受着耳机里传来的美妙的声音......听着听着突然想到了,是1900亲手粘好这张唱片并放到那架属于他的简易钢琴里的。海上钢琴师展现了人的天赋的伟大,人情感世界的博大,都想大海一样。但也展示了人的极端脆弱性,无助与孤独,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以大部分人的世界不会比那条巨型海上客轮大,我们不敢走下船去,只愿意随波逐流,安稳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欢笑和烦恼,最后象那条船一样,报废和炸毁,炸毁的是自己,也是自己的那个小小的世界。大海与船,一个无限大,一个那么小,两者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真是最值得让人冥思的一对矛盾。没想到在暴风雨中可以阔步而行,虽然别人都被晃得呕吐;更没想到在暴风雨中竟然可以便弹奏,边随着钢琴在大厅里漂游滑行,如花样滑冰一样,但伴随着弹奏者的微笑、轻松、幸福、投入,伴随着优美的乐声,伴随着初识朋友的聆听,人、钢琴、客轮、大海、暴风雨组成了一幅最浪漫的最诗情画意的人生至景,那真是影片中最美妙的时刻,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时刻。倘若有一天,一个天才坐在我身边,此情此景,弹奏着随兴而发的乐章,那么,我该是多么幸福的人啊!无疑每一个观众都喜欢这个不幸与幸运交替,有着惊人的天赋和致命的缺点的海上钢琴师。陆地、城市、人群。连我们每日生活于都市中,习惯于都市生活的人都难以避免忧郁、孤独、哀伤、空虚,我们何苦苛求那位从小在客轮上快乐成长,每日在音乐中幸福畅游的人呢?只是他诞生于客轮,也毁灭于客轮,提醒者陆地上的人: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人生?世界有多大,人生有多长,幸福又如何得到?他终于没有跨上陆地,大家异常惋惜。回头想想,我自己的世界又比他大多少?我的内心比他更能感受世界吗?谁能真正面对这个世界?也只能象只蚂蚁一样,扎如人群,再也看不到。好像多了点...自己删吧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音乐魅力赏析 【 摘要 】电影《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创造的又一个电影奇迹。而电影的配乐是由同样来自意大利的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创作,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不仅仅只是为这一部电影进行过配乐,他已经为全世界400多部电影做过配乐了。这其中就包括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等。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一生担纲制作的配乐不计其数,本文将在这里通过对《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音乐赏析,来感受这位才华横溢在世界享有顶级声誉的意大利配乐大师的音乐魅力。 【 关键词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0.引言 提起埃尼奥·莫里康的名字,肯定很多中国人都不认识。但是喜欢文艺电影的观众肯定看多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导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这三部电影在各大文艺电影推荐的网站和帖子上长期占据榜首,一部好的电影其配乐一定要做的好,那怕是一部商业电影,能与电影故事情节紧密相连,帮助烘托出电影的气氛,并营造出电影想表达的内容。那么文艺电影在电影配乐上的要求就更加的苛刻,《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始终在围绕着音乐这个话题的故事而创作的电影,对于电影音乐的配乐要求就可想而知了。 1.音乐下诞生的生命 看过《海上钢琴师》的观众都知道,电影主人公是一位在船上出生的人。那时候的远渡游轮在海上航行的时间长的要一两年时间,也许电影主人公的父母就是在上了游轮以后相爱并生下了他,又也许是他们还没有准备去迎接这个突然降临的新生命,选择抛弃了他。然后,被轮船上的锅炉工人丹尼收留下来,因为没有名字,刚好那年是1900年,所以大家就叫他1900.他这一生没有离开过轮船,也没有登上过陆地,这一生都是在伦船上度过。在他很小的时候,锅炉工人丹尼根本没有什么时间照顾他和教育他,他每天都在轮船的地板上爬来爬去。轮船上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版的世界,上面有全世界的不同肤色的人类,他们还有高低贵贱之分。1900每天都在轮船上玩,看形形色色的各路人,看晚上轮船上的贵族举办的音乐会,在所有乐器之中他看上了钢琴,也许是因为钢琴的美妙多变的音色打动了他。他没有老师,船长和乐手们不会让他碰钢琴,他只能蹭晚上没人的时候才能去练习,白天耳濡目染,晚上实践练习。终于有一天,他以自己高超琴技代替掉了轮船上钢琴师,也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2.《海上钢琴师》音乐分析 2.1主题音乐分析 (1)音乐与电影的风格 《海上钢琴师》的主题音乐大部分都是爵士乐,很多时候都是即兴演凑出来的。因为1900他没有正式向老师学过,基本上走的都是野路子,所以经过他改动过的莫扎特的作品里面加人了大量的其他音乐元素,比如布鲁斯、乡村等音乐元素。加人1900演凑技术上的灵动,使得电影里面的钢琴演凑很有感染力,连不懂音乐的人都会被带入进去。埃尼奥·莫里康为这部电影创作的主题音乐《爱的旋律》,他与电影里其它的配乐之间毫无违和感,反而更加的相得益彰。这首曲子非常的深情和典雅,即批判了这个过于物质的世界,又表达了对真爱和自由的向往。 (2)音乐与人物的关系 《爱的旋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00对自己心仪女孩的爱,该乐曲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十次,每一次都与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动人的旋律表达了1900对女主的爱,即兴演凑的画面也让观众知道了1900高超的琴技,更是让这首主体音乐突显了电影的主题。 2.2背景音乐分析 《海上钢琴师》这部片子被誉为是20世纪最不能错过的电影行列里面,除了其传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以外,电影原声配乐的功劳也是不可小觑的,特别是对于一部文艺气质非常浓厚的文艺片来讲。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托纳托雷以深情飘逸的创作手法和细腻多变的曲风见诸,再配上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部片子近乎完美了。 (1)借助音乐塑造人物 整部电影在看的过程中让人始终都处在享受音乐的状态中,而导演也会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在加入新的角色时,几乎都运用了不同的音乐形式或者不同的影月风格去却分他们。比如,电影开头不久锅炉工丹尼抱着1900躺在吊床上的时候,吊床发出的叮当声和双簧管的简单旋律,这样的安排可以迅速的将观众带入到影片里去,让观众也感同身受到丹尼的落寞。 (2)借助音乐营造气氛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表现力,一般琴身越大发出的声音会越低沉,就像小提琴比大提琴音要高,还有Double bass,音非常的低,中国的二胡拉出来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悲伤的。导演就借助了乐器的这个特点去营造影片的整个氛围,比如,本片中著名钢琴家莫顿上船去与1900斗琴时,在莫顿演凑完后,1900出乎意料的演凑了一首四手连弹的作品,那快速的节凑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随后影片加入了以弦乐为主的交响乐,弦乐烘托气氛的效果是非常强的,这一下子将影片的高潮宣泄出来了。 3.结语 《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艺术作品,它的经久不衰离不开电影音乐。在这部电影里音乐不是主角,而是整部片子的灵魂。《海上钢琴师》里的音乐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音乐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海上钢琴师》(又名《声光伴我飞》)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兼编剧的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名《真爱伴我行》)、《天堂电影院》(又名《星光伴我心》)。此三部最为人熟知的影片,无疑也代表了这位意大利写实主义新锐导演的最高成就。影片采用回述的方式讲了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天才一生都在海上、从未踏上陆地的传奇故事。整部影片在时空的交错、场景的转换以及镜头的衔接方面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毫不突兀,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亲历其感。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钢琴决斗”,下面将就这一部分探寻影片的视听特征。 “钢琴决斗”时,导演别具匠心地将场景选在了富丽堂皇的舞池。这里,容纳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2000人。他们,有的趋炎附势,有的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这个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小舞池,也构成了1900的整个世界。他出生在“弗尼吉亚”上,从未上岸,哪怕“只需要往前那么一小步”。他是众人眼中的“钢琴天才”,但是天才大都是孤独的、不幸的。 钢琴,对他而言,不是发家致富的工具,不是压制他人的利器,更不是谄媚奉承的法宝,只是一种率性而为的情感表达。然而,却是这种“与世无争”,招来了所谓的“爵士发明者”Jelly的嫉妒和挑战。Jelly一出场,就是一个被金钱和名利包裹的形象,他受万众瞩目,桀骜不驯,大放厥词。他的性格,在决斗过程中塑造得更为透彻。他以鄙视、傲慢的眼光看待1900,一心想要打败他,这与1900在欣赏Jelly的音乐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Jelly注重的是决斗的结果,是掌声和荣耀;但是对1900来说,大海是他的世界,音乐是他的人生。而这一切,都不需要和别人进行攀比,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懂得自己的音乐。因为,天才的世界,凡人不懂。 影片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的大全景镜头,画面开阔,景深悠远。这不仅便于向观众交代环境,更给人物留下了充分展示的空间,同时也渲染了环境,创造一种于宏大见恬静的意境。 影片始终都在以迈克斯与别人的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回溯,画面在现实与回忆两个不同的时空中不断切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导演在两个时空之间切换的点拿捏得非常准确,自然不造作。以迈克斯现实的话,讲述过去的故事,再以其中一句关键而合事宜的话切入过去的场景,以此回环往复。 在“钢琴决斗”过程中,导演采用淡入淡出的手法创造了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间调度。画面是1900在全力完成这场决斗,以至大汗淋漓。此时,导演用了一组1900的面部特写,弹钢琴的手的特写以及Jelly和听众的反应镜头,在此之间不断淡入淡出,空间跳跃活跃,视觉效果明显,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不可否认,导演的独创性与个人风格,为这部影片增加了不少色彩。 与一般电影大量采用平视拍摄、中规中矩而言,《海上钢琴师》确实算得上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大胆、将镜头运动使用到极致的优秀影片之一。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仰拍、俯拍、推拉摇移等各种丰富多样的拍摄技巧,成为本片最显著的视听特征。 任何创作手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表达某种诗情画意或是传达导演特定的创作意图。将摄像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形成一种俯视的视线,产生一种压抑、渺小,忧郁之感。如在钢琴决斗中,Jelly对1900的谈话,始终以一种俯视、高高在上的态度展现的,这也表明了Jelly对1900的不屑一顾和藐视。而由下往上的拍摄方法,则能创造出一种崇高、开阔,敬仰的感觉。就好像是在迈克斯费尽心思在即将被爆破的“弗尼吉亚”号上找到1900后,两人最终相拥惜别时,导演使用仰拍,从破败的船底慢慢往上,最终镜头定在了主人公身上。这不是一次上岸会“中意姑娘”的短暂分离,而是生死永别。仰拍,让我们体会到了1900对梦想、对个人世界的执着追求。虽死犹荣,虽悲壮更显崇高。 影片的配乐来自于意大利颇具盛名的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乐思宽广,质朴流畅,动人心弦,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 音乐对于电影的作用向来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本片的灵魂所在。莫里克奈的音乐与托纳托雷的画面简直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地步。“钢琴决斗”中,1900弹奏的最后一个曲子,音乐的汹涌澎湃与画面的快速切换相得益彰,极富张力。 不仅是配乐,导演对现场音响的把握也让人赞叹。在决斗结束时,影片陷入一片沉寂。长达十几秒的无声镜头,配合着听众目瞪口呆的表情,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欣赏的极致之境。就算再不懂音乐的人,也会被1900的乐声所吸引和折服,他的琴技,似乎已经到达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此时,无声胜有声。影片从一开场,就采用低调摄影,营造出一种含蓄、悲壮的氛围,这种影调也一直贯穿始终。这部影片,在用光上很少出现清新明快的色调。“钢琴决斗”中,画面随着人群的进入而由冷色调逐渐转入暖色调。虽然Jelly和1900都身穿白礼服,人群中也很多身穿白礼服的观众,但是导演一直注意将光线突出主体,区别于其他人。而且在最后Jelly决斗失败后,采用的是侧光,使一部分隐入黑暗之中,表现了主人公失败后苦闷落寞的内心情感。也曾疑问,为什么迈克斯费尽心思找到1900试图劝其下船无效后,不一棍子敲晕而强行带下船呢?但仔细想想,这未免与导演的创作意图有失偏颇。1900,没有国籍,没有姓名,对别人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但是迈克斯懂他,懂他的音乐,也懂他的内心。他知道,1900“离不开这条船,但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一生都在这里度过,这里是他的世界,是他的天堂,是他一切悲伤与快乐的源泉。也许离开了,1900也终成为一个凡人。 在此之前,1900曾试图上岸,但当他站在船舷上的那一刻,他不知道对面那么多条街道,哪一条他该去涉足?那么多漂亮姑娘,哪一个才会陪他白头?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不知道去哪里找到适合他的琴,继续演奏他的人生。用现代的观点来说,1900有着极度的选择恐怖症。他不敢下船,是因为面对纷纷扰扰的大陆,一切似乎无穷无尽,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不像钢琴,只有88个键,一个不多,也一个不少,他可以在这有限的88个键里弹奏出无限的音乐来,这是音乐艺术的意蕴,也是1900的独特之处。尽管害怕选择,但他依然与众不同,活得安心。在物欲不断充盈的今天,我们太多人丢掉个性为了共鸣,借助艺术寻找通感。但是最后,我们都找不到最初的那个自己了。与船同沉,一代音乐奇才就此消逝,对观众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冲击,同感悲凉。也许换个角度,我们可以为1900鼓掌,他坚持不让自己的音乐外流,也不让自己丧失灵魂与追求。30年,他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却深得其髓。愿天堂有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