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项目管理论文一万字

项目管理论文一万字

发布时间:

项目管理论文一万字

夜大本科毕业论文考核大纲和实施细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二○○九年十月目 录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考核目标…………………………1毕业论文的选题依据…………………………………2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2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3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3毕业论文答辩…………………………………………4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5本科毕业论文考核大纲和实施细则本科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取得本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必要条件,为使毕业论文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如下的毕业论文考核大纲和实施细则。一.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考核目标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成本专业教学过程的最后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完成后,经成绩评定合格者方可准予毕业。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应着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训练和考核:调查研究的能力;检索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数据统计与汇总的能力;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文阅读,翻译能力;撰写毕业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二.毕业论文的选题依据1. 应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以本专业所设置的专业课程知识为基础,满足毕业论文的撰写目的,保证考核能力的综合训练。2. 毕业论文应与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反映专业特点和内容。3. 毕业论文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覆盖面,其分量和难度要适当,既能使应考者达到考核要求,又能使其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独立完成。4. 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较大提高,鼓励学生要有所创新。三.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学生应根据考核大纲的要求,填写《毕业论文选题审核表》,经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正式立题,并由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推荐或指定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一般为十八周。1. 第一周~第二周集中进行毕业论文动员,集中进行“如何写好本科毕业论文”的辅导。确定论文题目,确定指导教师。第三周~第十五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及相关工作。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答辩预审及答辩准备。4. 第十八周参加论文答辩。四.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毕业论文的格式应符合学校的有关规定要求。详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下载中心( )。五.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1. 统一封面;2. 任务书;3. 目录;4. 600~800字的中文摘要;5. 英文摘要;6. 正文(1~1.5万字);7. 参考文献(15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外文资料);8. 附录附件或附表;9. 外文译文;10. 译文原文(5000个印刷符号以上)六.毕业论文的答辩(一)答辩委员会由学院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以下简称“答辩委员会”),负者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五名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或专家组成。(二)答辩资格审查1. 学生的毕业论文需经指导教师审阅,经1~2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的评阅通过,并由答辩委员会确认参加答辩资格后,方可参加答辩。2.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1)未完成规定任务最低要求者(包括文字部分,外文翻译等部分);(2)内容有重大错误,经教师指导未予修正者;(3)审阅或评阅未通过者;(4)书面作业的主要部分为抄袭者;或弄虚作假,伪造数据者;(5)毕业论文期间严重违纪,经校批准不准参加答辩者。(三)答辩要求1.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15~20分钟),向答辩小组介绍其毕业论文的立题依据,方案论证,主要工作,以及结论或成果分析等。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答辩学生应正面回答答辩组老师提出的问题。七、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由平时成绩(30分,由指导教师审阅评定),书面作业成绩(30分,由评阅教师评定),答辩成绩(40分,由答辩组评定)三部分成绩相加而得,最后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记载。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如下:优秀: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并在某些方面有独特见解。论文论点正确,见解新颖,对实际有指导意义,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学习勤奋,概论清楚,分析深入,逻辑性强,论据充分,计算正确。论文结构严谨;命题的明确性、取材的正确性、分析的逻辑性、见解的明朗性联成一个整体;文字通顺,语言精炼,打印规范、美观。答辩时能熟练、正确地回答问题,正确率达到90%~100%。良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论文论点正确,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具有参考价值。学习努力,概论清楚,分析比较深入,逻辑性比较强,论据比较充分,计算正确。论文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文字通顺,打印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正确率达到80%~89%。中等:完成毕业课题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一般。论文论点基本正确,论述基本清楚。要领清楚,分析基本合理,计算基本正确,无原则性错误。论文文字表达清楚,打印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大部分问题,正确率达在70%~79%之间。及格:基本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论点基本正确,论述基本清楚。概念基本清楚,分析和计算无大错误。论文文字表达清楚,打印基本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大部分问题,正确率在60%~69%之间。不及格:凡有下列4种情况之一者,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未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独立工作能力差,态度不认真,纪律松弛,论文文字不畅,字数太少或工作量太小,打印凌乱。整篇抄袭或论文论点错误,论据与论点矛盾。概论不清,分析与计算有原则性错误。答辩时有原则性错误,经启发仍不能正确回答,正确率在59%以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二○○九年十月

太多了,光课题我就发不过来,楼主Q号多少,我发你。

时间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与项目的成败,相关企业单位经济利润的取得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关于项目时间管理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项目管理的时间管理解析

摘 要:对项目管理的结构框架进行详细的解析以及深入的探究,研究人员发现“与项目有关的时间管理”这一工作内容一方面可以影响项目管理工作的进度规划,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作为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运行的有效方法或者是工具。总之,本文作者主观的认为,积极的对与项目管理有关的时间管理进行探究工作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项目管理;时间管理;解析

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大分支,这一管理工作的落实是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各种科学方法的配合下,对有利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继而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达到某种预期结果的目标。时间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与项目的成败,相关企业单位经济利润的取得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本文作者首先解析项目时间管理里的概念,继而详细的论述项目时间管理在企业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应用的途径,最后列举与项目时间管理相关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其发挥的意义,旨在使时间管理为项目管理工作服务的质量实现最大化。

一、浅析项目时间管理的概念

项目时间管理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使某一工程项目如期的完成,这一管理过程是系统性的、连续性的。依据自己的管理经验,本文作者认为项目时间管理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工期、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这是任何一位项目管理者最希望落实的目标,但是纵观项目管理工作的现状,我们能够切实的感触到工期延后等现象频繁的出现,所以对工程项目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在项目管理工作体系中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内容。做好项目时间管理这一工作内容,一方面可以使项目如期竣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与项目活动有关资源的利用率,最终达到提高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大目标。

二、探究项目时间管理在项目管理工作进程中实施的步骤

本文作者认为时间管理的过程可以细化为6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涵盖了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为了使自己的论述更加的清晰,本文作者在下图的配合下去阐明这6个阶段之间的关联:

1.项目活动的定义

项目时间管理工作的落实使项目总目标得以确立,这样项目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就被清晰的罗列出来,项目活动的整体结构被细化为各个细小的环节,此时与该项目活动有关的人员清楚自己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时间管理在项目活动定义阶段的应用,使项目活动清单明确化,为后续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项目活动开展的顺序

在项目工程实施的进程中,每一项细微的活动的落实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与资源的提供,因此项目时间管理在此过程的运用就是将有限的资源以及时间科学合理的配置到各个项目环节中,提高时间与资源的利用价值。此外在项目清单的配合下,项目管理者能够明确各个项目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他们之间的依赖程度,确定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流程。总之,项目时间管理能够协助项目管理者确定项目活动开展以及运行的程序,使某一工程项目有规律的运行以及发展。项目时间管理工作在这一阶段的运用,可以借助优先图示法、箭线图示法、条件图示法以及网络模板等科学方法去使项目活动之间的关系组建成一套系统性的项目网络图。

3.辅助完成项目活动工期的预算工作

项目时间管理在每一项活动工期预算评估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使估算、加总等与项目工程工期相关的工作顺利的运转,在项目时间管理工作的辅助下,我们可以得到具有整体量化性质的的工期估算数据信息。本文提出这样的注意事项,项目时间管理在这一阶段的应用,一定要考虑风险因素对工期的影响作用,例如地理环境的恶劣、自然灾害的袭击均可能会致使项目工期出现延迟的现象。

4.进度表的编排

项目进度表的编制工作是在与项目工程相关的网络图、工期估算与预测、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配合下而落实的。项目时间管理在这一阶段的参与使进度表洋溢着详细、规整、科学的气息。

5.对项目活动进度的管理与控制

本文作者总结长期的工作经验,认为在项目工程进度控制的环节中,项目时间管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一它为项目活动的各个环节与预期计划相一致提供了保障,进而使与项目活动相关的组织目标得以真正的实现;其二项目管理自身作为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时间进度的管控可以使整个工程项目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与总目标的落实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成功项目的落实就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定额资金的配合下,满足或者超过与项目竣工相关的指标系数,所以说,时间、资金、项目质量以及范围等内外在因素都能够影响工程项目的成败。之所以认为项目时间管理能够对项目活动进度发挥管理与控制的功效,主要是因为其能将工期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整,进而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落实与项目相关的预期目标,此时我们就可以肯定的是该项目的进度得到了合理而高效的控制,这是从项目结果的角度去分析项目时间管理是怎样发挥自身作用的;从工程项目实施的流程上看,时间管理是这样达到应用的目标的,它可以切实对项目的实际进展状况进行分析,对其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调整,此时项目管理者具有极高水平的先见意识,及时的挖掘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最终使某一项目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或者在经济负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竣工。总之,项目时间管理参与进项目活动进度管控的工作环节中,可以对项目执行的各个细节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此时与项目总目标出现偏差或者是错误的活动就会被及时的发现,得到妥善而高效的处理。不论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进度控制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成为判断项目活动开展得是否成功的关键性标准之一,那么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项目时间管理在这一阶段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项目计划的调整工作环节

我们都深知“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道理。当与项目有关的方案被编制拟定之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某写环境条件的影响总会出现对原有计划进行调整的工作内容。我们知道调整的内容并非是单一化的,可能是资源分配方面,也可能是活动运行流程方面。对于项目时间的调整工作是被高度重视的,因为有时候会把一个任务完成的时间延长,此时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发生变动,任务增加或者是删除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里本文作者对项目管理者提出的建议是,不要频繁性的对项目的预期进度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维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稳定性是极为关键的。 三、与项目时间管理相关的技术与方法

1.列举项目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

与项目进度计划有关的方案可以采用这样的书写流程:摘要--详细论述--表格或者图表配合--结尾。这样的进度表示形式具有直观性、清晰度高的特征。这里作者对图示的种类进行列举,有网络图、甘特图以及里程碑图等。

2.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

与项目活动开展有关的时间的计算以及进度的规划工作是在网络图示的辅助下而完成的,因而网络图可以被视为项目时间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辅助管理工具。对网络图进行细化,其类型是多样化的,例如较为常见的节点型网络图、单代号网络图以及双代号网络图等。

任何一个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时间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都应该完成对项目活动最早开始时间与最早收工时间、最晚开展时间和最晚竣工时间的计算工作,同时完成其时差参数计算的这一工作任务,此时分析技术在项目时间管理进程中得以应用,目前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分析技术有关键路线法以及计划评审技术这两大类型。

3.持续时间压缩

持续时间压缩可以作为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数据分析工作的一类特殊性质的状况。这一技术在项目时间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其实质就是在不改变项目投入成本资金等条件下,将与项目活动有关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压缩,借助此方法去达到压缩项目活动时间的目标。这一技术方法的应用需要考虑与项目活动相关的成本、人力资源、工作时间、工作强度以及理想状态下项目活动可以达到的进度等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落实对项目整体计划调整的工作任务。项目进度持续时间压缩工作的落实,要使关键路径所用的时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压缩,最终得到与项目活动相关的最佳时间进度计划方案。在项目时间管理过程中这一技术的应用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持续时间压缩工作的落实有很大的几率去增加项目活动的成本费用或者是使项目风险增加。

4.时差的运用

时差度量与某一项目活动进度计划中的时间安排有关系,时差的运用是指对进度计划的时间进行调整与安置,此时时差度量可以被视为一个相对灵活的调整工具去显示与项目活动有关的最晚时间与最早时间之间的数值差量。在项目时间管理进程中时差度量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缓解各种资源在项目活动中配置的问题,这是因为该技术能够将资源在各个项目活动环节中的优先级别划分出来。总之,在项目管理工作进程中,时差可以作为与项目活动相关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这样项目管理人员在处理短缺资源这一问题之时,就可以将时差较长的项目活动中调取物质资源,以使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资源缺乏的问题而出现中断现象。

四、解析时间管理对项目管理发挥的作用

本文作者总结时间管理对项目管理做出的贡献,大体上归结于以下四个方面:

1.使资源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这主要是因为项目管理者能够将有限的时间较为合理的分配到总体工期中,这样有限的资源在项目实施的进程中就会高效率的被应用,此期间资源的性能推动项目活动的运营过程,也就是说时间管理在项目管理整体系统中的应用,最大效率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提高参与项目实施工作的团队效率

项目时间管理工作在管理体系中的落实,使每一阶段的项目活动都有时间条件的约束,那么我们可以推测的是此时团队的合作精神被树立起来,他们更有干劲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在规定的时间内去获得更饱满的工作成果。

3.有效的降低项目风险几率

由以上的内容我们知道时间管理的关键是对进度的管控,在该过程中相关问题以及隐患得到及时的发现与处理,那么风险的几率自然降低。

4.落实对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时间管理这一工作的落实使各个活动环节的工作量以及时间得到安置与规划,在活动与运行的过程中并对其加以管控,这样整个项目活动就会以预期的速率朝着项目总目标稳步前行。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良与发展,项目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其应用的技术以及方法也处于不断创新的优化状态中,那么对于项目时间管理而言,其理论与技能方法也会随之不断的更新与发展,此外与实践管理有关的内容也会日益充实,在这样的局势下,时间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会使项目管理的质量实现大幅度提高的目标。总之,本文作者认为,时间管理是项目管理整体工作中的关键,而时间管理的关键是对进度的管控,它能够使项目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达到预期总目标,此时就可以证明在时间管理的辅助下,项目活动的进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金辉辉.项目管理的时间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

[2]范启宏,杨丽.项目管理之时间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4.

[3]苏银忠.应用时间管理工具提升项目管理水平[J].项目管理技术,2008.

[4]陈炜煜,杨婧.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与探究[J].特区经济,2013.

作者简介:位开拓(1985- ),男,汉族,湖北荆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项目时间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师万能论文

你只要有3年项目经验,书本知识结合实际项目写就没错

你直接去百度文库去找,大把

有具体框架吗?

公共管理论文一万字

公共事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公共事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合作方式,即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事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发展与转型阶段,国家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如今都面临着革新慢、转型难、升位周期长等改革困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重要的战略调整与发展机遇。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定位;突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

第1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时代任务

?1.1专业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设置年龄来看,其在我国是一门新兴专业,从1998年 教育 部在正式将其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时,明确规定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 方法 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 保险 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专业学科知识建设与发展,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复合型管理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公共事务处理和公共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逐步成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也完善,人民生活也明显改善,社会多阶层的多元化需求也呈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社会公共权力的分散化与利益的多极化使得社会公共事务日趋纷繁复杂,而这种社会事务管理上的变化也进一步促使了我国原有的公共事业及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第2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专业定位模糊

如何将专业定位清晰合理,长久以来,一直都是本专业深入发展与壮大,提高专业教育水平,从而提升社会认可度的的一个重大瓶颈。从发展程度上来看,其仍属于一个新生专业,许多院校对它该专业的性质、目标、任务、定位等内容,尽管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其依然不是很明确、合理。该专业从1998年,正式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专业目录时,其制定的目标过于宏大,起点很高,落点难以把握。虽然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给了各高校更多的专业特色发展空间,但从长远来看,尤其在该专业刚起步的十几年里,其很容易造成如各院校办学规模扩张过大,专业定位冗杂,就业方向不清晰,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从而造成学生、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多种不良后果。

从培养目标来看,笔者认为,本专业应更多的要为基层培养公共管理者和服务者,为社会培养具有现代化公共意识、理论、责任与能力的现代公民,其培养对象的基层性与普遍性决定了专业定位的地域性与特殊性,立足本地,为本地的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更加具体的专业定位以及培养目标,将更加有助于本专业的社会性发展,从而更快的提升专业整体形象和整体实力。

2.2优秀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2.2.1师资水平不高

?专业定位的角度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落点在“公共事业”四字上,而核心是“管理”。但如今的现状是,大多数院校承担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在专业知识都拥有较雄厚的理论基础,但同时又极为缺乏最重要的管理实践 经验 。而纯理论式的教育与形式上的期末测验,将严重危害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将深度影响管理类课程的内容落实以及其他专业教育的开展,从而就无法真正让学生领会到该专业的核心魅力所在。

?2.2.2课程体系设置较为杂乱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学院按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要求,兼顾科学知识的内在动态联系而组成的各门教学科目系统,它反映的是一个专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与特点,是办好专业、实现培养目标,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工作协调支点。

如今,大多数院校普遍缺乏科学的教程编排和改进体系,尤其是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普遍的缺乏实践性与连续性。尤其是在结合自身院校优势学科方面,没有很好、具体地将学科的优势与专业定位以及培养目标等特色方面的整体形象建设详细、规划周密。公共事业管理,从根本上讲,仍属于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综合类学科,不同于具体的如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以及 企业管理 等其他专业性强的管理类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优势,笔者认为,就在“公共”上,如何体现“公共”二字的内在课程设置优势,如何将“公共”二字的丰富蕴含与特色展现出来,这些都是该专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亟待突破的地方和急切需要改善的地方。

第3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突破方向

3.1培养目标大众化、具体化

从1999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大学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开始,迄今为止,已有超过500多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但绝大数院校依旧保留着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教育部对公管专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宏大,专业设置应用性不强,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留有“空白”。从长远来看,这从专业性上来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实施。而从整体性来看,这也从专业认识上严重影响了该专重视的社会认可度。所以,未来这也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角点与起飞点。

?3.2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该专业的在校实习以及 社会实践 一直是其为人所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师资资源的局限也从一定方面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运用性建设。从专业性来看,管理方面的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在实习过程中 管理知识 的运用一直是棘手解决的问题,但即使从态度和努力程度上来说,我国绝大数院校做的都还是不够的。同时,各院校应重视 职场 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退队,在有效控制教学规模的基础上,不仅仅要合理、有计划、针对性的将年轻的老师、教授“送出去”,也要有诚意、周期性的将已经成功的管理人才请到课堂上来,与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真正的做到,在课堂上就有能力给广大学生提供最实际、最生活的管理经验。

3.3重视社区化方向的转型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成熟,国家重要的“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随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变,国家农转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社区形态化的生活模式已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基木单位,人们在工作之余的大部分生活将在社区内进行,越来越多的政治和社会活动将由社区管理机构来组织。因此,社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与此同时,与我国城市社区的蓬勃发展相比较,社区管理机构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却严重缺乏,社区管理人员的学历、年龄、专业背景极其不适应需要,管理方式也严重不能满足社区群众的现代化需求。这种问题,尤其在我国西部以及绝大数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

3.4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特点,既要专又要博,既要通理论又要懂实践,表达虽简单,但挑战却不言而喻。但无论如何,一个专业的出现,究根本原因,仍是国家顺应时代发展,提升国家教育水平,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改进革新的重要转变与发展方式。如何更理性的认识国家发展模式,如何更好的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如何全面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特点,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这些问题,依旧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突破点。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EB/0L]。(1998-7-6)

[2]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EB/0L]。(1998-7-6)

【摘要】伴随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内新兴领域公共事业管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促进其逐步成熟。而其中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相关问题的探讨研究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本文根据个人浅薄简介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相关问题做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主体 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我国新学科,发展至今也有将近十年时间,有发展迅速的时期,但纵观这十年总体发展而言,发现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到现在为止依然存在很多定位难、发展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 反思 ,认真研究,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做出准确的认知。只有认清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才能更有助于合理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了解我国公共事业改革途径和方向。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1.从公共事务概念分析公共事业管理内涵

从广泛意义来说,公共事业是针对整个社会事业或者社会公众事业而言,其所有者或者主体就是社会公众。因此,我国的公共事业本质是与国际上常言的社会公共事务接近,也就是社会公共事务,均涉及到全体社会公正的生活水平与共同利益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与最终结果。社会公共事务的内涵主要在社会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范围之内,一般社会产品又分为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两大类别。这里所指的公共产品,就是对物品及劳务的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而不是任何一个人能独自享受;公共产品具有强制性、非排他性、无偿性、不可分割性的特点,私有产品则是非强制性、排他性、有效性、可分割性的产品。所谓的准公共产品,就是在具备公共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又具备一定的私人产品性质,但是总体上倾向于公共产品,例如涉及到社会公众并对整体生活质量与共同利益产生影响的营利性产品等。可见,以国际公共事务的角度出发,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最大区别就是公共性,凡是与社会公众利益紧密相关,如制定公共政策、安排制度、执行政策等事物均在此范围之内。

2.从公共事业管理出现原因分析其内涵

除了广泛与狭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概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还应该从公共事业管理出现原因分析其内涵。公共管理事业是为了提高政府对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手段,以维护社会公平与公共利益的顺利实现而出现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政府和市场二者之间已形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政府倾向于人为成立、集中决策、分层管理的体系;市场则属于自发而成,分散决策、鼓励自由竞争的体系,他们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产生影响,并相互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已认识到市场自身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无法自发形成有序的宏观经济,不能发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公共产品质量、加强公共服务等职能,而这些缺陷,恰好可通过社会公共部。门即政府来承担。因此,政府在界定其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主体时,应充分考虑市场缺陷,给予合理干预,以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开展,保证社会公平与公共利益平等。

二、界定公共管理主体内容

经由对公共管理事业内涵大概分析之后,我们基本上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认为,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专门从事对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公共秩序及安全的维护并进行有效管理的行政性组织和社会性组织的总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行政性组织,它们是掌握行政权力,承担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行政职能,如承担教育事业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 文化 事业管理的文化行政部门,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卫生行政部门等等;另一类是社会性的组织,我们通常也把它们称为类行政组织,它们承担部分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但它们不是政府的构成部门,不掌握行政权力,如社会中的各种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城市(镇)公用事业部门(自来水、电力、煤气、公交)等等。

(2)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以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及秩序为主要职责。能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服务、安全和秩序,是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基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为社会公共生活提供直接支持和保障的管理部门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那些起间接作用的组织(如政府办公厅等行政辅助机构),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3)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从事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组织生产和提供的过程中,绝对不允许以盈利为目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其活动实质是对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不能像私人机构那样要以盈利为目的。公共事业管理尽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这种管理活动也需要付出管理成本,那么这个成本费用由谁来支付?我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拨付;二是有偿服务收入(按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取的费用);三是通过社会的赞助、资助、捐赠、彩票收入等筹措的资金。

(4)工商组织、行政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区别与联系。工商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工商组织是绝对的社会性组织,它主要从事社会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以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公共事业管理组织既有行政性的也有社会性的,其存在的目的是规划、组织、监督、协调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它不能,而且也不允许以赚钱为存在的目的。必须注意的是,有些工商组织也承担某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但它们属于公共事业的作业层,而不是管理层,它们与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往往是业务委托关系,自然也就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的管理主体。行政组织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它必须责无旁贷地贯彻和执行统治阶级的政治意志,优先保证统治阶级政治利益的实现。而公

共事业管理主体,无论作为行政性组织,还是社会性组织,其主要职责不在于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而在于为社会公众的社会生活提供必须的公需产品和服务,它的政治色彩已经大大降低了,比如行政性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尽管它在从事公共事业的管理过程中仍然要坚持统治阶级所确定的政治方向,贯彻统治阶级的政治意图,但它所涉及的具体事务,大量的是管理的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政治层面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应该具有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职能性、法制性的特征,这里不一一解说。

由以上我们可 总结 出公共事业管理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服务性。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活作为根本宗旨。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产生的缘由,就是社会公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如何使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得到最有效的维护和实现?这一点,促进了人们对共同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组织和有效调控,于是产生了对公共利益实现过程进行规划、组织、调控的部门,这即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第二,公益性。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从事公共事业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过程中,都把如何代表好社会公众的利益,如何实现好社会公众的利益作为唯一的目标价值,不允许以盈利为目的,不允许以牺牲社会公众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局部的利益,这些都体现了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公益性特征管理主体的公益性特征。

第三,社会性。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社会性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直接从事社会事务的管理,它以承担社会职能,服务社会为根本宗旨。

第四,职能性。社会事务的复杂性、多样性、层次性决定了承担解决社会事务的组织,必须根据社会事务的性质进行专业化分工,每一个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均承担某一方面的特定职能,以专业性的方法和手段,致力于特定社会问题的解决。

第五,法制性。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尽管代表着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但它的产生及其活动方式不能超越于国家法律之上。

本文根据个人粗线理解,简单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内涵出发简单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相关问题做了简单探讨。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还在发展中不够成熟,但其学科的建设已开始受重视,已开始得到国家扶持,因而相信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在政府的组织带领下会慢慢发展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公共管理方面的论文在 轻风论文网 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 轻风论文 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分析。制度是社会发展的 一种稀缺资源,它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制度又随着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我国正处在社会转 型时期,亟需建立各种制度。因此,借鉴新制度主义 的理论,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开辟对公 共管理制度功能的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理论体系,对我国 的公共管理改革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只有 从理论上明晰了公共管理 制度的功能,关于制度的重要性才 有了具体的表述;否则,我们对公共管理制度的研究就会是 不完整的,缺乏说服力的。本文 从规范和理想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 公共管理的发展,综合运 用制度分析方法和系统-功能分 析方法,对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 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管理制 度功能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公共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分为 :目标指向功能、实现公共利益的功能、建立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功能、利益分配功能和约束与激励功 能,并对它们进 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与阐述,探讨了公共管理制度的诸项功能。同时文章 又结合系统论的观点,认为 公共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过程 中,要注意公共管 理制度各项功能之间的协 调与配合。 你看下不懂的你上 轻风论文网自己看吧

it项目管理论文2000字

金融房地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需求分析引言 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投资大,参与项目的组织和人员众多,需要动用大量的物资和设备,这就使得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复杂度高、风险大;而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水平对项目的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具有重要影响,并最终决定项目的收益乃至成败。目前,各房地产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新模式,而将信息技术引入项目管理过程,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国外,各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软件实现对其项目的全面管理,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水平,减少了项目管理的复杂度,降低了项目风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在国内,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由手工完成。这样,项目管理人员就缠身于重复的常规事务中,不能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干项目的策划和商业运作上,同时也导致项目信息失真、信息、遗漏和信息滞后。项目的管理和决策不能建立在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之上,这就会产生决策失误、决策滞后、风险加大、开发周期延长、成本增加等诸多问题。 任何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都应该以其业务为中心,从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应用需求来分析, 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构建应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即:内部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销售与C RM系统。对房地产企业而言,项目是其业务的核心,项目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项目管理系统也应该是其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有效的项目管理系统,其他系统的作用都会被大大限制。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房产是最终目标,因此房地产项目管理的重点也就在于三个方面,即进度、成本和质量。由于房地产业的特殊性,项目资金的供应和平衡也必须充分关注。 进度管理需求 进度管理的任务就是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在进度管理方面,科学的管理模式应遵循进度计划—一进度跟踪—一进度控制这一管理循环来进行,而制定全面、详细的进度计划、实时跟踪项目进度则是进度管理的基础。对房地产项目而言,进度计划不是单一的,而是由涉及项目各参与方和各阶段的多级进度计划构成。它主要包括:设计报建进度计划(含规划设计及报建进度、单体方案设计及报建进度、单体施工图设计及报建进度、市政园林设计及报建进度等)、施工准备阶段进度计划(含工程招投标进度计划、材料设备招投标进度计划、分项工程招标计划、施工临时水电安装进度计划、施工临时设施进度计划、办理施工前手续计划等)、施工进度计划(含土建施工进度计划、水电设备安装进度计划、材料定板定货计划、铝合金门窗工程进度计划、木门及防火门工程进度计划等)、配套设施工程进度计划(含永久供水供电报装及施工进度计划、电信工程进度计划、防盗系统工程进度计划、有线电视工程进度计划、煤气工程进度计划、市政工程进度计划、绿化园林工程进度计划等)、交楼后保修计划等,这些计划还要与项目前期策划工作进度计划、征地拆迁进度计划、销售进度计划等各分项计划相互衔接。 如何实现众多计划的协调和统一, 并分析项目进度的关键点,就成为项目经理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项目管理实践中,有许多成熟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可用于项目的进度管理,如甘特图、网络图(单代号、双代号)、关键线路法等。但如果手工应用这些工具,不仅绘图工作量大,修改极不方便,而且要准确把握项目进度中的关键点则更加复杂。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各种进度管理工具的应用,许多进度图表在实践中都成为了摆设。在这方面,项目管理软件则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各种进度图表可以实时、动态生成,修改方便,关键路径由软件自动动态计算,从而为项目进度管理提供了极大方便,项目计划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 成本管理需求与进度管理类似,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也应遵循成本计划一成本跟踪— 成本控制这一管理循环。 从构成上看,房地产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土地出让金)、征地拆迁费用、前期费用 配套设施费用、土建工程费、经营管理费用(含利息)、不可预见费 税金等。在这些成本要素中,有些成本是相对固定的,有些成本则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有效控制和减少,如经营管理费用、不可预见费等。单就不可预见费而言,一般的房地产项目都会有5%左右的不可预见费用支出。通过有效加强项目管理,充分发挥计划和控制的作用,就能显著减少项目中的不可预知因素,从而大大压缩这部分费用。 成本管理的基础仍然是成本计划,也就是项目的预算,项目预算通常按照经验数据、定额数据和政府有关税费的计缴规定来编制。项目预算只是从总体上实现了项目的成本分配,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要真正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还必须为项目中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严格规定成本要求,使预算中的成本安排真正落在实处。 成本计划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在项目实施中,还必须随时掌握实际的成本使用状况,这就需要采取、汇总相关成本数据,并与成本计划比较,如发现偏差,则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因此,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系统必须提供预算编制、具体成本分配与跟踪的机制,以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质量管理需求 质量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命线,一个项目即使在规定的时间和成本范围内完工,但如果质量无法保证,这个项目也是失败的,因此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也是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必然要求。与以上类似,实现质量管理的首要步骤是进行质量规划。质量规划分两部分进行,即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和指定项目中具体工作的质量要求。在项目实务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质量规划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将检查和验收的结果及时记录以便随时提供项目质量的相关信息。 项目管理系统必须为质量管理过程的信息处理提供有效支持,要提供相应的建立质量规划和反映质量状况的功能,使整个项目的质量始终处于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之下。 资金平衡需求 资金平衡即实现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的平衡,为此,必须制定项目的资金平衡计划。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的特殊商品,住宅产品的销售尤显重要,资金的回笼是每个房地产投资项目的重点,也是影响资金平衡的关键因素。由于商品房允许预售,因此一些企业在项目开发资金未落实时便投入建设,根本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考虑资金来源和资金平衡问题,超出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致使大量楼盘烂尾,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 结束语 除以上四方面的主要需求之外,在房地产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需求,主要包括:对合同的管理、对物资设备的管理、对采购的管理、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对销售的管理等。在这些需求中,有些需求是每个房地产企业都存在的,而有些需求则与企业的具体管理模式密切相关。

目 录文摘英文文摘论文说明:插图清单、插表清单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致谢第一章绪论1.1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1.3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4文章内容结构第二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2.1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原则2.2划分管理过程2.2.1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生命周期2.2.2管理的过程2.3项目启动阶段的管理2.3.1对系统分析的管理2.3.2对系统设计的管理2.3.3产生项目管理计划2.4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活动2.4.1实施阶段的管理活动2.4.2实施管理的机制第三章项目启动阶段管理活动及其有效性评价分析3.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背景3.2系统启动阶段项目管理活动的输出3.3系统启动中的管理内容、方法3.3.1系统的项目管理计划3.3.2启动阶段的项目管理活动3.4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分析3.4.1指标体系分析3.4.2启动阶段项目管理的评价方法3.4.3项目案例分析第四章项目实施阶段管理活动及其有效性评价分析4.1开发管理4.1.1文档管理4.1.2资源管理4.1.3成本管理4.1.4工作计划管理4.1.5项目进度管理4.1.6质量管理4.1.7开发工作总结4.1.8沟通管理4.1.9风险管理4.2系统测试管理4.2.1识别测试活动4.2.2制定测试计划4.2.3测试实施4.2.4测试分析与报告4.3试运行管理4.3.1系统试运行管理4.3.2试运行的结果分析4.4项目后评价管理4.4.1技术方面的评价4.4.2总体性能方面的评价4.4.3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4.5实施管理活动有效性评价分析4.5.1 DEA方法4.5.2评价指标体系分析4.5.3实例分析第五章总结5.1主要研究成果5.2进一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

IT项目管理第 1 页 摘 要: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角度,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现状入手,强调项目选择和立项管理的重要性,详细描述了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管理的主要管理控制点,及每个管理控制点的主要措施,分析了作为IT项目的甲方,启动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关 键 词: 项目启动管理、需求分析、可行性方案论证 过去的几年,一些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巨大,难免有一些急于上马的项目投入与产出并不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相应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从而给信息化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过去的有些项目启动时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这些问题,造成一些项目盲目启动、仓促上马,导致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不清,项目重复建设,组织混乱,给后期的项目实施,项目维护,项目使用带来极大的风险,甚至导致系统建成后被用户弃用。最终使业务遭受损失。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对于项目上马的决策已经趋于理性,严格要求做好项目启动前的论证工作。在满足当前紧迫的业务需求和长远的战略需求之间作好平衡。确保项目建设的成功。 相对产品供应商而言,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处于合同意义上的甲方,其项目的启动过程与乙方的项目管理有很大的不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往往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如: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有必要启动项目?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可能的投入有多大?取得的效益有多大?当前的管理模式是否能支撑?如果不能,可能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变革的准备?业界相关的产品有哪些?哪些是真正适合需求的? 因此,对项目启动管理形成统一的认知,对于实施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项目的启动管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意向提出阶段 在意向提出阶段,业务部门发现需要由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的业务需求,并提出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期望。由于信息化项目的意向伴随着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对于意向的统筹管理与规划对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始终是一个难题。 对于有集中业务规划期间的企业,意向的产生经常集中在业务规划期间,比如:财年末,业务对自身的模式进行盘点期间,往往产生业务模式的改进或改革的需求,从而对信息化工具产生需求。在这一时间产生的想法或需求,往往不是很成熟,不确定性很大,后期变化的风险也很高。但这一时期,也是意向最集中,最易于统筹规划的时期。信息化部门通常在这一时期,对所有的意向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初步形成项目建设清单。并考虑公司战略重点与资源投入的约束,对项目进行排序,以确定建设重点。 对于不在集中规划时期提出的项目意向,往往会影响到原有的整体规划与计划,各方面的论证更应谨慎,比如,项目的必要性、投入的合理性、资源到位的可能性,对已建和在建系统的影响等等。 信息化管理部门(或IT项目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制度与流程,对业务需求的意向进行引导, 尽量使意向在集中规划时期提出。 意向提出作为项目启动的一个阶段来管理,其意义就在于:对意向进行统筹规划,保证系统建设的整体合理性。 二、需求分析阶段 在受理了项目的意向以后,就进入对项目需求的分析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有IT人员与业务人员组成的小组,对业务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与分析。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各业务层次人员访谈、会议。 在这一阶段,IT人员与业务人员往往会出现矛盾,IT人员可能认为业务的需求不清晰,而业务认为自己的需求已经十分清晰。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要有详细的管理控制方法,引导业务人员进行需求的细化。如,制定需求分析报告的框架,针对关键点形成文档等。一般来说,需求分析包括以下内容:当前业务流程分析未来业务流程分析当前业务与未来业务的差异分析信息化功能点需求对将来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安全需求等需求的优先次序 需求分析报告形成以后,还需要组织对需求的评审,以达成项目关系人对需求的一致认可。这一过程可包括:制定评审计划:制定评审的工作计划,确定评审小组成员,准备评审资料。需求预审查:评审小组成员对需求文档进行预审。召开评审会议:召开评审会议,对需求规格书进行评审。调整需求文档:根据评审发现的问题,对需求进行重新分析和调整。重审需求文档:针对评审会议提出的问题,对调整后的需求文档进行重新审查。三、可行性方案论证阶段 可行性方案的论证是项目启动阶段的关键活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论证小组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业务与IT技术两方面的人员组成,视项目的重要程度、难度与规模,可能还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顾问资源。 可行性方案论证的目的是通过确认管理体系和系统技术构架,从而确认未来的管理和技术方案是否有效。它立足于项目从管理上、技术上、实现上的难点进行阐述,逐步理清楚客户的需求。并在需求的基础上,规划总体解决方案,以作为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依据、产品选型的依据,以及后续实施方案的约束。 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依据:建立在业务需求分析基础上的项目投入与价值分析,往往是比较粗略的宏观感受。业务人员在提出信息化需求时,可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它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样得出的投入与产出分析也是很粗略的。如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可行性方案,考虑清楚该项目的定位,与其它系统的关系,相信投入产出的分析将更有说服力。 产品选型的依据:可行性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是不受任何产品影响的。因而它是后续产品选型的依据,它使得企业可以在产品选型过程中始终坚持从自身的需求和规划为原则选择产品与方案,而不至于受到供应商解决方案的误导。 实施方案的约束:可行性方案与实施方案是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之间的关系。可行性方案描绘了总体的业务方案与技术架构,而实施方案是可行性方案在各方面的细化。 此外,围绕可行性方案从管理上、技术上、实现上对难点进行的阐述,可以有效地开展项目的风险分析,制定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保障。四、产品选型阶段 当可行性方案需要通过选择新的产品来完成时,进入项目启动管理的产品选型阶段。在该阶段,对供应商进行初步的筛选以后,根据需求与方案要求,制定招标文档,接收供应商的项目解决方案,并根据评估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评估,选出2个以上的供应商进入商务谈判。并在立项报告审批通过以后,与供应商签署合同。该阶段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创建RFP:根据需求阶段与可行性方案阶段分析的结果,制定向供应商招标的文档。第 2 页 解决方案评估:制定产品选型评估的标准是该活动的核心,它包括:应用软件评估:对产品本身的功能、性能、体系架构、用户友好性、市场评价、费用等方面进行考察;软件运行环境评估:对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服务器、客户机的软硬件配置进行评估。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又是有可能对后续实施投入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客户端数量大,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项目实施评估: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项目实施方法与能力已经成为项目成败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服务商实施能力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方法、实施费用、实施周期、实施顾问经验以及对相似实施案例的考察。培训与售后服务评估:包括考察培训方式、费用、售后服务方式、费用、响应时间等。供应商评价评估:对供应商的基本面进行评估,如供应商的规模、业绩、合同语言和仲裁地、与客户的合作策略等方面。效益风险评估:即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的评估。这是最难评估的一项,当前在信息化项目中尚没有形成较完备的投入产出的量化评估指标,多是采用一些定性的分析与比较。商务谈判 关于商务谈判的组织与技巧,有许多专门的论述。从信息化项目管理角度上具体来看,商务谈判是在一定的策略指导下,与产品及服务实施商进行的,确定合同条款的过程,目的是最大化的维护公司利益,确定最优的价格和服务条款。 商务谈判的依据是评估通过的解决方案,其过程通常包括:组织谈判小组、制定谈判方案、实施谈判、签署合同。值得注意的是,商务谈判与后续的立项报告审批并没有严格的先后关系,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但合同签署必须在立项报告审批完成后才可进行。五、立项报告审批阶段 立项报告是项目启动阶段的重要文档,在这一阶段,需要将从意向提出、需求分析,到可行性方案论证,到产品选型各阶段产生的重要内容整理形成文档,并任命项目经理、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申请项目经费,然后按公司的管理流程,交相关的部门会签,成为确认项目合法性的文件。后序的所有项目活动都要以立项报告为依据。六、项目启动会阶段 有时候,项目启动会被看作一个时间点,一个里程碑,而不是一个阶段。这里将立项批准后,项目启动准备到项目启动会结束这一过程统称为项目启动会阶段。 项目启动的准备工作比较繁琐,具体事宜取决于项目所在的管理环境的要求。在项目启动准备期,可以准备一个项目启动检查清单,以确保项目启动工作的有序,避免疏漏。一般说来,启动会准备工作包括: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整理启动会资料等。其中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是非常关键而且容易忽略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考核管理制度项目费用管理制度项目例会管理制度项目通报制度项目计划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项目计划的制定、检查流程,如:整体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项目文件管理流程:明确各种文件名称的管理和文件的标准模版,如:汇报模板、例会模板日志、问题列表等。 项目启动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召开项目启动会议了。启动会议是项目开工的正式宣告,参加人应该包括项目组织机构中的关键角色,如管理层领导、项目经理、供应商代表、客户代表、项目监理、技术人员代表等。项目启动会的任务包括:阐述项目背景、价值、目标项目交付物介绍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成员职责介绍项目初步计划与风险分析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将要使用的工作方式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项目启动会已经涉及到了项目计划阶段的初期内容,这也映证了在PMBOK体系中启动阶段与计划阶段的重迭。 结论: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企业的项目启动阶段要经过意向提出、需求分析、可行性方案论证、产品选型、立项报告审批、项目启动会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控制,方可完成项目的启动,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做好项目启动管理是企业进行合理的投入产出分析,有效控制项目风险,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

项目范围管理论文万能模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也在逐步增多,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 方法 探讨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和尽早投入使用的关键在于项目业主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控制项目的能力。项目总控是加强项目业主方对项目管理和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对项目总控的基本任务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分析了项目总控的组织模式和项目总控的系统过程。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建设工程 项目总控 信息技术

Abstract: large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put into use as early as possible is the key to the project owner's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ability to control project. Total project control is to strengthen the project owners for the effective way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bility. The basic tas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project control,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the total project control and project process of general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total project contr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中图分类号:窗体顶端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窗体底端

1.引言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面临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管理专家发现设计阶段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影响巨大,这就是工程界已经形成的共识:工程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工程造价的5%以下,但正是这少于5%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高达80%左右。因此,高质量的完成设计任务是项目成功的先决条件。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设计也成为项目管理的对象,并且将设计和施工阶段连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设计相对于施工而言,有更多的创造性活动,因此,管理设计需要更多的艺术和科学的成分,“效率”不再是唯一的追求。价值工程就是这一思想的反映。

作为一种结果,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包括设计,甚至在管理模式、方法上出现了,将设计—施工进行整合,例如,打破传统的设计—招标—建设模式,开始将部分施工图设计任务委托给承包商而不是设计者完成,早期的FIDIC合同版本,为这种整合提供了合同管理的条件。

当然,发展还在继续,工程前期的重要性表现在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开始向设计的上游延伸,目的是确保设计合理、经济和实用性。这是一个更大的进步,项目的整合在扩大,在追求的效率的同时效率,强调对资源的有效的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前期—设计—施工,反映的仍然是整合管理。项目管理的手段有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开始逐渐增加其科学的充分,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根据项目中不同活动的特点将项目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阶段采用有的放矢的管理方法,并在整体上将各个阶段加以整合,追求的是效率、资源有效的利用、客户至上。

直到19世纪中叶,工程活动造成越来越多社会矛盾等负价值,以及客户至上理念的发展,学者们发现原有的工程项目管理太多的关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问题,却忽视了工程活动所带来的社会、伦理、服务等新的问题。

时至今日,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古老公理,“商道之道乃商也”不再完全正确。社会和公众要求工程建设领域实现商业价值并承担更广泛意义的社会和道德责任,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焦点已从“效率”扩展到“社会”。

这是一个革命,工程项目管理范围的延伸和整合,使得项目管理以更高的视角、更多的参与者看待工程活动,最强的不仅仅是效率、经济性,还包括了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管理方法上看,今天的项目管理运用技术、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进行管理。对于不同的参与者涉及的项目管理阶段,取决于具体的情况,例如,设计-建造合同,承包商涉及的项目管理就包括了设计、施工等阶段。又例如,对于BOT合同,承包商涉及的项目管理可能就包括设计、施工和使用等阶段。对于不同的合同,也可以包括概念阶段。

工程管理范围扩展的同时,项目管理专家越来越关注、重视两端的管理活动,特别是将概念阶段的管理称为创造性的管理工作,将施工管理称为程式化的管理工作,项目管理阶段延伸到使用阶段,体现服务至上、可持续观的理念。

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能够更好的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应用人类最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努力节约资源,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生产舒适、健康、环保、安全的生产和生活场所。

(3)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走低碳、绿色的发展之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护生产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中国,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动力还来自被称为“世界第一建筑市场”和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这是一个难得的实践课堂,它促进了项目管理从三十年前的热衷于引进,到近年来的关心于应用。今天,中国的项目管理专家已具备了进行管理理论、技术创新的外部条件,引领世界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领导地位指日可待。

比较而言,近二十年的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更多的内涵、更高的层次,科学而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分不断地增多,这对于管理科学服务社会,及其学科地位都有重要意义。

2. 建设工程项目总控理论及其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对大型项目、复杂项目、分散的项目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项目计划顺利实施,项目目标有效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结合企业控制论产生了项目总控。

项目总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大型项目基层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输,用经过处理的信息流指导和控制项目建设的物质流,支持项目决策者进行策划、协调和控制的管理组织模式。为大型、复杂、分散工程业主方的最高决策者提供战略性、宏观性和总体性咨询服务的。

联邦德国统一铁路改建和新建工程项目使用了项目总控,这个项目几乎符合总控运用的所有条件:规模大、空间范围分布广、复杂、工期要求紧。要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总控单位。

项目总控实施的关键是在预定的总体项目目标下进行Planning+Controlling。侧重于宏观的、整体的、方向性的策划、协调和控制,以保证工程项目整体的按目标完成。

2.1 项目总控的计划主要有以下工作:

项目总控的计划分解是根据项目总目标,先分解成里程碑计划,然后根据里程碑计划逐渐分级分解到执行层。计划的分解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过程分解和任务分解,最后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这是项目控制的基础。计划分解是贯彻计划很重要的工作。在计划的基础上,该项目最后形成了几千个合同。

例如进度计划从里程碑到具体的任务层级进行分解,总公司关注的是宏观性的问题。

德国统一铁路项目组织管理形式是多级管理,从全国总公司、州级公司二级组织、项目管理三级组织到工地主任。这依赖于任务和过程的分解。

从德国统一铁路项目总控的组织中可以看出,总控单位有关项目信息的来源是自下而上的,而且信息量是逐渐减少的,这样就保证了只有最真实、最主要的信息能传达到总控单位,而总控有根据信息下达决策,而这时的决策路径是自上而下的,这符合“从实招来的实践中去”的原则。项目总控的组织包括业主项目总控和工程管理公司。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文献

[1] 蔡小飞.浅谈楼宇等民用建筑项目总控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J]. 江苏建筑. 2006(S1)

[2] 赵海金.浅谈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总控模式[J]. 山西建筑. 2007(02)

[3] 骆汉宾,姚军.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总控组织设计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7(01)

[4] 贾广社,王广斌.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总控模式的研究[J]. 土 木工 程学报. 2003(03)

[5] 周迎,丁烈云.武汉“数字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总控支持系统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4(02)

[6] 何广才,何清华.项目总控模式在大型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 建设监理. 2005(0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探讨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 措施 ,也是施工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建筑产品生产的特点,探讨了工程项目管理中注重加强管理的几个方面。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Abstract: improv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and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projects and investment returns, and regulat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construction market order,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 wa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products production, discuss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to reinforce the management aspects.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项目管理,既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活动,也是一门复杂的管理学科。施工项目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涉及的工程质量、进度与费用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有机关系。积极推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也是施工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建筑产品生产的特点

1、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 建筑产品地点的固定性决定了产品生产的流动性 。因此要编制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使建筑产品的生产连续均衡地进行。

2、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 建筑产品地点的固定性和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产品生产的单件性。

3、建筑产品生产的地区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决定了同一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因其建造地点不同,也会受到建设地区的自然 、技术、 经济和社会条件的约束, 从而使其建筑形式 、结构 、装饰设计、 材料和施工组织等均不一样。

4、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体形庞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

5、建筑产品生产的露天作业多, 建筑产品地点的固定性和体形庞大的特点,使建筑产品不可能在工厂里直接进行施工, 即使建筑产品生产达到了高度的工业化水平的时候, 仍然需要在施工现场内进行总装配后, 才能形成最终建筑产品。

6、建筑产品生产的高空作业多, 由于建筑产品体形庞大, 特别是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展,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任务日益增多, 建筑产品生产高空作业多的特点日益明显。

7、建筑产品生产协作单位多, 建筑产品生产涉及面广,在建筑企业内部, 要在不同时期有和不同建筑产品上组织多专业 、多工种的综合作业。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成本管理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 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机制已基本形成。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需要多方面努力, 主要应采取:优化施工方案, 改进工程项目管理手段。

(1)实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加强成本管理、 控制费用的重要措施, 就是保证每个环节均能达到先算后做、 事先拟定费用的支出计划和成本开支范围以及可降低的成本比率, 把目标成本落实到每个最小的可控制单位, 甚至个人。 利用过程控制工具, 对项目成本进行过程控制 ,可以及时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最优计划的偏离 ,保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效果。

(2)应从系统的角度, 通过平衡成本计划、 时间计划、 质量计划达到成本 、工期和质量之间的平衡 。企业效益取决于成本和收入两个方面 ,因此, 企业不仅从控制成本的角度来增加效益, 而且还要通过提高企业收入增加企业效益 ,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期缩短虽然可能增加一些经济成本 ,但这两方面都直接和间接地增加企业效益。 有助于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塑造企业品牌。

(3)组织保障

组织是项目管理的载体, 是目标控制的依托 ,是控制力的源泉 。因此 ,在项目开工前, 要从组织项目部人员和协作部门上入手, 设置一个强有力的工程项目部和协作网络, 保证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4)建立合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工程参建单位众多, 如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工程参建单位的行为都受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 其某些行为可能有损于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为增强工程建设单位的道德风险意识 ,经济学家认为项目业主必须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诱导工程建设单位释放真实信息。对施工方案优化, 工程数量逐级控制 ,逐级价格预控等的激励措施, 以此达到各级组织追求工程项目成本降低的目的。

2、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的因素,如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并且公路工程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更难以控制。因此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就显得极其重要。

(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

经理部要致力于满足业主要求的质量总目标而展开,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质量验收标准不低于国家验收标准。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作业技术过程直接形成的。因此,作业技术方法的正确选择和作业技术能力的充分发挥,是质量控制的致力点,包含了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组织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作业技术能力,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对作业技术活动过程进行组织和协调,才能使作业技术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在施工工区、各班组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配足专职质检员,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控制。依照合同要求配备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施工机械、检测设备、工具。建立工地中心试验室,配备试验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跟踪检测。

(3)进行现场质量管理和控制

进行质量技术交底。在开工前,承包人要对设计图纸、工程数据进行复核,并对施工现场、定线数据进行复核、对含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 现场质量控制,做好“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建立质量奖惩制度。与各专业工程师、施工员、各施工队签订质量 责任书 。项目部试验室要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严禁进场,已进场的不准使用并清理出料场,

对桥涵混凝土配合比要认真设计,确保各项指示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现场采取动态跟踪,设立专业工程师,对路基及桥涵作技术指导,并设施工员进行全程跟踪施工指导。每道工序完工并自检合格后,申报监理人员验收。控制好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3、进度控制管理

工程进度涉及业主和承包人的重大利益, 是合同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要制订出一套控制进度的措施和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 ,并根据合同赋予的职权监督承包人执行, 以保证工程在合同规定的限期内顺利完成。

(1)单项工程进度控制

在工程开工之后, 监理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进行专业分析, 建立工程分项的月、 旬进度控制图表 ,以便对分项施工的月、 旬进度进行监控。

(2)采用网络计划控制工程进度

用网络法制订施工计划和控制工程进度, 可以使工序安排紧凑便于抓住关键 ,保证施工机械 、人力、 财力、 时间均获得合理分配和利用 。因此, 承包人在制订工程进度计划时 ,采用网络法确定本工程关键线路是相当重要的。 监理工程师除要求承包人制订网络计划外, 监理机构内部也要求监理人员随时用网络计划检查工程进度。

(3)采用进度表控制工程进度

进度表是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人每月按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和现金流动情况向其提交的报表。 这种报表应由下列两项资料组成: 一是工程现金流动计划图 ,应附上已付款项曲线; 二是工程实施计划条形图, 应附上已完成工程条形图。 承包人提供上述进度表, 由监理工程师进行详细审查, 向业主 报告 。

(4)采用工程曲线控制工程进度

分项工程进度控制通常是在分项工程计划的条形图上画出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开工日期、 施工持续时间和竣工日期,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观, 但就整个工程而言, 不能反映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情况 ,采用工程曲线法进行工程进度的控制则比较全面。

总而言之,施工项目管理,既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活动,也是一门复杂的管理学科。施工项目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涉及的工程质量、进度与费用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有机关系。积极推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也是施工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文献

[1] 赵俊光. 建筑工程管理浅析[J]. 科技风, 2010,(22)

[2] 吴尚华. 浅谈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管理[J]. 广东科技, 2011,(16)

[3] 孙长城, __刚. 浅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 科技风, 2009,(19)

[4] 李大伟. 系统论视域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4)

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论文推荐:

1.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2.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3.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参考范文

4. 有关于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参考

5. 工程管理类论文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论文

6. 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开始写论文了…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细分之一,船舶海洋工业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开发和海上防御等提供重要的装备,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韩国率先抓住国际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快速发展了本国的船舶工业,由此带动了冶金、机电、化工等数十个行业的发展,一度成为世界造船中心。现在,我国的船舶海洋工业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历史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经过十年的努力,使我国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近年来,我国船舶海洋工业在产品种类、技术、质量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生产管理领域依然没有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物流、生产、成本核算等方面依然沿用粗放的传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要求,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船舶海洋工程项目的复杂性越来越强,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应付这种复杂性,船舶制造行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

(二)研究思路与内容

1、研究思路

本文将主要运用项目管理理论、精益生产理论和精益造船、ERP系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现场调研、人员访谈、流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对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造船项目管理优化方案及ERP系统方案,并提出ERP系统方案的实施建议。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第二部分:相关理论综述。介绍了本文需要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等,主要包括:(1)项目管理理论。(2)精益生产理论和精益造船。介绍了精益生产理论及精益生产在造船行业的理论成果。(3) ERP系统理论。第三部分: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调研、人员访谈了解公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优化方案。以项目管理理论为框架,运用精益造船理论提出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的优化方案。第五部分: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ERP配套系统方案设计。以ERP理论及SAP系统提供的功能为基础,将优化方案落实到ERP方案中。第六部分: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优化方案及整体ERP系统方案实施建议。包含实施策略、实施难点和实施步骤。

二、相关理论综述

(一)项目管理理论

当前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各项目的计划编制需要依赖项目经理的个人经验,不同项目经理对于计划的编制层次、方法、逻辑、工具各有不同。项目管理是指运用各种相关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项目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控制。1、项目计划项目计划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设定、项目定义等。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定义,需要对项目进行范围界定、范围规划、范围调整等。其中,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就是项目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分为若干部分(或任务),而每个部分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若干更细小的部分,最后分解为一系列的活动,并注明各活动的成本。因此,工作分解结构是以层次结构的形式将完成一个项目所要执行的任务层层细分所形成的项目结构。工作分解结构每向下分解一层,代表着对项目工作更详细的定义。工作分解结构提供了关于项目的概览并且构筑了项目的组织结构和协调合作的基础,同时显示了项目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花费,可以应用它来计划时间,成本和分配预算。工作分解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把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一层,把产品和项目可交付成果放在第二层;或把主要可交付成果作为分解的第一层;或按子项目进行第一层分解等。

(二)精益生产理论和精益造船

按照精益造船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需要明确各层次计划、各计划覆盖的内容和计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需要理清各层次计划上下继承关系,和不同计划的编制方法。精益生产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模式之一,它的成功在世界上掀起了精益管理的浪潮,精益管理的思想己在世界范围内给各类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精益生产的理论适用于所有的制造型企业。日本造船业比日本汽车业发展更早更快,但在发展过程中,日本造船企业的生产模式与日本其它制造业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成今天日本的精益生产模式。原中远造船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张明华博士通过对日本造船厂生产模式的长期调研,用精益管理的理论和思想,归纳总结了日本先进船厂的具体实践,证明在日本船厂确实存在于丰田生产模式相似的`造船模式,即精益造船模式。精益生产把产品生产全过程分成两大部分: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在传统造船模式中,无效时间远远大于有效时间。产品生产的全部意义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从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角度考虑,有效时间是市场和客户需要的(有价值的,增值的),而无效时间是市场和客户不需要的(无价值的,不增值的)。因此,任何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效时间的现象就是浪费。

三、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17

(一)公司概况..........17

(二)造船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17

(三)存在问题分析..........19

四、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优化方案设计..........21

(一)项目计划:工作分解结构(WBS)及工作包方案..........21

(二)项目进度计划:项目生产计划和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编制方案..........25

(三)项目控制:项目执行跟踪方案..........29

五、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配套ERP方案设计..........31

(1)项目计划:工作分解结构及工作包方案..........31

论的细节进行深入讨论,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方案;

(2)分步实施:以“先管理优化,后ERP系统实施”的总体思路,根据企业的运营现状和模式,结合管理层的迫切需求,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先易后难,分阶段进行实施;

(3)平稳推进:在管理优化方案局部应用运行平稳的前提下,获取反馈,总结经验,制定下阶段的改进方案,并按照分步实施规划内容依序有次地推进其他方面和深化内容的实施;

(4)持续改进:对于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需要持续的对方案进行改进和实施。划分当前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各项目工作分解结构需要依赖项目经理的个人经验,不同项目经理对其划分各有不同,划分的标准不统一。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项目计划、项目成本计划、项目准备计划等管理模式均不统一。造成了开篇提到的项目计划不合理、生产任务不均衡、采购与生产不协调等情况。按照精益造船理念划分工作分解结构的要求,与当前业务状况存在差距。

六、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造船项目管理优化方案及ERP方案实施

(一)实施策略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项目管理优化方案及ERP

方案的实施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工程,需要秉承“集中规划,分步实施,平稳推进,持续改进”的原则。(1)集中规划:通过统一规划部署,全面考虑各业务部门的具体情况,对优化方案中所讨。

七、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太平洋海洋工程公司的深入调研,发现了现代造船企业所普遍面临的内部管理挑战,如生产计划不合理、生产符合不均衡、生产组织不协调、生产准备不配套、成本核算不精细等。针对这些挑战,本文结合项目管理理论和精益造船理论,对其进行了管理优化方案建议,主要体现在造船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及工组包方案、造船项目计划编制方案、项目成本计划编制方案以及项目准备计划编制方案等。同时,本文以SAP软件系统为例,结合ERP理论,对以上优化方案的落实进行了系统方案设计并规划了系统实施路线。希望以此能够帮助中国船舶项目制造企业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世界船舶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地位。

(二)项目进度计划:项目生产计划和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编制方案..........33

(三)项目控制:项目执行跟踪方案..........34

  • 索引序列
  • 项目管理论文一万字
  • 项目管理师万能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一万字
  • it项目管理论文2000字
  • 项目范围管理论文万能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