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篇1 试谈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影响着风景园林设计者对于环境的设计与评价,是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之一。本文通过总结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的特殊性,试图探索适合该专业的环境心理学教学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教学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领域,因此有着众多的别称(如人类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等)。[1]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因而,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很多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在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景观设计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人在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笔者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五年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1、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薄弱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部分基本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专有名词,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风景园林本科生来说,不可能严格按照心理学和社会学体系去教学,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于复杂的理论和名词容易混淆,掌握不好;同时,由于各种理论观点在特定的领域都有它们一定的道理,而彼此之间的差异、矛盾甚至对立,让学生分辨起来难度很大,重点也就不容易把握,在学习中容易陷入迷茫。[2] 但环境心理学知识同时也具有易感性和易操作性。[3]本学科很多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观察和总结的,同学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即是生活中实例的总结和凝练;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许多实例方便操作,容易验证。在讲授时,可以用小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氛围。 1.2缺乏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又常称为环境建筑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至今,其研究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展开,而对风景园林的相关性理论研究甚少。各大环境心理学的教材中,针对理论的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建筑或城市规划方面,风景园林的案例不多,因此可供学生学习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少,无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例场景中进行案例分析,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的方法总结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环境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效果,使得学生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中紧密结合。 2.1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针对风景园林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原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托于现有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更贴近、更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体系,以指导学生完成风景园林课程设计。课堂上可通过大量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将环境心理学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如在旧城更新中,不重点以整个城市为着眼点,而是缩小尺度,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天津万科水晶城等为例,向同学们讲解更新中有选择性的保留场地上的设施对于居民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外部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植物配植、园林色彩、园林照明中的心理学应用规律等。 2.2设置“调研”环节,强化课程理论 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调研,使得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维度。 学生可根据课堂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理论作为调研的主题,如人的行为习性、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博物馆的展品寻址、参观模式、博物馆疲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社区中的人际交往问题等;针对主题,选择典型的场所、适宜的调研方式、合理的调研人群、适当的时间进行调研。可选择观察、提问、问卷、测验、模拟等方式,尽可能将过程作科学的设计。要求最后提交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法的设定、过程简述、数据统计结果(附调查问卷、简图等原始资料)和必要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制作PPT,进行汇报。 2.3授课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环境心理学理论陌生、枯燥,不易于理解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环境心理学课程授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比如在讲构造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少女与老妇系列图片进行对比展示,让同学们对枯燥的理论有非常形象的认知,从而记忆深刻;在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的环节,采取让同学们手绘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认知地图并制作评价地图,从而发现并讨论设计的利与弊;在学习人的行为习性,如左转弯习性、抄近路习性、距离保持等时,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在课堂上实地验证(如静立时人躲避方向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分析学习之中,亦可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观察;课堂上根据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进行PPT讲解,摆脱被动学习的模式,变成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学生调研汇报、老师提问、大家讨论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循环教学发现,早期学生的发现一般较为浅显,总结出的知识也不丰富,但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后期能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提高,理论知识也得到加强。 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将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味性、更易理解。 参考文献 [1]林玉莲.环境心理学跨学科教学初探J.新建筑,1993(01):27-29. [2]胡超文.建筑学专业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108. [3]段然.发现式六步教学法的实践和总结――以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03):97-100.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篇2 试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艺术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着眼于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指导作用,并对环境与心理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色彩、形状、光影三个角度分析了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与运用,以期创造宜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以人为本;室内设计 一、环境心理学的概述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即“周围的境况”,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人们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产生影响。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的美好感受作为设计的终极目标。 二、环境与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相互作用 人与环境总是通过某种相互的作用来达到一种平衡,在这一动态平衡中走向进步与完善。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一)安全性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因此无论是在餐厅、酒吧和图书馆等地方,只要存在着一个与人共有的大空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先选择靠墙、靠窗、或是有隔断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上需要这样的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当空间过于空旷巨大时,人们往往会有一种易于迷失的不安全感,而更愿意找寻有所“依托”物体,所以现在的室内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穿插空间和子母空间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人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空间。 (二)领域性 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领域行为就是个人或团体,针对一个明确的空间所作的一种标志性的或保护性的行为或态度模式,包括预防动作及反应动作。 (三)私密性 私密性是作为个体的人对空间最起码的要求,只有维持个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证单体的完整个性,它表达了个体的人对生活的一种心理的概念,是作为个体的人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现。 巩固心理环境个性的独立的室内空间,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比如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运用 (一)色彩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人会显示出各式各样的心理效果。认识到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我们就会运用色彩来调节空间的环境气氛,烘托室内的气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以利于身心状态的调节。在设计表现上,不论是外观色彩,还是室内设计采用的色彩,都是以自身性质所引起的情感来感染人的,换句话说,它不是观者的情感,而是对象的情感。像室内色彩那样长时间引人注目的刺激,就能够激起支配人们持续性的积极的情绪,或者进一步加强由于其他事情而产生的某种情绪。 (二)空间形状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整个建筑有个中心,提供一种方向感。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静的气氛。这种宁静的气氛,就给了人们情感上的适应,因为人们需要通过思考来了解艺术,他的成功在于他的设计引起了人们对于环境产生了心理上,情感上的适应和共鸣,使得人们从情感上理解了他的设计。 (三)光影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现代室内光环境的设计中,光不仅起照明的作用,而且还是界定空间、分割空间、改变室内空间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光还表现一定的装饰内容、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趋向于实用性及文化性的有机结合,成为建现代装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光和影的衬托给人们提供了愉悦的视觉刺激,是营造室内气氛与创造意境的“特殊材料”。安藤忠雄认为:光和影能给静止的空间增加动感,给无机的墙面以色彩,能赋予材料的质感更动人的表情。 四、结语 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说:“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 。当人们处于室内环境之中时,人们的某些心理要素也同时处在室内环境的影响中。室内设计要求我们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而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舒适的、人们愿意停留和驻足的、一个能给人以视觉上和心理上,乃至行为上享受的空间环境。良好的室内环境所提供的氛围不仅仅作用于人的外在,更重要的在于它影响着人的心理,左右着人们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保罗・贝尔著,朱建军,吴建平等译. 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8-25,31. [2]计少妮.从“以人为本”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 2013(02):41. [3]贾悍.基于心理作用的室内装饰人性化设计思考[J].城市建筑,2013(02):56-60. [4]陈露.建筑环境心理与人居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5):82-83. [5]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EB/OL. 猜你喜欢: 1. 浅谈环境心理学论文 2. 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 3.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 4. 环境心理学相关论文范例 5. 环境心理学与园林的相关论文
一般就是做毕业设计,怎么你们还要答辩论文吗? 可以选一些室内设计大师的作品风格进行答辩啊,比如高文安、梁志天设计的整体运作和施工,写写你对他们作品的体会;还可以找一些建筑大师的代表作,比如贝律明的苏博、高迪的教堂~ 看你从哪里着手了,建议你找一些跟你课题有关的着手不要太生僻,老师提问的时候你才容易对答如流
自从人类有了建筑活动,室内就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并开始对室内环境有所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与不断丰富多彩。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 一. 室内装饰设计要素 1.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勇于探索时代技术赋于空间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2.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光影要求: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 4.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应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 5.陈设要素: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争取求的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 6.绿化要素:室内设计中绿化已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 二. 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是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宗旨,把满足人们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于首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使室内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 2.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精神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视觉反映心理感受、艺术感染等)。室内设计的精神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情感,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动,所以要研究人们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与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设计者要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升华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能突出的表明某种构思和意境,那末,它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3.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现代技术要求 建筑空间的创新和结构造型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考虑结构造型中美的形象,把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它置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要使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4. 室内装饰设计要符合地区特点与民族风格要求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各民族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差异,使室内装饰设计也有所不同。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室内装饰设计要点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面、顶面的围合限定而成,从而确定了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室内装饰的目的是创造适用、美观的室内环境,室内空间的地面和墙面是衬托人和家具、陈设的背景,而顶面的差异使室内空间更富有变化。 1、基面装饰--楼地面装饰 基面在人们的视域范围中是非常重要的,楼地面和人接触较多,视距又近,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是室内装饰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中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1.1 基面要和整体环境协调一致,取长补短,衬托气氛。从空间的总体环境效果来看,基面要和顶棚、墙面装饰相协调配合,同时要和室内家具、陈设等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 1.2 注意地面图案的分划、色彩和质地特征。地面图案设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强调图案本身的独立完整性,如会议室,采用内聚性的图案,以显示会议的重要性。色彩要和会议空间相协调,取得安静、聚精会神的效果;第二种是强调图案的连续性和韵律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规律性,多用于门厅、走道及常用的空间;第三种是强调图案的抽象性,自由多变,自如活泼,常用于不规则或布局自由的空间。 1.3 满足楼地面结构、施工及物理性能的需要。基面装饰时要注意楼地面的结构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构造、施工上的方便,不能只是片面追求图案效果,同时要考虑如防潮、防水、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的需要。基面的形式各种各样,种类较多,如:木质地面、块材地面、水磨石地面、塑料地面、水泥地面等等,图案式样繁多,色彩丰富,设计时要同整个空间环境相一致,相辅相成,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 墙面装饰。 室内视觉范围中,墙面和人的视线垂直,处于最为明显的地位,同时墙体是人们经常接触的部位,所以墙面的装饰对于室内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满足以下设计原则: 2.1 整体性:进行墙面装饰时,要充分考虑与室内其它部位的统一,要使墙面和整个空间成为统一的整体;2.2 物理性:墙面在室内空间中面积较大,地位较主要,要求也较高,对于室内空间的隔声、保暖、防火等的要求因其使用空间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宾馆客房,要求高一些,而一般单位食堂,要求低一些;2.3 艺术性:在室内空间里,墙面的装饰效果,对渲染美化室内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墙面的形状、分划图案、质感和室内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创造室内空间的艺术效果,墙面本身的艺术性不可忽视; 墙面的装饰形式的选择要根据上述原则而定,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抹灰装饰、贴面装饰、涂刷装饰、卷材装饰。这里着重谈一下卷材装饰,随着工业的发展,可用来装饰墙面的卷材越来越多,如:塑料墙纸、墙布、玻璃纤维布、人造革、皮革等,这些材料的特点是使用面广,灵活自由,色彩品种繁多,质感良好,施工方便,价格适中,装饰效果丰富多彩,是室内设计中大量采用的材料。3. 顶棚装饰。 顶棚是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室内空间装饰中最富有变化,引人注目的界面,其透视感较强,通过不同的处理,配以灯具造型能增强空间感染力,使顶面造型丰富多彩,新颖美观。3.1 设计原则(1).要注重整体环境效果:顶棚、墙面、基面共同组成室内空间,共同创造室内环境效果,设计中要注意三者的协调统一,在统一的基础上各具自身的特色。 (2).顶面的装饰应满足适用美观的要求:一般来讲,室内空间效果应是下重上轻,所以要注意顶面装饰力求简捷完整,突出重点,同时造型要具有轻快感和艺术感。 (3).顶面的装饰应保证顶面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不能单纯追求造型而忽视安全。 3.2 顶面设计形式。 (1).平整式顶棚:这种顶棚构造简单,外观朴素大方、装饰便利,适用于教室、办公室、展览厅等,它的艺术感染力来自顶面的形状、质地、图案及灯具的有机配置;(2).凹凸式顶棚:这种顶棚造型华美富丽,立体感强,适用于舞厅、餐厅、门厅等,要注意各凹凸层的主次关系和高差关系,不宜变化过多,要强调自身节奏韵律感以及整体空间的艺术性;(3).悬吊式顶棚:在屋顶承重结构下面悬挂各种折板、平板或其它形式的吊顶,这种顶往往是为了满足声学、照明等方面的要求或为了追求某些特殊的装饰效果,常用于体育馆、电影院等。近年来,在餐厅、茶座、商店等建筑中也常用这种形式的顶棚,使人产生特殊的美感和情趣;(4).井格式顶棚:其是结合结构梁形式,主次梁交错以及井字梁的关系,配以灯具和石膏花饰图案的一种顶棚,朴实大方,节奏感强;(5).玻璃顶棚:现代大型公共建筑的门厅、中厅等常用这种形式,主要解决大空间采光及室内绿化需要,使室内环境更富于自然情趣,为大空间增加活力。其形式一般有圆顶形、锥形和折线形。 总之,室内装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等多种学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工程学、艺术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学科,本质是要为人类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室内环境。而环境心理学则是支撑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学科。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研究居住环境(一切供人生产、生活的室内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2)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人的心理需求,调整、改善、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1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现状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虽然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在“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环境心理学对室内整体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也正有人不遗余力地把自然界中的植物、水体、山石等复制到现实生活中来满足自己对自然的渴望。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生产生活却在不断制造着与心仪的生活格格不入的建筑与室内环境。完全违背了我们对现实环境的期望,更是与环境心理学的精神理念背道而驰。2 人对室内环境要素的认知和感觉1)对视觉的满足。对视觉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对室内光(人工光和自然光)、色彩和造型(形状)的处理来实现的。首先来看文华东方酒店(曼谷)客房中对于室内设计影响最大的人工照明的处理,客房的主要照明采用了台灯进行侧照明而非常规顶照明的方式。设计师在立面、顶棚和地面均运用了能够产生漫反射的材料,避免了对人眼有害的镜面反射。在自然光的处理上,采用了双层窗帘的方式来调节自然光对人体视觉的影响:外面一层采用半透明面料,适合不需要自然光直接照射时用;内层采用有很好遮光性的厚棉麻布料,适合于对自然光进行完全隔绝。在颜色的处理上设计师在客房的四个立面上采用了浅黄色仿棉墙纸,顶棚则用乳白色的多空漆,地面采用的是相对较深的黄色花纹棉质地毯,写字台、床、椅子等家具上采用了小面积的对比色(赭石)搭配。这种搭配使得整个空间的色调变化而又统一于能将“温馨”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浅黄色色系中。整体空间和家具基本都采用了矩形造型,因为矩形是在视觉上最能让人感到平衡舒适的一种形状。2)良好的听觉环境。良好的听觉环境是通过控制声源、控制声音的传递过程和隔声来实现的。对室内设计来说,满足听觉的要求主要是通过不同空间选择不同隔声系数的装饰材料来实现的。客房由于活动私密性强、隔声系数要求高,立面和地面采用了高吸声的墙纸和棉麻材质的地毯来加强吸声功能,满足了客房旅客在睡眠休息时需要的安静。3)对肤(触)觉的满足。对肤觉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室内设计中组织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选择恰当的触感不同的面材来实现。所以设计师在设计SPA休息室时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南北通透,使其形成穿堂风来提高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另外在选择与我们皮肤直接接触的材料时,也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4)对嗅觉的满足。对嗅觉的满足主要是通过组织良好的通风、室内绿化和减少室内产烟来实现的。所以设计师为了提高室内的嗅觉质量,就在设计时首先尽可能的设置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能完全实现时,就努力配合设备师设置人工通风,还可以按照空间需求选择室内绿化植物的数量和品种。
给个合适的题目 这篇论文大致以下面文章为主材 可以吗 谢谢那
这里有"环境艺术设计"范文及标准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由于我们使用的大多数塑料制品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直接降解,如果不加干预其平均寿命会超过50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而分子结构却没有任何改变。这些“塑料沙子”表面上看与海洋动物的食物极为相似,一旦被吞食将无法消化、难以排泄,最终将导致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另外,这些塑料颗粒还能像海绵一样吸附高于正常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其连锁反应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投入海洋的东西会进入动物体内,最终会将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事事都是相同的,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最后受到惩罚的会是谁?是我们人类,我们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来承担后果;就像前面说到的一样,温州瑞安的河流污染严重,可能会导致空气的不清新而令人患上病症,那时候再后悔已经晚了。现在每到上下班的时间,都是高峰期,车来车往,道路上总是排起了长龙,难道大家就不能骑自行车吗?总是说低碳出行,请问是在做广告还是嘴巴上说说的?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大家心里都知道会有什么危害,那为什么还要开车呢?环境的美好,是要靠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并不是几个人说说做做就可以了,如果是这样,那会有什么用,可能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要保护环境,可能小朋友都会提醒家长少开车,低碳出行,那么作为家长的大人,有没有做起带头的作用,给小朋友们作出榜样。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如果区区的环保意识都没有,那又怎能谈上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优良传统呢?古人云:“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在这里,我希望我们人类从现在开始可以保护环境,让人类都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继续坐视不理,虽然世界末日是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地球真的会因为环境而毁灭了。
可以去参考下(心理学进展),不过你写这样的题目会不会有点儿不太适合?
这是我自己综合几篇论文写的 ,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啊!嘿嘿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同龄群体的多重压力。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恋爱心理困惑。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第四,抑郁心理。多呈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中。第五,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等等。二、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发生问题,有许多是在其早期成长过程中就埋下了种子,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一)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玉洁2004年对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医学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父母的温暖、关怀、体贴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无助,办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害怕被他人拒绝,不懂什么是爱,更不知道被爱的滋味的心理。父母过分干涉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父母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和不安全感。特别是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易使子女丧失自尊,产生焦虑和强迫症状。(二)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卢勤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家庭信息问卷对成都市某大学5090名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表明:家庭结构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寄居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差。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与父母中的一方进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四) 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影响有一定限度。据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要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视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三、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意见及建议常说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遭遇挫折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疗养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觉承担教育义务。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对个人素质的贡献方式比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间相互交流中的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印刻在内心深处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误区,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敞开心扉。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长需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子女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能真实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关爱滋润子女心灵,使家庭真正成为大学生避风的港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三) 针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家庭教育。1、 更新教育观念,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教育与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已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创新,在于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提升自己对大学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观念,而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要积极支持子女走出课堂,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为子女今后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增强其学习目的和动力,总之,家长既要关注子女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2、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家庭中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广泛交良友益友,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诚、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际交往原则,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积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家长应该认真去倾听子女倾诉,并给予开导,帮助子女化解生活问题,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向子女传授交往技巧。3、 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创建和谐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爱情观教育上应开门见山,不应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应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经恋爱,家长不要冲动,要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指导子女注意恋爱的心理和生理卫生,避免因性冲动而带来严重后果。再次,要加强网恋教育,提醒子女增强安全意识,不要迷恋网络,不要轻信网络信息。4、 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在家庭中进行就业教育。家长在学生选报专业时就应该开展就业教育,提醒子女结合自身爱好和机会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以减轻子女压力,并在财力方面给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长也应接受新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并不意味着工作将不再变化,而是会随着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因此,家长不应让子女局限于工作的稳定和专业的对口,要让子女深入接触社会,最终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四)家长、学校双方积极主动沟通,了解身心发展状况。家长要主动经常浏览孩子所在学校的网页或学校寄发的有关通知,及时了解孩子大学的动态,与孩子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到学校探望孩子,在于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也要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为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提供条件。参考文献:[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2] Lutenbancher M. Relationshipp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busive parenting attitudes in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J]. Nurs Res 2002,51(3):158-167.[3]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4]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5]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6]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7] 闫玉.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6(27).[8] 谢沫珠.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2):109-111.[9] 姜超,罗良针.论当前实施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38.[10] 程路.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着力点 [J].教育与职业,2008(8):189-190.[11] 谢沫珠,尤嘉.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73-775.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篇1 试谈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影响着风景园林设计者对于环境的设计与评价,是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之一。本文通过总结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的特殊性,试图探索适合该专业的环境心理学教学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教学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领域,因此有着众多的别称(如人类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等)。[1]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因而,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很多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在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景观设计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人在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笔者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五年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1、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薄弱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部分基本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专有名词,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风景园林本科生来说,不可能严格按照心理学和社会学体系去教学,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于复杂的理论和名词容易混淆,掌握不好;同时,由于各种理论观点在特定的领域都有它们一定的道理,而彼此之间的差异、矛盾甚至对立,让学生分辨起来难度很大,重点也就不容易把握,在学习中容易陷入迷茫。[2] 但环境心理学知识同时也具有易感性和易操作性。[3]本学科很多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观察和总结的,同学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即是生活中实例的总结和凝练;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许多实例方便操作,容易验证。在讲授时,可以用小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氛围。 1.2缺乏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又常称为环境建筑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至今,其研究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展开,而对风景园林的相关性理论研究甚少。各大环境心理学的教材中,针对理论的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建筑或城市规划方面,风景园林的案例不多,因此可供学生学习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少,无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例场景中进行案例分析,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的方法总结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环境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效果,使得学生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中紧密结合。 2.1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针对风景园林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原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托于现有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更贴近、更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体系,以指导学生完成风景园林课程设计。课堂上可通过大量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将环境心理学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如在旧城更新中,不重点以整个城市为着眼点,而是缩小尺度,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天津万科水晶城等为例,向同学们讲解更新中有选择性的保留场地上的设施对于居民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外部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植物配植、园林色彩、园林照明中的心理学应用规律等。 2.2设置“调研”环节,强化课程理论 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调研,使得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维度。 学生可根据课堂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理论作为调研的主题,如人的行为习性、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博物馆的展品寻址、参观模式、博物馆疲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社区中的人际交往问题等;针对主题,选择典型的场所、适宜的调研方式、合理的调研人群、适当的时间进行调研。可选择观察、提问、问卷、测验、模拟等方式,尽可能将过程作科学的设计。要求最后提交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法的设定、过程简述、数据统计结果(附调查问卷、简图等原始资料)和必要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制作PPT,进行汇报。 2.3授课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环境心理学理论陌生、枯燥,不易于理解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环境心理学课程授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比如在讲构造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少女与老妇系列图片进行对比展示,让同学们对枯燥的理论有非常形象的认知,从而记忆深刻;在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的环节,采取让同学们手绘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认知地图并制作评价地图,从而发现并讨论设计的利与弊;在学习人的行为习性,如左转弯习性、抄近路习性、距离保持等时,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在课堂上实地验证(如静立时人躲避方向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分析学习之中,亦可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观察;课堂上根据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进行PPT讲解,摆脱被动学习的模式,变成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学生调研汇报、老师提问、大家讨论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循环教学发现,早期学生的发现一般较为浅显,总结出的知识也不丰富,但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后期能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提高,理论知识也得到加强。 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将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味性、更易理解。 参考文献 [1]林玉莲.环境心理学跨学科教学初探J.新建筑,1993(01):27-29. [2]胡超文.建筑学专业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108. [3]段然.发现式六步教学法的实践和总结――以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03):97-100. 环境心理学调研参考论文篇2 试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艺术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着眼于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指导作用,并对环境与心理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色彩、形状、光影三个角度分析了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与运用,以期创造宜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以人为本;室内设计 一、环境心理学的概述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即“周围的境况”,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人们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产生影响。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的美好感受作为设计的终极目标。 二、环境与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相互作用 人与环境总是通过某种相互的作用来达到一种平衡,在这一动态平衡中走向进步与完善。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一)安全性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因此无论是在餐厅、酒吧和图书馆等地方,只要存在着一个与人共有的大空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先选择靠墙、靠窗、或是有隔断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上需要这样的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当空间过于空旷巨大时,人们往往会有一种易于迷失的不安全感,而更愿意找寻有所“依托”物体,所以现在的室内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穿插空间和子母空间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人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空间。 (二)领域性 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领域行为就是个人或团体,针对一个明确的空间所作的一种标志性的或保护性的行为或态度模式,包括预防动作及反应动作。 (三)私密性 私密性是作为个体的人对空间最起码的要求,只有维持个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证单体的完整个性,它表达了个体的人对生活的一种心理的概念,是作为个体的人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现。 巩固心理环境个性的独立的室内空间,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比如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运用 (一)色彩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人会显示出各式各样的心理效果。认识到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我们就会运用色彩来调节空间的环境气氛,烘托室内的气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以利于身心状态的调节。在设计表现上,不论是外观色彩,还是室内设计采用的色彩,都是以自身性质所引起的情感来感染人的,换句话说,它不是观者的情感,而是对象的情感。像室内色彩那样长时间引人注目的刺激,就能够激起支配人们持续性的积极的情绪,或者进一步加强由于其他事情而产生的某种情绪。 (二)空间形状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整个建筑有个中心,提供一种方向感。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静的气氛。这种宁静的气氛,就给了人们情感上的适应,因为人们需要通过思考来了解艺术,他的成功在于他的设计引起了人们对于环境产生了心理上,情感上的适应和共鸣,使得人们从情感上理解了他的设计。 (三)光影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现代室内光环境的设计中,光不仅起照明的作用,而且还是界定空间、分割空间、改变室内空间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光还表现一定的装饰内容、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趋向于实用性及文化性的有机结合,成为建现代装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光和影的衬托给人们提供了愉悦的视觉刺激,是营造室内气氛与创造意境的“特殊材料”。安藤忠雄认为:光和影能给静止的空间增加动感,给无机的墙面以色彩,能赋予材料的质感更动人的表情。 四、结语 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说:“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 。当人们处于室内环境之中时,人们的某些心理要素也同时处在室内环境的影响中。室内设计要求我们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而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舒适的、人们愿意停留和驻足的、一个能给人以视觉上和心理上,乃至行为上享受的空间环境。良好的室内环境所提供的氛围不仅仅作用于人的外在,更重要的在于它影响着人的心理,左右着人们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保罗・贝尔著,朱建军,吴建平等译. 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8-25,31. [2]计少妮.从“以人为本”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 2013(02):41. [3]贾悍.基于心理作用的室内装饰人性化设计思考[J].城市建筑,2013(02):56-60. [4]陈露.建筑环境心理与人居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5):82-83. [5]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EB/OL. 猜你喜欢: 1. 浅谈环境心理学论文 2. 环境心理学方面论文 3. 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 4. 环境心理学相关论文范例 5. 环境心理学与园林的相关论文
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工程学、艺术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学科,本质是要为人类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室内环境。而环境心理学则是支撑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学科。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研究居住环境(一切供人生产、生活的室内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2)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人的心理需求,调整、改善、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1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现状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虽然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在“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环境心理学对室内整体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也正有人不遗余力地把自然界中的植物、水体、山石等复制到现实生活中来满足自己对自然的渴望。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生产生活却在不断制造着与心仪的生活格格不入的建筑与室内环境。完全违背了我们对现实环境的期望,更是与环境心理学的精神理念背道而驰。2 人对室内环境要素的认知和感觉1)对视觉的满足。对视觉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对室内光(人工光和自然光)、色彩和造型(形状)的处理来实现的。首先来看文华东方酒店(曼谷)客房中对于室内设计影响最大的人工照明的处理,客房的主要照明采用了台灯进行侧照明而非常规顶照明的方式。设计师在立面、顶棚和地面均运用了能够产生漫反射的材料,避免了对人眼有害的镜面反射。在自然光的处理上,采用了双层窗帘的方式来调节自然光对人体视觉的影响:外面一层采用半透明面料,适合不需要自然光直接照射时用;内层采用有很好遮光性的厚棉麻布料,适合于对自然光进行完全隔绝。在颜色的处理上设计师在客房的四个立面上采用了浅黄色仿棉墙纸,顶棚则用乳白色的多空漆,地面采用的是相对较深的黄色花纹棉质地毯,写字台、床、椅子等家具上采用了小面积的对比色(赭石)搭配。这种搭配使得整个空间的色调变化而又统一于能将“温馨”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浅黄色色系中。整体空间和家具基本都采用了矩形造型,因为矩形是在视觉上最能让人感到平衡舒适的一种形状。2)良好的听觉环境。良好的听觉环境是通过控制声源、控制声音的传递过程和隔声来实现的。对室内设计来说,满足听觉的要求主要是通过不同空间选择不同隔声系数的装饰材料来实现的。客房由于活动私密性强、隔声系数要求高,立面和地面采用了高吸声的墙纸和棉麻材质的地毯来加强吸声功能,满足了客房旅客在睡眠休息时需要的安静。3)对肤(触)觉的满足。对肤觉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室内设计中组织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选择恰当的触感不同的面材来实现。所以设计师在设计SPA休息室时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南北通透,使其形成穿堂风来提高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另外在选择与我们皮肤直接接触的材料时,也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4)对嗅觉的满足。对嗅觉的满足主要是通过组织良好的通风、室内绿化和减少室内产烟来实现的。所以设计师为了提高室内的嗅觉质量,就在设计时首先尽可能的设置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能完全实现时,就努力配合设备师设置人工通风,还可以按照空间需求选择室内绿化植物的数量和品种。
大哥 我跟你一样也需要一份~~!!设计心理学···自己找个课件写吧网上不好找
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工程学、艺术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学科,本质是要为人类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室内环境。而环境心理学则是支撑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学科。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研究居住环境(一切供人生产、生活的室内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2)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人的心理需求,调整、改善、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1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现状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虽然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在“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环境心理学对室内整体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也正有人不遗余力地把自然界中的植物、水体、山石等复制到现实生活中来满足自己对自然的渴望。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生产生活却在不断制造着与心仪的生活格格不入的建筑与室内环境。完全违背了我们对现实环境的期望,更是与环境心理学的精神理念背道而驰。2 人对室内环境要素的认知和感觉1)对视觉的满足。对视觉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对室内光(人工光和自然光)、色彩和造型(形状)的处理来实现的。首先来看文华东方酒店(曼谷)客房中对于室内设计影响最大的人工照明的处理,客房的主要照明采用了台灯进行侧照明而非常规顶照明的方式。设计师在立面、顶棚和地面均运用了能够产生漫反射的材料,避免了对人眼有害的镜面反射。在自然光的处理上,采用了双层窗帘的方式来调节自然光对人体视觉的影响:外面一层采用半透明面料,适合不需要自然光直接照射时用;内层采用有很好遮光性的厚棉麻布料,适合于对自然光进行完全隔绝。在颜色的处理上设计师在客房的四个立面上采用了浅黄色仿棉墙纸,顶棚则用乳白色的多空漆,地面采用的是相对较深的黄色花纹棉质地毯,写字台、床、椅子等家具上采用了小面积的对比色(赭石)搭配。这种搭配使得整个空间的色调变化而又统一于能将“温馨”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浅黄色色系中。整体空间和家具基本都采用了矩形造型,因为矩形是在视觉上最能让人感到平衡舒适的一种形状。2)良好的听觉环境。良好的听觉环境是通过控制声源、控制声音的传递过程和隔声来实现的。对室内设计来说,满足听觉的要求主要是通过不同空间选择不同隔声系数的装饰材料来实现的。客房由于活动私密性强、隔声系数要求高,立面和地面采用了高吸声的墙纸和棉麻材质的地毯来加强吸声功能,满足了客房旅客在睡眠休息时需要的安静。3)对肤(触)觉的满足。对肤觉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室内设计中组织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选择恰当的触感不同的面材来实现。所以设计师在设计SPA休息室时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南北通透,使其形成穿堂风来提高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另外在选择与我们皮肤直接接触的材料时,也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4)对嗅觉的满足。对嗅觉的满足主要是通过组织良好的通风、室内绿化和减少室内产烟来实现的。所以设计师为了提高室内的嗅觉质量,就在设计时首先尽可能的设置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能完全实现时,就努力配合设备师设置人工通风,还可以按照空间需求选择室内绿化植物的数量和品种。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关键词: 室内装修 人体工程学 环境心理学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一、人体基础数据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1、人体构造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2、人体尺度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3、人体动作域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二、人体生理计测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1、肌电图方法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2、能量代谢率方法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能量代谢率(RMR)基础代谢率耗量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三、人体心理计测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2、尺度法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