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资料分析法是文献法吗论文

资料分析法是文献法吗论文

发布时间:

资料分析法是文献法吗论文

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文献材料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性的、深入的分析研究,探究文献中所涉及的问题、现象和规律。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文献分析法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文献材料,如书籍、期刊文章、报纸、政府文件、调查报告、统计数据等。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文献材料进行全面的搜集、分类、筛选、整理和归纳,然后对选定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以获取研究所需的信息和数据。文献分析法可以用于研究各种社会问题,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等,也可以用于研究某个特定领域或主题下的文献材料,如文学、艺术、教育、医学等。总之,文献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个领域或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1、规范研究法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应该是什么的分析方法。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4、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5、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6、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7、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8、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某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以探明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况,并从中引出自己观点的分析方法。它能帮助调查研究者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利于对研究对象作历史的动态把握,还可研究已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如早已去世的人。

文献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有:对查到的有关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搜集来的有关个人的日记、笔记、传记进行分析研究、对收集到的公开出版的书籍刊物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文献分析法与资料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区别如下:

论文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调查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调查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

4、比较分析法

亦称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法。是依据客观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通过同一数据的不同比较,借以对一定项目作出评价的方法。

5、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又称思想方法、认识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

6、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7、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文献分析法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吗

论文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调查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调查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

4、比较分析法

亦称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法。是依据客观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通过同一数据的不同比较,借以对一定项目作出评价的方法。

5、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又称思想方法、认识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

6、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7、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研究方法是在一个研究中发现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或者提出新理论、观点,论文研究方法需要大量阅读法,找到不足和创新点,来完善自己的论文,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三、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四、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一、规范研究法

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应该是什么的分析方法。

二、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具体说来:

四、比较分析法

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关于法学分析论文范文资料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法律论文 范文 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法律 文化 对新型法制化建设的影响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越来越为学界与社会所重视。在探索如何在中国法制建设的道路存在多方面的观点与争论。法律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的共同意识。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设中的意义,能有效地促进法制的完善与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完善的中华法系。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法制建设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和“依法治国”方针国策的指导下,中国的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依法治国,从这个源于西方的治国理念传入我国并且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成效来看,比起西方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此落后于西方的尴尬局面。著名的德国历史法学派法学家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认为法律就像语言、风俗一样,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的共同意识”,“世世代代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它“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中国新型法制建设面对着越加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西 方法 律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取舍,何去何从?对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亊实,中国今天正在使用的一整套法律制度以及法律职业群体的分类,是几乎全部从西方发达国家借鉴和移植过来的。所以,它们基本上不属于我们传统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法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源于西方的“舶来品”,而这与以封闭的小农经济、政治的专制统治和以家庭为中心的宗法关系为基础的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格格不入的。

一、从法律的起源和用途来看

在我国的传统法制文化中,法只是一种统治和刑罚的工具。自奴隶社会时期便有“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出现;而司法也主要依靠于“鬼神”、“神兽”等,并且主要应用于宗教和政治、军事活动。我国古代法的基础是“礼”和“刑”,追求的是维护血缘统治关系和等级制度。①而这却令人民对法产生畏惧和排斥,甚至是厌恶。而并不像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古希腊法和古罗马法,是奴隶制的商品经济关系下,契约式的人权和民主。

二、从法律的发展来看

在我国的传统法制文化中,儒家学派逐渐成为被统治者推崇、主导社会的思想体系,中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儒”的体现。②首先是受儒家推崇的“人治”传统。儒家主张具有贤德礼义理想主义下的人来统治整个国家,这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体现的便是权力大于法律和专制统治的长期延续。法律的正当性来自于统治者手中权力的赋予,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把法视为政治的一部分。而这种思想至今仍有深刻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潜在意识,把法看成是统治者手中的政治工具或者是打击报复的惩罚手段。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到一个刑亊案件的法官因为民众的舆论和关注便匆匆给一个案件下结论,大到对权力、特定人物的盲目崇拜和对民主、宪政与分权排斥的思想。而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形成了早期的民主制度,出现了以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为代表的主张民主与法治的学者;到近代,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对现代世界法制建设影响巨大的“鼻祖”级的人物,均来自于西方。

其次是受儒家文化推崇的“礼”与“德”。

在西方法律文化中,官僚政治受法律调节,但在中国法律并不独立,法律从属于道德,为行政服务,也成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制度。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③,法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和教条式的工具,这导致长期以来法律不能得到人们的有效重视和信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强调对礼义的追求,提倡纲常伦理。正如费正清先生在《美国与中国》所言,在以家庭为单位的重农主义的社会中,“人的价值并不像西方所认为的那样是每个人所固有的品质,而是需要从外界获得的。一个人的行为好坏主要应看它对社会福利、安定与是否有贡献来判断,个人本身也是不受赞扬的,因此中国所存在的一种政治传统即为家长式的控制。”④这种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这导致“人情”、“等级”和“面子”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因子。

而这对我国当今法制建设的影响,是极其不利的。近年来“打官司就是打关系”、“一纸司考不如有个叫李刚的爹”等一些言论从侧面体现出,我们的社会建立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上,而在此当中,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地位和尊严所体现出的价值越发的小,心甘情愿也好被迫无奈也好,只有屈从和扎入这一张张类似等级制度的大网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从而进一步的导致在某些司法当中“以亊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的陷落和法律本身公信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一旦少了等级和家庭的一定程度的约束,对社会规则的漠视就很可能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受侵害的客体既可能是公共利益也可能是私利,而这与法制建设中,人们对法律这种社会公共规则的敬畏和自觉的遵守的目标是截然相反的。

崇尚“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这种基础下,造就了不管是在统治者还是人民,还是立法、司法中都存在的“无讼”的价值取向。再加上“重狱轻讼”的诉讼制度,这使得自古以来人民的权利意识淡薄。人民没有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的意愿和倾向,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却向权力寻求救济(而这通常是非法的),或是干脆选择忍气吞声。目前我国当下“主流”的观点类似于“先中体西用,再逐步过渡到西体中用”的文化价值取向。但是新型法制建设的要求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要求显然是冲突激烈的,在“中体”思想的引领下依然是无法摆脱人治和人情关系的窠臼的,而这将是法制建设的致命伤。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全盘否定抛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呢?这显然是不行的。那么在新型法制化建设的浪潮中我们应当如何取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一是坚决破除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不利于进步的部分,弘扬吸收西方的先进法律精神。可以大胆的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大部分是不利于法制建设的,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当然有方方面面,但在当今世界市场经济的大势下,这不仅是我国发展的要求,更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二是制度改革和完善。

制度的不完善更是为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煽风点火。不能让“党”的头衔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免罪金牌”和特权标志。对于作为执政党队伍,对其违法行为更应当透明的依法处置。”减少权对立法、司法的干预,重视宪法的地位,逐步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宪法虽然是充满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但是对于违反宪法的必须采取得到法律的制裁和追究,否则宪法将沦为一种形式主义的文字),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使得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相互独立又互相牵制。不仅是立法、司法制度面,作为行政的执政党,也应当加强自身的建设。这是破除等级和特权势力风气的关键,使得法治得到真正保障的关键。三是文化大环境的建设和 教育 的改革。我国没有西方深厚的__宗教的传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要培养大众对法律的信仰,把法律作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减少政治和意识形态在文化和教育中的影响,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提倡多样化的文化,同时又要适当的运用中国传统法律道德的教化作用,把“无讼”最为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不是过程。从文化教育入手,加强法制的教育,是一种广泛的必要的保障。

培根说过,“对于一切亊物,尤其是艰难的亊物,人们不应期望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为了使它们逐渐成熟,必须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是不可能消失的,中国的法制化建设必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眼光和视野,更需要的是决心和毅力。我们必须站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 经验 和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下,既要大胆的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法律文明,又要理性的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取舍,真正从权力社会走向文明的法治社会。

<<<下页带来更多的法律论文范文精选

法学毕业论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法学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抢劫罪问题仍然还很突出。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是人所共知的,因而加强对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和对抢劫罪的定罪问题进行讨论是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分析了当代中国抢劫罪的各种状态、特点,及罪与非罪的对策。第一章从抢劫罪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构成抢劫罪几个要件。第二章讨论了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第三章从暴力下限入手,分析了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第四、五、六、七章从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不动产及财产性利益、对象以侵犯甲的人身权为手段,当场获取乙的财物等几个方面是否构成抢劫罪入手,研究了常见的几种难把握的抢劫罪。结论提出了在实践中对抢劫罪定罪量刑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抢劫罪社会危害性罪与非罪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1)

目录…………………………………………………………………………………(2)

前言…………………………………………………………………………………(3)

一、抢劫罪的概念…………………………………………………………………(3)

二、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3)

三、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4)

四、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是否构成抢劫罪…………………………(5)

五、不动产及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抢劫罪对象…………………………………(7)

六、以侵犯甲的人身权为手段,当场获取乙的财物是否构成抢劫罪…………(9)

结论…………………………………………………………………………………(9)

参考文献……………………………………………………………………………(10)

致谢…………………………………………………………………………………(10)

前言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历来为我国刑法重点打击。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类案件的发生,且案情非常复杂。《刑法》第263条对此作了一个较具体的规定。但由于立法对文字简明性、概括性的要求,使得法条不可能明确而全面地表述所有实际情形。对于抢劫罪的许多方面,历来多有讨论,首先,在罪与非罪方面,因为涉及是否需要立案、采取侦察措施、提请逮捕、起诉等问题,因而是个首要问题。本文试选择几个对定罪有着重要影响且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讨论,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一、抢劫罪的概念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在实施抢劫行为时,不仅造成公私财产的损失,而且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这既是抢劫罪区别于其他财产犯罪的重要标志,又使抢劫罪成为侵犯财产罪中的最严重犯罪。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和他人的人身。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的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法,劫取财物的行为。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强制,使被害人不能或不敢反抗的行为。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暴力行为只要足以抑制对方的反抗即可,不要求事实上抑制了对方的反抗,更不要求具有危害人身安全的性质。胁迫,是指以当场立即使用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不敢反抗的行为。胁迫既可以是用语言胁迫,也可以通过动作、手势进行。其特点是如不交付财物或者进行反抗,便立即实现胁迫的内容。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之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能力的强制方法。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人中毒等。

本罪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1]。抢劫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已的抢劫行为会发生侵犯他人人身与财产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其中,行为人对他人造成财产上的损害只能是希望心理,但对他人造成人身上的侵害则可能是放任。由于造成他人人身伤亡不是抢劫成立所必需的要件,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抢劫罪的故意是一种直接故意,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一种行为之所以成为犯罪且受到刑罚的惩罚,其根本原因是这一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构成是社会危害性的外在法律体现。一般地,行为如果符合犯罪构成,那么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达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这一行为就构成犯罪。但实际情形并不总是这样简单。犯罪构成要件只不过是从繁杂的实际犯罪情形中概括、归纳出来的,是决定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主要方面,并非全部。许多不为犯罪构成所包括的方面,诸如犯罪的动机、情势的需求(如国家根据社会治安形式的变化在不同时候采取从重或从轻的刑事政策)、实际情形的变化(如投机倒把行为在计划经济年代与市场经济年代罪与非罪的变化)等等方面都会影响行为在特定条件下的社会危害性。有许多行为,从犯罪构成要件上看,是完全具备的,但一旦综合考虑行为的方方面面,其社会危害性就减低而不够刑罚标准。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形的实际存在,为了尽可能准确到做到罪刑相适应,保证刑罚预防目的的实现,《刑法》在总则第十三条赋与执法者自由酌量的权力:“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只顾及行为是否具备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而不综合考虑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因而出现许多不妥的地方。如:

因为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犯罪,因此《刑法》没有象盗窃罪一样对财物数额作出要求,而且年满14周岁以上的公民都可成为犯罪主体。司法实践中,对一些青少年,甚至是刚满14周岁的在校生,以轻微的暴力行为如打几个耳光,踹几脚,向同学索要几元钱的行为,一律以抢劫罪刑拘、逮捕、起诉。从犯罪构成角度看,这样的行为无疑是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的,但正如上文所述,相对于社会危害性来讲,犯罪构成是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在执法过程中,不但要分析这些特殊情况是否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还应根据一般的社会常识及公众心理,分析这样一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是否达到或接近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抢劫罪的最低刑期是三年有期徒刑,如果类似本文列举的这样的行为都以抢劫罪定罪判刑,笔者以为,无论是从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这个刑事政策角度,还是从刑罚追求罪刑相适应,以期达到预防目的这个角度讲,都是不妥的。而且,虽然在刑法里面,没有对抢劫罪的财物数额作出一个下限规定,但刑法总则第九条关于罪与非罪的规定,无疑对刑法分则是有指导意义和法律束缚力的。当然,对于某些所抢财物数额虽小但手段较严重的行为,则是依法应予严惩的。抢劫罪侵犯的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只有对这两种权利的侵害程度的综合,才能说明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三、实施犯罪的手段的暴力问题

“暴力行为”是抢劫罪最常用的手段行为方式,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健康权直至生命权的施加于人身的强力打击和强制行为,还包括捆绑、强力禁闭、扭抱、殴打、伤害直至杀害等程度不同的侵犯人身的表现形式。抢劫罪的暴力行为必须是当场实施的,而且是被作为当场强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手段行为加以实施的。这种暴力行为指向的对象,一般是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本人,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向这些人施加暴力,才可能进而非法占有财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暴力也可能施加于在场的与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有某种亲密关系的人。与“财物数额不是抢劫罪成立的必备要件”这一共识相反,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暴力行为的上下限问题,各人理解不一。暴力行为的上限即“以暴力手段实施抢劫致人死亡”是否包括故意杀人,本文认为,如果行为人把故意杀人作为当场劫取财物的一种手段行为,则以抢劫罪而非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对为了事后获得被害人的财产,先将被害人杀死的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而不是抢劫罪[1]。但对于暴力程度的下限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很难把握。前苏联、日本、北朝鲜等国都明确规定暴力行为的程度必须达到“危及被害人生命与健康”或“足以抑制被害人的反抗”等程度[2]。目前我国对此法还无明文规定,笔者认为,不应规定暴力程度的下限,理由如下:

一是抢劫罪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又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两种权利的被侵害程度对于说明某一抢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而言,具有相等的意义。认为财物数额可以没有下限而暴力程度需要下限,这是没有道理的。

二是以暴力劫财的本质特征是:以暴力为手段行为,意图使被害人不敢、不能或不知反抗,从而达到当场劫财的目的。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意图以此暴力行为达到当场取财的目的,而且客观上实施了暴力劫财行为,就符合抢劫的本质特征,而不问这一暴力是否足以危害生命、健康或足以抑制他人的反抗。而且每个被害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有些时候,较重的暴力行为不一定能危及生命、健康或足以抑制被害人的反抗,而有些时候较轻的暴力却能够做到。如果认为暴力程度一定要有所谓的下限,那么,前者不成立抢劫罪而后者成立,这显然是不附合逻辑的。

三是轻微的暴力劫财与胁迫劫财的社会危害性相当。胁迫的暴力内容,不管有多严重,它毕竟只是一种现实可能性,末造成实然的人身伤害结果。轻微暴力虽然程度轻微,但毕竟已造成实然的伤害结果。从这点上讲,哪怕最轻微的暴力行为都要比胁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前者定性为抢劫,而后者不定为抢劫,没有道理。

四是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如果承认暴力程度下限的存在,则因为"轻微暴力"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易造成执法者理解不一,而导致执法混乱。

当然,在理解“暴力程度没有下限”的时候,跟理解“财物数额没有下限”一样,除了考察这两者本身,还应综合这两者来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四、不作为的胁迫与暗示的胁迫劫财是否构成抢劫罪

对于胁迫的习惯理解,如暴力一样都是一种主动的作为。但不作为同样可以成立胁迫。实际情形中,也常常存在通过不作为的胁迫当场取财的情形。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

关于分析方法论文范文资料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决策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直接手段,是构成财务报告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现代化财务信息发挥着愈来愈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范文篇1 论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作为商业语言成果的财务报表反映了经济体业务发生的内容,因而企业利益关联方越来越重视对其分析和利用。全面分析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至关重要,下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论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内涵 财务报表分析是建立在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类学科,其工作主要是分析公司的经济活动,引导管理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财务报表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健全的方法体系,且逐步趋于成熟,是具有系统和客观性质的资料依据。 (二)原则 财务报表原则主要可归结为:要基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切勿妄加个人主观臆断;要基于全面视角分析问题,不可片面单向判定;要基于实际与事物的联系,不可孤立看待问题;要基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重视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层关系;要基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前提展开分析,透过数字看本质。 (三)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帮助企业通过直观数字,真实反馈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获利能力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能够清晰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各类成本的构成、花费、流动情况,属于一种为企业成本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内部报表,是考核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之一。 二、财务报表案例分析――以XX上市公司为例 (一)数据分析 (1)概况。 XX上市公司是以商贸流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大卖场、大百货、综合超市等连锁经营为形式的。在2010年被誉为国内连锁经营第48位,2012年上升至37位,2014年上升至26位。根据该公司2014年中期的会计报告披露显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A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42.09%;第二大股东为B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比例为7.81%;而A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陈某,B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是陈某控制企业之一;在2014年中期,陈某在XX上市公司拥有的股份超过3.02%。由此可见,XX上市公司实质为陈某私人控股的私营企业,其股权集中与大股东的特点十分明显。 (2)报表分析。1)XX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第一,短期和长期的偿债能力分析: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表1),XX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呈现大幅下降态势,流动比率由2012年的1.13,下降到2014年的0.65,其他指标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同时,营运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甚至出现负数,说明XX上市公司短期负债超过了短期资产的金额。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表2),XX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有上升的趋势,由2012年的0.61,上升到2014年的0.72,其他指标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说明了该公司负债金额提高,财务风险加大,同时股东权益比率也在下降,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并不持乐观态度。 第二,盈利能力分析(表3)。从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可以看出,XX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相比2013年扭亏转盈,实现了3%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也体现了这样的趋势。但是主营收入毛利润率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略有提升,相对比2013年,提升为0.21。而且在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率指标上,该公司都不到0.01。在营业比率上,降低为0.79,非经常性损益比率,则提高为0.85,由此说明该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带来的。 (二)研究结论 经过上文的分析,XX上市公司总体上处于调整期,财务风险有所提高,负债率上升,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代表经营能力的资产周转率呈现下降态势,虽然盈利能力上升,但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实际上经常性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并未有太大提升。而根据公司年报可知,盈利增幅有限的主要原因被解释为主要是由于消费市场低迷、零售行业整体不景气、人工成本上升和电子商务竞争因素。由此可见,XX上市公司需要开展更深层次的革新,改进自身经营策略,严控成本,以提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形成因素 (一)报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企业财务信息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很多情况下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密联系。但如果对于数据的获取太过片面或是狭隘的话,就很可能造成财务分析的最终结果与企业实际运转状态相偏离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者在根据财务分析进行经营决策时出现偏差,最终影响企业未来收益的获得,甚至对未来整体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报表基础数据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会计数据来源于会计核算,而会计核算的进行又通常需要满足统一的规范与要求,并且与企业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折旧的计提方法不同,便会在财务数据中出现不同的方式。这些差异性都将对财务分析的最终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改善财务报表分析效率的实践策略 (一)扩大财务报表的分析范围 财务分析所指向的研究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企业经济管理具有相关性的会计数据,而应将全部财务状况一并纳入分析的范畴,密切结合企业自身所特有的经营状况展开相关研究。同时,结合财务分析的相关手段与方法,对庞杂繁复的会计报表进行抽丝剥茧,捕捉相关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唯有如此,财务分析才能成为反映企业真实现状的“体检报告”,为相关个人或组织提供全面系统的企业财务分析结果。此外,必须结合市场销售渠道展开调研,研究市场渠道价值变动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综合分析,从中“剖开”净利润的真实构成,以及盈利能力的欠缺之处,最终挖掘改进盈利能力的对策。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 财务战略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有了管理者的重视和员工的诚信,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才会有良好的环境,所以,企业的控制活动必须要从计划到执行再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把关,控制活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只有在明确的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才能更好辅助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执行。因此,要确保内控制度的适当性,借助产业构成调整来完善产融结合,拓展企业融资途径;创新融资方式,推进控股公司借助保理业务、融资租赁业务等方式实施融资。此外,还要加快上市运作,对控股上市公司推进定向及非定向增发,筹集资本市场资金;对收益分配实施严格的预算管控,积极推行“绩效管控”机制。 五、结语 财务报表是市场发展与企业发展走向的观察依据,也是管理者分析和决定未来发展走向的参考依据。基于上述可知,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工作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分析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监察预算完成情况,同时考核管理层和经理的业绩,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故而应对其投注应有的重视,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财务报表分析的论文范文篇2 试谈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 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概念分析 (一) 合并报表的内涵 合并财务报表存在于包含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中,由母公司编制,用来反映整个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是“实质胜于形式”理念的具体化,是根据股东以及管理需要,将整个集团公司视为单一经济实体,从而反映集团公司的情况。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为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分析 收购以及交换是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表决权股份的途径,因此,公司可以采用收买法以及权益几何法来编制合并报表。收买法即为处理购置的企业,按照支出总成本记录来记录其购买行为,购买方式以及支付方式构成了购买成本。在这个意义上,收买法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增值摊销的存在;二是被购买企业产生了新的计价基础;三是增值摊销以及商誉会降低合并收益;四是购买行为的商誉应该得到确认。权益集合法是将多个股东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联合在一起,其方法直接影响到所有者权益,因此,这种方法与收买法不同,其特点正好与收买法的特点相反。 (三) 合并财务报表的主流观念 将企业集团视为单一经济实体进行会计处理时合并财务报表的核心,在这样的主体界限之下,合并报表在外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母公司观念、实体观念以及修正的母公司观念三种,这三种理念形成了当下合并财务报表的主流理论观念。母公司观念即为以母公司为主体的观念,将企业合并报表视为母公司报表的扩展,其编制主要针对现有股东,造成了少数股东以及小股东权益被忽视。实体观念与母公司观念相反,认为合并报表应该充分兼顾子母公司的利益,将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视为统一实体的共同所有者。修正母公司观念是以上二者的结合,认为以上二者都不能充分阐述合并报表的理论基础,因此,修正母公司观念与以上二者有较大不同,是以市价记录资产负债,在报表中反映出一部分股权,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进行损益处理。 (四)合并报表原则及合并方法 合并报表原则主要有一体性原则、个别会计报表原则、重要性原则三类,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不仅要遵循一般编制原则,还应遵守以上三类原则。按照这三个原则,财务报表合并主要流程依次为:使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统一、编制合并工作底稿、编制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的合并金额以及填列五步。 二、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研究 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以及成长能力分析四个方面。 (一)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数据均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即为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集团的债权人是相对于独立法人主体而言的,但是企业集团在结构上并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因此,法人合法拥有财产才是债权人获得求偿权的依据。在这个意义上,通过分析个别报表,来实现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综合分析是科学的,可以帮助债权人做出正确的债务决策,这种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两种。 第一,在短期偿债能力中,最能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数据指标为流动比率,在一般情况之下,2:1的流动比率之下,企业集团的偿债能力最强,债权人的权益最能得到保证。 第二,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的数值越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在比率较大的情况下,利用少量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获取生产用资产,利用财务杠杆,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获得较多的投资利润。 (二)营运能力分析 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最能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在企业集团中,营运能力即为企业利用资产的有效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集团进行营运能力分析,需要对企业营运效率的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存在两种具体情况,一是横向合并的企业,二是纵向或者混业合并的企业。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体现,反映出企业集团能够获取利润的能力,主要反映指标为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以及主营业务净利润率等。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的含义较好理解,其分析也较为简单,对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来说,这二者的指标越高,就说明企业的利润获取能力越强。资本收益率是对企业自由投资来说的,该项指标越高,那么投资收益越好,风险越小,此项指标是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这项指标要与企业债务资金成本率作对比,若资本收益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率,那么负债对投资就是有利的,低于则相反。 (四)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即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包括企业规模、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减。企业的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三项是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为主营业务、主营利润以及净利润的增长率。此外,企业的成长能力是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的,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时以及预测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才具有实效。 三、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用途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集团的整体情况,将企业集团的整体作为会计主体,其编制抵消了内部交易事项对个别报表的影响,其对象是多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其意义是经济上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此外,个别会计报表与合并会计报表的区别还有: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由独立的企业法人进行,所有企业都要进行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合并报表则不需要,其反映对象是单个的企业法人,合并财务报表以个别会计报表为依据,无需单独设置账簿体系,个别报表则需要设置,在编制流程上也有很大不同,其项目数据经过加总、抵消分录。因此,必须明确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用途,要明确合并财务报表是否能够作为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其实,合并报表对于企业集团决策价值有无取决于其使用者以及作用,其价值对于集团公司做出整体宏观决策是巨大的。 (二)如何以个别报表为基础综合分析合并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由子公司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并抵销内部交易事项对报表的影响编制的,如果企业集团片面地将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整体性显然不足,因此,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还必须结合个别财务报表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整体以及具体统筹起来,尤其是集团成员差异大的情况下,结合二者进行分析尤为重要。进行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要引入对比分析的概念,将实际数与基数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差异,了解经济活动绩效以及问题,其效果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三)明确分析是否以母公司为中心 母公司是企业集团的灵魂所在,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必须明确是否以母公司为分析中心,一般的,母公司掌握主营业务,分析主体一般为母公司,但是,特殊情况还是存在的。例如,在子公司为主营业务经营主体时,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主体以及利润主要来源就是子公司,合并报表分析以及经济决策都应该主要针对子公司。在母公司主营业务与子公司主营业务重要性相差无几时,就需要按照上文的对比法做出对比分析,确定子母公司在集团中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合并报表分析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四、结语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集团的意义重大,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对理论知识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企业集团的实际,将报表统分结合,真正实现有效分析,从而为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1.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精选范文 2.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3.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 4. 有关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范文

态势分析法是论文研究方法吗

论文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调查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调查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

4、比较分析法

亦称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法。是依据客观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通过同一数据的不同比较,借以对一定项目作出评价的方法。

5、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又称思想方法、认识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

6、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7、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现代管理学SWOT分析法研究论文

武术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几乎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与道教、佛教、民间宗教,以及各种民俗民间文化,都对它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渗透[1]。武术有着鲜明的伦理特征,讲究武德,要求习武者“未曾习武先习武德”,“武以德立,德为技先”等道德理想和行为标准,体现了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特征。传统武术礼仪在武术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武术教学相融合,能够使得武术技能传授和文化感悟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1、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综合考虑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因素,从而制定出针对研究对象的发展策略、计划和措施的方法[2]。在SWOT分析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整体上看,SWOT分析法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S、W,主要用于分析内部环境因素,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扬长补短;另一部分是O、T,主要用于分析外部环境因素,综合分析竞争对手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对自身的影响,以便更好的生存发展。文章利用现代管理学SWOT分析法,系统的阐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在优势与劣势,以及传统礼仪文化渗入现代武术教学中将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从而找到“武术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促进现代武术教学的发展,也为以后武术教学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传统礼仪文化的概念

“仪”既指的是容貌和外表,又指的是礼节和仪式[3]。礼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礼仪是指特定时代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说,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习俗、仪节,是人们相互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中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4]。礼仪文化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仅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5]。礼仪文化在传统武术中同样不可或缺。传统武术礼仪是指传统习武者在习武群落中为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特定关系,并为所有习武者所共同认可的,而表现出来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礼节、行为准则[6]。传统武术礼仪文化具有思想观念与风俗习惯相结合、心灵的习惯与身体的习惯相结合的文化特质,体现了习武者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有机统一[7]。习武之人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在不断吸收武术文化和武术哲理,如儒、道、佛三家思想和五行阴阳说等,经过长期的教学熏陶下养成了良好的武德精神和民族精神,从内在修养提高个人的精神面貌。传统武术礼仪文化对于塑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起到重要的作用。

3、现代武术教学融合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SWOT分析

3.1内部优势

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礼仪不仅反映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传统武术礼仪包括师徒关系、拜师择徒过程、武德教育等主要内容[8]。同时通过传播传统武术礼仪来顺应世界和谐思想。3.1.1有利于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养从社会学角度看,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良好的人才素养和道德品质,为适应社会需要,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在学习武术技能的同时也渗入传统儒家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学生通过对基本动作的直觉体悟,进一步领悟武术文化的精髓,进而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青少年是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礼和德的认识。通过武术教学中礼仪文化的传播,能够对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1.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性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是重视心性的修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传统武术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感受礼仪的重要性,无形中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人格素质,在交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感受到以礼待人能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心性,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3.1.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从个人角度看,礼仪既是衡量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一杆标尺,也是展示个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的手段。礼仪是建立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举止有节、礼貌周到这将为其未来工作、业务拓展和私人情谊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同样,在大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传播礼仪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是促进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学生中传播传统武术礼仪文化能够使学生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在人际交往中充满自信,造就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进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3.2内部劣势

3.2.1人权思想过于强调等级制度,不利于个人的自由化在传统社会中,礼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并按人的等级来调整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但这种等级制度限制了人的个性与自由,与现代思想冲突。在传统礼仪文化中缺乏平等性,现代追求民主、人权和法治。古代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现代人认为师徒之间应该平等友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且无论职业、年龄区别,人格方面都是平等的。3.2.2各流派形式过于繁杂,不利于礼仪的规范化首先,中国武术有很多流派,其中最重要的三大流派———少林、武当、峨眉都有各自的礼仪规范,互不影响,自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统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其次,古代传统武术礼仪程式十分繁琐,以示隆重,如古代拜师礼,礼序很复杂,不符合现代人潮流。再次,传统武术礼仪是融合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遵循阴阳五行哲学原理,渗透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于武术礼仪文化的认识建立在直觉体悟上,是一种整体的、模糊的、主观的,缺乏思辨性和客观性,不利于礼仪的规范化。3.2.3内容过于守旧,不利于现代文化的创新性传统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世代相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传统武术文化部分脱离了现代体育文化的特征,如休闲性、娱乐性、趣味性等,如拜师学艺三拜九叩、少林传经念佛坐禅等过老的`礼仪已经不适合现代需求。人们所熟悉的现代武术礼仪就是抱拳礼,对于古代的门规戒律,人们认为太古板。

3.3外部机遇

3.3.1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当今时代,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出境游客也越来越多,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也在不断曝光,使得国人形象受损,祖国蒙羞。旅游作为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旅游中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代表着国家形象。中国自古素称“礼仪之邦”,每一位国人都有责任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强文明素质的教育,树立文明观念,展示文明形象,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已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作为一种传统礼仪文化,反映了礼仪与文化的价值所在,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广泛的普世性,能够合理构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3.3.2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尤其是在广大青少年当中。2004年中宣部与教育部曾联合发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吹响了武术教育改革的强劲号角,纲要中提出要在中小学开设和加强武术课的建议。可以通过现代武术教学渗入传统武术礼仪文化,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内在素质和道德水平,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文化。为培养学生健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提升人的素质最重要的是通过德治和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传统礼仪文化中就强调仁、义、礼、智、信及忠、孝、悌、廉、俭、勤、谦等美德。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3.3有利于领悟优秀的中国武术文化,促进武术国际化传播以“练习中国武术,体验东方文化”,让国外学者通过学习武术动作和传统武术礼仪,来领悟中国武术文化。武术文化也应通过一定的仪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武术文化的传承,光靠技术训练是不行的,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9]。正因武术博大精深,需要通过外在的文化吸引外国人的眼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四维”(礼义廉耻)之首,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传播中国的武术,重在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世界都能和谐发展。

3.4外部威胁

3.4.1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现代教学中的缺失当前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缺失,主要存在于武术管理者、武术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具体体现在训练、比赛、生活等方方面面。只重技术,不重内在的狭隘价值观是导致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主要因素之一[10]。在中小学教育中不曾有礼仪文化课,应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礼仪教育,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目前高校重视专业技能和理论教学,基本不涉及礼仪教育,以致学生对礼仪的觉悟不高。3.4.2西方体育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随着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们接触到外国文化,然而中西方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礼仪规范上存在差异,从而出现文化冲突。这对于我们发扬传统礼仪文化会成为一个阻碍。特别是西方体育文化的入侵,西方“主客二分”哲学观和“灵肉两分”身体观冲击着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身心合一”身体观,而人们在吸纳和融合西方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喜新厌旧,一味的“全盘西化”追求时尚。3.4.3学校武术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完善中小学真正开有武术课的不多,且多数中小学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一贯传承下来,学校“重术轻礼”,即使在武术课上有理论教导学生传统礼仪文化,但并没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未能领悟到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在高校中武术作为一门选修课,学生下意识里认为武术难学,且要学好要吃苦。在教学过程中,武术需从乏味的基本功开始。学生在选修课程时都抱着哪个课程轻松且娱乐性强,只求及格就行的心态。学生对于武术的认识不高,兴趣也不大。这是目前发展武术教学需挑战的问题。3.4.4武术在群众体育竞争发展中的优势有待提高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和条件有较大改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众多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参与广场舞都已经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在舞蹈中享受快乐。而武术在群众体育中,年龄结构出现“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较多的年老者练习太极拳或柔力球,为了健身、养生;年少者倾向于学习武术攻防格斗,为了强身健体,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武术在群众体育中普及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且人们只认识到武术的技能,却对武术理论知识不够深化。

4、建议

4.1SO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发挥内部优势

研究者一直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叶朗先生说:“传统是一个发展变动的范畴,它的活力就存在于它的动态变迁之中。”[13]庞朴先生说到,“任何一个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14]可知,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所以作为武术爱好者有责任发扬武术传统礼仪文化。通过借鉴跆拳道融入礼仪文化的方式,将传统礼仪文化贯穿整个武术教学过程。学校武术礼仪教育应该成为教学最基本的元素,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不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而且还有利于培养青少年高度的爱国情操[11]。在教学顺序上先教礼节后教武术技术,将武德与拳理、技术与修身结合起来。在课前、课中、课后向老师问好或请教时都可以使用“抱拳礼”、“点首礼”、“注目礼”等,以示尊敬。同时让学生知道武术“抱拳礼”的含义。在课前向国旗、国徽行注目礼,将武术谚语以口令的形式喊出来,如“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等。学生上课穿统一的武术服,在进行武术技能练习前学习孔子“礼”的基本思想和中国古代道德思想发展历史以及古代思想家有关道德教育的言论,通过“礼”的教育来加强学生对“仁、义、信、勇”的领悟,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谦逊好学、恭敬礼让的态度。

4.2WO策略:利用外界机会弥补自身劣势

武术早在20世纪初就被列为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然而武术人口却在不断下降,在现代学校武术教育中,疏于对学生进行武德、武礼教育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仅有技术的学习,而没有把尚武崇德思想指导于实践。针对现代武术教学,应该进行如下改革。1)提高体育教师对武术传统礼仪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认识。同时让武术教师认识到开展武术礼仪是展现武术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找回原有谦逊的民族性格的需要[9]。对于现代武术教学应该重视武术礼仪教育,高校应多开展武术礼仪有关的课外活动与课程,营造浓厚的武术文化气息,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传统礼仪的重要性。2)现代武术教学应以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重视尚武崇德的培育。郭沫若说过:“德,照字面上的看来是从植从心,意思是把心思放端正,便是《大学》上所说的‘预修其身,先正其心’;从《周书》和周彝看来,德字不仅包括着主观方面的修养,同时客观方面的规范--后人所谓‘礼’--都是包含着的”[15]。武术传统礼仪是内得于德而外实于行的统一。通过武术融合传统礼仪文化教学,来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是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3)建立与现代武术教学相匹配的传统武术礼仪体系,将散漫、不成体系的传统武术礼仪规范化、统一化和科学化。中国武术需要放下大国姿态,谦虚地向韩国、日本等国家学习,迎合时代的需要、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需要,把武术真正打造成术道并重、内外兼修、有礼有德的高尚运动项目。加强武术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学生学习技术和武德的榜样。对于传统武术礼仪,应秉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渗入现代武术教学中,挖掘武术动作中的文化内涵,建立起与新的武术教学模式相应的武术伦理道德教育体系和武术的文化鉴赏体系,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立具有武术特点的范式。

4.3ST策略:利用内部优势抵御外界威胁

温力教授认为现代武术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发生双向发展———竞技武术与非竞技武术。竞技武术一直在追求高、难、美、新的技术动作,而对于武术的传统礼仪文化已经简化为抱拳礼、持器械礼。这对于表现武术的文化底蕴是远远不够,但由于吸收了西方的整体逻辑分析思维,以致以理性的思维评判,改变了直觉体悟,从而形成现在的竞技武术,也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舞台。对于非竞技武术发展最棘手、最重要的是学校体育中现代武术教学的发展,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文件中对于“课程价值”提到:首先“增进身体健康”,然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最后“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说明现代体育教学重视知行合一。在武术教学方法与形式上,针对不同年级的德育教学目标要求,将传统礼仪文化层次化、结构化和序列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德规范,使他们在道德实践中形成基本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点,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在教学内容上,改变单一的教学技能体系,从基本的技能升华到精神层面,融合传统礼仪文化,以外在的传统武术礼仪来表现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化内涵。

4.4WT策略:弥补内部劣势规避外界威胁

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流失,为了不让传统的文化流失,我国各地区申请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相关的对策。现代学校武术教学也需要传统礼仪文化来熏陶学生,挖掘武术传统礼仪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创设交往的情境,通过武术相关的电影视频、现场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将武术教学与艺术、音乐和书法等结合,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例如在太极教学中可以配乐,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天人合一”,在散打教学中应给学生播放有关散打赛事视频,重点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以及学生间实战如何以礼相待,形成“尊师重道,孝悌仁义”的道德准则。这样的实践教学可以体现传统礼仪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性,将零散的武术传统礼仪文化经过聚集、甄别、筛选、加工和创新成新时代学生易接受的、科学化的礼仪文化。这样也避免传统礼仪文化的丢失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增加传统礼仪文化理论课或相关的武术传统文化,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觉悟,武术不光是技能学习,更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是中国的武术文化,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武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民国元年 ( 公元 1912 年 ) 南京造币厂根据财政部的命令,首先铸造了中华民国孙像开国纪念币。银元正面中央镌孙中山侧面肖像,外围双圈 ( 内一线圈,外珠点圈 ) ,边缘上镌中文隶书体 " 中华民国 "4 字,下镌中文隶书体 " 开国纪念币 "5 字,左右长枝花饰。背面中央竖镌中文隶书体 " 壹圆 " 及嘉禾 ; 外围双圈 ( 内一线圈,外珠点圈 ) ,边缘上镌英文 "THEREPUBLICOFCHINA" ( 中华民国 ) ,下镌文 "ONEDOLLAR" ( 壹元 ) ,左右下方分列五角星。故称下五角星版。该币的特点是 : 五角星方位在下,左右两个五角星摆放较正。五角星与英文字母间距较近。英文字母没有错版。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后,该币即停铸,因时间短暂,流用不多,尤显珍贵。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近代中国钱币中的精品,有着历史熏陶,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珍贵的中华民国 " 开国纪念币 " 记录了辛亥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历史,由于历经百年风雨," 开国纪念币 " 存世量极为稀少,尤其是品相好的更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爱好者青睐。

  • 索引序列
  • 资料分析法是文献法吗论文
  • 文献分析法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吗
  • 关于法学分析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分析方法论文范文资料
  • 态势分析法是论文研究方法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