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普契尼歌剧论文参考文献

普契尼歌剧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普契尼歌剧论文参考文献

荷塘夜色、It's my life……迈克尔杰克逊的也可以啊!

[摘 要]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创作的歌剧。电影版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2008年DG公司出版的,在此之前,有很多舞台现场的版本。但是,电影版《艺术家的生涯》给了我们更加贴近生活的情节、美妙的声音以及更加广阔的视野空间。本文主要从分析剧情、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经典唱段、艺术特色以及电影版更突出的特征四个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以后的歌剧表演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 吉亚卡摩?普契尼(全名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是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赫,一生中共创作了12部歌剧,其中《艺术家的生涯》《图兰朵》和《蝴蝶夫人》被称为普契尼三大经典歌剧,除此之外《托斯卡》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歌剧。 《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西米亚人》)是普契尼歌剧创作中最具其风格特征的典型作品,它是以法国作家亨利?缪尔杰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为蓝本所创作的。1896年,在都灵首演,当时首演并未成功,两个月后在巴勒莫再次上演时,受到了极度狂热的追捧。电影版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2008年DG公司出品的,全剧录音,由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来演奏,贝特朗德拉?贝利担任指挥,主唱由安娜?奈瑞贝科和罗兰多?维拉宗担任并出演。 一、剧情探析 这部歌剧为四幕歌剧,在电影中,总共运用了三个大的场景,把歌剧内容的演绎放在了现实生活场景之中。 第一幕: 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人们在街道上悠闲地漫步,钟声响起,镜头转向了四位艺人所居住的破旧的房舍。鲁道夫站在大窗前面,画家马切洛正在画红海,非常寒冷的气温让他几乎握不住笔。鲁道夫转过身朝向马切洛时,开始他第一次的咏唱。他们在讨论究竟用什么方法使房间变得暖和一点,最后鲁道夫决定把他的三幕剧本烧了来取暖。这时去当铺当书未果的哲学家科纳利也从外面回来了,随后音乐家萧纳尔推门而进,带来了食物、美酒、雪茄和柴火。在大家正准备好好享用时,房东贝诺前来催缴房租,大家诱使他中圈套,赶他出门。这时萧纳尔建议大家去摩穆斯酒馆度过圣诞前夜,但是鲁道夫因为与他人约稿未完成,让三个朋友先走然后在酒馆碰面。在诗人鲁道夫进行创作时,听到了敲门声,鲁道夫开门一看,是一位脸色极其苍白的女人。稍缓过后,鲁道夫看到,这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女人,她叫咪咪。鲁道夫把蜡烛点亮,送她回家,这时咪咪发现钥匙不见了,掉落在了房间之中,当她回来寻找的时候,一阵风吹灭了他们手中的蜡烛,黑暗中鲁道夫无意间找到了钥匙,并把钥匙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有意靠近咪咪,触碰到了咪咪的冰凉的小手,诗人握着咪咪小手唱起了著名男高音咏叹调《你那冰凉的小手》。接着鲁道夫告诉咪咪,他是一位诗人,虽然生活穷困潦倒,但是在诗中歌颂着生活和爱情。他希望咪咪说说自己的事情,咪咪唱起了介绍自己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这时楼下传来了另外三位艺术家的喊声,鲁道夫跑到窗口告诉他们他很快就创作完,并告诉他们房间里有客人。三个艺术家唱着《别把诗人打扰》离去。回过头来的时候,只见窗外月光洒在咪咪的脸庞,她和鲁道夫手携着手唱起充满爱情色彩的二重唱《啊!可爱的姑娘》,结束了第一幕的内容。 第二幕: 在拉丁区的广场上,开设着各类的商店,大街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热闹非凡。街头流浪儿和一些市民们唱着合唱。摩穆思酒馆就在广场的一端,在酒馆中的人大部分都是艺术家,也有一些崇拜或模仿艺术的人。鲁道夫带着咪咪来到这酒店,并把咪咪介绍给三位朋友,一群孩子们不停围绕着卖玩具的巴皮里奥。咪咪与他们在酒馆干杯后,画家马切洛的旧情人穆塞塔与一个老贵族议员阿钦多罗来到了酒馆,并坐到了一旁。穆塞塔用各种方式想要吸引马切洛,最后以一首《漫步街上》重新激起马切洛对她的爱意,之后加进了七重唱。穆塞塔以鞋小要换双大的为由,打发走老贵族阿钦多罗去帮她换鞋,而自己和马切洛重归于好。这时侍者送来账单,四人才发现囊中余款不够付账,穆塞塔说让侍者找绅士阿钦多罗算,随后他们一起走出酒馆。 第三幕: 在巴黎昂费关卡的栅门,清晨天空十分阴暗,天气非常寒冷,大雪纷飞。赶车人和妇女们都朝着不同的方向离去时,咪咪出现了,她边走边咳嗽,此时她的肺病已经非常严重了。打听到旅店的位置,让人叫出画家马切洛。咪咪非常痛苦地对他说让鲁道夫不要嫉妒心太重,不要离她而去。当他们正在谈论时,鲁道夫醒来,出来找马切洛,咪咪慌忙藏在一棵树的后面听他们讲话。最终在画家的追问下,鲁道夫才说出了他的内心:他非常爱咪咪,但由于贫穷,他无法给咪咪治肺病,再如此下去咪咪是活不长的。咪咪禁不住的一阵咳嗽声,使鲁道夫注意到了躲在一边的咪咪,他不顾一切地安慰着她,并把她搂在自己的怀里。而咪咪则很谅解地向鲁道夫唱起《告别之歌》,声声动情的重唱扣人心弦。此时,旅店里传出一阵声响,马切洛进去看到了穆塞塔在和一个陌生的男人调情,马切洛大怒和穆塞塔互相攻讦。两组二重唱形成了一段精彩的四重唱。 第四幕: 在破旧的房舍中,鲁道夫与马切洛都已经和女友分开,但两人对自己心爱的女人都无法忘怀,两人都沉浸在极度的思念中,鲁道夫与马切洛二重唱,唱起了对心爱人的思恋。正当两人愁闷不解的时候,萧纳尔和科纳利回到家中,两人带来了面包和鲱鱼,吃完食物时,四位艺术家开始嬉笑打闹起来。突然穆塞塔冲了进来告诉大家,咪咪现已病得非常厉害,正在外面。鲁道夫赶紧把咪咪抱到床上进行休息,其他三位艺术家及穆塞塔都想着如何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咪咪,科纳利决定变卖自己身上的外套帮助咪咪,唱起了著名的男低音咏叹调《外套之歌》。咪咪在众人离去后,唱起了她最后的歌调,歌声充满柔情,回忆和鲁道夫两人初次在阁楼中相遇的经过,并计划着将来的快乐生活。这时穆塞塔和马切洛带回了手笼,并告知其医生一会就来,穆塞塔虔诚地祈祷咪咪平安。安静过后,萧纳尔发现咪咪呼吸停止,鲁道夫突然明白了一切,失声痛哭,全剧结束。

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 歌剧一直以来在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二者相辅相成。而如何引用歌剧以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学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声乐教学中的三种措施,以促进声乐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 歌剧;声乐教学;作用;措施

将歌剧引入到声乐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多元的歌唱形式,并且有助于学生感受艺术文化,进而完善声乐知识结构。而如何充分利用歌剧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歌剧在声乐教学中作用

(一)、歌剧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其毫无兴趣,那么就无法很好掌握声乐演唱技巧,也无法自我提升。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终身任务。而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选择的作品有关。歌剧现如今被教师作为教学的最佳选择。歌剧有国外歌剧和中国歌剧,它们都有着风格各异的特性,正好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另外,将歌剧融入到声乐教学课堂中,也使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授声乐知识时,可先选择一些相对简单,较为流传的歌剧作品,如《茶花女》、《我亲爱的》等,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音乐形象,旋律优美,乐句简单朗朗上口,这些作品在训练学生气息控制和对整体音乐内涵的把握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声乐的自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剧为唱功训练提供平台。在声乐教学中,重唱和合唱都是教学的重点,相对独唱而言,它们在音准、节奏等方面要求更为严格。重、合唱是歌剧的一个特色。歌剧要求不仅要唱出重唱的基本特点,而且还要唱出主人公个性特征,必须产生共鸣,必须和谐。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在教授学生重唱时,除了教重唱的基本技巧,还要教学生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团队协作意识,为构建一个完整的声乐知识结构奠定良好基础。合唱是由多人共同演唱同一声部,要求他们在音准、节奏等方面要能够协调起来,而重唱则是由不同人来完成演唱,在最高声部、中间声部和低声部方面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其要有扎实的音乐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将比较困难的中间声部和低声部完美演绎出来。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需要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磨练。经过艰苦的学习,学生的唱功定有很大提高。

(三)、歌剧为培养文化素养提供平台。歌剧就是采用演唱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演绎故事内容,既包括音乐、表演、舞蹈方面的知识,又包含文学知识。从大多的歌剧剧本中可以看出,其很多素材都是源自文学作品。如歌剧《卡门》,其源自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嘉尔曼》;歌剧《茶花女》,其源自法国小说家的著名小说《茶花女》;中国歌剧里程碑《白毛女》源自于民间传说;歌剧《江姐》源自于长篇小说《红岩》等等。这些歌剧作品对于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起着很大作用。歌剧作曲家将个人情感与故事情节融于一体,使歌剧充满戏剧性色彩。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其相关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创作背景、文化以及那个年代的音乐进行探讨,这样才能让学生所运用的唱歌技巧具有时代特色,准确表达歌剧的思想内涵,传达歌剧的美好意境。由此可见,学生在演唱时,不仅能够更完美地演绎歌剧,提高学生演唱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歌剧为演唱与钢琴伴奏更加和谐提供平台。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是成功演绎一部声乐作品的关键。当学生在演唱某部音乐作品时,除了要把握好声音自身因素外,还必须与钢琴伴奏配合得当。由此可见,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演唱的同时,还需让学生认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教授学生在演唱时要仔细倾听钢琴伴奏,在力度、速度、呼吸等方面与伴奏要达到高度默契。在歌剧中,演唱者与钢琴伴奏协调默契度非常重要,二者不可分割,二者共同合作达到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与钢琴伴奏协调时,选用歌剧作为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非常有效。在声乐教学中,有乐感的演唱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演唱得是否成功,不仅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其是否能够与伴奏相互协调有着很大关系。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歌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钢琴伴奏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五)、歌剧为实践提供平台。歌剧对声乐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歌剧是一个多人共同演出的音乐作品,它需要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每场故事都需要主人公把握住度;歌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音乐,歌剧中的音乐需要指挥与乐器的配合。因此,歌剧演员不仅需要很好地把握住故事情节,而且需要其在此基础上,配合音乐元素,将其完美的演绎出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这一特点,将歌剧适当地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演绎能力。

二、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指导学生熟记歌词与旋律。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歌剧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是教授歌剧中咏叹调的演唱部分。歌词与旋律是演唱一部作品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熟记歌词与旋律,为演唱好作品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熟记歌词时主要采取读、念、唱的教学方法。“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使其能够感受歌词的美感,练习语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念”以曲的结构来将歌词念出来,感受每小段的意思,体验人物思想感情的波动与转变;“唱”伴着曲子进行演唱,将词与曲结合起来,进一步熟悉歌词,完全演绎作品的情感。而在指导学生如何熟记旋律时,教师让学生采用默记法和哼唱法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一边在心里读谱一边嘴上哼唱,二者相互配合记忆旋律。歌剧都具故事情节,因此,在歌词方面其都朗朗上口,而且其旋律优美,很好记,学生采用读、念、唱的方法、默记法和哼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完全可以熟记下来,为演唱做好基础铺垫。

(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角色。歌剧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具有深层的内涵,只有正确理解歌剧的内涵,才能完美演绎。如果分析不到位,没有准确理解歌剧内涵,学生即使有很好的嗓音和娴熟的技巧,也会因演唱没有感情、平淡而失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分析人物角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分析曲目的“情、词、曲”。“情”作家通过曲目表达的情感;“词”对歌词进行分析,词的意思、词的发音等进行仔细研究“;曲”对曲目的结构和框架进行分析。(2)整体分析。从歌剧的整体出发,对歌剧的创作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进行研究,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演绎人物形象。如在歌剧《卡门》中,怎么表现出卡门的温柔、妩媚、热情、直率,又怎么表现出卡门的傲慢、放荡,在卡门人物刻画上,怎么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将这完全相反的两方面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歌剧中的人物角色,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情感,让歌声更具魅力,让表演更加真实,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指导学生呼吸和音色问题。在歌剧中,人物较多,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在情感上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此时在演唱时要有感情波动,需要饱满的气息,需要大的呼吸流量。另外,歌剧的舞台和场所空间较大,此时需要演唱者要有足够的大的音量,这样才能与伴奏相抗衡,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演唱者音色要明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呼吸时采用快速音阶的方法来进行,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呼吸量时采用大跳的音程练习方法,指导学生音色时采用级进的八度以内的音阶或半音练习以及跳音的练习方法。如在歌剧《卡门》斗牛士出场时要求卡门女友的有效音域都要超过两个八度,音色要凸显出来,此时教师就选择快速音阶和跳音的练习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无论是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歌剧都将作为教学重点,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很好因素。歌剧对声乐演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演唱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用歌剧来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如指导学生熟记歌词与旋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角色、指导学生呼吸和音色问题等,皆已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义玲,姜山.谈普契尼歌剧作品与声乐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0(11)

[2]陈晓.乌克兰沃茨霍夫斯卡娅教授的声乐教学特征探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3]曲凯.普契尼的歌剧之路[J].艺术教育.2009(02)

[4]智艳.歌剧表演艺术视野与民族声乐教学———“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引发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04)

[5]王春萌.谈民族歌剧的演唱———以歌剧《红珊瑚》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音乐创作.2012(04)

[6]孙玉柱.试论女高音在民族歌剧演唱中如何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J].作家.2009(16)

[7]易靖平,张亚丽.论西洋歌剧中重唱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1(01)

歌剧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歌剧<猫>/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详见百度百科。

示例: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经过检索,发现有类似的出版书籍。你看是否与你参考内容符合,如果符合可以参考,格式如下:

[1] 科尔蒙. 比才采珠人[M]. 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9.

音乐学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关于音乐参考文献有哪些?

[1] 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 三联书店, 2004

[2] 王黎平. 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J]. 电影文学. 2010(22)

[3] 邢艺,主编.西方钢琴作品曲名全集[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4] 肖晶. 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 杨儒怀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6] 郭赛男. 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7] (美) 弗里德伯格,着.成功钢琴家攻略[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8] 高为杰,陈丹布编着.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 卡尔·莱默尔(KarlLeimer),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着,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10] (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着,王昭仁译.19世纪音乐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11] 曾睿娟. 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 武汉音乐学院 2006

[12] 宋晶. 罗西尼喜歌剧中两位女主角罗西娜与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13] 李京宪. 罗西尼艺术歌曲《舞曲》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把握[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4] 高晓光,吴国翥编着.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

[15] 钱仁康,钱亦平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16] 张玲玲. 透过歌剧《塞密拉米德》看罗西尼次女高音的风格及特征[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

[17] 喻家燕. 钢琴学习中的踏板基本运用技法[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1]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 王少维. 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3

[4] 冶鸿德. 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5] 石慧. 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6]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 王艺. 约翰·菲尔德夜曲初探[D]. 山西大学 2010

[9] 陈昀. 福斯特歌曲在美国大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10] 王菲. 军旅歌曲《热爱》艺术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4

[11] 耿仁甫. 音乐分析法研究[D]. 贵州大学 2008

[12] 欧阳文思. 音乐鉴赏中动漫的现代理念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3] 许黎. 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4] 张盼盼. 约翰·斯塔米茨交响乐的音乐学研究[D]. 山东艺术学院 2014

[15] 刘岩晶.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与传统音乐分析体系个案比较[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6] 金华芳. 《陕北四章》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心得[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17] 司季发. 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8]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9] 程露. 高平《舞狂》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 武汉音乐学院 2013

[20] 李凌之. 西班牙魅力-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之音乐分析与踏板运用[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1] 彭志敏着.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歌剧魅影论文参考文献

自己刚刚写的一篇期末作业,不过没有3000字。主要侧重于对音乐的赏析。《歌剧魅影》是一部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它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绝不是因为它的剧情有多么的曲折离奇,而是因为其中的音乐能够经久不衰,成为永恒的经典。剧中的音乐大都是人物之间感情的表达,是人物情感交流的一个方式。音乐赋予了每个特定人物以特定的音乐表现。也就是说,观众不仅可以在电影中看到剧中的人物,还能够听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魅影和克里斯汀第一次见面时对唱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配以管风琴的宏大音效和弦乐的强烈碰撞,营造出了紧张而又令人兴奋的氛围,烘托出克里斯汀第一次见到魅影时心中的忐忑不安,既期待又畏惧。“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inside my mind “. 魅影一直在克里斯汀的心中,作为老师、伙伴,父亲派来的音乐天使。而魅影则是认为克里斯汀是自己的。“ My power over you grows stronger yet “魅影的声音充满磁性,强大而不可抗拒,在歌曲的最后,克莉斯汀凝视魅影的眼神仿佛着迷一般,“Sing, my Angel of Music!“她在魅影的催眠下陷入疯狂, 她开始像练声一样 不断演唱同一段旋律, 不断升调。这段音乐就是为了魅影和克里斯汀而生。从这段音乐中可以听出魅影的声音已经深深的进入了克里斯汀的灵魂。他想要控制她,他自负骄傲。因此后来当克里斯汀爱上拉乌尔后,魅影才会疯狂的报复。这段音乐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表现魅影和克里斯汀之间的羁绊。矛盾已经展开,从而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展。《歌剧魅影》中的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使影片在时间、空间给人充分地想象,增强了叙事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产生的艺术魅力,使这部电影或者是音乐剧变得更为诱人,更能使观众回味无穷。

去知网找,那里肯定有你要的论文,自己可以先搜搜看,不知道怎样找的话,可以去我百度空间里,有如何在网络上找论文的文章介绍

歌剧和音乐剧有很大的区别!你可以到: 音乐剧: 歌剧: 中了解到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特点 和歌剧的分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但音乐剧和歌剧的区分界线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议,例如格什温(Gershwin)作曲的波吉与佩斯(台湾翻译「乞丐与荡妇」)(Porgy and Bess)就曾同时被人称作歌剧、民谣歌剧(Folk Opera)和音乐剧。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卡门却有对白。 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虽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华格纳(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提出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认为音乐和戏剧应融合为一。但在华格纳的乐剧(music drama)里面音乐依然是主导,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另外,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 Musicals),也称为歌舞剧。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是由喜歌剧演变过来的,比较早的作品有英国作曲家琼斯写的《快乐的少女》等,因此,伦敦西区的剧院被人们尊为音乐剧的故乡。 故可看出两者是一致的。音乐剧中:世界四大音乐剧:《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歌剧中:世界十大歌剧包括:《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图兰多》,《阿依达》,《茶花女》,《弄臣》,《托斯卡》《奥赛罗》,《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但另外有些排名也将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和莫扎特的《魔笛》、《费加罗的婚礼》排在十大歌剧当中。 上述可能没有2000字,但你可以再我给你提供的网站上在再取截取点,主要的意思我上述都写了!

歌剧沂蒙山论文参考文献

《沂蒙山小调》为单乐段分节歌德形式。四个乐句落音为2,1,6,5。逐句下趋,后两句有宫调的交替。唱词为两句一段,两乐句唱一句词,节奏较宽。每乐句都有以结束音为中心作回返进行的拖腔,增加了一月的抒咏。个人认为本曲是1=降B 3/4拍。应为6声调式,曲子里出现了1,2,3,5,6,7。以2开头,5为结束音,7为变宫(宫下方小二度),所以应为:降B六声徵调式(加变宫)。

歌剧沂蒙山讲了什么故事?歌剧沂蒙山讲的故事是革命根据地的劳动人民和红军的共同努力创造的诗丰盛果实

讲的是抗日战争的故事,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素材,讲述海堂,林生,孙九龙等在抗日根据地国家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沂蒙精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红色题材文艺作品。

沂蒙精神。《无情的风雨》是王丽达演唱的歌曲,由王晓岭、李文绪作词,栾凯作曲,收录于《歌剧《沂蒙山》音乐精选》专辑中。其中内容阐述了沂蒙精神,讲述海堂,林生,孙九龙等在抗日根据地国家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故事。

歌剧茶花女论文参考文献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Duma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他为了与同为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Dumas,fils)。《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俗。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被小仲马看见,小仲马甚是心痛。玛丽也非常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后来小仲马和玛丽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一次小仲马回到巴黎时听说了玛丽的离去,异常后悔,愧疚,于是写出了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在一些版本里,您会看到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是小仲马为玛丽·杜普莱西写的一首诗,名叫《献给玛丽·杜普莱西》。此外,由于小仲马的母亲并不是大仲马的妻子,大仲马曾不肯相认。小仲马也借此为当时所有母亲这样的女人说话。值得一提的是,《茶花女》是第一本流传到我国的外国小说,由著名的翻译家林琴南先生用文言译就。现在也有很多不错的译本,笔者比较喜欢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黄甲年的那个版本

一、赏析如下:

1、 威尔第在剧中以细微的心里描写,展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音乐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曲调和舞曲,旋律诚挚优美,明快流畅,在布局上以音乐主题的统一贯穿和场、段之间的强烈色彩对比为特点,体现出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

2、在整首歌剧当中,最脍炙人口、经久留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即第一幕里面的一首咏叹调《饮酒歌》。在薇奥莱塔家中举行的宴会上,阿尔费雷多应大家请求,为青春、为爱情而场了这《饮酒歌》,借歌声向薇奥莱塔表达真挚爱情。薇奥莱塔在祝酒时做出了巧妙的回答,客人们加以热烈的应和。

3、歌曲为单三部曲式。曲调共反复三遍,头两遍分别由阿尔费雷多和薇奥莱塔演唱,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歌曲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出男女主人公对青春和爱情的渴望和赞美。第三遍的合唱由原调降B大调转到下属降E大调,使得情绪更加热烈。全曲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曲调鲜明易记,广为流传。

4、薇奥莉塔一生的命运是多么地坎坷和无奈,然而这不是她所能决定的,她是被社会压迫的下层市民,揭发了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剧本不仅饱含感情地写出了薇奥莉塔的不幸遭遇,为她的悲剧结局而叹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茶花女

1、《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2、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 歌剧一直以来在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二者相辅相成。而如何引用歌剧以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学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声乐教学中的三种措施,以促进声乐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 歌剧;声乐教学;作用;措施

将歌剧引入到声乐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多元的歌唱形式,并且有助于学生感受艺术文化,进而完善声乐知识结构。而如何充分利用歌剧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歌剧在声乐教学中作用

(一)、歌剧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其毫无兴趣,那么就无法很好掌握声乐演唱技巧,也无法自我提升。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终身任务。而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选择的作品有关。歌剧现如今被教师作为教学的最佳选择。歌剧有国外歌剧和中国歌剧,它们都有着风格各异的特性,正好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另外,将歌剧融入到声乐教学课堂中,也使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授声乐知识时,可先选择一些相对简单,较为流传的歌剧作品,如《茶花女》、《我亲爱的》等,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音乐形象,旋律优美,乐句简单朗朗上口,这些作品在训练学生气息控制和对整体音乐内涵的把握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声乐的自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剧为唱功训练提供平台。在声乐教学中,重唱和合唱都是教学的重点,相对独唱而言,它们在音准、节奏等方面要求更为严格。重、合唱是歌剧的一个特色。歌剧要求不仅要唱出重唱的基本特点,而且还要唱出主人公个性特征,必须产生共鸣,必须和谐。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在教授学生重唱时,除了教重唱的基本技巧,还要教学生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团队协作意识,为构建一个完整的声乐知识结构奠定良好基础。合唱是由多人共同演唱同一声部,要求他们在音准、节奏等方面要能够协调起来,而重唱则是由不同人来完成演唱,在最高声部、中间声部和低声部方面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其要有扎实的音乐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将比较困难的中间声部和低声部完美演绎出来。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需要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磨练。经过艰苦的学习,学生的唱功定有很大提高。

(三)、歌剧为培养文化素养提供平台。歌剧就是采用演唱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演绎故事内容,既包括音乐、表演、舞蹈方面的知识,又包含文学知识。从大多的歌剧剧本中可以看出,其很多素材都是源自文学作品。如歌剧《卡门》,其源自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嘉尔曼》;歌剧《茶花女》,其源自法国小说家的著名小说《茶花女》;中国歌剧里程碑《白毛女》源自于民间传说;歌剧《江姐》源自于长篇小说《红岩》等等。这些歌剧作品对于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起着很大作用。歌剧作曲家将个人情感与故事情节融于一体,使歌剧充满戏剧性色彩。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其相关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创作背景、文化以及那个年代的音乐进行探讨,这样才能让学生所运用的唱歌技巧具有时代特色,准确表达歌剧的思想内涵,传达歌剧的美好意境。由此可见,学生在演唱时,不仅能够更完美地演绎歌剧,提高学生演唱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歌剧为演唱与钢琴伴奏更加和谐提供平台。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是成功演绎一部声乐作品的关键。当学生在演唱某部音乐作品时,除了要把握好声音自身因素外,还必须与钢琴伴奏配合得当。由此可见,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演唱的同时,还需让学生认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教授学生在演唱时要仔细倾听钢琴伴奏,在力度、速度、呼吸等方面与伴奏要达到高度默契。在歌剧中,演唱者与钢琴伴奏协调默契度非常重要,二者不可分割,二者共同合作达到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与钢琴伴奏协调时,选用歌剧作为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非常有效。在声乐教学中,有乐感的演唱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演唱得是否成功,不仅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其是否能够与伴奏相互协调有着很大关系。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歌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钢琴伴奏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五)、歌剧为实践提供平台。歌剧对声乐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歌剧是一个多人共同演出的音乐作品,它需要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每场故事都需要主人公把握住度;歌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音乐,歌剧中的音乐需要指挥与乐器的配合。因此,歌剧演员不仅需要很好地把握住故事情节,而且需要其在此基础上,配合音乐元素,将其完美的演绎出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这一特点,将歌剧适当地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演绎能力。

二、歌剧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指导学生熟记歌词与旋律。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歌剧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是教授歌剧中咏叹调的演唱部分。歌词与旋律是演唱一部作品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熟记歌词与旋律,为演唱好作品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熟记歌词时主要采取读、念、唱的教学方法。“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使其能够感受歌词的美感,练习语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念”以曲的结构来将歌词念出来,感受每小段的意思,体验人物思想感情的波动与转变;“唱”伴着曲子进行演唱,将词与曲结合起来,进一步熟悉歌词,完全演绎作品的情感。而在指导学生如何熟记旋律时,教师让学生采用默记法和哼唱法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一边在心里读谱一边嘴上哼唱,二者相互配合记忆旋律。歌剧都具故事情节,因此,在歌词方面其都朗朗上口,而且其旋律优美,很好记,学生采用读、念、唱的方法、默记法和哼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完全可以熟记下来,为演唱做好基础铺垫。

(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角色。歌剧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具有深层的内涵,只有正确理解歌剧的内涵,才能完美演绎。如果分析不到位,没有准确理解歌剧内涵,学生即使有很好的嗓音和娴熟的技巧,也会因演唱没有感情、平淡而失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分析人物角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分析曲目的“情、词、曲”。“情”作家通过曲目表达的情感;“词”对歌词进行分析,词的意思、词的发音等进行仔细研究“;曲”对曲目的结构和框架进行分析。(2)整体分析。从歌剧的整体出发,对歌剧的创作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进行研究,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演绎人物形象。如在歌剧《卡门》中,怎么表现出卡门的温柔、妩媚、热情、直率,又怎么表现出卡门的傲慢、放荡,在卡门人物刻画上,怎么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将这完全相反的两方面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歌剧中的人物角色,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情感,让歌声更具魅力,让表演更加真实,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指导学生呼吸和音色问题。在歌剧中,人物较多,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在情感上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此时在演唱时要有感情波动,需要饱满的气息,需要大的呼吸流量。另外,歌剧的舞台和场所空间较大,此时需要演唱者要有足够的大的音量,这样才能与伴奏相抗衡,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演唱者音色要明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呼吸时采用快速音阶的方法来进行,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呼吸量时采用大跳的音程练习方法,指导学生音色时采用级进的八度以内的音阶或半音练习以及跳音的练习方法。如在歌剧《卡门》斗牛士出场时要求卡门女友的有效音域都要超过两个八度,音色要凸显出来,此时教师就选择快速音阶和跳音的练习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无论是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歌剧都将作为教学重点,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很好因素。歌剧对声乐演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演唱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用歌剧来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如指导学生熟记歌词与旋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角色、指导学生呼吸和音色问题等,皆已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义玲,姜山.谈普契尼歌剧作品与声乐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0(11)

[2]陈晓.乌克兰沃茨霍夫斯卡娅教授的声乐教学特征探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3]曲凯.普契尼的歌剧之路[J].艺术教育.2009(02)

[4]智艳.歌剧表演艺术视野与民族声乐教学———“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引发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04)

[5]王春萌.谈民族歌剧的演唱———以歌剧《红珊瑚》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音乐创作.2012(04)

[6]孙玉柱.试论女高音在民族歌剧演唱中如何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J].作家.2009(16)

[7]易靖平,张亚丽.论西洋歌剧中重唱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1(01)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创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小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卡特琳娜·拉贝是一个贫穷的缝衣女工,他的父亲大仲马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后来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

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

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向往上流社会生活,和小仲马母亲卡特琳娜·拉贝被大仲马抛弃,同时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现象,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茶花女》为读者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

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小说采用了三个第一人称的叙述法。全书以作者“我”直接出面对玛格丽特的生平事迹进行采访着笔,以亚芒的自我回忆为中心内容,以玛格丽特临终的书信作结。这就把女主人公的辛酸经历充分展露在读者面前,很易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

众人对玛格丽特遭遇的反应,也通过作者“我”表达了出来;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小说动用倒叙、补叙等多种手法,从玛格丽特的不幸身死,对她的遗物进行拍卖,作者“我”抢购到一本带题词的书写起,从而引出题赠者亚芒对死者的动人回忆。

作者简介

小仲马,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花女

  • 索引序列
  • 普契尼歌剧论文参考文献
  • 歌剧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 歌剧魅影论文参考文献
  • 歌剧沂蒙山论文参考文献
  • 歌剧茶花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