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幼儿剪纸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剪纸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幼儿剪纸论文参考文献

单位全称: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姓名:李雪莲

幼儿 剪纸 教学 活动 开展 的 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情趣。剪纸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极好途径。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剪纸活动正与其符合,并且剪纸作为一门艺术极易入门,没有年龄约束,幼儿极易从中获得成功感受,对于幼儿健康发展帮助很大。利用剪纸活动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研究其在熏陶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发挥出的功能,促进探寻对历史文化发掘、传承途径,接受美得熏陶等方面意义深远。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幼儿期开展的系列剪纸教学是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的。

关键词 : 剪纸 ; 方法 ; 兴趣 ; 协作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经历近一千五百年,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高昌故址出土的团花剪纸.在外国历史上,剪纸也早就被许多艺术家重视和应用了。著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就常常创作剪纸,来介绍他所写的童话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创作了很多剪纸,来装饰房间和高大的建筑物。

而所谓的剪纸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当然还是以纸为最佳。在我国传统的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中,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具备传承性与内涵丰富的特征,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流传,在艺术品类中深受大众欢迎,由古至今,人们的情与美可以通过其抒发出来。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弘扬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把人们的审美爱好表现出来,在中国民族艺术中较具特色。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大多数幼儿对于剪纸艺术并不熟悉,只是觉得剪纸作品外观很美,具有欣赏价值,而但自己不会做。而剪纸活动既能够锻炼双手小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度,有利于幼儿磨练幼儿的耐性,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推动幼儿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提升幼儿观察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价观。在幼儿园中加强对传统剪纸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是当务之急。

一 、环境熏陶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幼儿接触的较少。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的美,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例如: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剪纸作品、把正方形的窗花巧妙的改变呈现方式、在教室中开设剪纸小屋,设计自制一些镂空的屏风、花球类的剪纸作品悬挂摆放在班中供幼儿欣赏,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剪纸艺术的美,后期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欣赏一些名家及地域特征突出的剪纸佳作,使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民俗文化带来的剪纸艺术美。

二、探索技法, 让幼儿实践中 体验 快乐 。

通过有趣的剪纸游戏,幼儿对剪纸都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没有深入了解和操作过,所以前期的欣赏、自由剪只是剪纸初期的体验过程。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从手、眼、纸、剪刀的通力配合下慢慢体验艺术美的产生,这也遵循了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原则,从基本技法学起,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剪纸有它特出的语言。

如:“直线”、“折线”、“曲线”、“螺旋线”等。在教学方法上,我很赞同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还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针对这一观点在幼儿接触剪纸活动初期活动,特别是线条的练习中提供了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设计幼儿情景的活动情节、小主题活动、亲子游戏等来辅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在游戏的牵引下幼儿能用剪刀自如熟练的把线条填充到了剪纸图样内,幼儿在打开作品的刹那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剪纸作品,使幼儿在探索、实践、体验中活动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多样 , 促进 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剪纸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又比较枯燥的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到难,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投放直线剪时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要由易到难,长度:短——长;密度:稀——密而折线剪同样要注意折线的长度,一剪能完成的较适中,也可以投放长短不一的折线来增加难度。

趣味性同样是儿童学习和进取的重要动力,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就预示着教学低效益或者失败。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好动、好奇和求新知。教育儿童时必须先考虑这些特点,尽量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在满足和成功的体验之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趣味性必须在教学一开始就加以重视,而不应该把趣味性只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一)情境导入,带动幼儿参与活动

创设情境是调动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法宝,就像在直线剪的活动中就可以创设《小老虎来刷牙》情境活动,活动前可以用白色的泡沫模仿牙齿做了一只张着大嘴表情痛苦的小老虎来求助幼儿,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了直线的小牙刷,孩子们在剪完牙刷后可以拿着小牙刷认认真真的为小老虎刷牙。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了用塑料米醋瓶、白白的大云豆制作的大鲨鱼来吸引幼儿剪小牙为大鲨鱼刷牙。

总之,应该把趣味性看成是把儿童“领进门”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教学生命力之所在,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前提,活动有了趣味性,幼儿的注意力、自觉性就会相应的加强。同时幼儿在上有趣味的课时,教师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可尊敬的老师和课亲近的朋友,教师的威信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从“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了。

1.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剪纸技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直线剪,便可设计为剪“牙刷”、“梳子”、“门帘”、“面条”等等。要求幼儿要沿着黑线剪,这种有情景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

2.在创编故事中,增强幼儿的剪纸兴趣。

幼儿往往再剪出了一件作品之后,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了,如果老师能够深入挖掘一下,不但会拓展幼儿活动的内容,还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长久的保持。例如:在剪纸续编故事的活动中起初幼儿每人剪好一件作品,几个人自由组成一组,利用剪纸作品编故事。后来幼儿会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创编。他们通过剪、摆、看、说的环节创编出了许多小故事,如《美妙的春天》、《美丽的蝴蝶王国》、《奥运福娃》、《恐龙世界》、《拇指姑娘》等后来他们会把自己剪好的许多作品放在一起,创编出一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同伴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幼儿剪纸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不再追随老师,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时喜欢向同伴学习。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如把剪纸的步骤图压好膜贴在桌子上,幼儿可以自己看步骤图学习剪纸的方法;在图书区投放许多剪纸的工具书,他们不会剪的时候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同时还开设了剪纸屋的角色区,会剪纸的幼儿来当小老师,不会剪的幼儿可以向他们学习。

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加自主、积极的参与剪纸活动。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以后,他们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剪纸的作品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熟知概念,教师掌握剪纸方法

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前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剪纸概念及注意事项:

( 1 ) 目测剪: 就是在没有画痕的纸上依靠目测剪出形象。幼儿靠目测剪的大多是线条、几何形和一些轮廓线简单的形象。由于目测剪没有什么限制,剪起来比较自由,因而,在幼儿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这种剪法,在幼儿年龄稍长,有了一些剪纸经验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然后在下剪刀。

( 2 ) 沿线剪: 按照纸上画好的轮廓线剪出所需要的图形。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投放一些废旧画册或挂历,供幼儿在游戏时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

( 3 ) 折叠剪: 指将纸折叠后剪出纹样。折叠剪剪出的纹样具有对称、均衡感。折叠剪的第一步是将纸折叠,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所以纸的折叠层数不宜太多,一般以折叠2~3层为宜,叠的层数太多,幼儿有可能剪不动。

除了让幼儿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外其次还要让幼儿明确在使用剪刀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剪纸用的主要是剪刀。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圆头握力刚好的剪刀,为方便幼儿安全取放,教师可以把剪刀头有序的插在长条的泡沫条上,这样幼儿在操作中取放方便而且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剪纸顺序上,目测剪和沿轮廓剪要注意先从大的轮廓开始,再剪小的细节,最后逐渐修剪成型。

而折叠剪则要按照从里向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剪,最后再修整。无论是目测剪、沿轮廓剪还是折叠剪,教师都应提醒幼儿,剪时应左手配合着右手的动作转动纸片,(也就是转纸不转剪)防止边剪边拉造成形象不齐。对于剪纸常规的养成要注意剪纸时,剪下的碎纸屑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亲子参与 , 让家园互动推动幼儿成长

通过多种丰富的剪纸活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亲子参与能够有效的拉近家园沟通的桥梁,同时在家长参与中也能够转化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家长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新年灯会》的主题活动中,从最初的启动仪式到家长参与剪纸灯笼的创作以及后期灯会场景的布置、分工、安排等等家长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地配合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主动与幼儿沟通想法遵从幼儿意愿、想法,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审美经验、审美能力运用到剪纸中,制作属于自己最具特色的剪纸灯笼,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做到家园互动,就能更好的推动幼儿的快乐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我们相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提出,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类的艺术教学活动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实践证明,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孩子们手脑并用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更多地关注儿童剪纸活动,以剪纸为载体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园本剪纸课程的研究,充分挖掘剪纸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剪纸教学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让剪纸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

2.《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韩平花主编,《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4.王恩侠、武红华主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学校艺术教育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论文

民间剪纸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越来越被重视。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起到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目前,我国一方面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也对此进行传承。在传承方面,采取的方法就是让非遗进入到校园,那么笔者将对学校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一、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意义

学校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合进入艺术教育中:一方面丰富了艺术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艺术情操也因此得到了熏陶。另一方面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从心里产生想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艺术的想法。总体而言,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对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剪纸艺术融入艺术教育的实践

民间剪纸艺术已经成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和镂空的艺术特点深得师生的喜爱。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好基础

艺术教育中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在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剪纸艺术的兴趣,才能够长期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学。那么,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例如,剪纸艺术是通过其艺术造型来传达内在思想和文化,同时具有一定的造型规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剪纸造型,让学生了解到剪纸中常用到的月牙形等造型元素、对称等手法以及所用到的工具、材料、技艺等,激发起学生想要学习剪纸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对相关工具、材料的名称、基本用途等做详细讲解,介绍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法和造型元素。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单色剪纸的演示,如进行折、剪、贴、裱,让学生了解到基础性的剪纸步骤和方法。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要进行互评,学习初步鉴赏和评析作品。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学习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了解到了关于剪纸的基本要求,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艺术欣赏情境,陶冶艺术情操

创设艺术欣赏情境进行欣赏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利用已有的条件和基础给学生创设出良好艺术欣赏环境,从而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如剪纸实物、剪纸图片、剪纸视频等直观方式来创设情境,但是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把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融入其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例如,教师在进行“剪纸蝴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视频导入,给学生播放梁祝化蝶纷飞的片段,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环境进行布置或者借助外界条件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增强艺术教育的吸引力,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环节,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得到陶冶,同时收获到快乐和满足。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剪纸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然而有的学生比较有天赋,而有的学生对此并不十分热爱。这时教师就可以据此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如基础级的作业就让学生剪出教材上基础的单色剪纸作品,接着难度加大一级就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基础剪纸有所创造,最高级别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创新剪纸。

(三)注重实践动手,提高剪纸技能

艺术教育的根本是要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剪纸艺术主要是让学生不断实践动手来提高技能。动手实践是提高剪纸技能最好的办法。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教师讲的开口刀法、暗刀法、单剪法、阴剪法等刀法和剪法都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剪纸要求每个步骤都要落实,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实践动手之前强调,不能求快而省略步骤,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以便学生加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剪纸技能水平。

(四)深入了解剪纸,传承中华文化

在现代讲求效率的社会,传统的手工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因此在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能够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剪纸艺术,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有责任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关于剪纸的历史,或者请一些民间的剪纸艺术大师为学生进行讲解和剪纸演示,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剪纸造型,让学生体会到剪纸艺术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的熏陶,学生的爱国热情会油然而生,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想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的欲望。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又能反过来影响他们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结语

民间剪纸艺术融入艺术教育课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进行剪纸艺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其动手能力、审美层次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戚金美.小学剪纸教学实践成果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陈立权.如何切实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之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08(2).

幼儿剪纸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1500字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型人才。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地方,在幼儿能力教育中承载着十分重大的任务,当前合作能力是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文章从游戏、美术、表演三个方面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法;游戏法

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家里要和父母亲戚合作,在学校要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工作之后要与同事合作。可见,合作能力的使用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培养合作能力应该从幼儿抓起。

一、游戏培养法

1.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利用自身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易受幼儿接受的、自然的指导方法。例如,建构区中幼儿打算搭建一个弓形门,但材料都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仅凭幼儿是无法完成的。这时需要教师走过去,参与到搭建游戏中,组织更多幼儿参与到弓形门的搭建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加强合作意识。同时,在一起完成建构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发现。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在游戏中需要合作的环节往往意识不到需要寻找其他伙伴帮助完成。这时,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对幼儿游戏中的合作环节进行介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条件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幼儿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完成剪纸后就会收拾纸屑、放剪刀、拿笔、染色等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收拾好纸屑后找不到剪刀、染色是把整个纸都渗透了、拿剪刀时笔滚到桌子下面、放剪刀把染料打翻了等问题。这时就到了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如委婉地提出帮助一个刚剪完纸的幼儿染色的请求,这样分工合作就会避免幼儿手忙脚乱,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剪纸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的幼儿也纷纷学习,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剪纸游戏。有的专门剪裁,有的专门染色,这样的游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也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游戏中获得的成果,并对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正强化,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二、美术培养法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一个班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美术上擅长的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擅长临摹,对于临摹方面的学习,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方法。有的幼儿具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美术创作中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还有的幼儿擅长涂色,能够将色彩搭配得让人赏心悦目,但幼儿却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结合其他同伴的优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提倡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将每个幼儿的特长都发挥到点子上,共同学习和配合,实现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用树叶组合画金鱼的活动中,要经历收集树叶、挑选树叶、粘贴树叶、涂色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工画等步骤,需要用到树叶、剪刀、卡片、胶水和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这样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个幼儿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班里幼儿协助共同完成。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分工:布置一些孩子收集树叶,一些孩子去寻找胶水等工具,一些孩子描摹金鱼的形状……分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了,一起分工收集材料,合作完成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使幼儿能够按时完成粘贴画,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几个幼儿分成一组,通过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制作。例如,大班举行“面具制作”活动,这是将剪、撕、折、画等多种动手方式融合的活动。如果整个活动从头到位让幼儿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如果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将会提高制作的效率,使得面具制作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四人,一个负责剪,一个负责撕,一个拆,一个画,这样分工完成,每个幼儿的工作尽量就会减少,完成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的制作模式能将幼儿的动手热情激发出来,都想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节省了制作的时间,也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展现出幼儿的特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完成的方法,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表演培养法

表演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在表演中幼儿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互动,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同时表演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较好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狼和羊的故事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对羊说些什么话,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小羊对付大灰狼,将幼儿讨论出来的结果编成剧本,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剧本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故事角色也得以增多。然后分角色让幼儿将整个故事进行演绎,幼儿在表演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同时,通过其他动物与小羊一起合作对付大灰狼的环节的演绎,能够起到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本文探索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其他方法不计其数,比如说通过合作游戏、合作创作、和表演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这些方法,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让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充分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品质提高的保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1)。

[2]李秀英。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2013,(34)。

[4]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学校艺术教育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论文

民间剪纸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越来越被重视。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起到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目前,我国一方面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也对此进行传承。在传承方面,采取的方法就是让非遗进入到校园,那么笔者将对学校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一、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意义

学校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合进入艺术教育中:一方面丰富了艺术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艺术情操也因此得到了熏陶。另一方面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从心里产生想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艺术的想法。总体而言,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对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剪纸艺术融入艺术教育的实践

民间剪纸艺术已经成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和镂空的艺术特点深得师生的喜爱。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好基础

艺术教育中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在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剪纸艺术的兴趣,才能够长期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学。那么,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例如,剪纸艺术是通过其艺术造型来传达内在思想和文化,同时具有一定的造型规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剪纸造型,让学生了解到剪纸中常用到的月牙形等造型元素、对称等手法以及所用到的工具、材料、技艺等,激发起学生想要学习剪纸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对相关工具、材料的名称、基本用途等做详细讲解,介绍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法和造型元素。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单色剪纸的演示,如进行折、剪、贴、裱,让学生了解到基础性的剪纸步骤和方法。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要进行互评,学习初步鉴赏和评析作品。学生在循序渐进地学习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了解到了关于剪纸的基本要求,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艺术欣赏情境,陶冶艺术情操

创设艺术欣赏情境进行欣赏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利用已有的条件和基础给学生创设出良好艺术欣赏环境,从而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如剪纸实物、剪纸图片、剪纸视频等直观方式来创设情境,但是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把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融入其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例如,教师在进行“剪纸蝴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视频导入,给学生播放梁祝化蝶纷飞的片段,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环境进行布置或者借助外界条件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增强艺术教育的吸引力,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环节,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得到陶冶,同时收获到快乐和满足。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剪纸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然而有的学生比较有天赋,而有的学生对此并不十分热爱。这时教师就可以据此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如基础级的作业就让学生剪出教材上基础的单色剪纸作品,接着难度加大一级就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基础剪纸有所创造,最高级别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创新剪纸。

(三)注重实践动手,提高剪纸技能

艺术教育的根本是要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剪纸艺术主要是让学生不断实践动手来提高技能。动手实践是提高剪纸技能最好的办法。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教师讲的开口刀法、暗刀法、单剪法、阴剪法等刀法和剪法都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剪纸要求每个步骤都要落实,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实践动手之前强调,不能求快而省略步骤,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以便学生加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剪纸技能水平。

(四)深入了解剪纸,传承中华文化

在现代讲求效率的社会,传统的手工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因此在艺术教育中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能够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剪纸艺术,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有责任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关于剪纸的历史,或者请一些民间的剪纸艺术大师为学生进行讲解和剪纸演示,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剪纸造型,让学生体会到剪纸艺术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的熏陶,学生的爱国热情会油然而生,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想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的欲望。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又能反过来影响他们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结语

民间剪纸艺术融入艺术教育课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进行剪纸艺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其动手能力、审美层次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戚金美.小学剪纸教学实践成果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陈立权.如何切实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之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08(2).

幼儿园剪纸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

浅析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之硕士论文范文。

摘要:幼儿纸艺活动课程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就在本校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推广纸艺活动中发现纸艺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纸艺;创造性思维

创新要从娃娃抓起,创新需要智慧的火花,这个火花产生途径是创造新思维,因而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新思维,多年来,我们在幼儿园教育中推行纸艺活动,通过对纸品的撕、剪、染、折、搓等纸艺探索活动,多角度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试以为文,求教于方家。

一、撕出思维的基础

思维不会凭空产生,创造性思维更如是,需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纸艺活动的物质资源是各种不同的纸张,了解各种纸张的特质是纸艺活动的基本环节。我们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孩子们了解各种纸张的特性,通过孩子对纸张的撕,孩子们既锻炼了体力,也籍此了解各种纸张的可撕性。下一步让孩子们观看各种不同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照片,让孩子们认识这些概念表象,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小手,把白纸多余的部分撕掉,得到他们自己需要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白纸轮廓。

老师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动物撕纸作品,让孩子们用蜡笔在白纸上描摹轮廓,然后再撕下来,得到一些简单的作品。进行一段时间后,安排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撕纸作品,老师对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做适当的表扬固化,或者选择一些很有味道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其他孩子观摩和学习,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是鼓励他们创新的,而后就会形成正向反馈,孩子们就会向着老师指引的方向潜行。

二、剪出思维的梦想

剪纸是通过工具(剪刀或者刻刀),将纸品镂空,形成一些线条或者形状,组合成作品。剪纸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剪刀或者刻刀的使用,雕刻板的固定与放置,剪纸或者刻纸中的安全等等,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虽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也是一种创新的技能和机会,不仅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是一种创新的.创作方式。

幼儿园的孩子也不要求能够剪出大师级别的作品,但是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图案剪纸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同时也让他们欣赏一些大师的剪纸作品,介绍一些剪纸方面功成名就的大师,开启一扇窗,让他们可以从这里管窥剪纸的美妙,播下一粒种子,让孩子们明白还可以通过剪纸成为大师,实现人生的价值。中国梦是集体的梦想,这梦想由许多细小的梦想组成,这些细小梦想的实现,才能实现大的中国梦。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植入剪纸大师的梦想,或许有一天,这些孩子中真的就会有大师出现,谁知道呢?

三、染出思维的创造

剪纸和撕纸的作品如果是白色纸,那只是徒有其型,加上点颜色会更加完美。目前市面上也能够买到各种颜色的卡纸,如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各种色彩的纸或者在已经成型的作品中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岂不美哉。

染纸是一种简单、有趣的美术形式之一,可以适合多种纸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探究。无论是染液的调配,色彩的融合,还是折、叠、扎、涂等各种上色方式都会让孩子们着迷。变化多端的图案,不同深浅的色调,不同配比的色彩,可以大大地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唤醒孩子们内心的创造力。

四、折出思维的整合

折纸是一种用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源于中国,发展与于日本。已有2000历史,是快乐的源泉、艺术的享受,也是智力开发的工具。目前发展成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极佳的消遣方式。有单独的折叠方式也有组合的折叠方式,有平面的形状折叠也有立体的空间立体折叠。

孩子们在教师示范下折叠一个立体图形后,自己模仿折叠,遇到不会的地方老师稍微加以指导,孩子们就会折叠成型,如果原料丰富,孩子们就会重复折叠下去,直到自己独立叠会为止,重复率非常高。孩子回到家里,也会向家长或者兄弟姐妹展示他们的作品,或者教别的小朋友折叠,在这种教别人的过程中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教师也不会满足于折纸后的静态展示,还可以折叠一些飞行器,然后孩子们用这些飞行器进行比赛,可以比飞的远,也可以比落得慢,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学,乐中学,赛中学。折纸活动不仅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之一,也是孩子们思维整合的必要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空间立体感,也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一些生活常识。

五、搓出思维的创新

纸艺活动除了常规,还可以有一些非主流的“玩”法,比如搓、捏、揉等。搓一个花梗,揉一个花瓣,等等都可以。如做一朵玫瑰花,花梗、叶子、花瓣等都要经过搓的处理过程,将撕剪好的半成品变成制作主题需要的东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成品可以带回家作为装饰用,孩子们非常喜欢,家长也非常欢迎,因为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做出了成品,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学校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教师技能也得到提高,真是多赢的结局。

综上所述,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白红红. 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开发及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邵亚琴. 多样化方式培养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J]. 好家长,2015,47:187.

[3]黄立安. 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孟庆敏. 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D].山东师范大学,2004.

[5]陈瑛. 抓住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闪光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31.

[6]段海军,白红红,胡卫平. 幼儿创造力干预项目的国际发展动态与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5,10:3-14.

【摘要】一张小小的纸片,可通过折、剪、撕等方式变化不同的花样产生新的作品,而这正是纸艺的魅力所在。为此,我们在深刻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在班内确定了以“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为特色的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纸艺活动;有效开展

纸艺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纸艺课程只是作为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教学模式不规范;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更多偏重技能与技巧,从而忽略幼儿的自主性以及兴趣、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怎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纸艺活动,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呢?

一、提供有趣的范例,采用赏识教育,激发幼儿兴趣

第一,设置美工区纸艺展览角,提供有趣的纸艺作品让幼儿欣赏感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用纸盘制作一只“小老虎”,用废旧纸杯制作一只“小兔子”,用废旧报纸编织制作“向日葵花”……老师将这些有趣的作品统一摆放在美工区的纸艺角里。当孩子们第二天来班级的时候,他们发现班级美工区新来的“小客人”。于是,他们被有趣的纸艺小动物和植物吸引了,“老师你看,这是用纸盘做的。”“好好玩,这是废旧报纸和卡纸装饰的。”……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模样,我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说:“纸盘、纸杯、废旧报纸除了用来装饰小老虎、小兔子,小朋友开动脑筋,再动动小手,就会出现更多好玩的东西。”我用充满趣味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也认真地听着。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能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只有当我们老师乐在其中,孩子自然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开始想跃跃欲试。

第二,采用赏识教育,有效地鼓励并及时表扬孩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是因为幼儿有这样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手工纸艺活动中,老师要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在指导幼儿剪纸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幼儿真实表现自己的内在感受,对孩子的个性创作表示认同和鼓励。例如:“你剪的真不一样!”“你手真巧!”在我的表扬和鼓励过程中,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逐渐提高。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得到认可,因此他们在学到纸艺活动的技巧时也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喜欢纸艺活动。

二、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探究与体味

纸艺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为保证纸艺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为幼儿在美工区创设了开放性的纸艺创作角,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想去做去尝试。例如,美工区增添了纸盘,李沐卉拿了一个大的一次性纸盘,做狮子的脸,先画了狮子的眼睛,又用卡纸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接着开始做狮子的脚了。她拿起三角形卡纸在纸盘上对比着,左看看右看看,她手停在那里不敢动。我鼓励她大胆试一试。她贴上去后嘟着小嘴对我说:“老师,狮子腿肿了。我做不好。”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材料,就对李沐卉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她刚开始没找到,又东找西找翻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小卡纸条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难题解决了,她又继续做了。不一会,李沐卉拿着她做的狮子给我看:“老师,我用小的卡纸条做狮子的腿,你看,这是我做好的狮子。”李沐卉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体味与理解,选择合适的卡纸条当狮子的腿从而解决了难题获取了成就感。教师还可提供多种纸质材料和辅助工具,让幼儿在纸艺活动中自主操作与探究,体味纸艺活动的魅力。

三、在制作过程中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

教师在幼儿纸艺制作过程中要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例如,我刚开始启发美工区的孩子们自由探索操作折小鱼。“海洋里的这条鱼好孤单,有没有同伴和它一起做游戏?”“我们再来折一些鱼和它当好朋友吧!”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开始动手操作。孩子们刚开始对折小鱼很有耐心。当孩子们都认真地折时,郭语薇开始烦躁起来,她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手工纸有些失去耐心。这时,她举起手中的手工纸对我说:“老师,你能过来帮我折吗?”我走过去,对她说:“语薇,想要自己折好的小鱼和海洋里的那条鱼成为好朋友吗?”她点点头。“那你就要自己完成,才有能折好。”说完,她高兴地点点自己折好的小鱼。”她一听皱起眉头,嘟着嘴不说话。我坐在她身边对她说:“语薇,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怎样。”慢慢地,她大概折出了头绪。这时我再鼓励她说:“语薇,你真棒,都已经折得快差不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头,继续折小鱼。“语薇也折好了。真棒!”她听了我的鼓励开心地继续折下一只小鱼。因此每当幼儿在纸艺制作过程中遇到困扰时,教师需要耐心鼓励与引导,让幼儿更乐意参与纸艺活动。

四、鼓励并激发幼儿创造的火花

为激发幼儿在纸艺活动中的创造火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打破陈规,以新奇的思维去探索,支持孩子们有不同的看法与想法。教师引导幼儿在纸艺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励幼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使纸艺作品富有新意。如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我们对孩子进行了民族特色的相关教育。在幼儿熟悉各民族娃娃传统服饰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运用撕贴、剪贴等方式来制作民族娃娃,再贴在黑色卡纸,完成一幅富有个人特色的纸艺作品。在想象和制作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纸艺活动有效开展,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成为纸艺活动的主人,在纸艺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多要学会尊重幼儿的自主与创新。

参考文献:

赵静静.探究纸艺活动形式与促进幼儿多元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Acasestudy.G.FessakisE.GouliE.Mavroudi《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Apr.[2]InquiryEventsasaToolforChangingScienceTeachingEfficacyBeliefofKindergartenandElementarySchoolTeachers.HaimEshach《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SCI.20034[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BringingElementaryEducationTechniquestoUndergraduateComputerScienceClasses.ShannonPollardRobertC.Duvall《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AnICTMusicalApproachforTeachingtheConceptoftheAngleinKindergarten.Bratitsis,TharrenosTatsis,KonstantinosAmanatidou,Anna2012

谈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 论文关键词:民俗 文化 剪纸 艺术 论文摘要: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民间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论述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是中国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大多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表意创造。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体现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不仅美化生活、装点人生,在一年四季的各种节庆及人生礼仪中,负载着百姓对蓬勃生命的热烈寄托,已积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一、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民间剪纸是附和民间习俗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入冬以后要祭祖宗,还要祭祀门、户、溜、灶、行五位家神,这些灵位的装饰更新,正是后来门神、窗花、挂笺、顶棚花及灶台花的最早雏形。南朝梁人宗 懔 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 鬓 ,又造华胜以相遗。”《东方朔传·岁时节》中说: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是民间人际交往互相问候的节日,“人日”剪赠“华胜”,表示亲朋好友之间的祝福。据传,汉武帝对死去的李夫人思念不已,求方士招魂。等到晚上,汉武帝坐于床榻,方士制作出李夫人的剪影,并摇晃灯光,隔帐观之,尤如李夫人,这种剪纸招魂的习俗历久不衰,其意义已经扩展有了更多的含义。民俗内涵大致包括吉庆纳福,驱邪避灾,追求繁衍等意义。 (一)生命与繁衍的主题 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实际上繁衍意识也是生命意识,繁衍是生命的无限延续,要达到人类的永生,只有繁衍,即子孙延续,万世不殆。由原始社会文化到民间剪纸中,植物的观物取象表现在以多子的瓜果蔬菜象征繁衍人类万物的宇宙母体上,最早出现的葫芦、南瓜、葡萄、梨、白菜都是母体多子的繁衍符号。 阴阳相合是人类表现的繁衍造型观,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宇宙观。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莲里生子”剪纸。鱼是多子象征的神 祗 动物,以鱼喻多子,以双鱼喻阴阳相交子孙繁衍。 “喜娃娃”被贴在陕北结婚洞房窑窗中心,抓髻娃娃双手抱双鱼的.大幅红、绿圆形团花,陕北叫“转花”,喻环天旋转生生不息,窑窗下部中央是三十六个格窗,中央四格贴上一个大幅的图腾动物剪纸或虎或羊或鹿,四角四格是角花,其他每个方格贴上“扣碗、对鱼、鱼戏莲、鱼唆莲、莲里生娃、老鼠吃南瓜、松鼠吃葡萄、猴石桃、兔吃白菜、金鸡探莲花等五颜六色的窗花剪纸,组成斗方形态的”三十六格窗云子,在这里以老鼠、松鼠、兔儿、金鸡喻男性;以莲花、南瓜、葡萄、白菜、桃喻女子;以动物与植物的合一,喻男女相交多子。 (二)自然物象、神灵的崇拜 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圣以及关于人主宰的模糊概念。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始人类中包含着大量的愚昧观念和迷信行为;另一方面,要明确地认识研究原始宗教的意义,人类从诞生以来的数十万年就是这样幻想,错觉的方式逐步探求人类的真理,在人类认知的早期观念对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先入为主的决定性作用。在进入现代科学文明时代,自然崇拜和神话繁衍作为民俗精神的结晶,在民俗文化中依然代代相传延续着守护神的职能。 在民间传统性祭祀活动中,所信奉的神仙有不少是自然神,如天、地、日、月、山、河、湖、海、风、雨、雷、电诸神等等,这显然是原始人在“万物有灵”观念支配下的自然崇拜的继续。这些神仙在民间剪纸中具有生动的拟人化形象。雷公是鹰嘴人面、鹰爪人身的形象,示其像鹰一样在天上飞翔的意义。 二、体现在民俗文化的功用 民间剪纸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彩。在旧时的农村里,它的用途是很广泛的,岁时节令、居住、服饰、婚丧、寿诞等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一)岁时节令、居住环境的装饰 正月初一每家挂春联,贴窗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正月十五闹花灯,在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如“凤戏牡丹鹿头花”有富贵吉祥之意。 窗花的民俗作用最为集中,不仅美化生活,而且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渴望,常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为主体,也有故事、人物、戏曲、习俗等。 (二)婚丧寿辰时的礼花 婚俗活动自古以来是特别受到人们重视的人生礼仪活动,喜花剪纸是随着中国婚俗逐步完善而出现的结婚用品,流传在全国各地。剪纸的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有寓意吉祥,烘托气氛的载体。如双喜字贴于新房的墙上、柜子、盒子上,在西北地区“贴有蛇盘兔、扣碗”等寓意的剪纸,表现了男女恩爱、幸福吉祥。在寿礼上的剪纸常为“鹿鹤同春”“八仙祝寿”“鱼龙变化”“福寿无边”,都以金纸或红纸剪成。 (三)宗教信仰活动的应用 这类剪纸作品是民间为了表达主观意愿,抵御自然灾害,满足自己理想的精神需求所创作的,体现对神灵的崇拜,同时也附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但反映着当时人们那种质朴的民俗情感,为了摆脱苦难企图以自己的主观意念来抗拒自然危害。如供品上摆衬纸,庙里神龛上张挂剪纸,以求娱神赐福。常见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一些像狮、虎、牛、鸡、瓜子娃娃、葫芦以求平安、辟邪消灾、灭患的。还有为了求雨剪一些“小龙入水”,求晴的“扫天婆”解脱已发生的灾难。气候无常,雨多了天 涝 ,就用黄裱纸剪个“扫天媳妇”,“扫天媳妇真不瓤,手拿扫帚扫天忙,黑云疙瘩都扫净,雨过天晴太阳出。” (四)服饰佩带习俗 这类剪纸,民间妇女称为“刺绣花”,即用于刺绣装饰底样。实用性很强,有鞋花、枕头花、衣袖花、肚兜花、烟袋花等,是剪纸在服饰上的运用。各民族的服饰、刺绣、剪纸都以民族地区所崇拜的动物或植物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五)纯观赏性的剪纸 它是在窗花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观赏性剪纸。这种剪纸具有较单纯的审美价值。做工精湛,风格高雅,经过装裱或装框放于室内观赏。它的形式与窗花关系密切,虽然不承担窗花的民俗作用。但是精湛的技艺与完美的形式又对窗花挂笺、炕围花等实用剪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窗花创作的提高与深入。 三、民间剪纸中的审美特色 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超越自身民族背景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无论它用于何种场合,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灌注着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它,它也就有了存在过程的审美价值。当然,民间剪纸的这种艺术形式独立性,并不是对于民俗限定的脱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因而其存在的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美,直接起源于功能之中,在中国“美”和“好”是不可分离的,民间剪纸艺术追求更是审美标准和功用标准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体现在民俗剪纸的审美价值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对于民间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返璞归真的独特艺术魅力是需要我们传承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也会适应社会的发展。有人曾经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由此可见那些古老的传统艺术尤其珍贵。 参考文献: [1]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河南人民出版社. [2]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上).湖南美术出版社. [3]孙二林.民间剪纸.今盾出版社. [4]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5]费孝通.中国文化与全球化人文讲谈录.江苏教育出版社.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幼儿撕纸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之硕士论文范文。

摘要:幼儿纸艺活动课程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就在本校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推广纸艺活动中发现纸艺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纸艺;创造性思维

创新要从娃娃抓起,创新需要智慧的火花,这个火花产生途径是创造新思维,因而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新思维,多年来,我们在幼儿园教育中推行纸艺活动,通过对纸品的撕、剪、染、折、搓等纸艺探索活动,多角度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试以为文,求教于方家。

一、撕出思维的基础

思维不会凭空产生,创造性思维更如是,需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纸艺活动的物质资源是各种不同的纸张,了解各种纸张的特质是纸艺活动的基本环节。我们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孩子们了解各种纸张的特性,通过孩子对纸张的撕,孩子们既锻炼了体力,也籍此了解各种纸张的可撕性。下一步让孩子们观看各种不同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照片,让孩子们认识这些概念表象,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小手,把白纸多余的部分撕掉,得到他们自己需要的小动物或者花卉的白纸轮廓。

老师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动物撕纸作品,让孩子们用蜡笔在白纸上描摹轮廓,然后再撕下来,得到一些简单的作品。进行一段时间后,安排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撕纸作品,老师对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做适当的表扬固化,或者选择一些很有味道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其他孩子观摩和学习,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是鼓励他们创新的,而后就会形成正向反馈,孩子们就会向着老师指引的方向潜行。

二、剪出思维的梦想

剪纸是通过工具(剪刀或者刻刀),将纸品镂空,形成一些线条或者形状,组合成作品。剪纸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剪刀或者刻刀的使用,雕刻板的固定与放置,剪纸或者刻纸中的安全等等,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虽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也是一种创新的技能和机会,不仅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是一种创新的.创作方式。

幼儿园的孩子也不要求能够剪出大师级别的作品,但是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图案剪纸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同时也让他们欣赏一些大师的剪纸作品,介绍一些剪纸方面功成名就的大师,开启一扇窗,让他们可以从这里管窥剪纸的美妙,播下一粒种子,让孩子们明白还可以通过剪纸成为大师,实现人生的价值。中国梦是集体的梦想,这梦想由许多细小的梦想组成,这些细小梦想的实现,才能实现大的中国梦。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植入剪纸大师的梦想,或许有一天,这些孩子中真的就会有大师出现,谁知道呢?

三、染出思维的创造

剪纸和撕纸的作品如果是白色纸,那只是徒有其型,加上点颜色会更加完美。目前市面上也能够买到各种颜色的卡纸,如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各种色彩的纸或者在已经成型的作品中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岂不美哉。

染纸是一种简单、有趣的美术形式之一,可以适合多种纸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探究。无论是染液的调配,色彩的融合,还是折、叠、扎、涂等各种上色方式都会让孩子们着迷。变化多端的图案,不同深浅的色调,不同配比的色彩,可以大大地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唤醒孩子们内心的创造力。

四、折出思维的整合

折纸是一种用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源于中国,发展与于日本。已有2000历史,是快乐的源泉、艺术的享受,也是智力开发的工具。目前发展成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极佳的消遣方式。有单独的折叠方式也有组合的折叠方式,有平面的形状折叠也有立体的空间立体折叠。

孩子们在教师示范下折叠一个立体图形后,自己模仿折叠,遇到不会的地方老师稍微加以指导,孩子们就会折叠成型,如果原料丰富,孩子们就会重复折叠下去,直到自己独立叠会为止,重复率非常高。孩子回到家里,也会向家长或者兄弟姐妹展示他们的作品,或者教别的小朋友折叠,在这种教别人的过程中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教师也不会满足于折纸后的静态展示,还可以折叠一些飞行器,然后孩子们用这些飞行器进行比赛,可以比飞的远,也可以比落得慢,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学,乐中学,赛中学。折纸活动不仅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之一,也是孩子们思维整合的必要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空间立体感,也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一些生活常识。

五、搓出思维的创新

纸艺活动除了常规,还可以有一些非主流的“玩”法,比如搓、捏、揉等。搓一个花梗,揉一个花瓣,等等都可以。如做一朵玫瑰花,花梗、叶子、花瓣等都要经过搓的处理过程,将撕剪好的半成品变成制作主题需要的东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成品可以带回家作为装饰用,孩子们非常喜欢,家长也非常欢迎,因为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做出了成品,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学校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教师技能也得到提高,真是多赢的结局。

综上所述,纸艺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项目,通过儿童在玩中学习,生活中学习,满足生活的需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项目和课程,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白红红. 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开发及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邵亚琴. 多样化方式培养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J]. 好家长,2015,47:187.

[3]黄立安. 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孟庆敏. 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D].山东师范大学,2004.

[5]陈瑛. 抓住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闪光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31.

[6]段海军,白红红,胡卫平. 幼儿创造力干预项目的国际发展动态与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5,10:3-14.

【摘要】一张小小的纸片,可通过折、剪、撕等方式变化不同的花样产生新的作品,而这正是纸艺的魅力所在。为此,我们在深刻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在班内确定了以“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为特色的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纸艺活动;有效开展

纸艺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纸艺课程只是作为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教学模式不规范;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更多偏重技能与技巧,从而忽略幼儿的自主性以及兴趣、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怎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纸艺活动,如何有效开展纸艺活动呢?

一、提供有趣的范例,采用赏识教育,激发幼儿兴趣

第一,设置美工区纸艺展览角,提供有趣的纸艺作品让幼儿欣赏感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用纸盘制作一只“小老虎”,用废旧纸杯制作一只“小兔子”,用废旧报纸编织制作“向日葵花”……老师将这些有趣的作品统一摆放在美工区的纸艺角里。当孩子们第二天来班级的时候,他们发现班级美工区新来的“小客人”。于是,他们被有趣的纸艺小动物和植物吸引了,“老师你看,这是用纸盘做的。”“好好玩,这是废旧报纸和卡纸装饰的。”……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模样,我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说:“纸盘、纸杯、废旧报纸除了用来装饰小老虎、小兔子,小朋友开动脑筋,再动动小手,就会出现更多好玩的东西。”我用充满趣味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也认真地听着。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能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只有当我们老师乐在其中,孩子自然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开始想跃跃欲试。

第二,采用赏识教育,有效地鼓励并及时表扬孩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是因为幼儿有这样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手工纸艺活动中,老师要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在指导幼儿剪纸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幼儿真实表现自己的内在感受,对孩子的个性创作表示认同和鼓励。例如:“你剪的真不一样!”“你手真巧!”在我的表扬和鼓励过程中,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逐渐提高。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得到认可,因此他们在学到纸艺活动的技巧时也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喜欢纸艺活动。

二、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探究与体味

纸艺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为保证纸艺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为幼儿在美工区创设了开放性的纸艺创作角,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想去做去尝试。例如,美工区增添了纸盘,李沐卉拿了一个大的一次性纸盘,做狮子的脸,先画了狮子的眼睛,又用卡纸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接着开始做狮子的脚了。她拿起三角形卡纸在纸盘上对比着,左看看右看看,她手停在那里不敢动。我鼓励她大胆试一试。她贴上去后嘟着小嘴对我说:“老师,狮子腿肿了。我做不好。”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材料,就对李沐卉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她刚开始没找到,又东找西找翻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小卡纸条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难题解决了,她又继续做了。不一会,李沐卉拿着她做的狮子给我看:“老师,我用小的卡纸条做狮子的腿,你看,这是我做好的狮子。”李沐卉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体味与理解,选择合适的卡纸条当狮子的腿从而解决了难题获取了成就感。教师还可提供多种纸质材料和辅助工具,让幼儿在纸艺活动中自主操作与探究,体味纸艺活动的魅力。

三、在制作过程中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

教师在幼儿纸艺制作过程中要给予耐心的支持与引导。例如,我刚开始启发美工区的孩子们自由探索操作折小鱼。“海洋里的这条鱼好孤单,有没有同伴和它一起做游戏?”“我们再来折一些鱼和它当好朋友吧!”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开始动手操作。孩子们刚开始对折小鱼很有耐心。当孩子们都认真地折时,郭语薇开始烦躁起来,她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手工纸有些失去耐心。这时,她举起手中的手工纸对我说:“老师,你能过来帮我折吗?”我走过去,对她说:“语薇,想要自己折好的小鱼和海洋里的那条鱼成为好朋友吗?”她点点头。“那你就要自己完成,才有能折好。”说完,她高兴地点点自己折好的小鱼。”她一听皱起眉头,嘟着嘴不说话。我坐在她身边对她说:“语薇,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怎样。”慢慢地,她大概折出了头绪。这时我再鼓励她说:“语薇,你真棒,都已经折得快差不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头,继续折小鱼。“语薇也折好了。真棒!”她听了我的鼓励开心地继续折下一只小鱼。因此每当幼儿在纸艺制作过程中遇到困扰时,教师需要耐心鼓励与引导,让幼儿更乐意参与纸艺活动。

四、鼓励并激发幼儿创造的火花

为激发幼儿在纸艺活动中的创造火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打破陈规,以新奇的思维去探索,支持孩子们有不同的看法与想法。教师引导幼儿在纸艺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励幼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使纸艺作品富有新意。如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我们对孩子进行了民族特色的相关教育。在幼儿熟悉各民族娃娃传统服饰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运用撕贴、剪贴等方式来制作民族娃娃,再贴在黑色卡纸,完成一幅富有个人特色的纸艺作品。在想象和制作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纸艺活动中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纸艺活动有效开展,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成为纸艺活动的主人,在纸艺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多要学会尊重幼儿的自主与创新。

参考文献:

赵静静.探究纸艺活动形式与促进幼儿多元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幼儿园剪纸课教学策略论文研究

单位全称: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姓名:李雪莲

幼儿 剪纸 教学 活动 开展 的 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情趣。剪纸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剪纸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极好途径。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剪纸活动正与其符合,并且剪纸作为一门艺术极易入门,没有年龄约束,幼儿极易从中获得成功感受,对于幼儿健康发展帮助很大。利用剪纸活动在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研究其在熏陶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发挥出的功能,促进探寻对历史文化发掘、传承途径,接受美得熏陶等方面意义深远。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幼儿期开展的系列剪纸教学是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的。

关键词 : 剪纸 ; 方法 ; 兴趣 ; 协作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经历近一千五百年,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高昌故址出土的团花剪纸.在外国历史上,剪纸也早就被许多艺术家重视和应用了。著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就常常创作剪纸,来介绍他所写的童话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创作了很多剪纸,来装饰房间和高大的建筑物。

而所谓的剪纸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当然还是以纸为最佳。在我国传统的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中,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具备传承性与内涵丰富的特征,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流传,在艺术品类中深受大众欢迎,由古至今,人们的情与美可以通过其抒发出来。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弘扬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把人们的审美爱好表现出来,在中国民族艺术中较具特色。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大多数幼儿对于剪纸艺术并不熟悉,只是觉得剪纸作品外观很美,具有欣赏价值,而但自己不会做。而剪纸活动既能够锻炼双手小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度,有利于幼儿磨练幼儿的耐性,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推动幼儿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提升幼儿观察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价观。在幼儿园中加强对传统剪纸活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是当务之急。

一 、环境熏陶 ,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幼儿接触的较少。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的美,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例如: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剪纸作品、把正方形的窗花巧妙的改变呈现方式、在教室中开设剪纸小屋,设计自制一些镂空的屏风、花球类的剪纸作品悬挂摆放在班中供幼儿欣赏,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剪纸艺术的美,后期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欣赏一些名家及地域特征突出的剪纸佳作,使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民俗文化带来的剪纸艺术美。

二、探索技法, 让幼儿实践中 体验 快乐 。

通过有趣的剪纸游戏,幼儿对剪纸都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没有深入了解和操作过,所以前期的欣赏、自由剪只是剪纸初期的体验过程。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从手、眼、纸、剪刀的通力配合下慢慢体验艺术美的产生,这也遵循了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原则,从基本技法学起,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剪纸有它特出的语言。

如:“直线”、“折线”、“曲线”、“螺旋线”等。在教学方法上,我很赞同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还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针对这一观点在幼儿接触剪纸活动初期活动,特别是线条的练习中提供了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设计幼儿情景的活动情节、小主题活动、亲子游戏等来辅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在游戏的牵引下幼儿能用剪刀自如熟练的把线条填充到了剪纸图样内,幼儿在打开作品的刹那间呈现了意想不到的剪纸作品,使幼儿在探索、实践、体验中活动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多样 , 促进 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剪纸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又比较枯燥的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到难,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投放直线剪时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要由易到难,长度:短——长;密度:稀——密而折线剪同样要注意折线的长度,一剪能完成的较适中,也可以投放长短不一的折线来增加难度。

趣味性同样是儿童学习和进取的重要动力,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就预示着教学低效益或者失败。我们都知道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好动、好奇和求新知。教育儿童时必须先考虑这些特点,尽量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在满足和成功的体验之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趣味性必须在教学一开始就加以重视,而不应该把趣味性只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一)情境导入,带动幼儿参与活动

创设情境是调动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法宝,就像在直线剪的活动中就可以创设《小老虎来刷牙》情境活动,活动前可以用白色的泡沫模仿牙齿做了一只张着大嘴表情痛苦的小老虎来求助幼儿,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了直线的小牙刷,孩子们在剪完牙刷后可以拿着小牙刷认认真真的为小老虎刷牙。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了用塑料米醋瓶、白白的大云豆制作的大鲨鱼来吸引幼儿剪小牙为大鲨鱼刷牙。

总之,应该把趣味性看成是把儿童“领进门”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教学生命力之所在,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前提,活动有了趣味性,幼儿的注意力、自觉性就会相应的加强。同时幼儿在上有趣味的课时,教师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可尊敬的老师和课亲近的朋友,教师的威信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从“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了。

1.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剪纸技能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游戏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直线剪,便可设计为剪“牙刷”、“梳子”、“门帘”、“面条”等等。要求幼儿要沿着黑线剪,这种有情景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

2.在创编故事中,增强幼儿的剪纸兴趣。

幼儿往往再剪出了一件作品之后,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了,如果老师能够深入挖掘一下,不但会拓展幼儿活动的内容,还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长久的保持。例如:在剪纸续编故事的活动中起初幼儿每人剪好一件作品,几个人自由组成一组,利用剪纸作品编故事。后来幼儿会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创编。他们通过剪、摆、看、说的环节创编出了许多小故事,如《美妙的春天》、《美丽的蝴蝶王国》、《奥运福娃》、《恐龙世界》、《拇指姑娘》等后来他们会把自己剪好的许多作品放在一起,创编出一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同伴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幼儿剪纸新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不再追随老师,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时喜欢向同伴学习。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如把剪纸的步骤图压好膜贴在桌子上,幼儿可以自己看步骤图学习剪纸的方法;在图书区投放许多剪纸的工具书,他们不会剪的时候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同时还开设了剪纸屋的角色区,会剪纸的幼儿来当小老师,不会剪的幼儿可以向他们学习。

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加自主、积极的参与剪纸活动。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以后,他们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剪纸的作品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熟知概念,教师掌握剪纸方法

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前首先要了解最基本的剪纸概念及注意事项:

( 1 ) 目测剪: 就是在没有画痕的纸上依靠目测剪出形象。幼儿靠目测剪的大多是线条、几何形和一些轮廓线简单的形象。由于目测剪没有什么限制,剪起来比较自由,因而,在幼儿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这种剪法,在幼儿年龄稍长,有了一些剪纸经验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然后在下剪刀。

( 2 ) 沿线剪: 按照纸上画好的轮廓线剪出所需要的图形。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中投放一些废旧画册或挂历,供幼儿在游戏时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

( 3 ) 折叠剪: 指将纸折叠后剪出纹样。折叠剪剪出的纹样具有对称、均衡感。折叠剪的第一步是将纸折叠,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所以纸的折叠层数不宜太多,一般以折叠2~3层为宜,叠的层数太多,幼儿有可能剪不动。

除了让幼儿了解最基本的概念外其次还要让幼儿明确在使用剪刀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剪纸用的主要是剪刀。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圆头握力刚好的剪刀,为方便幼儿安全取放,教师可以把剪刀头有序的插在长条的泡沫条上,这样幼儿在操作中取放方便而且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剪纸顺序上,目测剪和沿轮廓剪要注意先从大的轮廓开始,再剪小的细节,最后逐渐修剪成型。

而折叠剪则要按照从里向外、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剪,最后再修整。无论是目测剪、沿轮廓剪还是折叠剪,教师都应提醒幼儿,剪时应左手配合着右手的动作转动纸片,(也就是转纸不转剪)防止边剪边拉造成形象不齐。对于剪纸常规的养成要注意剪纸时,剪下的碎纸屑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要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亲子参与 , 让家园互动推动幼儿成长

通过多种丰富的剪纸活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亲子参与能够有效的拉近家园沟通的桥梁,同时在家长参与中也能够转化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家长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新年灯会》的主题活动中,从最初的启动仪式到家长参与剪纸灯笼的创作以及后期灯会场景的布置、分工、安排等等家长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地配合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家长主动与幼儿沟通想法遵从幼儿意愿、想法,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审美经验、审美能力运用到剪纸中,制作属于自己最具特色的剪纸灯笼,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做到家园互动,就能更好的推动幼儿的快乐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我们相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提出,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类的艺术教学活动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实践证明,剪纸这种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孩子们手脑并用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更多地关注儿童剪纸活动,以剪纸为载体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健全和完善园本剪纸课程的研究,充分挖掘剪纸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剪纸教学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让剪纸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

参考文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

2.《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韩平花主编,《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4.王恩侠、武红华主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快乐发展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兴趣1.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环境。在展示墙上,贴上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让幼儿欣赏,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这些作品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们围在四周赞叹时我趁机引导幼儿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并把自己剪的作品向幼儿展示,让幼儿拿在手中观察。通过对实物的接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更浓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开设了剪纸区角游戏,在剪纸区里投放有关剪纸的图书,让幼儿随时翻阅。并投放了一些彩纸、剪刀,让幼儿试着玩一玩、剪一剪,这样孩子们对剪纸的兴趣更加高涨了。2.注重为幼儿创设带有艺术意味的剪纸环境。为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我们十分重视幼儿的参与,将幼儿和教师的剪纸作品布置装饰活动室,鼓励幼儿用各种形象组合粘贴成剪纸画,贴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充分欣赏剪纸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纸作品的语言。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努力创设一个符合农村特点、有童趣、有剪纸特征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剪纸活动的愿望。二、从观察入手,学习剪纸1.以观察为基础,让幼儿自由表现。如在进行剪纸活动《苹果》时,我们先找来实物苹果,让幼儿仔细观察。先观察苹果的外轮廓,再观察苹果的细节部分,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掌握了苹果的外形特征,因此,在实际操作时能很快地剪出来。2.生活中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除了在活动中要学会观察,还应更多地在生活中学会随机观察。如外出活动时,观察花草、树木、行人、小鸟、动物、小朋友游戏场面等等,为幼儿进行剪纸积累素材。3.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如在剪纸活动《兔子》时,幼儿对兔子不是很熟悉,我们就找来各种有关兔子的图片,让幼儿欣赏、观察,以了解兔子的主要特征。三、剪纸教学的步骤怎样教幼儿剪纸?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1.幼儿开始学习剪纸,比较适合目测剪。目测剪即凭借想象直接把纸剪出一定形状。目测剪没什么要求,幼儿可随意剪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练习使用剪刀。2.当幼儿对剪纸产生了兴趣,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便教幼儿学习沿线剪。即按照纸上画好的图形轮廓剪,沿线剪主要练技能,要求手眼协调,剪刀沿着物体轮廓剪,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3.最后学习折叠剪。就是将纸折叠一次或几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在学习折叠剪时,应注意折叠的层次不能太多,纸张不能太厚,否则幼儿的手腕力量不够,剪不开;其次,注意图案的连接点不能剪断。四、剪纸教学的方法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目测剪直线,便可设计为“学做小厨师”,要求幼儿把方形纸剪成细长的面条,比比哪位小厨师的面条做得好;沿线剪圆形,便可设计为“削苹果”,比比谁的苹果皮削得长等。2.剪纸与绘画、粘贴相接合,丰富作品。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如:剪猫头鹰的细小部分——猫头鹰的眼睛、身上的羽毛,幼儿很难剪出,可指导幼儿用笔画出。3.幼儿剪出一个图形时,教师鼓励幼儿随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点什么。大班幼儿剪的图形比较逼真、形象,再在这些图形上添上几剪刀,显得更加惟妙惟肖。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阳剪出嘴巴,就会表达感情。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4.剪纸作品可用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剪的面条、服装,可以玩开点心店、商店的游戏;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节日装饰;剪的雪花可以布置成主题墙饰——美丽的冬天。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美化了环境,更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也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大多天性喜欢玩弄剪刀喜欢剪纸,在剪纸活动中,他们通过眼、手、脑的协调动作,可获得极大的兴趣与满足。眼、手、脑得到锻炼的同时,又对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丰富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剪贴、折剪活动中经常接触各种颜色的彩纸、剪刀,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性能、功用的了解、熟悉,不但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在剪纸活动中给了幼儿一个发展思维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这样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践证明,剪纸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 索引序列
  • 幼儿剪纸论文参考文献
  • 幼儿剪纸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幼儿园剪纸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
  • 幼儿撕纸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幼儿园剪纸课教学策略论文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