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教学论文

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教学论文

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教学需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6-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以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的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教学的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堂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配合声音演示出来,完成教学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生动、直观 综合应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明了易懂,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时间内密度大 通过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能迅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减少了上课期间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密度,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 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已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形式。网络教学不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网络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全球范围共享。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跨越时间和空间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跨越了地域产生的距离,即使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门,也可以完成教授与获取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更是无限制的重叠,可以任何时间进行教与学,并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三) 信息丰富 互网络为全球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信息检索、交换、共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级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共享巨大且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完善、丰富课知识信息,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益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同学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老师解答,即使师生不能同时在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时讨论。通过沟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未来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确实有它的长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探寻现代教育技术之路,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党克、张卫红、张卫建: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 [4]李玉华、都晓梅: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J].北京教育,2007(11).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教育技术资源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 发展 , 教育 技术资源发展令世人惊叹,在 现代 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阐述了硬件资源、潜件资源、软件资源、 网络 资源、课件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在教学中的 应用 以及这些教育技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资源;种类;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资源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三件(硬件、软件、潜件)资源中的软件资源即CAI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等发展更快,在现代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传统的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资源的种类 (一)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指有形的、具体的信息转换的各种教学机器或设备。硬件资源在传播活动中本身不会改变受播者的认知结构,但却能促进传播活动的发生,加速或延缓受播者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实现促进功能。硬件资源通常是以实物的形态存在。硬件资源是开展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上存储的教育信息不能呈现,或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磁带、磁盘、光盘上的信息,学生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上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观察。 (二)潜件资源 潜件资源主要是指与教育技术相关的 理论 体系与方法等。潜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相似,它也是一种外部性的支持条件, 研究 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构建一系列理论体系,从而帮助受播者快速接受信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技术有它的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专门理论。潜件资源是无形的,潜在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信息、传播、控制等的理论构想、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在教师自身 学习 、师生的教学活动或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在师生的脑海里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可以使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被迁移到另一部分学习者身上,减少重复性的摸索活动。因此说潜件资源主要体现了资源的迁移功能。潜件资源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关键,潜件资源决定着硬件资源的选择、软件资源的编制、媒体的优化组合、恰当运用、控制教育的进程、信息的反馈、协调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三)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是指由硬件实施而设计的教材,是教育信息及其载体。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真正能够引起受播者的认知结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发生变化的就是软件资源,在资源中实现了改变功能。通常我们把软件资源看成是与硬件资源相应的供其使用的教材。软件资源蕴含着教育的具体 内容 ,是实施教育技术的必要条件,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传递任何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包括常规软件资源、 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 1、常规软件资源 常规软件资源主要是指记录有教育信息的“三片两带”,即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远距离网上资源库。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主要是指CAI课件资源、积件资源和智能学件资源。下面只讨论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 (1)课件资源 课件(Course ware)资源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资源。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 问题 求解型、发现学习型。无论那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即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在构成教学活动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中,人(教师、学生)是核心。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某版本中小学教材,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课件的运用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课件是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局限。 (2)积件资源 积件(Integradle ware)资源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积件组合平台具有无需程序设计、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面向普通教师易学易用。积件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资源库(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网上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教与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五个部分。又可分五个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实库层(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库层(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环境库。由此可见,“积件”资源是一个大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也可以随时增加和完善素材库。积件资源只求 问题 解决,不象课件资源要做好一堂课。积件资源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因材施教留下足够的 发展 空间。比如就海岛而言,有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大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总之你所想象到的素材都尽在其中。教师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还可以通过联网调用网上信息。这样,教师对信息的利用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就能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如果制作出这样的积件,一定会对 计算 机辅助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积件单元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单位,而不是以整堂课或整章 内容 为单位,这样,不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可以通用一个系统,就这一个单元也可以说明多个问题。如一段下雨的素质(图片、动画、电视)这一单元,不但可用在语文课中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同样也可用在物理课中讲物态变化和落体运动,还可用在生物课中讲生态和地理课中讲气候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积件的通用性,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 教育 技术资源的关系 教育技术资源是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等构成,它们都是 学习 资源。 硬 件 资 源←———————媒 体 (学习资源)———————→ 潜 件 资 源 ↓ 网 络 资 源←———————软 件 资 源———————→ 常 规 软 件 ↓↓ 积 件 资 源←———————计算机辅助 教学软件———————→ 课 件 资 源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互相依赖,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通常是一起运用的。优秀的软件资源,通过优质的硬件资源,正确的操作,适当的环境, 科学 、清晰、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有实体形态,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在加快教育 现代 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软件、潜件三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潜件资源建设,使潜件资源建设有一套 理论 ,有一个系统,有一个体系,要使潜件资源建设上水平、正常化、系统化。在潜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关系中,潜件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潜件素质,进行教师的电教意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 方法 。 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都属软件系统。课件资源是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课件资源的个性化特点使得其 应用 受到一定限制,它的形式和内容完全由课件设计者固定下来,一个人自制自用而效果良好的课件,别人用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他搞不清制作者的用意。要从别人的课件中摘取自己感到有用的部分,集合成一个新课件,往往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教师自己不能加以重组改造。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高水平教师设计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因此,课件资源的通用性不强,更难以产业化。积件资源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资源系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积件资源是我国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新思维,它改变了教学软件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相互割裂的局面,使教师自己能方便地制作适合教学情境的CAI软件资源。积件资源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资源——课件资源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资源,它不是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教学工作平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是积件资源的“两翼”。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能动性的有力工具。 三、结束语 加快实现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 研究 ,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正如1994年教育技术的定义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教育技术的丰富实践,资源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将促进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有了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资源的武装,就能胜利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具有 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 文献 : ①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3期。 ②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期。 看了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2. 有关教育技术学论文 3. 有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4. 浅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如果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的标志性学科,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则是其基础性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毕业后,现代教育理论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会制作。本文试图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探究如何提高“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避免学生的“无效或低效学习”,以期重新建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一、有效教学观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特别是受到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运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这一概念一出现,立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其三大内涵,这种“多快好省”的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产生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教材建设滞后

一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严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很多教材内容沿用八十年代电化教育的教材体系,依然把老式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等技术手段作为主要内容编入教材,殊不知这些媒体由于媒体的更新换代几乎不见踪迹,当学生意识到此问题时,就会失去对本课程学习的欲望。二是教材形式单一。传统的纸质教材有知识系统、信息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纸质教材在更新缓慢,内容老旧,缺乏生动性,与生活事实、实践操作之间的断裂等方面凸显出无法避免的劣势。这些弊病使它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必需借助于其他的教学资源来解决。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却没有相配套的电子教材,教师备课上课只能是依靠自己责任心的大小来准备电子资料,难免有责任心差的教师偷懒或者教师无暇准备而照本宣科,因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策略欠缺

在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来自教师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诸如,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举例不形象、不生动,导致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生机;满堂灌的注入式教育,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当然厌学;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忽视学生情绪与情感;多媒体利用形式化,投影仪只是作为另一张黑板,重要概念只用鼠标点击一下,一晃而过,看似信息量大,但学生收获不多;教师上课远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的发展,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如此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或无效。

(三)学生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专业课重要,公共课无所谓。学生认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原理、方法、概念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认为教师上课讲的理论多,教师又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没有任何互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有效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快教材建设

1.更新教材体系内容

基础纸质教材的陈旧、呆板、平面化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对那些被时代抛弃的媒体(如,老式幻灯、投影、录像)和操作简单不需要学习即会的媒体(录音)要舍得裁掉,增加那些能代表现代前沿的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微格教室等),突出实用软件制作技术的教授(如,Photoshop、Lectora、Dreamweaver、Frontpage等),还应增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要以迅猛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建设一个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学法设计上与时俱进,实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好教材,以提升教材对教学的助力和对学生的引力。

2.建设配套电子教材

电子教材研究及应用是教育领域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这种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把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虚拟教具、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它的使用不但可以突破纸质教材的种种局限,而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现其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师要彻底摒弃那些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方法策略,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角色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传统教育的“教师本位”必须让位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也不再局限于传授现成的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努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道探索、分享,相互接受和汲取,在实践中、在互动中引领学生从意识到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等方面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2.优选教法

(1)合作教学法贯穿始终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应在开课之初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中对于每一次的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学习小组下达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验收审核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信赖,相互支持,分享成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初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了某个典型的教育技术环境,教师下达小组学习任务:用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及特点,介绍所参观的教育技术环境,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初步认识等。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经过交流、讨论,收集信息、撰写文稿、制作PPT、准备演讲,大家分工协作,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作一份贡献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PowerPoint的教学中以“我的小组(介绍合作小组成员)”为任务学习PPT演示文档的文字输入及处理、版面协调设计等操作,在Flash教学中以“滚动的小球”为任务,学习动画的制作,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

学术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既链接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融合,又弥补了纸质教材滞后与呆板的缺陷。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积极制作多媒体学习软件,开发“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学习网站,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将大量的学习资料、制作素材放到网络课程中,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到网上;利用讨论区、网站内部短消息及聊天室、教师个人博客,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网上交流。这样,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习途径,减轻课堂教学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教育技术的内部动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始于开课之初课程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未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可以在每个单元教学前呈现学习目标,提醒学习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其学习提供基本导向。

总之,为了保证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学策略,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对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春燕.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1998(6).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论文

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教学需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6-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以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的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教学的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堂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配合声音演示出来,完成教学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生动、直观 综合应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明了易懂,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时间内密度大 通过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能迅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减少了上课期间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密度,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 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已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形式。网络教学不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网络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全球范围共享。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跨越时间和空间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跨越了地域产生的距离,即使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门,也可以完成教授与获取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更是无限制的重叠,可以任何时间进行教与学,并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三) 信息丰富 互网络为全球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信息检索、交换、共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级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共享巨大且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完善、丰富课知识信息,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益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同学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老师解答,即使师生不能同时在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时讨论。通过沟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未来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确实有它的长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探寻现代教育技术之路,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党克、张卫红、张卫建: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 [4]李玉华、都晓梅: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J].北京教育,2007(11).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教育技术资源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 发展 , 教育 技术资源发展令世人惊叹,在 现代 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阐述了硬件资源、潜件资源、软件资源、 网络 资源、课件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在教学中的 应用 以及这些教育技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资源;种类;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资源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三件(硬件、软件、潜件)资源中的软件资源即CAI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等发展更快,在现代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传统的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资源的种类 (一)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指有形的、具体的信息转换的各种教学机器或设备。硬件资源在传播活动中本身不会改变受播者的认知结构,但却能促进传播活动的发生,加速或延缓受播者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实现促进功能。硬件资源通常是以实物的形态存在。硬件资源是开展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上存储的教育信息不能呈现,或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磁带、磁盘、光盘上的信息,学生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上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观察。 (二)潜件资源 潜件资源主要是指与教育技术相关的 理论 体系与方法等。潜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相似,它也是一种外部性的支持条件, 研究 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构建一系列理论体系,从而帮助受播者快速接受信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技术有它的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专门理论。潜件资源是无形的,潜在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信息、传播、控制等的理论构想、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在教师自身 学习 、师生的教学活动或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在师生的脑海里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可以使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被迁移到另一部分学习者身上,减少重复性的摸索活动。因此说潜件资源主要体现了资源的迁移功能。潜件资源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关键,潜件资源决定着硬件资源的选择、软件资源的编制、媒体的优化组合、恰当运用、控制教育的进程、信息的反馈、协调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三)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是指由硬件实施而设计的教材,是教育信息及其载体。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真正能够引起受播者的认知结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发生变化的就是软件资源,在资源中实现了改变功能。通常我们把软件资源看成是与硬件资源相应的供其使用的教材。软件资源蕴含着教育的具体 内容 ,是实施教育技术的必要条件,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传递任何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包括常规软件资源、 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 1、常规软件资源 常规软件资源主要是指记录有教育信息的“三片两带”,即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远距离网上资源库。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主要是指CAI课件资源、积件资源和智能学件资源。下面只讨论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 (1)课件资源 课件(Course ware)资源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资源。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 问题 求解型、发现学习型。无论那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即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在构成教学活动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中,人(教师、学生)是核心。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某版本中小学教材,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课件的运用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课件是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局限。 (2)积件资源 积件(Integradle ware)资源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积件组合平台具有无需程序设计、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面向普通教师易学易用。积件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资源库(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网上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教与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五个部分。又可分五个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实库层(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库层(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环境库。由此可见,“积件”资源是一个大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也可以随时增加和完善素材库。积件资源只求 问题 解决,不象课件资源要做好一堂课。积件资源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因材施教留下足够的 发展 空间。比如就海岛而言,有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大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总之你所想象到的素材都尽在其中。教师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还可以通过联网调用网上信息。这样,教师对信息的利用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就能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如果制作出这样的积件,一定会对 计算 机辅助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积件单元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单位,而不是以整堂课或整章 内容 为单位,这样,不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可以通用一个系统,就这一个单元也可以说明多个问题。如一段下雨的素质(图片、动画、电视)这一单元,不但可用在语文课中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同样也可用在物理课中讲物态变化和落体运动,还可用在生物课中讲生态和地理课中讲气候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积件的通用性,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 教育 技术资源的关系 教育技术资源是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等构成,它们都是 学习 资源。 硬 件 资 源←———————媒 体 (学习资源)———————→ 潜 件 资 源 ↓ 网 络 资 源←———————软 件 资 源———————→ 常 规 软 件 ↓↓ 积 件 资 源←———————计算机辅助 教学软件———————→ 课 件 资 源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互相依赖,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通常是一起运用的。优秀的软件资源,通过优质的硬件资源,正确的操作,适当的环境, 科学 、清晰、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有实体形态,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在加快教育 现代 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软件、潜件三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潜件资源建设,使潜件资源建设有一套 理论 ,有一个系统,有一个体系,要使潜件资源建设上水平、正常化、系统化。在潜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关系中,潜件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潜件素质,进行教师的电教意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 方法 。 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都属软件系统。课件资源是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课件资源的个性化特点使得其 应用 受到一定限制,它的形式和内容完全由课件设计者固定下来,一个人自制自用而效果良好的课件,别人用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他搞不清制作者的用意。要从别人的课件中摘取自己感到有用的部分,集合成一个新课件,往往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教师自己不能加以重组改造。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高水平教师设计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因此,课件资源的通用性不强,更难以产业化。积件资源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资源系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积件资源是我国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新思维,它改变了教学软件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相互割裂的局面,使教师自己能方便地制作适合教学情境的CAI软件资源。积件资源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资源——课件资源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资源,它不是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教学工作平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是积件资源的“两翼”。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能动性的有力工具。 三、结束语 加快实现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 研究 ,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正如1994年教育技术的定义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教育技术的丰富实践,资源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将促进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有了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资源的武装,就能胜利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具有 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 文献 : ①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3期。 ②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期。 看了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2. 有关教育技术学论文 3. 有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4. 浅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范畴之广,功能之强无需缀述,而它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对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的影响,以下我收集整理有关现代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多媒体为传播媒介,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优化、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它的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扩充功能、虚拟功能等使得学习时空开放化,学习方式多元化,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现代化,教材媒体由静态转为动态,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科研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形式现代化。它的应用和发展,必将能给传统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引起教学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实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合作等素质成了社会对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要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教育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终身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情感教育观等现代教育观念应运而生,而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下产生,以这样的观念为指导,并以高效、快捷的方式服务于这样的观念。

例如: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使远程教学成为可能,这就使得求知的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方便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使终身学习观变得更易实现;多媒体辅助素质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它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能在人机交互活动中真正实现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到自己特有的快乐,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传统的教学强调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其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分科定时,是一种说教式的教学,是一种集体化的活动,完全无视学生个性和发展的独特性。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授者,往往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组,进行“批量生产”,并用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的。

现代教育技术发达的视听系统,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加上网络技术的支持,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把远处的学生没见过的东西逼真地逞现在学生眼前。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共享资源更是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独备课,用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全人类优秀的知识和经验,这就使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使得交互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成为了可能。教学不再像以往一样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在求同存异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思维。

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并且多为书本知识和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其中有些是已经过时的,毫无任何意义和价值。学生依靠教师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消极被动地听取教师传授的知识,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学生只有依靠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知识,依靠教师的考核才能知道自己的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学生能按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知识,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信息社会中,教师和教科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多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超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知识来源渠道多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就可以自行掌握,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因而,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型态将由传统正规的单向式,转向多元方式。由此,网络学习理念应运而生,在网络教育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育将成为主流,老师的角色也由教学者转为指导者、协调者、辅助者或顾问的角色。

四、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使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也必然会发生根本的变革。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进行的,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第四个工具性学科(前三个为语文、数学、外语),它是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能力、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和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工具性课程。阅读、写字、计算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使这些领域发生了质的变化,阅读从线型文本式走向多媒体电子读物,由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阅读形式;书写从一笔一划地练习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高速计算是计算机的最原始功能,掌握计算机技术将能取代计算的技巧与方法。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将带来教学内容的变革,教育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的基本能力、信息搜索分析和筛选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共事的能力、解决半结构问题能力等。不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从前那种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调动了起来,改变了课程教学的固有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扮演的是家长式的讲解者,与学生相对,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道者,是权威的象征。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消极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逐渐失落。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

当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得到了更好地发挥。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教师应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制作供学生学习用的教学软件(课件)。此外,教师必须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产生于现代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历史大背景下,它必将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并设法更好地为其服务。它的应用和发展,必将给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促进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转变,使现代教育观念变得更易实现,从而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服务,最终促使教育变得更加社会化,更加人性化。

摘要: 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现代教育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纵观人类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技术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界定

教育技术的概念总的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的科学概念应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和”。它内含有型教育技术与无形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xx年美国与技术协会在总结将近十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狭义的教育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五阶段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的基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传播和应用的保障。从整个过程上看,教育活动就是主体间信息传播的活动,信息所依赖以传播的主体是——媒介,传播之于教育,如同劳动工具之于生产,人类社会的变化因为劳动工具的变化而更迭,同样,教育形式的变化也因传播媒介的变化而变化。人类历史上共有4次信息媒介革命,教育领域也因此发生了4次变革。而现在正在进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它将带来传统教育的一次根本的转换。

第一阶段,口头语言阶段,人类在语言产生之前,教育的手段主要依靠简单的声音、动作、生产劳作本身来传递信息的。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现在成为教育活动中一种最古老、最有效、最间接的主要传播技术,人类的任何教育传播都离不开语言技术和形体技术。

第二阶段,文字传递阶段,在原始时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所分布的范围不断的扩大,简单的口传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略微复杂的信息传递需求,这时手工文字出现了,希腊人创造了新的表达符号——字母文字并且誊写到羊皮纸上,随着这种手写载体的引入,也随之掀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第三阶段,印刷时代文字传递阶段,印刷时代的到来无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印刷技术的出现,大量印刷品的面世使书籍成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文字教材,不但丰富了教育形式,而且节省了口传阶段的时间和精力,印刷技术在教育技术史上影响深远,印刷技术也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第四阶段,电子传播阶段,语言和文字出现后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物质手段,然而,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让世界缩小成为一个“地球村”,从简单的文字书写到影像书写,人类进入了高级的语言传播时代——视听时代。“视听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感官上的盛宴,丰富了视觉的冲击,加速了人类信息的传播,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第五阶段,数字传播阶段,今天我们的时代被称为“数字的时代”,不错,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出现标准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逐步成熟。这时,互联网作为所有传媒技术的集大成者来到了这个数字时代,它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表达符号准确丰富、支持互相传播的功能,彻底改造和变革了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从而引发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学形式多元化 教育者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学形式又是教育者教育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让原本单一乏味的书本教学转变为形式多样的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这样的转变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丰富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简单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方法时尚化 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教学模式直观化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学生学习兴趣化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最后的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也就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的内在动机,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师生交流平台化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生间沟通的平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方便了师生的沟通。

2、现代教育技术妨碍“教育”的发展。

以“技术”为中心,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迅速,不断的推出新的教学技术方式。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培训,也只是提升了技术水平,忽略了教育与技术的衔接,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对学生的健康也造成影响 专家认为长时间使用电脑时眨眼次数不足使用电脑的人普遍患有干眼症,即容易眼干、眼红和疲倦。另外学生长期使用计算机导致颈腰部的发病率大大增强。颈腰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压力增大,会引起颈腰部慢性疼疼和僵直以及椎间盘突出,同时还会诱发腿疼、麻木、无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与社会应用脱节 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宏观,作为教学设计模式提到的一些环节、要素,理论讲的头头是道。可这些静止的、有限的理论一旦和具体的、动态的、多样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就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即使教学专家也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

四、结语:

受时间、资料、个人能力所限,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教育的影响问题本文对其剖析不够深入,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手段问题没有涉及,这些问题有待于日后继续予以深入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范畴之广,功能之强无需缀述,而它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对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的影响,以下我收集整理有关现代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多媒体为传播媒介,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优化、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它的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扩充功能、虚拟功能等使得学习时空开放化,学习方式多元化,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现代化,教材媒体由静态转为动态,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科研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形式现代化。它的应用和发展,必将能给传统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引起教学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实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合作等素质成了社会对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要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教育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终身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情感教育观等现代教育观念应运而生,而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下产生,以这样的观念为指导,并以高效、快捷的方式服务于这样的观念。

例如: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使远程教学成为可能,这就使得求知的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方便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使终身学习观变得更易实现;多媒体辅助素质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它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能在人机交互活动中真正实现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到自己特有的快乐,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传统的教学强调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其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分科定时,是一种说教式的教学,是一种集体化的活动,完全无视学生个性和发展的独特性。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授者,往往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组,进行“批量生产”,并用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的。

现代教育技术发达的视听系统,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加上网络技术的支持,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把远处的学生没见过的东西逼真地逞现在学生眼前。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共享资源更是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独备课,用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全人类优秀的知识和经验,这就使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使得交互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成为了可能。教学不再像以往一样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在求同存异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思维。

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并且多为书本知识和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其中有些是已经过时的,毫无任何意义和价值。学生依靠教师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消极被动地听取教师传授的知识,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学生只有依靠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知识,依靠教师的考核才能知道自己的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学生能按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知识,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信息社会中,教师和教科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多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超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知识来源渠道多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就可以自行掌握,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因而,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型态将由传统正规的单向式,转向多元方式。由此,网络学习理念应运而生,在网络教育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育将成为主流,老师的角色也由教学者转为指导者、协调者、辅助者或顾问的角色。

四、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使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也必然会发生根本的变革。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进行的,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第四个工具性学科(前三个为语文、数学、外语),它是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能力、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和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工具性课程。阅读、写字、计算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使这些领域发生了质的变化,阅读从线型文本式走向多媒体电子读物,由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阅读形式;书写从一笔一划地练习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高速计算是计算机的最原始功能,掌握计算机技术将能取代计算的技巧与方法。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将带来教学内容的变革,教育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的基本能力、信息搜索分析和筛选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共事的能力、解决半结构问题能力等。不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从前那种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调动了起来,改变了课程教学的固有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扮演的是家长式的讲解者,与学生相对,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道者,是权威的象征。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消极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逐渐失落。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

当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得到了更好地发挥。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教师应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制作供学生学习用的教学软件(课件)。此外,教师必须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产生于现代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历史大背景下,它必将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并设法更好地为其服务。它的应用和发展,必将给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促进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转变,使现代教育观念变得更易实现,从而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服务,最终促使教育变得更加社会化,更加人性化。

摘要: 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现代教育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纵观人类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技术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界定

教育技术的概念总的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的科学概念应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和”。它内含有型教育技术与无形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xx年美国与技术协会在总结将近十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狭义的教育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五阶段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的基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传播和应用的保障。从整个过程上看,教育活动就是主体间信息传播的活动,信息所依赖以传播的主体是——媒介,传播之于教育,如同劳动工具之于生产,人类社会的变化因为劳动工具的变化而更迭,同样,教育形式的变化也因传播媒介的变化而变化。人类历史上共有4次信息媒介革命,教育领域也因此发生了4次变革。而现在正在进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它将带来传统教育的一次根本的转换。

第一阶段,口头语言阶段,人类在语言产生之前,教育的手段主要依靠简单的声音、动作、生产劳作本身来传递信息的。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现在成为教育活动中一种最古老、最有效、最间接的主要传播技术,人类的任何教育传播都离不开语言技术和形体技术。

第二阶段,文字传递阶段,在原始时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所分布的范围不断的扩大,简单的口传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略微复杂的信息传递需求,这时手工文字出现了,希腊人创造了新的表达符号——字母文字并且誊写到羊皮纸上,随着这种手写载体的引入,也随之掀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第三阶段,印刷时代文字传递阶段,印刷时代的到来无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印刷技术的出现,大量印刷品的面世使书籍成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文字教材,不但丰富了教育形式,而且节省了口传阶段的时间和精力,印刷技术在教育技术史上影响深远,印刷技术也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第四阶段,电子传播阶段,语言和文字出现后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物质手段,然而,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让世界缩小成为一个“地球村”,从简单的文字书写到影像书写,人类进入了高级的语言传播时代——视听时代。“视听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感官上的盛宴,丰富了视觉的冲击,加速了人类信息的传播,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第五阶段,数字传播阶段,今天我们的时代被称为“数字的时代”,不错,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出现标准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逐步成熟。这时,互联网作为所有传媒技术的集大成者来到了这个数字时代,它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表达符号准确丰富、支持互相传播的功能,彻底改造和变革了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从而引发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学形式多元化 教育者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学形式又是教育者教育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让原本单一乏味的书本教学转变为形式多样的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这样的转变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丰富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简单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方法时尚化 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教学模式直观化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学生学习兴趣化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最后的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也就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的内在动机,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师生交流平台化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生间沟通的平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方便了师生的沟通。

2、现代教育技术妨碍“教育”的发展。

以“技术”为中心,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迅速,不断的推出新的教学技术方式。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培训,也只是提升了技术水平,忽略了教育与技术的衔接,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对学生的健康也造成影响 专家认为长时间使用电脑时眨眼次数不足使用电脑的人普遍患有干眼症,即容易眼干、眼红和疲倦。另外学生长期使用计算机导致颈腰部的发病率大大增强。颈腰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压力增大,会引起颈腰部慢性疼疼和僵直以及椎间盘突出,同时还会诱发腿疼、麻木、无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与社会应用脱节 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宏观,作为教学设计模式提到的一些环节、要素,理论讲的头头是道。可这些静止的、有限的理论一旦和具体的、动态的、多样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就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即使教学专家也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

四、结语:

受时间、资料、个人能力所限,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教育的影响问题本文对其剖析不够深入,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手段问题没有涉及,这些问题有待于日后继续予以深入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远程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及作用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各国间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民族文化凝聚力的竞争日益加剧。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国民素质的竞争,开发人力资源,发展人力优势,是各国提高国际竞争的关键。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实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和全民族的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倡导终生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涉及众多因素,诸如:经济发展的程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文化价值的取向,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终生教育被普遍认同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终生教育的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一、远程教育为终身教育搭建了平台 1、以学习者为主体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于是在教育理论中不断探索,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实践中,受其形式和方法的束缚,却无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变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了音像教材中的一个组合因素;学习者也从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资源的选择者,利用者。教育技术的界入,使得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确立。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信息传输更为便捷,远程教育可以使全球的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在人们多种多样的学习中,学习更是学习者主动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把人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人必须学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地选择学习,否则就无法生存。 2、学习材料的个性化的设计 既然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就应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之所能,从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出发,考虑下述因素: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不同学习主体对学习时空的特殊要求,人的生理发展、老化程度和认知特点对学习材料演示的方法、演示时间的要求;学习内容对虚拟学习环境的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与综合应用;人的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特征与远程学习形式、过程的相适应,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等等。这种强调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材料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而使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 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更具学习个别化的特征,学习由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支助的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学习支助,不仅仅是狭义的学习支助,只是答疑和批改作业,还要努力含对学习全过程多方面的的指导。一是要有比较详细的对个别详细进行指导的详细指南。突出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的难点,指导如何控制学习过程,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二是要有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不同的内容宜采用的不同学习技巧,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这要求学习过程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交互设计。三是要帮助学习者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者要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以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以使每个学习者学会学习,对学习过程的选择都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2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指示,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21世纪在即,处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20年,展望未来,我们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充满信心。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指明了教育技术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1、发展教育技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政府领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8.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3.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167.9万盘,录音带198.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5.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拔出来,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政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通过各类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发展多种行业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到2010年前后,将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扩展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在更多的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远程教育。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正以开创生机勃勃的工作新局面,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将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纪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教育的整体改革服务,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执笔:刘雍潜、陈庆贵、张敬涛版权所有 Copyright 宜城中学 -黑夜舞 最佳浏览环境 IE5.0 800*600 分辨率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其影响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促使了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文化的交汇,各国政治的公开和进一步的民主化。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定,人在一生中不断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不断选择未来被认为是人的基本权利。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同。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 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继续、终身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终身教育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必然会与自身产生的必要性相关联。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学科、新专业、新领域的不断涌现,迫使人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而快节奏的生活又不得不使人们将远程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第一选择。在新时代,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他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表现。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对现代劳动者的素质描述为: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许多发达国家也在人才素质结构内涵的总结中提出,要培养人的继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迅速反应能力、新知识的及时吸取能力、以及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力。 参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人构成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入学资格的群体,他们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①以成年人为主体,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大;②在职学习者居多,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③大多具有鲜明的行业、职业背景,报名入学时专业选择取向要求高;④学习动机呈多样性,学习压力因素各异;⑤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⑥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不迷信教师,能批判性地接受学习;⑦在校学习期间,对社会动态反映敏感而又快速;⑧学分制管理、按课程注册学习,学生学习过程呈个别化趋势;⑨学习手段、方式、时间出现明显的变化;⑩学生与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处于准分离状态,校园氛围影响甚小。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中又应该如何来培养人们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呢?著名国际远程教育学者德斯蒙德·基更认为,面向21世纪终身教育的远程教育有两种模式:即以群体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模式和以个别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模式。并分析了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远程教育有潜力开设全球性课程;教育和培训的个别化;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个人化;远程教育极好地适合了个人随处移动和到英特网上学习的需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快速地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更便宜;技术使得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可能等。他从远程教育对教育技术的使用和远程教育具有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来分析远程教育的特征。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帮助学习者更方便更有效学习的一种教育形态。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于是在教育理论中不断探索,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实践中,受其形式和方法的束缚,却无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变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了音像教材中的一个组合因素;学习者也从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资源的选择者,利用者。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小学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2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指示,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21世纪在即,处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20年,展望未来,我们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充满信心。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指明了教育技术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1、发展教育技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政府领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8.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3.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167.9万盘,录音带198.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5.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拔出来,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政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通过各类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发展多种行业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到2010年前后,将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扩展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在更多的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远程教育。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正以开创生机勃勃的工作新局面,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将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纪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教育的整体改革服务,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执笔:刘雍潜、陈庆贵、张敬涛版权所有 Copyright 宜城中学 -黑夜舞 最佳浏览环境 IE5.0 800*600 分辨率

一份精彩的论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题目,因此我为你们精心挑选了论文的选题,仅供参考!

扬州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反映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机制,有理论,有实践,力求文字精炼、通畅,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字数5000字以上。

打印格式与完成时间

一律采用A4纸打印。

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居中

标题下用四号楷体字注明单位和学员姓名

正文一律用五号宋体字。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关于教育体制与发展研究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与小学教育现代化关系研究

2、 国际小学教育阶段母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3、 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完善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

2、新课改下小学教科研现状及思考

3、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

4、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小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6、当代小学生学习特点研究

7、小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

8、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

9、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

10、小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

12、小学数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13、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

15、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

16、创造性使用小学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17、自主学习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18、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1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2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25、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26、小学数学中概念的教学

24、小学数学中计算的教学

25、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26、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28、小学数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教学

30、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3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33、小学生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

34、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35、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36、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7、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8、现代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三、关于教师成长研究

1、在新课改中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新课改呼唤教师间的合作

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4、构建富有特色的小学教师文化研究

5、名优小学教师品质特征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6、关注小学教师个人需要,促进其自主发展对策研究

7、科研型小学教师的心理品质及“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

8、培养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研究

1、新形势下小学班集体建设研究

2、现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方法及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3、优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4、小学班级活动创新思考

五、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3、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

六、关于德育与心育研究

1、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研究

3、小学教师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4、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测评研究

5、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

7、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研究

8、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七、关于其他各类教育研究

1、科技教育与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研究

3、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4、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八、关于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

1、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2、如何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研究

3、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因素的研究

4、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九、关于教育信息化研究

1、小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2、网络环境下小学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十、关于教育评价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2、小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研究

3、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研究

4、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评价研究

5、创新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 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 索引序列
  • 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教学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小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