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峰教授主要论著1.《建筑施工---桩基工程施工与质量事故处理多媒体课件》,主创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3.《建筑施工组织》, 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4.《网络计划技术及施工设计》, 副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蔡雪峰教授近5年正式发表的科研教研论文1.钢管扣件节点抗滑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EI).2009.32.“北京地铁暗挖施工技术灰色聚类评估分析”《土木工程学报》(一级)2004.12第一作者3.Xue-Feng Cai,Jin-Ping Zhuang.Ji-Zhong Zhou. RESEARCH ON SLIP OF JOINT FOR FASTENER-STYLE STEEL PIPE FORMWORK SUPPORT.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y Yong Experts. (ISTP),2008.10.4.“灰色关联在桥梁施工设计评审中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2004.10第一作者5.“ 胶合板模板设计软件的研制及应用”《施工技术》2004.12(核心)第一作者6.“分级网络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04.11第一作者7.“建筑施工脚手架方案分析及相应软件设计”《施工技术》2004.12 (核心)第一作者8.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软件研制及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05.3 第一作者9.“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应用”《中国大学教学》(核心)2009.1 第一作者10. “塔吊基础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3⑴第一作者11.“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大学教学》(核心)2005.6 第一作者12.“软弱土层中塔吊桩基础设计软件研制与应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4.12第一作者13.“胶合板模板设计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2 第一作者14.“复杂几何建筑体平面施工测量训练研究”《福建建筑》2005.7⑺第一作者15“Crack-tip Stress Fields in FGMs under Anti-plane Shear Impact Loading Using the Non-local Theory”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FDM2007)Madeira,Portual.(EI收录) 16.“土木工程施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第二作者, 2008.1017.贝壳形钢屋盖大悬挑结构的有限元验算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EI收录).2007.40⑾.18.“土木工程施工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8.1019.“北京地铁五号线项目中期评价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一级刊物)2004.11 第三作者20.“北京地铁五号线暗挖施工技术方案优选探讨”《土木工程学报》2004.9第三作者2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施工技术》2008.2(核心)第二作者22.“管井降水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2 第三作者23.“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福建建筑》2005.3,第二作者24.“扣件式脚手架大模板支撑安全事故分析与控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2第二作者25.“浅埋连拱隧道地震反应分析”《中南公路工程》(核心)2006.6⑶第二作者2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风险评价”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12⑹第二作者27.“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应用” 《福建建筑》2005.8⑻第二作者28.“工程项目成本分析研究”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⑴第二作者
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现在有人说文学是一面“镜子”,反映社会现实,有人说文学是游戏,给人带来娱乐,也有人说文学的意义在审美,倡导为艺术的文学,而我觉得文学最重要的是它的审美功能。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文学审美功能是由文学的审美本性决定的。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讲,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美的艺术形象又与真紧密联系。一方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实际上文学实现其他功能的中介。因此无论是认识、教育功能,还是娱乐及其他的功能,在文学中都是通过读者不同程度的审美体验才能得以实现的。另一方面,文学的审美功能又是以情感为中心的整体性概念,它是文学各种功能协调统一的重要条件。文学的审美功能不仅表现在其他各种功能在内容上都渗透和蕴含着体验的审美因素,具有审美的意义与特征,而且表现在其他各项功能都统一于审美,都要以审美为旨归。 孙犁先生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小说自然淡雅,柔美明丽,给人以清新隽永之感。本文选择了孙犁先生创作于解放之初的小说《山地回忆》,孙犁先生的《山地回忆》创作于建国之初,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小说》中,又被选进了各种选本,引发了读者的关注和热议。《山地回忆》这篇小说集中体现了孙犁先生作品中浓郁的诗情画意,余味悠长的抒情特质,因此,又称之为“诗体小说” 。鄙人将着重从人物形象美、语言风格美、抒情三个方面分析这部作品。 一、淳朴自然的人性之美 孙犁先生说过:“虚伪和矫饰无论在生活方面或艺术方面都是不足取的, 可耻的。”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孙犁先生笔下的人物往往勤劳朴实、自然率真,既突出他们独特的形象,又将他们的精神风貌整体地展现出来,形神兼具,既让读者跨越人物外表的美,而被人物的人性之美所打动,又让读者发自内心地喜爱,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农村妇女形象是孙犁先生作品中一系列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山地回忆》中的主人公妞儿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她普通得连名字都没有,“妞儿”这样的称呼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女孩子的身上。然而作者在塑造妞儿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却赋予了妞儿平凡之中的人性之美。这是抗战时期的中国农村的影子,是栩栩如生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 妞儿一出场就表现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她咄咄逼人的话语、挑衅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文中的“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但是八路军战士与农村姑娘的初次见面并不似传统革命题材小说的情节,而是选取了一件生活中的琐事,让妞儿锋芒初露。八路军战士到上流洗脸,妞儿在下流洗菜,两人的矛盾由此激发。“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妞儿的声音里面带着严厉和敌意,一开口就让读者觉得这必定是个“刺头儿”。八路军战士愤怒了,妞儿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当八路军战士转身看见这样一位农村姑娘后,却心软了。——“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狮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整篇小说中对妞儿的外貌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一笔是在这里侧面写出妞儿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难。同时,也表现出阜平山区整体经济条件的艰苦;另一笔是后文写到妞儿笑起来的时候,“她整齐的牙齿洁白得发亮”。八路军战士的怒气稍歇,但是妞儿却没有就此罢休,两人就“真假卫生”进行了一场唇枪舌战。当八路军战士说到物质条件艰苦,还没有打败日本鬼子的时候,妞儿的怒火才平复下来。“‘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毫无疑问,在战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妞儿这样一问,将她对和平的热切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出来,这不但妞儿一个人的愿望,更是当时广大中国人民的愿望,而八路军战士给阜平山区的百姓们带来了希望。孙犁先生想要表达的革命意旨便在有意无意之中展现了出来。 “军民鱼水情”的意旨却不止于此,故事真正的开始是妞儿送给八路军战士的一双袜子。“光着脚打下去?”“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妞儿这样的一问,看起来很突兀,实则不然。这两句话将前面充满火药味的气氛缓解,取而代之的是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关爱。也让读者对妞儿的印象开始发生反转。妞儿生活在阜平山区,脾气性格自然不及城镇的淑女一般含蓄、温柔,阜平的土地赋予了妞儿活泼率真的性格,也给了她淳朴细腻的心灵。她细心地看到八路军战士的脚上没有穿袜子,经过一系列的发问过后,妞儿说:“我给你做。”八路军战士的心中一股暖流涌起,读者才恍然大悟,前面一系列发问所蕴含的意义。妞儿豪爽坦率,毫无客套的矫饰,然而读者可以看到,妞儿连她自己都穿得很单薄,更何况阜平山区这地方并不产棉,这里的百姓也不会纺线。 当八路军战士来到妞儿的家里,见到了正在烧火的妞儿和她热情的一家人。在和他们的交谈中,八路军战士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朴实与勤劳。妞儿用仅有的布料给父亲做了棉裤,剩下的本来也是留给她父亲做袜子的,但是妞儿却把这双袜子给了八路军战士,而且这双袜子还做得贴心、精巧。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关爱、对八路军的崇敬由此展现了出来。当读者看到了大伯关于妞儿做棉裤的描述,大娘关于妞儿纺线的介绍以及妞儿提出买织布机的要求后,妞儿心灵手巧的形象又浮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虽然性格虽然泼辣,但是她又有另外的一面。孙犁先生在塑造妞儿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小说的开始,读者看到的是一位性格泼辣、脾气暴躁的妞儿,随着故事的深入,孙犁先生选取了几件生活中平凡琐碎的小事,让我们看到妞儿勤劳、质朴、热情的心灵之美。在妞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妇女的形象特质。从妞儿一家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百姓平凡中散发出的人性之美。孙犁先生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是乡土小说在抗战时期的延续,然而他们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乡土小说家揭露农民的勾心斗角不同,往往以诗意的笔触展现抗战时期农民的乐观精神。在妞儿以及妞儿一家的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民热情、坚忍、勤劳、乐观。这真是中华民族扎根在黄土地民族精神。这一系列人物的塑造,正体现了孙犁先生的美学理想。 二、诗意般的语言风格 孙犁继承了古人的“篇中不可有冗章, 章中不可有冗句, 句中不可有冗字”的美学思想, 追求语言的简洁凝练, 同时采用白描式的叙写, 使语言具有诗意、典雅之美。《山地回忆》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正像它的题目一般,散发着阜平山区的泥土气息,流畅自然、清新隽永。不管是整篇小说散文式的叙事语言,还是文中的人物对话,都让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沉迷于故事的发展中,在没有硝烟的战争年代,感受着阜平山区农民的乡情,以及平淡中的军民深情。 孙犁先生在塑造文中人物的时候,并没有用长篇杂句对妞儿以及解放军战士进行大篇幅的描写。在写妞儿的时候,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把妞儿的主要特征表现了出来。线条虽粗,但是却能够让读者清晰地把握妞儿这一人物轮廓。“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这一处描写让读者对妞儿有了初步的印象。“被风吹红的脸、水冻肿的手、穿着蓝色破袄裤,身上的衣服很单薄”短短几句,不但勾勒出了人物轮廓,战争年代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的时代特征也表现了出来。“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读者无法直接感知妞儿的具体的外貌特征,但是在妞儿的笑容里,却能够感受到这个农村姑娘的单纯与乐观。虽然阜平山区的生活条件十分地艰苦,还频繁面临鬼子的扫荡,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妞儿的笑依然那么纯净,这个姑娘的精神特征便在简洁的描写中展现了出来。 《山地回忆》一文中没有对妞儿和八路军战士进行直接的心理描写,然而人物的所有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中表现出来。妞儿本身是一个好不虚伪客套的姑娘,和家人以及八路军战士的相处,向来都是直来直往。故事的开始,妞儿与八路军战士的唇枪舌战,虽然激烈,但是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来表现这一场激烈的口角之战。故事开端写道: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 挂火 ,就也大声说: “离了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山里人的率真和淳朴在两人的争辩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妞儿虽然出自农村,却没有俗气的腌臜话,纵然泼辣了些,但是读者却更能够感受到这个农村姑娘的活泼与乐观。从头至尾,文中人物的语言都贴近生活,毫无修饰与夸张,真实而自然。 孙犁先生在写到阜平山区的自然环境时,所用语言不多,但是读者在阅读时却能够对阜平山区农民的生活的艰苦感同身受。“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阜平一带是山区,阳光很难进入,热量就少了,天气自然就冷。“一抹阳光”简洁而凝练地将阜平一带艰苦的自然条件表现了出来。整篇小说娓娓道来,宛若行云流水,八路军战士在阜平山区的回忆像电影放映一般一幕幕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三、多重感情的抒发 孙犁先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趋向选择小说的描写对象,重点放在了对人情美与人性美的展示。这使得《山地回忆》一文在注重故事叙述与人物塑造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情感的抒发。无论是妞儿和山区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还是军民之间深厚的情感,都在字里行间中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文中采用第一人称“我”,以一位八路军战士对阜平山区的回忆为主线,讲述了妞儿及妞儿一家与八路军战士之间的动人故事。小说的开头从一位农民代表身上的“蓝布褂”起笔,开始讲述八路军战士在阜平山区的所见所闻。小说重点讲述了“河边争吵”和“做袜子”两件事情,又写到了做饭、洗脸、纺线、贩枣、买织布机等生活片段,随着八路军战士对妞儿一家生活的了解和深入,人物之间的感情也愈加深厚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与八路军部队充满了崇敬与期望。即使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军民仍然一条心,八路军帮助农民获得了天地,帮助他们劳动生产。农民为八路军做鞋、做军装……妞儿纺线的本领便是向先前住在家里的一位女战士学的,女战士走了,妞儿的本领也学到了,她用学到的本领帮助八路军战士,所以妞儿为八路军战士做袜子只是妞儿表达对八路军战士情感的一种方式。“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今天,军民之间的情感正是如此深厚。而八路军战士给妞儿一家干活,帮助大伯贩枣、给妞儿买织布机……这些生活化的片段中深藏的是军民之间纯粹而美好的感情,作者没有直接的赞颂,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而是选取了大伯裁布让妞儿做国旗挂在家门口这样的一个情节自然而然地将这份情感升华。 一方面,孙犁先生在《山地回忆》中讴歌了战争时期的军民鱼水情,另一方面,在对淳朴民风的描写中,更包含了孙犁先生对乡土的无限眷恋与深挚的热爱。小说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之所以打动人心恰恰来自于作者真挚的感情。从整篇小说来看,孙犁先生无不透露出自己对阜平山区清晰的记忆。 (1)阜平山区地理环境恶劣:“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2)阜平山区自然资源匮乏:“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3)阜平山区生活条件艰苦:“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4)阜平山区信息交通闭塞,未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山地回忆》本是回忆,但是阜平山区的真实情况却让八路军战士记得很清晰,那么孙犁先生必然是真实了解阜平山区的,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触动。小说中的八路军战士再一次见到大伯的时候,大伯身上的“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让他回忆起当年在阜平山区经历的所有人和事,而这时的新中国已经解放了,而阜平山区的人民的生活却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变,八路军战士对他们充满了感激,可是当他看到眼前的情况,自己却无力改变,对他们又增加了一层深深的愧疚。而这所有的情感,既是八路军战士的情感,也是孙犁先生所有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白洋淀纪事[M]. 江苏文艺出版社 ,孙犁, 2009 [2]孙培云.试析孙犁短篇小说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以《山地回忆》为例[J].名作欣赏,2010(26):84-85+90. [3]林怀宇.虚实之间有真意——比对《山地回忆》与《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04):327-330. [4]林怀宇.乡村情结·日常生活·诗化小说——谈孙犁的《山地回忆》[J].语文建设,2005(09):12-14.
自然科学版是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怎样写影视剧本》,福建省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散文经典》,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版。《电影的读解》,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影片分析教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与电影共舞》(论文集),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电影的读解(增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记述与呈现——现代传媒写作》,福建省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影视写作教程》(第二主编,4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电视编导概论》,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主编著作:《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年版。《影视写作教程》(第二主编 4万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福建文艺创作60年选(1949-2009)艺术评论卷》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传播地理与传媒互动——海峡两岸传媒文化比较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 2009年版。参编著作:《基础写作概论》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中国写作学的当代进展》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1991年版。《高等师范写作教程》(参编3万字)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写作大辞典》(参编3万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2年版。《影视艺术概论》(参编2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小说技巧大全》(参编4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年版。《香港文学史》 香港作家出版社 1997年版。《香港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版。《写作》 自然出版社 1999年版。《影视艺术鉴赏》(参编,3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红楼梦艺术札记》,《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1期。《评张爱玲的短篇小说》,《文学评论丛刊》第十五辑(1982年11月)。《评汪曾祺的小说艺术》,《新文学论丛》1983年第期。《两结合问题》,《文艺研究》1983年第期。《写作教师的素质》,《写作》。《红楼梦艺术札记(二)》,《福建师大学报》。《普希金是我们的老师》,《福建文学》。《生命的赞歌》,《文学评论丛刊》第二十八辑。《文学的信息论问题》,《当代文艺探索》,1986年第6期。《张承志和他的地理学文学》,《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文学对自身的反思》,《福建文学》1987年第1期。《论典型即个性》,《当代文艺探索》1987年第1期。《作为一门行为科学的写作学》,《函授通讯》1987年第1期。《如何理解电影的民族化》,《文艺报》1987年8月1日。《文本的自在与文学作品的非自在》,《当代文坛》1988年第1期。《名符其实的“文学创作论”》,《写作》1988年第1期。《超前与滞后》,《文艺报》1988年3月26日。《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福建师大学报》。《幽闭而骚乱的心灵》,《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第3期。《峡谷回声——历史的回声》,《当代文坛》1987年第5期。《超前的意识,超前的批判》,《文艺报》1988年12月31日。《人生经验与艺术经验》,《文艺评论》1989年第1期。《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文学评论》1989年第3期。《从认识的深度到体验的深度》,《文艺报》1989年6月24日。《结构的美学》,《福建论坛》1989年第4期。《潜能之谜》,《文化春秋》1989年第3期。《对物意文理论模型的质疑》,《写作》1990年第1期。《写作学的宏观研究》,《中国写作》1990年第1期。《写作实践论》,《写作》1990年第8期。《论世俗小说》,《上海文学》1991年第8期。《影戏和影像》,《福建艺术》1991年4期。《闽文化与闽派电视》,《荧屏世界》1991年第5期。《术科的呓语》,《写作》1991年第11期。《让老四哑吧算》,《福建艺术》,1991年第9期。《艺术的协调与统一》,《电影之友》1991年第12期。《翻旧为新》,《电影之友》1992年第1期。《学普通话及其他》,《福建艺术》1992年第1期。《看电影和欣赏电影》,《中外电视》1992年第7期。《电影:从读解到欣赏》,《福建艺术》1993年第1期。《写作学的空间观念》,《写作》1993年第4期。《港台电视剧提供的启示》,《荧屏世界》1993年第3期。《穿越时空隧道的沧桑》,《艺术.生活》1993年第8期。《也谈渴望喜剧》,《福州晚报》1993年第8期。《贵族心态》,《电影之友》1993年第9期。《作为一门行为科学》,《中国写作学的当代发展》《写作学的宏观研究》,同上。《写作实践论》,同上。《感谢草帽诗》,《艺术.生活》《从梦走向现实》,《荧屏世界》1992年第4期。《在优势与局限之间》,《警坛风云》1992年11期。《潜伏于发展中的危机》,《警坛风云》1993年第11期。《中断与连续》,《文艺研究》1993年第11期。《悬在半空中的剑》,《福建艺术》。《我看石狮之谜》,《荧屏世界》1993年第6期。《进入电影的方式》,《福建艺术》1993年第6期。《费力的欣赏》,《福州晚报》1994年5月24日《提高选择的可能性》,《荧屏世界》1994年第3期。《论电影思维》,《福建论坛》1994年第4期。《可能性还原与电影的读解》,《福建艺术》1994年。《无限风光在险峰》,《荧屏世界》1994年第5期。《绷紧情节的弦》,《警坛风云》1995年第1期。《论电影结构》,《中外电视》1995年第2期。《假作真时真亦假》《非线性和非稳态》,《厦门文学》1995年第期。《张艺谋巩俐合论》,《电影艺术》1995年第期。《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当代电影》1995年第5期。《怎一个“生“字了得》,《现代中文文学评论》(香港)1996年第5期。《文学创作过程论》,1996年第4期。《西风东渐》(主持),《电影艺术》1996年第1期。《五十年代香港小说》,《香港作家报》1996年11月1日。《答记者问》,《福建艺术》1997年第2期。《香港小说发展的三重叠合格局》,《小说艺术》1997年第2期。《转型中的香港小说》,《小说艺术》1997年第2期。《转型中的香港小说》,《香港作家报》。《春节联欢晚会杂感》,《荧屏世界》1997年第2期。《香港新生代小说家》,《福建论坛》1997年第3期。《电影艺术:崛起与衰落之间》,《未来文化空间》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怎一个“生“字了得》,《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与研究》1997年第2、3期。《政治躯体上的毒瘤》,《译林》1997年第5期。《商业冲击下的中国艺术电影》,《福建艺术》1997年第5期。《张爱玲的创作和香港文学》,《小说评论》1997年第5期。《电影的商业性与商业性的电影》,《当代电影》1998年第2期《从纪实中走出来》,《荧屏世界》1998年第4期。《拜读红色》,《当代电影》1998年第5期。《香港:城市的形象》,《香港作家》1998年第10期。《城市的精神脉搏》,《小说评论》1999年第1期。《中国英雄电影的文化意味》,《东方文化》1999年第2期。《论香港的现代派小说》,《东南学术》1999年第1期。《要说爱你不容易》,《电影艺术》1999年第2期。《论文革电影》,《艺术广角》1999年第3期。《中国政治与中国电影》,《福建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电影非戏剧化倾向再认识》,《艺术广角》2000年第1期。《期待超越》,《福建艺术》2000年第2期。《中国电影——夕阳西下几时回》,《世纪对话》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电影——夕阳西下几时回》,《评论》2000年第一辑。《电影:对象与方法》,《东南学术》2000年第3期。《公共性、小众化、可信度》,《凝视新闻》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文学改编新论》,《艺术广角》2000年第4期。《房子:精神的居所》,《东南学术》2000年第4期。《爱情的悼亡诗篇》,《文学世纪》2000年第6期。《尴尬与焦虑》,《福建师大学报》2000年第4期。《论文学对电影的影响》,《福建论坛》2000年第5期。《从剧本的文学性到电影的文学性》,《电影艺术》2000年第6期。《大悲恸与大绝望》,《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香港女性写作的一种景观》,《香港文学》2000年第12期。《爱情的悼亡诗篇》,《小说评论》2001年第2期。《期待超越》,《三明高专学报》2001年第1期。《民族电影:面对全球化语境》《福建艺术》2002年1期。《信息不对称与通道设置》《东南学术》2002年3期。《全球化和民族电影的文化形态》《电影艺术》2002年3期。《新生代导演和民族电影的未来》《艺术广角》2002年4期。《全球化和民族电影的文化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全球化和中国影视的命运》2002年版《一代人的成长与觉醒》《 电视·电影·文学 》2002年5期《博客与个人媒体时代》《福建论坛》2003年3期《电视的孩子与身份建构》《东南学术》2003年3期《全球化:文化差异与文化资本》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电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时尚化——一种新的影像风格》《电影艺术》2003年6期《时段与频道资源的整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4期《全球化与民族电影的文化资本》《福建艺术》2004年5期《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建构》《现代传播》2004年5期《处处无家处处家》《世界电影》2004年6期。《文化产权与文化安全》,《东南学术》2004年增刊。《骚动的灵魂》,《福建艺术》2005年第2期(排名第二)。《文化遗产与文化产权》,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全球化与民族电影的文化产业》,《福建论坛》2006年第3期。《电影结构新论》,《福建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景观电影――电影史的又一个幼稚时期》,《电影艺术》2006年第5期。《电影:从艺术转向传播》,《现代传播》2006年第4期。 《香港小说的政治地理环境》,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1999—2000。《全球化和民族电影的文化战略》,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2001—2002。《对台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国台办课题,2002—2003年。《全球化时代新闻传媒对台宣传技巧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2003—2004。《中国电影传播史》,省重点学科课题,2004—2005。《电影的读解》福建省2007年精品课程立项《{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改革与创新》立项《2006年{电影的读解}校精品课程》立项 业余从事文艺创作,作有小说、散文、随笔百余篇,影视剧本十余部集。影视剧本中,《阿秀的消息》、《复仇者》、《澳门情缘》三部影片,《闽南故事》(16集)、《粉黛谍影》(20集)、《五彩的路》(单本剧)三部电视剧已投拍、播映。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地址是福州 金山 福建农林大学 邮编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主管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繁荣和发展学术为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农业和发村发展服务。本刊主要报道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兼顾刊载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刊主要栏目有海峡论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哲学·法律等。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农村和农业经济研究、管理人员等。本刊自创刊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影响力也不断扩大。2008年本刊影响因子为0.718,跃居全国农林医药院校社科学报第1名;2009年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09-2010),也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2011年)。同时本刊也获得多项奖励:(1) 2006年5月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三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3)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4)2010年本刊“海峡论坛”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同时,本刊编辑部也被评为优秀编辑团队。2006年起改为双月刊,双月单5日出版,大16开112页。邮发代号:34-30。
我猜不是~~~~一般学报,都不是
在经管院3楼
1 数学学报 北京 北京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2 数学研究与评论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 3 数学年刊.A辑 上海 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 4 应用数学学报 北京 中国数学会 5 计算数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 6 数学进展 北京 中国数学会 7 数学杂志 武汉 湖北省数学学会等 8 系统科学与数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9 应用数学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 10 应用概率统计 上海 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 11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南京 南京大学数学系 12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杭州 浙江大学 13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14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5 数学物理学报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 16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长沙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等 17 运筹学学报 上海 中国运筹学会 18 工程数学学报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 19 系统工程 长沙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
数 学 类 0 o8 p3 h" J0 K" k标题名称 并列题名 出版社 出版频率 标准刊号 编辑部地址 / q1 T/ |% z5 R- J. h% P9 `数学学报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所,1952 双月刊 CLC:O1 ISSN 0583-1431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数学所235室(100080) & `' F# Y/ i1 w! w/ V+ g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技术科学 Science in China.A,(Mathematics,physics,astronomy,technological sciences)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月刊 CLC:N55 ISSN 1000-3126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17) " ?& [$ [9 Q, I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s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0 半月刊 CLC:N55 ISSN 0023-074X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17) # Y2 [9 L. P% _' e- D数学年刊-A辑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A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双月刊 CLC:O1 ISSN 1000-8314 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内(200433) . Y6 a3 R8 g. e% \- B0 Y4 O应用数学学报 Acta mathematica applicatae Sinica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季刊 CLC:O29 ISSN 0254-3079 北京市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100080) 8 b0 }6 b9 e* X( Q9 T4 G数学研究与评论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xposition 大工数学科学研究所, 1981 季刊 CLC:O1 ISSN 1000-341X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116024) ( G: Z8 t. L5 ], d% g计算数学 Mathematica numerica Sinica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季刊 CLC:O24 ISSN 0254-7791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100080) $ l, C. y% J* \+ \0 ]数学进展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5 双月刊 CLC:O1 ISSN 1000-0917 北京大学数学系(100871) $ G- o5 }7 q+ r0 Z3 A控制理论与应用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4 双月刊 CLC:O23 ISSN 1000-8152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510641) % ?6 _% C% }+ w: _8 ?4 h' N应用概率统计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季刊 CLC:O21 ISSN 1001-4268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统计系(200062) . y5 p* n7 r0 {& D系统科学与数学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季刊 CLC:N94 ISSN 1000-0577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00080) / z% N; C) T: u1 }) Y1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Applied mathematics :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6 季刊 CLC:O29 ISSN 1000-4424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310027) . ]' G, v: t7 J4 U数学物理学报 Acta mathematica physica Sinica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季刊 CLC:O411 ISSN 1003-3998 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区(430071) + E* T7 Y1 l6 S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Numerical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南京: 该刊编辑部,1979 季刊 CLC:O24 ISSN 1000-081X 南京大学数学系(210008) 4 P7 B: X; W6 X2 X3 t2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Journal on numerical method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季刊 CLC:O24 ISSN 1000-3266 北京市中关村2719信箱计算数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100080) 1 r: r/ X# l8 a2 u9 c北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5 双月刊 CLC:N55 ISSN 0479-8023 北京市北京大学德斋205号(100871) : h8 |) N0 \; C) i8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Jilinensis . 长春:该刊编辑部,1958 季刊 CLC:N55 ISSN 0529-0279 长春市解放大路77号(130023) }* B7 S3 t" p" A- R# G运筹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半年刊 CLC:O22 ISSN 1001-6120 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20号(20180) 5 R) w; H, @* l' J- @中国科大学报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合肥:该刊编辑部,1965 季刊 CLC:N55 ISSN 0253-2778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230026) $ o3 j# k1 r- u5 r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5 双月刊 CLC:N55 ISSN 0427-7104 上海邯郸路220号(200433)
我国数学类的核心刊物主要有:1 数学学报2 数学研究与评论 3 数学年刊4 应用数学学报 5 计算数学 6 数学进展 7 数学杂志8 系统科学与数学 9 应用数学 10 应用概率统计 11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2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3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4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5 数学物理学报 16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7 运筹学学报 18 工程数学学报 19 系统工程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学报类期刊,为双月刊,16开,124页码,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刊号为ISSN 1673—4270,国内统一刊号为CN37—1434/Z。
扩展资料: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主要栏目有:济南研究(济南经济与社会发展、济南文化)、高职教育研究、学科教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与管理、政治 经济 法律、文化与传播、技术与应用。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原刊名为《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创刊。1990年经济南市新闻出版局批准,学报刊号为济内字第010号,季刊。
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内部学报转为正式学报类期刊,国内刊号为CN37-1307/G4,季刊,16开,72页码,由济南教育学院主办,省教委主管,全国发行。
1999年5月重新登记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许可证,国内统一刊号为CN37-5069/G4。2000年申请ISSN手续,被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刊号为ISSN1009-7732。
2000年下半年经批准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2月《济南教育学院学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新批国内统一刊号为CN37-1434/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刊号为ISSN1673-4270。从2006年6月份开始,由72页码改为96页码。
从2008年10月起由原来的96页码增至124页码。
参考资料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征稿注意事项
(一)来稿要求观点鲜明并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简洁,篇幅以5000-7000字为宜。
(二)来稿应按照规范格式写作: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注释、全体作者简介等。
1.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一般不超过20字。
2.作者请注明真实姓名。题名下应标明作者通讯地址(含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力学系,合肥230001)
3.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民族、职称、学位、联系电话。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副教授,博士。电话:471-6660888,E-mail:。
4.中文摘要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观点,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作主语,字数200字左右。
5.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专有名词或词组,一般应选3-5个。
6.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7.注释是对文章题名、文章内容的解释性说明,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注释序号,注释置于文末。例:①②??
8.参考文献排在注释后面。参考文献采用文末注,其对应序号在正文中用上标“[1][2]??”标注。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
9.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一一对应;置于参考文献之后。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青岛教育学院学报》,现为双月刊。学报常设栏目有:青岛研究、高职教育研究、海外实训与研究、高职教学研究、青岛文化·教育史话、中职·基础教育研究。国内外公开发行。
荣誉表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曾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整体设计学报、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学报、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获得过全国市属高校学报质量进步奖、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