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论文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论文

首先推荐根据资源做旅游!旅游跟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一出生就面对所有景区的竞争!旅游策划机构虽多,有实力能力的却是极少数,告诉大家一个客观的事实,90%以上的旅游规划院和公司都不懂旅游!旅游说白了就是发动群众!一年发动几百万群众不远千里而来,这个能耐得有多大!不亚于一个革命家。全国不超过十个人有这个能耐,当今已进入全民开发旅游的年代,旅游竞争高度白热化,常规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已很维生存,只有超常规、震撼性的旅游项目才能保证生存发展!当你选择熊大寻策划机构的时候,你的项目已经成功了一半!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的旅游经济达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现在进行的城市化,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十年。未来大体上要在三十年到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到四亿农民进城,这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也成为一个世界现象,将影响世界。随之而来的城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大型城市,还是西部地区的小城市,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让人眼花瞭乱,在这种背景之下,旅游和旅游产业异军突起,熊大寻旅游规划公司认为,未来的首富一定在旅游业!中国百分之90 的规划公司都不懂旅游,把公司完整版案例放进官网的更没有一个,而我们做到了!“我出奇招,你出奇迹”未来,世界的旅游看中国!

浅思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内容提要:新疆拥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特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随着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样性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解放文化生产力,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积极探索新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疆文化 文化产业 产业发展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等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于此,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多风俗的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和群众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新疆建设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国家文化战略安全的重大举措。 一、新疆文化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全国各省区市一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大。通过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繁荣文化市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程度不断提高,新疆文化建设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艺术事业欣欣向荣。新疆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0个,年均演出9000余场。艺术门类从以各民族歌舞音乐为主发展到歌剧、话剧、京剧、秦腔、豫剧、新疆曲子、儿童剧、杂技、曲艺、交响乐等各类艺术平衡发展的局面。一大批突出时代主旋律、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优秀剧目在国内外舞台上一展风采。维吾尔歌剧《木卡姆先驱》、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话剧《吴登云》等20多部作品先后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奖”等多个奖项。杂技“高空钢丝”等在全国杂技比赛和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分获“金狮奖”、“银狮奖”。 新闻出版行业异彩纷呈。新疆现有出版社13家,比1978年增加7家,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和锡伯6种文字年出版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约3000种。650余种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省部级奖项。报纸98种,较1978年增加了58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占42%,有国内唯一的柯尔克孜文报纸《克孜勒苏报》、世界唯一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全疆县以上新华书店有96家,其他书店1500多家,较1988年增长了7倍。各类印刷企业4000多家,印刷业年工业产值近11亿元。 广播影视事业精品迭出。新疆有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兵团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各1座,地级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9座、广播电视台8座。开办广播节目121套,用维、汉、哈、蒙、柯5种语言全年播出52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93.54%;开办电视节目141套,用维、汉、哈、蒙、柯、英6种语言全年播出57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93.48%。2003年以来,新疆有328件广播影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其中6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6件获“中国新闻奖”,《新广行风热线》栏目荣获全国十大名栏目。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四部影片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买买提的2008》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迎奥运献礼影片。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1998年以来,新疆出版物陆续走入中亚、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福乐智慧箴言选粹》、《新疆自然保护区》等40多种图书进入“中国对外图书推广计划目录”。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与美国蒙勒克好莱坞电影公司联合制作的《神秘中国—丝路之谜》一片在全球在线播放,其DVD销往欧美地区。仅2000年至2006年,新疆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达425个。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自2004年开始实施以来,中央和新疆的广播电视节目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土耳其五国落地播出。 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01年新疆成立了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文化产业的管理、服务和规划工作有序展开。自2002年起,新疆先后组织歌舞团、歌剧团等演出单位及民营企业的文化产品参加了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首届及第二届文博会,2007年参加第三届文博会的参展单位达48家,涉及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多个领域,展品包括和田玉、民族工艺品、精品图书、影视作品、歌舞演出等多方面内容,与国内外客商签约1.2亿元。新疆各地文化部门也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力促产业项目与市场接轨。随着新疆文化领域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吸纳就业人数不断扩增,文化资源开发经营规模日益扩大,文化产品项目投资日渐活跃,新疆文化市场发展趋势良好。据统计,2008年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4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万余个,从业人员数近3万人,已基本形成了集国家、集体、私营、个体等所有制并存,演出、娱乐、音像、网吧等门类齐全品种多样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场经营格局。丝绸之路、龟兹乐舞、和田国玉等文化品牌声名鹊起。 当然,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呈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样性发展趋势,这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显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一是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相对不足,传统的思维观念导致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够。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新疆文化事业的投入显著提高,但由于基数小、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仍沿用事业管理体制,一些改革措施难以落实、成效难以显现。现行的文化产业体制还存在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概念模糊等问题。文化企事业单位长期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文艺单位“等、靠、要”问题突出,市场适应能力弱。二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缺失严重。目前,新疆文化基础设施普遍处于落后、老化的现状,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有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还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外来文化冲击和对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传承的缺失,一些民间文艺、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急需拯救、恢复与传承。而因自然环境、生活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文化事业队伍中人才外流严重。三是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不到位。目前,新疆文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呈现,但因受到传统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制约,文化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文化企业单体规模较小,导致文化产业产值总量较小,整体竞争力偏弱,文化产品市场影响力小。四是文化产品精品缺乏,“走出去”能力有待提高。新疆的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其拥有的地缘优势,文化资源的丰富、独特性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一些文化产品如杂技、歌舞、音乐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展示方面,还主要局限于为经济或宣传形象“搭台”的层面。 二、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潜力 新疆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优越的地理位置。新疆位于亚洲中心腹地,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冲,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是我国与邻国交界最多的省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通往欧洲的“咽喉”。目前已形成了民航、铁路、公路环形布局,纵贯南北、横连东西、通达率不断提高的交通网络格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新疆文化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地域辽阔,地理形态复杂多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是举世闻名的“瓜果之乡”。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深藏博大、本真、原初性,处处展现着文化的独特、神秘与魅力。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疆是多教汇集地,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先后在新疆广泛传播。古文化遗址、丝绸之路、克孜尔千佛洞、交河故城、尼雅遗址、楼兰遗址等丰富的文化遗迹享誉中外。《十二木卡姆》获联合国“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英雄史诗《玛纳斯》等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优秀的文化底蕴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石。 多民族的异域风情。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地区,多元兼容并包的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发展素材,13个世居民族就使用着10种语言,我国四大史诗在新疆就有《玛纳斯》、《江格尔》和《格萨尔》三部。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歌谣曲赋、舞蹈、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多种文化载体与形式,都展示了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特征,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独特神秘,魅力无限。 三、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的途径 新疆独具特色、丰厚质朴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大力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资源,解放文化生产力,在深度开发和挖掘保护中形成规模、做成产业、打造品牌,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是当务之急。 一是转变观念,多渠道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培育和扶持文化企业。加大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造力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文化企业。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积极吸引外资参与相关领域文化产业经营,使文化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相互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组织协调机构,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阶段目标的实施与建设。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扶持其做大做强。重视文化产品的销售推介,加大新闻媒体的强势宣传,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加强文化产品目标市场的营销,开发市场潜力。建立新疆文化产业网站,构筑快速、便捷、现代化的宣传营销网络平台,利用文化资源和品牌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推介新疆的文化形象和产品,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是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鼓励支持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深入挖掘、提升文化资源的内涵,探求适合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围绕和阗玉文化、伊犁酒文化、新疆民族风情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歌舞、民族饰品开发、民族饮食等主题,进一步挖掘并做大做深,打造既具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市场潜力的知名文化品牌。积极促进文化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断为静态的文化资源注入活的时代因素,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技巧激发文化资源的释放力、创造力,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力、吸引力,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统一。 四是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环境文化内涵。文化素质决定劳动力的素质。努力建立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的机制,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设立新疆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护和扶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大对优秀文学艺术原创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鼓励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在异域风情上大做文章,提升文化内涵。如在城市建设、环境绿化等方面,突出新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在建筑风格上,努力将民族风格与现代审美统一起来,形成不同民族风格的特色建筑风景带。在环境绿化美化亮化中,将新疆的胡杨树、沙枣树、红柳等特色植物与现代城市绿化景观植物相结合,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环境绿化美化风景线,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植态环境。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本身是内容产业,其核心和源头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这一切都取决于人的智慧。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培养和引进一批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立起引得进、留得住、用的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企业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运德:《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推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新疆社科论坛》,2004年第3期。 2、《文化产业政策汇编》,文化部文化产业司,2004年。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筹委会办公室:《新疆5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 4、2007-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法律分析:1、企业发展在政策的引导下可以更直接、准确的了解政府的导向,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市场,从而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政府与企业之间又体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

2、政府优惠扶持政策,涉及到了部门招商、税费减免、融资扶持、优化环境、用工引智等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非政府组织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非政府组织及农村私人企业主要围绕乡镇企业发展问题有很多素材的

为了更好地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首先必须使非政府组织具有合法的身份,而这种合法身份需要由政府认可。政府部门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认同,直接影响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进而影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认同方面,应首先从思想认识方面着手。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成立是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其发展结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相符。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对于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基础。其次,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还需包含资金支持。由于非政府组织在活动资金方面依赖于其他组织或者政府机关的支持,其在解决资金紧缺问题方面,除了依靠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有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直接资金资助。政府在对非政府组织的直接资金资助方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拨付经费,二是在非政府组织的税收方面给予优惠。(2)促进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民间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为了更大程度的激发企业机构的资金捐助,需从相关法律方面进行完善,使社会组织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提升信心。(3)转变非营利性组织即为不营利的错误认识。更新认识可以促使政府机构通过一定的措施增加非政府组织的服务收入。通过政府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措施,强化非政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第一步。 (二)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立法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产生的,政府既是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者,又是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者,非政府组织的建设方面具有双重身份。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非政府组织的效率,积极制定相关制度和法律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要基础。当前,国家已经了解到法律、法规对于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程度,实践表明,对于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制定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开展: 第一,建立、健全对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了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应建立一部具有针对性的《非政府组织法》,用以规定非政府组织相关的事宜,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对其具有互补作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该体系应包含与非政府组织活动相关的多层次内容,目的在于非政府组织在不同领域、不同功能作用方面所具有的地位层级、组织形式、职能定位、活动范畴以及经费来源等。 第二,使有关法律、法规实现规范化、完善化。当前,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对其本身具有的公益性服务作用和志愿服务精神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同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之间在利益方面存在冲突,导致在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上问题重重。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是促进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 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有政府机构建立的优势环境、提供的监督以外,还需要有非政府机构的自身完善,通过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内部的机制建立、加强非政府组织内部的权利调控以及建立非政府组织的评估机制等措施,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具体而言,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评估机制的建设。内部监督是促进非政府组织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在力量,通过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管理优化。 其次,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非政府组织应充分挖掘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自身能力。 再次,完善人员组成比例。非政府组织内部的专业性人才稀缺,因此,为了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业务能力,应充分完善人员的组成比例。(四)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我国执行改革开放中大决策的30余年间,国家的社会体制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众多的社会矛盾。作为补充作用而产生的非政府组织在填补政府空缺、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因此,为了尽快的完成我国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协调作用,扫清阻碍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培育非政府组织并促进其良性发展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健康的非政府组织对于缓解政府压力、促进和社会的建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监督制度 非政府组织同政府组织一样,需要依靠社会的监督力量作为约束,这也是促进非政府组织良性发展的重要社会保障。特别是对于中间结合型的非政府组织,由于他们已经发展成为非政府组织的中坚力量,其在发展过程中很有可能徘徊在政府监管范围之外,同时,当其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时,又极易徘徊在自身监管和社会监管的范围之外。前些年,由政府监管缺失导致了一些列后果,其中,有一些是大家所熟知的,如希望工程基金会问题、中国红十字协会问题,后来,通过社会、群众以及媒体的共同参与和监督,将其逐渐带回正轨,由此可以得出,社会监管既可产生强大影响力,又可大幅度降低监管成本的结论。 在加强社会监督方面,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促进非政府组织加强自身的公开性以及透明度。可以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方面,在网络平台上,要将组织日常运作的财务状况、税收状况以及相关管理状况进行公开,社会公众均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其所关注的财务报表以及成本费用收支情况。同时,非政府组织还要以简报的形式将所涉及的信息通过媒体发布,接受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 其次,要建立一套监督评估机制。社会监督系统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主体监督系统,例如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另一方面是技术监督系统,例如信息发布系统、信息收集系统等。建立一套绩效评估系统对于强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还是自己写吧这么专业的东东

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研究论文

这样吧,我给些选题,你自己参考下1.论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 2.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 3.基于国家审计公告的审计期望差距研究 4.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 5.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计算机控制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 7.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度及其效果研究 8.基于“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职能研究 9.基于XBRL的持续性审计研究 10.信息环境下数据式审计的应用研究 11.高校新校区建设投资效益审计研究 12.审计证据相关性与充分性关系研究 13.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14.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 15.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16.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 17.会计师事务所体制创新研究 18.基于风险防范的政府债务审计实施思路 19.协调与合作: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 20.促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对策研究 21.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与管理的思考 22.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23.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24.论政府采购绩效审计 25.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制度 26.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创新研究 27.论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 28.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我国独立审计市场机制的现状及其改善 30.论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下面是一些关于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审计研究,2004(01) : 36-39

[2]陈明坤.关于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J].财务会计,2007(09) : 172-174

[3]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和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06):9-15

[4]董大胜.中国国家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 : 1-5

[8]刘家义.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4(21) : 5-10

[9]刘力云.论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J]审计研究,2005(04) : 23-29

[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R].1995-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1.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发展

2.关于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3.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与职能的认识

4.我国审计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5.论非财务审计范围与体系

6.我国开展管理审计的讨论

7.上市公司筹资渠道与经济效益关联性分析

8.论审计的现代化

9.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10.关于我国企业推广管理会计的状况探索

11. 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 论审计的作用及其发挥

13. 论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4. 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完善

15. 论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

16. 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17. 关于敏感性分析

18. 审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19.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20. 大学审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 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 会计事务所管理的若干问题探索

24.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25. 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

26.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方向

27.对非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28.论企业环境审计

29. 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30.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31.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会计是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进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

实践教学

经济学基础、经济法、税法、会计学原理、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企业财务审计、建筑工程概论、会计电算化、建筑项目预决算编制与审计、审计电算化、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社会调查与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电算化知识,熟悉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管理,能熟练地应用各种财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应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能力

综合运用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承担企、事业机关单位会计、审计工作的能力。

国内政府双循环发展研究论文

这篇文章,应该从以下几点写:1、内循环、双循环的定义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2、我国目前内循环双循环发展到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到必要性,可以具体写(1)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单边主义,疫情等等。(2)不发展这个战略可能造成的问题。3、结论

国内国际双循环意义:

1、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塑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正以自己的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2、在对世界经济史的研究中,贾根良发现,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历史上都曾通过幼稚工业保护,大力发展他们当时的高质量生产活动。而19世纪的美国,正是通过典型的国内大循环实现对英国的赶超。

3、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而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

4、从长期大势把握当前形势,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

扩展资料:

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出背景: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2020年8月24日,总书记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说:“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国内经济规模越大,国内循环的比重越高;服务业比重越大,国内循环的比重越高。以国内循环为主体,是对当前发展态势的清醒认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乡贤对农村发展的作用研究论文

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在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新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凝聚乡贤力量,弘扬乡贤精神,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农村社会中的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等重要作用,现结合实际制定培育发展乡贤文化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运用本地丰厚的乡贤文化资源,着力做好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乡贤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好家园。

二、具体目标

(一)凝聚社会发展新力量。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优秀企业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等先进典型,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建设者和引领者。培育乡贤文化,在社会上形成尊重乡贤、重视乡贤的浓厚氛围,能够进一步发挥乡贤人士的反哺作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二)培育精神文明新风尚。乡贤人士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对身边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强,弘扬乡贤文化,有助于培育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引领新气象。

(三)树立道德领域新标杆。乡贤文化蕴含积极的奉献精神、创业精神、感恩精神等,对于乡村道德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农村道德领域的学习新标杆。

三、主要内容

(一)评乡贤

1.评选对象。籍贯属本村(社区)或现居住、就业于本村(社区)的村(居)民。

2.评选标准:

(1)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

(2)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等,能以自身的言行和优秀品质垂范乡里,在当地民众中口碑好,认同度高。

(3)在各自行业和领域表现突出,热心公益事业,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积极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

(4)在外经商办企业、从政、求学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反哺家乡,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人士。

3.评选方式。以院坝会、村民小组会、党员代表会等形式,充分发动村民参与,通过本人自荐、领导推荐、村民公选等方式充分挖掘身边的“新乡贤”。

(二)学乡贤

1.设置乡贤榜。各村(社),根据地理位置、人员分布情况,在中心区域显著位置设置“乡贤榜”,表现形式庄重、醒目、规范。

2.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梦想课堂、梦想沙龙、道德讲堂、身边好人微访谈、乡贤故事会、善行义举榜等群众性活动载体,学习宣传乡贤的典型事迹。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村民向乡贤学习,营造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

(三)用乡贤

1.建立乡贤库。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将辖区内评选出的乡贤登记造册,初次登记表请于12月20日前交党政办,后期陆续及时更新。

2.组建乡贤团。根据乡贤自身所长成立各种乡贤团,如乡贤艺术团、乡贤劝和团、乡贤智囊团、乡贤宣讲团、乡贤创业团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用好“乡贤人”。充分利用乡贤团的'不同特长,在村(社区)化解矛盾、经济发展、文明传播、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作用,让乡贤成为基层工作的左膀右臂,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乡贤是一方的人力资源与宝贵财富,也是左右地方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承载地方文化习俗的重要依靠力量。各村(社区)要把乡贤工作作为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基层工作加强年”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细划任务,常抓不懈。

(二)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各村(社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落到实处,让乡间多些乡贤,让乡贤多回家乡。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培育乡贤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先进典型和好经验、好做法,在全镇营造人人学乡贤、颂乡贤、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

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有助于积极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中共黄骅市委《关于开展“弘扬‘五个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旧城镇关于弘扬乡贤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先进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探索、总结提炼具有旧城特色的乡贤文化及其表现方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一)凝聚美丽乡村建设新力量。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优秀企业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引领者。开展弘扬乡贤文化活动,在社会上形成尊重乡贤、重视乡贤的浓厚氛围,能够进一步激发乡贤文化的战斗力,凝聚乡贤主体的优秀资源,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二)形成人人讲奉献、思奋进的新风尚。乡贤文化成长于乡间,对身边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强,弘扬乡贤文化,有助于引领基层社会精神文化建设。

(三)树立道德学习新标杆。乡贤文化蕴含积极的奉献精神、创业精神、感恩精神,对于农村道德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农村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学习新标杆。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评乡贤”活动。在全镇40个行政村广泛开展“评乡贤”活动,通过群众推荐、投票评选,公开表彰等,树立乡贤典范。

(二)开展“学乡贤”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绘制文化墙、建“善行功德榜”、制作宣传片、开展学乡贤演讲等活动,在全镇掀起学习热潮。

(三)开展“做乡贤”活动。开展乡贤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机关活动,让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乡贤游子回乡建设家乡,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四、几点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弘扬乡贤文化,能够形成人人学乡贤,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对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新农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常抓不懈,狠抓落实。

二是广泛发动,精心组织。要结合我镇实际,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落到实处,让乡间多些乡贤,让乡贤多回家乡。

三是加强协调,形成氛围。要确保活动落到实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营造人人学乡贤、重乡贤,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

首先,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这些“生于斯、长于斯”新乡贤,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们大多具有反哺乡里、回报家乡、感恩父老乡亲的强烈意愿。 其次,没有多少家庭重担。大部分新乡贤已经没有了养家糊口、扶老携幼的生活重担,一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一门心思投入到家乡建设中去。 再次,能够较快融入乡村生活。这些新乡贤熟悉家乡一山一水、风土人情,并且儿时玩伴、父母兄弟大多也在家乡生活,许多人每年都会返乡走亲访友,与家乡保持着紧密联系,返乡后,能够快速融入乡村生活,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去。 最后,许多乡贤都是乡建人才。在外新乡贤大多文化层次较高、眼界开阔,或者有一技之长,从事医生、教师等职业,或者在城市有着丰富的人脉关系,他们的技能和资源都是乡村发展所需的。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具体来说,乡贤会有八个作用: 1、参谋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2、“诊疗”作用——对乡间问题找根子开建议药方。 3、桥梁作用——疏通政府与民众关系,反映民声。 4、监督作用——监督干部,塑化民风。 5、育化作用——提高素质,培养人才。 6、宣传作用——对外宣传,扩大影响。 7、“引凤”作用——引进人才引进项目。 8、“造血”作用——综合利用各方力量谋发展上项目。

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我们是非常幸福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里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享受着国家给与我们的那份赠与,同时它也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所以真的是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比以前相比,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相信大家对乡村振兴也都是有一定的了解到,我们在网上看到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建议的时候,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具体有哪些建议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比如说,搭建平台,新乡贤助力产业振兴还有就是要发挥新乡贤在民间教化中的作用,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1 搭建平台,新乡贤助力产业振兴

我们都知道,其实这样的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对于乡村振兴也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走到了县农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农村的发展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很多农村都是建设的非常的好,所以当我们在网上看到关于人大代表提交的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的建议的这件事情的时候。当这件事情被发布到网上,就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我们都知道其实这个它主要就是支持更多的那些人来返乡创业。从而能够引起资金回流。

2 发挥新乡贤在民间的教化作用

我们都知道,其实咱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我们所关注的就是农村的发展,同时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它的发展真的是也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的。现在国家所倡导的那些振兴乡村发展战略,其实这也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现在很多人也都在遵循这个规则,所以对于新乡贤这件事情而言其实我们主要就是要发挥他在民间的教化作用。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要更多的去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乡村振兴都是我们顾佳所倡导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要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我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真的是发生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因此,我们也应该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应该要积极的为社会做贡献。

  • 索引序列
  •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论文
  • 非政府组织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 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研究论文
  • 国内政府双循环发展研究论文
  • 新乡贤对农村发展的作用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