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学术论文集

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学术论文集

发布时间:

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学术论文集

1976年12月入伍,1979年12月复员当工人。1980年考入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系,1984年在西北政法学院取得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西北政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法学理论专业),2002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学位(法学理论专业)。1992年任西北政法学院副教授,1996年被破格聘为西北政法学院教授。曾任西北政法学院法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务。2004年7月起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学科带头人, 2004年11月兼任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2003年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2006年兼任厦门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甘肃政法学院兼职教授,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房地产法研究会副总干事,广州市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代表(法制委委员),广州市应急管理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广东省社科联委员,广州市社科联常委;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司法权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2004-06 主持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与我国法治建设 司法部部级重点课题 2001-10 主持人等8项 代表性成果《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初版,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再版);《法律与理性——法的现代性问题解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一, 论著与论集1,《法学理论专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主编2,《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个人专著3,《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1、2、3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2003年9月、2005年4月,主编;4,《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4、5辑,法律出版社2007、2008年,主编;5,《法律与理性——法的现代性问题解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该书为1997年度司法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2年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个人专著6,《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2004年增订版,个人专著。该书为199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一般项目,1998年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7,《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述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主编之一8,《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与报告》载《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合作。2002年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二,教材1,《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主编。西北政法学院教材建设项目。2,《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初版,2007年再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编。3,《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及辅导用书(2003、2004、2005、2006年)“法理学”部分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出版。4,《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第二、三版)法理学部分。5,《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初版,2002、2007年增订版,主编。该书为司法部组织编写的“法学主干课程教材”系列全国统编教材之一。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7年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法理学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6年再版,主编。司法部组织编写全国成人教育系统法学统编教材之一;2006年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7,《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4年修订版,副主编。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国成人教育系统法学统编教材之一8,《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3年修订版,参编。国家级重点教材。2002年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9,《法理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参编。司法部成人统编教材。1996年获司法部优秀教材奖10,《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副主编11,《法理学教程》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司法部规划教材三,普及读物1,《人权100问》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参编2,《国家公务员知识手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参编四,学术论文和文章2008年1.《司法权的“中国”问题》,《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2007年1.《法治与法治观》,《法治论坛》 2007年第4期2.《“监督”与“制约”不能混同——兼论司法权的监督与制约的不同意义》,《法学》2007年第10期3.《先廓清“国家赔偿”的前提》,《广州日报》2007年09月05日4.《动用私刑 法律不允》,《广州日报》2007年11月13日2005与2006年1,《法律与“和谐社会”》,《法学》2005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2,《政治·理性·法律》,《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3,《法律论证的“度”:一个制度问题》,《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4日总第2939期4,《侮辱漫骂不是民意,而是网络暴力》,《广州日报》 2006-07-23,刊号 CN44-0010,期号A5。5,《一流的大学不能没有一流的文科》,《广州日报》,2006-07-19,期号A206,《法庭必须被尊重》,《广州日报》,2006-07-16,期号A57,《保护中等收入者》,《广州日报》,2006-06-29,期号A78,《世界杯隐含的生活逻辑之忧》,《广州日报》,2006-06-22期号A79,《宪法应保障税收,有利于藏富于民》,《广州日报》,2006-05-28,期号A511,《民告官案件多发是好事不是坏事》,《广州日报》,2006-05-09,期号A812,《法律与人文》,《光明日报》,2006-06-05总第期, 刊号CN11-002613,《法在心中》,《律师文摘》 2006年第2期,2006-04-01,刊号ISBN7-80226-056-614,《略论中国法律制度的正当性问题》,《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2004年与2003年1,《司法考试与中国司法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载《法令月刊》(台湾)2004年3月(合作,第二作者)2,《法理学问题的形成与演变》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3,《试论法律论证的概念、意义与方法》载《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4,《法治之“重”与法律方法》载《法制日报》2003年12月4日(合作,第二作者)5,《寻求法律与政治的平衡》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6期(合作,第二作者)6,《法官的权力》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4期7,《论法的生成》载《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8,《法官、检察官不可纳入“国家公务员”》载《法学》2003年第6期(合作,第一作者)9,《论中国法的现代性问题》载《法律思想的律动——当代法学名家演讲录》(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10,《法律论证的目标与源流》,《法律科学》2004年第5期2002年以前1,《法律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2,《法治是如何形成的?》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6期3,《法律方法、法律思维、法律语言》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10月21日4,《为了法律人的职业光荣》载《检察日报》2002年9月24日第3版5,《法律白条与法律信用》载《中国青年报》2001年12月7日6,《法律职业与司法考试》载《法学》2001年第9期7,《提高法律职业的门槛》载《法制日报》2001年7月9日第5版8,《法律解释与法律解释学》(全国法律解释学研讨会笔谈,约1500字)《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9,《法律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署名亚杰),此文在2002年3月《人民法院报》全文转载10,《法理学的定义与意义》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11,《法律的理论与方法》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12,《法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13,《社会团结中的法律》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14,《理性化的社会与法律——略论韦伯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载《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3期15,《略论孟德斯鸠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16,《法律与社会理论的批判意识——略论马克思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17,《民主政治下的法律与自由——略论托克维尔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1期18,《论法理学教学教材的改革》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6期。《法学》复印资料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19,《法律、理性、秩序》载《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法治三题》载《法学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1,《法的普遍性、确定性、合理性辨析——兼论当代中国立法与法理学的使命》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5期,2000年获陕西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2,《规则模式及其理性指向》载《法制现代化》1997年卷23,《法律、理性、法律理性》载《法治研究》1997年卷24,《严格规则主义的困境与困惑》载《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3期25,《试论法的发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3期26,《现象与意义:法律哲学的若干理论与方法问题》载《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2期。该文曾获陕西省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7,《高扬理性与价值,建筑现代法制》载《法学》1994年第12期28,《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及其意义》载《长白论丛》1994年第3期29,《法学家文化品位与法律现象研究》载《法学》1994年第1期30,《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研究的重大进展》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5期31,《反思自我、超越自我》载《法学》1992年第7期32,《法学理论要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4期。《法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3,《效力、实效、效果——论立法技术中权利义务的统一性》载《西北政法学院科研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34,《目的与方法:法律价值研究论析》载《法律科学》1992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载》1992年第3期载登,《法学》复印资料1992年第5期全文转载35,《法学家要努力提高自己》载《法学》1992年第1期。《法学》复印资料1992年第4期全文转载36,《法律、权利、权利本位——新时期法学视角的转换及其意义》载《社会科学》(上海)1991年第3期。《新华文载》1991年第5期,《法学》复印资料1991年第6期全文转载37,《法律责任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载《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人民大学《法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8,《规范主义、概念主义、国家主义——我国法概念研究中的逻辑实证主义倾向》载《政治与法律》(下)1989年第4期39,《规范主义、概念主义、国家主义——我国法概念研究中的逻辑实证主义倾向》载《政治与法律》(上)1989年第3期40,《拓新权利问题的研究方法》载《时代论评》1988年11月创刊号41,《论法律权利的概念》载《法律科学》1989年第1期42,《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法学思考》载《法学内参》1989年第1 期43,《社会公平:法律新秩序的必然选择》载《西安经济报》1988年12月17日44,《比较法学简论》载《社会科学评论》1985年第9期45,《实证法学与价值法学的协调和我国法学研究》载《法学》1987年第5期,被《法制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百花出版社)收入46,《论法律权利的本质》载《当代法学》1988年第3期47,《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是大学法学教育的根本任务》载《政法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48,《面向21世纪,法理学科建设、改革与发展》载《政法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49,《法学基础理论教学特点与学习方法》载《成人法学教育》1993年第1期50,《论法理学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载《政法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教研室教师集体)51,《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努力开创教研室工作新局面》载《政法教育研究》1991年第3期52,《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载《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3 1992年陕西省教委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95年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及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2002年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刑法学(第2版) 高等政法院校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贾宇主编,2011-8-1版·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全国中青年刑法学者专题研讨会文集)贾宇,2008-4-1版·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治国:第二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学术论文集 贾宇主编,2013-4-1版·城市发展与法治保障: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法治论坛文集 贾宇主编,2012-9-1版·刑法原理与实务(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贾宇主编,2011-11-1版·扰乱公共秩序罪办案一本通(中国刑案侦、诉、辩、审办案通)贾宇主编,2007-1-22版·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办案一本通(中国刑案侦、诉、辩、审办案通)贾宇主编,2007-1-22版·罪与刑的思辨 贾宇,2002-4-1版 ·刑事司法评论(第1卷)贾宇,2006-11-1版 ·刑事司法评论(第二卷)贾宇主编,2008-11-1版·刑事司法评论(第3卷) 贾宇主编,2011-10-1版·社区矫正导论 诉讼法学研究书系 贾宇著,2010-2-1版·刑法原理与实务(全国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贾宇,2002-1-1版 此外,还有:《国际刑法学》(独著)、《罪与刑的思辨》(独著)、《死刑研究》(主编)、《中国刑法》(主编)、《刑法学》(主编)、《刑法原理与实务》(主编)、《国际司法协助的理论与实务》(副主编)、《遗传与犯罪》(合译)等37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刊物、报章发表专业论文和文章 100余篇。

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专著作品1. 文海研究 (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3月2. 西夏文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6年12月3. 西夏佛教史略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1月重版)4. 西夏文物 (合作) 文物出版社 1988年3月5. 番汉合时掌中珠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12月6. 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 (傅懋绩主编,史金波、张公瑾、道布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12月7. 类林研究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8. 西夏天盛律令 (合作)《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 科学出版社 1994 年8月9. 西夏用兵史话 (合作)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4月10. 俄藏黑水城文献 (主编史金波、魏同贤、克恰诺夫,已出版第1—11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2000年11.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研究丛书·昭觉县彝族卷 (合作)民族出版社 1999年9月12. 中国饮食史(卷四) (合作) 华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 13. 西藏人权研究 (合作) 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14.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合作)《中国传世法典》之一 法律出版社 1999年12月15.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 (合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16. 电脑处理《文海宝韵》研究 (合作) 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0年1月17. 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 (合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论文等共145篇(一)西夏学(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宗教、法律、文物、文献等)1.《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考释》质疑 《考古》 1974年6期2.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初探 (合作) 《考古学报》 1977年1期3.《西夏译经图》解 《文献》(第一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79年12月4.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考释 (合作)《民族研究》1979年1期5. 西夏文及其文献 《民族语文》 1979年3期6. 简述西夏文辞书 《辞书研究》 1980年2期7.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资料概述 (合作) 《兰州大学学报》 1980年2期8. 也谈西夏文字 《历史教学》 1980年11期9. 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 《民族语文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3月10.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 《世界宗教研究》 1981年1期11. 西夏党项史料正误三则 《民族研究》 1981年3期12. 西夏语构词中的几个问题 《民族语文》 1982年2期13.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 (合作) 《考古学报》 1982年3期14. 西安市文管处藏西夏文物 (合作执笔) 《文物》 1982年4期15. 西夏语中的汉语借词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4期16. 西夏后裔在安徽 (合作) 《安徽大学学报》 1983年3期17.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序跋考 《世界宗教研究》 1983年3期18. 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辞书研究》 1983年6期19. 西夏语的存在动词 《语言研究》 1984年1期20.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再探 (合作) 《西夏史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21. 西夏文概述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8月22. 重修凉州感应塔碑校译补正 《西北史地》 1984年2期23. 元代党项人余阙及其后裔 《宁夏大学学报》 1985年2期24. 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记 (合作) 《文献》 1985年4期25. 再谈西夏文反切上下字合成法 《民族研究》 1985年5期26. 西夏佛教的流传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1期27. 西夏文字典《同音》的版本与校勘 (与黄振华合作) 《民族古籍》1986年6期28. 西夏陵园出土残碑译释拾补 《西北民族研究》第-集 1986年6月29. 西夏名号杂考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6年4期30. 蒙、元时期党项上层人物的活动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31. 西夏“秦晋国王”考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3期32. 黑水新出西夏文辞书《同音》初释 (合作) 《文物》 1987年7期33. 略论西夏文物的学术价值 《考古与文物》 1987年4期34. 黑水出土西夏本《类林》考辩 (合作)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2期35. 西夏文本《类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日刊)《中亚西亚语言和历史研究》(西田龙雄教授还历纪念文集) 1988年36. 西夏佛教新证四种 《世界宗教研究》 1989年1期37. 藏族文化和西夏王朝的历史渊源 《中国西藏》 1989年2期38. 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 《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报社1989年6月39. 《类林》西夏文译本和西夏语研究 《民族语文》 1989年6期40. 西夏文本《类林》译文分析 《固原师专学报》 1990年2期41. 一部有特色的历史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9月42. 从西夏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5月43. 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考释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44. 西夏党项人的亲属称谓和婚姻 《民族研究》 1992年1期45. 西夏文字典《音同》序跋考释 (合作)《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46. 略论西夏前期的用兵特点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47. 西夏文《天盛新律》进律表考释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 出版社 1992年10月48. 西夏《天盛律令》略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93年1期49. 死文字重见光明 《紫荆》 1993年5期50. 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3期51. 西夏境内民族考 《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52. 西夏官印姓氏考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53. 西夏的官职制度 《历史研究》 1994年2期54. 穿越时空、古国新诠-西夏学的研究现况与国学的互动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四卷第三期 1994年7月55. 西夏学 《中国学向通鉴》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56.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合作) 《宁夏大学学报》 1995年2期57. 西夏语的“买”、“卖”和“嫁”、“娶” 《民族语文》1995年4期58. 西夏佛教制度探考 台湾《汉学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 1995年6月59. 寻找流失在异域的珍宝-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 台湾《历史月刊》第95期 1995年12月60. 西夏文《三才杂字》考 (合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5年6期61. 贾敬颜先生藏西夏陵园残碑拓片简说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夏陵》 东方出版社1995年62. 整理拍摄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6年1期63. 西夏古籍略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年3期64. 西夏文化的风采 《光明日报》 1996年9月3日65. 儒释兼融东西交汇-多元色采的西夏文化 台湾《历史月刊》第105期 1996年10月66. 额济纳旗绿城新见西夏文物考 (合作) 《文物》 1996年10期67. 西夏刑法试析 《民大史学》(创刊号) 1996年68.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西夏活字印本考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7年1期69. 西夏·宁夏·华夏 《宁夏日报》 1997年2月21日、2月28日70. 西夏皇族后裔考论 (与白滨、聂鸿音合作)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71. 西夏活字版文献及其特点 台湾《历史文物》第七卷三期 1997年6月72. 西夏和回鹘对活字印刷的重要贡献 (与雅森●吾守尔合作)《光明日报》1997年8月5日73.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考 《今日印刷》 1998年2期74. 俄藏西夏文世俗文献目录 (合作)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2期75. 黑水城的发现与俄藏西夏遗书 (合作)《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76. 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 法律史论集(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 1998年9月77. 西夏的饮食制度和风尚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78. 西夏文写本《文海宝韵》 《民族语文》 1999年4期79. 西夏文书和西夏史(西夏文书と西夏史) 日本《史滴》(早稻田大学)1999年12月80. 敦煌莫高窟北区西夏文文献译释研究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 第一卷 文物出版社 2000年81.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 《敦煌研究》2000年3期82. 发现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 《学术动态》2000年4期83. 回眸千年活字印刷术 《新闻出版报》2001年3月2日 84. 百年西夏学 《光明日报》2001年3月27日85. 现存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刍证 《中国印刷》2001年3、4期86. 千年活字印刷史概说 《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4期87.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4期88. 西夏佛教新探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5期89. 黑水城出土活字版汉文历书考 《文物》2001年10期90.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论坛》第7期91. 西夏学百年回顾 《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92.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文化论坛》第七期(2001年2期)2001年12月93. 国图藏西夏文文献价值 《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27日94. 西夏的藏传佛教 《中国藏学》2002年1期95. 西夏度量衡刍议 《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2期96. 简介英国藏西夏文献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97. 国内现存出土西夏文献简明目录 (合作)《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二)民族历史、文化1. 中国民族史研四十年的重要贡献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2期2. 中国民族史学的社会功能 《民族研究》 1990年2期3. 十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与白滨合作)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4. 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5.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6. 论少数民族近代史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 1991年6期7. 积极开展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研究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8. 把中国民族史研究引向深入 《黑龙江民族从刊》 1992年2期9. 美国印第安人印象 (合作) 《世界民族研究》 1992年3-4期10. 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民族调查工作 《民族研究》 1993年5期11. 拉萨西郊采访日记(三则) 《中国西藏》 1993年秋季号12. 历代民族政策简述 (合作) 《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九十年代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4月13. 西藏现代化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5年4期14. 振奋精神 勇于探索 开创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 《宁夏社会科学》 1996年6期15. 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 《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1996年1月16. 重视家支问题 吸收德古参政议政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17. 略论凉山彝族地区人口和社会发展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18.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19.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民族研究动态》 1997年1期20. 关于南昆铁路建成后的几点思考 《西南民族研究动态》 1998年3月,总第28期21.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问题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佛教协会编《研究动态》1997年6 期转载(三)民族古文字、文献1. 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新阶段 《中国民族古文字》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1982年编印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年2月2. 中国民族古文字概说 《民族研究》 1984年5期3.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史料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2月4. 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月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6.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刍议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7.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综述 《文物》 1991年6期8. 中国民族古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语文研究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9. 女书和中国民族文字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10.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合作) 书海出版社 1998年7月11. 风采各异、内涵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台湾《历史文物》10卷3期, 000年3月(四)书评、序1. 国外研究西夏文、西夏史简况 (合作) 《民族史译文集》第三辑 1978年2. 评1983年北方民族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4年10月3. 评介西田龙雄西夏文研究专著四种 《民族语文》 1985年2期4.《西夏文物研究》评介 (合作) 《西北史地》 1986年3期5. 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 《民族研究动态》 1989 年2期6.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工作总结(执笔)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2期7. 一部翔实的少数民族断代史-评《唐代党项》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4期8. 一部包含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史新成果的好书-《中国政治制度史》读后 《民族研究动态》 1992年3期9. 喜读《凉山民族研究》 《凉山民族研究》 1993年10. 《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出版近况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6年3期11. 钟灵毓女书,中国又一绝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12. 《陈述先生纪念集》序 《陈述先生纪念集》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13. 十年心血 一部力作-评郭大烈、和志武的《纳西族简史》 《民族学》 1996年4期14. 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合作)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7年6期15. 透视中国人生归宿的门径—评徐吉军的《中国丧葬史》 《浙江学刊》2000年2期16. 熔铸多民族文化精粹—评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词典》 《中国读书评论》2000年12期参与编辑辞书及其他著作21种1. 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 (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年6月2. 民族词典 (撰稿) 上海词书出版社 1987年8月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撰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4.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1月5. 社会科学重要理论关点综述(1978-1988) (撰稿) 学苑出版社6. 中国少数民族艺述词典 (撰稿) 民族出版社 1991年9月7.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 (撰稿)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8. 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 (撰稿) 北京出版社 1994年1月9.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词典 (副主编,撰稿)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 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 (撰稿) 人民出版社 1996年10月11. 敦煌学大词典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12. 辞海(1999年版) (编委,民族历史分科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13.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14. 中国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15. 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16.国民族史研究(二)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6月17. 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17. 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18. 特的女书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19. 藏缅语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6月20.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8月21.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特约主编) 2002年增刊四、译文1. (俄)西夏文字典《文海》和《文海杂类》及其在西夏辞书中的地位(原著苏联克恰诺夫) 《民族史译文》第三辑 1978年2. (日)西夏文字(原著西田龙 与云雁合译) 《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三集 1984年6月3. (日)西夏语音图《五音切韵》的研究(上、下)(原著西田龙雄)《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五集 1985年6月、第六集 1985年12 月4. (俄)西夏语的结构(原著苏联克平)《中国民族史研究》(二) 1989年

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西部大开发与西藏农牧区的发展》 (02AMZ002)课题组成员;2、2008年度北京市科委“博士论文资助专项”项目《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京郊白村调查研究》,(ZZ08042)课题主持人;3、2007年度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暑期调研项目《西藏农牧区的发展现状》课题主持人;4、2008年度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暑期调研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研究》课题主持人。 论 著[1]论文《大学生就业功利化的社会学分析》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2]论文《论布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载《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3]论文《从“商品”到“符号”—— 一种意识形态的分析》载《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第5期;[4]论文《论布希亚对消费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分析》载《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5]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西藏农村经济的发展》载《中国藏学》2009年第1期;[6]论文《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民化发展》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7]论文《“旅游兴县”不是梦》载《中国土族》2007年夏季号;[8]论文《天祝藏族自治县藏族妇女教育观念转变浅探》载《甘肃民族研究》2008年第10期;[9]论文《社会变迁与文化调试》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民族出版社,2009年;[10]论文《城市化进程中村级集体经济的变迁》载《2007年首都高校挂职锻炼博士生和博士后建言献策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11]论文《村级经济集体改制的社会学分析》载《我做田野 故我存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12]论文《赫哲族三十年变迁》载《中国少数民族三十年变迁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其他学术活动2006年11月赴江苏省吴江市参加 “费孝通江村调查70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并作论文发言;2008年8月赴青海西宁参加中共中央党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讨会”;2009年7月赴昆明参加第十六届世界人类学大会并在“西藏社会变迁”专题会议中作论文发言;2010年7月赴海拉尔参加“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研讨会并作论文发言 获 奖2007年5月,论文《农民工流动的社会网络分析》获中央民族大学首届“费孝通社会调研学术论文大赛”二等奖;2008年11月,论文《村级集体经济产权改制的社会学分析》获中央民族大学第四届“博学杯”学术论文大赛二等奖;2008年12月 获中央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科研奖”;2009年4月 获中央民族大学“吴文藻奖学金”二等奖。

十二届浙东学术论坛论文

学术创新论坛策划书

篇一:学术创新论坛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和目的

为提高培养我院研究生的学术素养,进一步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我院特筹办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七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暨首届学术科研标兵评选活动。本次论坛以“博学笃志·求是创新”为主题,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团结和谐,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内容

本次论坛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宣传和准备,提交创新课题(含申请表和PPT);

第二阶段:召开学术创新论坛及学术科研标兵的评选活动

(一)、第一阶段

1、宣传活动

(1)前期宣传

前期宣传工作主要由院研究生会宣传部和各年级班委负责,时间定为2011年12月19到2011年12月21日,主要内容有:

1) 院研究生会宣传部负责在校内,以海报、横幅、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此次论坛,提高该活动在学校、学院的影响力,加深广大师生对创新论坛的理解。

2) 各年级班委应积极主动的在班里宣传参加创新论坛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更多的同学了解和参加此次论坛。

(2)后期宣传

1) 在论坛进行过程中院研究生会宣传部负责联系学校及学院有关新闻媒体对创新论坛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2) 活动结束后,院研究生会学术部负责编辑出版优秀论文集等,做好电子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整理成果之后将在学院公示创新论坛风采录的展板(包括论坛实录及学术科研标兵两个板块),提升论坛的知名度,并择时邀请获奖个人召开学术交流会,增强学术学习氛围。

2、准备工作

论坛召开前的准备工作须在2011年12月22日-2011年12月23日完成,主要内容有:制定评分规则、相关表格和奖励办法;召开专业组组长会议;参赛

人员创新课题的准备;汇总参赛名单。

A、院研究生会学术部负责组织制定论坛评分规则、相关表格和奖励办法(详见:评分标准及表格)。

B、参赛人员对拟定的创新研究方向,进行广泛阅读文献、查询资料或开展相关的基础试验,最后形成创新课题并提交。

C、各专业组组长及时向同学传达第一阶段的思想,发动各组成员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的积极性,鼓励研究生报名并统一收集表格交到院研究生会学术部。

注:所申报创新课题需指明其创新点及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便评委进行

审核。

D、参赛名单汇总:

参加论坛的同学(包括所有研究生)须在2011年12月22日前将申请表、论文以及论坛上所需展示的PPT交到学术部进行汇总及排序。

注:硕士研究生三年级、博士研究生中获2010、2011年度创新课题申报的同学须在2011年12月20日之前把参加论坛的表格及回报PPT交到各年级 班长处汇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中获自治区及学校优秀研究生的同学须在2011年12月20日前把参加论坛的申请表交到班长处汇总。

(二)、第二阶段

已经通过专家初步审定的创新课题其负责人须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向全院师生展示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

时 间: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上午:9:00-12:00

地 点:土木310教室(结构及防灾)、309教室(其他专业)

主要内容:开幕式及硕士研究生做报告

1. 主持人请学院领导致词

2. 硕士研究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创新想法及方案

第二部分:

时 间: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下午:15:00-18:00

地 点:土木310教室

主要内容:博士研究生做报告及闭幕式

1.博士研究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2.闭幕式(评委专家总结,现场颁奖,照相留念)

三、评分标准及表格

按照“论文的实用性与指导性、论文的科学性、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逻辑

性与规范性、现场交流互动效果”五项标准,每项各20分邀请参加老师进行评分,最后根据分数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颁发奖品及证书。

1、论文实用性与指导性是指:论文在生产、科研、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中可以应用或已经应用,或者取得、发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论文对提高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等具有一定或较高参考价值;

2、论文的科学性是指:论文以可靠的`数据、真实的现象和正确的理论为理论依据,内容真实可靠,结论正确无误;

3、论文的创新性是指:论文有创新点,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4、论文的逻辑性与规范性是指: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提完备,概念确切,推理严密,运算无误,分析透彻,判断准确,论文的体例格式、插图表格、量及单位、数学公式、数字用法、参考文献等,均符合国家标准及规范的有关规定;

注:研一同学此部分评分标准改为方案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5、现场交流互动效果是指:报告人较好的传递了论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学术交流的目的。

四、学术科研标兵的评选

为大力弘扬求是、拓新的科学精神,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弘扬我院优良的学术传统,鼓励在学术上勇于攀登、不断进取的优秀研究生能更上一层楼,推动研究生学术水平再攀新高,XX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科研标兵”评选组委会将举办研究生学术成果征集、评比活动,以充分展示我院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

(一)、参赛规则

本次评比活动将以个人为评比对象,以个人成果为评比内容,组委会将邀请

各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评选委员会,对参加评选的各候选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及在创新论坛的表现情况进行评议,最终评选出XX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学术科研标兵”,其中博士生两名,硕士研究生两名。

(二)、评选条件

1.政治思想表现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未因违法乱纪或违反校规受过处分;

2.学习努力,成绩优良,无挂科重修现象;

3.科研能力较强,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独创性见解,科研成果突出;

4.艰苦朴素,生活节俭,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

(三)、评选办法

本次评选主要对申请人的学术成果及参与创新论坛的表现进行评议,其中本人学术成果占总分60%(详见下文),在学术论坛的表现占40%(此部分分值及评选细则见三、评分标准及表格)。

学术成果评选办法

一、学术论文(总分折算成60分):

1.SCI,EI收录的论文25分/篇。

2.在国内其他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及国际会议收录的论文为10分/篇。

3.获得区级学术专利或者项目10分/篇,国家级的25分/篇。

4.以上是以参评者为第一作者的情况下的评分,第二作者按50%记分,第三作者则为20%。如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情况下,学生视为第一作者。

二、 学术教材(或学术专著):

1.中文版学术教材第一作者30分/部,其它作者按50%记分。

2.参与编写4分/部。

三、材料要求:

申请人填写“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科研标兵申请表”2份,其中1份与事迹证明材料装订成册,另外1份单独交。“候选人科研成果登记表”填写要求:“学生签名”栏和“导师对研究生成果核实意见(签名)”栏不能打印须手写签名;“学院推荐意见(公章)”栏留空。

事迹证明材料的装订顺序是:学术科研标兵申请表;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表(必须由研究生处盖章确认);论文发表情况汇总(写清论文题目、本人为第几作者、发表在何刊物);发表论文的复印件(含封面、目录、正文、封底,按照论文发表情况汇总顺序排序);获奖情况汇总(写清所获奖项名称、获奖时间);获奖证书复印件(由学院复核证书原件,按照获奖情况汇总顺序排序)。

四、备注

1.须经院研究生会核对原件后,以申报人提供的复印件为依据计分;

2.同一作品不能累计加分,取最高分计入。

3.各参赛同学对自己申报的成果有举证的义务。对于抄袭、虚报、谎报成果的同学,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评资格。

五、本办法最后解释权归XX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八届研究生会

对撰写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文稿的建议 王纪群 五月初,北辰区教育学会发布了《第二届“青辰杯”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活动方案》。为迎接此次学术论坛活动,全区各学校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本校的青年教师认真撰写论坛文稿,并开展校内评选。 5月28日下午,应阚世霞校长之邀,我来到北辰区宜兴埠第一小学,参加“北辰区小学第三学区片青年教师论坛展示”活动。聆听了来自该学区片部分青年教师的论文宣讲。本次青年教师学术论坛的主题是:如何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孩子)发展的教育——我的思考与实践。围绕这一主题,教师们宣讲了自己的论文。宣讲环节结束后,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并具体针对每一位教师的文稿提出了修改建议。 回顾整个展示活动过程,老师们都能围绕自己的工作实践,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但是,很多文稿与论坛主题联系的还不够紧密,对实践的梳理还不够清晰。 在参加展示的教师中,来自北辰区普育学校的一位男教师,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编创“顺口溜”,辅助小学低段英语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受他的启发,我觉得也可以通过“顺口溜”的方式,讲述一下我对如何撰写论坛文稿的一些体会。 教师论坛文稿的写作与其它形式的学术成果写作大同小异。只不过它更加强调文章的观点与实际做法要紧贴论坛主题。教师在撰写文章时要立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围绕论坛主题,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 为了阐明我的观点,特编创了如下“顺口溜”: 论坛文稿有技巧,五大环节不能少。 主题剖析要深入,紧紧围绕不能跑。 总结过去成功处,相关文献多参考。 写文之前列提纲,基本框架要搭牢。 依照提纲来阐述,夹叙夹议应做到。 文章写后勤修改,反复朗读是诀窍。 五大环节做得好,写出文章质量高。 下面就“顺口溜”内容做如下阐释: 一、主题剖析要深入,紧紧围绕不能跑。 举办教师学术论坛的目的在于围绕一定的主题,收集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交流互鉴。因此,教师在写作之前,必须要深入分析论坛主题,做到紧紧围绕论坛主题阐发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以本届论坛为例,论坛的主题是:如何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孩子)发展的教育——我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这一主题呢?我觉得首先要了解这一主题提出的背景。这一主题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正式提出来的。《规划纲要》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中是这样表述的: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可见,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方针。 如何具体理解这一主题呢?我觉得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适合每个学生(孩子)发展。其遵循的思想是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的原则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施的前提是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关键词二:思考与实践。实践决定了教师要写的内容一定是已经做过的或者依然在做事情。思考决定了教师对自己的实践做法,要有理论的支撑和现实的考量。事前要思考,事后要反思。 关键词三:提供,提供决定了教师是服务方与指导者,教师可提供的内容应包括:材料、情境、方法等等。 二、总结过去成功处,相关文献多参考。 有了对于论坛主题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二个环节了。这一环节要求我们围绕主题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力争把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符合这一主题,比较成熟且成功的经验,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当我们确定了准备撰写的内容后,先别忙着动笔,一定要围绕自己要写的内容查找有关文献。其目的在于,一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明晰自己的观点,二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借鉴他人经验,完善自己的做法。 三、写文之前列提纲,基本框架要搭牢。 对于列提纲大家并不陌生,其目的在于,对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进行设计、安排。提纲实际上是一篇论文的写作设计蓝图。 提纲可以写得详细一些,也可以写得简明一些。简明提纲只列出每一部分、每一层次、每一段落的要点。要点用主题句的形式标出来。 详细提纲则在要点下面列出比较具体的内容。一些地方关键性的话如何说,例子如何用,分析如何展开,论述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这一切在构思中已经考虑到了,在提纲中就应体现出来。详细提纲对初试写作者是大有好处的。 提纲的样式一般是: 题目: 中心论点: 内容纲要: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1.…… 2.…… 3.…… (1)…… (2)…… (3)…… ①…… ②…… ③…… 四、依照提纲来阐述,夹叙夹议应做到。 论文提纲拟定好以后,剩下的事就是依照提纲填充内容了。教育教学论文不同于工作总结,它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与升华。因此,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时,应做到夹叙夹议。如何做到呢?我觉得可以把握如下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是什么。它是对论文中所要表述的问题和主要内容的描述,一般通过概念及其界定的方式表达。 关键词二,为什么。它是对所论述的问题及内容的价值的表述。包括:背景、目的、意义、理论依据等等。 关键词三,怎么做的(具体做法)。它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操作程序化表述。包括:方法、策略、操作模式等。 关键词四,效果如何。它是针对论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其研究内容通过程序化操作后所取得的效果的描述。是为了有力证明实践经验的有效性,多以数据或者案例来表现。 关键词五,思考与改进。任何一个成功的经验绝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论文的最后部分还应该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审视,找出不足及改进设想。 五、文章写后勤修改,反复朗读是诀窍。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时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要出声朗读,品味词句,还可以请他人帮助修改。根据我的经验,修改文章时不能仅仅依靠默读,还要反复朗读。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把眼睛收集到的文字信息通过外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再通过听觉系统吸收外语言,从而进一步强化文字信息对我们的刺激,更容易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了这五个环节,我们的文章质量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当然,写作技巧永远不是写好教育教学论文最重要的因素。要想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坛文稿,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学习、勇于尝试,精于反思,勤于积累。H�����

第五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论文集

石景波开放分类:个人石景波性别:男基本情况: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工作经历:研究领域&学科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电气系统综合监控与管理,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当前主要研究项目:(1)直升机飞行记录仪ATE研究;(2)飞机供电管理中心仿真器研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主授课程: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电气测试技术,电磁兼容性原理,计算机辅助逻辑设计。学术荣誉:航空工业总公司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代表论著和成果:(1)TheanalysisofacertainflightdatarecorderandthestructureschemeofATEsystem.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1年;(2)基于故障信息矩阵的测试点优选方法,中国航空学会控制年会论文集,2002年;(3)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北航印刷,2002年。

还有这样的事,楼主被他?

提供一些电子信息工程专科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精密检波器的设计简易电子血压计的设计电子听诊器的设计简易数码相机的设计直流电机转动的单片机控制高频功率合成网络的研究多功能气体探测器车用无线遥控系统家用门窗报警器智能型全自动充电器医用病房多路呼叫系统多功能数字钟数字电压表的设计与仿真虹膜识别技术的认识及其在电子学科的发展探讨基于Orcad的电子线路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恒温热熔胶枪的设计步进电机的数字控制器设计虹膜图像的预处理(算法分析及探讨)四位密码电子锁的设计旋转LED屏的制作基于PC机的LCD实时显示控制系统设计(pc机部份)基于PC机的LCD实时显示控制系统设计(单片机部份)ICL7135的串行采集方式在单片机电压表中的应用用89C51和8254-2实现步进式PWM输出桌面行走智能小车双音频电话信息传输系统车库控制管理系统(基于PC机)车库控制系统车位识别(基于PC机)数控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刚体转动实验平台的改进设计谐振频率测试仪高频宽带放大器的制作高频窄带放大器的设计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程控滤波器的设计高频电压测试棒的制作基于TMS320VC5402的DSP创新试验系统U-BOOT在ARM9(AT91RM9200)上的移植ARM9(AT91RM9200)启动过程的研究与启动代码的设计基于ARM9(AT91RM9200)的嵌入式Linux移植调试环境的研究与建立嵌入式Linux在ARM9(AT91RM9200)上的移植ARM9(AT91RM9200)简易JTAG仿真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动机测速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单元楼门铃及对讲系统基于单片机的自来水管的恒流控制基于单片机的电子脉搏测量仪基于单片机的自来水水塔控制系统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力敏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湿敏传感器应用电路系统设计基于气敏传感器的大气环境测量系统设计基于光敏传感器的机器人控制电路设计基于温敏传感器的应用电路设计基于磁敏传感器的检测电路设计超声波传感器在倒车雷达系统中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电子秤中的应变片传感器光电开关在自动检测的应用热释电传感器的应用浅谈各种接近开关基于单片机的自行车码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图形温度显示系统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打铃器设计基于EDA技术的自动打铃器设计通用示波器字符(图案)显示电路设计基于EDA技术的时钟设计用matlab实现数字电子技术数据传输电路设计在matlab环境下实现同步计数器电路仿真锂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脉冲调宽(PWM)稳压电源作光源的设计与实现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矩形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可编程交通控制系统设计多功能数字钟实用电子称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可编程微波炉控制器系统设计智能型充电器显示的设计电子显示屏电源逆变器数字温度计简易数字电压表声光双控延迟照明灯可遥控电源开关无刷直流电机控制装置整流电路的设计PLC控制系统与智能化中央空调PLC在电梯变频调速中的应用PLC在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的应用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电机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数控稳压源4-20mA电流环设计单总线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单片机控制的手机短信发送设备简易恒温浸焊槽设计单片机控制的手机短信发送设备基于MATLAB的I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基于MATLAB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平稳随机信号功率谱估计及在MATLAB中的实现智能红外遥控电风扇的设计单片机控制的消毒柜数字秒表的设计基于VGA显示的频谱分析仪设计基于FPGA红外收发器设计基于FPGA 的FSK调制器设计基于FPGA的多频电疗仪的设计基于FPGA幅度调制信号发生器设计基于FPGA全数字锁相环设计单片机之间的串口数据通信微机与单片机间的串口数据通信模型自适应系统控制器设计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带误差补偿环节的PID控制系统具有模糊系统控制的PID控制系统限电自动控制器单片机实现三位电子秒表开关稳压电源设计新型锂电池充电器自制温度检测报警器限流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微波测速计自由落体实验仪风力发电机转速控制风力发电电池组运行状态检测光伏电能的储存及合理应用控制装置车库门自动开闭小功率风力发电机研制利用车内电源(12V)给笔记本电脑供电电源(19V)基于PWM控制的七彩灯设计红外遥控电风扇基于串口通信的GPS定位系统数控电压源20mA电流环模块设计基于GSM的汽车防盗系统的设计

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论文集

先上图书馆找资料找 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 之类的书里面很全手写的很好

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在许多工业部门特别是国防工业部门,高技术产品要求向高精度、高速度、高温、高压、大功率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来高。相应地涌现出大量的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高脆性和高纯度等特殊性能的材料。为了满足高技术产品的高性能要求,零件的结构形状愈来愈复杂,对精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质量的特殊要求愈来愈高,特别是对表面完整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技术迅猛发展,高性能的航空产品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重量比和性能价格比,而且要求在高温、高压、高速、大载荷和强腐蚀等苛刻的条件下长期而可靠的工作。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及仪表设备以及其他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工作条件随着性能的提高而不断恶化。为此高性能的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高新武器装备,必须不断发展和采用新结构和新材料。现代高性能的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上大量采用了钛合金、复合材料、粉末冶金和定向凝固高温合金材料。在高性能 战斗机上钛合金用量已经达到30%以上如F-22战斗机钛合金用量已经达到36%、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用量达到25%,而且先进复合材料的用量在先进战斗机上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预计到2000年的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结构材料中超级合金、粉末冶金和定向凝固合金的结构重量约占55%,复合材料用量约占20%,钛合金重量约占10%高强度结构钢用量占15%,陶瓷材料占2%。航空发动机的热端部件将继续发展高温高强高韧合金特别是各向异性的超级耐热合金、热障陶瓷涂层材料、陶瓷结构材料。涡轮叶片已广泛采用定向凝固、单晶合金、快速凝固合金、粉末冶金合金和陶瓷材料;正在研制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涡轮叶片。为了提高和确保现代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和严格的质量要求采用了大量的新型结构。如根据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对结构效率的要求,发动机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采用整体结构、蜂窝结构、钣金焊接结构和复杂的冷却结构。推重比20发动机将采用整体鼓筒式全复合材料压气机转子结构,以减轻结构重量;上述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大量采用使得高性能飞机、航空发动机等现代武器装备的可加工性和可生产性急剧恶化,对制造技术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许多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采用常规加工方法是难以加工甚至是根本无法加工的。为此必须解决:①难加工材料的加工;②复杂型面的加工;③高精密表面的加工(微米级、纳米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0.01μm);④特殊要求零件的加工(壁厚≤0.1mm薄壁和弹性零件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工业界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各种能量形式,探寻新的加工途径,相继推出了多种与传统加工方法截然不同的新型的特种加工方法,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化学加工、超声波加工以及高能束加工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高能束流为能源的特种加工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以高能束流为能源的特种加工技术和数控精密电加工技术已成为航空产品制造技术群中不可缺少的分支。在难加工材料、复杂型面、精密表面、低刚度零件及模具加工等领域中已成为关键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和扩大应用大大促进了航空产品的发展,使一些先进的高性能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制造和生产得到可靠的保证。国内外经验表明,没有先进的特种加工技术,现代高性能航空产品难以制造和生产。因此先进的特种加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与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国外对此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特种加工技术在现代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航空武器装备的关键制造技术.工业发达国家国防工业部门和国防军事部门高度重视先进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70年代以后,先进特种加工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80年代已经成为先进飞行器制造中定型的制造技术,从而解决了先进飞行器制造中难加工材料和复杂结构稳定的高质量加工问题。目前为了加速先进技术战斗机和高性能民用客机的发展,对特种加工技术的技术水平、经济性和自动化程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先进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先进加工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①广泛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计算机数控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对特种加工设备的控制系统、电源系统进行优化,建立综合参数自适应控制装置和数据库等,进而建立特种戛的CAD/CAM和FMS系统,这是当前特种加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②开发应用复合工艺和新工艺方法。现代高性能航空器的发展新型结构材料和高精密复杂结构的大量采用,进一步加剧了结构工艺性的恶化,单一的特种加工方法难以达到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综合技术与经济指标要求,因而进一步加速开发和应用新型特种加工技术和由多种能源组成的复合工艺。目前由二种能源复合的特种加工技术,如电解电火花加工(ECDM)、电解电弧加工(ECAM)、电火花机械复合加工、机械超声波复合加工等复合工艺已成为国外国防工业和机械工业着力发展的特种加工技术。由于复合工艺可以扬长避短, 经济高效,可取得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因此受到先进工业国家的工业部门的普遍关注。③大力开展精密化研究。高技术的发展促使高技术产品在向小型化和精密化方向发展,对产品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如飞机惯性仪表中关键零件的制造要求达到微米级以上。气浮陀螺和静电陀螺的内外支承面的球度达到0.5--0.05μm,尺寸精度为0.6μm,表面粗糙度为0.025-0.012μm;激光陀螺的平面反射镜平面度为0.03-0.06μm,表面粗糙度小于0.012μm。飞机控制系统的23%零件精度达到微米级以上。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超精密加工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正从亚微米级向毫微米(10-9m)和纳米级(10-15m)发展。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以高能束流加工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特种加工技术的精密化研究引起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大力发展超精加工的特种加工技术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要发展方向。

普通CA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 机电一体化 包括外文,说明书,和电气图,装配图 字数:14549,页数:35 论文编号:JX090 概 论一、数控系统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二、国内数控机床状况分析(一)国内数控机床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逐年上升,在大中企业已有较多的使用,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中也普遍开始使用。在这些数控机床中,除少量机床以FMS模式集成使用外,大都处于单机运行状态,并且相当部分处于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方式落后的状态。 2001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已进入世界第5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3位,达47.3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53.67亿美元,消费额比上一年增长25%。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01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2位,达2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增幅较大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剪板机、数控成形折弯机、数控压铸机等,普通机床有钻床、锯床、插床、拉床、组合机床、液压压力机、木工机床等。出口的数控机床品种以中低档为主。(二)国内数控机床的特点 1、新产品开发有了很大突破,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2、数控机床产量大幅度增长,数控化率显著提高。 2001年国内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1.8万台,比上年增长28.5%。金切机床行业产值数控化率从2000年的17.4%提高到2001年的22.7%。 3、数控机床发展的关键配套产品有了突破。 三、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1. 继续向开放式、基于PC的第六代方向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前言……………………………………………………………………1 概论……………………………………………………………………2 摘要……………………………………………………………………7 设计要求 2.1总体方案设计要求………………………………………………8 2.2设计参数…………………………………………………………9 2.3.其它要求…………………………………………………………12 第三章 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 3.1进给系统机械结构改造设计……………………………………13 3.2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计算与选型…………………………13 第四章 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4.1步进电动机选用的基本原则……………………………………24 4.2步进电动机的选择………………………………………………25 第五章 主轴交流伺服电机 5.1主轴的变速范围…………………………………………………26 5.2初选主轴电机的型号……………………………………………26 5.3主轴电机的校核…………………………………………………26 第六章 微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6.1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27 6.2硬件电路的组成…………………………………………………27 6.3设计说明…………………………………………………………27 第七章 车床改造的结构特点…………………………………………30 第八章 安装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31 参考文献………………………………………………………………32 总结……………………………………………………………………33 以上回答来自:

我虽然不会写论文!但我精通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尤其是XY线切割!! 要是你用到技术方面的就找我261457165QQ

  • 索引序列
  • 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学术论文集
  • 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十二届浙东学术论坛论文
  • 第五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论文集
  • 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