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虽然为一门语言,但高校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将日语单纯当做一门语言来讲解,让学生仅了解日语的使用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日语语言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 》
一种文字的产生绝非一两句话能够简单的表述出来,不管是何种文字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千锤百炼形成的。作为人类智慧与 经验 的集合体,文学作品是文字记载的手段得以流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日语文字的研究, 文章 主要从日本古典文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一、汉字的传入及万叶假名
公元四世纪,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以口头语言为主,没有文字。汉字的传入开始日文章字的出现。也使得日本大量的古代神话、歌谣、 传说 得以记录保存。随着佛教、儒教等 文化 思想随着文字的传入,进一步的促进了日文章化的繁荣。而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如何被接受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古事记》是日本第一部文字记载书籍。公元712年前后,日本天皇命令太安万侣对稗田阿礼习诵的历史资料用文字进行记录。该书中,记录了自创世以来至天皇时代的历史及神话传说。之后,相继出现记录创世神话以及天皇统治历史的《日本书记》和对风土民情记录的《风土记》。以上三部著作都是采用汉字进行记录的,只是在汉字的功能使用上存在差异,很多地方采用变体的汉文字,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在学习韩文字时,以日本式或者是生硬的表达造成的,该文体不是纯正的古汉语,因此也成为变体汉文;书籍中的歌谣所采用的文字后来被称之为“万叶假名”,该文字不是纯正日语中的假名,是在完全背离汉字意思的基础上,将汉字作为表音符号进行使用对如本固有词汇的读音进行表示。《万叶集》中大量的使用“万叶假名”,如“安米”表示“めめ”(读作ame,“雨”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日文章学中,主要是采用汉字记录、汉文撰写的,主要是由于汉字传入日本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日本本土文字。对“万叶假名”和变体汉文的应用,表现出古代日本人使用文字的一种倾向,在记录历史资料时,采用汉文记录,而对于抒情类诗歌的记录多以假名进行。“万叶假名”的应用也为以后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平假名的形成
平假名是在公元九世纪前后产生的,而将其称为假名也是后世出现的,最初称为“女手”,主要意思是女子使用的文字。有假名既有真名,真名也就是汉字。根据这一点可以推断,在假名出现之前,日本书写所采用的文字只有汉字一种,在官方记录和历史文献记录中管饭的得到应用。受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朝廷中以男子为官为主,仅有小部分贵族男性才有机会学习汉字,对于当时的如本人而言,汉字是一种艰涩难懂的文字,所以百姓及女子很难接触到汉字的学习与使用。由于家庭式的私塾教学,为贵族女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略有学识的女子在偷学汉字的时候,为方便记录,往往书写的比较潦草,简化了汉字符号,形成“女手”,也就是后来的“平假名”。平假名的应用一度受男性的排斥,但其由于简便书写受到文人的亲睐。
三、片假名的形成及发展
与平假名不同,片假名来源于汉字的楷书,取出负荷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进行简化而来,是为了训读汉文而出现的,尤其是在佛经传入日本后,由于佛经全部是由汉字书写而成,日本的僧侣及文人在阅读佛经的时候,受发音不同的影响,为了记住汉字的日语发音,阅读者在该字旁,加注一个汉字进行表音。由于字间距的空间有限,因此采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代替该汉字。就形成了最初的片假名,主要是以表音符号存在。到公元十世纪,片假名发展为独立的文字。由于该文字主要用于佛经阅读中,很受僧侣的亲睐。到公元十一世纪,片假名被广泛的用于记录一般性文章及诗词歌赋中。古典文学中,第一部采用“汉文训读”文体的文学书籍是公元12世纪出现的《今昔物语集》,也就是在汉字旁边用小字号的片假名进行标注,由于书中数千 故事 都是以“今ぃ昔”开头,以“卜ナ厶语リタヘルヤ”作为结尾,因此被称为《今昔物语集》。至此,片假名已经不单是作为表音符号,已经成为文章一种文体,有其固定的语义存在。平假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候,现有的片假名文字主要是在明治时期确定下来的。二战之后,日本对文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规定平假名和汉字混合书写主要用于普通文章,而片假名用于拟声词、外来语等的表述。至此,日语文字的使用规范得以成型。
四、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认为日本是一个对外来文化善于接受和吸纳的民族。而对于古代日本而言,一致在效仿文化繁荣、历史悠久的邻邦中国。从文艺思潮到政治制度,从城郭建筑到水稻 种植 ,古代日本从中国大陆文化中接受了无以计数的养分,充分的进行吸收,促进了日文章化的兴盛和繁荣。文字作为日文章化发展的基础,从变体汉字到万叶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日语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日本古典文学充分的反映出了日本在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
《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
摘 要:中日属于邻邦国家,两国在文化基础层面上有着鲜明的共同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日本文化及其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尤其是对日本国家语言文学中的主流意识与社会文化进行了探讨,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就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并与日本典型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学案例相结合,对日语语言文学中蕴含着的家园意识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对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
1.前言
由于日本与我国属于近邻关系,所以两国文化发展底蕴较为深厚,共同点较为广泛。日本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影响与熏染下,遗留有我们很多历史文化符号与印记。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西方国家掀起的资本主义思想潮流使日本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西方文化印记也十分明显。所以,日本社会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和西方国家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语言文学成为我国各个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主题思想、发展规律及特点进行有效分析,能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蕴含着的主流意识及其形态,使我国日语语言文学体系更加的完善。
2.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
从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角度来看,远古时期,日语语言文学长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遗留由我国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与鲜明的文化烙印。进入二十世纪而后,日本国家挣脱了“闭关锁国”的束缚,积极引进希望国家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日语语言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语言文学时代标记较为显著
我国汉语发音、拼写与日语有着很大差异,所以日语语言文学有着鲜明且独特的时代标记。例如,在抒情诗歌创造上,公元时期,日语抒情诗歌主要由三十一个音节组合而成,并通过短歌形式展现出来,而十七世纪,日本抒情诗歌从原来的三十一个音节缩短为十七个音节,使得骈句表现力变得更强。由此可知,日本语言文学主要是新形势与旧形式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下形成的。
2.2语言文学社会特征较为强烈
从早期与近代日语语言文学典型著作中可以发现,其语言文学社会特征都较为强烈,是日语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点。尤其是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著作,能够将日本国家某个时期社会状况进行充分揭露,并将国民对社会疑惑、对未来向往充分反映出来。由于日本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其国内语言文学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远古时期,日本语言文学著作开始向着城市化方向发展,京都作为日本经济、经济与文化较为集中地方,所以很多日语语言文学著作都将日本京都作为创作背景。江户时期,武士被当做为日本国家新延生的贵族,其中很多参与日语语言文学创作武士,使日语语言文学重心发生了转移,这个时期经典语言文学著作主要有《古今著闻集》与《今昔物语》,其中《今昔物语》由芥川龙之介所创作,其在日本古典语言文学熏染与影响下,以历史小说作为创作题材,以国民喜而乐见的社会故事作为创作原型,并利用借古喻今方式,能够将现实与人生充分反映出来。
2.3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较为浓厚
从日本国家社会 传统文化 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日本国家非常注重家庭,认为家庭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础,也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所以,日本国家早期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具有浓厚的家园意识,尤其是以离愁、思乡作为思想主题的抒情诗歌,将人们对家庭思念、眷恋及向往充分表现出来。而从日本国家近代史来看,国民受到战争严重摧残,家园在战争中受到破坏,所以这个时期的日语语言文学,能够将日本国民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之情充分表现出来。由此可知,日本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以家园作为创作题材,同时赋予了日语语言文学鲜明的创作特点。
3.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及其特点
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家园是日语语言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题材,而本文也将从其创作题材出来,对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进行分析与研究。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具有“安宁”的象征意义
从传统日语语言文学至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很多日语语言文学家将家园塑造成具有“安宁”意义的象征。“安宁”不仅象征着人们安逸的生活,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宁静的内心。从日本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其发展过程中并不顺利,自日本国家挣脱“闭关锁国”枷锁后,日本国家特有的农耕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而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日本国家传承下来的农耕社会文化,能够给人带来安宁与安全感,当这份安宁感被破坏后,日本国家在给世界各国带去战争灾难的同时,也给国内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浩劫,这时日本国内民众对家园向往与渴望不断增长,从这个时期日语语言文学著作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当世界二次战争结束之后,很多日本语言文学家创作的语言文学著作中仍然带有浓厚的家园悲剧色彩,由于残酷的战争,很多家庭骨肉分离,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二战期间,日本国家涌现出很多女性文学家,如津岛佑子,通过细腻描述方式,将自己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悲痛之情充分抒发出来,并对家园抱以新的向往与希望。《安魂曲》由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彻所创作,将人们对家园安宁感的向往与渴望进行了描述。
3.2具有“缩小”的意识特点
“缩小意识”属于日语语言文学较为典型的一个特点。在日本国家,很多语言文学作家喜欢将大的认知、观念及事件缩小,即缩小至一个家园中,并采取以小见大表现手法,将其对社会感知,对人生领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能够将日本国民社会生活映射出来,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精致生活,从生活环境到院子布设、饮食文化,都能够将缩小条件下完美展现出来。在日本语言文学作家笔触下,能够将家庭缩小,并蕴含着浓厚的亲情,达到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很多现代学派的日本创作家,将家园庭院作为重点描述对象,而庭院也是现代化居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庭院规划设计到整体布置,都能够将日本国民生活观念及文化观念集中展示出来。日本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塑造了很多典型“庭院”,而庭院摆设物品也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都集中在庭院这个小小的环境中。所以,家园中的“缩小”意识,能够将日语语言文学与 社会实践 进行有效结合,使得语言文学更加的真实。
4.结语
家园意识作为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能够将日本国民对美好家园向往与追求充分体现出来。从中可以明确日语语言文学多以家园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将日本国民思乡之情作为创作主题思想,从而引发日本国民的共鸣。因此,我国在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可以从其家园意识角度出来,对完善我国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
[1] 王正鸿.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J].时代 教育 ,2013,8(17):89-90.
[2] 艾千又.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3,8(01):76-78.
[3] 於国瑛.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今昔物集”[J].日语知识,2011,9(11):65-66.
[4] 张军.李瀛芥川龙之介与日本古典文学――以《今昔物语集》为中心[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10,8(4):75-76.
[5] 王昭.文学的时代时代的文学――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初探[J].时代文学,2010,6(10):75-77.
有关浅谈日语语言学毕业论文推荐:
1. 浅谈语言艺术研究毕业论文
2. 语言教育毕业论文
3. 日本阿伊努人的语言文化探究
4.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5.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6. 语言艺术分析论文
7. 解析日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日语毕业论文主要是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之前也是费了好久时间,还是寝室哥们给的莫文网,有高手帮助,轻松多了浅谈大学生日语会话能力的培养日语容易混淆的发音难点浅探通过对日语和汉语的不同点的考察——分析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难点日语听力课堂中听解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提高新日语能力考试“听解”准确率为例高校日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试论日语朗读教学的功效与原则“交际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谈文学作品在日语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日语动词的活用分类法从模糊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日语数量词“一”的省略现象论英语动词对日语动词的迁移试论日语的难点及其学习方法浅谈高职院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日语中的授受动词和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基于日语依赖表现分析的日语教育探析三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教学影响的探析日语反事实条件句的表现形式特征谈日语近义表达的异感修正——以[~ぅさに、~前に]为例日资企业员工日语研修教育之探讨易对日语初学者构成学习障碍的几处语言表现试论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日语自主学习浅谈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高职院校日语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与思考应用网络教学辅助日语听力教学的探讨关于针对日语初学者语音教学方法的探讨日语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谈日语近义表达的异感修正——以[~ラちに、~前に]为例浅谈在日语学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外来语对日语及日本文化的效应分析让高职日语课堂魅力无穷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日语词汇学习中认知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日语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尝试二外日语教学艺术初探日语被动句的语用分析日语“同音词”的再认识日本的日语教育与日语教授法管窥日语基数词的声调汉字造字模式与日语的“国字”论21世纪日语专业学生的素质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教师的导向作用
1、 日语教学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出现,综合性大学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面对日语教学热的出现,各校对日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和创新,慢慢地向着既...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92 KB 日期:2007-11-13 2、 日语外来语形成原因初探 摘 要:以日语外来语为研究对象,叙述了日本外来语的形成,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生活中外来语不断增加的原囱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现状与发展做一简要介绍。关键词:日语外来语历史发展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130 KB 日期:2007-11-13 3、 日语终助词语言与文化的关联浅析 摘 要:日语终助词对于非母语国家的学习者而言是非常难以理解和正确灵活应用的一个领域。笔者通过对终助词もの的语法意义进行梳理归纳,意欲探讨隐藏于语言现象之下的文化心理内涵。关键词:义理人情跨文化交际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203 KB 日期:2007-11-13 4、 论日语谚语中的中国文化因素 摘 要:本文以日本当今最具有权威性的《故事·俗信谚语大辞典》(昭和58年小学馆)为依据,收集实例,考察了在日本产生的日语谚语,分析了其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因素。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和中国文化有关的日语谚语,...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312 KB 日期:2007-11-13 5、 日语中汉语缩略语的形式与汉语缩略语相比 摘 要: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人而言,汉语中的缩略语不论是读音还是书写都很方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行中日缩略语在形体上已存在很大差异。对日语中部分缩略语形式进行分类排列,揭示出日语的“略语”与汉语的...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138 KB 日期:2007-11-13 还有很多,自己多找找吧!参考资料:
●基本的な书き方 卒业论文の最後は「谢辞」で缔めくくります。谢辞の目的は论文作成に协力を顶いた方、お世话になった方へ感谢の意を述べるということです。 书き方は特に决まっていませんが简洁に书くのが良いでしょう。 感谢の意を述べる対象と书き方、书き顺は次のようです。 <対象者>●卒论の指导担当された先生(教授、准教授等) ●アドバイス等顶いたそれ以外の先生 (他ゼミ・研究室の先生等) ●研究(実験)等へ协力して顶いた人々 (先辈、後辈、同期等)例文1 本研究を进めるにあたり、ご指导を顶いた卒业论文指导教员の××××教授に感谢致します。また、日常の议论を通じて多くの知识や示唆を顶いた○▲研究室の皆様に感谢します。2 この研究を卒业论文として形にすることが出来たのは、担当して顶いた●△教授の热心なご指导や、●×小学校の先生方、子どもたちが贵重な时间を割いてアンケート调査に协力していただいたおかげです。 协力していただいた皆様へ心から感谢の気持ちと御礼を申し上げたく、谢辞にかえ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1、 日语教学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出现,综合性大学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面对日语教学热的出现,各校对日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和创新,慢慢地向着既...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92 KB 日期:2007-11-13 2、 日语外来语形成原因初探 摘 要:以日语外来语为研究对象,叙述了日本外来语的形成,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生活中外来语不断增加的原囱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现状与发展做一简要介绍。关键词:日语外来语历史发展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130 KB 日期:2007-11-13 3、 日语终助词语言与文化的关联浅析 摘 要:日语终助词对于非母语国家的学习者而言是非常难以理解和正确灵活应用的一个领域。笔者通过对终助词もの的语法意义进行梳理归纳,意欲探讨隐藏于语言现象之下的文化心理内涵。关键词:义理人情跨文化交际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203 KB 日期:2007-11-13 4、 论日语谚语中的中国文化因素 摘 要:本文以日本当今最具有权威性的《故事·俗信谚语大辞典》(昭和58年小学馆)为依据,收集实例,考察了在日本产生的日语谚语,分析了其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因素。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和中国文化有关的日语谚语,...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312 KB 日期:2007-11-13 5、 日语中汉语缩略语的形式与汉语缩略语相比 摘 要: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人而言,汉语中的缩略语不论是读音还是书写都很方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行中日缩略语在形体上已存在很大差异。对日语中部分缩略语形式进行分类排列,揭示出日语的“略语”与汉语的...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138 KB 日期:2007-11-13 还有很多,自己多找找吧!参考资料:
我虽然不是大学生,也不是很了解毕业论文,但我觉得可以从日语与汉语的羁绊之一角度写一篇论文
据学术堂了解,日语毕业论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文选题:1、从社会热点中选题社会热点,是指社会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或是社会成员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选题能否急社会之所急适应社会各领域之所需,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作者的学术良知。2、从学术空白中选题一个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必须尚属学术空白,有待创新。它或者是在本领域无人播种、无人耕耘的题目,或者是没有从新的角度去论述的题目,或者属于交叉综合性、边缘性的题目。3、从本人的专长,兴趣爱好中选题论文选题无论具有多大的应用价值或者理论价值,但如果作者力不从心,无法完成或无法圆满完成,也是不合适的。因此,在选题时,除了考虑其价值需要的必要性外,还要考虑其撰写的可能性。4、结合本人未来发展方向选题论文写作的目的,最终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对作者本人带来社会影响,是社会认识作者的一种快捷的、简便的形式,也是社会选择人才的重要方式。
日语虽然为一门语言,但高校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将日语单纯当做一门语言来讲解,让学生仅了解日语的使用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日语语言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 》
一种文字的产生绝非一两句话能够简单的表述出来,不管是何种文字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千锤百炼形成的。作为人类智慧与 经验 的集合体,文学作品是文字记载的手段得以流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日语文字的研究, 文章 主要从日本古典文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一、汉字的传入及万叶假名
公元四世纪,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以口头语言为主,没有文字。汉字的传入开始日文章字的出现。也使得日本大量的古代神话、歌谣、 传说 得以记录保存。随着佛教、儒教等 文化 思想随着文字的传入,进一步的促进了日文章化的繁荣。而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如何被接受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古事记》是日本第一部文字记载书籍。公元712年前后,日本天皇命令太安万侣对稗田阿礼习诵的历史资料用文字进行记录。该书中,记录了自创世以来至天皇时代的历史及神话传说。之后,相继出现记录创世神话以及天皇统治历史的《日本书记》和对风土民情记录的《风土记》。以上三部著作都是采用汉字进行记录的,只是在汉字的功能使用上存在差异,很多地方采用变体的汉文字,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在学习韩文字时,以日本式或者是生硬的表达造成的,该文体不是纯正的古汉语,因此也成为变体汉文;书籍中的歌谣所采用的文字后来被称之为“万叶假名”,该文字不是纯正日语中的假名,是在完全背离汉字意思的基础上,将汉字作为表音符号进行使用对如本固有词汇的读音进行表示。《万叶集》中大量的使用“万叶假名”,如“安米”表示“めめ”(读作ame,“雨”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日文章学中,主要是采用汉字记录、汉文撰写的,主要是由于汉字传入日本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日本本土文字。对“万叶假名”和变体汉文的应用,表现出古代日本人使用文字的一种倾向,在记录历史资料时,采用汉文记录,而对于抒情类诗歌的记录多以假名进行。“万叶假名”的应用也为以后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平假名的形成
平假名是在公元九世纪前后产生的,而将其称为假名也是后世出现的,最初称为“女手”,主要意思是女子使用的文字。有假名既有真名,真名也就是汉字。根据这一点可以推断,在假名出现之前,日本书写所采用的文字只有汉字一种,在官方记录和历史文献记录中管饭的得到应用。受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朝廷中以男子为官为主,仅有小部分贵族男性才有机会学习汉字,对于当时的如本人而言,汉字是一种艰涩难懂的文字,所以百姓及女子很难接触到汉字的学习与使用。由于家庭式的私塾教学,为贵族女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略有学识的女子在偷学汉字的时候,为方便记录,往往书写的比较潦草,简化了汉字符号,形成“女手”,也就是后来的“平假名”。平假名的应用一度受男性的排斥,但其由于简便书写受到文人的亲睐。
三、片假名的形成及发展
与平假名不同,片假名来源于汉字的楷书,取出负荷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进行简化而来,是为了训读汉文而出现的,尤其是在佛经传入日本后,由于佛经全部是由汉字书写而成,日本的僧侣及文人在阅读佛经的时候,受发音不同的影响,为了记住汉字的日语发音,阅读者在该字旁,加注一个汉字进行表音。由于字间距的空间有限,因此采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代替该汉字。就形成了最初的片假名,主要是以表音符号存在。到公元十世纪,片假名发展为独立的文字。由于该文字主要用于佛经阅读中,很受僧侣的亲睐。到公元十一世纪,片假名被广泛的用于记录一般性文章及诗词歌赋中。古典文学中,第一部采用“汉文训读”文体的文学书籍是公元12世纪出现的《今昔物语集》,也就是在汉字旁边用小字号的片假名进行标注,由于书中数千 故事 都是以“今ぃ昔”开头,以“卜ナ厶语リタヘルヤ”作为结尾,因此被称为《今昔物语集》。至此,片假名已经不单是作为表音符号,已经成为文章一种文体,有其固定的语义存在。平假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候,现有的片假名文字主要是在明治时期确定下来的。二战之后,日本对文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规定平假名和汉字混合书写主要用于普通文章,而片假名用于拟声词、外来语等的表述。至此,日语文字的使用规范得以成型。
四、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认为日本是一个对外来文化善于接受和吸纳的民族。而对于古代日本而言,一致在效仿文化繁荣、历史悠久的邻邦中国。从文艺思潮到政治制度,从城郭建筑到水稻 种植 ,古代日本从中国大陆文化中接受了无以计数的养分,充分的进行吸收,促进了日文章化的兴盛和繁荣。文字作为日文章化发展的基础,从变体汉字到万叶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日语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日本古典文学充分的反映出了日本在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
《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
摘 要:中日属于邻邦国家,两国在文化基础层面上有着鲜明的共同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日本文化及其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尤其是对日本国家语言文学中的主流意识与社会文化进行了探讨,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就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并与日本典型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学案例相结合,对日语语言文学中蕴含着的家园意识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对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
1.前言
由于日本与我国属于近邻关系,所以两国文化发展底蕴较为深厚,共同点较为广泛。日本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影响与熏染下,遗留有我们很多历史文化符号与印记。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西方国家掀起的资本主义思想潮流使日本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西方文化印记也十分明显。所以,日本社会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和西方国家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语言文学成为我国各个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主题思想、发展规律及特点进行有效分析,能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蕴含着的主流意识及其形态,使我国日语语言文学体系更加的完善。
2.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
从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角度来看,远古时期,日语语言文学长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遗留由我国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与鲜明的文化烙印。进入二十世纪而后,日本国家挣脱了“闭关锁国”的束缚,积极引进希望国家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日语语言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语言文学时代标记较为显著
我国汉语发音、拼写与日语有着很大差异,所以日语语言文学有着鲜明且独特的时代标记。例如,在抒情诗歌创造上,公元时期,日语抒情诗歌主要由三十一个音节组合而成,并通过短歌形式展现出来,而十七世纪,日本抒情诗歌从原来的三十一个音节缩短为十七个音节,使得骈句表现力变得更强。由此可知,日本语言文学主要是新形势与旧形式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下形成的。
2.2语言文学社会特征较为强烈
从早期与近代日语语言文学典型著作中可以发现,其语言文学社会特征都较为强烈,是日语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点。尤其是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著作,能够将日本国家某个时期社会状况进行充分揭露,并将国民对社会疑惑、对未来向往充分反映出来。由于日本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其国内语言文学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远古时期,日本语言文学著作开始向着城市化方向发展,京都作为日本经济、经济与文化较为集中地方,所以很多日语语言文学著作都将日本京都作为创作背景。江户时期,武士被当做为日本国家新延生的贵族,其中很多参与日语语言文学创作武士,使日语语言文学重心发生了转移,这个时期经典语言文学著作主要有《古今著闻集》与《今昔物语》,其中《今昔物语》由芥川龙之介所创作,其在日本古典语言文学熏染与影响下,以历史小说作为创作题材,以国民喜而乐见的社会故事作为创作原型,并利用借古喻今方式,能够将现实与人生充分反映出来。
2.3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较为浓厚
从日本国家社会 传统文化 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日本国家非常注重家庭,认为家庭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础,也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所以,日本国家早期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具有浓厚的家园意识,尤其是以离愁、思乡作为思想主题的抒情诗歌,将人们对家庭思念、眷恋及向往充分表现出来。而从日本国家近代史来看,国民受到战争严重摧残,家园在战争中受到破坏,所以这个时期的日语语言文学,能够将日本国民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之情充分表现出来。由此可知,日本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以家园作为创作题材,同时赋予了日语语言文学鲜明的创作特点。
3.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及其特点
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家园是日语语言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题材,而本文也将从其创作题材出来,对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进行分析与研究。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具有“安宁”的象征意义
从传统日语语言文学至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很多日语语言文学家将家园塑造成具有“安宁”意义的象征。“安宁”不仅象征着人们安逸的生活,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宁静的内心。从日本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其发展过程中并不顺利,自日本国家挣脱“闭关锁国”枷锁后,日本国家特有的农耕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而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日本国家传承下来的农耕社会文化,能够给人带来安宁与安全感,当这份安宁感被破坏后,日本国家在给世界各国带去战争灾难的同时,也给国内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浩劫,这时日本国内民众对家园向往与渴望不断增长,从这个时期日语语言文学著作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当世界二次战争结束之后,很多日本语言文学家创作的语言文学著作中仍然带有浓厚的家园悲剧色彩,由于残酷的战争,很多家庭骨肉分离,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二战期间,日本国家涌现出很多女性文学家,如津岛佑子,通过细腻描述方式,将自己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悲痛之情充分抒发出来,并对家园抱以新的向往与希望。《安魂曲》由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彻所创作,将人们对家园安宁感的向往与渴望进行了描述。
3.2具有“缩小”的意识特点
“缩小意识”属于日语语言文学较为典型的一个特点。在日本国家,很多语言文学作家喜欢将大的认知、观念及事件缩小,即缩小至一个家园中,并采取以小见大表现手法,将其对社会感知,对人生领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能够将日本国民社会生活映射出来,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精致生活,从生活环境到院子布设、饮食文化,都能够将缩小条件下完美展现出来。在日本语言文学作家笔触下,能够将家庭缩小,并蕴含着浓厚的亲情,达到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很多现代学派的日本创作家,将家园庭院作为重点描述对象,而庭院也是现代化居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庭院规划设计到整体布置,都能够将日本国民生活观念及文化观念集中展示出来。日本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塑造了很多典型“庭院”,而庭院摆设物品也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都集中在庭院这个小小的环境中。所以,家园中的“缩小”意识,能够将日语语言文学与 社会实践 进行有效结合,使得语言文学更加的真实。
4.结语
家园意识作为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能够将日本国民对美好家园向往与追求充分体现出来。从中可以明确日语语言文学多以家园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将日本国民思乡之情作为创作主题思想,从而引发日本国民的共鸣。因此,我国在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可以从其家园意识角度出来,对完善我国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
[1] 王正鸿.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J].时代 教育 ,2013,8(17):89-90.
[2] 艾千又.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3,8(01):76-78.
[3] 於国瑛.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今昔物集”[J].日语知识,2011,9(11):65-66.
[4] 张军.李瀛芥川龙之介与日本古典文学――以《今昔物语集》为中心[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10,8(4):75-76.
[5] 王昭.文学的时代时代的文学――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初探[J].时代文学,2010,6(10):75-77.
有关浅谈日语语言学毕业论文推荐:
1. 浅谈语言艺术研究毕业论文
2. 语言教育毕业论文
3. 日本阿伊努人的语言文化探究
4.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5.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6. 语言艺术分析论文
7. 解析日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针对你发表的论文,问对作品的理解,和作品中的一些问题。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可参考题目
一、语言学方向
1.日本镰仓时代文学探索
2.谈日本文字的发展.
3.中日寒暄语之我见
二、日本文学
1.《我是猫》赏析
2.现代中日文学之异同
三、日本文化、社会、语言与文化
1、从日本人的习惯看其心理
2.浅谈丰田企业文化
3.论日本企业文化给我国企业发展的启发
4.论日本国花---缨花
5.中日酒文化之比较
6.论日本饮食文化
7.论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8.浅谈日本礼仪
9.论日本的剑道精神
10.日本清酒的起源
11.浅谈日本艺妓
12.论中日礼节的差异
13.关于人口老龄化
14.关于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研究
15.关于现代日语的敬语
四、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大学日语听说探索
2.试谈日语单词的速记法
3.浅谈日语助词
4.论中日教育的发展前景
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影响
日本汽车企业集团用语中语言变迁的观察研究
从岛国日本看日本人的安全意识
从企业博客的语言看日本企业文化传播
从“真心话和场面话”来考察日本人的人际关系
从やる、くれる探讨日本人“知恩”精神
日本人“缩志向”的考察与分析
从“胜组”“负组”看日本人中流意识变化
外来语背后的日本人的异文化意识
对日本传统祭祀文化的考察
日本传统祭祀文化研究
忠义--日本社会の柱
关于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可参考题目
因此透过寿司的制作和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追求自然,崇尚自然;日本人的创新意识,日本人追求的自然与完美,以及生活的快节奏。日本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有着自己的看法,日本文化的融合性,日本文化的包容性,是日本文化得以强大的推动力。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形成了日本料理的特色。寿司的崇尚自然,保持生鲜,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
日本文化几乎就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既重视传统又善于创新,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反映日本饮食文化的众多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寿司,本文。。逐渐深入的分析日本食文化的特点,进而得出日本博大精神文化的优点。
随着饮食业的快速发展,食文化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更加突出的体现了日本人注重创新的精神。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日本社会中,寿司仍然受到许多人的青睐,从小小的寿司中,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这是值得世界人今后学习和借鉴的。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形成了日本料理的特色。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这都是日本人所追求的料理美
这个有什么可以议论呢。可以写日本的企业啊。对中国的影响,带来的好处什么的。这个更好写
一、选择研究方向选题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这里建议大家从自己感兴趣和积累知识较多的方面入手。1.选材料多的方向写“材料多的方向”一是指自己的兴趣所在,自己平时就会有意无意地积累一些材料。比较好下手;二是去自己学校的图书馆或者自己方便去的图书馆,看看日语类书籍关于哪个方面的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料多了,写起来才顺利。2.参考导师的研究方向在选择方向的时候,可以大胆地找导师商量,顺便了解下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般导师都会专注于某个领域,在其领域耕耘多年的经验可以给你很多帮助。二、具体命题1.力争“望题生义”选定了研究方向后就可以选题了。选题时要注意从小处着眼,力争做到让人“望题生义”——让人看到你的题目后就知道你此篇论文要论述的内容。论文的篇幅有限,题目过大,需要探讨的问题就多,需要搜集的资料数量也急剧上升,结果往往流于表面。论文题目越小,越容易把握,越能够集中收集所需资料。而论据越充分,层次越清晰,论证越严谨,就越容易写好。比如以下两个选题:A「授受动词について」B「日本语初级クラスにおける授受动词の导入方法について」显而易见A「授受动词」所包含的内容太过宽泛,要想把「授受动词」相关问题都阐述到位恐怕需要一本书的篇幅。如果选了这个题目,最可能的结果就是被导师“枪毙”。日语语法:日语中的“授受关系”知多少?2.常见选题方向参考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主要有4种选题方向,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1)日语文学类:选取日本文学名著或者名家名篇中某个点进行论述,可以结合作家的生平。例如:「『雪国』における色彩の美について」「川端康成『古都』におけるすみれの花と时间感覚」(2)日语语言学类:选取日语语法体系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新见解。或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在教学中某个语法点教学的方法改进等。例如:「『受け身』教授法の问题点」「『多い·少ない』の误用について:名词修饰を中心とした考察」(3)日本文化类:对日本文化的代表事物中选取某个点进行论述。例如:「近代日本政治における台湾総督制度の研究」「人形浄瑠璃文楽に関する一考察」(4)翻译相关类:可以是对名著的不同翻译版本间的对比,也可以是翻译中体现的中日语言的不同点。例如:「『故郷』をめぐる二种の翻訳について」「日本の流行语の翻訳について」3.常见命题形式参考下面例举出了常见的命题形式供大家参考。(1)选题所研究的对象只涉及一个事物时①「~の~」型例如:「日本语の女性语」「『ノルウェイの森』の魅力」②「~について」型(还可以根据需要变成「~についての研究」「~についての比较研究」…)例如:「日本人の模仿精神について」「格助词『に』について」③「~を中心に」型例如:「SARSについて――中日観光界への影响を中心に」「日本の高齢者の介护问题――高齢者のいる世帯の状况を中心として」④「~をめぐる~」型例如:「汉字语汇をめぐる音読み研究」「『平家物语』をめぐる価値の考査」⑤「~に関する~」型例如:「『する』に関する一考察」「日本语の暧昧表现に関する研究」(2)研究对象涉及两个事物时:「~と~」例如:「风土と饮食観――日中食文化比较」「中国と日本の女子への教育観念」(3)需要限定论文研究对象的范围时:①「~から~をみる」/「~からみる~」型例如:「语汇不足から见る日本语能力不足」「サクラから见る日本人」②「~における~」型例如:「中日両言语における谚の比较研究」「日本语における外来语―日本への影响」③复合型例如:「言叶から见る日本人の言语表现――「なんとか」、「なんとなく」を中心に」「芥川龙之介の自杀についての一考察――『鼻』『河童』から见る」今天我们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方法,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精彩论文指导内容奉上哦,敬请期待后续文章~下期预告:日语毕业论文该如何搜集资料更多日语毕业论文请戳这里>> 点击查看日语能力考冲刺专题,阅读沪江网更多相关文章!
这个百度一下吧。、
日语虽然为一门语言,但高校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将日语单纯当做一门语言来讲解,让学生仅了解日语的使用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日语语言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 》
一种文字的产生绝非一两句话能够简单的表述出来,不管是何种文字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千锤百炼形成的。作为人类智慧与 经验 的集合体,文学作品是文字记载的手段得以流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日语文字的研究, 文章 主要从日本古典文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一、汉字的传入及万叶假名
公元四世纪,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以口头语言为主,没有文字。汉字的传入开始日文章字的出现。也使得日本大量的古代神话、歌谣、 传说 得以记录保存。随着佛教、儒教等 文化 思想随着文字的传入,进一步的促进了日文章化的繁荣。而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如何被接受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古事记》是日本第一部文字记载书籍。公元712年前后,日本天皇命令太安万侣对稗田阿礼习诵的历史资料用文字进行记录。该书中,记录了自创世以来至天皇时代的历史及神话传说。之后,相继出现记录创世神话以及天皇统治历史的《日本书记》和对风土民情记录的《风土记》。以上三部著作都是采用汉字进行记录的,只是在汉字的功能使用上存在差异,很多地方采用变体的汉文字,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在学习韩文字时,以日本式或者是生硬的表达造成的,该文体不是纯正的古汉语,因此也成为变体汉文;书籍中的歌谣所采用的文字后来被称之为“万叶假名”,该文字不是纯正日语中的假名,是在完全背离汉字意思的基础上,将汉字作为表音符号进行使用对如本固有词汇的读音进行表示。《万叶集》中大量的使用“万叶假名”,如“安米”表示“めめ”(读作ame,“雨”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日文章学中,主要是采用汉字记录、汉文撰写的,主要是由于汉字传入日本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日本本土文字。对“万叶假名”和变体汉文的应用,表现出古代日本人使用文字的一种倾向,在记录历史资料时,采用汉文记录,而对于抒情类诗歌的记录多以假名进行。“万叶假名”的应用也为以后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平假名的形成
平假名是在公元九世纪前后产生的,而将其称为假名也是后世出现的,最初称为“女手”,主要意思是女子使用的文字。有假名既有真名,真名也就是汉字。根据这一点可以推断,在假名出现之前,日本书写所采用的文字只有汉字一种,在官方记录和历史文献记录中管饭的得到应用。受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朝廷中以男子为官为主,仅有小部分贵族男性才有机会学习汉字,对于当时的如本人而言,汉字是一种艰涩难懂的文字,所以百姓及女子很难接触到汉字的学习与使用。由于家庭式的私塾教学,为贵族女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略有学识的女子在偷学汉字的时候,为方便记录,往往书写的比较潦草,简化了汉字符号,形成“女手”,也就是后来的“平假名”。平假名的应用一度受男性的排斥,但其由于简便书写受到文人的亲睐。
三、片假名的形成及发展
与平假名不同,片假名来源于汉字的楷书,取出负荷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进行简化而来,是为了训读汉文而出现的,尤其是在佛经传入日本后,由于佛经全部是由汉字书写而成,日本的僧侣及文人在阅读佛经的时候,受发音不同的影响,为了记住汉字的日语发音,阅读者在该字旁,加注一个汉字进行表音。由于字间距的空间有限,因此采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代替该汉字。就形成了最初的片假名,主要是以表音符号存在。到公元十世纪,片假名发展为独立的文字。由于该文字主要用于佛经阅读中,很受僧侣的亲睐。到公元十一世纪,片假名被广泛的用于记录一般性文章及诗词歌赋中。古典文学中,第一部采用“汉文训读”文体的文学书籍是公元12世纪出现的《今昔物语集》,也就是在汉字旁边用小字号的片假名进行标注,由于书中数千 故事 都是以“今ぃ昔”开头,以“卜ナ厶语リタヘルヤ”作为结尾,因此被称为《今昔物语集》。至此,片假名已经不单是作为表音符号,已经成为文章一种文体,有其固定的语义存在。平假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候,现有的片假名文字主要是在明治时期确定下来的。二战之后,日本对文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规定平假名和汉字混合书写主要用于普通文章,而片假名用于拟声词、外来语等的表述。至此,日语文字的使用规范得以成型。
四、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认为日本是一个对外来文化善于接受和吸纳的民族。而对于古代日本而言,一致在效仿文化繁荣、历史悠久的邻邦中国。从文艺思潮到政治制度,从城郭建筑到水稻 种植 ,古代日本从中国大陆文化中接受了无以计数的养分,充分的进行吸收,促进了日文章化的兴盛和繁荣。文字作为日文章化发展的基础,从变体汉字到万叶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日语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日本古典文学充分的反映出了日本在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
《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
摘 要:中日属于邻邦国家,两国在文化基础层面上有着鲜明的共同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日本文化及其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尤其是对日本国家语言文学中的主流意识与社会文化进行了探讨,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就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并与日本典型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学案例相结合,对日语语言文学中蕴含着的家园意识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对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
1.前言
由于日本与我国属于近邻关系,所以两国文化发展底蕴较为深厚,共同点较为广泛。日本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影响与熏染下,遗留有我们很多历史文化符号与印记。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西方国家掀起的资本主义思想潮流使日本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西方文化印记也十分明显。所以,日本社会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和西方国家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语言文学成为我国各个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主题思想、发展规律及特点进行有效分析,能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蕴含着的主流意识及其形态,使我国日语语言文学体系更加的完善。
2.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
从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角度来看,远古时期,日语语言文学长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遗留由我国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与鲜明的文化烙印。进入二十世纪而后,日本国家挣脱了“闭关锁国”的束缚,积极引进希望国家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日语语言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语言文学时代标记较为显著
我国汉语发音、拼写与日语有着很大差异,所以日语语言文学有着鲜明且独特的时代标记。例如,在抒情诗歌创造上,公元时期,日语抒情诗歌主要由三十一个音节组合而成,并通过短歌形式展现出来,而十七世纪,日本抒情诗歌从原来的三十一个音节缩短为十七个音节,使得骈句表现力变得更强。由此可知,日本语言文学主要是新形势与旧形式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下形成的。
2.2语言文学社会特征较为强烈
从早期与近代日语语言文学典型著作中可以发现,其语言文学社会特征都较为强烈,是日语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点。尤其是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著作,能够将日本国家某个时期社会状况进行充分揭露,并将国民对社会疑惑、对未来向往充分反映出来。由于日本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其国内语言文学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远古时期,日本语言文学著作开始向着城市化方向发展,京都作为日本经济、经济与文化较为集中地方,所以很多日语语言文学著作都将日本京都作为创作背景。江户时期,武士被当做为日本国家新延生的贵族,其中很多参与日语语言文学创作武士,使日语语言文学重心发生了转移,这个时期经典语言文学著作主要有《古今著闻集》与《今昔物语》,其中《今昔物语》由芥川龙之介所创作,其在日本古典语言文学熏染与影响下,以历史小说作为创作题材,以国民喜而乐见的社会故事作为创作原型,并利用借古喻今方式,能够将现实与人生充分反映出来。
2.3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较为浓厚
从日本国家社会 传统文化 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日本国家非常注重家庭,认为家庭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础,也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所以,日本国家早期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具有浓厚的家园意识,尤其是以离愁、思乡作为思想主题的抒情诗歌,将人们对家庭思念、眷恋及向往充分表现出来。而从日本国家近代史来看,国民受到战争严重摧残,家园在战争中受到破坏,所以这个时期的日语语言文学,能够将日本国民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之情充分表现出来。由此可知,日本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以家园作为创作题材,同时赋予了日语语言文学鲜明的创作特点。
3.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及其特点
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家园是日语语言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题材,而本文也将从其创作题材出来,对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进行分析与研究。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具有“安宁”的象征意义
从传统日语语言文学至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很多日语语言文学家将家园塑造成具有“安宁”意义的象征。“安宁”不仅象征着人们安逸的生活,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宁静的内心。从日本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其发展过程中并不顺利,自日本国家挣脱“闭关锁国”枷锁后,日本国家特有的农耕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而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日本国家传承下来的农耕社会文化,能够给人带来安宁与安全感,当这份安宁感被破坏后,日本国家在给世界各国带去战争灾难的同时,也给国内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浩劫,这时日本国内民众对家园向往与渴望不断增长,从这个时期日语语言文学著作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当世界二次战争结束之后,很多日本语言文学家创作的语言文学著作中仍然带有浓厚的家园悲剧色彩,由于残酷的战争,很多家庭骨肉分离,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二战期间,日本国家涌现出很多女性文学家,如津岛佑子,通过细腻描述方式,将自己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悲痛之情充分抒发出来,并对家园抱以新的向往与希望。《安魂曲》由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彻所创作,将人们对家园安宁感的向往与渴望进行了描述。
3.2具有“缩小”的意识特点
“缩小意识”属于日语语言文学较为典型的一个特点。在日本国家,很多语言文学作家喜欢将大的认知、观念及事件缩小,即缩小至一个家园中,并采取以小见大表现手法,将其对社会感知,对人生领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能够将日本国民社会生活映射出来,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精致生活,从生活环境到院子布设、饮食文化,都能够将缩小条件下完美展现出来。在日本语言文学作家笔触下,能够将家庭缩小,并蕴含着浓厚的亲情,达到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很多现代学派的日本创作家,将家园庭院作为重点描述对象,而庭院也是现代化居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庭院规划设计到整体布置,都能够将日本国民生活观念及文化观念集中展示出来。日本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塑造了很多典型“庭院”,而庭院摆设物品也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都集中在庭院这个小小的环境中。所以,家园中的“缩小”意识,能够将日语语言文学与 社会实践 进行有效结合,使得语言文学更加的真实。
4.结语
家园意识作为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能够将日本国民对美好家园向往与追求充分体现出来。从中可以明确日语语言文学多以家园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将日本国民思乡之情作为创作主题思想,从而引发日本国民的共鸣。因此,我国在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可以从其家园意识角度出来,对完善我国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
[1] 王正鸿.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J].时代 教育 ,2013,8(17):89-90.
[2] 艾千又.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3,8(01):76-78.
[3] 於国瑛.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今昔物集”[J].日语知识,2011,9(11):65-66.
[4] 张军.李瀛芥川龙之介与日本古典文学――以《今昔物语集》为中心[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10,8(4):75-76.
[5] 王昭.文学的时代时代的文学――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初探[J].时代文学,2010,6(10):75-77.
有关浅谈日语语言学毕业论文推荐:
1. 浅谈语言艺术研究毕业论文
2. 语言教育毕业论文
3. 日本阿伊努人的语言文化探究
4.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5.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6. 语言艺术分析论文
7. 解析日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解析日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
(1)受身的凳想
に基つく言叶—受身で客观性をどう示か、(森田良行) 语言交际离不开话语的背景知识,各民族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如果脱离了语境而只从字面理解语言的意思,往往会产生文化误解。笔者就举出亲身的经历说明。在一次宴会上,我们外语学院老师聚会,因为外教是初次来到我校,还未与院领导见面。当宴会进行到一定的时候,笔者有意把外教介绍给院长,外教却这样回答:“今日は初めでから”笔者听后产生了错觉,“今天是第一次,对,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把你介绍给院长。”而外教却没有去的迹象,这让笔者茫然无知。这之后笔者再次问到这句话到底表达什么意思时。外教回答到:“今日は初めでから”只是一种委婉的回答,其实后面他要想说的是:“因为今天是第一次,和院长见面太唐突了,下次等我打好领带,穿好西服再见面为好。”那么,从这次交际中我们又能得到何启示呢?“今日は初めでから”只是语言层面的意思,如果光从话面去理解,很容易产生文化上的隔阂,在场的还有一位日本人,这位外教这样说道:“如果是日本人很容易就理解啦。”所以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解读异文化就显得极为重要。日本社会讲究“以心伝心”,“察しの文化”的思维方法。交际过程中,对于对方的言语,往往通过捕捉“言外的信息”,以达到默契,来完成交际。但是中国人却觉得省略得太多,变得“委婉、模糊”。又如在日本家喻户晓的芭蕉的徘句“古池や蛙飞び込む水の音”。在外国人看来这似乎不能产生任何美感,翻译界对此徘句也是反复研究。但似难找出合适的翻译。这是由于此徘句反映的是独特的日本文化,如果不粘和于日本文化这块土壤来进行翻译是很难做到的。从这一徘句,我们可以解读日本文化的两个信息:一是日本人的联想。其次日本人的`言简意赅。所谓日本人的联想,即在日本人内部的交流中,日本人总能从对方的言语中捕捉到对方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日本人已习惯于表达方式,但在外国人看来却百思不得其解。日语还讲究言简意赅。象徘句一样仅仅5个字或7个字就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是日本人的“以心伝心(いしんでんしん)”。不是通过语言的具体表达来传递信息。因此在日语教学中,讲明委婉语的言外之意,让学生体会到日本人的思维特点就很有必要。
2)互动,让学生自己调查、收集、研究
学生通过小组调查、讨论,在课堂上提出了关于日语中主语省略的问题,举例指出“你叫什么名字?”(お名前は)“你几岁了?”(おいくつでか)等在日语中主语经常省略。同时谈到自己在使用日语时,常常喜欢以“我”开始,但在实际的翻译中却常常省略主语。
3)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教师的点评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调查的同时,指出日语的省略是由于日语与汉语或英语不同,是主要依靠语境来相互交际的一种语言。同时它也导致日语的“あいまい”,这种“あいまい”在日本人认为是理所当然,但是外国人却觉得“暖昧”,是因为外国人不懂得日本人的心理。例如日本人之间在邀请对方看电影、吃饭时,如果不想去,会说:“きょうはちょっと。”日本人之间就会心领神会,不再强求对方。而中国人或欧美人就会很明确地问:“你去还是不去”。所以与日本人交流会觉得日本人表达“模糊”。而日本人和外国人交流,会觉得外国人太“直率”。并同时提出了日本人的“察しの文化”和“以心伝心”的思维定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指出在许多语境下日本人之间都是通过“察才”来完成的。在日语中当面直接指出是一种没有“修养”的,而“暖昧”的表达却是一种美。
(3)教学案例三:非语言交际(お辞仪につい—非言语行动立礼)
1)传授日本语言文化知识
交际的时候除了语言交际,同时也存在非语言交际,必须注意交际时的“体态语”,例如在和日本人交际过程中,“鞠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会话教学中似乎不太重视“体态语”的教学,其实“体态语”与谈话中的话语一样重要,例如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日本人很少有见面握手的习惯,往往用低头、鞠躬来交往,这样教授学生鞠躬的交际习惯就很重要。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鞠躬”分为三种类型:低头的角度为巧度,日语叫“会积.,,在日常生活中它常常使用,或者在遇到公司同事,或碰到熟人;另外一种为30度,它一般在公共场合使用,如遇到上司或迎接客人;还有另外一种是45度,一般是道歉或者在迎接尊贵客人的时候。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常识,在日语教学中若不加以重视,在和日本人交往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授会话课时,笔者就有亲身体会。在学习初次见面时,要求学生做角色扮演。学生虽然n里能够流利地说:“始めまし、どうぞよろしくお愿いしま。”但是他们的姿势确是千姿百态:有的不鞠躬,甚至有的学生两手交叉。有的手插在裤兜里,可能学生是由于紧张的缘故。但是我想这种姿势如果不在学习阶段加以纠正,那学生毕业与日本人交际就会产生文化误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指出日本人的姿势:鞠躬时,男性的双手需放在两侧裤线的位置或大腿前,女性的双手则放在大腿前。鞠躬时按照123的次序1看对方2行礼3才完成。其他的例如眼神等,与欧美文化不同,鞠躬时不要老是望对方。目光应避开对方,这些“体态语”,都反映了日本文化,同时是与日本人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互动,让学生自己调查、收集、研究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指出与日本人习惯上的不同,例如日本人做事讲究计划性,干什么事都有“スケジュ—ル(计划)”。例如突然去外教家,外教感到不高兴,最好要先打电话,和外教约好才行,突然造访会使对方不悦。虽然不是非语言交际,但也是语言交际以外非常重要的东西。
3)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教师的点评
在评价学生的准备的同时,指出了解日本人的习惯同样很重要,同时指明“体态语”必须注意到一些地方。例如眼神方面,鞠躬时不要老是望对方,与欧美文化有所区别。日本人的点头与中国人的点头,日本人只是表示在听,中国人则表示同意。同时本课程主要讲述的是语言文化,其实习惯上的不同,同样很重要。通过这些点拨,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并且让文化融人到学生自己的血液之中。
三结语
本文重点论述了通过三段式教学方式完成日语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起初阶段学生并没有对日语本身进行思考,认为语言学习只要知道语法、记住单词就可以了。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深人,学生开始逐步反思日语并逐步接合已学习的日本文化与日语。开始认识到日本人为什么会这样表达。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从语言看日本文化,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挖掘隐藏在语言后面的文化的目的。同时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的分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去分辨、批判外国文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