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江师大学位论文通知

江师大学位论文通知

发布时间:

江师大学位论文通知

第六学期末。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送审的时间为第六学期末仅限6至8月份,对于入学前后未经审批报到的学生,在第八学期报到的学生,应尽快进行审核和报到。江西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前身为江西教育学院,建立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师范类高等学府之一。

没有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生须知一、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有2名本报考学科领域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推荐;5、同等学力考生及跨专业考生报考须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并由所报考导师出具同意报考的书面材料。6、现役军人考生报考,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二、报名及考试时间、地点报名时间:2013年12月10日——2013年12月31日初试时间:2014年3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复试时间:待定考试地点:江西师范大学三、报名手续1、符合报考条件者,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有关事项届时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告:)。报名成功后打印有关表格,并缴纳报名费。2、报名后,考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我校研究生院招生考试办公室寄(送)下列报考材料:(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2)专家推荐书;(3)硕士学位证书(同等学力提供学士学位证书,应届硕士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校验并补齐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4)县级以上医院通过的体格检查表;(5)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同等学力考生提供本科阶段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附评议书)、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专家推荐信、自我评价等材料(论文、证书、科研成果等提供复印件即可);(6)思想政治审查表。注:(5)、(6)所列材料可在复试时提供。3、资格审查及准考证发放:研究生院招生考试办公室根据报考条件对考生进行资格初审,博士生导师根据本专业(方向)具体情况对考生进行资格终审。资格审查合格者由研究生院招生考试办公室统一通知并寄发准考证。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及2门硕士阶段专业主干课程。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001政法学院刘老师)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1、研究方向及指导老师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祝黄河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祝黄河、冯霞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与发展创新研究 王员、吴仁平04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发展研究汪荣有、吴瑾菁05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与社会转型研究张艳国、周利生0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现代农村社会变迁万振凡2、考试科目① 1001英语② 20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③ 01-02方向:300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03方向:3002中共党史04方向:300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05方向:3004中国近现代史06方向: 3006中国苏区史3、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版;《列宁专题文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版(3)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1-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和2011年版(4)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5)中国近现代史: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王桧林:《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中国苏区史:何友良:《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万振凡《苏区革命与农村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4、同等学力加试专业课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② 01-03方向:政治学原理04方向:伦理学05方向:辩证唯物主义06方向:中共党史009心理学院宁老师)040201 基础心理学1、研究方向及指导老师01认知心理学 胡竹菁02心理统计与测量罗照盛03人格心理研究刘建平2、考试科目① 1001英语② 2002心理学研究方法③ 01方向:3007认知心理学02方向:3008心理统计与测量03方向:3009人格心理学3、参考书目(1)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 舒华,张亚旭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王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心理统计与测量:1、《心理测量学》,戴海琦主编、罗照盛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心理统计学》,胡竹菁主编、董圣鸿、张阔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项目反应理论基础》,罗照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心理与教育测量学原理》,漆书青、戴海琦、丁树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人格心理学:1.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册,哈里•T•赖斯 (Harry T. Reis)、查尔斯•M•贾德 (Charles M.Judd)、张建新、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人格心理学,黄希庭,浙江教育出版社;3. 解读中国人的人格,王登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兰迪·拉森(Randy J.Larsen) 戴维·巴斯(David M.Buss) (作者), 郭永玉 (译者),人民邮电出版社4、同等学力加试专业课①教育心理学;②社会心理学011文学院朱老师)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1、研究方向及指导老师01文艺学赖大仁、陶水平、詹艾斌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李小军03中国古代文学刘松来、李舜臣04中国现当代文学颜敏0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傅修延06文化艺术与传播邱新有、邓伟民07现代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饶振辉、王明文2、考试科目① 1001英语② 2003文学评论写作③ 01方向:3010文艺理论02方向:3011汉语语法学03方向:3012中国古代文学04方向:3013中国现当代文学05方向:3014西方文学06方向:3015文化艺术与传播07方向:3016应用语言学3、参考书目(1)文学评论写作:无参考书目(2)文艺理论:1、【美】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2、【英】拉曼塞尔登:《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要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4、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汉语语法学:1、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Croft(克罗夫特),《语言类型学与语言共性》,龚群虎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Traugott(特拉格特)等,《语法化学说》,梁银峰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6、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7、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4)中国古代文学: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07版;3、刘松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4、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5)中国现当代文学:1、颜敏、王嘉良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2、谢冕、孟繁华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1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3、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4卷本),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4、朱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5、陶东风主编:《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西方文学:1.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2.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James Phelan/Peter J. Rabinowitz(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傅修延:《文本学――-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文化艺术与传播:1、《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作为文化的传播》詹姆斯·凯瑞著,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版。3、《艺术哲学》刘纲纪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艺术形态学》(俄罗斯)卡冈著,凌继尧 金亚娜译,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8)应用语言学:1、齐沪杨、陈昌来主编,《应用语言学纲要》(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出版2、陈昌来主编,《应用语言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2007年出版3、MaCarthy, M. Issu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1/2006.4、王宗炎,《语言学与语言的运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4、同等学力加试专业课①西方文论;②中国古代文论018化学化工学院韦老师)070300 化学1、研究方向及指导老师01无机化学陈祥树02分析化学汪莉03有机化学蔡明中、廖维林、雷爱文、俞初一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侯豪情05化学生物学 涂宗财、彭以元、王野乔、叶新山、杜宇国06纳米材料物理与化学顾刚、杨健夫、欧阳楚英2、考试科目① 1001英语② 2004综合化学③ 01方向:3017高等无机化学02方向:3018高等分析化学03方向:3019高等有机化学04方向:3020高分子化学05方向:3021化学生物学06方向:3022纳米材料物理与化学3、参考书目(1)综合化学:1、《无机化学》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上、下册 第三版 高教出版社 1994;2、《无机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 第四版 高教出版社 2001;3、《有机化学》 胡宏纹 第二版 高教出版社 2001;4、《大学化学基础》 荣国斌、苏克曼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2)高等无机化学:1、高等无机化学 / 陈慧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作者:徐如人,庞文琴,霍启升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高等分析化学:1.《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仪器分析》朱明华等编,高教出版社,第四版;3.《21世纪的分析化学》 汪尔康等编, 科学出版社(4)高等有机化学:1、《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与结构》(美)史密斯,马奇编著,李艳梅译,出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1-1 I S B N : 9787122053312 ;2. 《高等有机化学》魏荣宝 (作者, 编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ISBN: 9787040211979 ;3.《高等有机化学》荣国斌、 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5)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董炎明编,科学出版社(6)化学生物学:1、《化学生物学基础》,刘磊,陈鹏,赵劲、何川编著,科学出版社;2.《生命化学基础》周晴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7)纳米材料物理与化学:1、《固体物理导论》(美)基泰尔著,项金钟,吴兴惠译,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7-5025-7183-3,(2005)2、Electronic structure,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methods,(美),Richard M. Mart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0-52-178285-6, (2004). 3、《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与应用》,林梦海编著,科学出版社,ISBN:7-03-012616-5(2004);4.Minimax Theorems,作者:M. Willem, 出版社:Birkhauser 1996. 5.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作者:Qing Han and Fanghua Lin; 出版社:Amer. Math. Soc. 1997.4、同等学力加试专业课01方向:①无机合成;②配位化学02方向:①仪器分析;②化学综合实验03方向:①有机分析化学;②有机合成04方向:①功能高分子;②高分子结构与性能05方向:①有机化学;②基础生物学06方向:①计算方法;②材料设计基础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征稿通知

按照单位的要去发就可以了,还有地区的规定版本这些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什么级别,省级期刑,核心期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是国家一级学会,经教育部社科司同意,每五年组织一次全国性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评优活动,旨在通过评比来推动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办刊质量的不断提升。本次评优活动从全国近两千家高校社科学报中评选产生了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精品期刊和优秀期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精品期刊”是学术界和期刊界对我校学报办刊质量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本刊在精品办刊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高校教育管理》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江苏高教》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早期教育》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这些都是江苏省比较好的教育期刊,这些都可以在杂志之家查到的,

1.《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3.《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4.《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5.《“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6.《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7.《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载《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8.《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9.《〈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合作),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 年第 期转载。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1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12.《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13.《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14.《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15.《语言美学发轫》,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16.《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17.《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18.《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20.《试论赋的修辞特点》,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21.《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2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3.《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24.《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5.《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6.《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综合类核心期刊《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27.《〈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28.《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攽的排调语篇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29.《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30.《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31.《〈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2.《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3.《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34.《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35.《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36.《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37.《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38.《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糓与钱俶外交语言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39.《〈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40.《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41.《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42.《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43.《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44.《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45.《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46.《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47.《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48.《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9.《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0.《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载《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51.《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52.《“夫人”运用的失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53.《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54.《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55.《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56.《“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5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58.《修辞心理学论略》,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59.《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61.《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载《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62.《潘金莲形象的意义》,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63.《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64.《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载《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65.《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6.《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67.《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68.《论夸张》,载《中国第一届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9年6月。69.《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0.《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1.《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2.《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73.《[请读我唇]三人谈》(与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74.《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教授[林语堂与萧伯纳]》,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75.《修辞学研究新增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76.《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77.《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78.《[金瓶梅]的语言艺术》,载《经典丛话·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79.《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总181期)。80.《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号(2000年)。81.《评黎运汉著[汉语风格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第2版。82.《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中国文学中的双关修辞模式》,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4期(总184期)。84.《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载《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85.《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与修辞学教材的改革创新》,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86.《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87.《论精细修辞文本的心理机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88.《异语修辞文本论析》,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4期。89.《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学的建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90.《论旁逸修辞文本的建构》,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91.《论拈连修辞文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92.《论结尾的修辞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93.《顶真式衔接:段落衔接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94.《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95.《论锻句与修辞》,《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96.《吞吐之间,蓄意无穷——留白的表达策略》,台湾《国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总207期)。97.《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98.《论事务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9.《从统计分析看“简约”与“繁丰”的修辞特征及其风格建构的原则》,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100.《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1.《基于计算分析的法律语体修辞特征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02.《论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103.《论起首的修辞策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4.《论口语体的基本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载《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05.《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6.《韵文体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的计算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07.《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08.《中国修辞学:走出历史偏见和现实困惑》,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09.《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的演进》,载《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110.《从计算分析看文艺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修辞学论文集》第七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11.《评谭学纯、朱玲》,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12.《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8月出版。113.《话本小说“正话”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114.《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5.《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6.《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7.《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118.《论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平顶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119.《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四种特殊类型》,载《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120.《由汉语词汇的实证统计分析看林语堂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中国人思维特点所作的论断》,《跨越与前进――从林语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与相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06年10月出版。121.《八股文篇章结构形式的渊源》,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122.《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23.《修辞学的科学认知观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载《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124.《八股文“收结文”之“煞尾虚词”类型及其历史演进》,载《修辞学论文集》第十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125.《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转摘。126.《〈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27.《“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128.《段落衔接的修辞策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29.《南北朝时代列锦辞格的转型与发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09年第8期。130.《从〈全唐诗〉所存录五代诗的考察看“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1.《学术史研究与学科本体研究的延展与深化》,《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0年第1期。132.《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3.《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4.《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136.《“列锦”修辞格的源头考索》,核心期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4期。137.《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138.《“列锦”辞格在初唐的发展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9.《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1期.。140.《艺术语言的创造与语言发展变化的活力动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5期.。141.《网络词汇成活率问题的一点思考》(第一作者),《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2.《名词铺排与唐诗创作》,《蜕变与开新——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11,7出版。143.《海峡两岸词汇“同义异序”现象的理据分析兼及“熊猫”与“猫熊”成词的修辞与逻辑理据》,载郑锦全·曾金金主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迁》,台湾新学林,2011年12月出版。144.《晚唐时代“列锦”辞格的发展演进状况考察》,《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45.《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46.《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同义异序、”同义异构“现象透析》,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147.《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148.《由〈全唐诗〉的考察看中唐“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149.《孔子“正名”论的语言学阐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50.《杜甫诗歌与名词铺排》(第一作者),《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51.《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在海峡两岸的存续现状探析——以海峡两岸对西方人名翻译的修辞行为为例》(第一作者),《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3.《先秦两汉诗赋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特点》,《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4.《元曲“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追求》,《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5.《“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经验及对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启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156.《修辞的性别分野与女性修辞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157.《宋词“列锦”结构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158.《明清词“列锦”结构模式的发展演进考察》,《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江西师范大学本科论文答辩通知

报名时间是1月5号到10号 考试在5月15号

不可以,在答辩的时候要用专科毕业证的

报名时间是1月5号到10号 考试在5月

大学老师通知写毕业论文通知

使用敬语,但要不卑不亢,你也不欠他什么,他也不欠你什么,你是学习,他是工作,平常心就好。

范文:

XXX老师,您好

近些天,在您的帮助指导下,我的关于xxxx的毕业论文已经初步完成了,现在递上我的毕业论文给您,希望您提出些修改和指导意见,看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XXX

x年x月x日附上电话等联络方式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综述:使用敬语,但要不卑不亢,你也不欠他什么,他也不欠你什么,你是学习,他是工作,平常心就好。

和老师沟通方法:

1、和老师沟通时要注意虽然说是说要和老师拉近距离,但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老师,这两者是不会互相矛盾的,要在尊重宗老师的基础上做到尽量和老师消除距离感。

2、除此之外,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还要注意在和来事进行谈话之前要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顾虑自己的问题都先和老师说一下,以免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偏离了主题,直到谈话结束也没有解决自己的主要问题,这是同学们要尽量避免的。

3、最后,在和老师谈话的同时也要记得,不要害羞和老师进行谈话,如果在自己身上遇见了自己一个人或是在家长的帮助下也难以解决的问题们就要及时的向老师寻求帮助。

4、要持有一种尊重的心理和态度面对老师,用语要得体,不能态度浮躁语气轻佻的和老师讲话,要有面对长辈时最起码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同学们和老师进行沟通时的先决条件。

5、同学们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要想谈话的效果最优化,最好要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吐露心声,老师是可以成为同学们在校期间最知心朋友的人,老师在学校可以说是最了解同学们的人了。

使用敬语,但要不卑不亢,你也不欠他什么,他也不欠你什么,你是学习,他是工作。 平常心就好。 XXX老师,您好, 近些天,在您的帮助指导下,我的关于xxxx的毕业论文已经初步完成了,现在递上我的毕业论文给您,希望您提出些修改和指导意见,看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写些敬语 您的学生 XXX x年x月x日 附上 电话等联络方式 就这样吧,我也就这么写,见笑见笑(ˇˍˇ)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写作之前的思考:是学习阶段的终结还是新阶段的开始。考虑清楚。 一、毕业论文的总体熟悉 1、概念:毕业论文是有特定的审定标准的论文,对选题、中心论点、资料论据、框架结构、语言表述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物件:毕业论文是和专家的对话。不要写大段的作家生平、作品介绍,在最后答辩时同样要注重,陈述时不要介绍论文内容,而应该注重在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自己的创新点、局限性、不足这些地方。 3、标准和要求: 1)论点明确,要在3-5分钟之内能陈述清楚自己的论点。论点新奇论文可以达到优秀的水平。 2)中心突出,无论分几个方面说明,都要始终围绕中心主题。 3)论据充分,扎实。所找的材料要贴切论题,别人的评论、作家的自述、各家的论争、以前和现在的对这个论题所研究的结果都可以做论据。 4)思路清楚,结构合理。分段代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层次。没有段落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反之,分段太多太碎的也不是好文章。分段不宜过多,3-5段。 5)表述要清楚明了。文字不要华丽,少用修辞手法,文章风格要质朴、清楚,语言要干净利落。 6)写作要规范。注释、引文要高度的严格,论点的提出要有依据,要做到学术规范。 7)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观点。 4、态度:要用全部的聪明和力量去完成,尽可能的查询一切的材料,要高度的重视、思考一切相关的问题,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深度和广度。 二、写作时注重的几个问题 1、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决不是随便选一个题目的问题。选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是对自己以往学习的一个完整清理的过程。要认真回顾对哪些内容印象更深、更感爱好,哪些是有可能写的比较好的,可能会接触哪些材料。题目本身的大小难易不是问题,是并不重要的,要害在于怎么写。怎么写永远比写什么重要,任何半点突破都是有价值的,和别人的差异就是价值。论题举例: 古典中的现代和现代中的古典(有着哲学思辨的意味) 论钱钟书知识的围城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神 徐志摩诗歌的文体特征 日记(书信)在现代小说中的运用 鲁迅作品中的民俗现象 以上都是论题独到、论点新奇的例子。下面举反例: 论艺术美与生活美(论题过大) 论朱自请的散文(论题过大) 论骆驼祥子和小福子的死(论题过小) 要从某一部作品顺带谈一个问题,选择一个角度来深入的讨论。 2、收集材料:材料的收集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要带着问题进行,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逐步的凝聚眼光、集中思路,其中要注重一大一小两个问题: 大:收集材料的过程是完成文献综述的过程。跟自己论题相关的成果有哪些,重要的观点、已经运用过的角度和方法、概括前人的观点,这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放在论文的第一段来写。 小:要准确的记录材料的出处、出版社、时间、页数。 3、提提纲:提纲的逻辑关系、层次感对论文的步骤有直接关系。 4、初稿:初稿尽早尽快的写,要连贯,一气呵成,然后再进行修订。 5、修订:最后的修改和确定要放慢速度,仔细的斟酌、严谨的推敲,反复的打磨。 三、非凡需要主要的几个问题 1、论文的看法和观点要尽可能的客观、公允。持之有据,论之有理。有材料来支援,有逻辑性认同,避免随意性,不要轻易说一些过头、过大的话,更不要为了支援自己的论点而贬低其他的观点。涉及到对应关系的时候更要客观公允。 2、引文一定要规范。假如打了引号就要注明出处。要注明原出处,不要用时间差异太大的版本(比如引用五四时期的材料就要用五四时期出版的,不要用现代的),用正规的版本,尽可能的避免转引。 3、要写自己的感受、体会、感想,写自己的东西,不要七拼八凑。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资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资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

老师,你好。打扰您休息了。我写了一篇作文。请您帮忙看看,修改一下,提出我的不足。指导我能写出好的文章 谢谢老师

问我

面融合原理及其在钣金CAD/CAM中的应用 【论文题名】 面融合原理及其在钣金CAD/CAM中的应用 【论文作者】 孙钰 【作者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导师姓名】 宾鸿赞 陈卓宁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华中理工大学 【授予单位新名称(或规范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 【授予时间】 19991201 【 分类号 】 TG38 TP391.7 TH16 【 关键词 】 面融合方法 钣金 CAD 图形程式设计 冲床 【摘要】 钣金CAD/CAM技术一直是机械CAD/CAM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传统的钣金CAD/CAM系统都是建立在三维实体造型平台的基础上的,因为三维造型平台价格昂贵,因此影响了钣金CAD/CAM软体在国内钣金行业的普及和应用.针对这种情况,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钣金零件设计方法-面融合方法,该方法摆脱了对三维实体造型平台的依赖,只需要二维绘图模组作为其基础模组,用该方法不但能完成三维钣金零件结构的设计,而且可以方便地实现展开操作,并可进一步生成二维展开图,可直接用印表机输出图样,也能够以资料资讯的形提供给后续的CAD模组,从而实现从CAM到CAM的整合. 【文摘语种】 中文文摘 【论文页数】 111页 本文转自- :myeducs./mianfeilunwen/cankaolunwen/544987/index.htm

老师对不起!您就直说吧!我论文里的哪句话引用了您的名言!请相信我绝对不是剽窃!我是在您的薰陶下耳濡目染水滴石穿的被洗脑。。。不,是学习到的啊!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1.2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列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1.3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2.1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列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定: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首16mm,页尾15mm。 2.2 页首:页首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定。页首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列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首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 页尾: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列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2.4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2.5 字型与间距:毕业论文字型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定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定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学生发这些只需找一些非常正规的期刊就可以的,学校一般 不要求级别的。 其实 挺简单的, 你上 脚丫 代写 论文 看下 ,问下他们, 就知道具体情况了。、

感谢恩师的帮助与教导,谈一下自己在学期间的收获,最后请恩师继续关心和帮助,自己一定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江西师大学位论文查重

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会进行论文查重。

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进行。

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

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整建制并入。

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硕士论文的质量。对硕士论文盲审,主要是为了查看学生论文的质量,如果学生撰写的论文大部分都是来自抄袭,也就是说,查重率超过30%,这样的论文相对来说没有任何的原创性,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复制黏贴的麽,而查重盲审都是为了提高论文的最终质量。

  • 索引序列
  • 江师大学位论文通知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征稿通知
  • 江西师范大学本科论文答辩通知
  • 大学老师通知写毕业论文通知
  • 江西师大学位论文查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