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寿光市红色文化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寿光市红色文化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寿光市红色文化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及其利用如下:1、现状:从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人员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红色文化影响力不足、城镇化建设与革命遗址保护矛盾突出、革命遗址产权归属难以明晰等突出问题。2、利用:在现有的白泥垇遗址保护和红色文化广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相关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教学课程体系,提升教育功能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哈尔滨红色旅游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1、什么是红色旅游

关于红色旅游的内涵, 有侠义和广义之分。侠义上的红色旅游, 主要指和我国革命事业相关的旅游, 而广义的红色旅游则是和全世界革命事业相关的旅游活动。

2、国内红色旅游综述

2.1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较大。一方面是因为需求量大。越来越的旅行者愿意进行红色旅游, 因此这方面的需求就很大。另一方面,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一些。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占的比例就很大。

2.2 红色旅游翻译问题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也较大, 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发展, 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翻译的人员越来越多。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红色旅游资源翻译现状调查、红色旅游资源翻译错误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翻译策略及方法研究等等。

2.3 红色旅游开发与扶贫结合问题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很有价值。这是当前的两个热点问题, 也是很有价值的两个问题。一些红色老区存在着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 如果能够将红色旅游开发与扶贫结合起来, 就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事业。

3、国外红色旅游研究综述

红色旅游这一概念是我国独创的, 那么, 国外是否存在红色旅游呢?研究者的观点不尽相同。如果红色旅游专指和我国革命历史相关的旅游, 那国外自然不存在红色旅游。如果红色旅游指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相关的旅游, 那国外也存在广义上的红色旅游。

4、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

虽然我国红色旅游研究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但是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 宽度不足。

红色旅游涉及方方面面的东西, 因此, 红色旅游的研究宽度应当非常大。但是, 目前的情况是很多方面尚未涉及到, 例如红色旅游的旅游者需求调查、市场规范性、红色旅游文本的撰写等等。

(2) 深度不足。

红色旅游应当加强深度研究, 例如翻译问题, 应当进行深度调研、系统研究翻译策略及方法等。

(3) 联动不足。

我们仔细进行了研究, 发现红色旅游的研究基本上是一个专业的人士合作的多, 不同专业联合研究的少。只有不同专业的人员联动才能形成合力, 取得丰富的成果。

(4) 形式单一。

就成果形式而言, 目前集中在论文上。其他方面, 如专着、研究报告等有所不足。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国内国外红色旅游研究综述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也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查看!

简介: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 *** 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

这包括了各个革命圣地。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将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物质基础,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的:2005年12月, ***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红色旅游进行规划实施。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纲要内容认为,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范围:

1、与中国 *** 建党初期相关的景点。

2、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景点。

3、与中国 *** 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游击队抗日相关的景点。

4、与解放战争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景点。

5、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迹的景点。

发展目标:

红色旅游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2004至2007年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要达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达到18%左右。

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效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其成为产品项目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密切结合、交通连接顺畅、选择性和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旅游线。

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使80%以上达到国家旅游景区3A级以上标准,其中40%要达到4A级标准。

到2007年,争取有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到2010年,争取有8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

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展示和宣讲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在规划期内普遍得到修缮。

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

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 *** 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

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 *** 的重要任务。

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

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寿光菜农收入状况研究论文关键词

设施蔬菜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概述了白水县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对策,为县域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对策

陕西省白水县地处渭北高塬北部,近年来,该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是农民经济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然而,化肥、农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设施蔬菜过量施肥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1存在问题

1.1化肥施用量严重超标

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环境指标规定,农业化肥施用强度≤280kg/hm2,而白水县30户菜农的化肥施用强度最高为1875kg/hm2,最低为928kg/hm2,平均可达1454.3kg/hm2,是国家规定指标的5.2倍。

1.2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使用

由于被调查的西固镇王河村属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加之有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的监督管理,在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少,但目前仍有2%~3%的菜农在使用甲拌磷、三氯杀螨醇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1.3忽视农药安全间隔期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农作物最后一次施药的时间到农产品收获的天数,可保证收获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各种农药因其特性和降解速度不同,加之各种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不同,施用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也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菜农对这一常识掌握不全,为了保证杀虫、杀菌效果轮番使用,为了抢市场,喷药后急于上市的现象仍有发生。因此,寄希望于菜农守住农药安全间隔期成为保障蔬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2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危害

2.1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农民长时间盲目施肥、滥施化肥,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化肥中的营养元素经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进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氮肥的流失还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导致硝酸盐含量升高,特别是蔬菜施用硝态氮肥,可使蔬菜中积累大量硝酸盐,硝酸盐在蔬菜储存过程中又可还原为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当大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NO2-)+胺、亚硝基胺、次生胺致癌,并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出现“种瓜瓜不甜、吃菜菜不香”的现象,影响人体健康。

2.2不规范使用农药的危害

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农药在田间使用后,除少部分附着在作物体表外,大多逸散在大气中或降落在农田土壤中;大气和土壤中的农药,随着雨水的冲淋,又会进入邻近的水体;附着在作物体表的农药及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又可被作物吸收而进入作物体内及农产品中。

3措施与对策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丰收的生态环境。

3.1建立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农技推广部门应指导菜农按照生产绿色食品要求的肥料标准(NY/T394—2000),科学合理施肥。

3.2制定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操作技术规范

让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操作技术规范进行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超标使用农药和过量施用化肥现象,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3防止化肥、农药污染

一是针对蔬菜生长发育的特点和需肥规律,在温室内采土化验,按照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肥料使用标准进行科学施肥,减少因过量施肥对作物、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二是认真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中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依据各种农药的残留动态,确定各种农药在不同蔬菜上允许使用的次数、用量及安全间隔期,降低农药残留量。

3.4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

通过专业协会、合作社,向菜农推广优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抓好对菜农的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协会与大、中型农资企业,供货商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农民提供放心的农资产品,指导农户在农药使用的关键时期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品种,进行统防统治,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蔬菜产品。

3.5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

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农资经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让农资经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禁用、限用农资产品的有关规定销售农药、化肥,形成从“田间-市场流通-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重兵防守”,让高毒、高残留农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藏身之地。

3.6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的职能作用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法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的管理,有效保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监控,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严把农产品质量关,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蔬菜的需求,充分发挥市、县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对农产品生产中的环境进行监测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的职能,对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进行现场检测。

2020年蔬菜生产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你有什么感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总结了。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20年蔬菜生产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农林委把蔬菜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抓紧抓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县情制定生产计划,稳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落实市新增蔬菜小区奖补政策和《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县蔬菜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蔬菜产销情况及特点

据调查统计,到xx年6月底,全县瓜菜种植面积22.5万亩,较上年新增6.6%。其中节能温室蔬菜0.25万亩,日光大中棚蔬菜3.6万亩,小拱棚蔬菜2.8万亩,西甜瓜6.6万亩,露地蔬菜9.3万亩。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113.7万m2,其中双孢蘑菇39.4万m2,平菇42.5万m2,杏鲍菇31.8万m2。全县蔬菜销售量达64.3万吨,销售总额14.1亿元,农民来自蔬菜产业收入人均达1080元。

全县的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注重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县农林委组织引进番茄、辣椒、藕、黄瓜、丝瓜、韭菜等新品种40多个,在五铺农场生态示范园,镇村、村、村,村镇村村等蔬菜基地示范种植,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同时,在镇、镇、镇、乡等瓜菜基地推广生物解盐菌应用等新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2、狠抓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各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等果蔬科技服务组织,以绿色食品生产、认证为目标,积极推行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遮阳网、防虫网、杀虫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产地准出信用制度,上市蔬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3、发展特色生产。全县依据传统种植习惯,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如镇村日光温室精细菜、村镇小湖村莲藕、镇道口村的无籽西瓜、双堆集镇芦沟村早春甜瓜、乡颜道口村粮菜瓜立体种植等。

4、设施栽培早上市。农民充分利用日光大棚、半地下式节能温室,采取保温防冻、加温保苗等技术措施,开展早春提前和秋延迟反季节生产,选用早熟品种,尽可能适时早播,创造蔬菜产品早上市的适宜环境,打市场时间差,提高蔬菜种植效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丰富市民的菜篮子,装满农民的口袋子,城乡居民生活优质化”是菜篮子工作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上半年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蔬菜产业发展计划和蔬菜科技入户实施方案。

在调查全县蔬菜产销状况、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制定xx年蔬菜生产计划,提出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和具体落实目标任务的措施。同时,突出蔬菜科技入户,强化蔬菜生产技术措施落实,提高农民种菜效益。各乡镇对近两年蔬菜产业效益较高的势头,认真总结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农民发展蔬菜生产,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2、强化基地建设,扩大蔬菜种植面积。

以落实《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为切入点,鼓励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生产,重点抓好蔬菜生产专业村和瓜菜协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以、村、等村和县昊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盛世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镇喜耕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乡五铺颜道口西瓜种植协会、镇张庄村瓜果菜(菌)产销技术服务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为重点,强化宣传,引导农民发展蔬菜生产,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据统计,全县xx年上半年瓜菜面积新增14200亩,其中,设施栽培蔬菜新增8970亩。

3、实施民生工程,搞好信息、技术宣传、培训。

按照全省民生工程总体部署,全县以提升型蔬菜科技培训为中心工作,培训种菜大户500多人次,每人接受培训32学时,接受技术咨询、技术指导4次以上。通过网上查询,向农民朋友发布有关果蔬产销信息。同时,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上报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动态,为蔬菜产业发展当好参谋。

4、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县农林委拿出50000元,购买京玲西瓜、元首甜瓜、黄瓜种苗等,在五铺农场生态示范园、村等村建立示范基点,展示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

5、做好绿色食品申报、认证工作。

已完成“鲁南”牌面粉、“志强”牌大豆油、“村”牌辣椒等3个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的申报工作,“沟东”牌黄瓜等6个蔬菜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继续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同时,完成了“华奥”牌白色金针菇、“浩强”牌杏鲍菇、“龙牙桥”牌黄瓜绿品标志使用的年检、续展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蔬菜价格受市场调节,农民栽培管理能力和水平,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技术服务力度,都直接影响蔬菜产业发展。xx年上半年,尤其是近三个月,菜价一直下滑,xx年农业项目县级配套资金未能落实等因素,有的农民不再继续投资蔬菜生产,出现改温室、大棚蔬菜而种植其他作物现象。因此,我们建议

1、尽快落实市级农业项目配套资金,对符合濉政办[xx]6号文件精神的农业项目,予以及时申报、评审、验收、奖补。

2、建立蔬菜价格补贴制度。当市场蔬菜价格下滑至农民生产成本以下时,对种菜农民予以直接补助,保护菜农利益。

3、尽快实施蔬菜生产保险制度,保护蔬菜生产安全。

4、加强对菜农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由于我县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少,缺乏科技推广工作经费,建议县级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从我县蔬菜种植大户中选聘6—10人,有一定理论水平,生产实践能力强,定期到全县蔬菜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同时,邀请山东寿光市蔬菜技术专家,来濉定期巡回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培养我县蔬菜专业技术队伍和实用人才。

蔬菜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但由于受生产环境的制约,很容易受到农药的污染。避虫网栽培蔬菜,为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生产出无公害绿色蔬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为了积极推广应用这种新技术,我们在区、镇科委科协和中心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xx年,经批准同意后实施了应用避虫网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工作,计划落实在新春村五组,因土地征用原因,该项目实施地点经研究落实在中洪村农场,面积30亩,管棚10套,种植蔬菜品种有小白菜、花菜、黄瓜、茄子、番茄、刀豆、萝卜、莴笋、豇豆、卷心菜和辣椒,由于避虫措施严格,产中合理使用无公害绿色农药,所以蔬菜产品确保了新鲜、洁净、无污染,并通过无公害生产蔬菜产品试包装发销,取名“虹新”牌无公害蔬菜,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现就该课题的实施技术总结如下:

一、建立基地

建立稳定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是利用避虫网,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前提条件,我们通过选择后确定放在中洪村农场,一方面考虑我们中心已经通过土地流转,这是2000亩规模田中的一块;另一方面考虑远离镇区,靠近农民画村,方便观光,示范,示范区环境无论是大气、土壤、水质、还是交通、田间设施均比较适合无公害蔬菜种植。

二、避虫网选用

本课题确定后,我们课题组人员自4月底至10月初利用标准管棚;配套覆盖了新一代铝铂避虫网,具有避虫效果好,透光性强,经久耐用等特点。

盖网前,我们进行土壤消毒和除尽杂草,以杀死残留在土壤中的病虫草,控制基数,阻断传播途径。

盖网时四周压实压严,不留破损,以防害虫潜入。

盖网后,施足基肥,尽量减少追肥和进棚次数,进棚作业,做到随手拉网盖棚,不给害虫入侵机会。

田间使用避虫网结束后,及时收好,妥善保管,以延长使用寿命。

三、茬口安排

我们在抓好选用抗病虫新品种工作外,严格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预防病害。育苗以营养钵为主。由于蔬菜种类和品种多样化,为了充分地利用设施生产,我们实行多茬次栽培和适当间套作,春季早熟栽培茄、瓜、豆,秋季的领头羊延后栽培结合叶菜类种植,适当安排1亩大棚为育苗棚,作为育苗茬口类型。

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苗龄长,为了提早上市,我们三月定植,4月底盖了网,夏秋种植以叶菜为主,抓好前茬作物,残留的枯枝烂叶,销毁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奠定了基础。

四、合理施肥

施肥原则上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基肥、轻追肥。施用量因蔬菜作物不同而异,番茄、黄瓜等喜肥蔬菜一般我们使用腐熟榭3000公斤,或优质有机肥500公斤/亩,分别另加bb肥50公斤。种植前一星期施好,使用的领头羊时将肥料均匀撒入地面,结合耕地深翻入土,追肥总量25公斤/亩尿素,分2-3次。对于根系发达的茄果类蔬菜,生长期采用打洞追肥,以减少挥发和氨害,追肥时间上,叶菜类和生长期短的蔬菜,苗期早施;采收前20田做到不追肥。茄果类以钾肥、磷肥、氮肥为主,萝卜、莴笋以磷肥、钾肥为主,配合使用氮肥,生长期较长的蔬菜,合理采用根外追肥,叶面喷施相关的营养液,我们选用了叶面肥赐宝康,每次50-100克/亩。

五、合理使用农药

无公害蔬菜不等于不使用农药,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把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安全、合理、高效。

示范区蔬菜产品,经镇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按不同品种分点采样和速测仪测定,无公害蔬菜等达标率100%。

1、农药选的领头羊用我们根据上级蔬菜技术推广部门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杀虫剂主要有:奥绿一号、海正三令、美满、除尽、绿卡、云除、艾美乐、潜克、辛硫磷等;杀菌剂主要有:福星、阿米西达、农利灵、农用链霉素等。

2、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合理混用,不随意加大剂量。

3、蔬菜上市前严格掌握间隔期。

六、探索和建议

1、探索:目前由于蔬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多数由个体生产经营者来完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是个现实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探索研究、规范和培育国际、国内市场。

2、建议:发展无公害蔬菜,从目前实践者:

一要大力宣传;

二要控制农药,肥料,严禁高毒农药,推广应用绿色农药;

三要示范带动加大力度;

四要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对超标高残留蔬菜,通过检测,依法查处。

蔬菜是我国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小康更需要蔬菜。“抓蔬菜就是抓经济;抓蔬菜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抓蔬菜就是抓富民工程”。我乡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蔬菜产业化初具规模,今年蔬菜生产形势很好,为了便于上级领导检查我乡工作,现将我乡××*年蔬菜生产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思路

年初,我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根据县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的`指导思想,依据本乡实际,切实理出了一条以“蔬菜产业兴乡,科技推广先行的思路,认真加强对蔬菜产业化的引导,依托本乡“四季春蔬菜、花卉批发市场”,紧紧抓住“大棚春提前秋延后”高效种植的牛鼻子,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并调动一切科技信息力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全乡“三线十基地”全面开发,为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开好局。

二、围绕目标,完成各项指标

党委、政府凭借发达的交通优势,充足的光、热、水、土等资源及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干部作风,变指导为引导。特别是突出抓好示范村典型(典型模式、典型效益)强化扩大温棚保护地栽培,舍得人力、财力、物力,基本完成了年初目标:

(1)蔬菜面积———发展到1。1万亩,效益2800万元

(2)蔬菜单项人均收入————550元

(3)张关亩等6个蔬菜专业村人均收入————1200元以上

(4)温室大棚、小弓棚面积5500亩,占蔬菜面积50以上

(5)蔬菜种植收入万元以上的户,450户以上,4000元以上的户,2000户以上。

(6)蔬菜科技户1500户以上,培训蔬菜科技人才600名

(7)实现蔬菜基地10个(张关亩、崔老家、蒯庄、贾烟墩、胡老家、高庄、李汉楼、田庄、袁村寺、张庄)

(8)推广先进生产模式15个

(9)引进新品种69个

(10)先进技术普及率90

(11)优良品种覆盖率100_

三、“三线十基地”蔬菜高效开发

乡党委、政府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三线十基地”建设,沿g310国道、203省道、虞贾路,黄金十字架,重点抓基地建设产业化。目的是较快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商品化格局,突出形成了十大种植模公文写作式:

(1)以张关亩村为中心的1500亩温室大棚无公害“番茄———夏玉米————香菜(芹菜、大白菜)”

(2)以崔老家为中心的1200亩无公害“春包菜(番茄)———秋黄瓜”模式

(3)以袁老家为中心的3500亩优质“黑皮西瓜、八里香甜瓜————大白菜”模式

(4)以田庄为中心的高架山药、大祘模式

(5)以胡老家为中心的“大葱———花菜”模式

(6)以高庄为中心的的“辣椒————花菜”模式

(7)以李汉楼为中心的山樱椒模式

(8)以贾烟墩为中心的“啤酒大麦套甜玉米—————大白菜”模式

(9)以张庄为中心的的“早花菜———大白菜”模式

(10)以蒯庄为中心的“春弓棚番茄————秋黄瓜、(辣椒)”模式

以上模式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拉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显著地增加了我乡菜农今年的经济收入。

四、“四季春蔬菜、花卉大市场”建设

1、围绕领导决策搞好科学规划,舍得人力、物力投入。加大四季春蔬菜、花卉大市场三期工程建设,在原基础上,今年又投入资金350万,硬化二条街道,建造3排门面楼,新开发50亩的停车货场,使大市场的日蔬菜吞吐量达300吨以上。

2、实施“市场推动”战略,促进基地发展。通过市场引导,种植品种和结构有了较大幅度的转化,形成了具有较高外向市场份额的大白菜、黄瓜、香菜、辣椒、包菜、芹菜、花菜等“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结构,拓宽了销售渠道,使我乡的蔬菜走出家门,销向全国,面向国外。

五、典型经济效益:

1、××*村是我乡的蔬菜专业村,人口1134人,土地917亩,人均0。8亩地,97年刚刚解决温饱。近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温棚发展到480架,人均蔬菜单项收入达2000元,占人均收入的75以上,

2、××*乡的秋黄瓜近年已主导了商丘大市场及周边县市场,但在秋涝之年是如何获得丰收的?外界很少知道,实际上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入秋以来,阴雨绵绵50多天,多种庄稼地都形成内渍外淹,不同成度的绝产减产,一般常规管理的黄瓜很难忍耐50天的低温、阴雨,减产9成或绝产,但崔老家村的几百亩秋黄瓜却另一番青枝绿叶、硕果累累的景象。原因是在乡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前期重化控、中期重保瓜、盛瓜期重根外喷肥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大灾之年大丰收”的局面。亩效益3000元以上;崔福明等科技意识强的户,亩产5000元以上。

3、崔老家村卞庄组菜农张益常,投资3500元建温棚一座,占地面积0。42亩,采取五种五收种植模式“冬蕃茄、套种西瓜、辣椒、丝瓜、豆角”,当季收入9600元

,冬接丝瓜茬种茄子1100棵,收入11000元。

4、胡老家村李电池组菜农代氷建四口人,六亩地,其中四亩蔬菜,建两座温室,修复1。6亩大棚,采取规模种植(全部蕃茄),“抢早抓巧,精细管理”,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5、张关亩村高建华5口人,5亩大棚蔬菜、采取“春番茄————夏玉米————套香菜”模式。上半年番茄收入16000元(良种 良法)

6、韩春生4口人,3亩大棚蔬菜,采取“春番茄———夏白菜————秋香菜”模式。春茬番茄实行三层覆盖栽培,收入12500元。

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支柱产业高效益

以乡科技站、农技站为依托,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新品种69个,经过试种示范,推广稳定了45个有价值的品种,如大白菜种:日本夏阳、南韩四季王、青杂三号等;番茄种:金棚一号,以色列148号等;辣椒:洛椒98a,湘研16、砀椒1号等

西瓜种:黑金刚2号、黑宝等;

甘兰种:金春早8398等;

黄瓜种:津优1号、津春2号等;

芫妥种:泰国耐热芫妥、昌龟杂交芫妥等;

豆角种:天子三尺绿、春条901等;

推广的新技术35项:

(1)温室大棚多层覆盖技术;

(2)中、晚熟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3)西瓜嫁接抗重茬技术;

(4)西瓜近地面薄膜覆盖栽培技术;

(5)黄瓜“浸瓜保瓜技术”;

(6)无公害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7)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8)几种瓜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等;

(9)吡效隆高效座瓜技术

(10)农药混配防病治虫新技术等。这些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推广,给我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

七、今后打算

1、强化科技意识,转变干部作风,,“转变权力作用,发挥知识作用”,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

2、突出支柱产业唱好蔬菜重头戏,形成一村一型的财源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明年增加面积2000亩,提高效益人均80元。

3、巩固沿线开发蔬菜示范高效园成果,乡主要干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力争年年有突破。

4、增加科技投入,办好每月二次的蔬菜科技培训班,做到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家家都能靠蔬菜致富。

5、办好搞活四季春蔬菜花卉市场,向基地要资本,向市场要效益。

6、明年计划建成保鲜库一座(500吨以上),通过冷贮和加工,增加反季节市场份额,走产鲜加保鲜节能增效的路子。

蔬菜市场增长平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的增加及人民消费需求的变动,2019年,全国蔬菜产量增加至72102.56万吨,较2018年同比增长2.5%。该市场的增长相对平缓,大致上与中国的人口增长一致。同时,2019年,山东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省份。

盆栽蔬菜日益流行

盆栽蔬菜农产品指在盆内种植而非地面种植的蔬菜。盆栽蔬菜农产品品种主要为叶菜及茄科蔬菜,包括菠菜、生菜、通菜、韮菜及番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餐厅展示新鲜的盆栽蔬菜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供消费者选择及订购。随着个人健康意识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盆栽蔬菜农产品作为直接获得优质及新鲜蔬菜的渠道在城镇居民及餐厅中日益流行。

生产盆栽蔬菜农产品的必要设施及原材料包括(其中包括)大棚、种子、基质、肥料、花盆及器械。在大棚中种植盆栽蔬菜农产品,可以在最佳气候条件下生长,犹如延长了理想的种植季节,使生产者能够全年供应新鲜的盆栽蔬菜农产品。

育苗、基质调配、移栽及田间管理是盆栽蔬菜农产品生产的四个关键环节。拥有悠久经营历史、科学专业技术知识及博学的雇员的盆栽蔬菜生产商更有可能实现更高的生产率。

新鲜盆栽蔬菜农产品成熟后将通过批发商和零售商或透过直接销售到达国内消费者手中。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客户可透过个人电脑、平板或手机线上订购盆栽蔬菜农产品。

随着中国居民的蔬菜消耗率不断增长,由于总人口及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盆栽蔬菜农产品销量由2015年的6300万盆增加至2019年的216.50万盆,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6.2%。在

中国,蔬菜及盆栽蔬菜生产商通过批发商及分销商销售其产品乃行业惯例。2019年,约73.5%的盆栽蔬菜农产品通过批发渠道销售。

同时,盆栽蔬菜农产品的销售收益由2015年的人民币8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33.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3.4%。

山东省作为中国蔬菜主产省之一,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大棚面积大,为盆栽蔬菜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山东省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及人口日益增长,山东省的盆栽蔬菜农产品销量由2015年的1490万盆增加至2019年的4400万盆,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1.1%。

同时,盆栽蔬菜农产品的销售收益在同期由人民币1.84亿元增加至人民币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7.7%。

未来我国盆栽蔬菜产品市场将呈以下趋势:

——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

与传统栽培相比,栽培盆栽蔬菜农产品具有较低成本、节约土地、更高生产率、更高质量及一惯性等多种优势,但在栽培及管理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盆栽蔬菜农产品需要种植在大棚或其他保护区中,并应配备微喷或浇水设施。随着更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发展,盆栽蔬菜生产商有望进行温度、湿度、光照、病虫害防治以及细化处理(例如疏枝)的更严格管理,以满足质量要求。

——盆栽蔬菜业产品种类不断扩大

现有的盆栽蔬菜农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普通的叶菜,辅以茄类蔬菜种类。随着餐厅及家庭对盆栽蔬菜农产品的消耗不断增加以及客户对更多蔬菜种类需求不断变化,未来盆栽蔬菜农产品种类可能更加多样化。盆栽蔬菜生产商一直更注重盆栽蔬菜农产品的营养,而不仅仅是口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预计盆栽蔬菜农产品种类不断扩大或会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物流能力不断提升

物流能力是分销新鲜蔬菜农产品及盆栽蔬菜农产品的关键。大多数蔬菜产品须通过冷链系统流通以保持新鲜。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网络不断改善,尤其是冷链物流网络,预期将有助于扩大盆栽蔬菜农产品的交付范围及可能为盆栽蔬菜农产品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蔬菜种植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蔬菜消费以生鲜为主,蔬菜加工行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发展仍较落后。我国蔬菜加工所需的原料,其供应基地规模化发展不足,供应的蔬菜质量高低不一;蔬菜加工装备制造水平偏低,在关键技术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蔬菜加工的深度不够,产品品种较为单一,规模化、自动化水平较低,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整体来看,我国蔬菜加工行业在技术和运营方面发展尚不成熟,国际竞争力较低。随着蔬菜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蔬菜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正因为如此,一大批优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延安市红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红色旅游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为弘扬伟大名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律建设的文化工程、作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不仅无污染、可持续,同时有利于培育发展红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发展红色旅游时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 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输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能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 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 主义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去。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国家必将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力度。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省区交接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这些地区的共性。在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区中,除了京津和上海局部地区外,其余大部分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老区人民 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 将历史、文化 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存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总体来说,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 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激活当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加强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加快景区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城市。一业兴、众业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多项关联产业的发展。

[摘要]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从延安红色旅游开发的现状来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公共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较低,将是较长一段时期里制约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可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等推动延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自20004年下半年始,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的红色旅游热潮席卷全国,红色旅游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日益成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工程。与此同时,延安红色旅游也获得巨大发展。2006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1%,旅游综合收入25.61亿元,增长26.03%。2007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650.12万人次,增长15.2%,其中:海外旅游者2.23万人次,增长3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1亿元,增长36.7%。然而,在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旅游内涵的挖掘和旅游层次的提升等方面延安尚存在不足,亟待提高。一、延安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1.红色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未发挥其辐射作用为适应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几省交界处,新中国建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仍然隶属不同行政区管辖,有的甚至跨越数省。行政区划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垒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处行政区交界的红色景区也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就延安而言,红色旅游资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开发,整体规划不足,周边各县也仅从本地出发,将延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革命遗址孤立地开发,资源整合不够,各自为政,往往忽视景区间的差异,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的流动,造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使延安旅游的游客大都仅以参观延安城区内的景区景点,且停留时间较短,“红色之都”向周边的辐射作用发挥不足,延安周边各县的红色旅游资源游客光顾较少。2.红色旅游资源保护面临挑战尽管延安市已从发展条件、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项目、交通规划、形象定位、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未来红色旅游开发进行了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但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情况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兼顾,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否分离,以及如何分离,资源特色如何挖掘,旅游开发层次和重点如何确定,旅游开发方式如何选择,怎样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风险,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在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作用等都是延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3.旅游整体功能较弱,产业发展滞后目前,红色景区的旅游功能主要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兼具观光游览和疗养的功能,开发旅游资源时,强化了旅游的革命教育功能,但忽视了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资源相结合,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风光游览、疗养避暑、科学考察与探险旅游等旅游项目,致使旅游功能比较单一,综合功能不强。旅游功能的单一化决定了游客类型较狭窄,游客大部分是国内游客且是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外国游客和成年游客所占比重低,青少年游客多为组团或团体游客,停留时间不长,平均每个人的支出能力和实际支出有限,人均消费低,因此经济效益不高,旅游收入的总量较少。4.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没有融入到当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未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没能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表现为旅游主题单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消费群体和时间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并受革命纪念日和政治活动影响明显,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过后,难以吸引游客,时效性较强。红色资源的开发存在简单化、程式化等缺点,景点都是雷同或相似的形式。这些红色资源的影响往往受到这种开发简单重复的影响,在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过后,其继续受教育的影响难以持续。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其开发方式有关。红色旅游作为主题性旅游,没有围绕“红色”特色来整合产品,把红色旅游的特色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突出红色主题,提升游客体验。二、延安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延安红色资源有着数量多、品质高、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其开发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红色资源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让品牌成为精品,必须重视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深度开发,从而使红色资源的社会价值达到最大化。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红色”主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制订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整合当地红色旅游景点资源,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制定当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确立今后发展红色旅游的目标和任务,打造当地红色旅游整体形象。建议结合制定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各有关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尽快研究、推出本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硬件改造、文物保护、交通安排、宣传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2.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红色品牌效应,从制约本地旅游发展的食、住、行问题入手,以项目为载体,以优惠政策为前提,优化投资环境,采取各种灵活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抓住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极好机遇,依托特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及旅游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等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三产业要素的最佳整合,逐步优化提升区位条件,打破制约本地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旅游经济协调持续发展。3.宣传先行,主题鲜明要充分利用主流传媒和强势传媒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点策划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要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革命纪念活动和著名历史人物纪念日、节假日,进行重点宣传,精心策划和组织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增加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在人类信息化时代,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可以充分凭借这一快捷的传播方式,创建红色教育网站,为传播红色旅游服务。应不断充实完善红色内容,辟专栏、专访、专报、专版等形式全面深度宣传红色旅游,并组织拍摄红色宣传片,结合迎峰度夏、暑期旅游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红色旅游的线路组织和宣传促销,进一步推出红色旅游主题线路,组织开展青少年巡访红色旅游基地活动,制作红色旅游纪念品。4.开发与保护并举应针对延安红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价值、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依据国内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经验教训,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使红色文化遗产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适度的开发,将是促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最好途径。保护与开发,必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从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看,红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也存在着资源的等级层次与旅游市场范围和规模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各种红色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整体上把握延安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层次和重点。按照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共生型开发理论,红色文化遗产开发的重点在游览线路、景区(点)解说、交通与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主要解决旅游者的可达性、游览、食宿、娱乐等问题,而不需要过多地考虑作为吸引物的景区景点的建设问题。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严格控制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做到朴素实用,确保红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5.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延安,除35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外,同时拥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秦直道等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和有其他种类的旅游产品。因此,必须抓好资源整合,要把红色旅游开发置于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立足于当地实际,研究市场,融合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应以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为重点,同时加大黄土风情文化、黄河壶口瀑布及延安退耕还林所形成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做到“以红色旅游为主轴”,与周边其他类型的景区联合发展,科学规划设置多样的线路组合,丰富游览内容,扩充游览路线的可选择性,努力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根据季节不同向市场推出不同的应时线路组合。形成“红”、“黄”、“绿”旅游的“多色组合”,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黄土风情、绿色生态旅游,优势互补,克服单一性,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参考文献:[1]李悦铮: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演化机理及开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2]葛全胜: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3]罗来武:旅游市场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背景材料】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从20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旅游局就在国家计划安排的旅游基本建设投资中,每年安排资金,帮助延安、韶山、井冈山等一批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建设旅游设施,发展旅游产业;从90年代后期开始,就正式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多年来,延安市始终把“红色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培育,鼎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高起点、大手笔新扩建了一大批红色景区。特别是在2012年,延安市启动实施十大革命旧址精品景区建设,加快推进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乾坤湾和安塞腰鼓山等重点景区改造提升,举办了全国红色旅游季活动等,有效拉动了旅游市场,红色旅游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延安正向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大步迈进。【习题】结合背景材料,以“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语言通达,条理清楚,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字数为1000~1200字。【中公范文】打造“三位一体”红色旅游 让革命遗产再放异彩2009年“十一”是建国60周年大庆,在此背景下,全国上下掀起来一场红色文化热潮,赛歌会、赛诗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2012年“十一”又恰逢国庆节与中秋佳节重叠,8天长假期间,红色旅游这一政府多年大力提倡的旅游形式热潮涌动,市场异常火爆,重新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发展红色旅游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种好形式,既是一项经济工程,也是一项文化工程和政治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这段光荣历史证明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伟大事业的来之不易,昭示着今天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重温革命历史有助于人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并理解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广大人民的历史选择。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就是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北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留言簿的留言表明了广大群众通过红色旅游所受到的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帮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并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培育新的时代精神,从而推动广大公民思想道德的升华。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目前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地处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艰苦。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把政治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点,让革命老区尽快发展起来,让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并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要通过加快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统筹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加大红色旅游投入支持力度、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和完善发展红色旅游的体制机制等多种措施,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红色旅游不只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经济的增长点、政治的创新点,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的、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创造。打造“三位一体”的红色旅游,让红色革命遗产再放异彩,将有利于弘扬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延安市红色旅游发展研究论文题目

内容摘要: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2006.2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2006.3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我听说有一篇旅游规划设计案例是规划遵义的,定位就是红色旅游,是熊大寻策划的,你可以去查一查

你好 论文的格式你可以去查 很容易查到 不阐述了 论文主要就是 你明白了格式 把你的调查成果 你的好文采 你的 引经据典 证据 还有情感 当然 论述证据 最重要 这不是作文 说这个就是告诉你 你明白了格式 往里面套 证据够多 格式够准 就好了 科学发展观 这个一直是我国大力宣传的 所以去查并不十分困难 明白了科学发展观 请花时间去了解一下 还有红色旅游 这个就是爱国情怀 发展旅游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与当地发展和你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结合 这两点不冲突 所以并不难结合 记住 按照格式写 因为这是论文不是诗歌 这是我的看法 论文的格式很好查 谢谢

  • 索引序列
  • 寿光市红色文化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 哈尔滨红色旅游发展状况研究论文
  • 寿光菜农收入状况研究论文关键词
  • 延安市红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 延安市红色旅游发展研究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