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煤炭学报创刊于196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据2018年5月煤炭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中文信息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编辑67人。煤炭学报主要刊载煤田地质与勘探、矿井建设、煤矿开采、煤矿机电工程、矿山测量、煤矿安全、煤炭加工利用、煤矿环境保护、煤炭经济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两个都是ei收录,差不多吧,相比来说前者好投些,不过就我身边的同学来说煤炭学报发的也不少。
认可度不高。原因如下:1、上增刊的都是水平稍差的文章,在质量上没有达到正刊要求。2、和正刊相比,增刊虽然不是非法刊物,但增刊的文章一般不被期刊网站收录,因此发表在增刊的文章多是不被认可的。
正规出版物,看看上面的刊号,如果是正常的刊号,就是正常出版的,如果上面有增刊字样,那就是增刊。《煤炭学报》是由中国煤炭学会主办,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2.125。煤炭学报主要刊载与煤炭科学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和重大工程研究的理论成果,为传播煤炭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煤炭学报》在包括10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编委会领导下,每年都制定了明确的报道重点,使刊物能紧紧围绕煤炭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发表相关的基础理论论文。本刊发表的论文反映了煤炭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起到了促进煤炭科学技术交流和发展的龙头作用,为繁荣煤炭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煤炭学报创刊于196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据2018年5月煤炭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中文信息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编辑67人。煤炭学报主要刊载煤田地质与勘探、矿井建设、煤矿开采、煤矿机电工程、矿山测量、煤矿安全、煤炭加工利用、煤矿环境保护、煤炭经济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研究所主要从事特种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理论、应用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包括直驱电机技术,高效节能电机开发,多相电机设计及先进驱动技术等。侧重于永磁直线电机(PMLSM)电磁场理论、电磁参数及以永磁直线电机为动力源的机电一体化新型直线驱动系统的拓扑结构、运行特性、控制策略、优化设计、最佳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油田、矿山、建筑等领域。研究所成立于八十年代中期,是国内最早开展直线电机专题研究的单位之一。从九十年代开始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方面的研究。在国家、省部基金、攻关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下,完成“直线电机提升系统理论与控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国家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4部、教材11部。培养博士6名,硕士生80余名。研究组在长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自然形成了研究团队,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在直线电机垂直提升系统的理论及控制、直线驱动系统设计与分析、高效节能电机等方面做了创新性工作。荣誉所长:袁世鹰 所 长:汪旭东 副所长:上官璇峰历史沿革 1986年,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成立了矿用电机及应用研究所,开始矿用电机和直线感应电动机理论和应用研究。 1987年袁世鹰、焦留成教授与陕西直线电机设备公司和铜川矿务局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矿用直线感应电动机研究,开发了矿用推车器等煤矿产品,被列为煤炭部“100推项目”之一。 1988年,获《中小型矿井10KV直接下井供电》国家“七五”攻关重大项目资助,团队创始人袁世鹰课题组与煤科总院上海分院、焦作矿务局合作开展矿井10KV供电技术、10KV防爆电机、电器研究(该项目1990年完成,1992年和1993年分别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9年获煤炭部煤炭科学基金“提高矿用直线感应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研究(9010809)”资助,以该项目为题,袁世鹰、焦留成合作培养了全国较早、河南省第一个直线电机硕士(1991年获硕士学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提出了“直线同步电机驱动垂直运输系统”的构想。但是,面临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的挑战,成为直线电机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如果理论上和技术上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则传统的提升系统将会发生巨大变革。无绳提升机将是直线电机和运输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重大突破,成为21世纪可与磁悬浮列车媲美的一种理想运输工具。国外主要研究的重点放在高层建筑的电梯方面。 1992年,研究所正式将直线电机驱动的矿井提升系统立项研究。 1993年获得煤炭部攻关项目“矿井直线电动机提升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编号:9410817)”。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直线同步电动机提升系统的理论与控制研究(编号:69674021)和河南省攻关项目等多项资助,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开展此项专题研究的单位。 1998年建成了3m高、载荷50kg“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矿井提升试验系统装置”。实现了“五无”新型提升模式,“在永磁直线电机提升系统方面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引自1998年全国直线电机年会纪要)。袁世鹰教授以该项研究挂靠中国矿业大学培养了第一名博士—焦留成(1998年获博士学位)。 2002年和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建模研究(编号:60374034)”、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PMLSM无绳电梯工业应用试验研究(编号:0223025300)”等多项国家、省部项目,依托这些项目,建成了PMLSM驱动的水平运输实验系统和三层楼高、载荷1300kg、接近工业实际的PMLSM驱动的第二代直线电机矿井提升试验装置,促进了大型提升系统从有绳到无绳的重大变革。袁世鹰教授以该项研究挂靠西安交通大学培养了第二名博士—汪旭东(2002年获博士学位)。 2003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直线电机非正弦工程电磁场的整体预测研究(编号:412002200)”资助,开展直线电机1D-3D电磁场统一解析理论研究。 2003年,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电机及驱动研究所开展永磁电机合作研究。 2004年,团队与南非斯特兰堡大学合作,开展特种电机气隙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上。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永磁直线电机整体建模与性能控制研究(编号:60474043)”。 2005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重大项目:“高效直线电磁抽油机技术及应用研究”资助,开始高效直线电磁抽油机技术与应用研究。 2006年与ASM国际一流芯片装备自动化公司开展合作研究,设计开发了多种直线(旋转)侍服电机。 2008年,获得“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称号。 2008年,获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新型电磁泵电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资助,开始高效节能电机的研究开发。 2009年,获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数控机床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92102210359)”,开始数控机床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研究开发。 2009年,获河南省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重大项目“无绳提升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始开发PMLSM驱动的第三代直驱电梯产品化样机。 2010年,开发出了高效异步电机、自起动永磁电机、永磁发电机等20个系列的高效节能电机产品。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MLSM驱动的额定载荷150kg国内首台家用直驱电梯产品化样机。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PMLSM驱动的五层楼高、载荷3000kg第三代直线电机高速电梯产品化样机。 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永磁直线电机多轿厢无绳提升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及其控制(61074095)” 资助,开始多轿厢垂直运输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2010年,获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多自由度直线弧形电机基础理论研究”资助,开始多自由度直线弧形电机理论与试验研究。 研究队伍: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博导2人,博士11人。汪旭东 博士、教授、博导袁世鹰 教授、博导上官璇峰 博士、教授、硕导许宝玉 博士王福忠 博士、教授、硕导艾永乐 博士、教授、硕导付子义 教授、硕导康润生 教授、硕导荆双喜 教授、硕导吴尧辉 高工、硕导王海星 博士、副教授、硕导司纪凯 博士、副教授、硕导许孝卓 硕士、讲师封海潮 硕士、讲师张宏伟 硕士、讲师朱军 博士、副教授朱艺峰 博士、讲师王少华 副教授李 辉 副教授王素玲 博士、副教授王国东 博士、副教授高彩霞 硕士、讲师张 展 硕士、讲师 过程控制研究室建设与发展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过程控制研究室成立于1993年。主要针对复杂工业过程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优化工艺过程,研发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过程控制研究室,是河南省“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室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工业锅炉集散控制、玻璃配料生产线、黄磷配料生产线、水泥配料生产线、智能执行装置、电力系统监测监控等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解决了多项控制难题和关键技术,为工业过程自动化、矿山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作出了较大贡献。形成了和凝聚了一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创新研究团队。每年在工业过程控制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115人。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智能控制与优化;被控对象特性分析;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策略;智能控制系统与装置等。科研环境及试验平台拥有过程控制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先进控制技术试验系统等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可满足日常科学研究及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研究成果自成立以来,研究室成员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点攻关等项目15项,企业委托项目50项,教改项目20多项。完成项目成果鉴定30项,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术论文与专著研究室成员在《中国系统仿真学报》、《煤炭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煤矿电工手册》、《实用电工材料手册》、《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等国家规划教材和专著8部。 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是在原有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础上进行建设,2007年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本实验室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机与电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瞄准控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前沿,开展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前沿的探索性、创新性研究,努力推广控制理论和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获取控制工程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控制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以及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河南省和煤炭行业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实验室始终坚持以“瞄准基础研究前沿方向,突出原创性研究;面向工程,实现技术和集成创新”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已形成控制理论、工业过程控制、直线驱动系统及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特色和较大的影响力。目实验室总面积2000㎡,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拥有DCS集散控制系统、直线电机无绳提升系统、自主移动机器人、先进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平面三级倒立摆控制系统、PXI虚拟仪器、记录示波器、DL7480/TDS7254B高精度数字存储示波器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7名,其中教授12名,博士后3名,博士13名,在读博士4名,硕士11名,形成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不同层次的纵向研究课题26项,企业工程项目25项,科研经费累计2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项,发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200余篇。实验室实行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设立负责学术指导的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吴澄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确定实验室年度开放资助项目,研究开放实验室的长远发展规划、年度研究与开发计划等重大事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机制,设立开放基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攻关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有关高校、研究院所和实验室的合作研究和交流,开展控制领域深层次的合作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获奖情况:近三年代表成果项 目 名 称 鉴定及获奖 主持人 时间 WJPL微机配料控制系统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发山 2008年 矿区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福忠 2006年 煤矿供电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研究 中国煤炭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发山 2009年 “三电”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余发山 2009年 PMLSM无绳电梯的工业应用试验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汪旭东 2009年 基于小波理论的农网TBL_0TBL_0KV线路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福忠 2008年 总线型智能电动执行器的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发山 2009年 永磁直线电机整体建模与性能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 袁世鹰 2008年 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建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 王福忠 2006年 电机非正弦工程电磁场的整体预测研究 省科技厅鉴定,获国际先进评价 汪旭东 2007年 近三年专利成果 专 利 名 称 专利类型 设计人 专利号或申请号 交流电压表测量单相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发 明 董爱华 2007TBL_00054TBL_007.4 一种磁阻式磁力悬浮装置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42.X 一种带有磁力平衡机构的无绳电梯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40.0 一种无绳循环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38.3 带增力机构的钳式制动器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203TBL_077.0 一种磁悬浮车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4TBL_0.5 一种直驱式刮板输送装置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39.8 大气压下介质阻挡类辉光放电反应器 发 明 孙岩洲 2008TBL_00TBL_04TBL_0588.7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仿真教学系统 实用新型 雷乃清 有轨电动伸缩门用弧形直线电机驱动机构 实用新型 汪旭东 200920088TBL_090.TBL_0 一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连锁保护智能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 王福忠 直驱式多罐车斜井运输装置 实用新型 汪旭东 遥控调度指挥装置 实用新型 雷乃清 同轴线管结构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反应器 实用新型 孙岩洲 200720089995. 一种道路减速带发电储能装置 实用新型 许孝卓 200920090082.8
中国煤炭工业、中国煤炭医学杂志、煤炭技术、煤矿安全、山西煤炭期刊等
英文名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这个是以前 煤炭学报 的英文版,中文版是核心里面不错的。英文版貌似还没有被SCI收录吧(请以最新的收录为准)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第六版)TD82 煤矿开采类核心期刊表1煤炭学报5煤炭工程9煤矿机械2煤炭科学技术6煤矿开采10工矿自动化3煤矿安全7煤炭技术4煤田地质与勘探8中国煤炭若需要完整目录给个邮箱传给你,楼上不知哪个版本,out了
求国家级媒体,最好有一个列表,越全越好一定要是国家级媒体啊,最好附上投稿方式
是不是网络的问题?你可以直接投稿到他们的收稿邮箱。报社投稿邮箱:
优秀通讯员事迹材料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事迹材料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事迹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优秀通讯员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云,男,团员,是新区分公司烧结厂的一名通讯员。作为一名通讯员,他尽力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苦读、苦练、苦思,为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担任通讯员职务以来,该同志紧紧围绕班组建设工作,立足基层,密切关注班组各项工作的开展及进展情况。两年来,该同志向厂部选送稿件和信息达50余篇,其稿件多次被发表在《新区风貌》和《烧结报》上,全方位反映料场生产班组在各项工作上取得的业绩、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如创新改造、班组学习、生产突击等。该同志眼光敏锐,经常可以发现工作或活动中刚刚萌芽但很有生命力的信息。
撰写信息是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必备的素质,该同志在信息撰写方面能够积极拓宽渠道,寻找信息来源。能够做到信息灵、情况熟、知识广,写出的信息客观真实、反映迅速。这都得益于该同志平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调研的良好习惯,这一优秀习惯的保持使得他写出的文章贴近民情、生动活泼、真实反映班组建设工作。
该同志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积极上进、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出色的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是一名合格的通讯员。
李晓玲,女,共青团员,外国语学院09英语教育5支部成员,现任外国语学院团委新闻中心主任。一年来,在中国共青团、广东共青团、碧海银沙、湛师新闻网等网站发表新闻作品70余篇,先后荣获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十佳新闻报道”、“十佳通讯员”奖等荣誉称号。
“勤奋努力笔生花,处处留意皆新闻”,在新闻通讯工作上这是她的座右铭,同时,在学习中、生活工作上,她也时刻要求自己--学习上要认真严谨,生活上要朴素真诚,工作上要负责守纪律,端正思想作风。
她坚信一个成功的人,需要有“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和创意、乐意。她相信,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在这样的动力和信仰下,她践行着一名普通大学生和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的职责。
一、留心身边事,准确报道新闻
“成绩属于过去的,初升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还会在这平凡的道路上,努力追求、拼搏。”大一时,她如愿成为了外国语学院团委新闻中心的一名干部。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能写出优美的文章,为了加强驾驭文字能力,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她运用电脑、报刊、杂志和图书等资源给自己“补血”、“充电”,不断地积累知识,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总结。她勤于写作,处处留心学院生活中的大小事,抓住新闻亮点,在外国语学院团委当学生干部以来,一共发表了120多篇报道。
二、思想路线坚定,工作立足实践
在思想政治方面,她始终牢记要严格遵守团员的守则,时刻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团员的职责。为此,她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策划了外国语学院首届“明日职场之星”大赛、第五届新生现场通讯稿写作大赛等活动,积极更新学院的新闻橱窗,及时更新党的工作动态,发挥学院新闻中心的宣传作用。
她积极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挖掘新闻线索,撰写心得体会,报道新闻事实。由于暑期社会实践期间表现优秀,她还荣获了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院“优秀通讯员”的称号。
三、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新闻报道的工作让她养成了四个好习惯:勤于读书看报、勤于收集信息、勤于思考、勤于动手。作为学生干部,她谨记大学生的本职在于学习,并相信只有努力奋斗,勤奋对待,才能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
对她来说,热爱生活,细心留意生活大小事,准确地报道真实的信息,是她的生活态度,是她报道新闻事实的前提;勤奋、刻苦、虚心地学习,是她争取进步、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作风;端正思想路线,对工作认真负责,投身社会实践,是她人生价值的体现。她自信,她真诚、她勤奋、她踏实、她付出,她的大学生涯会过得精彩有意义,相信她会拥有自己梦想的那片天!
人生格言: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人生的自我雕琢是在随意与刻意之间,而精彩的大学生活,亦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我们要自信,就算我们走得很慢,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得很远。
某某,男,现年--岁。现任某某学校通讯员。该学生自参加工作以来,具体负责某些工作以及我学校新闻通讯等工作。在工作期间先后参与多篇通讯与报道的撰写,有较强的政治思想觉悟,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积极上进,能够在工作期间细致做好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是我们科室年轻人中的表率。
做一名基层通讯员,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某某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很多优秀的品质,在工作中他甘于苦读、苦练、苦思,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书本,不读书的人是不可能写好文章的,与其羡慕别人的文章写得好,不如扎实苦练,因为好文章是苦练出来的。既然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要承担起岗位职责,不管以前学什么专业,现在还得要苦读,平时工作没时间,就要挤出时间,让自己坐下来静心读书,补充自己的知识。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他在政治理论方面,始终做到了解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了解学校和中心工作要点和重心。在注重政治理论的前提下,他又注意学习先关通讯报道等方面知识,他在学习中充实了自己,也在实际工作中,将所学所感发挥的淋漓尽致。其次,在工作中他注重苦思,在这一工作模式的作用下,他能够准确的抓住全局性问题、方向性问题以及萌芽性问题,如:现在我们正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围绕这一工作开展方面,他作为通讯员,在经过细致思考后,结合本科室实际准确把握创先争优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从全局、从战略层面去出发,抓住主要工作去思考,特别是把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本项活动结合起来,将活动开展落到了实处,让整个活动的覆盖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全面展示了通讯员工作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撰写信息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党建通讯员必备的素质,某某学生在信息撰写方面,能够积极拓展渠道,寻找信息来源。能做到信息灵、情况熟、反应快、知识广,写出的信息客观真实,反映迅速。这都得益于其在平时工作中,能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调研、善于互动;爱好摄影的他,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样在工作上也为信息撰写奠定了殷实的基础。他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是一样的,关键看会不会观察,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在观察中去细致调研,与之互动,才能够真实、鲜活且有感染力的将其展示出来。从事文字工作的他,在工作中善于与本学校及身边的人或事物形成互动,加以观察,并在观察中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做好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在观察到什么东西、调研到什么情况后,都会记录下来,记在笔记本或电脑里,有些暂时用不上的,但可能会在以后派上用场。这一优秀习惯的保持,让他在工作中撰写出了很多,贴近工作现场,真实反应员工工作成绩的好文章,在其参加工作三年多的时间里,撰写了简报通讯多篇,充分发挥了其基层通讯员的能动作用,极大的助推了中心在基层宣传方面的工作。
天道酬勤,开拓无限。实践证明,某某学生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优秀基层通讯员。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与榜样!
在20xx年的通讯报道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多写多练,始终围绕着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党建工作,职工生活,开展宣传报道工作,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任务。这一年来我将电力五分公司在南疆开拓市场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让建工师及公司及时的掌握了电力五分公司的现状,提升了电力五分公司的影响力。
一、多学多看多练
今年4月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代表兵团五建参加了建工师天山建设报组织的通讯员培训班,通过为期5天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功,了解了基层分公司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和写作角度。为我今年的通讯报道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同时我还购买了天山建设一年的合订本,回到单位后我没天坚持阅读,那及时的掌握了每个时间段的新闻动向。也学习了别人写作的方法。可以说对我的帮助很大。平时我还积极的练习,经常讲拿不准的稿子,发给天山建设报的编辑让他们帮助修改,通过他们的帮助,现在我能够准备的找准切入点,抓住重点。
二、不错过新闻信息,多写稿
基层工作琐碎的事情很多,为了及时的将分公司的新闻消息发送给天山建设报。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发现新闻线
索,立刻记录下来。等晚上忙完后就把记录的信息筛选出来后形成稿件发送给报社。同时我还经常总结,把一阶段工程紧张的情况,经营情况。形成稿件让公司及时的掌握我单位的现状。今年我累计向天山建设报投稿42篇,向农二师绿原报投稿2篇。
三、利用公司办公平台宣传电力五分公司
今年我积极利用公司办公平台,将各类新闻稿件,图片上传到办公平台上。使公司更多的人了解电五各项工作的开张情况,促进了交流。
这一年来我踏踏实实完成了通讯员的工作,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各方面素质再上一个新台阶,为电力五分公司的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应有的力量。
高云,男,团员,是学校厂的一名通讯员。 作为一名通讯员,他尽力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苦读、苦练、苦思,为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担任通讯员职务以来,该学生紧紧围绕班组建设工作,立足基层,密切关注班组各项工作的开展及进展情况。两年来,该学生向厂部选送稿件和信息达50余篇,其稿件多次被发表在《新区风貌 》和《烧结报》上,全方位反映料场生产班组在各项工作上取得的业绩、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如创新改造、班组学习、生产突击等。该学生眼光敏锐,经常可以发现工作或活动中刚刚萌芽但很有生命力的信息。
撰写信息是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必备的素质,该学生在信息撰写方面能够积极拓宽渠道,寻找信息来源。能够做到信息灵、情况熟、知识广,写出的信息客观真实、反映迅速。这都得益于该学生平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调研的良好习惯,这一优秀习惯的保持使得他写出的文章贴近民情、生动活泼、真实反映班组建设工作。
王××,男,30岁,中共党员,是张家峁矿业公司党群部的一名宣传干事,参加工作五年多的时间里,他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刻苦钻研新闻宣传业务,紧紧围绕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建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采写新闻稿件。20xx年外发稿件26篇,为公司的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学习,注重积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党群部的一名宣传干事,他清楚地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公司生产经营、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新闻写作水平,他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他认为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要想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多写多练、勤于笔耕是写好稿件多上稿件的制胜法宝,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深刻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好的新闻作品,博采众长,积极借鉴好的写作手法;日积月累下来,从中总结和摸索出一些新闻写作的技巧与规律,在学习积累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加强自己、充实自己。
二、关注媒体,突出重点,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而严格新闻报道纪律是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
作为通讯员,对形势的把握和对宣传重点的了解是其报道能否被采用的关键。在写作新闻当中,他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网站、《中国煤炭报》、《陕西工人报》等作为宣传工作的主要阵地。根据集团公司、神南公司和张家峁公司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捕捉、采集、整理、报送相关新闻和资料。同时关注各媒体的最新动态和稿件需求,及时调整宣传计划,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得到快速、准确的报道。
三、勤于实践,力求创新,加强宣传报道工作。
新闻宣传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工作,如果缺少了创新将会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被动局面,他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后不断总结,巧妙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紧紧围绕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贴近的原则,积极完成公司的宣传报道工作。
通过学习,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在写作过程中除了坚持新闻写作五要素以外,还大胆的开拓思路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和应用技巧。在塑造标题中将“亮剑”、“给力”、“点赞”等社会流行词恰当的挪用到了标题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讯写作方面,他紧紧抓住“五点”(思想是凝聚点、情节是支撑点、细节是成功点、感情是动情点、文采是增色点),不断迎合通讯类稿件的人性化写作要求。
四、深入基层,加强交流,善于挖掘新闻并及时报道。
报道素材是写好新闻稿件的基础,要写好通讯报道必须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掌握大量的典型素材,才能让报道更充实,在平日的工作里,他经常深入基层,一是加强同基层通讯员的交流与沟通,调动基层通讯员采稿写稿的热情和主动性,使公司的新闻宣传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是深入基层挖掘新闻素材,把一些安全生产的好做法、好经验,先进典型人物宣传出去,成为公司职工学习的榜样。
美丽的浪花在撞击暗礁时才更缤纷迷人,成功的星火在坎坷曲折的磨炼中才更闪烁耀眼。王××就是这样一个怀揣矿山情怀,热爱新闻工作的优秀通讯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张家峁矿业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良好赞誉,用自己勤勤恳恳的工作,彰显了对煤矿、对新闻工作的忠诚。用他的话说:“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写作质量,不断创新写作方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闻写作当中。”
xxx,女,30岁,中共党员,神南产业发展公司综合管理部干事。工作五年以来,该同志在积极完成各项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勤于学习,笔耕不缀,累计撰写稿件300余篇,外发稿件60余篇,为公司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热心,激发写作源动力。
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事务工作比较繁杂,但源于对新闻写作的热爱,该同志始终坚持8小时外写稿。刚开始从事新闻写作时,她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太少,缺乏新闻的敏感性,把握不住宣传工作的重点。为此,她非常注重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经常浏览相关煤炭行业网站,及时掌握一些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同行们的写作手法、技巧,对比查找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于发现的一些有新意和可读性的文章、资料或经典字句时,她及时记录保存,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同时,作为一名公司通讯员,她深知,时效是新闻的生命。一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便立即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快采快写,能今天写完的稿子,绝不拖到明天。
细心,挖掘新闻闪光点。
基层是新闻资源的“富矿区”,但是大量的新闻都是以隐形形态潜藏在基层的各个角落,作为一名通讯员,必须要细心,要时刻保持着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才能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题材、挖掘题材。刚开始新闻写作,由于经验不足、视野局限,该同志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报道和活动报道。后来,通过请教身边的老通讯员、参加公司和神南公司组织的专业培训,写作思维逐渐打开。围绕公司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该同志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车间班组,通过实地调研、与一线员工交流沟通,挖掘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素材。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撰写了《神南产业发展公司降本增效再打“组合拳”》、《科技之花在产业公司绽放》、《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多引擎”推进全员素质提升》等新闻稿件,较好地宣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和队伍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精心,锤炼文章感染力。
要提高作品质量,精心修改是必不可少的。20xx年,产业公司将盘活利库工作编入年度重点工作,并通过多项举措,最终实现了降库利库工作目标。为了将这一显著成效宣传出去,该同志及时撰写了《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库存“降压瘦身”盘活资金近亿元》一文。文章投到集团公司网站后,编辑要求充实内容再投稿。于是,她连夜电访了公司物资供应科长、计划员及基层库管人员,深入了解了各方在库存“降压瘦身”方面的做法和举措,并于第二天再次深入车间库房进行了实地采访。在标题制作、逻辑构思、语言锤炼方面进行二次“深加工”后,稿件被集团网、《陕西工人报》、《中国煤炭报》及《煤炭》杂志等多家媒体刊发。
责任心,唱响宣传主旋律。
新闻报道是经常性、长期性的一项工作,能力的提高靠的是长期积累、反复实践。这就需要通讯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耐力”。20xx年,由于部门人员调动,该同志接手了公司网站管理工作。为确保公司网站正常运行,新闻稿件及时更新,她自学了网站管理技术和新闻编辑相关知识。在稿件编辑中,对于新闻主题好、事件重要,但结构或素材不完善的稿件,主动与投稿者联系,进一步了解事件信息,以便更好的编辑稿件,两年以来共计编发网站稿件1300余篇。20xx年底,公司网站二次升级改版。作为网站编辑,她积极自学网站设计美工的最新前沿知识,在参照相关优秀网站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实际,在栏目整合、页面布局、功能升级等方面作了较大调整,新开辟了企业实力、在线视频、专题报道栏目,既丰富了网站内容,又提升了网站的关注度和点击率。新版网站上线后,受到了各方好评!
多一份耕耘才会多一份收获。实践证明,xxx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优秀基层通讯员。正是源于个人的勤奋努力,她多次荣获公司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先进个人、学习标兵、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为公司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努力。
1. 求是2. VOGUE服饰与美容3. 人民文学4. 人民画报5. 人民音乐6. 人民教育7. 儿童漫画8. 八小时以外9. 十月10. 三联生活周刊11. 大众电影12. 女友13. 小学生之友14. 小朋友15. 小说月报16. 山东画报17. 山海经18. 中共党史研究19.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 中国妇女21. 中国国家地理22. 中国青年23. 中国摄影24. 中国新闻周刊25. 中学生26. 中篇小说选刊27. 今古传奇28. 历史研究29. 少年文艺30. 文史知识31. 文史哲32. 文学评论33. 文物34. 父母必读35. 世界时装之苑36. 世界知识3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北京周报39. 半月谈40. 幼儿画报41. 龙门阵42. 共产党员43. 农民文摘44. 妇女生活45. 当代46. 当代贵州47. 收获48. 收藏49. 江海学刊50. 百科知识51. 老人世界52. 考古53. 西藏研究54. 时尚芭莎55. 译林56. 足球俱乐部57. 连环画报58. 学术月刊59. 知音60. 经济研究61. 英语世界62. 诗刊63. 青年文摘64. 前线65. 南方66. 南风窗67.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68. 咬文嚼字6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70. 故事会71. 神州学人72. 科幻世界73. 美术74. 草原75. 荣宝斋76. 党员文摘77. 党建78. 党建研究79. 家庭80. 海峡通讯81. 朔方82. 格言83. 特别关注84. 读书85. 读者86. 商界87. 理论动态88. 章恰尔(藏文)89. 萌芽90. 散文91. 编辑之友92. 装饰93. 销售与市场94. 新华文摘95. 新华月报96. 新体育97. 瑞丽98. 解放军文艺99. 解放军画报100. 演讲与口才101. 瞭望 1. 奥秘2. Cell Research3. 人民军医4. 大众医学5. 工业建筑6. 工程塑料应用7. 中华外科杂志8. 中华医学杂志9.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0. 中医杂志11. 中国农业科学12.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3. 中国机械工程14.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15. 中国科学16. 中国药学杂志17.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18. 中草药19. 分析化学20. 少年科学画报21. 水利学报2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 生态学报25. 生理学报26. 电力系统自动化27. 电子技术应用2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9. 石油炼制与化工30. 农村百事通31. 地质学报(英文版)32. 地球物理学报33.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4. 机械工程学报35. 自动化学报36. 作物学报37. 兵器知识38. 园艺学报39. 材料保护40. 汽车与驾驶维修41. 林业科学42. 物理学报43. 环境科学44. 现代化工45. 知识就是力量46. 金属学报47. 科学48. 科学画报49. 科学通报50. 家庭医生51. 海洋与湖沼52.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53. 航空知识54. 舰船知识55.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56.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7.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58. 植物学报(英文版)59. 数学学报(英文版)60. 煤炭学报
报北京矿大王家臣老师、杨宝贵老师的吧 现在他们在搞绿色开采,是个前沿课题,也是个采矿一个趋势。王家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主任、采矿与岩石开挖工程研究所所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材,中国煤炭学会煤矿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杂志编委。获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科技发展基金第八届孙越崎博士后奖、中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和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姓名:杨宝贵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年9月 民族:汉 职称:副教授电话: 通讯地址:北京学院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电子邮件: 个人简历 副教授,生于1967年9月,1998年12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获博士学位;采矿工程专业,从事充填采矿、矿山压力、矿山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论文及著作 1、 论文 (1)煤矿采空区胶结充填控制采动损害的可行性探讨,《煤炭学报》,2000 (2)配置钢筋对高水固结充填体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9 (3) Creep property of the solidifying backfill body of High-water Material,《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1999 2、 著作 (1)《高水固结充填采矿》,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当代胶结充填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获得荣誉 199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杨晓杰 杨晓杰 教授编辑本段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68年9月生,山西万荣人,中共党员,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7月和1996年7月分别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岩土工程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 现任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书记,国家973项目(No.2006CB2022)子课题负责人,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建筑业协会技术施工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深部岩体力学及其工程灾害控制、软岩工程粘土矿物学、滑坡灾害成灾机理及其监测预报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出版专著《中国煤矿软岩黏土矿物特征》一部,在科学通报、煤炭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球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国内一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第十七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