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期刊影响因子2020

期刊影响因子2020

发布时间:

期刊影响因子2020

如下:

1、亮点是今年Forum Math Pi和Cambridge J. Math都有影响因子了。从影响因子看,Forum Math Pi比Cambridge J. Math要领先不少。

2、槽点自然是很多好杂志IF太低,某些普通杂志(比如JDE)IF太高。每年都是如此,不过今年有不少杂志的IF都低的恐怖。最典型的是Acta Math,影响因子不到JAMS的一半,比CPAM低。

介绍

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Science影响因子:47.728期刊影响因子JIF™|JIF™前三名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仍然遥遥领先,影响因子高达508.702,比去年增长了200多分。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位居第二,影响因子:94.444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位居第三,影响因子:91.245其他知名期刊柳叶刀(Lancet)的影响因子:79.321大家比较熟悉的Nature影响因子是 49.962Science影响因子:47.728Cell影响因子:41.582

jhm期刊影响因子2020

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影响因子:10.588 近期,派森诺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在知名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上发表论文,通过宏转录组学研究,解析了餐厨垃圾和污泥厌氧共消化处理系统中,抗生素暴露对功能微生物物质代谢和产甲烷活性的影响,并揭示了抗生素暴露抑制厌氧消化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制。 研究背景 餐厨垃圾和污泥厌氧共消化处理系统是一种高效且极具潜力的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但污泥中的抗生素残留也会进入到厌氧消化系统中,而关于抗生素对消化过程中功能微生物和代谢通路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研究。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通过宏转录组水平的研究,揭示微生物活性和代谢通路表达的变化规律,以评估抗生素暴露对厌氧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测序技术: Illumina MiSeq +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 测序模式 :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V3-V4区、古菌群落V4-V5区测序;宏转录组测序 实验对象: 抗生素暴露条件下的餐厨垃圾和污泥厌氧共消化过程 研究结果 1. 抗生素对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产量的影响 抗生素(磺胺甲恶唑和红霉素)对甲烷产量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29 ~ 10.16%),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 图1 抗生素暴露对甲烷产量的影响 2. 抗生素暴露对厌氧消化过程中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可溶性多糖(SPN)、可溶性蛋白(SPS)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 实验显示,产甲烷高峰期(第23天),CK组中的SCOD和SPN的浓度均显著低于抗生素暴露组,这表明在抗生素的压力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率下降,抑制了微生物的水解活性。 图2 抗生素暴露对厌氧消化过程中 (a) SCOD, (b) SPN和 (c) SPS的影响 VFAs的产生是厌氧消化酸化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中又以乙酸最为关键,因为它与甲烷生成直接相关。结果显示,产甲烷高峰期(第23天),CK组中乙酸含量最低,表明抗生素会降低乙酸的利用效率,从而抑制酸化过程。 图3 抗生素暴露对厌氧消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 3.16S多样性组成谱分析:抗生素暴露对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产甲烷高峰期(第23天),反应器中的 Fastidiosipila 和 Proteiniphilum 丰度降低,这两种微生物有助于乙酸生成,这表明,抗生素抑制了乙酸的生成过程。且与CK组相比,四环素和红霉素添加组中 Methanosaeta (产甲烷菌)丰度降低,所有抗生素添加组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属丰度均有所下降,这表明抗生素压力下产氢过程受到抑制,进而抑制了产甲烷过程。 图4 抗生素暴露对厌氧消化过程中优势细菌 (a) 和古菌 (b) 的影响 4.  宏转录组学分析 :抗生素暴露下微生物代谢途径和群落表达变化 宏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抗生素暴露下,各处理组甲烷代谢均有所抑制,表明抗生素确实会抑制甲烷代谢的功能活性。同时,抗生素暴露还抑制了关键有机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的活性,导致产甲烷关键辅酶的生物合成活性和VFAs的产生受到抑制。产甲烷过程中的主要产甲烷菌是 Methanosarcina、Methanobacterium 等;但抗生素处理抑制了 Methanobacterium 和 Methanoculleus 的活性。四环素和磺胺甲恶唑也同时抑制了参与直接种间电子转移途径的 Geobacter 的活性,从而降低了电子传递效率,间接抑制了甲烷产生。 图5 宏转录组学研究揭示抗生素暴露下微生物群落的代谢途径和基因表达变化 图6 抗生素暴露下甲烷代谢途径的表达和丰度变化 总结 本研究采用宏转录组技术阐明了抗生素抑制餐厨和污泥共消化过程的微生物机制。在抗生素暴露的厌氧消化过程中,产乙酸菌属 Proteiniphilum 和产甲烷古菌属 Methanobacterium 丰度下降,水解过程受抑制,延缓了产甲烷过程。同时,抗生素抑制了关键有机物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活性,导致产甲烷关键辅酶(辅酶B/M/F420和甲烷呋喃)的生物合成活性受到抑制,最终抑制了产甲烷代谢活性。 这些结果与物质代谢和甲烷产量相一致。该研究成果拓展了抗生素抑制有机固废产甲烷的认识。 本研究的测序和部分数据分析工作由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期刊影响因子预测2020

影响因子为10.0。

Matter目前已被Web of Science收录。

Matter在2019年共发表158篇publications,其中citable items有95。

影响因子为10.0,2020年尚余2个多月,以平均计,预计Matter在2020的第一个partial impact factor将高于12。

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以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

一个学科的引文数量,总体水平取决于各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从总体上来说,某学科来源期刊越多,该学科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就越大。

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布的不均衡性,生物学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期刊,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数量上也有显著优势,从而说明生物科学在当代科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2020期刊即时影响因子

日本学刊期刊影响因子为:1.25。日本学刊杂志 国内刊号为:11-2747/D, 目前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收录, 获得过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等荣誉。

Science影响因子:47.728期刊影响因子JIF™|JIF™前三名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仍然遥遥领先,影响因子高达508.702,比去年增长了200多分。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位居第二,影响因子:94.444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位居第三,影响因子:91.245其他知名期刊柳叶刀(Lancet)的影响因子:79.321大家比较熟悉的Nature影响因子是 49.962Science影响因子:47.728Cell影响因子:41.582

如下:

1、亮点是今年Forum Math Pi和Cambridge J. Math都有影响因子了。从影响因子看,Forum Math Pi比Cambridge J. Math要领先不少。

2、槽点自然是很多好杂志IF太低,某些普通杂志(比如JDE)IF太高。每年都是如此,不过今年有不少杂志的IF都低的恐怖。最典型的是Acta Math,影响因子不到JAMS的一半,比CPAM低。

介绍

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sci期刊影响因子2020查询

看sci的影响因子的方法:

1、方法1、SCI期刊目录每年都会更新,更新之后会有相关人员将最新的期刊目录发布在网络上,大家可以通过搜索换到最新的sci期刊目录中查看期刊影响因子。

注意:sci期刊分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其中,中科院分区一年更新两次 分别是6月份和12月份左右;JCR分区一年更新一次是6月份左右。

2、方法2、若是有具体投稿sci期刊,也可以直接咨询该刊的杂志社编辑询问了解期刊最新的影响因子。

3、方法3、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在该平台上检索的前提一定要购买该平台检索服务才行。否则,是无法进行期刊影响因子查询的。当然,如果单位购买了相关服务,则可以直接通过单位内网访问该网站进行检索。

Sci期刊影响因子高低代表了sci期刊的学术水平,所以查询sci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是一定要掌握的。同一领域中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含金量越高,投稿难度越大,大家在选择期刊的时候要根据自己论文质量慎重选择投稿期刊。

1、http://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journalapp&view=search)

大家可以在上面搜索很多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能够满足很多不同学科朋友的需要。

2、

能够查询2020最新的IF影响因子,这个网站最好的地方,能够很方便的看到期刊影响因子的涨跌情况,一目了然,就是股票一样。

3、 这个网站支持模糊搜索,已经更新2020最新期刊影响因子。

4、这个网站支持多种途径的查询方式,查询的影响因子也是比较权威的。

5、sci.justscience.cn 这也是非常实用的一个IF影响因子查询网站,支持多种查询方式。

6、 梅斯医学查询网站,是国内较早的影响因子查询网站。这个网站的一个缺点就是,一些影响因子较小的无法被查询到。

  • 索引序列
  • 期刊影响因子2020
  • jhm期刊影响因子2020
  • 期刊影响因子预测2020
  • 2020期刊即时影响因子
  • sci期刊影响因子2020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