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组织决策中的沟通模式研究论文

组织决策中的沟通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组织决策中的沟通模式研究论文

所谓沟通,是指使两方面能连通。朴实易懂的词语,要把它使用好,达到有意义,并非容易。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沟通,沟通是架起友谊桥梁,通向彼岸的重要方式,它涵盖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算独自一人时,也存在与自己沟通,与环境沟通。沟通二字在现代社会中,显得特别珍重,特别能提得起。我要论的沟通就是人际沟通。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因。与同事、朋友、亲人或家人相处,与领导、客商、市场交往相处,关系良好,工作顺顺当当,我认为这人有外在技巧,也有内在动因。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难题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各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时,很快就有回音的。人际互动中,善于掌握他人情感的人,自然居于主导地位,对方的感情状态将受其摆布。事实上,人际沟通能力是建立在其他能力的基础上的。比如说社交能力好的人一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情感,因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表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品性不好,态度粗暴,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断章取义,偷梁换柱,自高自大,不尊重人,脱离实际,脱离环境,能搞好沟通吗?我认为是不能的。要搞好沟通必须具备给人的印象是个有良好品性基础的人,有知识,有礼貌,有规矩,能善于判断善恶和强弱的人。全新的沟通理念一是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二是有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高他人。既能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能力和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乞丐,你也应该明白,他在某一方面是你不具备的。三是正确的行为。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必须倡议的最本质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互相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就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念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因自私而表现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在社会现实中,有种人总认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认为能够说服,猫用舌头舔辣椒,这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意义是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真正的意思,为什么?心意相通,当然如此。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要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误解。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舍去自己的执着,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他人也愿意接纳你。如何沟通,如何做到良好沟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1、不管沟通条件多么恶劣,都要控制自己,不可情绪化地负气而中伤他人。2、耐心地和他人沟通。3、以事情为主。4、悄悄地帮助。提供帮助而不求他人回报是个性富足、宽容的表现,让他人有信任感。5、主动型沟通。6、信守承诺。能够承诺和信守承诺,正是你的信心和诚意的绝佳表达。信守承诺的个性,别人会主动来受你波及。7、对自己要有把握。在自己能力可以控制的事物上,让个性波及他人。8、要有爱心。要用爱心去关怀他人,缺乏爱心的人,就算有点金术,也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9、先理解人,再让人理解。10、别乱下评断。11、让别人辩明真相。12、既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又能掌握时机去纠正他人的错误。13、尊重他人的现状,不放弃个性。14、邀请他人参与有意义的事。15、用情、理结合,指点迷途羔羊,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在情中,就是在理中,沟通时二者要分别对待,要合情合理。对重大抉择,不要凭一时冲动,要理智地考虑各咱可能的场景,不妨帮助他人找出周全之策来。站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的人一般都是急需帮助的人,不妨指点一二。所以准确把握沟通技能对一个班子,一个单位,一个社会来说非常有意义,它能促进队伍和谐,经济发展,百姓富足,人们健康,事业兴旺,班子团结,战斗力增强。谁掌握了沟通技能,谁就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沟通带来的最大利益。企业管理中,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各种研究表明,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我们发现,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面对面和电话)沟通。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在管理学的范畴我们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二、激励的需要信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要引导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追随者要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离不开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向、下向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三、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开放式时代中,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不可能只凭借自身力量和信息渠道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进行智力资源的整合。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各阶层能分享他的想法,并考虑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西蒙提出主管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和处理就是沟通。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把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对决策的执行的实质是企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必然是自我沟通的行为过程。那么,决策是沟通,执行也是沟通,因此,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顾客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新经济正在向人类社会走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的传递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的。因此,有人认为,新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管理方式的变革,而管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就是管理向沟通管理的方向发展。即企业必须致力于借助现代网络和网络技术,在广泛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在企业内外创造一种平等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与其员工、企业与供应商等社会公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忠诚和持久的支持行为,通过建立一个有机的沟通体制,让知识、信息和情感这些企业竞争的优势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企业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简单你是升级了,还是任务啊

组织间沟通研究论文

企业内部沟通方式探究

代企业,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特别需要彼此进行沟通、互相理解、互通信息。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企业内部沟通方式探究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沟通困难是现代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了解组织内部的沟通方式、领导的沟通风格以及企业运行中存在的沟通问题,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 内部沟通;有效沟通;沟通方式;沟通风格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

一、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特别需要彼此进行沟通、互相理解、互通信息。如果沟通的渠道长期堵塞,信息不通畅、感情不融洽、关系不协调,就会影响工作,甚至使企业效益每况愈下。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沟通有助于改进个人做出的决策

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每当遇到这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就需要广泛地从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或建议有关人员做出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做出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信息,增强了判断能力。

(二)沟通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

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需要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了解也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完成工作有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

(三)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士气

除了技术性和协调性的信息外,企业员工还需要鼓励性的信息。它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人一般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更离不开沟通。思想上和感情上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即使不能达到完全理解,至少也可取得谅解,使企业有和谐的组织氛围,所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有效沟通的结果。

二、四种组织内部沟通方式

组织内部的信息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也可以是多向的。沟通渠道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沟通渠道是指信息在沟通时流动的通道。这些渠道应该涉及整个组织纵向的上下层次之间,横向的各个职能部门、职能人员之间以及体系和产品的前后过程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沟通。组织的正式沟通渠道包括下列几种形式。

(一)下行沟通

下行沟通是指组织中信息从较高层级流向较低层级的一种沟通渠道。这是组织的最主要的沟通渠道。这种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传递工作指示,包括向下级和员工提供关于顾客要求、产品要求、程序与实务的资料;向下级通报组织的工作业绩;向职工阐明组织的目标;发布组织的规章、制度等,促使下级和员工对工作和任务的了解。

(二)上行沟通

上行沟通是指组织的成员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层、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这种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将现场发生的大量的正常或异常的信息、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各种报表、请示汇报材料、申诉意见、改进建议、问题反馈等等,传递给上一级直至最高层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职能人员。下级人员及员工可以通过有效渠道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向上级反映,既能激发员工改进的参与热情,又能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管理者则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企业的状况,提高管理水平,分析、处理生产、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横向沟通

横向沟通是指组织中同一层级的部门和职能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现代管理的矩阵式管理理论提倡这种沟通。组织对各个层次制定的工作职责,要规定“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这里的“相互关系”就是指规定横向沟通的内容和方式。这种沟通能够加强组织内部同级单位之间的了解与协调,减少各部门之间的阻隔、矛盾与冲突,提高运行效率。

(四)斜向沟通

斜向沟通是指在正式组织中同级别又无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管理学是不主张运用“斜向沟通”的,因为这种沟通和“横向沟通”一样可能会破坏统一指挥。但是由于这种沟通常是业务性的,可以缩短沟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综合职能部门和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沟通掌握全面情况,综合协调处理问题,做出流程调整或改进的建议,因此进行这种沟通还是有必要的。

三、企业内部沟通的问题和误区

就组织内部沟通而言,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以下问题与误区。

(一)无视或轻视感情式沟通的重要作用

这是为数不少的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感情交流。所谓的沟通也仅限于基于工作的行政指令、工作任务或是公司政策的上传下达。管理者担心和员工打成一片会有损自己的形象、有失自己的身份、危及自己的权威,不愿主动与员工进行沟通;员工因对管理者存在敬畏心理,害怕在管理者面前说错话、办错事,或是担心被误认为是与管理者套近乎,不敢主动与管理者交流,致使组织内部人情冷淡、独立工作、各管其事,没有充分认识到交流的作用、沟通的力量。员工之间不能对本企业的现状、发展目标等达成共识,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正常运作。

(二)管理者或员工缺乏最起码的倾听与反馈的技巧或者忽视二者的均衡运用

企业中的每个成员在信息沟通过程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风格,这便是所谓的沟通风格,它体现了管理者人际关系的基本结构与面貌。它不仅与组织的凝聚力、生产效率密切相关,而且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其绩效水平。沟通及沟通风格不良,是目前许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许多西方应用心理学家对沟通风格进行了大量研究。罗伯特(1977)提出的“管理者行为评价模型”将管理者的沟通活动分为封闭、隐秘、盲目和开放四种典型风格。

1.封闭型管理者的典型特征是既很少进行自我披露,也很少运用反馈,好像一只与世隔绝的乌龟呆在甲壳之中。焦虑和没有安全感是封闭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他们疏于进行上下沟通,员工既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激励,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因此,员工对这类管理者怀有敌对和失望情绪。

2. 隐秘型管理者的沟通特征具有单一性和防御性,即一味追求他人的反馈信息,却很少披露自我。猜疑和寻求社会认同是隐秘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他们认为保持团队的表面和谐或一致是管理工作的宗旨,为达此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大事化小。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他们倾向于只讲员工优点、少谈缺点。

3.盲目型管理者更多地进行自我披露,却忽视了反馈的运用,其管理行为具有“独断”色彩,过分自信是他们的典型心理。他们更多地看到员工的缺点,忽视其优点和潜力。员工对其心怀不满,很少将自己视为组织的一员,生产率下降;员工也可能采取强制性反馈手段,如提意见、向上级告状,或者隐瞒重要信息来报复管理者。4.开放型管理者既重视自我披露,又注意运用反馈,能在团队中营造出宽容互信的开放气氛。他们敏于体察员工需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组织事务。因此这种沟通风格不仅营造了健康融洽的人际氛围,而且提升了团队的工作绩效。

(三)组织结构对沟通的影响与沟通缺口

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信息沟通,多层次庞杂繁冗的组织结构不仅会影响信息传达的及时性,还容易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流失,给企业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制造极大障碍,最终影响工作效率。沟通缺口指沟通的正式“网络”中所存在的缺陷或漏洞。正式沟通网络是沿着组织的权责路线建立的,随着组织的成长和扩大,这些“网络”便倾向于变得大而复杂,同时又缺乏计划工作,沟通“网络”中便开始出现缺陷。过分依赖正式沟通而不利用其他来源和方法,将会导致沟通系统产生缺口。

(四)沟通渠道的选择及媒介没有被恰当的利用

信息沟通有多种渠道,各种渠道又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不考虑本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随便选择沟通方式和渠道,也会造成信息沟通的障碍。如一个管理人员设计了一个极好的方案,但是如果没能选择好合适的方式予以沟通表达,那么他的时间和精力就可能白费了,企业投入的沟通成本也可能白费了。

(五)信息量过大和负载过重影响有效管理沟通

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信息过量会造成沟通的障碍,重要的是要有用的、优质的信息。当人们负载的信息过度时,他们就倾向于业绩完成得不好,其工作绩效比接收信息量少的员工的绩效还要低得多。

(六)管理者与成员之间信任感的缺乏

信任障碍主要与下级和主管相处的经历有关。一方面,如果下级把坏消息报告给上级来为自己谋私利,如为了提升职位、显示功劳以及树立良好的形象,这些都会损毁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另一方面,态度、观点、理念的差异也是有效沟通的障碍。由于人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传递或者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容易掺进自己的主观态度,会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

四、完善内部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良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已经注意到了企业内部沟通不当和缺乏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优化企业的内外部沟通,尤其是内部沟通应受到每个企业的重视。改善企业内部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内部培训

强化培训是为了在企业的内部构建一种统一的沟通风格和行为模式,减少因沟通形式不一而造成的摩擦。通过培训可以将一些概念性的语言定下来,形成大家一说出口就能被理解的企业话语。而不必再挖空心思地去弄清楚一句话从不同老板口中说出有何区别。

(二)建立沟通标准

任何沟通只有在有了标准的情况下才有意义,那么企业内部的沟通标准何在?作为营利性的组织,企业的存在就是以经营业绩为依归。衡量任何沟通活动的意义,都会最终追溯到业绩目标。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组织首先必须要构建好自身的业绩管理体系,通过设立明确、科学的业绩目标,用以指导企业行为,包括沟通行为。

(三)转换领导意识

从实际来看,我国企业的领导人还有不少出身“草莽”,思想中没有羁绊,对自身的能力极度自信,事事唯我独尊。虽然目前有很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由于没有形成上下一致的管理理念和风格,同样一句话在不同阶层管理者口中讲出来往往让人领会到不同的意思。因此,企业的高层必须转变过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不能让所有的员工都围绕自己的想法转,企业各级管理者都应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要求担负起责任,员工各司其职,明确自己该向谁负责。

(四)设立等级制度之外的沟通渠道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下级员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减少甚至回避与上级的沟通。因此,设立专门的意见收集系统,建立包括总经理接待日、总经理信箱在内的等等有关制度,设专人负责接收、处理有关的意见、建议以及投诉等有关信息,保持沟通渠道的通畅,也是企业改善内部沟通有效性的一个措施。

五、结语

沟通困难是企业的症状而不是原因,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面临沟通困难的问题,企业不应该回避沟通困难的问题,更不应当以沟通困难掩饰其内部运行机制出现的问题。同时企业应谨防沟通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应将信息渠道的建设和完善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计划,并谨防“信息过载”和信息与权利的同化,处理好组织规模与组织机构设置以及集权和分权的配比关系,减少因沟通渠道过多可能导致的效率减损。

沟通不是结果,而只是一个过程,强调企业内部沟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沟通是组织活动的核心,是管理的动力和有效方法,它可以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只有那些熟谙沟通策略和技巧的管理者,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的光环只会闪耀在那些沟通高手的头上。要十分重视沟通,选择适当的方法,使用正确的渠道,进行有效沟通,实现组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春花.管理沟通[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8.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雷转运.沟通——管理的基石[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0).

[4]兰红.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J].石油教育,2007,(1).

[5]李云青.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J].青海经济研究,2006,(2).

可以去周思敏老师的微博看一下

团队沟通论文

团队成员中每一个人在小组建立的最初就提出了大家要相互信任的要求,我认为这是高效团队的良好合作与沟通的首要要素。现在是我为您整理的团队沟通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人们的合作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发生了更本的改变,更多工作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呈现,因此如何构建高效团队成为了管理学中的重要命题。而要构建高效团队,则沟通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构建高效团队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沟通;高效团队;信任;冲突;倾听

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1994年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将个体力量凝结成强大的团队力量,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但是否能在团队中有较好的合作,需要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努力。

从最初的团队组建到最后的任务完成,团队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团队都希望获取1+1>2的结果,期望能够通过团队的整合使其实现个人能力简单迭加所无法达到的成就。要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且高效的团队,必然需要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而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达到共识。而在团队合作中,观念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在沟通中出现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激烈的冲突,而更严重的情况就是团队成员之间不愿意沟通,这时信息的封闭性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组织的效率。所以良好的沟通在组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信息时代,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对沟通的要求更加迫切。

1 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

根据现有研究者的研究发现知道,要建设一个拥有良好沟通的团队,第一个且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信任。这不是任何种类的信任,而是坚实的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能够使得团队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这就意味着一个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他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即使这些长处超过了自己。离开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很难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就难以实现我们的目标。

因此,团队成员中每一个人在小组建立的最初就提出了大家要相互信任的要求,我认为这是高效团队的良好合作与沟通的首要要素。每一个人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后,都充分信任他人能够胜任其所需完成的部分,且完成的质量是合服团队要求;相信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是努力在为团队的目标而努力,无任何人偷懒或是做出破坏目标的事情;另外,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所有的团队成员在其他人发现所有的团队成员在自己的意见看似是有偏差的时候,并非是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而是诚恳的承认自己观点的不足,采纳他人所提出的正确观点。

2 排除影响团队良好沟通的因素——个人因素

影响团队良好沟通的因素理论上有三个,即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结构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我认为可能影响我们团队良好沟通的最大因素是于个人因素。

首先,个人因素是指是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点和信念不同造成沟通的障碍。知觉选择的偏差是指人们有选择地接受,例如,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符合自己利益需要又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内容很容易接受,而对自己不利或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则不容易接受。

但是我们认为,在团队中分歧与意见不合是必然会发生,这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有关。而分歧和不一致的意见对于团队的高效并不一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相反,在一个高效团队中应该有良性的冲突,即建设性的分歧,才能够激发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能力。因此我们团队接受每个人的不同观点和态度,鼓励每个人在思想的交锋中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但是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有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不允许有人身攻击影响团队的合作。如果有团队成员为了某个观点而争论不休,无法达成一致时候,就需要有组长出来协调(在我们团队中大家都平等,组长也没有特别的权利,主要担任沟通协调角色,解决任务冲突、人员冲突、时间冲突,使大家愉快配合,按时完成任务)。如果经过协调后还是无法达到一致,就会采用在团队创建初定下的规矩,即少数服从多数,从而解决这方面的障碍。经过投票后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的一方,则会由组长进行沟通,使其能够尽快的从不愉快中走出来,减少其意见未被采纳后的失落感。

其次,个人因素是个人的个性特征差异引起沟通的障碍。在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中,个人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兴趣等差别,都可能引起信息沟通的障碍。

鉴于个性特征的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在整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显示,这是很难控制的。因此,团队成员只能尽量信任其他成员,另外每个人都需具有一定的宽容度和包容度,从而使得这方面的沟通障碍能够减少到最低。

另外,我认为团队中每位成员都应该培养镇定情绪和良好的心理气氛,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有助于成员能够真实地传递信息和正确地判断信息,避免因偏激而歪曲信息。

第三,个人因素是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沟通的障碍。同样的词汇对不同的人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在一个团队中,成员常常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说话方式和风格,对同样的事物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些都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在团队中经常会出现团员来自不同地方,由于语言的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时常出现。例如北方人的俗语,南方人就难以明白;南方人的普通话不标准的发音也常常是的北方人一时难以明白,从而形成障碍。因此我认为解决这一障碍的方法就是在沟通不利的情况下,由表达不顺畅的那一位成员选择其它方式表达,或是由其他能够理解的人帮助他来重新表达,直到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为止。这样的方式使得我们团队能够克服这一类型的障碍,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作用。

3 有效倾听

在团队沟通中,言谈是最直接、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种途径,有效的言谈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倾听。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

即当有人发言的时候,其他人以目光接触发言者,让对方感受到其他成员的重视与尊重;如果有问题,则在对方发言结束后提出,每个人尽量显得都比较有耐性,不随意插话;每个人在听发言者发言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每一次在发言者发言完毕后,有一位或两位成员重复发言者的要点,以确定所理解的发言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因此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尊重,倾听他人的发言,使得团队沟通更为顺畅。

4 总结

从团队初建至任务完成团队解散,无论是涉及到具体的任务内容还是约定会谈时间,都需要经过大家的沟通,而非某一人订立,让每一位成员在团队中能够感受到充分受到尊重,且感到每个人在团队中都是平等的。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团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得1+1>2的期望结果。

沟通管理[内容摘要]: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二者在含义、实质、手段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密切联系。[关键字]:管理沟通、内在联系一 管理与沟通的含义要研究管理与沟通的关系,首先要明白,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管理沟通,或者说管理沟通的定义应该是什么呢? 著名学者、企业管理沟通专家郑文斌认为:“管理沟通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即组织成员内部互相之间;或者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旨在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内容与层次的,对组织而言有意义信息的发送、接受与反馈的交流全过程,及各组织对该过程的设计、规划、管理与实施与反省”。因此,所谓管理,即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既然如此,为了设计和保持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为了使人在群体中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就需要:沟通。沟通,是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 和其他一切管理者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人类的活动中之所以会 产生管理活动,人类的种种行为中之所以会产生管理行为,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群体活动和行为的原因。而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一个群体成员能够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一个群体成员能够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在每一个群体中,它的成员要表示愿望、提出意见、交流思想;群体的领导者要了解下情、获得理解、发布命令,这些都需要有效的沟通。因此可以说,组织成员之间良好有效的沟通是组织效率的切实保证,而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更是协调全体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二 管理沟通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管理沟通与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或者说是有什么共同点,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所有的管理行为过程,绝大部分就是沟通行为过程。沟通是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管理得以实施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方法、工具。如管理职能中的计划,必须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作基础,信息收集处理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计划制定时需要吸收团队意见,计划制定后需要形成正式文件,并下达给所有与计划执行有关的组织成员,组织领导还需要向组织成员解释计划和计划执行方法与难点,组织成员对计划必须有反馈,必要时还要在具体执行计划时对计划内容进行一些修正等等,所有这些管理功能与活动,无一不是沟通行为过程。 (二)、大部分沟通行为过程都是管理行为过程。如果把沟通行为过程由人类社会大背景缩小到企业或组织内外部这一相对较小的范围来考察,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大量的沟通行为过程必然与企业或组织的管理相关或重叠,除了一小部分沟通行为与过程是个人性的或反管理性的,大部分沟通行为过程都是管理行为过程。如在一个企业中同事与同事在办公时间甚至办公时间以外进行的交往和沟通,往往也都是讨论公司公事,或是为了协调出良好的工作关系,这样的行为当然可以看作是管理行为。在组织中,领导向员工讲一句话,也会因为它是发生在组织内,因而就不可能或不应该只是沟通,而是围绕着企业或组织目标来进行的管理行为之一。(三)、沟通行为在管理行为中,具有了非同寻常的重要性。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管理行为中,沟通行为具有了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在工业革命之前,企业或组织信息交流只能依赖于见面会谈和通信,等到后来有了电报电话,信息交流一下加快了许多倍,原来一个月甚至一年才能沟通的信息,变成一个电报,电话就能达成沟通。交通工具的发展也起到了同样作用。想想飞机在信息和物质交流方面所起到的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它已经使以前不可能的交流沟通成为可能。而到了二十、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资源要素中,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等传统要素的作用虽然依旧巨大,但科技、知识、信息的作用尤其突出,以信息为载体的知识、技术及信息本身,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信息沟通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效果,沟通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经济和市场全球化促使现代企业成为人数、机构、业务众多的大型跨区、跨国、跨洲企业,在这样空前巨大和复杂的企业中,管理沟通的难度在客观上成倍增加,成为许多大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和瓶颈,从而更突显了沟通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在现代信息社会,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惊人发展,信息本身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而在信息产业及其相关企业中,信息的传播、交换、共享速度对企业经营成败更是具有直接决定性意义。在咨询公司,团队沟通、知识共享、协调配合这些管理性质的沟通,负担起了企业资源、智力整合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重任,企业资源的整合基本靠的是成功有效的管理沟通。在这样的形势下,管理沟通必然获得越来越多管理者和管理学家的重视。

组织沟通问题研究论文

团队沟通论文

团队成员中每一个人在小组建立的最初就提出了大家要相互信任的要求,我认为这是高效团队的良好合作与沟通的首要要素。现在是我为您整理的团队沟通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人们的合作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发生了更本的改变,更多工作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呈现,因此如何构建高效团队成为了管理学中的重要命题。而要构建高效团队,则沟通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构建高效团队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沟通;高效团队;信任;冲突;倾听

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1994年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将个体力量凝结成强大的团队力量,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但是否能在团队中有较好的合作,需要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努力。

从最初的团队组建到最后的任务完成,团队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团队都希望获取1+1>2的结果,期望能够通过团队的整合使其实现个人能力简单迭加所无法达到的成就。要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且高效的团队,必然需要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而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达到共识。而在团队合作中,观念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在沟通中出现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激烈的冲突,而更严重的情况就是团队成员之间不愿意沟通,这时信息的封闭性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组织的效率。所以良好的沟通在组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信息时代,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对沟通的要求更加迫切。

1 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

根据现有研究者的研究发现知道,要建设一个拥有良好沟通的团队,第一个且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信任。这不是任何种类的信任,而是坚实的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能够使得团队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这就意味着一个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他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即使这些长处超过了自己。离开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很难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就难以实现我们的目标。

因此,团队成员中每一个人在小组建立的最初就提出了大家要相互信任的要求,我认为这是高效团队的良好合作与沟通的首要要素。每一个人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后,都充分信任他人能够胜任其所需完成的部分,且完成的质量是合服团队要求;相信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是努力在为团队的目标而努力,无任何人偷懒或是做出破坏目标的事情;另外,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所有的团队成员在其他人发现所有的团队成员在自己的意见看似是有偏差的时候,并非是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而是诚恳的承认自己观点的不足,采纳他人所提出的正确观点。

2 排除影响团队良好沟通的因素——个人因素

影响团队良好沟通的因素理论上有三个,即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结构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我认为可能影响我们团队良好沟通的最大因素是于个人因素。

首先,个人因素是指是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点和信念不同造成沟通的障碍。知觉选择的偏差是指人们有选择地接受,例如,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符合自己利益需要又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内容很容易接受,而对自己不利或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则不容易接受。

但是我们认为,在团队中分歧与意见不合是必然会发生,这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有关。而分歧和不一致的意见对于团队的高效并不一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相反,在一个高效团队中应该有良性的冲突,即建设性的分歧,才能够激发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能力。因此我们团队接受每个人的不同观点和态度,鼓励每个人在思想的交锋中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但是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有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不允许有人身攻击影响团队的合作。如果有团队成员为了某个观点而争论不休,无法达成一致时候,就需要有组长出来协调(在我们团队中大家都平等,组长也没有特别的权利,主要担任沟通协调角色,解决任务冲突、人员冲突、时间冲突,使大家愉快配合,按时完成任务)。如果经过协调后还是无法达到一致,就会采用在团队创建初定下的规矩,即少数服从多数,从而解决这方面的障碍。经过投票后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的一方,则会由组长进行沟通,使其能够尽快的从不愉快中走出来,减少其意见未被采纳后的失落感。

其次,个人因素是个人的个性特征差异引起沟通的障碍。在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中,个人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兴趣等差别,都可能引起信息沟通的障碍。

鉴于个性特征的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在整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显示,这是很难控制的。因此,团队成员只能尽量信任其他成员,另外每个人都需具有一定的宽容度和包容度,从而使得这方面的沟通障碍能够减少到最低。

另外,我认为团队中每位成员都应该培养镇定情绪和良好的心理气氛,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有助于成员能够真实地传递信息和正确地判断信息,避免因偏激而歪曲信息。

第三,个人因素是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沟通的障碍。同样的词汇对不同的人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在一个团队中,成员常常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说话方式和风格,对同样的事物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些都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在团队中经常会出现团员来自不同地方,由于语言的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时常出现。例如北方人的俗语,南方人就难以明白;南方人的普通话不标准的发音也常常是的北方人一时难以明白,从而形成障碍。因此我认为解决这一障碍的方法就是在沟通不利的情况下,由表达不顺畅的那一位成员选择其它方式表达,或是由其他能够理解的人帮助他来重新表达,直到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为止。这样的方式使得我们团队能够克服这一类型的障碍,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作用。

3 有效倾听

在团队沟通中,言谈是最直接、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种途径,有效的言谈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倾听。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

即当有人发言的时候,其他人以目光接触发言者,让对方感受到其他成员的重视与尊重;如果有问题,则在对方发言结束后提出,每个人尽量显得都比较有耐性,不随意插话;每个人在听发言者发言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每一次在发言者发言完毕后,有一位或两位成员重复发言者的要点,以确定所理解的发言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因此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尊重,倾听他人的发言,使得团队沟通更为顺畅。

4 总结

从团队初建至任务完成团队解散,无论是涉及到具体的任务内容还是约定会谈时间,都需要经过大家的沟通,而非某一人订立,让每一位成员在团队中能够感受到充分受到尊重,且感到每个人在团队中都是平等的。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团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得1+1>2的期望结果。

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这两者都遵从沟通固有的步骤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沟通管理论文三千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企业沟通管理

[提要] 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企业的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前者与组织目标密切相关,后者则会影响到组织成员的士气和组织凝聚力,管理者应根据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特点来分别制定不同的沟通管理办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沟通管理效果。

关键词:沟通过程;正式沟通;非正式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5日

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这两者都遵从沟通固有的步骤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但正式沟通往往是利用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来传递信息,且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企业的组织目标。非正式沟通则往往与企业的正式要求无关,它是以个人或者非正式组织为渠道来进行信息的传递的,传播的是职工关心或者与他们利益相关的信息。两者对于企业有效率的运营都不可或缺。下面从沟通过程管理、正式沟通管理、非正式沟通管理等角度来分别进行阐述。

一、沟通过程的管理

沟通过程可以分为七个步骤。一是“信息”,即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观点、想法,这是沟通的起始点,这些观点和想法也必然是沟通的对象;二是“表现”,指的是将想法、观点用一定的媒体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媒体形式可能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录像等一切可以承载信息的载体,这些载体必然方便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三是“传递”,指的是发送者将文字传输给接收者,将图形展示给接收者,或者播放动画、录像等;四是 “接受”,接收者接受这些媒体,相应的接收形式可能是认真聆听、仔细阅读、或者观看;五是“翻译”,接收者一边聆听、阅读、观看,一边试图理解发送者发送的媒体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这是一个过程;六是“理解”,这是一个状态,表示接收者已经聆听、阅读、观看完毕相应的包含观点、想法的媒体,表示翻译阶段的最终结束;七是“反馈和噪音”,反馈是指接收者将自己理解得到的想法观点等传递给信息发送者,以便信息发送者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的接收。反馈是“信息的发送-接收”的逆过程;“噪音”是指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一切干扰和扭曲信息传递的因素,如难以辨认的字迹、录像播放过程中的噪声和强光干扰、信息接收者的理解能力等,这些所有影响接收者充分理解发送者想法的因素,称为噪音。

为了保证各个员工可以获得清楚和明确的信息,应该对沟通的七个步骤加以管理和控制。比如在翻译阶段,应该根据沟通信息的内容、接收对象、事情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信息承载介质。如果是涉及到企业的业务相关的信息,用文字和数字的形式无疑更加符合现实,一方面文字性的内容可以留下今后查阅的依据;另一方面,文字性的内容有助于人们仔细反复阅读和加深理解。而那些与业务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的沟通,用语音等形式可能比较适宜,这种沟通方式拥有沟通速度快,信息量大,反馈速度快等优势。对于接收者的翻译阶段,员工应该仔细阅读收到的文件,认真观看播放的视频资料,这样才可以深刻理解信息中包含的真实意图和观点。对于反馈的管理,企业中的人员在理解完毕收到的信息后,应该及时将自己理解的含义反馈到信息发送者那里,以查看自己是否真正把握了信息发送者的意图。而在信息沟通的任何阶段都应该避免噪音的干扰,如果是纸质版的文件,尽量要用电脑的文档资料,而避免用手写的文件,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字迹不清楚而带来的沟通干扰,工作场所应该保持一定的安静,这样在进行口头沟通时,就不会有噪声的干扰。而强光的干扰也是要避免的,企业在播放录像动画的时候,应该避免阳光或者强烈灯光干扰收看者。

二、正式沟通的管理

正式沟通即是以组织的正式沟通渠道进行的沟通,比如上下级的意见交流、日常会议、市场调查、组织间的访问等。正式沟通是围绕组织的正式目标展开的,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企业只有通过正式沟通才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消除于无形之中;企业只有通过正式沟通才可以协调各个个体、要素、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企业也只有通过正式沟通才可以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获取目标市场、国家法律政策、先进技术、竞争者的竞争策略等信息,并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因此,正式沟通对于企业的运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企业应该加强对正式沟通环节的管理。方法如下:

1、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上下级之间根据业务的需要定期进行信息的交换,交换的信息内容必然是有关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在自己所管辖的部门范围内应该定期召开部门全体员工会议,在会议上,一方面员工之间可以加强对工作的经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群策群力的解决。建立总经理信箱,该信箱的存在是为了鼓励普通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通过该信箱,总经理可以很容易地了解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设立总经理接待日,在该接待日,任何人都可以来到总经理办公室进行问题的反映,提出自己对于整个企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或者对企业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映。上述这些内容应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落实下来,认真执行,而不是仅仅出现在书面的文件上。

2、沟通双方应该有真诚的态度。企业的正式沟通可能是上下级之间对于工作进行信息交流;可能是上级对下级进行工作安排,命令发布;可能是下级在工作遇到挫折感到沮丧时,领导者对其进行鼓舞使其恢复信心;也有可能是同事之间就工作经验或者在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沟通的双方有一个正确的沟通态度,即应该明确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协作一致共同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努力。领导者应该真心实意地对下属进行关心和爱护,在其工作上出现困难的时候,予以工作方法上耐心的指导,在其出现沮丧等情绪时,对他进行鼓励,在他工作做出了成绩的时候,上级应该对其进行奖赏和肯定。在工作上有来往的同事之间应该树立互相帮助的氛围和习惯,这样才可以减少协作成本,才可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团结一致共同解决该问题,而不是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当然,这种沟通过程中的真诚应该来源于组织文化的建设,企业应该树立健康、积极、团结的组织文化,并使得这种价值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拥有这种组织文化的企业更加容易建立畅通、有效的正式沟通渠道。 3、企业与外界环境的沟通管理。外界环境与本企业也在发生着信息的交流和交换。外界环境包括的要素有供应商、竞争者、政府机关、顾客等。企业应该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密切注视供应商供应能力的变化,即供应商供应原材料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本企业产品的影响。供应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产品价格。如果供应商的价格提高,那么企业应该及时寻找替代的供应商或者考虑对供应商进行并购来减少自己的供应链风险。企业也应该密切注意获取竞争者的信息,因为竞争者的市场策略会影响到本企业的市场策略,如果竞争对手采取了降价策略,本企业是否跟随降价或者干脆价格不进行变动,而是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如果竞争对手开发了新产品并且投入市场,本企业是否应该对这种新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而考虑采用相应的应对策略。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政策的变化,这些变化要么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带来影响,要么干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国家准备对本行业提高税收,企业是否应该拿出相应的降低成本的策略?如果国家准备投入替代产品的行业,本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企业应该密切注意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变化,人的消费欲望总是无止境而且喜新厌旧的,企业应该多做市场调查,关注消费偏好的转移,设计和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消费欲望。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市场情报的获取、国家法律政策的获取,这些都涉及到企业的正式沟通。企业应该重视本组织与上述因素的沟通。

三、非正式沟通管理

非正式沟通是企业以个人或者非正式系统为渠道进行的沟通,传播的是职工感兴趣的信息或者是与职工利益相关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毕竟人们的活动不仅存在于工作之中,也存在于生活和情感之中。而非正式沟通的对象往往与上述内容相关。

非正式沟通有如下特点:非正式沟通信息传播速度快,由于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是与职工利益相关,因此传播速度要大大快于正式沟通,因为正式沟通的信息传播要经过一些正规的程序。通常,企业内部信息都是通过组织内部的正式沟通渠道,或是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地进行书面的或口头的传播。这势必造成信息传递的速度较慢,由此会导致一个时间差,即人们需要适当的信息的时刻和信息最终到达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而非正式的信息传播渠道,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由于它是一种多方位的信息传递方式,即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是垂直的,还可以是横向的、斜向的甚至是跳跃的,信息通道全方位发散,使信息的传递更迅速。此外,这种信息由于是个人之间的私人交流,所以信息传递也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24小时内全天候进行有效传播,这无疑也加快了它的传递速度。

非正式沟通有一定的片面性,其中的信息内容往往会被夸大和曲解。这是由于每个传播信息的人都会加入自己的理解,甚至会掺杂个人的情感评价,如此信息的片面和扭曲都是容易产生的;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当一个员工传播别人感兴趣的信息时,该员工自然而然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完成了与人打交道的行为,与他人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从而满足了社交需求。

非正式沟通和谣言有着本质的区别。虽说两者在信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上一致,即谣言和非正式沟通都是依靠个人或者非正式组织来进行信息的传递的,传播的都是与职工利益相关或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但是非正式沟通大多是在传播以真实性信息为基础经过夸大的或者片面的信息,而谣言则完全是无中生有,是与事实的真实性完全背离的。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会很准确,研究表明,非正式沟通中信息的准确性高达80%。一些信息适宜从非正式沟通渠道获得,如公司的背景、内部明争暗斗的人际关系、上司的喜好、公司内部一些未成文的约定俗成的做法等等,是根本无法从正式渠道获得的,而这些有时却是员工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必须了解的。

无论管理者喜爱还是厌恶非正式沟通,它都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于组织之中,并且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管理者应该小心谨慎地对待非正式沟通。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呢?

1、非正式沟通作为伴随着人类生活而产生的一种沟通方式,不是管理者通过消灭打击否认就可以阻止其传播的。如果管理者试图消灭阻止打击非正式沟通,势必在组织人群中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会在暗示组织人群,正在传播的非正式沟通信息非常可能是真实的,有一句俗语来形容这种逆反心理就是,解释就意味着掩饰。但是,也并不是说管理者对非正式沟通就无计可施,堵不如疏,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正式沟通渠道,各种标准如工资标准、人事变动等方面信息完全透明化、公开化,就可以打消人们的疑虑和议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关于这方面的非正式沟通的信息。

2、对于非正式沟通中产生的错误信息,可以考虑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加以修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可以考虑通过正式沟通渠道予以澄清。双管齐下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纠正非正式沟通产生的错误信息,由于新的非正式沟通信息是完整的,更加真实的,更加具有可信性的,因此可以很快替代原先的错误信息。如果问题很严重,组织内的士气和凝聚力已经被非正式沟通的错误信息所影响,此时还可以通过召开全体职工会议、下达文件指示等方式予以澄清和纠正。

3、管理者可以将自己想传递但是又不便于从正式沟通渠道传递的信息从非正式沟通渠道传递出去,从而达到某种管理效果。如管理者可能要面临人事选举,他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向他的员工表示未来他的计划和打算,从而赢得这些员工的支持。管理者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听到从正式沟通渠道听不到的信息,从而可以在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依据之一。如管理者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了解到某个员工性格特征和优缺点,以及从事的其他社会活动是什么,从而为将来的人事调动和工作分配决策打下基础。管理者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了解到员工的主导需求是什么?如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这样管理者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员工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坚,王妙,甘敬东.社会沟通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刘美芬.管理沟通:再造企业凝聚力[J].阶梯,2010.

[3]张翔,赵燕.企业内部有效沟通障碍的分析及其改善[J].宜春学院学报,2012.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沟通管理论文三千字

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沟通研究的论文

关于企业管理有效沟通的探讨【摘 要】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正确了解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企业管理有效沟通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如何实现组织有效沟通提出了见解。【关键词】沟通;有效沟通;沟通过程和要素;沟通障碍;有效沟通方式一、沟通概述沟通的简单定义是指信息和思想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有效沟通是指通过沟通的过程,使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并使组织中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完成沟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沟通的有效性包括速度、范围、以及沟通目的等。沟通体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神经系统。企业的运作如同人体的行动,需要各个部位很好地协作才能完成预定的动作,达到思想所要求的目标。比如我们要拿起一个杯子,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眼睛(视觉)、手臂(传达)、手(触觉)的信息收集确定杯子位置、大小等信息,大脑得到反馈信息后制定行动方案,身体各部位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动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人体各部位的信息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互相传递,使思想力和行动力得到了统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其中一个部位没有进行协调作业,比如眼睛突然失明或者手臂抽筋,导致没有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任务,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无效沟通。企业的各个部门也如同身体的各个部位,需要很好地进行协作与协调,所以只有信息良好、充分地传递和有效的沟通,互相一致协作才能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正确地了解了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利用适当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沟通,以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沟通过程包含信息传送者编码、接收者译码、信息反馈、沟通背景、沟通噪音,信息通(渠)道等六个要素。信息传送者必须把他所需要传送的信息1进行适当编码,通过沟通通道进行信息传递。接收者收到信息代码后进行译码,即正确还原成信息2,然后进行必要的反馈。在反馈中,接收者和传送者的角色进行了对换,因此,管理沟通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闭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简单的信息传送过程。同时,在管理沟通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沟通背景及沟通噪音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一) 信息编码与译码。信息编码也就是信息发送者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将符号还原,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其中,代码体系和信息背景的一致性值得注意,沟通主体在编码、译码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经验背景、注重内容、符号的可读性等等。(二) 沟通通(渠)道。沟通通(渠)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有效性和完整性。除了传统的沟通通(渠)道,现已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数据库、电子邮件、内联网等一些新渠道。(三) 沟通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进行核实。没有反馈,发送者就无法确认发送的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译码、理解和执行。(四) 沟通背景。沟通总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管理沟通,都会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沟通的背景有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五) 沟通噪音。沟通噪音是指一切影响有效沟通的消极、负面、阻碍因素,它存在于管理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发送噪音、传输噪音、接收噪音、系统噪音、环境噪音、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等。沟通的过程是信息正确传达、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有效沟通的过程则是:沟通过程 达成共识 产生对策并达成沟通的目标。有效沟通是在保证沟通闭环过程完成的条件下,还要用沟通的结果来评估,看是否达成了共识,同时产生对策并达到沟通的目标。企业有效沟通的障碍基本就是由管理要素的各个阶段发生选择或者实施的不合理,以及沟通噪音的干扰等造成。如果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前提是沟通要素在沟通过程中的合理控制运用。三、影响企业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因素沟通看起来不难,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沟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实际沟通中会发生很多沟通障碍和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从沟通范围来分有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差异、个体的心理素质、对信息的态度、知觉选择偏差、个体基本沟通能力等。1.个性差异所引起的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性质、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等因素,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2.个体的心理素质所引起的障碍。比如下级的畏惧感、上级的权威影响以及个人心理品质也会造成沟通障碍。3.对信息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一方面是认识的差异,沟通主体忽视信息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利益观念,不同的组织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很多组织成员只关心与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而忽视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4.知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客观因素如发送的信息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接收人的价值也不同,致使部分信息容易为人接收,另一部分则被忽视。由于主观因素与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在接收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自然容易被接收;而对自己不利的、或者与己无关的,则往往容易被忽略。5.个体基本的沟通能力如记忆不佳、口齿不清、沟通技巧等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二)人际因素。1.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同一事件当信息来源不同时,信息接收者通常会对来源的信息所产生的信赖程度不一。2.沟通双方的相似程度。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知识、经验水平等差距太大,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三)组织结构因素。1.组织地位高低、信息传递链设置、团体规模等结构因素都会对有效沟通产生影响。2.组织机构庞杂、层次太多、业务流程混乱、分工不明、形成多头领导、因人设事、人浮于事,不仅容易使信息传递出现失真现象,也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效率。3.组织中、部门间沟通的障碍。在一个企业里,设有若干职能部门,诸如生产部、销售部、研究开发部、财务部等。市场导向要求企业所有部门承担起信息传递的不同任务,形成整体作战,但在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指标的体系中,各部门很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各部门的决策差异,甚至不认同其他部门的决策。同样,在长期固化的组织结构中,各部门自然会产生占地为王的潜意识,形成部门间沟通壁垒。四、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方法途径阐述了沟通过程和沟通障碍的因素后,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有效的沟通。企业管理要达到有效沟通必须对沟通过程中的六个要素进行控制和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排除。实现组织有效沟通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培训。培训是实现组织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基本可以使个体和组织对沟通过程的六大要素产生有意识的控制,也能对沟通障碍中的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进行预防。1.沟通技巧的培训。如语言、行为信息的输入输出技巧,可以使信息有效地表达和倾听。通过调整个体的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语音语调、心理素质、沟通心态等因素培养个体的沟通能力,使个体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发送、接收、反馈信息,控制噪音干扰。2.企业文化培训。对沟通而言,它能整合沟通要素中的信息背景,减少背景噪音,形成沟通主体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保证良好的沟通背景,也使人际因素中的信任度、相似性、认同感增强。(二)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组织沟通环境的营造越来越影响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1.扁平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少层次的扁平型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可以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避免信息传递链过长而失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2.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沟通环境,统一人员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心理结构,例如实行“走动管理”、“Open Door”等,给予成员鼓励、信任、勇气,营造健康、平等、轻松的沟通环境。3.清楚的沟通体制保证企业的运作,其方式以下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程序》(已简化)为例:非正式沟通,满足组织成员感情的需要,企业需要建立员工对话机制、员工建议制度、员工满意度调查、内部共享数据库、高层沟通机制、会议管理制度等。同时,要注重各种沟通方式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建立会议管理制度,就必须制定会议准备、主持,保证会议沟通的有效。(三)沟通渠道的选择。渠道的选择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体选择。现如今,有非常多的信息沟通渠道都可以选择,企业管理要注重分析沟通目的和内容,以选择合适的渠道来达成有效沟通。1.书面或口头采用书面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保存记录,处理大量细节问题,采用精确用词的时候,如文稿、邮件等。采用口头沟通渠道的情况是:需要丰富的表达效果,在严谨度不高,并不须记录时,如面谈、电话等。2.正式或非正式正式沟通适用于条款、制度的商议,事实的表达,如备忘录、建议书、通告、正式文件、合同等。非正式沟通适用于获取新的观念和知识的场合,如电子邮件、互动研讨会、即时通讯工具等。3.个体或群体个体沟通适用于个人关系的构造,获知他人的反应,交流属于隐私和机密的信息。个别谈话,沟通双方可以发掘出对方许多不知道的信息,也是双方协商工作方式、共同订立工作目标的机会。沟通方式可选择面谈、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群体沟通则适用于团体关系或形象构建,取得团体的反应,确保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同时接收、理解、共享相关的信息。可选择会议、通告、即时通讯的聊天组群、电子邮件群发等来完成。五.结语沟通在各种组织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传递,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畅通有效的沟通过程。如同神经系统将各种知觉在各个部件间快速的传递,组织的各个单位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使各种信息与思想在组织中迅速地传送,形成整体的灵活、敏锐、协调及统一。管理和沟通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体。沟通是管理的实现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各种资源能够综合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组织、组织成员、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参考文献】[1]李培煊.管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张玉静.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N].市场报,2000.

所谓沟通,是指使两方面能连通。朴实易懂的词语,要把它使用好,达到有意义,并非容易。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沟通,沟通是架起友谊桥梁,通向彼岸的重要方式,它涵盖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算独自一人时,也存在与自己沟通,与环境沟通。沟通二字在现代社会中,显得特别珍重,特别能提得起。我要论的沟通就是人际沟通。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因。与同事、朋友、亲人或家人相处,与领导、客商、市场交往相处,关系良好,工作顺顺当当,我认为这人有外在技巧,也有内在动因。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难题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各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时,很快就有回音的。人际互动中,善于掌握他人情感的人,自然居于主导地位,对方的感情状态将受其摆布。事实上,人际沟通能力是建立在其他能力的基础上的。比如说社交能力好的人一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情感,因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表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品性不好,态度粗暴,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断章取义,偷梁换柱,自高自大,不尊重人,脱离实际,脱离环境,能搞好沟通吗?我认为是不能的。要搞好沟通必须具备给人的印象是个有良好品性基础的人,有知识,有礼貌,有规矩,能善于判断善恶和强弱的人。全新的沟通理念一是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二是有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高他人。既能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能力和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乞丐,你也应该明白,他在某一方面是你不具备的。三是正确的行为。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必须倡议的最本质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互相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就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念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因自私而表现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在社会现实中,有种人总认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认为能够说服,猫用舌头舔辣椒,这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意义是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真正的意思,为什么?心意相通,当然如此。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要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误解。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舍去自己的执着,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他人也愿意接纳你。如何沟通,如何做到良好沟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1、不管沟通条件多么恶劣,都要控制自己,不可情绪化地负气而中伤他人。2、耐心地和他人沟通。3、以事情为主。4、悄悄地帮助。提供帮助而不求他人回报是个性富足、宽容的表现,让他人有信任感。5、主动型沟通。6、信守承诺。能够承诺和信守承诺,正是你的信心和诚意的绝佳表达。信守承诺的个性,别人会主动来受你波及。7、对自己要有把握。在自己能力可以控制的事物上,让个性波及他人。8、要有爱心。要用爱心去关怀他人,缺乏爱心的人,就算有点金术,也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9、先理解人,再让人理解。10、别乱下评断。11、让别人辩明真相。12、既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又能掌握时机去纠正他人的错误。13、尊重他人的现状,不放弃个性。14、邀请他人参与有意义的事。15、用情、理结合,指点迷途羔羊,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不是在情中,就是在理中,沟通时二者要分别对待,要合情合理。对重大抉择,不要凭一时冲动,要理智地考虑各咱可能的场景,不妨帮助他人找出周全之策来。站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的人一般都是急需帮助的人,不妨指点一二。所以准确把握沟通技能对一个班子,一个单位,一个社会来说非常有意义,它能促进队伍和谐,经济发展,百姓富足,人们健康,事业兴旺,班子团结,战斗力增强。谁掌握了沟通技能,谁就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沟通带来的最大利益。企业管理中,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各种研究表明,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我们发现,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面对面和电话)沟通。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在管理学的范畴我们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二、激励的需要信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要引导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追随者要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离不开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向、下向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三、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开放式时代中,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不可能只凭借自身力量和信息渠道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进行智力资源的整合。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各阶层能分享他的想法,并考虑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西蒙提出主管的主要工作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处理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和处理就是沟通。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把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大部分,对决策的执行的实质是企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必然是自我沟通的行为过程。那么,决策是沟通,执行也是沟通,因此,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顾客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新经济正在向人类社会走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的传递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的。因此,有人认为,新经济的到来将引起管理方式的变革,而管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就是管理向沟通管理的方向发展。即企业必须致力于借助现代网络和网络技术,在广泛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在企业内外创造一种平等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与其员工、企业与供应商等社会公众的充分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忠诚和持久的支持行为,通过建立一个有机的沟通体制,让知识、信息和情感这些企业竞争的优势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企业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组织高质量决策研究论文

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着,这些论文论着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着。这些论文论着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着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着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着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着中曲解了原着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着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择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端、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选题,作为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是指在进行调研、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所要深入研究论证的中心问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选题定得如何,不仅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和价值,还能反映出作者的思维层次和写作能力。那么该如何确定论文选题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写作实践,归纳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宏观上定好向论文选题,属于宏观定向问题,须先定好总体方向。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再选择研究哪个方面的论题。这样就决定了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研究、写作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从而少走或不走弯路。否则,选题定向失误了,那么后面做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无效的。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言:“一个方向正确的跛子,比一个方向错误的善跑的人先到达目的地。”在论文选题的宏观定向阶段,务必慎重认真,确保又“红”又“专”。“红”就是坚定正确的思想导向选题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说:“不凭借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尤其是确定政工论文的选题方向,更需要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向政治工作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这样,才能为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为党委机关提供咨询服务。“专”就是确定适合的专业方向“术业有专攻。”结合专业方向选题最容易成功。因为无论撰写哪方面的论文,都需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只有根据业务专长定好选题方向,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做后盾,才能发挥优势。所以,论文选题应当在所学习、从事的专业领域考虑,对涉及的内容比较熟悉。例如,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同志撰写论文,可以选定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或者战时政治工作理论与应用等专业方向。中观上定好位选题策划推崇“定位至上”。找准定位是论文选题的关键步骤。如果选题脱离了定位,就会影响写作的成功率。一旦选题错位,必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应当根据论文写作的目的和功用为选题做好定位。通常,论文选题定位有以下几种情形:学业论文分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等不同层次。学年论文对选题的选取等方面要求比较宽松,毕业论文要求相应提高,学位论文要求更高。其中硕士学位论文高于学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高于硕士学位论文。上述几个级别论文的选题定位应当体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学术水平。如果定位太低,保证不了质量;定位太高、太难,又可能完不成学业任务。期刊论文向期刊投论文稿,其选题要求高而严格,必须切合所投刊物的办刊宗旨、栏目风格等相关要求。在选题阶段,应当对要投稿的期刊有所了解,克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在弄清楚期刊独特定位的基础上,把握期刊用稿的倾向性。在这方面,建议经常关注各个期刊的征文,征文就是期刊在一段时期内最迫切需要的论文,作者根据征文的要求“量身打造”的论文相对容易发表。会议论文向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要达到入选、获奖和在会上发言的目的,必须把握好会议的类别、研讨主题和相关要求,认准是国际学术会议,还是全国性学术会议或省级学术会议等层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学术会议论文选题的限制性和自主性相统一的问题,二者不可偏废。一方面,选题必须与会议主题有内在、紧密的联系,不能脱离会议组织机构规定的选题范围,切忌偏离主题。另一方面,要围绕会议的研讨主题,开动脑筋,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创意的选题,进而在不同方面深化研讨主题。微观上定好点论文选题开口要小、挖掘要深,应当具体、明确而独特,层层深入,把研究对象集中到一点上,而且是别人未发现的“点”。选定这样的“点”进行聚焦,易于把握和透彻研究,更能突显自己的创见,从而做出大文章来。选定科学前沿的创新点学术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是否具有创新点,是判定论文选题价值的第一标准。因此,应紧紧跟踪和大量阅读最新的文献资料,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力求在最前沿找到要研究的那个点,进行开创性研究,并及时将最新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出来。选定现有学科的空白点科学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某些学科的某些领域尚有未涉猎的课题,常出现研究上的空白,这些空白处影响学科建设。所以,选定其中的理论空白点,对前人或他人提出的理论进行补充、完善以填补空白,往往能撰写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选定学术研究的分歧点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因受世界观、方法论、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在认识上存在分歧,甚至众说纷纭。对这类说法不一的问题,选好争议点,在理性思考、辩证思维、逻辑分析、科学论证、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以精准的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选定邻近学科的交叉点信息化时代,科学发展呈现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在学科间的交叉地带,各种思想碰撞,会不断涌现新问题。可采用分析、综合、系统的辩证思维,从中选定交叉点,进行“学科际”或“跨学科”研究,也会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研究成果。选定社会实践的需求点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最后还要能够用于指导实践。所以,撰写论文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能够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提出的措施要具体,具备可操作性。那些泛泛而谈、内容空洞的论文,提不出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对策措施的论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无法操作的论文,脱离实际工作没有实践指导价值的论文,都是没有价值的论文。科研的终极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所以,论文选题应切合社会实践的需求,找准与现实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下大力气研究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这样才有生命力。选定大政方针的基本点党、国家、军队的每项方针政策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论著,都有若干个基本精神要点。应在深入学习理解的基础上,从中选取某个要点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高效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措施方法。这样的论文,对于基层部队的学习教育活动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选定条件具备的最佳点论文选题要扬长避短,把握好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寻求切实可行的最佳结合点,全力钻研,务求必成。

据学术堂了解,学术论文的文题是论文的主题思想,是文章的“文眼”,是学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所在,是决定读者是否阅读论文的首要条件。论文的文题反映的是论文的核心内容,要求精炼、准确、醒目。一般要求使用偏正结构的词组,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在标题中尽量避免使用标点符号、公式、缩写及简称等,创题时做到字斟字酌、惜字如金,使得读者一看到论文的题目就勾起阅读的欲望。学术论文题目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文题冗长。曾读到过一位青年教师写的论文“基于创e+大学生创业平台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这篇论文的文题长达33个字,一口气读下来还有些气喘,其实在 这种情况下,作者可以改成“创e+大学生创业平台下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或者干脆用副标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基于创 e +大学生创业平台下”,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信息清楚。2)表达不准确,文题过大或者过小。有一位年青教师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援外培训联络口译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这篇论文实际上是讲的乌干达援外项目中,对于陪同人员的口译能力培训问题。但是我们看题目,就容易引起歧义,改成“负责援外培训项目的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及对策” 。3)用词不规范,使用英文缩写。英文缩写的使用,要求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给予解释和说明,因此英文缩写和简称都不宜用于文题。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文题也是学术论文的窗户,是一篇学术论文的高度浓缩。新颖、精准、简洁的论题,将开启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和缩影,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是对论文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高度浓缩,是一篇独立完整的短文。通过阅读论文的摘要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论文所要讨论的内容,获取必要的论文信息,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感觉。学术论文的摘要直接影响着论文的录用情况和学术期刊的知名度,摘要必须能够反映出此文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及结论,并且要用数据定量说明实验结果。摘要一定要用直接的语言,简明易懂,一般控制在200~300 字。学术论文的摘要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摘要中出现了“本文” 、“我们”“作者”等,这是不合摘要的写作规范;2)摘要繁简失当,有些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摘要,在摘要中甚至会对背景进行叙述,还有的对于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一篇摘要长达1000多字;3)重复文题、前言及结论的信息,有些论文的摘要几乎就是将前言或者结论复制一下,浪费信息渠道,可读性差,信息价值也低;4)摘要中出现了评述性的语句,比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5)夸大学术论文的研究结果,有的甚至将引用的结果和结论写入了论文摘要。对于摘要的撰写,写清楚摘要的“四要素”即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结果及结论,编辑在加工时也会紧扣摘要的“四要素”,只要写清楚了“四要素”,论文的内容也就通过摘要呈现在读者面前,再加上对结果的定量数据说明,一篇好的摘要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检索、信息贮存的需要而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最能表达学术论文的中心思想的几个词语和词组,一般从论文的文题中提炼或者论文中出现频次较高,反映主要研究内容,一篇论文关键词一般3~8 个,其排列顺序是按其重要性的大小,但是,有一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就是大众化的词,比如“研究”、“探讨”、“实践”等这些词不要作为关键词。正文正文部分包括前言、论文主体、结论三个部分,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前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质量的前言给人一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感觉。前言简要说明此文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途径,以及前人研究的状况,提出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课题、设想及预期效果和研究的价值。前言长短要适中,不能采用图表及公式,在前言部分提出问题,引出正文主体,做到言简意赅、实事求是。前言中易出现的问题:1)结构层次的问题,各层次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上下文跳跃性较大,承接生硬;2)内容问题,就是不能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论文所要研究的课题及其研究范围、方法、角度和途径。正文主体占论文的主要篇幅,是论文的核心。正文主体的撰写必须层次清晰,条理清晰,按照各层次内容划分段落,各层次间用小标题来区分。正文的撰写必须有理有据,内容充盈翔实,在资料的取舍上面不能掺杂个人主观的喜好,引用他人成果时必须用文献标明出处。正文主体常出现的问题:1)图表的运用容易出现问题,图表的逻辑性和对比性、自明性都较强,可以使内容表达更加简洁、清晰和准确,但图表在使用中却常出现问题,如,图表与文字内容不符,图表的取点和构成不正确,图表的内容不完整,缺少对图表文字分析等;2)量和量符号的使用存在问题,青年教师在初写稿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坚持使用国标规定的量和量符号,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就不会出现问题;3)文献的标注也常出现问题,参考文献的标注对于学术论文是必不可少的,是否查阅文献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反映了论文所述项目的研究基础,常见问题有文中所用文献与文后所列文献不一致,文献序号混乱,多次出现同1个文献却没有标明页码等。正文主体是作者倾注主要精力和心血的部分,这部分是整个论文的中心部分,撰写时一定要避免出现上述错误。结论部分是对整篇学术论文的高度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提出建议,是全文的归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论要与前面的摘要和前言相呼应,肯定前面所提出的观点,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结论部分常出现的问题:1)简单地将各层次小标题总结起来作为结论;2)将常识性的知识放在结论中或者在结论中引用文献中的内容作为结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指的是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参考文献可以帮助编辑和读者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参阅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也方便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材料及了解相关的研究情况,同时,参考文献也是判断作者学术水平、评价学术论文创新性的重要依据,反映了作者对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和认可。引用参考文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引用的文献要尽量全面、最好引用权威性的文献、注重经典文献和新颖文献相结合、尽量引用期刊文献和专著文献。另外,在表述文献时,一定要规范,要将文献的作者、题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出版社等信息表述全面。

  • 索引序列
  • 组织决策中的沟通模式研究论文
  • 组织间沟通研究论文
  • 组织沟通问题研究论文
  • 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沟通研究的论文
  • 组织高质量决策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