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日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日语论文

中日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日语论文

发布时间:

中日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日语论文

去日本雅虎搜一下

中华包丁はその形が长方形に近く、形からもナタに近く、その使い方は薄く切るというより大雑把にぶった切るという感じに近いと思います。よく、上海ガニを捌くシーンをニュースの特集で见ますが、そんな感じです。まるで台木の上で薪を割るような感覚で捌いています。(もっとも、中华料理の调理人は、この包丁を器用に扱い、「饰り料理」を作りますが。)一方の和食は柳叶包丁のごとくカミソリのように材料を「剥ぎ取る」ように包丁を使うと思います。ナタとカミソリという例えは、素晴らしいけれども、正反対な切れ味を评して使う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が、和食(日本料理)と中华料理に适合できるというのは、面白いことです。なお、中华料理はこってりした「油の」多い料理であって、一方、和食では「テンプラ」のほかは、あまり油を必要としない気がします。

中日食文化の比较研究-中日料理の作り方に関する分析を通して[日语论文]要旨世界では、中国人がいる所であれ、中国人がいない所であれ、中国饮食文化の影响が见られる。特に中国と一衣帯水の日本では、その影响は少なくない。鉴真は东征した时、中国の饮食文化は日本に伝わった。日本料理を中华料理と比べると、同じ所が少なくないが、相违もたくさんある。本文は中日の饮食観念や中日料理の作り方に対する対比研究を通じて、中日の饮食文化における相违と形成原因を分析して、日本の饮食文化への了解を深めて、日本文化の理解をもっと深めていく。それは中日の文化交流にとって、重要な意义がある。キーワード:中日文化;饮食観念;中日料理;相违;形成原因目次1. はじめに2. 中日の饮食観念の相违3. 中日料理の作り方の相违 3.1 食材选択 3.2 调理の方法3.3 食器4. 中日の饮食文化における相违の形成原因5.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共11页易水寒论文为您您提供参考

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论文

日语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中日饮食文化の相违について课题を研究する目的:中国と日本は隣国ですから、多くの习惯や文化が近いと思う。でも、位置、歴史的な背景と宗教思想の差别によって、両国文化の多く方面に区别がはっきりに见える。ここで両国の饮食文化の比较を通じて、両国饮食の共通性と差别性を探索したい。そして両国人民の思想の上の差别を调べたい。课题を研究する内容:一饮食自身の比较1 料理の食材2 调理法3食べ方の违いニ饮食観の相违1饮食観の形成2饮食観の原因三结论方法:比较研究ほ法文献研究法分析法资料:[1] 谭玲著.『饮食文化対比』[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5-20[2] 胡智锋.『日中饮食発展史』[J].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4:1-10[3] 张惠临著.『日本と中国の食文化』[M]. 山西: 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6-39[4]蔡毅编,《日本における中国伝统文化》[M],勉诚出版社,2002[5] 高宫和彦著,《色から见た食品のサイエンス》[M],纪伊国屋书店,2004[6] 张竞著,《中华料理の文化史》[M],筑摩书房,1997 [7] 芳贺登、石川寛子编.「日本の食文化」[M]. 雄山阁出版社,1998[8] 贾蕙萱著.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孙璐.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西安社会科学,2010,(04).[2]徐静波.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日本学刊,2008,(05).[3]徐静波.论日本肉食禁止和开禁的思想因素[J].日本研究,2010,(01).[4]贺亚芹,隋国荣.日本饮食文化琐谈[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5]张婕.浅谈饮食与健康[J].技术与市场,2009,(07).[6]方海燕.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7]日本的饮食文化[J].健身科学,2004,(12).[8]尹文华.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9]时志中.浅析“鱼文化”现象[J].中国钓鱼,1995,(11).[10]仓石厚子.中日饮食文化比较──兼论消费与经济观念[J].现代日本经济,1997,(06).

这个,应该很难吧,日本的贵族还是很有钱的,人家的那才是 真正的混杂文化和餐食。最后,你的切入点很难找吧。我估计也就是能找到 日本贫富差距在餐食上的体现吧。中日对比 餐食 文化 还可以吧。虽然,本人,没写过论文,没文化,见笑了。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毕业论文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相距并不是很遥远,但是却也是隔海相望。由于中国是属于大陆,而日本四面环海,在气候与地理以及历史条件的影响下,在饮食文化上却相去甚远。 气候(干冷地区重油腻,潮湿地方喜辛辣)地理(内陆地区喜食猪牛羊,沿海区域鱼贝海物大善)历史(中国是以内陆汉人为主在不断和各民族融合过程中综合了各家所长,日本是四面环海以海产为长,并在明治时期受到了美国的饮食文化侵袭......)

日语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中日饮食文化の相违について课题を研究する目的:中国と日本は隣国ですから、多くの习惯や文化が近いと思う。でも、位置、歴史的な背景と宗教思想の差别によって、両国文化の多く方面に区别がはっきりに见える。ここで両国の饮食文化の比较を通じて、両国饮食の共通性と差别性を探索したい。そして両国人民の思想の上の差别を调べたい。课题を研究する内容:一饮食自身の比较1 料理の食材2 调理法3食べ方の违いニ饮食観の相违1饮食観の形成2饮食観の原因三结论方法:比较研究ほ法文献研究法分析法资料:[1] 谭玲著.『饮食文化対比』[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5-20[2] 胡智锋.『日中饮食発展史』[J].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4:1-10[3] 张惠临著.『日本と中国の食文化』[M]. 山西: 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6-39[4]蔡毅编,《日本における中国伝统文化》[M],勉诚出版社,2002[5] 高宫和彦著,《色から见た食品のサイエンス》[M],纪伊国屋书店,2004[6] 张竞著,《中华料理の文化史》[M],筑摩书房,1997 [7] 芳贺登、石川寛子编.「日本の食文化」[M]. 雄山阁出版社,1998[8] 贾蕙萱著.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饮食文化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日本的饮食文化受到其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具有其独特性。了解其饮食文化,是了解日本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日本饮食,作为世界上最健康的饮食,其形成与日本的地理特征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相对匮乏,但同时也给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日本的饮食即和食也分为主食、副食。主食是以米饭和面条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的海产品,饮食时常配以独特的日本酒。在日本的饮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刺身、寿司、天妇罗、火锅、石烧等。

一、日本的饮食特征

(一)生鲜海味

日本饮食以清淡为主,讲究新鲜。日本人的观念是新鲜的东西是营养价值最丰富的,最适合食用的。日本人喜欢生吃食物,无论是新鲜的蔬菜和植物还是生鱼、肉、鸡蛋等,认为食物最佳食用期就是它的新鲜期。在日本料理中有一条原则就是美味不能超过材料原有的滋味,所有的食物都应该保持它原有滋味,日本人喜欢吃海味,而生鲜海味则是日本饮食最大的特征,这也主要是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相关,四面环海,海鲜产品丰富多样,成就了日本的生鲜海味饮食。

(二)杂食性

杂食是人类独具的一种特质,是人类维持生存的重要的手段,日本的饮食同样的也体现了杂食这一特征。在二战前,日本的饮食一般都是以稻米、蔬菜、鱼虾为主,这主要是受日本的地理环境与日本当时的思想观念影响的,但是在二战后,日本思想观念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他们的饮食更加的丰富多彩,畜牧产品逐渐出现了日本人的餐桌上,而且日本饮食文化受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深厚,认为食物要阴阳平衡,并且日本人始终坚持杂食的阴阳平衡,使杂食成为了日本的又一大因素特征。

(三)注重形

日本饮食的另外一个特设就是日本的菜讲究它的艺术性,注重的是色、形、味不同于中国的注重口味,讲究色、香、味日本的饮食更加偏向于食物制作的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大多数的菜肴都是以自然景观相关的,食品的名称很多都是直接采用景物的名称命名的。所以对于日本的菜肴一般都是赏心悦目的。

二、日本的饮食习惯

日本人的饮食注重的是保全食物的营养与减少毒素的产生,她们宁愿每天去买新鲜的食材保证营养,也不愿多买预存,因为她们认为冰箱只能保险,并不能防止食物中营养的流失。日本十分注重家庭饮食,注重营养之间的搭配,关注家人身体体重,对菜类的选择上要求高。

1、日本以黑为贵,黑豆、黑米、黑木耳、黑枣、乌鸡等只要食物与黑挂钩,一般价格都比较高。

2、日本的料理以鱼、虾等海海鲜为主料,口味清淡,稍带酸甜和辣味,主食是白米饭,日本人爱吃鱼、海鲜、鸡、鸭以及蔬菜、豆腐等,但是不吃羊肉、猪内脏及肥猪油,有冷、热、生、熟各种食用方法。

3、日本人喜欢喝茶,无论是餐前餐后都喜欢饮茶,一般以清茶为主。

4、日本人习惯吃咸的东西,甜的东西部普遍。

三、日本和食中的代表性食物

(一)刺身

1、刺身的由来。很久以前,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的时候,由于鱼在去皮后,品种辨认比较困难,所以一般渔民会取出一些鱼皮,用竹签刺在鱼身上,方便辨认,于是被称为刺身。在日本饮食的发展中,虽然刺身的制作方法不一样了,但是仍以刺身为名。

2、刺身的材料。刺身的主要材料是鱼,多数是海鱼,但是刺身并不是只以于为材料,有:螺蛤类、虾、蟹、海参、海胆还有鸡肉,甚至会出现鹿肉和马肉等。

3、刺身的形状。刺身的形状一般根据材料而定,选择片、条、块。如:鱼肉细腻可以切成薄片,一些比较大的鱼,肉质粗糙的可以切成块状,而如牡蛎、螺肉这种尺寸小的类别,一般直接整个食用。

4、刺身的佐料。刺身的佐料有:酱油、山葵泥、醋、姜末、萝卜泥、煎酒。

刺身是日本的传统食品,很受日本人的欢迎,味道偏清淡,以新鲜的鱼。贝、肉类为原料,根据相应的刀法加工,然后培养佐料使用,简单方便。一般都是一菜一碟,是日本用餐里的一小部分。

(二)寿司

寿司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据记载,寿司是由中国流传到日本,后来在外邦中发扬光大,但是却从中国的菜谱中消失。寿司和其它的日本料理一样,色彩都非常鲜明,把新鲜的材料如:新鲜的海胆黄、鲍鱼、牡丹虾、扇贝、金枪鱼、三文鱼等切片放在醋调过的冷饭上,一揉一捏之后再抹上鲜绿的芥末,在使用的时候要整个吞进去,将寿司的饭香与配料味相融合,这样才能够体会到寿司的美味。

(三)天妇罗

天妇罗不是单指某一种食品,而是对油炸食品的总称。制作方法是将面粉、鸡蛋、水等材料合成浆,然后将这些浆包裹在食材上,放入油锅中炸。天妇罗又分为蔬菜天妇罗、海鲜天妇罗、什锦天妇罗等,在食用时蘸调制好的酱料,味道鲜美,香而不腻。

天妇罗的烹制方法也是来自于中国,名称来自于荷兰,一般以鸡蛋面糊最为普遍,炸法多样化,在制作的过程中主要的三个标准是:挂糊要薄,沥油要净,要又脆又香。

(四)面食料理

日本面条主要有切面、荞麦面条、龙须面条以及拉面等。日本全国各个地方有代表性具有特色的面条有:山梨县的地方菜甲州名产面条秋田县的道庭面条等,其中荞麦面条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是日本关东地区最受欢迎的大众食品。荞麦面分冷食、热食两种,冷食主要是夏天使用。龙须面细而长,在夏天制作成凉面,是日本人在夏天受欢迎的面条之一。而拉面,则是日本面食料理中最据代表性的,据说日本拉面是在中华街的中国餐厅发祥的,后来逐步的演变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拉面。

日本对饮食的质量要求高,在饮食制作和选择上就能体现日本对饮食的重视度。对调料的选择谨慎,追求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同时,一般料理色泽和味道都保持原始纯正,而且对于器材的选择上也要结合当时的季节与环境,护饮食的平衡,日本人对饮食的追求完全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对艺术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对美和自然的向往。

四、日本的餐桌礼仪

日本重视和尊重饮食也可以从日本餐桌礼仪上看出。首先在用餐前,要先表示对食品的欣赏,用餐后要觉得满足,感谢款待者;其次,在用餐期间,要注重用餐顺序,不能单一的挑选一样菜品吃,而是依次的,应顺序循环的吃每道菜,保证菜吃完的时间都维持在一定的时间内;再次,用餐方式,日本的用餐方式并不像其它国家一样细声细语,而是允许吃饭发出声音,因为这表达对厨师的一种赞赏,同时也可以用手拿寿司蘸酱,直接放入口中等。依次,日本人喜欢饮酒,一般比较正式的日式饭都备有米酒,通常在相互祝酒后才开始用餐,而且就算客人不想喝,也希望其假装喝一小口;最后,日本人喜欢饮茶,饭前喝绿茶,饭后喝煎茶。

五、总结

日本饮食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两个之间的饮食文化都发生了差异,日本善于吸收外来的事物,通过借鉴和引用,形成具有日本独有特色的文化,日本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界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以其特色,向全世界传达日本的思想和文化,日本的饮食特征和饮食习惯,都是由日本地理环境、思想观念和自然资源影响的,了解日本饮食文化也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了解,从而加深对日本的物质、经济、政治和思想的认识,尊重彼此的文化,有利于国家之间的和谐发展,对于两国之间的交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长寿的国家,现在的平均寿命居位居世界首位,除了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外,追求健康而绿色的饮食习惯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本文通过对日本饮食特点的浅析和几个代表性料理的介绍,体现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日本的饮食是很特别的拥有自己的风格的同时,又融入了中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色彩。这也许和日本善于吸取他国长处的原因有关。

关键词:饮食文化、特点、日本料理

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是一个典型的围海而生的国家。自古以来从南方、北方和西方引进文化,经过不断的沉积、融合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日本列岛的文化基础,而日本饮食文化就是这些文化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可见饮食在文化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在了解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时,有必要先去研究它的饮食文化。

一、日本饮食的特点

日本料理最大的特点是生鲜海味。日本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能够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所以,各类海鲜料理已经成为日本饮食中别具特色的代表性食品。

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谷物、果蔬、水产品等的生长期和品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基于对食物新鲜程度和品质因素的考虑,日本料理的选材也是四季分明的。思维方式也使他们合理地选择应季的食物。日本人在料理的烹调方式上崇尚食物的原汁原味,少用调料,以清淡的口味为主,生食便成为保持食物原味最好的食用方式。

日本料理是一种用眼睛和鼻子来品尝的食物,其外观造型甚是精美,配合食物,每一道菜都犹如中国的工笔画。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凡是去过日本的中国人或许都会感觉到,日本的菜肴与其说是让人饱口福,倒毋宁说是让人赏心悦目。所以日本人对料理的形状和色彩的搭配是极其讲究的。在日本,一个厨师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点:刀工和一双装菜的筷子。日本料理给予我们的是日本人审美观的表达,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的体现。

日本料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少”。中国人吃饭讲究的就是个实在。要吃好,并且还要吃饱。吃好自然不必说,要吃“饱”,这在吃日本料理时就有点困难了。中国人吃菜是一筷子,一勺子地吃。日本人是一片菜叶一片肉地吃。往往一顿饭吃下来,只有6分饱,过两个小时又想吃饭了。在日本花400日元买的便当,也就是盒饭,往往里面就是3块炸鸡和一片黄瓜,几片腌萝卜。可别以为有3块鸡肉就很合算了,鸡肉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白菜都比它贵。正因为蔬菜价格很高,所以日本料理里蔬菜的分量不多,我是这么认为的。也不光蔬菜,其它的东西一样很少,往往一样菜是一小口就结束了。不实惠,这也是我的感觉。

对食器的讲究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在日本,稍有水准的料理屋在餐具上都是很用心的。这也说明了容器在料理中的地位。美器不仅仅是对美食表层的烘托,更是对美食内涵的诠释。日餐器皿的材质多为瓷器、木器还有漆器等,丰富多彩,既实用又具观赏性,使就餐者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对饮食环境的考究,也反映了日本人在饮食文化上的美学追求。

“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估计也和他们饮食的清淡有关。中国菜基本上每样菜下锅之前都要先往锅里倒油,没有油,也就不会有美味的中国菜。可是油吃多了有什么后果大家都很清楚。而传统的日本料理则很少用油,寿司,生鱼片,都是十分清淡的食品。刚吃的时候也许会感到精淡无味,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很爽口,和中国菜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不过就健康角度来说,我认为还是日本料理更好一些。

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随着经济的成长,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

二、日本料理

(一)酱汤

酱汤在日本也有着悠久的历史。8世纪初,随着佛教从中国的传入,酱也从中国传入日本。它先在寺庙与宫廷中兴起,后在民间被广泛食用。现在日本研制生产了各种速成酱汤,可用开水冲食,并且便于携带。由于酱汤制作容易又富有营养,日本军队也很重视这种传统食品。酱汤以酱为主,主要原料是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营养丰富,味道较咸。在日本,人们把酱汤视为“母亲的手艺”,可见它在日本人心中的分量。米饭就酱汤吃,是日本传统式的早餐。作为从小时就养成的饮食习惯,就更适合日本人了。

(二)生鱼片

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有代表性,它堪称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作。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吃生食的习惯。江户时代以前生鱼片主要以鲷鱼、鲆鱼等为材料。明治以后,金枪鱼、鲣鱼成了生鱼片的上等材料。现在,日本人把贝类、龙虾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鱼片”。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鱼,是生鱼片中的佼佼者,鲜嫩可口,但价格很贵。吃生鱼片必须要以芥末和酱油作调料。

(三)寿司

寿司又称“四喜饭”,是日本料理的代表。寿司味道鲜美,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种类很多。现代日本寿司大多采用醋拌米饭的方法来加工其主料。日本四周环海,各类时鲜鱼类为寿司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正宗的寿司有酸、甜、苦、辣、咸等多种风味。因此,吃寿司时,应根据寿司的种类来搭配佐味料。现在寿司的品种根据人们的口味增加了许多,色彩也是绚丽多彩。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每一块寿司都是一个精美的小艺术品。

(四)纳豆

纳豆是日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大部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纳豆是以大豆为原料,其营养成分容易为人体吸收,是一种很具价值的营养食品。最新的研究还表明,纳豆对引起大规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五)卓袱料理。

卓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边吃边将鱼翅清汤及其他菜肴摆上桌。

三、日本饮食和中国的一些区别

在中国,中国的主食是谷物,北方为面、饭等大米、小麦加工出的食物,而南方为米饭。菜肴的原材料也多为陆生的动植物,也有江海湖泊的鱼类。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鱼类约十几公斤,这个数字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差异很大。

如果说中国重视的是食物本身,日本重视的就是盛载食物的餐具,对味觉和视觉的不同追求,造就了中日不同的饮食文化。很明显的,中国人虽然注意到放置食物的器皿对食欲有影响,在评价一道菜时也会用“色、香、味”来作为标准,烹饪理论上还有“五色、五味”等的说法,但主要评分点还是在食物本身上。而日本则不同,对餐具的选择会因季节、节日、菜色等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因此,日本的饮食与中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日本人和中国人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虽说现在许多人钟情于西餐,但传统的“日本料理”吃起来还必须使用筷予。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I,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不亦乐乎”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往往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约,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四、结语

总之,从日本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日本人之所以长寿,与他们的合理、健康、营养的饮食是密不可分的。日本文化透过饮食文化,体现出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这些传统的饮食习惯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的优点,值得我们今后思考与学习。日本饮食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追求造型美”。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牡丹饼,以及州滨、时雨、越之雪、落雁,等等。除了名称以外,凡是到过日本的中国人或许都会感觉到,日本的菜肴与其说是让人饱口福,倒毋宁说是让人赏心悦目。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日本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日语中,料理一词就是菜肴、烹调的意思。日本人注重菜肴的味道更注重菜肴的美感。因此烹饪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既日本料理文化。

一、日本地理位置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日本由九洲、本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周围数十余小岛组成。由于处在西太平洋寒暖流交替的地带,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海鱼是日本料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鱼类料理中,生鱼片最为常见。日本人好吃生食也与其文化观念有关。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因此尤其具有环保和崇尚自然的意识。日本人认为生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鱼类的鲜味,只有新鲜、未经加工的食品,才具有天然的色泽,红是红,绿是绿,黄是黄,从色彩学讲,它们都是原色,原色最具色彩生机,搭配到一起,互相衬托,格外提神,叫人欲罢不能。这令人联想到赏心悦目的日本自然景观:放眼望去,整个东瀛列岛沐浴在大自然丰沛的阳光雨露中,蓝天、绿海、白云,到处郁郁葱葱,那里的每一片树叶绿得发亮,一切都显得那样本色,堪称一个“自然”的乐园。除了生食之外,日本寿司也是一大特色。日本地处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大米的生长,因此饭团和寿司得以发展。将生鱼、生蔬菜等放入寿司卷中,又用芥末去腥,用酱油调味,便做成了美味的寿司。

二、禅文化与视觉的艺术

日本料理十分清淡,最忌讳油腻,同时日本料理讲究摆放的艺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这样的理念与日本的禅文化有关,尤其是日本的怀石料理。怀石料理最早是从日本京都的寺庙中传出来,有一批修行中的僧人,在戒规下清心少食,吃得十分简单清淡,但却有些饥饿难耐,于是想到将温暖的石头抱在怀中,以抵挡些许饥饿感,因此有了“怀石”的名称。演变到后来,怀石料理将最初简单清淡、追求食物原味精髓的精神传了下来,发展出一套精致讲究的用餐规矩,从器皿到摆盘都充满禅意及气氛。怀石料理的摆放给予食用者无限的现象,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除了怀石料理,寿司也同样讲究摆放。摆放寿司时会充分考虑到颜色的搭配以及形状的美感。许多饭团还被做成了各种动漫卡通形象,增添了不少情趣。

三、介绍日本料理文化的意义

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亲临那里去体验。而吃是旅游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日本料理文化名声远扬,是日本文化的精华之一。把料理做为一个切入点能够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气候、环境、历史、人文等等。料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契机,不仅可以激发我们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兴趣,更能以交流料理来促进对日本的理解。

一、日本饮食量少质高体现日本文化的浓缩意识

日本料理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细致精美、品种繁多、分量很少。从感官角度来讲,精美的加工和设计,可以引起人们的食欲;从食用角度上讲,一种食物再好吃也不会一下子吃很多,但是很多种食物放在你面前的时候,就会每一种都想品尝;份量和种类上的控制可以培养人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至于过分偏食和挑食,也不会过多的浪费。日本的传统点心,制作时均控制在45克左右,以方便拿取和食用;点心的形状和颜色往往与当时的季节和环境相对应,是浓缩型的季节象征。食物的精巧、极具效能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浓缩意识,浓缩是为了更好更合理的利用空间和资源,浓缩意识中包含着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感和自我保护意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独立岛国,自然灾害多且频繁,每年大约发生一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能达到几千次左右,极具破坏性;又常常被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领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促使了日本民族生活上的严格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上需要做到最低限度的节约,以精细小巧为导向,以精细小巧为美。

日本民族把传统的精巧观念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将这种观念融入到生活的各方面,凡事都能做到节约,合理利用一切做到充分的自我保护。生活在岛国上的人们时刻具有危机感,不仅是日本,诸如英国这样的岛国也应该如此。日本民族生活在危机感中不只是面对恶劣的地理环境,同样面临资源匮乏,虽然地理环境是人类无力改变的,但是面对资源问题,日本人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在分类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去过日本的人都感慨日本很干净,那是因为他们可以为了丢弃一个瓶盖而排起长队,把其放到指定的回收地点。强烈的危机意识告诉他们,现在放回去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瓶盖,但将来会带给他们生存希望的源泉。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食肉历史发展反映出民族的矛盾性特征

日本曾经向中国称臣纳贡,在生活上谦虚谨慎至极,可以说到了自卑的程度;也曾经向中国发动过战争,战争永远印记在我们的记忆中。有的人认为很难把战争中杀戮的日本人与谦和地说着对不起的日本人联系起来,这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民族自身矛盾性。现如今,日本的科技和经济仍然居于世界的前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出日本民族的自信。从日语语言的角度上来看,针对不同的人物对象,语言的使用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语体上分简体和敬体,除此之外日语的敬语表达更是发达,敬语的表达又被分为尊他语、自谦语和郑重语,不同的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时间地点,说的语言都有所不同,可见礼貌要求极为严格。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之前,日本长期向中国朝拜,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到明治维新,日本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原来日本本土文化注重与大自然的和谐。但明治维新以后,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日本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经济能力跃然升至世界前列。西方文化强调人的力量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日本的自然和谐观念是相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日本这个国家里发生了碰撞,日本民族性格上的兼收并蓄使两种文化实现了融合,使得日本成为矛盾的统一体,正因为如此日本人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中徘徊,成为国民性格矛盾性的主要原因。这种矛盾性,体现在日本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结语

鲁迅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意指对待事物要批判地继承和批判地吸收。日本民族的思想中存在浓厚的“拿来主义”,或者说是借鉴学习,日本人善于学习,曾经一度热衷学习外来饮食文化,但并不只是停留在学习的第一层面,而是不断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独具一格的日本饮食文化,在这一文化的背后深藏着大和民族的特点,在饮食文化中也能看到大和民族矛盾、隐忍、细腻、精致的缩影。

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论文

2 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日本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的观念,渊源于中国儒学伦理,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是日本企业成为高效能团队的精神主导和联系纽带。2.1 中日企业理念的比较2.1.1 日本企业的灵性主义灵性主义是在强调价值观、经营信念的确立和驱动下,灵活地、随情顺势地完成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从而面对复杂的、多变的企业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得以选择正确的认识角度和最佳的处理方法。日本企业不是以目标管理法、成本利润分析法等理性工具作为管理基础,而是将企业的价值观念及其信念作为经营管理的基石,再由此推导出具体的经营管理规则、目标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从而表现出其经营哲学的“灵性主义”特色。2.1.2 中国企业的关系主义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基础,直接渊源于传统文化。从管理观念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为教化至善的理念,确立了以“重生”为特征的人本位。人与人之间强调“伦理人”与“社会人”,“伦理”为“天道”,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关系,即共存共荣、同舟共济。管理管的是理,是“灵性”,是通过管“理”服人,以己推人。所以,中国人强调管理中的教化功能,即“晓之以理,明之以道”。从管理目标来看,中国人强调致中和、求稳定和求发展,在必然中求自由,提倡君子固而不比、致公无私、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知仁达义。其表现是:仕居其位,人尽其才,无尽其力,安居乐业,顺理理通,和谐安定。所以,中国企业多强调以群体大目标融入个人小目标、人心的稳定和生产的常规化运转,然后才是企业的发展,个人的自我实现。从管理对象来看,中国注重对人的管理,强调人事共有一理、情理相融、同舟共济、礼仪为先,从而达到合理、合情、合法。所以,与西方的规格化、标准化、独立化管理特征相比,中国企业更常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启发人的内心道德自觉,以发挥组织的群体影响。与日本企业的灵性主义相比,中国企业并不完全表现为那种随情顺势的灵性态度,而是强调以理通情,理在情中,反对缺乏灵魂式的变动不居。变的灵活态度应以理为髓,以理为导,强调的是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的哲学方式。2.2 中日企业价值观的比较2.2.1 日本企业具有团队意识1975年,日本丰田公司收到员工创造发明设想的建议达38.1万件,采用率为83%,为此支付奖金3.3亿日元,而当年仅制造部门的收益就达160亿日元。松下电器公司2 100名员工一年内提出创造发明设想28万项。这些数据表明了日本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表明了企业员工强烈的团队主义意识和作风。团队主义的基本特点既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又要保持“团队”内部的“和”以及维护和发展整个团队的利益。日本人的“团队意识”是个人在加入特定的集团为存在前提的;个人与集团(团体)的关系几乎维系终身;集团(团队)成员之间没有硬性的“契约”,义务和责任具有弹性。所以,日本企业员工常称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家里的公司”,在公司供职的时候也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和献身精神。2.2.2 中国企业具有集体主义意识我国企业,从价值观要素来分析,无疑表现为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其特征为:(1)集体价值认同具有多重性,即个人对集体的认同是多重的。小到非正式团体、班组和车间,大至分厂、总厂,乃至国家、社会,是同时作用于个人的价值认同的,这就使得人们既体会到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又使得归属、跟定意向很难聚焦和集中;(2)集体意识的形成是双向的,即企业员工一方面具体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团体中,另一方面又受到理想化、更高层次集体目标的牵引。现实归属与理想追求是并生运作的;(3)员工对集团的向心力具有不完全性。由于集团认同的多重性以及集体对个人的绝对优越化,我国企业职工对集体的向心力,一方面随着指向多重目标的过程中散射和弱化了;另一方面,一部分向心力又返归个人自身,形成了集团向心力的不完全性。与日本企业的集团意识相比,两者的不同点为:第一,日本企业的集团意识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背景,这就是民族生存的危机感、拟家族关系、日本式的以“诚”“忠”为核心的义理等。中国企业的集体主义其民族文化背景则不尽一致,传统文化中的“孝”、“礼”多表现为一种外在伦理规范,同时又强调一种“独立人格”,“忠”也是有条件的,“忠”的对象具有嬗变性。所以,日本的团队意识具有较彻底的内心认同与行为指向的一致性;中国的集体主义则表现为心理与行为的非完全重合。第二,日本企业的集团意识是以普遍化的大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团队精神具有相当的心理环境优势。例如,日本企业的非正式团体大都与工作目标同归趋,工作和生活领域的集团认同有机整合在一起。中国企业的集体主义具有一定程度的血缘连带的特点,在企业中,一方面表现为对普遍的集体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非工作关系的群体组合,这些“非正式组织”既有与工作目标趋同的,表现为社会主义企业内部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刚性很强的“自我利益团体”,从而滋生了我国企业内一些诸如“关系网”、“内耗”等不良现象。第三,日本企业以“非专业化的成功道路”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体价值取向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企业由于人事制度的“结构性症结”尚未完全解构,集体价值取向几乎覆盖了自我发展需求,个性发展凭籍“机会获取”、“位置优势”等非正式途径来实现。2.3 中日企业的经营观念比较2.3.1 日本企业的“经营即教育”日本企业经营是以“人性”为导向的。日本企业的经营者认为,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开发、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包括最终利润的实现,都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质量,以精神潜能的发掘为前提。所以“人才开发的利益大得无穷”,“企业的教育训练投资投入产出系数最大,是最核算的投资”,“职工能力的提高与企业利润呈几何级数关系”。“经营即教育”成为日本企业家们的共识。“经营即教育”的企业思想包含着如下内容:(1)企业和社会有一种无言的契约,应是社会对企业的委托,实现这一重任,需要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2)企业经营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3)必须依靠教育在企业员工中根深蒂固地植入“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的思想基于上述理念,日本企业都几乎以“教育为本”。例如,松下公司每年的教育投入占总数成本的10%。松下幸之助提出“造物之前必须先造人”。整个丰田公司的口号是,“既要造东西,又要造人”,推崇“以造就人为根本”。2.3.2 中国企业的经营特征从经营目的来看我国企业,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在创利润的同时尽社会责任。这是由我国企业性质决定的,企业不仅仅是赢利单位,同时兼具多重任务。例如,承办几乎全部的社会公共事业项目和生活设施,呈现出“企业办社会”的特征,名目繁多,包括企业自愿不自愿的“赞助”等等;(2)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由于多重身份、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在经营中,对事业的追求远大于对利益的追求。由于企业家的经济利益不是出于企业利润,而是出自企业成本,企业家作为国家所有权的代理人与管理者,多把经营活动作为个人事业的追求,赢利的动机并非很强或唯一。这就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企业家自身多具有一种“利润至上”的崇高追求;另一方面,如果这种理想追求受多种因素、多重身份制约而受阻的话,便造成“企业短期行为”等非正常现象;(3)我国企业的“育人”功能也是很强的。社会主义企业肩负着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职责。从企业模式来看,终身用工制以及重视社会范围的国家所有制、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企业教育提供了独特优势。与日本企业“经营即教育”的思想不同,我国企业更注重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保证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4 中日企业管理特征比较2.4.1 日本企业的全员参与管理日本企业从管理形态来讲,表现为一种全员参与。这种全员参与表现在:(1) U型(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决策实质上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决策定夺之前的疏通,广泛地征询意见,有关人员反复协商,目的即集中众智、全员参与;(2)日本企业员工的责任区划是全面性的,并不是界定在特定范围内。日本公司雇员的责任是全面化的,不同于西方企业具有特定的任务与责任区域,这也决定了在管理过程中自然是全员参与;(3)日本企业也非常注重引导企业中非正式组织发挥的管理效能,日本企业中存在着许多非正式团体,如同窗会、同乡会等,企业一般鼓励支持这些团体存在,并引导其自愿组织质量管理小组、攻关小组、合理化建议小组等,广泛地吸收其参加各级各类管理活动,让他们发挥其管理的功能,这是全员参与管理的突出表现。日本企业全员参与管理的风气,归根到底是为终身雇用制的确立,形成了所谓“劳资利益”或“运”共同体,客观上促成了全体员工对企业经营、理、发展、繁荣的关心。2.4.2 中国企业的管理特征我国企业由于文化、制度模式的强制约,管理征具有独特性。(1)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经济目并非我国企业管理的唯一追求,包括伦理目标、政目标、人事管理、行政目标等等,都是企业追求的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在特定时期,甚至超过了经目标的追求强度;(2)企业管理活动的政治化色彩浓。这表现在:企业一方面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另一方面又是国家一级行政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的一条主线;企业既有相对独立权限,又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控制和影响;企业领导体制包党委思想政治系统,管理手段不仅有经济性的,也政治性的(如政治动员、行政命令、思想政治等);(从管理的组织模式来讲,偏重于“人事管理”。这体表现在:人事部门在企业部门体系中居于突出位、重要的地位;企业员工既关心生产、经营,更关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上下级信任的保持、自身严得到社会承认、友谊与信任的发展、威信的提等,企业中“人际网络效应”较强;人际因素往往覆了其它管理因素(如客观化、制度化、科学化因素)3 中日企业文化比较中引发的几点启示3.1 重视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理念的培育企业理念包含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即一个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本企业生经营的行为、员工工作行为以及企业公众形象的理等问题的总的看法。企业理念是长期形成的、全面的价值观念体系。它表现为一种比较稳定的理定势和文化积淀。其次,企业理念还包括企业神,即企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信念不懈追求。它是一个特定的企业基于自身的性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长期培养形成它是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外化。第三,企业理念还括企业道德,即企业行为的一种伦理意识和道德价,同时也包括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研究表明,只有将企业理念作为整个企业运的灵魂,企业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有机的协调,形鲜明的个性,并为达成目标而将员工紧密凝聚在起,使他们自然地融于这种文化中,体会和体现这种文化,并为其不断完善而进取。由此,企业理念成为加强企业凝聚力的一块磁石。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理念教育,教育员工“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勇于创新,注重品格修养,为企业、社会做贡献。3.2 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创建学习型企业,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经营即教育”成为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惟一的优势来自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能力。IBM每年为内部员工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多达20亿美元以上,不仅创建了各类培训学院,还建立了网上大学;西门子公司把培训看作是竞争的要素之一,它在国内外共拥有600家各种培训中心,每年参加各种定期和不定期培训的员工多达15万人。在日本,新员工首先被送入培训机构学习和受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班,这成为日本一些企业的一项制度。我国的海尔、联想、宝钢等知名企业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说,重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在企业内形成一种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并激励员工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这正是企业文化所要求的,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3.3 培养团队精神,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体意识“松下人”提出了这样的信条:惟有公司每一位成员亲和协力,至诚团结,才能促进进步与发展,每一个人都要记住这一信条,努力使本公司不断进步。我们应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长处,强调企业是一个大家庭,企业要为员工尽心尽力,员工要为企业尽职尽责,同事间要真诚合作,劳资双方要进行思想沟通,共同克服困难。同时,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观念,树立团队精神,鼓励员工入股,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当”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在注重员工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形成共同体意识。3.4 ,政治工作从中日企业文化比较中不难发现,日本企业文设的许多东西,都是日本人从我们这里拿去的。深知,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决定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涵上的丰富性、独特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化深受儒学文化的影响。儒学文化向来人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操培养和修身养性:在人的关系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处理个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比如,诚实、忠厚、善良、守信、求实、节俭、仁爱。因此,我们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做人的品德教育和做事的职业道德教育。

这个,应该很难吧,日本的贵族还是很有钱的,人家的那才是 真正的混杂文化和餐食。最后,你的切入点很难找吧。我估计也就是能找到 日本贫富差距在餐食上的体现吧。中日对比 餐食 文化 还可以吧。虽然,本人,没写过论文,没文化,见笑了。

发邮件地址,我发给你

我们比较文学老师就是研究日本文化的,我们听了好多的中日文化比较,这是研究生的论文范围,请恕本人的寡学,了解日本才能在这些方面谈,对比建立的了解基础 之上,

日语饮食论文研究目的

你可以用百度搜一下 有很多的说到饮食,不仅是以大米为主食、蔬菜、鱼与肉为副食的日本式餐点,而且西欧中国餐点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尝到丰富多样的餐食。日本是一个优质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卫生设施也很完善,所以自来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饮用。现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女孩子们在学习自古以来的日本传统文化,如茶道、花道的同时,也跳迪斯科。观览市区、古老寺院和高层建筑相邻而建的情景并不稀奇。故而现代的日本文化是结合了古老的、新兴的、西洋的和东洋的文化而形成。 日本人普遍爱食用生鱼,因而盖着生鱼片的寿司是日本国内最流行的食物。 日本料理非常讲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过多调料,以清淡为主。对菜肴的色面尤其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样非常精致的盛器来装食物,对食物的形状、排列、颜色搭配也都有很细腻的考虑。看着那一道道精细得有如风景画一般的日式料理,初到日本的游客往往不忍破坏那份美丽。 饮食习惯 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 夜生活 日本人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内的娱乐中心区,到处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总会。 日本的酒类啤 酒:日本人最喜欢喝啤酒,无论是生啤酒或是瓶装的都受欢迎在夏天,部分百货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馆,吸引大量游客。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热喝或冷喝,无论那一种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过量而醉。威 士 忌:日本人喜爱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称(Mizuwari)烧 酒:这种酒是用蕃薯、大麦、蔗糖等材料制成,经过滤后的 酒精,与伏特加有些类似。 标准的日本菜: Sukiyaki:祸置于餐桌上,在祸汤内不断放入牛肉片,蔬菜,豆腐等等,且煮且食。天妇罗(Tempura):在麦粉中加入鸡蛋和冷水,拌成麦粉浆,然后把虾,鱼,蔬菜等等,放入锅内油煎。 寿司(Sushi):在有醋昧的饭团上,加以各种生鱼片。 生鱼片(Sashimi):生的鱼片,用酱油佐食。 怀石菜(Kaiseki):被认为是日本烹调技术的精华。利用蔬菜,鱼介,海草等精制而成,味道异常鲜美。 串烧(Yakitori):一串串的鸡肉或肝脏,巨火烘熟。 炸猪排(Tonkatsu):猪肉片在面包屑里一滚,然后用油煎 ! 日本菜的拼摆 日本菜的拼摆独具一格,多喜欢摆成山、川、船形状,有高有低,层次分明。有人用插花来比喻日菜的拼摆,叫做“真、行、草”。“真”为主, “行”为附,“草”为装饰、点缀。摆出的菜要有主,有次,有点缀。一份拼摆得法的日餐菜点,犹如一件艺术佳作,色泽自然,色调柔和,情趣高雅,悦目清心,给人以艺术享受,使人心情舒畅,增加食欲。 日菜的刀法和切出的形状与中餐、西餐不同。日菜的加工多采用带棱角、直线条的刀法,尽量保持食品原有的形状和色泽,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原料。用不同季节的树叶、松枝或鲜花点缀,既丰富了色彩,又加强了季节感。 例如:秋季喜欢用柿子叶、小菊花、芦苇穗等,突出秋季的特点。 同时,拼摆的数量一般用单数,偶数的“二”可以用,“四”是绝对不能用的,原因是“四”与日语“死”的发音相同。一般多采用三种、五种、七种。 各种菜点要摆成三角形,如果三种小菜即采用一大二小。五种则采用二大三小,看起来是三角形。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导语: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文化却大不相同,特别是在饮食上,不仅是以大米为主食,西欧中国餐点一般也很普及。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饮食文化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日本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日语中,料理一词就是菜肴、烹调的意思。日本人注重菜肴的味道更注重菜肴的美感。因此烹饪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既日本料理文化。

一、日本地理位置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日本由九洲、本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周围数十余小岛组成。由于处在西太平洋寒暖流交替的地带,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海鱼是日本料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鱼类料理中,生鱼片最为常见。日本人好吃生食也与其文化观念有关。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因此尤其具有环保和崇尚自然的意识。日本人认为生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鱼类的鲜味,只有新鲜、未经加工的`食品,才具有天然的色泽,红是红,绿是绿,黄是黄,从色彩学讲,它们都是原色,原色最具色彩生机,搭配到一起,互相衬托,格外提神,叫人欲罢不能。这令人联想到赏心悦目的日本自然景观:放眼望去,整个东瀛列岛沐浴在大自然丰沛的阳光雨露中,蓝天、绿海、白云,到处郁郁葱葱,那里的每一片树叶绿得发亮,一切都显得那样本色,堪称一个“自然”的乐园。除了生食之外,日本寿司也是一大特色。日本地处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大米的生长,因此饭团和寿司得以发展。将生鱼、生蔬菜等放入寿司卷中,又用芥末去腥,用酱油调味,便做成了美味的寿司。

二、禅文化与视觉的艺术

日本料理十分清淡,最忌讳油腻,同时日本料理讲究摆放的艺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这样的理念与日本的禅文化有关,尤其是日本的怀石料理。怀石料理最早是从日本京都的寺庙中传出来,有一批修行中的僧人,在戒规下清心少食,吃得十分简单清淡,但却有些饥饿难耐,于是想到将温暖的石头抱在怀中,以抵挡些许饥饿感,因此有了“怀石”的名称。演变到后来,怀石料理将最初简单清淡、追求食物原味精髓的精神传了下来,发展出一套精致讲究的用餐规矩,从器皿到摆盘都充满禅意及气氛。怀石料理的摆放给予食用者无限的现象,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除了怀石料理,寿司也同样讲究摆放。摆放寿司时会充分考虑到颜色的搭配以及形状的美感。许多饭团还被做成了各种动漫卡通形象,增添了不少情趣。

三、介绍日本料理文化的意义

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亲临那里去体验。而吃是旅游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日本料理文化名声远扬,是日本文化的精华之一。把料理做为一个切入点能够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气候、环境、历史、人文等等。料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契机,不仅可以激发我们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兴趣,更能以交流料理来促进对日本的理解。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饮食文化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日本的饮食文化受到其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具有其独特性。了解其饮食文化,是了解日本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日本饮食,作为世界上最健康的饮食,其形成与日本的地理特征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相对匮乏,但同时也给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日本的饮食即和食也分为主食、副食。主食是以米饭和面条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的海产品,饮食时常配以独特的日本酒。在日本的饮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刺身、寿司、天妇罗、火锅、石烧等。

一、日本的饮食特征

(一)生鲜海味

日本饮食以清淡为主,讲究新鲜。日本人的观念是新鲜的东西是营养价值最丰富的,最适合食用的。日本人喜欢生吃食物,无论是新鲜的蔬菜和植物还是生鱼、肉、鸡蛋等,认为食物最佳食用期就是它的新鲜期。在日本料理中有一条原则就是美味不能超过材料原有的滋味,所有的食物都应该保持它原有滋味,日本人喜欢吃海味,而生鲜海味则是日本饮食最大的特征,这也主要是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相关,四面环海,海鲜产品丰富多样,成就了日本的生鲜海味饮食。

(二)杂食性

杂食是人类独具的一种特质,是人类维持生存的重要的手段,日本的饮食同样的也体现了杂食这一特征。在二战前,日本的饮食一般都是以稻米、蔬菜、鱼虾为主,这主要是受日本的地理环境与日本当时的思想观念影响的,但是在二战后,日本思想观念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他们的饮食更加的丰富多彩,畜牧产品逐渐出现了日本人的餐桌上,而且日本饮食文化受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深厚,认为食物要阴阳平衡,并且日本人始终坚持杂食的阴阳平衡,使杂食成为了日本的又一大因素特征。

(三)注重形

日本饮食的另外一个特设就是日本的菜讲究它的艺术性,注重的是色、形、味不同于中国的注重口味,讲究色、香、味日本的饮食更加偏向于食物制作的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大多数的菜肴都是以自然景观相关的,食品的名称很多都是直接采用景物的名称命名的。所以对于日本的菜肴一般都是赏心悦目的。

二、日本的饮食习惯

日本人的饮食注重的是保全食物的营养与减少毒素的产生,她们宁愿每天去买新鲜的食材保证营养,也不愿多买预存,因为她们认为冰箱只能保险,并不能防止食物中营养的流失。日本十分注重家庭饮食,注重营养之间的搭配,关注家人身体体重,对菜类的选择上要求高。

1、日本以黑为贵,黑豆、黑米、黑木耳、黑枣、乌鸡等只要食物与黑挂钩,一般价格都比较高。

2、日本的料理以鱼、虾等海海鲜为主料,口味清淡,稍带酸甜和辣味,主食是白米饭,日本人爱吃鱼、海鲜、鸡、鸭以及蔬菜、豆腐等,但是不吃羊肉、猪内脏及肥猪油,有冷、热、生、熟各种食用方法。

3、日本人喜欢喝茶,无论是餐前餐后都喜欢饮茶,一般以清茶为主。

4、日本人习惯吃咸的东西,甜的东西部普遍。

三、日本和食中的代表性食物

(一)刺身

1、刺身的由来。很久以前,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的时候,由于鱼在去皮后,品种辨认比较困难,所以一般渔民会取出一些鱼皮,用竹签刺在鱼身上,方便辨认,于是被称为刺身。在日本饮食的发展中,虽然刺身的制作方法不一样了,但是仍以刺身为名。

2、刺身的材料。刺身的主要材料是鱼,多数是海鱼,但是刺身并不是只以于为材料,有:螺蛤类、虾、蟹、海参、海胆还有鸡肉,甚至会出现鹿肉和马肉等。

3、刺身的形状。刺身的形状一般根据材料而定,选择片、条、块。如:鱼肉细腻可以切成薄片,一些比较大的鱼,肉质粗糙的可以切成块状,而如牡蛎、螺肉这种尺寸小的类别,一般直接整个食用。

4、刺身的佐料。刺身的佐料有:酱油、山葵泥、醋、姜末、萝卜泥、煎酒。

刺身是日本的传统食品,很受日本人的欢迎,味道偏清淡,以新鲜的鱼。贝、肉类为原料,根据相应的刀法加工,然后培养佐料使用,简单方便。一般都是一菜一碟,是日本用餐里的一小部分。

(二)寿司

寿司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据记载,寿司是由中国流传到日本,后来在外邦中发扬光大,但是却从中国的菜谱中消失。寿司和其它的日本料理一样,色彩都非常鲜明,把新鲜的材料如:新鲜的海胆黄、鲍鱼、牡丹虾、扇贝、金枪鱼、三文鱼等切片放在醋调过的冷饭上,一揉一捏之后再抹上鲜绿的芥末,在使用的时候要整个吞进去,将寿司的饭香与配料味相融合,这样才能够体会到寿司的美味。

(三)天妇罗

天妇罗不是单指某一种食品,而是对油炸食品的总称。制作方法是将面粉、鸡蛋、水等材料合成浆,然后将这些浆包裹在食材上,放入油锅中炸。天妇罗又分为蔬菜天妇罗、海鲜天妇罗、什锦天妇罗等,在食用时蘸调制好的酱料,味道鲜美,香而不腻。

天妇罗的烹制方法也是来自于中国,名称来自于荷兰,一般以鸡蛋面糊最为普遍,炸法多样化,在制作的过程中主要的三个标准是:挂糊要薄,沥油要净,要又脆又香。

(四)面食料理

日本面条主要有切面、荞麦面条、龙须面条以及拉面等。日本全国各个地方有代表性具有特色的面条有:山梨县的地方菜甲州名产面条秋田县的道庭面条等,其中荞麦面条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是日本关东地区最受欢迎的大众食品。荞麦面分冷食、热食两种,冷食主要是夏天使用。龙须面细而长,在夏天制作成凉面,是日本人在夏天受欢迎的面条之一。而拉面,则是日本面食料理中最据代表性的,据说日本拉面是在中华街的中国餐厅发祥的,后来逐步的演变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拉面。

日本对饮食的质量要求高,在饮食制作和选择上就能体现日本对饮食的重视度。对调料的选择谨慎,追求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同时,一般料理色泽和味道都保持原始纯正,而且对于器材的选择上也要结合当时的季节与环境,护饮食的平衡,日本人对饮食的追求完全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对艺术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对美和自然的向往。

四、日本的餐桌礼仪

日本重视和尊重饮食也可以从日本餐桌礼仪上看出。首先在用餐前,要先表示对食品的欣赏,用餐后要觉得满足,感谢款待者;其次,在用餐期间,要注重用餐顺序,不能单一的挑选一样菜品吃,而是依次的,应顺序循环的吃每道菜,保证菜吃完的时间都维持在一定的时间内;再次,用餐方式,日本的用餐方式并不像其它国家一样细声细语,而是允许吃饭发出声音,因为这表达对厨师的一种赞赏,同时也可以用手拿寿司蘸酱,直接放入口中等。依次,日本人喜欢饮酒,一般比较正式的日式饭都备有米酒,通常在相互祝酒后才开始用餐,而且就算客人不想喝,也希望其假装喝一小口;最后,日本人喜欢饮茶,饭前喝绿茶,饭后喝煎茶。

五、总结

日本饮食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两个之间的饮食文化都发生了差异,日本善于吸收外来的事物,通过借鉴和引用,形成具有日本独有特色的文化,日本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界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以其特色,向全世界传达日本的思想和文化,日本的饮食特征和饮食习惯,都是由日本地理环境、思想观念和自然资源影响的,了解日本饮食文化也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了解,从而加深对日本的物质、经济、政治和思想的认识,尊重彼此的文化,有利于国家之间的和谐发展,对于两国之间的交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长寿的国家,现在的平均寿命居位居世界首位,除了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外,追求健康而绿色的饮食习惯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本文通过对日本饮食特点的浅析和几个代表性料理的介绍,体现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日本的饮食是很特别的拥有自己的风格的同时,又融入了中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色彩。这也许和日本善于吸取他国长处的原因有关。

关键词:饮食文化、特点、日本料理

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是一个典型的围海而生的国家。自古以来从南方、北方和西方引进文化,经过不断的沉积、融合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日本列岛的文化基础,而日本饮食文化就是这些文化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可见饮食在文化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在了解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时,有必要先去研究它的饮食文化。

一、日本饮食的特点

日本料理最大的特点是生鲜海味。日本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能够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所以,各类海鲜料理已经成为日本饮食中别具特色的代表性食品。

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谷物、果蔬、水产品等的生长期和品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基于对食物新鲜程度和品质因素的考虑,日本料理的选材也是四季分明的。思维方式也使他们合理地选择应季的食物。日本人在料理的烹调方式上崇尚食物的原汁原味,少用调料,以清淡的口味为主,生食便成为保持食物原味最好的食用方式。

日本料理是一种用眼睛和鼻子来品尝的食物,其外观造型甚是精美,配合食物,每一道菜都犹如中国的工笔画。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凡是去过日本的中国人或许都会感觉到,日本的菜肴与其说是让人饱口福,倒毋宁说是让人赏心悦目。所以日本人对料理的形状和色彩的搭配是极其讲究的。在日本,一个厨师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点:刀工和一双装菜的筷子。日本料理给予我们的是日本人审美观的表达,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的体现。

日本料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少”。中国人吃饭讲究的就是个实在。要吃好,并且还要吃饱。吃好自然不必说,要吃“饱”,这在吃日本料理时就有点困难了。中国人吃菜是一筷子,一勺子地吃。日本人是一片菜叶一片肉地吃。往往一顿饭吃下来,只有6分饱,过两个小时又想吃饭了。在日本花400日元买的便当,也就是盒饭,往往里面就是3块炸鸡和一片黄瓜,几片腌萝卜。可别以为有3块鸡肉就很合算了,鸡肉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白菜都比它贵。正因为蔬菜价格很高,所以日本料理里蔬菜的分量不多,我是这么认为的。也不光蔬菜,其它的东西一样很少,往往一样菜是一小口就结束了。不实惠,这也是我的感觉。

对食器的讲究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在日本,稍有水准的料理屋在餐具上都是很用心的。这也说明了容器在料理中的地位。美器不仅仅是对美食表层的烘托,更是对美食内涵的诠释。日餐器皿的材质多为瓷器、木器还有漆器等,丰富多彩,既实用又具观赏性,使就餐者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对饮食环境的考究,也反映了日本人在饮食文化上的美学追求。

“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估计也和他们饮食的清淡有关。中国菜基本上每样菜下锅之前都要先往锅里倒油,没有油,也就不会有美味的中国菜。可是油吃多了有什么后果大家都很清楚。而传统的日本料理则很少用油,寿司,生鱼片,都是十分清淡的食品。刚吃的时候也许会感到精淡无味,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很爽口,和中国菜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不过就健康角度来说,我认为还是日本料理更好一些。

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随着经济的成长,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

二、日本料理

(一)酱汤

酱汤在日本也有着悠久的历史。8世纪初,随着佛教从中国的传入,酱也从中国传入日本。它先在寺庙与宫廷中兴起,后在民间被广泛食用。现在日本研制生产了各种速成酱汤,可用开水冲食,并且便于携带。由于酱汤制作容易又富有营养,日本军队也很重视这种传统食品。酱汤以酱为主,主要原料是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营养丰富,味道较咸。在日本,人们把酱汤视为“母亲的手艺”,可见它在日本人心中的分量。米饭就酱汤吃,是日本传统式的早餐。作为从小时就养成的饮食习惯,就更适合日本人了。

(二)生鱼片

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有代表性,它堪称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作。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吃生食的习惯。江户时代以前生鱼片主要以鲷鱼、鲆鱼等为材料。明治以后,金枪鱼、鲣鱼成了生鱼片的上等材料。现在,日本人把贝类、龙虾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鱼片”。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鱼,是生鱼片中的佼佼者,鲜嫩可口,但价格很贵。吃生鱼片必须要以芥末和酱油作调料。

(三)寿司

寿司又称“四喜饭”,是日本料理的代表。寿司味道鲜美,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种类很多。现代日本寿司大多采用醋拌米饭的方法来加工其主料。日本四周环海,各类时鲜鱼类为寿司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正宗的寿司有酸、甜、苦、辣、咸等多种风味。因此,吃寿司时,应根据寿司的种类来搭配佐味料。现在寿司的品种根据人们的口味增加了许多,色彩也是绚丽多彩。寿司的美味不仅体现在食上,更体现在形与色上,每一块寿司都是一个精美的小艺术品。

(四)纳豆

纳豆是日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大部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纳豆是以大豆为原料,其营养成分容易为人体吸收,是一种很具价值的营养食品。最新的研究还表明,纳豆对引起大规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五)卓袱料理。

卓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边吃边将鱼翅清汤及其他菜肴摆上桌。

三、日本饮食和中国的一些区别

在中国,中国的主食是谷物,北方为面、饭等大米、小麦加工出的食物,而南方为米饭。菜肴的原材料也多为陆生的动植物,也有江海湖泊的鱼类。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鱼类约十几公斤,这个数字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差异很大。

如果说中国重视的是食物本身,日本重视的就是盛载食物的餐具,对味觉和视觉的不同追求,造就了中日不同的饮食文化。很明显的,中国人虽然注意到放置食物的器皿对食欲有影响,在评价一道菜时也会用“色、香、味”来作为标准,烹饪理论上还有“五色、五味”等的说法,但主要评分点还是在食物本身上。而日本则不同,对餐具的选择会因季节、节日、菜色等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因此,日本的饮食与中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日本人和中国人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虽说现在许多人钟情于西餐,但传统的“日本料理”吃起来还必须使用筷予。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I,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不亦乐乎”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往往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约,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四、结语

总之,从日本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日本人之所以长寿,与他们的合理、健康、营养的饮食是密不可分的。日本文化透过饮食文化,体现出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这些传统的饮食习惯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日本饮食文化的优点,值得我们今后思考与学习。日本饮食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追求造型美”。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牡丹饼,以及州滨、时雨、越之雪、落雁,等等。除了名称以外,凡是到过日本的中国人或许都会感觉到,日本的菜肴与其说是让人饱口福,倒毋宁说是让人赏心悦目。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日本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日语中,料理一词就是菜肴、烹调的意思。日本人注重菜肴的味道更注重菜肴的美感。因此烹饪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既日本料理文化。

一、日本地理位置对饮食习惯的影响

日本由九洲、本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周围数十余小岛组成。由于处在西太平洋寒暖流交替的地带,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海鱼是日本料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鱼类料理中,生鱼片最为常见。日本人好吃生食也与其文化观念有关。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因此尤其具有环保和崇尚自然的意识。日本人认为生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鱼类的鲜味,只有新鲜、未经加工的食品,才具有天然的色泽,红是红,绿是绿,黄是黄,从色彩学讲,它们都是原色,原色最具色彩生机,搭配到一起,互相衬托,格外提神,叫人欲罢不能。这令人联想到赏心悦目的日本自然景观:放眼望去,整个东瀛列岛沐浴在大自然丰沛的阳光雨露中,蓝天、绿海、白云,到处郁郁葱葱,那里的每一片树叶绿得发亮,一切都显得那样本色,堪称一个“自然”的乐园。除了生食之外,日本寿司也是一大特色。日本地处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大米的生长,因此饭团和寿司得以发展。将生鱼、生蔬菜等放入寿司卷中,又用芥末去腥,用酱油调味,便做成了美味的寿司。

二、禅文化与视觉的艺术

日本料理十分清淡,最忌讳油腻,同时日本料理讲究摆放的艺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这样的理念与日本的禅文化有关,尤其是日本的怀石料理。怀石料理最早是从日本京都的寺庙中传出来,有一批修行中的僧人,在戒规下清心少食,吃得十分简单清淡,但却有些饥饿难耐,于是想到将温暖的石头抱在怀中,以抵挡些许饥饿感,因此有了“怀石”的名称。演变到后来,怀石料理将最初简单清淡、追求食物原味精髓的精神传了下来,发展出一套精致讲究的用餐规矩,从器皿到摆盘都充满禅意及气氛。怀石料理的摆放给予食用者无限的现象,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除了怀石料理,寿司也同样讲究摆放。摆放寿司时会充分考虑到颜色的搭配以及形状的美感。许多饭团还被做成了各种动漫卡通形象,增添了不少情趣。

三、介绍日本料理文化的意义

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亲临那里去体验。而吃是旅游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日本料理文化名声远扬,是日本文化的精华之一。把料理做为一个切入点能够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气候、环境、历史、人文等等。料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契机,不仅可以激发我们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兴趣,更能以交流料理来促进对日本的理解。

一、日本饮食量少质高体现日本文化的浓缩意识

日本料理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细致精美、品种繁多、分量很少。从感官角度来讲,精美的加工和设计,可以引起人们的食欲;从食用角度上讲,一种食物再好吃也不会一下子吃很多,但是很多种食物放在你面前的时候,就会每一种都想品尝;份量和种类上的控制可以培养人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至于过分偏食和挑食,也不会过多的浪费。日本的传统点心,制作时均控制在45克左右,以方便拿取和食用;点心的形状和颜色往往与当时的季节和环境相对应,是浓缩型的季节象征。食物的精巧、极具效能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浓缩意识,浓缩是为了更好更合理的利用空间和资源,浓缩意识中包含着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感和自我保护意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独立岛国,自然灾害多且频繁,每年大约发生一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能达到几千次左右,极具破坏性;又常常被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领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促使了日本民族生活上的严格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上需要做到最低限度的节约,以精细小巧为导向,以精细小巧为美。

日本民族把传统的精巧观念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将这种观念融入到生活的各方面,凡事都能做到节约,合理利用一切做到充分的自我保护。生活在岛国上的人们时刻具有危机感,不仅是日本,诸如英国这样的岛国也应该如此。日本民族生活在危机感中不只是面对恶劣的地理环境,同样面临资源匮乏,虽然地理环境是人类无力改变的,但是面对资源问题,日本人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在分类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去过日本的人都感慨日本很干净,那是因为他们可以为了丢弃一个瓶盖而排起长队,把其放到指定的回收地点。强烈的危机意识告诉他们,现在放回去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瓶盖,但将来会带给他们生存希望的源泉。

二、日本饮食文化的食肉历史发展反映出民族的矛盾性特征

日本曾经向中国称臣纳贡,在生活上谦虚谨慎至极,可以说到了自卑的程度;也曾经向中国发动过战争,战争永远印记在我们的记忆中。有的人认为很难把战争中杀戮的日本人与谦和地说着对不起的日本人联系起来,这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民族自身矛盾性。现如今,日本的科技和经济仍然居于世界的前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出日本民族的自信。从日语语言的角度上来看,针对不同的人物对象,语言的使用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语体上分简体和敬体,除此之外日语的敬语表达更是发达,敬语的表达又被分为尊他语、自谦语和郑重语,不同的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时间地点,说的语言都有所不同,可见礼貌要求极为严格。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之前,日本长期向中国朝拜,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到明治维新,日本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原来日本本土文化注重与大自然的和谐。但明治维新以后,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日本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经济能力跃然升至世界前列。西方文化强调人的力量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日本的自然和谐观念是相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日本这个国家里发生了碰撞,日本民族性格上的兼收并蓄使两种文化实现了融合,使得日本成为矛盾的统一体,正因为如此日本人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中徘徊,成为国民性格矛盾性的主要原因。这种矛盾性,体现在日本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结语

鲁迅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杂文《拿来主义》,意指对待事物要批判地继承和批判地吸收。日本民族的思想中存在浓厚的“拿来主义”,或者说是借鉴学习,日本人善于学习,曾经一度热衷学习外来饮食文化,但并不只是停留在学习的第一层面,而是不断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独具一格的日本饮食文化,在这一文化的背后深藏着大和民族的特点,在饮食文化中也能看到大和民族矛盾、隐忍、细腻、精致的缩影。

  • 索引序列
  • 中日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日语论文
  • 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论文
  •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毕业论文
  • 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论文
  • 日语饮食论文研究目的
  • 返回顶部